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弹专家

动作片大陆2017

主演:刘德华,姜武,宋佳,吴卓羲,姜皓文,王紫逸,黄日华,石修,廖启智,张竣杰,蔡瀚亿,张继聪,李国麟,骆应钧,尹扬明,卢惠光,何华超

导演:邱礼涛

 剧照

拆弹专家 剧照 NO.1拆弹专家 剧照 NO.2拆弹专家 剧照 NO.3拆弹专家 剧照 NO.4拆弹专家 剧照 NO.5拆弹专家 剧照 NO.6拆弹专家 剧照 NO.13拆弹专家 剧照 NO.14拆弹专家 剧照 NO.15拆弹专家 剧照 NO.16拆弹专家 剧照 NO.17拆弹专家 剧照 NO.18拆弹专家 剧照 NO.19拆弹专家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05:25

详细剧情

  章在山(刘德华 饰)是香港警队“爆炸品处理科”的一名高级督察。七年前,他潜伏到头号通缉犯火爆(姜武 饰)的犯罪团伙中,在一次打劫金库的行动中,章在山表露了其拆弹组卧底的身份,与警方里应外合,成功阻止炸弹引爆,并将火爆及其弟的犯罪组织一网打尽,可惜在千钧一发之间,火爆逃脱并扬言誓要报仇。复职后的章在山很快被晋升为警队的拆弹专家。七年后,香港接二连三遭遇炸弹恐怖袭击,警方更收到线报大批爆炸品已偷运入港,一切迹象显示香港将有大案发生。就在香港人心惶惶之际,城中最繁忙的红磡海底隧道被悍匪围堵拦截,数百名人质被胁持,终于现身的火爆威胁警方炸毁隧道。章在山唯有将火爆绳之于法,才能拆解这场反恐风暴背后的惊天阴谋。

 长篇影评

 1 ) 难怪王晶爆粗口推荐,刘德华这部新片,洗掉了“港片已死”的耻辱

2017年的《拆弹专家》虽然评分只有6.3,但超4亿的票房收入,还是促成了续集的诞生。

除了将片中反派由姜武换成谢君豪,女主角由宋佳换成倪妮,找来刘青云作配外,《拆弹专家2》基本保持了前作的阵容,以刘德华为核心,安排姜皓文、吴卓羲等打"辅助"。

续集必烂,几乎是影视圈逃不开的魔咒。鉴于此,即便是王晶提前看过影片后,激动到爆粗口力荐,也只让人觉得是同行之间的"商业吹捧"。

但这次,王晶真不是尬捧。

与前作相比,《拆弹专家2》真的是一部"大"片。用网友的话说就是"集燃点、爽点、泪点于一身"。

首先,格局大!

《拆弹专家》中,虽说植入了商、匪勾结的设定,但总的来说,仍偏向于章在山(刘德华饰)和火爆(姜武饰)的私人恩怨。警匪对决的主线背后,隐藏的是港片中常见的兄弟义气。正因为如此,直到结局,火爆耿耿于怀的依旧是章在山的"背叛"。

但是《拆弹专家2》,却把引发矛盾的冲突点与警界、甚至是社会关联。这样一来,问题从个人上升到整个行业乃至社会,格局远胜第一部。

潘乘风(刘德华饰)行动中受伤,失去了一条腿。但他并未因此自暴自弃,而是拼命复建,只想尽快回到岗位。

但是上级对潘乘风所有努力视而不见,在完全不对他做体能检测的情况下,拒绝他的复职申请,准备将他调任文职。

他们之所以这么做,不过是担心潘乘风复职后,一旦因为身体原因,于工作中出现纰漏,自己会因此而担责。

香港警界高层被规则束缚,继而产生的冷漠、僵化,在此得到了体现。

而影片借由马世军一角(谢君豪饰)所带出的问题更多。

作为"富二代",马世军不耻家族通过黑、灰色行业发家的手段,认为家族财富来得不干净。他的"愤世"设定,即是导演对此类社会现状的揭露和针砭。

而马世军少年时的遭遇,又将"校园霸凌"这个话题摆到了台面上,再结合"博士"的举动,继而牵带出教育问题。

从个人问题到行业问题,再衍生至社会问题,《拆弹专家2》将这些藏在潘乘风的遭遇之后,由小见大,在让观众看得爽的同时,引发对此类问题的思考。

其次,场面大!

