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霄之上

战争片大陆2021

主演:陈伟鑫,吴嘉辉,聂劲权,应林坚,陈雨泽

导演:刘智海

播放地址

 剧照

云霄之上 剧照 NO.1云霄之上 剧照 NO.2云霄之上 剧照 NO.3云霄之上 剧照 NO.4云霄之上 剧照 NO.5云霄之上 剧照 NO.6云霄之上 剧照 NO.13云霄之上 剧照 NO.14云霄之上 剧照 NO.15云霄之上 剧照 NO.16云霄之上 剧照 NO.17
更新时间:2023-08-17 12:10

详细剧情

  这是一部在生存与毁灭间行走的战争电影。在战争废墟的慷慨悲歌中,年轻的红军战士洪启辰接到军令,必须在48小时内炸毁敌人的弹药库。这是一条赴死的军令,他开始在危机四伏的群山里集结战友,带领伤残的同泽和敌人殊死搏斗。同时洪启辰还经历着战友们对于为何赴死的拷问,和大家相继死去的困境。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任务似乎越来越不可能完成。有人因为信仰而选择坚持,有人忠于使命而毅然牺牲。影片用中国诗性电影美学讲述了中国1935年一次富有革命忠诚的军事行动,将残酷幻化于诗意,共同参与一次具有使命感的向死而生。

 长篇影评

 1 ) 审美与战争

如果当时因为题材为“战争”就拒绝这次的影展,那将会成为我莫大的遗憾。这部电影与此前铺天盖地的战争片有本质上、手法上等等方方面面的不同,毫不夸张地说这在中国战争题材影片当中是一部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一开始抱着单纯欣赏画面之美的期望去看这部电影,最后却被电影充满艺术感的表达手法所折服——其中主角在幻梦中分裂成二人游走、对峙的一段,哲理意味之浓发人深省,值得细细品味,也感谢导演解答了我对这一段创作意蕴的困惑。更重要的是导演在这部电影当中意图传达的精神思想令人动容,从导演的对谈之中看得出来,这是一位充满着人文关怀和美好理想信念,并努力维护坚持的清醒之人,有着世界性、人类性的广博情怀,最后国军士兵的一句“我们都是自己人”让我联想到迈克尔的“We are the world”,人类的每一份子都是兄弟姐妹,为何要手足相残?为何一个个活生生的人要被迫舍下生活和生命去参与这种政治游戏,甚至还有大把的人成为被煽动战争情绪的失去基本人性的一枚棋子,为之叫好?导演刻意选择了这样一群籍籍无名的队伍,刻画人物形象是也没有依循传统的英雄史诗套路,或许正是意图与宏大叙事保持距离。每个个体都是活生生的人,有自己的人生背景以及幽微复杂的心理活动,却也是让人记不清面孔的群体之中的一员。在问及“云霄之上”的含义时导演说:每个人都是渺小的芸芸众生的一员,只有冲破云霄才能看到太阳。祝愿我们都能努力冲破云霄,破除战争的阴翳。

