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0

战争片日本2013

主演:冈田准一,三浦春马,井上真央,滨田岳,染谷将太,三浦贵大,上田龙也,新井浩文,夏八木勋,桥爪功,田中泯,山本学,平干二朗,风吹淳,吹石一惠,古川雄辉

导演:山崎贵

播放地址

 剧照

永远的0 剧照 NO.1永远的0 剧照 NO.2永远的0 剧照 NO.3永远的0 剧照 NO.4永远的0 剧照 NO.5永远的0 剧照 NO.6永远的0 剧照 NO.13永远的0 剧照 NO.14永远的0 剧照 NO.15永远的0 剧照 NO.16永远的0 剧照 NO.17永远的0 剧照 NO.18永远的0 剧照 NO.19永远的0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2-17 00:14

详细剧情

  2004年的一天,司法浪人佐伯健太郎(三浦春马 饰)在外婆的葬礼上得知,他和外公贤一郎(夏八木勋 饰)没有任何血缘关系,其真正的外公宫部久藏(冈田准一 饰)早已在二战末期死于神风特攻行动中。此后不久,健太郎被姐姐庆子(吹石一惠 饰)叫上去调查宫部的事迹,他们走访了宫部当年的战友,谁知许多人都将外公斥为“帝国海军第一懦夫”,其执行任务时即使看着战友牺牲也绝不卷入战局。老兵们的评价让姐弟俩颇受打击,但随着调查的深入,他们发现宫部拥有最高超的飞行技巧,他深爱着妻子(井上真央 饰)及女儿,并发誓无论如何要回到家人身边。坚定着这一信念,宫部不惜放弃帝国男儿的尊严,而他的处事方式也不知不觉影响着各期的战友们。伴随着老兵们的讲述,健太郎注视着外公迎来了最后的时刻……  本片根据百田尚树的同名小说改编。

 长篇影评

 1 ) 《二战对于日本,可能真的永远=0》

《二战对于日本,可能真的永远=0》
故事切入角度选择得巧妙而暧昧。双线结构的设置中,除了主要线索零式战机的驾驶员宫部久藏(冈田准一饰)之外,还加入了60年后孙子探访战友还原祖辈经历的寻根故事。两条线索穿插讲述,相互呼应,一方面拉近与当下观众的心理距离,让普通日本人隐隐觉得“这事与我有关”,借此强挤观众眼泪;另一方面强调血脉延续的历史传承,让孙子佐伯健太郎(三浦春马饰)代表无知的日本年轻一代,用祖辈在战场上努力活下去的顽强事迹给他们上上课。
电影中的价值观被包装得十分精巧,避免了对集体罪恶和战争责任进行讨论,而是突出个体士兵的无奈、无辜,将宫部久藏这个角色的身份从战争参与者转变为受害者。之后更进一步,描述他如何挣扎地找到了一个继续战斗的理由—— 珍惜生命,活着回去——以爱的名义。
“我的生死于战局无关轻重,但是对于家人来说则是一切。”宫部顶着胆小鬼和懦夫的骂名,也坚定信念要“活下去”,还把这种观念传递给下属。当年因此而免于一死的战友,对这位小队长心怀感激,躺在病榻上眼含热泪地向年轻人讲述这段故事——演到这里,感觉电影已经给观众准备好一盒纸巾,就等着你掉眼泪了。
正是这种巧妙和暧昧让《永远的0》有了票房大卖的可能性。以“珍视生命”的普世价值观作为主题立意,让各个年龄层的观众都更容易接受。同时采取选择性遗忘策略,好像早就准备好了如何应对电影上映后可能会发生的口水战,故意绕开了敏感地带,显得有些鸡贼。

 2 ) 导演你真聪明

看到豆瓣的评分,本以为是部二战题材的对战争反思的大片,可是看完以后五味杂陈。
心里说不出的纠结。
这是部反战题材电影吗?好像是,但又感觉别扭
没理顺前,就去看了下评论。
有三种声音
一种是,这是部人文关怀的反战电影,主人公为了活下去见妻儿不惜背上懦夫胆小鬼的骂名,在战争中努力求生存。反映的是战争背景下,人性的光辉。
第二种是,这是为日本军国主义洗白的电影,日本人不懂得反思自己在战争中犯下的错误,日本的民族性让他们就是这样,和平年代温和,战争年代癫狂。
第三种是,这既不是反战电影,也不是洗白电影,只是反映了一个小人物在时代大车轮里身不由己,还有悲欢离合。

