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面劳伦斯

剧情片加拿大2012

主演:梅尔维尔·珀波,苏珊娜·克莱蒙,纳塔莉·贝伊,莫妮亚·肖克里

导演:泽维尔·多兰

 剧照

双面劳伦斯 剧照 NO.1双面劳伦斯 剧照 NO.2双面劳伦斯 剧照 NO.3双面劳伦斯 剧照 NO.4双面劳伦斯 剧照 NO.5双面劳伦斯 剧照 NO.6双面劳伦斯 剧照 NO.13双面劳伦斯 剧照 NO.14双面劳伦斯 剧照 NO.15双面劳伦斯 剧照 NO.16双面劳伦斯 剧照 NO.17双面劳伦斯 剧照 NO.18双面劳伦斯 剧照 NO.19双面劳伦斯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04:58

详细剧情

“天空是我们的边界。”弗蕾德(苏珊·克莱门特 Suzanne Clément 饰)这样告诉那些好奇打探她对男友劳伦斯(梅尔维尔·珀波 Melvil Poupaud 饰)变性有什么看法的人。那是1989年,她相信她们这代人已可以接纳变性人了。只是无论弗蕾德还是劳伦 斯,都要用近十年时间发现,真正手足无措的是他们自己。电影以闪回倒叙的手法讲述一个女人同她的变性男友之间跨越世纪的情缘。对劳伦斯来说,变性是生存的前提,是令他在水底闭气30年终于呼吸的第一口氧气。然而劳伦斯只是决定了自己的性别,他没想过变性后的人生,他更没有想过,要用十年来验证和生命中最重要的朋友/恋人——弗蕾德的感情。   《双面劳伦斯》是加拿大年轻导演泽维尔·多兰的第三部剧情长片,也是多兰从影以来最富野心和史诗风格的作品。与前作相比,本片不再带有那么强烈的自传色彩。然而多兰巧妙的从特异边缘角色身上提炼出人类感情的共性——那些热恋、争执、动摇、变质与重构背后的内核,从而让主题回归到自己最得心应手的“多兰美学”:信仰和追逐那些“不可能之爱”。《双面劳伦斯》入围第65届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获得该单元的最佳女主角奖以及年度酷儿棕榈大奖

 长篇影评

 1 ) 女人•男人•战争

这是一部有关两性的非常、非常有趣的片子。也是一个关于"常人"和"艺术家"的故事。

什么是男人?什么是女人?

异装可以成为女人吗?做手术可以成为女人吗?女人和男人最大的区别在哪里?如果我说月经,你会笑吗?

上帝给了男人一个一生不变的身体,从性的角度来看。而女人只有在生命最中间那一段时间,最具生理上的女性特征。女人的一生,都在经历变化,无论是否繁衍后代。这种生理基础,奠定了大部分的心理基础,那就是女人会有一个从少女到少妇到母亲或者成熟女性的阶段性变化,在每一个阶段,她的生活目标都会变化,而相对来说,男人基本是没有变化的。

这就带来一个矛盾,一个变化的值怎样和另一个不变的值匹配?相对电影,劳伦斯要一直在天上飞,弗蕾德要变得脚踏实地。

回到生理学,女人有经期是因为要孕育生命,母性更是女人心理中最强大的一环。因为养育后代的本能,女人会期待稳定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因而更关注家庭,男人却更关注自身的成就。

因此当孩子来了的时候,弗蕾德没办法再陪着劳伦斯飞,即使她可以为他打掉第一个;即使她爱他爱到可以去给他买女人的假发。母性持续的呼唤,让她只能远离这个对孩子来说是"危险"的人。不能给予"光明正面"的社会形象,更不要说良好经济保证的男人,在一个母亲眼里,对孩子来说,就是危险的。

电影很聪明地没有表现劳伦斯对孩子的看法,又或许在他的词典里,根本没有"孩子"这个词。

其实在某些少数女人眼里,孩子这个词的份量也很轻,她们的名字叫"艺术家"。对,就是那些以艺术为生命,把精神作为粮食的女人。看看艺术家们的生平,就知道此言不虚了。毕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所以会有「写作的女人是危险的」。

没有研究过异装爱好者或者是变性人,他们想要的究竟是什么我不知道。但"变成"女人,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无论科技多么发达。

所以劳伦斯算个女人吗?我不觉得。因此作为一个男人和女人,或者一个"普通人"和一个艺术家,电影的结局并不让人特别难受,即使他们的爱情是那么浓郁美好。

非常非常喜欢电影的杰出布景和摄影,美轮美奂。细节处理也很到位,情感的表现,梦幻的场景,以及节奏(天哪,根本没觉得有两个半小时那么长)都很是我的菜。不过我还是不得不说,从心理成熟度来说,这部电影有点象个孩子。也许,男人和艺术家都是孩子吧?才能保有永远的好奇心和创造力。我很想知道,如果这个故事主线让李安来拍,会是什么样子?

