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浩劫

剧情片美国2016

主演:马克·沃尔伯格,迪伦·奥布莱恩,约翰·马尔科维奇,库尔特·拉塞尔,吉娜·罗德里格兹,凯特·哈德森,J·D·埃弗摩尔,乔·克里斯特,约翰·阿米乔,布拉德·利兰,道格拉斯·M·格里芬,克里斯·阿斯沃思

导演:彼得·博格

 剧照

深海浩劫 剧照 NO.1深海浩劫 剧照 NO.2深海浩劫 剧照 NO.3深海浩劫 剧照 NO.4深海浩劫 剧照 NO.5深海浩劫 剧照 NO.6深海浩劫 剧照 NO.13深海浩劫 剧照 NO.14深海浩劫 剧照 NO.15深海浩劫 剧照 NO.16深海浩劫 剧照 NO.17深海浩劫 剧照 NO.18深海浩劫 剧照 NO.19深海浩劫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25 00:09

详细剧情

  麦克(马克·沃尔伯格 Mark Wahlberg 饰)是位于墨西哥湾的石油钻塔深水地平线号上的安全维修人员,在和妻子弗里西亚(凯特·哈德森 Kate Hudson 饰)告别之后,麦克将再度面对长达21天的连续作业。麦克的工作经验非常的丰富,在他任职期间,钻塔上没有发生过任何的生产事故,他因此深受上司和同事们的信赖。  项目负责人唐纳德(约翰·马尔科维奇 John Malkovich 饰)希望能够加快开采的进程,但麦克表示这将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唐纳德并没有听取麦克的警告,而是一意孤行,导致钻塔中发声了剧烈的爆炸。霎时间,火海淹没了工人们,126名钻井工人被困在死亡的边缘线上。

 长篇影评

 1 ) 深海浩劫注定会成为一个教科书式的电影

首先说明,我是一名近海石油工程师,以下内容是我看完电影后发在朋友圈里的内容,因字数过多,只能写成影评形式,内容不多,欢迎指正。
      《深海浩劫》这部电影本身就不是普通的灾难片,没有一定的背景估计也不会看懂。所以当我看到有观众在评论里给了一星并且说“除了爆炸特效这个亮点外其余都是走马观花似的不停切换场景,之间没有关联,剧情牵强”时,我丝毫不感觉意外。确实,当刀没有划到自己身体上时,你是体会不到那种切肤之痛的。
       除去争议本身,我不得不说导演组是下了很大功夫的,虽然有些纰漏,但丝毫不影响很多处对细节的刻画,这种刻画很真实,甚至真实的让人感到恐惧。
      不过话说回来,如果电影中大部分前期背景介绍中没有夸大的话,BP和Transocean的管理还是存在很多问题的。记得刚入职的时候,安环部的王经理给我们讲过,危险就像老虎,想要避开危险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它关进笼子里。而平台上各式各样的仪表,烟探火探可燃气探头联动作用,再加上各级关断,很大程度上就能把危险控制住。具体的我就不说太多了,总之请大家放心,国内的平台上管理远比老外的严格,大家工作也不会太懒散,PM及时做的话会减少很多设备的损坏,出现损坏时也会及时维修,再不济会换新,不会像电影里那样到处都是故障,连最基本的二级关断的设备都是坏的。

 2 ) 年度小黑马,灾难片泛滥的今天能拍得这么带感实属难得。

空难,地震,海啸,台风,火山爆发,外星袭击,2012等等的在灾难片在随着电影特效的进步,随时随机的在电影院轰炸观众,观众也因此生成了很多免疫机制,审美疲劳。

这部电影同样是一部灾难脸。从一张海报就能说清楚全部故事内容,预告片都不用看。
《深海浩劫》是一部改编自真实事件的电影,和前段时间《萨利机长》有同样的基因。《萨利机长》同样是根据真实的灾难事件改编。有兴趣的话可以绕道去看看//movie.douban.com/review/8098609/

——影片观感——
真实事件:2010年美国在墨西哥湾的深水地平线钻油平台发生爆炸和漏油事故。造成11人丧生。本片由变形金刚团队打造,特效肯定过硬。但是出乎意料的是,这部电影并没有完全被沦为借着灾难的外衣去展示劈劈啪啪爆炸的特效。

而让人觉得这部电影新鲜的地方在于亮点:导演的叙述结构+大家对钻油平台知识体系的未知。
这两点是相互补充的,对于深海勘探油井的超大装置和设备,一般人都不会过问,所以很少人去明白他们的工作原理。导演在影片中用了很多的借喻和补充手法,去告诉大家这次勘探的油井,差不多等于就是在敲开地狱之门。在出事之前铺垫,完全没有让人觉得无聊和厌倦,反而导演是在让观众学习和融入,让观众和钻进平台的126人一起感受暴风雨前的平静。随着剧情一段段的展开,观众看得是越来越紧张,最后终于在视钱如命的负责人命令下,他们打开了这扇地狱之门,深海黑油如恶魔般被放出,但之后却一发不可收拾。造成了震惊世界的油田大爆炸。
影片还极力控诉一些不顾生命安全的大boss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想逃过很多的安全检测,直接挖油,身为安全部长的男主角,用一句简单的话阐述了当时勘探油井平台的现状:像一辆在空中飞行的飞机,但飞机装着不够安全着陆的汽油。

