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猫传

剧情片大陆2017

主演:黄轩,染谷将太,张雨绮,秦昊,张榕容,刘昊然,欧豪,张鲁一,阿部宽,田雨,刘佩琦,辛柏青,成泰燊,李淳,秦怡,松坂庆子,张天爱,周中和,火野正平,夏楠,陈旭,王迪,宋运成

导演:陈凯歌

 剧照

妖猫传 剧照 NO.1妖猫传 剧照 NO.2妖猫传 剧照 NO.3妖猫传 剧照 NO.4妖猫传 剧照 NO.5妖猫传 剧照 NO.6妖猫传 剧照 NO.13妖猫传 剧照 NO.14妖猫传 剧照 NO.15妖猫传 剧照 NO.16妖猫传 剧照 NO.17妖猫传 剧照 NO.18妖猫传 剧照 NO.19妖猫传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21 12:09

详细剧情

  故事发生在盛唐时期的长安城,白乐天(黄轩 饰)本是朝廷要官,却为了收集写诗的素材而甘愿被贬为起居郎。长安城内连连发生离奇的死亡事件,就连当今圣上也难逃厄运离奇身亡,这一切都和一只神出鬼没的妖猫有关。日本僧人空海(染谷将太 饰)本为了替皇帝解咒远渡重洋而来,却和白乐天意气相投,两人决心携手调查案件真相。  一首如怨如诉的《清平调》表明,妖猫作祟和三十年前倾国倾城的杨贵妃(张榕容 饰)之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追寻着曾经迷恋杨贵妃的阿部仲麻吕(阿部宽 饰)所留下的日记,白乐天和空海一同见证了大唐曾经的荣光,亦揭开了当年隐瞒至今的阴谋。

 长篇影评

 1 ) 看了豆瓣影评,我终于知道为什么很多人看完这部电影要打差评了

看电影前,我都有看豆瓣评分的习惯,评分过低的电影直接pass,这次也不例外。我看的时候,豆瓣7.2分,还不错,可以支持下。但看完之后,我觉得打分没意思了,这部电影就应该细细品味,再三咂摸,这篇影评也就是我仔细回顾的一个结果,与各位分享吧。

这部电影可以分析出很多值得称道的点,从服装到布景到妆容再到画面。但要是仅仅从这些方面考虑,这部电影与以往国产那么多空洞无物又画面精美的电影有何不同呢?电影的灵魂不在这些能看得到的地方,在它的思想。这部电影传递的思想,要我来说,就是十个字——万物皆虚妄,佛渡有缘人。

通常情况下,要是说一部电影表达的主题是“万物皆空”,这句话就空了,也很假,它更像营销号发出的万能文案。要是哪个导演编不出东西了,也拿这一类虚头巴脑的东西虚应故事。这句话的废话程度不亚于“我们每个人都要做自己”。但我想说,院长这部片子是用了无数铺垫无数伏笔真心实意地要告诉我们这点的。就像电影中那样,化作丹龙的师父要让徒弟真正看清虚幻的幻术,也是大费周章的。

这部电影里,空海是从日本来到大唐“想要求取真经”的僧人。白居易是一个醉心写诗的小官,最崇拜的就是与自己生活年月相差了三十年的李白。空海的“海”字可以理解成从海上来,“空”则是象征了他的最后追求或者说归宿。白居易刚写了《长恨歌》,但却觉得不满意,不知其内容真伪。空海告诉他“你怎么知道史书记载的就是真的”?二人整部电影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其实都在追求一个真相。

电影前半部分经过抽丝剥茧地线索追查,观众几乎觉得自己已经找到了真相,估计黑猫就是杨玉环或者是杨玉环饲养的黑猫,与杨玉环有感情所以才要杀掉这些参与杀死杨玉环的人和他们的后代。(我没看原小说,这只是我当时作为普通观众的猜测)但突然,出现了阿部这么个人物,我的心一悬,难不成要开始臆造一段杨玉环的野史了吗?难不成要在这部电影里搞人人都爱杨玉环的玛丽苏之恋?当然,很明显是我错了。阿部的作用在于引出这么一场极乐之宴。

极乐之宴,从名字来看,极乐指的是佛教的最高境界,是个人能达到的最大圆满,是最伟大无极的快乐。这是佛家的终极形态,说人话就是,到顶了。正因为完美,也就虚幻,不切实际,常人无法企及。但李隆基却做到了,他生活在大唐最昌盛的时代,他让万国来朝,他要君临天下。他甚至想到了让杨玉环站在秋千上,像世人展示,这是他李隆基的杨玉环,这是他李隆基的大唐。而杨玉环,作为宴会的主角,表情却一直淡然,甚至说麻木。借阿部之口,说出了她的真心话。她只是一个符号,一个象征。大唐昌盛之时,她是一切繁荣富贵的象征,而当大唐衰亡了,她就必然成为另一个象征,她也要跟着大唐一块衰亡。李隆基在宴会上表现了对杨玉环的爱,但两个白鹤上年却说,“不要对贵妃说谎”,李白写诗,也不是写给她,李白也不对贵妃说谎。那谁对贵妃说谎了?尸解那一段告诉我们,大家都在说谎,除了被打断腿的白龙。为什么大家要说谎,因为人人都不想背负杀死贵妃的罪孽。黄鹤(果真是王八蛋)给贵妃扎了一针,但仅仅是封住了气穴,两三天后就能醒,所以黄鹤没有杀死贵妃;皇帝一直嗷嗷大哭,更没有杀死贵妃;侍女嘛,也就织了条白绫,也没用上;至于臭名昭著的高力士,也不过给贵妃脖子上化了“勒痕妆”,更是无辜。他们每个人都参与了杀死贵妃,但没有一个人真正下了那一刀,贵妃实际上可能是憋死的或渴死的或饿死的。也许正因为看到了自己悲剧的命运,在众人兴致勃勃地制定策略时,贵妃居然在破败的楼上跟那两位白衣少年在一起,她表情没有什么变化,没有恐惧,她只是一种淡然,也更近似于茫然。她可能知道自己意味着什么,也可能不知道;她可能知道皇帝对她有没有爱情,也可能不知道。她就那么平淡地没有挣扎地死了。

最后,知道真相的白龙选择了留在贵妃身边,他拒绝相信贵妃已死,他放弃了自己的肉身,就为了保留贵妃那具躯体。他被幻象,迷住了双眼。这个幻象,是他的执念。而丹龙却选择离开,在路上,他遇见了有缘人,空海,一眼识破了他的幻术。但是空海毕竟年轻,还需教化。他引着空海看到了阿部的日记,看到了那个虚假的表面,看到了电影中我们看到的一切,空海终于悟到了,有了拜师的资格,也终将功德圆满。

这部电影里,妖猫是幻术所为,白鹤也是幻术,大唐盛世是幻象,李隆基对杨玉环的爱也是幻象。这一切都是假的。白居易开始的时候纠结真相,他找到了荷包,想证明杨玉环和李隆基之间有真正的爱情,他沉迷于李白的诗,从诗里看到了爱情,但到头来,爱情不存在,诗也不是写给杨玉环的。他终于不再纠结自己的诗好不好,真不真。其实,无谓真假,那不是真正的杨玉环的故事,至少也是白龙心中的啊!

