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杀人犯2012

动作片韩国2012

主演:郑在泳,朴施厚,曹恩智,赵达焕,闵智雅

导演:郑秉吉

播放地址

 剧照

我是杀人犯2012 剧照 NO.1我是杀人犯2012 剧照 NO.2我是杀人犯2012 剧照 NO.3我是杀人犯2012 剧照 NO.4我是杀人犯2012 剧照 NO.5我是杀人犯2012 剧照 NO.6我是杀人犯2012 剧照 NO.13我是杀人犯2012 剧照 NO.14我是杀人犯2012 剧照 NO.15我是杀人犯2012 剧照 NO.16我是杀人犯2012 剧照 NO.17我是杀人犯2012 剧照 NO.18我是杀人犯2012 剧照 NO.19我是杀人犯2012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31 08:09

详细剧情

  这么多年来,一直有一件事情让崔向久(郑在泳 饰)久久无法释怀。那是17年前,社会上发生了一件影响极其恶劣的女子连环凶杀案,而崔向久则是负责此案的警探。狡猾的凶手巧妙的躲过了正义的天罗地网,当15年诉讼有效期到来的那一天,当凶手彻底的逃脱了法律制裁的那一天,受害者的家属以死发出了对无能警察以及残暴凶手的控诉。  正当大家以为惨剧带来的阴影即将消散之时,一本名为《我是杀人犯》的书的出版让所有的人都极为震惊,而书的作者不是别人,正是当年凶杀案的始作俑者李斗锡(朴施厚 饰)。可是,作为当年追捕凶手的警探,崔向久并不相信李斗锡就是当年的罪犯,一场激烈的猫鼠之争在两人之间展开。

 长篇影评

 1 ) 法律在罪恶的面前没有妥协,哪怕是一万年

本以为看完电影就洗洗睡了,没想到片子最后还是触到我的G点了。

(1)
如果没看过《杀人回忆》《那家伙的声音》《孩子们》这三部电影这片子我会给四星,但无疑我是知道韩国历史上这三大悬案的。
于是这部电影就只是导演编剧们对《杀人回忆》的一场意淫了……
十恶不赦的boss最后挂了总是大快人心,何况还挑了一个那么猥琐的演员,如果最后郑在泳没弄死他,估计我今天晚上都得睡不安稳。
但越是这么顺理成章,电影就越单薄的禁不起推敲。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永远都有份最好的剧本。

太多直接的正面冲突反而弱化了故事本身给的冲击感和压迫感,于是开场时候主角与反派间的动作戏无疑又回归到最弱智的警匪老套路了……
一上来将近八分钟的打斗追逐,
最后主角用枪指着反派大喊不许动,拿出手铐的瞬间,我的心就凉了,因为知道一部好电影就这么被毁了。
好吧,其实我们应该有这种觉悟,故事就是故事,但总觉得一个好的编剧,不应该如此弱化人物。观众不是傻子,故事里的人物也不是……不过韩国的电影有个传统,一项喜欢弱智化警察,大多都是冲动无脑型占多数。
接下来的剧情开始中规中矩,该挖下的坑尽量深挖,剧情的峰回路转永远都是最能抓住观众眼球的。
帅的掉渣的"凶手",复仇者联盟,面具邪恶大BOSS,无脑的警察最后成了诸葛亮逆袭全局。这一切的一切,太符合一部电影所需要的了……但这个局视乎布的也太深了点,以至于深的朴施厚随时都能被挂了,如果复仇者联盟们稍微被编剧提高一点智商,结果一定很可怕,当然是么说很吹毛求疵了。

故事的最后还好,没苦逼的彻底沦为无耻的老套警匪剧。
如果最后郑在泳没弄死那货,而要是说了句“还有10分钟诉讼时效才过期,你应该接受法律的审判。”
估计我今儿肯定不能写这篇影评了,凡是裤裆里还有个东西的爷们,最后肯定得弄死那货啊。当然,如果是在我党自导下的电影,结局八成会是我想的那样,和谐社会,公务人员有法制精神才是关键。

(2)
其实,我今儿主要是想说关于,死刑诉讼时效的问题的。
我一直很难理解法制的精神到底是什么,
难道就是只是单单的以法律为一切的准则嘛……
韩国死刑犯的诉讼期限为15年,
于是围绕这件事情上,韩国拍过很多类似题材的电影。
也有国会议员提案要延长至20年。
法律的准绳有的时候让正义完全不知所措,
每当这时候我脑子里总能想起《一级恐惧》里爱德华诺顿那最后一笑,视乎在说真正的正义法律根本没这个能力去声张。
如果最后故事仍旧回到电影里,
有人能接受那个猥琐变态的家伙大摇大摆的走出法庭无罪释放吗?

