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乌鸦2018

剧情片英国2018

主演:奥列格·伊万科,拉尔夫·费因斯,路易斯·霍夫曼,阿黛尔·艾克萨勒霍布洛斯,谢尔盖·波卢宁,奥利维尔·雷堡汀,拉斐尔·佩尔索纳,丘尔潘·哈马托娃,扎克·艾弗里,玛尔·索度佩,卡利普索·瓦卢瓦,内博伊萨·杜加利奇

导演:拉尔夫·费因斯

播放地址

 剧照

白乌鸦2018 剧照 NO.1白乌鸦2018 剧照 NO.2白乌鸦2018 剧照 NO.3白乌鸦2018 剧照 NO.4白乌鸦2018 剧照 NO.5白乌鸦2018 剧照 NO.6白乌鸦2018 剧照 NO.13白乌鸦2018 剧照 NO.14白乌鸦2018 剧照 NO.15白乌鸦2018 剧照 NO.16白乌鸦2018 剧照 NO.17白乌鸦2018 剧照 NO.18白乌鸦2018 剧照 NO.19白乌鸦2018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7-22 18:57

详细剧情

  才情旷世、桀骜不驯的苏联芭蕾舞巨星雷里耶夫,是兼具自信、欲望与野心的白鸦,坦然放荡于双性之间。影片将他在西伯利亚铁路呱呱坠地,以至在巴黎 演出期间投奔西方的经历前后交接;在恩师普希金眷顾训练下,成为全球首屈一指芭蕾舞男星。赖夫费恩斯(《狄更斯的隐密情人》,38 届)演而优则导,舞坛新星奥力伊凡高首次担纲,配搭“芭蕾坏男孩”瑟基普鲁尼,借新一代光华, 向不朽芭蕾男神致敬。

 长篇影评

 1 ) 寻找未来几年该怎么活

生在苏联就是原罪。虽然获得了All Process,最后的表情已经没有平庸。不是巴黎补全他的Process,滋养他的依然是俄国,母亲。他说他依然是俄国式的。他自洽了,接受自己,出生于俄国的火车,和一个脏母亲。他愈合了,成长了。这就是all Process的才能。而不是需要巴黎的滋养,不是在巴黎,芭蕾的诞生地,才能真的学到芭蕾,all Process的Process看来不是这个意思。他只有跳舞,宏伟的想象,俄国启发他的。政治有时只是注脚,微不足道。天真的只钻研跳舞的孩纸。这就是一个活在苏联的艺术家。直到被召回。我也在想,同样的他活在大清洗年代,文革时代,奥斯维辛时代,应该是没有愈合的可能吧?应该没办法只钻研艺术吧。也有,陈景润。如果在集中营怎么办。他也没有办法了。在监狱里是没有办法的。所以他放弃了母亲。因为在监狱里,就算是陈景润,也没有办法。何况他是自私的人,是喜欢玩的人,是见到好的就去追求好的,不对政治感兴趣也不对愈合后对世界的理性剖析感兴趣的人。木心这样的人怎么活下来的,我不知道。但他也说过,他的人生很多是浪费了的。监狱这种东西,很难发挥。很好奇木心。

关于最后的选择。是国家的问题。迫使人做出这种决定。国家应该保护人的自私。他的决定在道德上有被谴责的余地,但是道德谴责建立在他被允许为自己的前提上,他已经要回监狱了,他丧失了为自己的权力,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为自己的事都是情有可原的。人要保全自己的生命和基本的尊严。在此之上再谈道德。你得有充分为自己的权力,再去谈对自己做的事负责。他已经处于不能充分为自己的处境,他的所谓道德难题是被创造,是国家一步一步逼仄出来的。你不能一味地出道德难题,去逼迫一个人,直到他做错选错。他是被迫做出选择,而不是在充分行使为自己的权力,自私的权力,这是别人创造出来的选择题,你只能二选一,你根本不想这么做,不是你自己想要的,这样的选择题本身就已经丧失了道德基础,你却对被迫选择的人进行道德苛责。我觉得男主可以心安理得。

