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舍尔街的红色邮筒

喜剧片日本2020

主演:茉爱罗,藤田朋子,吹越满,小澤真利奈,诹访太朗,鸟羽润,渡边哲

导演:园子温

播放地址

 剧照

埃舍尔街的红色邮筒 剧照 NO.1埃舍尔街的红色邮筒 剧照 NO.2埃舍尔街的红色邮筒 剧照 NO.3埃舍尔街的红色邮筒 剧照 NO.4埃舍尔街的红色邮筒 剧照 NO.5埃舍尔街的红色邮筒 剧照 NO.6埃舍尔街的红色邮筒 剧照 NO.13埃舍尔街的红色邮筒 剧照 NO.14埃舍尔街的红色邮筒 剧照 NO.15埃舍尔街的红色邮筒 剧照 NO.16埃舍尔街的红色邮筒 剧照 NO.17埃舍尔街的红色邮筒 剧照 NO.18埃舍尔街的红色邮筒 剧照 NO.19埃舍尔街的红色邮筒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04:57

详细剧情

  园子温新片讲述导演小林正的新片“假面”招募演员,吸引大批想入行的女人前来报名,但是条件只有一个:必须通过实体书信邮寄,而正是红色的邮筒,将所有角色串联到了一起……

 长篇影评

 1 ) 中二是种好气质,中二的电影就不一定了

你不能说他不是好的电影,毕竟结构是精巧的,先分再总的叙事,在最后一段的群戏还是很精彩的。可这种漫画式的人物特质,放在一部真人戏里,除非有像那部摄影机不要停所描述的反差,否则观影过程是非常难以沉浸进去。所有的段落编排实在太过呱噪,缺乏有意义,或者说说是能够引起观众去思考的情节,要不然就像这部显得异常中二。

日本电影的叙事或者人物特质总是带有点不一样的味道。看过的告白如此,情书,或者跟这部几乎可以归为同类性质的 哪啊哪啊神去村都是这样。作为点缀是可以让我接受,而整个篇幅这样很难让我安静下来观看。显得有点乱尾段的群戏是夹杂了所有分戏人物的集合,编排的是过瘾,但结局很一般。不是太满足于此。主要还是人物太扁平化,而主题过分被这种异常曝露出的角色所感官冲淡。可能是自己审美不同,不太接受这中表演方式。所有的演员都很难看到演技类的享受,有点无趣。

 2 ) 埃舍尔

因疫情天庭封城,牛郎没做核酸检测,喜鹊太多核酸做不过来,所以七夕取消(ΩДΩ)有需要电灯泡的吗,吃不吃饭不重要主要是想近距离看看爱情我对象说七夕陪我一天,象说不行,动物园不放假我对象说七夕陪我一天,象说不行,动物园不放假有需要人扮演你女朋友吗?过不过的无所谓,主要是我热爱表演有需要人扮演你女朋友吗?过不过的无所谓,主要是我热爱表演315打假,我打电话举报说你喜欢我,结果人家说我有病,我心里美滋滋的,他们没有把我抓走打假,说明你是真的喜欢我

 3 ) 这电影有点毛病呢

爱子Eiko 乔Joe 喜欢 塔亚Taya 绮Kee 美久Miku

方子katako 不得不说 就是喜欢9:20秒这种挑逗戏 不是赤裸 赤裸不美 群演抢戏看得好气 我要是片场导演我也得炸毛 那个老群演也太自以为是了吧 感觉像是想玩意识流或者多角度 可是太浮泛 为什么血会很难洗掉 真的吗 安子怎么会对死去的爸爸说那么多 一个人面对的时候。讲话的大多是心声吧 怎么会发出声音 坠入爱河是如此廉价 每个人都想在导演试镜的时候讲出自己惊天地泣鬼神的经历 什么被父亲强奸又爱上父亲,父亲死去,什么我是个婊子,什么我是导演你的忠实粉丝,什么什么和什么,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很勇敢很特别很洒脱吗?

