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者

动作片美国2009

主演:帕特里克·威尔森,卡拉·古奇诺,比利·克鲁德普,玛琳·阿克曼,杰弗里·迪恩·摩根,马修·古迪,杰基·厄尔·哈利,马特·弗里沃,史蒂芬·麦克哈蒂,劳拉·门内尔,詹姆斯·M.康纳

导演:扎克·施奈德

 剧照

守望者 剧照 NO.1守望者 剧照 NO.2守望者 剧照 NO.3守望者 剧照 NO.4守望者 剧照 NO.5守望者 剧照 NO.6守望者 剧照 NO.13守望者 剧照 NO.14守望者 剧照 NO.15守望者 剧照 NO.16守望者 剧照 NO.17守望者 剧照 NO.18守望者 剧照 NO.19守望者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04:42

详细剧情

  由于邪恶势力肆意蔓延,一群具有超群实力的正义之士挺身而出,他们戴着面具,身着奇装异服,与各种坏蛋展开较量。不久,他们的英雄事迹通过媒体传遍全国,美元钞票、丝绸鬼魂、罗夏、城市队长等超级英雄的名字广为传播,他们更参与到大大小小的重大事件之中,也因各自的性格遭受着不同的命运。但是在20世纪70年代,政府出台的法令导致一部分不愿成为权贵爪牙的英雄退休,超级英雄集团由此分化。  1985年的一天,效力政府的超级英雄“喜剧演员”爱德华·布莱克(杰弗里·迪恩·摩根 Jeffrey Dean Morgan 饰)被人杀害。四处逃亡的“罗夏”的沃尔特·科瓦奇(杰基·厄尔·哈利 Jackie Earle Haley 饰)意识到有人正向曾经的超级英雄痛下杀手,而这背后隐藏着更大的阴谋……

 长篇影评

 1 ) 拯救不值得被拯救的人类

这部电影改编自1986-1987年出版的同名漫画,但它并不是一个面向青少年读者的正统英雄故事。首先故事里并没有一个为满足私欲而作恶的坏蛋,最后的大反派艾德里安•维特(Adrian Veidt)尽管杀害了上千万人,但他的目的是拯救人类,而且他还成功了,成为受人爱戴的英雄。而故事的第一主角罗夏(Rorschach)尽管一直坚守原则,嫉恶如仇,最后甚至不惜舍身成仁,但假如他的努力成功了的话,人类却会毁灭在自己手里。这构成了一个巨大的反讽:因为人性终究是肮脏的,人与人之间有着无法化解的恶意和不信任,所以人类要不就活在肮脏的谎言里,要不就在干净的真相中死去。

故事中登场的六位蒙面英雄被称为守望者(Watchmen),其中只有曼哈顿博士(Doctor Manhattan)拥有超能力,他是构成这个故事的架空历史背景的基础。曼哈顿博士除了保留了自己作为人类时的性格和情感弱点外,几乎全知全能。因为他的出现,美国轻松地赢下了越战,美苏两国的冷战平衡因此被打破。因为曼哈顿博士凭一人之力就能消灭苏维埃政权,苏联因此只能恐慌性地储备了巨量的核弹头,以同归于尽为要挟谋求自身的安全。正如艾德里安•维特所分析的:即使曼哈顿博士能拦截苏联99%的核弹头,但剩下的1%仍能毁灭地球上的所有生灵。

故此,曼哈顿博士不但没给美国人带来更多的安全感,相反,故事里的美国乃至全人类社会都陷入了比真实历史中的冷战危机更为压抑和恐怖的末日危机中。而六名英雄里除了曼哈顿博士以外唯一公开了真实身份的艾德里安•维特,这个被称为“世上最聪明的人”的天才,用自己的运算模型预测出如果不对事态进行干预,人类将很难避免毁灭的命运。然而他的救世计划堪称对人类文明和人性的最大反讽:他欺骗并利用了曼哈顿博士(难点在于克服曼哈顿博士预知未来的能力),摧毁了地球上最繁华的几个城市和一千五百万人的生命,成功地迫使美苏这两个随时能终结人类文明但又同时活在对彼此的恐惧当中的国家结束对峙、化敌为友,共同对抗“人类之敌”曼哈顿博士。他同时还借助曼哈顿博士的帮助永久地解决了地球的能源危机,清理了控制着世界上现有能源的资本寡头,使人类免于日后因此再陷争端。他凭借高超的智谋和执行力,使自己成为全民偶像的同时,不动声色地拯救了人类。而当曼哈顿博士发现他的目的时,他的计划已经无法逆转,在权衡过利害之后,一如他预测的,曼哈顿博士配合了他的计划,甘负污名以促成人类的和平。艾德里安•维特可能是这个故事里的反派,但在这个充满各种反讽的故事里,人类却因他的阴谋而得救。

曼哈顿博士,被美国总统称为“幸好神是一个美国人”,虽然他一直为白宫和艾德里安•维特的事业提供帮助,但他未必和艾德里安•维特一样,相信这些努力对人类具有真正的意义。因为他见识和经历了太多人类无法见识和经历的事物,他的不老不死以及洞察人心和预知未来的能力,都促使他成为了一个虚无主义的神。他本来就是个一流的物理学家,对物质世界有着深刻和理性的认识,他只对人的精神(人性)感到困惑。而在他变成“超人”之后,这种困惑使他变得茫然,因为他已经超越了我们所知的生命形式,到达一个从没人涉足过的领域——他无法再像普通人类一样看待生死存灭,同时渐渐地失去了喜怒哀乐和恐惧等人类本能。他对人类怀有的感情,更像是对自己作为人类时怀有过的感情的回忆,而这种影响正在逐渐消失,因为他连对自己身上的人性都开始感到厌倦了。在宇宙的浩瀚意志面前,生命只是稍纵即逝的现象,人类的命运根本不值一提。引用他的女友劳里(Laurie)对他的评价:

现在他看待事物的方式,就像他已经忘掉了它们的本来面目,这个真实的世界,对他来说,就像穿越迷雾,而人们只是一堆影子。

在故事的最后,当劳里决定和他分手后,他已经不再牵挂人类了。正如他所说,劳里是他和人类的最后纽带,而这条纽带已经失去,接下来他要去一个遥远的星系尝试创造生命。假如我们的世界也有一个全知全能但对我们遭受的苦难视如不见、从不插手的造物主的话,那么祂的情形或许和曼哈顿博士有所相似——祂明白爱我们的正确方式就是漠视我们,对我们的救赎就是任由我们自生自灭。

和曼哈顿博士相反,艾德里安•维特是个目标明确、行动积极的极端派,他是个缺乏道德意识的暴君,为了挽救多数人的生命,他可以毫不犹豫地牺牲掉少数人。和罗夏相反,他只思考“有益”而不是“正确”的事情。他视丹(Dan)和罗夏伸张正义、除暴安良的行动为儿戏,虽然他也曾是其中的一分子,但曼哈顿博士的出现改变了一切:在人类末日的阴影下,所有的正义和邪恶、罪与罚都失去了意义。假如人类都灭亡了,谁还关心哪具尸体生前是个正直的人,哪具尸体生前是个狡诈的人呢?他甚至也是个理想主义的人,他的救世计划不仅促成了美苏联盟,他还通过暗杀手段消灭了世界上的能源寡头和托拉斯组织,同时借助曼哈顿博士的超能力开发出几乎无穷的低成本新能源,由此杜绝了人类再因能源危机而发动战争。正因为此,他自称亚历山大大帝是他的唯一血亲,因为他们有着共同的理想:建立一个世界联邦。不过,他也并非从最初就意识到行侠仗义救不了这个世界,而是受到了谐星(The Comedian)的启发。

谐星才是反讽的集大成者,他毫无良知和道德,更没被“何为正义”的问题困扰过。他什么都不在乎,喜欢破坏又嗜血成性,他加入守望者只是因为可以对人动手。(在原著里,他甚至刺杀了一个上代的守望者成员。)是他最早看破了世界的荒诞本质和人性的本来面目,但他并没因此而变得厌世(曼哈顿博士)或出离愤怒(罗夏),而是选择了对人性不加修饰地戏仿:他放任自己的野蛮和任性,为所欲为又自私自利。当他随意地使用暴力对付街头运动时,他宣称自己是在保护人们不受伤害。身旁的丹问他到底是谁要伤害人们。他戏谑地回答他要保护人们不被(人们)自己伤害。丹又疑惑地问:我们的美国梦到底怎么了?他指着被破坏的街区笑着说:这就是美国梦,我们已经实现了。如果我们试着认同他那反讽式的虚无主义视阈,可能也会承认他的说法既荒谬又真实。在守望者被迫解散后,他也并没退役,而是改为和政客合作,参与了刺杀肯尼迪,又在古巴搞反共运动——他做这些并非出于自己的价值信仰,而是在享受嗜血的乐趣,为这个世界制造混乱,而混乱——在他看来——是这个世界的本质。是他最先指出守望者已失去意义,靠剪恶除奸也救不了这世界。他的挖苦极大地刺激了艾德里安•维特,并改变了后者的想法。但他们的分歧是,他认为人类没必要被拯救,艾德里安•维特却认为有必要。所以最后,他被一个自己的更强大的模仿者吞噬——因为艾德里安•维特是很严肃的,而谐星只是在取乐。

在六位英雄里,除了唯一的女性劳里外,丹似乎是最平庸和缺乏个性的。他继承了巨额遗产,不用为生活奔波,出于对上代守望者中的霍里斯•梅森(Hollis Mason)的崇拜,他继承了后者的英雄身份和事业。但他的英雄经历充满了失望、困惑和挫折。他代表了那种有教养的自由主义传统,善良、正直而且单纯,相信博爱与和平,但故事里的美国却到处充满了混乱、破坏、压迫和反抗(现实中六七十年代的美国社会也同样是撕裂的)。因此当政府取缔了守望者的时候,丹和他的搭档罗夏看法相反,在丹看来,这不是挫折而是解脱。摘引丹和罗夏的一段对话:

丹:守望者已经完了。
罗夏:这只是尼克松那滑头说的。
丹:这是我说的。没人知道你的身份,你随时可以撒手,过上正常的生活。
罗夏:就像你现在过的,正常的生活?当你每天走在这个充斥着各种罪行的城市,你真的觉得这正常?
丹:至少我不是仍躲藏在面具背后的那个人。
罗夏:不,你躲藏在“大众”这副面具背后。

