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成问题的问题

剧情片大陆2016

主演:范伟,殷桃,张超,史依弘,王一鸣,王梓桐,蒋中炜,冯满天,梁霆炜,王侃伟,俞颖

导演:梅峰

 剧照

不成问题的问题 剧照 NO.1不成问题的问题 剧照 NO.2不成问题的问题 剧照 NO.3不成问题的问题 剧照 NO.4不成问题的问题 剧照 NO.5不成问题的问题 剧照 NO.6不成问题的问题 剧照 NO.13不成问题的问题 剧照 NO.14不成问题的问题 剧照 NO.15不成问题的问题 剧照 NO.16不成问题的问题 剧照 NO.17不成问题的问题 剧照 NO.18不成问题的问题 剧照 NO.19不成问题的问题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05:01

详细剧情

  1940年代的大后方重庆,一间物产丰富却总是赔钱的树华农场,一场明争暗斗在新旧两个农场主任之间上演。这部根据老舍小说改编的影片似乎叙述了一个永不过时的人间寓言。

 长篇影评

 1 ) 丁主任:不是我针对谁,在座的各位都是辣鸡!

许老爷和佟老板合伙投资开发了树华农场,丁务源是树华农场的主任。由于树华农场物产丰富却一直在赔钱,于是佟老板任命英国留学的博士尤大兴为新主任。

然而,借宿在树华农场、自称全能艺术家的秦妙斋,煽动工人把尤大兴赶了出去。

秦妙斋、尤主任、丁主任代表的是三种性格的人,秦妙斋是只吹牛逼没有本事,尤主任有本事却不懂人情世故,而丁主任则是最聪明的存在。

秦妙斋

秦妙斋空有嘴上功夫,打牌输了,用花生米代替输钱;自称全能艺术家,但他所说的吟诗作画的本领根本没人见过;口口声声说房租在路上了,但至始至终都没交过一分钱;当朋友被抓,他就连忙表示帮不上忙。

即便如此,他还是暂时骗取了佟小姐的芳心,能够一吻芳泽。

但他的真实面目最终还是被识破了,他和佟小姐的爱情并没能持续多久。

当然,嘴上功夫也是一种能力。俗话说,外在决定两人能否在一起,内在决定两人在一起多久,他能给佟小姐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并让佟小姐愿意与他接吻,都说明他的表面功夫是过关的。一个人如果不能凭借外在美吸引对方,那么别人也很难发现你的内在美。

他是有点小聪明的,比如佟小姐问他“你怎么不问我为什么哭泣”,他连忙说“同是天涯沦落人,此时无声胜有声”。

当他批评佟小姐的画作惹她生气后,灵机一动就说“诗歌、绘画都不足以表达佟小姐的美”,顿时让佟小姐喜笑颜开。

再比如他还掌握了尤主任的三大莫须有的“罪行”:尤主任开除工人,让工人一家人没饭吃;尤主任排挤丁主任,差点让丁主任淹死;秦妙斋前手教唆工人给尤太太送礼,后手就怂恿工人诬陷尤主任行贿。

再比如大家说“你行你上”的时候,他又反驳说“好的美食家,不一定是好厨子”,就差没说“我评价个鸡蛋,还要会生蛋吗。我评价个冰箱,还要会制冷吗”了。

这一系列行为都说明秦妙斋是聪明的,但那是小聪明,算不上大智慧。

尤主任

尤主任身为英国留学的博士,是有真本事的。他大公无私、雷厉风行,他初来乍到就提出办公室只能办公、停电了就立马去修、赶走不交房租的秦妙斋,即便被人诬陷的紧急时刻还不忘工作。

尤主任是极端的性格直,他在工作上丝毫不讲情面,对老员工说开除就开除,见到工人偷鸡蛋立马抓起来,还对工人的作息时间约法三章。

他不愿意说谎,当丁主任提出让他装病的时候,他选择了直接离开。

他的直脾气的结果就是得罪人,工人、秦妙斋在对比之下纷纷发现丁主任更好,于是揭露尤主任的三大“罪行”,将他赶跑。

其实老祖宗早就总结出了经验: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也就是说,“绝对的铁面无私”是不可取的,在公事和人情之间把握平衡才能长久。

丁主任

丁主任表面上憨厚老实,其实是最聪明的。他的生存能力很强,尤主任走了,秦妙斋入狱了,唯有他岿然不动。

丁主任表面上人畜无害,能让所有人满意。其实,他左右逢源,八面玲珑。他老谋深算,大局在握。他扮猪吃老虎,四两拨千斤。

丁主任表面上和蔼可亲,其实内心戏是:“不是我针对谁,在座的各位都是辣鸡!”

电影中的其它角色,甚至包括观众都丝毫看不出来丁主任掌控了全局,所以这才是真正的掌控全局。如果都被别人看出来了,就不叫掌控全局了。

对于树华农场赔钱的事,丁主任心中早就有了打算,他不需要证明自己多有本事,他只需要证明那个英国留学的博士生不比自己强。不是我有多么优秀,全靠同行衬托得好。

对于工人,丁主任让他们把卖猪菜的钱自己留着;对工人偷鸡蛋的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和工人一起打牌,“赢了拿走,输了认命”;给李会计钱买酒;还对工人说:“这里没有等级,只有朋友;这里没有主任,只有兄弟。”

这样的结果是,一旦尤主任开始改革,这群工人不能偷鸡摸狗了,即便丁主任不发话,这群工人都会主动去抵抗。你以为丁主任傻到和下属做朋友,其实他早就布好了局。

树华农场物产丰富,却总是赔钱,就不足为奇了,那是因为丁主任和工人监守自盗。然而如此严重的事情,丁主任又总是能完美地解决。

对于秦妙斋,丁主任更是把他当枪使。秦妙斋没交房租就住了下来,当尤主任赶他走的时候,都不用丁主任开口,他就会主动与尤主任作对。于是,丁主任就坐收渔翁之利。

当秦妙斋赶走尤主任之后,丁主任又从秦妙斋口中套话,确定他和吴教授有关系,表面上安抚他说“即使有关系,也没关系”,背地里却叫宪兵来把他抓走,名副其实的“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你以为丁主任傻到让秦妙斋免费租房,其实秦妙斋在丁主任面前只是一颗棋子,用完就可以弃了。