影片的节奏一环扣一环,毫不拖沓,剪辑配合着音效和配乐恰到好处,好几次欺骗性的动作都让人觉得要爆炸了。等到真正爆炸来临的时刻,观众的情绪就像被摇晃了很久的可乐打开,一飞冲天。爽不由自己。

影片尾段也处理得相当感人,导演把格局拉大,幸存者最后统统被安置在酒店和亲人团聚,而死去亲属的亲人也同时在酒店,发疯似的找着自己死去的亲人,这种对比更让人知道生命的可贵,珍惜眼前人。
结尾播放了很多当时灾难的真实的画面,最后放出了在事件中丧生的11人照片。让人唏嘘不已,愿世界太平,悲剧不要重演。

——钻油勘探平台细思恐极的工作流程和事故解析——
影片中所描述的,和现实中的过程差不多一样,进度严重拖后的英国石油公司,雇佣了钻油平台团队,英国石油公司想要把拖后的钱赚回来,用什么办法,就是快点挖到油拿去卖。于是故意忽略很多测试出来的安全隐患。从而造成了人为的漏油爆炸事件。

深海地平线应该算是第7中,半潜式钻油勘探平台。


深海地平线勘探钻油平台分为两层甲板


出事时候在第一层,油往上喷,造成第一次爆炸,之后通过安全措施抑制住了30秒…对只有30秒。第二次爆炸直接把整个钻油平台给炸了。其中他们也用了各种措施,但是由于油势太猛全部失败。而第三次爆炸是因为泄漏的石油挥发成气体,和发动机发生摩擦炸成了爆炸,这一次就可要命了,火光冲天。整个钻油平台算是完了。



——事后影响——(摘自维基百科)
墨西哥湾漏油事故发生后,漏油事故附近大范围的水质受到污染,不少鱼类,鸟类,海洋生物以至植物都受到严重的影响,如患病及死亡等。路易斯安那州、密西西比州和阿拉巴马州的渔业进入灾难状态,过半数受访者,不满意总统奥巴马处理今次事故的表现。有官员指,至今墨西哥湾沿岸有超过300只海鸟因为油污死亡[4]。美国总统奥巴马表示墨西哥湾漏油的影响如同911恐怖袭击。[5]
美国政府的在11月份的调查报告指出有6,104只鸟类,609只海龟,100只海豚在内的哺乳动物死亡,这个数字可能包括了死于自然原因的动物,所有因深海漏油而死亡的数据断定尚待时日[6]。




——真实事件后续——(摘自维基百科)

英国石油公司打造了一个4层楼高的巨型“金钟罩”希望能降到1500米的海底,把漏油的地方罩住,让原油保留在金钟罩里,然后再抽回海面上接应的油轮,但深海水温太低,金钟罩内部累积了大量的冰晶,中途就无法正常运作,这项计划宣告失败。英国石油公司被美国政府要求成立一个200亿美金的基金来处理这个事故。同年7月,利比里亚籍的台湾除油船鲸鱼号(A Whale)抵达墨西哥湾,在测试成功后投入海水油污清除作业[7],但因除油效果不佳,退出除油作业[8]。

漏油后数月内,海水中高浓度甲烷被快速繁殖的深海嗜甲烷菌所吞灭,甲烷迅速地回归正常值[9]。
2012年11月,英国石油公司与美国达成和解,接受12.56亿美元刑事罚款,另外提供23.94亿美元支付给野生动物基金会用于环境补救行动,3.5亿美元提供美国国家科学院。此外在未来三年向美国证交会支付5.25亿美元[10] 。

2015年10月6日,美国司法部宣布英国石油将以208亿美元代价与美国政府和解,彻底解决此次漏油事故所有求偿。该款项包括所有几百个地方政府的求偿,美国清水法案罚款,天然资源损害赔偿在内所有政府相关求偿内容。而208亿美元的和解代价刷新了美国司法当局有史以来最大的单一个案和解金额。[11]。

