花木兰1998

动画片美国1998

主演:温明娜,艾迪·墨菲,黄荣亮,哈维·费斯特恩,米盖尔·弗尔,吴汉章

导演:巴里·库克,托尼·班克罗夫特

播放地址

 剧照

花木兰1998 剧照 NO.1花木兰1998 剧照 NO.2花木兰1998 剧照 NO.3花木兰1998 剧照 NO.4花木兰1998 剧照 NO.5花木兰1998 剧照 NO.6花木兰1998 剧照 NO.13花木兰1998 剧照 NO.14花木兰1998 剧照 NO.15花木兰1998 剧照 NO.16花木兰1998 剧照 NO.17花木兰1998 剧照 NO.18花木兰1998 剧照 NO.19花木兰1998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7-22 19:56

详细剧情

花木兰是家中的长女,性格爽朗率真,父母极力想帮女儿找到一个好归宿,可是多次努力未果。此时却收到了北方匈奴侵略的消息,朝廷召集各家各户的壮丁。木兰父亲也在名单之内,木兰不忍年迈残疾的父亲征战沙场,决定割掉长发,偷走父亲的盔甲,决定女扮男装代父从军。花家的祖先为了保护木兰,便派出了心地善良的木须从旁帮忙。从军的过程中,木兰凭着坚强意志,通过了一关又一关的艰苦训练,她的精神也感动了所有战友。就在战况告急的时候,她也被发现了女子的身份。她被遗留在雪地中,而最后也是她的及时出现,顺利协助大军击退了匈奴。

 长篇影评

 1 ) 其实应该佩服迪士尼的挖掘潜力

首先还是从动画技术层面上。

当迪士尼选定一个特定的文化作为影片的载体时,一定是它发现自己有挖掘出这种文化在动画风格上的突破的可能性。我认为这应是开始于形式上的突破。

在人物造型上,迪士尼大大借鉴了国画中对人物刻画的那种随意、写意和涵义。几笔勾勒就将人物的神情,心情和内在的性格表现出来。

你还会发现,影片采用了大量写意式的水墨画作为背景。山水,花草,庭院,田野。色彩并不是迪士尼通常的那种浓重,而是完全模仿了水墨画中的清淡。

但是注意,这里的水墨背景并没有从前小蝌蚪找妈妈的那种墨润宣纸的感觉,而是在写意的基础上融入了迪士尼一贯的厚实感。虽然背景空旷大气,前景轮廓分明,但前景背景却一致的彰显了浑厚的色泽,细细品来,少了一点潇洒,多了些许规矩。就像是草书的一竖一捺,本应悠然飘散,却被执笔者轻轻一顿,煞尾而止。

这种煞尾显然能够迎合美国观众的口味,但却不知那些国画大师能否接受这样的变化,确实,中国文化被别人搬上银幕,亲切,多少也有点别扭。可能美国人并不欣赏或者并不理解东方那种缥缈吧。

无论如何,这种尝试和创新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个人观点,中国的水墨动画领域应该是一个前人少有开发,后世前景广阔的新天地。就像是英国的粘土动画,日本的动漫,就是要在动画领域内树立自己的招牌,无论你美国人的动画资金多么丰厚,技术多么高超,但是想象力的层面上大家平等,只要我有我的独立的风格,我就有独立的空间去发挥我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动画的本质,有想象力的动画永远会有观众。

我们不缺想象力,我们缺少独立的空间。

说回来,迪士尼在挖掘水墨画这种形式上下了相当大的功夫。最明显的就是,老美能够在把握住技术这个赖以立足的强势的基础上把水墨画的潜力挖掘出来。

巍巍雪山,万箭齐发;茫茫雪海,战马奔腾。滔滔大雪,呼啸而来,奔流而去,技术让水墨人物流畅的运动在水墨山水之间,水墨人物和水墨山水则赋予了画面以灵动的气息和浩瀚的气势,我们知道,那些是闪动的胶片,但我们更愿相信那就是我们曾经拥有过的一场惊世之梦,那奋争在沙场上,漂泊在雪流中的就是我们自己——我就是那个英雄!高潮已过,梦不愿醒。

