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虎!虎!

战争片日本1970

主演:马丁·鲍尔萨姆,山村聪,杰森·罗巴兹,约瑟夫·科顿,三桥达也,E.G.马绍尔,田村高广,詹姆斯·惠特摩,东野英治郎,韦斯利·阿迪,岛田正吾,弗兰克·阿莱特,千田是也,列昂埃姆斯,宇佐美淳,理查德·安德森,北村和夫,基斯·安德斯,爱德华·安德鲁斯,内维尔·布兰德,劳拉达纳,内田朝雄,乔治·麦克雷迪,诺曼·阿尔登,沃尔特·布鲁克,朱妮·达顿,杰芙·唐内尔,李察·厄尔德曼,杰瑞·福格尔,Carl Reindel,埃德蒙瑞安,十朱久雄,藤田进,市川和子,Hank Jones,Karl Lukas,罗恩·马萨克,二

导演:理查德·弗莱彻,深作欣二,舛田利雄

播放地址

 剧照

虎!虎!虎! 剧照 NO.1虎!虎!虎! 剧照 NO.2虎!虎!虎! 剧照 NO.3虎!虎!虎! 剧照 NO.4虎!虎!虎! 剧照 NO.5虎!虎!虎! 剧照 NO.6虎!虎!虎! 剧照 NO.13虎!虎!虎! 剧照 NO.14虎!虎!虎! 剧照 NO.15虎!虎!虎! 剧照 NO.16虎!虎!虎! 剧照 NO.17虎!虎!虎! 剧照 NO.18虎!虎!虎! 剧照 NO.19虎!虎!虎!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04:42

详细剧情

  这是一部真实的电影,真实展现了日军偷袭珍珠港的历史。美军插手太平洋战场,日军最高将领山本五十六(山村聪 Sô Yamamura 饰)认为美军实力强大,应速战速战,不宜和美国人打长久战。于是,由他一手策划的偷袭珍珠港行动正式启动了。  虽然美军从此前截获的日军密电中得知了日军可能进行突袭的消息,但多数人都对此不屑一顾,密电的内容也没进行上报。即使在突袭当天美军一个士兵发现了雷达上不寻常的飞机群,美军将领仍然认为那是自己的飞机在执行巡逻任务。最终使得日军偷袭行动一举成功,美军损失惨重。山本五十六也成了美国人最大的眼中钉。

 长篇影评

 1 ) 日本人真虎!

该片的视角我很喜欢,真实的刻画了小社会。日军内部的争斗,美军内部的不和,都被表达了出来。
日军的疯狂,献身,刻苦让人印象深刻。这个民族让人尊敬,历经磨难而顽强;历经磨难而依旧崇拜军国主义,从未真正反思历史。
虽然早已知道结局,但却让人紧张揪心。
对比一下《珍珠港》和《虎虎虎》的观看人数,让人有点失望。战争是战术,是牺牲,是利益。
最近在补习二战,作为一个战争盲,对于二战的了解仅限于一点日本侵略中国地历史。希望能更多的了解欧洲战场和太平洋战场。

 2 ) 巨人是如何觉醒的

“中国是一头沉睡的雄狮,一旦被惊醒,世界会为之震动。” 拿破仑有没有说过这句话,有待考证

中国是不是一头沉睡的雄狮,醒来世界有没有震动,现在看,好像的确世界都听到了中国声音

70多年前,另一头雄狮,也从沉睡中醒来

不同的是,它是被“唤醒”的,醒来后

整个世界都变了

这就是美利坚,这就是珍珠港,这就是“虎虎虎”

虎虎虎是Tora Tora Tora的译音,日军约定,一旦攻击珍珠港成功,报捷电报的译音就是Tora Tora Tora

电影围绕着日本和美国军政两条线展开

日本方面,武官杀气腾腾,志在必得;文官唯唯诺诺,瞻前顾后;山本为代表的理智派军人,则心怀侥幸,惴惴不安。总的机体运转是互相牵制但军国主义占绝对上风

美国方面,珍珠港太平洋舰队掌握着可靠的信息,但舰队上层莫名地轻视;华盛顿和军方隐隐约约地透出“放日本人打”的阴谋论色彩,但一大堆系统性的官僚机构运转失误和混乱则又把事件的矛头指向了当时美国行政的官僚主义,各种无语甚至荒谬的错误让人觉得官僚机构真是天下乌鸦一般黑,民主国家也不过如此

