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恶非道

犯罪片日本2010

主演:北野武,椎名桔平,加濑亮,小日向文世,北村总一朗,坂田聪,三浦诚己,柄本时生,野中隆光,江藤淳,樋渡真司,槙田雄司,黑田大辅,椎名英姬,小林晃子,渡边奈绪子,塚本高史,板谷由夏,中野英雄,利昂·谢卜利·艾哈迈德,杉本哲太,石桥莲司,国村隼,三浦友和

导演:北野武

播放地址

 剧照

极恶非道 剧照 NO.1极恶非道 剧照 NO.2极恶非道 剧照 NO.3极恶非道 剧照 NO.4极恶非道 剧照 NO.5极恶非道 剧照 NO.6极恶非道 剧照 NO.13极恶非道 剧照 NO.14极恶非道 剧照 NO.15极恶非道 剧照 NO.16极恶非道 剧照 NO.17极恶非道 剧照 NO.18极恶非道 剧照 NO.19极恶非道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27 16:09

详细剧情

隶属于关东头号黑帮组织山王会的池元组头目(国村隼 饰)曾在监狱与小组织村濑组头目(石桥莲司 饰)结为兄弟。山王会野心勃勃,时刻觊觎村濑的地盘和毒品生意。在山王会若头加藤(三浦友和 饰)的授意下,池元命令麾下的大友组向村濑组发起挑战。大友(北野武 饰)的猛烈攻击和山王会老大(北村总一郎 饰)的毒辣计谋令村濑节节败退,被迫退休,组内的生意也易作他主。  大友组人才辈出,若头水野(椎名桔平 饰)和干部石原(加濑亮 饰)亲自主持在某非洲国家使馆开辟赌场,一时间财源滚滚。然而风云变幻,在早已抛弃了传统仁义道德的黑帮社会,各种阴谋纷纷浮现,大友组风雨飘摇……

 长篇影评

 1 ) 加藤自述

我叫加藤,我原来是山王会的二把手,现在我是山王会的会长。在电影里我杀死会长顺利上位,看上去很容易,可是你知道吗,为了这一天,我忍了二十年。
会长是个极其谨慎小心的人,无论到哪里,他总有保镖陪伴,而这些保镖只要做好一次事,就是保证会长的安全,其它的事情,一概不得参与。他从不单独与访客相处,如果是连我都不能听的议题,那么他身边那个会柔道的小厮就会自动就位。
他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他知道他的双手沾满了鲜血,他的仇家和觊觎他的位置的人比比皆是,不小心就会死,失去一切。
我不敢保证我是会长在这个世界上最信任的人,但我一定是他最信任前五名之一。无论会长怎样对我,我都是一副不以为忤的样子,打是亲、骂是爱,很多时候我都还要装作开心的样子。这一装,就是接近二十年,从我跟随他的那天起,我做到了,真不容易。
他曾经救过我的命,这也是他信任我的原因之一。杀一个对自己有救命之恩的人,你会认为我是一个忘恩负义的人。其实开始我也很感激,后来我知道了,他对我的恩情是一种可以用金钱衡量的情,叫做市恩。而这么多年来,他的恩我早已还清。
我为什么要干掉他,你一定会说他是我上位的阻挡者,没错这是其中一个原因,但不是最主要的原因,只要他活着,我就是一条狗,召之即来挥之即去没有自我的狗,这是最主要的原因。只要他活着我就得戴着假面做人,每次喝酒我只能喝到差不多就得装醉,这已经成为我的习惯,我害怕醉酒之后会吐露真言,害怕辛苦二十年的伪装毁于一旦。
作为二把手的我双手一样沾满鲜血,仇家一样多,可是我得到的利益和保护要少的多,我的身边不可能每时每刻都有人保护,我能活到今天,靠的是我的小心和我的运气,但我害怕有一天我的运气用尽,死亡来临,而我这么多年来却从未做回自己。
而今天是多么好的机会啊,千载难逢,不杀他,天理不容,将来后悔都能杀死我自己。我做的如此精彩,现场的人全死了,没有破绽。其实如果警方介入做个弹道测试,就会发现我的秘密。但是黑帮杀戮,没有警察介入,这里的人谁会怀疑,谁想怀疑,谁敢怀疑!我抱着会长的尸体,我嚎啕大哭,我的内心万分欣喜。