看了那些评论,我感觉。。。。。。更混乱了,好像都有道理。。。

可是我就是谁的观点都不完全赞同。

说是反战,男主貌似是不惜背上胆小鬼骂名也要努力活下去见妻女的好丈夫,(不认为二战的日本是正确的正义的,好像是我唯一认同的算反战的点)但是后面那个从头到尾抽烟却没得肺癌的老头透露的情况是,尼玛,为什么他飞机上见不到弹孔,因为别人根本打不着他。什么脱离战局,是因为那些技术不好的战友太笨老被人追着打的满身是洞,看到他优雅完好无损的机身,小心眼诋毁他罢了。

男主低调谦虚不解释,彪悍的技术不需要解释,高尚的品格不屑解释。他到底有没有打下过飞机,电影里没交代,也许是为了保证他的光辉形象,毕竟双手染满鲜血的英雄,再光辉也会带着恐怖主义色彩。

抽烟老头后来觉得没必要为了已经注定失败的日本白白牺牲性命了,我突然想,这也许就是这部电影想传达的另一种反思,日本就是因为你们这些只图一时杀戮而热血沸腾,一到失败就想着保全自己,不能为了国家牺牲自己的人而失败的。

真正的特攻队精神是为了战友牺牲自己,为了大义牺牲自己的无畏精神。

抽烟老头最后也是醉了,为了保护战友决心拼死也要护送男主去特攻。

也就是想到这里,我知道我为什么纠结了。为战友,为兄弟拼死保护,这没错,很感人,反过来,拼死也要送战友去特攻,自杀式攻击。这是什么道理?如果是保卫自己的国家,无可厚非,抽烟老头都知道日本必败的大局已定,男主不可能不知道,他为了保护学生这一点说的通,但是电影里交代的是,男主发现自己的飞机引擎有问题,才和学生交换的,那也就是说,逻辑上,如果没发现那个飞机引擎有问题,他还是会去特攻,那他再报名特攻的时候,他就没考虑谁去照顾她的妻女?他那时候是放弃不管怎么样都要回到妻女身边的承诺了吗?这个逻辑上说不通啊。OK,我突然又想起来,电影里那个叫大石的小哥握着照片说,那个把娘儿俩从黑社会里救出来的人是谁呢?

我脑补的情景是,导演哈哈大笑的说,我早知道你们会这么想,所以来这么个神秘人我就可以解释,他是男主一早找好的可以照顾他妻女的好朋友,大石小哥是意外的双保险。这样逻辑就通了吧。

恩,好像是通了诶,但是,导演啊导演,你这样绕晕我有意思么?

那OK,以此为前提,我们再理一遍,男主找好了可以托妻献子的朋友好在他死后照顾他家人,大石小哥是意外,但算是双料保险。所以,男主还是要去像回家了一样跳上飞机去自杀,是为了什么?就是看不了学生一个个死,精神崩溃了,想一死了之?那他为了家人要努力活下去的精神呢?男主到底是为什么要去死啊?

导演肯定又笑了,这就是我的英明之处。就因为怎么都说的通,我谁都不得罪。

喜欢人文关怀的,男主可以是看到太多学生的死,精神崩溃,想要一死解脱,反映了战争的残酷。说我军国主义复燃,我就用这套逻辑来反驳。

军国主义的人会认为男主在宣扬他们的神风精神,为了国家战友大义不惜牺牲的武士道精神。右派不会觉得我给日本抹黑。安倍甚至会看到抹眼泪。

导演OR编剧,你太厉害了!!!你照顾了所有人的需求。

可是,这样真的好吗?