 2 ) [Film Review] The White Crow (2018) 6.9/10

If you have absolutely no idea of who Rudolf Nureyev (1938-1993) is, like as not, your immediate reaction after watching UK thespian Ralph Fiennes’ third directorial feature THE WHITE CROW would be what monstrosity of a man he is, whose arrogance is simply up to eleven, which appreciably dents audience’s empathy towards the subject, that could be a sticking point for a biopic. Nureyev (played by dancer Oleg Ivenko in his star-making role) is one of the most distinguished male ballet dancers of his generation, as much well known for his balletic bent as his temperamental disposition, that often doesn’t shies away from the public’s eyes. Narratively trifurcating into and (sometimes incoherently) alternating between three different time-lines - a bleak childhood living in the sticks, his formative dancing years in St. Petersburg and his daring Paris defection in 1961, THE WHITE CROW sedulously reconstructs richly tactile period atmospherics in the latter two time-lines, as for the first one, a rural USSR is shot in letterbox format with accentuated drabness and impassiveness, it might seems that Fiennes overdramatizes the contrast to flog to death the opinion that it is such an uninhabitable place to live in, who wants to return to that gelid land if one can afford to luxuriate on easy street in a metropolis like Paris? A tint of subtlety would make the connotation much more palatable and less superfluous. While Nureyev’s earlier years are episodically put into examination under David Hare’s script of high fidelity, the defining moments of the accretion of Nureyev’s supercilious and egotistic personality seem scattershot, few are in the way of him becoming a star dancer, his presumption even leaves us feel sorry for the oppressing Soviet Union authorities, low self-esteem might be one causation, but apart from that, THE WHITE CROW doesn’t accomplish what it sets out to do (viz. the making of an unabashed egoist with unrivaled artistic talent), even the film rightfully finishes after his hyped tergiversation, which means it gives Fiennes enough screen time for a more analytical Bildungsroman. A bug-eyed Ivenko is good when he goes for broke in amplifying Nureyev’s oceanic hubris, but less professional (understandably) in more intimate moments; Fiennes himself plays Nureyev’s mentor Alexander Pushkin with considerable resignation, and Russian actress Chulpan Khamatova is allotted a less savory character to play as Pushkin’s cougar wife; both Adèle Exarchopoulos and Raphaël Personnaz offer something more to discern on top of what is on the meritocratic surface as Nureyev’s French allies.While Nureyev’s notorious sexuality doesn’t make a heavy play in the game, it is anyhow, compensated by Louis Hofmann’s gratuitous nudity in a passing cameo. Balletomanes may bemoan there aren’t ample virtuoso dancing sequences to slake one’s hankering, but for what it is worth, THE WHITE CROW is a maverick of its own, freewheeling on its own rhythm and agenda like its unsympathetic subject. referential entries: Darren Aronofsky’s BLACK SWAN (2010, 8.7/10); Pawel Pawlikowski’s COLD WAR (2018, 8.4/10).

 3 ) 如果你讨厌男主,这部电影便成功了一半

一位法国舞者曾经这样评价努里耶夫:我简直无法想象基洛夫芭蕾舞团如何满足他对服装的要求,我告诉过他,在巴黎或者伦敦,演出方让舞者穿啥,他就得穿啥!

看了豆瓣影评,很多观众非常不喜欢这个脾气暴躁目中无人的男主,导致白乌鸦得了很多三星甚至两星。我倒觉得Oleg Ivenko小哥能把男主演成一个恶评如潮的坏男孩,已经非常还原了。如果你讨厌男主角,这部电影便成功了一半,不要期待在这部电影里看到一个循规蹈矩的乖孩子,只有坚持己见直到最后,才有可能突破世俗艺术的边界,成为创新的大家。

电影里的努里耶夫对朋友出言不逊,公开顶撞舞团高层,随心所欲地发脾气,可以说非常不讨喜。其实谈到性格,努大师的黑历史是一抓一大把。公开顶撞别人已经是家常便饭,还有甩了不小心踩掉自己舞鞋的女伴一巴掌,让三次试演不合格的舞者滚出剧团,发现给自己提供的是自助餐时气得把餐盘摔到墙上,批评奥运冠军的服装像卫生纸等等惊人事迹。一位和他合作过的芭蕾女演员说:能和努里耶夫合作是我的荣幸,但我也非常害怕,因为他脾气太差,我真怕在演出中他抱起我转圈时会把我丢出舞台。

但作为传记电影,我相信编剧还是为努大师留了情面。被他气得离席而去之后,女主角在晚宴上再次与他相遇,告诉他“我决定原谅你了,我第一次原谅一个如此自私的人”,年轻的努里耶夫闻言露出了调皮而得意的笑容,悄悄拉起女主角的手溜出会场。他就像一个孩子,虽然时不时让人抓狂,但怎么也恨不起来,因为无论是嘲讽还是抱怨,周围的人也许能看得出,那是毫不掩饰的真情流露。他会为得不到在著名剧院继续跳舞的机会大闹文化部,也会带着自己的迷妹去看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排练节目,并且毫不吝惜地献上最高的赞美。一切都是为了艺术,为了美,他无言的屈服和忍气吞声,也是为了延续自己的艺术生命。为了能继续留在著名剧院跳舞,他愿意和舞团女前辈合作,在前辈的亲切“指导”下与她亲密接触;他在大城市里寄人篱下住在老师家,无法拒绝投怀送抱的师母,即使这一切快要让他发疯。最后,他在遣送回国的威胁面前终于无法再忍受。他深知这一去将意味着艺术生命,甚至真正生命的终结,于是有了那惊人的一跃,无法回头。