 2 ) 及格处女作,不及格佳作,尬吹荒诞的奖项

前几天在朋友圈看到有一部浙江电影获得了三项大奖,还有熟悉的名字,看预告片的时候反倒有些困惑,为什么能获这三个奖。还搜了一些评论,各种都有,非常两极,本着没看过就没有发言权的原则,就去支持票房了。虽然我的朋友圈有很多导演的学生和朋友,但是我觉得实话实说是对电影最大的尊重。作为小成本电影,完成度蛮高的,还可以,但是剧作缺陷太大,表演不及格,作为拿了中国最主流电影节最大的三个奖项的话,我感觉不是制度的胜利,就是我们国家电影行业真的见底了。这不是讽刺,而是真心觉得可悲。 1.光影我觉得挺喜欢的,蛮风格化,但是真的太广告了,特别是开场的长镜头,除了尸体,完全不像战场,火堆生怕不知道他们怎么点出来的,前后错落着放,可能导演觉得好看吧。我感觉百分之九十的人会觉得真的太暗了,我是在电影院看的,网上有说在浙传放映的时候,导演说是浙传设备原因,我的感觉不是设备原因,因为我也看的很累。这种影感确实是一种尝试,但也不新,邢健导演的《冬去冬又来》,姜文导演的《鬼子来了》,都有过类似的形式,更加水墨画质感的也有张艺谋导演的《影》,都不至于让我感受这般压抑…… 2.剧本糟糕,设定简单不是坏事,但是人物十分脸谱化,如果看那什么从小人物出发,人性化思考的评价,这纯属尬吹,应该是基本不看战争电影,任何一部及格线以上的战争题材电影,基本都有这个影片展现的所谓人性化。所谓的小人物,并不是设定放在那就行了,而是需要落地,通过人设细节,台词,行动线等等展现出来。编剧写的台词不是人话,没有人物,所有想要升华的内容都直给,不如《我的团长我的团》来的刻画的好。影片用的是浙江方言,我小时候也在浙江山区长大,虽然语言不一样,但是其实很多方言习惯是互通的。 还有戏的设计极其尴尬,完全不会调度,在祠堂,突然有人来,全部在摆造型,毫无军人该有的反应,小孩更是不知道在干什么。设定是一群饿疯了的人,等到有人送吃的来,居然没有一个人抢着吃,所谓的饿了多少天真的是一句台词而已。 所谓人物内心世界刻画,就是发呆,看信,看照片,除了擦枪就是抽烟…… 不知道有没有动作指导,如果有,真的得扣钱。不过这么小的成本,有可能也是导演自己设计的了。 3.我最看不懂的是,为什么这部戏能产生六个影帝,曾经马思纯周冬雨影后双黄蛋让人诟病。没想到一个主流电影节,开出了六个影帝,说真的,除了男一号入戏,其他的真的都不及横店的一些特约老师演的好。 用方言本意是好的,但是这重配的台词真的毫无情感,完全不入戏。设定中一群东躲西藏的伤兵残兵,饿了几天只剩半条命了,躲在敌人附近的祠堂,说话中气十足。 断臂治疗的戏,除了看到伤员自己的哼唧,完全感受不到他的痛苦和战栗。 我很想知道这六个影帝诞生的时候底下那些前辈们是怎么想的,而这个也是我看了预告片的时候最大的疑问。 我是在电影院看完片尾的字幕才走的。也是看完了字幕我才知道,这个片子必然会获奖,如果是新人奖,实至名归,但是拿了最重要的这三个大奖,我感到更多的是迷茫。本来我也可以发个电影票以表支持就行了,但是我现在更加感觉不知道路在何方。我们付诸一切去努力的结果,可能就是成为人家游戏里的一个陪练,如果是这样,是不是还要坚持下去。

 3 ) 这部诗意氤氲的战争片,真的好看吗?

在2021年的北京国际电影节上,《云霄之上》成为最大赢家,这部由中国美术学院影视与动画学院教授刘志海导演执导、周佳鹂编剧的影片荣获第十一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天坛奖最佳男主角(团体男演员)、以及最佳摄影奖项,收获了众多好评。

导演李睿珺这样评价:“影片非常难得的是把目光投向了一个个具体而又鲜活的个体温柔、残酷且富有诗意;而且在同类题材电影中勇敢且非常成功地做了电影语言的探索。”

作者:耿艺淇编辑:兔子彬诶

责编:置否

策划:抛开书本编辑部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抛开书本6月17日,艺术战争电影《云霄之上》正式在全国艺联专线上映,这部不同于传统主旋律的战争诗性电影讲述了浙西南地区,年轻的红军战士洪启辰接受到48小时内务必炸毁敌方白匪弹药库,来挽救前线三百多条战士性命的任务。

然而这份任务鲜少人收到,在行进途中洪启辰与其他散落的战士相遇,最后共同抵抗白匪的围追堵截,但自身的队伍也早已损失惨重,队伍在氤氲云雾的山间、幽深阴冷的山洞、破旧简陋的废屋等之间辗转奔波,影片最终在一片鲜艳的血雨和枪声中结束。

许多人在观看完《云霄之上》后往往谈论起影片中富有诗意、犹如水墨画般的视觉画面。

例如在片头处,洪启辰身穿破旧的麻衫,在湖下艰难缓慢地游动,他一边游泳,边用手轻轻拨开身边一个个战友静默且冰冷的尸体,仿佛经过他们仍在呼吸的身体,又仿佛一切都是洪启辰对湖底牺牲场景的再度想象。

