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三万里

动画片中国大陆2023

主演:杨天翔,凌振赫,吴俊全,宣晓鸣,卢力峰,孙路路,刘校妤,路熙然,李诗萌,胡亚捷,巴赫,徐佳琦,邱秋,商虹,陈喆,汤水雨,姜秋再,巫蛊悠悠,付博文,严燕生,范哲琛,杨凯祺 ,蔡壮壮,谢轶辉,栾立胜

导演:谢君伟,邹靖

 剧照

长安三万里 剧照 NO.1长安三万里 剧照 NO.2长安三万里 剧照 NO.3长安三万里 剧照 NO.4长安三万里 剧照 NO.5长安三万里 剧照 NO.6长安三万里 剧照 NO.13长安三万里 剧照 NO.14长安三万里 剧照 NO.15长安三万里 剧照 NO.16长安三万里 剧照 NO.17长安三万里 剧照 NO.18长安三万里 剧照 NO.19长安三万里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06 16:09

详细剧情

安史之乱爆发后数年,吐蕃大军攻打西南。大唐节度使高适交战不利,长安岌岌可危。困守孤城的高适向监军太监回忆起自己与李白的一生往事。

 长篇影评

 1 ) 美的是诗,不是电影

看完《长安三万里》的一点吐槽

我觉得自己有点逆反,本来我看完电影最后还是觉得可以的,还算满意。但打开豆瓣觉得整部电影完全不值得那么高的分啊。用看似珍贵的食材实则粗制滥造,吃完了让人不消化的一盘假珍馐,大部分看得是让人憋闷的。我明明感到有些厚重的情感,大约是诗篇历史的壮阔,但总感到不上不下的,好像有很多东西它想要表达,但又实在不得其门而入。好像有一个老师在画面外面不断跟我说诗篇多么华美,诗人们的人生多么壮阔,历史多么雄伟之类的,像上课一样,但你GET不到,这个电影它就是没法感染你。脑袋好痛!就很难受。一个晚上都有种积食的感觉,实在是想不通。

看了别人的影评才明白过来,让我感动的是诗,和诗人们本身的际遇,是历史本身,而不是电影。壮美的是诗,不是电影啊。如果说我有什么感动,那也是诗本身带给我的,配音还是很给力的,配合着画面听着诗感觉好雄壮好动人,但这是电影不是诗朗诵啊?就这么起起落落的,忽好忽坏,大概就是这种割裂感让人觉得难受。你觉得自己看了什么,但你真的不享受。里面好像有点可取之处,美妙的地方,但不是电影本身……

唯一的优点是它打破了我的李白滤镜,让我可以开始把李白看作一个真实的人,而不是单纯的诗仙,一个抽象的符号。他也有自己的抱负,起起落落的人生际遇,也会犯错。而且高适也很可爱,老老实实,勤勤恳恳,脚踏实地的。祂们的人生际遇真的都很给人启发。那就是你真的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但你可以耐下心来享受这一切。人生得意须尽欢,失意亦可尽兴。得意之时如大鹏展翅,失意之时便如黄牛在泥泞之中耕耘。风云变幻,人生如梦,昔日开怀畅饮,掷酒千金,而今安在哉?胡姬酒肆醉生梦死,亦不过付之一炬。扬州夜船鼓夜舞,两相何寂寥!诗真是太美了。讨赏钱的舞姬,女扮男装的崔十二,这些女性角色真的好有魅力。飘飘谪仙的王维,意气风发的常建,才华横溢的崔颢,而今安在哉?安在哉?

以及我觉得建模就是很怪,短腿壮汉,赤膊摔跤?太怪了太怪了,难受。不是说这是追光十年之作?感觉只有影片长度让人感到了漫长……画面也不精致啊,跑马的时候画面比例是不是很怪?人物这个建模骑在马上怎么看怎么怪啊。我有在想是不是想要还原胡服的那种感觉,问题是人家只是那么穿衣服,不是腿真的那么短啊?真的好怪啊。以及国漫是不是不做点夸张表情就不会做人物了?为什么老是要用那么跳脱的表情来交流啊?一点也不有趣,很油腻,很莫名其妙,也烦人,也有点恶心呐……

外加我后面的小孩全程坐不住,一直在问父母可不可以走,然后在楼梯上跑上跑下的,要不就扒拉椅背。虽然我很厌烦这种行为,但可能也不能全怪孩子吧,我从影片开篇就开始挠头了。

我想说电影的剧情真的太重要了,不是靠情怀和氛围就可以硬烘的,光靠画面也不行,剧情就是骨架,你没有剧情,再美的皮,整个片子就是软趴趴的站不起来,太让人难受了。

23/7/13修正一下

应该不是国漫或者夸张表情的问题,而是突兀。比如杜甫出场的那里,或许是为了表现孩子的活泼?所以做了很多跳脱的表情,感觉和剧情是脱离的,不必要的,所以显得突兀让人不舒服吧,感觉不合时宜,不连贯。

7/15补充一下,我终于知道为什么李白的脸我总觉得很熟悉了!好像崔始源啊!!!!特别是那个笑起来嘴角弧度还有酒窝!怪不得我觉得怪!

