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闭岛

剧情片美国2010

主演: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马克·鲁弗洛,本·金斯利,马克斯·冯·叙多夫,米歇尔·威廉姆斯,艾米莉·莫迪默,派翠西娅·克拉克森,杰基·厄尔·哈利,泰德·拉文,约翰·卡洛·林奇,伊莱亚斯·科泰斯,罗宾·巴特利特,克里斯托弗·邓汉,约瑟夫·斯科拉

导演:马丁·斯科塞斯

 剧照

禁闭岛 剧照 NO.1禁闭岛 剧照 NO.2禁闭岛 剧照 NO.3禁闭岛 剧照 NO.4禁闭岛 剧照 NO.5禁闭岛 剧照 NO.6禁闭岛 剧照 NO.13禁闭岛 剧照 NO.14禁闭岛 剧照 NO.15禁闭岛 剧照 NO.16禁闭岛 剧照 NO.17禁闭岛 剧照 NO.18禁闭岛 剧照 NO.19禁闭岛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03 20:09

详细剧情

  本片根据美国小说家丹尼斯·勒翰(Dennis Lehane)的同名小说改编。 1954年,联邦警官泰迪(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Leonardo DiCaprio 饰)和搭档查克(马克·鲁弗洛 Mark Ruffalo 饰)乘船来到波士顿附近的禁闭岛精神病犯监狱调查一桩离奇失踪案。手刃亲生骨肉的女犯蕾切尔(艾米莉·莫迪默 Emily Mortimer 饰)从戒备森严的牢室神秘逃脱,藏匿于孤岛深处。泰迪怀疑监狱的主治精神病医师约翰·考利(本·金斯利 Ben Kingsley 饰)有意隐瞒内情,并向查克透露他上岛的真实目的其实是寻找当年纵火烧死他妻子德洛丽丝(米歇尔·威廉姆斯 Michelle Williams 饰)的管理员,并揭露美国政府利用精神病犯人进行人体科学实验的罪行。但随着调查的逐渐深入,真相却变得越来越扑朔迷离……

 长篇影评

 1 ) 禁闭岛

什么世界是真实的?活在怎样的世界是幸福的?是像一个好人一样的死去?还是像一个怪物一样的活着?是该呆在真实世界的C区监狱,还是走向彼岸世界的孤独灯塔?有答案么?没有么,究竟我们的人生是在那个世界当中?究竟我们会做出怎样的选取?选取的权利是我们还是人生?   当看到泰迪被医生揭开真相时的表情,我震惊了,心被紧紧的揪住,仿佛有什么东西在挤压着。挤压出心里最后的一点点东西。莱昂纳多的眼神告诉我:他的世界崩塌了,一个他辛辛苦苦营造出来的世界。多么熟悉的眼神,多么熟悉的情绪。曾几何时,我所营造出来的世界不是也和他一样的瞬然间崩塌。   当泰迪带着茫然无助的眼神说出:我就是莱迪斯。这种情绪,这种自己对自己说的语言,像什么?像不像自己每一天醒来对着镜子要告诉自己:我自己是谁,这天是新的一天。做一个怎样的自己?   当泰迪走向那个灯塔的时候,心中五味陈杂,是同情?是解脱?是羡慕?是遗憾?还是有着些许的小小感伤?泰迪释然了,理解了,走向了现实世界中的最后一站,那个耸立在海角的灯塔。真的释然了么?真的理解了么?是理解了现实中的自己,还是为了自己所营造的世界而义无反顾的抛弃现实呢?这个问题,我们都无法回答?也许只有泰迪自己心里明白。   现实的世界很真实。电影里面的现实世界是一座精神病医院。现实中呢?现实中是什么?就应是和谐平静的花园吧?也就应是催人奋进的画卷吧?还就应是真诚贴心的国度吧?更就应是正常人的天堂吧?没有麻木,没有冷漠,没有胡言乱语,更没有欺骗,也更没有虚情假意和逢场作戏。多么完美的世界,不是吗?电影里面的每一个病人在现实世界的精神病院每一天做着同样的治疗,每一天吃着同样的药品,应对着同样的人,做着同样的事情。不是很好吗?不是正和我们现实中的每一天过的是如此的相像吗?   营造的世界很虚幻。泰迪的营造世界里自己是一个检察官,妻子因为一次大火失去了生命,自己每一天活在失去妻子的伤痛之中,到禁闭岛是为了找到造成妻子死亡的元凶:莱迪斯。充满着对自己妻子的无限眷恋与爱意,充满了对自己的搭档查克的信任和依靠。多么简单的世界!正如现实中的我们,每一天夜晚的时候,一个人坐在床沿,享受着自己的每一分时光,回味着自己的每一件心事,看见记忆中的笑脸在朝自己微笑,听见记忆中的人对着自己喃喃耳语。不是很简单吗?   虚幻的终归是虚幻的!现实的毕竟是现实的!但不知为什么现实总是那么残忍,那么伤人。在想,要是泰迪不明白现实,而是一向活在他自己营造出的小小世界,那么他虽然是个病人,但是起码他会幸福,他会依然相信他深爱着自己的妻子,他会依然在寻找着杀死妻子的凶手,心中有着梦想,有着期望。也许这样的他会看起来比任何人都正常。()同样,我们也是如此,如果没有现实,能活在自己的小小世界,没有了那些欺骗,虚伪,离去,背叛,每一天都能够在梦中坚守者自己的小小理想,做着有些看起来不且实际的梦,看着记忆和梦中人的笑颜,听着他们在自己耳边轻声低语,这又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呢。但是为什么现实总是要让我们一次次的应对,一次次的想去逃避,而又一次次的告诉自己自己是谁。一次次的满身伤痕的去应对。   泰迪最后仿佛大彻大悟一般的说出:是像一个好人一样的死去,还是像一个怪物一样的活着,然后毅然决然的走向了灯塔。一个介乎于现实世界和营造世界边缘的东西,进去之后的结果没有人明白。也没有人明白泰迪以后究竟是像一个好人一样的死去,还是像一个怪物一样的活着?但是我明白,进入灯塔之后,现实中就再也没有泰迪这个人了,只会有一个没有记忆的行尸走肉,但这对于泰迪来说未尝不是一种解脱,毕竟现实世界是如此的残酷。但是随之而来的呢,是不是也是泰迪营造世界的崩塌。会不会连他自己心中的那一点小小的避风港湾都会随之而消失?看到那里突然有一种很想流泪的冲动,替泰迪,也替自己。不是吗?也许我们每个人都有着属于我们自己的营造世界,但是生活呢?生活正在把我们从这个世界中一点一点的抽离,让我们更加融入现实世界当中,让我们看起来越来越像一个“正常人”   电影结束,久久不能平静。心中所想的点点滴滴映入脑海,我们的灯塔在哪里?能够让我们完全忘记现实的灯塔又在哪里?我们究竟是就应像一个好人一样的死去?还是就应像一个怪物一样的活着?而究竟什么是好人?什么又是怪物?是麻木的好人?还是有思想的怪物?我迷茫了。真想能找到一个那样的灯塔,让我能够永远的去解脱。但是当灯塔出现的时候我真的能够放下一切,像泰迪那样义无反顾的走进去吗?   想着想着,我麻木了,疲倦了,眼神也渐渐的模糊了。门口传来领导的声音,又要工作了。又一次把我拉回现实世界当中。突然觉得领导长得和电影里面的医生真的好像,像的让我分不清他们谁是谁。打开屏幕,茫然的对着闪烁的显示器,突然,我看见记忆中的人对我在微笑

