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级英雄黄继光

战争片大陆2022

主演:刘家祎,洪洋,武强,刘思博,刘一江,牛北壬,李田野,刘之冰,迟蓬,李晓川

导演:周润泽

 剧照

特级英雄黄继光 剧照 NO.1特级英雄黄继光 剧照 NO.2特级英雄黄继光 剧照 NO.3特级英雄黄继光 剧照 NO.4特级英雄黄继光 剧照 NO.5特级英雄黄继光 剧照 NO.6特级英雄黄继光 剧照 NO.13特级英雄黄继光 剧照 NO.14特级英雄黄继光 剧照 NO.15特级英雄黄继光 剧照 NO.16特级英雄黄继光 剧照 NO.17特级英雄黄继光 剧照 NO.18特级英雄黄继光 剧照 NO.19特级英雄黄继光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16 04:09

详细剧情

  影片以中、朝两国授予的抗美援朝特级英雄黄继光为原型,展示了黄继光如何参军并在军队中得到锻炼,不断提高自己的意志力和战场技巧,最终成为了一名优秀的战士。在上甘岭战役中,为了完成上级安排的任务,为了整个部队的胜利,面对着地堡中敌人的机枪,黄继光牺牲自己,英勇堵枪眼,为战友争取到了短暂的时间,从而消灭了敌人。

 长篇影评

 1 ) 三部抗美援朝的对比

功勋·能文能武李延年 战火熔炉 特级英雄黄继光

这三部片子都是我认为近年我军抗美援朝战场上的优秀电影,拍出了我军的气势和立场,客观处理了联合国军的武器装备和战斗力,没有丑化敌人,没有刻意追求我军人物形象的高大全。

但是这三部剧,在我的理解中,是有不同侧重的。

李延年剧,以李延年同志为核心,讲述了为什么要抗美援朝,一个优秀的指导员如何工作/战斗的,我军基层组织的日常动员形态等。核心是以人讲组织,落脚到人的杰出和优秀。

熔炉,以没有完成思想改造的国军技术军官为核心落脚,通过被迫卷入抗美援朝、排斥摆烂到逐渐参与直到彻底在熔炉中完成自我锤炼为主线,更多的是讲述我们是什么样的军队,我们为什么而战。有网友提出一个观点我很认可,赵和更多的是对军事和历史有一定了解的当代青年的身份认同,因此与其说这个熔炉是改造国军技术军官,还不如说是对当代青年的精神锤炼。

黄继光剧,以黄继光报名入朝开始,直到牺牲结束。剧中用自荐的方式说了个人履历:入团三个月,参军一年半。这么一个旧社会成长的苦孩子,将自己的生命永远定格在21岁,用一年半的时间证明了自己不想世世代代再过受冻挨饿的苦日子的决心。如果说前两部剧分别讲了杰出的指导员和我军的政治底色(为什么而战),那这部剧就是通过一个西南山村苦孩子报名参军、告别家人、新兵集训、入朝作战的历程,刻画出千千万万个被解放的人民是如何用自己的血肉炼成钢铁,筑城我们新的长城。

说到这里,就想到曹子建的那首《白马篇》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陵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魂兮,归来!

【武警男声合唱团】 历代军歌 曹植《白马篇》_哔哩哔哩_bilibili

 2 ) 疼

疼痛的感觉大家都品尝过,不少人还受过刀伤。但子弹连续穿过身体,把肌肉和脏器撕碎的痛苦,只要想一下,就让人不寒而栗。

这就是英雄所受的痛苦。

看着英雄牺牲的样子,他的战友们痛苦。

想着儿子牺牲的样子,他的母亲内心就像用刀割肉一样疼。

英雄忍受痛苦,是为了我们不再忍受战争与压迫的痛苦。

英雄黄继光永垂不朽。

 3 ) 终于拍成电影了?

