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1987

爱情片内地2018

主演:吴永淦,张月

导演:余斌

播放地址

 剧照

那年1987 剧照 NO.1那年1987 剧照 NO.2那年1987 剧照 NO.3那年1987 剧照 NO.4那年1987 剧照 NO.5那年1987 剧照 NO.6那年1987 剧照 NO.13那年1987 剧照 NO.14那年1987 剧照 NO.15那年1987 剧照 NO.16那年1987 剧照 NO.17那年1987 剧照 NO.18那年1987 剧照 NO.19那年1987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8-23 09:10

详细剧情

来自山东的男主叶振云,1987年赶着改革开放的第一波浪潮来到了前沿城市打拼。在广州打拼期间由一个工地的搬运工慢慢变成一个寻找到自我价值的服装厂创业者,期间与老乡大学生刘芳之间产生感情纠葛。\r影片以老年叶振云回忆的形式展现出时代的变迁。

 长篇影评

 1 ) 那年1978

那年1987,初次见面的青葱,害羞,时间久了的家庭的无力感,还有过去好久却始终放不下对那个人的牵挂,大概这样的爱情也就存在那个年代了吧,无畏无己,一生很长,却只够爱一个人~这样的故事很美,但放在这个社会又不现实,毕竟,在这个高速运转的时代,讲求速度,对于很多人来说,爱情就是消费品,新旧交替也是极快。到现在才明白,有勇气大胆爱一个人的人,都是勇敢的盖世英雄。爱人爱己,真的是一种能力。即使社会这样了,但学到了,所有的关系不要放太快的步伐,不然真的很容易说断就断……太容易得到的都不会太珍惜,虽然说,男主没有娶到女主,但他付出了她的一辈子去等她……

 2 ) 克制还是懦弱?

 3 ) 当爱情已成往事时,我们开始想起那个似远若近的时代。

这是一部虚幻的电影,1987的广州根本不是那样的,因为我差不多也是主角那个年龄那个时候来广州的,场景设计是那么回事,但人物却不是当时那么回事:

1、广州当时视外地人均为北方佬,“捞仔”、“捞妹”叫得可欢了,大概十年前开始,公开场合就很少这样叫了,应该是粤语日渐式微;我和我的太太相识在1995年,96年结婚,她是广州人,又是大学生,当时找外地人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所以振云和芳子设计成外地人/同乡也有合理成分,但那个时候大学生并不少,因为工作不包分配,外地的女大学生来广州大把,直接招进来?那时,广州落户并没有放开,所以,广州本地的招工、招干指标只是落在广州人身上,我太太就属于这种。

2、夏天自焚更是匪夷所思,为什么这样呢?当时的广州的国营服装厂,不可能那么寒酸,夏天本身就是该厂的劳资科长,要赚钱在当时很容易,也用不着因为老爸贪了100万,就如何如何,一则这条数在当时几乎是天文数字,而且这个工厂是做外销的,这一块不是那么好贪;夏天毕竟是见过一些世面的,不会因为所谓的农民工超越了自己,就悔恨自燃,反而,因为本地人与外乡人本身的心灵深处的对立关系,这两类人在当时发生深层次交集的状况并不多;夏天也犯不着计较这些得失,因为他作为广州仔在当时很容易东山再起的。

3、关于BB机、手机的问题,大概在95、96年广州还流行中文BB机,但手机已经不是高攀不起的东西了,87年,少数人有BB机,90年左右砖头式的“大哥大”也有了,这些在电影中基本上对得上号,但问题来了,振云在山东老家和芳子通手机时,说到香港都回归了,然后没多久,李先生带了一个四、五岁的小女孩出现,这些都说明芳子是在香港回归之前拿“单程证”去了香港,当时拿此证除了特例(如国安)那只有结婚了,所以李先生说根本没结婚估计是指没有性关系,精神柏拉图之类。

4、又说回上面的话题,当时去香港通常是持“双程证”,我“有幸”在1992年去了趟香港,见识了香港人在英国人的统治下的唯唯诺诺。那时候别说去香港,外地人去深圳都要证,否则抓到后就送去东莞的樟木头;广州的沙河收容站非常出名的,我当时常去,500元捞一个人,算是“辛德勒”之类的人;孙正刚事件发生在2003年,可想而知1987外地人在广州生存是什么状况;所以,振云不可能和芳子在90年初一起去香港,那不是李先生发张“邀请函”就了事,滞留不归怎么办?问题是谁?那家部门盖章许可振云出去呢?

