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长大成人

喜剧片美国2010

主演:亚当·桑德勒,凯文·詹姆斯,克里斯·洛克,大卫·斯佩德,罗伯·施奈德,萨尔玛·海耶克,玛丽亚·贝罗,玛娅·鲁道夫,乔伊丝·冯派特,史蒂夫·布西密,柯林·奎恩,蒂姆·麦道斯,马迪森·雷利,郑智麟,杰克·戈德堡,卡梅隆·伯艾斯,亚历克西斯·妮可·桑切斯,Frank Gingerich,Morgan Gingerich,纳吉·杰特,琪娜·安妮·麦克兰,丹·帕特里克,提姆·赫利希,布莱克·克拉克,诺曼·麦克唐纳徳,Jonathan Loughran,杰姬·桑德勒,莎蒂·桑德勒,珊妮·桑德勒,丹尼斯·杜根,比利·康

导演:丹尼斯·杜根

 剧照

长大成人 剧照 NO.1长大成人 剧照 NO.2长大成人 剧照 NO.3长大成人 剧照 NO.4长大成人 剧照 NO.5长大成人 剧照 NO.6长大成人 剧照 NO.13长大成人 剧照 NO.14长大成人 剧照 NO.15长大成人 剧照 NO.16长大成人 剧照 NO.17长大成人 剧照 NO.18长大成人 剧照 NO.19长大成人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25 00:09

详细剧情

  1978年,有五虎之称的少年篮球队在赛事中最终获胜,他们的教练罗伯特鼓励少年们去夺取更大的人生胜利。三十年后,五虎之一的费德(亚当•桑德勒 Adam Sandler 饰)已经是好莱坞知名的大牌经纪人,他和妻子莱克斯(萨尔玛•海耶克 Salma Hayek 饰)生活无忧, 孩子们养尊处优。这天费德突然接到告知罗伯特教练逝世的电话,于是匆匆赶回新英格兰,和当年的四位队友一起参加葬礼。今日的家具商艾瑞克(凯文•詹姆斯 Kevin James 饰)、娶得老妻的卡林(罗伯•施奈德 Rob Schneider 饰)、吃软饭的科特(克里斯•洛克 Chris Rock 饰)以及西吉(大卫•史派德 David Spade 饰)和费德五个家庭一起回到年少时生活过的湖边别墅,他们在这里找到了被吵吵闹闹的日常生活淹没已久的珍贵情感……

 长篇影评

 1 ) 海报上的那个女人

  我只能说,我曾经青春年少。这是一句很奇怪的话,在其他人看来,我还在享受着生命中最好的年华,可是就像戈达尔的电影说的那样“十分钟老去年华”。我是什么时候觉得自己是个老人家的,大概就是我长大成人的那个时候。我一直觉得路学长的结局是个败笔,其实电影在“我”杀了那个老板的幻觉那儿就应该结束。这个片子好像是被禁播了很长时间,似乎也是做了很大的改动,大概是与片子本身的一些色情与暴力元素分不开,可是如果骗子按照我说的那样结局,可能所有的色情与暴力都会靠边站,因为这个片子就会破环主旋律,按照文革的说法就是破坏社会主义大好形势。
  但是我们冷静的去想,我们现实的社会到底会接受哪一个现实,我觉得过于积极的结局只是对现实一种不负责任的逃避,真正的社会就是用鲜血铸就的。我们常常在想,为什么一帮原本没有恶意的人在一起组成一个小社会,误解、矛盾乃至阴谋都会出现,这到底是谁的错。西方人会把这归于原罪,而对于没有过于强烈的宗教信仰的中国人,我们又把这归咎于谁。
  现实给了这个电影一个很好的答案,好报上那个妖娆的蜷缩着的妙龄女子死去,那不是“十分钟老去年华”,而是一刹那“香消玉殒”。你看看,他们回去找那个充满着理想主义的朱赫莱吗,不会,他们直接的一种最直接,最残酷的方式来回答我们。“世界,我不相信”我们这个年代的人即使幸运的,也是不幸的,我们在这个信息高速发展的社会体验着爆炸带给我们的冲击,在这种冲击下我们渐渐的迷失自己的方向。从文革中走出的那一批人是单纯,他们虽然耽误了时光,曾经陷入莫大的失望之中,但是他们在绝望中坚定了自己杀傻傻的理想,所以即使那个朱赫拉失去双眼,他仍然能够坚强的活下去,而且获得质量比其他人要高。
  我是永远找不到朱赫莱的,那一代的人长大成人,明白的确实他们使中国新的“垮掉的一代”。
  这是时代的错误,与个人无关。一个时代一起长大成人,一群人集体老去,那个妖娆的女子永远活在她最好的年华,最糊涂的年华。


 2 ) 摇滚老炮的青春期

长大成人
路学长的《长大成人》看了几遍,说不出来的感受,似乎曾经历过那样混沌的年代。《长大成人》中的时代背景就像是小时候买的那本儿童文学小说卷中大部分小说的故事背景:文革结束后思想冲突又激进的时代,一直蔓延到九十年代初。
《长大成人》讲述了一个男孩的成长故事,似乎有点无目的的成长,与大多数人不同的轨迹。你要让我说这电影好在哪儿也说不出来,却推荐它为国产佳片。

