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

剧情片大陆1991

主演:赵丽蓉,葛优,梁天,李保田,丁嘉丽,六小龄童,史兰芽,申军谊,胡亚捷,谭晓燕,马晓晴,王丽云

导演:黄健中

 剧照

过年 剧照 NO.1过年 剧照 NO.2过年 剧照 NO.3过年 剧照 NO.4过年 剧照 NO.5过年 剧照 NO.6过年 剧照 NO.13过年 剧照 NO.14过年 剧照 NO.15过年 剧照 NO.16过年 剧照 NO.17过年 剧照 NO.18过年 剧照 NO.19过年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14 04:09

详细剧情

  一年一度的农历春节来临,生活在东北农村的程家老两口(李保田 & 赵丽蓉 饰)满心欢喜地等待儿女回家过年。去年的团圆饭不欢而散,因此母亲更加盼望这次能过个愉快的团圆年。  不久,子女们陆续回来:长子(六小龄童 饰)木讷老实,大媳妇(丁嘉丽 饰)泼辣刁蛮;干部大姐夫(葛优 饰)不走正道,在外拈花惹草,还强逼妻子堕胎;小儿子(梁天 饰)不务正业,贪图享乐,只知道伸手要钱;父亲最疼爱的二女儿当初忤逆父命嫁给架子工(申军谊 饰),如今自食其力干出事业的小两口也再次归来。  看似喜庆祥和的兄弟妯娌们却各有各的小九九,不知今年的年夜饭该如何收场……  赵丽蓉籍此片获1990年第4届东京国际电影节评委最佳女主角大奖。

 长篇影评

 1 ) 真正的中国风

看到小品,突然想到了赵丽蓉老师,想起她早年曾经拍过的《过年》。于是又翻看了一遍。不得不说,这真是难得的写实作品,不仅带来了一声重重的叹息,实际上还礼赞了程爸和程妈相互间的真挚情感。赵老师所扮演的母亲慈祥体贴,是典型的中国母亲形象,细腻又朴实,让围观的人无法不动容。程爸和程妈的感情是这部影片的最闪亮之点,这对老夫老妻完全就是一切相爱之人的典范。他们的爱就像是陈年佳酿,时间愈久愈浓郁,感情愈深愈醇香。经历了患难的夫妻,还能够在苦尽甘来之时宝贵彼此,相爱不舍,这样的夫妻才是人世间最成功,最幸福的人。

 2 ) 这年没白过,这家不会散

别看鸡飞狗跳的,这年没白过,这家不会散。 小儿子还敢跟大姐夫打架,小儿子的女朋友还敢当面呛她的上级大姐夫,最后护送大姐回家,不管有没有正经工作,都是好小伙好姑娘; 大姑爷被呛了没脸进屋,大女儿受不了气最终向家里说了实话,这年就没白过; 大儿媳妇儿去年虽然闹了一通,今年到初一也嘻嘻哈哈地来给老人拜年了,小孙子也来了;今年又砸了一通,大年初一砸了一地的碎盘子也是“元宝”,不能扫出门; 二女儿二女婿当年顶撞了父母偷偷跑出去,现在也真心实意地回来求父母认可,尽心维护家里每个人周全,都是一家人; 二儿子开开心心地领着女朋友回来,给父母带了按摩垫,拍了全家福,学业上还有自己的想法,不管现在有没有经济独立,都是好孩子。 平时精打细算的老妈办了好多年货,等这些让她操碎心的人们回家;在外打工的老爸一路坐着红灯笼雪橇,赶在年三十回来;老两口坐在灯下说话,一个说“我给你攒了十瓶人参酒呢”,一个从贴身衣服里一叠一叠地拿出钱来;拔个罐,包个饺子;最后又坐着红彤彤的雪橇出去旅游——这年没白过,这家不会散。 评论里一大片“各怀鬼胎”、“矛盾”、“利益交换”,我看这一家其实挺好:即便编剧刻意激化,这些矛盾也都不是不可解的;即便有的贪图钱财,但毕竟不只是为了要钱才回家——就算只是为了要钱,能用钱维持住一个家庭,也是成功。