5、振云不知道凭什么回到了这原来的工厂,厂长、夏天都凭空消失了,芳子已经是副厂长了,工厂可是国营的,是“公私合营”吗?有此必要吗?这个导演想当然了。从时间上看,1987、叶川信中说分别有两年多了,这应该是1990-1991年,叶川差不多也是那个时候死的,振云回到原来的工厂也是那个时候,与芳子若即若离也开始在这个时候。爸爸因叶川的死而怪芳子,够牵强;前面设计的爸爸胆小懦弱,但后来对帮他和他的儿子的“恩人”芳子却怪了起来,编剧非要制造隔阂出来。

6、八、九十年代,孔雀东南飞的人太多,仅从“金钱”的角度而言,许多人成功了;但那个时候,没有广州户口的人振云与有广州户口的人芳子的有可能的恋爱、结婚,仅仅局限在电影中,因为他们分属于两个“阶层”,当时,小孩的户口随母,就是政府层面上认为有广州户口的女人是不会找没户口的男的,其实,集体户口的芳子没有房开一张结婚证明都很难。

7、确有必要说说当时的香港人,通常是高高在上的,来大陆从来是泡妞的,与台湾人的区别是相对而言比较大方,但对芳子,已经是一家国营服装厂的副厂长,需不需要因为“钱的问题”委身于人?她离开了,工厂怎么办?香港回归之前,没听说内地学生也就是像芳子的弟弟居然可以到香港上大学,还有奖学金?

8、电影中的缝纫设备好像一直用家用的,当时珠江边大楼上就有“华南缝纫机”的巨幅广告,当时的服装厂一直都是内、外销一起做,要知道,广州最早就是服装批发市场出名的;另外,制版技术对于当时的人来说并非一个什么高深莫测的技术;还有,漂亮的香港年轻靓女来广州的不多,更不会对想偷艺的呆头呆脑的搬运工振云看上一眼的,居然芳子还吃醋了。

9、拉拉扯扯说了一堆,1987演的最好的也符合当时的审美标准的就是芳子了,她那个扮相,真的就是那个时代,但后面就一般了,因为剧情不真实,人物也就漂渺了。

10、又说到烧工厂,更扯了,一家国营服装厂没有保安,没有消防灭火器,芳子接完电话,还有时间来使劲拽振云一把,这个时候,工厂究竟是谁的?烧了,也没事,很快又开了,知不知道,这家工厂即使破产了,工厂的厂房的土地价值多少?

11、当然,年轻人喜欢看这部电影,是因为其中的爱情故事,或者说够励志,其实,在那个时代,你只要敢来广州打工,努力10、20年基本上都混成人模狗样了,今天,仍然是这个道理。还有,人其实在广州30年,也不至于像振云、李先生(广东一般叫“李生”)那样老态龙钟,岁月没有那么沧桑。

12、最后,还得感谢导演、编剧让大家关注了那个“久远”的黄金时代,但希望还有类似的影片时,多些真实,少些想当然。

 4 ) 那年1987,那年的爱去了哪里

很平缓的表述,很干净的青春。那个年代的爱情缓慢而长久。两个人从初见就互生好感,木讷的男主和一直等待男主先开口的女主,同是异乡人原本早该共同生活、共同打拼,一再错过。因为男主的怯懦和从不主动争取而一再错过。

开始是当运输工偷偷躲起来不让女主发现,接着是在图书馆看书半年从不跟女主说话,后来是有人想跟女主约会,女主每次问男主你想我去吗时男主的迟疑和沉默,最后是女主要去香港了,男主同每次一样的怂爆,没有挽留,即便是在酒精的作用下也没有主动表明自己的心意。唯一的一次勇敢是在女主消失七年后,女主与其主动联系,男主终于说出,回来吧我娶你,这句女主盼了一辈子的话竟在这样的时刻出现了。可是晚了,一切都来不及了……

为什么男主会这样对待女主?是身份的不平等,男主高中毕业,迫于生活什么都干,女主大学毕业,漂亮有气质,有一份体面的工作。这让男主在股子里生出自卑的心理,不敢靠近。好不容易男主的事业在女主的帮助下渐有起色,小叔的离去让女主与男主的家庭有了误会。兜兜转转,好像两个没有在一起的人总有无数种蹩脚的阻力和误会。而那些客观或者主观造成的结果都这样深深地影响着两个相爱的人。

男主不解释、不表态,憨憨地只知道拍照,当女主出现危险时奋力抓着她胳膊跑,那是他最勇敢的时候。可正是这样不识趣的他,在工作上刻苦钻研,为人勤恳踏实,深深地吸引着女主。爱有千万种模样,你却独爱他这般。