你肯定见过付绍英这样的女生

影片开始,透过孩子的视角写时代的变化:周青(男主角)把文革中摧残人的阴阳头叫做带有朋克风格的作品。时间推进到文革结束,推翻四人帮解释为四个人做坏事被及时发现了。这点,为什么想起另一部禁片《蓝风筝》。
周青在去看野长城的路上捡了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连环画,他只看到了上册,对故事里的人物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接着,1976年唐山地震,北京震感严重,人们都住在地震工棚里。周青因为对吉他的好奇,偷偷溜到别人的帐篷里,结果在那儿遇到了美丽女孩付绍英。每个人念书的时候好像都遇见过付绍英这样的女孩,早早的成熟早早的开放。在同龄女孩还是黄毛丫头时,她们已经有了姿色和风情,她们不屑和小男孩们玩,就有了校外人员身份的男朋友,也有男生为她们争风吃醋而打架。后来付绍英的男朋友纪文为她打架断了手指无法再弹吉他,付绍英也被开除了。
我也都见过这样的女孩,上学的时候轰轰烈烈爱恨情仇。有些真的就早早凋零再无消息,也有的嫁人生子变成普通人的生活,没有上学时那般传奇。也有的很能折腾,后来也过得不错。付绍英大概属于这一类,总之她的人生肯定和别人不一样。
付绍英像是周青青春期的某个启蒙老师,漂亮又热情,不像是其他书呆子的女生毫无生气。男主角迷恋付绍英,一直在追随她。直到后来付绍英和纪文的分手嚎啕大哭,告诉周青他不懂,周青去了铁路上当了锅炉工为止。
付绍英给周青理发那一幕,烧的水壶、海绵刷子、炉子烟囱、不锈钢支架镜子真是那个时候的真实写照。后来《老炮儿》里也出现了许晴给冯小刚理发的场景,难道北京人喜欢自己给自己理发吗?反正看完这两部电影之后我发现,非职业理发师的人给别人理发,这两人关系肯定不一般。

内地摇滚乐发展的侧影

付绍英的男友纪文,薄情寡义又很有吸引力。大概就是网上所说的“浪子的刀锋划过我们青春”的浪子这类人。纪文也是生来不安分的人,打架还要把人带进厕所里(我念书的时候,厕所确实是个打架高发地)。后来断了手指的纪文不能再弹吉他,还进了监狱。出狱后他进了工厂,组织一个乐队伴舞赚外快,周青就被拉去了做乐手。
1976年四人帮结束就有了邓丽君歌曲的风靡。关于邓丽君的歌曲,还曾经引起大惊慌,认为是靡靡之音。付绍英在新年联欢会上演唱的那首《军港之夜》,当时也曾是掀起轩然大波,使劲开会研究这首歌算不算资产阶级思想腐蚀。现在回想起来,真是匪夷所思的事情。付绍英唱歌腼腆又可爱的样子,让我想起那版儿童文学里所描写的温暖的八十年代。付绍英确实是招人喜欢的女孩。
70年代末,大概就是中国摇滚萌芽的时候吧。纪文这样的人始终走在潮流的前面。那个时候能接触到吉他、贝斯的人都不是普通人,纪文竟然可以集齐吉他、架子鼓之类的乐器。后来到90年代初,纪文成了摇滚乐队的经纪人。那时候很多港商台商进入大陆赚钱,纪文就像是掮客一样,混得风生水起。不知道导演用心如何,从道德上说,纪文并不算个好人,他却过得潇洒自由。正如我们现在所迷惘的一样,好人无好报,坏人却逍遥。
感觉导演路学长应该挺讨厌摇滚的,不然怎么会借周青说出“你不觉得你每天都很装模作样?少跟我玩颓废,看见你就想吐。”的话。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摇滚大概如此吧,就像是电影里表现的:长发颓废或者奇装异服,男人打耳钉纹身之类的。在混乱的90年代初,民风还是相当保守。我们传统教育的影响之深,让我直到现在还觉得纹身或者长发的男人都不是好人。摇滚圈吸毒之泛滥在电影中也有体现,周青回国后为了谋生所参加的乐队竟然一大半都在吸毒,还有的是以贩养吸的。对比下现实,电影也很写实啊。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周青的爸爸让周青去工厂报道,周青不愿意。80年代的父子代沟,沟通起来显而易见,就是儿子发出呐喊,老子使出拳脚,大家都简单粗暴。冲突中,周青举起了父亲的气枪,(也看得出来,那个时代还没有禁止气枪),逃离了家。
周青到铁路上后,遇到了火车司机朱赫来。朱赫来把他从残暴的锅炉师父手里解救出来,也愿意陪着他去教训纪文。他不知道对方的真正姓名叫什么,却感觉他像朱赫来一样,也是他的精神支柱和道义指引。故事的另一条线就是周青伤愈后回到货站却发现朱赫来不见了。铁路上的人说朱赫来去南方上大学了,从此了无音信。周青却一直坚持在寻找朱赫来,即使他出国又回来,始终记得。
我觉得路学长还是一个内心挺积极的导演,从他把电影剪辑的乱七八糟也要在国内公映就可以略知一二。这部电影始终的亮色就是,周青一直把朱赫来当做内心的偶像,所以他处在摇滚混乱的圈子里却从不吸毒和乱搞。
命运的安排总是令人感慨。周青在准备离开北京的时候,才在旧报纸上看到有关朱赫来的消息。多年前朱赫来为了保护女性在胡同里跟流氓搏斗,导致双眼失明。周青也遇到了朱赫来的老婆,确切的讲是前妻,她在朱赫来出事后就和朱赫来离了婚。周青把朱赫来夫妇的照片放在朱前妻的桌子上,又折回来看到其前妻流泪,像是复仇一般说,“我就是想看到你的眼泪。”其实那个时候道德已经在瓦解,朱赫来前妻的眼泪说明她还多少有点良知。周青的出现,也说明了朱赫来的人格魅力,即使当事人并没有再为难他的前妻,却总有鸣不平的人出现。周青最后找到了当年朱赫来一案中的流氓,在未删改的版本里,周青手刃了对方。
如果说付绍英是周青青春期的启蒙老师,朱赫来就像是他从男孩到男人的转变中的催化剂。朱赫来并不知道自己对周青的影响,但却改变了周青的一生。我们一生中遇到的人很多,也总有几个会对人生产生深远影响的人。希望每个人都遇见朱赫来这样的人,正直勇敢。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

