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去见我妈

喜剧片大陆2022

主演:郑润奇,钟少贤,卢珊,郑鹏生,连锡龙,连映珠,范婵真,李树浩,卢敏敏,黄庚州

导演:蓝鸿春

 剧照

带你去见我妈 剧照 NO.1带你去见我妈 剧照 NO.2带你去见我妈 剧照 NO.3带你去见我妈 剧照 NO.4带你去见我妈 剧照 NO.5带你去见我妈 剧照 NO.6带你去见我妈 剧照 NO.13带你去见我妈 剧照 NO.14带你去见我妈 剧照 NO.15带你去见我妈 剧照 NO.16带你去见我妈 剧照 NO.17带你去见我妈 剧照 NO.18带你去见我妈 剧照 NO.19带你去见我妈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13 04:09

详细剧情

  泽凯跟静珊交往两年了,两个人在深圳一起打拼,相伴相依甚是幸福。但在汕头老家的妈妈,却不知道泽凯已经有了女朋友,不停地给泽凯找对象,甚至安排人跑到深圳来跟泽凯相亲。  泽凯知道,要让妈妈接受静珊是很难迈过去的坎,因为静珊有过一段婚姻,所以迟迟没有跟家人介绍过静珊。但妈妈不停地催婚,泽凯不得不面对,最终决定跟静珊领证结婚,带她回家,跟妈妈坦白一切。

 长篇影评

 1 ) 就好像是自己的自传,在爱情和家庭中选择,但爱是唯一的答案。

一.就像自己的故事,爱是唯一的答案!

从几个月前看到这部电影的宣传,就一直在等待上映,从来没有哪部电影让我这么期待过,仿佛就想在诉说我自己的故事。

是我的故事,但其实也是很多潮汕外飘游子的故事,我也很惊艳于狗哥对现实题材的敏感度。随着时代发展,越来越多的潮汕8090后往一二线大城市发展,不可避免地造就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和非潮汕地区的人成就一段姻缘,其中的难度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深刻体会。传统和现代,亲情和爱情,家乡和异乡,对于我来说,所谓的选择在于平衡多方的利益关系,不管路如何走,爱是唯一的答案。

二.说说我自己的故事,明年要结婚啦!

未婚妻现在在杭州上班(不是杭州人),我在深圳。17到19年我们在深圳相识相爱一起奋斗,20年由于父母的反对,她离开深圳去往杭州。我们经历了半年的分手阶段,在20年的国庆,我们重新在一起,并许下了永不分离的誓言。经历了重重关卡,见了双方父母。我们定于明年过完年一起去结婚旅游。

回首经历的一切,真的感慨万千。潮汕地区的排外性,注定了父母辈很难接受“外省仔”。电影里的妈妈说了一句“家族声名在外,娶个外省媳妇被人笑死”,这是传统一辈非常典型的思想,甚至我身边不少90后的朋友也是这么觉得。这种东西没有对错没有好坏,我只是知道,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才是最精彩的。

三.聊聊电影里的一些细节!

1.钟少贤妈妈反对这段感情一个重要因素在于,怕以后和儿媳妇不好沟通,怕以后的孙子不会说潮汕话。这应该是现实中潮汕父母反对外来媳妇最主要的原因。在潮汕的很多老一辈都不会说普通话,这也是潮汕排外的重要体现。

2.“哪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儿女”,潮汕是个重宗族亲情的地区,听到钟少贤妈妈这句话,真的泪奔。潮汕妈妈一生基本都在为子女付出,真正印证了那句话“春蚕到死丝方尽”。这种强大的族群凝聚力不止于父母兄弟姐妹,也来自于在外地一句胶己人。

3.电影里的奶奶真的很祥和,我相信会让无数人都想起他们的奶奶。奶奶是非常典型的潮汕奶奶形象,真的爱了。

4.妈妈和泽凯吵架的那段演的真好,一个大男人都看哭了,情感流露很真实,现代和传统的碰撞。让我想起我对我妈说过,我喜欢就好,媳妇是要和我过一辈子,不是要和你过一辈子。

5.结局感觉稍微仓促了点,如果能把妈妈接受静珊的过程具象化点,多一些双方接触沟通到融合的过程,我相信会更好点。

目前暂时也只能想到那么多了,后面有想到的再补。

真的很喜欢电影宣传的那句话,爱是唯一的答案。

但我也希望借此平台对广大潮汕老乡说一句,能尽量找本地的还是本地的吧,其中的苦和心酸只有自己才知道,面对的压力和痛苦真的没经历过的人不会感同身受。

我经常对我朋友说,我也想找本地的,但缘分这种东西很奇妙,缘分到了,我们相爱了,我就会去抓住,我不在乎任何人的眼光,我是个自私的人,我只在乎我自己。

爱是唯一的答案!

