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出与收获

动作片美国2013

主演:马克·沃尔伯格,道恩·强森,艾德·哈里斯,托尼·夏尔赫布,安东尼·麦凯,芭儿·帕丽,罗伯·考德瑞,蕾蓓尔·威尔森,郑肯,迈克尔·里斯波利,凯利·勒夫科维茨,艾米莉·拉瑟弗德,拉里·哈金,托尼·普拉纳,彼得·斯特曼

导演:迈克尔·贝

播放地址

 剧照

付出与收获 剧照 NO.1付出与收获 剧照 NO.2付出与收获 剧照 NO.3付出与收获 剧照 NO.4付出与收获 剧照 NO.5付出与收获 剧照 NO.6付出与收获 剧照 NO.13付出与收获 剧照 NO.14付出与收获 剧照 NO.15付出与收获 剧照 NO.16付出与收获 剧照 NO.17付出与收获 剧照 NO.18付出与收获 剧照 NO.19付出与收获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04:42

详细剧情

  作为一名健身教练,丹尼尔(马克·沃尔伯格 Mark Wahlberg 饰)有着诸多难言之隐,为了能够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上保持优势,他不得不做着比别人强百倍的努力,其中包括吃药和注射,它们都价值不菲,因此,丹尼尔的生活始终都处于窘困之中。  受够了囊中羞涩的日子,丹尼尔决定通过抢劫来改变自己的生活,他的目标是健身馆的常客维克多(托尼·夏尔赫布 Tony Shalhoub 饰),与此同时,丹尼尔还找到了经验丰富的“行家”保罗(道恩·强森 Dwayne Johnson 饰)作为搭档。一切计划都在顺利的进行当中,直到一个名叫艾德(安东尼·麦凯 Anthony Mackie 饰)的私家侦探出现在丹尼尔和保罗的生活之中。

 长篇影评

 1 ) 相关影讯

一句话评论

迈克尔·贝证明了自己,不需要靠大爆炸也能搞定一部黑色喜剧。

——IGN Movies

幕后制作

  爆炸贝的幽默小品

  或许是拍腻了超级大片,又或许是迈克尔·贝真的有这样的艺术诉求来表达,他选择了一个小众的题材,拍摄了这部一样小众的《健男抢钱团》。影片的故事改编自《迈阿密新时代报》1999年的系列报道。当时,在迈阿密发生了一系列的抢劫勒索案。案犯非常有经验,所有的犯罪都经过了细密的计划。后来,这起案件被警方侦破,轰动了整个美国。因为案犯中的主要成员都是“太阳健身馆”(Sun Gym)健身教练,所以他们也被叫做“太阳帮罪犯”。后来,这群人中的两位,丹尼尔·鲁果和艾德里安·道波尔被佛罗里达州的法院判处了死刑。
  这个故事非常打动迈克尔·贝,因为在他看来,这个故事里拥有黑色幽默、铤而走险、峰回路转、咎由自取等等激动人心的元素。迈克尔·贝说:“这个故事非常令人振奋,原来的报道非常详细,加在一起一共有30多页,细节异常丰富。我觉得,这里的人物和故事,是那么的典型,又是那么的具有故事性。整个故事看起来,很有原创性,也很有意思。其实,想到这个故事和其中的人物,我就决定一定要拍摄这部电影了。”影片和报道一样,充满了各种细节,迈克尔·贝说:“我们在创作剧本的时候,就决定要这么来塑造这部电影的外形,它是充满了细节和小场面的。场景和场景之间的切换飞快,对白一点也不拖沓。或者说,整部电影都充满了智慧。”

  在拍摄这部电影的时候,迈克尔·贝获得了难得的快乐。他说:“我很爱这部电影,也很爱拍摄的过程,因为根本没有压力,而且我一点也不需要去想什么机器人大战、爆炸和花掉了几亿美元的事情。我们就是很单纯的拍摄电影,每天考虑电影的事情。而且我的演员们也非常给力,送出了不一样的表演。回到迈阿密拍片,我就会想起自己曾经在这里拍摄的《绝地战警》。这两部电影的确有很多的相似之处。”

