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雪将至

剧情片大陆2017

主演:段奕宏,江一燕,杜源,郑伟,郑楚一,张林

导演:董越

 剧照

暴雪将至 剧照 NO.1暴雪将至 剧照 NO.2暴雪将至 剧照 NO.3暴雪将至 剧照 NO.4暴雪将至 剧照 NO.5暴雪将至 剧照 NO.6暴雪将至 剧照 NO.13暴雪将至 剧照 NO.14暴雪将至 剧照 NO.15暴雪将至 剧照 NO.16暴雪将至 剧照 NO.17暴雪将至 剧照 NO.18暴雪将至 剧照 NO.19暴雪将至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04:51

详细剧情

  故事发生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一座小城之中,接连发生的杀人案表明,有一个凶恶而又冷血的连环杀手潜伏在这座阴雨连绵的城市之中,而且此人极有可能是当地一座工厂里的内部人员。余国伟(段奕宏 饰)是工厂保卫科干事,因为多次破获了工厂里的盗窃案件而被人们称为“余神探”。  杀人案发生后,余国伟感到自己有责任为了调查案件的真相而贡献出一份力量,殊不知在刑侦队队长老张(杜源 饰)和李警官(郑楚一 饰)眼中,余国伟只是一个笑话一样的存在。余国伟决定凭借自己的力量调查案件的真相,并在一场意外中结识了名叫燕子(江一燕 饰)的女子。余国伟和燕子之间产生了压抑而又微妙的感情。

 长篇影评

 1 ) 《暴雪将至》的野心和矫情

误触警报引发疑犯狂奔这个细节做得很好,自然而又突然:

剧照

疑犯遭遇车祸,越想越有味道:小人物舍生忘死的追击,沉默的大多数的无私奉献,都泯灭在历史的长河里……

总体而言,导演的才华配不上他的野心。

不知道导演看了多少遍《杀人回忆》(2003),想讲的东西太多,个体被时代遗忘的悲催,小人物于事无补的挣扎……

片尾还致敬贾科长《任逍遥》(2002)难以发动的摩托车:时间飞逝、时代大潮滚滚向前,公交车打不燃火,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艰难:

剧照

对。太对了。如果奥斯卡有论文奖,《暴雪将至》的导演阐述极有可能入选。但,你先得把故事讲好啊。

任何伟大的象征,都必须依附于故事及其坚实的细节。光有象征、隐喻,缺少细节的支撑,好比建立在沙滩上的宫殿。泡沫而已。否则,样板戏反抗暴政的主题光芒万丈,足以碾压荷马史诗、红楼梦。

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电影殿堂那么多经典,致敬这个致敬那个,唯独忘了艺术的魂魄:自然、真切。

什么时候,让人物说人话,做人行事符合逻辑情理,对我们的编导都构成了巨大的挑战?

雨夜饮酒一场戏,摄影很有质感:

剧照

老警察感叹:“我有时候想啊,等退休之后,能够忘记以前经历的那些案子,无忧无虑的坐在院子里晒晒太阳……”

剧照

矫情、太矫情了。

认识一些老战士,也认识一些老警察。怕吗,恐惧吗?当然怕,当然恐惧。枪林弹雨、出生入死,谁不怕谁不恐惧?刺刀深入敌人身体反射回来的肌肉的痉挛,战友绝望的呻吟,惨不忍睹的凶案现场……

但他们不可能这样矫情,所有的血和恐惧都依附着他们此生最大的骄傲、荣耀,他们更不会当着晚辈这样矫情,要忘掉什么,哪怕做噩梦、发梦癫,一觉醒来,该恐惧恐惧,该笑笑,该上还是要上。日子就是这么过的。哪有那么多矫情。忘掉这个,忘掉那个,忘得掉吗?都忘掉了,你的人生,你的青春还剩下什么?

