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车惊魂

喜剧片法国0

主演:雅克•甘布林,Bernard Haller

导演:Luc Béraud

播放地址

 剧照

夜车惊魂 剧照 NO.1夜车惊魂 剧照 NO.2夜车惊魂 剧照 NO.3夜车惊魂 剧照 NO.4夜车惊魂 剧照 NO.5夜车惊魂 剧照 NO.6夜车惊魂 剧照 NO.13夜车惊魂 剧照 NO.14
更新时间:2024-04-11 04:39

详细剧情

  安东尼是巴黎开往威尼斯的快车卧铺车厢的服务员。他喜欢这个工作,尽管每次出勤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比如说协助办理海关的手续、安慰失眠的乘客、避免小偷掏乘客的腰包等,但这些小事也必须尽快地处理好,让乘客满意。好在每一次出车他的这些辛劳都能够有所补偿,他可以找各种机会和年轻漂亮的女乘客优雅地聊天。但是在一个寒冷的冬日,当一个特殊的乘客来到他的车厢时,他的悠闲自在变成了一场噩梦……

 长篇影评

 1 ) 人生,最重要的是看你坐上哪一列火车

大学的时候,我坐的是绿皮火车,车票很便宜,半价后只有26.5。寒暑假期间,都是和我一样的穷学生,手提肩背偌大的行李,狼狈的挤进人群,运气差的甚至要站上一夜,腆着脸到处找空位。空气里飘荡着方便面味、汗味和各种闲言碎语,春运期间过度拥挤的车厢,考验着你膀胱的容量。无论如何,你都不会觉得这种一趟充满乐趣的旅行。
好在那时候还非常年轻,什么都不放心上。后来也坐过软卧飞机,再没了这种窘迫的感觉。反而春运坐了一次汽车,一辆车开过来,急着回家的人争先恐后往车门上扒,竟然把车门挤坏。因为假如你不去挤,你安分的排队,下辈子也到不了,只能在寒风中干冻着。
有钱的人们开汽车,有势的人们坐专车,有关系的人们搭顺车,剩下的人们只有从彼此手中抢夺。难看不要紧,达到目的足以。贫穷本身就是一种罪恶,它腐蚀人心,让人变得贪婪狡诈,无恶不作。你偷、你骗、你抢,无不是因为你穷,你坐的是一趟绿皮火车。
这就是我们的女主人公的困境,贫穷而软弱,被生活的负担压的苟延残喘,没有了淑女应有的体面光鲜,没有闲情搔首弄姿,活的很尴尬,没有安全感,在险恶的底层社会里如履薄冰。因为周围都是穷山恶水的刁民,目光里都带着掠夺,嘴角边滴着觊觎。即便你一文不名,你还有一些姿色,可以供对面猥琐的男人得寸进尺的意淫。你明知道他意图不轨,却只能心中暗骂,小心提防,因为火车开了,除了硬着头皮坐下来,无处可逃。
在这种资源稀薄的环境里,当一个胜利者最为重要的因素不是步步为营的智谋,而是你无法算计的机遇,也许正当你算好了下一步,老天一个喷嚏,就把你的棋局打乱,再看看,刚才的运筹帷幄全是白费心机。
困窘的生活只能教人变得丑陋,没有能力改变,就只能低自尊的苟活。你和别人一起降生于世,你从小就要在狼多肉少的社会关系里学到先下手为强,阴沟里的人是没办法当一朵白莲花的。
你若看清了一切,却也只能身不由己的接受贫穷的荼毒,直到死亡还你自由。

 2 ) 社会的缩影

里面的人物都象征着社会每类人,在上铺下棋的人寓意着上层人物,有可能是政府,有可能是商人,当女主抬头看时却又不敢看,也寓意着这是我们不可涉及的事。小男孩在看的书是如何打到你的敌人这么小就接受了现在社会的洗礼也寓意着时代的发展过快,女主对面的大叔,表面是风光的网球运动员,但内心还是十分龌蹉,体现了人类内心的黑暗。而这列火车就象征着这个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快最终走向毁灭。中间出现的麋鹿也象征着人类快速发展对环境的破坏,二女主象征着正常人,追寻自己的梦想,发现现今社会也不是那样,最后火车撞的爆炸,女主化为蝴蝶,想追寻自己理想的社会。