三年前的《拆弹专家》采用顺时针叙事模式,开篇就用一场行云流水、火爆激烈的"银行金库抢劫"戏,奠定影片基调的同时,埋下了矛盾的导火索。

之后,又连续用拆除巨型炸弹、汽车炸弹、广场拆弹、隧道对峙等,串起了整部影片。片尾整条隧道爆炸的戏份,虽说被指特效5毛,但作为终局依旧压得住场。

而《拆弹专家2》则采用倒叙模式,开场用特效模拟了机场被炸成废墟的场景,借此点明事件的严重性。

开篇惊心动魄,之后也完全没有泄气。

当时间一转回到5年前后,高能场景再次出现。影片先是用一场表店抢劫,引出男主角潘乘风的同时,带着观众重温了前作中的"压力手雷",继而,便是入户解救被禁锢人质。

潘乘风与董卓文(刘青云饰)强强联手,同步行动拆除了人质身上的炸弹。但观众刚刚松了口气,一场猛烈爆炸就由猫引发——原来匪徒不止设置了人质身上的炸弹,还将猫关在微波炉内,作为炸弹的引爆器。潘乘风放出小猫,炸弹因此被引爆。

这场爆炸,使得潘乘风失去了左腿。

此后,还有教统局爆炸案、酒店剪彩现场爆炸案、医院枪战、街巷追逐、广场拆弹、地铁站枪战、地铁控制室枪战、国际金融中心地下枪战、青马大桥被炸等等。

与被诟病动作戏拉垮的《神奇女侠1984》不同,《拆弹专家2》中动作戏不仅场场相接、环环相扣,而且每场的设计感都可圈可点,串联成了网友口中的"全程高能"。

最后,人物"大"!

如果只有动作戏出彩,那影片最多也就是"爽"。

而《拆弹专家2》除了动作戏,人物也"大",即人设血肉丰满、感情充沛。

前作中的"章在山"从头到尾都是"单线"的,被英勇、大义锁定全程。但这次的"潘乘风"却是全程反转不断,连"董卓文"都发出了官方吐槽"我认识三个潘乘风"。

第一个潘乘风是"章在山"的复制,工作中英勇无畏,用性命去拯救性命。工作外浪漫多情,"碰瓷式撩妹法"不仅不油腻,反而又帅又逗趣。

第二个潘乘风是拼尽全力去追逐梦想,却被轻易否定、拒绝的他。为此,他变得愤怒、偏激,曾经的乐观、开朗再无踪影。但就像潘乘风所说,这一切都只是因为"痛"。

第三个潘乘风是从愤怒、仇恨中觉醒的他。一场让他再度临近死亡的爆炸,夺走他记忆的同时,又带回了最开始的潘乘风。

三个潘乘风组成了"反转链",展现了人物的不同状态、不同层面,也为人物绘上了浓郁的悲剧色彩。

不得不说一句,刘德华演技真心炸裂。(爱你一万年)

除潘乘风外,庞玲(倪妮饰)和董卓文以及马世军,虽然在设定上不如潘乘风多面性,但同样脱离了"工具人"范畴。

作为女主角,庞玲不再是点缀性的存在。

对潘乘风的爱和身为警察的职能,在她身上并不冲突。因为有爱,所以愿意抓住最后一丝机会去救赎爱人。因为职能在身,所以不会去强行干预潘乘风的选择。

而董卓文和马世军,也都有自己的挣扎辗转、愤怒、失望和反击。导演邱礼涛将前作的"背叛"设定,放置在了潘乘风、董卓文、马世军三个人之间,增强戏剧冲突的同时,也为每个角色都增加了厚度。

综上所述,作为续集的《拆弹专家2》不仅将前作的优点发扬光大,而且完全回避了前作铺垫不足、叙事靠强推、女主可有可无等缺点。

影片评论区内,诸如"港产院线片最佳"、"年度最好看"、"港片之光"等评价,印证了观众对《拆弹专家2》的满意度。更有难抑激动的网友称"有邱礼涛在,港片就死不了"。

一句话,《拆弹专家2》绝对值回票价!

 2 ) 分明是《炸弹专家》

这哪里是拆弹专家?

分明是《炸弹专家》。。。

禁锢前女友和她老公还要绑上炸弹,

香港的人被戴了绿帽子就这么变态么?