但在所有曝光的人当中,你不会特别了,所以不要用自揭伤口来吸引注意了好吗?脚踏实地去做事去试镜好吗!不要再中国达人秀那样 没点悲惨经历就不能表演了,拜托! “那就继续把你的灵魂托付给风吧” 停的手势“并没那么高尚 性欲使我走向孤独 这就是全部”

安子走到路一半假装吓一跳来吓别人 还真有趣哈哈

其他的人也是好笑 安子神经质 特别 你们就猎奇地要用她 “她太别致了” 哇 好不世俗的理由啊 你力排众议要用她呢 其实还是在追某种时尚—— “要跟别人不同”“喜欢奇怪的人”“我最特别”

茉爱罗来灵感的表演也太表演了吧 她的脸老让我觉得在法国电影里

她长得像于贞 到处拍照 到处观察试戏的人 这些情节还蛮让人喜欢的(因为投射了自己 我也喜欢拍照)

茉爱罗设计的戏真的挺无厘头的 为了显得疯狂而疯狂 热烈但很虚无 就像现在一些年轻人拍一些鬼脸照或者亚逼风的服饰 真的就是想显得搞怪而做出的动作

小野爱子

目前最喜欢最自然的是这个女生 爱笑

调侃的男生唯二的台词也是有趣:

“晚点聊姑娘们”

“也许之后还有爱要做呢”

乐观自信的 好玩呢
大家热闹地试戏 喜欢!

70分的音乐好听

拦着不让木藤接电话的女生表演设计也很不合常理 既然要讨好他要女主角 怎么木藤去接大人物电话 她还在那闹情绪说什么“他去干什么” 这是设计了个到底是想通过潜规则上位还是不懂人情世故的人物形象?

一小时十三分 看不下去了。弃

我戾气怎么这么重🤬

 4 ) 园子温也拍了一部“我是路人甲”

近年口碑不错的日本电影都十分有趣,用几个关键词来形容就是热血、中二、新颖、呱躁。有《摄像机不能停》这样的热血满满的趣味之作,有《冰淇淋与雨声》惊艳的长镜头和模糊现实与剧作的新颖表达,也有《热情花招》这样让人中二到大跌眼镜又不得不赞叹对原漫画影像化的高能改编,还有《从宫本到你》这样触底反弹吵到你脑子疼的社畜爆裂之作。日本新一代导演在影像的表达方式上用极富创造力的热情一次次让人赞叹,这些高饱和的视听不仅让观众很享受也代表着新时代日本导演的精神传递。园子温导演在这个节点也奉献了自己的新“宣言”《埃舍尔街的红色邮筒》,虽然园子温不是新面孔但其一贯的大胆和癫狂的作风,让自己的影像作品丝毫不逊色年轻导演的创新。

提起园子温导演这是一个让人难以捉摸的导演,也很难定义园子温电影的界限,虽然他有着自己稳定的电影风格和作者思路,却又能一次次震撼观众。园子温是血腥的,他丝毫不忌讳在电影里展示暴力和性。园子温也是中二的,他电影里的角色都有着漫画人物般的热血或鬼魅。这样一个种种矛盾特质冲突的导演所拍出来的电影自然也是混杂的,所以说园子温是难以界定的。近年来的园子温也保持了一定的创作产量,去年给观众带来了《在无爱之森呐喊》,在此片中园子温把自己经典的招牌都玩了个遍自我致敬了一把,在电影中可以看到园子温很多过往作品的影子,诸如《爱的曝光》、《冰冷热带鱼》等。而今年这部新片《埃舍尔街的红色邮筒》更贴近《反情色》那样的“宣言”式样的电影,园子温在撕毁电影和反抗电影这件事上再次用电影表明自己的态度。