棉里藏针,细思恐极。。。。。。。

直到清晨松乃送男主出门的时候我都觉得这是部温情电影,可是到外孙跟同学为了关于特攻是不洗脑后的恐怖袭击翻脸,我突然觉得味道不对了。接下来仿佛就是为了找反驳现在日本年轻人“错误”认识的证据。(将认为二战期间的日本认为是被洗脑的一代的年轻人拍成只懂享乐的蠢货这样真的好吗?)

男主是真善美的化身,就是太过完美,反而让我觉得逻辑不通。

对了,本人不是愤青,我相信日本不是人人都是极端右派。我只就电影来说,我是单纯的看电影,本不想扯上政治目的关系什么的,但是,这部电影让我感觉他想传达某种和政治有关的东西,让我很不舒服,不吐不快。

先不说神风特攻精神带不带政治目的,他是恐怖自杀袭击还是武士道精神,单说导演拿亲情牌,兄弟牌是为一种杀人方式做装饰,我表示接受不了。这不是一句恐怖袭击是针对贫民,而特攻是针对杀人武器能解释的通的。

 3 ) 当我们谈起战争的时候我们想起了什么

      从哪讲起。144分钟的片子够冗长,也足够让人想起一些相似的记忆。1948年的6月,长春这座北国春城迎来了春夏之交。闷热的天气和明晃晃的太阳把焦躁的士兵几乎点燃。城内的粮价一直飞速上涨,围城才没多久,就开始出现了饿死人的状况。林文华是国民军一名普通士兵,他心里惦记着离驻军不远的家人,而他自己却也好几天吃不上饭了。开会的时候上头说,不久就会有援军到达,不用担心粮草的问题。进入到7月,太阳烧灼的火辣辣的疼,城内开始出现了大量的死尸,野狗们吃的肥头大耳,又被捉去宰杀。城中能吃的树皮、沥青都成为了人类消化系统的一部分。林开始慌乱,最小的妹妹已经死去了,他却不敢从军中拿一点米给家里。上头提出口号:人人种地,日日练兵。兵还好,有粮,一定优先他们吃。民呢,林家已经只剩下母亲和二弟了。论城内,哀鸿遍野,却也不准出城;城外,敌军铁丝网严密把手,切断一切供应。林只是一个小兵啊,只是一个普通人,他当初当兵也是稀里糊涂被抓了壮丁,但是他不想和中国人打仗,他说,他每打一枪,都像是对着自己的兄弟开枪一样疼。于是在这座弥漫着尸臭的城,林做了逃兵,带着他的母亲和弟弟,奔赴上了逃亡之路。
    现在耄耋之年的外公并没有对我详细说起他逃亡的细节。只是,那种“要活下去“的眼神,深刻的印在我的脑海中。今天看这部电影,那个躺在病床上的老人说,要不是宫部先生对我说”要活下去“这句话,可能我不会有女儿。镜头转换,那个年轻的女儿泣不成声。我突然觉得命运之巧妙,如果外公没有活下去,就不会有妈妈,就不会有我。而这一切,在那个战火频仍的年代,那些被军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热血冲昏的人,他们懂吗?
    
    这不是一部军国主义片。这是一部反战片。在现在的日本,年轻人面对过去那些把生命交付国家的行为,都会像片中年轻人那么想:被洗脑的自爆行为,和恐怖主义有什么区别?他们不再关心国家,民族,而更多地关心起自己。这是现在的日本,崇尚人,比崇尚国家更重要。然而,在那个年代,把“家庭”的责任凌驾于对“国家”的义务之上,无疑是“懦夫”。这样一个懦夫,却最后主动放弃了自己的生命。

    外孙问外公,“他不是无论如何都想活着回去么?”,老人说,“我也不清楚,这也不是靠语言就能讲清的,他并不是害怕死亡,而是害怕妻儿的生活被破坏。”
    
    他不是不爱惜自己的生命,而是他爱惜每一个生命。他们说,最后一次作战时看见宫部,他却跟以前完全不一样了。胡子拉碴,眼神涣散。我猜,那是见惯了生死之后心灵陷入了极度的痛苦,他怀疑做着一切的意义,却无法改变——战争的发起者高高在上的鼓吹对国家的仁义道德,却对于他们这些普通士兵的命运‘、家人的命运产生了不可逆转的破坏。

     在我们战争的那些年,会不会也存在宫部这样的人,他们不愿意战争,只希望在家人身边过完平安的一生。然而,战争是命运最残酷的绞肉机,情感和肉体无不消失在齿轮中。1948年,外公满脸血污的钻出铁丝网,陪伴在他身边的只有年幼的弟弟,还有这座城逾60万的无辜生灵,他们为了什么而死?