观影铁律:

所有电影里的微波炉永远是最危险的。。。

比炸弹还厉害没有一次不爆炸的。。。

刘德华医院逃脱追逐战找的替身不行啊,

腿太罗圈了,

拉低华仔英姿啊。。。。

固定位置的变态狙击手,

活活打了刘青云两个弹夹,

CTRU竟然还找不到狙击手位置。。。。。。

刘青云根据自己背上着弹点给出狙击手位置,

这时候忍不住出戏,

想起了周星驰指导刘嘉玲按摩方位:

甲二壬四,丁四七, 辛二五,中了没有?

反恐精英们收到位置又因为射程不够要爬楼上去。。。

害的刘sir又挨了一弹夹。。。

我的吗,CTRU你们都没学过一种战术

叫火力掩护。。。

恐怖分子也没高到哪里去,

炸国金大厦的一整车炸药竟然用导火索引爆。。。

EOD队员上去一剪没。。。

连撒尿浇灭都用不上。。。

真。 棋逢对手。。。

好莱坞电影喊了几十年绝不跟恐怖分子谈判,

香港警队才是践行者,

地铁入口和地铁控制室两场人质劫持,

香港警察二话不说上去就是干。。。

人质死活听天由命。。。。。。

找到了一种打VR战警光枪游戏的感觉。。。

编剧让香港产生反社会人格的原因只有一个:

家庭教育,

前有警察故事里的吴彦祖,

今有本片里的白毛老大。。。

槽吐完了,

片子值得一看,爆炸场面还是很大,

悬念么还有一些。。。

况且还少有的香港警匪片里大陆的女主演最后

没有死。。。

给7分!

 3 ) 邱礼涛继续用最商业类型化的元素来实现他的作者化表达

香港导演邱礼涛最近几年一直保持着极其旺盛的创作力,每年有多部新作上映,去年的三部里更有一部代表香港竞逐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最厉害的是2017年,先后有四部不同风格的影片上映,堪比90年代港片黄金时代的王晶导演!这无疑说明了电影老板对他作品的满意度,票房有保证的导演才能持续不断获得资金拍摄。另一方面,也许得益于与大陆合拍的机缘,他的影片格局和规模越来越大,不再局限于90年代的邪典三级片低成本鬼片

由此,他的创作野心也在不断膨胀,他选择用最商业类型化的元素来实现他的作者化表达。我们可看到他作品里不断失控的无政府主义现象、不断升级的飞车和爆炸场面,这种在欧美大片里常见的手段在邱礼涛的文本里往往是人物愤怒情绪的投射,间或夹杂着暧昧不清的政治隐喻。这种用类型片来控诉不公的社会及制度的手法是不少香港导演的拿手戏,徐克、杜琪峰、陈果、陈可辛等等,而没想到坚守这种意识并彻底融会贯通的竟然是以邪典片起家的邱礼涛。在过去的两三年里,他的这种抗争意识在《拆弹专家》、《泄密者》、《扫毒2之天地对决》这几部作品里狂怒地喷涌而出,而在今年的《拆弹专家2》中达到最巅峰的状态。

这部新片和2017年的《拆弹专家》内容上并无关联,只是两个主人公从事着相同的职业。故事讲述刘德华饰演的拆弹专家在一次行动中意外失去一条腿,之后被上级贬职,陷入一连串不可思议的恐怖袭击案里,成为罪案的嫌疑人。在一次爆炸案中短暂失忆的他,要不断依靠好友和前度女友来找出真相,同时也要阻止一件耸人听闻的恐怖袭击案发生。影片一面通过快速剪辑营造出压迫的节奏,另一面是男主角记忆恢复时不断闪回的画面,叙事情节在高速前进与逆行之间令观众坠入眩晕。而导演邪典本色不改的血肉横飞镜头与残酷的枪战戏煽动出超乎寻常的感官刺激,接踵而来的爆炸戏,其惊心动魄的效果足可媲美好莱坞顶级的大制作。这对普通观众而言就是影片值回票价的基础。

尽管邱礼涛以往最让人诟病之处在其千疮百孔的剧本,这回的逻辑纰漏不能说没有,比如像男主角从坏人迅速转向好人的一幕有不少争议,但是这个剧本好歹算是近年来最圆熟的一个。利用“失忆”来构建悬疑惊险情节的作品我们都看太多了:《全面回忆》、《碟影重重》等等,而男主角在失忆之后遭遇记忆植入的情节更与诺兰的《记忆碎片》有相似之处。不过,邱礼涛的高明之处在于失忆后重新选择的过程中,引出更深层的主题:身份的认同危机。正如片中女主角对男主角说的那句话:信我就是警察,不信就是恐怖分子。他在两种身份之间的无所适从,足以与《无间道》里的警察卧底承受的道德煎熬感相提并论。不同的是,这位拆弹专家清楚领悟到这个社会及制度的病根所在,“用完即弃”不既是警队对待伤残手足的原则,也正是燃点他愤怒的导火线,并在他身上埋下了反社会人格的种子。