和艾德里安•维特一样,罗夏身上也丝毫没有虚无主义的成分,但两人又是那么截然相反:艾德里安•维特认为人类可以也值得被拯救,而罗夏认为人类已经堕落并必须被惩罚。罗夏是由妓女和嫖客所生,他的妈妈恨他,孩子们也排斥和欺负他,他从没被人爱过,因此也不知道什么是爱,一个人孤零零地活着。但他没有变成一个坏人,相反他成为了一个蒙面侠客,一个原本应为人称道的好人,但他好得有点太过分了——他对任何坏都毫不宽恕,因此他是个十足的暴徒,他伤害过的人可能和谐星一样多,任何坏人落到他手里下场都不会好。但是谐星起码在黑白两道都吃得开,在他的床头甚至还摆着他和副总统握手的照片。而罗夏却既被警方通缉,又被黑道追杀。其实最初的罗夏也并没那么极端,但就和曼哈顿博士、艾德里安•维特和丹一样,罗夏在参与守望者的过程中也经历了思想的转变,他亲身接触到的这个世俗的堕落和人们犯下的无数罪行深深地刺激了他,令他日渐愤世嫉俗,最终变成一个非黑即白,既不妥协,也不宽恕的道德原教旨主义者。他在日记里这样写道:

虽然末日将至,我也不会妥协,那么多罪行必须被惩罚:这世上亏欠的报应有那么多,而时间只剩那么少。

因此,罗夏绝不接受艾德里安•维特以欺骗世人的方式拯救世人。在罗夏看来,如果人类的救赎必须建立在一个谎言上,那人类还不如灭亡了好。他在故事最后要求曼哈顿博士杀死他,否则他必定会戳穿艾德里安•维特的谎言,那么已经死掉的一千五百万人就变成白白牺牲,美苏将重新恢复对峙,人类又回到末日的阴影中。而曼哈顿博士确实不会允许他那样做,正如雄辩的艾德里安•维特所言:谎言带来的和平也是和平。在自己的原则面前,罗夏根本不做任何价值衡量,无论天平的另一边是人类命运,或是自己的性命,所以他主动地拥抱了自己的厄运。

罗夏的人格魅力令我折服,当然也令我震惊——可能因为我是个很容易妥协的人——尽管他很难算得上是个好人,但当一个人能把事情做到极致,或者说把信仰贯彻到极致,那么姑且不论对错,这种精神力量就足以令人动容。归根结柢,极致的人生才具有价值。罗夏既是一个动辄诉诸暴力的反社会恶棍,也是一个被彻底激怒的歇斯底里的诗人。在电影里作为旁白的“罗夏日记”是一部没有救赎的黑暗《神曲》,他带着人们游历人们身在其中的地狱,指出每种罪行和惩罚,然后亲手执行审判。他独自一人和整个世界作对:他既不容忍西方现代文明,也不容忍共产主义,不容忍政府,也不容忍民众,他既被警察通缉,也被罪犯憎恨……当他被艾德里安•维特暗算入狱后,在监狱里面对那些由他亲手逮捕的恨他入骨的囚犯时,他依然强悍得慑服一切:“不是我被和你们困在一起,而是你们被和我困在一起!”——这形象地喻示了他和整个世俗世界的关系:所有人都已经堕落或默许了堕落,只有他独自拒绝并惩罚着这个世界,而他的存在刺痛了所有人,因为在他面前人们都显得那么卑微、怯懦和虚伪。这是罕见的发自个人的最强之音,在他身上不存在任何形式的妥协,因此他的人格是无比强壮的,同时又令人心碎,因为这种强壮将必定以自身的毁灭为代价,正如尼采说的:我爱那样一种人,他因为爱他的神而惩罚他的神:因为他必须承受神怒而灭亡。

和拯救了人类的艾德里安•维特相比,罗夏才是一个悲剧性的英雄。因为英雄必须是一个单纯的赤子,我们可以接受英雄有一颗破碎的心,有各种恶行,比如残暴和偏激,但他不能是一个阴谋家。脱下面具后的罗夏名叫沃特•科瓦奇(Walter Kovacs),他是个流浪汉,没有工作,没有财物,没有朋友,他对女人没兴趣,当然对男人也没,他只是狂热地憎恨罪恶。他的蒙面装扮藏在后巷的垃圾箱里,熏染了恶臭,因此人们都掩鼻远离他。他称自己的面具为“Face”而不是“Mask”。对此他在日记里写道(我僭越地分了行):

暗巷里阴冷、荒凉,
我把身份保管
在那里,静候着我,
我的外套、鞋子,干净的手套
和我的脸,披上它们
我就卸下了伪装,
成为真正的自己,
不再恐惧和软弱,
不再有欲念。

或许如哈罗德•布鲁姆所说,消极性的英雄具有净化人灵魂的作用——这也是罗夏吸引我的原因——布鲁姆指的并不是那些对生活心灰意冷、悲观消极的人,而是比如像亚哈船长(Captain Ahab)那样有如领了天命般不惜一切、不择手段地投入到必死的事业当中的自毁式的英雄。这些人永远强大和自我,永不会蒙尘于世俗,他们毫不在乎自身的利害得失,永远在倾听和追随内心的那把古老又永恒的声音,拥抱而不是逃避自己的厄运——他们疯狂地把自己的事业变成人类最初也是最终的事业,使我们不得不严肃地思考自己的生死和意义。