电影的故事很简单,一名导演的新片开拍在即而女演员选择从素人中征集,报名的条件只有一个:必须通过实体书信邮寄给剧组。而片中巧合的是红色的邮筒把所有角色串联到一起,也照应了片名。电影也就如散文般的在一个个和电影相关的人物中轮转,一个角色一个篇章最后融合汇聚成一个完整的事件。有那么一类导演对电影有着狂热的爱,他们追随电影中最伟大的力量,肆意的在电影里表达着这份敬意,这样的导演犹如圣徒一样对待电影有着别样的爱,园子温就是这样的导演。电影本身看起来是一个讲电影拍摄的故事,园子温却反常规的去除掉主角、故事彻底把电影撕碎,让剧本创作、表演甚至拍摄都回归到一种原始的精神状态。电影的中的导演要拍摄的电影命名为《假面》,而自身也陷入伯格曼式的精神困境,这样的致敬影史的巧合在电影中比比皆是,包括提及《卡萨布兰卡》的创作以及某些可见寺山修司电影元素的片段都是园子温对电影圣徒般的爱。

尔冬升在2015年的时候拍了《我是路人甲》讲述了一群群演的故事,将真实的小人物故事搬上大荧幕。而园子温的这部电影也是属于群演们的电影,每一个参选的女演员以及她们的故事都是独立的,没有一个绝对的中心,他们所围绕的只有将要拍摄的电影和一个红色邮筒作为连接点。尔冬升拍摄的侧重点是社会群体,园子温则是对焦电影本身,在一部去中心化的电影中重新解构电影,园子温的意象更为强烈。

电影中突出的三个元素:女性、意象以及真实和虚假的界限也是值得去聊的。首先是电影中的女性,园子温电影中的女性向来都是充满个性和让观众印象深刻的,而本作以选拔女演员为起始点更是展示了不同女人的群像。在电影中呈现的女性都各有其指向和代表性,有路人般的普通女性,有中二但执著演戏的少女团体,有失去丈夫而深陷悲痛的妻子,有被父亲猥亵而有些疯癫的少女,也有电影中导演狂热的女粉丝等。这些繁复的女性故事组成了电影之外的附属篇章,园子温把电影撕碎将电影的权力从主角那里平分给每一位群演,电影有电影的故事(拍电影的过程),而她们也有她们的故事,这样的绝对平分园子温想要表达的也是贯穿整个电影的精神核心:自由。一种从电影内部到外部的理想主义式的自由。所以在意象层面园子温也和以往不同,通过田园柔美的景色来衬托自由的氛围,花草树木这些自然的细节真实的组成我们的世界。在电影中还有一个有趣的设置,在通往选拔区的道路上正在修路,每一位演员都要通过这一条路但每个人所选择的方式都不同,这也是电影自由性的表达,突破那些阻碍以及自由的形式是不同。在故事层面,电影中的导演最后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拍摄电影在资方的威胁下还是选了有名的女演员和关系户,这也是电影在阐述关于自由的阻断。

而关于真实和虚假的探索其本质也是对自由的询问。电影本身就是一场戏中戏,戏中的选拔和各自的故事发展交错在一起打散电影故事性的特质。在电影其中的一个篇章是属于导演和导演的女友,导演的想法甚至剧本看起来都是女友来完成的,直到最后电影才揭秘这个女友其实早已死去,而协助导演完成电影创作的是幽灵般的内心投射。真实和虚假的界限始终在电影中有着存在感,甚至在结尾的暴走中,摄影机被交警拦下电影被终止拍摄彻底混淆了现实和电影的边界。园子温用这样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电影的热爱,以及自由性的推崇,提供了另一个视角去看待电影,我们是否要撕毁电影重新去定义它?是要像道格玛95那样去设定自由电影的定义,还是要让表达自我的自由永不停止下去,摄像机不停!电影不停!电影的自由在何处?

