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暗时刻(国语版)

战争片英国 / 美国2017

主演:加里·奥德曼,克里斯汀·斯科特·托马斯,莉莉·詹姆斯,本·门德尔森,斯蒂芬·迪兰,萨缪尔·韦斯特,汉娜·斯蒂尔,罗纳德·皮卡普,乔丹·沃勒,理查德·拉姆斯登,安娜·伯内特,尼古拉斯·琼斯,查理·帕尔默·罗斯韦尔,布赖恩·佩蒂福,菲利普·马丁·布朗,安杰莉克·琼,希尔顿·麦克雷,詹姆斯·伊莱斯,杰瑞米·查亚德,马汀·麦格,迈克尔·海登,迈克尔·博特,皮普·托伦斯

导演:乔·赖特

播放地址

 剧照

至暗时刻(国语版) 剧照 NO.1至暗时刻(国语版) 剧照 NO.2至暗时刻(国语版) 剧照 NO.3至暗时刻(国语版) 剧照 NO.4至暗时刻(国语版) 剧照 NO.5至暗时刻(国语版) 剧照 NO.6至暗时刻(国语版) 剧照 NO.13至暗时刻(国语版) 剧照 NO.14至暗时刻(国语版) 剧照 NO.15至暗时刻(国语版) 剧照 NO.16至暗时刻(国语版) 剧照 NO.17至暗时刻(国语版) 剧照 NO.18至暗时刻(国语版) 剧照 NO.19至暗时刻(国语版)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7-23 00:58

详细剧情

影片讲述英国首相丘吉尔在作为首相期间面临的最重要的审判:是向纳粹妥协做俘虏,还是团结人民群起反抗?丘吉尔将集结整个国家为自由奋战,试图改变世界历史进程,度过黎明前的黑暗。

 长篇影评

 1 ) 该Gary Oldman得奖了

可以说这部是对诺兰的敦刻尔克(Dunkirk)最好的补充,刚好后者唯一拉掉的角度就是下达撤退命令,号召民众来营救的领导人在那几天内的故事。本片十分准确又生动地呈现了丘吉尔本人的各种特色,他慷慨激昂的演讲,他直爽、果断和坚韧的个性,他对于言辞的斟酌,还有他说话时的气势和偶尔展示出的幽默感。加里奥德曼显然是在化妆和表演中完全化身为这个角色,几乎看不出他本人,声音也变了,是一次相当值得拿影帝的完美表演。

历史上任何国家或政坛领导人,特别是战争时期的,真的很难简单用几句话或一个词去评价他们。因此大部分政坛人物的传记都是关于某一个事件或某一个阶段展开。不管他做出的决定是否完美,是否每个人都同意,至少,本片展示出了在二战爆发时,丘吉尔作为英国首相面临的艰难抉择,和在那几天中做出的决定和影响。影片从一开始就很注重丘吉尔的身形、动作,说话的态度和声音,以及周围人对他的感觉。英国国王都觉得他很吓人, 莉莉·詹姆斯饰演的女秘书更是第一次见他就被骂到哭着跑出去。他的每次演讲也都十分震撼人心,充分展示出这个人作为领导者的魅力和威慑力。

当然在99%都是秃顶老白男的议会里,一次次发表长篇演讲,也会让本片看上去跟任何一个历史传记片一样,不免有沉闷的时候。好在丘吉尔也很幽默,常常爆出惊人之语。比如对一个抱着婴儿的妈妈说:“我天生娃娃脸,小宝宝都长得像我!” 他也会在与妻子单独在一起时展示出温柔的一面,让人很吃惊地看到这个似乎什么都不怕的人其实是怕老婆的。也可以看到很多有趣的历史内容,比如Dunkirk 撤退期间,丘吉尔曾像美国总统求救,希望借船去救英国士兵,还拉下姿态很焦急地对美国总统说:”我曾用你借我的钱,买了你的武器啊,现在为什么不能给我?!" 结果美国总统冷冷地说:“我想了办法啊,但真的没辙啊,我没船,但可以借你些马."

