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着瞧

剧情片大陆2008

主演:文章,岳红,白静

导演:李大为

 剧照

走着瞧 剧照 NO.1走着瞧 剧照 NO.2走着瞧 剧照 NO.3走着瞧 剧照 NO.4走着瞧 剧照 NO.5走着瞧 剧照 NO.6走着瞧 剧照 NO.13走着瞧 剧照 NO.14走着瞧 剧照 NO.15走着瞧 剧照 NO.16走着瞧 剧照 NO.17走着瞧 剧照 NO.18走着瞧 剧照 NO.19走着瞧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18 12:09

详细剧情

  七十年代,城市知青马杰(文章 饰)来到西北某农村插队,被村里漂亮种驴——黑六的叫声吸引。马杰嫌黑六不让他骑,某次工伤在诊所缝针时偷了麻醉剂打给黑六,队长大莲(岳红 饰)以为黑六生病,心急如焚。马杰奇迹般地“治愈”了黑六,赢得大莲和队里的信任,成为牲口饲养员。马杰一边喂驴,一边偷偷与村里的女青年彩凤(白静 饰)相恋。与此同时,马杰对黑六只配种不干活的特殊待遇愈发不满,并对大莲“驴比人值钱”的论调暗自气愤,发泄中竟打坏了黑六的“命根子”。无法配种也不能干活的黑六被马杰宰杀,却没曾想黑六的弟弟,毛驴黑七,从此与马杰不共戴天。人与驴的斗争愈演愈烈。

 长篇影评

 1 ) 《走着瞧》:诙谐、荒诞与尴尬

文/周蓬桦

   李大为导演的电影《走着瞧》,是一部颇具黑色幽默风格的片子,制作并不宏大,但却别具特色。电影根据作家王松的小说《双驴记》改编而成。王松的作品,是后知青的演绎,故事的背景设置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或七十年代初,众所周知,那是一个如火如荼的年代。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比当下的老板富豪时髦得多,热血得多,主义得多,也钢铁得多。

    青年演员文章扮演的主人公马杰,是知青时代的代表性人物,他身上集中了那个时代知青的一切特征:散漫中的无奈,抗争中的期待,以及面对巍峨秦岭所表现出的绝望感和虚无感。命运将其置身于一片陌生的天地,青春被抛掷在一场荒诞的游戏之中:背负苍天,日出日落,看不到出口和边界,于是只好自嘲,只好无聊,只好动物。但这只不过是影片的一个载体和一个背景,而不是它所要表达的主旨―――影片的主要讲述是作为饲养员的马杰,他与两头毛驴之间发生的感情纠缠和复杂关系。也就是说,透过荒诞的表层,可以将其解读为一部书写悲悯,演绎生灵的影片。这样一来,众多知青题材的作品,便又在时间的激流中向前走了,告别了毫无意义的揭露与伤痕,被赋予了很强烈的现实说法。

    说影片的风格是荒诞幽默式的,上半部尤其如此,以至于整个影院中不时爆发阵阵笑声。我认为最精彩的一笔是马杰与心爱的姑娘在驴车上发生性爱那一片断:马杰因残杀了种驴黑六,遭到黑六的弟弟黑七的报复,在马杰与村姑发生性爱后两人在驴车上相拥入睡,还做了一个曼妙美梦,但聪明的黑七,却将其拉向村子,致使马杰遭受到人生最为尴尬的一幕。这一笔之所以精彩,在于艺术把人生的尴尬推向前台,许多虚妄随即撕裂得粉身碎骨。这时候,会觉得那句流传民间的歇后语:骑驴看唱本―――走着瞧,真是妙极。

    这部影片和结构是完全开放和敞开着的,多义性和寓言性质,后现代手法与元素,让整部影片散发出浓浓的韵味和象征寓意。你不但看到对那段生活的完全否定,还会看到与之相关的巨大危险。中国人向来不尊重生灵,杀生处处,鬼哭狼嚎,看了《走着瞧》,该好好反省了。否则,人类的未来会遭遇更多的尴尬。

