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之子

剧情片美国2006

主演:克里夫·欧文,朱丽安·摩尔,迈克尔·凯恩,克莱尔-霍普·阿什蒂,查理·汉纳姆,帕姆·费里斯,切瓦特·埃加福

导演:阿方索·卡隆

 剧照

人类之子 剧照 NO.1人类之子 剧照 NO.2人类之子 剧照 NO.3人类之子 剧照 NO.4人类之子 剧照 NO.5人类之子 剧照 NO.6人类之子 剧照 NO.13人类之子 剧照 NO.14人类之子 剧照 NO.15人类之子 剧照 NO.16人类之子 剧照 NO.17人类之子 剧照 NO.18人类之子 剧照 NO.19人类之子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05:00

详细剧情

  20年后的人类社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灭顶之险——所有的人类都丧失了生育能力,而东欧和非洲国家已经四分五裂,人口向英国等富裕国家大量迁移。  然而在英国境内,人们正陷入一片混乱和恐慌中。人人都为世界末日的到来而焦躁狂暴。非洲女孩肯(克莱尔-霍普•阿什提 Claire-Ho pe Ashitey饰)非法移民到这个国家,但令人振奋的是她腹中竟然怀有孩子。为了保住人类唯一的血脉,警察蒂奥(克里夫•欧文 Clive Owen 饰)和前妻朱丽(朱丽安•摩尔 Julianne Moore 饰)决定不惜一切代价将肯安全离境,但枪林弹雨却使他们举步维艰。  在逃亡中,婴儿出生在了一个难民营里。刀枪当前,保住人类最后的希望,成为蒂奥心中唯一的信念。

 长篇影评

 1 ) 废墟中的感动

    见仁见智,不过这确实是我这么多年来看过的科幻片中最感人的一部。本来觉得写影评是很无聊的举动,不过偶尔分享一下还是有必要,说几点自己的感受:

    1.技术上的先进勿庸置疑,我还是没弄明白车上的那个长镜头是怎么拍的,死角挺多。但是流畅的跟拍的镜头确实一方面能体现真实的场景和心理刻画,也适时地保持了一定的距离。只是觉着,主人公的心理波动好像没有表现完全。

    2.末世场景做得也挺成功,可以对比一下老塔的<Stalker>和斯科特的<Blade Runner>,更动荡一些,而且对于冷色调的把握恰到好处,弥散着颓丧与不安的混乱之触。不过,英语系的影片一说恐怖主义就把阿拉伯文字搬出来,实在是胸襟不大的体现。

    3.对于宗教形式,跳过不说,但是那黑孩子从母亲下体里扒出来的一刻,还是颇受感动的。生物的终极使命始终是为了延续后代,而绝望中的希望在一间肮脏的近乎废墟的旅馆里诞生时,就算我从不相信这个世上有过夏娃,我还是一厢情愿地希望她就是夏娃。

    4.镜头上的那几滴血是点睛之笔,摄影看来对处理逼真的暴力场面很有一手,斯科塞斯应该雇他。然紧张的炮声后,所以人给一个孩子的让路也显得近乎情理,理性有时是疯狂,有时也能让人哑口无言。

    5.就是人物好像单薄了点,亡命之路开始得有些无头无脑,但紧张刺激跌宕起伏不应该是攻击本片的借口。别人那是电影语言用得好,不然特吕福干吗吹捧老希。

    我们总习惯用一颗冷静的心态去看真正的科幻片(娱乐搞笑喷饭的不在此列),但是无论荣华富贵,我们总希望给自己的儿女们留下点什么,这种类似亲情的感觉不仅是融在DNA里头的,更是起源于一种生命的基本动力。

    一个反乌托邦的无后社会,奇迹的孩子如何能不让我们感动。

 2 ) 非典型失败

想着怎么2006年的威尼斯之后,阿方索·卡隆的这部科幻大作只在去年的技术奖项里有所斩获,看过DVD之后才明白,这绝对是一部非典型的失败之作。两部分主要原因,剧本本身的不能令人信服的科幻理论,和阿方索·卡隆竭尽全力耗费巨资营造的末世却在镜头下显得如此虚弱无力并且没有新意,不是我的偏见,但是拉丁裔的导演的确在一些鲜艳色彩狂妄镜头下的影片里更有创造力(看过《你的妈妈也一样》和《爱在歇斯底里时》就会明白我为什么这么说),而如此沉重灰暗的末世,本该属于库布里克或者拉斯·冯·提尔。可惜了的是我的伦敦背景和精彩的配乐,Beatles,Rolling Stone,The Kills,Radiohead等等有浓郁的英格兰色彩的选曲。