 2 ) 《带你去见我妈》:带我回望家乡,带我妈去见世界

◆对我来说,既是电影,又是纪录片 片尾的用手机录像,画质与前片明显有差,真实地记录(我觉得有一部分是)妈妈的素人扮演者第一次坐飞机去杭州的过程,让我脑子里确切地蹦出纪录片这三个字。妈妈对乡邻街坊的询问平静应对,在机舱听到熟悉口音会寒暄“你是潮汕哪里的”,在飞机起飞会紧张、不敢看向窗外,会说下面的人好小喔,会问“等下飞机会稳下来不,能看到我们家里在哪里不”等问题。因为我妈也还没有坐过飞机,我好像就在提前预演她的第一次,也希望能够参与并纪录她的这个第一次,过于贴切。 是的,因为是本地人,跨开媳妇见婆婆的摩擦和磨合等套路框架剧情,我看这部片主要是看家乡,看自己。不无贴切的大家庭、庙会唱戏、算命;初一十五中秋等各种时节拜老爷,从年头拜到年尾,拜完后多的话都会各种亲戚走一圈,这个送一点那个拿一袋,然后就会出现推拉、反送、不接收、撒腿跑等经典场景。

◆戳人心的细节刻画 全片我落泪了好几次。 比如一次是在泽凯和女友离开后妈妈和奶奶的对话,妈妈担心儿子娶了个离了婚的外省人会让家里的名声不好,奶奶说“管外面说好还是坏,自己好才是好”。——我的奶奶也是!有些点比年轻人、中年人都开明多了,活了那么多岁,经历是宝藏,真不要以为是老古板。 后面妈妈补了是怕他们生的孩子以后不会说潮汕话,这些老一辈又不会说普通话,沟通交流就断层了,传统传承就断了。这一个我个人真的很能够理解,因为身边也有一些亲戚是异地婚姻,孙辈只说普通话,家乡话也不会说,我感觉到交流上有些表达在不同方言间不能够共通,也会影响交流的效果。所以我还是希望我有小孩的时候,我要教他说潮汕话! 还有一次是在妈妈打算去深圳几天,把店铺交代给家小弟照料,临行前远望家里店铺,一个常客过来拿三只鸭“多少钱”“二百八”“昨日跟你妈定的时候说给我二百五而已喔”“阿叔,现在鸭很贵啊,我这个一只拿货成本都要到90了,不然我送点鸭翅给你好不“(这个话术实在是太熟悉太有亲切感了!),然后妈妈欣慰地跟摩托叔说走吧。——因为家里一般对小儿子都是比较呵护疼爱的,所以总是觉得长不大,但是其实小儿子是一直在成长的,只是没有那个被看见的时刻。

◆说说男主角泽凯 男主角就是有点痞痞的潮汕男子的形象,有点大男子,会打哈哈,会较好周旋于各种亲戚街坊关系,长大后经商做生意,慢慢懂事能扛一片天。虽然目前在全球化互联网化的进程中,潮汕男孩子的外表穿着性格等都逐步融合、呈现多样化、不再那么有地域性,但是确实我在这个泽凯的形象中看到很多老家的人的影子。

◆充满期望 刚开始看的时候我还在吐槽“糟糕,外地人看完对潮汕人又加强了刻板印象了”,但是看到后面就释然了:其实这部片把潮汕家庭作为一个基点讲外地媳妇与本地婆婆的关系,我相信肯定在很多其他地方也会出现片中描述的一些场景。虽然这个话题点属于老生常谈,但是从“潮汕妈妈”这个基点衍生开去,这部潮汕电影相对上一部做到了很多诚意和用心,我也充满信心,带更多“潮汕妈妈”去见世界! 记得以前听潮语歌曲《胶己》看到一条评论:“我是潮汕的女孩,我不喜欢潮汕,但我又喜欢潮汕,我在潮汕生活不下去,但我又想念潮汕。”我对潮汕的感情,大抵如此。所以,将这部影片推荐给你,不论你是哪里人! (目前已上线视频网站,若需zy,也可后台留言,我分享给你喔)

