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哲学家

剧情片其它2016

主演:妮可·黑斯特斯,凯塔琳娜·洛伦茨,丽芙·丽莎·弗赖斯,海伦娜·皮斯克,马蒂亚斯·李尔,卡塔琳娜·舒特勒,菲利普·豪斯,亚历山大·谢尔,朱利叶斯·费梅尔,梅拉布·尼尼泽,彼得·西蒙尼舍克,佩特拉·莫泽,丹尼尔·施特雷塞尔,马塞尔·亨瑟玛,哈拉尔德·施罗特,玛格达莱娜·克隆施拉格,鲁思·赖内克,卡尔·阿克利特纳

导演:考度拉·卡布里茨-珀斯特

播放地址

 剧照

恋上哲学家 剧照 NO.1恋上哲学家 剧照 NO.2恋上哲学家 剧照 NO.3恋上哲学家 剧照 NO.4恋上哲学家 剧照 NO.5恋上哲学家 剧照 NO.6恋上哲学家 剧照 NO.13恋上哲学家 剧照 NO.14恋上哲学家 剧照 NO.15恋上哲学家 剧照 NO.16恋上哲学家 剧照 NO.17恋上哲学家 剧照 NO.18恋上哲学家 剧照 NO.19恋上哲学家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05:23

详细剧情

  俄裔哲学家、心理学家露·安德烈亚斯-莎乐美寡居在纳粹德国,一位年轻学者的到访令她回想起自己的过往,圣彼得堡的求学生涯、青年时期的成就与爱情一一浮现在眼前。本片是哲学家莎乐美的传记电影,用交叉剪辑的方式将她生命中最重要也最富传奇色彩的三个时段呈现出来,连接这些片段的线索则是明信片,角色被放置于静态的景物和人物之间,宛若行在画中。

 长篇影评

 1 ) 随想随记

露 Lou 莎乐美 Luise von Salomä :突然意识到,以前贵族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可能比我们还多。因为他们所受的教育都是家教一对一辅导!读的书也比我们多。 永不结婚:我想自由,独立。婚姻无疑是障碍。 里尔克:找露帮忙,出版诗集。露和保罗吵架后,里尔克成功出版诗集后,在一起。和露度过一个美好的夏天。里尔克求婚,被拒,分手。灵与肉的满足。 保罗•雷:喜欢露,被拒。好友关系。露和尼采吵架后,和保罗在柏林生活。 Friedrich Nietzsche : 反对叔本华。牧师家庭。和露在他家一段时间,露被尼采妹妹骂荡妇,露和尼采吵架,分手。 安德烈亚斯:露和保罗分手后,与他假结婚 理查德•比尔•霍夫曼(作家):搞上后有孩子了,故意把从树上摔下来,孩子没了。 弗洛伊德:门下学习。 影片的雨象征着自由,或者解放枷锁。从做弥撒跑出来后的雨,解放的是宗教的枷锁。到和里尔克做爱后的雨,解开的是自己的枷锁。 从小喜欢爬树。这点和怦然心动的女主一样。暂时不知道什么意思 童真?单纯?喜欢大自然?

这一幕好美
所向往的爱情
大师就是不一样
《人是一根会思考的芦苇》中也强调信仰的重要性,但是我还是没有
诗情画意

 2 ) 恋上哲学家

俄裔哲学家、心理学家露·安德烈亚斯-莎乐美寡居在纳粹德国,一位年轻学者的到访令她回想起自己的过往,圣彼得堡的求学生涯、青年时期的成就与爱情一一浮现在眼前。本片是哲学家莎乐美的传记电影,用交叉剪辑的方式将她生命中最重要也最富传奇色彩的三个时段呈现出来,连接这些片段的线索则是明信片,角色被放置于静态的景物和人物之间,宛若行在画中。

 3 ) 纳粹反犹太的那条线

影片开头出现的反对声音,不知道你们是否记得——纳粹对马克思阶级斗争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否定。不是因为这两个人的理论,而是因为他们的身份是犹太人。纳粹在反犹太上的彻底性使得他们必须抛弃犹太人创造的任何文明成果。这也是最不可思议的地方,没有德国犹太思想家的德国,到底还剩下什么?