 5 ) 日版《我是路人甲》,园子温玩的很大

如果某一部电影放弃了通过故事来表达主要思想的话,先别急着抓狂,它可能是在通过情感来表达,或者是通过情绪来表达。即使一部电影本身没有任何的故事性,但沿着情绪的脉络理一理,似乎也能找到一些合理性,这样的话,或许这部电影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或许不是。总之,电影的表达方式并不局限,因此,我们能从中找出来更多的观赏点。
暂时将故事表达放在一边之后,我们再去看今天给大家推荐的《埃舍尔街的红色邮筒》就没有那么凌乱了。作为一部依靠情感表达的影片,本片主要讲述了一件事情,但是却通过这件事情牵连了一大波人。一个导演想要拍电影,但是在演员的筛选上决定启用素人,这个导演有一个要求,那就是素人演员们必须通过邮寄的方式来报名,一时之间,通过街上走访的星探很快的将这个消息传递给了很多人。
海选的那天到了,在众多演员当中,有着不同的群体以及各具特色的个人,这个时候影片停了停,停下来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剧情,而是为了将出场的人物做一一介绍。导演疯狂粉丝团,导演本人等等。故事继续朝前发展着,两个更加具有性格特点的演员上台了,一个是刚刚死去了丈夫的年轻寡妇,另一个则是刚刚目睹了父亲死去的暴躁年轻人。两个素人包含着情绪对于表演尽心尽力。就在导演觉得这两个演员没问题的时候,导演的经纪人却收到了一个通知。
投资人需要插进去自己喜欢的专业演员,对于大街上的素人,导演需要将他们的演员们一一拆穿。听闻了这个消息的导演感觉很沮丧,这个时候,导演已经离世了的女友便出现在了他的脑海,其实女友一直都在导演的身边,每一次当他想问题的时候总会在脑海里浮现出来女友还活着的画面。于是,导演跟投资人在片场发生冲突,导演跑了,一切都乱套了。
别着急,故事还没完,等到导演跑了一圈回来之后,他大彻大悟,开始将几个在专业演员轰了出去,而剩下的全都是海选的素人,这一群人跑开了摄像机以及话筒,真真正正的拍摄了一部属于自己的电影。这个时候,故事才真正结束。
本来看完了这部影片就很头疼,但是细细想一下,这不过是另一种表达罢了,我们习惯了以故事为基础的表达的时候,看到本片这种类型的电影自然是不喜欢的,然而不喜欢归不喜欢,本片的特性,我们依旧是可以拿出来评判一番。
我们习惯了循规蹈矩的拍摄方式,就如同导演习惯了用一个专业的剧本来构筑整个影片的前期框架一样。然而某一天,投资人并不打算用一个专业的剧本来开启一部影片的的时候,导演就郁闷了。完全不按照自己习惯的艺术形式拍片,彻底与高雅说再见。这就已经够颠覆导演的创作理念了,然而这还不算完。投资人竟然想要用一部非常俗的影片去参加电影节。这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然而这并非导演的疑虑,这不过是本片的创作者通过导演之口来展现出来对于电影节的讽刺。创作者自己认为的真正的艺术并不会被电影节的评委们侧目,而那些俗不可耐的电影则会成为电影节的重点影片。这是理性的吗?显然不是。既然这些都是非理性的,那么我们再来看本片,这种非理性之下的情绪表达也就合情合理了。
创作者本身并不拘泥于既定的创作逻辑,当情绪爆发的时候,才是本片的最高潮部分。所有人的情绪都爆发了,本片才彻彻底底的抛开了所有的架构,这是一部电影,也是一部狂欢的记录。片中的演员没有主演配角之分,更多的则是对于积攒已久的情绪集中爆发处置,这是一种尝试,或许我们的电影可以从原本的故事表达中出来,而且是在不具备更多的艺术表达成分中出来,这一点难得可贵。
最终,本片变成了一部癫狂的作品,所有的人在情绪的最高点完成了自我救赎,这样的救赎本身带给观众的是一种颠覆,原本我们注重逻辑,现在没有了,原本我们喜欢看故事,同样的也没有了,虽然本片中有着属于每一个角色的小故事,但是这些故事彼此之间看似关联,实际上却都是独立存在的,唯一有共性的就是这部在片中没有拍成的电影,但是这部影片本身也没有故事性可言。
对于这样一部疯狂的电影,看后更多的是一头雾水,但是考虑到本片的导演是园子温,这样的一层雾水也就没了,专于情绪表达的园子温对于拍出来这样的影片本身就不奇怪。或许这是他继续朝前推进的方式,能这样打动观众也未尝不可。
……你好,再见