 4 ) 关于本片的意识形态策略

本片当然并非普通意义上的电影,而实际上是天皇制法西斯主义者,以及安倍反动政权的意识形态战略的一部分。就这个意义上而言,本片与近年来右翼的其他意识形态动作一样,都大获成功。虽然从电影本身的意义上来说,本片或许相当无聊,但是考察其作为意识形态宣传的意味,还是有必要的。
首先我们可以看到,尽管众所周知百田乃安倍的友人,狂热的右翼,但本片并未采取正面颂扬日本战争的形式,而是看起来仿佛“反战电影”(不少人真的这么认为)。需要指出的是,这种情况一点都不特殊,从来日本的“美化侵略战争”的电影,很少有正面赞扬战争的,而都采取一种仿佛有所反思的方式,从中展现作者希望美化的东西。虽然笔者对战前的电影并无了解,但记得本尼迪克特那本烂大街的书中就已经写道甚至战时日本的宣传电影看起来都仿佛反战电影。理解这一点或许需要更深入的分析。不过就战后的日本战争电影而言,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即便对于保守乃至右翼而言,太平洋战争都不是一个正面的历史。这一点与对日清战争和日俄战争在荧屏上的正面表现相比较,就十分明显。“光明的明治”与“黑暗的昭和”虽然被称为“司马史观”,但实际上战后以来已经成为某种日本人的共识。
而再从电影的战争理解来看,本片的意识形态操作也并不特别。像其他很多同类型电影一样,本片中的战争被描述为一种对于个人的,外来的不幸事件。这一点实际上与安倍政权的意识形态高度配合,从安倍的历次表态与”安倍谈话“中我们都可以看到,在这种右翼历史观看来,战争并非日本人主动发动,而是作为自然的,不得不遭遇的不幸事件与日本人相遇。
而电影中反复强调的家族爱,作为意识形态战略也十分成功。实际上,想让当代和平意识培养之下的日本人接受战争,战前的陈旧的天皇制法西斯主义意识形态是无法做到的。宣扬家族主义,则成为意识形态操作的重点。这一点从自民党推动的宪法草案中也可以看到。本片中我们则看到,这种家族主义与战前封建的家族意识又不同,已经建立在战后的小家庭的家族意识之上。其基本逻辑是通过宣扬对家庭的爱,将太平洋战争美化为一个一个个人为了保卫家庭而不得不进行的战争。
安倍政权的意识形态操作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能够”满怀日本人的自豪“在战场上流血死去的一代新人,从而根本上破坏战后日本的和平体制。本片的最后,男主人公驾驶零式飞过现代日本的上空,似乎就表达了这样一种希望。

 5 ) 存在的意义


我昨天参加了一个远房亲戚的葬礼。死去的亲戚还不到50岁,因为骨癌的折磨体重不到70斤。她的女儿刚刚工作,因为母亲的离世整个人都恍恍惚惚。但她还面临着更大的考验,父亲因为意外需要接受两次开颅手术,奶奶也需要人照顾。
此时的她正处于人生最低潮最沮丧的时期。她不会在乎方便面泡开了没有,不关心飞机去了哪里,她对整个外部世界都失去了兴趣。
如果,我是说如果,此时外星人突然攻打地球要将上海毁灭,会是怎么样的情形?她会怀有怎样的心情?也许若干年后人们在回首这桩外星人恐怖袭击的时候会下个定论,整个城市在恐惧战栗中灭亡。但对频遭不幸的她或许反而是解脱。
站在我们的角度,这只是一次事件一次不幸,但站在一个个体的角度,那又会是怎么样的体验呢?

《永远的零》是一次探求个体存在的意义的体验。
神风特攻队是什么?
由一群什么样的人组成?
他们为什么要赴死?
他们死之前在想什么?
他们对今天的人们有什么想说的?