 3 ) 虽是电影,但很现实,也很真实

搜索葛优的电影,看到了这一部,感觉应该蛮有意思,于是便看了。 片中是一个大家庭,我家也是一个大家庭,所以能找到一点相似的地方。 只不过按照实际人数算的话,我们家要比片中的一大家子还要大,只不过现在我们家是四个孩子,我和我的三个姐姐。 跟二萍一样,我有两个姐姐的对象最初都不是家里同意的,但是最后还是拗不过。因为孩子大了,有自己的想法,最重要的是,毕竟是自己的孩子。就像知道二萍要回去之后,李保田饰演的父亲仍然很气愤地说“我没有她这个女儿”,但是真正孩子回去之后,叫了一声“爸”,他的心立马就软下来了。 大儿子软弱,大媳妇儿凶悍,爱财。看到婆婆手上的金戒指就想要,大川买了给她之后她更是推辞都不带推辞的,厚黑学的专家,脸皮厚心黑。大儿子只有在喝醉酒之后才能发狠,而她的媳妇儿着实比他更狠。 二儿子是研究生,还找了一个高干的女儿做女朋友,更是借此得到了一个宝贵的调研机会(好像是调研吧,反正就是一次出去学习的机会),但是需要一笔钱,于是跟老子借。按照道理来说,老子有钱,如果只有一个孩子的话,肯定会毫无疑问给他,不会拒绝。但是这个钱是准备给没结婚的两个儿子结婚的,而且小儿子没读多少书,本来就对他的二哥有意见,现在知道爸爸给钱他肯定更不愿意,所以爸爸应该有考虑到这一点,才不愿意给钱。但是二儿子知道爸爸有钱,而且一是担心自己没钱去不了学习,二是担心没钱的话女朋友那里肯定会有意见,类似看不起之类的,所以饭桌上就拉下脸来了。也与自己的弟弟争执起来。 小儿子也不是个好东西,不学无术,没有工作游手好闲,找了个女朋友也不怎么样。 片中的大姐夫妻俩的矛盾不在于钱,最大的矛盾在于感情。大姐夫好色,甚至不愿意养孩子,在大姐有了身孕之后还逼她堕胎,最后被人找到家里来。 就这么来看,当初不被父母同意的二女儿的对象,倒是最好的。至少片中想表达的是他没有什么不好的地方,两个人也很幸福。说明:虽然父母在结婚找对象这方面的意见确实很重要,但不可能每一次都绝对正确,或者必须绝对服从。父母只是从他们自己的角度去评价一个人是否能够做自己儿女的另一半,但是自己应该有自己的一种评价标准。父母总有离开自己的一天,而自己是要跟自己过一辈子的。 最后,房间里乱成一团,大哥终于把多年以来对自己婆娘的怨气通过酒劲给发泄了出来。就像人家说的:正常情况下越是脾气很好的人,真正发起火来越是极端厉害。 一家子人,到了过年的时候也不安生,回来过年只是图个父母的积蓄罢了。因为是影视作品,但是在现实中不是不存在,只不过不会这么极端。现实中即使是一家人,也会有利益冲突,主要就是集中在各自成家立业之后。只不过不像电影里那样各自图父母的钱,至少我家不是。 本来是一个家,后来成了五六个家,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最后说一句,电影一开始没多久,李保田为赵丽蓉老师拔火罐的时候的台词:-我不在家的时候你怎么办?-忍忍呗!当时就差点哭了。两个人,得性格合,而且得互相珍惜疼爱,最重要的是,心得往一处想。 有类似经历的人,看到这样的电影,便会有格外的感触! 2013.9.14 22:20

 4 ) FIFF11丨DAY3《过年》:卸下全家福的和谐,你的家庭就是破碎的镜子

第11届#法罗岛电影节#无人知晓单元第3个放映日为大家带来《过年》,下面为大家带来前线家庭成员们七嘴八舌的评价了!

kc512:

小家庭永远不会了解的痛,但作为家庭抓马来看的话高质。

张瀛:

这是一部才华横溢、让人等待已久。这也是影史中最感人、最感人的电影之一。

马赛克:

一个家里该有的那点事都说到了,透彻。李保田演技是真好啊....当时他才45岁。

我们敏熙:

把钱端上来一段真是赤裸,但这还真得拍长点,眼下这光聚集起一堆人片子就过了大半了。

法罗岛帝国皇后:

中国人每年农历大年三十都会集体染上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当然了我们“亲切”的称之为亲情的烦恼、温情的吵闹。

心是孤独的猎手:

这时候的中国电影真好,满满的人物冲突,剧情一转三折,完全没有刻意的感觉。再加上演技派的集体演绎,就活了。

球球糖:

很真实,就算是一家人也各有各的算计,都是为了一个钱字。每个角色都塑造得很成功,群戏好,和睦相聚之下的暗流涌动传达得也到位。

曲有误:

很舒服,群戏非常好,形象虽然多也都立住了,中国人总是强调过年为大,然而过年总是过成了一段鸡毛的时候,原本固守的老屋也随着苍白了许多。

KIDult226:

内容丰富的90众生相,剧作结构与创作方向都很舞台,通俗易懂吵闹抓人,但对于家庭冲突的理解与展现都过于浅层而欠缺余韵,只是值得一看的小品。

野凡:

细节方面铺设得很用心,因而让真实性更加显著。每个人物都立住了,只是矛盾激化太严重,导致难以收尾。赵丽蓉老师的演技这么好,真是可惜没能留下更多好作品。

红:

优质影像!虽然粗糙但情感发自肺腑,观察细腻,太复杂的技巧可能反而不适合这类电影。也是用洞察力捕捉现实中人物的生活状态,似乎和侯孝贤在《南国,再见南国》中的做法很相似,但我不确定。

我略知她一二:

沉默寡言是大儿子,抠门贪财是大媳妇,老实憨厚是大女儿,招花惹草是大女婿,

学业有成是二儿子,高干子弟是二媳妇,追求真爱是二女儿,踏实诚恳是二女婿,

不务正业是小儿子,爱看热闹是小媳妇,勤劳善良是老母亲,饱经风霜是老父亲,

热热闹闹不为过年,打打砸砸才是团聚,一年到头等来笑话,一劳永逸逃离故居。

子夜无人:

有一些刻板和笨拙的地方,矛盾的激化也处理得过于戏剧性,但依然是诚恳的中国表达,不光照见了当时社会变革下人心的激流,代入当下的时节环境去看更觉得百感交集。对于国人来说,年关就是把一切暂时性的难题搁置在一边可以转身投入的一场盛大幻觉。 病毒在肆虐,还是依然归心似箭;工作不如意,好像在这种似休整似逃避之后又能继续打肿脸撑下去;陪伴没几天,但你所能尽的孝心也就是只剩下这么一点。我们忍受长途跋涉的奔波,我们抱怨着年年重演的亲戚催婚和饭局应酬,但最后都要堆上笑脸坐在一起。就像这部电影里,每个子女都顶着一脑门子官司,父母也并非全部懵然不知,但是“大过年的”,就冲着这四个字,大家又是一屋子父慈子孝,所有的一切都必须停下来,全心全力地周全一种并不牢靠的仪式感。当欢天喜地最后变成鸡飞狗跳,这就是生活必然的真相。

chirseternity:

简直好的过分!导演似乎在如实记录某个普通中国家庭里的真相。开头十五分钟,没有儿女陪伴的老夫老妻虽然孤独,但也算欢乐,烟花里的他们尽管瘦弱,却看不出一丝忧伤。随着剧情的展开,各路人马纷纷登场,美的丑的,善的恶的,给别人泼脏水的,给自己镀金边的,各种强颜欢笑的,各种诚挚道歉的,剧情随着一大家子的到来和互相深入慢慢平和了下来。谁知接下来又一个超级大转折,矛盾再次被引爆,只剩下一地凄凉。虽说这种戏剧矛盾看上去略显刻意了一些,但在这个本就复杂无比的社会里,其实这所有的一切都解释的过去。最讽刺的是,之前还是和和气气拍着全家福的一家人,转眼间就如同敌人一般杀红了眼,这无异于撕开了那层虚伪的表象,露出里面残酷不堪的真相,简直犀利却又让人无话可说。这个过程里,最受伤的无疑是老人们,他们辛辛苦苦操劳这么多,最后只能换来子辈们这样的回应。结尾他们离开那个充斥着所有情绪的家,让人感慨又无奈。“我们去哪儿?”“我们去沈阳故宫,去北京紫禁城,去所有你想去的地方。”老年人的幸福,只能靠自己去建立了吗?那些装着和和气气的儿女们究竟有没有为他们考虑那么一下?简直是向中国传统的家庭关系打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令人心寒。