小时候我奶奶就讲过黄继光堵枪眼的故事,听收音机好像还听到过黄继光的故事,小学加入红领巾团队的时候老师也讲了黄继光的故事,好像也有一篇课文讲的黄继光。没想到把这个心心念念三十来年的英雄人物终于拍成电影了。不知道故事拍的是不是和小时候听说的一样,雷锋和董存瑞不知道什么时候还能再拍成电影,非常期待

 4 ) 真实的战场,真实的英雄

这是一部近几年来最好的抗美援朝电影,比《金刚川》《长津湖》好一百倍,一千倍。因为看过了这部电影,我们才知道志愿军战士为何不畏生死,为何能顶着敌人的机枪冲锋。电影里黄继光告诉我们答案:

如果美国鬼子来了,我们的世世代代都要挨饿受冻,我怕的是这个。

最朴素,最朴素的语言,每一个志愿军战士都是抱着这样的信念,走上战场,冲向敌人。这短短一句话,比什么“我是第XXX个兵”,比什么口号都要深入人心。

只这一句,这部电影就高于此前拍摄的《金刚川》《长津湖》《狙击手》,因为这才是主旋律电影的真谛,让观众了解英雄,明白英雄为何而战。他们不是为了立功,不是为了杀人,不是为了荣誉,为的是我们这些后辈,能坐在温暖光明的屋子里,能喝着可乐,吃着饼干,在电脑上骂战。

没有大场面,没有高级的电脑特效,没有小鲜肉,没有老戏骨,有的是一个个普普通通的战士,他们眼里都有光,他们都有信念。当战友牺牲了,他们也流泪,但很快就擦干眼泪,继续战斗。他们没有迷茫,面对敌人没有怜悯,因为敌人就是敌人,为了新中国,他们必须战斗。

没有多余的文戏,更没有多余的武戏。面对战争,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参加过淮海战役的教导员李旭,瞬间就没了。正高兴的收集着敌人弹药,准备返回战壕的赵克春,瞬间就没了。小梁为了让战友能发射无后座力炮,开枪吸引敌人火力,当战友高兴的看过来时,他满脸是血,已经停止了呼吸。吴三羊前一刻还在把手榴弹挂到身后,才起身就被打倒,没了。中弹后,没有鹞子翻身,没有空中转体,每一个牺牲的战士都只像是脚下一滑,倒下就再也没能站起来。黄继光最后扑向敌人枪口时,身体歪斜着,踉跄着,机枪子弹打穿了他的身体,为后继战友换取了关键的几秒,让他们能冲上阵地,夺取最后的胜利。

这一切都非常真实,仿佛置身于战场之中,我们不是在看戏,而是亲身体现那场战争。

不用那些大导演,不用那些大明星,不是漂亮的脸蛋,不是钢铁超人,不是准确的走位,不是华丽的是武打动作,我们看的是英雄,是真实的英雄,是他们为何而战。

《特级英雄黄继光》满分。

 5 ) 这不是电影,这是历史

特级英雄黄继光。

这个故事并不陌生,抗美援朝战争中,黄继光为了掩护战友用身体堵住抢眼壮烈牺牲。正是因为故事耳熟能详,结局已经注定。所以拍成电影很容易落入窠臼。在我的设想里,黄继光可能会被塑造成一个愣头青,刚进部队冒冒失失,后来跟战友插科打诨,干了不少出格事,最后亲历了战火和死亡,经过指导员的殷切教诲,最后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战士。在面临绝境时,他一声怒吼,毅然决然奔赴枪口,用壮烈的方式保护了自己的战友,走进我们的教科书,成为英雄的代名词。

我是这样设想的,可电影不是这么拍的。

电影里的黄继光是个普通的年轻人。

他很平和,身上有着朝气,坚韧,穷人家孩子出身的一切烙印。可他并不冒失,也不聒噪。因为个子矮年纪轻参军被拒绝,不会气馁,而是会为自己争取:“我过惯了苦日子,但不想世世代代都过苦日子”。他的真挚打动了负责人。他不懂大道理。进入新兵营让训练就训练,面对爬不上去的柱子也会执拗地说“让我再试一次”。大晚上加练时会累得气喘吁吁,在排雷测试中获得零分也感到茫然,低头一看才发现自己踩了线。他一直在学,在成长,偶尔也对自己只是个通信员不能上前线杀敌而感到失落。

指导员告诉他“上战场不是为了立功,而是为了打赢。”

他听进去了,并且真正认同了。

我不像是在看一部电影,而像是在看一个真实的中国年轻人。

在命运到来那刻,我等待着,这个被炸晕在战壕里的年轻人,爬起来走向枪口,走向那个残酷的结局。历史注定他的生命会以这样的方式画上句号。我以为,这时候会响起号角,会有慢镜头,会有生离死别的悲壮烘托。