事实上,所有人在丁主任面前都是棋子而已。丁主任最厉害的一点在于,所有人都不知道自己是他的棋子,他们都觉得丁主任是个老好人,对自己很好。

丁主任聪明的程度,已经达到了别人看不出来他聪明了。

真正的聪明人,是不会让你发现他聪明的,比如丁主任。如果你发现有人聪明,那说明他还不够聪明,比如秦妙斋。

可能我们一直对“老奸巨猾”有所误解,以往的影视剧,观众和主角很容易就看出某位角色老奸巨猾。其实,都被你看出来了就说明他只是小聪明。原因要么是演技不够,要么是导演和编剧水平不够。真正的老奸巨猾是不会让你发现的,往往是他在背后捅你一刀,你才恍然大悟:“啊,你真是老奸巨猾。”甚至可能临死前都不知道是谁下的手。

丁主任多次使用“欲擒故纵”“以退为进”的招数,比如尤主任要把秦妙斋赶走的时候,丁主任明知道秦妙斋要想办法对付尤主任了,却还以退为进:“活下来最重要,当不当主任一点不重要。”

他这一激将,秦妙斋立马就效率提高了很多。

甚至,丁主任说自己差点被淹死,这到底是真事还是谎言,只有他自己知道。

丁主任为什么要离开这么多天?真的是要处理急事?真的是掉进江里了吗?恐怕,他只是想隔岸观火、隔山观虎吧。

秦妙斋联合工人高喊“打倒尤主任”的时候,丁主任不出面制止,反而在事后当和事佬,为尤太太出谋划策,聪明得有点可怕。坏人秦妙斋来当,好人他来当。上一秒和秦妙斋称兄道弟,下一秒就叫宪兵来抓他,利用完了秦妙斋就将他之铲除,和古代的皇帝非常像,上一秒提拔出生入死的好兄弟为将军,下一秒就赐你毒酒。

再比如丁主任事后站出来说:“是不是有点过分了”,就是为了引导秦妙斋说“不能有同情心”。

丁主任不收房租就让秦妙斋住下来,导致后来秦妙斋反抗尤主任;丁主任还曾对秦妙斋洗脑,说“如果换了新主任,我们的艺术事业就无法搞下去了”“为了保护我们的艺术,反抗新主任”……丁主任做的一系列事情,都是在引导秦妙斋去对付尤主任。丁主任从来不是“为了艺术”,一直都是为了自己。丁主任引导秦妙斋,秦妙斋再去煽动工人。但丁主任从来没有很直白地叫秦妙斋去对付尤主任,正因为如此,表面上看起来秦妙斋、工人对付尤主任的事,和丁主任一点关系都没有,大家不知道丁主任才是幕后推手,大家依然觉得丁主任是个老好人,这也是为什么尤太太还去求助丁主任,实在是被卖了还帮人数钱。

再比如丁主任先是说要走,最后又说“一想起大家其乐融融的样子,我就不舍得离开了”。恐怕,他至始至终都没想过要走吧。

再比如丁主任叫尤主任装病,他知道尤主任不愿意撒谎,叫他装病他就会选择走人。但在大家看来,丁主任并没有赶走尤主任,只是叫他装病而已,是他自己要走的。实在是高明。

丁主任把欲擒故纵、欲拒还迎、欲取姑予、以退为进、以守为攻、以柔克刚等手段已经运用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他想要的东西从不会亲口要,他会让你主动送给他。他已经不仅仅是戏精了,而是人精。

我们观看电影的时候处于上帝视角,知道每个人的所作所为,所以对每个人每件事都很清楚。但电影里的角色是有视觉盲区的,他们根本不知道丁主任的真实面目。

其实电影看到一半的时候,我们就和电影里的观众一样被表象所迷惑,丁主任用许老爷打赏的钱来弥补账本的纰漏、不收租金就让秦妙斋住下来……我们会觉得他太好了,好得有点傻。

但看完整部电影,或者二刷之后,我们才恍然大悟,丁主任不只是不傻,反而是聪明绝顶,聪明得有点可怕。

总结

三个人性格迥异其实也不难理解,尤主任刚从英国留学回来,不谙世事,不懂人情世故;秦妙斋在社会上跌打滚爬,练就了伶牙俐齿。不过他又和丁主任差远了,人们很容易就能识破他夸下的海口;丁主任则是在职场多年,可能他曾经也是尤主任,但在职场的打击下变得八面玲珑。

《不成问题的问题》堪称是“职场教科书”,树华农场就是职场或者官场的缩影。

丁主任代表的是圆滑的领导,什么事都能大事化小,小事化无。他和下属搞好关系,对偷鸡摸狗的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当新领导来了,下属的利益受到侵犯,自然而然会去对付新领导。

尤主任代表的是实干派,他坚信“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他铁面无私,不做表面功夫,专业能力超强,但情商太低,还没来得及展示自己的一身才华就被赶了出去。

事实证明,在我国,所谓的“实干”“规矩”“真本事”,在“人情”面前不堪一击。

1940年代的故事,在七十年后的今天仍然适用,或许再过七十年也不会改变。

我们再进一步说,《不成问题的问题》不仅仅是对职场和官场的隐喻,更是整个中国的缩影。

丁主任是极端的圆滑,他是话里有话,笑里藏刀,所有人只是他计划的一部分。当寿生告诉他“佟老板想换个主任”时,甚至更早之前,丁主任就已经开始做准备。除了观看电影的观众之外,电影里的任何人都不知道他的真实想法。

尤主任是极端的直率,他会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毫不顾忌对方的感受。说好听点,他不拐弯抹角,你可以知道他在想什么。说难听点,他太傻了,所有心思都暴露无遗。

秦妙斋是介于丁主任和尤主任之间,他有时很圆滑,比如用花言巧语哄佟小姐,比如设计诬陷尤主任;他有时也很直率,很容易就相信了丁主任,很容易就被丁主任套话。或者说,秦妙斋在外人面前很圆滑,在丁主任面前很直率。这也正是丁主任的高明之处,他能让你觉得他是一个完全可靠,可以吐露心声的人。