就像影片开头,努里耶夫的老师说的那样,无关zz,他只是想跳舞。

 4 ) 我们终将成为那只白乌鸦

片子里用力的他就是努力学习,努力想要发光的我们。

上午看完白乌鸦晃神了很久,想从几个方面聊聊这部片子。

观赏性4星,画面色调舒服有质感,穿插的黑白镜头很有味道。前三分之二剪进去了很多画作雕塑以及法国街景的片段,虽然碎片但结合与人物塑造成长相关,很舒服。配乐不出戏。有文艺片的样子。

剧情3星,前面部分描写人物成长部分结合小时回忆蛮有味道的,只是后面部分对鲁道夫的转变(或者一直没变)性格刻画有些突兀,像是被刻意裁去了一部分。(这里开始涉及剧透,计划观影的小伙伴请停在这里)描述他与老师师母的情节略生硬,与智利女孩的故事线也没有很经得起推敲。尤其是讲他为了芭蕾展现的刻薄与自私的部分有些出戏得不可思议,后面三分之一略生硬。

个人感受.4.5星,画面是美的,展现了没有让人失望的巴黎,芭蕾是美的,没有刻意渲染辛苦练习被埋没被辜负的情节。感情线是干净的,虽然有几条感情线但是没有过度渲和一地鸡毛,更贴近生活中的人的样子,不完美,偶尔可爱。

在片子开始的时候,看着他执着自我的向前走,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对于追求热爱的芭蕾他单纯的义无反顾,所有事情都可以排在后面,甚至不需要。

影片中的的他拥有最粗暴的单纯与源自自卑的自私,很丰满。在第一眼看到教堂的玻璃时他说:我想住在这里。全然不顾是否合理,也正好呼应了他入学时即要求换老师,看似不合理却又体现了他简单粗暴的直白与单纯。他来自苏联的乡下,深知那里的落后与贫穷,想站在更大更美的舞台上跳舞,即使被人议论自私也不愿回去。这是我个人很喜欢的一段情节处理,没有刻意拔高爱国情怀或是上升到推广芭蕾艺术,这样很真实。

全片只两处展现了他的柔软与脆弱。一处在入学换老师后问老师自己跳得如何时,那时的他努力的很迷茫,希望得到真正的指点。

另一处是在即将被抓回莫斯科。那时的他不怕与整个祖国的芭蕾体系为敌,可骄傲的他在得知,如果继续这样自我将背负叛国的罪名时才展示了他脆弱无助的一面。

他是自私的,也是有些迷人的。

也许是因为像极了专注于画画、跳舞、唱歌的你或我,如果有时间,想推荐你看一看。

 5 ) 为了芭蕾

又是一部看冬奥花滑来追的电影,上一部还是羽生结弦的《阴阳师》,这两部电影都没有很打动我,不过影片音乐真的出色,还因为电影认识了狂言大师野村万斋和芭蕾巨星雷里耶夫,二者气质相差巨大,一个东方柔美,一个西方桀骜不驯,但都在艺术创作中留下不朽的一笔,看过电影只想走进狂言,走进芭蕾。

看这部电影也很难不与《最后探戈》进行比较,论光影,还是《最后探戈》好看,论人物塑造,还是《最后探戈》有深度,论故事演绎,还是《最后探戈》更精致,《白乌鸦》前半部分还好,有少年出生和成长,凸显了雷里耶夫的自由浪漫不羁和孤独,后半部分从他受伤被老师妻子接回家就不明所以了,黑白与彩色交替,过去与现在交叉,可彼此的联结看不清楚,与老师妻子做爱和与男性朋友做爱,只为了凸显一下男主的性启蒙和性取向?雷里耶夫是公认的gay,俄罗斯很忌讳这一点,导演去俄罗斯拍摄时似乎也签署了协议不准涉及同性内容,感觉电影犹抱琵琶半遮面,想说又不能说还不如干脆不说,多展现雷里耶夫对芭蕾男舞者的创造岂不更好?

