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上

战争片大陆2005

主演:王伍福,卢奇,梁家辉,刘德凯,李幼斌,陈姗姗,李树生

导演:韦廉,沈东,陈健

 剧照

太行山上 剧照 NO.1太行山上 剧照 NO.2太行山上 剧照 NO.3太行山上 剧照 NO.4太行山上 剧照 NO.5太行山上 剧照 NO.6太行山上 剧照 NO.13太行山上 剧照 NO.14太行山上 剧照 NO.15太行山上 剧照 NO.16太行山上 剧照 NO.17太行山上 剧照 NO.18太行山上 剧照 NO.19太行山上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04:42

详细剧情

  1937年日军全面侵华后,华北危急。国共合作的背景下,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在总司令朱德(王伍福 饰)率领下东渡黄河奔赴前线抗战。山西实权人物阎锡山面对“国、共、日”三股力量颇为头疼,提出“守土抗日”口号,在民族大义的影响下,于形式上支持八路军抗日。朱德筹划于日军进犯山西的必经险地平型关截击,115师师长林彪临战指挥出色,成功击败板垣师团,史称“平型关大捷”。同时八路军用灵活的战术亦减轻了国军战场的压力。不久日军以优势兵力、装备围攻太原一线,蒋、阎战略判断失误,正面战场接连失败,八路军转入敌后根据地建设,自此拉开了军民抗击日寇的伟大事业……

 长篇影评

 1 ) [转帖] 跛脚的大片


  我本来对《太行山上》这样的片子是不太感兴趣的,因为意识形态的味道太浓,基本上偏离了电影固有的轨道,还有一个原因,作为一种中国独有的类型片,类似的电影看一部就够了,因为全部都大同小异。不过经不起路过影院的几张大海报的诱惑,几经犹豫还是进去看了,看完后出来,无所谓失望也无所谓不失望,基本和我的预测一样,一句话,就那么回事。
  
  买票的时候我注意了一下放映时间,一天放两场,都在五楼的一个厅,时间是早上十点半一场,下午三点半一场——够少的,这个影院大约有二十个左右的放映厅。我看的是下午场,很冷清,加上我约有不到十个人,由此我基本上也算理解了影院的安排。应该说影院的宣传还是比较到位的,有海报,还有片花,还随票赠送饮料,看《七剑》和《史密斯夫妇》都没这待遇。票十五元一张,估计电影院提前计算亏本了。
  
  言归正传,还是说电影吧。这个电影拍得相当一般。
    人物塑造——没有,朱德还是那个老总,八路还是那些八路,国军还是那些国军,鬼子还是那些鬼子,都是老一套,都是在中国电影里展现了很多年的现成东西。唯一的微调,可能是表现了国军抗战的一面,不过早在八六年就有《血战台儿庄》了。
    故事情节——没有,还是老一套,流水帐,敌人来,我军打,敌人凶,我军狠,唯一的微调,可能是更多地表现了我军的牺牲,还有,鬼子也不那么愚蠢了。
  特技——飞机飞来飞去,炸药炸来炸去,人跑来跑去,刀砍来砍去。说实话,战争场面单调而血腥,而且更强调血腥的一面,在这方面比好莱坞做得要更加彻底,但却只是一味地表现血腥,根本缺乏意境,导演对战争理解的误区在战争场面上表现得非常明显,缺乏必要的含蓄,根本不理解真正的战争与电影上的战争的差异,根本不懂得用电影语言来表现战争。
  
  不说意识形态问题了。就事论事,假的东西太多,朱德完全是一个高大全的形象,其实在《大决战》及一系列的主旋律影片里,对领袖人物的表现就已经没有了这种庸俗的完美主义,在这一点上,这个电影退步十分明显。除朱德外我军的其他人物苍白无力,根本不成其为人物,仅仅是一些符号。日军方面更是乏善可陈,而且借日军将领之口说什么“太行山是中国的脊梁”,“得太行者得天下”,显得十分滑稽。倒是国军的几个人物有些出彩的地方,比如朱怀冰,虽然很明显是一个被丑化的角色,但表演上还是有些特点的。至于郝梦龄,出来太短,根本还来不及形成性格。卫立煌完全是个摆设,没有任何的特点,和八路谈判的时候,居然说“我知道我方是毫无道理的。”可能吗?一个国军上将和八路军谈判,一上来先承认自己毫无道理,假得太没有逻辑性了吧?他是来谈判的还是来认错的?
  