当然,官僚主义本身就是科层公务员体制的必然副作用,简洁高效与层级规范天然就是矛盾的,这个不表

最酷炫写实的场景当然就是经过了长时间的政治博弈和军事准备铺垫后,几十分钟的空袭实景表现

70年代的电影是诚实的,没有电脑特效,只能搭模型

但一艘艘战列舰、航母劈波斩浪,一架架零式、陆航翻转腾飞,让人毫不怀疑

这就是70多年前的真实写照

片尾,山本对沉睡的巨人觉醒的哀叹,为虎虎虎的战术胜利,宣告了战略上的葬礼。

 3 ) 战争就是战争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视角来看电影,我觉得影片的高潮不在于狂轰滥炸珍珠港那段,我喜欢日本军队启程:凌晨时分天色蒙蒙亮,第一攻击梯队出发,南云忠一率所有指挥官在舰桥上,还有所有舰上其他人员到甲板上,为他们送行,那种生死未卜的感觉,背景是大海日出(日本海军的军旗)某种意义上的日出即将来到激动人心的时刻,看得我心潮澎湃。70年代拍的精品,现在的电影缺的就是那种记录事实的勇气,非要插些男男女女的爱情,战争就是战争!

 4 ) 挑个骨头、黑泽明等

没太多艺术性可言,我给他五星是因为对史实的尊重,很难挑错。

追求纪录片的风格⋯

这是一部历史学家热爱的电影。

一部专业人士称誉有加的电影。

Farago的The Broken Seal : the story of "Operation Magic" and the Pearl Harbor disaster为原著,历史顾问是Gordon Prange,是46年麦克阿瑟将军下令做研究的那个人。制片人也就是最长的一天的原班人马,艾尔默·威廉斯,下死命令,必须每一个细节都和历史一致。

这些资料中文已经翻译了,比如说普郎格的我们沉睡在清晨:有关珍珠港的未告诉过人的故事。还有翻译成普兰奇的,叫中途岛奇迹。他当年花了大量的气力来调研,电影也表现了这些珍贵的细节。

我个人认为这样做最大的好处是避免了争议,因为错误的使用事实或错误的描绘,使电影受到巨大的批评。

很多人都知道这个片子是用模型拍摄的,很多场景里都使用了啊。但他们不知道的是,这些模型有的根本就是真实的战舰大小,虽然不会动,但是一草一木都是按照原样来的。所以军事专家也无从挑剔。

一、

此外,它是造成黑泽明自杀的电影,当时的扎努克促成了美日双方联合拍摄此片,但是,在黑泽明接手的几周以后,却让深作欣二来接了此片,原因是黑泽明只适合拍艺术片

而好莱坞方却说黑泽明可能“精神有问题”。黑泽也发现自己在日本的银行界叫不响,没资金拍电影,感觉要屈服于美国的好莱坞体制,艺术无法实现,非常绝望,因此自杀未遂。此期间他拍摄了德尔苏·乌扎拉。

但是自杀最大的原因是美方的跋扈,以及他们骗黑泽明说要请大卫·里恩来联合指导。

花絮中的解释是说,当时福克斯公司拍歌舞片惨败,看到黑泽明上交的2000万元预算,简直吓昏了。这是小扎努克说的。

他是未署名的编剧之一。故此片对了解黑泽的性情大变至关重要。

二、

珍珠港造成的损失:

4艘战列舰沉没

4艘战列舰受损

1艘战列舰沉没

1艘港口拖船沉没

3艘巡洋舰受损

3艘驱逐舰受损

3艘其他船舶损坏

188架飞机被毁

159架飞机损坏

2335人死亡(亚利桑那号占一半)

1143人受伤

日方:4艘小型潜艇沉没,1艘小型潜艇接地,29架飞机被毁,74架飞机受损,64人死亡,1名水手被捕。

三、

下面由我来搬个砖:

沃德号Ward(DD-139)是1918年服役的一艘旧的“4管”驱逐舰;电影中使用的是“芬奇号”(DE-328)来代替,与原来的驱逐舰看起来大不相同。此外,在电影中,她从1号炮塔发射了两发子弹。在现实中,沃德从14英寸(102毫米)炮台发射了第一枪,从3翼炮台发射了第二枪。

✈️ 影片展示日本飞机的起飞时,使用了一艘租来的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约克敦号Yorktown。它于1943年服役,战后进行了现代化改造,拥有一个角度很小的飞行甲板,约克敦号预定于1970年退役,主要用于日机的起飞,并与模型拍摄相结合。。电影制片人租来的,这也行!