P .S.:《Watchmen》的原著是唯一获得过雨果奖的漫画作品,已有中译版本。电影片长3小时15分,但因含有大量暴力内容,正规平台提供的都是大幅删节版,建议从其他渠道下载完整版。

 2 ) 今朝最是风流,他日沦落末流

作为一个既非DC漫画迷,也没有看过原作漫画的观众,可能没有原作迷对本片认识的深刻。因为没有看过原作,对本片没有忠于原作或大胆创新的期待,片中的超级英雄也全都不熟悉。但总体而言,我是很喜欢本片剪辑风格和基调的,但故事结构倒是很普通。

不同于传统超级英雄电影,叙事风格比较独特,而且作为超级英雄电影三个多小时时长确实太长,听说是因为导演忠于原著,大概三个小时也是压缩后的成品吧。影片引子从一个笑匠的笑脸徽章开始,又以徽章染血结束。在电视频道切换中交代了时代背景,正值美国与苏联爆发全球核战争时期,在七八十年代伤感口琴声中慢镜头打斗场景也是一大亮点。

在Bob Dylon《The Times They Are A-Changin》音乐中,用黑白胶片切换模式展现两代守望者随着时代变迁从巅峰到不再意气风发甚至为人唾弃,他们变成了不受市民欢迎的英雄。守望者们甚至遭到暗杀,罗夏希望其他守望者联合,但是其他守望者们各自都有自己的想法。最后罗夏对法老王乌托邦计划没有妥协,愿意自我牺牲拯救了千万人。

当曾经的英雄沦为平凡,甚至有被暗杀的危险。不谈拯救世界,而是如何拯救自己。在时代变革中,拯救世界不过是让守望者们沦为变革的牺牲品而已。正如歌中所唱,世界当前,转眼明日黄花,眼下秩序,日渐消融。今朝最是风流,他日沦落末流,因为这时代正在变革当中。

 3 ) 去他妈的世界和平,我只想要回我的正义——超级英雄速成手册

面对如此重口味的科幻电影,我只能试图用同样重口味的方式写这破影评。

1,违法乱纪——如果法律管用,还要超级英雄干什么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超级英雄。这是关于自然正义的理想。没有没完没了的利弊权衡(杀人诛心),没有繁琐的形式(你有权保持沉默但是你所说的每一句话都将成为呈堂证供),没有“我不同意你但他妈的还要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力”,有的就是简简单单的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就是快意恩仇行侠仗义。

从这个角度看,超级英雄(当然,是想象中的超级英雄)天生就是游走在法律之外的。这并不是说他是法律的破坏者,或者,至少他不是第一个。他的出现只是证明了法律已经被破坏得千疮百孔,要么面对犯罪软弱无力,要么本身成为了权势者犯罪的工具。超级英雄只是对法律的一种补充,一块耀眼的狗皮膏药,用来弥合日益破败的形式正义与自然正义之间的距离。因此,也许可以说,漫画里有多少超级英雄,现实里就有多少无能的法律,和对法律的不信任。

(而在美国这个向来以法律体系完善自我标榜的国家,超级英雄竟然比一支足球队还多,让人忍不住赞叹这法律可真是太他妈管用了。)

这就是现代世界的悖论,想要伸张正义,就首先要准备好成为通缉犯。所以尼克松的基恩法案正是蒙面英雄的试金石,让那些赶时髦的家伙们离开吧,你可别指望出尽了风头还能在法的门前立一个牌坊。于是夜枭丝鬼退休了,笑匠投入了政治的厮杀,奥兹当了商人,和神一样的曼哈顿博士一起搞起了节能减排和绿色能源。只有罗夏,只有罗夏,继续着警恶除奸的正义。真正的超级英雄本来就是违法者,就是要在法律之外履行正义,不违法就根本不是超级英雄。而愚蠢的政客竟然以为用法案能规训他们,真是去他丫的。

所以,不要指望我给你做他妈的无罪推定,不要指望我向你摆事实讲道理,不要得意洋洋地说“那有怎么样你没有证据”,不要以为伤天害理了以后还能舒舒服服蹲监狱——监狱是人蹲的,狗不配。于是罗夏手起刀落。这座肮脏腐臭的城市怕我。很好。很好。


2,业余爱好——你的拉链开了

(如果这个标题让你想到了别的什么……当然我并不知道你会想到的是什么。)

夜枭的梦:
他和丝鬼赤身裸体走到一起,突然在对方的皮肤上拉开拉链,里面是穿着英雄制服的彼此。

真正的超级英雄从来都不是专业的。超人是个报社小记,蜘蛛侠是在校大学生,蝙蝠侠是知名企业家,钢铁侠则是搞军火的……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英雄,你甚至可以去扫大街,但唯独不能当个专业英雄。

伸张正义只能是个业余爱好,平时小心拉好你的拉链,安安分分做个普通人,到了关键时刻再去钻你的电话亭。因为专业的英雄最后只能得到听话的正义,而真正的正义从来不是能乖乖听话的。

现代的国家机器无疑是排斥这种自然正义的。正义开始成为少数人的职业。这个庞大的机器努力让我们相信,正义是警察的事,是律师的事,是法院的事,唯独不是我们的事。方法之一就是那些大部头的法律,数不清的条款和繁文缛节。(“你个法盲他妈的还想伸张正义?”)于是老人摔在地上我们不敢去扶了,光天化日的抢劫我们不敢阻止了(正当防卫VS防卫过当)。我们倒是不缺胆子围观,我们还会拍视屏发围脖,会躲在屏幕后面发动人肉搜索。这就是我们的时代,一个反英雄的时代。