#FIFF11#DAY3的无人知晓场刊评分稍后会为大家释出,请大家拭目以待了。

 5 ) 过年百态——观《过年》有感

       这是一部1991年上映的由黄健中导演的老电影,但是直到两年前我才知道有这么一部电影,可谓群星荟萃,两年前看了之后我就挺喜欢这部电影,中间也反复重看了两三次,总想写点什么,却一拖到现在。果然,是时间,让我们更好地思考,让我们更好地诉说。在时间的长河里,一切都那么渺小,却又让人回味无穷。
       那时,赵丽蓉奶奶还健在,她的小品还没有那么火,李保田还没有扮演刘罗锅,葛优没有头发,但还不那么出名,大闹天宫的六小龄童成了妻管严,丁嘉丽还没有养卡拉那条狗。而那时我们还很小,小到一到冬天就整天期盼着过年,盼望着老人们给的红包,烟花爆竹,各家的美食与各种零食。在那物资尚不充足经济尚不宽裕的年代,过年在大人们心里面应该别是一番风味吧。
       《过年》这部影片讲述了东北的老两口的三儿两女在大年初一回家向老人拜年的故事。五个子女性格不一,心思也不同,大儿子是个懦弱的书呆子,而大儿媳妇剽悍爱贪小便宜,惦记着婆婆的戒指公公的血汗钱;大女儿懦弱内向,而大女婿好色伪善,惦记着老丈人的钱去炒股;二儿子是个会享受生活的研究生,而他的女朋友是个更会享受生活的来自高干家庭的城里女孩,怂恿着二儿子向父母要钱到沿海旅游;小女儿单纯而刚烈,而小女婿还未被老两口承认,是个心细善良的包工头,小两口是个例外,为大家准备了丰厚的礼物,想要细心化解家里潜在的矛盾;小儿子一事无成贪图享乐,他的女朋友也差不多,两人谋划着向父母兄姐们要赞助筹备结婚。结果,大年初一的团圆饭成了针对金钱的一场博弈,影片也以老头端出6000元的血汗钱大菜,小辈们怀着各自的理由大打出手而结束。
       表面上,影片展现了90年代初,在经历十来年的改革开放后,向钱看向权看的不良社会氛围。钱与权是衡量人生价值的标杆了,也成为了各种话题的中心,凸显着物质文明发展背后精神文明的贫瘠,人人都被刺激着向着钱权争先恐后地赛跑,却缺少了一根道德的准绳,同时这部影片也反映了那个年代开始出现的不良社会风气,婚外情,堕胎,年轻人追逐港台电影,大学生活的浮躁。
       另外,这部影片更多地讽刺了过年所包含的遗风陋俗。亲情的交流变成了金钱互换式勾心斗角的游戏,养儿防老观念的不合时宜以及内在苦果,婆媳关系、翁婿关系的物质化,兄弟姐们间交流中的虚情假意与尔虞我诈,以及夫妻间因过年而产生的内在不可调和的矛盾。说到底,一到过年,老人们是最辛苦的,最无奈的,却又最渴望欢乐的。对过年的理解,老年人与青年人之间有着代沟,这其中有时代的变迁与文化的涌入的原因,更多的是,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而导致沟通的减少与意识不到的隔阂。
       除了这些,我想到了家庭教育的失败,影片中老两口的孩子们肯定都是在计划生育之前就出生的。经历着文化大革命与改革开放,这些所蕴含着风起云涌的思潮对每个家庭都有巨大的影响。讽刺的是,除去那个有些叛逆的与心爱的人私奔的小女儿,其他四个孩子或多或少都有些性格上的缺陷,大儿子懦弱妻管严,任妻子打骂而无愠色;大女儿更是懦弱到被丈夫拉着流产几次而不敢吭声;二儿子虽是研究生了,但感觉胸无大志,理直气壮地要父母赞助出去和女友旅游;小儿子更是不务正业,无工作无志向,花钱大手大脚,指着啃老结婚。背后所体现的肯定是父母教育的缺失和溺爱。
       这又牵扯到时代的问题,那个年代多子女家庭中,都有着类似的问题,教育的不当与缺失是一个大背景。后些年国家提倡计划生育之后,物极必反,夫妻共育一个孩子,这个孩子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与照顾,再加上老人隔代的溺爱,小皇帝小公主的出现,也导致了一个新的社会问题。教育是一个综合课题,要有国家层面的规划,也要有社区层面的参与,要有各个家庭的责任,也要有各阶段学校的重视。教育关乎的是下一代的成长,也决定了国家民族的未来。
       最后想到过年的内涵。过年真正的内涵是什么呢?该怎么样才能过得舒心呢?我们需要更改一些风俗,改一改大鱼大肉的胡吃海塞,改一改红白黄黑的觥筹交错,改一改一叠一叠的红包压岁;与此同时,我们要回顾一下传统,过年期间家里该布置的要布置,有延续的风俗需要认真地一起对待,过去历史里所传承下来的不但是一种仪式,而且是一种融合。家庭成员之间呢,少一些牌局,多一些健康的娱乐活动,少一些争吵,多一些沟通与交流。过年的内涵,是以欢乐祥和的形式,让拥有同一族血脉的亲人达到外在的融合。