这就是技术的魅力,更是水墨画的魅力。

上上一段结尾那句话,我本来想写“把水墨画的潜力最大限度的发掘了出来”。但是想了想,他们远远没有参透中国水墨的“精义”,只有我们自己才有资格,有能力继续挖掘下去,将这种文化发挥到极致。

今天写到这里,写这个东西不容易。






 2 ) 经典中国故事的美式解读

       1997年迪士尼公司根据中国古代花木兰男扮女装代父从军的传统民间故事制作了喜剧动画片《花木兰》,由此,中国人心中的集智慧与美貌于一身的巾帼英雄花木兰的形象,通过好莱坞的走向了世界的舞台。
    在迪士尼动画高超的特技和唯美的音乐的衬托下,这部借鉴了中国画的一些技法,虚实结合,工笔水墨结合,意境悠远,颇富东方韵味的影片将这个传唱了千年的女英雄似乎穿越了历史,以一种美式的轻松乐观的方式,呈现在她曾经征战的国土上,带给这片土地上生活着的人民前所未有的关于女性的美式解读。
在享受好莱坞电影讲述中国经典故事带来的震撼与快感的同时,动画片《花木兰》引发的对女性认识的传统观念的冲击,更值得观影者深思。
    在两千年的传统儒家文化的感染熏陶下,中国人心目中女性的形象就应该是小家碧玉的小姐、弱不禁风的柔弱女子。在中国这样一个男权至上的社会里,女性的地位可以用一句话概括为:女人永远是男人的附属。那么花木兰的出现,自然具有划时代的悲壮色彩与影响深远的丰碑级纪念意义,影响的深远足以成为后来女权主义的百试不爽的力证。这一点,美国人的解读尤为明显。在影片《花木兰》中木兰替父从军的桥段,木兰勇敢的担当起重任,男扮女装,替父冲上前线,这体现了中国所弘扬的孝道,但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分析也体现了女性的自觉。女性的解放与自由发展,不仅是社会的问题,更是女性自身的问题,需要自我觉醒和自我发展。花木兰作为社会的成员,她自觉的拿起武器去保家卫国,正是她作为创造性的实践活动的主体,自觉的唤醒意识里自身社会主体地位的行为。奋勇杀敌,凭借女性的智慧与勇敢,终于“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好莱坞影片《花木兰》基于中国传统的经典故事,大胆想象,虚实结合,张弛有度。在对中国故事的叙述中不乏美国式幽默,同时又大胆的改编,一改传统中国“三从四德”对女性的束缚,在影片中,甚至出现“美女救英雄”、“救了中国”的颠覆性解读。“救了中国”这一说法明显太夸张了,但西方人自然不会去为了制作一部动画片专门去考证历史中的花木兰到底立了多大功,只要把这个女人塑造成英雄就够了。这个西方人心中的女英雄,勇猛到能救了长官李翔——也就是她未来的丈夫。以往的有情人终成眷属,常常是英雄救美,女性扮演的是弱者的角色,他们需要强者的保护。但是在影片《花木兰》中的“有情人终成眷属”,却成了“女救男”的反传统模式,而且一救就是两次。壮汉竟不如女子,这正是女性主义者非常愿意看到的。
    在分析了影片《花木兰》中女性主义的成分以后,有一点还是需要注意的——归宿。影片中的木兰凯旋后与李翔有情人终成眷属,,南北朝民歌《木兰辞》中木兰写到“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英勇善战的木兰终究是个女人,在她铁甲戎装下面也终究是个女儿身,她还是要一个归宿、一个家的。这一问题上东西方文化惊人的相似,这似乎在传达某种东西,也是女权主义者极力回避的话题,女人还是需要男人的,需要爱的。抛开西方女权主义者的激进,同样抛开中国传统的大男子主义,用中国传统道家观念解释也许会简单一些:相生相克,阴阳相济。