 2 ) 《走着瞧》的双重视界

在近年看到的国产喜剧片、动物题材与知青题材的电影中,改编自王松小说《双驴记》的电影《走着瞧》大概是最好看、高妙的一部。高妙之处首先不在于它的“魔幻”或者“黑色幽默”,而在于它设置的双重视界:人反抗体制,驴反抗人。前者冷酷现实,后者荒诞魔幻;前者是微观的,后者更为微观,并为对前者的仿拟。

对作为类型化人物形象的几个主角(双驴除外),观众能很好地理解、接受并轻易地将之链接到他们所熟悉的知青时代中去,比如女生产队队长大莲是体制的象征,马杰是青春、冲动的个人。双驴也是人格化的,但它们的形象与寓指就有点面目模糊,能为各式理解提供足够的空间。

应该说,在“体制——人”与“人——驴”的双重结构中,人(马杰)是尴尬的。他受控制、压迫、规训,同时控制、压迫、规训他手中的动物,那么此时他是什么?看似自主其实并非如此,仿佛悠然周游在他的时代实则只是悬浮在沧海中的一粟。他本质上是被掏空的,是“体制——人——驴”游戏中的棋子,他怎么做、成为什么不是由他定,而是由与他相连接的另外两端决定。

相比之下,反而是两头毛驴更加像知青时代中的极端个体,黑六被“阉割”、被杀死直接源于它的高傲,黒七反抗、自焚则直接源于它为黑六复仇的心理。它们处在“体制——人——驴”链条的末端,却是真正的行动者。这很有意思。两头毛驴在影片中的表演恰到好处,让观众忍俊不禁。但黑六被杀时的主观镜头,似乎能使观众深入它的内心,却显得格局有些小,难使观众与影片中的角色保持冷眼旁观的距离。黑六、黒七得意嘶鸣时的一些仰拍镜头,则有些把电影的格调降低为纯喜剧片的感觉……。当然,这种处理很喜闻乐见,容易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也无可厚非。

单独地说女生产队队长大莲、马杰或者黑六黒七是主角都不尽如人意,因为他(它)们组合在一起才成为主角,缺一方不可。“双驴记”或“走着瞧”,不过是个声东击西的小说/电影名,它的重心即不在于驴,也不在于轻浮的逗笑,而在于一种严肃、高贵的“不合作”精神。看惯了那些千篇一律的知青小说/电影,有点另类的《走着瞧》还是非常值得一看的,它没有按照常规套路来拍知青题材或动物题材,戏谑、轻松却也严肃、带劲。

 3 ) 动物叙事批判:对本体的视而不见——动物作为隐喻的前提(原题:比之“卸磨杀驴”的比喻意义,我更关心那头被杀的驴)

“动物的痛苦不仅仅是人的痛苦的隐喻,动物的痛苦就和人的痛苦一样真实。”
                                                                                ——诗人王东东

(按:偶然的原因看了这部电影。恐怕要让各位失望了,我并没有从电影本身来分析本片,也不会用《一个充满想象力的故事和一部干燥的电影》这样的题目来写这篇评论,同时也没有心思去解读出什么“魔幻现实主义手法”、“黑色幽默”…… )

昨晚北洋人报社放电影《走着瞧》。我先从别人那考过来看了下,看到开头没多久,就不想再看下去了——都是人欺负驴的。

晚上放的时候,我犹豫还要不要过去。因为我一旦说起来可能会影响大家欣赏的兴致。但最后还是忍不住去了。

影片结束后,屏幕中间有一行字幕“在此片拍摄过程中,没有任何动物收的伤害。”这是可以理解的。本片的主题从最后一句台词中大约可见“对生灵的敬畏之心,也许会影响我一辈子。”(可在这个人类主宰、动物居于奴隶地位的世界,在动物保护法缺失的中国,一步普通电影拍摄过程中伤害动物再常见不过。)

可是什么是伤害、什么是敬畏呢?