 6 ) 笔记

园子温的(属于普通人和庸才的)摄影机不要停和抛掉面具上街去。也是他作品里除了曝光我最喜欢的一部。

这次终于关注了下结构了。前面都是散点透视,处处是伏笔和引线:幽灵、群演、人群、面孔、椭圆形上咕噜咕噜的人生。在最后一幕之前的平静叙述中,通过类似“所有的幻想都需要一个朋友”织成人与人之间紧密联系的、看不见的丝线。然后将伏笔和引线在最后一幕集中在戏中戏里全部引爆,让几乎每一处伏笔都有回响,第一个女主角、台词、薄雾......在这条街上,看不见的丝线无所遁形,人和人(配角和配角,庸才和庸才)相互连接、对话起来,开始戴着镣铐起舞。群众的声音汇合在一起淹没女明星的嘶吼,让真实的面孔淹没虚伪的面具。非常激动人心的。

最后那段风格化的大暴走只能说是绝对园子温的,可是即使没有,当观众们将视线从明星身上移开,开始举起手机拍摄群演并以他们为焦点时,参与的胜利就已经颠覆了导演和明星中心。

另一方面,片子里的男人也是典型的园子温式。让软弱压抑的男人退场(最后暴走反而有点破坏了),并让主动且精神上强有力的女性走出影子的处理很妙。从“你意识到世界会停止吗”那段开始就是第一位女主角方子主导,片子实际上将所有拥有流畅巧妙节奏感的部分都交给了女性。

惊喜是这片子磕死我了。没想到一开始边看选角边自言自语“如果是我我会选”的两位女性竟然可以搞CP。嚎叫的疯女人安子,沉默的疯女人桐子,竟然还有这么一段爱情加革命(?)的戏码并作为颠覆者完成私奔。磕死我了,谢谢你,园子温,虽然你是我走在街上碰见最想在脸上揍一拳的导演,这对也给得特别尤其无敌好。

回到我最喜欢的一句经由桐子也只能经由她说出的台词:我只是人群中的一副面孔,但我很感激你能认出我来。

这不仅是让人看到这个沉默的疯女人有一种“韧”的内在,更重要的是,在最后一幕中,戏中戏第一场开始录制,就在摄影机视角里,女明星的红裙子后面,导演和所有观众都看到了,一闪而过的桐子的脸。

比起更容易被关注到的、作为混乱触媒的安子(她时常从外部发起攻击),桐子则用她的被看和在场,用她在摄影机里一闪而过的面孔为那句台词作出完美的呼应和互文,在整个文本里进行了一次沉默的内爆。

 短评

好像一场为群演获得更多关注而举办的游行示威。衔接转场调度有一些很牛的地方,个人不喜欢这种太用力的嘶吼,反而会显得很无力,无法引起共鸣且观感很差。

2分钟前
  • 焦糖爆爆D
  • 较差

园子温令和寺山修司了

3分钟前
  • number girl
  • 还行

拍电影的过程和拍电影的梦,既很疯癫又很写实。不再那么歇斯底里的园子温,更轻松更亲近,但本质依然没有改变。视角落在每一个人物身上,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生活里的主演不是吗?少女们,群演们,试镜和片场,执意和嘲笑……会被干扰的,和执着顽固的,看起来遥远而艰难的,其实简单且触手可及。剧情片变成纪录片,“幻想需要有一个朋友”,一起奔跑、疯狂,一起走入更自由更自我的电影世界里。这部是难得能够理解也能喜欢的园子温。

7分钟前
  • KitajimaJunko
  • 推荐

看到了《自行车叹息》里写着巨大“俺”字的白色旗帜,看到了《东京嘎嘎嘎记录映像》里涌上街头宣泄大喊的人们,更看到了园子温对于“撕毁电影性”这件事是如何做到的。“园子温还是那个园子温呢”“园子温一直在重复园子温”此类话充满着二元性,可《老子就是园子温》。

