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天上见

剧情片中国大陆2009

主演:朱旭,姚君,朱一诺,刘烨,马思纯

导演:蒋雯丽

 剧照

我们天上见 剧照 NO.1我们天上见 剧照 NO.2我们天上见 剧照 NO.3我们天上见 剧照 NO.4我们天上见 剧照 NO.5我们天上见 剧照 NO.6我们天上见 剧照 NO.13我们天上见 剧照 NO.14我们天上见 剧照 NO.15我们天上见 剧照 NO.16我们天上见 剧照 NO.17我们天上见 剧照 NO.18我们天上见 剧照 NO.19我们天上见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16 04:09

详细剧情

上世纪70年代末,时代的狂潮正渐渐退去热度。在南方某个古朴的小镇,小女孩蒋晓兰(朱一诺 饰)和姥爷(朱旭 饰)相依为命。晓兰的父母早年下放边疆,在学校她又因与“最大的阶级敌人”同姓而倍受欺负和排挤。破旧的小院是晓兰最为自由的天地,而家里的大衣柜则是她最后的避难之所。早年 因战乱和疾病,姥爷几乎失去所有的亲人,因此这个调皮又善良的外孙女成了他生活的全部。时光缓缓流逝,细雨绵绵的小镇永远带着化不开的愁绪,渴望成为体操冠军的晓兰(姚君 饰)一天天长大,而那个永远牵挂着她的姥爷却慢慢地老去……  本片为著名影星蒋雯丽的导演处女作,也是人艺老演员朱旭的封镜之作。影片荣获2009第14届釜山电影节观众最喜爱影片奖。

 长篇影评

 1 ) 好人去天上,坏人去地下

《我们天上见》是由蒋雯丽自编自导,朱旭、姚君、朱一诺、刘烨、马思纯等主演的人物自传电影。影片讲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双亲不在身边的女孩小兰与姥爷之间的深沉情感从头到尾都透着细腻与感人。该片于2010年4月2日在中国内地上映。
导演和编剧都是蒋雯丽,也是她的导演处女作,还获得了2009第14届釜山电影节观众最喜爱影片奖。
一部充满着文化背景的电影。文革时期,留守儿童与姥爷相依为命的故事。在那个物质贫乏但“精神充实”的年代,一个双亲建设新疆又姓蒋的孩子处处受排挤,可她只有把自卑埋藏在心里默默忍受。她与处处呵护着她脆弱的心灵的姥爷相依为命,在晓兰一天天长大的同时姥爷却慢慢地老去。
片名出卖了那个让人感动的结局。

 2 ) 因为平凡所以感人

其实看到片名,我们已经大概能想像出电影讲的是什么故事。没有强烈的戏剧冲突,一如潺潺流水般缓缓地叙述着,小兰和姥爷相依为命的故事。
 “姥爷,你可怕死呀?”
 “不怕!”
 “为什么呀?”
 “活着跟你在一起,死了跟你舅舅在一起,两边都是我的亲人。”
这部蒋雯丽的导演处女作,虽然有不足之处但毕竟大多是她自己的故事,整部看着真实、诚挚、细腻,有些细节上表现出了很强烈的年代特色,从女性视角出发表达出的那种亲情的羁绊让人感动。

 3 ) 我和我的老姊妹

  我妈妈没见过我爷爷,我爸爸没见过我外婆,我对外公的记忆只有幼时参加他的追悼会,抓着表哥问:“为什么我们要去宾馆?”——年幼无知的我彼时还分不清宾馆和殡仪馆区别。所以,对于祖辈,我只认识,奶奶。当然这并不代表我成长的岁月里像蒋晓兰那样,只有姥爷和爸妈的信,当我还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淮河的时候,她已经天天坐在淮河边上,梦想着飞到河那边去找爸妈了。