 6 ) 《过年》——过不去的坎

    过年应该是件开开心心的事情,但对老程夫妇俩来说并非如此。辛苦一年的老程夫妇看着别人家团团圆圆,也渴望子女能够回来一起过个团圆年。可子女真回来团聚时,却让夫妇俩更加为难。
关于金钱
    人说,中国人的亲情经不起金钱的考验。可不是吗?当小儿子要向父亲借钱参加社会实践时,父亲的脸色立马就变了,“研究生,你研究研究我老头子身上的哪个零件还值点钱”。这是父子关系吗?让人怀疑,一分钟前还父慈子孝,怎么一谈到钱就翻脸不认人了呢?为了钱,两个小儿子能在饭桌上吵起来,互相恶毒的攻击,因为钱,大嫂能把所有的亲情抛诸脑后。钱,说到底都是钱。可亲情真的一遇上金钱就逃之夭夭了吗?影片开始,辛苦一年的老程把赚来的钱堆在桌上,望着大姐说“都归你”。这一句,承载了多少爱,只有经历过才能明白。大川带着二婷回娘家时,一向省吃俭用的大川为家里每个人都置办了丰厚的礼物,在大川眼里,钱已经不算什么了,有爸妈的祝福比啥都好。在饭桌上,当两个小儿子为钱破口大骂时,大川能够坦然的说“以后你们哥俩的事儿,我跟小婷包了”。钱,在亲情面前也就那么回事儿。
    金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各色人物的嘴脸。爱钱的人眼中,钱比天高,重情的人开来,情比金重。家里那些平时称兄道弟,亲如一家的亲戚也只是各种各样的普通人,有的人爱钱,有的人重情。在没有金钱的考验时,大家亲如一家。一旦一堆钱放在眼前,各种嘴脸变开始暴露出来,有人为钱不择手段,有人为钱没有下限。原本和和睦睦的一家亲立马可能演变成明枪暗箭你来我往的战场。说亲情经不起金钱考验吗?也许,但事实上经不起考验的不是亲情,而是人,是一个个奉行金钱高于一切的可怜人。
关于亲情
    看这电影有种特别亲切的感觉,仿佛故事就发生在身边。农村的夫妇,努力把一个个子女养大成人,有本事的各奔东西,过年回来,团团圆圆,这一幕不停的在身边上演,不经意间自己也成了渴望亲情的归人。
    我有个朴素的看法,无论对金钱多么渴望,但终究抵不过血浓于水的亲情。影片中不务正业的小儿子知道姐夫在外面有人时,挺身而出,为姐姐打抱不平,源于血浓于水的亲情。二女儿回家,父母之前有一万个不满,看到女儿回家时,母亲紧紧抱着女儿,“妈想你啊”,父亲听到二女儿怀孕的消息时,之前的气愤也只能往肚子里咽,偷偷流出眼泪,这是你伤他千万遍,他依然愿意无条件接受你的亲情。大嫂是个不明事理的人,眼里只有钱,可因为是大哥的女人,大家也都能忍了,接受了,也是亲情。