我国对死刑诉讼时效是20年,
理由是为了减少诉讼成本,提高诉讼效率,节省司法资源。
于是你若能成功的在我们神勇的人民警察的法网下躲过20年,恭喜你,无论你曾经多么罄竹难书都将回归成良民。

于是,
无论如何我也不敢去假象有过多少这样的事情发生过。
亦或此时
我仍旧迷茫与法律的精神和本质。
若非人在做天在看,就真的是修桥补路瞎眼,杀人放火儿多吗?

法律在罪恶的面前没有妥协,哪怕是一万年,哪怕是就此殉道。

 2 ) 看了前几分钟心态炸了

警察该开枪的时候不开,罪犯也是练了金钟罩铁布衫,随便怎么打都毫发无伤,虽然说剧情安排,开枪就没得演了,但是是不是略显浮夸了,至少也要切实际啊,哪里有那么傻的人,看的我真是冒火,看了那么多脑残抗日神剧,我觉得这个最夸张,自己都要被杀了还想着活捉,服了,目前刚看了几分钟准备不看了,但是看到大家的评论说还不错,再看看能不能颠覆我的想法吧!

 3 ) 好片杀手

就像道脑筋急转弯谜题一样,整体是个聪明的好点子,答案却无聊透顶。

电影的开局非常好:酗酒的疤面警官一瓶酒喝下去,旧日故事像呕吐物一般肮脏有力的涌上来,配合冲破玻璃窗的画面,回忆野蛮的打入现实,不用过多的对白,观众直接可以从视觉上感受到失败的追捕对疤面警官的打击有多大。

紧接着矛盾升级:1.过了诉讼期的美男杀手主动现身,以身试法,挑衅社会;2.媒体推波助澜,脑残粉丝跟进,拷问人性;这里我推测故事有两种发展可能,1的思路,接下来的故事可以是疤面警官质疑美男杀手身份,两人各说各话,讲述一个罗生门样的悬疑故事;2的思路,那么美男杀手的真实性则毋庸置疑,唯利是图的媒体在看到他身上的商业价值后,便不在介意他的过去,反而极尽追捧,更培养了盲目的粉丝;于是新的价值观与老派的道德相冲突,现代媒体所起的作用开始令所有人怀疑。

在我看来,导演只要选择好发力点延伸下去,把矛盾放大,说透,做极致,就完全有机会撼动个中翘楚之作《杀人回忆》的权威或者打造出一部电影版《黑镜》。不幸的是,鱼与熊掌兼而得之的野心使导演将两点揉在一起,妄图囊括机智与流行,最后导致讲述故事完全失去了重点。

事实上,出乎我的两点推测,娱乐至死的商业大旗横空拔起,“受害者家属联盟”大煞风景的粉墨登场,暗杀与拯救,飞车与打斗,在这一系列几乎是此类影片标配的画面中,所有的东西都是陈旧的、似曾相识的,在这里我实在不愿去回忆这完全冗余的情节,它唯一的作用就是把本来可以节奏清晰的影片切割的支离破碎,把90分钟可以讲得干脆利落的故事生硬的拉长到120分钟。

直到蒙面人J出现,故事走向了第三种可能,我想大部分观众在对比蒙面人J和耍了一个多小时帅的美男杀手后,都会同意那位警官所说的“你看看他的脸蛋,这个哪是杀人犯的面孔?”而蒙面人J摘下面具露出猥琐的脸后,剩下的那部分观众应该也做出了自己的判断。

最后一场象征性的三方辩论会,美男杀手仅稍微作势抵抗了一小下,就承认了骗局,随着早已被猜到的所谓情节反转,谜底揭开,影片不可救药的走向了平庸,导演也适时的又加入大段飞车戏来盖棺定论,彻底打消了仍怀有期待的观众的最后一丝念想。