最后,我还想说一句,不要因为一个电影的人物设置,特效,化妆就轻易判断它的好坏。一部电影,你用再多表面高大上的东西夸它,但要是它本身没有内涵的话,这些东西都是没用。而一部电影真的好,也绝不止上面的那些因素好,而是整体都好,它有灵魂。

最后点明主旨,电影的内涵才是电影的灵魂,那些表面的技术层面的东西皆为虚妄,你若是有缘人,便可透过虚妄看到了真正的东西;你若只是俗人,那便只能溺在其中,无法自拔了。

———————分界线———————

天哪,这么多人看我好感动。其实我平时经常在朋友圈发一些长篇大论,但是根本没人看。这次发豆瓣上,一方面我觉得我是真的看懂了这部电影,另一方面也很想跟大家交流。总之你们愿意看我真的很开心。

————下面是我更细致的分析——————

我还要补充几点。这部电影里的主要人物的命运是完全根据他们所做的事,他们对生命的理解来的。白居易,是个崇拜李白的诗人,他曾经最在乎得就是自己的《长恨歌》的真假,毫不怀疑李白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是写给贵妃的。在经历了这么一段真相的探索之旅后,他的人生有两种选择,要么改了诗,改成真正电影里的样子,就是贵妃被活埋;要么就不改了,随它。可是,就算他改了自己的诗,又能怎么样?不一定会有人相信,而且他的诗改了,李白却没有机会说自己的诗不是写给贵妃的。真相永远不能圆满。所以,他作为一个诗人,怀有浪漫主义想象的诗人,却又是一个“无情无义”的诗人,他说“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却又说“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这是无尽的遗憾啊!

对于空海来说,他本身就是要来大唐寻找“无上密”的,那么他的结局也是两个。要么他找到了“无上密”,要么他找不到。他在大海上看到那位母亲因为对孩子的爱而心情平静,但“爱”不是“无上密”,如果爱是“无上密”的话,他已经知道了,又怎么会被佛寺拒绝,被丹龙化身的人用幻术欺骗呢?所以,这部电影里所说的“无上密”不是爱。相反,创作者是不相信爱的,最不相信的爱就是爱情。电影里那么大篇幅的“极乐之宴”就是告诉我们,李隆基和杨玉环之间的爱如果存在的话,是有多虚伪,那是占有欲和性欲,那是自私,是李隆基的自我陶醉。李隆基在宴会上与那个丑陋的猥琐的安禄山共舞,这简直成何体统,这其实告诉我们李隆基那时候已经近似癫狂了。(虽然史书上两人确实跳舞了,但在电影上的处理却十分滑稽可笑,这是有意为之的)上天让他灭亡,必先让其疯狂。极乐之宴十天后,安史之乱爆发,大梦初醒,埋葬了他的江山和他脆弱又虚伪的爱情。

丹龙和白龙这两个角色,其实应当是这部电影的灵魂人物。但是,两位演员还是让人觉得矫情。但这也并不完全是演员的错,他们出场时间太短,而且一出来就跳舞,很多人会觉得这种场景太尴尬而根本不想考虑它们对电影有什么影响。但是,这两个角色本身是完成了他们的任务的。有人吐槽说他们的话太矫情,比如

“白龙!这个世界上除了我,你还有谁?”

“白龙,那个问我们是不是白鹤少年的杨玉环,真的死了。我和你一样心碎。”

“白鹤少年永远不在了。贵妃,却是永远的贵妃。”

我想说一下,这几句不要把它们当成情话,这是角色对自己命运的预告。白龙与贵妃有相似的命运。当然有人会说有相似命运就意味着白龙会爱上贵妃,为她杀那么多人吗?其实白龙与贵妃间的情感不是爱情,贵妃在电影里的设定就是没有爱情的木偶式的人物。她从未表露过对白龙或是丹龙的爱,她更多的是羡慕他们的少年气息吧。同样的,丹龙和白龙对贵妃也不是爱情。贵妃被蛊毒侵身,白龙为了贵妃身体的完好不惜毁了自己的肉身。这能体现白龙对贵妃的爱吗?不能。因为贵妃那时候已经死了,他做这些事情不是为了贵妃,而是把贵妃当成了一个象征物,象征着完美,可以说贵妃是他心中的白月光。正是因为对贵妃的这种执念,对贵妃完美影像的记忆和幻想,他化身妖猫要为贵妃报仇,要报复那些伤害过贵妃的人。在过程中,却也杀死了无辜的人。白龙化身妖猫杀死了无辜的人可以理解成妖猫野性作祟,也可以理解成白龙被执念迷惑了双眼,犯下业障,这也预示了他最后的结局必定不得圆满。

说到这就不得不提下电影的前半部分讲的东西了,我不怀疑导演这里应该是有商业上的考虑。跳舞场面,张雨绮屋檐走路和跟那个侍卫之间的感情都牢牢吸引住了人们的目光,也很有美学意义。这些场景太好了,以至于有些喧宾夺主,不过电影整体还是把控住了的。电影的主旨在前半部分并没有表露,那个时候,它只是一条暗线,基本上来自白居易跟空海的几次对话。但前半部分也一直是在有条不紊地推动着情节,在这一段我们知道这个猫挖人眼睛,蛊毒在人身上的表现,如何破解,空海被幻象迷惑以及丹龙对他们指点迷津。

再说回人物,阿部这个角色是用于带我们看到那场极乐之宴和马嵬坡贵妃之死。他其实对贵妃的感情也并不是爱情,其实跟大多数人一样,是仰慕。阿部来自日本,也感慨于盛唐气象,贵妃美貌,对贵妃倾慕也是有的。后来那个仆人说了句“我以为阿部喜欢的是我呢”。这句话也不要理解成仆人的自作多情,而是又一次告诉我们感情这种东西不清不楚,当事人都搞不清楚这之间有没有爱情,我们哪能就这么肯定呢?

极乐之宴有很有意思的点就是对李白的刻画。很多人说这个李白怎么那么猥琐,简直玷污了真正李白的形象。对此我想说,首先我不知道真正李白是什么形象,但是就冲他在大宴上让人脱靴来看,这个行为总是不太合礼吧。你可以说李白不拘小节,但那是事后总结,在阿部视角下,李白那样有点猥琐但又真诚的态度是最符合阿部的看法的。而且这部电影并没有想要表达对李白的歌颂赞美,让他的形象不那么高大上我认为也合理。

这部电影其实并不是商业片,它是彻头彻尾的艺术片。它的每一个场景其实都是有很深的含义的。我个人认为,一部电影要是有百分之三十的内容是表达主旨,百分之七十在解说(就是提醒观众到底发生了什么),这样的电影是易于理解的,也容易被接受。这部电影却几乎只有百分之五十的时间在解说(通过空海白居易等人的自白),所以不太易于理解。若是像《刺客聂隐娘》那样,没有一句台词可以省略,情节要靠观众观察思考才能理解的话,就更对普通观众不友好了。但不好理解不能说明电影是烂片,相反,在不断思考中,我们可以获得更多的快乐,是一种寻宝般的乐趣,我认为比那些玩着手机吃的零食上个厕所回来还能理解剧情的电影要有意思得多吧。