    亲情是什么?我说不出,有时可能是七大姑八大姨的唠唠叨叨,有时可能是奋不顾身的挺身而出,有时可能是无条件的接受,有时可能是无私的奉献。没有亲情,我们只是大千世界孤零零的一员,有亲情才有了根,才有生机勃勃的家。
关于矛盾
    没有任何一个家庭整天和谐一片,有人就有分歧,有分歧可能导致争吵。电影中,看似和谐一片,关系和睦的家里实则矛盾重重。
    强势父母的父母与子女的矛盾
    父亲听到小儿子也借家里钱出去社会实践时,他满是不解,表示没钱。他无法理解所谓的社会实践,在他看来,那就是出去旅游。
    不务正业的儿子和父亲之间也矛盾重重,父亲看不惯他的好吃懒做,对他花钱的大手大脚又深恶痛绝。
   二女儿的婚姻是父亲不同意的,为此二女儿几乎与家里决裂。父亲无法想象,一向他最亲最爱的小女儿竟然为了男人和父母决裂。
   媳妇或女婿与原家庭成员的矛盾
    谈朋友或处对象时,父母可能干预,要结婚更要过了父母这对“拆人无数”的冤家这一关,子女无法理解,“我结婚,娶媳妇儿(嫁人)是跟我过,凭什么您二老插手”。事实不全如此,父母和媳妇儿(女婿)总有同处一个屋檐下的时候,父母干预子女婚姻,也是希望找一个可能与他们和睦相处的媳妇儿(女婿)。
    影片中,大嫂与整个家庭的矛盾。见钱眼开,势利眼的大嫂在这个家里并不受欢迎,大家接受他,只是因为她是大哥的妻子,是浩浩的母亲,而不是因为她。如何处理这矛盾,影片也没有给出解答,在争吵中喝了酒的大哥愤怒的打了这个强势的妻子,大嫂在一家人面前掀翻了桌子,重复了去年的动作。
    大女婿与其他兄弟姐妹的矛盾。大女婿油嘴滑舌,看似左右逢源,实则心怀鬼胎,糊弄的了老实的父亲母亲,却逃不过众人的眼睛。大家和和气气,有说有笑,暗地里却并不认可这个姐夫。
    子女之间的矛盾
    有冲突的不是子女,而是利益。影片中两个小儿子之间的吵闹,归根结底是因为钱。嫁出去的女儿一般不会和兄弟们产生矛盾,因为没有利益冲突。“嫁出去的女儿如泼出去的水”,这道理在传统中国文化中是被广泛接受的,从道义上讲,女儿嫁出去后有尽孝的义务,却不能享受父母的财产。因此,也避免了嫁出去的女儿与兄弟们之间的矛盾。

    这部拍摄于上世界九十年代的影片今天看来依然是经典,各位演员的精彩演出,影片对传统家庭矛盾与伦理道德的探讨,以及对传统家庭的刻绘,造就了这部经典,真实的不带一点掩饰,不做作。

 短评

太可怕了,一屋子全是戏精!赵丽蓉的每个特写都异常精准、动人,眼角眉梢都是戏,有一瞬间我觉得梅丽尔斯特里普也不算什么嘛。春节简直就是中国家庭的照妖镜,悲苦酸甜全都原形毕露。

