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景舟

剧情片中国大陆2015

主演:上白,于娜,王伯昭

导演:冯新民

播放地址

 剧照

顾景舟 剧照 NO.1顾景舟 剧照 NO.2顾景舟 剧照 NO.3顾景舟 剧照 NO.4
更新时间:2024-04-11 05:31

详细剧情

该电影将全景重现顾景舟在民国时期的生活、创作画面,通过复原当年蜀山老街上紫砂陶工业的盛况,特别是在1949年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后,从成立陶业合作社到现江苏省宜兴紫砂工艺厂的工作场景,充分传递制陶者对紫砂陶文化的深切情感、宣传紫砂艺术文化、诠释朴实无华、精益求精的紫砂艺术精神。

 长篇影评

 1 ) 电影《顾景舟》——一场不忘初心的精神盛宴

《顾景舟》超长片花心动发布!_腾讯视频

自2015年电影《顾景舟》首映至今已近3年,当初就打算写一份观影札记,但零零碎碎一直不成文,一是身边比我了解紫砂的老师和专业人士着实太多,观点稍有不妥,自觉菲薄难当,二是自身经历有限,如此优秀的题材,不敢随意浪费。大概便是,一切要等待灵感一触即发的某个时机。

虽然当下依旧浅薄如我。

1

很认真地先说一个题外话,当时拍摄《顾景舟》时,有一日探班,我站在蜀山大桥桥堍,身边的长椅上闲坐着几位耄耋老者,从他们的交谈中,得知他们就是当年顾景舟在蜀山老街的街坊邻居,当然,他们一直居住在这里。印象最深的一句对白是“老胡(化音),顾景舟年纪还没你大吧?”“呵呵,差不多,我93”。

其实这部电影是纪念顾景舟诞辰100周年的献礼之作。他们确实年纪差不多。但是从对白的语调中,我大概能读出一种走过同一个时代的“当事人”的不屑一顾。

这不禁让我思考起关于手艺传承和传播的两个极致方向——我们常常在做又一直忽略的“存在性”事实。

1.后人对前人的过分推崇,将前人故事化、神秘化,莫名沉浸追忆的感觉。或者就是对“大师”的过度膜拜。

2. 对当下经历的人与事,反而没有专注心、仪式感,缺乏认可,且缺乏记录的观念,从而陷入隔代追捧的怪圈,导致很多重要资料不幸流失。

当然,我也从那时起便开始思考,对于一个人而言,生命的长度和宽度究竟哪一个重要——这种比较终极化的问题。

回归到电影中来,这些或许可以不算作是一个题外话。因为这部电影恰恰用朴实的演绎和艺术的镜头,巧妙回答了这些问题——每个人都能从中获取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理解。

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我认为这部电影是“一场不忘初心的精神盛宴”。

一部电影来讲述或还原一个人的人生,显然是力不从心的,但是从人生如戏的角度来说,戏亦如人生,何必去深究其中的是是非非呢。

2

丨人生如戏

手艺是什么?手艺人的命运究竟会呈现怎样的轨迹?