如果能在看本片前看诺兰的Dunkirk,你会对本片有更好更深刻的理解,也会看到在士兵们生死一线的时刻,这位虽然不在前线上的胖子,其实也奋战得很艰难。很显然他的决定是这场撤退的关键。而且他的决定也没有让他成为英国历史上的卖国贼。在战争时期,这类勇敢又不屈服的人更容易获得人心。

非常令人深刻的是,出口成章的丘吉尔,在评价希特勒的时候反而不知要用什么来形容,最后只用了“那个人”指代希特勒。在当时,也许他很难去界定,但历史自然会给出公正的评价。

大部分人的决定只决定了他们自己的人生,但有些人的决定却改变了一个国家和很多人的命运。

 2 ) 《至暗时刻》只说加莱的顽强守军

关于丘吉尔的丰功伟绩,已经有太多描述!本文只是想说说,为丰功而牺牲的小人物们!

请允许我直接进行转载,因为那样更有利于您的阅读:

死守加莱的三千勇士

似乎战场上大部队紧急撤离的背后,都有一只垫后小分队的悲壮牺牲。

著名的“敦刻尔克大撤退”就是如此,

在英国这次至关重要的行动中。

不仅有艰难撤离的数十万士兵,英勇无惧的老百姓,力挽狂澜的丘吉尔,

还有一队顽抗到底的英国守军,他们奉命去执行一次也许不可能生还的命令,

但为了守住加莱,这个位于法国北部的海上交通枢纽,敦刻尔克的最后一道屏障,

他们以壮烈牺牲的代价,为英法联军主力赢得了撤退的时间...

然而,人们似乎只是知道他们在大撤退中的关键作用,

却很有人了解,从临危受命到大部队撤离后,这些人都经历了什么...

JOHN JAY,是这支英勇队伍其中一名士兵的孩子,

可即便作为父亲最亲密的家属,他曾对父亲的往事一无所知,

直到老兵去世,JOHN才终于打开了父亲尘封的档案件,

下面,就听他说,当年的那只“敢死队”到底面临着怎样的困境...

我刚刚看完加里奥德曼的《至暗时刻》,此刻正强忍住泪水,

但让我悲痛的除了那段史实,还有丘吉尔发出的一封电报,

他对仍留守在加莱的准将说:

“你所坚持的每一个小时都是对英国远征军的巨大帮助,你部应奋战到底,你的坚守必将赢得无与伦比的赞誉,不允许撤退。”

我知道,在那个不能撤退的队伍里,有我的父亲,Alec Jay...

父亲还在世的时候,我和他关系很疏远,他易怒,没有耐心,

我只知道大撤退那年他只有20多岁,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留下了长久的阴影,

可对于那些具体的经历,他从来没提过,我也没想过要去了解...

1993年,他去世了,享年73岁,

真正失去他的那一刻,我才后悔和他的沟通太少,

我开始整理他的遗物,发现了一沓满是灰尘的文件袋,

那里面有他参战时的记录,和队友写的信,战时的新闻报道...

还有一份笔记显示,他曾经想把所有的经历写成一本自传,

但很遗憾,只写了7页,就再也没有打开过这些文件...

我一边读着它们,一边重新认识我的父亲,

原来,他并不是我印象中的怪老头,他是一个英雄,

他曾在加莱抗争到最后一刻,直到被纳粹带走,

他是犹太人,为了隐藏身份曾在集中营里和纳粹斗智斗勇,

从1940年-1945年,他曾5次试图逃跑,最终成为了一名自由斗士,

我完全被这些尘封的过去所震惊,迫切的想知道更多细节,

为此我进行了多年的研究,循着他的笔记重走欧洲,探访他的老友,

就这样,我终于第一次理解了我的父亲...