 2 ) 最后的“切手指”时代

北野武在《极恶非道》公映后被质问到,“你自己说把切手指作为道歉方式的时代已经过去,你认为黑帮电影也会过时么?”他说:“我不认为黑帮本身已经过时。据我所知,他们仍然存在,不过他们的运营方式和过去的黄金年代相比已经大不相同。过去,他们上下级之间等级森严,切手指就是表示下级服从上级的方式之一,是犯错的惩罚。现在,这些组织会更多地用现金来代替手指。”整部电影中,以往北野武黑帮片的元素应有尽有,切手指、爆头、黑色奔驰……只是更新换代了一番,包括演员阵容也是。戛纳之后,北野武受到两个极端的褒贬。笔者认为,《极恶非道》是北野武回归黑帮题材的诚恳之作,他对人生、对世界的认识也有了新的发展。

为何还要"切手指"
 
北野武曾说,“真正的暴力是有疼痛感的”,十指连心,切手指便是暴力最好的表达方式,也是等级森严的日本黑道最好的道歉方式。只是时代不同了,恪守道统的老家伙们都已迟暮,改朝换代势在必行。切手指也慢慢失去了他的意义(即道),一切的恶之源却从来不曾停止过。笔者认为这便是北野武要探讨的一个问题,为何还要断指?
影片中共出现了三次切手指的情况。同样显示了一种等级,分别是底层的小阿飞(事件的导火索),中层的木村(事件的升级),以及左右摇摆的大友(事件的中心)。
影片的开始,镜头由右往左的扫过社团车队和各个成员,大友(北野武饰)只是其中之一,但是镜头却停留在那里,告诉了我们影片的人物核心。充满愤怒、背叛、阴谋的黑社会内部结构将要重新洗牌,大友便是最好的刽子手。
第一个切手指的是小阿飞。他那点敲诈勒索的小聪明,在大佬那里只能算做笑料,故事的第一个转折是小阿飞中了大友组的圈套,只得断指道歉。这样的行为,只是强权高压之下,无从选择而已,小阿飞命比蚁贱。最后被朋友出卖,在火车过隧道时,黑暗中的枪火宣告了死亡。
第二个切手指的是木村。他是小阿飞的领导,是村濑组的二把手。奉命前往道歉,可是却碰到了嘟嘟逼人,得寸进尺的大友组众恶,在强逼之下,竟然用美工刀断指,给人一种突如其来又难以承受的疼痛钝感。他的行为,相对而言最接近传统的,为了自己的老大,为了自身的尊严,咬碎钢牙往肚子里咽。这也反映了日本人的一种民族性,那便是令人难以想象的忍耐力。被划破脸皮的木村,最后苟且偷生,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在监狱中和大友又撞上了。
第三个切手指的是大友。实际上他很单纯,上头吩咐什么就办什么,活也干净利落。只是他不知道,自己不过是任人摆布,任人宰割的棋子罢了。在为池元组扫清水濑组后(借口是教父至上),又替会长铲除池元(借口是走马委任),在这之间,得罪了两边的人,又被利用,又被放逐。处在了风口浪尖,大友只好拿出传统的“切手指”的方法,企图得到宽恕。笔者认为大友这个行为有一种不得已而为之,最后试一试的心态。只是加藤(三浦友和饰)一句话就把他打发了,他说"断指"已然过时。至此,大友再不相信“道”字。等待他的是少年时拳击师兄的背叛(一个和黑社会勾结的警官)。值得注意的是,北野武最后选择了戴上手铐,蓝天白云之下的监狱运动场,北野武看着自己平生最爱的棒球赛,十分安详,也象征了北野武年逾花甲的心态,他终于“放下”了。可谁知,被久等的木村捅死,让人颇为惊讶。笔者认为这实际上,这还是北野武秉承的“向死而生”的概念,你可以投降,但因果相生,多行不义必自毙。就像是棒球比赛队形,起初是圆形的,但总在不断变化中。这便是“道”的又一体现。