 3 ) 深海浩劫:大庇天下主旋律俱欢颜

主旋律有主旋律的拍法,美国主旋律有美国主旋律的拍法。但归根结底,美国主旋律也是主旋律。
《深海浩劫》是今年下半年短短几个月里的两部彼得·伯格执导电影之一,也是2013年以来又一部彼得·博格/马克·沃尔伯格主旋律——《孤独的幸存者》《深海浩劫》、即将开画的《爱国者之日》以及未来的诸多筹备ing,这个最佳拍档的组合形式很可能会在未来一段时间里继续保持下去。
如果描绘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的《爱国者之日》能有《深海浩劫》一样靠谱,我们很可能会在年末颁奖季见到几个Berg上台拿奖。这么高质高量的组合表现,至于是两个Berg中的哪一个能拿奖,倒不是那么要紧了。
聚焦美国历史上最大的漏油事件,彼得·博格在《深海浩劫》中终于找回了灾难片大导的昔日风采,在提供震撼的视觉冲击的同时,构建出一个又一个坚实的角色,并在这些角色之间以情感为基底建立有力的联系。约翰·马尔科维奇,马克·沃尔伯格,库尔特·拉塞尔,吉娜·罗德里格斯和凯特·哈德森的表演诚然参差不齐,但是在紧凑的剪辑下,演技上的不足并没有显得格格不入。
综上所述,我们依然能在《深海浩劫》中得到很好的视觉刺激和感染力充沛的各色人物。在这部电影中,彼得·伯格始终将视觉体验作为最终目标,虽然前半部分的铺垫有些乏味和套路,后半部分的大场面又稍嫌密集。但和彼得·伯格的上一部电影《孤独的幸存者》类似,这种伪纪录式电影和《萨利机长》这种传统的人物传记在叙事方法上有着显著差别,以着力刻画人物群像的目的,去着力构成那些牵扯进事故的各个家庭——家庭观念是整个美国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小成本电影来说,得家庭者得天下,是一句非常值得斟酌的创作指南。
然而在这一指引下,《深海浩劫》的创作实际上出现了严重的避重就轻,将整个集团规模的逐利和轻视风险转为了个人滥用职权,并且以个人英雄主义的角度消弭了其批判态度,仅停止在美国精神的再一次展现上。
毕竟墨西哥湾漏油事件不是天灾,而是彻彻底底的人祸。如果连人祸都是打折的话,整部电影的立足点就很值得商榷了。

 

无论如何,《深海浩劫》是一部检验观众对美国主流价值观认同度的主旋律电影。
马克·沃尔伯格是一个,很接地气,的演员——这个地气自然是美国地气。《深海浩劫》中的马克·沃尔伯格无疑是一个典型的美式个人英雄,兼具智慧、力量和冷静,是天生的领导者。片中与其搭档的库尔特·拉塞尔和约翰·马尔科维奇表现也在意料之中,除了凯特·哈德森显得有些鸡肋——毕竟美国甜妞不可能仅靠甜去甜一辈子。但简言之,主要演员们基本上很好地捕捉和还原了美国南方民众的那种精气神——即使在大部分时间里,他们都在充当人肉背景或者躲避钻井台的惊天大火。
说到火焰,《深海浩劫》的CGI视觉效果着实出众。精心制作的场景涉及到整个钻井平台日常运转的各个方面,从开采石油到泥浆流动再到板块破裂——听起来很无聊,但却提供了足够的代入感,足以引起观众在情感上的共鸣。而大量的爆炸场面令人冷汗直冒,细节更是鲜血淋淋。
但《深海浩劫》最大的问题在于其过于套路的情节设计。既然是真实事件,故事的结局必然是缺少悬念的,只能在情节上下猛料。然而,过于戏剧化的剧情令人感到疲倦,不停呼唤美利坚人民心中的爱国主义精神并不值得鼓励。情节在某些时刻显得太假——用国旗灭火实在是令人无比惆怅。从某个角度来看,这种在创作上的保守是在变相地掩盖事实真相,利用交响乐和特写镜头交织的老掉牙的英雄时刻来传递好莱坞的流水线情感表达,将整个事件的重心从监查和处置失当转移成了人与自然的勇敢斗争,而将漏油事故对整个墨西哥湾生态造成的巨大影响一笔带过。
作为一部商业化的主旋律电影来说,这种处置方法没有什么。但终归并不是什么值得骄傲的事情。
 
 

《深海浩劫》是那种秋季档最常见的真实历史事件改编电影——和《萨利机长》相同,题材保险精神积极向上,四平八稳没什么太大毛病,也没什么太大意思。但合理地说,这种不带有任何创作者主观态度的流水线主旋律电影的质量和市场表现才是更考验电影工业发达与否的硬性指标。《深海浩劫》能提供情感刺激,有到位的CGI水准,即便面临故事的可预见性和过度戏剧化,但也从来没有达到令人反感的地步。
诚然,《深海浩劫》将主观失职轻描淡写,重心挪在了人物求生上,但这种选择作为商业电影来说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只要能充分发挥视效的能力,能令观众关心大银幕上角色的安危,只要有着合格的表演和成熟的故事,这就是一部不错的电影。
即便可能是最套路的电影之一。
但套路本身是没有罪过的,有问题的从来都是使用套路的人罢了。
 
 

 4 ) 让人提心吊胆的悬念是怎么制造出来的?

多图预警。

深海浩劫有一个亮点,即便我把它的其他内容都忘得差不多了,也仍然对它印象深刻。那就是它制造悬念的手法。不少人觉得它火爆有余,后劲不足。这句话怎么说呢?就是过程十分惊险激烈,然后突然就没了。结局对事故的追究寥寥几笔。有些人就不开心了,这和花瓶有啥区别?只有华丽的外表没有半点思想,要追责,追责才能表现人性,表现深度!然而我想说,这恰恰就是它的优点。在有限的篇幅里表达完它要表达的东西,所谓贪多嚼不烂,如果要写追责,那不如像萨利机长一样重点描述追责过程。两头贪只会两头轻。这部电影没有那么多想法,就想安安心心还原事件的整个过程,如果你看完了觉得这个灾难多么可怕,那么它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这部电影最精彩的地方,并不是灾难时的可怕场面。许多灾难片喜欢把功夫花在大场面上,想用视觉征服观众,事实上也的确是成功的要点,深海浩劫在视觉上也是不逊色的。但是不少电影的前期铺垫做的比较无聊,搞的大家都想直接跳到灾难场景了。深海浩劫在这方面的处理让我眼前一亮。他通过一环扣一环的悬念设置,细微处的伏笔,让观众始终处于一种高度紧绷的状态。电影界对悬念的描述有一个经典的例子。桌子底下有一个炸弹,观众知道,电影里的角色不知道。观众就会担心这个炸弹什么时候会爆炸,这就是悬念。