1938年,他加入了英国军队,

出于对法西斯和种族主义者的强烈憎恨,即便没有被征召,他也志愿入伍,

当希特勒的军队血洗比利时和法国,他跟随部队离开祖国冲过海峡,

那时他已经意识到了这相当于一次“自杀”性的指派,在笔记里写道:

“手里拿着单程票,已经无路可退。”

1940年5月,大撤退开始前夕,

他奉命和数千名士兵一起在加莱,对抗德军超过2万人的精锐部队,

在敌方的狂轰乱炸下,部队节节败退,

但与共同抗敌的法国士兵不同的是,他们在硝烟中“虚弱”的举起了白旗,

而英国拒绝投降...

事实上,父亲也曾随队抵达敦刻尔克岸边,在海面上看到了三艘祖国的驱逐舰,

但在那里,没有属于他们的撤离命令,

后来的事情大家也都知道了,他们不能走了...

我父亲后来写道:

“我背朝大海,再也没有回头,我们的战斗还没有结束。”

眼前的加莱已经尸横遍野,仍被英军占领的地区不过一个学校操场那么大,

父亲的队伍不再有任何能得到救援的幻想,他们唯一的能做的,

只是尽最大的努力守住最后的堡垒...

他的准将曾经两次拒绝了德军的招降,面对德军的说客,士兵们异口同声的说:

“如果德国人想要加莱,那么他们就只能用战斗来夺取。”

他们又何尝不清楚,仗打到这个份上,德军占领加莱只是时间问题,

但在战场上,时间不仅意味着牺牲,也意味着胜利,

这场战役哪怕能晚一个小时结束,对于敦刻尔克的数十万士兵而言就多了一份希望...

然而最后一次艰难的反攻后,父亲的部队还是被俘了,

他的枪已经没有子弹了,德军看着他高傲的宣布:

“对不起伙计们,给你们带来了如此血腥的绝望。”

没有任何办法,他只能选择投降...

对于他的一些队友而言,这样的投降不丢脸,

他们确实战斗到了最后一刻,完成了丘吉尔的命令,掩护了大部队,

可这却成了我父亲一生都难以忘怀的事,他在笔记里写道,

投降,是他心中永远的耻辱,此后被俘的5年更是挥之不去的阴影...

成为战俘的第一个夜晚,他在一块墓地睡觉,满心的沮丧和失望,

可这才只是刚刚开始,从法国去往德国,还有近3周的路程,

队伍行进过程中,犯人如果不小心摔跤,等待他的不是枪击就是暴打,

甚至连停下来撒尿也是要受罚的...

父亲和队友只能强忍伤病,靠喝臭水沟里的水,吃野草,

才勉强活着撑到了德国...

一入境,街道两旁站着的全是愤怒的纳粹,

他们一边高喊着“英国loser来了!”,一边朝父亲一行人吐口水,

尽管士兵们已经精疲力竭,但他们仍然吹着口哨,

哼着祖国的音乐,表达不屈...

年轻时的父亲比我印象中的还要傲气,

作为一名战俘,一名有着犹太家庭背景的败将,

他本应该苟且求生,低调隐藏自己的身世,可他却说自己别无选择...

离开加莱以前,父亲把能证实自己犹太人身份的证件埋了起来,

可由于在集中营里,纳粹和俘虏经常因为语言不通大打出手,闹出人命,

有一次,眼看着纳粹的枪已经顶在了队友的脑门上,

父亲不得不用一口流利的德语向纳粹说情,这很快引起了对方的怀疑,

随后,一名反犹太的英国人向纳粹直接举报了他,

一名高官直接带枪冲进了父亲的营地高喊:

“Alec Jay这个杂种在哪?给我出来!”

幸好他的队友们毫不犹豫的就站成了一个圈,紧紧的保护着父亲,

他的中士更是直接走到高官前怒吼道:

“我不管Alec是不是犹太人,只要他穿着英国制服,你就不能可能把他带走,除非你枪毙我们所有人 ”

集中营里瞬时一片安静,就在纳粹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

父亲灵机一动,十分有礼貌的走上前向高官解释,他只是学过德语,

党卫军如果不“嫌弃”的话,与其继续这样对峙下去,

不如任用他为犯人中间的翻译官,调停矛盾...