总之,北野武在这部影片当中,做了很大的“妥协”,他借剧中人物之口说:混混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活着才是最大的复仇。《极恶非道》仿佛宣告了北野武电影,最后的“切手指”时代。
此外,影片中还有诸多值得玩味的细节。首先是贯穿全片的一种“比照”,比如大友和警官之间的出拳速度,告诉我们谁都不可能永占上风,总会走下坡路。再有就是水野在警察局门口两次丢烟头,门前赫然竖立着诸多警示标语,代表着日本社会的诸多问题,甚至有类似“宁停三分,不抢一秒”的交通标语。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比喻。警察局内,兵匪勾结,局外却道貌岸然。作为反对制度的黑社会代表,水野他丢烟头的行文本身是种最大的反抗、挑衅,甚至是藐视。可是,终究还是不能逆流而上,落得个最惨的死法。
还有就是日语和英语的比对,在日本社会,据说大多数的日本百姓都讲不好甚至不会讲英语。所以,影片中讲英语的两个日本人被贴上了“伪装”的标签,十分狡黠。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黑人和石原坐大使馆的车将要通过路卡的时候,日本人讲英文到不好使,外国人讲日文到十分奏效。
再有,便是充斥全片的“讽刺”和“代表”。赌馆竟然可以建在一个非洲小国的在日大使馆里,凭借着一种“霸权”,蛮横不讲理的让黑人臣服于他。赌馆外赫然写着“独立万岁”,这不是极大的嘲笑么?何来独立之言。
在影片中出现了两个黑人,一个是街边卖白粉的(也有可能是中东人),一个是大使。无论社会等级,他们都似乎都成为了日本人的“奴隶”,可能这也是为什么这部影片颇受争议的所在。这也从一方面反映了日本民族性里欺凌弱小的一面。影片中甚至出现了这样一句台词“我们在大使馆赌场的收益,比你们一个国家还要多。”还有,那场由毒品生意引发“菜刀断指”,“筷子插耳”的戏,为什么安排在中国餐馆,这也是值得商榷的。北野武自己也坦言,这部片子里,他给各个角色赋予“国家”的定义,有的人代表日本,有的人代表美国,有的人代表非洲国家,有的人代表伊朗,并承认说英文的石原便是现代日本的写照。结合他的观点观看影片,还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笔者认为,北野武对世界的洞察力颇为犀利,只是站在不同的对立面,他所表述的观点,我们并不能完全接受。
最后,是笔者在影片中观察到的一些亮点。1.纹身被打的千疮百孔。2.门牌号“2011”。3.影片中的“大道”出现了两次,一条是来,一条是去的方向。4.那个非洲国家的日文发音是Gu Ba Nan,应该是子虚乌有,不知是否有所指,或者说灵感来源。5.影片后半段有部分音乐非常复古,让人联想到上世纪80、90年代香港警匪片的配乐。6.北野武在影片中一改往日寡言作风,变得罗嗦起来,脏乱的事务所大有“十一怒汉”的态势。

 3 ) 《全员恶人》痛到飞起(原作:皮亚)

《全员恶人》有几个卖点:一,北野武回归拿手黑帮暴力片;二,暴力画面升级,令人「惨不忍睹」;三,影片竞赛康城,首映观众拍烂手掌,影评却给了最低分数;四,北野武宣布《全员恶人》开拍续集,2011年秋天上画。 在此之前,北野武从来没有作品拍续集。