影片中最感人的,莫过于老一代夜枭被一群小混混袭击的那一幕。原本以为这么个老家伙只有挨打的份,但当他接住了小混混的一拳,挥动起自己的拳头时,在他眼里竟又燃起了年轻时的意气风发。那是他的黄金时代,往日的辉煌不断闪现,他的拳头曾打到多少著名恶棍的脸上,那些恶棍也像他一样打扮得那么可爱。那是他的黄金时代,拳拳到肉,充满了传奇与荣耀,无论是英雄还是恶棍都披着一层魔幻的灵光。最后倒在地上,他看到对他进行致命一击的,是年轻时最重要的对手“死神”。此刻他的脸上是难以言说的兴奋和喜悦。那是他的黄金时代,而黄金时代早已落幕。现在的“死神”只是个无所作为的小老头,现在的对手只是一群服装统一的嘻哈小混混。

(是的,核武器很牛,曼哈顿博士很牛,战斧式巡航导弹很牛,B52轰炸机很牛。但是这些东西都把对手变得如此微不足道,于是也把自己变得同样微不足道。)


3,一根筋——去他妈的世界和平,我只想要回我的正义。

罗夏最酷的一句台词:
当时他被关进监狱,与许多曾被他逮捕的犯人关在一起。虎落平阳么?至少在他们看来是这样。他们试图要杀他,结果被弄成了烤猪。
罗夏:“None of you seem to understand. I’m not locked in here with you. You’re locked in here with me.”

这句牛逼烘烘的台词瞬间把我震撼得花枝乱颤。这才是他妈的超级英雄。就算被关在牢里,照样让那群乌合之众颤颤发抖。

结尾,搞了各种阴谋,牺牲了许多人,奥兹化解了苏美冷战,带来了世界和平。

他重新成了好人奥兹,打不还手,骂不还口。

曼哈顿博士,精于计算。没错,这的确是用最少的牺牲换来最多的幸福。

夜枭和丝鬼,犹豫之后,幸福美满得生活在了一起,好像这一切都没发生过。潜台词就是:你这么干不对,但是,既然那些人死都死了,就让他们死得其所吧。

只有罗夏,一根筋地拒不接受这场皆大欢喜。“I never compromise.”正义没有妥协的余地,就算另一边是世界和平。

在这里,罗夏完成了超级英雄的最后补完。他几乎是要求曼哈顿杀了他,因为只要还活着,他就不能不去揭露真相,不能不破坏牺牲了千万人得到的世界和平。

因为正义不是计算。

因为去他妈的世界和平,我只想要回我的正义。

 4 ) 乐迷扎克·辛德的《守望者》大碟

       拍MV出身的扎克·辛德,对视听语言的敏感度从[守望者]的OST就可见一斑。电影原声应用和效果,与[阿甘正传]相似,用通俗甚至对某些乐迷而言俗不可耐的经典曲目,为影片定下怀旧调子,唤起时代记忆,而这种记忆是非常美国式的,因为守望者不仅仅象征着英雄,也象征着英雄梦背后的美国。而且你会发现,由于大部分歌曲在原漫画中就被提及,这些金曲的歌词竟能与片中情景完全吻合。

1《变革的时代》The Times They Are A-Changin/鲍勃·迪伦
      在原漫画,该首歌的歌名被用于Nostalgia香水(奥兹曼迪斯变回市民后以艾德里安·韦德之名从商推出的香水产品)广告词,而在片中则辅助造就了开场经典的蒙太奇六分钟——还得到版权者特别许可,使得原本只有三分钟的歌剪长一倍。在守望者迈向毁灭性结局的过程中,它扮演了一个俗套但适合的角色,如同歌词所唱:“今日的变黄花是迟早,规矩正急速如烟消,头名变倒数是迟早,因时代变革在今朝。”在美国几十年的历史闪回中,曾经的“民兵”从万人追捧到慢慢衰败,被暗杀、被处决、被淹没在社会底层,赢家翻盘、英雄变落水狗,成了时代变革的祭品。这首鲍勃·迪伦名曲,在现实历史中也承载了一个时代的回忆——当年在肯尼迪被刺杀前一个月录制,并于刺杀后一天晚上以此歌拉开了一场演唱会的序幕,意外充当了当时的美国民族危机的声音与标志。


2《寂静之声》The Sound of Silence/西蒙与加芬克尔
       这首同样代表着六十年代文化、至今传唱不休的名曲,同样有关肯尼迪被刺事件——而且不同于鲍勃·迪伦的歪打正着,西蒙在肯尼迪被刺当天午后写就,直接回应了这一悲剧事件。自[毕业生]后,这首歌就被西蒙与加芬克尔禁止用于任何一部电影中,但[守望者]竟意外得到了赦令,而且作为少数几首未出现在原漫画的名曲之一,烙上了导演扎克·辛德的个人印记。这首以战亡士兵灵魂的口吻唱出的歌,放在征服隆重安葬喜剧演员的葬礼上,别有用意,因为在片中,喜剧演员与肯尼迪之死有着直接关系。
        