镜头以主观的视角缓慢地跟随移动,水中的声音宁静,犹如庄重的圣殿。

在《云霄之上》的宣传海报之一中写着:“危险无处不在,求生还是赴死?”——战争中的死亡是影片持续探讨的主题之一

在以往战争片的传统叙事中,英雄与敌人或者其他人物的死亡往往在特定的情节出现,主角的死亡或者求生的行动常带来明显的戏剧性色彩。

而《云霄之上》中,无论是一行人共同潜伏在水下伺机行动被发现而牺牲的场景,还是在葱郁的麦田中与敌人进行伏击战时的桥段,人物角色的死亡携带着极大的不确定性

周茹云作为唯一的女性角色在麦田的战斗中即将留到了最后,但是在茹云被队友呼喊名字后,一记冷枪让周茹云随即倒下牺牲。

战斗中的死亡太过无常,生命于战争而言总是太过渺小、太过微弱,镜头也始终以写实的长镜头来进行叙事,更加完整保留了叙事的真实力量

再比如,当洪启辰告诉队友,是否选择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都是自己的权力,并宣告自己决定独自完成任务时,众人正处在一个深幽湿冷的山洞中,洞外的云雾缭绕,脚底杂木丛生。

而洪启辰的坚定决心感染了众人,这支在途中互相搀扶救助的队伍里有长者,有年轻的战士,有刚毅的女性,也有警觉的孩童,也有一个狼狈的逃兵。

他们决定去共同完成这个艰巨但异常关键的任务,此时镜头里的他们有着钢钉般的意志,神情坚定,目光炯炯,在山洞巍然屹立。

观影之后,最令笔者感到动容的地方是《云霄之上》的确不同于以往传统的主旋律的战争片,一味地追求爆裂的声势浩大的场面和短快的叙事节奏,而是试图在影像的形式感与写实性之间寻求一种叙事的平衡。

这种平衡基于浙西南地区的故事场景展开,画面时常在崇山峻岭的幽静、潮湿,静谧中,在战士相互慰藉,在同吸一根烟的昏暗场景里,又或者仅仅是记录战士们在稍作休息的夏夜里睡意昏沉的姿态里,动物的意象(如蛇、白蛾等)也同样多次出现,喻示着危机与警觉

在影片的摄影方面,不难看出创作者用了很大的心思去构想,镜头的运动也多以长镜头为主,以一种真诚纪实的视角叙事

映后,往往有许多观众提出“每一帧画面都能作为明信片”的夸赞,当然,画面的精准构图和设计也因此为人诟病“学院风”太重了,反而脱离了以往战争片的观影经验,让人感到意象的意味太浓

但影片所带来的真切动人的力量仍旧引起了许多观众的共鸣,这样一部特殊的战争题材的作品聚焦于一件被浩大历史埋没的真实事件,将镜头对准浙西南地区里的普通平凡的“无名战士”,能给予观众更多关于历史、战争以及有关使命的启迪。

 4 ) 有些电影值的珍惜

《云霄之上》真的是一部值得支持和称赞的电影。 这部用300万的成本所呈现出的诗歌般的视听效果,比某些好似大喇叭喊叫一样的电影要更真切更触动人心。 能感觉到主创们真的有心去触摸这些战士们的内心。 看过很多讲述孤军奋战的电影,这些电影大多都是慷慨激昂的悲歌,让人热泪盈眶,情绪喷薄而出。 但《云霄之上》的表达则十分克制,那些热血也好,恐惧也罢,所有的这些情绪都透过粘稠的浓雾和阴冷的河水一点点浸入到观众的毛孔里,直到我们成为这孤军的一部分。 黑白的影像在片尾被瓢泼的血雨打破,汇聚成我们熟悉的那抹红色。这些血滴中不仅有崇高的理想,还有活生生的人,他们中有的想要找到父亲,找到妻儿,有的只是想活下去。 一群群这样的人,一团团星火,才使那抹红色有了不一样的意义。真的希望有更多的电影去了解他们的过往,不仅仅是他们的信仰和坚守,还有他们的脆弱、恐惧、迷茫与痛苦。