  马克·沃尔伯格猛练健身

  这么一个好故事,需要找到最合适的演员,才能有料想之中的戏剧的张力和效果。为了拍好这部电影,迈克尔·贝找来了马克·沃尔伯格和巨石道恩·强森两个演员来扮演那对智商令人着急的案犯。迈克尔·贝说:“演员是这部电影里最重要的一环,因为整个电影的戏剧和情节,几乎都是靠演员的表演在支撑。如果这一环塌掉了,整部电影就不存在了。沃尔伯格是演技派的演员,他的表现自然不用多说。让我觉得很吃惊的是强森,他的表演很有突破,也很有看点。其实,我需要的就是这么一种能吸引人的东西,让观众惊讶、兴奋、目不转睛。”

  为了扮演好健美教练这个角色,沃尔伯格吃了不少苦,他说:“为了准备这个角色,我增重了40磅,一天吃十顿饭,每天都撑的要死,然后还要锻炼、训练自己的肌肉。我为什么要这么做,就是因为我想把自己从里到外都换成那个角色。只有这样,我才能体会到这个人物当时的种种心理。我觉得这是我扮演一个人物的时候的主要想法。”而强森,一直就是迈克尔·贝的选择。强森说:“大概在十几年前,我就知道迈克尔要拍摄这么一部电影了。只是,当时我有自己的事情要做,而他也在拍摄《变形金刚》。我当时就觉得,这是他一定要拍摄的电影而到了现在,他终于有机会实现自己这个愿望了。我被吸引到这部电影里来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剧本。这个故事,这个人物非常具有原创性。一开始这两个健身教练只是想抢钱,但是后来事情就变大了,大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这很疯狂,也很有趣。这部电影在迈阿密拍摄,这很酷。迈克尔就是从这里起家的,重新回到了这里,这感觉很棒。而且,整个城市,似乎都像是这部电影中的另一个角色一样,是不可或缺的。”

花絮

·影片的总成本只有2000万美元,这是迈克尔·贝从自己的处女作《绝地战警》以来,拍摄过的制作成本最低的影片。这主要归功于巨石道恩·强森和马克·沃尔伯格没有要片酬,而是从影片的票房中分红才降低了成本。
·本片是《绝地战警2》之后,迈克尔·贝拍摄的第一部R级电影。
·为了自己的角色,马克·沃尔伯格在开拍前疯狂的锻炼身体,把自己的体重锻炼到了212磅(约合96公斤)。212磅是专业健美比赛的体重的分水岭。
·沃尔伯格表示说,自己的儿子爱死了影片中的那些大肌肉,而且他也很支持自己的老爹进行的那些颇有些“非人道”的锻炼。但是,与此同时,他的女儿恨死了这些肌肉。
·为了拍摄《变形金刚》,迈克尔·贝几次推迟了本片的拍摄时间。

 2 ) 光怪陆离的黑色世界里真是什么妖魔鬼怪都在

真人事件改编,通篇充满黑色幽默与荒诞, 就像其中一个绑架犯和饱受折磨的受害者产生友谊 ,却又数次想至他于死地 这位受害者命大不死,报了警还被误会成有奇怪性癖的毒枭,后来绑匪头子再杀两人,毁尸手法残忍,但是观者却没有感觉不适反而捧腹大笑,而且在无法确认女尸身份时,竟然是从女尸身上的胸部填充物的生产批号得到线索,真真怪奇,不得不感慨,生活真是比艺术精彩啊!

 3 ) 荒诞的闹剧与残忍的真实

这几年,迈克尔贝心力憔悴地操持着塞伯坦的机器人们乱战。
无休止的射击、对砍、互殴、爆破,空间穿越,毁天灭地,掺杂着大波妹竭斯底里的夸张喊叫。
如此大鱼大肉,即便是以大场面为生命食粮的贝爷,也难免消化不良。
以至于贝爷一度宣告,拍完第三部《变形金刚》便要偃旗息鼓。
虽然今年他又自抽耳光,继续开拍系列第四部。
却到底在两片的空档期,拉着一帮肌肉猛男拍出了一部精巧有趣的犯罪小品——《健男抢钱团》。