7/19补充: 我悟了,我终于悟了!这部电影根本就是在拍一本《唐诗三百首》嘛!就是选了几首著名的诗,然后把诗句背后的注释和作者背景拍了拍联系在了一起。所以才那么碎裂,容量也没有一本诗集高,也没有什么更多的东西。

有人说,没有这部电影很多人就不会去读唐诗,我觉得有点道理,但也实在本末倒置。到底是这部电影在用自己宣扬唐诗,还是在用唐诗来宣扬自己呢?至少我是完全为了诗和电影票优惠去看的,自始至终体验的也是诗歌魅力。否则,这个建模的预告片都已经把我劝退了。其次,它确实帮助我重温了诗歌,但我本身就一直在重读《唐诗三百首》,偶尔的,虽然慢,但的确在读。看完电影我加快了点速度,还做了不少笔记。但无论有没有电影都不影响诗歌啊?也不能因为诗歌就说这电影好啊。

如果说电影好,诗歌电影相得益彰当然是两全其美,皆大欢喜啦。但问题不就在于它不好嘛。所以我觉得还不如拍系列动画短片,还更吸引人,不至于让人在电影院里直挠头了。

从始至终我都只是想说,要把诗歌和这个电影分开,两个概念不应当混淆。甚至,诗歌也应当在这个电影之前,毕竟电影是取材自诗和历史,也算是同人了嘛。

论诗歌,我给《唐诗三百首》五星。至于电影,要我来评,分数不应该高过《青蛇》《白蛇》,因为它无论剧情还是画面都不如前两者。既然都是追光的,这不算拉踩了吧?(狗头一下)

另外还有人说什么对抗型人格,理中客的。没必要,真的没必要。只能扣帽子的就代表无话可说嘛。我有啥不对的大家说出来具体讨论和分析嘛,就比如有人给我讲迪士尼动画比国漫表情夸张多了,我觉得有道理,就反思而且修正了。还有人说建模是参考唐陶俑,我也觉得稍微可以接受一些了,虽然依旧不影响它怪。

我一开始写这个还挺害怕被骂的,但我现在觉得和大家的讨论挺有意思的,感觉自己的思考也得到了成长,很多一开始看完电影只是觉得不舒服看不清的地方现在也逐渐明白了。

谢谢大家。

没想到有这么多回应,我本来只是想随意吐槽一下的。真是太对得起我的名字了,怪道我种花养不活呢,真只有插柳了。

 2 ) 天生我材必有用!

在看《长安三万里》之前,我特意让自己放空,没有看任何剧情简介和评论,只知道这是一部追光制作的关于“长安”的电影,这种感觉很棒,因为没有先入为主的概念困扰我,当大幕徐徐拉开,等待我的都是惊喜。原来,这是一部讲述我国大诗人李白的动画片,片中还有各种我童年时候耳熟能详的名字,杜甫、王维、王昌龄、孟浩然、崔颢,还有那个虽然读得不多,但却和李白很要好的高适。电影浪漫、豪情壮志、气势滂沱,整整168分钟的大唐盛世,而唐代由盛转衰的过程,是从一场安史之乱开始的。通过李白和高适的旷世友谊,牵扯出那个时代的风云诡秘,当一切化为尘烟,能留下来的,只有文字,只有诗。

很喜欢这一款海报

“写诗”,是那个时代人人都会的事。大家以诗会友,以诗代信,在那个没有电话、没有网络的年代,人们的联络唯有文字。所以在片中,李白和高适动不动就许下一个十年之约,在这十年中,可能完全没有联络,等到需要彼此相见的时候,就徒步、骑马前往,其中的岁月,见字如面,读诗如见人。在古代,等级阶级还是非常严苛的,比如官宦子女会有更多的机会、资源,而商人之子就属于下民,连投考功名的资格都没有,但是唐代还是属于比较开放的年代,当权者并没有剥夺大家写诗的权利,如果你有才华,诗写得好,广为流传,马上就可以出名,而这样的名气也可以带来有权之人的赏识。李白,正是这样一个例子。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别名李十二,号称“诗仙”。那首“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静夜思》就算过多少年都不会忘的,一是因为他简单易懂,二是因为李白只用短短的五言绝句就描写出了一个旅居在外的孤独的人思念家乡的情感。我想,真正的大师就是这样,他可以做到雅俗共赏,每个人都能从中找到对应的情感共鸣,而李白正是这样一个大师。

青年时期的李白

电影用李白和高适的关系作为引子,描写了初唐、大唐和中唐三个时期的文人墨客以及政治风云。私认为,编剧创造的这个结构很妙,因为任何一个时代的文人都不可能脱离那个时代而存在,任何一点风波都可能引起不小的动荡。李白和高适年龄相仿,相识于青年时期,两人都空有一身本领却毫无施展的地方,正可谓是报国无门,无人赏识。究其原因,都是因为两人的家世都不算显贵。李白虽然挺有钱,但无奈只是商人之后,高适,虽然祖上有点名望,却因为家道中落,早就不受人待见。李白是个大才子,希望通过行卷来取得功名,而高适,从小都不喜欢读书,好在习得一身好枪法,一心只想从军。两个空有豪情壮志的青年一见如故,就这样成为了最好的朋友。