失败是如何产生的呢,首先,P.D.James的原著小说如果设定在2027年人类就已经丧失生育能力了的话,我还真的要谢天谢地,在当前世界人口早已经突破60亿第三世界还在抓紧时间拼命制造生命以抵抗死亡的时候,这个理论不啻为一个笑话,虽然科幻是科学幻想,但是如果要真的警示世人,一定需要让人感到迫切的威胁,但是我所感到的威胁正是这个故事的反方向,所以一开始就无法让人全心投入。

其次在1984式的社会和走向死亡的人类末世上,看科幻片的人都已经见识了太多了,而阿方索·卡隆的这个末世,真的是没有一点惊喜,我宁可回头去看《十二只猴子》或者《Brazil》去,仔细体会你会发现,阿方索并不真的能够感受灰暗,所以他创造的世界是别人创造过的灰暗,而不是自己心里的灰暗。说到灰暗末世,我就突然想到了拉斯·冯·提尔的《欧洲三部曲》,那其中的阴暗,有种让人无法呼吸的魔力,当然,丹麦导演的抬高艺术摒弃商业的做法和阿方索·卡隆的作品不具有可比性。

再有是情节的混乱不堪,有些地方阿方索故意安排让观众自己遐想,但是屏幕前的感觉却是味同嚼蜡,在逃亡的主线上的情节发展高潮十分的凌乱,让人的情绪呈现一条不规则的曲线,十分难受,过分纠结在绝望末世的营造上,反而放弃了情节发展的严谨而使得观众对电影更加的感觉格格不入。这也是为什么同样在选择正义英雄保护人类未来希望的逃亡大戏里,大家肯定更愿意看《终结者》一样。

唯一还能说点什么的大概只有演员了,当然Clive Owen这个伪英雄实在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我从他一出场就知道他最后肯定是完成任务满意的死去了。Julianne Moore JJ很出色,戏分不多的几个镜头却让这个强势的冷美人角色鲜活无比。最让人感到欣慰的是Michael Caine所塑造的这个带着嬉皮士作风的退休政府官员,他细心的照顾老年痴呆的妻子,让每个客人体验他草莓味的香烟,并在最后对妻子说过我爱你之后选择了牺牲自己保全人类的希望,Caine爷爷和他的伦敦腔让这个角色刻入人心,不得不说爷爷真的是个老戏骨,是这电影里我最大的惊喜。

如果说《人类之子》结局的那只小船借用诺亚方舟的传说,暗示人类获救的命运的话(那个傻乎乎的叫“Tomorrow”的船名,让我彻底失望了),我倒更加希望真的像圣经一样,让洪水冲刷去人类一切的罪恶,当然别忘记了,本来船上的人只有诺亚一家,其他的位置是留给其他生物的,地球如果只靠人类,剩下的只有一片废墟。

 3 ) 不同的族群,可以同等尊贵,也可以同等卑劣

“二十年后,女人将不再生育,没有孩子,没有将来,没有希望,但一切皆可因心跳的瞬间更改。”

我在IMDB上给了这部电影9颗星(在豆瓣上当然要给5颗),自认为是毫不吝啬了,因为真的觉得这部《人类之子》相当值得一看。有几个比较明显的理由:
如果和我一样最喜欢四部哈利波特电影的第三部,那么不妨在这部片子里延续一下那种融合于暗蓝与暗灰的色调中铺陈的画质给人的特别享受。
关于导演眩目的长镜头技术自不用我多说,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一片混战中(好像就是在我听到了两声惊艳的汉语“快走,快走”之后Theo躲藏的那个镜头),画面上忽然很不谐和地一条斜线溅开两滴血迹。我当时心里还想,怎么不赶快把血擦掉,这样不是很假,一下就让人领悟到自己终究和片中人相隔一个镜头之遥,达不到让观众身临其境的效果?后来想这带血的摄像头晃动了这么长时间,八成是导演刻意要泄露给观众:哦,原来他是用这么一种方法拍摄影片的。
声音的应用和贯穿于影片始终而出现的动物也十分值得一提。我估计英国人美国人自己在电影院看这部片子时,那些背景中难民念叨的五花八门的语言也没有用英文字幕翻译出来,而只是以“speaking foreign languages”代之。在一个人类正走向一个一个灭亡的道路的世界,动物倒是丝毫不见减少,相反还常常看上去比人要显眼的多。或许上帝只是将这种神秘的惩罚方式施加给了人类?导演安排了这么多猫和狗的出场自然会有他的用意。
这里值得再次强调的是,在影片中令人敬畏的奇迹下出生的孩子是个黑人,而且,呵呵,是个女孩哦。我一向对主张女性权利的男性很有好感,因为觉得他们很客观,不是像大多只习惯于本位思考的那些人。所以这么一来,阿方索更是给了我一个很好的印象。