  爷爷走得早,我也没问过奶奶是何时改嫁的。跟了比她大十岁我现在的爷爷,可是二叔至今不肯承认,也从不见,我却非常喜欢这个“后爷爷”,此为后话。奶奶带大三个儿子,下过海经过商,能喝酒,打麻将时爱抽烟。她做奶奶那年,还算年轻——1987年我来到这个世界,她48岁。据说也是那一年,她信主了。戒烟戒酒戒赌,连脾气都变得平和起来,爸爸说是因为我的到来。我想,如果奶奶没有选择信主这个方式,不知道会不会选择种一盆花或者植一棵树,然后每天喝着小酒抽着烈烟,对着牌搭子说:看,我孙女出生那年种的。
        
  其实小时候我并不喜欢她,因为她总是逼着全家人信上帝,在每个人耳边叨叨,简直走火入魔。但爸妈和叔叔婶婶都对她很包容,顺服地听着,虽然不愿相信。有天,我期末考试后,一家人吃饭,我当着所有人的面问奶奶:“为什么我祷告了,数学却没考到一百!?”后来每次回想到这一幕,我才知道全家人脸上都写着“憋住,不能笑”,只有奶奶脸上写着“真尴尬”。这就好像,姥爷兴致勃勃对着小兰说他曾给谁谁都开过火车,结果一转头,小兰睡着了。
        
  我觉得她一点儿都不了解我这个吃货孩子的心。每一次跟着奶奶外出,都希望她能像我妈似的,每走几步就问我吃不吃这个,吃不吃那个——直到长大后,我都很莫名其妙非常享受这种感觉,有人带着领着,走着走着回头问我:“哎,要不要吃这个?”我自己都怀疑我的嘴是不是上辈子折翼的天使。可惜奶奶走路飞快,勇往直前从来不解风情。再加上她总带我去教会,唱我听不懂的歌,听我听不懂的话。所以在我心中,跟奶奶在一起等于:枯燥乏味。
        
  前面说到的,我的“后爷爷”,喜欢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小学一年级我寄宿奶奶家,只有周末回自己家,爷爷总爱陪我聊天,跟我背地里集体批斗奶奶的“走火入魔”,教我认花认草,最重要是他非常通晓我这个吃货的心,比如,在我最迷恋“魔鬼糖”的时候,他牵着我,去店里买齐了所有颜色,我吃得整张嘴五颜六色姹紫嫣红,但因为奶奶反对这种“没营养的色素”,所以我和爷爷之间有种不能言说的默契,只能靠着我们一抬眼,一对视,再一低头偷笑来传达。
        
  所以,看着姥爷牵着晓兰走在雨里,我一时间分不清是奶奶接我放学,还是爷爷拉着我去巷口见爸妈。
        
  而我人生中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耳光,来自于她。当然,如果让一个脾气暴烈的中年女人面对一个小孩因为不满自己的棒棒糖比别人的小,就随手丢掉——而不发脾气,这估计有点困难(话说,我怎么又是因为吃啊)。这种事情,懂事后的我绝对不会做,而奶奶再也没打过我——她也很后悔,不是对我,是对她天上的老大。
        
  长大后,不知是错觉还是什么,总觉得奶奶对我比小时候要亲切许多,可我总觉着心里有些许隔阂,心理阴暗的我甚至觉得小时候她对待我的那种态度,才是真的,长大后的转变,好得有点不真实。我也不避讳,我就直接跟她说。她笑笑说,人总是在变的,说不定哪天又不喜欢你了。我想了想,觉得还是不要。
        
  许多年后,我也信主了。但不是因为奶奶,我甚至每次开玩笑拿奶奶当反面教材,说是因为神发现通过奶奶给我传福音完全行不通,所以祂换了个我能接受的方式,不论如何,我到底是叩门了,而祂也终于可以为我开门了。奶奶非常赞同。

  如今,她健康地活在这个世上,不惧怕即将袭来的病痛,偶尔给我打电话叫我小姊妹啊,我则劝告她:老姊妹啊拜托你下次别逮着谁就一个劲劝人信上帝,不是所有人都适合你这种方式哦。她说小姊妹啊,我记住啦。但是我知道她还是会一如既往。

  不过,我们约好了天上见。
        

 4 ) 中国最好的女性电影

蒋雯丽来南大,鼓楼的学生们都很兴奋,今天下午大活领票处人山人海,我跟同学排了好久的队才拿到门票。

礼堂的胶片放映机可能有些故障,放映的过程中出现过好几次胶片错位,另外焦距也不是很稳定。不过还好基本没有影响观看。

给影片四颗星,说说几点印象:

1.本片作为立足女性视角、反映女性情感的女性电影,质量很惊喜。同样是女性电影,同样是讲一老一少的感情,《我们天上见》在表现情感上比《我们俩》要有力的多,可能因为影片取材于导演本人的经历,故事虽然平淡却很真挚。而后者则实在有点矫揉造作了。作为一部主打感情的电影,首先要真实才能有力量,才能真正打动人心。不然不如去看韩剧。

2.镜头给的很好,构图和运镜都不错。几处仰拍用得很赞,站在房顶上的镜头有点让人想起《阳光灿烂的日子》。这明显是超越顾长卫的水准,后来知道是拍李安父亲《三部曲》的林良忠。

3.叙事有点散,不过作为自传体电影,这可能也是难免的。电影放完以后后面有两个人一直在讨论电影的主题,其中一个同学一直在强调这个电影讲的是人性。(取材文革时期还要探讨人性问题,还想上映吗)其实整个片子没有很明显的叙事主题,一直都在通过琐事讲最普通也最动人的情感。

4.电影中出现了好几处对女孩梦境的描述。这种手法并不少见。梦境常常用来表现人物喜欢幻想的性格,反衬沉闷单调的外在环境。即便抛开艺术手法不谈,我个人很喜欢这几个有关梦境的片段,尤其是女孩梦中飞翔的片段(这段运镜也很漂亮),和从牙掉光的噩梦中醒来,在雷雨中风吹起蚊帐的片段。

5.色调调的很好,画面的色彩很有70年代的风格,同时又很精良。单从色彩风格上来说很像《孔雀》,不知道是不是找的同样的人做的中间片。其他方面,夫妻俩的风格完全不同。

6.片子很可能是我个人看过的所有国产电影中使用事物意象作为叙事和线索用的数量最多的。铁路,雨,伞,淮河,戒尺,兰花,布娃娃和大衣柜。雨,伞,布娃娃和大衣柜这几个都在说安全感(“雨”的内涵不仅仅是如此,雨是最能代表导演对于童年那个时代家乡那个地方的印象的东西,雨是导演记忆的背景,单纯、孤独、有点沉闷、缺乏安全感)。淮河分割南北,也分割了女孩和父母,说的是距离和思念。戒尺和兰花都是连接姥爷和女孩小兰的纽带,前者代表姥爷对女孩的爱,后者代表女孩对姥爷的爱。至于铁路,当然首先蚌埠是依靠铁路发展起来的城市,导演在铁路边长大,对铁路有很多回忆,其次姥爷是退休的铁路技工,再次铁路也通向爸妈所在的新疆。不过片中几次出现女孩自在的走在铁路上而且不急着避开火车的场景,想说的应该更多,见面会的时候很想问问导演的理解,无奈一直也没有得到机会。

7.关于片名,本来是叫《伞》,有同学问到导演为什么改成现在的名字,导演只是说现名更贴切,没有详细解释。我想改成《我们天上见》主要是出于发行考虑,《伞》这个名字对于影片销售来说过于抽象,可能让观众觉得不知所云。但是很明显对于电影艺术来说,《伞》是更好的名字。在女孩的回忆中,在总是下雨、很沉闷、很孤独、没有安全感的年代,与自己相依为命姥爷就是罩在自己头上的一把伞。我想导演也肯定更喜欢这个名字。

总的来说片子拍的很好,虽然是文艺片,却很适合在影院观看,片子的风格也很切合清明节的档期,一个是清明是个多雨的时节,与影片中的雨水相互呼应,再一个清明也是个缅怀先人的日子(我想说悼念并不合适,影片中回忆姥爷,更多的是温馨,而不是悲伤)。