电影是艺术片,但是要是真宣传的话,可能受众就会变少。所以还是出于商业考虑,宣传的时候要拿些其他东西来搪塞,什么大唐气象啦,什么辛苦造的唐宫啦之类的。其实我们都看得到这部电影里的唐朝风格不是写实的唐朝风格,要写实还是《刺客聂隐娘》,这部电影里的建筑啥的主要还是为了营造一个幻象世界,是为剧情服务的。我还要说一个小点,就是白居易找荷包的时候,是不是开抽屉的时候有很多小门,就像套娃一样?我当时就笑了,搞这些门又没上锁有什么用嘛!现在看来,对嘛,就是没用的,那又不是珍宝,又不是真情实感的东西,又不是“无上密”,找起来当然容易啦!导演在暗示,就算这个荷包是真的,但也不能证明杨玉环和李隆基有感情。后来白居易也问“要是没有杨玉环对李隆基没有爱情怎么会有这个荷包呢”(大概意思这样,具体记不清了),这个荷包是杨玉环给李隆基的,但也仅此而已,她可能是知道自己活不成了,所以给李隆基留作念想的吧。

有人想不清楚为什么杨玉环一定要死,我来回答下。其实杨玉环她始终是作为象征活着的,是大唐富强皇帝恩德的象征(这是极乐之宴上阿部讲了n遍的)但实际上她的死活并没有多重要。有人说,为什么不等战争缓和的时候开棺取针救活杨玉环呢?其实,他们只是觉得没必要而已。也不是自己杀的杨玉环,到时候开棺还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何必呢?这是创作者对李隆基和杨玉环之间感情最无情的讽刺,不光要杀死杨玉环,连救活她的机会都不要了。尸解之术消除了李隆基对杨玉环之死的愧疚之心,他对杨玉环实际上无半分的爱。

看似最真挚的感情是假的,看似是爱情的也不是真正的爱情。感情这种东西,太飘渺,太玄妙,可以说都是幻象,都是执念,因此空海必须看透这些幻象才能修成正果。白居易作为诗人嘛,继续浪漫理想下去好了,,更何况他本身也从虚假的感情中走了出来(对贵妃爱情的幻想),创作者也不苛责。

有的人也许会提到电影开头的母爱,是不是母爱也要被鞭挞为虚假的呢?当然不是,母爱与电影里其他的人爱的区别是,它不是享受,不是欲望,而是奉献,所以相对于其它的感情它是要高尚的,只不过不是终极境界而已。

———————分界线——————

我一直觉得分析一部文艺作品应当从整体分析,到底这部电影讲了什么。如果这个不搞清楚,肯定就要误入歧途。就像《红楼梦》,如果把它理解成曹雪芹的自传,那整部小说就解释不通了,但如果就把它理解成别的也许会更清楚地认识小说的本质。(这部小说到底说什么我也不敢下结论,但现在基本上已公认这不是曹雪芹的自传)。对于电影也一样,如果把这部电影的本质抓住了那其他的都讲的通,还没抓住就会觉得电影不知所云。还有,没真正弄清楚一部电影在说什么之前不要轻易就说它是一部烂片,我们每个人都谦逊一点好吗?

——————分界线—————

我刚又看了其他人写的影评。有一位是从《长恨歌》的角度来分析这部电影,理解电影里的情感的。对此,我的态度有些保留,所以写出来,与大家讨论。

对于《长恨歌》这首长诗,它本身的文学造诣自不用说,千年来被广为传颂可见其经典。但在这部电影里,这首诗我们可以简单把它理解成白居易对贵妃与玄宗之间爱情的想象。毕竟这首诗不是创作者现编的,这部电影也并不是按照这首诗写的。相反,这部电影一直在讨论的是白居易作为一个诗人,写完《长恨歌》后却一直不太满意有些怀疑的心理活动,这才是驱使他与空海一起探寻真相的原因。《长恨歌》里的内容并不真代表了白居易的想法,所以这部电影并不在于告诉我们《长恨歌》多么美好,而在于告诉我们这也许只是一个想象,也许并不是真的。至于这首诗是否在描写玄宗和贵妃的爱情并不重要,它写了什么也不重要,各人有各人的想法,就留作世人去评判吧。我甚至从白居易的态度看到了创作者的态度,就是把评判的权利交给观众吧,创作者把追寻真相当作无上密,但你们观众能从电影里看到什么就随你们去说吧!

——————分界线—————

有人说我是水军,这句话我理解成他并不能理解这部电影,看不出哪里好,但我写的东西他不太清楚怎么反驳,所以先给我扣一个水军的帽子,似乎一扣这个帽子我写的这么多东西就都是假的了,真是可笑。还有,我就是一个喜欢电影的人,没发出来不代表我就没写过影评。前几天我还在写《刺客聂隐娘》的东西,我一句话一句话把《刺客聂隐娘》的台词扣出来,一个景一个景分析,本来也打算发出来,但是因为还是不太能确定电影的内涵,所以就没发。今天,发一些截图给你们看吧。

这是我自己制作的伪剧本,就是想要搞清楚每个景的内涵

 2 ) 《妖猫传》:中国电影有陈凯歌才真的了不起

“李白,大唐有你才是真的了不起。”

当李白再三否认那首“云想衣裳花想容“的诗句不是为自己而写之后,杨玉环转身走了几步,回头对李白说出了这句话。

一个尊重文化的朝代才是真正伟大的朝代。

而唐朝显然是中华文化最兴盛的时期,也是一个充满神秘想象力的朝代,所有华丽的、诡异的、宏大的、离奇的故事,唐朝这个背景都能架住,这是陈凯歌拍摄《妖猫传》的初衷。

很多人诟病《妖猫传》只有视觉没有故事,其实它的故事非常清晰:一个日本和尚与一个唐代诗人联手破解“杨玉环之死”这宗谜案的过程。

若要揪故事中插入太多支线的问题,《芳华》的严重程度丝毫不亚于《妖猫传》。为什么大家对《芳华》那么宽容,对《妖猫传》这么严苛?

因为青春片占据了先天优势:每个人都有过青春,而我们又处于一个特别喜欢怀旧的时代,一个美化过的青春片当然能唤起大家更多的共鸣。

但没有人经历过盛唐,也没人真的见过那个时代,没有影像也没有照片,只有少数的图画和文字记录,大众对那个遥远时代的了解,除了此前的少数影视剧,几乎是一片空白。

两位导演所面临的挑战,完全不是一个量级,一个是“明知山有花,摘了送给你”,一个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一个在80年代就拍出《黄土地》、《孩子王》,90年代拍出《风月》、《霸王别姬》并拿下戛纳金奖的导演,你觉得他连电影最基本的故事都不懂?