这不仅是一个因肢体残障而被抛弃的人向社会反抗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陷于身份危机的人在努力寻找自己最终定位的过程。这种身份认同的题材作品在千禧年初期盛行一时,那时香港刚回归中国不久,香港人普遍的彷徨迷惘心态自然也反映在艺术创作里面。而在当下这个特殊的时期,邱礼涛重新触及这个话题,实在是耐人寻味,不免让人对导演的剧本构思和人物命运设计拍案叫绝。故事里安排了一位女警(大陆演员)给拆弹专家(香港人)植入记忆的情节,以及最后男主角和反派同时坠入海里相视一笑的表情,也有不经意的弦外之音。

男主角选择做回好人阻止了一场危机,但是青马大桥这个象征香港的建筑仍然被炸毁了。表面上男主角是为了赎罪而主动牺牲,但不妨仔细回想一下,警方利用植入记忆让他主动献身的行为,不就是男主角最怒不可遏的“用完即弃”吗?更狠的是对他进行“废物回收利用”,其结果仍然逃不出悲剧的下场。这个貌似大团圆的结局实则暗藏着创作者的反讽态度,也是影片高于普通商业类型片的绝妙之处。

 4 ) 《拆弹专家》说:毁灭吧!香港

虽然讲拆弹,但《拆弹专家2》的主题已经不是爆炸了,而是“关于身份的愤怒”。

之前的版本被删了,几百赞几百评论,补发一个截图版本,大家也可以看公众号版本。传送门://mp.weixin.qq.com/s/_XSJgtI5bBASK_VHilc9RA

开篇“炸掉”机场的戏,邱礼涛就用旁白回应了这一点:是“愤怒”导致了这场爆炸。

而这个“愤怒”,刚好可以作为解读《拆弹专家2》的钥匙,并且和邱礼涛其人其作,串联在一起。大家都说邱礼涛是香港电影里的社会学家,这次的《拆弹专家2》就是个很好的研究样本,你甚至可以把它看成邱礼涛的一篇“香港社会学论文”,借“拆弹”,来说现实中的炸弹。

  1. 为什么愤怒?
  2. 刘德华与邱礼涛的身份问题
  3. 邱礼涛的乐与怒

欢迎关注我的个人公众号“闵思嘉”。

1、为什么愤怒

2、刘德华与邱礼涛的身份问题

3、邱礼涛的“乐与怒”

 5 ) 少年亦恶龙,恶龙仍少年

漂亮,今年看过的片子里节奏最爽利的。

虽然剧情仍有BUG,但在看的时候并不会在意,算是将这种运转模式作品的优点发挥到上限,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残墟的帝国仍有宫殿可撑场。上一次让我有这种观影愉快感的港片还是两年前的《无双》。

这类题材我一向对文戏不感冒,但这片子证明了:并不是不能拍爱情戏,恰到好处的感情戏是菜上撒的盐,长剑开的刃,同时能让观众有好感的“动作片女主角”应该是片中这个样子:勇敢坚毅,心中柔软,动作利落,行为果断。即使在生死决别之时,发布出的命令仍然有条不紊,但同时眼中含泪,声音发抖,能证明她确有血泪,只是不会让它干扰工作。

她所有的行为都对得起她的设定,而不是只是甩出身份堆砌却不给相符戏分的花瓶。

(当然,现实生活里追女生不要像男主角那样,他没被打,因为他是刘德华)

刘德华和刘青云都是熟悉的面孔了,特别是刘德华,片中身型瘦削劲实。身材管理让很多年轻人都自愧弗如。只能说,他能红几十年,红得有道理。并且动作场面不夸张也不少,并贡献了我观影以来见过最能打的残障人士……

情节其实也不算新鲜:昔日勇者一朝跌落,随后在少年与恶龙的身份之间挣扎切换。以命救世是他,嗜血獠牙也是他。他的勇敢与尖锐,大义与恶毒,极端和慈悲,善良与狰狞,都是真的。片子节奏很紧凑,因此免不了他的认知和自我定位转换得突兀,同时反派脸谱化,也算是港片常见的通病。