 3 ) 从没想过 我这辈子会拥有潮汕的记忆

去年9🈷️ 我开始搜索和潮汕有关的一切

潮汕人爱喝茶

拜老爷

迈急迈jing 大家都是胶己人

我发现我喜欢的一个电影博主也是潮汕人

我开始向往去南澳岛环岛旅行

我搜索了当地一家带庭院的酒店 可以有一面墙的幕布看电影

我和你一起云看《带你去见我妈》

电影的票根还没有泛黄

但是你不在了

……

电影终究是美化了爱情的面孔 我以为我能成为胶己人 但我终究连你家的🍵也没有喝过。

——————

说回电影本身,是很难得的优秀方言电影,有台湾文艺片的影子,接地气有温度,不似演戏更似纪录片,虽然主题不很宏大,但人终究是活在当下。有轻松的段子,也有感人的爱情,希望电影中的珊珊拥有真正的幸福。

 4 ) 带你去见意外变得好看的电影?

一个想法,成为一部影片。一份爱,成为一辈子的牵挂。初心是为了把他母亲的形象搬上银幕,却又被素人的真实表演、朴实的话语、俏皮的插嘴,拔高了意境,意外的变得很好看。

他母亲的形象,其实在每个人的记忆里,在每个现实家庭里,都真切的存在。无论打是亲骂是爱,还是临行前担心的注视,以及见塔逢庙就祈福为潜意识行为,是她在多余的担心着家人的成长,把无法化解的矛盾,把想不通的问题,归结成一句:“泽凯,妈妈是不是很没用”,让人泪奔。

推开门,让快节奏的都市和缓滞的传统连接上,有人会把不解的东西视为人性卑微和旧习难迁,有人会把冒进的想法视为为洪水猛兽,老奶奶看得清,一句你可管他人哭与笑,自己过好才是真。但当局者迷,犯'冲'难解,越深挖越茫然,深入不如浅出,转身各自走陌路,人生多的是悲剧,但导演不能免俗,以为一切都回到爱上,就会让残酷的人生好像变回多彩。

 5 ) 昨天看《四海》,今天再看这部的感受

昨天看《四海》,今天看这部,相对而言这部耐看得多,比如儿子和母亲打闹,儿子从平台上面看妈妈给洗澡的弟弟拿煤气罐,很多要用心去感受才能安排出来的细节,对比四海的形式花架子,更能入心。 当然,这部影片不适合春节档,没有明星、导演不知名、不热闹,所以噱头不够,宣传时很难抓人眼球。但是,希望以后春节档会有这样看似平淡却又入心的影片供观众选择,如果哪一部脱颖而出,一定会给拍这样片子的制片方导演更多鼓励,甚至会影响整个电影行业。 影片的问题:开始时候的相亲那段,觉得有点像小网剧,虽然搞笑,但有点像抖yin的段子,几乎要放弃了,还好男女主后面节奏带得还可以。建议导演下次在引入剧情时候,尽量避免靠这样段子引入,有点low。 妈妈演得真好,反应相当自然。看了导演的影评,知道妈妈记台词这么用功,最后坐飞机确实是演员第一次坐飞机,脚底发麻一直到头,感觉整个人翻过去了。 “妈妈是不是很没用”,一句话触及到我,在这里停止再好不过,赞。 除了电影以外,长辈不愿意子女找二婚的对象是能理解,我是父母也会担心,担心对方性格脾气或有些方面有问题,怕两人一起以后发生类似事情。 想想离过婚的被人瞧不起时候也是挺可怜的,第一次遇到的人跟自己不合拍,就被人用有色眼镜看待。很多人离婚并不是因为他她不好,一物降一物,锁没找到对的那把钥匙而已。 不愿意娶外地人是不太理解,应该不是城市和乡村的区别吧,潮汕现在还有女方所说的那些思想和风俗吗?