可没有。

镜头一切,忽然来到黎明。

在某个山村,昏暗的光影里,有个老妇人转过头,忽然看到穿军装的儿子出现在路上。她颤巍巍向他走去,抬手试图触摸他的脸。然后摸到了,自己日思夜想的人回来了。她的眼里饱含泪光,嗓音轻微地颤抖着,说了句我的儿啊。

这个人是黄继光的母亲。

她抚摸他的伤口,心疼得不得了,哭声问:“你疼不疼……”

然后画面一转,切回战场,年轻的战士从战壕里爬起来,踉踉跄跄,奔向了机关枪枪口。他的后背炸开五六个血窟窿,人却一动不动。战友们惊愕地瞪大双眼,枪声停止了。黄继光卧在那个枪口上,再也没能转身。子弹打穿了他的身体,也打碎了一个母亲的心。他甚至没来得及呻吟一声。千疮百孔化作了血淋淋的实质,在平静而克制的情绪里爆发了。母亲问他“你疼不疼”。他不是英雄。他是普通人,是一个母亲的儿子,怎么会不疼?

当你看到这里,心生惶然,在他的死去的刹那也感受到剧痛。电影所想要表达的一切,便就淋漓尽致了。悲壮、平凡、伟大……所有的情绪如同狂潮涌出。最后屏幕亮出一行字,告诉你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还有无数战士堵过枪口。黄继光只是其中一个。你忽然心如刀绞,意识到这不是电影,这是历史。

 6 ) 特级英雄黄继光

一开始看到剧名,我是拒绝的,“黄继光堵枪眼”从小时的课本到c6的荧屏,这个故事太过于熟悉,熟悉到荧幕还没开始就能猜到剧情。事实我错了,导演的镜头才真正带我走近这个熟悉又陌生的英雄,知道他是如何从通讯员成长为战斗英雄。

想必导演是做了些功课的,喊话、卡壳、哑炮、震爆内伤、三三制…很多细节让人感觉很真实,也很残酷。但是有些镜头的尸体假人和伤口妆差欧美还有点意思。

感动、鼓舞、热血沸腾…

“黄继光”三个字不仅仅是一个名字,一个部队番号,更是在那个时代背景下的中华儿女为新中国抛洒的头颅与热血。时代在召唤……

看完剧后脑海里久久萦绕着那句话“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

 短评

作为网大,该有都有,还挺喜欢结尾母亲那一段的,所以也让人疑惑,同样拍抗美援朝,某些院线大片为什么能差那么多。

8分钟前
  • 孔府小鱼
  • 还行

比长津湖好看的多

12分钟前
  • 任凡心
  • 力荐

全片没有一句祖国,但处处都是祖国,已经完全达到了我心目中完美表现中国式战争的电影该有的样子,这一部比什么狼什么湖什么桥加起来还要好无数倍。平凡且伟大的中国人民万岁!

15分钟前
  • 昵称不得为空
  • 力荐

很适合在这个节日看。片子可以用朴实二字形容,没有过多的情绪渲染,情绪甚至是非常克制的,有记录片的感觉。同时也很真实细腻,展现了战争的残酷,每个战士的情绪,战士们的家书,教导员与三羊的牺牲,仅仅21岁的青年战士如何成长为英雄黄继光。寥寥数笔,群像却不错,扮演黄继光的青年演员演技也好。

20分钟前
  • 红皇后
  • 推荐

第一次知道黄继光来自四川,第一次了解他是一名通讯兵,第一次知道他是家里老三,第一次了解他和他母亲的故事,第一次真正了解他从参军、训练、战场到最后牺牲的全过程。感谢这部电影。

23分钟前
  • 笨蛋一个两块钱
  • 推荐

教导员牺牲那段,哭死!话都没来得及说完,只留下一个轻拍胸口的动作就牺牲了!黄继光看着教导员牺牲,本想给教导员点上最后一根烟,结果难过到根本无从下手,这一套动作细节刻画,看得让人难过又揪心!