这真是我热爱的一个年代,虽然那时候才几岁,可是好像经历过他们所说的那一切。看到这类的电影也会觉得十分熟悉。
电影里还能看到西直门立交桥,不知道是不是当初那个外地司机上去了能吓哭的西直门立交桥。还记得当年有首流行歌曲就是说北京立交桥的,大概是蔡国庆唱的吧。立交桥早就不流行了,被隧道所代替。顺带着连过街天桥也都不受欢迎了,新街口都拆了几座了。
那时候的出租车还都是黄色的面包车。姑娘们已经开始戴墨镜,北京街头有了外国人面孔。超级玛丽霸占了电视机屏幕,还有那个黄色卡带。想当年我姐打魂斗罗超级厉害,一条命通关。
铁道、工厂、小推车、堆放的木材、写着忠心二字的搪瓷缸,原来那时候北京的货站也就那么个样子。就像是我们小城以前那个破旧的货场一样,初中同桌搬家前就住在火车道旁边。
鼓号队、黑板报、联欢会……广播体操真是从建国后一直做到我们毕业啊,80后之前的人们(包括80后),学校经历的事情似乎都大同小异。所以网上总能出现让80后泪奔的帖子。那时候真是全国情况一致:大家看一样的电视、做一样的试卷、吃一样的零食。一样八卦着韩梅梅和李磊到底啥关系,吉姆是不是第三者。
纪文风衣、围巾、金丝眼镜的打扮,包括后来的西装大背头,真是那时候的流行前线。就像是87年费翔参加春晚,一夜之间费翔发型风靡全国。80后女性的时髦就是那种现在看来无比傻帽的爆炸头。这种带有明显时代印记的发型,真是那个年代的景象。除此之外,二八自行车、军大衣、绿色军帽真是一代人记忆啊。话说我老爹王大猫还有一件军大衣,差不多四十年了,凡是到很冷的天气,他还是忍不住扒拉出来这件御寒。
周青所在乐队的租住地,厕所的木门栓子、马桶间的暖气片、下水管道甚至挂着的那个洗澡篮子,简直和我家当年的房子一模一样。你看,全国上下连住房都差不多,还有各种国民床单国民水壶的。
这就是那个时代呀,大家过得也几乎差不多。

PS: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比《长大成人》电影更震撼的是,付绍英的扮演者后来真的吸毒成瘾,在电影还未上映之前就香消玉殒(剧本里她是吸毒者,但是剧情被剪的乱七八糟未发现有这个情节)。而周青的扮演者居然下落不明,没有人再知道他的下落。如今,这部电影的导演也已经去世。
时间始终向前,80年代就这么呼啦呼啦的过去了。90后的小朋友不理解我们对那个时代的感情。谨以观看此片怀念那个时代。

 3 ) 其实不是个东西

07.16.04.The.Making.of.Steel.1997.SUBBED.DVDRip.XviD-iMBT
长大成人
导演:路学长
主演:朱洪茂 朱洁 田壮壮 吕丽萍

  这部第六代导演执导的著名禁片在民间的名气一直很大,但最近经过屡次修改后才终于通过审查,我不知道是否有人看过原版,但这部修改后的电影并不是一部令我很满意的作品。

  片子看到半截的时候,就很容易联想到另外一部反映成长的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而两者的差距是显然的。《长大成人》过多的把注意力放在了对社会的批判上,这使得对影片中那种糜烂生活缺乏体验的观众并不容易产生代入感,而前者注重于对主人公成长过程中心理的刻画,暴力的倾向,被压制的情欲,这些都很容易在每一代的观众心中获得共鸣。