然后,我觉得最重要的最值得看的原因是,就整部片子涉及到的政治,宗教,社会内涵来说,导演的思想深度(当然,原作者功不可没)绝对不亚于他维系金饭碗的技术,至少在这部影片里是如此。当然,观众会不可避免地揣测导演与编剧的用意。
我看到有些人的发散思维真是相当的强,说这是一部anti-gay(反同性恋)的电影,原因是人类要繁衍后代非借助异性之间的力量不可,这点当然不适用于同志,而影片讲的恰好就是人类无法继续繁衍而面临灭亡的危险。嗯,不管怎样,反正我觉得我自己是怎么样绕也绕不到这一点上的。
我的感觉是影片的主题并没有偏向任何一方,我是指,任何种族和任何派系,包括英国政府,难民,FISH组织,最后那个Tomorrow号上的组织。导演并没有塑造一个好莱坞式高尚而且圆满的结局的意思,不然为什么我看到最后还是一点都舒畅不起来?孱弱的女人抱着啼哭的婴孩,对着吐完最后一口气的护航英雄,大雾弥漫中看到一艘像海市蜃楼一般的船,船上的人形象朦朦胧胧的好似很光辉,然后影片便戛然而止,这个。感觉是说不出的怪。大概我太习惯把一些隐晦的细节和自己周围的现状相联系了,我就觉得看到那些自视甚高的英兵我会反感,看到那些可怜巴巴的难民也没有好感,那个看上去颠颠的FISH组织里的成员我就更不喜欢了(不喜欢的程度甚于对英兵)。我对影片里每个帮忙的人基本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怀疑,除了Theo。按道理,我一向还自诩对弱势群体深有同情呢,那么,至少我对影片里面得不到合法地位的那些人还是应当比较有感情的吧?可是事实是没有。我更是一点都不同情Luke那派人。
最记得Luke要死的时候说的那句:“她以为这样会有和平,她错了,我们没有尊贵怎么可能会有和平?”每个人都为自己应有的尊贵而奋斗,这本是这个世界亘古的高尚真理,只是太多人在追求自己应有尊贵的过程中忘记了自己最初的高尚目标。那个婴孩本来确实可以在Luke等人心中象征每个人无论族群,都享有崇高的尊贵这个美丽的梦想,可在中途还不是沦为他们为获取权力的利用工具?逾越了基本权利的路标直接想攀爬权力的高峰,他们其实是在追求尊严的过程中已经否定了自己的尊严,和政府那些掌控着大权便飞扬跋扈的人在本质并无多大区别,因为难以保证这些人得到了尊荣之后,一直在膨胀的欲望会不趋使他们重蹈掌权者的覆辙。
口号式的对立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只会引发更多混乱,就像电影里演的一样。如果说电影里真的在哪里有闪现希望的话,那不是在见到孩子时难民的祷告声中,不是在英兵见到孩子的惊叹声中,也不是在缓缓驶近的Tomorrow号上,而是在Theo最后焕光的眼神中。我相信只有心底的爱和善才能给予一个人这样的眼神和这样无畏的行动。我在想,人要怎样才能在追求自我尊贵的过程中不因诱惑而迷失?或许惟有心中还存有真正的爱意和善意人类才是真正有希望的。其实我想这也是导演给了那么一个结尾的用意:船上的人真的可靠么?他们之后会不会也因诱惑为争夺这个孩子而引发混乱呢?如果说上帝原本要让人类受到最重的处罚,那么让这样一个孩子意外地诞生就是他老人家大发慈悲再给人们一次考验一点希望,就看人们怎么去把握这个机会了。这就是为什么不在最后塑造个众人簇拥着把孩子抱上船从而让人看到最后终于可以长嘘一口气的场面,导演更愿意让观众去揣度不同的人心将会导致出现怎样不同的结果。
当然,爱和善是属于精神境界上的,你或许会说那些物质上都得不到满足的难民,恐怕没有闲暇来思量这些吧。尽管我一向同意只有生活条件比较充裕的知识分子才有能力最终拯救社会,也不对底层人民能够成为社会先锋抱太大希望,但是有些精神是作为任何一个想要追求基本的权利与幸福的人所必不可少的,缺失了这些精神,即使社会的某个时期会有改善的局面,但混乱将来还是会发生。而且我相信只有心存爱意善意,依旧保有质朴之心的弱势群体才是真正值得社会上其他进步人士帮助的。理想主义的知识分子一腔热血注力的对象最后若变为冷血者,那才是噩梦的开始,恶性循环的循环。