丁主任是极端的圆滑,极端的老好人,极端的好好先生,好得有点可怕。他城府太深了,你都不敢和他深交,一不小心就成了他的棋子,成了他计划的一部分;尤主任是极端的直率,他不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丝毫不会用言语来保护自己。

正是两位极端性格的人争锋相对,电影的冲突才如此强烈,让人震撼不已。倘若丁主任稍微直率一点,或者尤主任稍微圆滑一点,电影反而没那么好看了。

在现实生活中,可能还是在圆滑和直率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比较好吧,如果能兼具丁主任的最强头脑、秦妙斋的伶牙俐齿、尤主任的精明能干就更好了。当然,任何人都不可能十全十美,这也是为什么电影中的每个人有优点就有缺点。就单单想要学会丁主任的处世之道,也不是想学就能学会的,那可是丁主任几十年时间积累的成果。

再锋芒毕露的人,也会逐渐会被生活和时间磨平棱角。抛开专业技能不看,单看性格的话,或许尤主任再活十年,就成了秦妙斋。秦妙斋再活十年,就成了丁主任。

 2 ) 聊几句

① 大老远跑去北电看点映,做好了看高逼格艺术片的准备,没想到意外的好玩,忍不住写几句。

② 黑白画面,固定长镜头,起先以为是大银幕上演话剧,看一阵就能觉出跟话剧明显不同,摄影把农场拍得云缭雾绕、仙气飘逸,既有复古美感,也笼罩上了超越时代的寓言味道。

③ 最早知道老舍的原著小说,是看另一部“职场教科书电影”《背靠背,脸对脸》有网友提到。小说还没补,只看改编电影,果然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一样以小见大,勾勒出人情百态。

④ 树华农场浓缩的是一个不限年代背景的中国式职场,“没问题先生”丁务源,代表的是最能长袖善舞玲珑八面的中国式领导,人情关系、圆滑交际,是他们在职场安身立命的本钱。

⑤ 故事荒诞不经,却又极度写实,表面一团和气,暗中刀光剑影,人人都有算盘,处理好了利益分配的问题,位子才坐得长久。职场人会听到许多似曾相识的台词,有时明明是谈笑中说出来,却让人后背一凉。

⑥ 喜感丰富多样,全场爆笑连连,不是喜剧胜喜剧(或者应该说“不成喜剧的喜剧”?),包括:装逼成功和失败、双关妙语、鸡同鸭讲、混不吝路人、戏剧反讽、纯语言包袱,有几段甚至带点无厘头的搞笑思路,老舍先生真是幽默大师。

⑦ 中国式人情社会的生存哲学,从40年代至今仍然完备无损,以后,估计也不会怎么变吧,影片不仅展示了这一套的里子,也展示了它有多根深蒂固,毕竟它源自人性。

⑧ 这是专为“留洋博士”们准备的启示录,但谁又能说这面镜子里,照不出自己的丁点存在呢。

⑨ 看到最后,竟然还有个彩蛋,再次感叹:谁说它是艺术片来着,多潮啊。

 3 ) 衣装里的人情世故——《不成问题的问题》人物造型浅谈

昨晚独自看了期待已久的《不成问题的问题》,很享受,在微博上胡乱发了一通感想。今天想正儿八经写点什么,但从何写起?想想自己做服装也写点故事,就从电影里的人物造型说去吧。

这部电影改编自老舍1943年的短篇小说——故事背景设在1940年代,抗战中的重庆。虽在那个年代,但到了影片中的主场“树华农场”,却有脱离尘世之感,如陶渊明所述世外桃源,与时代无关。因此如把影片中的置景、服装造型和人物口音抛却——这个“树华农场”即使放到现在,某个建设中的新农村,抑或某个城市中的创业公司,想来故事都是成立的。因其主旨是讲中国的人情社会,而主角丁务源便是深谙人情之道,在庞杂的关系中不断周旋总能化矛盾冲突于无形的“Mr.No Problem”(没有问题先生)。他的一言一行、一词一句、一颦一笑,在电影的放大镜下,把重人情的荒诞也放大到了极致,细细想来,好笑,又令人感到恐惧。

丁务源由范伟主演,去年范伟凭此角获得金马奖影帝,昨天看了电影,实至名归。导演梅峰在谈创作时就说到,看到小说中的丁务源立马就想到范伟。他的形象与丁务源一拍即合,演技也着实为那些看似平凡的言语动作加持,把这个老练油滑的人物刻画得淋漓尽致。

小说是怎么写的呢?先来看老舍的原话——

“四十来岁,中等身量,脸上有点发胖,而肉都是亮的,丁务源不是个俊秀的人,而令人喜爱。他脸上那点发亮的肌肉,已经教人一见就痛快,再加上一对光满神足、顾盼多姿的眼睛,与随时变化而无往不宜的表情,就不只讨人爱,而且令人信任他了。”

不知是不是“肉都是亮的”那一句令导演灵机一动。范伟确实讨喜,让人见了就不禁发笑。然而老舍先生刻画最妙的却是丁务源的衣着——

“最足以表现他的天才而使人赞叹不已的是他的衣服。他的长袍,不管是绸的还是布的,不管是单的还是棉的,永远是半新半旧的,使人一看就感到舒服;永远是比他的身材稍微宽大一些,于是他垂着手也好,揣着手也好,掉背着手更好,老有一些从容不迫的气度。他的小褂的领子与袖口,永远是洁白如雪;这样,即使大褂上有一小块油渍,或大襟上微微有点折绉,可是他的雪白的内衣的领与袖会使人相信他是最爱清洁的人。”

用爱做裁缝的我妈一句话说,“领袖领袖,衣服就是领子与袖子最重要”。你看丁务源,即便身上有点点龌龊,都被最重要的“雪白的领与袖”遮掩。人们看他只记得他领口的洁白如雪,哪顾身上的肮脏和背后的不整洁呢。

于是我们看到了影片一开场,丁务源的第一个镜头就从他照镜穿衣开始,那宽大的长袍上身,朴素的颜色,洁白的袖口,布的质地厚质,既像穿了些年数了,又没有破旧不堪。他对着镜子说了句“三太太”,马上就要靠这一身踏实稳重的“戎装”,去解决问题了。