北野武的黑帮电影,是靠「打」出名堂,1989年导演首作《小心恶警》玩掌掴,我们在电视新闻看见醉驾娇娃掌掴交通警只属小儿科,片中恶警对着黑帮连环「兜巴星」,拍摄时真人真事绝无借镜就位,全靠专业演员咬紧牙关不断「捱重掴」,从此奠下了北野武式暴力美学。 与其说《全员恶人》重回暴力,更贴切地说是重回一个「恶」字。
「极度恶人」恐惧植根
北野武拍暴力电影拿捏得最好的地方,是懂得从观众心理出发,制造真正的恐惧。 肠穿肚烂画面可以令观众掩面尖叫,但这充其量是一种短暂的惊慌,如何把真正的恐惧植根于观众内心,北野武的方法是设计人见人怕绝无情讲的「极度恶人」,及运用简单、传统却非常残酷的「家法」惩处。
遇恶愈恶无法无天
看电影,最怕见到恶人,恶人从不讲情绝不讲道理,观众惯常代入受害者或弱者角色,遇上恶人,动不动讲手,轻则被打至血流披面,重则造成严重毁容或终身残废,非常可怕。 电影通常有正邪、黑白两面的世界,最恶的人,也要遇上将之绳之于法的好人或英雄,但《全员恶人》的结构是「冇个好人」,全部都是恶人、衰人、贱人,问题是你恶,我比你更恶,恶到无法无天的结果是江湖大风暴。
《全员恶人》是全然的黑道邪警世界,其中的价值是,对外争利益、对内争上位、而贯穿内外是人人争权力。 忠诚不值钱,义气是笑话,靠恶可以打出名堂,靠奸能够坐上龙座。 片中北野武是堂口头目,有一群手下死士,但仍要听命于家族大佬及黑帮龙头共主。 虽然这种黑道描写并不新鲜,但北野武就将之彻底发挥。 江湖中两大家族斗争,由其中一方有人在夜总会被屈钱的小事而引发,赔钱道歉事小,另一方大佬被人用刀片在面上劏了个大交叉报复,就立即一发不可收拾。 影片整体构思简单,但很有效率,两大家族互相报复,行动不断升级,但黑帮龙头大佬又乐见两大家族互斗,从中使奸计铲除异己。 格局就像是观看一场十个回合的重量级自由搏击KO比赛,一个回合又一个回合地打下去,拳拳到肉,看谁更恶、谁受不了、谁被击倒。
随手拿起都是武器
所谓暴力美学,人人不同。 吴宇森喜欢放鸽讲情义,北野武刚好相反,冷、恶、残酷。 明明有枪,偏偏不用,用什么呢? 随手拿起都是杀人武器。 刀片、洗牙钻、筷子,全都可以置人于死地。 方法不是一刀封喉,而是切手指、生劏面,筷子插爆耳、洗牙钻捅穿口腔,北野武有本事拍到观众一见有人拿起剃刀就惊,一见到恶人就怕。 目睹每个被执行家法的人,观众打从内心痛到飞起,相反片中恶人却在一旁冷笑。
北野武在10年前到荷李活拍黑帮片《大佬》,成功塑造外表冷酷但内心对手下照顾有加的好大佬,另外就是细致描写日本黑帮与黑人蛊惑仔的情义关系。 今次《全员恶人》,江湖上再没有好大佬(除了北野武),而日本黑帮与黑人再次挂钩,黑帮使计「捉黄脚鸡」控制加纳驻日本领事,暗中从事赌场、毒品生意,后来更搞出人命。 不过,今次情节就相对儿戏、无法无天,同时黑人领事角色太吃重,闹剧味太浓,相信是影评不卖帐的其中一个地方。
黑人角色闹剧味浓
其次是黑帮报复没完没了,拳来脚往互相KO虽然有看头,但故事没有藉此提升,只停留出卖、报仇框架,亦令影评对「北野武」大名未感满意。 北野武最后自首入狱,狱中再巧遇当日的黑帮对家仇人,就甚有参考港产黑帮片味道。 不过,报仇情节,长拍长有。 正如北野武最后有没有死? 他又会不会出狱进行反报复? 龙头大佬被杀,但继任人又有多少仇家,要置他于死地? 这全都是留给观众的悬念。 所以《全员恶人》破天荒拍续集,也并非「系又拍唔系又拍」之流。
北野武黑帮电影冷、快、狠,有日本传统特色,有武士精神,有人生叹喟,有男人味,有麻甩型格,有暴力快感——只要不是每次都将他的电影当是艺术作品,只要不怕承受痛到飞起的视觉感,《全员恶人》的确令人看得畅快、感觉淋漓。

 4 ) 许久未曾能多次看的电影,暴力美学唯有北野武!