  不过这些都是老生常谈的东西,我想谈一下的是这部电影的结尾。主人公周青在发现杀害他的恩人的凶手之后,他拿起尖刀,冲到凶手所开的饭店复仇,在收银柜背后是一场血腥的搏杀,正义终得伸张,恶人终得报应。
  但这一切不过是周青臆想中的场面而已,在现实中,他依然卑微的活着,面对凶手他只有退缩。
  据说这个结局是导演在电影审查的压力下作出的修改,最初的版本中,这一刀是实实在在的扎下去了的。这一变动还招来过不少非议,但是在我看来,恰恰是这一修改,使得主人公完成了长大成人所必须的洗礼。忍耐,接受现实,这是主人公最后学到的东西。

  影片中,付绍英面对周青的纠缠说,“不要以为你自己是个什么东西”,这一句话很精到的点出了主题,把周青自以为是的英雄情结击得粉碎,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扮演付绍英的演员是个小美女,说出这句直刺心窝的话的时候,眼角眉梢略带着点笑意,害得我连着看了四遍才能继续往下看下去。

  其实又何止“不是个什么东西”,在《阳光灿烂的日子》的结尾,马小军等人都已长大,坐车兜风的时候跟傻子打招呼,傻子回了一声响亮无比的“傻B”,这一声呼喊真的每次都能令我如痴如醉。它以最后致命的一击,完成了对整个成长历程轨迹的描绘。

  在《长大成人》中还有异曲同工的一处,周青的一个吸毒而沉沦的朋友在恍惚中大喊,“满大街都是我的兄弟”,作者批判的意图同样是明显的,但与前者的区别在于,导演让主角远离了这些所谓的“兄弟”,他让主角自始至终保持着清白,始终站在道德的高地上加以批判,这大大削弱了整部影片批判的力量,他哪怕将主角隐隐约约流露过的一些动摇和彷徨仔细刻画一下也好,但导演没有,他骄傲的将主角,亦即将自己与所批判的对象撇清,这很难让人满意。

  总体来说这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但远不及姜文那部天才之作,作者缺乏克制的愤怒情绪影响了他的表达,而自视清高的骄傲影响了他的力量。

 4 ) FIFF21丨DAY6圆桌《长大成人》:一首来自“第六代”的冷门歌

主持人@子夜无人

场刊嘉宾@Morning@西北化为乌有@DudeLebowski@Leo@大钊

选片人代表@我略知她一二

主持人 子夜无人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第21届法罗岛电影节无人知晓场刊圆桌的第六天,我是本场主持人,接下来讨论的电影是来自内地第六代导演路学长的冷门之作《长大成人》,在深入之前,请各位嘉宾先基于自己的场刊打分聊聊打这个分数的原因,简单说说自己对这个电影的感想吧。

场刊嘉宾 西北化为乌有

3星,被忽视的第六代佳作。“朱赫莱”以精神父亲式的符号形象指引主角“长大成人”,并在虚无荒蛮的世界里坚定理想主义,最终幻觉中成功“复仇”。经由男主的步伐勾连起生动的音乐圈群像,对80年代摇滚乐生态的呈现优于娄烨的《周末情人》。然而明显的删改痕迹还是使影片显得残缺和断裂。

场刊嘉宾 DudeLebowski

2星,男主长大成人的标志应该是最后控制住自己的愤怒没有去复仇,一群人的成长故事勾连上时代的变迁。可惜对人物的塑造全部都浅尝辄止…..显得多少有些匆忙和粗糙,电影之外男主角消失的故事更加吸引我。

场刊嘉宾 Leo

2星,说实话我是很容易跟那个时代的发生的故事产生共情的,但是这部电影在长大成人的过程中,每个桥段都让我有一种莫名其妙的疏离感。造成疏离感的原因在于好像那个时代就只有那些事情在发生了,这些事情反复被演绎,纵然再深刻也变得乏味了。整个观影的过程我就是个彻彻底底的局外人,对于我而言,只能说这块儿钢坯没有被练成钢铁了。

场刊嘉宾 Morning

1星,我比较简单,就是不喜欢这类电影。在不喜欢的基础上,它几乎没有什么加分项,感觉都是扣分项,所以就低分了。

场刊嘉宾 大钊

4星,80年代的暴力与冲动,仁义使者“朱赫来”这名字多有象征意味,我可以在屠杀中完成救赎,也可以在有“朱赫来”的地方再次相遇,旧时代的摇滚已经消亡,让我们在有朱赫来的城市再次干杯。

主持人 子夜无人

第一个话题,是我觉得作为背景信息必须要去补充的(此处感谢@西北化为乌有 提供的资料),就是删改问题。通常来说我是觉得最后我们看到了什么样的作品就基于它的面貌来看更公平,但《长大成人》经历过的一切本身就是巨大的不公平。该片于1995年杀青,中间经历了11次删改后于1997年问世,最明显的两个改动发生在开头淡化了一些时代背景的描写,以及原本的结尾并不是一场幻想、而是真的付出了行动再坐牢、出狱后继续游荡人间。当然改动还不止这两处,下一个问题还会继续说到。

所以这里想先让大家谈一下的就是,你自己在观看过程中是否对删改痕迹有所感受?然后听完我的介绍之后,对比改动前后,是否觉得对电影造成了实质性的伤害?