但是还有一个和马克思和弗洛伊德平齐的思想家,尼采,却因为是日耳曼民族的身份被保留下来了。不过尼采同样是现代主义哲学的巨擘,同样的反宗教。莎乐美回忆小时候被神父爱上的情景,然后坚决地不去教堂参见主日弥撒,埋下了和后来尼采产生精神共鸣的反宗教伏笔。

所以哲学史上面对莎乐美的定位是什么呢?也许这个网上的评价很合适——绝顶智慧的莎乐美堪称二十世纪欧洲不可多得的自由的女人和自足的女人,是欧洲文化史上不可多得的亮点和奇迹——称她为尼采的“曙光”,里尔克的“圣母”,弗洛伊德的“吉兆”。

 4 ) 莎乐美

第一次听说莎乐美,还是由于尼采、里尔克、弗洛伊德这些男人,对于一生追求独立、不依附男人的莎乐美来说是不是还是一种悲哀。

电影的人物传记拍的太平淡,查阅了一些莎乐美的资料,她应该是一个富有女性魅力才让那么多才子围着她转的光彩夺目的女性,又有着那样精彩又跌荡起伏的人生,但是在影片里她冷淡平凡到莫名其妙,情节发展也显得生硬奇怪,太多遗憾。

最早牧师开启她哲学的世界,她对他崇拜的不行,牧师向她一求婚,他立马失去了光环,然后是和尼釆保罗三人在一起的时候,和老语言家结婚、和里尔克情人相处、最后和弗洛伊德,完整的一部1个女人和5个男人的故事。她为什么奇奇怪怪的坚持不结婚,后来又结婚,结婚又奇奇怪怪的不同房,后来又同房等等,整个只拍出了她的奇怪而没有将莎乐美的哲学思想展现出来。更败笔的是尼采、里尔克和弗洛伊德的饰角都太平庸,没有匹配感,反倒有些猥琐。可惜了人物那么精彩的一生。

不过通过电影知道了莎乐美,这个在历史长河中出现过的卓越的女性,还有象尼采里尔克弗洛伊德这些名人做为凡人出现的场景,好像拉近了距离,有机会的话再深入了解。

 5 ) 哲学家精神分析学家也是作家

第一次知道莎乐美,是看《当尼采哭泣》这本书的时候。当时对莎乐美的印象,就像尼采的妹妹所侮辱的诽谤的那样,轻易相信了谣言,莎乐美这个女人有些可怕,毕竟她对尼采的影响太大了。在此突然想到一段无关的信息,尼采的妹妹伊丽莎白曾拜托Munch给哥哥画了肖像画,而且也画了伊丽莎白的肖像画。像莎乐美这样自由洒脱崇尚理想又对男人如此具有吸引力的女人,听上去很像ENFP。

本片中尼采与莎乐美第一次在马车上见面时,他说:在此处邂逅的我们分别来自于哪颗星星。这句话仿佛在哪里听过,查了查《当尼采哭泣》里也有句类似的话:我们各是从怎样的星辰朝彼此坠落而到达此处来的。小说里是怎样的语境现在已记不清楚了。

刻板印象中,男性是理性的冷静的逻辑的抽象的,而女性则是感性的温柔的情绪化的想象力丰富的,这可以算是社会对人们性别角色特征的默认的期望。所以具有男性气质的女性或具有女性气质的男性,即使他们是让人感觉舒适的很好的人,仍会使一般人产生一丝丝极其细小的违和感。即使是属于这个群体本身的十分接受自己的人,也会隐隐觉得自己有些不一样吧。为什么思想如此开放的人却无法完全消除这种违和感,即使你在自己的观念或是道德或是理性思考上认为这完全没问题,但只要和所处环境的大多数人对立,心理上的这种感受还是会不受控制的产生。毕竟人是以群体为单位生活的。

以前和朋友聊天时,以我对周围的观察为根据,就有这样的结论。偏女性化的男性适合与偏男性化的女性相处,大男子主义的男性应该喜欢女性气质明显的女性。其实也是个平衡的问题,如果有两个人,一男一女,有两份气质,一份男性气质一份女性气质,把两份气质以任意的比例分给两人,比如一个组合是男人拥有9成男性气质和1成女性气质,女人拥有9成女性气质和1成男性气质,另一个组合是男人拥有6成男性气质和4成女性气质,女人拥有6成女性气质和4成男性气质。莎乐美被里尔克吸引,是符合以上的。