 6 ) 带现代去见传统:评《带你去见我妈》

带现代去见传统:评《带你去见我妈》

喜剧·现实

一部方言片要想醇正地展现地方生活,启用当地生活的老百姓或是最好的选择。虽然没有表演的功底,只能一遍遍NG(听闻龅牙婶重复拍了40多次),在成片里才呈现出一副更为连贯的画面。有时候甚至不知道,是不是电影特意采用了交错蒙太奇的手法将复数个连续的日常见面,以只出现三五秒的方式,打乱重排。不管是否有意,这都带来了别样的韵味:每日可不就是这么讲复数个零碎生活要整合到一起的过活吗?这种过活尽管是片断式的,却也是在这些片断中咋舌出烟火市井的风味。

与电影中的段落相契合的,便是热爱演潮汕戏剧的父亲,在后台解释为何演戏时女演员的鞋子会被绊倒的。他将一次日常表演的误差重新描述为更加具有意味深厚的情感,虽然事实只是鞋子坏了,要缝缝补补一番。

虽然是展现潮汕人家的生活场景,但是刚开始的5分钟放映之后,观众席里回响起阵阵笑声。这听起来很像是在响应《带你去见我妈》被当做喜剧现实主义电影上映的结果。可是究竟是什么让我们发笑呢?在这部电影中并没有与网络热词相呼应的梗,也没有刻意营造的包袱和段子。可以说是日常人家几代人共处同一个屋檐下的日常磕碰。主创团队找的演员都是当地生活的潮汕人,他们并没有表演自己并不熟悉的生活,而是将现实世界中的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呈现出来。

语言相互无法通连造成的种种啼笑皆非,习俗难以融入带来的误差理解,以及群居生活带来的种种不便(穿衣服啦!)。但并没有过多强调不能融入带来的别扭感,而是很快将这些难以融合的部分结合到一起,形成了交融的生活方式。就连妈妈也在心中暗暗纳罕:这外地媳妇确实是很能干,在跪拜的时候还给静姗找了个垫子坐,连儿子也没有这个待遇。

当然要说完全没有刻意设置反差,也是不准确的。那个一直不想要空窗期的小舅,就换了一个又一个别具风味的女朋友。还有一直在孜孜以求扮演海贼王角色的直播大叔,他在电视上张口就把“3个粉丝”说成“300万个”粉丝。

生活·交错

但是现代化生活总是会将所有人席卷进去。生活在深圳的泽凯与静珊。成为了高速发达的城市的缩影,一个是络绎不绝海鲜物流,一个是投身互联网的新媒体创作者。

到底什么是新媒体人?我想,生在潮汕的妈妈最能对标的,应该就是那位扮演海贼王角色的直播大叔了。

是的,与其说更现代的、更便捷的生活方式要更容易嵌入到这片存续了数年的乡土社会,倒不如说那些更具有民族性的、风格化的碎片或模仿更能在这处土地上扎根。很奇怪吧,我想着或许就是通过接纳另一种别样的次文化,来抵抗现代化的独有的潮汕风格。

堤岸、祠堂、港口、小镇、古桥,这些建筑不是孤立的,而是容纳着建筑内来往的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很有可能是前现代的,但或许以一种更加模糊的状态表达了更精准的感情。

为妈妈算卦的老者,虽然并不知晓婆媳两人的秘密,但是依靠八字却描出了冲突的可能。是的,以此出发并与潮汕戏曲、拜神祭祀、烟花炮竹等形成强烈互文关系,仿佛日益流动的现代化社会与此隔绝桃花源。前者是急骤变化的日新月异,后者则仿佛一直延续着多年的传统,做着一些看似无用的行为:要在长桌上摆满五牲(肝、鸡、鸭、鱼、肉),要将买来的纸钱一摞一摞在火中烧掉。可是那又如何呢?总有旁人说,中国人不信神佛,我看未必,这些神佛已经化为文化的血脉,浸染在生活的每个角落。是的,除了能够模糊的判断未来的走向,甚至还可以自圆其说。

我们能说这种再阐释是错误的吗?就像我上文说的,虽然会为此会心一笑,但是细细思考,方才能够咀嚼出超脱凡俗生活的审美一面。

好奇·热忱

电影制作方特意绘制了一组漫画风格的潮汕营标旗民俗图。那些穿梭于大街小巷热闹喧哗的人们,并不只是这项节日庆典的观看者,而是整个节庆的参与者。

观众并不只是以好奇的眼神去看待潮汕的生活,就像卢静姗从外省刚到潮汕,对那些新奇的生活抱有热忱一般。他和泽楷两人在母亲的带领下走街串巷、拜访亲戚。但是热忱不是做出来的,而是一以贯之的,年节之下,拿惯了摄像头的女主也开始学着做粿,一开始的笨手拙脚很快变成了熟练的操作。