 3 ) 关于坐火车的女人

看了这个最近微博中评价极高的短片,迷糊中,看懂了些,压抑了,拷问着。终究是电影太过高深,非吾辈可以深究。在此只谈几个自己理解的画面了。
1、一个背负着沉重不堪的行李的女子,面带倦意,许是现实生活工作中的种种沉重,压的透不过起来,火车到站时的风即带的人踉踉跄跄。
2、女子坐定,细细的查看着周围的人们,分辨敌友。以为遇到个小孩,充满亲切之意,怎知那老成无比的脸上充满冷漠与不屑,拿书挡住自己,可悲之极的是,书名竟是how to handle enemies. 再看旁边那一脸横肉的男子,猥琐不堪的调戏,让女人胆怯不已,调整坐姿,躲开眼神的交集,躲于书后。像极了平时坐车的感觉。正襟危坐,随身携带书籍,一有视线交集,即躲开,生怕别人看穿了自己的脆弱不堪,用书将自己隔在狭小空间里,也隔绝在小小的世界里。躲开了不必要的麻烦,也隔绝了人与人的情。
3、上座两个下棋的男子,竟是让火车来决定棋子,无比的荒诞。许是无奈的两人的无聊游戏吧!

 4 ) 那头死得不明不白的大鹿最无辜

     从未看一个动画短片看得如此惊心动魄。

     我相信列车里的人是被毒气都毒死了,所有空荡荡的椅子暗示了悲剧的发生。然这是那骷髅人害的。在遇害之前,女主角的眼神是惊恐,坐在其对面的体育冠军的眼神是凶狠和萎缩,皱皮小孩的眼神是苍老和戒备,在他旁边睡着的老人则干脆闭眼,无法看到其眼神,是隐喻他的毫无知觉吗,这个我不确定。

     骷髅的可怕不必赘述。

     更可怕的,我以为是那辆疾驰得轮子和轨道间迸裂火花的火车。在女主角奔逃的时候,我一直在追寻着她逃离的方向,希望她能够走到车头,揭露是谁在驾驶并且想办法停下来。在那头无辜的大鹿在铁道上停留的时候,我心里一直在想,快走啊快走啊——可是最终,在它还来不及瞪大眼睛时,已经被这辆疯狂的怪物撞上,甚至还来不及像女主角一样记得死前的任何事。

      最终那只蛾子飞向了列车头,消失在风扇的光明里。

       而风扇对面,正是那头无辜的大鹿。我的心很痛。

     