好在观看过程中很容易让人忽视这些缺点。被节奏拉着走,看时只觉得爽快。连结尾都是戛然而止,并没有什么凄凄戚戚的生离死别用以拉戏。

还是想说一说这片子的节奏,处理得相当得好,没什么让人起身的空间,不建议喝太多水,后半我硬是忍着没去洗手间。

下来之后觉得,之前看到有人评价这片子“凭它就不能说香港电影死了”,是有道理的。

现在大家嘴里提及香港电影,份量远不及当年重了,甚至默认“港片已死”,只剩那么几个熟面孔,时不时出来折腾一下。

然而就这么几个熟面孔还在,你见识到了他们的阵仗,仍不敢将这四个字小觑。

就像街边坐着的耄耋老者,白发覆面,叶落满身。你已不再将他放在眼里,亦忘记他当年如何力敌千军,只认为他是个等死的老朽,无需在意。但经过他身边时,突见他以那双苍老的手拔刀,你面前长刃出鞘,雪光漫地,时间都仿佛被斩碎。

仍是一代宗师。

 6 ) 邱礼涛的海陆空齐鸣计划

说实话,刚进电影院的时候并没有抱有太大的预期,原因很简单,对新商业类型港片的固有印象使然。感觉观看这类的片子不用怎么动脑筋,你只需跟着嗨就完事,不需要过度思考与总结,全程只要“哈哈哈哈,哇哇哇”也就够了。

所以在进入电影院前,已经将自己的观影心态调整到了爽片模式,放下一切的顾虑与烦忧,认认真真地去享受视觉的盛宴与简单的快乐。

可谁曾想到,因为北京大号的交通状况,不幸错过了开场的些许铺垫,自己刚找到座位,放好爆米花,打开可乐想要享受着这片刻的快意和持续的爽意之时,大银幕上便迎来了一个核爆场面,再加上那层层递进让人肾上腺激素加快分泌的背景音乐,整个人顿时支楞了起来。邱礼涛用回溯的方式,先给所有的观众来个下马威,将最坏的结果展现,让观众进入状态的同时,也“炸”出了人们对后续故事的期待。

之前看“爆炸”的场面,氛围的烘托与细节的营造总是最常见的选择,那种直给特写的“炸裂”,可能可以被称之为邱礼涛式酣畅淋漓与“爆炸”上瘾。在前作《拆弹专家》炸毁红磡隧道、中环地铁之后,谁又能想到,邱礼涛的“破坏计划”还能交出更为震撼的呈现方案,若说赤鱲角机场也只是个开胃甜点的话,由IFC经过九龙中转站再到青马大桥的连环爆破计划与呈现,再配合着故事线的进展,让人们一次次陷入到揭秘的快乐与反思的谜团之中,环环相扣的情节安排,与简洁迅猛的视觉冲击,牵引着观众拨云见雾,持续的期待。而我的脑中也在不断地絮叨着:“这样大规模的爆破场景设置太港式了,就算只是CG特效,这种地标级别的毁灭场景,在中国电影范畴之中也只能在港片里才能看到了吧。”

除了那些让人肾上腺素飙升的大场面,导演邱礼涛也在文本与现实层面对炸弹与拆弹,进行了多层面的演绎。那句贯穿始终的质问,“如果不是坏了即丢用完即弃,拆弹专家还会变成定时炸弹”,也成就了刘德华一人呈现多种状态与人格的可能,贡献出三个不同维度的男主角潘乘风,对应不同的性格人物,邱礼涛也选择以不同的场景与表现手法来配合,除去大场面的热血戏份,更多的实景街头追逐场面也经过了精心的设计与考量,像是剧中一场追逐刘德华的戏份,从医院开始走向街头,经由天桥又转向密集的楼宇与热闹的市场,一切顺理成章又显得意外不断,从中环到旺角诸多人流密集的场所,高难度的场面调度,这是最港式的警匪片场景,也是最烟火气的当地生活记录。

为了实现这一切,导演更是带领着整个制作团队,收集了大量资料,制作与电影场景“同款”的实景微缩模型,用来模拟爆炸效果。并且投入众多的精力投身到实景的勘测与拍摄制作之中。这其实便体现出港片的一种工业之美,用最精良的材料与尖端的技术,凭借着职业的态度,对每个镜头都事先做了精密的准备,勘查了实际的长宽高与相对位置,算了风水与天气情况,才严丝合缝镶嵌到影片之中。让人们在一场场的连环爆炸场景之中,持续视觉新鲜感,而又充满期待。