场刊嘉宾 DudeLebowski

我其实没有感受到删减….而且我感觉男主角最后没有把暴力付诸实践反而就是我能想到的电影里他唯一一个长大成人的标志。

场刊嘉宾 Leo

同样没有感受到删减对原作的伤害。

场刊嘉宾 西北化为乌有

感觉到了删改,最大的感觉就是我认为终结在复仇就非常好,导演刻意用了一个彩色转黑白的设计来强调那种暴力的突如其来,那一刻就是男主全片最高光的时刻,也是他长大成人的标志。

场刊嘉宾 Morning

剧情上不太有,但段落衔接的流畅性来说是有的,在我的角度看来,不算实质性的伤害。

场刊嘉宾 大钊

我比较明显的感受是结尾幻想那段,我相信是真的,且因为他这么做有高潮。后面的美化结局也没有说一定让片子拉跨了,我的观感是电影提供了俩个结局,且我都很喜欢。

主持人 子夜无人

所以大家觉得结尾是真的发生了更好,还是止于幻想更好?

场刊嘉宾 Leo

其实我觉得各有各的好,但是我比较偏向是幻想。

场刊嘉宾 西北化为乌有

我倾向于真的发生,起码会更有力,情感更顺畅,而幻想结局,至少从电影目前呈现的来看,比较苍白,也比较仓促。

场刊嘉宾 DudeLebowski

幻想吧。

场刊嘉宾 大钊

在不知道删减的情况下我认为那个幻想是有导演委曲求全的感觉,所以俩个结局都去相信。我的排序是这样的,暴力结局>双结局 远> 和平结局 ,我们看到的是双结局。我特别喜欢结尾那句,“让我们在有朱赫来的城市相遇”,满满的象征和理想主义。

主持人 子夜无人

第二个话题就是关于大钊一直有提及到的,田壮壮这个角色,我不知道大家是如何看待他的,我觉得他身上承载的精神寄托非常丰富,有关于父子的、有关于时代的、有关于《钢铁》意志本身的,大家可以展开谈一谈。以及还是延续前面的删改问题,其实在原本的版本里,男主角对田壮壮的寻找只是阶段性的,但在后来的版本里被加重和放大了,也可以说说你们觉得哪种处理方向会更好。

场刊嘉宾 大钊

?朱赫来是田壮壮演的!

主持人 子夜无人

笑死。

场刊嘉宾 大钊

厉害厉害,真好。

场刊嘉宾 DudeLebowski

我觉得这一切从田壮壮开始,最后也以他为终结,挺好的。

场刊嘉宾 西北化为乌有

田壮壮这个角色带着一点上一个时代的那种很可贵的理想主义精神,相信未删减版本在前半段能有更多这种呈现,然后男主角就继承着这种精神力量去对抗下一个时代的虚无和颓废。

场刊嘉宾 大钊

我感觉现在的呈现已经是阶段性的了,对朱赫来的寻找。如果再去弱化肯定不好,朱赫来这个线很重要,精神支柱。最开始是主角“失败人生”的一个书写,这角色太过平庸,平庸得像我、像我们大多数人,深深体验到他的那种不甘、愤恨、懦弱,然后在这种成长书写下,朱赫来就活活像书里走出来的。

场刊嘉宾 Morning

我觉得这个角色的戏可以再少一点,没有现在这么实,我会更喜欢。

主持人 子夜无人

其实我觉得这是这个电影比较特殊的一笔,因为通常这类题材的电影里,帮助男主角完成最大的精神塑造来源一定是女性。《长大成人》里也有两个对男主很重要的女性,但没有田壮壮重要。