9分钟前
  • Jabbahy
  • 推荐

反套路爽片啊,结合了《冰激凌和雨声》的凌厉转场和《摄影机不要停》的狂奔不息。脑残真爱粉俱乐部成员看到的幽灵在最后才让人恍然大悟,两大素人女主角粗暴演绎爱与死亡的个人主题曲。

13分钟前
  • matchbox
  • 推荐

近年散文式的拍法中,将个人主题的重现与概念、结构上的追求结合得最好的一部吧。再一次的剧团、再一次的弑父、再一次的我字旗、再一次的lemon song……看到再一次的涩谷街头手持被捕时忍不住大哭,真的没有愧对当年自称大岛和寺山门徒的本心。

14分钟前
  • 离净语
  • 力荐

在我的意识里,园子温青少年时期可能不是很受女生欢迎,甚至有点自卑,但他能搞事,写诗、拍实验电影,很疯,能吸引女生注意。自卑的人看世界有点悲观,但又渴望美好现实,所以他们要把世界先撕碎了,再打鸡血,仿佛在说,你看这个世界这么烂,一点不像你们说的那么好,那又怎样,我就是我,我才不在乎你们,我要努力,就算全世界当我是疯子,我也要奔着我的方向去。

15分钟前
  • 唐朝
  • 推荐

简而言之,这部电影在拍摄他口中的“撕毁电影性”到底是什么。每一个篇章页上出现的女孩名字都为了参加电影试镜而被连接在一起,他还为每个人配上了一段古典乐(命运、德彪西月光、莫扎特40号等等),从试镜的房间多线剪辑着走入这一房间前的所有。在这整个主剧情的周围,所有的摄像机都在拍摄电影的配角,从主角们的身边走过的配角们争取着5秒10秒的镜头,但那些镜头本身也都是无所谓的。不断用摄影展示摄影机之外的世界,只是为了说明他的宣言:“电视剧也好,av也好,艺术也好,甚至此刻窗外的风景也好,全部与电影处于同等地位,没有什么东西处于电影之外,电影也从不是自律的系统。” 所以在电影的最后,她和她牵手跑上涩谷的十字街头,像东京gagaga一样大声叫喊着肉声的诗句。

16分钟前
  • 海带岛
  • 还行

从散落参差不齐的诗篇汇聚起来走入画幅之中,无疑「赤いポスト」的「赤い」赋予了这种无人知晓的拔千钧之力:父亲自杀了,但无人知晓我的快乐;我要当女主角了,但无人知晓我的决意;我的青春以破处而壮烈结束了,但无人知晓我的史诗;这个狗屎的世界要完蛋了,但日常的秩序依旧还他妈的在硬撑着……无论后果如何,这样来自画幅外的力量曾经冲破过银幕来到现实世界,仿佛电影媒介从不存在,又或者存在于每个无人知晓的个体力量里。确实,园子温的始终如一是值得被珍惜的。

17分钟前
  • 塔塔君Minkun
  • 推荐

如果说《地狱为何恶劣》,讲的年轻导演誓死坚守电影梦,那么《爱舍尔街的红色邮筒》就是讲如何拍自由的电影,还是少女如潮、热热闹闹,比起园子温其他电影,这部随和、轻便了很多,但依然好看,最后的声嘶力竭、精疲力竭爆发,又是园子温式的暴走。

22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为生成在场做足了有意识与无意识的工作,唯独无法生成。变成扁平的摄影机不要停,与最差档的费里尼同理。

23分钟前
  • 迷宫中的站起来
  • 还行

将诸多群演串联缠绕,形成的强势场域不仅仅是“正道电影”演艺之外的生猛活力,也通过不同角色的个人经历将作者的数个创作母题投射,伴随着让剪辑的力量折服于不停机的长镜拍摄,一种新世纪前的园子温再次以影像制造、行为艺术、社会活动的多重姿态回归,业余演员的面试让电影和导演重返未经雕琢的动物凶猛与激昂斗志,最终“元电影”不向一切低头和妥协的“邪道”撕破了惯有商业制作的陈腐规矩与畏手畏脚,尾声冲上街头呐喊的那一刻,影像重新解放了影像,园子温重新解放了园子温。