小刑警怼段奕宏:“以后,你记着啊,别没大没小的,要记着自己是谁。”

剧照

导演想表现体制内外的差别和小人物的卑微,但实在是太过火了,比老警察的感叹还尴尬。

警察办案,尤其是办这个案子,很多地方都需要保卫科的协助、配合,大家关系应该很融洽,以后打交道的时候多的是。而且,单位里待过的都知道,尽量不无谓地招惹是非,收发室大爷可能都是某领导的亲戚。人家保卫科招你惹你了,至于吗?会说人话不?

要表现刑警鄙视保卫科干事,方式多如牛毛,因为他们受过的训练就不一样,但导演选择了最不近情理最让人恶心的那一种。

燕子自杀直接导致余国伟行为失常,前者对自己被利用来破案,肯定会有些想法,甚至失望,但这就能严重到让其自杀的程度?温室里的花朵、皇家公主恐怕都没这么脆弱,简直不可理喻。

段奕宏、杜源实力雄厚,他们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如果剧本再讲究一些……可惜了!

 2 ) 余国伟,哦不,老段有戏了

文/夏丽柠

管段奕宏叫老段,他一点也不冤枉。不说他面相显老的事儿,就说他考入中戏时是班里年纪最大的学生,比印小天、高虎、陶虹他们差不多要大三、四岁。就是因为外在形象不好,别人上大学时都出去接拍青春偶像剧。只有老段,踏踏实实地在学校里学习。大学毕业的时候,别的同学成了明星,老段却成了学霸。以至于惜才如命的老师们,最终为他求来了一个留京的名额,这个从新疆走出来的小伙子,成了实验话剧院的专业话剧演员。

一个真正的演员,只有在舞台上、镜头前,才能展现自己的魅力。虽然老段外型不讨巧,但是只要聚光灯打在他身上,整个人马上便光芒四射了,强大气场迅速外扩。老段演过的话剧不少,可我最爱他在廖一梅的话剧《恋爱的犀牛》里扮演的马路,一个痴情到癫狂的文艺男。他俯在郝蕾的膝盖上,满怀深情又无限懊恼地说,“明明,我该怎么办呢?”那个时候,观众感同身受,他的声音、表情、骨胳和肌肉都为这个受尽恋爱折磨的男人增添了无穷的魅力。我们不需要再去评判他的容颜,而是深吸一口弥漫男性荷尔蒙的剧场空气,全神贯注地投入马路的爱情悲喜剧,而忘了老段是谁?

然而,在观看《暴雪将至》时,我再次遇见了同样的感觉。我觉得老段就是影片中的余国伟,余国伟就是老段,合二为一。凭借这个角色,老段拿了第30届东京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最佳男演员。他在片中的表现无可挑剔,名至实归。之所以将片中男主角的名字记得很牢,是因为影片刚开始时,老段自我介绍:我叫余国伟,余下的余,国家的国,伟大的伟。平静浑厚的声音,令人觉得这个男人踏实稳重,又有点小坏。

但接下来的镜头便摇到1997年的冬天,大雨如注的湖南小城,余国伟穿着件皮夹克,白衬衫,扎了条红领带。迈着两条小短腿,急急地跑到了案发现场,满脸堆笑,老远就跟公安局的刑警打招呼:“需要我们怎么配合?”然而当刑警离开,他独自面对女尸横陈的现场时,双眼射出了冷峻的光。瞬间,满屏都被这个极具心机的小人物形象塞满了。余国伟,哦不,老段有戏了!

余国伟在冶炼厂负责保卫工作,因为工作认真负责,逢案必破,被人称为余神探。多年的成绩以及周围人的奉承,令余国伟对未来充满信心。他甚至幻象自己能当一次劳模,上台戴一次大红花,发一次言,对所有人大声地说:“一定要活出自己的精彩!”就是这句话、这个理想、这种幻觉,成为生于六十年代的余国伟走向未来生活的动力和支柱。如今五十多岁的人可以想想,谁都有深具时代烙印的热血青春。