看《拆弹专家2》的过程,就像是在和导演玩一场斗智斗勇的游戏,每当观者觉得谜底就要揭开之时,便会有意料之外的“炸弹”突显,结尾部分的剧情也在不断地翻转,层层递进看似可以轻易破局,实则暗藏玄机,所以只能跟着主人公一起一次次地冒险,感受“拆弹专家”工作时的那份惊心动魄。

整个电影,靠着荧幕前期不断的追逐打斗、高能反转剧情与循环式的满屏爆炸,创造了一场视觉盛宴。当然也没有什么比视觉震撼来得更简明扼要的表达,让人能在一部警匪电影之中“一爽到底”。惊险刺激的画面能直接给人以最多的刺激,也是因为电影的软性部分故事构架以及人物的情感支撑走向,在电影中被一定程度的简化了,靠边为视觉的技术之美服务。总的来说《拆弹专家2》算不上是一部十足完美的电影,但可以肯定是这个贺岁档不能缺少的作品,是一部酣畅淋漓让人看完后会有些回味的爽片,导演邱礼涛也在前作的基础之上完成了不少自我的革新与挑战,无疑是一部值得一看的,沉浸式体验的视觉之作。

 短评

我高考的时候,考场老师都会要求收走iwatch,反恐团队却只在乎屏蔽老年机。

4分钟前
  • 金属蓝
  • 推荐

没有不死的英雄,没有躲着人飞的子弹,只有真枪实炮的震撼。青马大桥拆核弹简直年度名场面,贺岁档最炸的一部没跑了,又猛又爽,反转和节奏恰到好处,近几年最好的刘德华,眼神细节简直了,千万不能错过啊啊!

9分钟前
  • 壹安²
  • 力荐

是晁盖也是宋江,是警察也是匪徒,是英雄也是疯子,是解铃人也是系铃人。为何不认识她还是会心动,不记得他还是会心痛,为何要在用人即弃的世界苟且,在万夫莫开的关口坚守。为了拯救别人不惜性命,为了证明能力舍掉自我。救一城来渡己的是圣人,灭众生来渡己的是魔鬼,不过一念之间,却得用一生偿还。

13分钟前
  • 西楼尘
  • 推荐

这才是类型片该有的样子!想象力大胆,打破套路思维,建立复杂人设,动作戏紧张刺激节奏把控到位一气呵成。真没想到续作比前作强那么多。

15分钟前
  • 大聪
  • 推荐

他为了拯救市民被炸断一条腿,他并没有成为一名英雄,恰恰相反,他永远告别了拆弹专家这个职业。上司说的冠冕堂皇,但归根结底,是他不敢担责任。正如董卓文所说,上司不是在帮潘乘风,而是在利用他。如果他牺牲了,他连殉职都算不上,因为因为警务处没有他的记录。五年前他被利用了,利用完就被抛弃了;五年后他又被利用了,仍然是利用完就被抛弃了,而且他临死前还觉得很开心,因为他觉得这就是一名拆弹专家最好的归宿。论拆弹,他是专家,但他却玩不转职场的尔虞我诈。打败他的不是炸弹,而是腐败的职场和病入膏肓的社会。拆弹专家最大的敌人不是恐怖分子,而是只知道玩弄权术、却看不到警员的付出的上司。如果审查制度再宽松一点,如果邱礼涛可以放开手脚去拍,比如潘乘风压根没有改邪归正,他就是反派,本片说不定会成为第二个《无间道》。

18分钟前
  • 朝暮雪
  • 推荐

小时候最爱看的那种港味纯正的老派警匪枪战大爽片,邱礼涛依然很愤有自己的坚持,这部够硬核够狠,前半部把刘德华当成龙来使,让人心疼。动作谍影重重化,后半部剧情反转,非常使命召唤黑色行动,还有暴雪彩蛋。整体可以说是年度港片最佳了

