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宝奇兵1:法柜奇兵

奇幻片美国1981

主演:哈里森·福特,凯伦·阿兰,约翰·里斯-戴维斯,Denholm,Elliott,阿尔弗雷德·莫里纳,

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

播放地址

 剧照

夺宝奇兵1:法柜奇兵 剧照 NO.1夺宝奇兵1:法柜奇兵 剧照 NO.2夺宝奇兵1:法柜奇兵 剧照 NO.3夺宝奇兵1:法柜奇兵 剧照 NO.4夺宝奇兵1:法柜奇兵 剧照 NO.5夺宝奇兵1:法柜奇兵 剧照 NO.6夺宝奇兵1:法柜奇兵 剧照 NO.13夺宝奇兵1:法柜奇兵 剧照 NO.14夺宝奇兵1:法柜奇兵 剧照 NO.15夺宝奇兵1:法柜奇兵 剧照 NO.16夺宝奇兵1:法柜奇兵 剧照 NO.17夺宝奇兵1:法柜奇兵 剧照 NO.18夺宝奇兵1:法柜奇兵 剧照 NO.19夺宝奇兵1:法柜奇兵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7-22 19:49

详细剧情

二战期间,希特勒在世界各地召集考古学家寻找“失落的约柜”——圣经中引导希伯来人与上帝交流的圣物,希特勒欲借其来护佑纳粹的战争。为了使希特勒的计划破灭,印第安纳琼斯博士奔赴尼泊尔,一边奋力挖掘蛛丝马迹,一边还要与无孔不入的纳粹分子周旋。凭借着过人的智慧和异于常人的胆量及大无畏的勇气,琼斯终于在罗马找到了指示约柜位置的太阳手杖,继而发现了约柜。就在大功告成之际,纳粹军却侵吞了胜利果实,还将琼斯等人留在了蛇穴里!但是无往不胜的琼斯总是有办法死里逃生,并狠狠地还以颜色!

 长篇影评

 1 ) 琼斯博士是如何诞生的

以下是在《看电影》看到的资料,转载。

1973年,乔治·卢卡斯因拍摄了《美国风情画》而小有名气,但这位最早的Geek,在内心里早已有了一些更疯狂的点子,《星球大战》是其中之一,另一个则是关于冒险考古的疯狂。两年后,在一场饭局上,卢卡斯与另一位初出茅庐的导演,菲利普·考夫曼谈及儿时所看的雷电华动作冒险片,相见恨晚,百感交集。卢卡斯拿出《夺宝奇兵》的故事与之讨论,并将男主角定名为印第安纳·史密斯(印第安纳是卢卡斯家爱斯基摩犬的名字。)卢卡斯因《星球大战》公务繁忙,遂邀请考夫曼担任导演,但考夫曼却因需要为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撰写《西部执法者》的剧本而婉言谢绝。1977年,《星球大战》的成功让卢卡斯成为好莱坞新的权势巨头。卢卡斯也去夏威夷给自己放了个假。在那里,他遇到了另一位老朋友——斯皮尔伯格。当时的斯皮尔伯格已拍摄了《第三类接触》。在夏威夷的日光下,斯皮尔伯格说了最近想执导《007》却遭闭门羹的情况,卢卡斯提出了一个更好的计划。斯皮尔伯格当时就被镇住了,却自觉无法完成,只建议卢卡斯自己将其拍出来,卢卡斯却说:“我要退休了,如果你想拍,它就是你的了。”随后,卢卡斯将剧本交予《帝国反击战》的编剧劳伦斯·卡斯丹打磨,并最终和斯皮尔伯格三个进行了讨论。最终,斯皮尔伯格将主角的姓由史密斯改成琼斯,我们熟悉的夺宝博士以及一个延续20多年的系列,也就此诞生。

 2 ) 三十多年后看,还是如此精彩!