3分钟前
  • 哪吒男
  • 推荐

五味陈杂的年夜饭,关于中国人过年最好的电影之一,其实说没有之一也不为过〜

7分钟前
  • 阿德
  • 力荐

黄健中1991年的《过年》是比冯小刚早很多年的“贺岁片”,李保田 、赵丽蓉、六小龄童 、葛优、梁天、马晓晴等那么多明星贺岁。属性黑色,悲喜剧,能呛出一把滚烫的老鼻涕。葛优的猥琐好色贪财咸湿,刚刚好,比同期《烈火金刚》刁世贵出彩。片子语感不统一,就一东北题材,演员操的普通话却南腔北调。

9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力荐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帮爸爸妈妈摔摔筷子砸砸碗

11分钟前
  • 丁一
  • 还行

1.形形色色的父母与子女、丈夫与妻子的关系都囊括在这个家庭里面,人物众多,却又各个如此性格鲜明,道出了性格不仅决定自己的人生,甚至影响了一个家庭;2.不同年龄段的子女,其实却也是一个人在不同人生阶段与父母的矛盾冲突;3.越近越生疏,距离远了,才有了那一份亲切感;4.拍合家福象征着家庭可以「装」一时和谐,而那一面破碎的镜子,或许意味着家庭关系的支离破碎,再也变不回和谐如初。

15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力荐

中国式家庭问题,中国式伦理,很多家庭伦理剧要花几十集篇幅去讲的事情,黄健中只用101分钟就讲完了,而且典型、深刻。赵丽蓉、李保田等一众演员,个个都演出了人物的个性,真实、生动。赵丽蓉演中国式母亲,看似得心应手、不费功夫,实则浑然天成、滴水不漏。

19分钟前
  • Clyde
  • 推荐

《喜宴》和这部的区别就是《摩登家庭》和《无耻之徒》的区别

23分钟前
  • 王大根
  • 力荐

当初最看不上的二姑爷倒是最懂事的,这电影太他妈写实了,春节确实是这逼样,每个人都有我家亲戚的影子

26分钟前
  • 朋克大帝
  • 推荐

团圆不过是假象,如今中国谁还能这么拍。一直延续到现在,中国家庭所面临的一个困境就是,子女精神上的出走和物质上的依赖,而这种依赖却还用某种亲情掩饰,最后李保田饰演的父亲将那盘菜端上来的时候,将这层关系撕破展露在每个人面前,反而大家都露怯了,因为藏在心里的那点心思被一点不剩的说出来了,中国家庭最习惯的就是“不言”。因而最早走出家庭的二女儿和二姑夫才成为了独立的一对,好像也只有独立之后的反馈才会让你觉得纯粹。呵……谈钱伤感情,这不正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看重那点钱吗?

29分钟前
  • 怀疑的爬墙者
  • 推荐

1991年,人民币还是四个人头。赵丽蓉凭此片拿到东京影后。《离婚》后的丁嘉丽从老实村妇变势利母老虎。葛优梁天马晓晴从北京《顽主》跑到吉林《过年》。李保田后来成了喜来乐,六小龄童这次没演齐天大圣。那一年,片尾感谢的万科成为深圳证券交易所第二家上市公司。那一年,我刚满一周岁。

32分钟前
  • 四两白干
  • 力荐

在这里看到每个人最不愿承认却也最真实的中国式家庭。

35分钟前
  • 黑狗成
  • 力荐

剪辑在今天看来有点老气,故事本身反映一个时代的价值观,跟现在发生了很大改变,要不是电影提醒,我们都快忘了那个找女婿高富帅还不要、白富美送上门还不喜的时代了。各怀心事却也不着急道出,慢慢抽丝剥茧,叙事还是很有耐心的。最后一场戏还是很有看头的,丁嘉丽演得真好。中国电影果真在饭桌上出戏

36分钟前
  • U 兔
  • 力荐

吃完晚饭挑了这部和爸妈一起看,可十几分钟后,我妈就接到牌友的电话,说要去再来一场,我爸不让她走,两人就吵起来,我实在忍不住了说了实话:其实我大年初三去广州并不是要出差,就是想玩,就是想早点离开这个家…他们听了立刻就不吵了,三个人安安静静看完电影,结尾那场家庭群殴戏看得我好爽。