太过于执着电影应该“讲一个好故事”,就会矫枉过正。故事确实很重要,但电影还有一个重要特征:它是一门“视听”的艺术,要用光影和声音来说话。

拍一个当代观众从未见过从未体验过甚至从未想象过的题材,最难的地方不在于找无数细节支撑故事的结构。

对于《妖猫传》来说,怎样用视觉的方式去展现一个无形的大唐风貌,这是最难的地方,远比讲一个让人拍案叫奇的推理破案故事难上百倍。

电影分好几种,一种是接地气的,观众看电影的时候,看的其实是自己的人生。一种是让人飞起来的,观众没有那些经历,只是被电影这门“幻术”成功欺骗了。

让人飞起来的电影远比接地气的电影难拍,因为它的标准是模糊的,甚至是主观的,全靠核心创作者把握,创作者的审美与想象力,决定了这部电影的上限。

这种电影在“气质”上会与众不同,它有自己独特的“精、气、神”,有一股能感受到却说不出来的“劲儿”。就好比有个人,他虽然没有跌宕起伏的传奇经历,但身上的气质却让人情不自禁被他吸引。

怎么才能营造出这样的“精、气、神”,拿捏好那股劲儿,让观众像吸了毒一样,随创作者的视角进入电影营造的那个世界?

唐朝最伟大的产物是诗歌,它的美是高度凝练的,唐诗中可以看到很多视觉的可能性,怎么把这些视觉可能性移植到电影中?

极乐之乐那场盛宴,在2D的平面构图里呈现出那种极端的、瑰丽的梦幻之美,放眼整个华语电影圈,根本找不出第二个导演能拍出来。

而这些美并不是空洞的,除了营造震撼视觉体验,它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价值:制造悲剧。

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你看。

陈云樵的居所从豪宅变成乱葬岗,极乐之乐从盛世饕餮变成充满枯枝败叶的废墟,繁华与苍凉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令人极为唏嘘。

陈凯歌喜欢把绝美的事物毁灭给观众看,这是一种“古典文学情结”,只有文学才会这么孜孜不倦的歌颂悲剧。

《霸王别姬》里,风华绝对的程蝶衣自刎了;《妖猫传》里,国色天香的杨玉环香消玉殒了,随着她一起被毁灭的,还有那个盛况空前的美好时代。

关于改编时没有忠于原著的问题,陈凯歌认为,从文字到视觉,根本就忠实不了。要寻找一个适合的方式来表达原著中的“真义”,才是最了不起的。

一向用严肃态度拍电影的陈凯歌,显然不会只满足于用华丽的视觉去一个推理破案故事。所以《妖猫传》在故事上是充满情感的,它有很多激情洋溢的表达,也有脆弱的时刻。

杨玉环作为一个高贵的,善良的,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的女人,之所以能名垂青史,原因就在于她的命运。而这部电影最深的主题,就是命运。

通过杨玉环的命运,映射人心的叵测。

李白敢当着杨玉环的面说那首诗不是写给她的,白乐天因为不想写皇帝的虚假死因而辞官,一个倭国官员敢跑到皇帝面前去和他的宠妃表白,这些是人性之“真”。

在这种任性式的“真”背后,是唐朝的开明与包容。换做别的朝代,以上任何一个行为都会招来杀身之祸。

这些“真与善”,与其他人的“假与恶”形成了强烈的比对。

世人都以为唐玄宗爱杨贵妃,而实际上,能歌善舞的杨玉环16岁时嫁的人是唐玄宗与武惠妃的儿子寿王李瑁。杨玉环被册立为王妃时,玄宗还以父皇的身份接受过小两口的叩拜。

结果武惠妃暴病身亡后,在高力士的“提醒”下,唐玄宗就惦记起了儿媳杨玉环,并将她据为己有。所以这是一段乱伦之恋,但唐玄宗却被塑造成“爱美人不爱江山”的痴情君主形象。

对于一个风流成性的皇帝来说,爱情是经不起考验。在叛乱出逃的路上,为了挽救大唐政权和玄宗,高力士勒死了杨玉环,但大家都知道,他并没有真的动手。

谁真正杀死了杨玉环呢?

黄鹤出了一个“尸解大法”的主意,没杀人;唐玄宗没有同意,而是征求杨玉环本人“同不同意”,没杀人;高力士用织布假装勒她脖子,没杀人。

所有人一起编造了一个完美的骗局,谁都没有真的动手,但杨玉环却真的死了。

以爱之名,杀死了唐朝荣耀的象征。

杨玉环是个骄傲的女人。

单靠惊世美颜是难以博得一国之君青睐的。史书上说她“精通音律”,“擅舞”,可见是个极具文化素养的女人。

对李白说的那句“把靴子穿上吧”,特别轻描淡写的语气,却完全又不失贵妃的那种雍容与尊贵。

她完全明白自己只是作为大唐“符号”而存在,大唐兴盛,她是繁华代言;大唐衰败,她就是万恶之源。她对自己后来的命运早有预料,所以才能在生死关头,从容面对死亡骗局。

当李隆基、高力士和黄鹤商讨怎么让她“去死”的时候,她的面容始终保持平稳安详,这绝非一个正常人在那种时刻中该有的状态。

在这平静中,你能感觉到什么东西?

这是个两难选择,所有人都没有其他选择。

所以,杨玉环尽管看破,但不说破。

她要带着骄傲走。

更何况,她还有意思残留的希望:等局势稳定了,或许玄宗会真的来叫醒自己。

没想到,正是那个口口声声说永远爱她,害怕不能与她白头偕老的男人,把她“葬”在一个常人难以找到的地方,并给她封上了无法移开的石棺板。

“人生不完美,电影才有了价值”。

这是陈凯歌对电影的一个定义,他始终觉得,电影不应该只是一个娱乐观众的工具,也应该是一个具备艺术价值的作品。

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尽管这些年来的作品很有争议,但作为创作者,他还是坚守了自己的内心,在当下这样的时代,太难能可贵了。

张艺谋曾说,陈凯歌是他所有同学当中最有文化的一位。

这不是客套之言。

文人有个特点:骄傲。

他一直希望自己的电影有探索、创新的东西。也希望自己仍然有少年心,不断寻找新的创作可能,把电影做好。

在《道士下山》里,他也借李雪健老师之口说过一句话:“不择手段非好汉,不忘初心真英雄。”

看他接受《人物》杂志采访,通篇近万字,几乎全都在聊电影,聊一个创作者该关心的问题,不会因为近期某个IP比较火就去拍同类题材,不会完全冲着“票房好卖”去拍一部电影。

也不跟某些导演那样,因为作品有争议就埋冤观众不懂欣赏,也没有抱怨过一句审查太严导致好作品被剪的不成样子。

所有的问题,都可以归结为创作者的问题,解决不了,不怪观众,不怪审查机构,不怪这个世道,要怪就怪自己没有找到更好的解决之道。

陈凯歌说他拍电影的原因,“得有一个让我仰慕的人,活在这部电影里。”比如《霸王别姬》里的张国荣,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做一个有担当的创作者,哪怕世人暂时还不懂你。

纯粹,且骄傲。

陈凯歌,中国电影有你才真的了不起。

 3 ) 杨玉环的盛宴

1

电影《妖猫传》讲了个什么样的故事?

一场盛宴。

为什么要讲述这场盛宴?

为了这场盛宴,人类准备了几十万年,这场盛宴过后,人们又用了一千多年来怀念它。

这场盛宴叫什么名字?