德国人勉强接受了...

在集中营的那5年里,类似这样的险情一次又一次的发生,

父亲一边努力的保护着自己和队友,一边还要从事大量的苦力活儿,

他在一个采石场里工作,经常会受伤,但从没有接受过治疗,

他严重营养不良,体重暴瘦直88斤,

甚至还在从家乡传来的消息里得知,他青梅竹马的未婚妻变心了,婚约也没了...

那一刹那,父亲几乎认为自己已经坚持不下去了...

他一共尝试过5次逃跑计划,

有一次他假扮成了一名捷克移民工人,一路跑到了边境线50英里以内,

但最后还是被盖世太保给逮了回去,他们用警棍疯狂的殴打他,

还逼迫他亲自动手给自己挖了一块坟墓...

1945年,父亲的逃跑计划终于成功了,

他和6个队友翻山越岭逃到了捷克,好不容易看到了一点希望,

他们又被迫加入了当地的一个反德游击队,

在此后的6周里,父亲从一名英国士兵变成了游荡在森林里的“自由斗士”,

他和队友携手炸毁了德军的一列货运火车,袭击了警察局,

他还参加了布拉格起义,亲眼目睹了不少无辜的德国老百姓遭遇恐怖袭击,

父亲当然是憎恶法西斯的,

可是这段游击队的经历,却成了他不愿再提及的可怕回忆:

“他们不只残杀纳粹,也对德国平民进行屠杀,这是我始终不能接受的。”

但至少,属于他真正的自由总算是来了...

1945年,父亲终于回到了伦敦,

不像当年在敦刻尔克大撤退中回家的士兵,沿路没有等待着欢迎他的百姓,

也没有鲜花和掌声,人们甚至不知道,如果不是眼前的这名士兵和他的队伍,

当年的大撤退可能不会那么成功...

但父亲似乎并不介意这些,他只是想尽快回归正常的生活,

他成为了一名股票经纪人,努力试图忘却集中营里的一切,

但现实总是残酷的,被监禁的阴影一直笼罩着他,

还有那些他目睹过的暴行,把他彻底淹没了:

“我总是会在半夜惊醒,想起我死去的队友,想起纳粹的尸体。”

后来发生的事情,也并没有多大的好转。

5年后,他和妈妈结婚了,生下了三个孩子,

他在孩子们心中的形象总是冷若冰霜,他“莫名”的愤怒影响了我们每一个人,

了解了父亲的一生后我才明白,他不是气我们,他在气他自己,

作为一名幸存者,内疚、焦虑、抑郁、噩梦像恶魔一样纠缠着他,

他气为什么他可以好好活在这个和平年代,而并肩作战的队友们却死无葬身之地...

家人不理解他,部队也没有帮他,他只能自己鼓足勇气去看医生,

他想尽了各种办法减轻内心的痛苦,甚至还曾经回到了加莱,逼自己面对过去,

但可惜的是,一直到死,他和内心的罪孽感都没能和平共处...

很遗憾我只能以这样的方式认识我的父亲,

作为加莱的守军,他们的故事远比电影要令人揪心...

ref http://www.dailymail.co.uk/news/article-5346201/My-dad-heroe-sacrificed-Churchill-save-Dunkirk.html

--------------------------------------

很皮还很可爱的小姑凉:庆幸自己生在和平年代

cece_circle:啊,这段真的看至暗时刻的时候才真正了解了一下,之前就是书面的一句话

少女已死:从小的心愿就是世界和平。有人觉得好空泛,好遥远的一个梦想。但它和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总之,从别人的故事里,我没经历过的那些场景里,我恨透了战争。