 5 ) 精致皮囊与守旧魂灵

用一句话来评价这部电影就是,精致优雅的皮囊之下,藏着的是一个明明内心并不安分,却还要假扮成守旧的魂灵。在形式部分完成了对宏大叙事的忤逆,视听部分是最大亮点,能看出苏联东欧电影的影子。内容部分试图表现个体在战争环境下的恐惧,以及用更加人道主义的视角去审视战争下的个体,也正因如此距离历史虚无主义只剩半步之遥。战士们的牺牲明明应该是悲壮的,但观感却是无奈与绝望的。执行必死的命令与违逆命令拯救他人生命哪个更高贵,这是一个道德焦虑电影要探讨的命题,而不是主旋律电影的表达区域。而人在战场上精神崩溃的体验,则更来源自库布里克的《恐惧与欲望》与瓦伊达的《下水道》。尽管主创拼命要去为战士行为的正义性做出解释,但片末的血雨绝对可以有弦外之音的解读。

作为军人,执行上级命令与保护下属生命哪个重要?如果这个命令意味着死亡,同时你还拥有可以拒绝命令的理由?这部电影其实涉及到了这个矛盾,不过它并没有像《集结号》那样聚焦于这个矛盾。剧本并没有写成那种讲两难式道德焦虑与道德困境的故事,毕竟这是个主旋律,容不得那么玩。但是也并没有像传统类型片那样,重点写主角怎样面对这个难题,超越这个难题,最后毅然决然走向牺牲。最后的故事虽然像一个类型片,但其实观众并没有看到太多主角们的内心斗争。

电影给人的感觉就是拧巴。片子一开始就是想往非典型主旋律革命历史题材做的,但是这么做其实风险很大,尤其是在当下这个环境,一不小心就会走到历史虚无主义那一路。电影中涉及到了作为军人,究竟是执行一个必死的命令更重要还是保护队友的生命更重要这个两难问题。不过它的处理既不是如类型片那样,用有说服力的情节关注主角的内心精神成长,最后让主角完成英雄献身,也没有大胆的去抛出和直面这个难题,让观众去自行思考。片尾山洞里战士呼喊然后赴死的高潮戏感觉是为了主旋律而主旋律,与片子整体氛围是相当割裂的。而片中,无论是对于战争残酷场面的展示,用超现实影像表现战士内心恐惧焦虑状态,都更像是为了营造一种压抑的氛围,让人对战争心怀厌恶与质疑,而这种质疑很容易就让人觉得最后的血雨有着某种弦外之音。

个人的一点猜测,影片的主创们未必真的有某种忤逆主流或宏大叙事的野心,但他们作为学院派出身,还是有一点知识分子的审美自觉(甚至可说是优越感),不甘心人云亦云,拍一部没太多特色的主旋律。他们想要借鉴自己审美经验里自认为比较高级的形式来开展一场实验,但须知,他们所借鉴的对象和他们想要探讨的话题,本身就建立在对战争本身的质疑甚至是否定上。形式与内容的互斥,决定了这部电影最后的观感必定是割裂的。

 6 ) 原来战争片,也可以拍出文艺片的惊艳

刚刚在全国艺联专线上映的浙产战争新片《云霄之上》,在第11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一举拿下三项大奖之后,迅速获得了国内影迷的高度关注。

其实早在去年6月,这部影片入围第24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的“首映盛典”片单时,就以其独特的视觉风格、朴素的呈现手法和新颖的角度立意,在一众影片中崭露头角,让影迷引颈以待。

这部电影通过取材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在浙西南活动的真实历史,展现了一种不同于传统主旋律电影的叙事风格。

剧情讲述年轻的红军挺进师战士洪启辰,接到了来自师部的紧急任务,要求他在48小时内炸毁敌人的弹药库,以挽救前线三百余名战友的性命。

但在敌人的层层围剿下,很快洪启辰的身边就堆满了战友的尸体,只剩他孤身一人还在艰难行动。决心完成任务的他一路躲藏,陆续找到了八个同样被冲散的红军战士,集结起来一起完成任务。