看完电影,很自然便想到科恩兄弟。
这样的黑色题材,真实事件改编,阴差阳错与慌乱失控,蠢笨恶人制造凶残血案,口味古怪的幽默,而故事的现实基因又让人感慨叹息。
难免不让人把本片与1996年的《冰血暴》联系在一起。
只不过冰雪漫天的明尼苏达变成了阳光碧海的佛罗里达,被奥斯卡眷顾的科恩兄弟当然更加平缓自制,故事讲得张弛有度。而迈克尔贝虽然有心想文艺一把,号称要再整出个《低俗小说》,但又不能自抑地燃烧雄性荷尔蒙,全片充斥花里胡哨的剪辑与画面,甚至追车、动作、高速摄影与金发美女也打包奉送,节奏明快、荤素不忌,好似一锅大火烩炒。
当然没人把贝爷的文艺宣言太当回事,抛开偏见,不去心心念什么擎天柱或是威震天,这仍算是一部用心有趣的电影。

一如电影中文译名,《健男抢钱团》讲的就是一帮四肢发达、头脑简单,被类固醇与成功学整得五迷三道的肌肉男坑抢拐骗的故事。
你当然不能指望这几个振波男搞出《惊天魔盗团》或《十一罗汉》那么机智又完美的犯罪布局。恰恰相反,电影花了大量篇幅,不惜工本地通过繁复细节,去表现这帮猛男的蠢笨与低能。迷失的价值观,混乱不堪的生活,再加上那些被肌肉侵占而毫无存在感更让观众“捉急”的头脑与智商,他们被那似乎一直存在又无法名状的“美国梦”牵引和诱惑,在犯罪的道路上一路狂飙,逐渐失控,最后被现实猛然击倒,走向毁灭。
这样的一群笨蛋,整不出高智商的犯罪,自然也难有什么复杂曲折的故事。电影于是在叙事上花费功夫,各色人等的自述式回顾,字幕横飞的吐槽,倒也显得妙趣横生。只是2个多小时的片长,喋喋不休地倒叙与独白,让电影看上去过于啰嗦和纠结。而影片一再强调真实改编,在“搞笑”方面努力节制,没有过于癫狂,算是有趣,但古怪多过“好笑”,更让电影前半段略显得枯燥。
好在这样的局面在电影下半程有所改革,伴随着壮汉们的犯罪处女秀在一串乌龙事件中歪打正着地成功,死里逃生的事主找来不甘寂寞的侦探,被有心或无意卷入情节的各色人等,角色间复杂的关系线被巧妙地串联到一起,情节于是也随之变得丰富和紧凑起来。

不难看出,摆脱高成本制作的市场压力,迈克尔贝在这部电影中是真正回复了轻松自如的玩乐状态,各种花活儿信手拈来,讽刺与吐槽更是贯穿至终。比如白人至上者的爱国自白,仁慈神父的猥亵骚扰,甚至借着电锯分尸发出对“中国造”的抱怨与讥讽,无不让人会心一笑。虽然几坨猛男吨位十足,《健男抢钱团》却可称是迈克尔贝最为轻盈的作品。
马科沃尔伯格与巨石强森打破固有戏路,充满惊喜。特别是强森所演绎那个交织着暴力与单纯,健壮却又略带萌态的基督徒,绝对戏感与喜感十足,为影片加分不少。
而曾在《石破天惊》里饰演反派将军的艾德哈里斯,扮演私家侦探于电影后半段出场,作用更像是《冰血暴》里的弗朗西丝-麦克道曼或者《老无所依》里的汤米李琼斯,借由一种相对客观抽离的视觉去注视着闹剧般的一切,眼看施者与受者都在一种不可言说的混乱中走向破灭。而自己回归平静美好的生活,却仿佛走入另一种难以置信的境地,只能徒增人心不古的感叹。