28分钟前
  • 文森特九六
  • 力荐

有很多对早年《自行车叹息》和《东京嘎嘎嘎》时期的自我致敬,疯狂中有一种返璞归真的温柔,看起来像是园子温情怀向的“路人甲”式故事,但插播的一条HK新闻就完全把故事导向了另一个ZZ维度,呼应那部叫做《面孔》的电影,也内涵地向每一个个体发问:“自由正在从我们的世界消失,你们喜欢做没有脸的群演,以一个群演的身份面对着现实生活吗?”

30分钟前
  • 树木夕凉
  • 推荐

从没有电影可以做到让人记住如此多性格各异的配角!园子温的“配角至上主义”无比地令人动容又富含革命精神!起来吧!打倒老人与金钱主宰的“主角中心主义”!

31分钟前
  • 加州站街男孩
  • 力荐

园子温还是以拍摄电影的激情作为背景,将群众演员的不同追求和梦想穿插在一起,最后在正式拍摄走入咆哮体,鸡飞蛋打。影像在手持DV和手机间游走,没有血腥,只是对独立电影和群众演员的赞歌。这两年园子温真得敢拍出一些新的东西了,而不是像《爱与诚》《新宿天鹅》在漫改,音乐,明星和玩闹中放弃自己的才华。

34分钟前
  • 吃电影的番茄
  • 推荐

将街道还给人与人的相遇吧!

39分钟前
  • 西希弗的石头
  • 推荐

太猛了!看到一半我以为园子温告诉你电影就是民主,没想到最后他想说电影就是民主就是群交:通过电影的灵媒助兴,让群众长出独特的脸——一种整体与局部的同时高潮。衔接最后跑上涉谷街头的戏更是又接一浪高潮,都快赶上革命宣言了。另外这次终于是许久不见的一个在叙事上不拖沓的园子温了,看来这种独立企划在某种意义上还是释放了他。

43分钟前
  • Methy
  • 力荐

搞不懂园子温,总是用同样的方法(人物疯癫、故事荒诞、节奏无章法、场面失控、花样剪辑)赋予用样的风格(对比差、前松后紧、血腥、暴力、大群戏)拍同样的东西(剧场、情欲、虐杀、变态家族、问题青少年),拍那么多,真的不会腻吗?

44分钟前
  • 璐璐
  • 还行

拜托园子温还是别搞温情了!开头我还在猜谁是变态,结果大家真的还都很正常!这大概就是刻板印象吧!拜托快继续从事cult片事业吧!!!虽然这样的温情显得宝贵而又稀缺,但是园子温的温情就好像故意扯开笑脸却在背后隐藏着飓风,真实结果:如果大家实现不了梦想,大不了一起疯掉。

48分钟前
  • 青井小百合
  • 推荐

让人完全舍不得结束的元电影喜剧!1.园子温是真的温柔,关心压抑而受挫的小人物(饱受离丧孤痛、一个内向正经一个狂放豪勇的“准女主”&人后脆弱无助的苦闷男导演),同时又有无限充沛的能量,以电影作为宣泄和补偿。看似疯癫、夸张、荒诞,却能深深触到心坎,让人在止不住的笑后落下泪水。尽管群演的“起义”至终会在昙花一现的高光时刻后为僵硬麻木现实所吞没,但那股不满足的冲劲足够励志。2.多视角重复&拼贴叙事,多次以人物偶然相遇转至另一角色视域,最终聚拢到所有群演登场拍戏,片头场记板则将让全片升格为戏中戏中戏。3.路灯下的红邮筒与坐在墙上的方子,宁谧绝美。4.安子绕杆在(过曝的)大雨中起舞(忘词),致敬[雨中曲],明媚的残酷青春则酷似岩井俊二。5.互泼颜料的狂欢恍若[反情色]变奏。6.闹市街头收尾同质于寺山修司。(9.5/10)

53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