在生死的考验和信仰的碰撞下,九个各自操着南腔北调的战士最终汇聚成一股光明的力量,向着敌人的弹药库冲过去……

这个结构并不复杂的故事,却成功用极其简洁且诗意又写意的手法,如水墨在宣纸上洇开一般,向历史上未曾留名的挺进师红军战士们表达了深情而隽永的敬意。

游击战在红军主题的电影中并不鲜见,但影片却通过铺垫一场不同于普通战争电影的游击战,拓宽了主旋律电影一直以来所固守的边界,并赋予了其更为广泛的意义。

类似前两年的奥斯卡热门电影《1917》所采用的叙事脉络,《云霄之上》同样是从一个普通战士的视角出发,展现他独自肩负重要任务一路克险摧难,直至最终完成任务的全过程。

不同于前者的是,《云霄之上》使用了相当本土化的展现手法——影片所有对白都是方言,展现了历史上红军来自五湖四海的真实情况,同时凝聚了乡土和民族气息。

此外,影片的画面也用水墨丹青画的形式呈现,诗意而又空灵的笔触,描绘出战争画卷背面的残酷。

往深了分析其实不难看出,影片采用这种表现手法,并非只是为了独树一帜,而是真正想把这种手法融入电影的故事和主题之中。

作为一部以游击战为舞台的战争片,《云霄之上》并未着墨非常激烈的战斗场面,连最终战中红军战士的阵亡都仿佛悄然无息,好似花瓣无声无响地归于泥土中。

这样的风格,注定了《云霄之上》不会是一部刻意描绘战争之艰苦卓绝的电影。相反,它对“战争是残酷的”这一主题的表达是极其形而上学的,既露骨又含蓄,就像氤氲在画纸上的浓淡兼具的墨汁,其绘出的图案若隐若现,却又直击人心。

本片在画面上最大的特征,就是贯穿全片的低纯度色彩和自然光的运用。

尽管全片画面都浸泡在黑白色和低饱和度当中,但是依然能看出,影片在最大程度上使用了自然光源,几处空镜头和关键场景均可以发现这一点,非常难得也尽显摄影的非凡功力。

而镜头中出现的青蛇和飞蛾,也都是片场的真实动物,这些大自然造物的出现,也为阴郁的影片增添了一抹生机灵动的亮色。

再者,低纯度色彩,让画面拥有了或浅或深的质感,进而让人物的状态随着画面风格的变化而更显得空灵,最终现实而残酷的战争故事,被描绘得就像一曲用画笔谱写出来的山水抒情诗——当然,这样的处理也是有目的的。

为了进一步凸显人物心理,影片以虚焦等手法,展现了相当体量的虚实结合场景,把红军战士内心的彷徨,以及信仰的追寻展现得入木三分:

在一个主人公洪启辰为躲避敌人追捕而掉进河里的画面中,他拨开水中漂浮着的战友尸体,无助地穿行在其中,一个人缓缓下沉,最终被岸上呼唤他名字的少年唤醒,从而升向水面,重获新生。

这是一段象征意味极其浓重的场景,对于剧情主线几乎没有任何的推动作用,但也恰恰是这段看似无作用的场景,为影片的叙事和主题定下了基调——《云霄之上》关注的从来都不是战争,而是人,这是充满人文关怀的,温暖的。

这种主题上的主张,也同样出现在影片其他方方面面。

比如,在一场与敌人的遭遇战中,红军战士们一度停手,对着对面正在开枪的敌人说,“我们是自己人”。是的,同为中国人,同是在中国的土地上,为什么要拔枪相向,自相残杀?在这个问题面前,这场战争的意义几乎荡然无存。

与此同时,影片中最能表现对人的关怀的,还是红军战士之间的碰撞和战友情。

尽管是一路遇到的素不相识的战友,但他们依然为了那三百多个战友的生命,以及帽子上那颗闪闪的红星而聚在一起。他们嚼碎草药相互疗伤,他们围在火堆旁共商大计。

这也是全程都是低纯度色彩的本片,只有在火堆出现的时候,画面才有了一点点饱和度升温的原因——那是关怀的温度,那是人的温度。

正因如此,所以影片结局弹药库被炸,赤红的血雨缓缓落在闭着眼睛的洪启辰脸上,随后逐渐落满他全身的这一场景,才有了如此震撼人心的力量——这一刻,影片的象征意义和对人的关怀双双达到了顶峰。