在驴的身上绑上层层绳索算不算伤害?强迫繁殖算不算伤害?阉割算不算伤害?牵着驴拉车、犁田、拉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超重体力劳动算不算伤害?用皮鞭抽驴算不算伤害?

什么是敬畏。敬畏是不是指伤害驴之前先给驴道个歉?是不是指吃驴肉之前先祈祷一下,祈求原谅?

更重要的是,即使在本片拍摄过程中驴没有遭受到“额外的伤害”,但影片的叙述角度,即对驴受人奴役的坦然描绘,无疑加强了观众心中本来就根深蒂固的偏见——驴身上发生的一切都是正常的、应该的、理所当然的。“驴毕竟是驴啊”,“驴生下来就该是这样的命运”。

如果真如影片中那样,驴也有兄弟之情、也会流泪,那驴是怎么想的呢?

就像主人公始终在重复的那句影响了几代中国人的文字“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耻,也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因为……”,驴可能是这样想的——

对普通的驴,这句话也许应该是:“驴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它被杀之前回首往事时,不会因没有好好干活儿羞耻,也不会因为曾经怠工而悔恨。因为它把一生都献给了历史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对种驴,这句话应该是:“驴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它被杀之前回首往事时,不会因没有卖力地FUCK每一头送来的母驴而羞耻,也不会因为过早的丧失了生殖能力而不能为主人创收而悔恨。因为它把一生都献给了历史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对母驴,这句话也许应该是:“驴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它被杀之前回首往事时,不会因没有好好生小毛驴羞耻,也不会因为曾经厌倦生殖、不配合种驴悔恨。因为它把一生都献给了历史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驴作为人的奴隶,“为了人类的解放而斗争”。奴隶的特点即是要无条件的为奴隶主服务,包括必要时献出自己的生命;而自己得到什么,要全看奴隶主的脸色。

在人的眼中,驴就是这样分类的:劳动用的、肉用的、配种用的(因为人工受精技术的成熟,此种驴的数量已经大幅减少)、生小驴用的。

也就是说,人是从“经济”的角度来看待驴的。“经济”在这里,是一个多么可怕的词汇。

驴其实被看做是机器——劳动用的驴是动力机器,肉用的驴是把草料转换成驴肉的机器,配种的驴是提供优质精子的机器,母驴是生育机器。

你同情驴吗?那么你的同情在这些面前究竟算什么呢?

从这个角度讲,影片自然充满了矛盾。

影片结尾主人公的女儿因为宠物兔子的死去而哭泣。可是,这个可爱的女孩可曾想过,兔子正是由于她的照顾不周、因为空间拥塞、得不到锻炼体质虚弱,由于居住环境的非自然、肮脏而感染疾病?她可曾想过,兔子本不该被囚禁在这里供人观赏。兔子的天性是在野地里自由地飞驰奔跑,那里才是它真正的家。

“乡亲们也知道,驴一辈子也不容易,杀了要遭报应的。”最后大家还不是拿着碗排队等吃驴肉。说这句话无非是自欺欺人、自我安慰。比之“卸磨杀驴”的比喻意义,我更关心那头驴。

这矛盾不是本片独有的。任何默认动物奴隶地位、默认人类中心主义电影都不可避免地会陷入这种矛盾。哪怕它的主题是“敬畏生命”,是“同情”。(当然,本片也不是一无是处。“敬畏生命”总比连“敬畏生命”都不知道要好。)

然而当你又一次说出“驴毕竟是驴啊”这句话的时候,一切都已了然——

奴隶主再慈悲,再具有同情心,他终究还是奴隶主。

 4 ) 导演李大为专访

杂志出了,就把稿子发豆瓣了~~
嗯,我腹黑得写了他和蒋勤勤,嗯,希望他别生气,只是想,从各个方面让大家了解李大为导演。。。我知道蒋勤勤结婚了他也结婚了,写这么一笔很不靠谱,但是,请原谅八卦的我~~~~~