它看起来不像日本航空母舰,是因为大型桥岛和倾斜的登陆甲板bridge islands, and angled flight decks。日本航空母舰的桥岛比较小,直到战后才开发出倾斜的飞行甲板。

此外,在哈尔西海军上将观看轰炸演习的场景中,显示了一艘船体为14号的航空母舰。海军上将哈尔西是在企业号上,而不是在提康德罗加号上Ticonderoga,它直到1944年才开始服役。这是可以理解的,但这次袭击中的企业号和所有6艘日本航母都分别被击毁和沉没。Enterprise于1959年被废弃,赤城在内的四艘在中途岛战役中的六个月内被击沉。

在Tora!Tora!Tora!中,日本航空母舰Akagi赤城的模型有误:赤城的桥岛位于船的右舷,大多数航空母舰上都这样。然而,赤城号航空母舰是一个例外,它的桥岛在船的左舷。尽管如此,桥段仍然准确地呈现出赤城真正的港口边桥的镜像版本。

其次,影片中的所有日本飞机都带有赤城飞机的标记(一条垂直的红色条纹跟随日本的红日符号),即使其他五艘航空母舰也参与了其中,每艘航空母舰都有自己的标记。此外,这些标记并不像实际战斗中那样显示飞机的识别号。从1942年起,日本飞机上圆形物上的白色环绕物才开始使用。在此之前,仅为红色圆形。

内华达号的船尾部分也被用来描绘亚利桑那号和其他美国战舰。田纳西/马里兰州级战列舰的格构桅杆(或称笼式桅杆)部分建造在美国海军内华达号船尾部分的旁边,但不是建造在一组甲板上,而是在地面上,因为电影中的画面只需显示笼式桅杆塔。船尾的大型模型显示了两个船尾炮塔,每个炮塔有三个炮筒;实际上,内华达州有两个高度较高的前后炮塔,每个炮塔有两个炮筒,而较低的两个前后炮塔各有三个炮筒。

另一个内华达州的模型,在电影中用来描绘整艘船,显示炮塔是准确的。应该指出的是,造成这种异常的原因是,在影片中使用了尾部模型来描绘内华达号和亚利桑那号。这些船看起来非常相似,除了亚利桑那州有四个三重炮塔和一个稍有不同的船尾部分。影片中没有用到的镜头和照片显示笼子的桅杆是建在地面上的。美国内华达号/亚利桑那号的船尾被证明是爆炸,代表了摧毁亚利桑那号的爆炸,尽管事实上爆炸发生在2号弹仓magazine,前部。亚利桑那船尾部分基本上保持完整到今天。

这部电影有一架日本零战斗机被击中后,故意撞上一个海军基地机库。这实际上是珍珠港袭击三起事件的综合:在第一次袭击中,一架日本零式战斗机撞上了卡美哈美哈堡的军械大楼;在第二次袭击中,一架日本零式战斗机在Kāneʻohe湾海军航空站的海军CPO John William Finn击落并损坏了飞机后,故意撞上了山坡;同时在第二次浪潮中,一架受损的日本飞机撞上了科蒂斯号水上飞机。

在横穿瓦胡岛的攻击中队的几次射击中,可以看到一个白色的十字架站在其中一个山坡上。实际上,十字架是在袭击后竖立起来的,以表示对袭击受害者的纪念。

四、

花絮中:

Stillwell说: 光是亚利桑那号就有1100人伤亡。Green:主要是为了印第群岛的石油,因为美国的石油禁运对日本影响很大。对于舰船指挥官而言,最可怕的莫过于被沉船困在港湾里。俄克拉荷马号由于抗倾覆注水counter flooding的能力比其他舰船弱,中7颗鱼雷以后,他彻底沉了。被打捞上来以后,发现了很多具尸体。

美国的修正史家至今对中国人理解珍珠港事件有误导,他们认为罗斯福事先就知道所有这些信息,然后故意导致珍珠港事件的发生,由此对轴心国宣战。而事实上,正如片中所示,所有人都是在打时间的竞赛,美方对战争情况疏于准备,甚至无法破获日方的军情。