场刊嘉宾 大钊

你这么一说,我感觉这个片里的女性也很值得研究。

主持人 子夜无人

虽然《阳光灿烂的日子》不好直接和它1:1对比,但显然马小军的成长中,最关键的是米兰;《牯岭街》(也不好直接对比),最关键的是小明。

场刊嘉宾 Morning

一直是这样,到现在的这类电影都是这样。

选片人代表 我略知她一二

《盛夏未来》帮助吴磊的是张子枫。

主持人 子夜无人

所以我觉得这部是比较不一样的。《兔子暴力》帮助李庚希的是万茜,这里就非常特殊。

场刊嘉宾 西北化为乌有

这样来看,《长大成人》里我比较喜欢的女性角色,那个兰州女孩,更多像一个与男主同行的人,而不是指引。

场刊嘉宾 大钊

人物都塑造的十分丰富,尤其是两位同龄女性。只有那个反派男配比较单一没什么变化,因为这种人物的丰富变化和时间跨度之大,有拍出一种时代变化的感觉。

场刊嘉宾 Morning

但我就觉得朱赫来没有写得很好,只是一个设置,这很可惜。

场刊嘉宾 DudeLebowski

确实,朱赫来在这里是一个没有缺点的人物,太不立体了。

场刊嘉宾 西北化为乌有

或者说他就是一个符号,如果把朱赫来纯当做符号、精神来看,我觉得就说得通了。

场刊嘉宾 大钊

是的,说是一个设置也是有道理,就好像是一个救赎者或者帮助者,完成任务后牺牲,但因为他本身承载了丰富的精神象征,甚至成为理想本身,就像我们说毛、说切格瓦拉。

主持人 子夜无人

我觉得90年代的人都是很有理想、但不知道理想在何处的人,田壮壮的性质就是这样。

场刊嘉宾 西北化为乌有

陈凯歌的《白昼流星》里他也是这样。

主持人 子夜无人

他的存在就是注定要被寻找、追逐、崇拜的,可是我们的一切寻找、追逐、崇拜是来源于,我们失去了它,这点要到时过境迁才能发现。

80年代的人是真真切切地触碰或者至少是以为自己触碰到了理想,可是80年代末发生了那件事……所以我看待这部电影一直都觉得是伤痕电影,我看得非常难受。开头那场地震不光是历史上大家都知道的地震,也是80年代末摧毁了很多人理想的心灵地震,从一开头就建立起了大家都是余震里的孤儿。

选片人代表 我略知她一二

主持人开始过度解读了吗?请注意尺度咳咳。

场刊嘉宾 西北化为乌有

这个解读真的非常棒。

主持人 子夜无人

没有罢了,我对90年代的内地电影都非常有感情,甚至90年代的内地电视剧也是。那种精神面貌你不能粗暴地说今天看不到了,而是因为就是不一样了,那种面目模糊的、介于灰色地带的“混沌”,已经被擦掉了,今天国内不同阶级的一切烦恼都是基于具体的物质现实问题的烦恼。

场刊嘉宾 西北化为乌有

所以暴力版本的结局里,男主就是在和那种精神缺失之后的畸形结果对抗,哪怕对抗的结果也是牺牲自己,还是要用尽一切去对抗。

还有一个细节我印象深刻,兰州女孩听的那首歌,是罗大佑的《未来的主人翁》,“飘来飘去,就这么飘来飘去”。

场刊嘉宾 大钊

这歌名有点讽刺啊,放在那个背景下。

主持人 子夜无人

所以下一个问题就是请大家谈一谈对于这部电影传递出来的情绪的感受。我不觉得它是一种纯粹的消极或者丧,其实它是很踏实、很有力量的。但是结合后来现实世界当中的发展轨迹,男主的演员失踪、女主的演员吸毒至死,好像真的变成了一种很悲哀的情绪。其实这部对我更倾向于一部感受、情绪型的电影,所以我能理解前面有些人不喜欢,因为感受很私人。

场刊嘉宾 西北化为乌有

这种信仰缺失的悲哀,电影和现实可以对照着看,暴力版的结局里被男主刺死的两个人,蒋朋克和那个餐馆老板,一个所谓的“艺术家”,一个是发财腾飞的成功人士,在现实中可能真的从那个时代走向成功的人,就是他们。

场刊嘉宾 DudeLebowski

现实和电影形成了对比,现实比电影残酷多了。

场刊嘉宾 大钊

所以需要电影来反抗、宣泄。

主持人 子夜无人

我们今天的语境已经发生了改变,以前的“理想”是“我想……”,现在的理想是“我要去做……”,我们今天说我们早已解决了温饱问题、实现了全面小康,但恰恰现在这一代是留给“想”的空间最少的一代。

场刊嘉宾 DudeLebowski

我想做摇滚明星。

主持人 子夜无人

那最后一个话题,我一般最后都是喜欢发散一下其他作品。我自己看的时候最直接产生联想的是《本命年》,因为这两部电影给我那种扑面而来的时代情绪一模一样,还有一部电视剧叫《与青春有关的日子》,然后如果结合“青春成长”这个主线本身,可能更容易联想到声名大噪的《阳光灿烂的日子》,大家都可以谈谈自己的。包括你是否觉得它启迪到了后来一些内地独立电影的创作。

往前、往后都可以,或者也可以说有没有其他你想推荐的,关于描写90年代的创作。

场刊嘉宾 西北化为乌有

娄烨处女作《周末情人》,拍的是几乎同时代的上海地下摇滚乐圈子,那里面的人物,也有相似的精神状态。主要是里面有贾宏声,还有小鲜肉时期的王志文,但是那个更多的侧重还是娄烨那种情感关系,也算是第六代的一个重要的题材吧。

主持人 子夜无人

我觉得很多这类电影,都能让我理解为什么有人想做果儿,我如果在那个时候我也做,笑死。

场刊嘉宾 DudeLebowski

我感觉这部电影里男主角的成长相对被动,我自己去想的话,大概是《小孩与鹰》吧,就是被时代推着走的男孩,成长是不自觉的。

又想到一个我很喜欢的《捕鼠者》,青春伤痛电影,但也不一样,很难讲,我只能说在部分的情绪和情感上,这几部电影有点像。

主持人 子夜无人

我还想到一点感受是,那个时代的电影里,你能看到个人情绪和时代情绪是一致的,今天first每年也有层出不穷的新导演,在讲他们的自我情绪、私人情绪,但基本都是非常碎片的、独立的、各自断裂开的。