丁务源最大的问题是经营着物产丰富的农场却赔钱。 这个主要矛盾从一开始就出现在太太小姐们的麻将桌上,每每它像一把尖刀被亮出来时,丁务源总有办法,绕过这把质问的刀,把大家弄得开开心心服服帖帖。

股东之一许先生家的三太太,是像王熙凤一样的人物。看似一切事情由许先生做主,实则从小许老板做寿,到大太太的房间装饰,甚至大到农场的财务人事,许先生最终都听三太太发落。影片中一出二人演的《贵妃醉酒》,就隐喻了夫妻之间的真实关系。

丁务源自然识时务,知道三太太才是“一把手”,因此他所有的工作都围绕三太太去做。舟车劳顿,送昂贵的鸡鸭鱼肉;细心服帖,哪怕是两根芦苇花都旅途带着送上许宅。见了面腰就自然地弯下来,不光哄三太太开心,把三太太的一帮牌友们的问题也都解决了——送佟小姐爱的颜料,帮刘太太顶剩下的几圈麻将,这些都让三太太倍儿有面。知道太太财务紧张,自己揽下许家少爷做寿的大事,末了还在麻将桌上喂太太一口,成全她的“清一色加对对胡”……这样无微不至的人,有谁不喜欢?他来了一遭就像润滑油似的,把每个人都滋润了一圈,自己的问题,自然就混进油里了。

这一场麻将桌上的戏,精彩堪比李安《色戒》中一开场就把麻将搓得热火朝天的几位太太们。中国人的关系在一张麻将桌上就可以讲清,谁和谁亲近,谁和谁疏远,吃吃碰碰之间,就能看个明白。而丁务源那洁白如雪的领与袖怎能不担分量呢?上了台面,太太们最重要的是一身首饰,男人们最重要的自然就是领子与袖子了。

在后浪出版的《不成问题的问题》一书中,造型指导王展把丁务源的衣着分解得更细——

“丁务源的长衫选择用中粗的棉麻面料,有质感但不强烈,里面套着的水衣没有用普通的白平布,而特意选了白色富春纺,细腻柔和,与外衫的质感形成对比,表明他心思细密、低调不张扬但实际又很讲究的性格,让他周旋于股东和阔太太们中间时,显得内敛而得体。”

这一造型细节仔细回想起来,令丁务源这人进可攻,退可守。气派依旧是气派的,要从容不迫,自内而外。内敛也是可以内敛的,就外穿的大褂颜色质地,没有人会感到他高调张扬。因此你会看到他在不同场合的不同表现——在两个股东许先生和佟先生一起喝茶时,他弯腰低头的样子好像奴才;当他脱了外褂回到寝室时,狗腿子寿生给他洗脚按肩讲八卦,他那一身雪白的富春纺又显得极其贵气。你说这样的人,里里外外都是随机应变的,怎能不“长袖善舞”?

再说与丁务源形成鲜明对比和类比的几个男人——尤大兴、许先生、秦妙斋。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尤大兴和丁务源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人,一个穿长袍大褂,一个西装革履。尤大兴是留洋博士,学成归来,要在这小小农场里施展一身本领。他穿的衣服正如其人:格格正正,西装笔挺。一丝不苟的做人态度和那身量身定制的西服格外映衬。而他即使脱了西装,也没有里外不一的违和感。白衬衫扎扎实实塞进西裤里,撸起袖子就能干,和到处捣糨糊把龌龊都藏在长袍马褂里的丁务源对比鲜明。

许先生是这个农场的股东之一,你看他虽然是老板,但从衣着去看,他是和丁务源一样的人。尤其在老婆三太太面前,穿着中式马褂,说的话表面上硬气,实则软弱。他有问题断不会像另外一个股东佟先生那样明面上挑出来,总在寝室里和太太窸窸窣窣咬耳边话,农场经营不善,他也没有当真的问题去解决。不要问为什么有丁务源这样的人存在,什么样的奴才什么样的主子。当你看许先生谄媚地配合太太演杨贵妃面前的高力士时,你就明白了,他和丁务源是一丘之貉。

秦妙斋这个人妙不可言,在老舍原著中也有颇多刻画。

“高高的个子,长长的脸,头发像粗硬的马鬃似的,长长的,乱七八糟的,披在脖子上。虽然身量很高,可好像里面没有多少骨头,走起路来,就像个大龙虾似的那么东一扭西一躬的。眼睛没有神,而且爱在最需要注意的时候闭上一会儿,仿佛是随时都在做梦。”

秦妙斋自诩为“全能艺术家”,他那虚有其表的外形也配上了虚有其表的衣装。 电影中秦妙斋的西装看似洋气,实则尺寸不合身。西装是借来的,宽大上身的感觉也寓意此人狂放不羁。他走起路来更显得一身西装滑稽,摇摇摆摆,得意忘形,像极了老舍所描述的“大龙虾”。

当丁务源与农场中“最亲近的朋友”秦妙斋在一起时,他俩一胖一瘦、一高一矮、一西一中的强烈对比制造了非常有趣的喜感。看上去是两种人,实际上是一种人。电影创作团队描述他俩在一起的感觉像谈恋爱,两人一唱一和一呼一应的那种荒诞,为这个黑色幽默的故事增添了最浓重的一抹色彩。

最后说说电影中的三个女人:三太太、佟小姐、尤太太(明霞)

原著中没有三太太和佟小姐,这两个角色是编剧添加的,也为树华农场背后深不可测的人情社会多了许多诠释。

三太太为人精明,前文说她是像王熙凤一样的人物,在服装造型上也确实精致到令人感到精明。三太太爱好戏曲(也许原身就是戏子),她衣着光鲜,妆容精致,从微微卷翘的发梢到珠光宝气映衬的指甲蔻丹,无一不显出此人的精于算计。造型指导王展说三太太的几身旗袍在不同场景中运用了不同材质——平滑的丝绸、华丽的烂花丝绒、柔顺的绢纺、时髦的毛料等,在黑白色调电影中这些颜色没有大放异彩很可惜,但我们仍能通过人物的整体造型感到她的贵气与精致——及其背后的势利。太太每次谈到利益、分钱、陌生人的身世背景时,她那脸上的态度和嘴上的说辞,配合一身华贵,你便能感到丝丝入扣的计较,真是从外表到骨子里。