从小马哥英雄本色后,从没有影片可以让我再看一遍,朋友推荐北野武的《极恶非道》太棒了!还有他的日本黑道暴力片《大佬》《花火》,北野武从相声演员到导演大师,造就了独具魅力的“削落美学”。这些以蓝色为基调的影像,让“北野蓝”驰名世界,世界媒体将他与黑泽明并列,被誉为日本电影复兴的旗手!

 5 ) 北野武的暴力团之道

我们不能说《极恶非道》是一部完全被低估的电影,但这部电影在西方确实是一部受到负评或者说是毁誉参半的电影。影片第一集入围了戛纳电影节的主竞赛单元,当年在戛纳世界首映之后,立即遭到了电影节场刊《Screen Daily》压倒性的负评,满分4分,影片得分只有0.9分,是当年主竞赛单元中评价最低的一部。IMDB网站对这部电影的打分是6.8分,只能算平均偏上。这里值得一说的是戛纳电影节的恶评。首先值得肯定的是戛纳电影节的选片人,选择这样一部极具日本特色的类型片进入通常以艺术片为主流的主竞赛单元,是需要一定智慧和魄力的。而西方影评人对于影片的恶评则显示出眼界的狭窄与局促。

作为影评人,如果对日本黑帮片历史缺乏一点基本常识了解的话,很有可能会对《极恶非道》的渊源、所指以及由此衍生出的价值与美学无法作出客观评定。因为类型片的研判与赏析是建立在影片文本与观众默契互动的基础上,成式基础上的变革、修订、颠覆、消亡,都是随着观众认识的改变而改变的。这是一个历史化的沿革过程。遗憾的是,日本黑帮片不像美国西部片,它不是世界电影史的公共知识、基础教材。西方影评人也许可以对东映任侠片、大映《座头市》系列、日活“无国籍动作片”充耳不闻,但绝不可以对约翰·福特、山姆·佩金法的西部片一无所知。这就是文化壁垒造成的对某类型电影的偏见与盲见。

北野武本人倒是对于《极恶非道》能够入围戛纳的主竞赛单元有点意外。历史上,戛纳对于传统类型片的入围把控得非常严格,必须影片本身在类型基础上有很大突破,或者说电影本身有强烈的作者色彩才可达标。伊斯特伍德正是在法国人看来具备了完全的作者身份,他拍摄的一部部类型片才会入围。胡金铨的《侠女》也是类似的例子。所以,《极恶非道》的入围其实代表了戛纳对于充满悠久历史感、如今已然消亡殆尽的日本黑帮片的巨大肯定。

类型电影的发展永远是与某种社会机制的变迁联系在一起的。西部片成为美国电影最重要的国族类型、国族寓言,正是因为西部拓荒是美国价值形成的最重要载体。在上世纪的六、七十年代,日本社会、日本影坛最重要的现象便是日本黑社会、日本黑帮片电影。扫视包括意大利、香港、美国、俄罗斯在内的全球黑社会组织,日本黑社会组织最特殊的一点是,它在日本是合法组织,在日本称为“暴力团”的黑社会组织,在法律层面是被日本政府承认的,这是全球独此一家,也造成了日本黑帮片的繁荣与独特。

说来日本帮派最早缘起于江户时代,德川幕府的削藩政策导致武士阶层衰弱,最终致使武士转型为浪人、游侠。赌场的出现渐渐生发了帮派组织。日本黑帮组织开始发展壮大的黄金时期开始于二战结束后,日本政府彼时因为二战的失败,导致了公权力丧失,警察部门在此情况下完全无法统治大局,于是黑帮组织顺势而为。由1960年至1965年的这大约五年时间,是日本黑帮历史的所谓战国时代,各大帮派组织为了抢夺黑市,进入了最残酷暴力的战争。也正是在这段时期,日本黑帮片应运而生,标志性电影是1963年泽岛忠执导的《人生剧场·飞车角》。之后几年,《日本侠客传》系列、《女侠红牡丹》系列、《昭和残侠传》系列、《博弈打》系列、《网走番外地》系列将日本黑帮片带入一波又一波的高潮。正统的说法,昭和38年-昭和47年(1963-1973)是日本黑帮片最黄金的全盛时期。这个时期的日本黑帮片,主流价值情结便是侠义亲情,绝对的忠诚成为日本黑帮人物行事的不二法则。