他们沿用了当时的多名导演负责制,福克斯此前在拍孤岛浴血战。晴空血战史,1967年,他们向美方五角大楼和日方的军方要求援助。所以整片受到了两方军队的审查。特别是原田实的加入,他当时是政府高官,说日本还有东南亚拍的一些都是烂片,但却对最长的一天赞不绝口,于是决定加入阵营。零式战机在二战以后都被日方自己销毁了,因为条约他们要销毁重型武器,所以当时的机型非常罕有。所以请机械师杰克康纳利督造,他发现零式战斗机其实抄袭了美国的86战机。这就是为什么本片用86号来代替的原因。当时大家已经不熟悉这个老机型,所以找到机师能够上天也是非常不容易,康纳利也死于试飞的空难中。

他们直接在夏威夷空军基地拍的,而且还进入了华盛顿和加州,圣地亚哥,和东京,对,这是这个电影特别珍贵的地方。而且珍珠港之后,这里的建筑保存的很好,有一种历史真实感,没有增加的建筑,没有违建。

他们还制作了日本航空母舰赤城号,长门号原大小的模型,都在九州岛进行拍摄。讽刺的是,这也是当年偷袭珍珠港,日军机师受训的地方。

决定不用大明星,是想拍出纪录片的感觉。性格演员比较多。而黑泽明想使用的都是非职业演员,基本上是企业界的大老板,他用此举借花献佛来讨好他们,是为了获得更多的投资。这种做法使大家很不高兴,因为他们需要出色的演技。

剧本长达667页,黑泽明本来想改动美方的情节。哈佛大学教授入叶明说,影片对于背景没有涉及,比如说珍珠港事件的起源,可以到1931年。这个片子开门见山直接讲事件本身。还有片中也没有叙述是,当时日本基本上就是一个农业国,他们的战舰在二战前后也就只有10艘航空母舰,而美国呢,他们开始时有四五艘航空母舰,结束时已经有上百艘。

在日本,加入海军是每个年轻人的梦想,而在美国,他们都想到工厂里工作,来参军的人都是非常贫困的人,这个很多采访已经证实。

黑泽明在京都摄影棚开始拍摄,就算是无足轻重的对话,他也要请三名摄影师来拍摄。三周才拍了六分钟不可用画面。启用井川比佐志、渥美清。看到预算严重超支,而福克斯当时又处于巨大的困难,所以他们决定忍痛放弃黑泽明。深作欣二负责动作特效场面,而执导过40部电影的增田俊雄,则负责文戏。 而日本领事馆的吉川猛夫是出色的间谍,每天在山顶观察港口战舰的进出,每周向东京递

采访已经证实。 黑泽明在京都摄影棚开始拍摄,就算是无足轻重的对话,他也要请三名摄影师来拍摄。三周才拍了六分钟不可用画面。启用井川比佐志、渥美清。看到预算严重超支,而福克斯当时又

采访已经证实。 黑泽明在京都摄影棚开始拍摄,就算是无足轻重的对话,他也要请三名摄影师来拍摄。三周才拍了六分钟不可用画面。启用井川比佐志、渥美清。看到预算严重超支,而福克斯当时又处于巨大的困难,所以他们决定忍痛放弃黑泽明。深作欣二负责动作特效场面,而执导过40部电影的增田俊雄,则负责文戏。

 5 ) 今天是911,我却想起了我知道的一些关于珍珠港的故事。

今天是911,我却想起了我知道的一些关于珍珠港的故事。

首先是帝国海军难以置信的气质,或者说这个民族的气质。细心,认真和事无巨细,以及骇人听闻、杀气腾腾的想象力。

日本海军在计划和执行方面的一丝不苟,更为令人惊叹的是无论珍珠港还是中途岛,都淋漓尽致的体现了日本海军在作战方面无与伦比的想象力;譬如那个充满山寨感的木质尾翼鱼雷,因为珍珠港均深12米的海港,一般的鱼雷下海就扎到底。而这个设计,是袭击前50天才开始研发的,因为直到那个时候天皇才同意这个作战计划。

 

然后是山本五十六强大的个人魅力和南云中一的“谨小慎微”;

山本对海军未来发展的过人嗅觉——对海军航空兵的超前认知和重视,其实和古德里安对闪电战的贡献一样,对战争模式的革新是划时代的贡献。而他在帝国海军部内无与伦比的影响力以及最终在天皇面前的“赌徒”行径,充满了这个民族精英的缜密、强悍和雄心。