相形之下,尤太太明霞就是另一个极端了。她报守最传统的夫权思想,在家等了四年留洋的丈夫,盼到他回来又跟着颠沛流离。明霞始终缩手缩脚,从一出场去树华农场的路上,就丢了脸盆到水里(我感觉这是寓意“丢脸”)。她那身粗布旗袍,特别老旧土气,紧紧地裹在身上,虽有凹凸有致的身材,也发挥不了作用。她整个人都是憋屈的、忸怩的,像夹在两帮人中怎么都不顺意的怨妇,本本分分却到头来没有一点好处。

唯一一点释放是在她知道肯定要离开树华农场后,往锅里任性地打了几个鸡蛋。那一刻,土里土气的旗袍底下像爆发了点什么,她又迅速地把碗盖上,当作什么都没发生似的,扭扭捏捏地走了出去。

佟小姐的衣着变化是最大的。身为股东之一佟先生的女儿,整日和另一股东许太太厮混一起。这里面股东之间的明争暗斗,佟小姐大概一股脑儿都不知道,却不经意间把佟先生的许多想法透露给了亦敌亦友的合作伙伴许太太。因此最后许先生一边的丁务源能保住其位,和佟小姐这个不懂事的千金小姐坏了佟先生的换人计划不无关系。

佟小姐一出场是轻佻张扬的,穿轻绸薄纱,而且是短袖,显得和整个牌桌格格不入(也确实她来重庆后输了不少)。她想表现自己的清高精致,不料人所处的地位就如牌局,不断败下阵来。

佟小姐是有追求艺术的心的,她第一次来树华农场,穿一袭白衣坐桥边作画,十分清纯,美得与树华农场的明争暗斗格格不入——导致那些看到她的工人们都看了好笑,“这桥有什么好画的?”,反过来显得“全能艺术家”秦妙斋更艺术了。

佟小姐不懂事,轻易被秦妙斋的花言巧语骗了去。在恋爱中她穿得十分讲究,白色的套装,配上洋气的礼帽,比刚出场时稳重不少。裙子袖子也长了,一套行头也精致许多。

到片尾,佟小姐再度出场,一身笔挺的呢子大衣内衬卡其布连衣裙,她和贵气的许太太站在一起挽着手肩并肩,俨然已经是一个入世之人。谈到秦妙斋被抓的遭遇,她也毫不惋惜。许太太又张罗着给她介绍下一个富家子弟了,佟小姐想必已经变成了和许太太一样的人,只不过穿了一身洋装罢了。

综观整部电影,每个人的造型各有特色,又与人物个性相映成趣。整体配合大的时代背景和自然景观去看,又形成统一的色调,冲突之中又有和谐。最与自然相称的其实是那一帮工人们,他们着粗布衣裳,背上打了大大的补丁,在这貌似繁盛的农场里,他们是最落魄最腐败最庸俗的一帮人。当他们齐齐站在一起时,背后一致的补丁仿佛就像统一好的比喻——贫穷、愚昧,除了顺应偷鸡摸狗好吃懒做的勾当,除了与人斗,没有任何自发的力量,真正的为这片农场改变什么。当你看到他们齐刷刷的土布补丁时,你的气愤会化作更大的悲凉,就像尤大兴一早就知道的,“我改变不了什么”。

最后,这些人,这些事,就像山里那不存在的世外桃源农场似的,离开的人看他们,就像一股烟,轻飘飘的,也荒凉得很。

 4 ) 《不成问题的问题》: 中年去油腻的范伟演技爆发拿下影帝

“脑袋大脖子粗,不是大款就是伙夫。”

2001年春晚,赵本山在《卖拐》的这一句话,正是形容范伟的外表。恰恰是这样的外表,长久以来大家对于范伟的印象都是停留在“憨厚”上。

如今十多年过去了,范伟还是一如既往的憨厚吗?

自从范厨师离开小品界、投身电影圈后,似乎也没离开过喜剧圈。

从《道士下山》、《父子雄兵》,再到《绝世高手》、《缝纫机乐队》,范伟少了几个有意思的小品,多了几部口碑一般的电影。

难道范厨师就真的跳不出来了吗?

在前不久上映的《不成问题的问题》中,范伟因出演了“丁务源”一角而提名金马奖最佳男主角,并以此获奖。

对于许多人来说,一时间都还有点接受不过来,不少媒体甚至用“爆冷”来表示惊讶。

那么,范伟又是如何达到自己的演技巅峰呢?

在电影里,身为主任的丁务源已经接手经营农场,虽然没有能使农场盈利,但是打点事务的能力颇为出色。无论是老爷太太们交代的差事,还是手下人求他帮买的东西,他都能将每一件事办好。

在大多数人看来,丁务源就是个人畜无害的老好人。但有些时候,甚至有些懦弱。

面对不交房租、赖着不走的秦妙斋,始终狠不下心赶他走。面对前来“抢饭碗”的新任农场主任尤大兴,不但不敢明着对抗,反而自己先跑出去几天。

但到了后面,你才会发现这个人物的不简单。

他利用秦妙斋爱耍鬼点子的性子,煽动农场工人排挤尤大兴。在尤大兴被排挤走后,他又在酒后套秦妙斋的话,后者很快就被宪兵给抓走。

在这个过程中,丁务源既没有自己主动出面煽动工人,也没有直接与两个人较量,甚至还给上头的老板留下一个无法选择的选择,这样“一石三鸟”的计谋实在令人惊叹。

对于“丁务源”这个角色来说,他是一个内心非常有心机、表面永远是一副让人提不起防备的样子。

这样一个角色,对于演员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而范伟做到了。

比如,洗脚时,手指的小动作,透露出“丁务源”内心的波澜。

宴会期间,他躲在墙角抽烟,暗示着“丁务源”心中正开始盘算着什么。

在出门前,他对着镜子里的自己练习时也会抱着拳,表现出这个人物善于伪装自己。

这些看似很细微的动作,却往往体现了一个演员是否懂得运用肢体去展示人物的另一面。

显然,对于多年从事相声和小品表演的范伟来说,已经对这种把控了然于心。

虽然范伟将“丁务源”这个角色演得入木三分,但单靠一个人物还不足以撑起整个故事,更无法展现老舍原著中那个令人深思的人间寓言。

因此,除了“丁务源”外,还有“秦妙斋”和“尤大兴”两个角色。

自诩艺术家、富家子弟的秦妙斋,虽然会吟几句诗、秀几句外语,但本质上是彻头彻尾的骗子。他拖欠农场房租、在好友遇难时也不顾、想着办法赶走对自己不利的尤大兴。在他的身上,是一个极为市侩和庸俗的市井无赖模样。