这个例子用在这部电影里非常恰当。观众都知道油井肯定要喷,肯定要爆炸,但是不知道是啥时候,这种明知道结果,却不知道时刻的心情,让观众心中的弦一直紧绷。影片基于观众的这种心理,设置了很多让观众心惊胆战的小情节。下面会有多图,我想来复盘一下,这部电影的悬念是怎么一点一点建立起来的。

先说总纲,我能想到的手法有三点:1,灾难隐喻。2,隐患情节。3,音效。那么开始。

电影一开始,没有字幕,播放了一段对话,采用了倒叙的形式,这段对话应该是一段真实录音,询问事故经历人事故前后的细节。这段录音能让观众很快入戏,并定下了影片的紧张基调。我从这段录音开始心就往上提了。

接下来是一段海底检查油井的情节。检查到了轻微腐蚀,但工作人员觉得正常。

这里用到的就是隐患情节。这个发现,在电影中的人物看来是正常的,但由于观众知道桌子底下的炸弹,所以这段情节看起来就像是引线在燃烧。这类情节在后面还有不少,每一次出现都能把观众心里的弦绷得更紧。

接下来是一段男主的家庭生活日常,这里就出现了这部电影中悬念设置最亮眼的部分,灾难隐喻。电影中有不少地方在暗示观众后面将会发生的大灾难。比如男主的女儿在解说爸爸的工作。

然后可乐喷了。

观众这时都明白这是怎么回事,这种灾难隐喻迅速把气氛拔高。

后面还有。

前往深水地平线的途中直升机撞到了鸟,又把大家吓了一跳。这其实也是一种暗示。危险将至。不过当时我还以为直接就坠机了……

接着主角一行人看到了停着的船。很奇怪这船是干什么。

这也为后来埋下了伏笔。

在我看来,灾难隐喻在灾难片中的用处十分巧妙。这种手法在中国古代就有,凡是有什么事情发生,必然要有一个先兆,比如七月飞雪,紫微星移位什么的。但在电影中应用,当然不是因为迷信,只是给观众的心理做好了一层又一层的铺垫,最后爆发的时候观众会觉得,哦,这一切都是顺理成章的。同时,每个灾难隐喻都能让观众更加提心吊胆。

就像在坐过山车时,过山车先要爬上一条又高又抖的坡,获得足够的势能。大家都知道最后肯定会飞流直下,但是那种不知道什么时候会下去的忐忑心理,依然令人着迷。

在我看来,新闻的五要素: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因。每一个都可以作为设置悬念的切入点。其实就故事而言,还有第六个要素:何果。电影的前半部,就围绕着何时下了狠功夫。

我有几次都感觉的灾难要来了。但它偏偏绷住了。后期对于隐患情节的描述越来越频繁,观众的心起起落落。

灾难爆发前的最后时刻用的手法相当精彩,一面表现出暗处已然崩溃,灾难将至,一面船上大部分人却毫无察觉,甚至开起了庆功会。

暗处油井喷涌。

船上在开庆功会。

这种反差简直能把观众给逼死。我一度紧张的喘不过气。

最后再来说说音效。这部电影的音效对于悬念的铺设作用很明显,在每一个重要的镜头,用的都是让人一震的音效。而到了灾难爆发的前几分钟,音效紧凑得像是战鼓,让人有一种箭在弦上势必要发的感觉。这里顺便说说节奏,在节奏上深海浩劫捏的特别准和稳,开始时只是一点一点地抛出悬念,越接近灾难爆发时刻,隐患情节和隐喻出现的频率就越快,这也是观众心跳加快的过程。

电影到了50多分时,灾难正式爆发。前边的五十分钟,我认为是这部电影的精华。

事故发生后,失控的范围越来越大。到这里,我其实无权再做什么评价,现实永远比画面更可怕,后半部的惨烈光是想想就觉得心寒。开始我以为只是油井喷发而已,被泥浆冲冲不至于有太大伤亡,直到后面的连环爆炸,我才觉的太过天真了。

同样一个事件,不同的形式说出来的效果可能会有很大的不同。深海浩劫尽管还有其他缺点,但它设置悬念的手法以及节奏堪称典范,让我受益匪浅。原本觉得应该再凑几个点把篇幅说够,但那些对我而言都没有什么意义。不如就和这部电影一样,只说我想说的部分就好。

 5 ) 水深火热的能源产业:从《深海浩劫》说起

2016美国影坛最引人注目的黑马,非《深海浩劫》(Deepwater Horizon)莫属。作为纪实风格的人为事故灾难片,也算是新鲜度十足。加之完美的视觉特效及音效、精心拿捏的节奏及剪辑、诚意满满的选材和剧本,足以在影史上为批判现实主义题材影片树立一个新的楷模。

