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你

记录片美国2020

主演:奥利维娅·科尔曼

导演:Tom Barbor-Might

播放地址

 剧照

成为你 剧照 NO.1成为你 剧照 NO.2成为你 剧照 NO.3成为你 剧照 NO.4成为你 剧照 NO.5成为你 剧照 NO.6
更新时间:2023-07-22 19:44

详细剧情

记录小朋友成长初期的故事

 长篇影评

 1 ) 很棒的纪录片,学习是人类的天性

一共6集,分两次看完。

#五色电影#20220413第43期云观影《becoming you》呱呱坠地两千天 第1-3集(总第62期)

很棒的纪录片,画面美,解说言简意赅,选取全球100个小孩从出生到2000天(5岁多)的成长历程。观察人类幼崽的成长,就像是回顾已经记不起来的自己。不同地区的小孩有着相同的成长节奏,无论是非洲的海岛尼泊尔的山区还是国际大都市的纽约伦敦和东京。原来人类是成长最慢的生物,大脑比身体生长快,所以有了各种的力所不逮,但正因为长时间的生长积累,成为地球上最有能力的动物。

人类也是学习性最强的动物,因为模仿因为分离因为尝试和冒险,人类可以探索多种可能,从而依靠自己的能力去独立生活、思考和交友。一个简单的二指捏(大拇指和食指)让人类可以从事诸如握笔、画画等多种技能;从翻身、到会坐起来,会爬行,再到会站立会行走,一个小孩经历了千百次的尝试,以及不下1万小时的练习。他必须得对自己有耐心,必须不怕跌倒,必须完全依靠自己来习得这项技能,也是一步步打开新世界的可能。这些最基本的试错、练习,我们长大后是否都忘了呢?说起来还挺佩服自己的小时候吧,所以有时候的固步自封是因为自己吓自己。

从认识到有自我开始,就有了我和他人的分别,有了我的界限。既可以通过笑容和他人互动,也可以通过语言表明自己的所有权。进而到与他人的合作,因为合作可以达成某种效果,可以提高做事的效率,自然牵涉到与他人的关系,也是人类幼崽社会化的开端。

期待本周的第4-6集。

#五色电影#20220420第44期云观影《becoming you》呱呱坠地两千天 第4-6集(总第63期)

后三集讲述的是人类幼崽如何学习说话、人际交往和思考。出生后到三岁,人类的学习能力超强,三年中学到的东西比以后任何一年年龄段学到的都多。人类可以通过模仿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和感知外部世界。仅食指向外指这一个简单的动作,就是人类特有的,可以加快小孩学习的速度,实现会说话前的自我意愿和表达。

即便聋哑小孩也有表达和学习的强烈欲望,他们通过学习手语来表达和认识世界,就像盲人小孩会有学习走路的自发意愿,这些是人类基因进化的结果。7岁之前的小孩拥有强大的语言学习天赋,7岁后这项天赋会消失。

学会走路后对某一事物表现的强烈兴趣或某项天赋是小孩对自身的延展,并不代表会成为长大后或者终生拥有的特长。所以中国老话常说的“小时了了,大未必佳”,不应理解为对人生命运的哀叹,而是人类的正常状态,是一种客观。

可以肯定的是,学习能力是人类天生的,但为什么长大后兴趣、好奇好像减少和不再愿意学习了呢,很有可能是后天教育的固化和规范,因为在成长过程中被告知太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不可以的,人类被教育也在被规训。

通过和外界交往甚至是兄弟姐妹之间的互动相处,人类幼崽意识到自己和他人的边界,学会去理解他人,并从人际关系中学习到爱和获得快乐,幽默就是一项复杂的人际交往技能,要自然呈现或达到效果,前提是对自我的放松和完全接纳。

长大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情绪和困难都是人类幼崽进一步往前走的机会。两千天,5岁,精彩的旅程,在全世界范围内呈现了共通性。