也许三方辩论中插播的那条奥利奥巧克力派广告才是一切的答案,商业诉求是永恒不变的真理。无论基础多好,想法多妙的影片,一个不小心就会被它轻易的杀死,而这个杀手至今仍逍遥法外。

 4 ) 当杀人狂魔变身畅销作家,舆论导向究竟指向何方

十五年前,一个多名女子接连被杀的连环杀人案震惊国人。现如今十五年诉讼期将至,凶手依旧逍遥法外。诉讼期失效当天,一名受害人家属在负责该案件的刑警面前跳楼自杀。也让崔警官背负着深深的愧疚感,久久不能平静。

两年后,自称是该连环杀人案凶手的李斗石出版自传《我是杀人犯》,引发轰动。这个长相帅气,谈吐斯文的畅销书作家瞬间成为女孩子们追捧的对象。他出席种种活动召集记者,用各种方式来为自己犯下的罪进行“救赎”。社会的舆论导向也纷纷指向李斗石的正面形象,使他名利双收。同时也引来了被害人家属复仇联盟的种种报复。

李斗石可以清楚地描述之前案件的每一个细节,唯独没有办法解释最后一个被害人,这引起了崔警官作为当事刑警敏锐的嗅觉。他利用各种方式逼问,甚至公开出演直播节目与之辩论,试图戳穿这个利用杀人案炒作出名的骗局。正在此时,一个匿名声音却称自己才是当年这起杀人案的真凶,事情更加扑朔迷离,随着调查一步步深入,真相也被一步步揭开……

这部电影又被称作《杀人回忆》的后续,《杀人回忆》改编自一个因超过诉讼期未能抓到真凶的连环杀人案,而《我是杀人犯》借鉴日本食人魔写杀人自传变身公众偶像的故事,接上《杀人回忆》中的连环杀人案。仔细想来,杀人犯之所以能够变身偶像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舆论的导向,以及事件本身让人震惊的程度。试想,如果仅仅是偷走路人口袋里钱财的小偷,他的自传能够引发如此之大的群众效应么?日本食人魔杀害女同学后奸尸并割下她的肉食用,变态程度可见一斑;而电影中的李斗石接连残忍杀害好几名女性,并能够成功脱逃15年之久,也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

更可怕的是,媒体记者们对于李斗石犯罪的事实似乎有意遮掩,更有女记者被其俊俏的外表吸引大肆与其讨论护肤经验。回到真实生活的媒体世界,头条上出现“网友称'长得真帅',‘能被这样的男人强奸也是值了’”此类消息并不是夸大其词。媒体从一定程度上肩负着社会价值观传播的责任,然而在李斗石去给受害人家属请罪时,他们在维护李斗石的尊严,死者家属情绪失控挥出的一巴掌却遭到谴责。而电视台也瞄准这次“商机”,想尽一切办法促成他们的双方会谈和三方会谈,不惜一切代价提升电视台效益。局长的出演者也是《熔炉》中校长的扮演者,狡猾的嘴脸更让人记忆深刻。

此时另一个声称自己才是真凶的匿名声音爆出,在直播成名的诱惑下,真凶终于坐不住了,以一个极度自恋者的形象出现在我们眼前,反映了其极度自卑的内心世界,正是这样造成了其心理扭曲,变得杀人不眨眼。想这个J来到直播间时场外的两派粉丝喧闹的场景,其实正是这种“受人追捧”的感觉作祟,现在社会中太容易产生明星效应了,这种升腾是很多人承受不起的。

整部电影中对媒体暗面的渲染才是真正值得思考的地方,如今网络发达,各路思想碰撞,但主流媒体是否需要承担起正确价值观的引导作用呢?前几天发生的虐童案女童养母刑满释放时的头条,满目看到的都是“生母向养母道歉”“孩子哭着奔向养母”“养母称在狱里很痛苦,好像自己是罪犯一样”,这些都带有“养母无罪”色彩啊,生母为何道歉?因为不道歉孩子就没有办法继续得到更好地教育。为何孩子依赖养母?没有自理能力的孩子失去了照顾自己生活的母亲,不管这个母亲对自己做了什么,都会不适应的。而养母的话更像是在表达自己的冤屈。