有人说这部电影像韩国版的《杀人回忆》。但我觉得,从导演的视角来说,这部比韩国电影略高一筹。虽然这个案子被锁定为连锁杀人案中的一起。犯罪分子身上有四条人命。但显然,导演董越的醉翁之意在酒,表面上他拍的是罪案,实际上他想说的是余国伟因此而改变的人生。起初,余国伟通过自己的经验一步步接近真相。但是,一次在钢厂里的追踪之后,犯人丢下一只鞋子。余国伟的徒弟却失去了生命。案件在余国伟心里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一方面他与罪犯结了仇,另一方面他的理想被蒙上了阴影。

追踪的这场戏拍得漂亮极了。罪犯、余国伟师徒二人在巨大的钢架结构的炼钢车间内攀爬、穿梭、追逐。哗哗的雨点声,密集的脚步走,厂内小火车的鸣笛声,以及车间生产的轰隆声。在空旷的背景之下,三个人的生命显得那么渺小。同时,此情此景也是对余国伟的人生侧写,他在乎的只有他在乎,他珍惜的只有他挂在心上。在时代面前,他只是一个弱者。无论是他单身,还是后来成了下岗工人,都是他无力改变的。他只有顽强地,近乎于偏执地追踪凶案线索,他才觉得自己活得像个人!或者说,实现了理想,他才能肯定自己存活在世上的意义。

影片中有一条弱化的余国伟与“小姐”燕子的感情线。江一燕乐于颠覆自己的玉女形象来扮演,精神可嘉。不过,与老段演对手戏还是有点吃亏,几场戏都是靠老段托着。但她怀疑老段利用她诱惑罪犯,逼问老段为什么不跟她发生关系的那场戏,眼里的盈盈泪光仍然彰显了江一燕的表演功力。

余国伟在破案过程中发现,他离理想越来越远了。失业、失恋以及理想的破灭,令他做出了极端的选择。多年后,他重新走上社会,已经是2008年的冬天。原来的工厂被整体爆破,将要进行房地产项目开发。当他坐上长途客车要远走他乡之时,大客车却熄火走不了了。这意味着一个人无法那么轻易地走出过去,从头再来,谈何容易。有的人,一生都要被困在原地。一场暴雪,就能将过去的一切掩盖无痕吗?那只是期盼而已。

电影结尾,余国伟望着窗外散落的雪花笑了,他的英雄梦想彻底落幕了。他已经知道罪犯是谁了,或者永远也不会知道是谁了。但这对于他已经不重要了。这部电影最精彩的部分就在结尾的二十分钟,含义即广泛深刻。莎士比亚说过,生存还是死亡?然而,对于人类来讲,生存是第一要务。可对于人生,有的人早就死过了。

我相信,老段对余国伟这个怀揣理想的小人物的理解是彻底的。他也曾经是这样的人,向着“演员”的理想前进。只不过他成功了。余国伟失败了。那么老段,与余国伟一起,继续加油吧!

转载请豆邮联系

 3 ) 车轮滚滚下的弃儿

首发于「MOViE木卫」 公众号:moviesss

《暴雪将至》在东京国际电影节获奖后,片刻不停的上映节奏,看起来是想要复刻文艺犯罪片《白日焰火》在柏林之后的商业成功。

除了《白日焰火》,这部电影还让绝大多数人,想起韩国的《杀人回忆》。导演自述说,还有西班牙的《沼泽地》以及其他犯罪电影。在我看来,《暴雪将至》复刻了一个湖南小城的90年代末风情,围绕厂区而起的小城低调热闹,人民生活波澜不惊,却总感觉有股气候变化要到来。

频繁且无果的凶杀案与没有点明的集体恐慌,与如今大开倒车的时代不谋而合。不断下坠的人物,身陷在泥潭沼泽,或从高处突然坠落,强吻上了中国的周遭现实。所以,它大概真不是一个找凶手的悬疑快感或侦探破案的故事。再不然像白银案那样,找到凶手又如何……那不过变成了一块时代的铭牌,还有一位又一位无名氏的墓碑啊。

当江一燕邀段奕宏共舞,二人深情相拥着小城二月般的身体温暖时,透过理发店的霓虹灯牌,可以看到三厂汇合处的小街晦暗,空无一人。那些灯光之下的谲黑,却潜伏着无限杀机的寒意,随时可以破门而入,将主人公扑倒在地,痛快解决。