李白和高适

对于李白,我们都是很熟知的,但是高适,知道的人确实不多,小时候读他的诗也少,因为他多为武将,写诗也比较晚,他和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他的前半生穷困潦倒,五十岁以后才取得功名,因安史之乱崭露头角,成为一方大将。其实,高适本质上和李白还是不同的,虽然他家道中落,但说到底,也是个官三代,政治头脑要比李白好得多,而李白,在政治上,基本就是个“小白”,非常天真,而且他桀骜不驯的性格得罪了不少人。他们俩能进朝廷效力,都是因为举荐,之前说了,因为阶级差异,他们通过科举为国效力的机会几乎为零,所以,只有他们足够优秀,才能被举荐。而他们的命运,却朝着反方向而去,高适被举荐有道科后,从此仕途荣耀,一路披荆斩棘冉冉升起。而李白被举荐并被唐玄宗任命为待诏翰林后,却是人生仕途最辉煌的时期,之后就开始走下坡路,甚至被赶了出来。这一部分在电影中也有体现,李白最辉煌的时候就是在长安,和胡姬跳舞,众人饮酒作诗那段,这段历史上应该真实存在过,所以很多影视剧都会拿来表现“大唐盛景”。在这段全剧的高潮段落,李白和众诗人在“比诗”,在一根平衡木上当场作诗,作不出的就要掉到下面的酒池中,以示惩罚。当时高适还是一个没怎么见过世面的乡巴佬,大把时间都在乡下的梁园度过,来到长安找李白,哪见过这等场面,当场就被吓傻了。在场的诗人都是现在叫起来响当当的人物,什么杜甫、王维、王昌龄、孟浩然、崔颢,都是李白的座上宾,可见那时候李白有多么风光得意。可惜,官场如战场,李白在长安呆了短短两年,就被唐玄宗赐金放还了。

青年时期的高适

自此,李白对功名利禄好像彻底死心了,一心问道。其实,比起他在长安的那些日子,我更怀念的是他在扬州,在梁园,和高适一起玩相扑、喝酒作乐的日子,李白是一个放荡不羁的人,他特别爱笑,也爱喝酒,他爱游山玩水,是一个十足的“浪子”,他哪里适合长安那个官场呢?电影很好的体现了李白的性格特征,从他青年时期到他的中年,甚至老年,李白的天真无邪、浪漫主义一直没有变过。全剧的高潮是那一段超现实的描写,在看的过程中,我也一直在想,要如何体现李白的那首《将进酒》,因为这是我最喜欢李白的一首诗,这首诗气势滂沱,空有满腹才情却郁郁不得志的心情跃然纸上,李白借酒消愁,悲愤与抗争,失望与自信交织在一起,情感如江水般倾泻而出,读来激昂万丈又潸然泪下。看了下主创的采访,说这一段的创作就花了整整两年时间,用众诗人坐在白鹤上飞进幻彩斑斓的天空中象征了思想的升华,这时候,唯有酒,唯有诗让他们超越世俗的功名。我想说,值得,值得这么好的段落,是整部电影的华彩,升华了整个主题。李白和一群诗友坐在一堆篝火旁,此刻,没有胡姬跳舞,没有金碧辉煌,因为他们早已不是权贵高官的座上宾,而是一堆落魄的文人骚客。从某种意义上说,文人纵使再有才华,也不过是政治家的一颗棋子,随着时代的变迁沉浮,这是可悲的,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文人又不仅仅是权贵的玩物,因为他们的作品可以流传千年。在这里,我要高声朗诵这首《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是的,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正是有这样的自信,才能在这浮浮沉沉的人世间活着,他不拘小节,不拘礼仪,他可以为了功名利禄入赘当个上门女婿,也可以为了求仙问道在酷暑下围着祭坛走了一圈又一圈,他有自己的人生目标。而高适,在性格上和李白有着很大的不同,他更沉稳更传统,比如他完全不能接受李白入赘,觉得这是非常丢人的,这是他和李白的第一次冲突,高适也不喜欢夜夜笙歌、喝酒买醉,他更喜欢过健康的生活,钓钓鱼读读书。这也为后面他们不同的选择埋下了因果。

曾经的李白和高适,在田间练武

安史之乱是一切的起点,因为安史之乱,他们走向了不同的道路,高适投奔了老皇帝玄宗,杜甫投奔了新皇帝肃宗,李白则投奔了永王李璘。所以说李白这个人天真嘛,就因为永王三进庐山邀请他出山,他就以为遇到了明君,还意气风发地写了《永王东巡歌十一首》歌以咏志。永王是谁啊?永王对于正牌君来说就是个逆臣贼子,叛乱没有持续多久,就被高适平叛了。这一下,高适和李白彻底站在了对立面,无论之前是多么好的朋友,在政治面前,只能妥协。幸好,电影给了我们一个美好的结局,无论历史怎么样,高适和李白还是最好的朋友,高适还是在暗中帮助了李白,让他免于牢狱之灾、性命之忧。

自此,电影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几乎完美的故事,用一场战争穿针引线,在老年高适的讲述中,回忆李白这个人,以及大唐时期的这些大诗人、大豪杰。最喜欢剧中“诗板”的创意,无论在绝美的黄鹤楼,还是在战场的休息站,都有“诗板”的存在,大家只要想抒发情感,就可以上去写两句。正是因为这样,唐代才是一个人人都会写诗的年代啊!在黄鹤楼上,李白想要写出古今中外最好的诗句,但是当他看到崔颢的那首“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诗句诗,他沉默了,原来才子也有惜才的时候,崔颢的这首《黄鹤楼》确实写得太好,几乎无人能比,而李白,也在心中默默立下誓言,总有一天,他也要写出这么好的诗,题在这诗板上!