爱没有错过,从你要走的时候,无论多不舍多纠结,爱从此就是句号。

 5 ) 感动归感动,这故事逻辑未免太过低幼反智

看完《那年1987》还挺感动的,它是一部网络大电影,整体制件水位是差点水准,缺乏电影应有的质感,这是客观存在的。

长达两个小时的体量,不急不躁地把故事讲完了。沉稳、工整,它所讲述的一个农村青年来大城市讨生活的传奇故事。

为什么说它传奇?一个农民能从工地开始,开办起一个服装厂当老板,这是一个相当小的概率。男主是一个傻根似的忠厚朴实型山东青年,而他遇到的贵人又实在太多,南下火车上遇到的女主,服装厂副厂长,教他手艺的师傅,甚至后来的香港老板,他遇到的人都很善良,而坏人又太无脑,太不得势,于是男主成功了。女主又一直死心踏地地爱着他。

这是一厢情愿的、理想化的、有浪漫童话色彩的社会环境,甚至是有些拉低智商的,反智的,唯一能够解释得通的只能是传奇故事,逼迫自己相信就是那么巧,小概率事件发生了。

感动归感动,山东一青年农民,与叔叔喜欢同一个女生都会很拧巴别扭,又如何会终身不娶呢?香港老板哪里会安心当冤大头,新婚妻子怀了别人的孩子,还把孩子养大,资助情敌度过事业难关?完全是童话故事的逻辑嘛,殊不知人心冷暖江湖险恶。

写到这里,我起初的感动已然烟消云散,回归理智了。网大毕竟是网大,难登大雅之堂。

饶如是,还是得说句,女主真的很美,一星给女主。

 6 ) 克制还是懦弱?

 短评

豆瓣上的文青们醒醒吧。再给这种狗血电影打高分,那就真的该好好读读书了。。。

7分钟前
  • 坤lawrence
  • 很差

蹭老婆的腾讯VIP看的,从立意到内容都很平庸。

12分钟前
  • 竹傲风
  • 较差

拍得挺不错啊,难得难得

17分钟前
  • 茂科動物
  • 力荐

太假了,为了拉长叙事,设立了完全不合逻辑的人物性格。

22分钟前
  • 云上
  • 很差

女主比男主勇敢一万倍

23分钟前
  • 一束夏花
  • 推荐

这个电影算国产电影中的泥石流了,电影本身故事设计的很好,始终在让我们寻思一个问题,叶先生和李先生谁更爱刘芳,刘芳这样对待三个人的感情是对是错?很新颖的追忆爱情电影,很文艺,很感人。

24分钟前
  • 祸害~活千年
  • 力荐

359

29分钟前
  • 晓思丽英
  • 还行

男主角太木了,不喜欢,可怜了港商,女主也很神奇。

32分钟前
  • Amy
  • 还行

法律与媒体都未失效像童话

37分钟前
  • 船续前行
  • 推荐

和在广东生活过的某些小朋友一起看的电影。

40分钟前
  • kiki204629
  • 还行

也许这就是“喜欢就会放肆,但爱就要克制”

45分钟前
  • Maxwell
  • 推荐

1.故事是80年代的故事。道具从大外景到书,家具,城市的灯光,桥梁,房屋,都太新了,出戏。拍80年代的广州你还能在今天的广州拍?2.导演对于电影的无力掌控,往往用主人公的朗读来代替叙事,这是广播剧?

46分钟前
  • 我是小狗
  • 还行

过年陪爸妈看他们那个年代的爱情故事,没有预想中的尔虞我诈叔侄反目中途黑化,男主说是赶上了风口,更多的是女主帮着推了一把。故事简单,线条化,纯爱,有点过于美好了。

48分钟前
  • 夜带猫
  • 力荐

除了情怀以外完全配不上6.9分,人物感情行为毫无逻辑,越往后越瞎掰

52分钟前
  • 薛定谔之猫
  • 较差

还挺温情的,能看到广州改革开放后的变化,而且细节做的也很好。

54分钟前
  • 找自己
  • 还行

真是毁了我对八九十年代的美好幻想 以及这都是神马三观……

57分钟前
  • 少年阿尔弗雷德
  • 还行

爱情是美好的,失去了注定只能在回忆中回味

58分钟前
  • 相遇天使
  • 推荐

这种文艺片,是深得我心的。到了这个年纪,大约能明白,不是所有的爱情,都能花开蒂落的。能混就混吧。

60分钟前
  • 洛阳没有马
  • 力荐

时间是混乱的,开始跑船这些年就过了3年到90年,后来95年到98年,电话里说7年没有联系了,而最后2018年算起来他们也不过50岁,演的跟七老八十的。关键是这段爱情根本不算什么很大的阻碍,非要互相伤害,是不是有病!男主这个身高和颜值也是醉了。

1小时前
  • 傻良人
  • 较差

是讲爱情,想结合时代的洪流,然而起承转合的逻辑有些牵强;男主角的人设又太过单一愚蠢,唯一的看点是女演员不做作的表演

1小时前
  • 奈何人是剧中人
  • 较差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