这个观影感触,并不是来自我的胡思乱想。以摄影起家的导演董越,对全片摄影美术的把关,营造了统一的视觉风格。调色出来的阴冷冬天,雨不仅下不停,雨量也比任何一个季节都要多。这套风格最出彩的,是在拍摄追击犯人时,高大的钢铁锅炉和机械的传送架梁上,一团大红色正在肆意地跳舞着。周围是死灰般的冰冷无物,黑色阴郁,霸占了整个画面。

许多人会认为,《暴雪将至》学了大半场的《杀人回忆》,最后却一头抛弃——如此一番折腾无意义,完全是为了证明奉俊昊的《杀人回忆》到底是拍得有多牛X。

可不是么,连环的强奸杀人,杀人犯会回到他得意的地方,烟囱林立气势惊人的钢铁冶炼工厂……这些都与韩国犯罪片里的背景风物如此相近,就差跳出一个锅炉工。

找不到凶手的高明处理,似乎变成了《杀人回忆》后犯罪片导演们无法破解的新世纪谜题。《暴雪将至》把恶魔自有天收的想法执行,变成了下个不停的大雨和多处出现的上帝视角。这样的处理容易遭致非议,却也不失为避开审查麻烦的妙招。

无论把余国伟,看做是螺丝钉警察的巧妙化身,还是把他充当做工厂建筑的时代守卫,我们还必须看到,电影里的犯罪凶杀,简直没有影响到小城市民与工厂工人的正常运转。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上班工作,依然井然有序。与那些人头攒动的画面相比,这些发生在田间地头,大桥之下的残忍恐怖犯罪,似乎变成了组成生活的一部分材料,供予第一个乌龙嫌疑人,充当八卦谈资。

如此解释说明,不是为了给《暴雪将至》找借口搪塞,而是说,类似凶杀案,无论悬而未决的常态,还是催促神探的诞生,它们一直在中国社会发生,譬如今天就爆出一则新闻报道:“青岛城阳灭门案,遇害者均遭捆绑缠胶带”。

全片表演都高度紧绷精神紧张的段奕宏,令人觉得孤独又可怜。

多余的余,还有国伟的名字,似乎说明了他或父辈,渴望与共和国的命运生死与共。但正如那些想姓赵,最终遭遇无情真相的,发现自己不过是用来电鱼的一列电池组,或者一滩电解液。

全程不在状态的江一燕,令人难堪。据说版本删减调整(135min→118min),造成了她来路不明,高潮爆发又不到位。

凶杀案戛然而止,跳进二人情感僵局时,电影悄然转移到另外一个普通的家庭残杀案件中。它似乎说明,与强奸杀人相比,那个年代,还有许多家毁人亡的惨剧同步发生。与此同时,身为劳动模范的余国伟,被工厂无情淘汰,清扫在铁门之外(这一场戏拍得并不好)。

导演的诉求,无疑是准确的:那是一个所有人都被无情抛弃的年代。对号入座的,当然是国企下岗工人。但《暴雪将至》突然搭上了一段情感戏,导致余国伟变成了一个没有性需求的恋尸癖爱好者,陷入魔怔。这个不属于厂子,不属于POLICE,不属于时代的老派作风编外人物,一心想着抗洪救灾抢险立功保护祖国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果敢人物,最终以疯狂的自毁,求一个宣泄心安。

电影一直想通过不断往下掉的戏,去补救那个没有面孔的罪犯,再扣上大时代(1997年)和大厂子(隐晦下岗)的变更,但显然来不及了。车简单粗暴无理的飞车解决方式,还有安静围观爆破的摆拍造作收尾,完全是凭空而来的兀自抒情。

再到把玩似真似假回忆,往事消失无影踪的喂狗老人(英文字幕之前把保卫科翻译成dog),也有点闪烁其词,故作聪明。因为犯罪内核消失后,瞻仰巨大建筑的缅怀情感,总归是生硬的(乱入《钢的琴》)。