至于悲剧的南云,山本的计划本是希望能够获得对美达成一年的作战优势,而南云的谨小慎微,也就是放弃第三波攻击最终使得作战优势可能不超过半年。而他的这种谨慎和小心在中途岛得到了最终的报复,帝国海军损失殆尽,还顺带造就了美国海军几位终生成就的将军。

 

第三,是关于珍珠港阴谋论:

连国民党都知道日本要袭击珍珠港,美国海军还不知道?很大程度上,可能罗斯福知道,马歇尔应该也了解,至于美国海军,未必清楚,甚至是他们知道也不相信这种充满想象力和决断力的打法,因为这真是人造奇迹;

至于广为流传的美国海军的航空母舰撤离珍珠港,可能完全是上帝给美国人、也是给世界留的活口;因为那个时候的美国海军充满了保守倾向,就是说如果老美如果要保护太平洋舰队,他们要撤离的是战列舰而不是航母。另外提一句,世界上第一艘航空母舰,是日本人造的凤翔号,再感叹一把。

 

最后,我感觉最深的就是这个故事里体现出我们和这两个民族的不同。

如果年代我没记错的话,日本应该是在1919年开始就被美国打击和打击美国做研究和计划,我第一次听到这个事情的时候,立刻让我想到日本足协计划2050年得到世界杯真真真真真真不是笑话,我们才是应该被笑话的人。这一点我五体投地。

谁都珍珠港事件对美国来说是个巨大的国耻,你看几乎所有美国的影视作品,每拍到这里像是我们拍到唐山大地震或者南京大屠杀。可是我第一次知道珍珠港事件美国损失了多少人的时候,我真TM是想拿卡廷惨案和南京大屠杀来侮辱波兰人和中国人。这个答案是2402人阵亡。我们真TM不值钱。看看奥巴马在矿难后的演讲里一个一个读死者的名字的时候,我再一次体会到这一点。

 

还有一点,我们可以当作嘲笑日本人的笑话听。在珍珠港被击沉的总共四艘舰艇中,两艘被打捞起来继续用了,也就是说珍珠港其实美国人只损失了两艘战舰,那个亚利桑那号至今还是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无独有偶,中途岛战役里,美国有参战的三艘航空母舰,有一艘叫约克城号,是尼米兹违反美军规定,从返修堆里硬拉出来打仗的,这个航母被日军击中之后,以为干不动了,结果又打了一段时间,又被击中,美军果断放弃,结果还没沉,于是拖船准备拖回去继续修,边拖边打,快回去的时候被潜艇还是鱼雷搞到关键部位,最终才完蛋。更为搞笑的事情还有,苏联红军在东北的时候,传说有时候见到日本坦克是不开炮的,全速开着撞上去,日本坦克就散架了。

不知道这个笑话搞不搞笑,只是我觉得我们和人家比比,真是可悲。

 

PS. 纯属闲得无聊,又看不下书,胡写的,如有历史硬伤,请指出,不胜感激

珍珠港事件 WIKI:http://zh.wikipedia.org/zh-cn/%E7%8F%8D%E7%8F%A0%E6%B8%AF%E4%BA%8B%E4%BB%B6

 6 ) 唤醒

在一年中最热的季节看这部影片,说实话有点走神,不过场面的恢宏和纪实感绝对让现在的所谓历史剧汗颜。

录:《虎!虎!虎!》(Tora! Tora! Tora!)是由美国和日本合拍的一部反映真实历史的影片,于1970年上映,时长为146分钟。这部影片采用了日本人在偷袭珍珠港大获全胜后,向其旗舰发出的电报密码tora,tora,tora作为片名。Tora在日文中意为“虎”,因为日本人迷信地认为,虎是一种能平安地从千里征途上归来的神奇动物。但在该片中,to是日文词totsugeki的头两个字母,意思是charge或attack(袭击);ra是raigeki的头两个字母,意思是torpedo attack(鱼雷袭击)。当年这部电影上映时,票房收益一塌糊涂。但随着后来这部电影录像的发行,才算有了盈利。这部电影以其逼真的战争场面,几乎达到了和纪录片一样的真实准确,为电影评论界交口称赞;而且后来拍摄的与二战时期太平洋战争有关的一些影片都采用过其中的素材,我们所知道的电影有《碧海长天》(1980),《中途岛战役》(1976)。片中最为著名的一句台词是,(珍珠港事件)“唤醒了沉睡的巨人”。