黄鹤楼的建模还是蛮美的

我爱李白,我爱长安,更爱唐代,这个可以让人人都写诗的伟大时代。电影的最后,当那些描写“长安”的诗句出现的时候,我又禁不住流泪了。唐诗多美啊!我们古代的瑰宝,我想再一次读出那些诗句,背诵那些诗句。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五原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
老年李白更得我心呐

 3 ) 有些诗我读不懂。以后会懂的。

个人心目中,近几年最优秀的动画电影预定。

去电影院看《长安三万里》,片长不短,前排一个小朋友睡着了。

散场的时候,小朋友和妈妈抱怨,「这个动画片我看不懂。」

妈妈安抚孩子,下次找一个看得懂的动画片来看。

想起电影片尾,小书童对高适说,「有的诗我读不懂。」

高适哈哈一笑,「以后会懂的。」

是啊,以后会懂的。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葡萄美酒夜光杯,长安回望绣成堆。

君不见,扶摇直上天外天,安得广厦千万间?

君不见,旧时王谢堂前燕,泡影如露亦如电。

千年弹指一挥,神州大梦醉一场。

然往事越千年,改天换日谱新篇。

君可见,尔曹身与名俱灭,神舟已过山万重。

君可见,九州仓廪粟千钟,江月今已照天宫。

君会懂,天生我才必有用,少年白头莫等闲。

君会懂,此去长安三万里,梦萦华夏五千年。

「你我生当如此盛世,当为大鹏!」

「你我生当如此盛世,当为大鹏!」

 4 ) 流动的诗人

前阵子,读了《杜甫的五城》,副标题叫“一位唐史学者的寻踪壮游”。这位唐史学者,是来自马来西亚的赖瑞和教授。赖教授在“人生旅程一半”之际(1990年前后),决意循着史料与论文,将对照了半辈子的唐朝疆域版图,化为后现代绿皮火车之旅上,一个个行脚处。千年既过,大明宫与唐陵一道作古。眼见为实,落得只有个“眼见”。哪怕眼见所得为“不实”,也是求实、结果的一种“实”。

赖教授从广州检票上火车,开口就问列车员,是到长安的吗。后来行程,还是多次把西安,口误为长安。原因多半,是同历史打交道太久,还有现实生活,远离大陆的缘故。今日的西安,就是改朝换代,一再缩水的长安。

长安引发旅人的乡愁,唐诗的风雨雪,覆盖了国人的童年,加持了记忆。童年一过,除了偶尔吟诵佳句名篇,寻常人不再有机会,频繁接触到唐诗。直到他们指导下一代,继续背起来唐诗。后来互联网,出现了一个名为“唐诗地图”的网站,追随诗人的人生步履,我才对唐诗,又有另一个直观的全景视角,不再以年长速朽的记忆力为衡量。再是读到了《通天之路》,我才发觉,人人会背李白,不等于大家都了解李白——哪怕是一个常识意义上的,生活在开元天宝,大唐盛世的李白。
得此背景前提,哪怕你看的《长安三万里》场次,出现小朋友小学生全场全程背唐诗,它依然是一部成人向的动画片。当然,成人向的动画片,小孩子也可以看。但我就会认为,一个35岁的观众,会比18岁的观众看《灌篮高手》剧场版,更多出许多人生感慨。更不必说,再对比8岁孩童,懵懵懂懂。过往十年,暑期档的动画片,大半是怪力乱神,西游改编,口号娱乐。《长安三万里》虽有一些加工杜撰,移花接木的改编戏作,但它呈现出来的严肃主题,是借高适向程公公,坦言与李白相识之人生前史,人生朝露,诗歌千秋,李龟年、岑夫子、丹丘生也要出来走过场,有大唐版群星闪耀的文人实录况味。

如果只是读唐诗,高适会被归类到与岑参并列那边。千树万树,李白则与杜甫并驾,千古流芳。但作为电影人物,他们就会被建模,有直观印象:当高适和李白是青年,杜甫还是个小孩,当二者步入壮年,杜甫还是个小青年,诗篇没有选入《河岳英灵集》。
光有唐诗,依然无法解释贯穿《长安三万里》的强烈情绪,即李白的不遇与高适的憾事。二人都在自报家门四个字面前,抬不起头来。李白一生,当他写诗,那是绝顶聪明。当他不在写诗的状态中,又是糊涂透顶。他被入世与出世的两个狂热念想,活活撕裂。前者让他干谒,入翰林院,等待皇帝垂青。后者让他修仙得道,渴望长生不老,扶摇直上。亦官、亦隐,这两样事情在当时都不奇怪。满朝上下,许多人也在外显与内隐的两条路上行进。