总之,无论是从故事本身还是其反映的社会现状来看,这都不失为一部佳作。

 5 ) 喜剧讽刺片枪战片复仇片大合体

觉得挺好的一题材,以为能拍出像《杀人回忆》那样回味久远的电影,可惜,前面十五分钟就讲完了,真可惜。
很好奇后面那么长时间会讲什么,结果看到的是有点像搞笑片有点像讽刺片又有点像枪战片还很像复仇片的那种说不出是啥滋味的电影,独独就是没了足以让人深思让人记忆深刻的那种感觉。
不得不说,被害者家属在大马路上劫持朴施厚那段真的很搞笑。大篇幅的飞车动作打斗大大削弱了原本应该对被害者家属长久以来承受巨大痛苦的同情,而几人在小轿车顶上翻来翻去甚至汽车剧烈翻滚碰撞居然都没事,真是神得不能再神了,朴施厚不是被蛇咬就是被撞落的刀插中手臂甚至又被硬物撞击昏迷,不由让我连连哀叹他还真够可怜,被这么一帮不专业的人绑架还这么倒霉。我甚至一度以为,这一段压根就不是这个导演拍的,基调实在太不搭了……
朴施厚以无法被公诉的杀人犯形象出现,出书,签名售书,像明星一样雇佣大批保镖,因帅气的外形拥有大量粉丝,媒体蜂拥采访报道,粉丝大喊“他才是真正的杀人犯”以“维护”他的形象……种种一切都像极了《搜索》,不过这回不是网络暴力,而是及其讽刺。只因这个人帅到爆掉,那么多人居然就完全丧失了正邪判断能力,媒体完全不顾社会道德道义,只为收视率,一帮粉丝也纯粹是冲着那张明星般的脸,全然未想到他真是杀人犯的话曾经、现在、将来都是多么的凶残,全然不顾那么多受害者家属这么些年来承受的巨大悲伤痛苦与愤怒,一切都显得那么的滑稽。我想,当时的朴施厚(不是真正的杀人犯)在闪光灯、镁光灯、脑残粉丝的拥簇下,表面如明星般微笑,享受因“杀人”未被惩罚而获得的这些名利、鲜花与掌声时,作为受害者家属之一,心里会感到多么滑稽可笑,多么的心酸凄凉吧。
还好,这一切都是他与郑在泳警察精心设下的陷阱,只为引蛇出洞。当看到这里时,心里确实有些震撼。但转念想想,警察写书还有可能,朴施厚整容变脸也算有可能吧,但能算到以书成名引发全城热捧,这不像是一个警察有能力能做到的。朴施厚引发的局面,稍不留神就会导致场面失控,他自己也被绑架差点被杀,而用这样的方法引出真凶,也很有可能激怒真凶再次发生血案。冷静想想,以真凶的角度看,当他发现有人冒充他借此成名时,为戳穿他,这真凶很有可能会再次制造连环杀人案,完全不用现身就能以事实证明自己才是真凶,而不是真这样傻了吧唧的坐在电视台直播间得意的笑。这才应该是一个冷血杀手应有的思路,而不像是哗众取宠般挑战警察与受害者家属底线的笨蛋。
好吧,导演这样安排,是为了有更多戏剧冲突,有后面距离诉讼失效还有十几分钟的从电视台一路狂奔飞车追到隧道打斗抓捕的大动作场面。话说,那么长一段抓捕,我看看都不止十四分钟,他们打来打去都没过时间,还在最后一刻抓住杀人犯。好吧,这也是为了表现戏剧冲突,我就不再多说了。
结局以警察拦住受害者家属自己杀了杀人犯坐牢五年后出狱结束。话说他也是受害者家属之一,他抓捕杀死杀人犯,已经远超警察抓人的正义感,这也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复仇。
最后受害者家属一起来迎接出狱的警察,总算,在这样不公、怪异的世界,还是有那么一些温情在的。