这让人想起电影中,在大城市里总在外面吃饭或工作繁忙之余,随便刨几口盒饭的年轻人们。吃饭作为人类社会中非常重要的活动,逐渐的被打磨得失去了仪式感。可是,拥有打点生活的能力在农业社会尤其是扎根土地的潮汕是必要的。打点生活不只是做饭,还有维系人情社会的能力,小到相夫教子孝敬公婆,大到敬拜神明传承文化。

电影的前半部分是带“你”(以即将成为本地人的外地人身份)去见我妈的故事,后半部分就此转圜过来,变成了我妈来见你和我。

长辈根植于传统社会的前喻文化到了现代社会里,变得手足失措。在正片结束之后的3分钟彩蛋里,由泽凯的第一人称视角拍摄的妈妈坐飞机时的片段里显得尤为明显。那句“从这里看不到老家呀”所牵连出的隐喻关系才是本电影的核心:人总要被迫接纳现代生活,在接纳的过程中总要面对是否要放弃那已经目不能视的传统生活。

所幸的是,妈妈选择融合。即便电影的最后,他们一家子居住的地方早已从弄堂搬到了高楼(在狭长的过道里施展自己独特的过街技术),打招呼的方式早已从跳舞的八卦变成了互相看小视频,但那敬畏神明、敬畏生活的心境是没有变化的。在已经路过网红打卡地的西湖时,妈妈还是会驻足停留,隔着一条清冽向雷峰塔念念有词。

而到底什么是现代生活呢?我觉得快节奏是一方面,一直用视觉平面记录才是更重要的部分。给人印象深刻的,是两个场景:一个是从镜头/摄像机里看到静删和泽凯翩翩起舞,中间那个十字慢慢变大,然后变得模糊。另一个则是一直被泽凯拍摄的(身着现代化服饰的)妈妈从家里走出,坐飞机去到杭州的历程。

仪式·绵密

是的,神灵是不能被拍摄的,至少在潮汕的民俗社会里是不被允许的。静姗用英语给外国友人解释到,“可能会冲撞神灵”。但是现代生活中就没有神灵了吗?有的,举起手机按下拍摄键,就完成了一次庄重的仪式。看似是随性而为,但当打开网页时,看到日增庞大的各种“发现生活”的图文短视频,我就暗暗念叨,这么多的供品,远比五牲多多了,互联网之神怎么品尝得过来呀。

至于儿子和静姗最后到底有没有在一起,这不再重要。爱情、婚姻是不可或缺的吗?或者说一定要用一张证书将其绑定吗?是也不是,无需回答,即便是分手之后,也可以成为心灵相契的友人。正是有这份相契在,泽凯和静姗的分手场景并不是某些短视频里表现得那样张扬撕扯,而是有着潮汕风格独有的绵密:一句“分手可以呀”,一句“别哭别哭”,两人各自回避目光默默流泪。

最后说点题外话。

从《雄狮少年》到《十三邀:黄灯<我的二本学生>》,再到这部《带你去见我妈》,我感觉可以大致勾勒出一种潮汕式的生活方式的描边。让人诧异的就是,明明是一个靠海的城市,却积淀了很多当地的文化风俗,并没有被越来越发达的现代生活所裹挟,反而活出了别样的气味。

 短评

很稳的一部电影。问题不少,比如故事层面简单、转折没有说服力,强行大团圆还不如就定格在机场那场戏;有的演员始终不入戏;空镜部分有点刻意;深圳部分网络电影的质感比较重。但也有亮点,比如男主在阳台看妈妈和弟弟那场戏、男主和女主在老家走亲戚的戏、结尾去杭州的戏确实是有想法的,也拍出了极好看的、有烟火气的汕头。此外这部电影贡献了今年第一个我必须记录下来的角色,妈妈这个角色基本就跟我妈一模一样,一样有些封建,一样会自己说服自己更开放一些,有着一样的两条裙子,也一样会说出那句“我是不是很没用”......前作很多人吐槽除了潮汕话之外都太悬浮了,那这一部是明显感受到导演是用心的。

