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俊少年

剧情片西德1970

主演:海因切·西蒙斯,海因茨·莱纳克,歌琳德·洛克,保罗·达尔克,赫尔穆特·弗巴赫,克里斯蒂安·吕克尔,简·亨德里克斯,艾格尼丝·温德克,马丁·詹特,鲁道夫·申德勒,劳夫·沃尔特,弗里德里·希肖恩菲,罗伯特·梅恩,威尔·罗斯,尤韦·里希米斯特,罗尔夫·莫比乌斯,迪特·库尔索

导演:汉斯·海因里希

播放地址

 剧照

英俊少年 剧照 NO.1英俊少年 剧照 NO.2英俊少年 剧照 NO.3英俊少年 剧照 NO.4英俊少年 剧照 NO.5英俊少年 剧照 NO.6英俊少年 剧照 NO.13英俊少年 剧照 NO.14英俊少年 剧照 NO.15英俊少年 剧照 NO.16英俊少年 剧照 NO.17英俊少年 剧照 NO.18英俊少年 剧照 NO.19英俊少年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05:30

详细剧情

“小小少年,很少烦恼,眼望四周阳光照……”少年海因切(Heintje Simons)虽自幼丧母,却从没失掉过对生活的乐观,他与父亲卡尔(Heinz Reincke)一起过着平静幸福的生活,每日,他都会对“不听话”的父亲“管教”一番。   “但有一天,风波突起,忧虑烦恼都到了……”海因切的外公贝特霍德(Paul Dahlke)是一名大实业家,早在海因切未出生时,他就因反对女儿和卡尔结婚与女儿切断了关系,某银行家的儿子为敲诈他将一笔银行失窃款栽赃到卡尔身上时,他视而不见,结果卡尔入狱,海因切在法律的帮助下来到他身边。渐渐地,贝特霍德感受到海因切带给他的温暖,而父亲被人冤枉的事,海因切也于无意间得知。

 长篇影评

 1 ) 真好

记得买回来的时候看了一遍,但是因为很晚了,所以属于倒带似地检查一遍。之后,放在书柜里就忘记了。周末闲来无事的翻书柜,看到在书柜角落里躺着的这张光盘,压在众多光盘的最底下,裸露在外的部分已经被灰尘覆盖。好奇心驱使我又把它拿出来放到了机子里。放进去之后我就在别的屋忙活收拾去了,只是想家有个声儿,不至于太闷得慌。结果当男主角的歌声响起的时候,我真的是放下手里的活踏踏实实坐在电视前,电视里的画面表现的听众也是像我一样,在安静地听着。屏幕内外都处在一个世界。纯真,自然,在那一时刻我什么都不知道,脑子里也不知都在想什么,就是要在这里听着,安安静静的听着。结果我坐在沙发上把整部电影看完了。每一首歌都那么好听。表现的感情都那么干净。没有什么现在“这辈子怎么样”、“我的感情要死要活”等等乱七八糟的东西。就是一个小孩子很纯真的感情,对父母的爱,对生活的向往和迷惑。
干干净净的感情,真好!
生活的悲悲喜喜,真好!
上译的配音,真好!

 2 ) 对不起,这不是18岁以上才能看的

看名字以为是18岁以上才能看的同志电影。

这名字太让人浮想联翩了吧!

我家有这个片子的电影票,我妈年轻的时候看了N多遍。

其实和我看过的一本书叫《小公爵》差不多。小公爵叫薛特利。

《小公爵》也拍成过动画片但是叫《喜弟》。

内容都是一个富翁的孙子(外孙),爸爸(妈妈)去世由单亲家长抚养长大。都是天降际遇被富豪收养,富翁脾气都很暴躁,都有一个管家特别严肃被捉弄的各种出丑。爸爸(妈妈)都因为这个可爱的小精灵而找到了自己新的另一半。