信奉经世致用的高适,一直旁观冷眼,自问“我是他最好的朋友吗”。直抒胸臆的李白,爱喝酒,爱交天下朋友,他表述起来“最好的朋友”,大概是等于“这是我认识的一个人”。偏偏高适不是一个难得糊涂的人,他一再受挫(历史上一度沦落到乞食),认为人生到老,还是要下苦功夫。安史之乱一到,几百年的事情一起发生,他就征战沙场,官运亨通,一路达成了唐代诗人的高位成就。晚一轮的韩愈白居易,哪怕高中进士,同样在仕途道路上,并不如意(建议有兴趣者可以读赖教授专著《唐代基层文官》、《唐代中层文官》和《唐代高层文官》)。终唐一代,谪贬之路,也是漫长、晃悠的诗歌摇篮。像后来的白居易写道“元和二年秋,我年三十七。长庆二年秋,我年五十一。中间十四年,六年居谴黜。”

《长安三万里》也一改《妖猫传》为李白鸣不平的说辞——即大唐有你才是了不起。电影里没有出现李隆基和杨玉环,也没有出现安禄山。李白低头认栽,他发现除了写诗这条路,其他路都不好走。电影严格限定在高适和李白二人相扑相连,诗人场域的史诗故事,在一个人人都会写诗的年代,“他们在大唐四处写诗”。高适的记忆(讲述)视角中,《长安三万里》点到他与李白相遇的生命时间节点,二十、三十、四十、五十,植入了长安、扬州(二十四桥)、江夏(黄鹤楼),多处地点的今昔对照。它们仿佛又被残垣断壁的梁园,一个更大的兴衰成败时空所包裹。曾仗剑四方的年轻气盛,到大了肚子,松弛了肌肉,掏干了精力体魄,鬓染风霜的中老年,可谓残忍,又得在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激浪驰骋中,挣脱了肉身的枷锁。

说到底,《长安三万里》最吸引人的悬念,是一个观众有多熟悉李白的放纵邋遢,就对高适的功名封侯之路有多陌生。事实上,随着年岁流逝,就连他们自己,都不太相信走正气凛然的路会成功。人被时代裹挟的故事,很早就开始。而这一次的主人公,正巧是高适与李白。倘若说,高适苦于名门没落,李白囿于商贾之家,他们尚有捷径和时机可伺取等候,电影里安插了一个女扮男装的裴十二,她索性道出了女子无路可去的悲哀(唐史上也有鱼玄机般的奇女子,但还要在百年后,参见《唐朝豪放女》)。

可怜荒垄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但是诗人多薄命,就中沦落不过君。

《长安三万里》以高适的功业显达,写李白的天纵不羁,这心心相印,当然不是正史流传,而是创作者付诸的心愿。相扑之类的欺诈环扣,用来渲染电影的场面动作,求精彩可看。如同我认为电影的闪亮,并非高适布局,妙计退敌,而是曲江池的斗诗游戏,黄河边的千古绝唱。

我在《通天之路》书评有写:

人们亦乐意,不把李白当凡人看待。如哈所说,李白其实有三重分身,如同他以李白,李太白,李十二,李翰林……通行于世。传记带给读者的,是他更接近「人」的,无法免除,浸泡在俗世的那一面。一甲子的,借来又错过,仿佛可以施展无限可能却终究未完成的人生时光。书中呈现的李白,彻底被世俗与宗教撕裂。他一辈子写诗,一辈子在漂泊,追求功名战绩,得道永生。然而,李白又绝非大唐异数,他未竟之心气,棱镜般折射在同时代其他诗人或追随者身上。如恬然又糊涂的孟浩然,连在世名都没有匀到的杜甫,还有晚年开运、达官厚禄的高适,等等等

所谓为人立传, 或者说,人这回事,就是“一起入世,饱三餐饭。一道荣损,随大时代。”很高兴,国产动画创作,有接近这种创作观念的电影出现了。反过来,如果有人觉得,电影把李白写得太惨,没有让高力士脱鞋之类的风流桥段,无法抗衡衰老与动乱的李白故事,确实不好看。条条大路通长安,这是一个关于李白被打败了的无情故事,这也是一个关于李白如何活了千百年的追忆故事。这是一个假托高适之口讲述的诗人故事,也是观众伴高李同行,臂膀视角的唐人故事。

猛回头,惊觉人生旅程到一半,在三十五岁就沦为无用之人的当下时,再看《长安三万里》的诗篇,字字锥心。

 5 ) 用一双落寞的眼睛看长安

起兴去看了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并没有抱着太高的期待,却收获了意料之外的感动时刻。

故事的角度选取可谓巧思,想要呈现盛唐气象,主人公不挑大家最耳熟能详也最想看的李白、杜甫,李白这般天才的视角太难领会,杜甫眼中的故事则又太复杂了,且这两人一个装承着整个盛唐的风采,一个又像是路过了盛唐而余生都在怀念那逝去的、不复回的光华。高适,在两者之间,他的大半生都在盛唐度过,却不像其他诗人一样在长期在长安干谒、游荡,流连于醉人的繁华之中。他少年时去过一次长安,当然也是同他人一样干谒求荐,失败后定居宋城(今河南商丘)耕读十年,可见他性格中沉稳自尊的一面。