26分钟前
  • 暴打鹅
  • 推荐

70年过去了,他仍然是21岁。

28分钟前
  • null
  • 推荐

这片再次证明了什么叫“主旋律好不好看全看剧组水平,而不是题材。”

31分钟前
  • 冰灵风
  • 力荐

黄继光在受着伤堵枪眼之前,心中想念着自己的母亲,想着与母亲相见,她带着哭腔问:“儿啊,疼不疼啊”……这一段的处理实在是催人泪下,结局母亲的独白可谓是画龙点睛,剧组很用心,演员也都在线!革命先烈为了多数人的幸福生活而牺牲自己,我们要永远铭记历史。

32分钟前
  • ChoGath
  • 推荐

这类带着英雄名字出来的电影已经不好评价。好像打星不是给电影,而是给英雄。

34分钟前
  • 吕绝
  • 推荐

黄继光,那是我小学课本上的英雄人物,是个伟大的民族英雄,其他的,都已经忘的差不多了。通过这部电影,让我再一次深刻的记住了这位英雄。原来,他跨过鸭绿江抗美缓朝的时候才20岁啊。原来他是个小个子的英雄啊,曾经还因为个子小,年纪小不让他参军啊,原来他还有个外号,叫八大员,因为能打仗的战斗员、能做饭的炊事员、能治伤的卫生员、能抬伤员的担架员、能送弹药的运输员、能修电话的话务员、战时宣传员和通讯员,想想我自己的20岁在干什么? 再看看黄继光,真的是好惭愧。这样的好电影值得多拍,也值得更多人去看,去学习。英雄少年,少年英雄!

36分钟前
  • 十一口
  • 推荐

少年英雄黄继光从军记。算不上精彩,但足够真实。还原真实的黄继光,影片中和我们一直认知的黄继光形象还是有一点点差异的,原来英雄也只是个少年,而且也仅仅是个身材矮小的通讯兵,但是却留给世人一个高大伟岸的形象。

41分钟前
  • 梁威是条狗
  • 还行

网大的制作规格,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场面简陋,但是最终效果还可以,剧组还是很有诚意的,在有限的条件下做到了最好。不过整部影片还是有传统主旋律电影的老毛病,人物太过于样板了,对于情感的表达也比较套路,导致故事比较过时。另外网大是不是怕观众看不懂啊,疯狂加字幕解释剧情和人物……

42分钟前
  • 玉玉的注水阿龙
  • 还行

这是一部配得上黄继光的电影,不玩花活,认真讲故事,真实还原战斗场景,可惜本身是网大,资源倾斜有限,即便如此也远胜同期的《勇士连》。更可贵的是,在这个滥竽充数的国庆档,它不圈钱,并没有像往常的那些下线电影还想着收费,只为更多人看到英雄的事迹,这才是正能量、主旋律该做的事情。

44分钟前
  • 未卜
  • 推荐

我家乡的英雄,我从小在黄继光纪念馆附近长大。

47分钟前
  • JuNe-TZoe
  • 力荐

每看一分钟电影,黄继光的生命就流失一分钟,直到最后牺牲,唉,英雄该被铭记,我们也要记住为什么我们今天能坐在这里看电影

52分钟前
  • fw郑景仁
  • 推荐

今天网络电影《特等英雄黄继光》上线。对这部小成本影片的故事结构不做评论,单就影片在武器道具使用,还是真实的还原了入朝志愿军使用的“万国牌”轻武器,有苏波波沙、美M1、国产50式冲锋枪,苏捷格加廖夫、美M1918轻机枪;苏郭留诺夫重机枪、美M1919A4重机枪等。仅此一点,导演用心了!

57分钟前
  • 二手时光
  • 还行

不错的军迷电影,但是离优秀的战争片还有很长的距离。

58分钟前
  • 撒马尔罕守门员
  • 还行

好评是假的吧,拍的真的很无聊。

59分钟前
  • 1w.
  • 较差

三分只给英雄。影片的质量,最多给5分。结构、桥段设计都是50-60年代战争片的套路。表面上看,细节很到位,服化道抖不错,但是仔细看都是槽点不合理。很多桥段都是为了表现而表现。让看客根本不能共情。所谓的感动,其实是各位看客自我感动,而不是被电影感动到。

1小时前
  • 顾骏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