《夺宝奇兵》是卢卡斯影业和派拉蒙公司出品的动作电影,由乔治·卢卡斯编剧,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导演,哈里森·福特、凯伦·阿兰、保罗·弗里曼主演。
该片讲述了考古学教授印第安纳·琼斯受美国军方所托,去埃及找寻“约柜”,并与纳粹德国的爪牙斗智斗力的故事。
电影于1981年上映,获得第54届奥斯卡包括最佳视效、最佳艺术指导、最佳剪辑、最佳音响等在内的多项提名。
三十多年后看,还是如此精彩,特效恰到好处,剧情引人入胜!

完美的动作冒险电影

开创了动作冒险的电影先河!

 3 ) 放在今天是商业大烂片,放在1981年却是传世经典

1936年,Steven Rogers还没有接受血清实验变成超级战士,Oskar Schindler还是个势利的德国商人,但在美国南部已经有一位英雄人物冉冉升起。

Dr. "Indiana" Jones,一位勇敢而睿智的考古学家、大学教授,牛仔帽配长鞭是他的专属标志。而他的传说,则被拍成了电影,《夺宝奇兵》

现在拿这部电影出来看,可能有人会觉得这是毫无感觉的商业大烂片。但从那个时代看来,《夺宝奇兵》的出现,是具有一定历史意义的。

无数商业大片都会在历史浪潮中被湮没,但这个奠定当代冒险电影风格特点的系列不会,系列第一部《夺宝奇兵》更加不会。

《夺宝奇兵》的经典,Dr. "Indiana" Jones也许只占三分之一不到。

一、编剧结构,高潮与反高潮

如果忽略当年粗糙的视效和略带尴尬的打斗动作,《夺宝奇兵》的剧情其实是非常有精彩而看头。

电影延续了斯皮尔伯格商业片的快节奏叙事风格,显然他把这种风格加入到动作冒险电影里非常合适,此后一大波的动作冒险,科幻冒险都采用了类似的叙事结构。当然这个经典的部分,编剧乔治·卢卡斯是有主要的功劳。

《古墓丽影》是一个盗墓类的典型例子,直到2015年的国产片《寻龙诀》也是类似的结构。甚至是2018年的《复仇者联盟3》,也有可能是采用这种夺宝类动作电影的架构。

《夺宝奇兵》的剧情可以细分为几个部分,首先是序幕,通常这里会让主角先小秀一段。

然后是才是故事开端,解释这部电影的人将会干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干,以及宝物的一些传说。

接着就是发展,一些关键人物会破解一些关键的线索,然后各方准备夺取宝物。《夺宝奇兵》开发的先例就是,用动作来讲故事。

高潮部分,这里一般会发生大场面,电影制作的成本大部分会消耗在这里。

经过了最激烈的一场打斗过后,多数观众以为一切已经结束,《夺宝奇兵》却来了一次反高潮

这样类似结构的电影可以说是非常多了,随便拿一部片子来类比,不如拿目前还没有上映的《复仇者联盟3》来比较,更加有趣。

这两部电影其实有十分相似的地方,第一是有明确的主角,一个是"Indiana" Jones,一个是“阿灭”Thanos;其次是都有明确的宝物,一个是法柜,一个是无限宝石。

如果《复联3》按照《夺宝奇兵》的架构来写,那么故事很有可能是这样的:

1.序幕,灭霸小秀一波,攻陷山达尔星,夺取力量宝石。

2.发展,纽约、瓦坎达、外太空(雷神与银河护卫队)三线叙事,无限宝石的用途会有更详细的描述,同时说明灭霸的真正目的,地球英雄的应对策略。用动作推动故事,这部分会有很多场打斗。