 2 ) becoming you 笔记+感想

ep1. Who am I? 婴儿4个月,能听懂name。 2岁,无自我意识(认不出镜中的自我)。 3岁,1/3的人会产生对某事物的intense interest,强烈兴趣会在两年后消退→重视孩子的兴趣。 3岁后,会有a fixed gender。 4岁,有conform意识(人性:to become something bigger than us),个人中心↓。群体玩耍:男早于女。 5岁,考虑fit in。 ep2. moving 婴儿,1/2的热量用于have a big brain。 1岁左右,坐不稳,∵头太大,不易平衡。 the pincer grip 二指捏握 proprioception 本体感觉 ep3. making friends 8月大,能辨出陌生人。 transitional object 过渡物品(玩具熊,毛毯等父母不在时的安慰物件) ↑cooperative behavior增加合作行为:praise>treat (表扬优于奖赏) 4岁,会反思自己的交友行为。 imaginary play 幻想游戏 2/3的孩子,某时期有imaginary friend。 lying→denial(小孩撒的谎很多不合逻辑) ep4. feeling 2岁,孩子哭时,要陪着。 emotional resilience 情绪弹性 empathy 共情 make-believe 想象 ep5. talking cryptophasia 秘密语言(双胞胎之间交流的语言,之后学会说话后,此现象会消失):twin speak 出生前三个月就有听力→可以放胎教音乐。 婴儿的哭声不一样!他们模仿母亲的语言mother's language。 婴儿哭声的频率让人耳很敏感。 parentese 父母语 2岁时,听父母语的婴儿,词汇量两倍于听正常语的。 babbling 牙牙学语 →repetition of sounds(Babies only make the sounds that exist in their own language.)【之前一个实验,说出生几个月后,以日语/英语为母语的婴儿就分辨不出英语/日语中的独特发音了。】 sign language 手语【全球各地的手语不一样】 为什么叫“妈妈”比较早?因为“妈妈”只用最少的肌肉就能发出。 幼儿对押韵儿歌很敏感。→Seuss boost(通过读Dr. Seuss的绘本来扩大词汇量)。 potty language 厕所语言/屎尿屁笑话 7岁时就没有easily pick up language的能力了。→语言学习要趁早!!!双语者父母要多在家说不同的语言! ep6. thinking Babies have more nerve endings神经末端 in their mouth than anywhere else.←所以婴儿才经常把东西搁嘴里。 categorization 分类 3岁,平均提出 75个问题/h。 what, how and why→what if creative 四五岁的孩子,98%都有创造力。而成人是98%都没创造力。 对拍到的这些孩子的一些感想: 蒙古牧民的儿子从小就能骑驯鹿放牧,非洲的部落孩子从小就学习打猎,中东难民营的孩子从小就在封闭的区域生活,东南亚的水上民族巴瑶族孩子从小就会撑船游泳,尼泊尔/不丹把孩子从小就送寺庙学习……这些边远地区的人,远离现代科技的人,会不会比有科技的城市人更幸福呢?因为烦恼的事情会少很多,而且他们并没有获得特别多的教育,不知道世界发生了什么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不会想太多。为人无知且简单,并且大部分时间要花在准备伙食上,所以忙起来杂念就更少了,因此,人生的心理波荡会小很多吧。 当然,也有可能我的分析充满了漏洞。但有一点可以达成共识,即现代,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上帝的孩子过着天差地别的生活,并且其中有的人的人生已经固定了,和父母辈没多大差别。 是不是一眼就能望到头的人生,无趣的同时也能带来稳定的心安感呢?商品社会看似给了你我无限的选择,但挑选起来却逼得人眼瞅瞎头想裂,是不是实际上对人有害呢? 蒙古牧人喝雪水,部落打猎烤鸟,水上吉普赛人用没洗一下的砍刀砍开椰子,让我觉得不太卫生。 所有的孩子都是可爱的!