 2 ) 未能忘记的心理创伤——《禁闭岛》

大导演马丁斯科塞斯(Martin Scorsese)将丹尼斯勒翰(Dennis Lehane)的小说《隔离岛》改编为《禁闭岛》(Shutter island,2010),电影上乘,但是优点和缺点都非常明显,令我有兴趣读一读小说版,查找缘由。

想不到,马丁斯科塞斯非常忠于原著!由于记忆犹新,四百页的小说我两天就读完了,电影中唠唠叨叨的解释性对话都来自原著,一字不易,当然有些幻想段落是删减了、改动了,甚至乎另外加上一些。而小说本身有很强电影感,几乎是为拍而写——情节紧凑、时限为四天、笔触流畅明快、甚少冗长篇幅的描述性段落。小说走心理惊栗路线,有足够的流行元素,似乎小说只是电影的准备而已。

原著的缺点是情理不通,电影也只能照单全,一个病患能不能编作如此密集而复杂的故事和对话呢,难以置信。角色扮演(Role Play)的设置也欠缺说服力。但撇开情理通达与否的问题,《隔离岛》和《禁闭岛》的优点,除了心理惊栗的力量外,更在于它具有深层意义。

不论是小说还是电影,都教我想起德国表现主义经典默片《卡里加利博士的小屋》(The Cabinet of Dr. Caligari,1920),主角Francis追寻真相的过程其实是探入疯狂主体的内心回溯,求真的意志终于不敌非理性的力量,克拉考尔(Siefried Kracauer)在名作《从卡里加利到希特勒》(From Caligari to Hitler:A Psychological History of the German Film)一书已分析出电影中卡里加利的操纵和希特勒的掌控一脉相承,暴君(tyranny)主题昭然若揭。《隔离岛》和《禁闭岛》在剧情上与《卡里加利博士的小屋》貌有相似,但意义不同,希特勒不是必然终局,反而是暴力的源头:这是关于战争和家庭悲剧带来心理创伤(trauma)的作品,泰迪面对非理性的极端暴力事件(纳粹的达豪集中营和灭门惨剧),如何解除心理的阴影呢?他编码、幻想、逃避,人作为暴力事件的目击者及承受者,其主体性已经自动瓦解了,人因为强大的心理冲击陷入疯狂,需要外在的力量修补。考利和席恩医生一心用新方法帮助泰迪,最终不得不说服他接受现实,正视未能忘记的心理创伤,而结果成效却是暧昧的,大概是失败了。

《禁闭岛》中,泰迪和奈尔林医生有一段英德双语对话,戏院的公映版本没有中文字幕,教人纳罕。翻查《隔离岛》,对话是这样的,奈尔林问泰迪「信神吗?」泰迪先以问题答复:「医师,你见过死亡集中营吗?」再说「等你哪天见过死亡集中营,再回来告诉我你对神的感想吧。」是的,阿多诺(T.W. Adorno)说过奥斯维辛以后诗已不复存在,劳德瑞(Dori Laub)也指出「二次大战的心创与暴行,使文化价值、政冶传统、社会规范、国家定位、经济投资、家庭组织都失去其意义与指涉。大屠杀乃一分水岭事件,带动所有价值的隐然革命与重新评估。」(详参《见证的危机:文学、历史与心理分析》)不单如此,更有人进而问道祈祷是否也已不复存在……许多受苦受难的人问,上帝在哪?

《隔离岛》没有留下非常深刻的教益和回答,丹尼斯勒翰给予的唯一答案就是正视自己,承认一己的罪过,由此更加教人佩服马丁斯科塞斯的增补,《禁闭岛》的结尾中,泰迪脱口而出一句live as a monster or die as a good man(原著没有这一句,且明显对应《蝙蝠侠黑夜之神》中two-face的名言You either die a hero or live long enough to see yourself become the villain),道德判断是人的底线之一,之前泰迪与守卫长的对话表明他倾向人是道德的,不倾向人是单纯暴力的 (也是原著没有的)。《隔离岛》和《禁闭岛》的世界没有神,人间世的邪恶力量无比强大,求生重建的能力失却了,无法逆转。《禁闭岛》中泰迪选择了道德,在濒临崩溃的边缘上,他最终的归宿除了治疗,就只能是灯塔,即是一种螺旋形向上的力量,在黑夜的海上前进的依据。丹尼斯勒翰就是欠缺了精神上的高度,马丁斯科塞斯却有,而且凭一个意象就能够表达出来。