还有个问题,保罗雷也好尼采也好安德烈亚斯也好,他们一上来首先做的是求婚,这恰恰是莎乐美坚守的最不会去妥协的地方。莎乐美想要交流思想共同学习,希望他们把自己当作男性一样地相处,情欲会消耗精神力。哲学家也好语言学家也好,这些有才的有智慧的男人终究还是追求婚姻逃不过本能,其实个人认为莎乐美将自己情感的部分隔绝在高墙之后是反本能的。这些男人们为什么那么看重婚姻,是因为没有跳出默认对男女组成家庭的社会规则以及关于男女地位的社会观念(这是一种很难改变且个人无法从其中脱离的社会现实,并且与莎乐美给自己的人设完全冲突),还是因为由爱一个人所产生出的占有欲,想以婚姻这种形式把其束缚在身边,其中也包含失去她的不安感(这是人的本能,前面也说过莎乐美所追求的理想是反本能的,所以它们也冲突)。

我们有时所追求的所谓高尚的理想的其实都是反本能的,我们很容易把反本能的定义为高尚的和理想的,既然是反本能的,实践时一定是痛苦的,那为什么要去做,是因为那些美好的定义吗。不过如果世界上所有人都顺应本能的话,大家的行为都一模一样,毫无差别毫无变化,那人类的进化也就不会存在了。所以本能到底是什么?本能也是随着进化所改变的吧。真的好难。

回到刚才的话题,就是这些男人都很重视婚姻。莎乐美最初所设想的与保罗雷和尼采一起,三人如同朋友般一起生活。这样的理想我也十分向往,简单的关系,合得来的伙伴,把所有时间和精力都用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可以避免一般人世界里由复杂关系所带来的责任与义务与一切麻烦。莎乐美给自己的人设是反对本能反对社会现实的那些观念,这是对她来说最重要的价值观的一部分,而其他人对她的欣赏和喜爱是真的,但其他人在这一点上的价值观的内容和重要性都与莎乐美不是那么相符,所以莎乐美只能拒绝他们。

遇到里尔克时,里尔克是个感性又浪漫的人,他没有一上来就说要结婚什么的,只是执着地用美好的诗句表达自己的情感。人之所以为人,感性就是这么神奇的力量,所以莎乐美被打动了。不过情绪也是很难长存的东西,三年之后莎乐美离开了里尔克。后来里尔克也向莎乐美求婚,又触碰了原则,只能被拒(悲剧)。「没有你我无法呼吸。」「和你在一起我无法呼吸。」真是很固执啊。

其实如果我们喜欢她的独立思想喜欢她的自由不羁,被她吸引去接近她然后得到她,然后想要占有她,可是一旦占有,她就不是那么独立那么自由了,所以我们还会喜欢她被她吸引吗。你所采取的行动你所期望的对她的改变,恰恰会使她失去你所喜欢上她的理由。我们所喜欢的到底是什么?这也好难。

莎乐美所追求的理想,很多人可能年轻的时候都会有,比如完全不想结婚,却想要一个可以每天一起吃晚饭的可以趁吃饭时聊一下天的邻居。能一生坚持追求理想的姿态,很可能被周围人觉得幼稚任性,(尤其是那些对你有企图的人,因为他们得不到你,他们本来相信你有一天会改变的,你却没让他们如愿。)也可能被认为是传奇,因为世间少有人能做到。

最后,看完这部电影后,我觉得莎乐美更像INTJ,或许是因为她太坚定了太果断了,小时候经常看见上帝并与之对话也很迷,一个人在图书馆学习学到生病吐血,名义婚姻一直维持到安德烈亚斯去世。

在网上查到了一些评论。

http://archive.is/XOvsa

Lou Salome

Psychoanalyst, student of Freud, dated Rainer Maria Rilke

Salome: "I will most certainly fashion my life in my own way, whatever may come of it."