银杏园的夏天:终于彻底理解了《采薇》的最后一段。向英雄致敬。

Elwing-心属中土:加莱的勇士们应该被铭记,没有他们敦刻尔克不知道又会是什么样子

overtherainbow121:英国版被淹没的与被拯救的。

 3 ) 丘吉尔式的成年人:早就萎了,却一直硬下去

影评人是有祖国的,所以外语片的影评总隔着一层:比如《至暗时刻》。在国产影评人看来,这是一部新加入的争夺二战胜利话语权的电影;《国王的演讲》把那个口吃的国王乔治六世塑造得像是嘴炮王者似的,一场演讲就让大英帝国群情汹涌,众志成城。《至暗时刻》则把嘴炮的至高荣誉给了丘吉尔,这个梅毒患者和沙场败将通过三场演讲摆平了议会、国王和百姓,把散沙似的英国变成了混凝土。放在2017英国脱欧的大背景下,英国人此时拍《至暗时刻》这部电影,唤起的是英国老百姓在1940年负担起整个欧洲的担子的那份勇敢——法国沦陷了,捷克、波兰第一波就投降了,比利时午夜即将宣布投降,只有英伦三岛还在战斗。从生辰八字来看,《至暗时刻》实际上是给英国人补气活血的,我作为异国观众为丘吉尔的演讲感动落泪,纯属误服了一剂爱国主义补药。


不夸张的说,英国人是贵族这个物种的长子,他们热爱荣誉,尤其热爱战场荣誉。一战让欧洲的贵族元气大伤,甚至很大一部分贵族家族在战场上灭门了。到了二战,丘吉尔两个政敌——前首相张伯伦、外长哈利·法克斯都早早做好了谈和的准备,因为贵族再也不愿意子弟献身沙场了。当欧洲最重的担子在1940年压在肩上时,丘吉尔面对的是一大堆已经投降的盟友,一心只想投降的法国总理,还有三十万被困在敦刻尔克的英军精锐。他手里的军舰都派出去运兵回国,只好打电话哀求罗斯福,把英国购买的战斗机用航母送来;但是罗斯福只肯把战斗机送到英属加拿大边境,建议英国用马队把飞机拉回国,或者用人力推回去,毕竟飞机是有轮子的。大英帝国的羞辱,早在丘吉尔当首相时就如此赤裸裸了。



我们在《至暗时刻》里享受的,不是镜头语言、画面和精妙的台词,是丘吉尔所代表的成年人精神:早就萎了,却一直硬下去。他不否认自己是一个酒鬼,一个神经质妈妈的遗传产品,而且是大英帝国的缩影——思想很坚挺,肉体已经六十六岁,只剩下一口硬气,如参汤般续命。所以当他赤裸着走出浴室时,打字员姑娘不是在躲避尴尬,而是躲避一种慈悲。《至暗时刻》展现的,是一种随时面临崩溃的强大。丘吉尔坚信,英国即便是作为一片瓦砾的巷战之国,也好过纳粹的傀儡之国。这样一位战时领袖,不是油腻的也不是慈爱的,而是污浊的、铁血的和慈不掌兵的——他要求驻加莱的四千英军展开自杀式进攻,毫无良心上的自责,展现了战略家必须的冷血。


电影从来不止是逗乐的、刺激的,实际上,电影很大的功能在于构建影迷的电影人格:我们把自己代入角色,仿佛浸入在冥想盆里观看邓布利多校长的记忆一样,看到丘吉尔在1940年如何降服政敌、凝聚议会、收拢残兵。我们常常像丘吉尔一样四面树敌,拥有丘吉尔的困境和他的萎,没有他的硬气。像丘吉尔那样告诉自己的敌人以及敌人的敌人:我还在爱着,我太太21岁就逃婚了两次,我还坚信着,英国人例外/华夏民族例外;我尽管孤独,但孤独坚持到一定程度,就会有乔治六世半夜敲门,说你赢得了国王全部的信任。

 4 ) 挺失望的

演技爆炸啊……配乐也很贴合,狭小逼仄的地下场景,明暗的光影把至暗时刻的压抑,焦灼,冲突表现的很好,结尾的爆发也很有力度。 但是剧情完全不知所云,不明白片子要表达什么。 全面还原丘吉尔这个伟人? 歌颂伟大的,不屈不挠的英国人民? 讲述真实的历史事件? 感觉都想做,但都没有做好。 片子剪的很细碎,把人物标签化了,酗酒,光脚,睡衣,戴礼帽,抽雪茄,v字手势,绝佳的演讲能力,丘吉尔就是这样的人,用不着花大篇幅做特写,谁不知道呢?