站在69年后的今天,去寻找一个叫宫部久藏的人的过去,他是一个特攻队员,他是一个前辈,他是一个丈夫,他是一个父亲。

电影的机构的是日本电影常见的片段回忆式,并没有完整地交代宫部的人生轨迹,而是若干人的回忆拼凑宫部的存在。
他是胆小的,但又是勇敢的。
他是坚强的,但又是脆弱的。
他对战争有自己的看法,但最终又屈服于疯狂。
他对家庭是忠贞的,但又选择了逃离。
他选择了逃离,但却是为了妻女的生活。

宫部对松乃说,我一定会回来的,就算我死了,我还是会回来。
为什么宫部明明有生还的希望,却还是毅然赴死呢?他已经死亡麻木了,真正的宫部已经死了,所以他当然回不去了。
战争的残酷性,不仅仅使年轻的人们迷失心智无谓牺牲来成全所谓荣誉,也让他们抛弃了生而为人最珍贵的东西。
对宫部而言,最珍贵的是他的家庭,但他已经不是宫部了,他已经没有能力守护了。他残存的对家庭最后的爱,让他选择了逃离。

这是何等残酷,比让你失去最珍贵的事物更残酷的是,剥夺你守护的能力。

片中三浦春马在联谊时与人发生争执,焦点是对特攻队员的评价。对没有经过战争接受国立教育年轻人而言,特攻队员是一群疯子,浪费生命的八嘎。幸而三浦春马掀翻了桌子,你们才是八嘎。
他们不是疯子。
即使是疯子又怎么样?是谁让他们变疯的?他们为什么会变疯?
这些难道就不重要吗?
因为这段历史令人尴尬,所以就不谈它,就好像没有存在过?
尊重历史尊重前人,最好的缅怀就是,把故事一遍一遍的述说,让后人都知道。除了知道教科书上的特攻队,也知道有那么一群宫部久藏,他们的存在。

-------------------------------------------------------------------------------------
PS 这是不是一部反战电影?我更倾向于这是一部反军国主义电影。
反战是无意义的。
战争的根源在于邪恶,抛弃战争就没有邪恶了吗?你抛弃了战争,邪恶并没有抛弃。
战争没有错,重要的是为何而战。
西方白左作秀似的往枪管里插玫瑰花,用做爱代替战争,他们才是自由世界的掘墓人。

 6 ) 《永远的0》是反战电影吗

为近年少见的日本战争电影,《永远的0》在中国观众眼中的评价可以说两级分化。一些人认为,该片在对人性的颂扬和对战争的鞭笞上十分到位;另一方则认为该电影是给二战日军招魂,毫无应有的反思。实际上,中国观众对日本二战电影的观感注定是复杂的,很难期待有更好的结果。

但是在批评声中,有一种声音是十分有趣的。这种看法认为:《永远的0》即使披着反战的外皮,也毫无反战的诚意。因为片中所描写的都是日本军人及平民,在战争逆境中和投降后蒙受的苦难,这不是反战而只能算“反战败”;同时,片中完全没有描述二战受害国人民的苦难,可以说毫无反思。

怎样判断这个说法对不对呢,我们恐怕首先要厘清,何为反战电影。

反战电影的大部头,当然是在美国。美国60年代的反战运动正是近代最重要的反战文化源流。反战电影中的代表作,如《野战排》《现代启示录》,都是这场运动的直接衍生物。

即使在一些更通俗和商业化的美国电影中,反战元素也是一种常用的砖石。在《第一滴血》(1982),《拯救大兵瑞恩》(1998)甚至是《神奇女侠》(2017)中,我们都能看到反战元素的运用。

那么先来审视第一个问题:反战电影可以聚焦于描写己方的苦难吗?