3.高潮,瓦坎达大战,或与泰坦星大战同时进行。宝石之争结果尘埃落定。

4.反高潮,如果不是泰坦星的战斗,那有一个可能是,是目前预告中从未出现过的画面。如何制造爽点?让观众看到他们从来没看到过的,而且意想不到的。

5.以上纯属猜测。

就算以上全部猜错,《夺宝奇兵》还有一个经典之处,是非常值得罗素兄弟学习的,那就是对人物的塑造。

二、如何打造一个经典角色

Dr. "Indiana" Jones觉得是一个可以列入影史百大经典角色的人物。乔治·卢卡斯斯皮尔伯格都是功臣。

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Indiana其实是来自乔治·卢卡斯爱犬的名字,Jones本来不叫Jones而是Smith,因为斯皮尔伯格的提议才变成了如今传奇的Indiana Jones。

而实际上,这位传奇角色在投胎转世之后,变成了《星球大战》里的Han Solo。

除了乔治·卢卡斯赋予了Jones博士勇敢、冷静这些主角设定,片名直接用主角名字这些因素之外,斯皮尔伯格如何表现他的酷也是十分重要的。

简单的办法就是来几手高难度动作,显然美国队长已经学会了这一点。

专业点的办法就是,大量的人物特写镜头,中近景镜头,力求让你“过目不忘”。

如果罗素兄弟学到了《夺宝奇兵》的精髓,要把灭霸塑造起来其实并不是一件难事。从预告片当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他们已经这样做了,灭霸出现的画面基本都是特写和中近景镜头。

只怕阿灭要像Dr.Jones那样耍酷,恐怕英雄们就要遭殃了。

三、电脑特效永不可比的实景拍摄

1981年的时候电脑特效还没有现在这么逼真和高品质,所以那时候导演只能通过实拍来完成脑袋里的奇思妙想。

斯皮尔伯格一个很牛逼的地方,就是他能在那样的环境下,依然能把自己的想法拍摄出来。《大白鲨》《侏罗纪公园》就是他实力的证明。

《夺宝奇兵》同样以巧妙的拍摄技巧,才让电影中的人完成了现实中难以做到的动作。而在第一部中,最难的应该是蜘蛛和蛇的部分,特别是对于演员来说。

为了力求逼真,斯皮尔伯格找来真的蜘蛛和蛇,在专业人员的帮助下才完成了拍摄。饰演Jones小跟班的阿尔弗雷德·莫里纳就试过被蜘蛛所支配的恐怖,可能这一幕他已经不需要什么演技了...

所以完全可以理解,为什么这个小跟班投胎转世成为章鱼博士之后,为这么讨厌蜘蛛侠了。

《夺宝奇兵》共耗去了大约一千八百万美元的制片成本,今天看来,这部电影真的就是几千万制作出来的,画质无比粗糙。

但那时候的一千万已经算是大制作了,而且作为一部商业电影,《夺宝奇兵》也能够获得当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等8项大奖提名,并拿下了最佳视觉效果等4个大奖。

因为对于那个时代来说,《夺宝奇兵》就相当于10年前《阿凡达》那样的存在。《阿凡达》开启了3D电影的时代,而《夺宝奇兵》开启了当代动作冒险电影的时代。

只是凡事总有两面性,这一类电影是多了非常多。但太多过于套路化和商业化的电影,却对好莱坞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

《夺宝奇兵》的成功某种程度上助长爆米花电影的泛滥,许多青少年也更喜欢这种单纯刺激惊险的电影,像《教父》那样慢热的电影却越来越少。

有深度有思想的电影,才更加具有传世的价值。可是又有多少人想要永世留名多过狂赚一笔美金呢?