莎乐美:我将极其确定地以我自己的方式去塑造我的生活,无论其他什么可能会影响它的因素。

Salome: "[Nietzsche and I] understand each other so well. ... How similarly we think and feel, and how we take the words out of each others' mouths."

莎乐美:(尼采和我)非常能够互相理解……我们的思考和感受是多么相似,而且我们总说出对方想说的话。

Salome: "After social intercourse or being with friends I [always] felt I had to [withdraw] almost as if I needed ... to resolve for myself what had happened."

莎乐美:社交活动或与朋友相处过后,我(总是)觉得我不得不撤退,就像我需要一样……去为了我自己去解决发生的问题。

Sigmund Freud [to Salome:] "It is quite evident ... how you strive prophetically to unite ... fragments into a structural whole."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对莎乐美:这是一个证据……你努力去预言性地结合碎片使之成为一个结构性的整体。

Anais Nin: "She did not wait for other women to think as she did, but went out and created her own freedom."

阿娜伊斯·宁(女性主义作家):她没有等待其他女人像她一样思考,而是走出去创造她自己的自由。

//www.idrlabs.com/quotes/lou-salome.php

Salome: "It is so difficult for me to express [what I mean] properly in words. ... I always have to struggle for expression."

莎乐美:对我来说,使用合适的词表达我的意思有些困难……我总是在努力表达。

Salome: I know well from my own experience how exhausting people can be without their realizing the fact."

莎乐美:从我自身的经验中我很清楚,如果人们不认清事实他们会多么筋疲力尽。

Salome: "Jung deals too much in mysticism [for my tastes]."

莎乐美:荣格在神秘主义方面做得太多了(对我来说)。

Salome: "Indulging in fantasy instead of adjusting to reality ... is accompanied by a feeling of guilt."

莎乐美:沉迷于幻想而不是适应现实……伴随着一种罪恶感。

Salome: "I have really done nothing but work all my life, work. ... Why?"

莎乐美:我一生中真的没有做什么,除了工作,工作……为什么?

New York Times: "The self-portrait of [Salome] that emerges from [her autobiography] is that of a spirited and fiercely independent woman."

纽约时报:从她的自传里出现的,莎乐美的自画像是一个精神饱满而又极其独立的女性。

Friedrich Nietzsche [to Salome:] "Our intellects and taste are deeply connected. ... I have never met anyone who knew how to derive objective insights from their experience, no one who understood how to pull so much from what they have learned."

弗里德里希·尼采对莎乐美:我们的智力和品味是深深相联系的……我从未见过任何人知道怎样从他们的经验中导出客观的领悟和见解,没有人能够理解如何从他们已经学过的东西中汲取这么多。

Emma Brooks: "[In her relationship with Rainer Maria Rilke] Lou became his spine, his anchor in life.

艾玛·布鲁克斯:在她与里尔克的关系中,露成为了他的脊梁,他生活的锚。

Anais Nin: "[Salome] may have seemed inhuman to some men because she announced the end of [her] relationships, which the man usually does. ... She said to Rilke, 'Now the passion is over, so the relationship is over', which was very unusual at that time."

阿娜伊斯·宁:莎乐美似乎对一些男人是不近人情的,因为她向他们宣告了关系的结束,这通常是男人做的事。……他对里尔克说,现在激情结束了,所以关系也结束了。这在当时的年代是非常不同寻常的。

Sigmund Freud: "All feminine frailties, and perhaps most human frailties, were foreign to her or had been conquered by her in the course of her life."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所有女性的弱点,或许是大多数人类的弱点,都是和她无关的,或者说在她的生活的过程中已经被她攻克了。

 6 ) 在此处邂逅的我们分别来自于哪颗星星

喜欢这部片子,哲学家、诗人,我喜欢的人群发生的故事。特别是前半部分,露关于三人小组的乌托邦式幻想,为追求灵魂充盈建立起的伙伴关系,可爱单纯。如果能更多一些他们之间哲学思辨交锋的片段就看得更过瘾了。