 6 ) 复仇的意义与最后的假高潮

    首先要承认,这部电影很会吸引观众的注意。在剧本方面也比较精致,比如在悬念的安排,人物的动机和人物心理的把握。三场精彩的打斗就不说了,再加上真实事件改编剧本少不了的对司法制度和媒体参与的思考与反讽也没有拖韩国此类类型片的后腿。
    但是现在就简单分析两个点,全剧的人物动机和结尾的合理性。
    除了凶手J,其他所有主角的目的就是复仇。包括崔班长。尽管在一开始导演是把他的动机做成一个没抓住凶手而颓靡的警察重新开始追案的故事,但到最后的对峙戏真相大白之后,朗硬的追凶也因付上了感情的层面而直指人性。并且穿起了郑秀妍妈妈和她的家人之间微妙的关系,多重动机的重合也增加了凶手可憎和最后落网的大快人心。所以问题就在这里——什么样的结局才能承担起如此庞大的期待。
    J必须要死。可是怎么死?谁来杀?从最后的复杂的打戏也能看出导演是不想遗漏掉每一个被害者的。监狱出来的小混混拿刀,英俊作家在电梯的打斗和在高速公路上的致命一拦,养蛇大叔的大铲车,帅气助理的集装箱,警察的围捕,郑秀妍妈妈的钢笔,(如果那个射箭的姑娘再出来,就是尼玛的《汉江怪物》了)。与汉江怪物相似的地方在于,众人集体的绞杀,每一个人的愤怒都得到了一定的释放。但是输给汉江怪物的地方也很明显,在我是杀人犯中,每一个人的每一次落空都在累积最后爆发的能量,J逃脱一次,观众内心的期许程度又会增加,可是结尾,钢笔经由崔班长之手捅死罪犯,J死了,还留下一滴血泪,但这样的结局并没有做出以一轻抵千钧的气势,反而让人无比空落。
    我思考了一晚上,为什么同样的处理方式汉江怪物做到了大快人心,但是这部电影没有。原因有两点:第一,汉江怪物最后的集体绞杀能量是累积的而不是流失或者守恒。比如最后那场戏,每一个人的作用都得到了体现,流浪汉浇的汽油,弟弟的烧瓶,裴斗娜的弓箭,以及宋康昊拿木棍的尽力抵击。可以说每一个人的仇恨都在用他们的方式得到释放,而且每一次释放对怪物来说都很致命。可是在这部电影中,尽管导演照顾到了每一个人,但是像通关游戏一样的安排既大大削弱了真实性,又增加了结局的难度。凶手J像漫画里的人物一样,无论如何都要躲开小人物的攻击,最后心安理得的死在主角手里。这样的安排不得不说是对商业元素集合做法的跪舔。第二,J在死的时候是否感到悔恨和恐惧。在我看来,答案是否定的。当然他害怕过,他的心理素质并不是那么特别的强,否则就不会被崔班长的计划扰乱脚步。所以在三人对峙国民讨论的时候,崔班长和盘托出计划,包括得知并未过有效期的时候,他一定是害怕的。但是这种害怕又立刻被他的无耻掩盖:下跪,并且哭泣,实际上还是在激怒和嘲笑崔班长。又豆友说假如在这里结局,即屏幕一黑,枪响,一定很大快人心。但我觉得并不见得。因为即使他死了,他也并未了解到他的行为的错误他对别人的伤害还有他内心早已认命的不惊慌。这样的复仇并不叫复仇,只能叫杀人。再拿汉江怪物来比,最后怪物是在无比脆弱和崩溃的时候被杀害,即使不能换来它亲口承认的悔意,但足以弥补所有的遗憾。不过这一点就有点牵涉到惩罚的公平性上了。黑镜子第二季第二集讨论过这个问题,面对十恶不赦的罪犯,惩罚肉体难道就是终极惩罚了吗?假如J忘记了他犯下的罪孽,那么一路被人打来打去最后死亡完全没有任何意义。实际上电影中所展现的也一样——J并无悔恨和恐惧,这就等同于他忘记一切的行为,接受惩罚和死亡带给他的只不过是肉体的痛苦,而非精神的折磨。光凭这一点,最后那支钢笔实在是太轻了。
    但有一个细节也算导演自己扳回一局。就是J倒下后,看到手表上的时间,他明白这个时候,在法律上他是完全不应该死的。最后一秒种的痛苦来源于插在身上的这支笔不是代表法律,而是代表个人。这大概就是复仇的意义。
    真的很喜欢这部电影才写这么多。韩国真的有卖《我是杀人犯》这本书吗?