 5 ) 一个现代人的夜车惊魂——关于动画短片《坐火车的女人》

衡量一部作品的价值,其中一个重要标准在于它是否以某种独特的方式对时代精神做出了回应,《坐火车的女人》(Madame Tutli-Putli)显然就是这样的一部作品,这一部富有后现代色彩动画短片通过一个女人在旅途中的经历,讲述了这个被技术理性所宰制的时代人的生存困境。影片短小精悍,片长仅为十七分钟,完全没有对白。有时候,无对白的短片更能揭示我们时代的痼疾:简短的篇幅可以使情节更为集中,无对白的设计更能使我们专注于影片所展示的各种意象所隐喻的内涵。远胜过那些动辄二三小时、靠华丽场面和所谓经典台词赚取票房的好莱坞大片。 人类的历史进程就是不断走向规范化、标准化和理性化的进程,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相应的各种规章制度也随之走向完善,工业革命极大的促进了这一进程,资本主义则是这一进程目前所达到的最高阶段。在这一进程中,人类生活正在被逐渐纳入一个规范化和制度化的系统。这就是一个日趋理性的社会,一个越来越千人一面,越来越整齐划一的社会。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空前提高,代价则是个性的泯灭与自由的丧失。 对理性化进程的反思正是这部短片对时代精神所作出的回应。现代电影业诞生之际,正是资本主义社会面临严重危机之时,最初的经典电影无不以反思现代社会,批判资本主义著称,表现主义、法国新浪潮莫不如是,这一传统甚至在《泰坦尼克号》、《阿凡达》这类好莱坞商业大片中也有所体现。《坐火车的女人》显然延续了这一传统。 影片一开始,伴随着低沉的大提琴声,横轴的长镜头展示了车站的破败景象,车站一片狼藉,遍地都是废弃的皮箱、家具。Tutli-Putli 女士背负着行李在车站等候,沉重的行李使她面容憔悴,疲惫不堪。忽然间,远处传来汽笛声,一列火车飞驰而过,气浪的冲击让她差点站不稳脚跟。火车是工业文明的产物,在影片中是现代社会的象征。Tutli-Putli 女士上了车,无助的看着窗外,眼神里充满了不安,密闭的车厢令人感觉异常的阴暗、色调压抑,这象征着理性霸权对人的禁锢。 在晦暗的车厢里,乘客们都在自扫门前雪,目光的交汇反而加剧了彼此间的陌生与疏离。市民社会的出现早已使共同体生活趋于瓦解,社会分工使人们不得不受限于一种被塑造出来的自我认同,人们放弃了对公共事务的关注,开始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自身事务。于是,联系人与人之间的纽带消失了,代之以精神上的重重隔膜。 列车上有一个孩子在聚精会神地看一本叫做:How to handle your enemies(如何收拾你的敌人)的书,公共领域瓦解了以后,理性霸权通过各种规训机构对人们的身份进行划分和定位,并根据这种身份限定安排了不同的事务,生存压力和社会舆论的鼓噪使人们将这些事务列为自己的首要事务。