  这个电影对于主旋律电影来说是一个相当大的退步,战争场面的处理上远远不及《大决战》,尽管十年前没有现在的电脑特技,但《大决战》单就战争场面来说,几乎是无懈可击的,而就人物塑造来说,上百个形象,从领袖到士兵,无不栩栩如生,令人过目难忘,对国民党的将领的表现十分到位。更早一些,《血战台儿庄》,虽然那时候没有巨大资金的投入,但整个电影拍得气势磅礴,同样是抗战题材,《血战台儿庄》对战争的处理就比《太行山上》含蓄得多,细节也丰富得多。比如孙连仲把银元发到敢死队手上,敢死队员面面相觑,一个队员说“长官,我们命都不要了,要大洋干什么。”说完,默默地走向前线。还有当台儿庄危机到来的时候,电影没有直接表现日军的凶狠和战事的残酷,而是表现了师长池峰城为了表明自己决死抵抗的决心,命令炸掉河上唯一的浮桥以断绝撤退之路。最后的尸山血海,是用相对静态的一个长镜头来展示的,而不是直接地表现血腥的屠杀过程,而一个日军军官捡起一个死去的日军士兵紧握在手里的妻子的照片沉思不语,也从反面体现了战争的非理性。尤其令人难忘的,是一个国军老兵在战斗间隙用树叶吹响《绣荷包》,悠扬的音乐伴随着硝烟弥漫的战场,其意象的反差有非常强的震撼效果。
  
  而《太行山上》呢?细节粗糙,情节简陋,只是满足于用特技和人海战术来追求视觉效果,中间出来不过三分钟左右的梁家辉,更是莫名其妙,无头无尾,这个过程也假得可以,在和日军肉博的时候,居然通信员好整以暇地来报告上级的命令,旁边两三米处就在拼刺刀,梁家辉居然和通信员几问几答还感慨一番。另外说一句,梁家辉的出现实在是大败笔,完全是武侠电影的套路,和情节的发展根本无关,多此一举。
  
  看完的感觉,用韦小宝的话说,叫这个电影“败笔太多,胜笔几乎没有”,不但远不如《大决战》和《血战台儿庄》,也不如几年前的《七七事变》,甚至也不如同类题材的《浴血太行》,在意识形态上的导向我可以理解,但导演实在没有明白地体会抗战这段历史,也不懂该如何将这段历史用电影语言加以描述,我只能说,可惜了这个好题材。中国要真正用文化的语言来缅怀抗战,还需假以时日。
  
  这个电影如果说真是大片,那也是一个跛脚的大片,不看也罢。

 2 ) 太行山上

                   烟火流云亦纷飞,
                   刀枪壕站壮士危。
                    我心勿为黄尘染,
                    魂留太行至此回。

 3 ) 居然吹捧鬼子的暴力美

太行山上电影有些地方拍日本军国主义暴力美,感觉好恶心!那个日本鬼子军官死前还叫什么东方,叫你妹东方!不明白这样拍有什么意义!为了捧日军,还拍日军随便发几炮就灭了一支国军军队,导演是不是有病!什么东西!中国人的气量自信要靠这种病态的捧日军吗?这样的话,抗日神剧的丑化日军方面都显得比太行山上更有志气了!

 4 ) 送它四个字。

只想送它四个字——邯郸学步。

别人的没学来,自己原来怎么走的都忘了。

想做中国的好莱坞大片?想做中国的经典二战片?可惜,那钱白花了。

 5 ) 战士,才是这片子描画的重点。

适逢二战胜利70周年,看了这部片子,缅怀先烈。

看到很多人都在主旋律上批评这部片子,鄙人感觉实无必要,国军G军不都是子弟兵吗?只是信仰不同而已了,护国爱国的精神有何不同?

抛开分不清真假的主旋律不说,片子大量描绘的,是战士的血性,牺牲精神,彻彻底底的爱国,还有什么比这个更重要呢?

硝烟处处,战士们高喊,冲啊!!这难道不够真实么?没有发生过么?不是这样的?不知道冲上去会死吗?为什么?为死去的同胞,为死去的亲人,报仇才是主旋律好吗?!换作当下的你,你能做到么?

虽然国共交流的戏份常常让我出戏,但单从血性来说,这片子让我热血沸腾,让我感受到了战争残酷,让我为每一个战士的安危感到切身的体会,这就是一部好电影,还能要求更多么?

如果你还在介意主旋律,你只是个看客,不痛不痒的批评者,国共都是子弟兵,都是把一切贡献出来为了祖国未来提供那么一点点正能量,对未来是完全未知的,日军如此强大,当时谁又知道这样的贡献有没有作用呢?包括电影中出现的将领,无论姓国姓共,不都是把命拿出来的战士么?!