死于车轮子的罪犯,死于火车轮子上的燕子,还有停在了巴士车轮上的余国伟。余国伟是个编外人物,不属于事业体制,甚至不受工人欢迎(徒弟遗言)。老警察不喜欢南方,自认不属于这个地方。徒弟和舞女同样没有亲人,看似浮萍般自由,电影抽掉了他们的家庭关系,来去自如,不受限制,只有浓墨般的重工业背景板,几乎挂住了每一个场景,呼之欲出。就连凶手,最后也落了个尸体无人认领——他真的存在过吗?而在两次搬演模拟/犯罪行凶的过程中,被心魔击溃的余国伟也把自己变成了罪犯,最后成了一个拿到二代身份证,却落得巴士熄火,暴雪降至。一条无处可去的畸零老狗。

集体主义的消失,带来了个人的崩溃。个人的崩溃,引发了剧中唯一场的家庭伦理惨剧。不难发现,剧中人物拥护集体,渴望归属,荣誉感强烈,最后结局惨淡。而那个因猥亵妇女留下前科的年轻人,何尝就不是那个压抑时代的受害者。一切罪责,都是莫须有的。

via《隐形城市》 摄影/刘勃麟

它们发生了。它们消失了。

 4 ) 再提《杀人回忆》,我可要急了

1.

一部处女作拍到这种程度,实在太让人惊讶了。除了剧作上的一些问题,基本找不出什么大毛病。对场景的还原、演员的指导、空间的情绪氛围、情感力量……已有大导演的水准。丝毫见不出生涩,或碍手碍脚不敢放手施展的地方;反而相当克制,既不沉潜,也未溢出。虽然影像的力度也未达到锡兰电影那般凝视的程度(这恐怕是过高要求了),但将一部类型片的模子拍出艺术片的质感,可以说很难得了。原本就怕它一脚踩上类型就跑偏了(《暴裂无声》),但没有。

2.

对一位青年导演的批评,不应该着眼在文本上,而是关注影像。剧本上的失误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弥补:若是因为个人阅历不足,可以通过深入体验生活积累素材,或者找寻到一个帮手共同进行剧本创作,这也是较好又快捷的办法。但如何通过镜头的处理(一堆问题:构图、调度、声音……)获得想要的感觉,则是件因人而异的事情,从中便能见出这位导演的真实水准。仅需给我们一组镜头,基本便可断定水准,甚至可以长远估计未来之路的远近。

3.

《暴雪将至》优秀的地方已经显现出来了。观众如果在看完整部电影后无法生成-段奕宏,我想是不可能的。这个为内心的魔兽困住的失败者,一心想爬入警局,因而走上了一条不归路;甚至不惜以女人的牺牲为诱饵,实现自己的理想。这种走火入魔的病态心理,本身错不在它,而是跟这个病态的社会脱不了干系。段奕宏的演技,无话可说。其实我又想起了《烈日灼心》,三位男主演就他演得最好,自然而然地将你带入其中。(段老师可太适合演抖S了,期待❤️)

4.

当然,电影的问题还是有的。最大的问题是不太知道掌控叙事的节奏,不懂得怎么根据观看的机制来调节影像的快慢,在快的地方快些,慢的地方慢些。冗长不是没有原因的,叙述启示没能激起观众感知的波澜。谋杀、悬疑、惊悚……原本可以大作文章的亮点最终变成了壳子,电影因此变得“不好看”。如果不懂这个,对于类型片恐怕是致命的。大多数观众只是来看电影,这是事实。

5.