露在明信片中行走是一个轻盈的亮点。

选角也很准确,少女时期的露和青年时期的露,都拥有独立干净不容置疑的眼神,蓄着同款胡须的尼采与里尔克,也各自具有相当的辨识度。

最出乎意料的就是尼采了,原来他是这样呆萌的大胡子。片中他的台词都特别有神采。

初遇露,他的“装腔作势”简直萌翻:“在此处邂逅的我们都分别来自于哪颗星星”。第一次跟露求婚,“我能感觉到你高贵灵魂每一丝轻微的颤动,除了这灵魂的颤动我并不爱你的其他,我甚至愿为此放弃一切亲密关系,如果我们的灵魂会在那里相遇,在多数灵魂无法企及的地方。”最后一次绝望的表白,“本来此生我唯愿孤身一人,但是途中却飞来只名叫露的鸟…”其心恳切,其词美丽,其才更是撼天动地,然而终究无法瓦解露的理性堡垒。

换了里尔克为什么就瓦解了呢,我想其一是情侣之间一个化学反应的问题,露身上具有的男性特质和里尔克身上具有的女性特质,相互补充,发生了奇妙的融合。或许还有一个时机的问题,人的观念在时间里流动,身心均无法停止在一个静止的状态,时间到了,一切就发生了。所以再完美的人也会失恋,再恶劣的人也有人爱,就象罗曼·罗兰说的,倘若一个人的被爱要靠他本身的价值而不是靠那个奇妙与宽容的爱情,那末够得上被爱的人也没有几个了。

 短评

选角都太次了…

3分钟前
  • 翠西 。o 0 O
  • 还行

除了表演用力过猛之外,还算是惊喜。能够还原、塑造出这样一位荧幕角色,看得出导演本人是一位自我意识极强的人。莎乐美一生传奇,环绕在她身边的都是当时的大思想家、艺术家们,她的才华撑起那份不逊和执拗,又在岁月的沉淀中被时代的洪流萃取出精华。薄情寡恩的风流女子,放在此世也是惊世骇俗的吧。

8分钟前
  • 盛崖余
  • 还行

莎乐美,来自俄国贵族家庭的现代独立女性先锋,和20世纪的德国文化界:尼采、里尔克、弗洛依德,从哲学到诗歌到精神分析。什么人啊,生在什么样的年代啊……所有现代女性的母亲,我们只是她的不合格的副本。叫尼采和里尔克那样的灵魂都颤动和癫狂的女性意识和独立精神啊!表现手法也很有意思,从老年视角回望一生,亦不后悔其过于自恋和莫名其妙的坚持与堕落,直到精神分析揭开其中的秘密。视觉上莎乐美出入油画作品般的画面,处理得很自然,又别有一番感觉,不愧是德国表现主义。

11分钟前
  • 某种存在
  • 力荐

天才收割机。

13分钟前
  • 心太
  • 推荐

睡完里尔克之后走在雨里那段太美!!

14分钟前
  • Lucinde
  • 推荐

生活是不会善待于你的,如果你想拥有真正的人生,那只能去抢过来。她追求自由,却主动为情感设限,她渴望被爱,却不允许被占有。只是她最终还是毁约了。或许所有的设限,只不过是还没遇到那个人罢了。遇上了,又谈何条条框框呢?影片最后她躺在沙发,“我曾希望有那么一次,盲目莽撞地坠入爱河”。

15分钟前
  • 凤凰街58号
  • 推荐

真实人物远比电影还精彩。感觉电影还可以更长更长,毕竟这样的女人世间少有,她的一生本就是一部电影,令人回味无穷。P.S.莎乐美的服装好美,但某宝这次肯定是搜不到同款了,遗憾呀😄

18分钟前
  • Miss Lucky
  • 推荐

德国电影节。出来听到他们都在说女主自私,我只能感叹没在一个语境实现沟通简直天方夜谭。第一,男女分别面临的困境根本是不一样的;第二,婚姻,爱情,性,这三者完全可以不具有同一性的好吗。退一步,就算女主自私,我倒真宁愿这个世界多几个自私的天才女性,你们就好好做你们的委曲求全的平庸之辈。