最后想说,拉尔夫·费因斯演绎芭蕾老师挺成功,一点不抢戏,对苏联国家的热爱和体制的无奈都融在表演里了,他说的俄语也被惊艳到。作为导演,细节强调了上世纪60年代冷战时期苏联和西欧国家的思想和文化对立,但又没做的过分到凸显西方自由的伟大贬低苏联政体的地步,一切还是开篇他为雷里耶夫说的那句话——他的叛逃,为了芭蕾,为了舞蹈。

 6 ) 戴维·黑尔编剧是水准保证

戴维·黑尔是英国当代最好的剧作家之一,话剧作品部部都是佳作。努雷耶夫的故事对今天的年轻人可能不是那么熟悉,但在他那一代人里可谓家喻户晓。电影以努雷耶夫在巴黎机场叛逃收尾,黑尔说,这是他人生最戏剧化的时刻,之前的一切都是在清嗓子为这一刻准备,之后的事业成功也是理所当然,所以拍过一些之后的生活片段最后都剪掉了。其实努雷耶夫在西方的生活也是很精彩的,和玛戈·芳婷搭档助她恢复事业第二春,而他自己也时刻生活在恐惧中,害怕被刺客暗杀,只不过这些跟叛逃比戏剧性没有那么强。

黑尔酷爱三线叙事结构,此片有努雷耶夫童年在乌法的穷苦生活,青年时代在圣彼得堡学芭蕾,以及第一次跟团去巴黎巡演三条线穿插。黑尔说电影都有45分钟mark,到了那个点观众基本上知道后面会怎么发展,单线结构无法建构足够的悬念,三线结构就好很多,每条线都能带来一些新鲜感。

费因斯说选角时能找到伊万科很幸运,因为预算有限,如果用替身,拍摄和后期剪辑的成本会太大,找一个专业舞者是最理想的,但是舞者不一定会演戏,所幸伊万科试镜时就展现了一定的表演天赋,能够驾驭一系列情绪。而且伊万科跟努雷耶夫长得很像。现实中努雷耶夫是身型条件不算好的,腿短,只能靠辛苦练习来弥补缺陷,伊万科则没有这个问题 ;)

 短评

镜头和表演都太赞了。希望能和去年的Lady Bird一样,成为伦敦电影节小单元走出的奥斯卡爆款。映后Q&A好几个大妈都是40年前看过Nureyev的伦敦演出,有趣。

8分钟前
  • NexusOne
  • 力荐

某种程度上,极其自私,才极致自由。

13分钟前
  • 山上风下
  • 推荐

天下的乌鸦一般黑,但是在群鸟中必然有想要飞出桎梏,成就自己的白鸽。看完又听了一遍say you say me

16分钟前
  • обломов
  • 还行

不急不缓的节奏,演员非常出色尤其是男主,男主像瘦帅高冷版的唐家屯托马斯。芭蕾和音乐很有感染力,第一次看到电影把芭蕾舞拍的这么美,专业的就是不一样,画面镜头有种东欧电影的那种冷艳感。

20分钟前
  • 小熊QQ
  • 力荐

节奏不太好,法国部分过于长了,虽然镜头美但是昏昏欲睡。最后的部分倒是不错。还有阿黛尔小妹和霍夫曼小哥哥在,意外。(霍夫曼小哥哥漏了鸟...

22分钟前
  • ninamonroe
  • 还行

2019上影节NO.01.芭蕾最适合表现冷战了,它是团体舞,又由个人组成。如果你服从秩序,就是苏联;如果你克服恐惧控制舞台,你实现了自我,就是西方。依托于真人真事和小说,这是一个极好的故事,但不容易拍,当德国小哥说“你对我这样的外国人无法拒绝(原话记不得了)”时,结局已注定,如何铺排细节成为关键。导演显得没有太多调度经验,在捕捉细节上非常笨拙、局促,尽管他像做功课一样认真。法国一直是苏联知识分子向往的地方,是米沃什从捷克划船想去的地方,是一群俄国白银诗人流亡的地方,也是他们反思最多的地方。尽管主角最后说了句话,但到了今天还尝试美化巴黎,却是有点欠缺反思了。记得米沃什说了类似的话,二战之后,巴黎便不再是世界文化中心了。这个剧本还是有问题的。

23分钟前
  • 南悠一
  • 还行

Ralph Fiennes导演,Liam Neeson制片,这是什么神奇组合……话说Ralph Fiennes俄语那么6的吗

26分钟前
  • wwei
  • 推荐

三星半。费因斯的导演非英语作品,一个对俄罗斯文化着迷的英国演员,对60年代巴黎的小布尔乔亚风情的展现很迷人。

28分钟前
  • 踢迩达
  • 还行

18LFF/ 流畅, 优雅, 迷人, 严丝合缝。摄影和调度极为优秀和精准, 是本次伦敦电影节的惊喜. 现场的观众奶奶说自己曾经看过鲁道夫在上世纪70年代的演出,说这番话时她的眼神里充满了光芒, 或许这就是偶像的力量吧.