为了生存,人们不得不去适应规训权力所限定的各种理性化的标准和规范,标准的单一化加剧了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就连一个幼小的孩子都不得不学习这种斗争技巧。 现代化不仅无情地吞噬了孩子的童年,还强化了男女两性之间的依附关系。Tutli-Putli 女士的对面坐着一个男人,满脸横肉,目光凶狠;他的性骚扰令Tutli-Putli 女士感到不安。这个场景很明显在暗示现代社会的两性关系结构,人类历史的整个理性化进程由男性主导,于是男性成为了现代规训机构的管理者,而女人则被排斥在理性化进程以外。男女两性在理性化进程中所处的不同位置决定了双方在理性时代权力结构中的不同位置,男性得以确立其对女性的统治,而统治的终端则在于性。理性化的进程使男人被塑造得更理性,更具攻击性,这正是规训机构对其管理者的职业素质需求,影片用一个画面展示他在打网球时孔武有力的样子,很明显是为了刻画男性的这种攻击性。 现代人生活在危险之中,却自以为安全,在现代社会,人类被纳入了一个庞大的理性化系统,人们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而由机器决定自己的存亡,影片开头那盘随着列车的颠簸变换棋局的国际象棋就暗示了这一点。理性化的系统看似完美无缺,运转自如,然而一旦系统的某个环节出现故障,便有可能导致系统的全面瘫痪,甚至因系统的崩溃而引发大灾难,影片进行到三分之一的时候,夜幕降临了,火车停了下来,乘客们都陷入了梦乡,却不知道人体器官走私团伙早已蠢蠢欲动。 绿色的烟雾从车厢底下冒了上来,利用列车轨道设计的漏洞,通过制造一起交通事故葬送全车人的性命,然后摘取尸体上的器官拿去贩卖,这正是走私团伙打的如意算盘,全车唯独Tutli-Putli 女士还醒着,恐惧使她对任何风吹草动都分外敏感,唯有某项事物对人构成威胁时,人们才会去试图了解它,在现代社会里,只有少数人才能觉察到潜在的危机,从而因恐惧而试图寻找摆脱危机的路径。可规训权力通过对人群的划分将这类人排除在社会主流以外,使他们无法对社会进程产生任何影响。当看到“危险”的警示牌与窗外晃动的黑影时,Tutli-Putli 女士本能的感觉到情况不妙,可势单力薄,手无缚鸡之力的她所能做的唯有拿过一把破伞摆出反抗姿态。在黑夜里,列车拖曳着耀眼的火焰冲向前方,全车人和一头站在轨道中间的牡鹿同归于尽,唯一清醒的Tutli-Putli 女士也一同葬身火海。 影片到这里其实可以结束了,但制片人似乎不愿让人们感到绝望,影片的末尾,Tutli-Putli 女士进入了梦境,她的鞋上沾着油污,孤身一人奔跑在空荡荡的车厢里,她摔倒在车厢的尽头,一只飞蛾从她眼前飞过,并幻化为天使。作为车厢中唯一一个鲜活的生命,飞蛾寄托了人类摆脱理性霸权、实现自由的期望。也许,唯有激发个体的生命意志,丰富人的精神生活,才是人类的救赎之路。 可现实是残酷的,影片末尾,镜头前是一片黑暗的森林,Tutli-Putli 女士和所有乘客早已长眠于此,被人偷去了器官。 2010年7月1日凌晨定稿