也是在这一刻,我们才明白片名“云霄之上”的意义:云霄的下方,只有勉强苟活着的芸芸众生;而决定人成为人的那些东西,永远处在云霄之上。

这一层意义,随着影片故事的落幕,与主题一同得到升华。

观影之后,心中激荡。《云霄之上》无疑是一部极具创新性的优秀文艺战争题材作品——它对战争的反思和对人性的关怀,通过简练且朴素的手法尽数展现,从视听上突破了传统战争电影的桎梏,展现了在艺术上的追求。

又创新地使用了相当大胆的表现手法,不仅可以为日后同类题材作品提供可贵的经验,更为影片本身带去深沉主题之外的可看性,以及更宽广解读空间。

在大银幕的视听效果下,相信《云霄之上》将会刷新观众对战争片的既往认知,带给观众耳目一新的战争片观影体验。

 短评

非典型主旋律

3分钟前
  • 电车
  • 还行

#北影节主竞赛单元# 三星半,这不是一部战争片,这就是惊悚电影,在反围剿时期红军挺进师这样一个题材下,竟然拍出最特别的元素,晦暗的画面和配乐烘托,各种心理惊悚场景被放置其中,尤其以最后爆炸声后一场血雨染红主角全身,简直带有cult感,尸体、残肢、中枪流血,这些带来的残酷既有视觉上的生猛,又接洽了惊悚场面。剧本不算很好的,可竟然可以拿一个电视电影的剧本,就靠做氛围把这个片子提到一个特别的层次。另外方言配音也是存在混音不够好的问题。总得来说,3分的配音,4分的表演,5分的剧本,6分的视觉风格,居然能做出7分的惊悚氛围感。不够好,但太特别。

6分钟前
  • 孔府小鱼
  • 还行

四不像电影的典范,像学生短片一样割裂不自然。有调度的美感但是没有剪辑的思维。有制造造型美的野心但是没有驾驭长镜头的节奏感。丁达尔很美但是设计感过强。所以前后镜头差别太大,所谓画面美不像是摄影师的功劳,更像是团队回归了老本行。在表演上也成问题,很多调度演员明显没有踩在镜头的点上,说方言也是吴语一锅炖,指鹿为马。或许电影有某种诗意吧,但是台词太罗嗦太烂,没看出来。不过结局还算有模有样/这种跌跌撞撞混杂的电影让我想到了我的一个朋友最有拍电影热情的高中阶段。当时他为了拍电影可以三天不睡觉计划落实到秒上。但最后效果也是这种毫无风格和节奏的混杂。不过还好,当时他不觉得烂——真好啊。怀念他!

10分钟前
  • 马德仁
  • 力荐

它带给我们一种希望,主旋律和艺术表达并不是水火不容。战争的真实感不是在于枪林弹雨,是缓慢的危险,是草丛中的蛇,是仓皇的逃跑或追逐,是悄无声息倒下的身躯,是给俘虏喂吃的,是在非人般的艰苦条件中选择云霄之上的信仰

11分钟前
  • 小汤包
  • 力荐

三星半吧。这两年主旋律里算很不错的,有一定的影像风格和故事内核,学院风格很明显,摄影调度、色调变化、剧情中穿插的各类意向、多处幻觉设置造成的虚实效果等,使人在观影过程中不断想起《1917》、《伊万的童年》等。剧本也算近年同类型里较丰满的,人物有一定的复杂度,各人物间有对比,对于内战有些微反思。但音效差,方言意义不大,区分度不高,配音不行,演员表演僵硬,虽然这个片子也没给演员太多空间。整体模仿和炫技感太强,全靠同行衬托。导演解释男主坚持执行任务是出于他作为唯一读过书的人的自命不凡。 额外吐槽映后:观众想要的是平等交流讨论,而不是听你美院学生轮流抢话筒拍牛头不对马嘴的马屁,想和老师套近乎回学校去干,别浪费全场观众时间。