场刊嘉宾 西北化为乌有

所以说第六代之后也不会有第七代了。

#FIFF21#DAY6的场刊评分将于稍后释出,请大家拭目以待了。

 5 ) 成长的困惑,人性的复杂

我看过这部电影 2015-01-11 修改
我的评价: 推荐
演员演技不怎么样。但是我喜欢电影的内容,成长过程中一直无法准确定为自己的坐标,你以为你是英雄或者狗熊,其实你什么都不是。萨特说过,英雄使自己成为英雄,懦夫使自己成为懦夫,究竟我们是什么样的人,一直倒现在我都不知道,善良与凶残,真诚与虚伪,勤劳与懒惰很多很多的对立有时候发现都存在。 突然就想到国产电影(夜车)里的女警察,很难说她是什么样的人,一方面维护法律的尊严,一方面又纵容和羡慕隔壁舞小姐的美貌与放荡。人真的很复杂,一瞬间见的恶魔就可以让你沦陷,一瞬间的天使也可以成就你的伟大,不要简单以一件事来界定一个人,要宽容,要理解。成长的过程漫长而迷惑,经历什么样的人生,就可能成长为舍呢样的人。

 6 ) 证铁的过程

那一年我和小莫一起猫在那座野长城的烽火台里,砖堆里捡到半本小人书,名字叫《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已被黄土埋了半截的烽火台外面,山雨欲来,小莫早已叼着偷来的旱烟迷糊睡着,苍蝇嘤嘤,大地抖动,我惶遽的趴忘着山崩地裂的呼啸来临。我记得,书里写的跟钢铁没半毛钱关系...那是个充满了抗震棚的年头,生活与政治都是易碎的东西,我的青春始于钢铁这迷雾般的字眼,结束于世纪交接的门前......然后长大......成.......人字难写。

故事中的“我”名叫周青。这是路学长导演于1995年为自己这一代人画上青春休止符的一部作品。片中的朱洁,朱洪茂等一个个曾经闪着流光的名字已然不再,今天再无人提起。在这个摇滚超越贝多芬的时候,药品已经带走太多美丽的灵魂。导演于片中倾注了自己的注脚:别他么跟我装颓废,我看见你就恶心。

与兽性暗涌晕黄的《阳光灿烂的日子》相比,《长大成人》(如果结局不被阉割)更像一场召唤的风雨。于阴柔年代呼唤朱赫来式的,保尔柯察金式的英雄的回归,这是一个反复锻造的过程,证铁的过程。片中极具苏俄英雄气质的田壮壮即是原钢,那块移植到周青脚上的骨头更是精神上一种袭承。最终从不放弃的朱赫来失去了双目,更是对这个为了物质却不再探求精神价值的时代的莫大讽刺,即是盲。

孩子,艺术和灵感不是你赤裸胡闹的幌子,片中的各路圈子散发着刺鼻的糜烂与腐臭,导演借周青的手打出了一声清脆的耳光,而回应的则是小莫依旧迷醉的念叨:天哪,满大街都是我的兄弟,满大街都是我的兄弟......

虚无,颓废,扭曲的灵魂终日包围着周青,周青这块烧得通红铮亮的铁终于走向了血红的悲剧轨迹,当法律与道德无法维护一个公民身心的时候,周青选择了与恶一同毁灭。令我泄气的是回过头来,不过白日梦一场,我们无法揣测导演的初衷,却深深体味到了孤独和无奈。

长大成人,是一个将你身体内金属提炼的过程,是烧红到融化临界再淬火地打磨,是证铁的过程。

 

2010.06

 短评

我很想知道没有做删减改动的原片的样子,当然必须向这部第六代导演的禁片致敬,我觉得所谓艺术家一辈子的功课就是锤炼自己的感情,嗑药或者异常行为并不是无法原谅的事情,那是他们深入挖掘感情的一种渠道和方法,导演更多并不是倾向于个体,而是整个社会当时的风气,保尔柯察金成为一个时代的象征。

7分钟前
  • 或许吧
  • 力荐

每个时代的年轻人总在寻找一个样本,来思考自己到底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这个样本可能是各种新闻和文艺作品里的人,也可能是在生活中自己身边的某一位。而现实生活的复杂和多样性,有时会让年轻人感到困惑,事实上并不存在一个百分百的好人或者坏人,它也不一定会直接指向一种美好或残酷的人生。可能在不断的迷茫和拉扯中才慢慢意识到,自己想要追求的到底是什么,这就是长大成人的过程。而反观现在这个时代,猛然四周望去,“样本”本身的多样性仅体现在标签化的增加,而真正思想的宽广度则大大缩减。我们已经进入了一段平庸而失去浪漫的年代。

10分钟前
  • 徐大仙!
  • 推荐

总感觉路学长这部片子是在骂第六代导演别再装B了,该长大成熟点了。

12分钟前
  • 刘康康
  • 推荐

还好最后的那场暴力是他的白日梦,我私心里认为理想主义者还是在内心的宇宙中导演理想世界好了。明明朱洪茂演技不怎么样,但因为这部电影是以他为原型写的,他演出来偏偏是那样动人心。打动我的,是这个故事,他拼狠劲推小推车烧锅炉的样子,他有点流氓样又正经阳刚的样子。我无法抵抗他的魅力,致命的吸引力,像磁石,甚至不知道为何共鸣如此强烈。他不帅,我偏偏喜欢这个消失了的人,各种不堪的人。不要和我玩颓废,以他为鉴。