似乎有一个奇怪的现象。今年看过的一些青年导演作品,好坏分别相当明显。一类是根本不懂电影的人在瞎搅蛮缠,基本功都没练好(甚至没有)就急着脱了裤子放屁,结果自然臭不可闻。另一类导演不仅有自己的想法,还懂得如何通过适合的影像将这些想法传达出来。对于前者,实在不想点名了,还是原来干嘛的继续干嘛吧,别来瞎掺和,实在丢脸。后者,倒可以列举一下:《米花之味》《笨鸟》《西小河的夏天》《暴雪将至》。

 5 ) 几亿中国人的生存困境,20 年后又进入一个死循环

受深焦编辑部的委派,17号晚于杭州青年电影节有幸观看了闭幕电影《暴雪将至》,因与院线同步上映的缘故,对于这部电影的讨论也远远超越小众的范畴。

受深焦编辑部的委派,17号晚于杭州青年电影节有幸观看了闭幕电影《暴雪将至》,因与院线同步上映的缘故,对于这部电影的讨论也远远超越小众的范畴。

很多人把《暴雪将至》归类于犯罪电影,执着于对真凶的追究,其实我更愿把《暴雪将至》归类为写实电影,它记录了一个时代的灰暗时光,精准把握了90年代中国人的生存焦虑。此前反映90年代国企改革的电影有许多,如《钢的琴》黑色幽默、《二十四城记》的迷雾哀愁,而《暴雪将至》阴郁悲伤、潮湿的气氛布满了每个角落。

《暴雪将至》作为董越导演的处女作,在观影途中会发现些许韩国经典《杀人回忆》的痕迹,连绵的阴雨天、泥泞的道路,悬而未决的凶杀案等等;但情绪的出色把控和时代的准确切入也让这部国产片脱离了对韩国电影的刻意仿效。如果说《杀人回忆》道出80年代韩国个体与制度间的困顿挣扎,那么《暴雪将至》则折射出90年代末中国改革开放所带来的民众群体焦虑症,击中了父辈国人的集体痛点。

在当年国企由盛转衰大背景下,一幕幕残忍的凶杀案在南部小城上演。段奕宏饰演余国伟作为当地国企保卫科科长,被厂里的员工戏称为“余神探”, 算是小城的“体面人”,在荣获1997年劳模奖状后更加风光无限,大好未来仿佛在他眼前铺开,被同事戏称他即将“上调”时,内心依旧隐藏不住对进入体制内的欣喜;在对凶杀案追查之余,余国伟亦热心配合公安刑侦,成为警察身边的得力助手。

偏偏不凑巧的是,少女连环凶案与国企下岗潮捆到了一起,随着对凶杀案的不断深入,绝望如瘟疫般侵蚀了余国伟原本前途光明的一生。先是徒弟死于雨天追凶,然后保卫科长被工厂辞退,最后发廊爱人绝命于跳轨自杀;别无所求之下,追凶成为他生活的唯一依仗,直至淹没了他生活的全部。不疯魔不成活,一无所有的余国伟化身地狱执行官,残忍的杀死了他眼中的“嫌疑犯“,亦除掉了前半生的心魔。

面对过往的荣耀,余国伟正如时代牺牲品,他的悲剧除了源于个体对未知的恐惧,更源于对时代浪潮的无力。其实余国伟的黑色经历如一面镜子,照出了90年代国人被改革吞噬的人生;恰巧,悲观情绪集中于余国伟的个体之下,在电影中显得更加尖锐、悲剧和世事无常。

或许,建国后国人得益于公有制的庇护,成为了光荣的无产阶级工人,国家给分配的工作不仅是生存的保障,更是荣誉和地位的象征,仿佛永远不会被世界背弃。可伴随着时代变革汹涌推进、国有企业的大范围崩塌,集体主义的信仰亦被无数次动摇瓦解,“身份人”亦成为伟大祖国的第一批弃儿。

在没有互联网的90年代,为单位工作一生亦成为了无数平凡人生活的全部诉求;尤其于小城市中生活的民众来说,下岗无异于间接给他们判了死刑。为祖国奉献了所有青春的职工,直至被下岗那一刻,人生终点亦被相关政策所定格。

表面上,连环凶杀案带给这座南部小城突如其来的恐惧,成为人人畏惧的猛兽。但是时代浪潮所触发千万人集体失业的国企下岗潮才是真正恐惧根源之所在。如果说《村戏》是对70年代集体主义和个人诉求的沉重反思,那么《暴雪将至》中展现的90年代集体生存的困境更像是一座围城,体制的牢笼扼杀了每一个身处底层的中国人,体制内外,皆无处可逃。