3《永恒的监视塔》All Along the Watchtower/吉米·亨德里克斯
       曼哈顿博士和丝鬼二代从月球返回,而夜枭和罗夏坐飞船前往韦德的南极基地时的配乐歌曲。这又是鲍勃·迪伦的作品,但片中用的是迪伦激赏的“摇滚史上最伟大的电吉他天才”吉米·亨德里克斯的现场版。鲍勃·迪伦在歌词里讲了一个诙谐者和小偷的故事,简直是片中守望者迎接即将到来的命运的另一个版本。

4《我和鲍比·麦克吉》Me and Bobby McGee/詹妮斯·乔普林
       《我和鲍比·麦克吉》最早诞生于1969年,最初并无名气,直到传奇布鲁斯女歌手詹妮斯·乔普林,在1970年死亡前的生动演唱,而意外在音乐江湖上被捧上了传奇的地位,甚至在1971年在百大金曲榜中窜到了榜首的位置,用在片中反战场面上,歌词中颠覆的政治性歌词便显得尤为扎眼:“Freedom’s just another word for nothing left to lose”(自由只是一无所有的另一种解释)。


5《女武神的骑行》Ride of the Valkyries/理查德·瓦格纳
       在漫画中,初代夜枭霍里斯·曼森说他听这首歌总觉得很悲伤,而在片中,这一段被用于曼哈顿博士和喜剧演员加入美军,参加越战的场面。瓦格纳的歌与越战场面惊人相似的搭配,都是扎克·辛德向[现代启示录]的致敬。
       

6《帕鲁伊特·伊戈&预言》Pruit Igoe & Prophecies/菲利普·格拉斯
      《Pruit Igoe》和《Prophecies》是出自戈弗雷·里吉欧1983年电影[机械生活](Koyaanisqatsi)的两首曲子,探讨人类、工业、自然的[机械生活],充满了成熟的画面蒙太奇和交响乐,对扎克·辛德形成自己的影像和视听语言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这首组曲在片中用于曼哈顿博士的诞生过程以及冥想场面中,极富哲学宗教及人文寓意。


7《哈里路亚》Hallelujah/莱昂纳德·科恩
       教堂里的圣歌配杀人场面已经烂大街了,但拿来陪性交场面是何种感觉,看看夜枭和丝鬼二代长达两分半的云雨场面就知道了。拥有两百多个延长版本的《哈里路亚》,曾出现在[继天生杀人狂]里,出现在[怪物史莱克]里,但它们都没有[守望者]用到点子上,因为歌词里引用的圣经故事几乎和片里的场面如出一辙:被上帝选为以色列的国王大卫被一沐浴女子的美貌、性感娇媚的曲线和覆盖其身的柔和迷人的月光彻底迷住……

8《我是你的摇摆者》I'm Your Boogie Man/KC & The Sunshine Band
       这首曾在1977年登顶年度百大金曲榜榜首的迪斯科热曲,经常在舞会中当作炒热场子气氛的“开胃曲”,在[守望者]中却出现在公众反对越战的暴力游行、及喜剧演员用拳头和子弹镇压愤青的回忆场面中,除了一贯的用看似的歌舞升平反衬暴力外,也强调了这一段历史的时间背景——七十年代。


9《忘不了》unforgettable/Nat King Cole
       这首由著名爵士乐歌手Nat King Cole最早于1951年录制的歌曲,是公认的最有名的美国流行小曲之一,从四十年代红到六十年代,1992年被女儿Natalie Cole重新演绎而获得艾美奖。电影与原漫画一样,成了喜剧演员被杀时,他的电视上正在播的Nostalgia(怀旧)香水广告曲——韦德想用这首怀旧金曲吸引观众购买香水,悠扬的爵士乐与暴力的格杀场面,形成了饶有意味的戏剧对比,尽管很俗套。


10《你是我的兴奋剂》You're My Thrill/比莉·荷莉戴
      又是一首拥有十多个版本的爵士名曲,又是一位经历传奇的天后级巨星比莉·荷莉戴,这首春心荡漾的歌出没于片中的地方很隐秘,但又很容易找出来,丝鬼二代和“三个”曼哈顿博士交欢前戏就以它为背景,不过由于丝鬼二代娇喘太刺激耳朵,一不小心就会漏掉这首歌。


11《荒凉的街巷》Desolation Row/我的化学罗曼史
       在原漫画第一章的标题“At Midnight All the Agents”,引用了鲍勃·迪伦叙事歌曲代表作之一《荒凉的街巷》里的一句歌词:At midnight all the agents and their superhuman crew, go out and round up anybody whoknows more than they do。这句原话同样适合用于守望者。扎克·辛德特别请来EMO摇滚乐团“我的化学罗曼史”的翻唱版作片尾曲,全然去掉了原鲍勃·迪伦版的感觉,而带上朋克风格的夸张戏剧性。


12《盗版詹妮》Pirate Jenny/妮娜·西蒙
      《盗版詹妮》原本是1928年音乐剧《三便士歌剧》里关于一个妓女的歌,1964年为黑人爵士女歌手妮娜·西蒙翻唱,又有另一番意义,直指五、六十年代美国黑人民权运动。而在[守望者]中,有个角色一直拿着名叫《黑船传奇》的漫画书在看,这是片中一条隐藏的支线故事,只有在DVD中才能看到、听到。
       