“当局者”似乎很少会停下来思考这些问题——尤其在一门手艺迎上了时代“风口”的时候。

这是一个论“匠心”为贵,并且贩卖“匠心”的时代——无所谓对错,这就是一次潮流。

所以,紫砂是幸运的,在历史的年轮里,紫砂首先应该感恩茶、感恩时代,而后才有了一出出由手艺人自已演绎的人间戏剧。

理论上,任何一门手艺都不应该标榜“制高点”的,至少在我看来,手艺本身所具备的“维度”,有无限延伸的空间,这也是人们常说的“艺无止境”。

关于紫砂,我们从来不会语竭词穷,与任何一门承载了丰富内涵的传统手艺一样,我们能够挖掘和探索的方方面面着实太多。

如此而来,手艺人所具备的“人”的特质就会被一点点放大,比如登峰造极者就会被歌颂,被标榜成可以量化的“制高点”。

“紫砂泰斗”顾景舟无疑是当代紫砂界实至名归的一座高峰,他的名字就代表了紫砂的精神特质,而他的作品,更是物化的人性情结。

这样一位站在高峰上的时代“标杆”,依照历史经验来看,其命运必定跌宕起伏、看点十足。

事实上,确实如此。“人生如戏”四个字,希望可以用来总结一代紫砂大师的传奇人生。

1915年,出生。

1932年,师从祖母邵氏学习紫砂技艺。

1936年,应聘至上海“郎氏艺苑”,专事仿古制陶,名扬上海滩。

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返回宜兴。

1939年,不幸患天花,死里逃生。

1942年,二度赴沪,应聘至上海标准陶瓷公司当模型技师。

1948年,抗战胜利后往返于上海与宜兴,与戴相明、唐云、吴壶帆、江寒汀交好,做《石瓢壶》5件,成就传奇。

1951年,应聘上海天元化工厂,因体检出肺结核被拒用。

1954年,第一个响应号召,参加并组建宜兴县汤渡陶业生产合作社蜀山紫砂工场。

1955年,蜀山陶业生产合作社设立“紫砂工艺班”,顾景舟为合作社7老艺人之一。

1956年,被国家授予工艺行业最高荣誉“工艺人”称号,被江苏省人民政府授予“技术辅导”称号。

1958年,参与紫砂成型注浆,轱辘车的技术革新、技术革命运动,为困难时期紫砂工艺厂寻找产品出路。

1959年,任紫砂技术研究室副主任、主任,负责全厂的技术辅导工作。

1965年,被造反派污蔑为“反动权威”,被卷入十年“文革”动荡。

1975年,重新走上紫砂岗位,期间创作颇丰,并参加了香港第六届亚洲艺术节。

1982年,被评为工艺美术师。为故宫所藏700余件紫砂器做鉴定。

1983年,担任紫砂研究所所长。

1984年,妻子徐义宝病逝。

1985年,应香港锦锋公司之邀,赴港参展。

1988年4月,被轻工业部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为中国紫砂行业第一人。

1991年,“顾景舟教育奖励基金会”创立,捐资20万元。

1992年,作品《提璧壶》入选邮电部发行的四枚紫砂邮票之一。

1993年,作为“宜兴陶瓷艺术作品展览会”代表团成员首次访问台湾。

1996年,因肺气肿导致肺功能衰竭病逝,享年81岁。

3

丨戏如人生

演戏是门大学问。

艺术是相通的,电影作为一种影像的艺术,它是现实与生活的缩影,而对于人物片来说,更好似把银屏里的人物重新活一次,

所以,并不是所有大人物或小人物都有机会被投射到剧本中、屏幕里。

一般而言,这个人物总是要具备一点“标签”性特质的,例如:

1 赶上了时代“风口”

2 有足够的资本站在“风口”中央

如此前提下,无论于当下还是后世,总会有超越籍籍无名的一天。

这是规律,也是命运。

电影《顾景舟》时长103分钟,主要讲述了顾景舟在民国时期的生活经历和创作历程,再现了宜兴紫砂在20世纪初期的发展风貌。

一个风华正茂的年轻人,他技艺超群,爱憎分明,不懂圆滑世故,也不会表达情感。他有思想、有抱负,然而在乱世与硝烟之下,环境的大染缸让一切充满变数,也失去了象征底线的标准答案。手艺人的命运,甚至性命都是无关轻重的,更何况手艺本身。

影片中最精彩的一个场景便是“摔壶”,顾景舟拒绝了沪上商人的金钱利诱,宁愿摔碎精工细作的赝品,也不愿成为艺术和人性的苟且之徒。这一处只可意会的暗示和讽刺,成为影片的一大高潮,不仅奠定了整部电影的基调和灵魂,更埋下了顾景舟的人生伏笔。

顾景舟是孤独的,就像电影中抑扬的背景音乐,也依旧挡不住他眼神里的无助和落寞。只有他和他的壶,相互作伴。紫砂,成为了顾景舟最后的底线和归属,而归属也意味着安全感,

所以,紫砂壶是顾景舟生命最后的安全感,或者说,没有紫砂壶的顾景舟其实是不完整的。

戏如人生,却终究是戏。然而电影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饰演的像不像、真不真——这种比较初级的要求,而在于提炼和升华。

当我们拍摄《顾景舟》时,我们想表达什么?

当我们观看《顾景舟》时,我们又想获取什么?