最后,与世隔绝十年的余国伟再返人世间,满面沧桑、锐气不再,可内心放不下的依然是旧时光的连环命案。泥泞小路早已被水泥路代替、下岗潮以另一种姿态重组、左右他一生的悬案也被人瞬间遗忘;唯一线索只不过是醉酒卡车司机的只言片语。在观看完十年后工厂爆破那一刻,他和芸芸众生般的无产阶级一样,集体主义信仰已随着工厂的坍倒彻底崩塌。

电影名为《暴雪将至》,除了影射08年那场席卷南方的超强暴雪,更似隐喻被暴雪所掩盖的共和国弃儿,暴雪淹没了时代的悲剧和惨痛。身无牵挂的余国伟首次踏上远行的班车,寻求外人生之外的新起点。无奈班车熄火,十年后,又是一座围城。

 6 ) 看完影片的时候懵了,看了些知乎+自己细细深思发现这部片子真的是佳作

1.一个细思极恐的地方:徒弟开始和余国伟抓鱼的时候,他在电鱼,余说这样有点缺德呀,然后徒弟在下雨天像鱼一样被电着摔下来了。因果轮回呐!

2.犯人在余国伟追的那天就被车撞了,只是余国伟不愿自己一直执着的愿望落空,加上徒弟的死等原因,精神有些不正常,最后把江一燕当做诱饵,又将一切发泄在“嫌疑人”身上,嫌疑人说“41码的鞋谁都穿的上”指的是余把罪名按在谁身上都像,这都是余的臆想。

3.开始觉得跳舞地方那个女人一直笑好奇怪,余国伟只是询问照片里的人是不是那个偷偷躲在角落里的那个人,女人却一直笑不停,或许是因为那是以余国伟的回忆展开,在现实里余国伟做的一切在别人看来都很傻。

4.大爷说不记得有余这个人,也不记得劳模,我觉得是因为劳模这件事虽然在余心里很重要,像他对徒弟说的“人总是会到最得意的地方回去看看”。这是他荣耀的地方,但是那时候的人都沉浸在97年下岗的恐惧里,加上屋顶棉花下来,人们的注意力都不在他身上,就像人在台上,总觉得无数双眼睛听着他,加上激动,其实人们根本不记得他。加上他那段时间执着于断案,根本没有在意下岗这个事件,后来突然下岗,对他的打击也是极大的。

5.穿插进一个老公杀死老婆的事,我想是因为老警官说:“家本是抱团取暖的地方”,就像余和燕子,本可以在一起抱团取暖,但是余却伤害了燕子,造成了无法改变的悲剧。

 短评

@东京电影节 低配版《白日焰火》。想讲太多导致故事浮得厉害,导演处女作值得鼓励

2分钟前
  • 这货是牛奶
  • 还行

20171029 TIFF 全球首映。不差,作为处女作来说,厂房和筒子楼的全景空镜还有工厂追逐戏真的蛮惊艳的。只是故事还是有些卖弄,导演QA的时候也显得有些迷,估计自己也没琢磨透。雨雪作为意象,操作得有些过。段奕宏超级棒!!!段奕宏本人超级帅!!!!给段奕宏投五票!!!!!(想了一下还是加一星

3分钟前
  • 很好很会吃米
  • 推荐

雨一直下,气氛不算融洽…

7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余国伟 钓鱼的鱼 多余的余 暴雪将至的时候 每个人的命运都跟余国伟那条不断拉扯的夹克一样尴尬

10分钟前
  • t0psh1t
  • 推荐

这电影看得我欲哭无泪。走出电影院,失魂落魄。看电影时,我一会儿代入男主,一会儿代入女主。内心戏多得要死。我像男主一样失去了十年,然后又失去了十年。也许我早就像女主那样被轰鸣而过的时代列车撞死了,但我自己还不知道呢。一个人如何证明自己还活着?这是一个问题。