但是这些表面化的东西以外呢?本来我是抱着学习的态度来观影的。张伯伦的辞职,丘吉尔的上位,时局的恶化,利益的冲突,观点的碰撞……这些事件与人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推动,一个个关乎世界历史进程的决定是怎样做出的,经过怎样的博弈,丘吉尔在其中起了什么作用……这些我认为是重点的东西,在电影中体现的过于表面化了,甚至可以说肤浅到了可笑的地步。

结尾丘吉尔第一次坐地铁,听到几位公民的意见,(尤其还有一位政治正确的黑人,看的我特出戏)一番演讲就说服了参众两院的官老爷,坐稳了位置,定下了主战派的基调。套路老就不说了,又爆露出他官僚世家,父子两任财政大臣,脱离民众,高高在上的一面来,但在片子中却是作为大高潮表现出来的,说实话,这个调性真是不和我这个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口味→_→

另外这片子中借丘吉尔的口对希特勒的批判,满满的是什么油漆工啦,泥腿子啦,大头兵啦,这种充满了优越感的人身攻击,和最后地铁中的体察民情一对比,讽刺性一下就出来了(尤其地铁里有个垒墙的,正好配这个刷油漆的)

总结来说,可能我跟这个片的三观不太和吧,对两个小时的电影,情节的要求也不能太高,只是我不能容忍片子把我当白痴看……

不是这片子的受众吧,怪可惜的,白瞎了这么好的演技了。

 5 ) 又是短评写不下

1、终于有导演完美利用了莉莉詹姆斯嘴角下垂自带三分苦大仇深的特质,比起《唐顿》和《灰姑娘》简直堪称惊艳; 2、就算化妆已经仁至义尽,天知道狗爹那双尾脚耷拉的眼睛有多难藏,抱着找茬儿的心态看前半段的时候仍能清醒地意识到演员的真实身份,然后随着剧情的推进彻底失去这份故意的清醒,心甘情愿的陷入他角色的悲喜中去; 3、运镜布局真的非常细腻,几乎可以做到每一祯截出来都是比例构图;再就是设计感很强,典型的比如丘吉尔会见法国代表的飞机和地下小男孩的互动转场、失眠的电话后突然一个拉窗帘从黑夜到another day的明暗切换、和老美电话那会儿和之前乘电梯时做的聚光灯场景……乔怀特玩儿这套古典审美的东西真是越来越溜了; 4、一个不好,煽情痕迹太重,一度被激出的眼泪每每让大弦乐和啰嗦台词怼了回去,结尾三十分钟恍惚间重温了《建国大业》精选片段,八一厂导演纷纷表示这种群众路线的表现方法我们三十年前就闭眼拍了; 5、一个鸡汤:就算是历史上的至暗时刻,也没什么过不去的,咬牙挺住,总能撑到bgm昂然响起的那一天。

 6 ) 夸加里-奥德曼演技好时,我愿展开夸夸这些

《至暗时刻》讲的是二战期间,丘吉尔如何克服困难、异见,号召民众积极抗战的历史片段,时间上与《敦刻尔克》完美衔接。人人都在夸男主角加里-奥德曼演得好,“全身都是戏”、“教科书式”、“听力材料”、“奥斯卡稳拿”,可是摹仿喜怒哀乐、控制身体尤其脸部肌肉、恰当吐字……不过是一个实力演员,尤其是接受英国舞台剧反复训练的演员的基本功。如果单纯列这些点,谁并不比谁差多少。

加里-奥德曼最称道的地方在于,他对角色有着系统性的认知和构建,这来自于他对戏剧的领悟力和艺术修养。而且他的构建是成功的,他把自己缩小为零,并把角色以一贯之。

如果把情节称为政治人物形象的血肉,那么筋骨则有三个部分:一个是,出演政治人物,如何演好最关键的几场演说。如何调度身体,增强语言感染力,演讲间的细微情绪流露如何应和“来自现场的回击”,演讲开始和结束瞬间如何刻画人物内心的张弛。