 3 ) 心灵的自我发现

虽然结局是开放式的,很多人也抱怨看不懂,但仅仅因此而抱怨电影不好可有够白痴的。看完的那天晚上我上网找了些影评,发现同志们的看法基本有:Teddy疯了,一切是他幻想出的/Teddy没疯,一切是演戏为了把他搞疯两种。之后两天和看过的几个朋友谈了谈,倒搞出几个想法。 这是一部心理恐怖片,一部非常弗洛伊德的电影。弗老说“精神神经症。。。为潜意识的愿望满足”,而梦也一样。从这点出发,仔细观察电影的细节,分析一下,不难得出结论:‘Teddy’,或者我们更该叫他Andrew,确实疯了,而一切是围绕他做出的心理学试验。电影本来就是从他的视角拍摄的,主观的叙述外加梦境代表的无意识应该能说明真相。 1。关于名字的暗示 主角叫Teddy Daniels,看似非常正常,非常普通的名字,太普通了,普通到不适合作恐怖片男主角的名字。为什么用这个名字? 片中灯塔里院长Dr. John Cawley在纸板上标出了4个名字,虽然有点快(话说再详细再慢点就成了柯南的解疑了),让人一时反映不过来,不过可以拿来做分析的线索。 Teddy Daniels(主角) Andrew Laeddis(主角记忆中的杀妻凶手) Dolores Chanal(主角之妻) Rachel Solando(失踪的女病人/医生) 仔细拆开名字中每个字母,可以发现Teddy Daniels = Andrew Laeddis,Dolores Chanal = Rachel Solando。完全符合弗洛伊德梦之解析的那套词组合的理论。 而 Dolores这个名字,在西班牙语中dolor是疼痛的意思。Teddy是Theodore的呢称。而Theodore来源于希腊语,是“上帝的赠与”的意思。这都是够明显的暗示了。 2。一切都是演戏 a。作为一个marshal,在监狱门前交枪的那幕,chuck那半天掏不出的样子只能说医生你这事先没排练好吧。 b。Teddy激情询问医护看守人员,而他们那心不在焉的态度很可以说明一些事情 c。Teddy询问一个杀夫女病人的时候,为什么这个女的把chuck支开就为Teddy一个人写了个“RUN!”? d。那个很老的精神病医生Dr. Naehring对Teddy说话的态度可有够亲切的,就像医生对待病人一样温暖。 e。那悬崖其实也满好爬的,看似瘦弱的 Solando医生都能爬下去,为什么那么多看似很壮的搜索人员不敢爬所以啥也没搜出来? f。Chuck建议Teddy乘乱去C区,当teddy碰到George Noyce时他可闪的真是时候。 g。2个看护讨论额外演出费用时被Teddy听到了(此条来自wiki,我只有那么点印象) h。那么重要的灯塔的守卫居然就一个人。。。也真好ko i。Teddy对Dr. Cawley说他在悬崖洞中遇到Solando医生,而且他们永远抓不到她。光头冷笑:确实我们抓不到。 j。记忆/幻想中的 Andrew Laeddis长的实在是太魔兽了,有够不现实的。可以理解为作为“善”的 Teddy(不喝酒又丧妻伤感的二战老兵+国家认证marshal)分裂出来的那个代表恶,导致妻子死亡的自己的分身。而Dolores Chanal,Teddy之妻为什么疯了,亲手杀了3个小孩?也许可以从“找到的病人” Rachel Solando身上分析。可以想像,“teddy”参军前与Dolores有婚约,Dolores在漫长的等待中有点不正常了。虽然人战后回来了结婚了有小孩了,但是Teddy精神状态不好有酗酒问题又经常出差(他是出差回来发现妻子杀子的,出差回来第1件事情倒是给自己倒了杯==),于是慢慢的Dolores就疯掉了。Teddy意识到杯巨的起因就是他自己,悲痛之极把这段记忆给抹去了,把自己分裂成了Teddy和andrew两个人格。 k。至于记忆是怎么被自动修正的。我的建议是看south park “ Fish dick”一集cartman是怎么一点一点的改变自己的记忆的。话说开头轮船在大海中航行的镜头拍的有够影棚的,而电影从Teddy洗脸,然后看着镜子中自己的脸开始,“假”,“幻觉”的画面感一开始就开始塑造了。(老马你向自己的电影致敬是吧!) 3。借古喻今 讲述二战士兵的战后综合症的电影,好像不多,也可能我看的不多。不过见过第一批进入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美国大兵的情节,让我想起Godard在电影史1A中画外音说的:“如果George Stevens没有用16厘米彩色影片拍下的奥斯维辛集中营尸山的场景,也不会有后来(回到好来屋掌镜)拍下的Elizabeth taylor在阳光下幸福的场景。”他也讲到了“集中营尸山”的画面是无法“想像”,无法“表现”的。对个人而言,纳粹军官企图自杀漫天飞纸片的梦境/回忆似乎有点过于“表现力”了。而和妻子在一起的梦中房间里滴水=现实中天花板漏水漏他身上也过于弗洛伊德心理分析的理性了点。不过这不妨碍Shutter Island是一部很棒的作品。 原作写于2003年,写的是1954年的事情。为什么选择战后这个人们已经达到普遍共识的年代写?Dr. Naehring对Teddy提到的Trauma,指的是因为精神创伤造成的情绪过度反应甚至长期心理问题。美军战后综合症已经不是新鲜名词。这样的新闻有很多。我可以摘抄几段: “美国防部统计显示,2008年至少有128名陆军士兵自杀。今年年初至4月份,已有48名美军士兵自杀。此外,五分之一从伊拉克和阿富汗战场归来的士兵至今仍受沮丧、创伤性应急障碍和自杀倾向等精神疾病困扰,难以回归正常生活。” “一些心理问题专家提醒说,陆军的这一计划更像是一种实验。但他们也说,这项计划可以解答心理学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能否教会人拥有坚强意志。 在一节“抗压力”培训课上,教官要求一级士官詹姆斯科尔和一名同学参加角色扮演游戏。情景是筋疲力尽的科尔和战友们在一天快结束时接到命令,要求他们完成一个艰难任务。” 而前脑叶白质切除术lobotomy早已不是新闻,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飞跃疯人院)便是经典。只不过70年代之后,这个臭名昭著的手术才被放弃。至于制造没有意识的国家杀人机器,恐怕不仅仅是科幻和漫画中的人才有的幻想吧。 为什么说Scorsese宝刀未老,借二战题材反映当代美国问题,也许是最聪明的选择。电影最后“Teddy”为什么对“Chuck”说那些”I can't stop thinking, do I want to live forever and being treated as a monster, or die as a good saint?" 的话,明明他已经想起了一切?也许是因为他看着远处的Dr. Cawley,Dr. Naehring和狱长,就像他们所代表的政权军权和科学权威,统治着小岛这个一个孤立社会的最高阶层。他明白了自己是永远不能逃出他们的掌心,而发疯并不能使他忘记痛苦的过去,并不能帮他逃离责任和命运。他只能作为一个曾经的国家机器,并继续作为将来的国家机器而存活下去。