片名 “长安三万里”,取自明代陈子龙“梦到长安三万里,海风吹断碛西头”,导演解释道,长安是诗人们的梦想之地,而“三万里”则是他们与梦之间的距离。影片故事发生在战争中,其时的长安已非那个众人梦想的长安,而高适即便在盛唐之中,也并未与那片锦绣光华有过切身的交汇。这个视角选得别致,隐隐凸显出一种危机感,让他在长安的酒肆中看到的诗人们俱怀逸兴壮思飞的场景,都让观众既沉醉又觉出一丝疏离,因为我们已经知道,历史的无情并不会为这样的诗国盛事而网开一面。

高适回忆中的青山碧水、策马纵横,是对唐人世界的青春少年之气的很不错的视觉呈现。但印象最深的片段自然还是《将进酒》。李白吟着诗,人间突然变成一场梦境,众人骑着仙鹤翱翔,与仙人们碰杯痛饮,他们也是怀有天才的谪仙人,在这一刻回到了天上,也成为后世回望中的璀璨星辰。看到银河时,我心中一动,因为最近在做一本关于唐代文学的书,我就在文案中将唐代诗人们比喻成了“文学银河中的璀璨群星”。而看到仙人们的形象时,我似乎突然理解了中国文化里对神仙的向往——那是脱离了具体的悲欢苦乐、琐碎庸常的人,风度翩然,气度潇洒,是“理想的人”的投射。想到这里就不免要拉踩一下当代的仙侠剧了,都当神仙了还要分高低贵贱,搞内卷竞争,审美太低了。这一段里还有一个小巧思,波涛翻涌的海浪中有一只鲸鱼,应该不是凭空出现的,它是从杜甫的诗中游出来的——“才力应难夸数公,凡今谁是出群雄。或看翡翠兰苕上,未掣鲸鱼碧海中”(《戏为六绝句·其四》),他用“碧海擎鲸”来形容雄健的才力与阔大的气魄,当李白、杜甫、高适聚在一起,这条鲸鱼仿佛是他们自己的写照。

创作者们努力地想创造出一个细节到位的、扎实的唐代环境,在很多设计上也体现出了用心。比如唐代作为一个贵族社会对出身、门第的重视,当时便出现的唐人诗选集《河岳英灵集》等。还有一些有趣的设计,比如诗佛王维的形象直接用了菩萨的脸,马的形象几乎都仿照了韩干的《照夜白》。

但很多地方仍然逃脱不了“看图讲故事”这种想当然的模式,比如李白吟咏“床前明月光”的场景,与诗句中的思乡之情并不很贴合,很明显是为了引出这首诗而引出。最大的槽点可能是寻孟浩然所问之事了,若是在那样的问题下写出《黄鹤楼赠孟浩然之广陵》,哪可能有“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悠然韵致呢。

还有一个有些苛刻的想法,就是,唐诗为何美?当然,那些诗句早已融入我们的血脉,只要一念出来,我们便知道它很美。但只是吟咏两句、想象一下画面,创作者以此来感动观众,观众以此来感动自己,就太容易了。崔颢的《黄鹤楼》也许还好在歌行与律体的交融,《燕歌行》还好在高适的慷慨苍凉之气,而李白的“天才”也并非真的是上天直接塞进他脑子里的,他曾刻苦地模拟过六朝的作品,只是以极致的天才融汇了前人的成就而又自然天真如儿童语。相比于影片里高适稳健、睿智的形象,李白的“少年气”则显得过于轻浮了,他的“天才”也被诗句的简单朗诵而衬得过于轻巧了。事实上,天才李白与尘世的对峙,是一场精彩又残酷的人生啊。那是另一个过于难讲的故事,期待什么时候能有好的呈现。

片尾彩蛋,出现了许多写到长安的诗词,我也瞬间回到了曾在诗词中读到长安的记忆,“莫道秋江离别难,舟船明日是长安”(王昌龄),“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贾岛),而片尾突然听到白居易的“君不见外州客,长安道,一回来,一回老”,一句之间极速的人生变幻,简直让人当场堕泪。长安居,大不易,盛唐的故事并不都是灿烂的,什么时候能将这灿烂的浪漫与背后的幽暗、苦难一起讲得更好,《长安三万里》算是迈出了第一步。

 6 ) 这样的电影,前所未见

这是一部几乎找不到参照物的电影,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无论是动画还是真人。

168分钟的时长,让它登顶全球动画电影片长之首,也预示着它和其他动画电影拥有截然不同的气质。

电影从高适的视角讲述了高适和李白的一生,勾勒出盛世文人群像,也展现了一个朝代的兴衰,是真正的史诗片。故事以两条线分别讲述,一条现在时,以一场战争为线,一条过去时,以高适和李白的交往为线。两条线一文一武,到影片最后凝为一点,爆发出巨大的情感力量。 电影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和语文课本不同、且更接近真实的李白。课本上有意无意隐藏的“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的李白,在片中完全展现。李白用酒精麻痹自己,用大笑麻痹他人,用狂放的诗篇掩盖不得志的郁闷,给世人留下一个洒脱的形象。

