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干边界

剧情片俄罗斯2019

主演:安东·庞布施尼,尤里·库琴科,米洛斯·比柯维奇,米莱纳拉·德罗维奇,拉芙珊娜·库珂娃,阿勒克山达·斯雷科维奇,乔基科·米提克,德米特里·弗里德,米奥德拉格·拉多尼奇,埃米尔·库斯图里卡,谢尔盖·马林,尼基塔·科洛格利维,罗曼·库特辛,亚历山大·拉多伊契奇,埃菲姆·彼得鲁宁,安瓦尔·哈里路拉耶夫,瓦西利萨·涅姆科娃

导演:安德烈·沃金

播放地址

 剧照

巴尔干边界 剧照 NO.1巴尔干边界 剧照 NO.2巴尔干边界 剧照 NO.3巴尔干边界 剧照 NO.4巴尔干边界 剧照 NO.5巴尔干边界 剧照 NO.6巴尔干边界 剧照 NO.13巴尔干边界 剧照 NO.14巴尔干边界 剧照 NO.15巴尔干边界 剧照 NO.16巴尔干边界 剧照 NO.17巴尔干边界 剧照 NO.18巴尔干边界 剧照 NO.19巴尔干边界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16 12:09

详细剧情

1999年, 南斯拉夫。 俄罗斯特遣部队被命令控制科索沃的斯拉蒂纳机场,直到增援部队抵达。但这一战略目标对于阿尔巴尼亚战地指挥官和北约将军来说极为重要。该组织被迫与恐怖分子进行不平等的战斗。俄罗斯维和部队和北约部队正赶往机场。世界再次接近一场大战。但是特别组织的指挥官安德烈 ·沙塔洛夫并不接受政治:在机场,他心爱的女孩亚斯纳是人质之一......

 长篇影评

 1 ) 除了美国电影,请不要吹毛求疵

利用工作之余研究电影两三年以来,主要寻找各类免费资源。

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能够找到资源的排名数量来说,美国基本第一名,美国和其他国家合拍的也非常之多,多的单独排名都能到第六位(仅次于美、中、日、英、加),多于韩国电影。

经过近二十年的收集,掌握着十来个硬盘和数量超过9000G的刻录光盘电影资源。早的在2000年左右,新的就是2022年的。这些海量的资源中,美国电影(含美国合拍)占总量的45.22%,中国电影占39.67%,其他国家的资源总量才15.11%。手中资源电影量排名美、中、日、英、韩、加、法、西、印、德、澳、意、俄为前十三位,德、印、西、意、俄、澳加起来都没有英国资源多。中国资源多,一是产量近年在世界三、四位和美国缠斗。日韩资源多肯定也因为日韩文化为东方文化和产量分别在世界第五和第八的缘故。

除了美国,英国和加拿大排名这么高,可见英美文化的渗透力和影响力有多大,这一点,还有一个数据可以证明,南非、爱尔兰、新西兰电影也明显高于产量远大于它们的其他国家,分别暂排十八、十九、三十,这排名远远大于它们电影产量在全球的排名,比产量位列全球前十五名的尼日利亚、巴西、墨西哥、阿根廷、土耳其、泰国的资源多。

换句话说,就是目前全球电影主流仍然是英美语种为主。搞到英语电影的几率远远大于搞到法语、西班牙语、德语、俄语、意大利语、土耳其语、北欧语、印地语、东南亚语、斯拉夫语的几率。日韩的原因稍微特殊点。

加拿大电影产量近年排名下滑到十七八位,可能找到的电影却排名到了第六,英国电影产量近年正在跌出前十,排名却在第四位。之所以如此主要还是美国电影英(美)语基础形成的霸权在世界上的影响造成的。印度电影产量全球第一,能找到的却并不多,尼日利亚电影产量第二,却几乎找不到(这个原因主要在尼日利亚电影市场在非洲大陆,几乎没有进入全球市场有关)。法国、西班牙、德国的排名和产量基本一致,但数量却非常少。法国不到英国电影的三分之一,西、德甚至不到英国四分之一,不到加拿大二分之一。印度产量是英国近十倍,找得到的电影却只有英国的五分之一不到;是加拿大的十五倍以上,找到的却只有加拿大的二分之一。我想,如果印度电影不坚持印地语,都使用英语,也许能找到更多资源。