我会将这部影片推荐出生于60年代的母亲,我想这部影片应该可以勾起她很多对于童年、少年时代的回忆。

 5 ) 润心细无声 —— 记《我们天上见》及其见面会

      蒋雯丽实在是太可爱啦!
      事情是这样子滴,上午下了专业课和n还有ym一起吃饭,食堂门口在卖电影票,仔细一看竟然是今天晚上大礼堂的蒋雯丽见面会!当时就觉得自己人品太好了,结果一问竟然还有第五排中间的票,可以近距离看人哦,觉得简直是人品爆发啦~(小感慨一下:还是有超级爱好比较好,人比较容易有快乐的理由)于是三个人很开心地买了三张票,而且票价只有八块而且不用排队……我们这是什么人品啊?!
      之前已经知道蒋雯丽的导演处女作在釜山电影节收到好评,获得了观众评选的最受喜爱奖,并没有太留意,连名字都不记得了。(后来得知这个名字是后来改的,怪不得……)后来觉得这样很好,就是要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的情况下看这部电影,我感觉最有味道,因为感动需要冲击与触动,最好不要提前“做功课”。进入大礼堂没多久,电影就那么淡淡的开始了,一点侵略性都没有,观众们全都是淡淡地进入观影状态,但是这个过程很快。
      漫天飞雪中,姥爷和外孙女前后出门,姥爷递给外孙女一把伞,自己戴上帽子走出去,小姑娘撑着这把油纸伞,踩着前面姥爷的大脚印,就也出门了……后面,他们俩的生活画卷向我们展开,就是生活,最简单却最感人的生活,最单纯却最复杂的生活;我们跟着一双会发现生活的美的眼睛,于是他们的生活就像“画卷”一样带着一股浪漫气息展开了。最开始的蒋雯丽自己配的画外音娓娓道来:我小的时候特别恨自己姓蒋,因为蒋介石……我才意识到这是一部自传体的电影,后来得知蒋雯丽自己编剧、自己导演、自己制片,心中佩服之情油然而生。不是佩服她自己身兼数职,而是佩服她在整个过程中真的是怀着一颗真挚真诚的心在做这部电影~
      我是怎么看出来的?看过电影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受的。
      看完这样一部电影,感受到的是纯净、是感恩。每一个镜头里面都蕴含了极大的信息量,但同时保持着干净的气质,这是创作者内心怀着饱和的感情但是又对电影极度尊重的表现。这里扯一点题外话,觉得设计也是这样,很多优秀的作品极其干净简洁,其实内里也包含着设计师饱和的情感和对建筑、对空间、对光极大的尊重。这样的建筑是能够感动真正使用它的人的,而不是那些看看外观的人。回到这部电影,虽然只有不到90分钟的长度,情节也极其单纯简单,看到开头就知道结尾了,但是里面蕴含的感情通过一个又一个闪光的细节,通过丰富却又保持干净的镜头语言(不是顾长卫掌镜哦),一点一点渗透出来,滋润观众的心灵,眼泪如果流下,也是在不知不觉中。这是属于东方人的感情表达方式,这是在大屏幕上久久久违的真挚的情感,可以类比《入殓师》的那种情感草蛇灰线的感觉。看完它,再想想《全城热恋》《三枪拍案惊奇》那种显然缺乏诚意的电影,真是恨不得把后一种类型揉成一团扔出地球去!
      电影结束后的见面会,蒋雯丽朴素出场,怎奈气质、状态都太好,感觉超级美~看了电影已经感觉到她一定是一个对生活有着丰富感悟并且心怀感恩的人,但是听到她的几番话,还是会小吃一惊,因为真的很中肯,很真诚。和大学生们互动的时候又特别的可爱,联想到她说的:正是因为感觉到自己在生活中太急躁,有种迷茫感,所以想通过电影回到自己的童年,去找寻那些最初的美好。其实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不都是这样吗?情感永远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共通的语言,所以大家才会都那么有共鸣,于是一不小心就被感动了。所以我不是很能接受《阿凡达》那种电影,视效再好还不是让我头晕,我看电影是为了放松为了感动不是为了刺激和难受,场面再壮观我找不到让我感动的东西,爱情确实有点打动我但是和其它爱情片有什么本质区别?
      真的希望在中国这样的电影会多起来,这种真诚的电影。果然还是最最单纯最最真挚的故事与感情最能够滋润我们略显干涸的心灵。

原载: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f733a20100hk07.html

 6 ) 你怎么舍得,将我一人留在世上?