◎背景:1941年当时日本在二战中正处于狂热而又焦灼的状态,日本希望得到美国的支持,一方面和美国谈判,另一方面又很害怕美国参战,如美国不支持他们,就欲在美国参战前,打垮或削弱美国的海军舰队。

◎状态:

日本执行的是军国主义,军人接受严格的武士道精神的训练,以山本五十六为首的从指挥官到士兵绝对地效忠天皇,激进、好战,不怕死,从上到下纪律严明,英勇奋战,斗志昂扬。

美方虽有强大的军事实力,但仍在观战中。只有个别官员意识到日本的企图和战争苗头,普遍存在松懈怠慢情绪,吃喝玩乐,歌舞升平,战事情报上报后渺无音讯,以至贻误战机。

◎偷袭: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军的三艘航空母舰载大批飞机和潜艇,悍然出动,突袭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打得美国舰队措手不及,虽然也做了一点还击,但无济于事,惨遭失败。这次偷袭珍珠港事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个转折点。

◎结果及现状:珍珠港事件激怒了美国人,触动了美国的底线,将他们卷入二战中。美国向德日宣战,客观上分散和削弱了德日的力量,加上中国人民的英勇顽强的抗日战争和苏联的卫国战争,直至美国在广岛、长崎投下了两枚原子弹,德、日全面投降,二战宣告结束。战后美国在日本及周边设了30多个军事基地,成了美国的一个附庸国。

◎反思:情报在战争中的重要性和作用,影片中一位亚裔年轻人破译的日军情报没有引起美方的重视,是美军失败的重要原因。现代战争中科技、经济、金融情报同样重要,强大的军事实力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作支撑。

◎最近:美国众议院议长南希·佩洛西率领国会代表团访问亚洲的行程,8月4日经菲律宾克拉克美国空军基地访问台湾,将在台北会见蔡英文。大国的虎视眈眈和肆意挑衅,让许多国人寝食难安。

战争让国与国之间的政治博弈,利益纷争,外交的折冲樽俎淋漓尽现,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人类社会,更珍惜和平的宝贵。

 短评

力所能及的还原与不太出色的编导。看着就想,要是当初真由黑泽明和David Lean连手搞这片子会是怎么样啊。

9分钟前
  • 流空破刃
  • 还行

写实性远大于艺术性,最精彩的是对山本五十六的刻画。他的哈佛背景已预言奇袭会唤醒“沉睡的巨人”,但他的军人血脉却无法放弃主动进攻所带来的战略优势。这是属于战争的永恒悲戚,正如山本所念的明治天皇御制诗:苍苍四海,莫非同胞;茫茫人间,相争何为?

11分钟前
  • Obtson
  • 推荐

1970年能拍出这样的战争场面,已经非常不容易了,而且是据史实主线拍摄。而2001年的那部《珍珠港》是以爱情为主线,总有挂羊头卖狗肉之嫌。虽然他的画面要比70年的好,但毕竟年代不同,技术不在一个层次上。

13分钟前
  • 心知_道
  • 力荐

狠片!花了三个晚上终于看完!真正的战争巨著!

14分钟前
  • 大社社
  • 推荐

蓄势待发,一击而中。2个小时的稳重,半小时的爆发。确实,MB的珍珠港无法与之相比。ps,八一下美军最后上飞机的那两位,小Ben和乔什么嘿嘿~~~

17分钟前
  • 安蓝·怪伯爵𓆝𓆟𓆜
  • 推荐

老爸二战迷。感觉这部虽然年代久了点但比偷袭珍珠港好看。

19分钟前
  • 微喵的兔姑娘
  • 力荐

虎年新春重溫了這部老片 當年的大片如今看來頗有一分樸實的華美 把主角交還戰爭本身 看看這朝日下的零式戰鬥機 十分震撼哪

22分钟前
  • 暴力卡車
  • 推荐

“繁文缛节”延误下战书,本想决斗却早已“强奸”对方近一小时。科技才是第一生产力啊。

26分钟前
  • 寒狐传媒
  • 推荐

看看美国人对战争对手山本五十六的尊重,会明白把敌人拍得越弱智越是自身低级的体现

30分钟前
  • 逍遥容与
  • 还行

整部影片的优秀在于真实,时间上对应史实严丝合缝,每一处环节赢在什么地方,输在什么地方,一目了然。美国人一开始不把各种预示与警告当回事,活该哐哐挨揍;日本人则是赌一把开大赢麻了,但见好就收这一步究竟是对是错,历史也给出答案了。老爷大哥(田村高广)还是好帅啊!