留洋博士尤大兴,虽然做事能力很强,却是个不懂变通的直肠子。因此,不仅一来就将自己推向了所有人的对立面,更将自己推入了无法挽回的尴尬境地。

虽然故事讲述的是1940年代重庆一个远离战火的农场,但恰恰是通过这样近乎“世外桃源”的地方,去浓缩整个社会的影子。

通过“丁务源”和“尤大兴”两种不同的为人处世方式告诉人们,在中国的人情社会里,光有强大的出事能力是不能走得长远的。想要在社会上寻求一席之地,要学会圆滑处事、并寻求和依靠人际背景关系。

这么多年以来,范伟虽然在大部分作品之中都充当着配角,但十几年的积累让他在《不成问题的问题》的演技厚积薄发、水到渠成,塑造了一个八面玲珑的“丁务源”。

范师傅拿下金马影帝,不成问题。

 5 ) 或许这才是2016年最好的华语电影

刚在东京国际电影节拿下“最佳艺术贡献奖”的《不成问题的问题》,成了今年华语电影最后,也是最大的惊喜。

除了在东京国际电影节有所斩获之外,还入围了金马影展的最佳男主角和最佳改编剧本。


十月底的时候,《不成问题的问题》在北京电影学院放映。结束时,影厅里响起了两波掌声,多是来自一群平日对电影最挑剔的媒体和影评人。

大家都静坐着等待其他“惊喜”的发生。直到后座的导演——梅峰站了起来,和大家示意,“今天没有安排对话,只是看片,谢谢大家。”

导演梅峰对于一般观众来说,可能相对陌生,实际上他和大家熟知的曹保平、薛晓路一样,都是北京电影学院的文学系教师,实打实的“学院派”。


同时,梅峰也是娄烨的老搭档,两人合作过《紫蝴蝶》、《春风沉醉的夜晚》、《浮城谜事》等作品,更曾凭借《春风沉醉的夜晚》获得第62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编剧”。

《不成问题的问题》改编自老舍发表于1943年的同名短篇小说,讲述了在抗日战争时期重庆大后方的树华农场在前后两任主任管理下,整个农场经营情况变化的故事。

本身恰巧看过小说,相比起老舍其他作品,这篇小说在我概念里算是老舍难改编的作品之一,小说虽然元素繁杂,人物立体,但故事性偏弱,对于极具戏剧化的电影来说,颇有难度。


不过,梅峰通过增加配角戏份的方式,如三太太、童小姐、农场主等人物,从这些配角和两位主任——丁务源和尤大兴的互动——两家股东在人手安排上的较劲,把整个主题描绘的更深刻。

“没有问题”是男主角——丁务源的口头禅,上到场主,下至农场工人,任何事情都能被丁主任处理的服服帖帖,方方面面都表现出丁主任的阿谀奉承、八面玲珑。表面上把所有事情搞定,也给他自己贪污、争权做了很好的遮挡。


此前我特地重温了小说,阅读时脑中的影像更明晰,尤其是丁务源的形象直接代入了范伟的模样。可以说,范伟于“丁务源”一角,就如冯小刚于“六爷”(《老炮儿》一角),就是量身定制。
观众容易对演员会有一个定性,认为某个演员就应该是某种特有的套路。这部作品里,范伟最成功的地方在于,“丁务源”本身带点喜剧性,但是并没有因此,在演绎上让观众想到小品里的那个范伟,不仅保持了他自有的喜剧性质,更演出了反差的悲剧效果。

其他的人物改编,相较于原著而言,都做了一些“适当”的变动,尤其是秦妙斋这个形象,改编的非常有意思。
秦妙斋本身在小说里,确实是一个离家的富家子弟,但是在电影里,他的身份走向非常极端,变得更暧昧隐晦,仅仅自诩艺术家、富家子弟。虽然他遇见场主家小姐能以最简单的外语来招呼,但本质上就是彻头彻尾的骗子。他拖欠农场房租、在好友遇难时也不顾、想着办法赶走对自己不利的尤大兴。在他的身上,小市民的市侩感和庸俗样貌暴露无遗。


在拍摄场景上,导演也力求真实,选择了重庆白沙镇——也是当年抗日时期大后方的地点——进行拍摄,极大可能的还原了原著中的场景样貌。
此外,有别于其他电影在演员口音、方言这些细节上的不注重,这部电影能在方言上,保持了“苛求”的态度,也保持了全片的质感,是最让我觉得惊喜的。

农场场主本身是从上海逃到大后方避难的财主,嘴里说着上海话,其他多是本地操着重庆话的工人,除此之外,混杂了其他方言的人物。多方言的混杂,把整个时代从底端升华到现实,虽然远离战火,整体仍是一个混乱的环境,大家都是彼此互相抱团。

而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唯独左右逢源的丁主任不会有自己的方言,他见场主夫人可以来句简单的上海话,和农场工人又参杂几句重庆话。这些细节在当下的电影里,都是非常难得的。


除了改编的精良和细节的用心,在整体视听风格上也有强有力的表现。镜头多用固定的景深拍摄方式,较有玩味的把所有人框在一个场景之中,配上黑白摄影,就像是当时整个封建思想把人框的死死的,没有机会逃脱出去。

原著本身像一个永不过时的黑色寓言,通过前后两任主任的不同管理方式告诉人们,无论在中国的任何地方,一个人只有处事圆滑,并依靠强大的人际背景关系,才可以在社会上寻求一席之地,否则,一切都无能无力。