如果名字换一个就更好了,比如说“阳光灿烂会有时”或者“守得云开见日出”之类的,都比这个听着和18岁以下不得观看的同志电影一样的《英俊少年》要好。

 3 ) 海因策唱的那些歌

海因策唱的那些歌 ——看西德影片《英俊少年》

/范达明/

《英俊少年》海报01

《英俊少年》海报02

《英俊少年》海报03

海因策是西德影片《英俊少年》中的主人公。他心地纯朴,对父母充满深情厚爱,时常唱着父亲教他的那首母亲生前最爱唱的歌;他诚实坦白,拾金不昧,弄脏衣服不撒谎;他意志刚强,只要外公一天见不得他那受诬而落难铁窗的父亲,他一天不叫一声外公;他行动果敢,只身跟踪陷害他父亲的走私犯,一往无前,似同一个真正的侦探。影片把海因策的形象塑造得那么可爱可敬,呼之欲出,使人看了深受感动。特别是听他反复唱那些原版的歌:无论是唱片商、游艺场游客、狱吏、女律师乃至街头的幼儿们,还是父亲、女管家乃至外公本人,即无论是外人还是亲人,听了他唱的歌的无不为之感动。海因策以他的行动与歌声,赢得了蒙受不白之冤的父亲的人身自由,也最终赢得了本来对海因策父子深有成见的外公的爱,赢得了所有影片观众的心。 其中海因策唱的那首《最后的玫瑰》是一首苏格兰世界名曲,也是一首他们家传的歌,是他母亲爱唱的因而也是深爱他母亲的父亲、外公诸多家人所喜欢的歌。可惜母亲生下海因策就去世,《最后的玫瑰》也就成了美丽年轻的母亲的最后的歌,成了家人们寄托对母亲的美好怀恋的象征。 自私、自负、贪富欺贫的外公本来就反对父亲娶母为妻,她的早亡使失去爱女的外公加深了对父亲的仇视,海因策父亲被外公的企业解雇,海因策父子也被赶出家门,上两辈人从此结下了不解之怨。 而大企业家的外公财富积聚得愈多,人的感情却也失去得愈多;从与海因策父子分开后,失去一切亲朋的外公性情更加乖戾,被人称为“恶魔”、“暴君”和“臭老头”。然而外公对于自己已故女儿的怀恋与海因策父子俩对于海因策已故母亲的怀恋是共同一致的,是不会改变的。海因策正是无意中以他恋母的歌声,唤起了外公内心深处由于贪婪财富与偏见所被埋藏、被压抑了的人性中美好的一面;海因策心灵与行动的诚实正直,改造了外公被扭曲与异化了的人性,使这位天上的“暴君”与地底的“恶魔”又复归到地面,复归到人。当海因策“指挥”着外公玩小火车、练长跑、捞鱼与骑马的时候,原先见不得海因策的外公,此时与海因策已结下了忘年之交,以至于在海因策因跟踪走私犯而几乎遇难的关头,能得助于外公的势力与警察的配合而脱险。影片中作为海因策的对立面所塑造的外公这位大企业家形象的典型意义,在于从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资本主义在财富增殖下反导致人情贫乏的矛盾,这就击中了发达资本主义造成人性异化之弊病的要害,有进步性的一面。 《最后的玫瑰》等歌曲的歌词并未翻译,绝大多数不懂德语的中国观众为什么听了这些歌也能感动流泪呢?这是影片编导运用了无词的电影语言做了形象的注释——当海因策到外公家住下第三天给狱中的卡尔(他就这样称呼父亲)写信时,伴随海因策头部特写与歌唱的声音,影片叠印了一系列画面:家中自己房间内陈设的玩具和镜框中父亲的肖像,自己为父亲出门买的一本介绍加拿大的书和为祝贺父亲生日准备的蛋糕,红的玫瑰花,母亲的肖像,自己在母亲墓地前的献花,飘零雨点的池塘和风中的拂柳……这就从一开始为我们建立了歌唱与孤寂的海因策对囚禁的父亲与去世的母亲的怀恋的有机联系,给海因策的歌声染上了深沉、浓厚的感情色彩。当女管家带海因策到母亲生前的居室,他又唱起那首《最后的玫瑰》,一边望着墙上母亲的画像,一边对照着自己项链小盒内同样的母亲画像,女管家听得老泪纵横,觉得已故的海因策母亲又来到了眼前:而在暗处注视这一切的外公,也被大大触动了心灵。影片在这时的歌声中又别具匠心地切入了特写镜头:几片玫瑰花瓣掉落在桌面一本母亲生前打开的书页上,这正切合了《最后的玫瑰》这首歌的题旨,隐喻了在场人物对海因策母亲不幸早亡的哀怜与悲悼。 意味深长的是,像《最后的玫瑰》等这些歌被海因策贯串地唱在影片的始终,然而它们在海因策的歌喉中并没有被唱得凄楚悲悯、软弱低下;在寄托对父母亲厚爱深情的同时,展现的是海因策这个天真烂漫又知情达理的英俊少年同感情的挫折与厄运的不幸进行搏斗的主人翁进取精神(这具体表现,又如:因父亲蒙冤入狱而写信告诉父亲,希望自己当侦探——后来果然当了小“侦探”;在追踪到法国尼斯因语言障碍受骗而最后回答外公自己要学法语,等等)。这是诞生了马克思与恩格斯、贝多芬与歌德的伟大德意志民族固有的进取精神,内中有着高亢的激情与刚毅的力量;而正是这一歌声的激情与力量,使一个濒于崩溃的祖孙三代的家庭重归于合,当然,它也是使这一家庭以外的其他人(包括我们中国观众)因此而由衷地受到感动的原因。这中间是很有些值得我们中国电影工作者在拍摄儿童少年影片时借鉴的地方。 1981年10月27日写于Y.C. 2005年5月22日录入电脑于杭州梅苑阁 [相关链接] 影片信息: 西德特拉电影艺术公司摄制 上海电影译制厂译制 1981年国内公映 彩色故事片 编剧:巴·安德斯 导演:汉·海因里希 摄影:海·赫尔金 主演:海·赖因克 主要配音演员:李梓(海因切)、于鼎(海因切之父卡尔)、杨文元(海因切外公伯特霍德)、丁建华(律师雷娜特)、富润生(律师希拉)、赵慎之(管家施兰妮)、毕克(管家昆特斯)、周瀚(花匠)、尚华(游乐场员工)、乔榛(公司经理恩格哈)、严崇德(公司经理之子小恩格哈)、程晓桦(公司秘书)、童自荣、施融(公司员工)、杨成纯(警官)、孙渝烽(狱卒)、王建新(小听差)、刘广宁(彼得森太太)、戴学庐、翁振新(小恩格哈同伙)