本片细节呈现2010年4月20日墨西哥湾深水地平线(Deepwater Horizon)油井因人为原因导致井喷和爆炸的事故。影片前半场人物生活背景铺垫中,设计了海上石油开采原理的介绍,类似科普纪录片;中间段爆炸发生后断电的黑暗中以肩扛摄影机跟拍的镜头,又类似新闻纪录片;结尾穿插了事故责任调查庭审视频以及当事人原型的真实境况,整个叙事风格在商业化的感情戏、航拍、大场面及煽情中,努力给观众带来还原事件原貌的真实感。同时也照顾到影院观众的情绪和体验,不失时机的释放爆炸前蓄积满满的揪心的压力,爆炸后又用灾难的压抑和营救的紧张相互层叠的方式推进情节,最后逃生船上点名时,配乐的口琴渐起,然后是失去亲人的家属带来的纠结,自然而然的把追究责任的仇恨引向了更为深层的当事人的真切感受。

诚然,影片制片方是美国必然带有美方的立场。片中的反派都是英国石油公司的管理层,他们急功近利赶工期节约成本,他们在技术和安全规程上都是白痴,他们对人的生命和环境污染的风险都不走心。现实中的事故发生后,英国石油公司自己的事故调查报告也同样地把责任都推给了油井的所有人瑞士越洋钻探公司,以及负责油井加固的美国哈利伯顿公司。而奥巴马政府解禁美国近海石油开采的政策、美国矿产资源管理局层出不穷的官员腐败、受贿、玩忽职守,以及灾难发生后救援与清理措施的迟滞等这些美国的原因,在本片中也都没有展开。影片中仅有的自我批判如迈克·威廉姆斯(马克饰)在决策的关键时候如呆猴不说话, Jimmy Harrell(库尔特饰)被授奖仪式分了神冲晕了头,其属下电话报告中又重大隐瞒,Andrea(吉娜饰)跳海时突然变弱鸡等等美国人的反面描述,都显得敷衍潦草到难以自欺,还急冲冲的用他们营救和止损的英雄行径来洗白,实在是有一盆狗血自扣脑门的感觉。

不管怎样,这批判的头是开了,虽没有安德森《血色将至》那么糟心的挖坑,但《深海浩劫》也不失酣畅淋漓,让我们一窥近年来能源产业水深火热的程度。

首先要说的当然是由于次贷危机对全球经济的打击,2008年7-12月国际油价从145美元到34美元大跳水;同时2008年9月,美国国会批准了解除近27年的近海石油开采禁令;2009年,美国页岩气勘探出现重大进展,天然气储量增加40%,此后到2014年俄罗斯、阿根廷、澳大利亚和中国页岩气勘探和开采技术都有了重大进展,随之国际油价又从2011年恢复的100美元跌落至45美元。虽然还有汇率、战争、限产和期货市场的影响,但国际油价在未来的走向已然明确,新能源和替代能源的生产和消费结构已然在成熟的道路上渐行渐远,石油储备国若不赶最后一班车,只会成为最后的裸泳者。在这样的背景下,2010年的Deepwater Horizon油井,不论技术上行不行,赶紧挖出来变现自然成为了商人的理性选择和政客的头等政治。

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这句话在古代不是真理,现代不是真理,在当代和未来亦不是真理。古代只有权力(power)的人的生命才宝贵;现代自瓦特1776年发明蒸汽机,无论煤、石油、电,还是核能,能源(power)才最宝贵;而今信息化时代,只有有知识的人才(Intelligence)才宝贵,而它也正在日以继夜的被AI的power所取代。总之,普通人,体力劳动者,从来都没有被珍视过。人的生命且如此,动物的生命更不足道。

然而,生态是另一回事。它超越人和动物,以物质和能量循环的宏大视角和人所难以企及的伟力,昭示着天道轮回,在猝不及防的时候,给妄自尊大而自掘坟墓的灵长精英们一记记响亮的耳光。石油泄漏看似死的仅仅是鲑鱼和海鸟,其实释放出来的是海底的巨兽和魔鬼;核泄漏看似可以被洋流稀释,被季风吹散,却釜底抽薪的改变了我们亿万年物种筛选积攒下的基因遗产;矿难看似可以被掩埋和赔偿,但它的常态化和吨煤死亡率的算计,已然把人类生存伦理的根基砸得粉碎。当社会的体制为了能源而歇斯底里的吃人的时候,阳光、森林、土壤和风一定在嘲笑我们。当有一天它们耸耸肩,山崩地裂,巨浪滔天,也许我们才会真正懂得什么是水深火热,也许我们才能找到新的地平线。

————————
附:

*****世界历史上著名的石油泄漏污染案*****

1967年3月,利比里亚油轮“托雷峡谷”号在英国锡利群岛附近海域沉没,12万吨原油倾入大海,浮油漂至法国海岸。

1978年3月,利比里亚油轮“阿莫科•加的斯”号在法国西部布列塔尼附近海域沉没,23万吨原油泄漏,沿海400公里区域受到污染。

1979年6月3日,墨西哥斯托克1号(LXTOC1)油井泄漏,向尤卡坦半岛附近海域泄漏了100万吨(1.4亿加仑)的原油。

1989年3月24日,美国埃克森公司旗下“瓦尔德兹”号油轮在阿拉斯加州威廉王子湾搁浅,泄漏5万吨(1100万加仑)原油,8600公里海岸线受污染。1991年美国政府与埃克森公司以2500万美元罚款达成赔偿和解协议。