第二个是,政治人物做出选择的时刻,选择分两种,一种是当下即时的,比如“我们需要把情况告诉人民吗”那段,丘吉尔盯着对方说不要。一种是重大历史拐点的抉择,算是高潮戏,表现他的坚毅、魄力、反复的自我怀疑、迷茫、痛苦、孤独。

演讲和抉择只能体现政治人物的魅力。

第三个也是最关键的是,如果摘除特定历史空间,他如何让我们相信他饰演的就是丘吉尔,而不是罗斯福、斯大林、铁托,要知道政治大拿都会煽动,都会抉择,都有魄力。这得益于加里对丘吉尔性格特点、行为习惯惟妙惟肖的摹仿、捕捉和精心演排,哪里找打火机,哪里喝酒,哪里“丘吉尔瞪”……这些琐碎细节构成人物的灵魂,包括他的情绪化、自言自语、与他人关系的疏淡,以及在字句细节上的较真。丘是唯一拿到诺贝尔文学奖的政治家,当我们看到他对用词反复琢磨的专注,听到他张口而来的诙谐段子传达出的乐观,就会意会到这是丘而不是别人。

也因此,夸赞男主演技好,不能忽视这本就是一出独角戏的剧本,给予他巨大的空间,还有优秀配角给戏,尤其来自戏剧演员斯蒂芬-迪兰饰演的哈利法克斯子爵,片中唯一对手。来自镜头对戏点的捕捉,化妆,剪辑,甚至摄影的烘托,于他也是一种成全。

工整的剧本其实无突出之处,国内影视剧表现毛爷爷也常常这般设置,(高瞻远瞩,演讲,被质疑,被边缘,反对有效,取得胜利。历史题材,不怕这样笼统的剧透。)正因此,表演对这部电影来说意义越发重要了。

电影除了表演以外,我觉得基本都相对普通,相对。但敦刻尔克前夕,英国在抗战还是和平谈判之间的抉择,是现代文明之光,没有不屈服于独裁和霸权的英国,就没有欧洲的现在、世界的现在。故强烈推荐观看。

如上是非常浅显的东西,是我拿到一个片子,去关注每个角色时必会想的基础步骤。我会基于这个步骤做出更深的解读和判断。在这里写出来,我只是为了讽刺那些信口开河、乱下定论、跟风、当你细问他却支支吾吾谈不出个所以然来的家伙。我们说空话说多了,大家互相抄袭,却不好好的去分析细节和样本,这样很不好。

 短评

邱吉尔真横,在特殊的历史时刻做出了也许影响整个人类发展进程的决定。

4分钟前
  • 张春[阿卡纳]
  • 力荐

7分,加里·奥尔曼的表演就是,我从头到尾,都没法把这个角色跟加里·奥德曼联系在一起,这不是奥德曼,这就是丘吉尔,太厉害。整体就是个正常发挥的奥斯卡式传记片,乔·赖特电影的摄影仍然很老道,摄影非常至暗时刻。该燃的时候也很燃,结尾有点热血感。

9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我觉得这几部片子和剧完全就是一个系列:至暗时刻、敦刻尔克、国王的演讲、王冠……

14分钟前
  • 大-燕-威-王
  • 力荐

我很喜欢结尾,结束在最高潮的一刻,至暗之后、破晓之前,不留多余的陈述总结。

17分钟前
  • eastenluis
  • 力荐

看完内心涨满正能量,随即又转为黯淡。外部的敌人早点晚点总是有办法打败的,内部的敌人要难对付百倍。只能在意念中与之作战,在梦乡中与之作战,在幻觉中与之作战,在网上匿名与之作战,指桑骂槐与之作战,借古讽今与之作战……终无损其一根寒毛,更解不开自己身上的镣铐。

20分钟前
  • 胡小猴
  • 力荐

也太可爱了吧这个丘吉尔。应该搞一个国王的演讲+至暗时刻+敦刻尔克连映套餐,简直太连贯了嘛!