或许这才是更重要的意义所在。

整部电影穿插了民国与20世纪80年代两条时间主线,并且最终在同一把“洋桶壶”上实现重合。虽然这确实是电影的艺术表现手法,但传达的深层涵义,莫过“初心”二字,对人生、对信仰、对感情、对手艺、对社会……

手艺人的最高境界,就是将自己和手艺融为一体——此时此刻,才可谓之初心。譬如,紫砂与顾景舟,他们彼此成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紫砂未必是顾景舟,但顾景舟已经遁为紫砂。只有当他与紫砂融为一体的时候,他才是充实的,才是我们认知里的顾景舟。

戏如人生的《顾景舟》,在表现“初心”这个核心内涵的同时,其实也是通过顾景舟的人物故事,完成其与顾景舟的隔空对话,他们是一种彼此关系——以初心,致敬初心,圆满打造了一场不忘初心的艺术盛宴。

顾景舟旧照

顾景舟旧照

顾景舟旧照

顾景舟旧照


文丨守一集雅_孔小乐
遇见美物,读懂匠心,感恩手艺的美和善!
紫砂传统器型新解,原创版权,感谢阅读!

 2 ) 居然看完了

拍的就像个木头人,情节拖沓,总是哭啊哭,小青年一脸的严肃,而且经常莫名其妙的发脾气,像别人欠多还少一样,和年龄不相称,

几段感情都在云里雾里,都没有结果,也不知道来由,既同情被害的工头,又痛恨卖国的郎老板,既痛恨作假,又做了一批竹笋壶,再加上太多的闪回看的憋气

还是把真实情况写下顾景舟把一生奉献给了紫砂,耽误了个人婚事,磋砣了最佳年龄,待到新婚之时,业已五十虚岁,爱人徐义宝比他小十一岁,两人连理于1964年。

 短评

冬梅你可长点儿心吧

8分钟前
  • 量子バラ
  • 还行

挺好看的!

9分钟前
  • 渔舟唱晚
  • 力荐

今天央视播出了

11分钟前
  • 酸酸的唐僧爱咸
  • 还行

你能相信,这竟然是爱情片?

12分钟前
  • Vivien
  • 很差

故事都讲不清楚,还玩插叙倒叙呢,以为是个人物传记片,但拍成了愤青的爱情。

17分钟前
  • 繁花将尽
  • 很差

拍的真心一般。天以百凶成就一词人。这句话真是适用于各种大师级人物。顾老真的刚啊!

22分钟前
  • 梓蘅
  • 还行

不行,表演,台词都很差,声音也没有做。整体制作都太简单。

26分钟前
  • 陈俊俊看电影没
  • 较差

舞台剧般的表演,电视剧般的镜头,平淡无奇的主题,低智浅薄的台词(甚至还有假唱和日本二次元恶意卖萌?),莫名其妙的逻辑……就是没有一点电影感。

27分钟前
  • 梁摸鱼
  • 很差

CCTV6播出

29分钟前
  • 和寂寞一起悬空
  • 还行

顾景舟紫砂大师是近代陶艺家中最有成就的一位,所享的声誉可媲美明代的时大彬,世称“一代宗师”“壶艺泰斗”,他的成功不仅是因为勤奋好学,仿古技艺超群,而是不断创新,追求完美。8

32分钟前
  • 觀🌻
  • 推荐

1940年末,顾景舟与来楚生、吴湖帆、江寒汀、谢稚柳等书画名家合作制作了五把石瓢壶,诗、书、画、壶融为一体,石瓢五兄弟。取自黄龙山最好的矿土,陈腐风化不少年才有了这块紫砂泥,上岸村

36分钟前
  • 狐狸牌葡萄
  • 还行

紫砂壶大师,了解一下

38分钟前
  • 防晒霜
  • 还行

镜头年代前后衔接太多,也没什么完整的故事,东拼西凑一些片段。

39分钟前
  • 云中雨阳
  • 还行

良匠与良工,是精神的不同。

43分钟前
  • 空白圖書
  • 还行

其实我很喜欢这种类似于纪录片的电影。但是在观看过程中总觉得配音有一些尬。不自然,演员也无法带观众入剧。

48分钟前
  • 红油有一只猫
  • 力荐

顾景舟一代紫砂壶宗师级大师,值得纪念,当下值得推崇的匠心精神。表演略显青涩。

52分钟前
  • 开心快乐每一天
  • 推荐

没啥紫砂壶技巧展示。人物故事太硬。不会是为了什么献礼硬写硬拍的吧……不如请日本友人来,参见他们拍的尺八。CCTV6 唉

54分钟前
  • 殷玥
  • 很差

是真的无聊……

58分钟前
  • 不顾
  • 很差

超出时代意识形态限制的拔高都是恶意的毁谤,因为很快,你的拔高将贻笑大方

1小时前
  • Yuki
  • 较差

5.0 顾景舟的传记片拍的太过简单,导演对升降镜头情有独钟

1小时前
  • Michele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