电影最为讽刺的是,尽管几个肌肉男愚蠢至此,他们依然成功得手第一单绑票生意,几乎就要“从此过上了童话般的幸福生活”。而在侦探一再地警告下,警察还是间接地放任了第二桩血案的发生。甚至在事件败露后,如若不是两个硕大带有唯一识别编号的硅胶,他们差点逃脱法律的制裁。这其中,有无能警察的不作为,有贪图小利者的配合,有“成功”学大师的欺诈,有身边爱人的欲望和贪婪,有被害人为富不仁的报应,这一切的失常所构筑而成的腐败的社会生态,才是促使一切罪孽发生的根源。
电影海报上,三个身材健硕、神色坚毅的男子意气风发地阔步前行,背后的星条旗让他们看上去就像是要拯救地球的勇士。
他们何尝不曾自欺欺人地去相信那是一种正义,一种基于不公而奋起反击的正义。
因为卑微,所以残忍。
电影是讽刺,生活却是残酷,不要忘记的是,在嬉笑嘲讽的背后,这依然是一个基于真实案件所改变的事件。
真实发生的绑架,真实发生的凶杀,真实发生的碎尸。
这也当然不是美国才有的事情。
就好像今天看电视法制节目,两个湖南少年,一个甚至未成年,原本内向得连鸡都不敢杀,却一路跑去云南,连续犯下命案,只为抢劫一点少得可怜的财物,被害者中最小的只是个两岁的孩子。在被警察擒获后,两人依然一副懵懂状态,说不清杀人的动机缘由,只觉得为一个目的,一切都可以做,面前的障碍便要毫不留情地加以毁灭。而面对可能到来的审判与死亡,却又惊慌得啼哭不止,只会哽咽着道歉,却不知生命已逝,一切都已无法挽回。
如果哪怕多一点点关于世界的常识,多一分钟的冷静和思考,又何至于此?
虽说天网恢恢,然而当你面对真实,灵魂的震动依然不自觉而生,所以在这个世界里,逐梦当然是更好活下去的动力,但心存敬畏与怜惜,才是我们得以存在的根本。

 4 ) “烂片”解读

       一开始看预告以为是一部无脑低俗片,特别看到脱衣舞娘和男主二号艾德里安自慰的场景;
       片头介绍这是1994~1995年发生在加州迈阿密的真实事件,开始我还以为是忽悠人的,看到后来才知道真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片中两次黑我天朝的地方:第一次是脱衣舞娘索丽娜在和男主一号鲁格调情时说到commie-sucking whore(commie共产党员,whore婊子),第二次是艾德里安和鲁格买made in China的电锯分尸大骂中国货。。。但别忘了这部片子里还有一点犹太种族歧视或者基督和犹太宗教冲突的味道在里面(男主三号保罗看守佩佩即维克多时发生的“小插曲”),所以不必为了这点台词而“爱国”情绪泛滥,把它理解为另类艺术形式和取悦美国本土小市民的噱头即可。
       值得肯定的地方是电影镜头的处理和选择,片头鲁格被车撞的那个慢放镜头就特别带感,还有女主起初索丽娜偷渡至美国来追寻梦想时,给那个在马路边被遗弃玩具的特写也很有功力;在斯乐斯基饭店前第三次实行绑架时飞机从楼顶低空飞过以及佩佩被电击的慢镜头同样充满艺术感……
       Don't be a don't-er.Do be a do-er.
       鲁格开始在片头的那段独白很励志:“事情的起源,是我觉得是时候要更加努力来取得最大的成功”、“在自我改变中最难的事情,就是改变其他人看待你的方式”,“当客户想的和你不一样时,会觉得很伤心”……他是一个很有进取心,更准确的说是野心的教练兼销售,“我知道我做的是错的,没有什么可以取代努力工作的”“你得毫无畏惧的去做任何事”,在他在佛罗里达靠奉承拉到很多老年客户后,插播了最后是审判镜头,短短14分钟他就被陪审团判定guilty并判处死刑,他起初的工作方式和野心就注定日后的这一幕。
       无论是保罗用基督信仰“帮助”佩佩,还是艾德里安在谋杀佩佩伪造醉驾车祸现场天真的说“法律这么规定的,要是你不系上安全带,你会被安全气囊打伤脸的”,都充分体现了他们的性格——silly,连傻大个保罗也认为他的队友艾德里安太愚蠢了。
       片尾鲁格“这帮人都是为了抓我来的?”以及倒数第二句台词“and I believe in fitness”,让人觉得这部电影所展示的男主非常单纯和可悲。。。
       最后一句台词,至少在我这么一个中国人听来,显得特别得讽刺和戏剧性——That’s the American Dream……

 5 ) 最后的自白很赞。

All I ever wanted out of life, was everyone else had.
Not more, just not the less I was used to.
Well I took a real swing for it, you know?

And for a while, it was like I always thought it would be.
I was one of you, and it felt good.
People finally saw me like I saw myself.
And you can't ask for more than that.