诠释理想的艺术家------李大为导演访谈

提到李大为导演,也许大多数人都不了解,但如果一说《金粉世家》、《红粉世家》等电视剧,你肯定会大呼,哦原来是他导的啊。
李大为导演是一个比较低调的人,只有早年和蒋勤勤的恋情一度在圈内传为佳话,之后,世事变迁、物是人非,无论工作还是生活,李导一直淡出公众视线,勤勤恳恳做幕后英雄,奉献给老百姓一部又一部精彩的电视剧。当李导再次出席各个媒体见面会,就是为了他的第一部电影处女作,这部荣获了华表奖最佳处女作奖的电影《走着瞧》同时也有了很多新的头衔,比如:首部魔幻现实主义电影。
Q1当初您为什么选择这样一个题材(文革背景)拍摄一部电影作为自己的电影处女作?
A1我是在电影学院上的学,一直有一个愿望就是做电影。准备了很多年,也看过很多题材,很多原因,一直没有成形。我一直大量的阅读小说,直到07年的时候,我在《收获》上了看到一篇中篇小说,叫《双驴记》,感到异常兴奋,它的故事和叙事角度非常吸引我,而且很有电影感,是我很想拍的类型,于是很快我就把这个小说交个我的一个朋友,他是做传媒投资的,很巧,我把小说交给他,他用了一个晚上的时间看完了,第二天一早给我打电话,说,大为,这个我觉得可以拍。于是很快就成形了。我记得大约是07年的夏天,8月份,我才发现这个小说决定拍,到11月,我们就开机了,于是顺利就开拍了。
Q2这部片子被冠以中国首部魔幻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您是怎么看待这个定义的?
A2哈哈,这个其实一个宣传的方式。实际上,任何一部电影都会有它一定的属性。我个人对魔幻比较感兴趣,这个片子的确有很强的寓言性,从动物的角度展示人性,所以有很强的魔幻色彩,当时跟他们宣传部门沟通,基本确定了这么一个口号。应该说,在这个类型里,中国电影不是太多,所以他们也觉得比较合适,于是就定了这个。
Q3这部片子中动物的表演很出彩。大家都知道拍戏中动物是最难控制的,当初拍摄的时候想过用特技来作为展现动物表情的效果吗?
A3我跟很多看过电影的朋友聊,有一点我特别自豪的是,这个电影如果拿给美国人拍,最少要画五六千万美金来做这个电影,因为他们要做大量的特技。我自豪在,这个电影整个下来只有三四个镜头用了特技,而且不是完全出于技术角度,是为了保护动物,就是最后火烧黑七的那场,怕火烧到驴,所以我们采取了特技手法,把火加到它的身上,所以其他的复杂的驴的表情、驴的动作,都是用我们的智慧、电影手段实拍出来的,没有做特技,而且我们的成本控制得非常好,只有五百万人民币把整个电影拍下来了。
Q4最近3D电影非常火,您会用这种手段拍电影吗?
A4电影就是一个靠技术支撑的产业,干这个不能拒绝新的科学技术。当然,不能说为了特技而特技,不能去赶时髦去做这个,我们还是要为了电影本身的需要而去做这个效果。当初从3D来说,这种电影的确给观众了全新的视觉感受,跟传统的平面的电影比,是完全不同的冲击力,是一种超强的震撼力。将来如果有合适的题材的话,我当然会采取这种技术做电影。
Q5这部片子的男女主角都在各大电影节获得了奖项,得到了肯定,那您在选演员方面主要看什么?
A5我选演员最重要的标准就是合适。无论这个演员是多么的著名或是多么的没名,这些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这个演员是不是最适合这个人物,其他的……如果将来我要做大规模的商业片的时候,导演不是绝对的控制权的时候,当投资加大的时候,制片方有相当强大的发言权的时候,在某种程度上要跟他们商量或是一种妥协,要保证人家的回收嘛,也可能会启动大的明星。但是,明星也不是唯一的,在明星的圈子里也要找最合适这个人物的,这是不变的原则,这是最重要的。
Q6在这部电影的最后,很多观众都感觉,有一种保护动物的意味,与整部片子的感觉有差异,因为电影的背景的特殊性,让我们感觉结尾处理得有些单薄,这是出于什么原因呢?
A6其实我觉得,表层的意义是对动物的尊重,对动物的敬畏实际上一种尊重,人也是动物的一分子嘛,在生命状态上应该是平等的,尤其是为你服务的动物,马呀牛呀什么的,你更应该去尊重它们,应该去平等地对待它们。我觉这是电影表层的意义,更深层的,其实这个名字是在引导观众,去感受这个主题,这个尊重的背后是什么,如果你不尊重,将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推到后面还是一种非常人文的主题,人在某种时刻,他的智商可能变成驴的智商,你记得有一场,文章和驴的对话,那场,实际上他也变成驴了,而这个驴在某种意义上,它变成人了,实际上,人类是在讲异化的过程,人类的异化是有可能的,虽然我们的科技在不断的发展,但是我们本真的一些最基本的人类共性如果失去的话,包括真诚、包括善良,包括一些最真的东西,如果失去的话,人类就有可能会异化,这种异化是毁灭性的。那在个体上是个性的,在精神上和肉体上的东西,如果这种精神形成一个社会,这种社会的倾向,就可能发生战争、人类深度的毁灭,这都有可能,这我觉得是更深层的意义,而不是简单的保护动物。