37分钟前
  • 肖浑
  • 推荐

该是对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最经典的注解了,过年除了喜气洋洋之外,还有家庭之中的各样的矛盾以及无奈,凡此种种,五味杂陈。成人的春节里总没有小孩子眼中的春节纯粹,完全为了过年的热闹和那份期待已久的压岁钱以及一套新年衣服来满足自己一年以来的期盼,但是每个人都会长大,年味渐远,无奈渐多。

39分钟前
  • 方枪枪
  • 推荐

有些家庭就是这样,真的不能呆在一起,只要呆在一起喝点酒,说上几句,肯定就是把过往的事情拿出来掰,然后就是吵架。我的家里就是这样,从来没有一次安稳的过年。这部电影拍的太真实了,可能会有些人觉得挺荒唐滑稽的,那是因为没有经历过那样的日子吧。李保田真的是老戏骨,演的是真好。赵丽蓉却让我感觉走不出小品喜剧的感觉,说话口气似乎都是小品的腔调。

42分钟前
  • 弓谷所長
  • 力荐

赞美的背后是嫉妒,我看你都有了,我没有多不公平。关怀的背后是索取,你看我都要了,你不给多不合适。做研究,娶媳妇,听起来都是正事。生孩子,当局长,生活里总有憾事。逢人就发财,见人就拜年,句句不提钱,句句都是钱。一家人各有所思,一桌子苦辣酸甜,阖家欢乐的美好愿望,终究被砸成了稀巴烂。过年是一个特别的日子,在这一天中,人们以各种民俗仪式来消解一整年的不快与烦恼,主基调为团圆与喜悦,任何不愉快的话题与行为都是被禁止的,这本身就带有某种虚伪与压抑在其中。人是乐于比较的生物,这种比较在一家人团聚之时被加以放大,表面上一团和气,私下里各怀心思,新旧交替与文化兴衰的代际冲突是永不消失的,所以即便是30年后的今天再看,依旧觉得深刻辛辣。盼了一年美满团圆,最后盼来的是一片狼藉,想摆脱这种困境的,又岂止是年轻人呢?

43分钟前
  • 拔剑四顾心茫然
  • 力荐

程志只有志,王梅德忘没。程远离家远,田鸽无自由(依赖父亲)。程勇匹夫勇,小凤疯癫癫。程荣草木命,丁图不图丁。程萍如浮萍,生在大川中。

46分钟前
  • 微笑是一种执着
  • 力荐

大年三十没看春晚,看了这部我出生那年的电影。没想到如此出色。拍出了过年气氛。但绝非贺岁喜剧。一家人各怀心事,种种个性鲜明突出,百般掩饰的矛盾冲突终在团圆饭之际集中爆发。非常尖锐真实地展示出中国传统家庭的矛盾。看得瞠目结舌,也有点感同身受。演技派演员云集的阵容也很强/20150121资料馆

51分钟前
  • 汪金卫
  • 力荐

这片哪怕只从选角层面去看都透着迷影奇趣:“齐天大圣”书生木讷软弱惧内;“便衣警察”男女主角再成情侣;“杨重”与“马青”除夕夜屋外雪地大打出手,手绢柜台组长“刘美萍”非但不劝甚至还加入战团怒撕假发……而说到色胆包头的大姑爷,有个话题或许值得探讨:如何用葛优来判断第四代和第五代的差别?要看他是被基于自身形象定位在好色渣男喜剧释放的男配角,还是在拔升至幽默与魅力齐飞事业与爱情兼收的男一号?黄健中是第四代。过年中,李保田是男一,成熟爷们型。半程后才出场的二女婿申军谊也属同类;黄蜀芹是第四代。围城中,陈道明是男一,风流儒雅型;许鞍华虽非内地导演,半生缘对葛优的用法与双黄如出一辙;张艺谋在八零年代曾挂尾第四代。红高粱,姜文是男一,与李保田和老井中的他自己属于同类型。而到了九十年代就转进到第五代——活着!

55分钟前
  • 赱馬觀♣
  • 力荐

神一样完美无缺的奇特阵容 越长大越懂的戏

59分钟前
  • 咕噜咕噜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