 4 ) 真相只有一个

一部好的电影的前提条件之一:故事情节必须具有可信性,情节是圆满的,有合理最好是严密的逻辑发展使整个故事情节毫无漏洞的贯穿而成。虚拟的人物在虚拟的时间、地点发生的事情却是那么合情合理让人相信,至少这样才能感动观众,这样的电影才能让人思考人性,思考生命。 一部电影的结局可以留些空间,待观众自己去判断主人公的命运。但是很难想象整部电影的真实叙述可能是两种情况,如果一正一反的人物又可能是一反一正,那整个电影的意义又何在?导演到底要给观众传达什么呢?这样的电影不可能是一部好电影。豆瓣上的影评中有一部分认为这个故事有两种可能性,情节是开放的,观众愿意选择哪个就是那个,甚至有人坚持认为导演所导的就是一个阴谋论,坚称你们都不要被表面迷惑。我看了他们的评论,然后仔细又看了一遍电影,不得不坚定的说:实在不能苟同存在两种可能的真实情况或者Teddy Daniels是正常人而存在一个医院诱迫他承认是精神病的阴谋论观点。真相只有一个,只有一种可能——也就是导演告诉我们的事实。禁闭岛(Shutter Island)是一个充满真实、梦境、幻觉而又逻辑清晰严密的故事,梦境可以明显的判断出来,而幻觉和真实却要到真相大白时才能知道。最后的结局之所以令人惊诧,就是“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缘故,和第六感(Sixth Sense)的叙述角度类似。这样电影的特点就像是个迷宫,你看到或许没看到一些不太合理的情节但是最后真相大白后,以前看到的不合理却又那么合理,从而造成一种完美的“被忽悠”体验。 我先来反驳为什么Teddy Daniels的世界不可能是真实的。首先我们先注意Marshal这个词原意是军事用语元帅,最高指挥官。为什么他不说是警察而用这个带有军队性质的词呢?那些认为Teddy是真实的判断总是先入为主的站在Teddy是真实的情况下分析很多故事情节发生的原因,但是这种观点有个致命的缺陷,就是没有考虑假如这是真的,精神病院安排种种措施大费周章的骗Teddy的动机是什么?动机是很重要的,如果没有动机就无法自圆其说。只要我们仔细想想就能发现这种阴谋论是站不住脚的。他们的观点是精神病院需要病人,如果这样病人为什么一定要Teddy?精神病人多的是为什么需要大费周折的骗一个正常人?为什么精神病院会知道Teddy的家人死于火灾而他身受精神折磨?Teddy到了岛之后还做出种种骗局让他相信自己是精神病人,干嘛不直接拉去灯塔做实验就好了?有个情节,他的助手Chuch已经给他提示:Teddy研究这家精神病院而他又凑巧被派这里寻找失踪的Rachel又能找杀妻凶手Andrew Laeddis?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多个偶然因素加上根本不必要的洗脑情节。阴谋论无法成立,因为这整个就是Teddy的胡思乱想,所以它才不合理。他幻想的故事有很多漏洞,比如他和Chuch说找到了George Noyce,George后来去了一个监狱也不愿意回到精神病院,可是最后他又在C区见到了他,如果阴谋论成立,怎么解释George回到这里呢?一个产生情节断链的电影不可能是一部好电影。 让我们来还原真实的人物定位。Teddy Daniels的真实身份是Andrew Laeddis,并没有他想象出来的纵火犯。Rachel Solando,那个失踪的女病人并不存在,而是Andrew的老婆Dolores Channal的凶手化身。这两对名字都是字母的再组合,Andrew不能接受Dolores杀死三个孩子从而杀了她,而他又深爱她所以无法承受他杀她这个事实,所以创造出Teddy Daniels作为他善良正义又有道德感的化身,而Andrew Laeddis就成为邪恶的凶手。而他深爱的Dolores婚前名Chana,幻化为Chuch作为他的partner。而在影片后面Andrew怀疑了Chuck不再相信他,可是又冒死去灯塔解救Chuck,就是表现他对爱妻又恨又爱又无法相信又不能抛弃的重重矛盾心理。Chuch的真实身份是Lester Sheehan,Andrew的主治医生,他和Dr. Cawley都希望能通过这次角色扮演让他正视现实而避免遭遇以Dr. Naehring德国裔医生为代表的管理层决定的对他实行前脑叶蛋白切除。George Noyce是一个重度精神病人,不是什么大学生社会主义人士,而且因为叫了Laeddis的名字而被Andrew暴扁一顿。 当我们明白了真相后再回头重新看一遍电影,就会发现有些细节处,在当初不明就里时显得莫名其妙,甚至有些观众可能没有注意,而这时就显得合情合理,而同时又能成为真相的佐证。相反,如果阴谋论成立,这些细节就无法获得合理的解释。 1. Teddy晕船:一开始表现他晕船,在说到a lot of water时表现的恐怖。真相:他的三个孩子死于溺水,所以内心恐惧水。 2. Chuch和Teddy向狱警交枪的时候:Teddy动作熟练,Chuch动作笨拙,半天才拔下来。导演做了特写,狱警这时的表情不耐烦,好像是说这动作都不会,演得真糟糕。It gives you away. 3. Teddy说狱警你好像感染上了精神病,狱警竟然觉得好笑的笑了。试想一个正常人第一次见面说这样不礼貌的话时对方会不生气吗?真相是Teddy才是精神病,竟然说别人是精神病,这才好笑。 4. Teddy问狱警逃跑的女病人的情况,狱警说让医生告诉他,说这是规矩。难道真有病人跑了狱警一点情况也说不出来?真相是这是Dr. Cawley做的套,他才能知道该怎么解释不存在的事实。 5. 在Rachel的病房搜出的纸条,Dr. Cawley要收回可是却被留下,这不很奇怪吗?是证据当然要留给警察了?事实是这是医生的字迹,他怕Teddy会认出来,所以才想拿过来。 6. Teddy向护士询问,逃跑前晚Rachel做了什么时,几乎所有护士都表现的无比懈怠和不经意,因为他们知道和一个精神病人玩游戏是多么无聊的事。而且问还有谁会看见逃走的Rachel时,他们竟然都知道指着一个男人。只能说明这是安排好的作秀而不是真正的盘问。 7. 一帮狱警去悬崖找Rachel时,特写各个狱警无所作为,坐在石头上扔石子,站着的站着,根本不是在执行任务,他们才不愿意费九牛二虎之力爬去对面的山洞找根本不存在的人。如果是阴谋论,他们该积极表现配合才对。 8. Teddy向两个病人询问逃跑的“Rachel”在前一天晚上参加会议的表现时,他竟然知道这个男病人最怕铅笔划纸的声音,并且表现的十分暴躁和凶狠,从这时起观众应该发现Teddy表现的不太正常,暴躁的情绪和精神病人相像。问第二个老妇人是否认识Andrew Laeddis时候,女病人表情十分怪异费了半天劲说不认识后慌忙就跑了。真相是这些病人的回答是经过医生的训导的,就是为了演戏,让她说不认识对面这个人的时候,她表现出了撒谎的困难。而且在询问老妇人前,有特写女护士前多了镇静剂的针,说明这个女病人会有暴力倾向或者担心有暴力事情发生。