 6 ) 女人的火车越过那片人性的荒原

女人的火车越过那片人性的荒原
                                      ______动画短片《坐火车的女人》影片赏析
  第一次看到这个短片是在微信公众号“花边阅读”上,我一向对短片充满好感是因为它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通过精致的故事表达导演的意愿。有时十五分钟的短片所引发的思考并不亚于一部一百五十分钟的长片,这部便在其中了。
  《坐火车的女人》的作者为取得素材曾在加拿大境内坐了近两周的火车。这里简要说一些无关的话。作者为什么要选在加拿大境内坐火车呢?抛弃掉一些个人因素,我认为加拿大地广人稀,货车或行驶在空旷无垠的平原上或停留在阴森恐怖的密林中,而这些恰恰也构成了短片的主要场景(试想一下,如果是在中国坐火车会是一种怎样的体验,那恐怕就是一部完全不同的影片了)。这让我不禁联想起英国著名的现代派诗人托马斯艾略特的《荒原》,正是由此开始,我的思路便完完全全得被打开了:
  影片的故事情节发展在我看来完全与《荒原》的五个章节对应着(这种创作手法并非作者独创,爱尔兰意识流大师詹姆斯乔伊斯在1922年出版的《尤利西斯》,故事内容看似杂乱无章且晦涩难懂,实则在内部结构上与荷马的《奥德赛》有紧密联系,不但章节一致,连主题也互相呼应)。
  我将在影片赏析的过程中与《荒原》做每一章的对照解释,以便每一位读者能够更为明了的理解影片。
  一(1):影片开始在一处寂静阴暗的月台,水平移动的长镜头记录着昏黄的灯光下一串长长的行李,锅碗瓢盆,皮箱家具云云,月台本应是人群往来如织的地方,充满生命活力且忙碌的地方,而作者呈现的却是毫无生机的压抑的站台。一个女人孤独地站在那等待着一辆火车。火车会来吗?由哪里来?又去向何处?这是人类最为深邃的哲学命题。在此观众隐约已经感到一种沉重与迷茫。或是历史的沉重,或是生活的繁重,这些重量同时压在身处这个时代的我们每一个现代人的身上。世界,种族,国家,民族,故乡,家庭,社会,婚姻,这些由大致小的每一样都压在我们身上,我们与那个女人同样是重担下的骆驼,不同的是我们无比脆弱。
  一(2):《荒原》第一章“死者的葬仪”艾略特将西方社会描绘为万物萧瑟,生机寂灭的荒原。起首几句便流露出诗人深深的痛苦和无尽的失望和悲哀。春天原本该万物复苏,生意盎然,而在诗人的笔下,现代文明的象征——伦敦却是一片枯萎的荒原。在这没有生气的栖息之所,人不生不死,虽生犹死,心中唯有幻灭和绝望,眼前的世界只泛滥着海一样的情欲。在这令人窒息的现实中充斥着庸俗卑下的人欲,死亡的阴云浓浓地罩在了西方世界的上空,人们在浑浑噩噩之中走向死亡。诗人把现实社会比作地狱,现代人视为没有灵魂的幽灵。
  二(1):汽笛声里火车疾驰而来,仿佛生活的变故突然降临,那个女人像我们面对生活一样险些招架不住,踉跄几步,就像我们还要生活下去一样,女人还是坐上了火车。
  一个一直在努力睡觉的老头像是对生活毫无追求的老年人,眼巴巴地期望着能够多活几天。
  一个小个子男孩,捧着一本名为“如何对待你的敌人”的书研究着,目光中是仇视与不屑。
  一个因网球冠军而荣誉等身的中年男人,他行为中凸显的是人最为原始的暴力与兽欲。
  三个鲜明的形象高度概括了作者对现代文明的价值判断。三个人的面部形象在动画中是极其丑陋的,这样的创作无疑是有意为之,抽象意识的形象化,是作者对现代人类的嘲讽和挖苦。人人都是丑恶的,无论在样貌上还是内心中,无论在小孩,中年人,老人哪一个阶段中。
  在男人的行为中,还可以透视出另一种东西,即在男人和女人的关系中只存在最为原始的性与暴力。我们不敢相信,在公元两千多年的今天,文明极度发达的当下,我们依然像原始人一样!老人和孩子的亲情是不存在的,男人女人的爱情是不存在的。
  两个下国际象棋对弈的男人,这是故事里最有趣的形象了,滑稽之处在于我们无法知晓究竟谁的棋艺高超,每当一个男人要下棋的时候,剧烈的震颤便一次次改变棋盘上的局势,最终一方在荒唐与无奈中失败。这也许反映着棋艺的高超无法抵挡命运的不公,那些被时代所吞噬的有才之人,我们在无奈之余心中也隐隐作痛。