嗯,男女主角都很好。虽然男主基本上是男人的样子,笑。话说电影里两个异装的男人都好漂亮,另外一只那个腿的特写,啧啧。敢说导演绝对是有着跨越性别的强大审美心理;)或者很狡猾狡猾滴保住了市场占有率?

by the way,有研究两性学的筒子吗?劳伦斯属于典型的异装爱好者吗?怎么感觉他象打酱油的?或者就是为了好玩儿?重要场景都不怎么女装也太不科学了吧?

 2 ) 我依然爱你

不管怎样,我都是劳伦斯,我依然爱你。 之前看电影都是看别人推荐,走个过程,从来没有过别人那种电影观后感,也没产生过共鸣,唯有双面劳伦斯,看完之后,心里久久不能平复,特别是电影最后,很多年前两人的相遇,最最让我难受的场景是,两人交换姓名,劳伦斯挑眉一笑,小佛羞涩一笑,这个场景,每每想起,都让我一阵难受。 他们一直都爱着彼此,只是,劳伦斯选择变成女性,而小佛想支持,但是再一而再再而三的尽力却又失败之后,她只能放弃劳伦斯,劳伦斯想要的是自由,自我的活着,而小佛则向往平淡安稳的生活,她想要的,劳伦斯注定给不了,和劳伦斯在一起,就要站在世界的对立面,接受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不解和嘲笑,可能一辈子都活在别人的眼光之下,这和她想要的平平淡淡大相径庭,所以,就算两人相爱,却不得不分开,生活不是小说,不像小说那样就算过程坎坷,最后注定会在一起。

他们分开后,劳伦斯一直关注着小佛的生活,后来,小佛知道他的关注,便和她一起出逃,我想,在那一瞬间,小佛是想和他永远在一起的,即使她有了家庭,但是,当劳伦斯带她去见和自己情况相同的两人时,小佛在一次崩溃,她不认为这是对的,她认为这只是逃避,两人不可能一辈子远离世俗的活着,所以,两人再次争吵,再一次分离。当两人再一次见面时,小佛问他后悔么,劳伦斯的答案令她失望,所以,两人不约而同的没说再见,同时离开,就算离开时,无数次回头,还是坚定的离开,我想,他们都明白,两人的观念不同,注定了他们这辈子都不可能在一起了,就算他们彼此深爱,却还是各自奔向了自己所向往的生活。

看了这个电影,真的是明白一个道理,有些事,不是理解,不是逃避就可以解决的,也不是相爱就可以在一起的,他们彼此明白,他们除了爱,再没有能给对方的东西了。爱情不是唯一的,他们还是像两个相交的点,最后渐行渐远,却无能为力。