 3 ) 一些想法

中午吃饭的时候看这部纪录片,第一集还没看完就有一些小想法:

发现有个小男孩沉迷于穿漂亮裙子,他爸爸妈妈还认真的陪他一起挑选然后带着他去上早教课。想到自己小时候只喜欢穿黑色的土土的【老北京布鞋】,那会儿我爸他们经常穿,好像叫【好汉鞋】,就那种男鞋。我妈给我买的凉鞋皮鞋我都不穿。然后我爸妈就任我想穿啥就穿啥了。

边吃饭边看剧边喝水,想到自己从小时候就有这个【坏毛病】:一边吃饭一边喝水。好像传统意义上这样对肠胃不好,稀释胃酸,balabala……但是现在我31了也没啥肠胃问题,而且这个【坏毛病】也一直延续至今。我爸妈也从来没管过我说这样不好。我现在喂宝宝吃辅食的时候,中间也会给他喝水。

又想到小时候我爸妈会给我和我姐自制【可乐圣代】,就是晚饭给我们一人倒一杯可乐再放一大勺冰淇淋,就和现在的雪顶似的。真好喝。

看到有个3岁的小朋友很喜欢拍照,拿着相机拍个不停,拍得特别好(我也不太懂,弹幕都说拍的好)。然后弹幕有人说【看哭了】另一个人弹幕说【可能因为小时候自己感兴趣的事儿没有被家长支持所以很羡慕】。不记得自己小时候有什么痴迷的爱好了。但是倒没有羡慕的感觉,因为没觉得从小被爸爸妈妈逼着怎么样过,或者限制着怎么样过。

真的很感激自己的父母从小给了我这么自由的空间,最起码在幼年时期,我想要的他们都能满足我。他们不是那种会经常对我说【不】的家长。这样的童年就会很快乐。现在明知道【孩子过早吃零食不好】,可是我和我老公都很爱吃零食。我那天就和他说,以后也不要太限制宝宝吃零食,毕竟咱俩都没有自制力。吃零食真的好快乐呀!

 4 ) 我们都曾经历过初生小宝宝的世界,却无人记得那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这是一部记录小宝宝成长初期的故事

一共五集,分别是

1.who am| 自我认知

2.moving 运动

3.making friends 社交

4.feeling 感知

5.taking 语言

我们都曾经历过初生小宝宝的世界,却无人记得那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我们或许正在养育着新的生命个体,却无法感同身受去理解他们的世界

《becoming you》所描述的,就是这个世界

从自我认知、大运动、社交圈、感知力、语言学习多维度展示了一个新生命个体成为的故事

我觉得这是新手父母需要了解的内容,因为了解,从而理解

我们需要理解小婴儿们从抬头、翻身、坐、站、走路一系列大运动背后所付出的努力与巨大意义

需要理解对懵懂世界从自我中心到芸芸众生、从个体到群体的转变

需要理解他们对大千世界无与伦比的探索欲

需要理解他们为了生存下来强大的学习能力

需要理解我们也曾是他们,他们也将会成为我们

 5 ) 笔记

1. Who am I?

没出生或者出生后,爸爸妈妈就会给取的名字,婴儿几个月就可以知道那是叫他。(多和孩子交流,喊名字,眼神沟通)

在大一些,可以认出镜子中的自己(多和宝宝玩照镜子的游戏,帮助他自我认知)

2岁左右会出现强烈的自我意识,物权,秩序的敏感期。(充分交流,理解宝宝的行为和感受;充分共情,让宝宝知道你是很在意他的感受的;运用转移注意力的办法来化解一些情绪。)

3岁还不能理解性别的差异。 4岁有性别意识,个人中心感下降,喜欢群体玩耍,男孩早于女孩,并找到自己在群体中的位置。(注意引导性别意识,注意孩子的情绪变化,注意性格的变化) 5岁对自我有一定认知,知道喜欢的食物等,了解自己的一些性格爱好(可以让孩子做一个自我认知介绍,写下10年后的自己)。