Maybe I did, though.
Maybe it got so I didn't want to be "equal to" anymore.
I wanted to be "better than".
And that's recipe for injury.





 6 ) 虚假的美国梦

《鱿鱼游戏》-韩国电影的文化输出

洋洋洒洒的说了很多,而且看得出作者是有一定文化底蕴和观影量的,但是如果作者能回头不带任何情感的客观的去看自己这篇文章,把文章里中外电影国籍对调一下,还能得出同样的结论么?字里行间,有着对国内电影的各种批判,对国外电影各种善意的解读,一丝一毫不觉得国外电影所谓“文化输出”的作用,因为从一开始,这个概念在作者心里就是被否定的,然后找论据去支撑这个结论。这不正是一直以来“文化输出”的效果么?打个比方,过去10几20年,甚至就是过去3年前,好多人还是对西方抱有极美丽的幻想和滤镜的,滤镜,这个作者也用到的词。这个滤镜,正是“文化输出”带来的,我们的认知是被引导的。而现在,为什么大家开始谈论“文化输出”了,因为时过境迁,好多事情我们看清楚了,西方没有那么好,我们没有那么差,甚至,西方的双标让人感到虚伪和恶心,而之前我们为什么有那么根深蒂固的想法?正是“文化输出”。

这是对我的批评,就很奇特。

首先我对自己十分凶狠,压根不带感情。倒是他偏见十足啊。绝口不提我对中国电影《小城之春》、《喜剧之王》、《色戒》的分析。

第一点是文艺青年常用的先捧再踩,而这种行为并不是真心夸赞而是为了体现自己的博学,看看他的言论,不就为证明自己见解更深刻吗?当然这是个态度问题,不愿意学习中国电影史,话还挺多。

第二点还是文艺青年惯用的辩论手段,替换论点。我分析的是“文化输出”必定失败。他的论点就很怪,谈的是“文化输出”的后果,一个拥有理性的观众不难发现,他的论点恰好证明我是对的。不知他反复思考自己的言论是否会意识到。知乎有个问题是“为什么成龙与李小龙的成就要高于李连杰”,我也论述过,替换论点,明明问的是成就,答题者说的却是持久力,还赢得大量叫好,国内影评人就这水平。像政客不像学者。

他说我对西方国家的善意,这很奇怪,因为我在《鱿鱼游戏》的分析中对韩国电影的态度十分凶狠。大谈韩国电影“文化输出”的明明也是这拨人,而我用事实证明韩国电影非但没有输出韩国文化,而是在向全世界呐喊:韩国陷在“文化双语化”的献媚,而且是从上而下的,不单是政客更是人民对西方的崇拜,在韩国综艺能明显发现。那么,这位朋友是为什么如此脆弱感受到我对西方国家的善意?因为他既不理解韩国电影为什么会被西方接受也不了解中国电影史,他说我对中国电影不友好,呵呵,我分析了费穆大师《小城之春》为什么是现代电影,受到全世界电影史的尊重,我也分析李安导演连续巨额亏损下好莱坞依旧信任、容忍,更不用说我在《鱿鱼游戏》一文前几段就说明中国香港新电影运动与中国台湾新电影运动足以对抗好莱坞。。。明明前几天就说过好莱坞只能学习港片却不能复刻。。。文艺青年就这样,他说了这么多就是抒发自己的个人情感,可笑。

我的《鱿鱼游戏》一文实际上并不是论点而是事实,我证明的是“文化输出”注定失败,一直以来支撑好莱坞世界电影中心与本世纪韩国电影进步的是拥抱普世价值观。这位朋友认为中国看清了美国的虚伪,对不起,那是政客的期待,与电影有什么关系?而且美国电影那是引进而不是美国说了算?所谓的美国梦难道不是中国的期待吗?是你被洗脑没有理性思考看不清美国电影!意大利怎么就跟我们不一样?因为一众大师级没有陷在美国梦的矫饰下。

1949年出版的由美国剧作家阿瑟·米勒创作的两幕剧《推销员之死》就是在向全世界解释“什么是美国梦”,美国梦的本质根植于美国梦的虚假与遥不可及。我之前明确说过好莱坞电影有与官方密切合作的《珍珠港》、《变形金刚》,可这些电影毫无例外受到美国老牌影评人与报社的抨击,哪像我们中国的影评人啊,呵呵。而好笑的是什么?这两部电影的导演迈克尔·贝也拍过美国梦,那就是《健男抢钱团》,主题继承自《推销员之死》,也是讲美国梦的天真。