  至于对弈的另外解释我们在《荒原》中有说到。
  二(2):第二章“对弈”用维吉尔的《伊尼特》、奥维德的《变形记》和莎士比亚的《安东尼与克里奥佩特拉》这些作品中描写的上流社会男女的淫欲和罪恶与现实低层社会卑鄙龌龊的肉体交易叠映,突出表现精神枯萎,道德堕落的现代生活。物别是《变形记》中翡绿眉拉被国王铁卢欧斯强奸杀死后变为夜莺的典故的引用,自然有力地表达了诗歌深刻的主题。对弈即争斗,象征现代人的勾心斗角,用古代的暴行和现代的罪恶相比较。艾略特认为,现代人重复着古代的人罪恶,世界放纵兽欲,人们成了丧失人性的行尸走肉,说他们“是在老鼠窝里,在那里死人连自己的骨头都丢得精光。”
  三(1):影片第三部分是最诡异且恐怖的段落了,先进的火车象征西方工业文明的发展,它飞快的疾驰着,车轮与轨道强烈的摩擦甚至燃烧成火焰,庞大的风扇急速旋转似乎要卷起一场革命的风暴。然而在这之前,火车停在一处密林中,几个衣着肮脏面目更加丑陋的男人上来了,他们偷走行李(偷走女人的行李实际也是强行掠夺了他人的生活),甚至用毒气使人们昏迷趁机以血腥的方式偷走人体器官。
  现在让我们好好思考一下,强盗们是在火车开始疯狂行进时才开始作案的,那么结合我之前所说对火车的解释,我们能想到什么?
  没错!为利益所驱使的罪恶行径正是在西方工业革命和历史进程现代化的急速发展中进行的,我们在女人极度恐惧的眼睛中看到了这一切,我们也像女人一样惊慌失措。
  工业资本的发展带来的不是文明的繁荣,而是人性的堕落。看那强盗的面容是多么丑陋,看那象征历史发展的火车所燃起的火焰是多么耀眼。
  三(2):《荒原》第三章“火的布道”表现伦敦这现代荒原上庸俗、肮脏、罪恶的生活:圣洁的教堂赞歌中,世界重复着铁卢的兽行;明亮的月光下,母女登俩干着卖淫行径;昏黄的浓雾中,商人为金钱而奔走;精神空虚的青年男女在苟合中打发光阴;人们寻欢作乐后留下的浊物漂浮在昔日诗意盎然的泰晤土河。在诗人看来,情欲之火毁灭了人性也毁灭了大自然,造成了这个“乌有和乌有联结在一起的现实”。他向佛陀吁请,要让焚烧物的火来扫尽情欲,拯救人类:“烧啊烧啊烧啊烧啊/主啊你把我拯拔出来/主啊你拯拔/烧啊”。
  四(1):女人目睹了整个罪恶,而且在强盗转过面庞的时候她也死去。然而,女人却进入了冥想的虚幻世界。在那里,一切的任何物都消失了,车厢里空空荡荡,她慌张而无目的地逃亡,一切似乎没有发生过,也许这是一段反思的路程,但肯定的是,这段路上充满迷茫,绝望和挣扎,仿佛身处地狱,但万籁俱静,又像是天堂。
  四(2):《荒原》第四章“水中的死亡” 通共只有10行,行行都是含义深刻的象征,有人说它象征的内容抵得过但丁的一部《炼狱》。人在欲海中死去,死去后忘掉生前的一切,让他静静地在死亡的欲海中反思。艾略特笔下的海既是情欲的象征,它夺去了人的生命,又是炼狱,它让人认清自己生前的罪恶。实际上艾略特是要现代人正视自己的罪恶,洗涮自己的灵魂。
  五(1):女人倒在一节餐车里,漂亮的帽子落在地上,一只不知名的飞虫在车厢中飞着,女人出奇的盯着它,仿佛注视着自然的奇迹。飞虫渐渐脱变成蝴蝶,在火车炫目的大灯中不断升华,像是耶稣基督的重生,像是人性的复苏... ...
  这一段是整部影片唯一拥有爱和希望的一章,我用下一段来准确的表达。
  五(2):《荒原》第五章“雷霆的话”重新回到欧洲是一片干旱的荒原这一主题。诗的起首用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来象征信仰、理想、崇高的精神追求在欧洲大地上消失,诗人认为,从此欧洲便成了一片可怖的荒原。人们渴望着活命的水,盼望着救世主的出现,盼望着世界的复苏,灵魂的再造。他用《圣经》的典故写了耶稣复活后的身影。然而基督并未重临,却听见了惊天动地的声巨响——革命的象征。艾略特把社会主义革命视为人类的一场灾难。最后,诗人借雷霆的话告诫人们:要施舍、同情、克制、皈依宗教,这样大地才会复苏,人们才分摆脱不死不活的处境获得永久的宁静。
                    