——原载于《看电影》

 5 ) 悲催的《守望者》,难得善终的英雄

《守望者》这部奇葩超级英雄,我从读大学到现在,看了不下10遍,可能最大的特点就是全片没有高潮,讲述了新老两代超级英雄的兴衰。看着这些守望人类世界却又得不到人类感情反馈的英雄们,我不禁唏嘘不已。
       我们就讲三个人吧。
       先讲一讲喜剧演员这个人,喜剧演员是一个亦正亦邪的英雄,好事经常干,坏事也没少干。我感觉这个就映射了美国政府,强大,强权,强迫。总是将自己的价值观和醒悟强加在弱小的人身上。让他的死,带动全篇的开始,我感觉导演还是有点恶趣味的。
       接下来我们讲讲罗夏,这是全篇我最喜欢的一个人,有原则,有正义感,虽然是个偏执狂。他干过什么事,发生过什么情况,大家自己去看电影吧,这里就不多说了。我就讲讲他为什么死吧,这也是我最喜欢他的地方。他是怎么死的?并不是蓝屌博士杀了他,他死在了自己的道德洁癖上。这哥们儿接受不了这个世界的恶,认为善就是善,恶就是恶,没有中间地带,没有灰色地带。但他发现,这个世界并不是这样的,没有绝对的善,也没有绝对的恶,这样一个世界与他心中的世界截然不同,他只能离开这个他原本守望的世界了。
       最后我们再谈谈蓝屌博士,我认为他是全片当中唯一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超级英雄。或者可以这么说,这哥们儿已经超出了所谓的超级英雄的概念,他就是这个世界的神。但是有些时候,神,是不会有人的感情的。所以严格来说,蓝屌博士不是人类的守望者,他只是人类的观察者,他只是观察,并不做任何事。他真正体现出了超级英雄的那种落寞,孤独,和不被人理解的痛苦,虽然他也不在意人类是不是理解他。就像人不用在意蚂蚁是不是理解他一样,哪怕他之前也是一只蚂蚁。
       《守望者》中的英雄都没有善终,真是为什么呢?原因就是人类的世界根本不需要超级英雄。超级英雄作为电影题材,可以激励人类不停地攀登新的高峰,但是当超级英雄一旦出现在人类的真实世界当中,大家心中的恐慌远远高过对超级英雄的感谢。其实这一点不难理解,试想在一款游戏当中,我们都是战斗力只有五的小渣滓,当这个游戏中突然出现了一个神的玩家。他可以杀掉所有所有的怪物和大boss,可以带你打通所有的副本,拿到所有的装备,同时,他也可以随便的虐杀这个游戏里的小号。那么作为战五渣小号的你,愿意有一个这样的人出现吗?平心而论,我是不愿意的,我宁愿通过自己的努力,哪怕辛苦一点,费劲一点,而不是来自大神号的怜悯和施舍,因为这样的怜悯和施舍,大神也可以随时拿走,它没有安全感。
       看到了吧,同志们,《守望者》这是一部反超级英雄电影,我也被他的价值观深深打动,我们大家都自己变强吧,我们不需要神一样的超级英雄,我们自己可以做自己的英雄。

 6 ) 如何理解《黑货船传奇》与《守望者》之间的关系?

说一说我个人理解的黑货船传奇与守望者之间的关系。

黑货船传奇的故事穿插在整个电影中,讲的是一件很简单的故事。一个船长遭遇黑货船袭击,船员全体阵亡,只剩船长侥幸活下来。黑货船上都是凶神恶煞,向着船长的家乡驶去。船长饱受生理和心理折磨,最终到达了家乡,却误认为黑货船已经洗劫了家乡。在一片漆黑下把自己的妻子误认为敌人杀死了。船长不相信事实,逃到港口,却发现黑货船此时停在港口等他,最终船长也成为了黑货船的一员。

看完整个电影,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黑货船传奇放在影片里的用意究竟是什么。我觉得最可能的作用其实是在解释阴谋主使的作案动机。

影片一直在渲染美苏冷战,只要1%的核弹未能拦截下来,剩余的足够毁灭全世界,世界末日即将到来。这就是对应了黑货船向着船长的家乡驶去。

船长就是英雄,英雄为了拯救全世界,策划了一系列阴谋。甚至不惜炸死了几百万人。

最终冷战停止了,全世界人民又团结在了一起。英雄拯救了世界。

但是这一切的前提什么?是第三次世界大战会爆发。如果没有爆发呢?那么英雄只不过是平白无故杀死了几百万人。

那么,即使是在这个影片的世界里,究竟是否会爆发?影片一直在通过各种不同的方法暗示,民众游行举着牌子暗示,科学家将时钟拨向了12来暗示,总统的各种假设,世界末日理论,仿佛世界末日真的会到来。

然而那就代表世界末日是必然到来的吗?又或者其实我们已经沉浸在和船长一样的恐惧之中?在黑货船传奇的故事里,影片花了大量的镜头来描述在绝望中的船长的心理斗争,船长也一直在徘徊,究竟黑货船是否会到家乡?他自己究竟能否提前赶到?尸体做的伐怎么可能比得上船的速度?黑货船是如何恐怖,绝不是善类!