我们都只是历史的过客。

——《夺宝奇兵》

 4 ) 题材背景分析

     不管是对于早于我出生的年代的电影,还是对于此类题材我都是怀着崇敬的心情来观看这部电影的。
     关于电影制作方面,演技、特效、结构、音效等等方面我就不多说了,在那个年代有着这样的水平已经超过预期了。我就背景环境八一八我看法吧!
     首先从这部电影的选材说起,美国是一个基督教国家,民众有90%以上是基督教徒,“约柜”是基督教的圣物,任何对基督教圣物提出不同见解的错误是非常致命的,所以说影片选择这个题材是非常冒险的。当然这也就决定了影片的特定的地点,特定的造型。
     “约柜”是由摩西出埃及时在旷蛮之地西奈山(ps:黑客帝国中锡安隐喻此地)接受上帝的十戒法版,在上帝的指示下制作的约柜。希伯来人深信约柜是上帝全能的力量的象征,他们从它那里获得指导和智慧。同时,上帝的力量会通过约柜来显圣。圣经中诸多关于约柜的记载,几乎都将它描绘成战争的武器。在征服耶利哥一战中,希伯来人抬着约柜,吹响羊角,城墙即刻被吹倒,轻易地夺取了耶利哥。这样带着“约柜”的“功效”,也就决定了此电影发生的历史背景,法西斯寻找约柜的“含义”,想通过约柜的能力来得到战争的胜利。
     约柜是以色列人的圣物,任何人都不得擅自触摸约柜。根据《圣经》记载,有人因为擅自触摸约柜而被雷击致死。就连看一眼都会被圣火焚烧,影片最后indy说:don't look.keep your eye shut!所以这就决定了最后的情节与特效该是什么样子的。
     《圣经》中对约柜有详细的描述:(这里引用一下)
(出 25:9 制造帐幕和其中的一切器具,都要照我所指示你的样式。
出 25:10 “要用皂荚木作一柜,长二肘半,宽一肘半,高一肘半。
出 25:11 要里外包上精金,四围镶上金牙边。
出 25:12 也要铸四个金环,安在柜的四脚上,这边两环,那边两环。
出 25:13 要用皂荚木作两根杠,用金包裹。
出 25:14 要把杠穿在柜旁的环内,以便抬柜。
出 25:15 这杠要常在柜的环内,不可抽出来。
出 25:16 必将我所要赐给你的法版,放在柜里。
出 25:17 “要用精金作施恩座长二肘半,宽一肘半。
出 25:18 要用金子锤出两个基路伯(天使)来,安在施恩座的两头。
出 25:19 这头作一个基路伯,那头作一个基路伯,二基路伯要接连一块,在施恩座的两头。
出 25:20 二基路伯要高张翅膀,遮掩施恩座。基路伯要脸对脸,朝着施恩座。
出 25:21 要将施恩座安在柜的上边,又将我所要赐给你的法版放在柜里。)
        这就决定了电影中约柜必须按照此等制作“约柜”道具。
       还有一点很多人认为影片中indy是在埃及发现的“约柜”,我想提出我的看法,有一种民间说法从来没有被证实过:据说,巴比伦入侵、掠夺圣殿时,约柜被事先偷运出耶路撒冷,由所罗门王的儿子麦勒尼科冒着生命危险安全转移。麦勒尼科带着约柜来到埃塞额比亚他的母亲示巴女王的故乡,并留在那里。
       还有说当时巴比伦入侵耶路撒冷时当战利品了,这个说法靠不住,因为公元前586年,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大举进攻耶路撒冷,摧毁了圣殿,继而奴役希伯来人。不过,在圣经中列举的被巴比伦人带回本土的所有战利品中,并没有提到约柜,这个暗示表明,那时,约柜已经失踪了。(但是不是说不可能在战利品中找到线索)
       电影中说埃及入侵耶路撒冷时从所罗门圣殿带走了“约柜。这一点我想提出我的看法:埃及入侵耶路撒冷是1000年前,在此之前约柜早就失踪了。以色列所罗门王的时代是没有那个势力能入侵到耶路撒冷的。所以说之前民间传说的那个故事比较可靠,可惜的是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没有采取这个故事。
      呵呵,我只是提出我的观点,希望有人能够指正错误。期望有更多的人来研究。