我翻山越岭去见你,却无心看风景,我就是劳伦斯,但我依然且永远的深爱着在远方的你。

 3 ) 一篇透露内心软弱的自我代入式影评

《双面劳伦斯》看得真是很悲伤,女主在劳伦斯变性之后,强颜欢笑地撑过了一段时间,最后还是崩溃得一塌糊涂。她害怕议论纷纷,害怕路人诧异的目光,她自己竭尽全力仍然接受不了。这就好比发现爱人变了心情敌是男人一样,这种绝望,真是没有出口可寻。
女主带着自己的儿子远走他乡,她尝试积极生活,去成为party queen,跟人调情,或是在干净的家中和儿子玩曾经跟劳伦斯玩过无数次的游戏。但她和我们都明白,这些,对于心里面的伤痛起不了一点作用。她在洗澡的时候总要痛哭,悲伤压倒一切。什么都填补不了不能跟深爱的人日夜相对的空虚,什么也比不上这份世界上最大最要命的空虚。生命再如常,工作旅行做饭,看书恋爱结婚,若是怀揣着不能停止的痛感和热情,就无法真切地去拥抱所谓现实,也很难再感受到什么逾越一切的幸福了。
一天女主收到了劳伦斯寄来的书,他终于写出了一本书,而内容甚至全部都是关于他们曾经的日子。电影的手法我太喜欢了。女主坐在洁白一片的客厅,几乎颤抖着打开书开始阅读,然后水像瀑布一样从她身后的墙上倾泻下来,变成帘幕,变成猛兽洪水冲垮她所有假装如常的生活。她写了信给劳伦斯:“你越过了我的生活边界,我的城市边界,我的街道边界,剩下的惟有我的正门。”劳伦斯丢下他后来的女友,飞奔去另一个城市找她。不管对错,但生活总需要一点不计后果的诚实,才会有点颜色不是吗?人性的不可控,也就在这里了。
电影最后他们还是争吵、分开,劳伦斯说他们再没写过信,没有电话,他不再真的知道自己还期盼什么。他这么想的时候,脸上在微笑。后来还是再见了,两个人都在自己的人生轨迹里头熟练得得心应手,然后他们像朋友一样谈话——这真像大多数曾经深爱过的人的最后结局。谈论梦和人生,说到爱情仍然要哭。但其实,心怀着旷日持久不肯释怀的爱,结果并不坏,并不会想起来时全是抱怨伤痛。为爱做过的一切,又有什么好后悔呢?这个世界上真正叫我们不舍依恋的东西实在太少了,而就是这些少之又少,很可能造不成什么现实意义上的“结果”的东西,在支撑我们跋山涉水,走过最黑暗的地方,也不真的至于绝望。

 4 ) 有时候爱与生活 是不能并存的

美丽相遇 说不清是哪里来的感觉 想要认识你 这里是结尾 也是开始

喜欢做的事情是 写清单 各种各样的清单 最讨厌事情的清单 最想做的事情的清单

他们俩个人一开始都是不羁的 他们都追求自由 他们很像 他们玩得来 他们在一起很久了

劳伦斯一开始告诉她这个秘密的时候 她有点吃惊愤怒 然后她想留在他身边 陪他 给他买假发 帮他准备 鼓励他 可是有一天受不了了 因为所处的社会 因为一些流言蜚语 因为担心他在外面会被怎样 她选择离开 过了清静的日子 他一直关注她 把自己的诗集寄给她 她忍不住了 所以叫他 他们又一次在一起了 但是又发生了冲突 然后他们有了一次很大的争吵 问题出在哪里

出在 劳伦斯想做女人 他觉得女人是真正的自己 即使他仍然爱她 而她呢 她也爱他 但是她无法接受他认可自己的女人身份 她尝试过 后来失败了 她开始觉得那样平凡的生活 是一种平衡 她爱他 但和他在一起 会失衡



这一次争吵后很久没联系 后来劳伦斯遇见了她的姐姐 姐姐告诉了劳伦斯 她的手机号 她的手机号的尾号 就是他们相遇的那一年 她还爱他 可有的时候你知道么 爱与生活 是不能并存的


最后一次见面 劳伦斯说 也许我们的关系 在我想要变成女人之前 就已经有裂痕了 他们的分歧越来越大了 劳伦斯说 社会 她说 别和我提什么社会 你能踏实一点么 劳伦斯很惊讶 他觉得这不该是她说出的话 在她去洗手间的时候 他走了 就是这样



其实谁能说谁变了呢 不过是在各自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然后有的人可以继续一起走 有的人不得不分开 这是与感情无关的 我们越来越像自己 即使之间还有感情 可是很多东西是化不掉的 它就在那里 像一块石头横亘在中间 无法视而不见 也许页无法释怀 只能俩相忘 只有两相忘


我不知道他们之间是一种什么感情 我不想说是爱情 这个世界上的感情不是只有亲情友情爱情三种而已 他们之间有一种羁绊 羁绊是一种很深的感情 它叫 放不下 可是很多事情 不是放不下就可以在一起的 在一起太难 我爱你简单多了



结尾 她剪了短发 俨然一副普通女人的模样 没有了肆意妄为 没有了无所畏惧 这没什么 她不过是长成了她自己的样子而已



劳伦斯 他说 我不是自信 我只是坚定 是阿 他真的很勇敢 真的真的很勇敢 还好他遇见了玫瑰一家人 他们是一样的人 他们是一样 愿意勇敢的做自己的人 还有那个女人说的 我不知道我是不是拉拉 我只知道谁是对的人 性别是肤浅的 管它是亚历山大 亚历琳