关于文革的背景吧,这个故事最令我惊喜的是,它有关于人和制度这一层面的思考,对制度啊对那个时代的反思和批判,有一层这个一样,但是它又超越了这个意义。之前有一批文革背景的片子包括小说,大部分都是很沉重得在反思在批判在讽刺。这个小说的意义在哪呢,它既是那个时代又不是那个时代,只是在中国那个时代它可能典型化一些。我就跟他们讲过,这个故事很有可能在中世纪,发生在欧洲,某一个乡下,一个贵族到乡下去玩,结果他没见过驴,他们就掐起来了,结果驴就把他折腾成这样,这个故事同样成立。我想,这就是所谓的经典。经典就是,既是那个时代同时又超越那个时代。如果真正一个故事真正意义超越了那个时空的话,它就变成经典了,所有的经典小说经典电影他们的共性都是这样。
Q7对于电影分级的看法。
A7从长远的角度来说,无论从市场还是从表达创作的角度来说,分级是有一定科学性的,能够更完整得保持作品的原创性,电影会更准确地到达目标观众群,这是一个科学的制度。但目前,中国的情况不同于一般的国家,因为她幅员广阔,那么多民族,那么多人口,要分级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作,不是我们想想的,那个可以通过那个可以通过,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所以它需要一个过程,如果现在就分级的话,肯定会产生电影市场的混乱。
Q8您当初学的是摄影,是什么原因让您半路出家的呢?
A8我是从高一的时候,就准备考导演系的,准备了三年,我觉得当时我的水平考导演系是没什么大问题的,结果到了高三的下学期,突然得到一个消息,因为我学电影肯定考电影学院我不会考其他学院,结果北京电影学院来了一个消息,我们那届不招导演系了,没有招生,当时就很慌乱。我的目标是导演,所以我就在选择离导演最近的专业,其中有两个,一个摄影系一个是文学系,我的性格是比较好动的,不是特别好静的,于是我选择到了摄影系。我之前准备导演系的东西,导演学的东西我都学了,而导演没学的,这么专业摄影的东西我也都学了,所以我掌握了是两把剑,而不是一把剑。
Q9您觉得拍电视剧和拍电影的区别在哪?
A9如果之前没有那么多拍电视剧的积累,我拍电影也没有那么娴熟。我记得《走着瞧》在电影局审查的时候,电影局的局长看完片子以后很激动,然后跟我聊天,说,大为,这你第几部电影啊?我说,第一部电影。他和惊讶,说,不会吧?我就说,这真的是我第一部导演的作品。他说,你这个经验挺丰富啊,根本不像!
我想这就是我之前的大量拍电视剧的积累。因为,电视剧和电影在技术的层面上,实际上除了记录的方式不一样,一个是磁带一个是胶片,实际上手法是非常接近的,只是电影要求的精度要高于电视剧,它作品单位时间里的投资电影要高于电视剧而已,你是可以用电影手法拍电视剧的,只是在选材啊,控制节奏上有一些区别,毕竟电视剧是长篇,它可能要表现更多的过程,电影则更多的表现状态和结果的那个层面,因为它没有那么多的时空给你展开那个过程,所以电影精彩就精彩在这。它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要讲一生,可能是你一生最精华的那些时刻,电视剧呢,可能有三十集五十集,是慢慢地讲你,是怎么吃饭怎么睡觉的。
Q10您是想在电影和电视剧哪个领域重点发展呢?
A10我现在的状态是,在大量地积极地准备,准备好的故事好的剧本,储备量挺充分的,然后就是,随着机缘吧,有合适的,哪个更成熟我就选择拍哪个电影,同时好的电视剧也不放弃。因为很实际的一点是,电影的待遇、电影的收入,要远远地低于我的电视剧收入。我拍一部电视剧等于是拍五部电影的收入。
Q11《走着瞧》的投资收入问题。
A11《走着瞧》目前是,海外卖了一些,收回成本是没问题的,我们现在还在组织一次全线的上映,之前做了一些点映,没有全线上映。之前很多层面的放映,包括国外的,只要看到这个电影的,基本上百分之九十五甚至九十九都是特别兴奋的,就是上次的大学生电影节我没想到,因为这个电影毕竟是老一代人的故事,我没想到今天的大学生那么喜欢,当时真的,我特别激动。大学生电影节十个分会场,我们是四个分会场,当时北师大,都是一片欢腾。
说到电影,李导有着一种自信和自己的想法,考虑问题的全面和周到让人叹服,北电毕业的他,电影终究是他的梦,谁都想离梦更近。我不能去简单地评价他这样一个执着多年、脑子里很多想法的艺术家,只是,期待李导的下一部作品,去看一个导演诠释梦的精彩。
----end----