所以,在《人类之子》中也许更应当引起我们反思的是在解决种族和阶级的歧视中暴露出的前提问题,我们常常是在为人类最高权利的奋斗过程中忽视了这些问题而直接跳到下一步。这部影片在某种程度上正展现了这些问题,催人敏感。

最后不得不说一下,月亮处女座的Clive Oven真的是非常非常有魅力,真是不知道为什么到现在还只是让他在二线与一线之间徘徊,现在只能期待四十出头的他大器晚成啦。

 4 ) 豆瓣精英,才尽于此

看完电影上豆瓣找评论,七十四条一一看过去,没有一个能引起电影本身给人的感动。都是贴标签的东西,都是往抵死现成的高雅上蹭的东西,偏偏没有原创的东西。

当然我也没有原创的东西。

不贴标签,不扣人性的帽子、政治的帽子、宗教的帽子、母性的帽子、救赎的帽子、长镜头的帽子、1984的帽子、银翼杀手的帽子、电脑特技的帽子……便没人写得出评论了。

豆瓣精英,才尽于此。
还好我是垃圾用户。

 5 ) 【关灯拆电影】这个彪悍的长长长长长镜头

关灯拆电影 只读经典

今天要说一说2007年的科幻电影《人类之子》。影片讲述了未来人类都丧失生育能力,男主角如何在枪林弹雨中,保护世界上最后一名孕妇的故事。

此片在豆瓣上居然只有7.4,绝对是被低估了。

而在烂番茄上,这个成绩才算是比较匹配。

影片的第一个高潮段落就是一条近5分钟的长长长长长镜头。开始时看上去很普通,但越看越老卵(厉害)

关灯拆电影 彪悍的长长长镜头_腾讯视频

在这场一镜到底的戏里,男主角一行护送孕妇,驾车躲避各种疯狂的追杀。

而最容易让人忽视的一点是

摄影机到底在哪儿?

我第一次看到这个画面的时候,觉得平淡无奇,摄影机貌似就是固定在车头的位置。

但是突然间摄影机开始往车内移动,还转了90度

这时我就想,估计是把前面的挡风玻璃拆掉,让摄影机伸进来。

假如没有挡风玻璃,那照道理朱利安·摩尔的头发应该会被风吹起来。然而并没有,所以这个假设又不成立。

那会不会整个都是在棚里面拍的,车窗玻璃全部是绿幕,后期把车外的画面再贴上去?

可是车外戏和车内戏有非常严密的互动关系,外面那些追打他们的人、还有摩托车的戏,都说明这辆车是在公路上实拍的。

那摄影机到底放在什么地方,是由谁来控制的?!

·

·

·

·

·

·

直到我看到了这张图……

这个场面真的是在公路上实拍的,整套摄影的机械装置被设置在了车顶

实拍开车戏,一般都是把车放在拖车上,因为演员一边开车一边演戏是很危险的。

但是这里的拖车还更牛逼,因为它前后有两个驾驶员

当演员需要倒车的时候,就是由后面的拖车驾驶员驾驶。

其实他们把车顶掀掉了,在上面做了一个支架,摄影机是由拖车后部的一个人用电脑控制的。顶上做了很多的机械装置,包括长轨移动,然后摄影机的支架可以180度甚至360度旋转。

和抓娃娃机差不多

如此兴师动众地拍一场车戏,是哪位导演吃这么饱?