24分钟前
  • Tadashi
  • 推荐

国王的演讲 赎罪 敦刻尔克 至暗时刻这4部可以连连看了!

26分钟前
  • 你虎哥
  • 推荐

这样绝不和独裁者搞绥靖的西方政治家现在都去哪儿了?

28分钟前
  • zitsunari
  • 推荐

在习惯了那么多廉价奖项之后一巴掌告诉你什么才是影帝级的表演 拜托奥斯卡今年拎拎清

33分钟前
  • Line
  • 推荐

我已经看到石头姐给狗爹颁小金人的画面了

35分钟前
  • A L E X
  • 力荐

真的男人从不回头看鼓掌。

36分钟前
  • 小海
  • 力荐

与国王的演讲、敦刻尔克、赎罪可组成英伦二战风云麻将桌,贯穿各个阶层、视角和情愫。在故事毫无新意的前提下,我仍喜欢这部电影,因为我太喜欢充满个性的英雄了,太喜欢充满气魄的奋力一搏,命运的局限尽可永在,不屈的挑战却不可须臾或缺,故事刚刚开始,我已经激动不已。从丘吉尔的视角,他从婴儿时代就在渴望的位置,在至暗的时刻到来,他毫无惧色唯独担心时间太少,这个承受着千钧重担的老酒鬼,在接下来的五年,从孤军奋战,到无奈颓丧,到感染了他的妻子、国王、民众、议会全部都站在他的身旁,这样的故事永远不会过时,我也真诚地希望这样冲破至暗寻找光明的时刻可以兑现在每个人身上。

41分钟前
  • Mirorio
  • 力荐

“He mobilized the English language and sent it into battle.”台词秒绝配得上原始素材。Oldman请得奖。片中领袖坚持要告诉人民unvarnished truth,一个恍惚不知道谁才真的活在darkest hour。

44分钟前
  • SingLesinger
  • 力荐

丹尼尔戴刘易斯息影了,加里奥德曼的时代来临了。杰作。#TIFF2017

49分钟前
  • PureSucker
  • 力荐

夜晚乔六推开了邱团长的房门。“还没睡么”“首长,俺睡不着啊,作战动员做了,同志们思想不统一,还有些抵触情绪”乔拍拍他的肩膀,“老邱,尽管放手去干,我和组织信任你。另外别忘了咱的制胜法宝,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人民群众一定会给你答案的!”皎洁的月光下,邱的眼中闪过湿润的光……

52分钟前
  • 皮革业
  • 还行

第90届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加里·奥德曼!

53分钟前
  • 朝阳区陆依萍
  • 还行

Gary终于成了oldman

58分钟前
  • Chloe
  • 力荐

四星半。从他出现第一个镜头开始,Garry Oldman消失了,Winston Churchill复活了。Joe Wright以极其古典而不花哨的方式,成功的塑造了一个不被建制派同僚所认同,但最终在平民中找到力量的伟大领袖。这片真的太适合与Dunkirk作双片连映了

59分钟前
  • 舌在足矣
  • 力荐

这部和诺兰的《敦刻尔克》算是事件的side-A和side-B,比较起来还是乔赖特赢了。他电影音乐和摄影一直很棒,打字机音效视效贯穿了好几部,战争场面也一向很诗意,但作为人物传记电影,剧本太中规中矩,太主旋律,没有挖更深的东西。预定奥斯卡的最佳男主和摄影。

1小时前
  • 张大水
  • 力荐

置于黑暗空间独自明亮的电梯间/房间勾勒出无可名状的孤独感,俯拍视角的上升镜头传达出无路可退的决绝,选题切口和光影氛围一骑绝尘。如何营造无声的压力,如何表现厚积薄发如岩浆一般喷涌而出的力量感,如何用剧情节奏调动观众的情绪,这部电影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

1小时前
  • 露苑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