1991年1月,伊拉克军队撤出科威特前点燃科威特境内油井,多达100万吨石油泄漏,污染沙特阿拉伯西北部沿海500公里区域。

1992年12月3日,希腊油轮“爱琴海”号在西班牙西北海岸搁浅,至少6万多吨(2000万加仑)原油泄漏,污染加利西亚沿岸200公里区域。

1993年6月5日,“布里尔”号搁浅在苏格兰东北的设特兰群岛海域,泄漏2600万加仑石油。

1996年2月15日, 利比里亚油轮“海洋女王”号在威尔士海岸搁浅,泄漏14.7万吨原油。

1999年12月12日,法国道达尔石油公司旗下马耳他籍油轮“埃里卡”号在法国西海岸发生断裂事故,泄漏1万多吨重油,沿海400公里区域受到污染。2008年1月法国判决责任方2.85亿美元赔偿金。

2002年11月19日,巴哈马籍油轮“威望”号在西班牙海域沉没,在3600米深海底泄漏约6万吨燃油,污染西葡法400公里海岸。

2002年11月23日,中国天津大沽口东部海域“顺凯1号”货轮与马耳他籍8万吨油轮“塔斯曼海号”相撞,污染12平方海里。

2007年11月11日,俄罗斯油轮“伏尔加石油139”号在黑海和亚速海间的刻赤海峡遭遇狂风沉没,3000多吨重油泄漏。

2007年12月7日,中国香港籍油轮在韩国西部海域与一艘韩国驳船相撞,1.05万吨原油泄漏,造成至少15平方公里海域受到污染。

2010年4月20日 英国石油公司租用瑞士越洋钻探公司位于墨西哥湾的“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爆炸,造成1500米深海原油泄漏4300万加仑,污染2000平方英里海域。美国法院以40亿美金罚款达成刑事诉讼和解协议,并建立200亿美金的民事赔偿基金。


*****世界历史上著名的核泄漏污染案*****

1957年10月10日 英国坎伯兰郡温斯克尔核反应堆石墨堆芯起火导致大量放射性污染物泄漏。

1966年1月17日 美国一架B-52轰炸机在西班牙海岸空中加油时与KC-135加油机发生相撞,两枚氢弹落地时爆炸,致使西班牙帕利马雷斯490英亩(约合2平方公里)的区域被放射性钚污染。

1968年1月21日 美国一架B-52轰炸机起火,弃机残骸撞击格陵兰图勒空军基地附近的海冰,所携带的核武器破裂致使放射性污染物大面积扩散。

1970年12月18日 美国内华达州加卡平地地下一万吨级当量核装置在巴纳贝利核实验过程中发生爆炸,导致放射性残骸泄漏。

1979年3月28日 美国三英里岛核电站2号反应堆发生的放射性物质泄漏(5级)。

1985年8月10日 苏联E-2级K-431核潜艇在符拉迪沃斯托克补充燃料过程中发生爆炸,放射性气云进入空中,10人丧生49人遭受放射性损伤。

1986年4月26日 苏联(乌克兰境内)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发生爆炸,8吨多强辐射物质泄漏(7级)。30人当场死亡,6万平方公里核污染,受害者总计达900万人,估计27万人因此患上癌症,其中致死9.3万人。