杨玉环的盛宴。


2

有部电影,叫《芭比特的盛宴》,看《妖猫传》的时候,我不断想起它。
 
故事发生在19世纪的丹麦,一个靠海的村子里。一对有信仰的姐妹,收留了一个避难的女子,这个女子名叫芭比特,芭比特其实是一位来自巴黎的名厨,在和这对姐妹共同生活了十二年之后,买彩票中了大奖,她用一万法郎奖金,制作了一顿法式盛宴,招待了全村的村民,在盛宴即将结束的时候,一位将军发表了一段致辞:
 
恩慈和真理已经相遇,公义与极乐亦将互吻。缺陷和短视的人类相信自己必须在此生作出抉择,并为承担的风险而战栗。我们的确知道恐惧。但是并非如此。我们的选择并不重要。在某一时刻,当我们睁开双眼,将认识到恩慈无限。我们只需用信心等待,用感激领受。恩慈不会附加任何条件。我们的一切选择,连同我们所拒绝的,都已赐予我们。是的,我们甚至寻回了我们所拒绝的,因为恩慈和真理相遇,公义和极乐互吻。(谌洪果译文)
 
盛宴过后,所有人必须回到自己的生活中,承受空幻之感,但心头的尘埃从此就剥落了一点,生活中从此多了一点念想。

知道有这样的盛宴,人才成其为人,才会相信尘世生活知道一过。
 
对于中国人来说,唐朝,就是那场盛宴,杨玉环,就是那场盛宴的组成部分,还有李白、白居易,都是那场盛宴的华彩部分。



 
为了这场盛宴,人们住石洞,尝百草,挨过战乱和饥饿,一代一代积蓄力量,积蓄智慧,积蓄食材,培育能够品评这场盛宴的舌头和心灵,终于有一天,盛宴来了,大唐的街道上,流光溢彩,灯火辉煌,牡丹灼灼,来自全世界的商人和艺术家在这里驻足,人们昼夜不息地谈论欲望和艺术,诗人写下了流传千古的诗句,工匠画出了人间天堂一样的各种石窟。
 
那场盛宴过后,人们念念不忘,一边咒骂着那些让盛宴中断的人,一边想尽一切办法,让它重现。
 
那场盛宴,在漫长的历史熊市里,越来越熠熠生辉,也越来越亦真亦幻,但它已然成了一个标准,一个理想,一种极乐之境的人间版本。

3
《妖猫传》讲的就是这个。
 
在这个故事里(我的意思是,这不是历史),的确有个盛宴,叫极乐之宴,这场宴会,是大唐这个盛宴的缩影和象征。杨玉环是这场流光溢彩的盛宴的由头,李隆基就是为了让大唐IP有个具体的代言人,为了把她的美昭告天下,举办了秋千见面会和极乐之宴,荟萃了这个国家在方方面面的精华,让八方宾客仰望她的美,让人们知道世间竟然还有这样的享受,这样的快乐,让天堂在人间重现。
 
她也是这场盛宴的女主人,负责赞美李白——“大唐有你,才真的了不起”,负责充当李白的缪斯,让他写下那一首“云想衣裳花想容”,也负责让白鹤兄弟念念不忘。



 
这场盛宴,完全没有中国社会常有的弊端,它兼容性极强,它肯定个人的欲求,居民来自四面八方五湖四海,外国人可以居住,可以做官,甚至杨玉环也有胡人血统,皇帝可以嫉妒诗人,可以表演打鼓,明知道军阀已经有了叛乱之心,还和带刀的他共舞,诗人可以要求高官为自己脱靴子,可以否认那首最美的诗是为娘娘所写,娘娘像个沙龙女主人那样,在宾客间穿行,鼓励年轻的艺术家。
 
这其实是一场青春盛会。是中国青春的一次喷射。所以,这个电影里,会有那么多有少年气的演员,黄轩、染谷将太、刘昊然、欧豪、李淳、阿部宽、张天爱。
 
所以,陈凯歌找了张榕容和张鲁一来演杨玉环和李隆基,他们俩,其实都有点异人之相。而唐朝,也是个异样的时代,是中国社会的一次出轨,它简直不像中国,不像那个以愁苦为基调,以愁苦为荣的中国。
 
但盛宴终于过去,紧随其后的就是衰败、荒凉和残秽,前朝的遗恨,化身为惨厉的黑猫,四下作祟。



 
直到三十年后,白居易和来自日本的小和尚空海,在长安相遇,他们拜访那个年代留下来的白头宫女、幻术大师、舞蹈和杂技大师,翻阅诗文,盗取证物,他们痛心疾首地寻找杨玉环去世的原因,寻找盛唐突然中断的各种征兆、痕迹,似乎,找到了原因,也就找到了重现的可能。
 
对,只是找出来原由,还不行,最重要的是重现。
 
白居易写《长恨歌》,不是为了超越李白,他深知,李白是那个时代的果实,没有那个时代的那棵树,自己不可能成为那样的果实。他只有竭尽全力,要让自己接近李白一点,像李白一点,似乎,只要他以一己之力,变成了那颗果实,那颗树也就复生了。
 
他的逻辑是这样的:既然果树A(盛唐)培养出了果实B(李白),那么,让自己成为果实B,或者类果实B,果树A就再次存在了。
 
他的狂态,一点都不让人反感。



 
世间有太多的白居易,有太多空海,也有太多白龙和丹龙,他们深深相信,时代会有果实,这些果实,就是那些美人、艺术家,时代有多美,美人和艺术家就有多美,每当世上又出现了这样的美人,不管TA是玛丽莲·梦露、林青霞,还是梵·高或者安迪·沃霍尔,萧红或者张爱玲,他们都欢呼雀跃,以为好时代又来了,盛宴又在征集宾客了。
4
但是,那场盛宴,有没有可能,只是一个幻觉?
 
《妖猫传》里,有特别多的“幻”,给三分真相,马上就要推翻两分,给十分真实,马上就要指出,其中九分都是虚无。就像那个幻术大师变出的十个瓜里,只有一个是真的,甚至连那一个,都有可能不是真的。
 
杨玉环的美貌是幻觉,极乐之宴是幻觉,花萼相辉楼是幻觉,杨玉环的爱情是幻觉,“上穷碧落下黄泉”也是幻觉,白居易已经知道了真相,知道了杨玉环是被李隆基欺骗赴死,但他非要按照他原来的思路去写《长恨歌》,那是艺术家的创作真实。他写出来的《长恨歌》,其实就是那九个瓜,就是后世人们的推演、猜测、渲染。
 
真相到底是怎样的?杨玉环是怎么死的?她和李隆基之间到底有没有爱情,根本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人们所相信的那个幻觉,只要相信有那一场盛宴,人就还能好好地活下去。有人说,《妖猫传》其实是一个浅薄的爱情故事,但我从这个故事里,并没有看到爱情,只看到爱情的幻觉。那比爱情更伟大。



 
“是身如聚沫,不可撮摩;是身如泡,不得久立;是身如焰,从渴爱生;是身如芭蕉,中无有坚,是身如幻,从点到起;是身如梦,为虚妄见……是身如浮云,须臾变灭;是身如电,念念不住。”(《维摩诘经》)
 
都是梦幻泡影,是妄念执念带来的幻象。
 
甚至,连这个故事,也是一个幻象。空海和尚,很可能已经在海难中死了,在电影里,只有他坠落深海的画面,没有他获救的画面,乘着木筏走向远方的,是那个抱着孩子的女人。整个故事,也许就是他在坠海之后的一个闪念。
 