31分钟前
  • 海盐
  • 推荐

他能感应餐厅服务人员的鄙视,察觉对面法国朋友的嗤笑,听清角落芭蕾教练的细语。他的身体躺到已婚夫妇的床尾,灵魂悬浮于卢浮宫的美杜莎之筏,目光凝聚在舞池拥抱的同性恋人,记忆钻进蒸汽火车熏黑的山洞。他是一头强行被带进舞室的动物,一位强制被扮成王子的农夫。如此自私,才能不顾一切追求自由。

36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自大又自卑,热情又粗鲁,有些艺术家是真的很讨人嫌的,看见我熟悉的人的影子。拉尔夫·费因斯蜀黍居然俄语说得挺好的。

37分钟前
  • 完颜穆尔登格
  • 还行

镜头摄影都非常不错,而且感觉是胶片跟数码高清交替拍摄的镜头。就是三条线剪辑得有点乱,毫无征兆就切镜头了,但是并没有什么联系。男主不是大众审美的那种帅,但是很耐看,越看越顺眼那种。跳芭蕾的汉子和妹子都好美啊~还有那个露点的德国小弟弟,啧啧啧……2019香港电影节观于圆方

41分钟前
  • 杯麵
  • 推荐

香港电影节第二场。桀骜不驯的白乌鸦,才情卓绝的芭蕾舞者,渴求自由的苏维埃之人。一场集舞蹈、音乐、雕塑、美术,迷醉耳眼身心的高雅古典艺术大赏。Nureyev的个性真有几分像男配角的演员,同为出生在前苏联的乌克兰顶尖芭蕾舞者Sergei Polunin!故事上惊喜短缺,后半段骤然异常精彩和引人入胜。执行制片人居然是Liam Neeson!Adèle Exarchopoulos妹妹长相甜美乖巧可爱~第二次在大银幕上看到我的德国小弟弟Louis Hofmann全裸露鸟了啊啊啊!!!>3<你们德国男人真豁得出去!>o<

45分钟前
  • 独行侠杀手阿何
  • 推荐

改变人的不是财富,是艺术。沉醉在男主的眼睛里。这片太美太美太美了!!#SIFF2019

48分钟前
  • 阿作也不是很作
  • 力荐

想要做那个“桥”,却终究不能够渡人渡己;于是只有做“列车”,不断前奔找到自由。前一个半小时节奏十分琐碎,穿插了许多没有必要的断片情节和不够出彩的童年往事,勉强地为主人公之后的叛逃做出无力的解释;后半段又似乎打了兴奋剂,突然变成“谍战片”,故意抓回观众视线。新人男演员的身份与角色契合大大加分,让这部片子最终没有沦为干瘪的传记片,注入了一丝别样的能量。

50分钟前
  • 基瑞尔
  • 还行

叙事线看得有些乱,但会跳舞的白衣男孩们真的很美。以及,希望天底下的政治都放过艺术吧。

53分钟前
  • 不良生
  • 还行

Bravo! A life-death moment.

56分钟前
  • tgyy
  • 力荐

尽管是David Hare的编剧,还是想说:去看“白夜”,去看Mikhail Baryshnikov的舞蹈,看他用脚尖旋转11圈吧

57分钟前
  • vivi
  • 还行

一个并未事先计划的“叛国”事件,对于陷入nostalgia迷宫的我来说很戳心了;Adele演了一个和蓝色几乎相反的角色,表现很不错;我想主角的心理挣扎可以更有力一些的,编剧上欠了一点,欠得太可惜了,导演的表达也比较平淡。

59分钟前
  • 还行

SFF@Ritz Cinema 他的眼睛带着洞悉万物的观察力,因此雕塑、画像、人体、玻璃花窗都被汲取为他学习芭蕾舞的灵感;他骨子里天生带着反叛,因此从不怯于打破规则,为自己赢得贵人、赢得目光与掌声。三条时间线的交叉剪辑,让一切从模糊到清晰,让矛盾累积到最后一刻终于爆发——苏联的圆梦舞台与自由的巴黎是鲜明的彩色,占满全屏的画幅是要跳出屏幕来的自由渴望,舞曲作为有源音乐在这里被大量使用;而回忆里父亲缺席的童年永远都是褪色的冰天雪地,2.35:1的窄画幅,每一次背景音乐里都透露出此般回忆的不安定与遥远。有几处最开始不太理解的zoom in,现在想来应该是在用镜头语言表达他被人所监视着。

1小时前
  • 小油碟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