总会告别一些人 遇见另一些人 很多东西是不分时间先后的 人也是



 5 ) 致勞倫斯與我

致勞倫斯與我

目明與目盲 對你來說都相同
狠狠張開雙眼 視網膜上下降的光斑
才是你這齣獨幕劇的完美佈景

耳聰與耳聾 對你來說都相同
巨響停囂 腦中迴蕩起尖厲的嘶鳴
便是你人生默片的最佳配樂

你的手中沒有槍 卻扣動了生活的扳機
給愛人致命一擊
生與死對你來說都相同
你只在乎復仇的瞬間
和進食黑巧一樣 人類美妙的自毀傾向

那麼承認相愛嗎?
生命中的纏綿此刻成了難恕的湮沒
用一頂假髮來自盡 用一通電話戕害他人
然後呢? 各自私奔。
比如你飛上了天 而我潛入深海
在無聲的冰冷水壓下 苦笑

要承認相愛嗎?
在獨角戲中添置群眾演員:
我們牽手 蹲坐在一廂情願的島嶼上
在別人看來卻與大陸無異
四月去拜一次佛 任天空裂帛
接著在宣佈退出演藝圈時 假笑

或者愛與不愛對你來說都相同
你對苦痛上了癮
對這生活的暴戾與溫存同時上癮
無法捨棄孤獨和個人英雄主義
只能將一切延長:選擇的期限,播映的時間...
延長、延長,然後延長,無限延長......








* 啊 我盡力了..

 6 ) 对导演泽维尔·多兰的专访 Entretien avec Xavier Dolan (渣翻译encore +-+)

Q: 这部电影你的灵感源自哪里?
X: 拍完‘我杀了我妈妈J’ai Tué Ma Mère ’以后,我们回到蒙特利尔,在乡下。我们与团队里的几个技术人员一起坐车,Anne Dorval 安妮·杜尔瓦勒(妈妈的扮演者)那时同我在一起。我们聊些有的没的,其中一个人倾诉她的一段过往的感情经历:有天晚上,她的伴侣告诉她,他想要变成一个女人。我猜想,这样的变故,尽管对于每对夫妻和个人无疑都有所不同,但不是她独有的遭遇。但是从她的语气、情绪、对秘密的坦然,我想象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他们在一起的过往还没有被完全抹去,重新拿出来探讨这个问题也不是没有可能。我当晚回去后写了30页。我明确了影片的主题和结尾。一切很快都有素后,我慢慢写出来,在拍摄的间隙,有时候晚上,在南美的期间,总之一切有可能的时候。

Q:像‘我杀了我妈妈J’ai Tué Ma Mère ’或‘幻想之爱Les Amours Imaginaire’是带有自传性质的吗?
X: 是,也不是。首先我不是变性人,这是一。是的方面,归根结底,因为如果没别的,到目前为止我的所有电影都带有自传性或个性。老实说,在我的电影里我不大可能排除自我因素。另外我也真的不相信电影可以完全独立存在。电影有它的诉求没错,但导演总是多少会带入一点自我在里面。我呢可能有点冒失,我往里加了一吨。可能会让人觉得自恋或自我中心,我无所谓。我拒绝理会那些不了解你的人的说三道四。我不是没有反击过,只是到现在这个时候,我的反应都是私下里的,听到认同的呢就舒服,听到偏见呢就不大舒服,而不是不加掩饰地直面它们。实际上,看过我片子的人对我都会有各自的理解。如果我决定拍电影,自己参演只是为了好玩,怕别人忘记我。所以啊,我理解一些导演爱乔装打扮的行为,是由于天性中害怕被忽视。这就是为什么我感觉,每部电影都带有一定比例的自传性质。因为没人会蠢到放过这个留下自己印记的好机会。我们为了不让自己的记忆消失,把它出卖给一个比本身更大的集体记忆库,而放弃了本该延续的现实生活。一部电影又一部电影,我们越来越难以回去,我们在这上面打转。不久以后,在电影里只能讲电影的事了。

Q: 三部电影以来,你选择了一个拥有许多资深艺术家的的制作团队来保证电影的品质和视觉效果,也导致了成本的提高——预算比初期涨了8倍——是谁推动你进入这个高手如云的圈子的?
X:(与他人)无关,与才华横溢的人合作,想想就很兴奋。无论是演员还是技术人员、艺术家、摄影师,他们谦逊或是高尚与我关系不大,我在意的只有他们的天性、品味和才能。从一部电影到另一部电影,我们在构建一个团队,有的人离开有人留下。我很早就想与制片总监Yves Bélanger一起工作了。他是个艺术家也是疯子,健谈、激情洋溢、有学问。我俩很合拍。布景师Anne Pritchar,多么富有创造力而且精益求精。她同帕尔马人Louis Malle一起工作,我再放心不过了。还有François Barbeau 他为电影定做了十来套戏服,完全是我要拜师的巨匠。这些行家可以分享许多经验,被他们吓得不敢出声是很傻的。我们团结协作,一部电影才能被搭建起来,从整体到角角落落乃至每一个最小的细节,慢慢来改善。我很清楚自己在各方面并不比同龄人出色多少,只是实话不开玩笑。我也担心一个25岁哪怕30岁的导演会不堪重负。与Avec Bélanger, Pritchard, 还有 Barbeau一起,无疑智慧和经验足够了,还有我们必须相互倾听和协作。