 5 ) 不是影评

1、黑色幽默?魔幻现实主义?寓言?恐怖片?爱情片?……你有理由认定它是其中任何一个题材。当然如果你就是不喜欢这部电影,你也可以就此认定它不伦不类。

2、无论是镜头语言还是叙事方式,一开始都显得平静而舒缓。于是当这个土里土气的故事渐渐延展得神乎其神的时候,你几乎没想过去怀疑它的真实性。

3、“老百姓都不杀牲口,他们怕遭报应……让你杀是因为你是城里人。”放大到整部影片,在一个“人定胜天”的时代,这是一个绝妙的讽刺。

4、供解读的东西很多,比如反复在关键时刻出现的“为人民服务”胸章,那本最后顺水飘走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及一头失去性功能的驴的悲惨遭遇。

5、笑料都很有水准,不是那种硬戳你腋窝的笑料。文章的表演出乎意料的好。两人第一次偷食禁果时的青涩莽撞以及长达五分钟的骂驴两场戏,尤其精彩。影片的音乐也非常出色,简单,精致,适当。

6、文革时期的农村气氛营造得很好,寥寥数笔已然呈现。你能嗅到空气中的那股朴素清新的,以及荒谬愚蠢着的味道。

7、几处关键段落的处理堪称惊艳,一处是杀黑六时,以驴的黑白视角,直视马杰拖着铡刀慢慢逼近;一处是马杰和女主角嘿咻后被黑七拉回村庄,整个过程被导演用一场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梦境来过渡,巧妙而流畅;还有一处是最后在深夜里马杰寻觅黑七决斗,通过肩扛摄影的跟拍晃动镜头,让凛冽可怖的终极杀气当即弥漫开来。