《英俊少年》 官方剧照01

《英俊少年》 官方剧照02

《英俊少年》 官方剧照03

《英俊少年》 官方剧照04

《英俊少年》 官方剧照05

《英俊少年》 官方剧照06

《英俊少年》 官方剧照07

《英俊少年》 官方剧照08

《英俊少年》 官方剧照09

《英俊少年》 官方剧照10

《英俊少年》 官方剧照11

《英俊少年》主人公海因策01

《英俊少年》主人公海因策02

海因策心地纯朴,对父母充满深情厚爱,时常唱着父亲教他的那首母亲生前最爱唱的歌

海因策生日那天,等候父亲归来

当海因策“指挥”着外公玩小火车、练长跑、捞鱼与骑马的时候,原先见不得海因策的外公,此时与海因策已结下了忘年之交

影片充分展现了海因策这个天真烂漫又知情达理的英俊少年同感情的挫折与厄运的不幸进行搏斗的主人翁进取精神

海因策以他的行动与歌声,赢得了蒙受不白之冤的父亲的人身自由,也最终赢得了本来对海因策父子深有成见的外公的爱,赢得了所有影片观众的心

 4 ) 小小少年 | 我的小学回忆

有一段记忆,我从未主动面对过。

今天,是解封的前一天。傍晚的楼下,孩子们的嬉笑声远远传来。我曾经也是这样的一员啊,但这样的记忆已如捕风般缥缈难觅。

那是我小学时的记忆。


我的小学,每周都有音乐课,或者叫“唱游”,是很开心的课——大家排着队,前往音乐教室,跟着老师的钢琴,愉快地享受音乐。虽然学的歌很多,但是每个年级都会有一首标志性的歌,用来在特定的“大场合”进行演唱。一到四年级的是什么歌,我几乎全忘了,只记得有一首“小螺号”,总之都是非常无忧无虑的快乐的歌。但我至今忘不了的,是五年级的这首充满了淡淡忧郁的歌——《小小少年》。即使我已有十年没有听过它,它却常在我耳边回响。

小小少年,很少烦恼,……

久违地,打开播放器,听听吧!