 5 ) 神庙逃亡的原型

1981年拍摄的一部探险向浪漫主义奇幻片 这是我看这个系列的第一部 先来谈谈形象吧 印第安纳琼斯的服装很讲究 带着牛仔帽 腰别长蛇鞭 给我的第一映象是个牛仔 放浪不羁 影片中也确实如此 玛丽娜也正如我想的那样 他俩是一对绝密拍档 (玛丽娜还喜欢他 但是牛仔嘛 很忙的 就离开了玛丽娜10年 老放浪不羁了)故事给人一种很新奇的且刺激的感觉 至少在这部电影是拍摄于20世纪80年代 是应当夺宝探险类的鼻祖了吧 很难想象导演的功力(哦是斯皮尔伯格啊 那没事了) 但是看完电影以后 我又想了下 美国不过是一个有着200多年历史的国家 他没有自己的文化沉积 所以他要去侵蚀别处的文化—玛雅文明、宗教文明 很难想象导演的剧本中约柜是一个具有如此毁灭性的武器 却被美国人牢牢握在手里 虽然没有意识到约柜的威力和用法 但是这个思想似乎就是在表达"America no.1" 他们在20世纪80年代就能有这样的意识觉醒 确实挺牛的 中国何时能能拍出这种具有强烈文化自信且能站着也把钱赚了的电影呢 PS:好像神庙逃亡的原型就是这个电影吧 p1:约柜的宗教起源 p2: 具有象征作用的人物形象 p3 p4:编剧眼中的约柜破坏力与能力

p1
p2
p3
p4

 6 ) 从戴锦华评《夺宝奇兵》所学到的用格雷马斯动素模型对好莱坞标准片分析

一、动素模型、意识形态和语义的多重编码

1、印第安纳琼斯系列是主流意识形态的美国梦的再现

2、叙事的秘密是选用在常识世界获得轻松指认的能指系统,使观众无需劳心费力便准确地指出好人/坏人、正义/邪恶。

3、格雷马斯“动素模型”(行动元模式)他把人物按其表现分为六个不同角色:主体、客体、支使者、承受者、助手和对头,格雷马斯进一步引申,发现六个不同个角色产生的三类基本对立模型与其相呼应的叙事情节

(1)主体/客体所追求/寻找的目标、欲望;

(2)支使者与承受者之间的互动、沟通与交流;

(3)助手/对头对主体/客体的辅助或阻碍。

在叙事中,主体是充满向往的存在物,客体是被人向往的存在物;支使者会引发主体的行动,而行动必然有其承受者,而且主体通常会有其特定的对头阻挡主角所想要获得或掳获得的客体;而主角又常常透过助手的协助,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美国政府:支使者、承受者。客体:基督教圣物。主体:琼斯。

女性为三重动素的扮演者:助手、敌手与双重客体之一。

皆大欢喜的公平分配:圣物归美国,女人归琼斯。(女性主义所揭示的女人既内在又外在于男权文化)

4、琼斯是被双重编码的,他有两种身份:一个是美国电影中经典西部片牛仔变种,一个是考古知识分子,两种身份的对比。

纳粹:邪恶、野蛮

美国:正义、文明

二、好莱坞叙事

1、围绕特定造型环境而组织的情节段落:酒吧、集市、洞穴、机场。

【这很容易让我们和单机游戏联系在一起,升一级换一个冒险场景】

2、“关山飞渡”式的俗套,女性客体的“色情观看”。

 短评

一直记得童年某个周末的午后在家看一部男主角秘密潜入潜水艇基地的外国电影,没看完就被妈妈载去军区参加小提琴演出了,竟没想到那部片就是法柜奇兵。作为81年的影片剧情的紧凑程度和发展路数在今天依旧是顶级的,这个风格甚至被沿用到了丁丁历险记中。最令我意想不到的是结局,那个年代脑洞开得太大。