那么,我们中国人所谓的“美国梦”是怎么来的?完全是自我臆想下的美妙结果,美国人自己都无法准确定义自己的“时代精神”,输出个什么鬼?又或者说,美国在1917年之后成为世界电影中心,他们就经历了“文化输出”的失败,我们中国电影难道不该吸取经验?“文化输出”带有明显的民族区域特色,中国人不是美国人,中国人永远不会全盘接受美国的思考,这就是美国拒斥“文化输出”转向合家欢的原因!合家欢就是拥抱普世价值观,有时候更保守,像是二战时期的《相逢圣路易》。只有普世价值才能成为全人类沟通的桥梁!

费里尼大师从意大利新现实主义起步,并没有拒绝美国电影,但他明确指出美国并没有那么美好。

好吧,他又要说我从来不提中国电影。杨徳昌大导演明确说过美国流行歌曲对高压下台湾人民的鼓舞。

我们中国引进的第一部好莱坞商业大片《亡命天涯》在1994年11月12日上映,这位朋友显然是在这种观影文化下长大,他没有看到的是中国一直以来都可以看到大量艺术电影,而在这之后,商业大片取代艺术电影,所以我说,所谓中国视角下的“美国梦”是中国引进前提下产生的副作用,商业大片有时候会夹带私货,像是《壮志凌云2:独行侠》。细心的观众发现《壮志凌云2:独行侠》对中国有点小心思,是的,可我又指出了一个让“爱国斗士”无法忍受的事实,那就是中国观众膈应的地方美国老牌影评人与报社(我说的是老牌有影响力的!不要再跟我说资本注入下急速扩张到400多家媒体的烂番茄了!)也不喜欢,所以《壮志凌云2:独行侠》票房收益很棒,评价却被压低了。。。然后又有个人跟我说烂番茄96新鲜度还不够好?亲,那是新鲜度。。。这两人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不能说你不懂就来批评我跟你一样。

好了,我分析《鱿鱼游戏》到底想证明什么?我指明中国电影被全世界接受的可能,也是好莱坞电影、韩国电影一直以来的目标,恪守普世价值观。既然是目标,当然有失败的可能也有比较幼稚的尝试。

国内很少有人会像我这样指出《教父》为了维护家族团结保证对家族的绝对忠诚而抹杀美国一直标榜的个人人权。

我分析的所有韩国电影都明确反映韩国在被美国“文化侵略”,他们是怎么保护自己并飞速成长并超越中国电影?吸收好莱坞技术并本土化。说实话,我都好奇这人是否意识到韩国电影与中国内地电影差距有多大。

韩国电视剧与国内皇权下的霸道总裁玛丽苏就证明韩国拥抱普世价值观,国内是居高临下的男性视角。

中国内地电影可曾发展出自己的思考?没有啊,吴京说一个美国人可以干掉一个师,中国人为什么就是夸张?问题在哪?吴京说的并不是中国电影的进步,而是在中国经济崛起的背景下,他吴京可以比好莱坞更夸张,一个人干两个师!是模仿好莱坞而不是像韩国电影本土化之后对抗好莱坞!

中国电影史大规模学习好莱坞技法至少有两次,沿用至今的就是第二次学习成果,别再瞎扯皮了,连自己是谁都搞不清!

真是奇怪,我明明在《鱿鱼游戏》开篇就说印度电影与韩国电影都是在学习好莱坞之后加入本土化的思考以对抗好莱坞,什么时候对西方电影谄媚了?文艺青年就喜欢借题抒发自己的小情感,李安导演《色戒》批评爱国斗士,躲在荣耀国家的背后,既不了解中国电影也搞不清自己在世界电影的位置,靠幻想度日哦。

每日影评20221013

 短评

R级好片!~

7分钟前
  • 叶飞Phoenix
  • 推荐

美国梦,有付出有收获

9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本来觉得是部超级大傻的2B犯贱片,后来才得知原来是根据1999年的真实事件改编的,那么说这故事题材还是有点价值的,但这三个2B被塑造的也太蠢了点吧,马克的角色渴望成功,凡事都要尽善尽美,而且有很多小聪明小细节玩得很妙,这种任务挺真实,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到处都能看到ED爷爷!