当时啊,教完这首歌之后,音乐老师还给我们放了电影,也就是这个电影《英俊少年》。小孩子嘛,怎么可能认真看这种严肃写实的电影。至今,我只记得,男主人公曾经无忧无虑,与家人幸福地生活着,却突然遭遇了很大的变故,陷入四处奔波的艰难处境。

尽管这些事实只是普通的发生了,可这首歌已成为我小学时的最重要的回忆。对于小学的班级,我现在丝毫没有实感。一年级,我似乎当着爸妈的面,说喜欢一个戴着眼镜的短发女孩;二年级,有一个男生转学过来,性格很好,很受欢迎,我对这个男生非常憧憬;三年级,我被换了座位,原因忘了,曾经的同桌是一个褐色长发的害羞女生,新同桌是一个黑色长发的开朗女生,新同桌似乎让我不是那么内向了,她后来去了美国;四年级,似乎是很重要的一年,涉及小升初的关键成绩,但我对这一年什么都不记得了;五年级,我只记得学会的这首《小小少年》,以及最后一天放学,曾经的班长献唱一首《Trouble is a friend》。

无数次,我竞选中队长,最后都因为票数落后,只成为小队长。爸妈对我说“你太内向了”,爷爷奶奶对我说“老闷”,我不知道该说什么。

小学,对我来说,宛若一座冰冷的宫殿。初中的我,欢声笑语,从未回忆。高中的我,心力交瘁,无心回忆。


楼下的欢笑,已经远去。已经天黑了。

我小学时的欢声笑语在哪?

在一条街上。


幼儿园快结束时,我爸妈转行了,开始从事零售业,在一条街上开了一家店。那条街每家店前的空间,很大很大,还有阶梯、斜坡、花坛、大树,这给了孩子们得天独厚的娱乐条件。假日的上午,我往往在家做作业啊、练字啊,各种杂七杂八的事。午饭后,我就到店所在的那条街,和其他店的孩子们玩各种无聊而有趣的游戏。甚至不吃不喝不拉,玩到晚上七八点,也毫无倦意。

那正是“很少烦恼,眼望四周阳光照”的美好时节啊。

孩子中有哪些呢? 有1位比我大5、6岁,我们遇到什么不懂的,都去请教他。 有1位与我同龄,他遇到不会的作业题,会请教我。我和他还打过架(当然,我输了)。 有3位比我小两三岁的样子,不过我从没有以年长者的角度看过他们。都是一起玩的朋友啊。

除了户外各种杂七杂八的瞎玩,我们也玩网络游戏,主要是《赛尔号》、4399。

《赛尔号》,当时的孩子都玩这个。如今想来,这游戏丝毫没有体现我的任何想法,只是我当时的跟风的产物。

4399,这个反而玩得多一些。这么多孩子,双人游戏,一把一把轮流玩,才是乐趣所在啊!


可悲的是,我家店在那,也有一台电脑,但我毫无归属感可言:第一,我父母严格反对我玩游戏,碰电脑更是不让我碰;第二,我父母并不希望我呆在店里,这会影响顾客购物(或许并非如此,但当时的我是这样理解的)。

可能这也是造成我自卑感的原因之一。

因此,我永远只能,永远只能,在别人家玩。永远只能,看别人的脸色行事。“你想玩吗?你不想玩我就接着玩了啊。”别的孩子的一句无心之言,可能就令我无比惊恐:“我玩!我玩!”

我天性不愿求人,可若是想玩,只能忍耐,或是讨好。

真是可悲的经历。


尽管如此,这也是那段时间最愉快的经历。

“那段时间”大概有六年。随着我步入初中,一切都变了。

 5 ) 两部国内公映过的海因切电影之一,这部名气更大

李梓那时候已经五十多的年纪了, 声音特好, 有磁性, 跟Heintje的嗓子很贴近.
也了看了无数遍的了, 影院里, 电视上.

 6 ) 恒庐艺术影吧《英俊少年》观后座谈会纪要

恒庐艺术影吧《英俊少年》
观后座谈会纪要

范达明整理/

时 间:2011年4月9日(星期六)10:40—11:25
地 点:杭州恒庐美术馆底层讲堂
与会者:丁云珍、曹玮芬、王络星、刘海庆、何 吉、黄陈锋、符锡琛、陈更新、黄光华、
徐柏林、李桂鑫、吴秋硕、谢卡卡、陈江锋、朱锡林、符璞、牛玉竹、范达明
记 录:刘海庆