事实上这个看上去正常的老妇人并不正常,理由下面会提到。 9. Dr. Cawly在走廊向Teddy说到Rachel这个人的时候,用了过去式,Teddy敏感得质疑他怎么知道Rachael死了时,医生倒是灵机一动但给了一个很勉强的回答。事实是医生知道莫须有的Rachel是Dolores的替身,所以下意识的就按照Dolores已经死去的真相来回答。 10. Teddy闯进医生们的大会时,一个医生公然表示很欣赏第四条规则(Law 4),如果这是阴谋,会有人公开说吗?事实是他们都对这场表演表现出看戏的态度。 11. 暴雨过后停电抓逃跑的犯人的时候,是Chuch主动说这是去C院的好时机,然后他们才去了,碰到了一个“意外的病人”,Teddy再一次表现出了暴力,差点打死那个人。我理解这是对他的测试,看他是否还有暴力倾向。就在要杀死对方的时候,Chuch及狱警“即时地”出现了。 12. Chuch掉下悬崖后,Teddy回到大厅,碰到正好开完会后的散会的人。Dr. Cawly背后的两个经过盘问的病人,导演进行特写。那个老妇人对Teddy指指点点还傻笑了好一阵,这时表现的就不像前番那么正常了。我以为她前次偷写下Run,才是她的精神病本色,她只是演正常人而已。 13. Teddy一会儿在Dolores出现时表示要杀掉Laeddis,一会儿在和George说不会杀掉这个人,一会儿和Chuch说要离开这个岛,一会儿又说我们要留下找到犯罪证据。他的反复无常,猜忌暴力,难道还不能说明这个人本身就出现了问题吗?请问赞成阴谋论的观众,难道几个假设制造幻觉的小药丸就能使一个神智清醒的人完全变个模样?真相是这是他内心各种情绪的挣扎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想法,是典型的精神分裂。 故事的真相是这样的:Andrew Laddis在纳粹集中营目睹了无法统计的尸山,经历了扫射已投降的手无存铁的德国兵,心理因战争遭受损伤。回家后酗酒,遭到妻子的抱怨,但他无法改变,因为他无法摆脱战争的心理伤害。他的妻子患上精神病,狂躁症和有自杀倾向,她曾故意纵火烧掉自己的家,Andrew没有听从别人的劝告,还是和她搬到了临湖的小屋。因为他没有把她送到精神病院,以致于他老婆亲手淹死三个孩子,他深爱着妻子可是又无法原谅她的罪行,在拥抱的时候为了解脱她而亲手杀了她。他无法承受战争的残酷人性之痛,无法承受孩子惨死的打击,无法承受爱妻杀死孩子的真相,更无法承受他亲手杀死妻子的事实。他无法承受这么多的痛苦,只有逃避,否认自己。他把精神病院幻想为纳粹集中营,医生等管理者就是纳粹,对病人实行惨无人道的实验。凶手那一面成了万恶不赦的纵火犯,而善良正义这面变成了Teddy一个揭露罪恶的正义警察。但他仍是凶残的,几乎伤害了所有的护士和病人。而Dr. Cawly想采取role play的方式让他意识到想象的人体实验室是不存在的,从而意识到自己判断的基础都是错误的,思考自己又是谁?否则他将面临着被作手术而变成没有记忆没有判断力什么都没有的“僵尸”的命运。 这里我必须纠正电影字幕翻译中的一个关键错误。Chuch以真实身份Dr. Lester Sheehan出现在最后揭露事实部分,说到Dolores 是 suicidal,而后面又说Andrew杀死妻子。字幕错误的把suicidal翻译为自杀,suicide才是自杀,suicidal是有自杀倾向的意思。否则医生的话就自相矛盾了。 整部电影最精彩的地方乃是结尾。远处的两个医生和院长在观望,Dr. Lester Sheehan来和Andrew攀谈,当Andrew又叫他Chuch时,Chuch失望的向远处的医生摇了摇头表示Andrew又回去(regress)了。因为以前也发生过这样的事,Dr. Cawly踌躇半天终于沉重的下定决心,耳语后背过身去,意味着他很不忍心将看到Andrew变成一个失去一切的僵尸(zombie),但又无可奈何因为他们失败了。看到医生们走过来,Andrew最后的话是“You know this pIace makes me wonder. Which would be worse? To live as a monster or to die as a good man?”然后起身而去顺从的跟着拿了器具的护士走了。Dr. Lester Sheehan马上意识Andrew其实是清醒过来了,但是他选择了脑切除手术。接受了现实正视了自己是杀妻凶犯,可是然后又如何去承受这些不可承受之痛呢?他仍然无法原谅自己,孩子妻子的死都怪罪于自己一人,只能选择最最彻底的解脱,把自己变为真正的永远也不会知觉的活死人,不再是还可能痊愈的分裂精神病了,这是他找到的最终解决方法。他说的最后一句话才是这部电影全部谜团的最终谜底。如果你相信了他上一句话而判断他又变回精神病了,那就大错特错了,而且远远没有达到这部电影的思想高度。这个电影最精彩最深刻最震惊的话就是这句话。 当他是清醒的时候,他知道自己很可能因再次无法承受而又变回那个暴戾的魔鬼(monster),而这个monster已经不是本质善良的他,所以他选择了一个类似于自杀的选择,“他”将不复存在,没有了脑子的人还是他自己吗?最终,他还是放弃了自己,因为生命不能承受之重把他压垮了。 这部电影讲的是一个人在有太多沉重痛苦时,会选择逃避,否认自己。世间有人酗酒、吸毒,严重的到达精神分裂或者自杀,其实都是在逃避自己,使自我暂时的或永久的不存在。去除记忆麻痹自己,是幸还是不幸?不论你怎样面对,世界不会改变,事实不会改变,痛苦也不会改变。欺骗自己是悲哀的,人只有正视痛苦,战胜自我,才能走向健康美好的未来。可是人又是多么的脆弱啊,很多时候悲剧发生了却没法选择。面对痛苦时,难道你没有逃避过,难道你没有选择过遗忘,难道你没有希望如果没有发生该多好?我想这就是这部电影思想深刻的所在。 在影片一开始,一个封闭阴森的精神病院关着一批犯有杀人罪的令人恐怖的精神病人。我感慨怎么会有人选择当精神病医生,整天和一群疯子打交道,试图治好他们,这是多么令人绝望的职业啊,精神病无疑是非常难治好的病了。在电影的结尾,当Andrew说完最后一句话毅然决然的走上前时,Chuch喊了一声Teddy。有人说如果Chuch意识到Teddy清醒了应该叫Andrew才对,反而叫Teddy,这说明Teddy就是真实身份而不是Andrew,以此作为阴谋论的证据。我要说的是,如果从剧情角度讲,可以说Dr. Lester Sheehan刚才一直扮演Chuch,作为这个身份时他只能叫Teddy或者他在角色中没有马上转变过来。而且叫了Teddy后,Andrew完全没有反应,说明他已经从幻想中清醒过来,知道自己并不是Teddy。可是正是这样一个清醒的好人却选择结束真正属于自己的生命。如果一个人身体是健康的,但是精神出现了问题,他不知道自己是谁,到底想要什么,怎么去改善他的生活,他的生命有何意义呢?这时我才了解,精神病医生是多么伟大的医生,他要拯救连自我都要抛弃的病人,这难道不是一个很高尚有意义的事情吗?