前不久,仔细研究了全球电影历史票房排行前369位,英国电影《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法国电影《触不可及》、日本电影《鬼灭之刃 剧场版 无限列车篇》是除了中美之外,唯一上榜的独立制作电影。中国上榜了《长津湖》、《战狼2》、《你好,李焕英》、《哪吒之魔童降世》、《流浪地球》等18部独立制作的电影,大家也都知道,这18部电影的票房成功在中国这个票仓,海外票仓18部加起来恐怕都不到2亿人民币,完全可以忽略掉。这个榜单的369部电影中,美国独立制作的达到249部,其他99部为美国为主与世界各国合拍的电影。

由此可见,从电影票房看影响力,美国是独一无二的超级霸主。不可否认,美国电影拥有世界上最好的导演、编剧、科技、营运、宣发等条件,它们确实足够伟大,拍出了地球上最好的电影。什么法国电影意大利电影西班牙电影日本电影韩国电影印度电影都根本没法相比,就是独立制作的英国电影和加拿大电影也没什么市场地位。中国电影因为自身市场庞大,总算近些年出了一些票房上跻身世界前100、前200、前369的电影,但想和美国相比,那也是几乎不可能的。更何况,我们的文字文化和独特的中国特色,出了中国,其他国家观众就未必买单。也许,中国电影能够走出国门达到曾经的香港电影和香港音乐在西太平洋和东南亚东亚地位就是巅峰了。几乎不太可能走到欧洲北美南美大洋洲去被认可,非洲稍稍有点难说,可努力但希望非常小,毕竟非洲主要是英语和法语的世界。

说了这么多,不外乎就是想说说电影世界里的盎格鲁撒克逊(英美血统)霸权而已。因此,看待其他非英语电影,应该学习欧洲三大电影节,看文化看意识看逻辑看演员看风景看风俗看精神,不要太过吹毛求疵。

受益于中国大众的英语基础地位,所以中国人看美国电影几乎没有太多困境。受限于欧美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和中国文字的理解,所以大多数欧美人根本是看不懂中国电影的。当年李小龙为什么回香港发展,那是因为他在美国电影界根本没有地位。成龙和李连杰曾经去过美国拍美国式的电影,那是因为美国电影缺乏真正的格斗武打动作风格,香港武打电影拍出了美国电影拍不出来的东西,等到人家搞明白武打动作电影的拍摄方式和技巧之后,成龙和李连杰也只能离开美国,回香港回大陆来拍电影。当然这里,绝对没有丝毫不佩服尊敬成龙李连杰的地方。事实就是,除了两人,其他还有中国演员(含港澳台)能够让美国老板拿钱出来让他们当主角拍电影吗?

不管长津湖、战狼2这类战争历史题材,还是李焕英、唐探、我不是药神这类剧情悬疑题材,还是流浪地球、美人鱼这类科幻题材,还是中国机长这类灾难题材,我们客观上和美国电影都是存在差距的,既不能完全学他们,我们也拍不出他们的《拯救大兵瑞恩》、《壮志凌云2》,《肖申克的救赎》、《小丑》,《阿凡达》、《复联》、《星战》,《泰坦尼克号》、《2021》;当然也不能不学他们。

换言之,中国电影从产量和票房都开始走向世界顶级,尚且根本没法和美国电影相比,那么俄罗斯电影根本就不用去比。

个人当前第一喜欢的是中国电影,其次是韩国电影,再次是印度电影,再再次是俄罗斯电影。美国电影虽然好,千篇一律的,吃大餐吃多了,确实还是有些腻了。

终于说到这部电影了,科索沃这个地方中国人不应该陌生。

美霸带领小弟在世界上为非作歹、横行无忌,搞得世界各地民族主义大涨,培养出了恐怖主义,制造了惨无人道的人间悲剧,犯下罄竹难书的罪行(似乎丝毫也不亚于当年的某狂人)。利比亚、叙利亚、伊拉克、阿富汗、索马里、格林纳达等等。死局一样的朝鲜半岛、印巴冲突、巴以世仇等等。可以说,美霸和小弟们的每一张美元上都有世界人民的汗水和鲜血!

美国培养扶持了萨达姆,后来又去灭了萨达姆,伊拉克人民从幸福生活到了人间地狱!扶持了塔利班,又要灭了塔利班,阿富汗人民也到了地狱!它甚至扶持世界上所有国家的反对派,拨钱送东西培训人才,最后再大赚特赚!