 3 ) 巾帼不让须眉

花木兰是北魏的一个女孩,那时北方柔然部落南犯,到中原抢劫。北魏皇帝下令从每户人家中抽一名男丁充军,花木兰家里只有父亲一个男丁,为了不让年老多病的父亲上战场,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征战沙场。战场上,花木兰隐瞒身份和男兵一起出生入死,她不仅勇敢,而且肯动脑筋,是一个智勇双全的好士兵,花木兰屡建奇功。后来,在一次战斗中受伤,人们才发现原来花木兰是女孩子……
花木兰的事迹流传至今,这一千六百多年前的奇女子到现在都为人们所称颂。谁说“女子不如男”?花木的故事告诉了世人:巾帼不让须眉。
中国女性的吃苦耐劳是世界闻名的,但是她们的英雄事迹却很少为世人所知。古有巾帼英雄穆桂英、梁红玉、冯婉贞、秋瑾等,今有爱岗敬业、清正廉洁、公而忘私的任长霞、为人生注入真爱的朴今淑。在国难当头时,她们巾帼不让须眉,指挥千军万马,驰骋在刀光剑影的疆场,勇气可钦可敬,事迹可歌可泣。正如近代革命志士、巾帼英雄秋瑾诗中所说的“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在和平年代,她们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谱写出一曲曲巾帼英雄的赞歌。我常钦佩花木兰,钦佩她遇到困难时毫不退缩勇敢面对的精神。

 4 ) 美式中国故事

1.花了心思挖掘中国文化,尊重传统中国价值观。2.从叙事,主题到表达方式都非常美式,坦率的说正是这种美式表达是本人所熟悉和乐于接受的。3.因为其中的中国元素,成为本人目前最喜欢的动画电影。4.触动情感最深的是木兰父接征召令的凛然;视觉效果最佳的是蛮族在雪山上的冲锋。5.影片里面中国人的形象是珍惜荣誉,忠于国家,敬天法祖,美国电影里面很少见如此正面的华人形象。最后想反驳一下批评老美歪曲中国文化的,人家毕竟讲的是英语拍了自己看的,为什么不能按自己的方式去解读?

 5 ) 从电影《花木兰》看中西文化差异

从电影《花木兰》看中西文化差异

一、概论

从古至今,巾帼英雄花木兰一直以《木兰辞》中“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的传统古代中国女性形象存在于每一个中国儿女心中。美国迪士尼动画电影《花木兰》中对花木兰和整个英雄事迹进行了另外一钟诠释,以西方人的视角。

迪士尼为了制作出有“中国味道”的《花木兰》研究了大量的历史文献,最终给我们呈现出西方人眼中认为最贴近中华文化的花木兰和她广为人知的传奇故事。“男尊女卑,男儿保家卫国,女儿三从四德,祈福蟋蟀,对祖先的敬重,龙等”作为中国观众并没有感觉影片中的这些中国元素突兀,难以接受,由此可见迪士尼的诚意所在。尽管如此,影片中随处可见中西文化、价值观的碰撞。以下是对部分较为典型的中西文化差异的分析与讨论。

二、分析与讨论

1、参军理由

不论是《木兰辞》原文还是动画电影《花木兰》,花假扮男装参军的最直接原因是父亲年岁已高(电影《花木兰》中的父亲还患有伤病),难以发挥一名正常军人的作用抵御匈奴南下,建功立业甚至参军本身就是无意义的送死行为,需要身为女儿的花替父从军。虽说最直接原因是一样的,但《木兰辞》中突出的是中华文化一直推崇的“孝”,“百善孝为先”的观念使花放弃女性的身份,扮演一名保家卫国的热血男儿。而电影《花木兰》中,除为了解救困境中的父亲外,更加突出的是花自我意识,这是一种西方的观念。不屑“三从四德”和当时所谓的“妇道”的花木兰在当时可以说是离经叛道,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花参军更是一种自我意识的探索和觉醒。

2、对祖先(过世的人)的态度

中国人的血脉中一直存在着对祖先的崇拜和敬重,对于已经过世的人也会表现出庄重的态度,这是我们的文化。因此,在中国的影视作品中很少会出现祖先的形象,哪怕出现了也会刻画的十分严肃。而在《花木兰》中祠堂众祖先以灵魂的状态相互争论并弄出了不少笑料的情节,可以看出西方文化中对于祖先的态度并不像中国文化那般严肃,是一种乐观并无过多禁忌的态度,换句话来说,这是中西文化上如何看待死亡的差异。