一切都是空无。抱着孩子的女人,也许就是菩萨,只为了告诉众生,怀中的孩子(执念或者妄念)睡着了,心里也就安静了。心中的爱恨不甘散了,怨灵也就消失了。
 
“是身如焰,从渴爱生。是身如响,属诸因缘。”我们的身体,如同火焰,不过是因为极度干渴而产生的幻觉;我们的身体如同声响,是各种因缘的产物。念头散了,因缘消失,幻象也就寂灭了。



 
但陈凯歌的善良之处在于,他给出的空无,不是虚无荒凉的,而是甜美的。在幻觉的火焰里,每个人都熠熠生辉,爱恨都有结果,《长恨歌》千古流传,人们的生命体验,都得以通过记忆,通过诗歌、绘画、电影、传说延续下去。
 
这是唯一的安慰。
5
很多画家,都会在自己的画作上,给自己安放一个位置,他们把自己画成路人,向着画外望出去,像一个签名。
 
陈凯歌也在《妖猫传》里,给自己安放了一个位置,不是白居易,也不是空海,更不是白龙,而是丹龙。幻术大师的儿子,极乐之宴的亲历者,杨玉环命运的见证人,而在多年以后,他在街头,用幻术讲述故事,输出观念,像一个说书人。
 
或者,像一场盛宴的厨师,在宴会结束后,收集人们对极乐的感念,转身离去。

 4 ) 当男人们不约而同的选择了自私,她却选择了成全他们

本来奔着大唐盛景去的,结果却对棺盖内的斑斑血痕难以释怀……很难想象那时醒来的她该有多害怕、多无助、多绝望,太残忍!让她带着那种安睡的样子,心知肚明、了无遗恨的死不好么?为何要多一层折磨?

恍然大悟,原来唐玄宗说的什么“我很想把自己人头放到盘子上,只是那就违背了和你白头偕老的誓言”是真真的鬼话!他只是不敢背负杀害贵妃的罪名罢了!一代帝王在权利失落时也不过是个懦夫!

所以,对帝王而言,一切不过是权利的附庸。口口声声深爱的贵妃也逃脱不了这样的命运,繁盛时,她是大唐的骄傲,衰败时,她便是大唐的耻辱,这,便是她的命运。可她为何识破真相后依旧心甘情愿赴死呢?

怕只是因为“寄人篱下,对别人的一点一滴都想回报”吧?她说这话时,极乐之宴的欢歌笑舞明明都是为她而贺,帝王百姓的倾慕之情明明都是为她流露,可在真正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时,她却那么孤独、那么恐惧、那么清醒,只有对别人的一点一滴都要报答的信念才能稍解心头之忧。

大唐不是她覆灭的,可若她死,能让你们心头好过一点点,那便随你们的意吧……当男人们面对责任的担当、生死的威胁、名誉的存亡、至爱的失去,有的人选择了否认(陈云樵)、有的人选择了沉默(阿部仲麻吕)、有的人选择了欺骗(唐玄宗)、有的人选择了自欺(白龙),他们选择了逃避、选择了生存、选择了帝王颜面、选择了自私报复,唯有一个弱女子的她,在面临这所有的难题时,却选择了承担、选择了死亡、选择了耻辱、选择了放手,为什么一个女子,在那一刻却超越了所有男人?

因为她,不为自己而活。当男人们不约而同的选择了自私,她却选择了成全他们。为什么在极端情况下女人总比男人还要坚强从容?

因为她们,不为自己而活。渡海来唐求法却遭遇风暴的空海,困惑不已的问同船那位始终对着怀中婴孩淡然微笑的母亲,“您不害怕吗?” ,母亲只是淡然的说“只要孩子睡着了,我就安心了”。为何修行一生的师傅依旧身心痛苦达不到这位母亲这样淡然的心境?为何一个修行多年的沙门面对滔天海浪恐惧不已而这位母亲却始终淡定从容?为何面对死亡威胁唱诵多年的一切经文都瞬间忘记,却唯有这位母亲的这句话深深印在劫后重生的空海心里?

当一个人心中只有自己时,他是不可能解脱的。修行一生依旧痛苦的师傅是为自己而修,面对海浪恐惧忘记经文的空海是在害怕自己的死亡,错手杀了春琴却马上矢口否认的陈云樵是怕自己承担责任,没有阻止玄宗阴谋选择沉默的阿部仲麻吕是怕自己被杀,一手制造幻术欺骗玉环的玄宗是怕自己帝王尊严和权利受损,即便是口口生生深爱贵妃为其报仇的白龙,也不过是因为自己的舍不得为自己的执念复仇而已。

可是她,从始至终见她的都是“对别人的一点一滴都想回报”,李白的诗不是写给自己的也无妨,依旧去道谢,还要嘱咐他穿好靴子;面对因身世敏感忧郁的白鹤少年,像普通朋友一样也坦然说出自己不幸的身世;生死关头阿部仲麻吕沉默,没有勇气再说爱,即便她恐惧的想要抓住一切爱也忍泪放手说懂了;纵使看出唐皇的骗局,也选择默默接受,还不忘留下一缕头发以安抚这个无情的男人;直到最后还透过空海,告诉为爱执念成妖的白龙要放下。她在回报所有对她曾有一点一滴关爱的人,哪怕那只是曾经,哪怕她知道那爱并不纯粹……

她生时不为自己,死时也不为自己,而你不忘他人,他人亦不忘你,当白乐天执着的苦求长恨歌的每一字,想要让她再活一次时,她就已经复活,注定随着长恨歌生生世世活下去,所谓的超越生死,不外如是。这就是为什么空海最后说,他已在贵妃的生死故事里找到了无上密。

心怀他人,方得解脱,这,就是无上密。

白乐天说“我是为她不平!大唐陨落不是她的错!所以我要做一件李隆基也做不到的事!我要让她再活一次!”

是啊,写下这些,也不过是因为,我也为她不平啊!

 5 ) 第五代导演的集体追求:美

关于电影的评价一直分两派:一派认为电影要好好讲一个故事,一派觉得电影要搞出一种feel。看完妖猫传我觉得,导演也分两派,有的认为艺术服务于人性,有的认为艺术高于一切。

陈凯歌显然是后者。看完妖猫传我相信这确实出自于霸王别姬的导演,因为对于美的追求都特别极致。美人,香花,蝴蝶,爱,象征着美。为了美,少年可以去死,段小楼可以疯魔,诗人可以穷困潦倒,大唐可以灭亡。

但是不追求这种艺术上的美、这种虚无缥缈的东西的人绝对是莫名其妙的,整部电影这说了个啥呀?啥爱不爱的美不美的,简直是胡扯。而陈凯歌肯定觉得在《无极》里十万大军为了看一下张柏芝撩衣服而不打仗特别地理所当然,因为这是世界最美的东西,怎么会有人不看呢?!他还觉得观众莫名其妙呢!一定有人为了美人不要江山,一定有人为了写诗而疯魔,一定有人为了极致的美付出生命!