美国领导的世界,并没有人们想象的幸福,大多数国家和人民都在痛苦的呻吟!

科索沃,美霸绕开联合国公然轰炸了南联盟,甚至轰炸了中国大使馆!

现在又挑起了乌克兰去对抗俄罗斯,又是一笔新的血债!

有人觉得美霸其实对我们不错,只要我们愿意做它小弟就可以了,先不说我们是人,它们是畜生,我们怎么能不做人去做狗,而且人家也不愿意。谁愿意一个实力强大的小弟天天在身边让人胆战心惊?当年美霸消灭了我们的敌人,其实,也绝对不是为了我们的自由和幸福,那是因为它得不到,不愿意别人得到!它当年消灭了狂人,其实现在干的并不比狂人差多少!世界人民的劳动和鲜血都是它的营养。

2000年之前从不看美国电影不用美国商品不坐美国车子,后来开始研究它们,发觉其实也不怎么样,换一个民族到了这个地位肯定比它做的还好些。最近也就免费还看看美国电影而已。

 2 ) 战斗民族的红海行动

难得看到战斗民族的小组团队作战,可以看作俄版红海行动。在还原历史以及战争的爆裂、恐怖分子的残酷等方面都做的很到位了。但国内的比原版少了20分钟是不是删掉了血腥镜头?而且前面铺垫的是不是太久了点,最炸的只有最后的机场保卫战。主角还加了爱情戏份,是不是导演觉得这么帅的男主和这么美的女主不产生点小火苗对不起这颜值呢?毕竟英雄救美很容易打出火来。可能战斗民族也喜欢在这等残酷的战争里加点调味料吧。不过最喜欢还是女狙击手,又飒又美,是我的菜。不过最后面临绝境要自杀的戏份还是打了折扣了,不然可以上4星。对了,不得不说迫击炮对攻坚果然很有用啊,可惜防守方没有相应的压制性武器,拖到凌晨已是牛逼!给战斗民族点赞!(ps.现在有没有对付B2这种隐形轰炸机的利器啊?片头的轰炸再现了99年的历史,奇耻大辱的历史,作为中国人应该不会忘记,也不能忘记!)

 3 ) 豆瓣隐藏了我的短评,于是我写了个长评。

接上篇《狙击手的战争》,介绍一部适合同时观看的俄罗斯与塞尔维亚合拍电影《巴尔干边界》。影片在上海电影节放映时采取译名《绝密突袭》。我本是带着不屑和偏见观影的,先入为主以为会看到一部在当代文化传媒战中的宣传俄罗斯主旋律的狗血片,没想到居然看到了一部战争场面动作水准极其好的电影。

《巴尔干边界》是一部狼牙山五壮士式的壮烈故事,故事背景在北约轰炸贝尔格莱德之后,1999年6月塞族军队退出科索沃,部分穆斯林败类开始在科索沃无恶不作,掠夺资产,关押人质,强奸杀害塞尔维亚人。5名前俄军军人受到秘密指令,要从这些塞族土匪手中夺出科索沃机场,等待俄罗斯维和部队抵达。

历史背景简单说来有两种版本,西方版本:塞尔维亚对阿尔巴尼亚平民实施大屠杀,为了保护人权,北约介入,轰炸塞尔维亚,支持科索沃独立。

东方版本:西方为了摧毁巴尔干半岛的最后一个共产主义据点蓄谋已久,为了制造合理干涉主权的借口,煽动南斯拉夫民族内乱,随后西方媒体勾结阿族黑帮制造大屠杀证据,最终得手。

总之,为了科索沃独立(分裂),北约对南联盟进行了狂轰滥炸,一边使用存疑的证据谴责塞尔维亚屠杀阿尔巴尼亚平民,一边自己出于人道和正义将贝尔格莱德炸得一塌糊涂,多处医院被毁(《狙击手的战争》与本片中都有反应),顺便也炸了我国使馆。

电影里科解手下的人质

俄罗斯的介入非常不及时,在这场对抗中,南联盟实际上早输了,俄罗斯才来斡旋和平协议。就是在这时发生了本片中的故事,世界军事史上的重要的占领机场行动——6月12日凌晨4点30分,波黑维和的俄军派出200名空降兵占领普里什蒂纳机场,抢在北约军队前进入科索沃。当然随后美国、匈牙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一致反对俄军的后续大部队进入南联盟保护塞尔维亚人,双方斗争一番,2008年2月17日,科索沃独立,联合国接管安全防务,结果上看来南联盟惨败,俄方帮助不大。