1987年9月13日 巴西的戈亚尼亚垃圾场工人撬开废弃放疗机拆出高放射性的氯化铯,造成超过240人受到核辐射。

1993年4月6日 西伯利亚托木斯克硝酸清洗容器时发生爆炸,致使托木斯克-7的回收处理设施释放出一个放射性气体云。

1999年9月30日 日本东京东北部东海村铀回收处理设施发生核事故。

2011年3月11日 日本福岛9级地震级海啸第一核电站1号反应堆所在建筑物爆炸致使核泄漏(6级),800公里以内25.2万平方公里海域受到核污染。


*****世界历史上著名的煤矿矿难及我国重特大矿难*****

1866年12月12日 英国南约克郡橡树(Oaks)煤矿可燃气体爆炸,导致380人死亡。

1878年9月11日 英国威尔士亲王煤矿爆炸,259人死亡。

1894年6月25日 英国阿尔比恩煤矿瓦斯爆炸,290人死亡。

1906年3月10日 法国北部CatastrophedeCourrières矿难,造成1099人死亡。

1907年12月6日 美国西弗吉尼亚州莫蒙加矿难,造成死亡362人,可能超过500人。

1913年10月14日 英国威尔士Senghenydd煤矿瓦斯煤粉爆炸,导致439人死亡。

1914年12月15日 日本九州方城的三菱Hojyo煤矿发生瓦斯爆炸,687人死亡。

1934年9月22日 英国威尔士北部雷克塞姆的格雷斯福德矿难,266人死亡。

1942年4月26日 中国伪满洲国辽宁本溪湖煤矿发生瓦斯爆炸,造成1549人死亡,其中31名为日本人。

1950年2月27日 中国义马矿务局义洛煤矿老李沟井瓦斯爆炸,174人死亡。

1954年12月6日 中国包头矿务局大发煤矿瓦斯爆炸,104人死亡。

1960年1月21日 南非 科布鲁克(Coalbrook)北部煤矿塌方,造成435人死亡。

1960年5月6日 中国山西大同老白洞煤矿甲烷爆炸,造成682人死亡。

1960年5月14日 中国四川省江津专区同华煤矿煤与瓦斯突出,125人死亡。

1960年11月28日 中国河南平顶山矿务局龙山庙煤矿瓦斯爆炸,187人死亡。

1960年12月15日中国中粱山煤矿南井瓦斯爆炸,124人死亡。

1961年3月16日 中国抚顺矿务局胜利煤矿外因火灾,110人死亡。

1963年11月9日 日本大牟田三井(Mitsui)旗下三池(Miike)煤矿瓦斯爆炸,导致458人死亡。

1965年5月28日 印度丹巴镇(Dhanbad)附近的格里德利(Ghori Dhori)煤矿发生爆炸,造成375人死亡。

1968年10月24日 中国新汶矿务局华丰煤矿煤尘爆炸,108人死亡。

1969年4月4日 中国新汶矿务局潘西煤矿煤尘爆炸,115人死亡。

1972年6月6日 非洲津巴布韦罗德西亚西北部的Wankie煤矿甲烷爆炸,造成427人死亡。

1975年5月11日 中国铜川矿务局焦坪煤矿瓦斯煤尘爆炸,101人死亡。

1977年2月24日 中国丰城矿务局坪湖煤矿瓦斯爆炸,114人死亡。

1981年12月24日 中国河南平顶山矿务局五矿瓦斯爆炸,133人死亡。

1991年4月21日 中国山西省洪洞县三交河煤矿瓦斯煤尘爆炸,147人死亡。

1996年11月27日 中国山西省大同市新荣区东村煤矿瓦斯煤尘爆炸,110人死亡。

2000年9月27日 中国水城矿务局木冲沟煤矿瓦斯煤尘爆炸,162人死亡。

2002年6月20日 中国鸡西矿业集团城子河煤矿瓦斯爆炸 115人死亡。

2004年10月20日 中国郑州煤炭工业集团大平煤矿瓦斯爆炸 148人死亡。

2004年11月28日 中国铜川矿务局陈家山煤矿瓦斯爆炸,168人死亡。

2004年12月2日 中国陕西铜川煤矿瓦斯爆炸,166人死亡。

2005年2月14日 中国辽宁省阜新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孙家湾煤矿海州立井瓦斯爆炸,造成214人死亡。

2005年8月7日 中国广东兴宁市黄槐镇大兴煤矿透水,123人死亡。

2005年11月27日 中国黑龙江龙煤集团七台河东风煤矿煤尘爆炸,171人死亡。

2005年12月7日 中国河北省唐山市开平区刘官屯煤矿瓦斯爆炸,108人死亡。

2007年7月17日 中国新汶矿业集团华源煤矿地面溃水淹井,172人死亡。

2007年8月17日 中国山东新汶暴雨引发洪水两家煤矿被淹, 181人死亡。

2007年12月6日 中国山西洪洞发生煤尘爆炸事故,105人死亡。

2008年9月8日 中国山西襄汾煤矿尾矿库垮坝,导致276人死亡。

2009年11月21日 中国黑龙江省龙煤控股集团鹤岗分公司新兴煤矿发生爆炸事故,造成108人死亡。

2010年3月31日 中国河南伊川矿井下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共致108人死亡。

2014年5月13日 土耳其西部索玛镇(Soma)煤矿爆炸,造成至少274人死亡。

 6 ) 第一次写影评

以前看完电影总要品头论足一番,这次看完不知道说什么。
        很震撼。
        有个细节印象比较深刻,片头镜头扫过户外工作的员工,有个人比出了打高尔夫的姿势,后来在片尾遇难人员照片中看到了原型,照片中的男人正教他的小孩打高尔夫。
        其实我更希望这部电影能够给人们警醒,而不是单纯的看特效视觉效果。我期待有原油泄漏给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场景,有海岸上漂着死鱼死鸟的场景
当然了,视觉效果真的相当好,那个平台是真真切切按照烧毁的深海地平线搭起来的,可见导演用心。

 短评

视觉震撼之余不禁想到对生态的破坏有多么严重,天津的灾难亦是如此,这些不是天灾而是人祸。

6分钟前
  • 月下独酌
  • 还行

非常到位的灾难片。第一幕各种技术细节铺陈看似冗长,但对于后来灾难的发生是必不可少的。彼得·伯格果然适合这种类型的片。至于有人说影片忽略了爆炸带来的生态灾难,难道这些现场的油井工人就不该被关心吗?两千多年前的孔子都知道马厩失火不问马而问人

11分钟前
  • 舌在足矣
  • 推荐

开场铺排太多专业技术名词略枯燥,好在后半段重头戏的连场华丽镜头(点名那个跳海跟拍长镜头)和逼真音效,造就上乘观赏性。

14分钟前
  • 荔枝超人
  • 推荐

真实事件改编,故事谈不上跌宕但很揪心,前期铺垫相对冗长,但最紧张的是测试负压+井喷前夕那段,叙事张力强大,后半部场面戏绝对赞,通篇重工业质感是我喜欢的地方。彼得·博格把这个很平常的人祸事件拍得很带感。PS,如果不懂油井术语不清楚灾难如何发生,开场可乐喷发那段一定不要错过。