影片中多次说到农场像是一个世外桃源,但其实是“反世外桃源”的存在。即使外边战火连绵,这里也充斥了一群有着封建思想的人,聚集了一堆充满劣根性的群众。
整个封闭的农场,装下的是一个时代悲剧的缩影。影片中人们只有从外界通过一个摇晃的独木桥才能缓缓走进镜头,走进农场。
同样,当场景转换到重庆城中时,镜头也大多固定在农场主家门口,丁主任只能透过小小的门缝,和里面的侍女进行简短的沟通,用一扇小小的门就把那些世俗挡在门外。

影片中考究的黑白摄影,加上固定景深的长镜头,整体的镜头调度像极了侯孝贤风格,巧合的是,剪辑也是侯孝贤的御用剪辑师——廖庆松。演员的入画和出画方式,像极了侯孝贤的《刺客聂隐娘》中演员的走位。
梅峰为了追求表现最佳的景深效果,在空间上借鉴了中国上世纪50年代的影片,比如《小城之春》。

而且在配乐上,影片尽量以环境音为主,仅有在几个转场和高潮的时候,配上简单的器乐,就连最后片尾配乐的地方,也是简单的淡出形式。


本片以最简洁的电影手法,重点回归剧本的起承转合,人物的矛盾冲突,把故事和人物烘托起来,导演以丁务源、秦妙斋、尤大兴三人的前后出场,把整部电影处理成充满黑白讽刺意义的三幕剧。

全片就像是一个说书人,和观众娓娓道来,影片没有太激烈的高潮,直到影片结尾,大家才恍然明白它所表达的寓意。
而事实上,这个电影所表现的主题放在当下,一切都“不成问题”。

原文发表|外滩画报 公众号

 6 ) 昨日春风欺不在

老舍的故事总是比较温厚。就是那种老实人想骂人,想了想,先说上几句自己。说着说着,自然也没有了骂人的下文。梅峰就此改变的电影,是敞开了骂,但每个人都会觉得和自己无关。

一个电影总有些微言大义,未必栽道,未必含沙射影,于是有人就觉得这总是说中国做事很难。做事的人被赶走,那个混日子的终究卷起雪白的袖子,继续岁月静好。然后总是忙不迭地自嘲:献丑献丑。真的很想站在这样的人面前,你是很丑,谢谢。

那么你倒是讲讲这个讲了什么。

这就讲。

树华农场叫什么农场在这个故事里并没有有什么深意,大抵就是个很好看的地方。用老舍先生的话讲:江水让人愿意跳进去,山上没有什么,青青的一片里,便是这个农场。农场里物产丰富,但总是赔钱。就像桃花源里虽然很好,但桃花源的人还是希望又好,然后还是钱变得越来越多才好。小说的结尾说只有长得多的瓜果还想起来那个被赶走的人。那些人又回到了丁主任手下的牧歌年代,只要稍微做些事情,不至于自取灭亡的那种偷懒就已经足够。像尤主任那样的好,大有牺牲了这一代,或者不过牺牲了这一代的惰性,农场便可蜜流成河,奶积成湖。钱所以是不会越来越多的,如果还想桃花源是个桃花源的话。

丁主任的口头禅是不成问题。这个该是触怒很多人的地方。问题简直泛滥成灾,甚至血流成河。怎么亏得说出不成问题这样的浑话,简直诛心,简直……因为这些问题实在不是一个人的问题。

譬如农场不赚钱,农场的股东却不去想“农场的北平大填鸭,意大利种的肥母鸡,琥珀心的松花,大鸡蛋鸭蛋?桂花、腊梅、红白梅花,和大朵的起楼子的芍药、牡丹与茶花?山东大白菜,绿得像翡翠般的油菜与嫩豌豆?”这些支出本也是要做在账上的,也不管老爷们的应酬,生日,三节四庆,甚至某股东女儿失恋了,不想活了,就要添些东西,去香港走一走,那挂在那么好看手臂上的镯子,这些都要从丁主任随身从兜里拿出的“把这些放在账上”的几张钞票里贴补。书里几乎都没有谈,电影里这一次次的私款公用连丁主任最后的这一点点狰狞都给弄得那么低声下气。他总有中饱私囊,他总有徇私舞弊,可是他也总有捉襟见肘,也总有:不成问题,我来想想办法。

不成问题实在是句非常困难的事情。譬如大人物弯下腰问有问题吗?这就像问How do you do 你敢说自己很好啊。谁会在乎你好不好。一来二去,所谓成熟就是拢起袖子来堆着满脸的谄媚:不成问题。

于是干练的人就不满地去有问题啊,很多问题啊。身先士卒,死而后已。我都自己去死了难道还有问题吗?

难道就大家和和气气地把问题混过去?

就电影而言,农场的问题固然是各种物料的产能不足,产出也被各种虚耗、挪用。最后股东可以分配的资源少了,这个少是和一个预估的收益去做比较的,但这个预估的收益究竟是多少,究竟是如何测算的。付之阙如。留洋的主任大刀阔斧,提高产能,堵住漏洞。最后大家好,大家涨工资。这个链条表面上问题不大。

但问题从来不仅仅是表面上。

两个股东的勾心斗角真的因为是农场的收益不高?其中一个股东叫人来抓汉奸真的是天下兴亡,不是匹夫也有责?

【浮生恰似冰底水,日夜东流人不知。】

一片高歌猛进,丁主任避开,甚至如他号称的避入了水底。这里的问题却因为收益尚远,鸡蛋可以以眼见的速度拿不到了。于是所有的问题随着鸡蛋送入了新主任的后院,轰然起火。洋主任浑身金刚不坏,老婆总是凡人。又或者说他自己仅仅只是去种树,铺桥就真的抓住了问题的本质?

当然最为理想其实似乎是尤主任做实务?丁主任做人事?这种一厢情愿的想法无非觉得问题是可以分为春天的问题,夏天的问题,秋天的问题。

中国做事很难,被赶走的人不是因为只会做事不会做人云云,而是中国的事情,乃至不是中国的事情,从来分不开哪里是人的问题,还是事情的问题。

不成问题,说出这句话所以要有多么艰涩的“随意而安”。

站在山上看着农场,站在农场远眺江边,人都是那么自说自话地觉得那些问题只在那里,不在这里。

电影结束于丁主任的官复原职,不免让人觉得问题终究不成问题了。

那是小看了问题,还有“不成问题”。

 短评

老练,强势,文如其人。换句话说,你有多少城府,是会在电影里露出马脚的

6分钟前
  • 撕撕撕
  • 推荐

感觉还是可以剪得短一点,而且这种比较静的电影在电影院看太煎熬了,开不起房的傻逼情侣的调情声、睡觉的中年人巨大的鼾声、手机消息提示音等等全都被放大到了普通电影的十倍以上,这个真的很成问题!