PS:喜欢这篇影评的话请点“有用”,让更多的人看见。^_^

我的另一篇拙作:《一级恐惧》的影评,也是一部悬疑片,有兴趣的朋友请移步:

//movie.douban.com/review/6066738/

----------------------------------------------------------

 5 ) 剧情,方便看不懂的孩子们

LEONARDO所扮演的男主角,曾经是一名参加过2战的战士,他曾经亲眼目睹过纳粹集中营中,对于犹太人的种种暴行,从他的回忆中可以看出来,并且他也目睹了纳粹集中营头领由于笨拙的自杀方式,导致在开枪自杀后并没有立即死去,电影中男主角看着濒死的纳粹头领在用尽一切办法想再次拿枪自刎时,选择了把手枪用脚挪开而让纳粹首领在自刎一个小时之后才死亡,并且当有一个纳粹俘虏由于紧张想要逃跑的时候,他所在的队伍毫不犹豫的将那些纳粹俘虏尽数击毙,他所经历的一切让他患上了所谓的战后精神综合症,这种症状表现为焦虑,不安,酗酒,等等,具体的可以自己去看看其他资料。
    再继续回到电影。其实这部电影的拍摄手法和当年的《孤岛惊魂》(尼克.基德曼演的那部)一样。男主角其实是这个精神病院里患病最深的一个患者,因为他有着很明显的双重人格,也就是所谓的分裂的人格,这个人格分为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Andrew Laeddis,就是防火烧了他家,熏死他妻子和孩子的那个人;另外一个是Teddy,也就是他幻想中的那个执法官。故事的起因是,他战后回到家乡,和自己的妻子结婚,并且有了几个孩子,而他由于有着强烈的战后精神上的表现,使得自己对于他的妻子,孩子虽然很在于,但是却疏于关心爱护,这直接使他们的婚姻生活并不如意,导致了他的妻子在长期服用药物的情况下精神失常,终于在某一日,她的妻子精神病爆发,亲手溺死了自己的几个孩子,而当他回家目睹这一幕的时候,由于过分的悲伤难过,在精神极度紧张,压力很大的情况下用手枪结束了自己妻子的命运,并防火烧了自己的房子。这一点从电影中就可以看出来,有一幕是他搂着自己的妻子,在满是烟尘的房间里,他妻子的腹部在流血,这足以说明他的妻子并不是被烟熏死,或者被火烧死,而是被他枪杀。
    接下来,在这种精神状况下,主角出现了所谓的人格分裂,并且极度暴力。他的意识分为了两个部分,上文已经提过。他不断的站在自己善良的一面而寻找自己凶残的另一面,这样的精神状态使他自己很难分辨出来,到底什么是真相,自己所寻找的真相是什么,因为他活在了自己思维所创造出来的世界里。原因很简单,他无法接受自己的妻子死于自己的枪下。
    接下来,他应该是被送往了精神病院接受治疗。我们知道,在80年代之前,治疗这类精神病的一般方式是利用药物和外科手术。药物一般无非是镇静剂之类,而外科手术则是前脑叶蛋白切除,这中外科手术一般目的在于让人失去记忆,失去直觉等等,简单来说就是成为一个傻子,没有痛苦,没有高兴,开心等一系列的感情意识(看过影片《飞跃疯人院》的朋友应该能了解,只是后来这种手术由于缺乏对于人的基本尊重而被废除了)。影片里所有的安委会(大概就这个意思了)成员一致认为应该让男主角进行这种手术,但是他的这家精神病医院的院长以及他的主治医师,也就是电影中男主角自己想象中的助手,来自于西雅图的那人,都极力反对,因为他们在尝试用另外一种办法治愈这种疾病,也就是角色带入法,role-play,也就是常说的角色扮演,他们希望创造一个男主角所臆想出的空间,时间,让男主角在这段幻想中逐渐情形,走出幻想,从而真正的意识到自己,于是,影片的第一幕开始了,也就是所谓的角色扮演治疗方式正式启动。
    男主角的幻想中,他性格中邪恶的那一面的具体指代物---Andrew Laeddis,去到了在禁闭岛上的那家医院,而他又给自己找了一个很好的理由,就是溺死自己孩子的那个母亲从医院里跑了,这样,他人格中善良的那一个人,Teddy,联邦执法官,便有了去禁闭岛调查的理由。于是,他带着幻想中的助手chuck,其实就是他的主治医师(Lester Sheehm),一起来到了禁闭岛,而从他在船上时,晕船,不喝酒,就可以看出,他的潜意识里非常的惧怕水,因为他的孩子正是被自己的妻子溺死的,并且他不喝酒,因为正是由于酗酒导致的家庭生活不如意,这点从他一到家先喝酒就能看出来。来到小岛之后,小岛上的狱警们如林大敌,而男主角却对这点嗤之以鼻,因为他认为联邦法官的到来还不至于如此,其实,狱警们这正防范的其实不是正是主角本人,因为他本身是一个退役的战士,联邦调查局的侦探,经历过人格分裂之后已经成为一个极端暴力和危险的人物。而进入医院大门之前,有一个缴枪的情节,可以看出,主角卸枪的熟练程度和他的助手是截然不同的,因为那人并不是什么可配枪的执法官,而是一名医生而已,而这个所谓的穿帮让他的“助手”用自己只是文职人员所掩饰过去了。
    当男主角在医院内进行自己臆想中的所谓“调查”的时候,他发现,那个溺死自己孩子的母亲“瑞秋”不见了,而在床底下留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的是,根据第四条规则,谁是第67号病人。其实这正是男主角在自己潜意识里追寻的目标,到底第67号病人是谁。其实答案很简单,正是他自己本人,这一点在后来他的“助手”在悬崖边给他一张入院档案的纸上可以看出来,他的医生希望他自己能够清醒的意识到这一点,只是男主角自己并不承认罢了。关于第四条规则,后来电影中在灯塔那里,医院的那个光头院长也给他讲述了,其实那些名字都是从他名字和他妻子的名字中重新排列字母组合而成的。电影中失踪的瑞秋,其实就是照顾他的护士,后来从他在床上躺着,而那个护士则在一边端着药盘可以看出来。
    之后男主角在他的世界里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首先是那个用玻璃把给自己父亲看病的护士脸划破的人开始,他问那个病人是否认Andrew Laeddis的时候,那名病人显得非常害怕,紧张,不敢说话,其实那个病人是认识男主角的,也深知他的暴力程度,可是男主角却知道对方不能忍受那种用尖的物体摩擦东西的声音,却故意用笔在纸上摩擦以发出声响来激怒,恐吓对方,由此可见男主角的恐怖程度,这样的结果使得后者在极大的愤怒和恐惧之下说出了那个把自己的孩子溺死的人,应该受到极刑,甚至应该被毒气毒死,而这句话深深的刺激了男主角的潜意识,应该说也是一个让他治愈的一个开始吧。