22分钟前
  • 差生小明
  • 推荐

19世纪奇女子,中规中矩的自传。感性的爱情,未必会瓦解理性的堡垒,而情欲的满足,同样可以支撑她的主义立场——她用了一个很有趣的词语来形容:偷。

25分钟前
  • 木卫二
  • 还行

独立女性的情感经历都好丰富,哈哈

29分钟前
  • 菲氏葉猴
  • 推荐

看着海报上的6评级就想,即便是德国电影也不可能太绝色了,真的是和哲学家一样开始有一点点“枯燥和费解”慢慢入戏,脱戏只是蜻蜓点水在最后10几分钟出现几个镜头,刚刚入戏,就结尾了,三段女人(不止三个)的故事把这个影响了弗洛伊德的女人完整展现出来——需要再刷一遍。

30分钟前
  • 与碟私奔
  • 推荐

理性被感性所软化

34分钟前
  • 之蓝
  • 力荐

莎乐美是100多年前欧陆文学及哲学界的中心人物,入门级的叙事过程对深奥的哲学也是点到为止,导演的意思就是若有兴趣可继续看书。此片画面尤为唯美,几段在旧照片中起舞的片段令我印象深刻,还有不止一次的雨中宣泄使我感同身受。#19th SIFF#虹桥临空

36分钟前
  • Kim Kirk
  • 推荐

一些大人物得到了自己的学术地位后,很多人就会把他捧为神来仰视,从他身边丝毫不比他差的女人身上,你能看到他们的弱点,比如尼采。男人都拼命的想跟女主结婚,而莎乐美非常清晰的意识到,那就意味着丧失了自由,她为了流产要从树上跳下来,这是女人的反抗,凭什么因为我们因为孕育生命的能力,反倒成了限制自己的绊脚石。女人才应该奉行那个三不原则:不主动、 不拒绝、不负责,人生就豁然开朗。片子不深刻,没有太挖掘,遗憾。

40分钟前
  • Sabrina
  • 推荐

八卦片,把太多的篇幅用于描绘女主与多个男人之间的交往,对于女主的思想性的东西介绍太少。不过感觉莎乐美跟我有点儿像,既渴望热烈的爱情,又想克制压抑自己,又向往纯粹的精神恋爱,片中我还是喜欢女主与尼采、保罗雷三人同游的情节,既像是知己又像是友人,而女主跟自己的家庭教师的关系太诡异(女主把对方当老师,当偶像,而对方只是把她当女人),和丈夫的关系像父女,跟里尔克和霍夫曼又有点沉湎于肉欲了。

41分钟前
  • 巧克力可丽饼
  • 还行

弄瞎我的眼睛:我还能看见你,塞住我的耳朵:我还能听到你,没有双足,我还能走到你那里,没有嘴,我也还能对你宣誓。打断我的臂膀,我还能用我的心,象用我的手一样,把你抓牢,揿住我的心,额上的脉管还会跳,你如果放火烧毁我的额头,我就用我的血液将你承受。——诗人里尔克为莎乐美而作。

45分钟前
  • 无非
  • 还行

20181229 她最性感、最令人动容的是对知识,智慧和真理不懈的追求。

50分钟前
  • jimmy198360
  • 推荐

一个日天日地的女权主义者,和她的性事。人物塑造很有意思,表达方式也俏皮,让这个不太讨好的题材中和了不少。性方面的展现也比较聪明得当,没有成为套路之作。

55分钟前
  • 华盛顿樱桃树
  • 还行

字幕太糟糕,连蒙带猜看完。那些围绕在莎乐美身边的大哲、诗人、学者个个为她痴狂,都企图拥有或独占这个女人,所有的现世力量都逼迫她服从一种世俗生活:老老实实找个阶级门第相当的男人结婚生子。而她一次次用不可动摇的意志从这种命运之下逃了出来。拍得流水账,尼采、弗洛伊德、里尔克形象太猥琐。

60分钟前
  • 匡轶歌
  • 还行

整部电影在莎乐美的情史中游荡,除却时间作为唯一的脉络之外,毫无重心可言,女权、精神分析通通浅涉即止。对尼采和里尔克的刻画完全标签化,其它角色更是过场走秀式的演绎,完全成了导演絮叨的道具。将一切的缘起归因于童年阴影,将整个一生浓缩为“偷”一个字,纯属缺乏深度而完全想当然的把握。

1小时前
  • 望月封道
  • 较差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