这就是我国第五代导演的最终的集体追求:美。

这是特别精神层面上的一种追求,倒也不是一个女人好不好看这么简单。就像文人墨客笔下的美人一样,是一种“精神寄托”,一个符号,写得越美仑美奂,越渴求,越得不到就越苦闷。洛神也好,海伦也罢,都是看一眼就得疯,为了她们全世界都在送死,古今中外都是这个套路。杨玉环在猫妖传里承载着“三千种美于一身”,百姓眼里她代表了大唐开元盛世,诗人眼里是文学缪斯,皇帝眼里是对人间温情的寄托,少年眼里是爱情的象征。结果她死了,全崩溃了,大唐没了,文学灭亡了,爱情也死了。尤其是黄轩演的白居易,表现手法特别现代,白居易这个cp粉,为了写爱情同人文,卧底调查n多年,精神信仰就是“六郎和玉环是相爱的!”也不做大官,也不去赚钱,每天为了改一个字熬一整夜,现在正主亲自拆cp还跟你说“他不爱我,还杀了我还骗了我”。黄轩当场那泪如雨下:“特么的我那么多年信仰都碎了”就差跳楼了,你说疯不疯?

但呈现出来,不追求美的人,不搞艺术工作的,就会莫名其妙,这木头美人,也没啥灵魂,也没怎么着,你们都在疯啥?至于么?可笑么?荒谬吗?

没错,可笑,荒诞,疯狂,这就是艺术。而且是西方的艺术:)

整个第五代导演给人感觉都特别沉重,追求严肃的正统的艺术,又透着黄土地的苦大仇深。八九十年代的大小城市里有很多真正的文艺青年,严肃地谈论诗歌和文学(西方的),严肃地追求着艺术(西方的),放到现在,严肃只会让人发笑。立春里的王彩玲就是他们的群像,而且注意王彩玲学的是歌剧,不是昆曲。

我不下一百次看第五代导演的采访,不是“哈姆雷特”就是“唐吉诃德”很难看到他们聊点中国古典故事,就算聊了也是“这就是中国版的哈姆雷特!”比如赵氏孤儿,夜宴,荆轲刺秦王,切开一看还是莎士比亚。当然,这和第五代的生长背景息息相关,所有人都科班出身,是的张艺谋也是北电摄影系出身,很多人都是“进步艺术家”二代,比如陈凯歌田壮壮,都是在西方戏剧的浸淫中热爱上电影和艺术的。他们都被历史耽误过,耽误时也没忘记看禁书看毒草,都是罪与罚,红与黑,基督山伯爵。因此历史决定了拍电影的都是懂三一律的,历史决定了没有拍电影的是懂折子戏的,历史决定了进步的就是西方的。

所以当第五代们有钱了就开始疯狂拥抱自己想要追求的艺术之美。我要拍中国的荷马史诗!我要拍中国的哈姆雷特!我要拍中国的巴黎圣母院!于是就有了这一系列中国式历史大片。而且我发现这帮人都很自恋地觉得自己是吟游诗人什么的,比如白居易,其实就是个吟游诗人,白龙=卡西莫多或者骑士,极乐之宴=流动的盛宴,换个故事还是能套。问题是他们的西方美学素养很扎实,中国古典文化造诣没跟上。

所有的差评无外乎“这怎么是大唐”“这不就是日本吗?”“懂不懂历史?”说得好,问题就是没人懂,我们断层太多了,你不知道,我也不知道。中国国画精髓就是个虚,又不像西方油画那么写实,看也看不清,还不好留存,也不知道咋还原,大家都靠猜,自己还原一个自己的大唐之我解读。有的人说聂隐娘好,我看也是一样,古典文化造诣谁都没跟上,大哥别说二哥。现实主义的时候大家都挺牛的,因为扎根于真实,因为谈论痛苦。但有钱去追求“美”的时候都有点不得要领,虚。

但是我觉得很好,解读越多越好,尝试越多越好。“进步的思想”几经变革扎根于中国,“进步的艺术”也该阵痛个几次扎根在这片土地了吧。

最后,我知道日本人超爱白居易,但是空海最后说“就凭这点,你超过了李白”也太犯规了吧!!!

 6 ) 十二年过去了,我还是没能看懂陈凯歌

看完《妖猫传》,我总觉得心里不知道憋着一股子什么别扭劲儿,有点难受。

直到回了家,把《无极》重新看了一遍,我才恍然大悟。

还是熟悉的配方,还是一样的味道。

当年陈凯歌曾说,《无极》要10年之后才能看懂。没想到过了12年我又看了一遍,还是没看明白。从《无极》到《妖猫传》,人性啊,东方美学啊,必须这么展现吗?就必须要用一些故弄玄虚的东西从而容易让人看不懂吗?那为什么李安的片子都能拍得让我一脸服气?

12年了,我还是没能明白陈凯歌导演。我没能把他过去所有电影看完,所以我不知道他内心是有过什么创伤还是情结,要在这两部电影里让一个看上去没那么有美貌有气质的女人能迷倒王之外的所有男人,还可以为她做各种各样奇奇怪怪的事情。陈导说他是不折不扣的女权主义者,这可能是他内心支持女权主义的一种表白?

12年了,我还是没能明白,陈凯歌导演是否有什么配音或者发音情节,为什么要在两部电影中都体现一种日本渣子味儿中文。《无极》中明明是有配音的,为什么还要主演的配音都绷着一嘴日本渣子味儿中文?《妖猫传》里空海和尚染谷将太努力学了中文,没有配音也有纯正的日本渣子味儿中文,倒是更符合剧情需要,但是我在观影的过程中不得不不断回想起谢霆锋嘴里的日式中文,出离的出戏。

12年了,我还是没能明白,陈凯歌导演在这两部玄幻剧里对演员的调教方式。无论式嘶吼式表演还是面瘫式似笑非笑表演,或者假装豪迈式表演,都让我坐如针毡,觉得非常不自然。我看到有影评人说染谷将太演的空海和尚“始终带在嘴角的微笑让他真有几分得道高僧的感觉”。为什么我看起来就感觉他全片都在装逼装的我难受?是不是只有我一个人觉得黄轩的豪迈在电影中的举止投足之间都透着一股子装劲儿?

看完电影后看到许多影评人对影片的盛赞,我还是有点心虚的。是我作为一个普通观众没看懂它的好吗?

我和几个搞电影的朋友简单聊了聊,发现真有人特别喜欢这个电影,尤其从它的美学层面和画面来讲。但是大家也都指向了同一个问题,美学惊艳,叙事不足,所以更喜欢电影的前半段。

当然,我承认电影的美学方面确很出彩,影片中呈现出来的景象让人觉得美不胜收。但是我更感觉这像是弥补了一个当年特效粗制滥造的《无极》没能完成的一个梦。如果12年前能有如此效果,那真的可以算是少年π一般大片了。

如今呢?说实话,很多好莱坞影片都审美疲劳了,我真没觉得一些影评人硬赞的特效或者画面有什么出彩的地方能让一部叙事不足的影片打四星五星。我们毕竟看的是电影不是画作和PPT啊?

在观影的过程中,虽然电影前半的部分表演让我觉得有些做作,但是总体上的确有不错的魔幻电影的质感。我得承认,如果分开看整部电影,很多镜头语言都是有不少回味的,但是合在一起,就会觉得不那么自然,尤其到影片的后半段。

影片的后半段,有了一个明显断裂,不再像是一部电影,而是集齐了诗歌朗诵,马戏表演,cg动画,嘶吼式话剧表演,百合少年搞基表演等等于一身的,杂剧?