片名中的长安,指的是所有人向往的理想之地,三万里指的是人们追求理想的过程。高适和李白,为自己的理想各自上下求索,最后成就了截然不同的人生,一个大器晚成,一个始终不得志。两个人都把写诗作为自己走上仕途的敲门砖,但他们不知道的是,千年以后人们在意的不是他们当了多大的官,而是他们所创作的诗。在这一点上,两个人又殊途同归。也许在李白的眼中,自己一生都没有达到自己的理想,是一个失败者。但当千年之后,银幕外的观众无一不被他的诗鼓舞过,就连四五岁的小孩都能背上几句他的诗。

黄鹤楼在战中被毁,影片最后高适说,只要那些关于黄鹤楼的诗在,黄鹤楼就在,只要诗在,长安就在。这里的长安,指的是一个国家的根基。可以说,高适从军事的层面上保卫了长安,而李白则从文化层面上保卫了长安。

很多人看这部电影时都会潸然泪下,但它又不同于常见的催泪片,它的催泪之处往往并不外显,而是暗流涌动,需要观者有一些联想或敏锐的感知,才能引爆那颗深水炸弹。比如,片中呈现了一个活泼好动的童年杜甫,当我们联想到他后来的忧郁愁苦,巨大的反差让人心酸。关于李白也是如此,当你知道了他一生的遭遇后,你再看他年轻时的豪言壮语和爽朗大笑时,也会增添几分感伤。

《长安三万里》笔触细腻又气势恢宏,视听方面也极尽中国古典韵味。它不仅仅是中国动画电影的一块里程碑,也为真人电影弥补了一个题材的空白。

 短评

希望所有父母都能知道 不是动画片就适合小孩子看 尤其是三个小时的动画

5分钟前
  • 姜涩琪开得胜
  • 推荐

全片最点醒我的一句话是高适对李白投靠永王的那句评价:“人生暮年,急中出错。”

9分钟前
  • Wukong
  • 力荐

终于懂了“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之情”不是简单的一个答案

11分钟前
  • 单身就很快乐啊
  • 力荐

看了点映。长安三万里这一名字虽豪迈,却大篇幅都是讲述诗人们的怀才不遇,王朝的危亡衰落。希望家长谨慎带孩子来,六七岁的孩子还是很难懂得影片的历史背景与精神内涵。影片可能对大部分普通人稍显乏味,很多成年观众都玩起了手机,大家谨慎观看。影厅内孩子朗诵诗篇的声音让我有些感动,希望这部影片能为他们埋下中国文化与诗词的种子吧!大中华便是我们的长安,诗词与中华文化便是华人一生的三万里长路。

15分钟前
  • Cealar
  • 推荐

哥舒翰,未降。

18分钟前
  • lemoncookie
  • 力荐

我们都是高适,天资平庸,相貌一般,无过人之才,学习也努力但成效不大,在人群里永远是默默无闻的角色,我们都爱李白,他们是天才,毫不费力就让我们无法企及,衣袖轻拂便风华绝代,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我们只能轻叹一声,收起艳羡之心,压住青云之志,清修于梁园,静等内心锦绣喷薄而出的那一刻。我觉得这个电影主角不是李白,不是三万里长安,而是高适,一个天资最平庸的人做到了诗人最高的功业,但却普通人能达到之处,而李白、杜甫、王维,他们是耀眼的星辰,让我们赞叹宇宙的广阔无穷。

21分钟前
  • 落雪候鸟
  • 力荐

这次应该不会有人再说追光剧本不行了吧 独属于中国人的历史浪漫 这就是中国动画的新史诗

22分钟前
  • 北纬诗人
  • 力荐

高适像李白放在老家的糟糠妻。

27分钟前
  • 莫非雨
  • 还行

片子很长,长到将近三个小时,长到身边有小朋友已经坐不住了,片子很短,短到王维张旭李龟年也只能匆匆一瞥,短到装不下李白高适以及盛唐灿烂的几十年,前半场鲜衣怒马少年郎与烈火烹油极尽繁华的盛唐,后半场前途困窘的中年人和高楼倾覆满目疮痍的河山,将进酒把片子推上的貌似是高潮,更是无限悲凉,好在悲凉后是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8分钟前
  • momo
  • 力荐

难看的要命,混乱的叙事系统,时而像重温五年高考三年模拟的青春期噩梦,时而像身处商务饭局被迫忍受中年男酒足饭饱后的吹捧说教,中间还穿插着黑皮体育土狗Vs文艺浪荡奶狗的擦边同人文,人物单一的性格面向被翻来覆去划重点,构成空洞的宏大叙事,令人呵欠连天坐立难安。