14分钟前
  • 周青
  • 力荐

这大概就是上一代北京土著被埋葬在锅炉厂和地下俱乐部的所有青春吧……原来结局被改了,难怪觉得有些2,突然就社会主义主旋律了……主要演员后来都没演戏了,只可惜了那个还没来得及就香消玉殒的爱新觉罗后裔……我特么也烦土著,少得瑟

18分钟前
  • 力荐

“少跟我玩颓废,看见你我就想吐。/那些人都有着健康的身体,但是失去了健康的精神。/你觉得像你这样活着,有意义吗?/我就是要你这滴眼泪。”钢铁还是废铁?每个人都会成长,但不是每个人都成人。

22分钟前
  • 花儿果果
  • 推荐

一代人的生活轨迹,中国的好电影

25分钟前
  • 豆瓣天后董小姐
  • 力荐

那是,过去时的、古典的、垂垂死去的肉身父权;与,在八零年代末,年轻主人公自我重构的精神父权,两种父权落差出的青春历程。那是场不可逆转的英雄梦的白日梦,它辩证地告知了我们,主创如何技巧地规避政治不正确,又,让我们重新审视主人公留给我们的精神白日梦。

27分钟前
  • 仁直
  • 推荐

就像其它第六代导演的作品一样,全片充斥着自恋、矫情和虚假,不光剧情东拼西凑,甚至连基本的情绪、感悟都是抄来自欺欺人的。

29分钟前
  • 易老邪
  • 较差

信仰的崩塌、继承和复仇。隐喻丰富、意向丛生的一部杰作。

32分钟前
  • 力荐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青春符号。每个人的青春都值得记录和喃喃自语。

36分钟前
  • yezzi
  • 力荐

朱赫来这一角色的塑造让我对田导有了改观 我就知道 只要gdzj还存在 就拍不出绝对的残酷 这点 不怪路导 好片 但我敢打赌刚看的不是完整版

40分钟前
  • YT
  • 力荐

高中时就想看的片子,终于在昨天和今天看完了~~打断我的是C的电话~~但是我觉得挺好,感情一点没有裂痕~~这样一个冷峻却温暖的故事,仿佛那个我从来没有经历但不知道为什么格外亲切的青春。

44分钟前
  • U 兔
  • 推荐

灰不溜秋的,有点乱,那股气能触动人。家里也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连环画,下次回去翻一翻。对保尔偷枪那一段比较有印象,还有那个嫁给资产阶级的冬妮娅,和保尔一起钓鱼时多美丽。

48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还行

如果不是因为审查的阉割,就该是五星的片子,对标一下同年的《香港制造》,路学长可惜死得太早了

52分钟前
  • 轰洪哄烘🚌
  • 推荐

这电影看得挺让人伤感的。可能因为事先知道男主的扮演者朱洪茂(贾宏声是他的朋友)已经失踪多年,看完查资料才知道女主的扮演者朱洁97年就因为吸毒过量死掉了,而另一位女主的扮演者罗军在网上几乎找不到她的任何信息……2010年郑钧发过寻找朱洪茂的微博,小柯评论说:“在生命里走失了很多人,大多都是天才,最后剩下我们这些碌碌之辈。”我被这句话给击中了。也许真的只有一些低密度、低能量的人才能安然无恙地活在这个时代,人们已经被注视的目光给宠坏了,从来都不会介意抛头露面这件事。

56分钟前
  • 远子
  • 推荐

1.姜文、路学长这些人的青春回忆都是标准的直男视角,作为影片核心的少年的欲望如出一辙地由偷窥妖艳成熟的少女开始,用的都是好莱坞将女性客体化那一套语法,无条件地赞美自己的性冲动,咱们那时候的作者电影是对自己不加反思的作者电影,现在八成也是,太把自己的欲望当回事了

58分钟前
  • 安托万
  • 还行

①.记得是曾经为了考北电自学电影知道这部《长大成人》的,然而时隔多年才终于突然观影了;②.文革末期蛮多情节断断续续、感觉缺乏来龙去脉,导致叙事有些跳跃,让我不太满意,倒是八十年代的戏份比较渐入佳境;③.绍英家的沙发上好像是「蓝色中龙猫」毯子?④.结尾的白日梦联想到《恐怖分子》;⑤.有时觉得自己睡觉睡久了没醒来看电影有点“荒废”,然而在精神状态不好甚至昏昏欲睡的情况下观影感觉还不如睡到有精神了再来看,也省得我还得再花时间重看。……

60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长大成人》《北京杂种》《周末情人》这三部电影气质好类似啊。归结起来就是:我是个年轻人,我心情不好。

1小时前
  • 哪吒男
  • 还行

路学长被长期忽视的导演。 体制下的牺牲品。

1小时前
  • Rocky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