32分钟前
  • touya
  • 推荐

“即使黑泽明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天才导演,对于本片他也属于错选。这不是他的类型,他从没拍过类似的题材,也不符合他的风格。我觉得他既指导的不舒服,更不习惯有人在旁边指手画脚。他总是全盘掌控,没人敢在预算拍摄计划或是其他方面教黑泽明怎样去做。但当时扎努克等制片人就站在他背后。”——弗莱彻

36分钟前
  • 赱馬觀♣
  • 推荐

影片前两个小时对历史迷来说绝对过瘾,虽然要讲的太多导致每个场景都很短、人物对话也笼统简略,可就凭完全符合史实这点已令人满足。军事场面受时代技术水平所限,剧组已在力所能及内做到最好,尤其体现在AT-6……不,九七舰攻从赤城号起飞及飞赴珍珠港的编队阵型上。比较可惜的是轰炸完后收尾太仓促。

41分钟前
  • 屠龙侠912
  • 推荐

全景平铺式还原战争历史。好处是从大而全角度还原各方真实事件过程,有别于近些年来的个人视角切入的方式。从突袭前,日方认真备战、甚至还做了演习;美方有无数次预警,甚至到突袭前都有很多次机会认真迎战,可偏偏是一连串意外巧合,主要是心态放松导致的一次失误。最骚的是那句「七点我下班了」,就完全没有进入备战状态。从战役上看,日本比预料的赢得还容易,而山本五十六早就清醒看到一年后的逆转;在美国这边,各种军备准备其实早已充分,缺少的只是心态准备。电影最后的基调也是如此,两方似乎都是阴差阳错因为通讯问题共同促成,但战役的胜利方却弄醒了可怕的敌人。

46分钟前
  • 十一伏特
  • 推荐

这是一部传记电影。。。没有夸张,只有刻画。。那个后战争时期的经典战争史诗。。

50分钟前
  • kindsos
  • 推荐

日美合拍战争大片。从日美双方角度,如演绎纪录片般严肃地展现珍珠港事件始末。没有英雄美人的狗血剧情,只有丰富的历史群戏与物理轰炸特效大场面,实现视觉与心灵的震撼,以及电影戏剧性与历史真实性的完美统一。了解幕后制片经历后更是感慨唏嘘。成片保留了大部分黑泽明版剧本的框架内容。但可惜黑泽拍摄部分的胶片已全部遗失,成为遗憾

55分钟前
  • 汪金卫
  • 力荐

才两小时就分为了上下篇,可见编剧导演也熟知这不是一部会紧扣心弦的动作大片。上篇几乎全文戏若不对历史稍有兴趣是很难坚持到全片结束的,战前对两军情绪的精确把握是亮点也是弱点;下篇则是偷袭高潮,密集的动作戏也很难缓解上篇所带来的疲乏感,毕竟70年代电影语言,当半部纪录片看可能稍微好受点

56分钟前
  • 阿奇波尔德
  • 还行

人类到目前为止最优秀的战争电影之一,战争就是战争,别没事吃喝玩乐搞对象

58分钟前
  • 历史理性
  • 力荐

近乎纪录片般的高水准,这种严谨的态度以及全面的角度随着时代的发展反而很难再重现了。日美合拍造成的迥异风格是一大特色,就我而言更喜欢日本那部分,山雨欲来的压迫感极强,美国这边总觉得部分群演不太入戏,淡然得过了头,甚至带出几分黑色幽默的味道来,所以犹豫再三扣掉一星。

1小时前
  • 暗夜精灵
  • 推荐

终于在虎年观看了《虎!虎!虎!》。—— 如果从娱乐观影的角度来看,2001年的《珍珠港》显然更受欢迎;如果要了解「偷袭珍珠港」相关历史的话,那我个人更推荐这部1970年的《虎!虎!虎!》。

1小时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总有那么些危机嗅觉敏锐的,却总被个别环节掉链子的全盘拖累。真正可怕的,不是对手的虎!虎!虎!,而是队友里的猪!猪!猪!

1小时前
  • 爱的镇魂歌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