裂变发生在1973年。这一年,深作欣二拍摄了著名的《无仁义之战》。这部划时代的日本黑帮片一扫之前黑帮片忠孝节义的价值观,以高度写实的方式表现日本黑帮组织内部的权斗过程(史称“实录黑帮片”),个人利益至上原则成为了黑帮人物最重要的行事法则。作横向对比的话,这有点像是美国西部片发展到上世纪六十年代,拓荒神话讲述完毕后,就出现了佩金法《日落黄沙》这样讲述为财杀人越货故事的职业西部片。1977年中岛贞夫执导的《日本的首领》系列成为日本黑帮片的谢幕之作。从此以后,作为纯类型的黑帮片退出历史舞台,黑帮电影从此之后只是作为一种类型元素出现在其他类型的电影中。比如相米慎二这样的导演执导的校园电影《水手服与机关枪》,都会涵盖黑帮片元素。再后来的三池崇史执导了大量黑帮元素的电影,但影片的风格、叙事、母题都与当年的黑帮电影相去甚远。

有了以上历史背景的简单梳理,不难看出,《极恶非道》确实是一部如北野武所说,向深作欣二《无仁义之战》系列致敬的电影。

北野武是以拍摄黑帮片出道,早期的《奏鸣曲》是一部故事完全发生黑帮内部的电影,但北野武没有把电影拍成类型化的模式,而是嚼碎了各种类型化的元素,为之注入了他个人独特的对于荒诞生命的严峻思考。2000年赴美拍摄的《大佬》倒是比较类型化,影片不断展示帮派战斗的过程,还充满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比较。生死相托的日式侠义精神在影片中被反复讴歌。

《极恶非道》是北野武十年后回归暴力黑社会的作品。影片的叙事法则便是你来我往的夺权战斗。叙事出发点始于关内会长(北村总一朗 扮)要抢夺村濑(石桥莲司 扮)组的地盘,用的策略是并不高明的挑拨离间,让曾经与村濑为狱友的池元(国村隼 扮)与之大战。池元手下的大友(北野武 扮)组与村濑组的木村(中野英雄 扮)也随之展开斗争。这是一部众生相电影,与之相关的重要角色还有大友组的石原(加濑亮 扮)、水野(椎名桔平 扮),会长手下的加藤(三浦友和 扮),负责暴力团事物的警察片冈。影片的日文片名直译是《全员恶人》,这里面确实没有一个道德方面的善良之辈,没有英雄,只有恶人。尤其是几个首领,关内会长、池元、村濑,没有任何道义和领袖魅力可言,有的只是利欲熏心。过往日本黑帮组织的一些情义亦是荡然无存。池元与村濑本来是狱友,在《无仁义之战》第一集中,狱友曾经是被表现为敢用性命相托的赤胆忠诚之关系,在本片中却是一文不值,面对质问,池元甚至说,“拜把只是个仪式”。木村连切手指都不敢。而当大友当真用切手指的方法道歉时,却被会长讥讽这过时了,“老套的切手指没有用”。在此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北野扮演的大友这个角色,正是这个角色的存在为这部黑帮片注入了一些别样的独属于北野武式思考的活力。