12分钟前
  • 丁小云
  • 力荐

从头下暴雨下到尾这一点就值回票价……

15分钟前
  • 吃吃
  • 推荐

他想在集体里留下自我,却被时代率先抛弃,他想从正义里偷份荣誉,自己却成了作恶凶徒,疯狂的追凶路上他毁掉三条人命,暴雨连阴,其实正义早已生效,暴雪将至,可惜他的人生已经失效。犯罪是壳,时代是肉,人心是核,一个癫狂小人物的1997,黑色又荒诞。

16分钟前
  • 24city
  • 推荐

段奕宏那个角色只能解读为深柜了吧!虽然不想每次都用那么情欲的视角来看段奕宏主演的电影,可是看完以后在脑海中挥之不去的也就那句“跪下,撅着”了!

20分钟前
  • 王大根
  • 还行

导演把握社会现实和类型片的能力都相当可以了啊~很像曹保平风格,支持这种走向的国产电影~

23分钟前
  • esp吃梦香菇
  • 力荐

多余的余。一个被无情抛弃的年代。全片视觉风格是统一的,恶魔自有天收的想法执行,变成了下个不停的大雨和上帝视角。但江一燕从头到尾都不在状态,令人难堪。后面一直想通过不断往下掉的戏去补救,却已来不及了。飞车粗暴,爆破造作。想玩点回忆似真似假的喂狗老人,也有点闪烁其词,故作聪明。

26分钟前
  • 木卫二
  • 还行

女人的死亡方式,被男人拖到另一个地方,缓慢,残忍,一刀刀杀死。男人的死亡方式,当他发现自己是个多余的人,在多余的国度,做多余的伟大梦想,余国伟。

28分钟前
  • 哪吒男
  • 还行

段奕宏影帝努力地扮演了一次宋康昊。40分钟以后全面崩坏。江一燕在我心里还是隐藏极深的万年烂片王。

30分钟前
  • 你虎哥
  • 还行

案发地点一年365天都下雨,可能凶手是萧敬腾吧。

31分钟前
  • 朝暮雪
  • 还行

批判前 先把故事讲好;起手势很高 越讲越平庸

33分钟前
  • st.moto
  • 还行

前面给出的所有线索,到后面都是无用的,然后导演说:“算了要不我们还是谈谈时代吧。”……镜头质感不错。

34分钟前
  • 荞麦
  • 还行

厂里那段追赶戏拍的绝了,工业水平全程在线,故事太温吞看到中间有点嫌长。另外一个还算严肃的电影在世界首映这场的Q&A,全是一些小粉丝儿在争相表白偶像,求祝生日快乐的上台自拍的还有要translate by myself的,感觉真丢面儿

35分钟前
  • Cindy
  • 推荐

如果老段要利用我查案我愿意每天都打扮得漂漂亮亮让嫌犯上钩被抓继而帮助他成功破案评上先进转正上调实现梦想。他喜不喜欢我,是不是深柜我都无所谓。

37分钟前
  • 中也
  • 推荐

3.5 创作思路上有《白日焰火》的影子,全片都在营造暴风骤雨及被下岗潮裹挟的低压氛围,个体记忆被无情碾碎,并将凶手直指整个失意压抑的时代。后半段剪辑有点崩,尤其是燕子的最后几场戏,导致高潮部分剧情走向缺乏力度。无法幻想的日子里,我们都成了多余的人。

42分钟前
  • 翻滚吧!蛋堡
  • 推荐

这个片子看完很憋屈,最大的感受就是,人呐,别太把自己当专家,越有人夸你,你就可能越成笑话,别总想着过去的荣耀,你以为的那些光荣搞不好最后都不存在,即便存在也是喂了狗。

45分钟前
  • 小川叔
  • 推荐

电影真的很像《杀人回忆》但像就像吧,起码前半部分节奏氛围都很棒,可是从江一燕角色正式上线之后就变了。偷看日记产生误会,能解释不解释直接跳轨自杀,这么疼痛这么矫情,然后这就成了主角施暴的导火索了?我想看的是小人物为进编制,破案到癫,直至入狱的过程啊!

48分钟前
  • 永恒星鲈鱼
  • 较差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