3、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

个人主义一直是西方文化的重要内容,从文艺复兴开始这种突出个人价值的思想便成为西方文化最主要的部分之一。影片中两次与单于对决中,花都能凭借自己的智慧与勇敢战胜了不可一世的单于,拯救全国于危难之中。在影片最后最终击败单于的时候,可以留意到每个人都纷纷跪下,皇上也俯身感谢花拯救了大家,这是个人英雄主义的胜利,甚至超越了中国文化中高高在上的皇权。

三、结语

无论花是《木兰辞》中“唧唧复唧唧”的传统女性形象,还是迪士尼刻画下的独立、果敢的现代女性形象。无论是以《木兰辞》含蓄婉转的阐释,还是以西方文化直接简单的阐释。花这个深入人心的巾帼英雄形象都是如此令人喜爱。此外,以中华文化包裹着西方文化内核的《花木兰》再一次警醒我们,增强自己的文化自信和让我们优秀的中华文化影响全世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p.s:选修课作业 有看过其他人的影评并有所借鉴(我什么时候才能向他们一样优秀o(╥﹏╥)o)

 6 ) 叽叽复叽叽,木兰当户织

古代文学课程刚好讲到南北朝乐府民歌。提到乐府,自然要提到乐府双璧,自然也要提到乐府双璧中的北朝民歌《木兰辞》。
所以,昨天晚上下了迪斯尼的花木兰回来。刚看完。很好看。

本想下到原声来看,不过第一部的原声版本没有搜到。看配音版本也不错吧。恩,是不错的。
表现最出色的配音演员应该还是陈佩斯先生,而且整部影片因为木须在变得轻松有趣,的确适合给孩子看,当然也适合给还没有长大的成年人看。

当然还是可以埋怨迪斯尼动画剧情有些老套,即使拿到了中国的乐府诗也还是没有跳出原本的叙事结构,用典型的好莱坞思维来塑造英雄,同时也不忘记找一个可爱的搭档,和他进行完美的配合。如此,虽然有英雄,但是并不显得影片是在宣扬某种理念,虽然有笑料,却也不显得影片流俗肤浅。反而是两者在中和一下之后,就诞生了如此好看的电影。
这让我想起昨天我们的料理鼠王小米把两种食物同时放到口中品尝之后所体会到的美妙味道——艺术总是有相通的地方。

第二部花木兰是原声版的。看了一下,是有些别扭,一群中国造型的动画形象说着英文,所以在考虑是不是要重新下一版国语配音的。
所谓的某种情节还是有的,而且有似乎也并非有什么不对。但是,还是要说一句,艺术没有国界,迪斯尼把花木兰做成这个样子的确也证明了这一点。不论心里是不是不舒服,我们首先要做的还是应该反思下,自己的资源为什么没有利用得这么充分,近水楼台为什么没有先看到月亮而是眼睁睁看着人家用我们的传统文化大赚我们的钱。

记得初中时候看动画电影宝莲灯,一样的是中国传统题材,很巧的是也有陈佩斯的配音,但是给人的感觉却并不如花木兰好看。故事情节、角色设置其实看看和迪斯尼还真的是很相似,就干脆说是模仿好了,好歹是开始模仿了。
可是之后呢?不见了动静。还是日本漫画和迪斯尼大行其道。我初中到高中看的基本都是日本动漫。柯南、多啦A梦、灌篮高手、樱桃小丸子、蜡笔小新,现在电脑里还存着蜡笔小新,指望着情绪不高的时候能靠着这个古灵精怪的小孩给自己长点精神。

回头接着说花木兰。
剧情并不复杂,对原作进行了一些改动。当然一首诗改编成一个电影,增添情节、设置角色是必须的。
除却搞笑的剧情,电影中另一个亮点还是音乐的使用。不论是见媒婆那一段,还是军事操练的一段,音乐和剧情相得益彰,听觉视觉都是享受。