4分钟前
  • 品客
  • 推荐

卡通味道浓,好看。

9分钟前
  • 胡子大王
  • 推荐

看经典老片最讨厌的一点是,一旦你说不好看,总有很多人觉得你不懂电影史,或者以为你不知道豆瓣电影名后面括号里的四位数数字是电影上映时间

10分钟前
  • 芹泽虾饺菌
  • 还行

曾经应该是在《第十放映室》看过片段解说,然而这么多年过去了,除第四部外的前三部《夺宝奇兵》却迟迟没有看过完整全片,如今总算找来观影了:1.开头巧取金像以及滚动的球形巨石依然留有印象,如今再看不禁联想到游戏《神庙逃亡》;2.课堂上有一女学生在眼皮上写“LOVE you”;3.原来早在1981年的电影里就有人懂得拿锅当武器了;4.印第安纳·琼斯博士前后寻求玛丽安和萨拉帮助,以及后面开罗逃奔的追逐戏等,让我联想到《盗梦空间》;5.飞机螺旋桨一直转动让我预感光头壮男后面要遭殃?结果愣是和琼斯打了挺久才出事。斯皮尔伯格果然还是没把这个带B级恐怖片属性的血腥段落直接拍出来,不然可能就不是PG级别了?但也因此,最后那个有些奇幻灵异恐怖片式的高潮让我有些意想不到……P.S.:01:42:28,我听到了苍蝇飞走的声音,却没看到它飞走的的画面……

14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琼斯一遇到女主角,本以为两人会亲密一下,表示友好,可是镜头忽然拉近,女主角一拳打在琼斯的侧脸上,琼斯扭曲惊讶的脸歪向镜头,一个特写。这个桥段很经典,后来似乎被《加勒比海盗》学去了,Deep也被这么折腾了一次,不过效果显然比Ford的好……

15分钟前
  • 推荐

冒险探宝题材电影的代名词,经典就是经典,重看依然是无比精彩,有二场戏尤其经典:1:20左右,男主单枪匹马与德国纳粹军团夺宝动作戏,拍得实在是太惊险了,看得好过瘾;片尾,法老柜开启的恐怖深刻,惊悚效果十足,作为压轴戏分量十足。

20分钟前
  • 影错强
  • 力荐

几乎40年前的电影,夺宝(盗墓)类电影鼻祖?配乐和拍摄手法挺有年代感,没想到当时的特效也不错,道具(比如死相惨状的尸体)都制作得很逼真。故事还行,也有猝不及防的笑点,除女性角色比较鸡肋外没啥毛病。

23分钟前
  • Neroat
  • 还行

【B】放到现在来看就是一个普通的中上等爆米花了,在电影史上的里程碑式的意义大于本身的艺术价值……(哇我这句话说的好高端啊)

28分钟前
  • 掉线
  • 推荐

类型片的开山之作,传奇的起点,塑造了极富个人魅力的Dr. Jones形象,寻宝过程中的异域奇观、层出不穷的险境,以及富有超前性的动作场面,保证了影片至今仍有一定的观赏性。不时穿插的搞笑戏份也在系列后续作品中一脉相承,Karen Allen也是最成功的“琼斯女郎”。lost ark是电影麦高芬手法的典型案例。

33分钟前
  • 莱尼圆
  • 推荐

《夺宝奇兵》由乔治·卢卡斯编剧和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导演,作为好莱坞卖座的大片,它可以说是一个典范了。从1981年到如今,一个跨越了30多年的经典,现在依然令人感到绚烂夺目。本片曾于1981年获得奥斯卡最佳视效、最佳艺术指导、最佳剪辑、最佳音响、特别成就奖及多项提名。此片被称为电影史上的“动作片经典”有两个原因:第一,从这部电影开始,世界发现了这个叫斯皮尔伯格的人在电影方面的前途是不可限量。第二,本片产生了人类电影史上最卖座的票房巨星--哈里森·福特。

35分钟前
  • 👹天神的审判
  • 力荐

最喜欢国外的动作冒险片了,希望在中国也能拍出来,不缺题材不缺自己的特点,这么长的历史随便挖挖都是,前提还是要上头批准23333

38分钟前
  • 美女菜kun
  • 推荐

这部电影诞生已经过去三十年了,但是剪辑的节奏,特技的运动,情节的掌控不输给现在任何一部商业动作片,可以说这部电影是一个分水岭,之前的电影,包括经典的教父,飞越疯人院在内,节奏都是冗长的,缓慢的,但是这部电影大大加快的节奏,从剧情到镜头到剪辑,堪称现代大片的始祖。但是剧情实在狗血。