    而后他“审问”的是一个典型的大妈,那个大妈可能是精神病院里,除了医生护士警卫之外精神最正常的一个人了,她只是不堪忍受家庭暴力而亲手结束了自己丈夫的姓名。她告诉男主角,那个所谓的瑞秋把医院里的每一个人病人都想象成了自己的邻居,赋予他们社会的角色,这正是想让男主句意识到其实他本人就是如此,但是当男主角把Andrew Laeddis是谁这个同样的问题抛给她时,善良的大妈知道他已经没救了,估计要被进行那种切除脑叶的外科手术时,支走了他的主治医师,在纸上给他写了一个字母“RUN”,意思让他赶紧从医院里跑出去,因为不久之后他会变成一个傻子,什么都不知道。
    再后来影片还有一个情节,男主角要求医院开一个什么会,讨论关于走失的瑞秋以及她本人因为放假而回家的主治医师的什么事,结果当他紧张的进来时,发现大家似乎却并没有太在意,他很生气,询问这是为什么,而大家却都觉得可笑,现在想来确实如此,一帮正常人在讨论一件没有的事,没有走失的瑞秋,而所谓瑞秋的医生其实就是他的助手,而男主角却在那里煞有介事,是一件多么可笑的事啊。
    剧情接着发展。男主角让医院的警卫们去海边寻找瑞秋,结果那帮狱警为了配合他不得不去寻找,当他提及为什么不去灯塔那边的山上也搜寻时,警卫们的回答是那里的路不好走,而且马上要来暴风雨了,改日再说。而之后的电影给我们阐述的确实,他仅仅一个人,在没有借助任何登山工具的情况下就可以轻而易举的爬下岩石,并且还找到了一个因为不满医院对病人实施外科手术而逃跑的女医生的时候,就可以知道,去那里根本不费什么力气,只是警卫们认为他所幻想的一切都是假的,根本就没有瑞秋,去那里能找到什么呢。
    之后,“瑞秋”找到了,她其实是一名护士,在和男主角的谈话中,不断的提及溺死的孩子,亲手杀死自己的配偶,并不断的询问他“你是谁”,就是想通过这些刺激让主角认识自己,可是依旧,没有成功。之后,男主角的医生,也就是他的助手,只有通过另外一个手段,就是让他进入他思想中所谓的“C区”,他们安排了一个假停电的情节,让C区如入无人之境,而让他相信医院能够停电的情节在之前他要求医院开集体大会的时候,那些人已经透露给他了。而后,他和他的医生来到了所谓的C区,C区是一个看管有着重度精神病患,而且极其危险的病人的地方。来到C区,医生们首先安排了一个病人,对他进行心里暗示,那个病人告诉他,他不愿意离开这里是因为他已经在这里太久,而不愿意去接受外部世界,他不知道什么是氢弹等等。。。目的就在于让他意识到自己一直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从而与世隔绝,和上面的情况一样,没有效果。后来,医生借故离开他,让他自己去找那个叫George Noyce,就是他所说的大学生,试想一下,如果不是George Noyce自己告诉男主角自己放火什么的事,他又怎么能从外界得知呢。后来男主角轻易的就找到了后者,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男主角也是生活在C区的一个患者,并且是最重度,最危险的那一个。男主角和他的谈话也是围绕这Andrew Laeddis是谁而展开的,后者一直在暗示他其实那人就是他自己,告诉他其实这一切只是一个针对他的游戏,他只不过是迷宫里的白鼠,除非他意识到事情的真相,真正放下自己妻子溺死孩子,他杀害妻子的这个事,否则他将永远离不开这里,也就是永远无法从自己的世界里走出来。他之后问及Andrew Laeddis到底是谁的时候,后者也似乎指明了就是他,而且他脸上的那些伤也是拜主角所赐,因为后者曾当面指明过他就是自己所苦苦追寻的Andrew Laeddis,结果是主角不信,反而给他了一顿痛打。这一招失败以后,后者只能把最后的一切线索指向了主角心目中的“灯塔”。
    尾声。主角在灯塔里,男主角见到了他的“助手”和院长,二人最大程度的向他讲明了事实的真相,包括那些字母的组合,那些照片的来历以及他的真实经历。主角在这种情况下,变得怒不可亵,甚至准备开枪将二人打死,可是却发现,其实他的那把枪不过是一个玩具而已。。。。。。还有一个细节,就是所谓的那种非常BT的手术室,却只有区区一个警卫,并且警卫在缴械之后还问他“你该不会杀了我吧”。
    结局。一觉醒来,在自己所幻想的世界里走了一遭的男主角,终于清醒的认识到了自己究竟是谁,事实的真相到底是什么,而我们也从他的口中听到了自己对于真实世界的认知。这一切的一切仿佛已经说明他已经在这种治疗的方法下完全康复了。可是,结局的意外却将这个影片推向了高潮。在第二天的清晨,他的主治医师,也就是他的助手,坐在他的身旁,却意外的听见主角仍旧叫他查克,仍旧跟他讨论计划逃离这个岛的事,在医生和院长眼神的交汇中,可以看出,医生认为主角的意识还是不清醒的,他们的计划应该是失败了。这个所谓的计划,院长说过,就是于病人进行沟通,试着去听他们说话,试着于他们进行交流,从而帮助他们走出自己的阴影,而不必接受外科手术。可是主角的这几句话,让他们彻底失望,从而不得不接受让他进行外科手术的方案。而后,男主角站起来,慢慢的走向将要带走他的几个警卫和医院工作人员的时候,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Which would be worse?To live as a monster...or to die as a good man.”“哪一样更差些呢?是像个怪物一样活着,还是像个人一样死去”。当他的医生听见这句话的时候,其实知道了主角的病已经完全康复了,只是,男主角自己接受不了这样的现实,他宁愿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宁愿在自己的世界里死亡也不愿意背负这那样沉重的思想负担而生活着。因此他选择进行外科手术,去除掉自己的记忆,思维,感官,意识,因为康复前的他不愿意去面对,而康复之后的他却无法面对,而他的医生,则是默默的,尊重了他的选择。
    全剧终。
    其实,影片的一些思想,观点是很发人深思的。当主角最清醒的时候,其实也正是他自己最悲伤的时候,自己的妻子杀死了自己的孩子,进而自己又亲手结束了爱妻的生命,这样的结局,需要去承担,会对人造成多大的心里伤害呢。到底是选择在外界面对着这样的悲剧,痛苦的或者,还是在禁闭岛里,麻痹着自己,失去自我的活着。到底是做一个杀人凶手Andrew Laeddis,还是做一个善良的联邦法官Teddy,我想,主角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有的时候,人能够忘记过去,忘记一些很难忘记的事情,其实是一种幸福,既然如此,为什么人还要回到悲剧的原点而重新开始呢!