好了,电影就说到这里吧。虽说这个花木兰拿着美国护照,但到底还是说着华语。第二部我想是需要好好适应一下,因为下一个花木兰似乎已经准备长期在好莱坞发展,英语说得很是地道了。
当然,还是希望,她完成任务之后能够早点回来。毕竟,华夏的北方,才是她“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的地方。纵是洛基山脉巍峨,也不能比得上阴山之上的朔风更能唤起北方少女的豪爽英气吧。

 短评

这是迪斯尼唯一一部完全的中国故事的动画电影。音乐很好听,里面那只苜蓿的小龙特别有趣。但是故事里的文化底蕴不完全是中国的,有点不中不洋的感觉,各位主创们对于这一点功课做的不够。听说要拍真人版了,希望能够改进。

6分钟前
  • 露咪亚
  • 还行

故事很好莱坞,但不得不说人家来中国是做足功课的,首先开始的几个女人的服饰很符合南北朝时期的样子,高胸襦裙,还有那些发髻,相比我们一些古装片各种非主流造型人家至少用了心的了

8分钟前
  • MIKI莉莉
  • 还行

陈佩斯延续了他在《宝莲灯》中的高水准配音~~

9分钟前
  • 战国客
  • 还行

虽然少了些创意,但这部电影的内核很强大,一个封建时代的女子不需要三从四德不需要贤妻良母也能为家族争光,迪士尼太会挑选主题了

10分钟前
  • 喜悦之地
  • 推荐

拍我们的素材还能让我们看得津津有味,我们有的努力呀!

14分钟前
  • 沧海一小生
  • 推荐

很经典啊这个故事…很多年前看的…也是为数不多我看的非真人影视作品…反正我觉得挺好看的…所以我还是有点期待真人版的哈哈哈哈哈哈…动画的总是…我还是有一点偏爱真人演出来的戏吧…尽管很多时候不尽如人意…但是还是会想给真正想演好一个角色的演员们一个机会…

16分钟前
  • EL_CR
  • 推荐

中国学外国 外国赚中国

20分钟前
  • 瓦达西瓦又又又桑只爱这巧克力
  • 力荐

唯一遗憾是没有细致刻画中国的大好河山,希望真人版可以好好弥补,人设简直教科书级的可爱

22分钟前
  • 兮称
  • 力荐

这是一个美国女兵,根本就不是我们的巾帼英雄,效果和动画都很赞,但是get不到我们博大精深的文化,所以她只是一个叫花木兰的人,并不是那个雌雄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的花木兰。

23分钟前
  • 花落 思量错
  • 还行

外国人YY下的中国古代社会

24分钟前
  • 暴富的女孩是我
  • 还行

为什么涉及中国题材的我都觉得老外实在不能理解我们的文化。。。。。

28分钟前
  • 老六
  • 还行

我一直觉得,中国的东西只有中国人才能拍出精髓,因为老外都是浮于表浅,但让人心痛的事,中国人自己根本不抓,抓不住自己的文化。

33分钟前
  • ᥫ᭡້໌
  • 还行

除了对中国文化理解有些误差以外,本片的制作堪称上乘。

37分钟前
  • [己注销]
  • 推荐

“你的孙女居然是变装人士!”哈哈哈哈这句话承包我的笑点。太久没看2D动画了好怀念~~~

42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我很喜欢很喜欢很喜欢~

46分钟前
  • 嘉沐難再續.K
  • 推荐

李玟唱的主题曲我很喜欢

47分钟前
  • Doublebitch
  • 推荐

这是一个真正“人文主义”的中国,所以它一点也不像中国。但伟大的迪斯尼们又把所有关于中国最美好的意向编织在一起,所以它又是最中国的故事。想象一个经历了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古典中华,就是这部电影给我们的梦。我真希望我能看见这个中国梦实现。

51分钟前
  • 高歌
  • 力荐

原版的艾迪·墨菲和国语版的陈佩斯都碉堡了

53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推荐

刻板印象太明显了,西方思维披上东方的外衣。没啥意思。

57分钟前
  • 海鲜高汤面
  • 还行

喜欢这部片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木须龙实在是太招人喜欢了

59分钟前
  • 宇宙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