7分钟前
  • 王大根
  • 推荐

秦妙斋戏太足,整个第二段都笑死了……不是喜剧的喜剧,不成方圆的方圆,不算世故的事故,不成问题的问题……特定环境下的生活哲学,年度华语佳片Top3.

11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四两拨千斤,螺狮壳里做道场,小成本,不小气,留白,剪影,音画极佳,冷冷小幽默,富含了职场政治学,中国问题大缩影,厚黑学的另一种演绎,会做事不如会“做人”,高情商土鳖主任联合流氓学生赶走夺权的海归改革派,取得胜利果实,顺便借刀杀人把流氓学生打入了大牢,清君侧,继续大腹便便衣食无忧。

15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要维系是非黑白不分的一团和稀泥人情社会,首先要好好团结不事生产不事艺术却车大炮了得的文艺青年,利用文艺青年解决掉能真正处理问题的理性能人,最后少不了“百花齐放”过河拆桥~云烟水墨腔调足,中式黑色幽默最大化,估计是年度华语最佳了

19分钟前
  • kylegun
  • 力荐

清淡至简、烟云雾霭的水墨风,远望冷冽清明,近观暗流奔涌,克制之下戏剧性依然强劲,三幕剧相辅相成,人物牵绊情节勾连,细处草蛇灰线;民国韵味的舞台腔,方圆门框里的玲珑诡谲,以一农场映鉴世事格局,照射千秋人心不古,终章照明度愈低,风雨悲兮,时代的车轮终究没有碾压过他们,永恒的醒世寓言。

21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金马53#账目不对工资不够,不成问题,有小聪明就行;非亲非故一事无成,不成问题,有嘴皮子就行;农场经营不善,不成问题,秉公任直即可。官僚腐败,政治立场,片中小事不成问题,综合的大问题毫不显山露水,却渗出无穷内涵。低饱和的黑白画面融合配乐加之人物表演站位,韵律富含其中。精彩至极。

22分钟前
  • KitajimaJunko
  • 力荐

拿奖不是问题(哈哈/梅峰多年编剧的能力真是毋庸置疑,故事非常好,对小说的改编也非常到位,年度喜爱华语电影/摄影厉害,固定机位+长镜头,一点也不腻/三段式剧情,写意的水墨画面流畅展开/以小见大,简单的农场也是一个社会,错综复杂的关系,各自的小九九,戏谑的方式呈现,惊喜/

27分钟前
  • hendo
  • 推荐

1,大户人家的小姐都这么好骗的吗?请给我介绍一打。2,秦妙斋这个角色放到现在,就是网上带节奏的那种人,打着正义的旗帜,目的却是各种占便宜。3、丁主任这个人八面玲珑,可悲也可恨。4,屁民永远都是屁民,乌合之众。

28分钟前
  • 艾晨
  • 推荐

58/100 小说中园丁面对不同领导下的心理变化是串联整个故事的最核心的一条线,而这条线在片中表现几乎为零。却增加画蛇添足的情节,比如两股东的猜忌,把一个具有普世价值的故事直接降格,弱化了作者比喻社会的理念。电影语言贫乏、调度灾难,最大的败笔是黑白片,世外桃源般的树华农场在哪里。

29分钟前
  • SELVEN
  • 较差

丁主任:不是我针对谁,在座的各位都是辣鸡!

34分钟前
  • 朝暮雪
  • 力荐

【台北金马影展展映】老舍小说改编。农场成为中国社会缩影。丁务源无能无才却能左右逢源上下贯通,大事化小小事化无。秦妙斋身无分文却能口吐莲花侃侃而谈,吃住全靠骗嘴耍赖。尤大兴正义有才,却不懂人情世故,被憎恨污蔑,排挤打压。很好,这很中国。范伟表演很棒。女性角色弱。后面稍显拖沓。四星半

35分钟前
  • 汪金卫
  • 力荐

看似改編老舍,實則拿老舍、錢鍾書、《小城之春》三者混搭自己要的民國風情。民國電影必須珍惜,因為在民國題材等同票房毒藥的現況下還執意拍的,只有深被民國中西古今堆壘的混沌吸引,並體現這渾沌的本質即當代華人的終極困惑「中國是甚麼?」的才子癡人。王家衛是、徐浩峰是、梅峰亦是。

40分钟前
  • 焚紙樓
  • 还行

同学们,这是职场教科书啊!!

42分钟前
  • Viola
  • 推荐

三星半,所谓文人电影,片子故意的压和忍,范伟演这种角色实在游刃有余,其他角色就略差点火候。其实相比老舍的原书,讽刺味是略弱了些。加多了女性角色,也加多了些愁的东西。与预想略有距离,却仍是一部值得关注的片子。

44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这电影还需要过多解读吗?鲁迅先生和老舍先生都看透了国人,只不过鲁迅先生是火,想点燃,想烧毁,想重生。老舍先生是水,想冰释,想消融,想蒸腾。结果,先生们,对不起,我们还是这逼样。

46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推荐

要叫范伟老师了 分寸真的是个迷人的东西

51分钟前
  • 蹦迪村六公子
  • 推荐

秦妙斋可能投胎成了靳东

56分钟前
  • Steamed Punk
  • 推荐

回归国产老片腔调和文人气质,范伟老师不显山不漏水的把中国式人情社会展现出来——保全面子和给足面子。三幕循序渐进,直至看到规矩在人情社会中的瓦解,方才醒悟,因为它早已变得习以为常。

1小时前
  • 大奇特(Grinch)
  • 推荐

要说“丧”,这种电影才是最“丧”的。那些不成问题的问题,能杀人于无形,能消解所有意义于无形。让满足于沉睡的人永远沉睡,让试图醒来的人无力前行。

1小时前
  • 丁小云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