大友在影片虽亦是热衷暴力的恶人,但在道义上却是偏向正面。他当真视池元为干爹,为其卖命,但随后看透了这套把戏之后,意识到这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战斗。黑帮中人,本来已经看透生死,当意识到道之不存后,大友便将这场战斗看成了无关道义的死亡游戏。死亡到来的时刻便是当下澄明的解脱时刻,这是北野武式洒脱豁达当下即是的生命哲学。正是这个视点又为这部类型化程度很高的黑帮电影,注入了一种抽离的客观化的视点。也正是在北野武独特生命哲学的关照之下,与死亡密切相关的暴力,被北野武表达的如此极致。北野武多年来的采访中曾多次表达了个人对暴力的看法,他讨厌美感的暴力,他认为暴力的本质就是伤痛,“暴力就是暴力,我希望用暴力的镜头刺痛观众,让他们知道暴力有多么糟糕,所以我不会顾忌该用什么样的方式,用多野蛮的力度。也许你们看电影的时候,已经觉得承受不了了,但其实这是我故意制造出来的,我希望让观众感到剧烈的疼痛和恐惧,这种感觉就是暴力的本质。我最讨厌那种把暴力拍得很美的电影,还冠以暴力美学的美称,那样的电影才是教坏小孩子的罪魁祸首”。吴宇森式的自我崇高化的浪漫暴力,或者塔伦蒂诺式卡通恶趣味暴力,在北野武的电影中是看不到的。瞬间爆发的,极致的,带来无比伤痛的暴力才是真正的北野暴力。在《极恶非道》系列中,北野勾画出的暴力类型亦是极端残酷:电钻凿牙齿、筷子猛插耳朵、猛击舌头导致卡舌而死、棒球连续性地击砸面门。最汹涌澎湃的无情暴力莫过于与大友并肩作战到最后的水野:头颅被绳子套住后飞车拉断而死。这场戏的色彩是驰名世界的北野武蓝,一种代表了陨落式的、向死而生的悲观生命之色。

《极恶非道》系列第二集的主题与叙事模式与第一集类似,只是权斗的始作俑者变成了警察片冈。警方这套挑拨离间以暴易暴的制敌模式也是其来有自。1987年,一和会与山口组发生了激烈的暴力抗争。当时,一合会打算在大阪地区刺杀新上任的山口组组长竹中正久,他们用了二十多部无线电对讲机。关西电信局发现情况后报警,但警方不予理睬,为的就是帮助一合会行刺,以暴易暴。不过片冈在影片中并非正义人士,而是猥琐的敲诈犯,当大友看破这死局后,二话不说一枪击毙片冈。影片的高潮来得猝不及防,但却酣畅淋漓,激越又超然。

可以说,《极恶非道》代表了北野武对一种已然消亡殆尽的类型电影的追思,但追思并不意味着简单的缅怀与歌颂。日本黑社会现象的反常规存在是一种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对于黑社会文化中残暴凌虐的现象,北野武总是能够提供一种超然于外的反机制化的表达。最激烈的暴力与死亡冲动同样可以是最深邃的生命顿悟。

 6 ) 专注于人性之恶——《极恶非道》简评

《极恶非道》的英文名是“outrage”,直译为“暴行”、“狂怒”,海报上的译文则为“全员恶人”,我认为最贴切的还是后者。看过电影你就知道,影片中的所有角色无分男女老幼全是恶人。

影像冷静之蓝、鲜血迸裂之红以及人性阴暗之黑,共同构成了《极恶非道》的色彩。

在《极恶非道》中,北野武扯下了温情的面具,专注地用直白的手法展现了一个由暴力、阴谋、背叛和杀戮构成的的黑帮世界。所谓直白的手法,就是直面暴力,直面人性之恶。经由本片,我们熟悉的“北野武之蓝”已蒙上了一层黑色。

影片成功刻画了一组恶人的众生相,正所谓白道黑道男人女人皆是恶人,各有各的凶狠和残忍。传统的正义、道义、情义在赤裸裸的利益争斗面前全都是笑话。北野武用极端的暴力和黑暗表达了自己对人性之恶的反思,嘲讽了黑帮所谓的秩序和道义。

我觉得北野武终归是有爱的,只不过在这部电影里,他的爱是通过一种极端的影像来传达的。简言之,这部电影可以归结为一句话,那就是恶人都没有好下场。

 短评

无仁义之战之没有一个好鸟,够冷血,够残酷,又有些黑色幽默。牛逼的群戏,N多出彩的角色,一冷到底的故事,连配乐都超给力。

5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北野武最新黑帮大戏《全员腹黑》!!这老汉终于不再拿传统的仁义道德说事,而且媒体的评论的确不靠谱。这片儿血腥吗?比他那部YY大作Brother收敛+自然许多。当今日本黑帮片的确还只能看北野这帮老家伙的作品。作为男人群戏,虽然还没看到《十三刺客》,可我脚得北野必定胜出三池