43分钟前
  • 推荐

9.0/10 分。重看,重制版蓝光。开创了一个经典的系列,塑造了印第安纳·琼斯这个经典人物形象。。。第一部是起源,剧情介绍得比较广,开始我还以为是普通冒险,结果最后变成了宗教魔幻故事。。。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的一贯风格,看似紧张刺激的剧情中一路欢歌笑语,各种小幽默。。。

46分钟前
  • Lonely
  • 力荐

如果墓室里面更加真实,机关更加精巧的话,我就太爱了。不过后来才知道原来是1981年的片子,那就没有什么可挑剔的了。

51分钟前
  • 往事如烟
  • 力荐

满怀期待的来看夺宝类的鼻祖,然后发现。。。期待值过高。但放在1981年来讲,的确已经很惊人,难的不是剧本不是特效,而是最早将夺宝题材用作商业大片又大获成功。迈出这一步已是不易,就不要拿现在的高口味挑剔了。三星半。

52分钟前
  • 伍德与夏洛蒂
  • 还行

当年这部片是怎么混到8个奥斯卡提名的啊……以及这部开夺宝冒险片风气之先的电影,内里还真的是个很规矩的西部片,桥段都能对回去……真的不是因为读了《斯皮尔伯格传》我估计不会看这部片吧。美国那帮highbrow的影评人怎么可能为这种片子说好话……不过今天看,乌尔善拍[寻龙诀]主要参考的还是这部(以及圣杯那部了)。有趣的点:核武器的隐喻,犹太motif,派拉蒙山-山的匹配剪辑。

56分钟前
  • 胤祥
  • 还行

經典之所以為經典, 就是任何時候看都能讓人臣服. 好萊塢動作喜劇片的各種精髓, 加以學院派縝密精緻的編排, 才能造就一部口碑與票房的神話. 從這點來說, 斯皮爾伯格無異是大師. 哈裡森福特最帥, 影響最深遠的也正是奪寶奇兵系列中的形象. 這個探險系列的輕鬆刺激, 和香港動純熟的喜劇動作片異曲同工.

60分钟前
  • 阿Q
  • 力荐

商业元素浓厚,明星+搞笑桥段+冒险+奇幻+挖坟+一个孩子王的大导演,构成了能满足美国大众的一切商业元素。犹记得琼斯博士开枪射死耍刀男那段,嘿嘿!7.8

1小时前
  • 巴喆
  • 推荐

9.5/10。①二战期间男主与纳粹分子们斗智斗勇寻找并抢夺宝物“约柜”的故事。②一直洋溢着一种轻松刺激的气氛(偶尔会因过于刺激而不太轻松,比如满背蜘蛛和铺满蛇的墓底),相关渲染技法如:很好的平衡了轻松活泼感和奇观探险的刺激感的调色;快速紧凑不跑题的节奏;滑稽的表演;各种冒险/斗智/打斗片段中的狡猾式幽默(如飞机上的蛇、枪vs刀之时代变了、为了不被发现把女友又绑了回去、皮鞭变衣架)或者与狡猾式幽默的交叉剪辑(如男主墓底搬约柜和女主喝酒大笑的平行蒙太奇)。③高水平的基本功(调度/表演/打光/构图/等)。④轻松刺激的视听氛围与刺激惊悚的内容存在着难以抹去的不契合。

1小时前
  • 持人的摄影机
  • 力荐

本片由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和乔治·卢卡斯合作,奠定了哈里森·福特成为影史最卖座明星的基础。时过境迁,不少桥段稍显陈旧,但总体还是很耐看。

1小时前
  • 冰红深蓝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