 6 ) 很好看

影片集中反映了八年抗战中的几次重大战役,从平型关战役、阳明堡战役到击毙日酋阿部规秀中将的黄土岭战役,真实地再现了当时战争的情景,演员们以精湛的演技刻画了一个个优秀的共产党人的形象。这其中震撼我的并不仅仅是战场上的号角齐鸣的壮丽场景,更是共产党人那种勇于面对,坚忍不拔的精神。平型关战役中,在兵力单薄、装备较差的恶劣环境下,八路军将士凭借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斗志,一举击败了日军精锐板垣师团,将平型关十里大峡口变成了侵略者的坟场,铸就了历史上著名的平型关大捷,得到了山西人民的热情拥戴,以此从正面歌颂了我党领导的武装力量是民族抗日的中流砥柱,反映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确,表现了八路军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短评

挺感人的。港台演员演得挺别扭

4分钟前
  • 刘小青
  • 推荐

讲述八路军总司令朱德率领八路军三个主力师东渡黄河 挺进抗日前线 开辟建立太行山根据地的光辉历程 重温了这段震惊中外的战斗历史 在那段历史过程中 深刻感受到革命先辈们抛头颅 撒热血为中国的和平解放不惜一切的抗战精神 八路军和太行儿女同仇敌忾 浴血奋战 谱写了中华民族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光辉篇章

5分钟前
  • 李小庫
  • 推荐

……一部抗战片里突然出现了梁家辉和刘德凯……其惊悚程度可想而知……里面把中国伟大的抗日军民刻画得像超人一样……

8分钟前
  • 烏滌非
  • 还行

实在太散。场面多少还是有点,镜头拍的太不给力了

10分钟前
  • 鬼腳七
  • 还行

高三的时候学校为了丰富我们的文化生活看的。还有那个诺言:再静不下心来,就去太行山上葬了自己!!!!!现在也是!!!

13分钟前
  • Rangering
  • 还行

对主旋律太苛刻了吧 现在社会的杠精果然在直线增长

17分钟前
  • 想不通的kk
  • 力荐

少见的一部以朱老总为主角的电影。给4星的原因是这里面的国军人物基本是正面和中性的。郝梦龄的牺牲还是挺让人感动的。

20分钟前
  • everydaywalker
  • 推荐

非常好的电影,我喜欢的第一部主旋律电影,看了三四遍吧~名将之花阿部规秀凋落太行山,我以前最喜欢这个段子。

25分钟前
  • Evelyn桃桃
  • 力荐

在主旋律中算是拍得不错的,但是很多细节仍值商榷。首先朱老总形象过于外放,话太多,留白不够,显得单薄不够丰满。其次线索纷杂,节奏跳跃,前后衔接比较散。再次炸点显示八路军炮火太凶,虽然为了视觉效果做取舍可以理解,但是与史实相去较大,其实打阿部规秀才用了4发炮弹,反而掩盖了八路有多狡猾

26分钟前
  • 洛梦蝶
  • 还行

别的没什么可说的了,其实一些环节还可以,非常傻但热血,CG也有进步,但是不能一点军事常识没有吧?整片最牛逼的地方是民团化身古希腊方阵,标枪雨杀敌,这个还是挺带感的

31分钟前
  • 左胸上的吸盘
  • 较差

电影季活动上看的。自己对历史政治不敏感,只看懂了大概的主线,将领们一谈论战术细节我就开小差,不过还是努力认真的看完了。好难得看一场爱国主义的战争电影。有人说梁家辉一出来就成了武侠片,我笑了。这种片子不好做,需要太多专业背景知识,演员的投入一不小心就被说假。章翻译有点意思。

35分钟前
  • S for Sheila
  • 还行

记得第一次看这个电影的时候觉得拍得还不错,那时候还在看《亮剑》。过了几年回头重看,不过尔尔,政治味道太浓了。

39分钟前
  • 陈默
  • 还行

片子感觉出来了,尤其朱老总站岗念诗那段儿:伫马太行侧,十月雪飞白。战士仍衣单,夜夜杀倭贼。 说实话,这首诗的意境,远超大雪满刀弓。就是情节过于散乱了点儿

40分钟前
  • 晏之敖
  • 推荐

1937年日军全面侵华后,华北危急。国共合作的背景下,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在总司令朱德(王伍福 饰)率领下东渡黄河奔赴前线抗战。山西实权人物阎锡山面对“国、共、日”三股力量颇为头疼,提出“守土抗日”口号,在民族大义的影响下,于形式上支持八路军抗日。朱德筹划于日军进犯山西的必经险地平型关

41分钟前
  • pepper 安
  • 还行

找了几个港台演员来演主旋律电影

43分钟前
  • 哆啦哆啦
  • 还行

不要对国产主旋律影片这么苛刻! 开篇镜头有航拍,大气,很赞。 平型关战役的气氛渲染得不错,整片的画面、道具、音乐、表演等都感觉不错,战争拍得有局部细节,也有全局,有指挥者也有刺刀搏杀,只是没有特别出彩的地方。 迫击炮狙杀日军高官一幕不错。

47分钟前
  • 忧郁的乐乐
  • 还行

在电影频道看的。语言种类还蛮多的吗?

49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还行

刘德凯演得真不怎么样

52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还行

相比以前的战争题材电影,有不小的进步,但离国外的战争片还有一段距离。总体上能真实反映出我党八路军的战斗史,同时也没有掩盖蒋军的贡献。

57分钟前
  • 小有™
  • 还行

唉,这个演林彪的呀。。。

59分钟前
  • 何生生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