我小的时候住在邮电局,楼下的菜地里长了一株亮丝草,也不知道是野生的还是爷爷种下的。亮丝草又叫万年青,因为无论什么节气它都是绿色的。因为丝草长得很浓密,我到菜地玩的时候偶尔会整个人踩上去,但它却从来都没有凋谢过。直到我上初中搬新家那会,丝草依旧十年如一般茂密。后来邮电分家,妈妈换了上班的地方,菜地也就彻底荒废了。我的爷爷,像这株丝草一样,一辈子活得那么努力,我出生以后,用尽一切心思疼爱我,却没享到我的福,就过了世。

电影《我们天上见》是蒋雯丽对美好童年的一次回顾,无疑也是她作为导演和编剧人文情怀的彻底展现。除了画外音有那么些许煽情,这部片子着实是国产电影里的佳作。也许是感同身受,电影中的许多镜头都使我思绪万千。对于一个孩子,童年时的迷惘、倔强、隐忍和快乐,这部片子用恰到好处的镜头完整传达了出来。这样一部电影,不是大制作,没有大明星,也没有3D技术,但比3D还要真实,血肉丰富,饱含情感。电影像是一趟列车,将我们带回了最最单纯又美好的时代。

比起普通文艺片,本片更强的地方在于片中的三场“梦境”情节,这是电影中最令我动容的片段。第一段是小小年纪的小兰在山野奔跑的情景,一望无际自由自在的景象真实反映了童年时对于开阔世界的好奇心和向往;最为令我推崇的第二段则是让小兰真的飞了起来,跨越了淮河,向着北边有爸爸妈妈的地方飞去,这是蒋雯丽诗般情怀影像的最好展现,也是她自我愿望的一次实现——是的,童年的愿望通过大银幕成真了;而第三段,则将一个孩子第一次面对死亡时的恐惧表现得一览无余。这三段影像绝对是神来之笔,影片的点睛。

朱老爷子确实也不年轻了,在《似水年华》里连黄磊的爷爷都演过了。作为演员,却真是生来就有一种气场。严、慈都拿捏得刚到好处,从不过火,看他的戏真是一件舒服的事,仿佛他就真是自己的爷爷这般:拿戒尺打过自己、在打针的时候哄着自己、从小和自己睡在一张床上、把最后一块哈密瓜留给了自己......所做的一切,似乎都是为了自己,让人心疼又不忍。姚君和朱一诺的演出更是本色:姚君在床上跳新疆舞的情节、朱一诺想尽办法惹爷爷开心的情节,这一些都这么生动又真实,全然没有当今童星令人反感的油滑。

这部电影排期之少也足以令人叹息中国电影发行人的无知和商业嘴脸。你们怎么好意思在《山楂树之恋》这样的电影上用上“纯真”或“纯洁”这样的字眼,而面对这样一部佳作时却毫无人文情怀早早将其下档?毋庸置疑,顾长卫、蒋雯丽夫妇必定是这个时代的中国知名影人中最有人文情怀的导演,他们至少不会像冯小刚一样满眼都是商业标签。没能在电影院看到这部电影真是我的一大遗憾,电影精彩程度绝不辜负我长达一年的期待。观影过程中的心境,和我跟爷爷在一起时一样心安且温暖。这部电影即使无法在中国影史上留名,也会排在我个人观影史的最前列。

 短评

蒋雯丽的处女作颠覆了很多很久以来对她的刻板印象。作为演员的她和导演的她,有一种若有若无的无缝转接。相比于徐静蕾时而略显造作的作品,年龄和阅历的渗入还是给了蒋雯丽更多中国女性的发言权。原来,最苦难的历史,不仅可以直抒,可以反讽,可以狂暴,可以暗哑,还可以于平凡中见真章。

10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推荐

蒋导啊,你人这么漂亮,演戏这么好,现在做导演也这么好,我越来越喜欢你了!