13分钟前
  • ★冰凌宫★
  • 还行

天朝被黑出翔

17分钟前
  • 白目兄
  • 还行

中国合伙人里面的中国梦就是管你是否抄袭人教学资料,是否犯法。只要你成功了就没人谴责你。这里面的美国梦就是管你是否所谓成功了,犯法就是犯法,那就谴责你。这就是价值观的区别。。

22分钟前
  • 丶安眠
  • 还行

典型迈克尔贝出道时的风格,90年的时尚片,迈阿密风光、浓重的色彩,聒噪的人物,大量粗口黑色幽默,小成本投入却大手大脚的炫技:斯坦尼康、仰角慢镜,旋转镜头,MV式剪辑,这才是正常的迈克尔贝,别整天玩炸药了。

27分钟前
  • 乌鸦火堂
  • 推荐

卖拷贝大师拍了太多的机器人色情片,以至于都不会拍一部正常的电影了。

28分钟前
  • 张小北
  • 还行

1万个人里,只有100个敢想的;100个敢想的里,只有10个敢做的;这10个敢想敢做的人,最后只有1个会成功;但剩下的那9个一样是无悔此生。

32分钟前
  • 狂抽猛送三千下
  • 还行

迈克尔贝怡情之作,也充分暴露了他的恶趣味,这让这个主旋律刀枪炮导演在我心中的形象鲜活可爱起来。没想到卖拷贝喜剧的感觉这么好,三个肌肉男中最让我惊喜的是巨石,卖萌装傻,喜感十足。豆瓣真是文青圣地,这么可爱的电影这么低的分。

37分钟前
  • 麻绳
  • 推荐

还不错。。

39分钟前
  • 米斯特 爱欧
  • 还行

满足一种渴望多年的恶趣味

43分钟前
  • 张宝根
  • 推荐

很棒啊这片,为毛评分这么低啊!极具讽刺意味的黑色幽默,很有深度的反暴力宣传片,反思令人疯狂的美国梦和已经开始扭曲变态的成功学。画面和配乐都很棒啊!杀佩佩和分尸那两段心理戏很到位!话说片尾黑哥原型好有loki的fu~

44分钟前
  • 瓦达西瓦又又又桑只爱这巧克力
  • 力荐

给剧本点个赞。如果导演不是卖拷贝,是昆汀,啧啧。迈克尔•贝玩回《绝地战警》风,有人烦旁白,我倒觉得这片子最赞,就是旁白,像读一本精力过剩的低俗小说。

46分钟前
  • 老晃
  • 还行

两星半,该故事更适合科恩兄弟,卖拷贝运用了早期的广告片手法,过分浮华炫目;美式贱精喜剧的荷尔蒙和墨菲定律则有点儿用力过猛,甚至有些超现实;表现的美国梦和价值观很直白(这是卖拷贝主旋律的特色)。

50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较差

科恩兄弟式的故事,迈克尔贝的镜头语言,各种日式的内心OS以及美国梦,本片比起《变形金刚3》倒是好看了很多,笑点不少,而且人物蠢得相当讨喜,尤其是学会了卖萌的道恩强森。可惜的是节奏太烂,配乐不怎么带感。

53分钟前
  • 谢谢你们的鱼
  • 还行

其实还不错啊。

58分钟前
  • K
  • 还行

开始以为是一个搞笑片,看到最后,宗教血腥暴力色情美女肌肉男吸毒甚至分尸···如何实现美国梦,真实的故事

1小时前
  • 理易封
  • 还行

此片唯一的笑点在于其基于真实故事。。。

1小时前
  • 水冰月饼
  • 较差

难以相信这样黑色幽默的犯罪故事竟然会是改编自真实事件,因为它的黑色和笑点太癫狂太神经质了。也许是因为素材太精彩,或者想尽可能的遵循真相,编剧在素材的取舍上出了问题,让电影最终的节奏变得很乱。故事让人想起【冰血暴】,只可惜导演不是科恩兄弟,这简直太可惜了!★★☆

1小时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卖拷贝用绝地战警的手段拍了部冰血暴……

1小时前
  • SydneyCarton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