在这个黑货船传奇的故事后,我们当然知道船长是错的,他之所以杀死自己的妻子,是因为海上艰苦的生存环境,生理和心理都扭曲了。当回到和平的环境的时候,一时间无法恢复到正常理智。

美苏冷战正是在疯狂的二战之后,世界和平了,美国梦也成为了现实。然而那些英雄还沉浸在过去与恶势力争斗的光荣幻想中。当恶再次来临的时候,他们也会开启许久没有动的飞行器,再来一次蒙面人拯救平民的行动。只不过有些人的理想太宏大了。

不知道各位如何看待,英雄究竟是拯救了世界?还是在自己欺骗自己?

 短评

怀旧主义者的政治理论。为什么我觉得这个也很适合让日本人拍成特摄片。听到All Along The Watchtower又High了。

4分钟前
  • 恶魔的步调
  • 力荐

黑暗骑士后,漫画电影又一巅峰。

6分钟前
  • Lan~die
  • 推荐

超级英雄拍成这样已经极致了。。。

10分钟前
  • 洋葱地窖@@@@@@
  • 力荐

这是一部经典的神作,必须反复看,好好学习,世界观、镜头、色彩、配乐,真棒!!这才叫漫画的魅力啊。

11分钟前
  • 力荐

半小时内有效催眠

15分钟前
  • 翡冷翠
  • 还行

唯一获国际科幻大奖“雨果奖”的漫画,反映时代危机和反英雄的深刻内涵。“它没有了英雄主义,取而代之的是虚无、焦虑与失落,它不再是正邪分明的善恶大战,而是处在边缘,勉强称得上好人的人与更糟糕的人的斗争。”

17分钟前
  • 花儿果果
  • 推荐

几乎是我看过最好的超级英雄电影,说实在的比《复仇者联盟》牛太多了。前半部分太棒,所以无论结局如何大概都不会很满意。——不过还是想吐槽女主角何德何能……

22分钟前
  • 长耳朵走来走去
  • 力荐

我的视线一直无法从遛鸟博士的鸟上移开……

23分钟前
  • 伊谢尔伦的风
  • 推荐

Brilliant adaptation!

24分钟前
  • 艾小柯
  • 推荐

4.5;终剪版,可能是最好看的超英电影;穷途末路的英雄们,在生命意义的边缘徘徊,即使能拯救人类的生命,也无法拯救人类的心灵,阴郁的色调满是反英雄的黑暗戾气;洞穿未来的半神行走在茫茫宇宙,厌倦与虚空决定了永远不会有光明的结尾;插入动画好评,浓稠暗黑的鲜血。

27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似是而非的无聊大道理。难道我看一部超级英雄片就是为了看这些吗坟蛋!!!

28分钟前
  • 卢十四
  • 推荐

让人类团结起来的方法,就是制造一个威胁全球的神... 人果然有够贱!个人最共鸣的守望者应该是罗夏,他是爱憎分明的人,但以暴制暴的方式总会导致更多的恶性循环,所以亦一直让人踌躇不断,加之我也无法认同法老王和曼哈顿博士的牺牲少数论,到最后很可能只能像夜枭和丝灵那样,一声悲叹罢了。

30分钟前
  • 朋克布莱克
  • 力荐

超级英雄团队一定不能有一个人太强,否则很容易拍烂。“他那么强,还要其它人干嘛?”然而扎克·施奈德圆满完成了这项艰巨的任务,《守望者》非但不烂,反而还是超英天花板。曼哈顿博士的存在并不会显得其它成员多余,恰恰相反,他并不是无敌的,他也有弱点。世界上最智慧的人对他构成的威胁,不会比最智慧的白蚁对他的威胁大。但偏偏就是他眼中的白蚁,对他造成了毁灭的打击。曼哈顿博士和法老王的对战颇有一番超人大战蝙蝠侠的意味,一个凡人凭借智慧和谋略战胜了神。法老王不仅战胜了对方,还让他成为了滥杀无辜的罪魁祸首;而法老王自己,却成了将两个超级大国从冷战中撤离出来、给世界带来和平的英雄。曼哈顿博士还不敢揭发他,因为揭发他就会葬送无数人的死所带来的和平。“建立在谎言基础上的和平,也是和平”,又是一部《黑暗骑士》。

31分钟前
  • 朝暮雪
  • 力荐

猫腻再多,也只是半个好电影

33分钟前
  • 托马斯.慢
  • 较差

一部满是英雄的反英雄主义电影,刷新了我对漫画改编电影的印象。过去的此类电影只管叙事和特效,而“守望者”成功塑造了人物。这是个惊喜。

35分钟前
  • dirtyme
  • 力荐

第一次有3个小时的电影没让我快进的!屌爆!屌爆!除了屌爆我贫瘠的语言库没办法拍出别的马屁了

38分钟前
  • 黄青蕉
  • 力荐

一部把施耐德的优缺点都充分放大的电影:在阿兰·摩尔雄厚的文本基础上,其对于原作主线精准的删改和补充使得整个故事更具影像化质感,片头更是可以竞逐史上最佳的候选;但叙事的拿捏实在是太差了,各种扎式升格、亮相造型和繁复细节无益于对密集信息的优化。

40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推荐

原来漫画可以承载宏大叙事和政治哲学,v太明显了还没意识到,这片儿漫长而严肃的启发了一些事情。能缩短些更好,不影响味道的话

43分钟前
  • boks
  • 力荐

背景情节设置和OST给我很多惊喜!

46分钟前
  • 光年‖影视歌三栖民工
  • 力荐

终极哲学终极剪辑终极震撼终极扎导,最好的超级英雄电影。

49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