5分钟前
  • 今天也要开心鸭
  • 还行

比《爸,我一定行的》好些,摄影更好,细节也做得更好了,更有电影的质感。看得出导演是港片迷,有港片情怀,某些套路/节奏/笑点像是模仿老港片的,什么地方发生什么剧情,都可以预见。剧情有些地方还是不够流畅,男主和某些配角演技有时候生硬了点,不太自然,有点尬。男女主角CP感不够,互动不够亲密,某些情节设计又挺让我费解的,女主这么优秀,一个人在深圳打拼,性格却这么温柔顺从,少了点个性的样子。男主妈妈演得更好,结尾在飞机上妈妈说“你是不是觉得妈妈很差劲”(类似这样的台词),这时候挺打动人的。融入的潮汕地区传统文化和婚育话题,挺真实的,倒是让我感到有点不适,个人也不喜欢这些东西,比如催婚,催生,婆婆教媳妇拜神,算命等等。片子的音乐,插曲,片尾曲好评,很好听,融入得还不错,里面还有王家卫《花样年华》的曲子。

9分钟前
  • Hello_Way
  • 还行

20220125@周二晚票价十八块,几乎包场,字幕走完清洁阿姨才走进来还问我就你一个人?错过免费场,还好最终没错过。好看,撑大粤区好电影给配乐和他妈加一星,原音方言版当然。

14分钟前
  • 深夜声噎
  • 力荐

剝去潮汕文化之後,其實還是外來媳婦本地郎之類的舊式故事,不過,沒有抓馬的情節和誇張的笑料,取而代之是輕鬆溫情,而原生態演員們鬆弛的表演還給電影添上了濃濃的生活質感。可惜的是,整部電影的闔家歡性質註定了,無法深思傳統中式家庭的父母絕對話語權,無法呈現城市與鄉村之間的文化衝突,罷了罷了。

15分钟前
  • 一條魚佔滿了河
  • 还行

坐飞机的母亲是我认识的母亲的样子。

20分钟前
  • 辣豆腐奶盖
  • 推荐

作為有50%潮汕血統(但從未去過)的人,首度觀看以潮汕話進行的長片,而片中潮汕母親對外省準兒媳的拒斥,很大程度正繫於語言:語言不通則心靈不通,也就無法在思想觀念上影響後者、在生活上控制後者。從兒媳到汕前努力自學潮汕話,到片尾送行的母親磕絆地說出普通話,影片也動用語言作為和解的最重要表征(此外還有手鐲、麻葉等前後呼應的紐扣)。母親的轉變繫於到深圳後的兩個見聞:棒打鴛鴦後兒子的孤獨落寞,以及親眼目睹的准兒媳高尚的社會經濟狀況,也同潮汕社會在逐漸加大的外部衝擊下的新變密切相關,影片以當地吸引外地遊客的嘗試、歸國華僑後代的介入、跨區域嫁娶的增加、當地人對生女的態度變化(有些刻意)暗示了這點。片中兒媳被設定為絕對可信、可愛的賢妻形象,似乎唯經如此方可超克外省、再婚和大齡等“缺點”,這種語法自然是保守的。

22分钟前
  • Bork
  • 推荐

7.3。我走进影院的流程是这样的——1.撸豆瓣即将上映影片:快来看啊,这有个百年难遇的脑子有泡才能搞出来的大傻子片名!2.咦?方言电影?潮汕故事?3.预告片好像还行,没有大傻子的感觉。4.插曲是玩具船长的歌儿?要不试一试?5.3公里距离影院有排片,票价还白菜,买!优点:角色表现非常自然,所有演员都没有尬演,演妈妈的演员特别好。家长里短,互动有趣,人物关系生动。没有用亲情要挟观众进行煽情。缺点:本子整体有点儿平,少点儿意思,题材方向如果对劲了就是潮汕的四个春天,但很遗憾不是。20220107光耀华纳国际影城