20分钟前
  • zhang 2nd
  • 推荐

还是推荐的,大场面和枪战音效的影院效果不错,但不吐不快:角色动机和转变都极为生硬,说白了故事不是剧情推进,而是导演推进,全员工具人,倪妮角色(谎言)戏份应该是刘青云来完成,这才有因果救赎的宿命感,如今刘青云存在感太低了。邱礼涛量级最大的行活儿,手快精良,不一定好但必须有自我表达:“社会学家”又拿出了当年拍《的士判官》那股劲头,时代不同了,他不再不挥舞屠刀改玩炸弹。PS,刘德华太帅了!第一集自爆的小哥这次又爆了

22分钟前
  • 乌鸦火堂
  • 还行

别拿宋江晁盖当幌子了,刘德华谢君豪你们就是警匪版邓布利多和格林德沃,倪妮帅到我了

23分钟前
  • 突然粉碎
  • 还行

拆弹专家的救赎,身残志坚功夫好,十个特警全撂倒。开头机场爆炸音效细腻,层次丰富,槽点不少,硬伤很多,整体一般,中规中矩。倪妮华仔的感情戏,华仔的幡然醒悟等等,都只是为节奏服务的功能性转折。谢君豪说天才不应该被社会打败,在南海十三郎里被打败了一次,在拆弹专家里又被打败一次,好惨。德华买的诺基亚6120c是我高中时代梦寐以求的机型啊~

28分钟前
  • 阿孝咕
  • 还行

个体面对制度的不合理,在正常渠道抗议无果的情况下,选择了激进的抗争方式。事态愈演愈烈,发展至最后为免玉石俱焚,接受妥协(选了红线),但双方沟通的渠道已经被毁(青马大桥被炸),要找回失落的情感记忆几无可能。3.5

33分钟前
  • LOOK
  • 推荐

7分,邱礼涛的直男动作片。好在节奏够快,一路哐哐哐,而且还有好几个反转。华仔自己打自己这个设定也是可以的。当热闹看还不错,要往深处挖,也可以很深。

36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人物性格的转变让人极度出戏。全剧唯二的亮点是女主撒谎和开头的爆炸特效,没了。反派的动机,男主的转变,实在幼稚。有点后悔,还不如看猎杀T34来得过瘾。3星,中规中矩。

39分钟前
  • 卡密尔
  • 还行

基本锁定今年的港产院线片最佳,邱礼涛很好的融合了犯罪、悬疑和动作等多种类型,整体完成度高,节奏和观感也很好,几场爆破戏更是张力十足,华仔也是越拍越“年轻”了。推荐找个特效厅看,IMAX或杜比都行,视听体验更加分。

44分钟前
  • 阿德
  • 推荐

1.喜欢的刘青云为什么人中越来越长、演技越来越平、说话越来越大舌头;2.倪妮真美,头发真多;3.再次被白发叔叔惊艳;4.剧情故意复杂,其实转折很生硬,不如少两个转折,多一点润滑。

47分钟前
  • 小月棋之
  • 还行

奔着口碑去看的,但是整个看下来逻辑就很迷,我怎么也想不通一个能为了救人自己脱防爆衣的人会因为工作不如意就去当恐怖分子。。

52分钟前
  • chcu7
  • 还行

刘德华和谢君豪才是真爱还殉情了,刘市民戏份没什么看点,强设定太多,缺点跟第一部一样,过火而粗糙。

57分钟前
  • Neo
  • 还行

绝对近年最佳港片。全程刺激紧张零尿点!刘德华表演张弛有度,预定第四座金像影帝!

1小时前
  • jd2007
  • 力荐

为了剧情需要 警察蠢到同事被打死之后再驾车挡过去也是服了

1小时前
  • 无双锅锅
  • 还行

两部拆弹下来,邱礼涛已经成为港式警匪片复兴当之无愧的希望了,他用特效和灾难为这一传统类型片注入了崭新的生命力。更可贵的是,这回更像是一次毫无保留的宣泄,最震撼的两幕是黑口罩和黑横幅。男主的形象刻画比上一部更加饱满,也展现出了极端复杂的人性,讽刺的是,这样一个情感丰富饱满的人,却始终无法逃脱成为工具再到被丢弃的命运,那一刻你是否也对所谓的“坏人”有所同情?如果是,那么邱礼涛的目的就达到了。刘德华文戏武戏样样精彩,下一届金像奖影帝应该又有戏了吧?更难得的是,女性角色终于不再只是花瓶,倪妮以后可以多接一些干练帅气的角色,真的非常适合她。

1小时前
  • 盲忙
  • 推荐

为什么炸青马大桥?97年通车的。

1小时前
  • yuan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