然而塞尔维亚人还是很感谢俄罗斯人,把他们称为兄弟。在纪录片《狙击手的战争》中,塞尔维亚志愿兵说,他加入对乌克兰的战争就是为了报答俄罗斯人在科索沃战争时给予的帮助。这看起来似乎很傻很神经病,就因为在20年前塞尔维亚被北约轰炸的时候,俄罗斯的雪中送炭让许多塞尔维亚人感激至今。

西方在不断报道科索沃问题的同时,对被炸得遍地开花的塞尔维亚人的苦难选择性失明。电影《巴尔干边界》片尾收录了一些当年的录影,哭泣着的,流离失所的塞尔维亚人。

这样的电影,库斯图里卡导演一定要来友情客串,他在结尾客串了出租车司机!

这是一部细节出彩的电影,反应了许多当时的事。

占领大桥:为保住桥梁不被北约轰炸,塞尔维亚人挤满桥上,唱歌跳舞开摇滚音乐会。看似魔幻,这是真事。

房子,街景,各种各样的墙上的标语口号。(不好意思没做截图)

KFOR:俄军空降部队把SFOR标识(波黑维和部队)改为KFOR(科索沃维和部队)迷惑北约。

电影好在弱化了主旋律,虽然空降普里什蒂纳机场是一场果断利落值得赞扬的行动,但电影没有描写俄军正规军的这场行动,而是虚构出提前去接应的几个志愿兵,他们分别是疑似俄罗斯族的男主角,鞑靼机枪手,印古什人,白俄罗斯人和乌兹别克女狙击手,老上司把自己算成苏联人。

还有两位南联盟警察加入这场行动。(其中一个塞族警察的扮演者是塞尔维亚当红小生,塞尔维亚少女们的梦中情人米洛斯·比柯维奇)。

塞尔维亚少女们的梦中情人

电影里没有煽动民族对立,呈现出来的是塞族与阿族普通老百姓互相帮助只想好好过日子,反派只是科解恐怖分子,没有扩大到一般阿族民众。

电影里也没有煽动宗教仇恨,南联盟阿族警察,俄方志愿兵中的鞑靼人,印古什人都是穆斯林(乌兹别克女狙击手应该也是),他们晨祷的画面带上了神圣光辉滤镜。没有为了丑化穆斯林,把他们都刻画成要去当圣战勇士的危险分子。

南联盟阿族警察和鞑靼人一起晨祷

消灭主旋律的政治宣传片才是高明的政治宣传片。

每一个政治力量都可以包装贩卖“真实”,说是维护“和平”“正义”,去达到自己的真实目的。倒霉的还是老老实实过日子的平头百姓。

电影也有不好的地方,女主角的存在很莫名其妙。除了老掉牙的靠异国恋情升华人民感情之外,似乎就是验证胸大无脑用的。

她的存在是为了???

另外国内观众可能会无法习惯全程俄语画外配音,其实在上世纪,比如Mao的年代中国电影院放电影也是简单粗暴加上画外配音的,只是后来我们进步了直接看字幕,或者配音替换原音(也是因为汉语台词念得清楚的人越来越少了,这个算退步吧),但是毛国继承了苏联的简单粗暴,依旧画外配音。

综上,这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尤其是在当下,我国处在一种危险形势中,可以把科索沃替换成中国内陆最大省份,西方政治在科索沃搞过的事情早已来这边搞起,西方媒体在科的“人道主义调查”也不遗余力地在某省进行着。此话题被禁,不论态度是反对还是赞成都请不要问我。

另外,关于使馆问题,我去探寻西方媒体对当年的事件有何见解,回答大意如下:

West:中国假装中立,却暗中支援南联盟,因而被炸。

Me:轰炸使馆等于侵犯主权与宣战。

West:所以才一定要声明是误炸,但教训是要给的。

Me:当时被炸死的中方记者是平民,为何没有相应悼念。

West:记者身份很可能是伪装,他们也有可能是间谍。

其逻辑不做点评,供您推敲。

公众号:穆尔登格

那个不能讨论的事,请移步这篇: //www.douban.com/note/769272520/ 我希望有人能真的看懂。

 4 ) 绝命狙击

2022.02.14

北约对南联盟的轰炸结束后,塞尔维亚军队从科索沃撤出,阿族分裂分子在北约的帮助下占领该地区,科索沃的普里什蒂纳机场是个大机场,将由英军控制,俄罗斯想在英军到达前控制机场。六百公里的路程要第二天早上才能到达,此前需要派自愿者没名没份的去抢先占领机场。于是安德烈·沙塔耶夫的分队被选中,1995年该小分队在一次执行北约任务的时候因为指挥官安德烈·沙塔耶夫为了给战友报仇,把战俘从飞机上扔了出去而遭军方解职,队员流落南联盟各地,自谋生路。这次由贝克任指挥官重新把大家召集起来,唯独不招呼安德烈。

正所谓“有缘千里来相会”,没想到安德烈和两个南联盟警察为了寻仇也来到了机场,这样八个人将对抗有一百多人的南联盟阿族分裂分子斯穆克。八个人中有俄罗斯人,塔塔尔人、印古什人、白俄罗斯人、塞尔维亚人、阿尔巴尼亚人、乌兹别克斯坦人,真是一个多民族的组合,看来俄罗斯人还是挺怀念那个多民族相融合的时代。

斯穆克带领的分裂分子前两轮的冲锋简直就是送死,空旷的田野和机场根本就没有遮拦,贝克他们的轻重机枪就像割韭菜一样横扫敌军。第三轮斯穆克的迫击炮让形势出现逆转,火箭筒打人更是一炮一个准,炸的志愿兵们人仰马翻,血肉模糊,纷纷退缩到塔楼,弹尽粮绝,都准备自杀了。好在千钧一发之际大部队终于到了,剩下遍体鳞伤四个人才得以生还,悄然离开。

战争中女人往往会添乱,贾斯纳看到安德烈被困,不顾一切的跑上去相救,不想却让安德烈为了保护她挨了斯穆克差点致命的一枪,简直是得不偿失。

俄罗斯派往科索沃一个机动营吓坏了整个西方世界。这句话有点夸张,不过也确实将了西方世界一军,不得不承认俄罗斯加入科索沃的维和行动,不过对巴尔干地区整个大局于事无补,作用不大。那个时候的中国更是没有话语权,还受尽屈辱。再看看今天的WKL局势,真的是今非昔比。

 5 ) 没有战争不是惨烈的,哪怕是小范围的狙击战!

我每次在家看电影就像抽盲盒!

我是天秤座,最大的特点就是“选择犹豫困难症”!

家里电脑里存了300多部电影,根据新鲜度、内存大小、下载时间等等,每次都很难抉择!

这次挑了这部电影主要是因为下载时间太久了,应该是倒数第二部,再说又很久没看战争片了,结果发现,盲盒中大奖啦!

这确实是一部精彩刺激的战争片,把老毛子战斗民族的特点展示的淋漓尽致!

接近老毛子另一部经典的战争片《风暴之门》,剧情类似,场面略逊,倒也足以刺激肾上腺素飙升了!

对于我来说,有点尴尬的是,我和刘强东一样有脸盲症!更别说老外了,看到最后大概才分清楚男一二三,好在女一女二不需要用脸来区分,你懂滴!

再加上片中提到的这些国家或者地区和组织,我本来就稀里糊涂的:塞尔维亚,科索沃,保加利亚,波斯尼亚,尼日尼亚,南斯拉夫,北约,南联盟,俄罗斯…

我对于国外的神族也是糊里糊涂的,为此特意买了《古希腊神话故事》和《古罗马神话故事》,才看到宙斯和普罗米修斯,难道又要我买一部《东欧近代史》来研究吗?!

这是不是东欧?

但是有一个时间点我是对的上的,就是本片的时间点就是北约轰炸我南联盟大使馆的同期!

这里先慰问一下他们祖宗十八代!

故事其实挺简单,一票人要攻占一个废弃的飞机场,这个废弃的飞机场是被当地的一个叫“烟鬼”的武装分子,其实就是土匪所控制,而这票人也是分成两拨来的,一拨是俄罗斯军方授意的6名特种兵,另一拨是自己准备找“烟鬼”复仇的2名退役军人!