范达明(主持人):恒庐影吧到今天,刚好是开张一周年。在恒庐美术馆的积极支持下,我们去年4月是从献映法国影片《禁忌的游戏》开始影吧活动的。影吧的影友有较大的流动性,但至今也还是形成了一批相对固定的影友群。观影后的座谈是大家互相交流的很好方式,通常我们一个月至少有一次比较认真的座谈。因为一直没有解决现场记录的人员条件,一些影片座谈过后就流失了,当然,我们还是有小牛(牛玉竹,豆瓣网名“卓甚么”,近日更名为“燕子李三”——整理者注)那样的对电影与影评非常热心的影友,他事后都能写出评论上网,发在我们在“豆瓣网”的每月活动的“论坛”上。上周同新来的影友刘海庆交换了意见,她愿意义务来做座谈的记录,她是杭州师范大学学汉语言文学的在校生。我们座谈时就请她来做一下记录。今天的片子不超过90分钟,还有一些时间,我们来开一次有记录的座谈。就所看影片或配音译制影片的问题,大家来谈一谈。《英俊少年》这部片子,今天来看,正可以说与我们今天的中国社会对上号,是不是可以说他们是在建设德国特色的和谐社会了?同时其中也有贪污腐败、走私等问题。不过这片子是在40年前就拍摄了的。小牛,刚去了上海造访了永嘉路上海译影旧址,请他先说说吧。

牛玉竹:上周去了上海永嘉路323号,上译厂的老址,田汉先生旧居亦无几步之遥。本想造访童自荣先生,惜缘悭一面。不过领略了繁华都市一隅的老上海风貌,不胜唏嘘。想起本片配音演员:李梓、乔榛、丁建华、毕克、刘广宁……可谓群贤荟萃了。

范达明:上译厂的那一批可惜大多都退了,不少还去世了。最近读了一本以上译厂名义出的书《魅力人声》,介绍了48位配音演员,却无乔榛、丁建华两人的介绍,一查网上信息,发现乔、丁与其他人之间的矛盾很深。

牛玉竹:正如艺术都有高峰有低谷,电影和译制皆然。德国因为“二战”犯下的大错开始反思,提倡真善美,如同法国电影的新浪潮运动,或是剑走偏锋,或是中规中矩的纯美学,但40年后的《罗拉快跑》的节奏和心态,则一看已知大不同。
 
范达明:本片是上世纪70年代两个德国尚未统一的西德的作品,1981年我国引进译制公映。主线是家族中两代人由积怨到化解,隔代的亲情和一家三代的其乐融融。前半部分是亲情伦理,后半部分有动作片感觉。主题还是比较积极的,影响最大的是影片的插曲,《小小少年》、《最后的玫瑰》等,当然小主人公出演本片前已算成名的少年歌星了。
 
曹玮芬:今天带了女儿一起来看,觉得她可以学到些东西。比如小孩子在面对困难时,在丧失母爱、独有父爱的情况下,却可以改变很重大的事情。
 
何 吉:本片反映了几个问题:富二代、单亲家庭、子女教育、诚信等。如以前约会,最多迟到个十分钟,现在四五十分钟的不在少数。比如片中外公故意丢的钱包,现在我们很多人遇到这样的情况可能就捡了不还了。所以这个影片的题材如果由中国脸孔、中国的社会环境等中国元素来翻拍的话,应该会有很好的社会反响和意义。
范达明:前阶段我们的电视都风行播映谍战剧,近来有讲亲情的,比如上海的东方卫视就隆重开播了连续剧《家常菜》, 片名还加上了“绝世好男人”的头衔。

丁云珍:《英俊少年》片子里的小孩子虽然年龄小,却有颗正直善良的心,有勇气。但我们现在的小孩子,因为亲情和责任心教育的缺失,碰到类似这种情况会怎样呢?我家里曾住过一个德国的小孩,和我外孙一般大,但我发现俩孩子完全不同:我家的一个很宅很封闭,德国来的一个却很开放很了解外面的社会——我们把孩子关在笼子里,等他们长大了到底会怎样呢?
 
陈更新:我过去对外国电影印象不大好,一是看不懂,二是好多打打杀杀的、刀子捅捅出出的,不过今天这部片子我觉得很好:贴近实际,比较现实。就是比起上次的《巴黎圣母院》也有意思得多,因为和我们的现实生活有关系。它对于我们现在的教育、法律、社会风气等很多方面都是很好的参照。比如对不正之风的打压,对子女教育的示范,都有启示。
 
戴帽老先生:我觉得有三点:一是本片对于我们中国的情况有一定教育意义,但别指望太大;二是影片可以联想牵涉的问题面太广,我们教育体制问题没解决,遑论其他;三是各人自己的价值观是不同的,所以要改变现状也跟主观有关。

谢卡卡:刚刚有个阿姨说对比小主人公的胆量和勇气反思自己,我也有同感,不过我即使有胆量,也未必有他的韧劲儿。但我总体的感觉就是电影很美好,也给我一个启示:哦,别人是这么做的。还有他的歌声,我想我还会愿意再听。
  