Q:你对这个作品的影响有哪些?
X: 为了筹备这部电影,我在MOMA(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商店、在纽约和蒙特利尔的书店购买了十来种期刊、画册、影集,在Amazon和Ebay上订购用来研究戏服的资料和时尚杂志。总体上像Nan Goldin,还有一大串我可以报出来的摄影家的名字。还有马蒂斯、塔玛拉·德·兰陂卡Tamara de Lempicka、夏加尔、毕加索、莫奈、博斯Hieronymus Bosch、修拉、蒙德里安(取景)、克里姆特(颜色编码,某些电影时期的统一色调;褐色时期、镀金时期、淡紫时期)。
    在电影当中,我有一个很快而精准的对《欲望号街车》里的马龙白兰度的致敬。我最喜欢反复使用特写镜头,像戴米Demme的《沉默的羔羊》(浅景深、注视镜头、监视感、高度的逼近)。从对节奏和叙事的野心上,我有意要追随卡梅隆Cameron 和他的《泰坦尼克号》。从各方面讲,所有我读过的、看过的、从以往给我灵感的字句中领悟的,即使有些不是我的菜,也很正常。所有这些美的、感人的、出彩的,理论上应该能够自然地激发我们的想象和言语。而我一点也没有纠结其中,因为我知道这些给我灵感的,并不影响我而是触动了我。无论是由于对一件事物的倾慕而被其影响,还是由于我们的世界观、视角、语言、生长年代、价值观、所受的创伤、各自的幻想对事物造成的偏见,一切时间中的幻象都会越来越明晰,有的东西实际是截然相反的。在这些情感的偏见中,我们很难得到原始的灵感,这是一种想象力的‘阿拉伯电话’(阿拉伯电话téléphone arabe,指一种口耳相传的游戏,我们会发现最后被传话的人讲出的句子与最初的发话相差千里)。不论如何,这些都是我做的。
   作为一个电影人我有很多渴望,但我从不打算自创一个风格或思想流派。自1930年以来,该有的都有了。重要的是什么?我的工作,我决定了,是要讲一个故事,好好地去讲,然后把这个故事合情合理地布置在戏中。余下的(风格、流派),无论说是发明还是沿袭,都是机缘巧合产生的,表明没什么比有个想法更容易了。


原文:http://www.cinemovies.fr/fiche_info-21777-prod.html 请指教

 短评

一不小心就被多兰大胆又性感的表现风格给迷住了。这样的故事和叙事估计不是每个人都喜欢,不过我个人倒是看得津津有味,一点没觉得长。自编自导自剪自设服装,再加上好几个精心设计的镜头,布光布景以及后期画面色彩的调整,真心觉得多兰确实有想法很品味有才华。Melvil也是个大美人。

7分钟前
  • icebloom
  • 力荐

非得要那么多次沉重如亡的离别后再重新开始吗?

8分钟前
  • 平野行愿
  • 力荐

咦居然忘记标记这部。除了有点长没啥缺点。

11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推荐

这一次多兰没有继续自我下去,而是真正讲一个故事,可片段化的叙事还是另可看性大打折扣。视觉风格方面,天才少年已经得到过太多赞誉,我只能说初看惊艳再而腻三而烦,他的片子长度都控制在90分钟应该好一些。

15分钟前
  • 翻滚吧!蛋堡
  • 还行

我实在不舍得给三星。“天空是没有边界的,而天空是我们的边界”

16分钟前
  • 眠去
  • 推荐

此君还不行啊,仍得修炼

19分钟前
  • 木卫二
  • 还行

8.0 劳伦斯首次变装在学校走廊时的第一人称镜头+快结尾漫天衣服的慢镜头 美到爆 故事战线拉的太长太拖沓 反而很多细节没有说清 两人的关系仍十分模糊 倒是最终结尾呼应片名那段最令我喜欢

24分钟前
  • MR.Charles
  • 推荐

看到90分钟实在看不下去了。。。还有一个多小时怎能忍受。。。拍得太碎了也,想表达什么吗也太夸张了,整个跟磕了药剪出来的一样。。。三星中两星给不错看的镜头,一星给在里面打了酱油的导演。唉。。豆瓣儿的打分真不靠谱。。。

27分钟前
  • Submarine
  • 还行

“我不后悔每天早上醒来看到自己是自己理想的样子....Confident?No.Determined.” 想起杨丹说,成人的伴侣模式是“不爱”和“感恩”。在我愿意对这个人好的时候,竭尽全力,但始终与个人发展分开。做得到吗?