8、有一个小桥段我非常喜欢,七叔来借驴,说从小就一直幻想有一天能骑驴进趟城,马杰问为什么,七叔回忆起一个儿时的故事。画面徒然流逝,梦幻般清冷静谧的深宅大院里,一清丽温婉少女飘然起身,轻轻地跨上一只安静的驴子。悄然回望,一抹忧伤。

9、导演大概是担心观众看不明白,所以最后解释了一下。事实证明电影这门艺术真的不适合用来解释。结尾绝对是败笔。

10、我在农村长大,从小到大听长辈讲过很多传奇色彩浓郁的各类故事,所以我就像喜欢《闯关东》一样喜欢这部电影,你可以认为它节奏紊乱,你可以认为它力道不够,但在我的印象里,从那些脸上布满沟壑的老人口中绵延出来的那个遥远而又贴近的神奇世界,就应该是这个样子,它足以让我重拾儿时对那些神奇故事的迷惑与敬畏。《走着瞧》打分我愿意给90分;打星我愿意给5颗星。

 6 ) 意外的奇异之旅——双驴记

朋友邀请看电影,问何片?答曰:双驴记……

简单的说:这是一部只在北京一家电影院放映、讲述70年代知青下乡、农村里的那点事。把这些元素组合起来得出结论是能看到这片实属不易。若不是朋友邀请甚至不知道这片还在档期……

(如果有幸被转载,以上文字转载的时候可以删去)


《走着瞧》——又名《双驴记》

这是一部奇特的电影。故事发生在那个特殊的年代,知识分子们响应号召下乡务农。在一个小村子里,一个生产大队里,一个经常背诵保尔柯察金名言的、帅气的而又桀骜的知青,和两头名叫黑六和黑七驴子的奇特故事。

这是一部喜剧。如果把我想象成影片的主人公马文我觉得是恰当的。因为年纪相仿、而且也算凑合个知识分子,最后就是对于农村生活也一无所知。所以我猜导演也会想到观影的人们是怎么样的心理,于是他设计了很多的包袱,让整个影厅在影片的前一半都笑声不断。

考虑到可能大家看到这片的几率很低,所以也就很无耻的把笑点包袱抖出来……

比如:下乡之后马文对牲口圈里负责配种的毛驴黑六很感兴趣,于是就问老饲养员“为啥他配种不干活,别的驴就要干活。你别蒙我,我知道,这配种,是个公的不就能干么?”

饲养员放下饭碗,就地取材,从桌子上拿起一根牙签和一根筷子……

这是一部复仇剧。如果你看过《复仇三部曲》你就会觉得,本片可以命名为《驴子要复仇》《老驴子》《亲切的驴子》都会恰当。目睹哥哥被杀,弟弟忍辱负重继续为凶手服务,潜伏在他周围,策划房屋倒塌、设计让凶手失足落水被大粪浇、又或者将凶手与别人偷情的事情曝光、最后引火自焚欲同归于尽……

每当我们以为,倔强的他已经屈服,他总会在下一秒目露凶光……

好吧,把他换成驴子,就是这片了。

这是一部爱情剧。不仅教会了我们如何用背名言、丢石头、扔鸡蛋以及给小姑娘戴胸章等等手段泡妞之外,还有就是用血泪的教训告诉那些想野战的朋友在OOXX之后也要保持高度警惕。

这是一部动物剧。印象中关于驴子为主角的电影寥寥无几,除了怪物史莱克里面那只絮絮叨叨的驴子外,还真想不到别的了。至于中国电影将镜头瞄向动物的内心世界的,可能也不多。影片中两头驴子的演技一流,无论是仰天大笑又或是泪流满面,甚至全身着火长途飞奔都颇显专业精神。如果不考虑有电脑后期合成,其专业度堪比职业演员了。