《第一滴血》中,主角的战友A,在越战中受落叶剂影响,战后死于癌症;主角的战友B,在其面前被越南人的手雷炸碎;主角自己,退伍即失业,还被小镇警察肆意欺凌。

《拯救大兵瑞恩》中,米勒上尉曾经是和善的家乡教师,现在强忍着厌恶亲手杀人,在结局时中弹身亡;主角瑞恩,家中的挚爱兄长全部战死沙场;其他队友,基本都痛苦或无尊严地死去。

《神奇女侠》中,一个情节是进入战区前的特写,英法军的伤残士兵表情木然地被运走;另一个是在战区里的无名法国小村,最终被实验性毒气弹一炮夷平。很明显,以上这些,全部都是描写己方苦难的。

再看第二个问题,反战电影必须要描述敌国或受害国的苦难吗?

上面三部电影,后两部自不用说,描写受害国也只会讲友方,没有描写敌方。而就说《第一滴血》,基本对越军或平民的苦难未置笔墨,但并不妨碍其鲜明的反越战主题。所以有人提出上面两条要求,来当作反战电影的标准,可见他自己是不太了解反战电影的。

诚然,如果日本战争片中加入《紫日》那样刺刀刺杀中国平民,或者《南京南京》那样当街强暴女性的情节,可能会让这些中国观众表示满意。但是值得怀疑的是,这样并不会增进影片的反战效果,而只是满足他们的主旋律审美习惯而已。

一个典型的反例,就是《那年那兔那些事》漫画中对越战争的描写。其中绘声绘色地叙述了越南基础设施被严重破坏,平民财产损失惨重,越军在中方炮火下死伤枕藉等场景。然而当我看到这一段时,下面的网友评论没有一条是对战争的厌恶。实际上大家可以想象到,都是一些“干得漂亮、越南猴子活该、我兔威武”等反应。那么,如果一部日本作品里专注描写中国人的苦难,对日本观众能起到多少反战教育,可想而知了。

要传达反战思想,首先要描述“你视为同胞的人是战争的受害者”,这才是教育的正道。

所以说,如果一部日本电影诚心表现反战主题,那它很可能就是用《永远的0》这种方式来呈现。至于某些想看到反法西斯电影的观众,我只能提醒一句:反战是白左的一种小众爱好,跟你们反法西斯的道德高地是不能比的。请不要把两种德性不同的文化混为一谈,谢谢了。

 短评

宫部惜命,因为他有为人父为人夫的责任感和对妻女的牵挂。宫部惜命,因为他觉得明明有那么多值得献身的事业,为何要死在战争里。可他最后为何坐上了零号机?因为他找到了可以替代自己并且更值得活下去的人。惜命不等于怕死,宫部从来就没怕过死。即使死掉也会回去,哪怕转生也要回去。他守住了诺言

8分钟前
  • 紫苏バジル
  • 推荐

抛去政治成见,这无疑是部佳作,叙事节奏感情刻画心理描绘都很出彩,导演会煽情,毕竟拍过三丁目。不过本片并不右,主角全片几乎与军国主义精神背道而驰,也不美化战争。理智看片,理智评分。

9分钟前
  • 力荐

搞来搞去还是在反战败

10分钟前
  • 蟹‖無駄
  • 还行

很多日本人主观地认为我会为轰炸广岛内疚,生活在良心的谴责中,事实上,我为什么要内疚?我亲眼看过南京大屠杀的记录片,记录片里日本兵用刺刀把胎儿从中国孕妇肚子里挑出来的暴行并不比我向他们扔原子弹仁慈多少,日本人只强调他们挨了原子弹轰炸,却没有想过为什么挨原子弹--保罗·蒂贝茨

13分钟前
  • 玩奶隐北京
  • 很差

这应该是一部反战电影。战争的残酷,更加突显了和平的重要。为了家人想要活下去,不管是死了也好,转生也罢,都要回到你的身边。在那个年代,这样的话语已然是爱的告白。结尾戛然而止,多么决绝与壮烈。时代和人们的价值观都改变的了现代社会——今天的日本会怎么样呢?这是一个未曾停止自省的国度。

14分钟前
  • 条理性
  • 推荐

军国主义招魂片,看的痛苦流涕的那些是精神皇国子民么

17分钟前
  • 日行一膳
  • 很差

为什么告诉年轻人战争的残酷而热爱和平就不是反省呢,为什么内战都可以拿出来讲对方的人性面,二战就不可以呢。桥爪、新井、染谷、井上奉献了看到现在的最佳演技,还有夏八木爷爷的告别作,人家可以称为传奇的东西还在继续,我们也做出点可以称为传奇的实事好么