符 璞:本片说的单亲家庭的孩子,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孩子往往会因此受人歧视,得不到亲人关照,受一些不良影片的影响还容易走上犯罪道路。你问现在的学生:雷锋是干什么的?有的竟然问你,他是香港歌星么?这不禁让人想到:但凡贫穷落后的地方,教育就跟不上去,反之,教育就上不去的地方,往往贫穷落后。
  
朱锡林:小男孩的歌很好,艺术是真善美的象征,而且有遗传,因为他妈妈是会唱歌的,但生下男孩就去世了,那是有胎教。今天的中国小孩大多很自私。我在钱塘江看到一个小孩,让把糖给他爷爷、奶奶吃,怎么都不肯。外国人真善美的根从胎教就开始,长大一点么,就教着给他5个苹果分给别人吃,就像我们古代孔融让梨,而且教他视恶如仇。中国很多人对恶的东西却不闻不问,正气不足。比如我住的小区老是有人偷汽车电瓶没人管,我管了还遭殃。我看到美好的东西会流泪,我觉得应该“人人热爱艺术,人人有真善美”,年轻人要坚持理想,只有这样,社会问题才会慢慢改变。
  
陈江锋:这个片子给了我一个榜样,爸妈也这样教我,但社会大环境反馈给我的有时却是矛盾的。

黄陈锋:只想说片子很美好,很感动。.

 
2011年4月15日整理
4月27日补充

 短评

最纠结的就是这上译的配音混搭那童音的美好歌声

7分钟前
  • Hom
  • 推荐

本周央6佳片有约~小小少年声音真棒啊!故事看进去了居然觉得还不错,就是觉得爸爸有点完蛋啊,生活起居靠儿子照顾自己被冤枉了也要儿子去救,刚接触了美女律师就爱上人家眉来眼去了。。。难怪外公不喜欢。。。外公是个顽固又可爱的老头儿~

11分钟前
  • 19431818
  • 推荐

父辈们小时候看的,回想起目前充斥银幕的垃圾电影,真是一言难尽

12分钟前
  • 小驷
  • 推荐

电影歌曲:夏日最后的玫瑰,可以用电影里一句台词来说明:真叫人闭目神往。另外,给海因切的配音的李梓当年已经五十多岁了,完全想不到,真是金嗓子

16分钟前
  • 千寻亿选
  • 力荐

爸爸至今都会唱那两首歌

20分钟前
  • 突然粉碎
  • 力荐

那首主题曲实在是动听啊

22分钟前
  • 不过如此
  • 推荐

童年的最爱啊

23分钟前
  • J
  • 力荐

读IMDB上中国人的评论(确切说是故事),感动着。

28分钟前
  • swan
  • 力荐

小时候看没看懂。。。长大后看哭得稀里哗啦。。。。前几天又看了。。。又喵的哭了。。。

33分钟前
  • 汝就做吾的犬吧
  • 力荐

小小少年,穿过40年的电影胶片,他的歌声还是这么迷人。

38分钟前
  • 享受阳光的葵
  • 推荐

经典就是经典,它永远不会褪色!歌曲是童年记忆,但电影倒不是,几年前在电视上播过,也就看了个开头,之后搜来看,满星不解释,网上看的依然是那时的国语配音版,真的非常出色,故事性也强,少年的表现很自然,感觉演的一气呵成,那首歌,依然耳熟能详~!

42分钟前
  • 大壶春真难吃
  • 力荐

小小少年 

43分钟前
  • nonobean
  • 推荐

没有什么意义。英俊少年也不英俊。歌声还好。最动人的是德语原本的味道。

46分钟前
  • Memento Mori
  • 还行

小小少年,很少烦恼,眼望四周阳光照……

49分钟前
  • 红男
  • 推荐

讲得什么印象不深,歌的印象非常深

53分钟前
  • 粟熙
  • 推荐

越发怀念这种最最正常最最踏实的老片子啊

57分钟前
  • 夜游
  • 力荐

2004.1.22 cctv6 弟弟家

58分钟前
  • 蒜 | BOY A 🌈
  • 推荐

很符合那个时代的电影的典型特征,情节简单,画面优美,人物对话也容易理解。德国真干净。 Gehen Wir nach Deutschland.

60分钟前
  • 禾口角刀牛
  • 推荐

又是一部音乐盖过剧情的电影——音乐片吧!

1小时前
  • 新兴无产阶级
  • 还行

夏日里最后一朵玫瑰

1小时前
  • 眠去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