                         布鲁刘 写于2015年5月3日劳动节长假的一个无聊的清晨
                       (在此感谢“百度百科”提供的一些资料
                        作者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大家。)

 短评

《坐火车的女人》采用了木偶和定格动画的制作方法,但和一般此类影片不同的是,这些木偶的眼睛都是真人的眼睛。制作时,首先拍木偶的动作,然后根据这些动作训练演员进行眼睛表演,最后在电脑中把眼睛合成到木偶的脸上,一幕幕栩栩如生的表演就这样跃然银幕。另外影片虽然没有对白,但出色的音乐和音响

10分钟前
  • 握不住的灵魂
  • 推荐

太隐晦了,看不懂=。=

14分钟前
  • 囍夭夭
  • 还行

虽无对白,但是音响和配乐都很赞!采用了木偶和定格动画的制作方法,哥特式唯美画面,配上迷幻色彩的音乐,再加上诡异的音响效果,营造了一个恐惧的内心世界。画面唯美,耐人寻味,非常赞。08年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提名。http://www.56.com/u23/v_NDkyNTAxODA.html

19分钟前
  • 蒜 | BOY A 🌈
  • 推荐

《坐火车的女人》除了在今年的渥太华动画节上荣获最佳叙事性短篇动画( 35 分钟以下),获得多伦多世界短片电影节的最佳短片奖等多个奖项之外,还获得了第80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的提名。本片采用了木偶和定格动画的制作方法,但和一般此类影片不同的是,这些木偶的眼睛都是真人的眼睛

23分钟前
  • stknight
  • 推荐

似乎没看懂啊,似真似幻的场景让人迷惑,幺蛾子又代表啥呢?不过这片子的惊悚气氛和诡异的风格确实很不错,大半夜看简直太刺激了~~~还有配乐相当棒,逐格动画的制作水准从人物眼睛上就可以看出相当高。

26分钟前
  • 韦恩斯坦_李
  • 力荐

哥特式唯美画面,配上迷幻色彩的音乐,再加上诡异的音响效果,营造了一个恐惧的内心世界——关于自我存在感的寻找之旅!风格很喜欢!不错确实没太看懂……渥太华动画节最佳叙事性短篇动画(35分钟以下)、多伦多世界短片电影节最佳短片奖、并提名80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

30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24-3-2008 10:30am cultural centre

31分钟前
  • 何倩彤
  • 还行

定格动画都能制造这么紧张惊悚的气氛 看评论觉得大家都太悲观了 男人缺肾女人少物孩童慢熟皆灭贪欲和鸡燥 才能置之死地而后生 那才是真peace

34分钟前
  • SSEN
  • 推荐

布偶身体,真人眼,点子真不错。风格、音效、节奏很统一。结尾不好,有点莫名其妙,隐意太隐,暗喻太暗。呃,我得出的结论就是出门不要带太多行李。

36分钟前
  • 弓长在
  • 推荐

太精致了,非常喜欢,采用了木偶和定格动画的制作方法,但和一般此类影片不同的是,这些木偶的眼睛都是真人的眼睛。制作时,首先拍木偶的动作,然后根据这些动作训练演员进行眼睛表演,最后在电脑中把眼睛合成到木偶的脸上,一幕幕栩栩如生的表演就这样跃然银幕。

39分钟前
  • 囍弗斯
  • 力荐

又是一部技术强悍的动画作品,但不适宜给小孩子看。当活得毫无目的时,恐惧是容易产生的。

42分钟前
  • Seamoon
  • 推荐

i dont get it..

46分钟前
  • ryan
  • 还行

一直不明白,为什么木偶动画里人的皮肤总是那么粗糙……

51分钟前
  • 倾蕙宁
  • 还行

女主的脸本身就恐怖!如果被割肾不是梦境的话,那么女主其实也已经死了!这样明目张胆的犯罪,社会的确越来越乱!片子虽短,依然营造出恐怖的氛围!挺不错!

52分钟前
  • 十个斗的眼窝浅
  • 推荐

从定格动画的技术上而言,本片已达到相当高度。电脑特效的合理运用,在定格的光影、镜头、人物塑造等方面都给出了突破。车厢内外的各种场景、人造灯光和车内灯光的整体|局部效果,别出心裁的使用真人眼睛和木偶合成的方式(后来被用在了呱噪橙子上),使定格无限接近实拍电影了。惜强技术剧情却无深度

55分钟前
  • 文泽尔
  • 推荐

定格动画吧?不知道是木头还是泥做的,人物很生动。可是情节没看懂。。。

58分钟前
  • 推荐

这种片子看着很累,17分钟却像是看了一个昂长的心理电影,隐喻和值得深思的地方过于多,让人觉得透不过气来,好吧,我讨厌这样看着过于累的短片。但还是不得不佩服导演的水平和高智商,以及对人生的见解!

1小时前
  • 猫语猫寻
  • 力荐

负担如此之重,空间如此狭小,现代人的真实写照。哥特式风格+木偶表演很棒。

1小时前
  • 锡罐头
  • 推荐

好隐晦,她为什么要从蝴蝶中找到自我呢?

1小时前
  • 思阳
  • 推荐

我找一下说明书先。

1小时前
  • 巴喆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