7分钟前
  • shawnj
  • 力荐

黑帮处理问题的方式好直接,就是暴力、暴力、暴力,越简单越刺激,裁纸刀、绳子、炒锅、牙医电钻和筷子都成了凶器,隔个十分钟就是一场暴力小高潮,而片中性格塑造都很出彩的角色反而容易被观众忽视了,这也让整部电影仿佛只剩一部暴力秀,无所谓了,反正这很酷。★★★★

8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Yakuza电影,略有反类型,尝试不算成功。北野武少了久石让和寺岛进就跟丢了魂儿一样,虽然“Kitano Blue”尚在,但色彩延续了[阿基里斯与龟]的低饱和。本片谈的是政治而不是黑社会。其实从这里倒是接到安公那里去了([宁静的海]类似)。此片重回“日本性”,但这个日本却不同之前的日本。

10分钟前
  • 胤祥
  • 还行

拖沓 ..

14分钟前
  • 家润
  • 还行

同样是面瘫和咆哮,北野武和赵又廷就不是一个等级。

16分钟前
  • 翻滚吧!蛋堡
  • 推荐

竟然如此简单...数度以为大导要拍出什么花儿来,然而就这么直接。对背叛以及因果报应等更传统的讨论融入到了里面,反倒是权力变幻和个中推进都并无太多变化,和我想的有点不一样。当中耳朵和牙齿戏最深刻,好卡司竟然没有太专注于塑造角色。

20分钟前
  • 基瑞尔
  • 还行

学好英语击败黑道。。。

25分钟前
  • süden
  • 还行

一黑到底,人人自危,北野武用《极恶非道》对这个早已没有仁义的山口组作别,正如杜琪峰用《黑社会》向逝去的江湖祭奠。

29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推荐

现在的黑社会靠打打杀杀已经行不通了,会说英语懂经营打理生意的现代商业人才才能活到最后

32分钟前
  • 恶魔奶爸Sam
  • 力荐

总感觉续集的话,加濑亮会死很惨 = =

36分钟前
  • 替身使者张阿谁
  • 推荐

老爷子水平摆在那再说还有怎么都亮眼的大卡司阵容,故事简单,黑色冷酷,有些细节还是很值得回味的。你永远做不了最恶的那一个道上谁比谁恶谁老大,道义什么的都可以去死了。那个知识型流氓的加濑亮给我无限惊喜!

40分钟前
  • sonic monk
  • 推荐

跟无仁义之战比起来,简直就是小清新。除了开头气势迫人之外,就是一个个的罗列残杀镜头。人物反应都木木的,除了狠劲什么都没有。对黑帮生涯的刻画也极其表面化。只有看见椎名和石桥的样子让人一喜。

45分钟前
  • 风间隼
  • 还行

想赢得21世纪的无仁义之战吗?请先学好英语!

48分钟前
  • 力荐

因为是北野武,所以要以高要求来对待

51分钟前
  • JOJOSAMA
  • 还行

卡塞六再次展现英文粗口实力

55分钟前
  • 卜拉西
  • 还行

武爷永远也过不够拍黑帮电影的瘾,距上一次的《大佬》,已整十年。但这一次不仅仅是过瘾,没有浪漫情怀,收整和规范了许多,誓要将yakuza类型片推向极致。

58分钟前
  • 像一把刀子
  • 还行

北野武的新尝试?

1小时前
  • c
  • 还行

从大佬到极恶,日本黑帮的价值观和组织形态发生了天翻地覆转变。情愫表诉上讲,多少有些相似O记三合会,过去的义气仁义被颠覆,山王会完全金钱至上,会长不择手段,手下相残。如此三浦怎能不担心自己随时丧命而下狠手?水野已经发现腹黑有问题,可惜没出手;三浦最后情节设置太刻意,不过本就不重逻辑

1小时前
  • 文泽尔
  • 推荐

这不仅是黑吃黑,简直是他妈的黑吃黑吃黑吃黑吃黑

1小时前
  • Doublebitch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