其实他们8人曾经就一起执行任务的战友,因为当时他们其中一名队友被杀,他们其中一人把杀人的俘虏杀了,导致这一个战队都受了处分,最终分道扬镳,而这次的相遇,也正是俄罗斯军方给他们许诺了如果成功就恢复他们的身份!

一群人最终能聚到一起,也算是机缘巧合!

但是,本片还有个名字叫《绝密突袭》,但是我觉得叫《绝命突袭》也许更合适!因为,8个人和一二百人武装分子激战一天一夜,那后果,不堪想象!

特别最后一段的激战,炮火连天,残肢断臂,肚穿肠流,枪枪爆头,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惨不忍睹!好在最终也算是险胜,也除掉了土匪头子“烟鬼”!

当然里面还涉及到很多政治因素,我不太懂,也懒得深究,咱一普通观众看得就是一个过瘾!

至于演员,我也不评价了,一是战争片,侧重的不是演技而是动作场面!二是,我这个脸盲症患者,连男一二三都分不清楚,更没资格评判了!

但是女一真的让我过目不忘,毕竟是那种难以掌控的主!

当然,我再能说的嘴,也没法把这么精彩刺激的场面给刻画出来,所以推荐大伙儿亲自去看看,确实过瘾!

推荐指数⭐️⭐️⭐️⭐️

 6 ) ctm的战争——《巴尔干边界》影评

1.ctm的战争 2.战争中的爱情真tm感人 3.影片细节拉满: ①战友给戈利亚(之前牺牲的战友)在机场准备了钱(原以为他要私吞) ②安德烈最后把戈利亚的牌子给战友 ③只有女主贾斯娜叫男主安德烈 ④恐怖分子让小男孩作前哨 ⑤逃跑的小女孩 ⑥指挥官下命令让部队停下来时欲言又止 …… 总的来说,该片战争场面逼真毫无违和感,人性被暴露地撕裂惨绝人寰,战友间的友谊没有过分煽情更加显得战争的真实和残酷,男女主之间的爱情即使仅仅有手足之交却更显得弥足珍贵,最后俄军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终于在小分队准备自杀来殉职的千钧一发之际到达了机场…… 现在,该地区仍然处在战火的纷扰之下,那片土地上的人民仍身在水深火热之中,就单拿恐怖分子对待过路公交车的平民禽兽行径就足以看到这里毫无人权所言…… 再来看我们的国家,一个正在崛起的东方巨狮。我们的和平是多少人民战士用鲜血换来的?还记得北纬三十度吗?还记得上甘岭战役中一级战斗英雄胡修道一天打退41次进攻歼敌280多人享年七十岁的奇迹吗?还记得长津湖战役中有多少战士是冻死在雪地上的吗?…… 感谢国家,感恩国家,因为有你做我们强大的后盾,我们的人民才能享受到如今美好的生活。 话不多说,望阿中哥继续努力,有我们与你同行,阿中哥NP!

 短评

边战斗边煽情,不时让人陷入尴尬。。。时开时关的正派光环,忽美忽丑的大胸妹。。。前面铺垫期神勇无比的主角,最终大战时却毫无发挥。。。

6分钟前
  • 无趣
  • 还行

今天刚上,跟小伙伴在伊尔库兹克去看了,全程配音不走心。老毛子电影的通病就是前面铺垫巨长,两小时,高潮半小时结束,画面太惨烈了。

11分钟前
  • immediately
  • 推荐

俄罗斯怎么能忍这样的配音。。。。毁电影,原声的话起码4.5

16分钟前
  • 阿瞒冲起来
  • 还行

基本是為大斯拉夫主義背書,也當然是站在塞族立場居多,順帶黑了NATO。

21分钟前
  • John Coey
  • 还行

啰嗦,里面反派演的好。

25分钟前
  • 远方
  • 还行

世界著名擦枪走火事件。

29分钟前
  • Die Katze
  • 还行

俄国版的《红海行动》

34分钟前
  • 精灵的梦想
  • 还行

很俄罗斯视角的战争片。巴尔干地区真是火药桶……塞尔维亚万千少女之梦Milos还行,老库最后出镜也是666女主不知道是来干啥的,个人认为全片最美是乌兹别克女狙击手。虽然比起俄罗斯电影我更爱俄剧,但很吃他们硬核拍戏这一套(动不动就斩首拿人头还是有点可怕)。我的立场很简单,就看看是哪国炸了我国驻南联盟大使馆吧???