16分钟前
  • 还行

🌟总体评价:粗粝却细腻。在商业大片队列之外有这么一部,它的存在值得注意。🎯主题主旨:“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才是理想的真谛。”

21分钟前
  • [未注销]
  • 还行

我单纯为了这个电影的调色来看的,剧本就不探讨了..production也太差了,差到太影响感官我根本就不在乎这个电影讲了什么了。我还翘班来看的,我是为了什么,一颗星也不想给

22分钟前
  • 癫狂莴苣
  • 还行

故事简单,摄影机距离克制,表现招摇。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一场摄影机的十里相送。

24分钟前
  • 查令街的浪先生
  • 力荐

2021北影节。比故事和人物更印象深刻的是影像。一开始是1个人,落水后是2个,山洞里是3个,中间的时候是8+1,突围死掉2个,水下死掉2个,然后重新集结决战,最终成为0。

25分钟前
  • 闲看
  • 推荐

先说优点,摄影讲究,音效丰富,打鱼小妹的吴侬软语好听,在杜比厅里看很沉浸。再说缺点,套一层黑白滤镜≠水墨化,吝啬台词≠诗意≠适合战争题材,相比起来还是《1917》看着舒服。综上,我愿称之为本届北影节最佳催眠影片。

28分钟前
  • 我变成了小狗
  • 还行

完成度蛮高,不过更出乎意料的是,现在美院电影团队这么能打,约等于一家不小规模的制片厂。

30分钟前
  • mangojune
  • 推荐

万玛才旦监制,嫡系班底护航,包括了德格才让声音指导,意象、声音与万玛才旦电影相通。诗电影追求简单、凝练,最难处理的就是意象符号使用,多则繁,少则薄,本片剧情没表面看起来那么拉垮,不过意味和立意确也不深。影片后半部分真实拍出了战争之残酷,几场水下戏、林间枪战是亮点,部分意识流段落堪称佳章。镜头里,青年演员被拍得特别有魅力。PS,看来以后此类电影不仅要有文学顾问,还要有党史顾问了。

32分钟前
  • 南悠一
  • 推荐

#BJIFF2021 No.2#北影节主竞赛单元影片,映后还有质量较高的主创见面活动,主创与观众一同全程观看的影片。全片摄影和美术令人印象深刻,其他方面属于一般水平,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一部战争片完成到这种程度实属不易。影片故事的大框架像《1917》,风格像《风吹麦浪》,尽管一些地方有似曾相识之感,但仍可见主创在艺术探索方面所做的努力。本片大概值三颗星,但冲着这样怀着赤诚之心为中国电影积极做出探索的主创团队,值得再为他们加一颗星。

36分钟前
  • 平行碱基萌太奇
  • 推荐

#BJIFF2021主竞赛单元#中国美术学院作品,美术实在了得。同《影》一样的水墨化色彩,解决了《影》里脸部发绿的问题,这种去饱和的色彩还挺符合战争题材。剧作方面还是散了点,导致影片内涵很浅,如此拍电影,讲故事似乎成了一件形式主义的事情。

40分钟前
  • 雪球
  • 还行

一部“好像这么拍就很像电影了诶!”的电影。瞎芝麻拍。

41分钟前
  • 畅导儿
  • 很差

只能说是别具一格的战争片,故事呈现的战争地点不是城市楼宇、小镇街巷,而是在山间田野。开头、结尾的镜头带着一点诗意,没有过分的主角光环和个人英雄主义等等,这些都是本片特色的地方。整体没有特别精彩,但有佳句,值得鼓励。

46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还行

确实是美院作品,画面没得说,故事性和人物塑造太弱。

49分钟前
  • WAY
  • 还行

不伦不类的关系户电影,说主旋律不像主旋律,想表达人性也浅尝辄止,毫无理由的黑白色调,整个一个半小时折磨人的观影体验。

53分钟前
  • 容若Wall.E
  • 很差

90分钟可以干很多事,但还是不要看这部电影了

57分钟前
  • 月亮出來了
  • 还行

复古苏联风格化移置至今特别像爱死机第三季,反而取材扁平了深意,不如搞点前端未来主义

1小时前
  • 3A21LOL友豆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