 短评

韩影真是好看!!我看小朴可能是被陷害了。。。。木哈哈。

10分钟前
  • jun.
  • 力荐

从电影创作的角度来说,这部电影各方面都相当成熟,算是近来看过最爽的韩国商业片,技巧上相当的好莱坞,还保留了重口味的韩式犯罪片的本土特色,故事、人物、主旨这三个好剧本的要素都完成的相当不错,这个商业类型片的剧本太棒,值得借鉴学习。或文艺,或商业,得一,则成。★★★★

15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最近的韩国片确实有很多可圈可点的地方,跌宕起伏的一本电影,本来都挺不错,就是死者家属那些片段有点老套

20分钟前
  • 飞客流依
  • 推荐

媒体、脑残粉和书商被黑出翔。确实欠黑

22分钟前
  • 像面条般地活着
  • 推荐

不怕你穷追猛打,就怕你还能写书;不怕你身手不凡,就怕你还能用计。如此警察,能文能武。韩国出品,必属意淫。

26分钟前
  • 芦哲峰
  • 还行

故事源质不赖,但可惜导演大概担心观众会睡着,犯罪的焦灼与死亡的迷惑几乎忽略,而动作戏满塞得几乎飞掉,这也让该片顿时离《杀人回忆》十万八千里,丧失可比性。

28分钟前
  • hitlike
  • 还行

近几年的韩国犯罪题材影片总会有让人眼前一亮的题材出来,本片仍然胜在题材与故事框架,但是情节编排还是较刻意,bug太多细节经不起推敲,但是几段动作戏还是挺紧张的~

31分钟前
  • zzy花岗岩
  • 还行

喜欢悬疑,喜欢日常很难体验的心灵穿越重重迷雾、然后柳暗花明;不喜欢争战、械斗,血火流淋,但因为珍爱朴施厚,这样的镜头,也有了真实的质感,直指演绎本身的艰险。

33分钟前
  • 眼与心
  • 推荐

原班人马赶紧再拍一续集#我是强奸犯#!肯定比这个火。两场追车戏都没必要,反而弄拖沓了【然而第一场追车就是为了让朴君卖大腿才有的吧!】弩箭女没交代清楚。脑残花痴粉丝们喊“要相信哥哥!哥哥才是杀人犯”,加一颗星

34分钟前
  • 张天翼
  • 推荐

剧本创意非常好,细节颇有诟病,摄影技术,剪辑,配乐,动作设计,节奏都很好莱坞范。。我觉得现在韩国犯罪片已经相当纯熟,棒子们唯一要做的是学会如何在90分钟内讲好故事,不要一味的啰嗦。。。

35分钟前
  • 朝阳区陆依萍
  • 推荐

反转的不错, 和假面有点类似, 但交代的有点乱, 动作戏和悬疑戏糅合的不够好。

40分钟前
  • 一字
  • 推荐

“姐妹们,要相信哥哥,哥哥才是真正的杀人犯”,就这一句,五星不多。追逐戏略拖沓了。

41分钟前
  • null
  • 力荐

剧情好奇妙,如果能再快些就好了。不过细腻也是一大特点

46分钟前
  • J
  • 推荐

怎么就弄不死他呢?原来是大家都舍不得他死。

50分钟前
  • BlackBird
  • 推荐

完全没想到的反转

51分钟前
  • 暖晴
  • 推荐

过了15年诉讼期凶手就可以逍遥法外了吗?法律是这样的和没有有什么分别?

56分钟前
  • 张无情
  • 推荐

个人觉得还是很好看的!

58分钟前
  • 静静的视界
  • 推荐

卧槽,开场的3分钟追逐长镜头就能把我朝张天师甩出十条街了,哭了。。

1小时前
  • 冰与火之歌
  • 推荐

故事在逻辑上的硬伤还是蛮大的,娱乐性还不错。

1小时前
  • 哆啦哆啦
  • 推荐

片子镜头很好看,很流畅。但是故事本身有点儿太扯了。

1小时前
  • 我是豆瓣酱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