先在电影里看了半个小时马戏表演。然后又看了半个小时陆离光怪的打光话剧,其中夹杂着各种《无极》式奇奇怪怪的对话。
到最后,陈凯歌干脆把电影玩成了诗歌朗诵。

“白龙!这个世界上除了我,你还有谁?”
“白龙,那个问我们是不是百合少年的杨玉环,真的死了。我和你一样心碎。”
“百合少年永远不在了。贵妃,却是永远的贵妃。”

没看过片的具体你们自行脑补吧。我感觉再写下去就会有一束光打在我头顶,然后我站在舞台中央开始朗诵。

除了叙事,影片的另一大bug就是台词了。白话夹杂着文言文,大概想回到唐朝时期的语言特点,又要有现代观众能听懂的诗歌朗诵,有点不伦不类,简而言之就是没文化想表现的有文化。

看了一圈影评人的评论,实话实说,感觉自己不系统学习电影一些基础知识的话,还是和专业人士的欣赏水平是有所差距的。但是很多影评人的声音,让我觉得似乎是在给当年《无极》差评的一种弥补,还有部分“影评人”,写出来东西是否真的是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还是拿钱之后的友情表白?我不知道。

不过作为一部商业片,还是要给大众欣赏的。我不太能理解全是好评,仅有的差评都给折叠的现象,也代表不了普通观众,只能作为普通观众的一员简单说说自己感受吧。

 短评

这故事也太悲伤了吧,想把白龙和黑猫同时搂在怀里,安慰它们,好了好了,没事了没事了。

5分钟前
  • 曾良君
  • 力荐

盛唐气象真的是美,然而整个戏也就停留在美上,有美人皮无美人骨,倾国倾城得并无说服力,也就小黑猫萌了一把,还会用爪爪擦眼泪呢,冲着它的面子给三星半

7分钟前
  • 黄青蕉
  • 还行

张鲁一和阿部宽怎么那么像哈哈哈哈哈哈哈

10分钟前
  • Moony
  • 还行

不理解这为什么要拍成一部电影。这个年纪和那样经历的一个导演耗资甚巨,搭实景做特效,堆积半天悬疑和鬼魅,最后就为了探究这么一个浅薄的爱情故事?陈凯歌老师都多大岁数了?这心态好纯啊。如果是做一个商业项目,那还另说,这是他声称一直心心念念的“作品”,就这样垮下去然后自我就很满足了吗?

11分钟前
  • frozenmoon
  • 较差

原来妖猫是个编辑啊,催白居易交稿子。

16分钟前
  • PureSucker
  • 推荐

白居易携日高僧游唐主题公园,遇黑猫放幻灯片破杨贵妃迷案

19分钟前
  • 远子
  • 还行

陈凯歌难得一次的正常发挥,编剧王慧玲功不可没,不雷人对他就是进步。美术置景登峰造极,极力营造大唐盛世,只是美术和特效堆砌太满,极乐之宴的部分过长,做下减法会更好。导演太醉心于“宴”,以至于后面破案的部分显得十分仓促,“情”也少了力道。

21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还行

看得舒服死了,恭喜陈凯歌还魂了,《刺杀始皇帝》的那个陈凯歌,狂气,傲骨,绚烂,不拘一格,回来了,侯孝贤的唐朝是孤独聂隐娘,徐克的唐朝是皇家神探狄仁杰,张艺谋的唐朝是宫斗乱伦杀戮,陈凯歌的唐朝式亦幻亦真的爱欲,如露亦如电的梦境,这做工牛逼,角川映画没看错人,希望中国大卖,日本大卖。

24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力荐

虽然前后割裂太严重,几乎从探墓之后完全崩盘,但还是不忍心唱衰,因为实在很喜欢前半部分。如果说电影是造梦的机器,我确实在这里看到了稍纵即逝的幻梦,它如此美丽也如此脆弱,令人瞠目结舌也令人无限唏嘘。哪一种真相才更让人痛苦呢,不能生在最好的年代,或是发现,原来最好的年代根本也不存在。

28分钟前
  • 阿暖
  • 推荐

两处打动我:杨玉环洞悉人性的莫测,不动声色赴死成就一桩秘而不宣的花树开落;和尚问留在大唐生活的日本仆妇“一个人在长安生活,一定很寂寞吧”,心中一颤——白龙一个人住进黑猫的皮囊,魂灵也一定很寂寞吧,少年却涩然道“我不是那个身体很久了”,甘愿堕入永生执念的深海,从此与欢趣无缘。

33分钟前
  • 不良生
  • 还行

这部电影在视听语言层面上堪称完美,你可以不喜欢它讲故事的方式,但你不能否认它在其他方面的优秀。建一座城,拍一部电影,实景实拍,这种沉甸甸的影像质感,是再厉害的特效都达不到的,它的质感就像匠人纯手工的工艺品,电影感也做的超棒,看冯小刚和陈凯歌这些人的电影,会觉得姜确实还是老的辣。

34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3.5 最好的还是对大唐盛世的还原,绚丽华美的场景在流畅运镜下赏心悦目。推理过程以及对各种惊奇的展现也都体现出创作上的纯熟。大概原著的长度实在难以缩减成一部电影的时间,剧情发展一直在赶路,到“情”的部分反而显得顾此失彼了。

35分钟前
  • 翻滚吧!蛋堡
  • 还行

国产电影的弊病,没有灵魂,再华丽也是虚有其表。

39分钟前
  • 特拉法玛多人
  • 较差

一流的画面制作,可惜故事不入流,人物都是提线木偶。我心中的大唐不是这么妖里妖气的。从头到尾都在蜜汁微笑的染谷将太,我很想问你到底在笑...什...么...

44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还行

这也太……花了那么多钱拍的那么美丽的场景,然后就讲这么个故事?我的内心在呐喊在拒绝……无极2.0……生硬做作的纯情爱情。空海求佛法,被扔到九重天之外了。

45分钟前
  • 小游
  • 很差

论李白给唐代诗人留下多大心理阴影

48分钟前
  • 克隆小丸子
  • 力荐

“我来自倭国”,一米九的阿部宽说道,像一座塔一样矗立在人群之中。

49分钟前
  • 虾坨坨艺仔
  • 还行

没有人想梦回大唐,这也不是真正的大唐,但这是陈凯歌的大唐。绚丽至极,如痴如醉。从建构到解构,陈凯歌终于把他过去想要表达的东西全部挥洒。

54分钟前
  • 孔鲤
  • 力荐

白居易和空海分别获得各自朋友圈当日微信运动冠军。

57分钟前
  • Minnesota
  • 还行

我太喜欢这部电影了!每一分钟的视觉体验都让人幻肢梆硬!最长的画卷也画不出这部电影的美丽!真是大唐盛世!幻像万千!怎么能!这!么!美!!美术爱好者一定要去看,根本就是美学porn!!基本上来说这部电影视觉上唯一的缺点是猫的刻画有点过于卡通了,故事不差,简单事情复杂化,讲的还算细致。

1小时前
  • 猛汉世雄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