38分钟前
  • 密斯湖
  • 推荐

全片印象最深刻的镜头是前一分钟还送妻子去医院分娩,准备拿行李跟去的后面就被炸弹炸晕得不省人事,待到醒转冲进医院,燃烧的痕迹、撤退的人群,爆炸的玻璃……看到妻子没了我的心也沉了,转过头来还有个小BB在哭嚎。正想说天无绝人之路,炸弹爆炸,男的也没了,还好医生抱着小孩一直跑,最后爆炸声停止时两人站在阳台上,而大半个医院已经夷为平地。

42分钟前
  • 嘀嘀嘀嘀嘀
  • 推荐

俄版野鹅敢死队与国家荣誉版吃鸡。

44分钟前
  • 哗啦啦
  • 推荐

电影评分有二大不可靠,IMDb的印度,豆瓣的俄罗斯。我知道主旋律都是不要脸的,但还是愿意抱着好奇心看看。还真的是带着老毛子一贯的粗犷剪辑风格,想切就切,想定就定。分明是一个国际事件,却假以虚构的鸡毛蒜皮的报复事件为展开,搞了一篇沉痛悼念昔日苏联民族团结的作秀,枪火戏份要多模板有多模板,巨类似爱尔兰的那部《雅多维尔围城战》。

49分钟前
  • 天外飞青
  • 较差

本质俄罗斯统战片😑三条线,塞尔维亚负责的部分最好看,毕竟战争伤痛至今未愈,人性拷问不深刻但真实,人物结局惨烈又悲壮😭;雇佣军线是传统无援小队困守模式,模板一样的剧情;俄军线属于背景板,顺便对抗一下政府和西方,调动下民族情绪,以解救者的姿态向塞示好,表示我们同宗同源心连心😓音乐和音效赞,开始轰炸时氛围渲染得特别压抑。战争片里不算血腥,甚至可以说温和。文戏并不长,重新剪辑多点南/塞视角的内容加到三个小时都没问题。

52分钟前
  • Mido
  • 推荐

库斯图里卡最后的露脸,证明了自己坚决的大塞族立场,且越老越坚决,老了无所谓了嘛。故事呢,当然是个俄罗斯主导的辱阿(尔巴尼亚)片。在各族艺术家们藏掖着表达那些”爱与和平“并寻求谅解可能性的巴尔干一家人浪潮中,这部如此明确民族主义态度、明确高呼“科索沃是塞尔维亚不可分割”一部分的“政治不正确电影“,实属难得!当然,在三线(雇佣军、复仇者和时代背景板俄军)并置的情形下,也不忘塑造一个”科奸“警察配角,似乎强调着科索沃阿族也有好人(斯拉夫角度的好人)。

54分钟前
  • seamouse
  • 推荐

近年最亮眼战争片。

55分钟前
  • 山上风下
  • 力荐

女主大胸很诱人啊

58分钟前
  • 女侠今晚请留步
  • 还行

拍摄质量挺高,战斗布景及道具都不错。时间过长,前期介绍各个人物出场可以剪辑一下,整个影片剪到两小时以内就好。片里部分内容过于血腥,不剪国内未必过审。另给女主五十个赞,战争下一位清新的славянка。

1小时前
  • 贺剑
  • 推荐

同类型以少胜多的要塞攻防片子有不少,比如《雅多维尔围城战》《十三刺客》《豪勇七蛟龙》,当然最出色的还是《危机13小时》,战争片就战争片,生硬的加入感情戏是个败笔,150分钟太冗长,把女主出现的部分都删掉会好很多,

1小时前
  • 靓坤
  • 还行

晨光中,俄军车队开到,敌人望风溃散,志愿军小队忍着伤痛默默离去

1小时前
  • 迷失的时光
  • 推荐

虽然改编自一个同类事件,但剧本有多处逻辑硬伤,为了剧情而剧情的出戏处甚多。战斗场面可圈可点,年轻花瓶傲娇身材很惹眼,结局狗尾续貂,完全可以精简到120分钟之内。

1小时前
  • 老珂
  • 还行

电影本身我有点欣赏无能,但是科索沃战争背后西方一系列做法真像一面镜子。

1小时前
  • 盔酱兮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