准确的说,其实是两个在美国电影圈混的墨西哥人

其中一位就是阿方索·卡隆,他是《人类之子》的导演。2013年还凭借科幻片《地心引力》获得第86届奥斯卡最佳导演奖

他还曾执导了《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

第二位就是他的好基友、与他多次合作的摄影大神艾曼努尔·卢贝兹基,也是墨西哥人。更是连续三年获得最佳摄影奖,是奥斯卡史上极为罕见的帽子戏法。

你看看卢贝兹基获奖的三部作品,摄影一部比一部牛逼:

《地心引力》大家应该都看过吧,我当时走出电影院都有种云中漫步的感觉,整个电影大概就是十个长镜头拼成的。一共获得了七项奥斯卡奖,比较有趣的是,这个片子还获得了最佳剪辑奖《鸟人》的长镜头更不得了,全片就是一个连续的镜头,不过中间用了一些“作弊”的技巧,以后有机会来和大家说说。 《荒野猎人》里大量使用自然光,你要知道自然光是最难用的,因为你不可能去指挥太阳。

据说阿方索和卢贝兹基,经常凑在一起打游戏。而游戏的画面本身就是一个连续的长镜头,所以他们成天在想观众看到这样的镜头会有怎样的反馈。

他们就想玩死像我这样的人,这么牛逼的镜头让我绞尽脑汁去想到底是怎么拍的。

所以花那么多心思和人力拍长镜头,不仅是推进了电影工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那些创作者,尤其像卢贝兹基这样的人,他心中装着观众

心中装着观众最好的表现就是:

时时与观众为敌

产生一种博弈的关系

想看《人类之子》的朋友们,欢迎添加客服关关(ktlfilmguan)索取全片资源~

更多经典电影拆解,请关注

关灯拆电影

只读经典

国内含金量最高观影服务公众号

最强电影评论短视频

合作联系:ktlfilm@ktlfilm.com 17701737139

 6 ) 一个宗教故事的当代变体

刚看完,随便说两句,如果以后有时间再写一个影评。。。
再加上这两天岛国核危机,连带着我朝许多不明真相的群众心中都充满了末世感,现在看这个片子算是挺应景的。

感觉这个片子拍得很不错,场面调度,镜头的安排都是很有功力的。许多来回往复的镜头很少在大片中看到,之前多为欧洲文艺片里的技巧。

故事基本上是一个类似与西人熟知的圣经故事变体。child of men 的名字是个人都能联想到son of man,然后又有各种类似于方舟的船在电影里反复出现。大概这就是关于救世主的故事和关于诺亚方舟的故事中的一些元素拼合起来的一个新时代宗教故事。
为什么说是有当代性,因为他试图摒除旧时代宗教故事里许多过时的东西,比如种族主义,比如歧视女性,比如人性的卑微还有异教仇视等等,再加上当代的许多热点,战争,难民,末日危机,信仰危机等等。以后有空再一一说。

故事里面人类灭亡不是一下子发生的,而是一个缓慢而痛苦的过程。产婆的回忆更证明了人类丧失生育力不像是某个科学危机,而是一种宗教或者道德上的全面惩罚。“人类之子”的诞生带来的是新的开端,新的希望,来拯救一个濒临毁灭的世界。

有些许多小地方都充满了隐喻,比如反复出现的关于鞋的特写,代表了某种希望,我想到的是那句拉丁文:Ego sum via et veritas et vita。“我即道路真理与生命”(耶稣语)
吉普赛人带他们去的那个下水道,简直就是史前人类洞穴的翻版。各种手印和涂鸦。这是人类文明的新起点。
比较有趣的是那个艺术方舟。。。很多美术史里的名作被收藏在那里,但是却毫无意义。艺术代表了人类文明的虚荣心。但是旧的文明毁灭了的话,再大的荣耀也无法传承下去。这是一种比单纯恐惧人类灭亡更深层次的绝望。如果和上面说的那个下水道洞穴对比起来,这一点更加有意思。

最后,片子里的音乐很丰富,介乎是英伦经典的大集合。撇开这个不说,片中在谈论男主角孩子过去的时候,放的是马勒的悼儿亡歌,这基本上也是全片大部分时候的主基调。

 短评

末世之殇,充满了对宗教与世事的隐喻和反讽,连续不断的高难度长镜头几乎让人喘不过气,教科书级别已经不足以形容了。

3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力荐

齐泽克在《暴力》第一章分析道:英国变成一个自由派共产主义村庄,享乐主义纵容加上新式社会隔离和建基于恐怖感的控制,是今天社会的写照。当西方文明走向The last man,过一个长寿、充满物质和文化财富的一生的时候,这与第三世界为某种崇高事业牺牲自己之间发生断裂。本质是两种虚无主义。

8分钟前
  • Eco
  • 推荐

我觉得是我看过最厉害的长镜头……膜拜!