 6 ) 禁闭岛

一般评论认为有两种结局:
1.阴谋论:解释最后一句话,是像怪物一样活着,还是像好人一样死。主角是一个执法管,选择前者(怪物)是作为一个精神病存在,后者(好人)是作为一个执法官存在,他是选择错误的精神病人苟活(承认自己有精神病,但是人们再也不相信他说的,因为他有病)呢?还是与其茍活不如选择好人执法官(面临被手术实验的命运,失忆或者死亡)呢?
2.治疗论:解释最后一句话,是像怪物一样活着,还是像好人一样死,说明他无法承担他曾经的故事,其实他已经正常了,是的,以治疗论观点来说结局是他康复了!但他无法承受这个事实,像一个怪物一样活着,内心无法被宽恕的罪,才选择了自己装疯,让医院以为他不能治好了对他实行手术

 短评

结局是开放式的,随便你怎么演绎都有理。所以大概不能断定说看到一半就猜到吧。

4分钟前
  • 卷心笋
  • 力荐

没新意又无趣。马大师新不如旧啊新不如旧。DiCaprio都发福成老熊了,叫Teddy真是实至名归

9分钟前
  • Connie
  • 还行

好吧,其实这是部*绝*对*不*能*剧*透*的电影。恩!

13分钟前
  • Farrarrah
  • 推荐

这部电影简直就是按照我的口味偏好混搭出来的……

15分钟前
  • 裸踝
  • 力荐

世界不在我们之外,它就在我们之内。每个人都是精神病,整个世界都是幻觉。你愿意活在一个怎样的世界里?那就为你自己造一个那样的世界,并且相信它,然后你就幸福了。

17分钟前
  • 亚比煞
  • 力荐

所谓禁闭岛,不是因为这个岛屿被禁闭而对外失去联络,其实还是在讲内心的禁闭吧。

18分钟前
  • 橘猫爱吃鱼
  • 力荐

他只是厌倦了,所以将错就错,结束了自己。

20分钟前
  • 惑少大射天下受
  • 推荐

如果只是把这个电影当作一个悬疑片看 那么看到最后你很有可能会觉得俗套并且索然无味 对于我来说 这更像一个寓言电影 充满了爱,恐惧和感伤 主角是不是病人已经不重要了 也许作者本人就是个唯心主义者

22分钟前
  • ☯️
  • 力荐

高中的时候曾和同桌讨论过。如果全班一齐撒一个谎可不可以把班主任搞到精分。

26分钟前
  • 陈允然
  • 推荐

莱昂纳多饰演的泰迪是一个让人同情的角色,我为他的命运而难过。这不是死亡,但这部电影表明世界上还有比死亡更糟糕的事情。

30分钟前
  • godzilla
  • 力荐

这部片子可以成为一次精神分析讨论会的绝佳主题……至于哪些是真相哪些是幻觉 究竟哪样才是最真实最靠谱的结局 我觉得庄子能够给予我们一些启发:方其梦也 不知其梦也 梦中又占其梦焉 觉而后知其梦也 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大梦也 而愚者自以为觉 窃窃然知之……

35分钟前
  • H.弗
  • 力荐

情节至1/2处结局已很明朗,我总在期待马丁能峰回路转,可我失望了.拍摄手法难以让人进入状态,跳跃幅度太大,从现实生活到幻觉的剪接、与幻想人物对话...尽管结尾主角的无奈显得能让人动容,但马丁对悬念的铺陈还是欠妥.这种开放式结局别去推敲主角是否精神病患了,否则你会和他一样抓狂...

40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较差

史上最倒霉精神病院院長,精心策劃的劇本殺項目失敗,還賠上了一輛百萬豪車。

42分钟前
  • 养羊飞行日记
  • 力荐

我打4.5星,不能得5星的原因是,电影有些长…… 故事很好,每个转折点都很清晰,故事就像《本能》一样,到最后一分钟揭晓大结局给人惊喜。说不好看的同学,大概没有注意结尾。因为谜题的揭晓,是在影片结尾莱昂纳多说的一句话里。

47分钟前
  • 冬天
  • 推荐

刚开始猜想对了,只是接着看下去,又改变了自己的猜想,到了最后才知道,原来自己猜对了这么多

52分钟前
  • 接十分钟的吻
  • 力荐

非阴谋结局 泰迪确实病了 最后泰迪是被治好了 但他不愿活在痛苦中 因而假装自己又犯病了而去做切除手术

54分钟前
  • 我做导演不为艺术只为潜规则
  • 力荐

他到底会像怪物一样活着,还是会像好人一样死去呢?

55分钟前
  • Doublebitch
  • 力荐

如果现实才是恶梦,唯有一睡不醒

59分钟前
  • 菠萝
  • 力荐

所有人都陪你玩,你好牛逼

60分钟前
  • 花非花
  • 推荐

昔日翩翩少年,今日大腹便便!

1小时前
  • Sept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