这是一部科幻剧。中国是没多少科幻片的,什么霹雳贝贝啦,大气层漏了等等,而本片在结尾处隐约看到了点科幻的味道。动物值得被尊敬、动物的智商已经接近青少年人类……如果有一天,我们如果不继续尊重我们的朋友,假使有一天他们都如黑七一般反抗我们,又会如何?这种故事在宫崎骏的动画中被提到,而类似的植物与机器人反抗人类也在《灭顶之灾》《黑客帝国》等等影片中提及……

这是一部好看的剧。首先剧本好,查找资料发现根据获奖小说《双驴记》改编,虽然没看过原著,但是通过电影还是能进入作者为我们创造的神奇世界中的。而作为一部迟到2年的院线电影,该片有动作、有激情戏、有笑点、没植入广告、而且网上基本没啥负面新闻,算是很不错了。

最主要的是我没掏钱就看了,我猜我写了上面那么多文字,最主要的可能是这个吧……

 短评

拍的是挺好,但是主题我觉得并不好。你是想说动物比人还重要?其实错误也不在人啊,这畜生说实话我不给与同情

3分钟前
  • 扭腰客
  • 还行

很水的影片。

6分钟前
  • 只有霸王
  • 还行

挺逗

9分钟前
  • 暗黑4出了吗
  • 推荐

唉……

11分钟前
  • 天涯·明月·风
  • 推荐

这个小村和知青们的生活被刻画的太和谐了!集体和个人的冲突太弱了,几乎成了一出轻喜剧的背景。这样人和驴的冲突就显得无聊了。环境没成功的表现出神秘的成分,所以驴显得太过神奇,不可信。整个片子有点意思,注意镜头语言。

15分钟前
  • Chris 一切由无聊开始
  • 还行

剧本是好剧本,导演和演员都欠些火候

17分钟前
  • zen
  • 还行

一看就是那种有着深厚文学底子的作家的知青小说改编的,述评的编剧也不错,但是导演在处理上感觉被剧本圈住了,没有发挥应有的节奏变化。使得整个片子略显阴郁!但还是一部很好的电影!

20分钟前
  • mark
  • 推荐

故事很有意思,导演还欠火候,剪辑马虎。总体技术没跟上意识。

25分钟前
  • 艾小柯
  • 还行

黑6和黑7,两个同志的各主义精神,需要值得肯定,学习!

27分钟前
  • 神哥
  • 还行

还凑合

29分钟前
  • 老朱無電影不歡
  • 还行

我就说这么写意的东西不能凭空产生,原来是小说改变的啊!

32分钟前
  • Lupin_3rd
  • 推荐

在那个荒诞的年代发生的一个“荒诞”的故事,好的喜剧就应该是这样,笑过之后还能让你思考点什么

37分钟前
  • Mia
  • 力荐

那是一个荒诞的年代,那是一个荒诞的故事。原来是根据小说改编,显然导演没有下足功夫。感觉那个年代处处充满悲剧、荒唐。最后的镜头,文章真的很像黄磊。佩服的一点是片尾出现字幕:在本片拍摄过程中,没有任何动物受到伤害。中国导演往往最容易忽视这一点。

40分钟前
  • 第27章
  • 推荐

一开始不说荒诞么,那就往荒诞里整啊,力道不够有点慢,看的提不起劲,后半段稍有起色。

42分钟前
  • 糕41
  • 还行

述平的剧本非常不错,摄影师是宁浩御用的杜杰,但是导演功力还差一点,其实可以拍得更好

43分钟前
  • 五色全味
  • 推荐

还挺好玩的。就是剪辑欠点儿,故事简单点儿。文章演的真不错。

45分钟前
  • 蜉蝣
  • 推荐

向黑六同志默哀,向黑七同志致敬

46分钟前
  • 心有猛虎
  • 推荐

我们都是驴 仅此而已

50分钟前
  • 斯普林
  • 力荐

再拍得黑色点儿会更好啊 有点可惜了这小说 不过文章演得不错 一个人对驴说话那段乐死了

52分钟前
  • 鲍小斯
  • 推荐

喜欢文章才看的;他跟黄磊果然够像

53分钟前
  • Soda兰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