14分钟前
  • 披头
  • 力荐

中国人的爱,含蓄,细腻,温情,沉重,伟大,大爱,不动声色,润物细无声,但却影响着每个人的一生。

15分钟前
  • 安安静静
  • 推荐

喜中带伤 暗中有光

20分钟前
  • 无为啊
  • 推荐

雏鸟反哺,是这个世上最美的情感。美过其他任何曾让你动容过的友谊爱恋。

23分钟前
  • 不良生
  • 力荐

1、近来少有的好剧作,剧本呈现中心对称的镜像结构,或者环形结构,女版《阳光灿烂的日子》。2、拍得很节制,镜头干净沉稳,顾长卫老师,您为何不署名……3、幻想段落分段,有一段直追《随风而来的玛丽阿姨》。4、旁白很《立春》,海报和几个镜头很《孔雀》,顾老师您为何不署名……

28分钟前
  • 胤祥
  • 力荐

生活是中国最靠谱的编剧。

29分钟前
  • 默语生
  • 力荐

真情实感,清新细腻,摄影和美术都非常好。虽然在叙事上没什么野心,不过作为女导演的处女作来说也没什么可挑剔的──国内电影市场已经开始细分化,肯定有不少观众喜欢这种风格,服务好这部分观众就足够了。(有1星是给处女作的)

34分钟前
  • 张小北
  • 推荐

片中画外音、方言和口琴的这些声音运用是我十分喜欢的一个部分。平淡的情节发展,没有半点戏剧冲突,可就是这种真实才最具感染力和张力,但个人气息太过浓厚。★★★☆

35分钟前
  • Q。
  • 推荐

一部奢侈的电影,留住的全是极其私人私密的记忆,激发的共鸣有限。但还是有许多人眼睛红了,包括我。它刚好与我的童年记忆高度吻合,包括养兰花、戒尺、针线活儿和睡前一起摸耳朵、转眼球……它刚好捡出了我对外公外婆爷爷奶奶记忆里的所有琐碎。仙去的因此令人倍加怀念和眷恋。外公、爷爷,咱们天上见

38分钟前
  • 小啤酒盖子
  • 推荐

特殊时代的祖孙情。画面色调很淡,像水粉画,但亲情很浓。蒋雯丽的处女作,拍的是她自己。4.3/5,瑕疵不是没有,两个幻想情节我都不太喜欢,话说回来,这是我的年度十大华语电影之一。

41分钟前
  • 宇宙塑胶魔怪
  • 推荐

唯有生活,才是真。

42分钟前
  • 远近
  • 力荐

平实,简单,生活化,摄影角度很专业,很有美感,适合在电影院看。

44分钟前
  • 弗朗柿
  • 力荐

这是蒋雯丽致逝去的姥爷最汹涌的思念。致文革岁月最温柔的一刀。

46分钟前
  • 無 歡
  • 力荐

演而优则导的处女作选择拍自传很容易出彩,由内而发真诚且深沉,勾起几代人的共同记忆。镜头感很好,最喜欢小兰梦见跨着体操步在绵延的铁路上飞翔,红领巾迎风飞起;另一个俯拍大全景:一大片青草地,一个小人沿着画面中间无限延伸的铁轨由小变大。要相信生命是有轮回的,做好人上天看得见,才能天上见

50分钟前
  • 小海绵
  • 力荐

很久没有在影院看到过这么朴实的电影。有几个艺术的镜头美到极致。到最后哭西流了...

54分钟前
  • YoyoRan🤍
  • 力荐

评三星的人,你们不会懂的。

57分钟前
  • Yolanda
  • 力荐

少女的成长,爷爷的老去,静静流淌的祖孙情。在生死两端都有亲人陪伴,我们天上见。拒绝相信这是蒋雯丽作品,明明从头到脚都是顾长卫的风格啊,我仿佛看到了一位拒绝署名的宠妻狂魔...

58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片名不好听,但电影很好看。即便作为滥大街的“一老一少”温情片,也新鲜感十足!

1小时前
  • 荔枝超人
  • 推荐

五星给爷爷两次学孙猴儿,溅泪

1小时前
  • yoyomygirl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