29分钟前
  • 冬菇猫
  • 推荐

像丝绸一样明艳的多兰美学,镜头、画面和配乐都有黏稠流动的情调。做自己其实简单,难的是让你爱的人再爱上全新的你。故事讲述得很感人,然而实在太长了。如果我想知道一条河的湍急,我只需要伸出脚,多兰却是恨不得把你整个丢进河里。 果然自恋的导演都舍不得剪辑!

32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Dolan这种法式小资文艺腔不是我的菜,慢镜和特写无节制,Melvil Poupaud演得挺真诚,可是本片对角色的信服和认同是一头雾水,所以是催眠又乏味,只觉得原声还不错

35分钟前
  • 兮称
  • 较差

红色和发型变化作为线索贯穿始终、左耳的羽毛耳坠、为取悦她而戴假发之情感隐患、分手时餐馆爆发与口吐蝴蝶、母亲举起电视机、戴耳机写作隔绝新女友的沟通、千里迢迢过门不入漆一块粉砖、桃花源Isle of black裙衫从天而降、紫风衣背影。精致布景空虚内涵。So artificial. 凌晨令他空着我的星空裙。

36分钟前
  • 水仙操
  • 推荐

把一个略显俗烂的题材拍成这样已属不易

40分钟前
  • 猪老三
  • 推荐

我宁愿看他们激烈地争吵,也不想看他们各自与另一个谁平静地生活。

42分钟前
  • 何詩詩
  • 力荐

评分:B- 当然,其实仔细想想,多兰的牛逼很大程度上与其一流的制作班底也不无关系。但是剧本也好,访谈也好,都能闪现他的某种老成。片子切入的视角是很特别的,可惜处理的结果却把这些异质性慢慢剥去,仅化为灵光乍现的小惊喜,却在总体上趋于一种“内容”上平庸。当然“形式”上的才华举目共睹。

47分钟前
  • Peter Cat
  • 推荐

爱情无关性别。万分烂俗的题材拍到这个地步也属不易,但这个片子,还是太长了,关键是这么长似乎也没有把人物塑造完整。发现多兰是自己剪辑的,真心希望他下部片子能好好雇一个人帮他剪。。。

50分钟前
  • 米粒
  • 还行

吵死了我的妈呀一直在看时间到底什么时候结束。 哪有什么天才导演是自恋吧。ps虽然划到1排4号的坑爹位子但最后男主角出场离我只有一米还是觉得很福利。

51分钟前
  • 绊倒大象
  • 较差

挚爱的89年生加拿大导演Xavier Dolan的第三部自编(自演)自导作品。《Laurence Anyways 》。除了一些标志性的大片镜头衔接还有些生硬外,Dolan最令我佩服的是对各种布景,服装,配乐,所展现出惊人的品位与修养。而主题永远是那主流社会无法接纳之爱中的互相折磨,较之安定的情爱更使得人成长,蜕变!

54分钟前
  • Sin
  • 推荐

如果所有相遇都是久别重逢,那所有的分手就都是命中注定的落荒而逃。一部过度饱和的片子:色彩、人声、音乐、台词、情绪…全都满到不加节制。可那些幻灯片式的抒情段落跟角色有关吗?还是导演的呻吟?讽刺的是,拍得最好的一场,恰恰是异装第一日现身课堂时那鸦雀无声的一分钟。人物各个爆丑不忍直视。

55分钟前
  • 匡轶歌
  • 推荐

片中的服装简直基爆了,整部电影简直就是装饰艺术,多兰集剪辑、服装、编剧和导演于一身,其实他都可以跨界去做时装设计和室内装潢了。片中的超现实慢镜超级唯美,然后是苏珊·克莱门特的表演,梅尔维尔·珀波演一个阳刚的女同性恋吗?也许多兰眼里的爱情已经超越性别了,去性别化这套还很前卫。★★★

60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