9分钟前
  • 偏时差
  • 推荐

走出大楼的那段忍不住就要流泪了!繁衍生息!长镜头!原声带!Ruby Tuesday!难民里头还有中国人的说……

13分钟前
  • 私享史
  • 力荐

人文感情和技术力量的完美结合。

16分钟前
  • D I D A
  • 推荐

技术上的胜利,情节上的扯淡!

21分钟前
  • 艾小柯
  • 较差

我恐怕一辈子都不会忘掉那些个长镜头了,电影因为大量的手持摄影和长镜头显得像伪纪录片,在这个大背景下导演并没有忽视关于人性和社会的点墨,很多配角都令人难忘,阿方索卡隆真心是个天才!五星好电影!

24分钟前
  • 掉线
  • 力荐

有生以来所见过的场面调度最无敌 最科幻 最血淋淋 最扫荡人心 最叹为观止 最牛逼至极的几个长镜头全拢聚在了一块儿……狠!

28分钟前
  • 科林
  • 力荐

非常真实的科幻片

33分钟前
  • 老阿飞—故园
  • 推荐

截至目前卡隆观感最佳,属于那种每个环节都得巨厉害且要做到几乎毫无纰漏才能拍得出来的电影。技术上的强大弥补了故事的羸弱(但纵使如此也已经远远超越了绝大多数灾难片和科幻片所能达到的范畴)。车内追击戏放在任何一部动作片中都能够独领风骚,巷战一场戏与任何一部战争片放一块儿也足以一骑绝尘。

34分钟前
  • 柯里昂
  • 力荐

惊为天人。大部分的投资都放在了看不见的地方,比如背景演员,暗淡但是充满层次感的美术设计,让世界活了起来。每场戏都是充满张力的。把政治问题放在背景里,反而比放在聚光灯下更能引起人的思考。前景和背景之间的微妙关系看着真是太爽了

35分钟前
  • 爱幻想的小孩
  • 力荐

跟《这个男人来自地球》对照来看。不过在这里,没有前因后果,只有现在,让你思索。没有未来的世界还值得我们继续吗。

40分钟前
  • 大头绿豆
  • 推荐

阿方索·卡隆代表作,威尼斯技术大奖。1.细节精湛,表演也堪称完美,残败黑暗的末世氛围直击人心。2.卢贝兹基的斯坦尼康与导演神级调度:26~30,1h23~30m的车内与巷战长镜。3.开放式结局:浓雾中的"圣母与夏娃",明日号巨轮。4.每件事都是在信念与机运间的奇妙争战。5.飞猪,假肢大卫,格尔尼卡。(8.5/10)

42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推荐

完全是一部把镜头拉长了的饥饿游戏3,信息量之少与其不分伯仲。徒有其表的长镜头,片子拍的很纪实,又有无法抹去的设计感。人物的功能性太强,缺少态度,连诉求都像是片尾主人公穿越的那场大雾,令人一头雾水。

44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较差

最终既没有深挖也没有流俗,见好就收的结局让整部片子止步于不好不坏、见仁见智的呈现层面上。其中绝对难忘的必须是迷影以来看过最变态、最牛逼、最震撼、最密集的长镜头,在此加持下,也成为我心目中最具美感的末世写实电影。设定非凡,炫技有余。

46分钟前
  • Ocap
  • 推荐

No children. No future. No hope. 没拿到奥斯卡“最佳摄影”实乃遗憾!

51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好看,末世寓言中的佼佼者

53分钟前
  • 九尾黑猫
  • 推荐

每一个孩子出生时都带来信息说,神对人类并未灰心失望

54分钟前
  • The 星星
  • 推荐

情节一般,摄影真牛!

55分钟前
  • 战国客
  • 还行

诸多世界末日的电影,各有各的原因,不生孩子是最扯蛋的一个。

60分钟前
  • 芦哲峰
  • 较差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