18分钟前
  • laflor
  • 还行

片名和题材果然成为两大槽点。有条不紊抽丝剥茧的叙事和还算出色的CG加分不少,绝非高喊着“卡桑”撞碎大海,而是为了家人苟且偷生,放弃尊严,由回护小家乃至所有鲜活的生命,见得人性,更见人味儿。到影片的后1/3处,脑中闪过金灿灿的四个大字“托妻献子”,再想到郭德纲老师,便哭不出来了。。。

22分钟前
  • shawnj
  • 推荐

又是一部带着反战内核却被别有用心的利益集团渲染成美化战争罪行的电影,其实每年日本皆有一部分电影作品将历史背景设在二战,却鲜见公开为战争歌功颂德的倾向,大多从人性本身,家庭情感和尊严荣誉方面进行阐述,本片亦不例外,思想深度不甩你主旋律手撕鬼子几百万年。战争场景和武器载具的特效不赖。

25分钟前
  • kingkongofkhan
  • 推荐

整体尚可,空战场景没有过分摆布,CG图像差了点。

26分钟前
  • Die Katze
  • 推荐

如果不能从战争的残酷中体会到生命的宝贵,口口声声说要消灭日本,这种除了愚昧真找不出什么词可以形容。二战留下的不应该是国与国之间的仇恨,更不应该用胜利或者失败来形容结果,和平和对生命的珍视才是战争留下来最宝贵的财富。

27分钟前
  • Gougo
  • 力荐

从片名就能感受到对二战皇军的敬意,最后那个标准神风自杀式俯冲,简直能把小日本的战斗欲给燃烧起来!说是反战,却总在体现皇军的勇猛;说是反战,却无时不在提醒着人们-像男主这样舍国家为小家的战士是多么英雄无比。明明军魂附体,但片子却拍得走心,也确实挺感人,捶胸为何我们拍不出! 3星推荐

28分钟前
  • 诸葛诺
  • 还行

电影本身很不错,煽情到位,铺垫也不错。2013看的最后一电影,哭死我了。电影院里哭声一片啊。。。另外瞪谁谁怀孕哭起来真丑

31分钟前
  • 七三
  • 力荐

日本近年来越来越聪明了,涉及二战不谈立场,只关注个体命运,故意以此淡化政治色彩,所以这种片子上映后两派总是争个不停

36分钟前
  • 晚安好运©️
  • 还行

虽然是个讲述神风特工队和抗战的影片 但是主角是个反对军国主义思想的人 我一个人死了对国家来讲虽然并没有什么 但是对于我的家人 我的妻儿来讲 就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 死并不困难 困难的是要想办法活下去 天才的飞行员 总是幸存下来 无能能敌 但是当他选择死亡的时候 便是真的死亡

37分钟前
  • 力荐

永远的0,可惜我永远无法给出你0,这就是豆瓣的规矩。

38分钟前
  • YangLee
  • 很差

俩外国人去看了场没字幕的日语电影,默默看哭好几次

43分钟前
  • aleji
  • 推荐

山崎贵的导演功力真是不得小觑,虽然影片和《男人们的大和》类似,爱情加战争的戏码也没什么新鲜,但是整部电影流畅而自然,以战争的大背景聚焦个人的心理斗争,而且日本的特效水平再一次震撼了我的双眼。喷子们再怎么贬低日本人,贬低他们的电影也改变不了日本电影优秀的现实。

48分钟前
  • 谢谢你们的鱼
  • 推荐

《永远的0》并不是为军国主义招魂的政治宣传片,相反却在反思战争,当然也不乏抒情掩盖暧昧之处。创作者切入的叙事视角,是相当精明的。它是一张未完成的拼图,因历史的回溯而全盘皆活,横有后代的抽丝剥茧,纵有前朝的努力发声。生命比战争重要,大片之大,大在如何斡旋历史的书写,使其更具说服力。

53分钟前
  • shininglove
  • 推荐

“大和魂”后的新时代战争映画

55分钟前
  • xxhhcc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