33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很差

那些年少时囫囵吞下的词句,却在某时某刻击中了你。

36分钟前
  • 苍月落西林
  • 推荐

若凡人大多有一个文人梦,那文人皆有一个大唐梦,大唐梦须得发生在长安。谁不想琴棋书画诗酒花,意气风发疾仰头策马。终于有一部动画电影,带你我回去这一段独属国人的惊艳而厚重的风流印记。它将浪漫主义渲染达了极致,将人生寄望抒发到了巅峰,将笑泪哀愁诠释进了心肠,也将抱负情怀展现出了深邃。快意少年终换白头,多少知己生老死别,那些熠熠发光的名字:高适、李白以及杜甫、王维们,永恒留于皎皎星河之中,便是值得。今人望见古时月,古意幽幽照今人。电影有一种乐观豁达的况味,那便是即使人生如朝露转瞬即逝,即使人生艰难坎坷憾事处处,即使回忆一生无法做到落棋无悔,却仍落拓笑看凡躯老去,一路追寻心中信念且理想不灭。这大概是它想传递给今时你我的一种活法力量。

40分钟前
  • 不良生
  • 推荐

总体观感不错,8/10。高家枪法,只为上阵杀敌!长安三万里更像是高适个人传记,其青年中年老年的人生轨迹特别完整。虽然影片是以高适的视角,带来了盛唐诗人群像,但其实很多角色发挥空间有限。全片重点描绘的就是高适自己,感觉片方非常重视这个角色,反而李白的戏没那么精彩。168分钟,前两个小时比较平淡,高潮来的太晚也太短,高适这个人物塑造是最完整,最真实的,特别喜欢。片中融入的很多唐诗设计也不错,看得出片方下了很多功夫。将进酒那个段落以及高适战场部分非常震撼。

45分钟前
  • 轻屿繁尘
  • 推荐

国内的动画电影一直在探索自己的风格,这几年已经在中国风的传统美学上做出了中国特色,而《长安三万里》不仅在美学方面做了突破,剧本风格方面也开辟出一种不一样的中国叙事。它的叙事像是展开了一条长长的历史画卷,用传统故事片的方式,不疾不徐地娓娓道来。不搞那些乱七八糟的类型片段子,就是专注于讲一个故事。故事主线是高适和李白长达一生的友情,以他俩为圆心,辐射出一众同一时期的文人墨客,勾出了大唐盛世的另一番景象。大唐盛世背后这一群报国无门、郁郁不得志的年轻人,用两个半小时道尽人世沧桑人情冷暖。安史之乱之后,乱世带来了报国和晋升的机会,却也让这一代人中的大多数都葬送了性命。长安三万里,竟然是这样的长安!

47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不适合12岁以下类人观看,理由如下:1想象力丰富,墓前祭酒,指酒为尿;几人喝醉躺在地上,说人死了;李白大笑时大喊“跟疯子一样”。2热心,帮电影人物对诗、跟作者本人抢着背诗。3勤劳,随机挑选幸运观众提供背部按摩服务。4专注不足但精力旺盛,电影时长过长,注意力被榨干,于是后半截开始聊天、跑来跑去、玩游戏、大喊大叫。5不吝夸赞,每到炫酷镜头就是“好6啊”、“牛b”。以下为影评:略流水账,后半段比前半段好看,画面可以。几处伏笔收的不错,人物塑造有。李白为谪仙人,高适为世间人。再多虚华在高适眼里始终是浮光掠影,然其被世事压制半生却不曾任命运裹挟,终大器晚成。以下为吐槽:人腿那么短,为啥马腿也那么短?!抢舞姬那段不适,把人当个物件。入赘把你委屈的,利用老婆求功名,你好清高好主贵?

52分钟前
  • Blue
  • 还行

国漫早该作这一曲绚烂诗篇,且《将进酒》一节,就满足了我对盛唐“浪漫主义”的全部幻想。

56分钟前
  • 壹安²
  • 力荐

高适的形象塑造的非常稳,半生不顺不自弃,掌权得势不欺人,处置站错队的老友忠义两全,在权利斗争的漩涡全身而退,追光这次用心写剧本了(但他家可以做的更好,光膀子摔跤一次就够够的了,究竟是谁想看两个小老头端着啤酒肚玩相扑?全员小短腿怎么回事?

57分钟前
  • 瑾朵朵
  • 力荐

讲高适,讲李白,讲壮志难酬,讲家国情怀,更讲大唐陨落。(i人和e人数十年的友谊真的很好磕)

1小时前
  • 自来卷momo
  • 力荐

诗在,书在,长安就在,只要我们一直阅读,一直流传,文脉在文化也就一直会存在,虽然剧情有些流水账,但最后拔高做得相当的戳心。高适和李白的每一次就此作别,以及三次相扑,都是两人命运的转折点,也是友情的转折点。相比起此前华丽的特效,反而觉得这次平实了很多,最惊艳的是《将进酒》。一直觉得历史片的意义就在于,能让那些教科书上的字,不再是“全文背诵”的命令,而是将盛世和乱世中怀才不遇的血与泪拍出来;能让教科书上历史人物的那些黑白画像,不再只是上课时无聊打发时间涂涂画画的表情包插图,而是拍出鲜活的浪漫的,跨越再漫长的时间也能让我们共感的,成仙前的那个人。

1小时前
  • Xaviera
  • 推荐

如果你不知道怎么写作文,就多引用名人名言,电影把这一得分技巧体现的淋漓尽致。

1小时前
  • Fahrenheit451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