24分钟前
  • 我来我征服
  • 推荐

电影源自生活,又总是在美化生活,前半段充满烟火气,妈妈形象很真实,克服偏见接纳外省给了电影一个美满结尾,或许这就是有别于生活之处吧

29分钟前
  • 不在焉
  • 推荐

有一些地方还在练手感(譬如某些闪回),但在前作基础上,开头结尾都有模有样。这一次对潮汕当下时的写实,几乎到了原样复刻打副本。大家小楼,排队洗澡,三姑六婆,邻人嘴碎…由封建守旧的原乡潮汕,与搞钱神话的特区深圳,形成两代人无法消解与面对的亲情矛盾,都在老妈怒打儿子的一幕中爆发。“外省的”所代表的,只是传统父辈无法理解和主动接收的外面世界,是大城市与坐飞机。当年轻人操盘自媒体,他们还在笃信地方戏曲与拜神卜算,换言之,当年轻人自以为的“浪漫爱情”,撞上宗族神话的母巢大本营,总会产生一些需要时间来缓冲的波折空间。原因无它,大陆四十年走得太快太快,而传统宗族那一套根深蒂固了两千年(并且在大多数历史时间内被证明是有效的)。这部电影,就是一个尝试理想化的空间。

33分钟前
  • 木卫二
  • 推荐

片子的核心在于,两个主人公不同的成长环境步入婚姻是的矛盾碰撞。片子展示了很多潮汕的风俗元素,拜老爷,唱戏,人情味浓厚等等。男主的妈妈从不接受女主是外地人(沟通问题)+离异人(当地风俗加面子问题)到慢慢接受女主,女主为了讨好婆婆也学习了潮汕话,最后婆婆为了接纳女主也学习了普通话。故事线比较简单明了,拍摄成本低,剧情通俗。

38分钟前
  • Mathias
  • 还行

拿到龙标后仿佛太着急了,再加上今天深圳的限座令,只能说太难了深圳坂田的影视人(诶)

39分钟前
  • 黄阿耀 Hayao
  • 力荐

方言电影支持~

43分钟前
  • 酸辣粉不加辣
  • 力荐

凤爪不是潮汕菜,这很重要;媳妇漂亮就好,外省不重要。同居两年还不生,奶奶教你;五牲高香拜三拜,心诚则灵。硕士学历七八层楼那么高,可惜离过婚;封建乡土街坊面子最重要,不如过得好。母亲第一次坐飞机,还是为敲定儿媳妇,饮食男女人之大欲,真情不需要多说话,一来一去,平平淡淡,不见浮夸的浪漫,便是真情。

45分钟前
  • 王俊俊
  • 推荐

哈哈哈哈哇我不敢嫁仁科了!

48分钟前
  • 小小虫
  • 推荐

有点惊喜。如果去台湾上映,这位潮汕妈妈值得一个金马影后提名。真的太真实了,现实里见过的闽南潮汕女人就是这样的……然后这个情节的主线也是一个真问题,身边太多这种因为媳妇是外地而被拆散的例子了。结尾确实有美化,电影嘛。

53分钟前
  • 江声走
  • 推荐

意外地还不错,音乐很棒,最喜欢那首云后的月娘,听到码头问我会累吗,忍不住落泪。那个妈妈的素人演员真好,飞机上妈妈问儿子“你说,妈妈是不是很没用啊”,太真实了

58分钟前
  • 七七
  • 还行

1.2021年1月看了《慕伶,一鸣,伟明》,今年看了《带你去叫我妈》,这名字十足的烂片既视感,但是英文名back to love倒是更能反映主旨。2.虽然整个故事没有很“新”,但是依然是讲了“新”观念对抗“旧”观念的故事,潮汕女人如影片中的母亲天生受到宗族观念的桎梏,但依然向新的观念转变,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其它地域的人对潮汕人的世俗印象,也是全电影最丰满的一个角色。3.配乐极其加分,有几段情感戏让我泪目很大程度是配乐的功劳,当然演员的表演功不可没。#2022院线02评分:7.5/10。

1小时前
  • 一杯柠檬茶
  • 推荐

第一次作为投资人参与的电影~主创都是平时一起喝酒吹水的好基友,敢想敢做,坚定靠谱,第二部电影作品完成度如此之高远超预期。调色时有幸一睹真心立马决定用养老金入股,非常有信心!

1小时前
  • zoe
  • 力荐

作为潮汕女婿,看得瞠目,味儿太对了。取走生辰八字算婚姻,三姑六婆逐个照面展览,拜神时的一二三四五,没有哪个“外省”能够跑得脱。怎么形容呢,这块粤东之土,好似一个活在上世纪大宗族时代的历史遗留飞地,它的好与不好、适与不适皆源于指针下错位的时间共振。而本片拍出了一丝共振下的颤音,还是厉害的,导演继续加油。

1小时前
  • Obtson
  • 还行

潮汕方言不容易,给我们团队打五星

1小时前
  • 阿狼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