15分钟前
  • 乌鸦火堂
  • 推荐

一个愚蠢的甲方为了省钱赶进度拖死一整个乙方的故事XD。虽然每一面flag都插在意料之中,但是电影节奏控制得非常漂亮,人物智商也一直在线不故意作死。深海钻井平台这个场景我印象中也不常见,它本身就给我一种人类的神迹在挑战地球的悲壮和敬畏,值得一看。

19分钟前
  • Jayond
  • 推荐

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钻井石油工人。日本电影总是说,你可以从零做起,你会做得很好。米国电影总是说,你以为你做得很好了,但总要出一次灾难,收获血的教训。

21分钟前
  • 木卫二
  • 还行

不错的灾难片,Peter Berg对音效和形似音效的配乐的使用非常有见解和天赋,上部作品《孤独的幸存》印象就特深刻。

25分钟前
  • 恶魔的步调
  • 推荐

当你有一个学石油的男盆友 你就会被他拉去看这种片子

28分钟前
  • 茶茶。
  • 还行

甩的一手好锅!责任全在BP!Transocean英勇的美国员工一个个都是模范英雄!开场的家庭场景真是直男癌大发作,然后大规模的爆炸与CGI火焰果然还是得爆炸贝才能驾驭得住啊,再然后死了11个人跟随后的生态灾难尺度比算得上什么,这Lone Survivor的导演真会把real disaster塑造成主旋律的弘扬。。。

30分钟前
  • Rilkelee
  • 较差

电影还不错,结尾还看哭了...说一下事后影响:英国石油以208亿美元与美国政府和解,这刷新美国司法当局有史以来最大的和解金额,可为此付出的代价是6104只鸟类,609只海龟,100只海豚在内的哺乳动物全部死亡,甚至绝种...

31分钟前
  • 朝阳区陆依萍
  • 还行

76/100 有人嘲笑狮门1亿美元预算打水漂,人家花这么多钱就是为了拍一部严谨的写实的电影,提醒人们不要忘记曾经的过错,11个事故中遇难的人在片尾给了专门的时间悼念,我就问天津大爆炸什么时候也拍一个出来,有这一半的水平我就算你满分。

34分钟前
  • SELVEN
  • 推荐

真实再现了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漏油事件的过程,特效营造出来的真实感令人震撼,为石油钻井平台的工人们的生死浩劫感到很揪心,安全是第一要务这是血的教训。不过影片过于主旋律,将重点突出在英雄主义救援方面,并未对这场人祸以及灾难造成的严重生态后果进行深刻反思,使得故事的深度不够,可惜。

39分钟前
  • 小波尔卡
  • 推荐

I like Peter Berg...a lot

42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推荐

三星半。铺垫了一个小时,好在最后半小时实在是紧张+催泪。人在危难关头还能想着阻止事态更加严重这就是职业道德吧,致敬平凡生活中的英雄们。片尾出现的那些照片视频还有去世的人的名字实在是太催泪,他们曾经鲜活地出现在这个世界上。商人永远是无利不起早,Fuck!

46分钟前
  • what'swilliam
  • 还行

讲述美国史上最严重的漏油事件,细节尤其丰满;就是星条旗飘得太多,生怕别人不知道你是主旋律电影,看美国人把圣经当红宝书念我想😄。BTW井爆的那个场面应该是我今年看过最震撼的视效了,真特么壮观!!!

47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还行

比利.林恩之外,在十一月想看一些大场面美国片,这部可以尝一尝,纪实题材,写实主义,灾难片中算拍得不错的,观众想看的都有了,三星半推荐。

48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灾难片和动作片的规格,这片子的野心除了1比1的搭建油井的模型,连事件逃生的戏剧时间上也和真实的时间同步,营救人员到达事发地点的时间是35分钟,片中的火海逃生戏也是35分钟左右,可见彼得·伯格的野心,虽然难免还是会主旋律,但他的节奏一旦抓住你,就不会让你神经放松一秒钟警惕。

52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喷涌的可乐罐、撞机的空中鸟、迷信的紫领带,灾难的谶语仿若征兆。震天的火光中跪下祈祷上帝,不能拯救负罪的灵魂;一声声无人应答的点名,无法告慰悲痛的亲人。把工期换算成金钱,把人祸置换成天灾,片尾的十一张照片成为法庭实录的墓志铭。冗长的铺垫和专业术语令爆炸姗姗来迟,脚底的玻璃钻心的疼。

54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典型的灾难题材类型片,但贵在不滥情不升华不概括中心思想,石油工人该是什么样子就是什么样子,一五一十心平气和把故事说清楚已属难能可贵。特效好牛逼,特效好牛逼,特效好牛逼!#声效摄影基本无可挑剔#,遗憾的是#天朝估计在可预见的将来都不会有这种电影#

58分钟前
  • davekozg
  • 推荐

不知所云又无从挑剔

1小时前
  • Choux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