3.Making friends

刚出生之后的小婴儿开始用眼睛与人建立连接(多看黑白卡,多联系追视)

当他可以看清楚后,他会冲你笑来引起你的注意

几个月后,他不在看到人就笑,而是懂得区分熟悉和陌生人。

1岁多,当他可以自己独立行走,他就会离开熟悉的人,但当达到一定范围,他就会意识到,然后走回去,或者大哭。

2岁多还不懂得合作与分享,只有自己的感受。但他喜欢探索,喜欢帮助别人,来感受自己的能力!(多鼓励赞扬孩子,不要用奖励的方式,更能促进他的合作意识)

3岁多他理解了合作,可以找除家人之外的熟悉的人合作来完成任务。

4岁多他们可能有一个依赖的物品陪伴他们或者是虚拟出来的小伙伴,给他们安全感,帮他更好的感受他人,更好的与他人建立连接。

5岁多进入学校,离开家人,但很快他们就能找到新的朋友,making friends!

4.Feeling

几个月的婴儿还不懂情绪,只是最原始的饥饿感寒冷感会促使他们哭泣来引起父母的注意。

1岁后能够感受到自己的情绪。

2岁后他们进入情感混乱阶段,就是可怕的两岁,他们时而兴奋,时而哭泣,时而难过,时而生气。

3岁后他们懂得表达一些自己的情绪,这有助于帮助他们控制自己的情绪。还不能很好的和别人相处,不能共情别人的感受。

4岁学着与他人相处,感受他人的感受。

5岁可以表达并模仿各种情绪,进入到情绪控制的关键时期。

 6 ) 感想

第一集 成为你

2岁的时候宝宝才开始意识到自己是独立的个体

3岁左右就会有自己的强烈爱好,这个时候不要扼杀 其实不会对成人后的发展影响什么,但是会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独特性。

在各种方面都要多尊重孩子的意愿,小男孩也可以穿裙子,让他们选择自己想要的。

第二集 移动

让我想起我女儿第一次翻身 第一次爬行

要多鼓励尝试,去探索,在探索中学习成长。

 短评

时而笑,时而哭。

8分钟前
  • 款款
  • 力荐

完美安利了婆罗洲巴瑶村 难得的是内容非常多元化 挺有趣的 值得一看

12分钟前
  • 等到风景都看透
  • 力荐

2000 days lay the foundation of your ability and personality. I wish I could saw it ten years before, but never too late, learning is crucial characteristic of human being, walk on

16分钟前
  • 瓦瓦
  • 力荐

EP1:两岁开始有自我意识;三岁发展出强烈的兴趣爱好,但和未来的兴趣走向无强关系,三岁时无性别意识;四岁时,有了性别意识,放弃个人主义,开始融入集体;五岁时,对于自己想成为谁,远大的畅想。

21分钟前
  • 努力努力再努力
  • 推荐

不同年龄的课题重点不同,自我意识、移动、情感和爱、交朋友、语言表达、思考好奇心。5岁是黄金年龄。通过表演训练孩子表达情感和建立同理心,通过集体的音乐创作和表达寻找快乐。被感谢被需要对孩子是很好的认同。每一个孩子都是可爱的。

26分钟前
  • 梦游仙镜
  • 推荐

Great! Learned a lot! 苹果🍎出品不错!

30分钟前
  • 𓆡𓆝𓆟𓆜𓆞𓆝𓆟
  • 推荐

孩子很美好,你一直在成为你的路上努力着。

32分钟前
  • Pam
  • 推荐

每个宝宝都是生命的奇迹啊~日本居然还有啼哭大赛,真是开了眼界😅

36分钟前
  • C_菇凉
  • 力荐

8.5/10应该和我妈一起再看一遍的纪录片

39分钟前
  • Boy kill boy
  • 力荐

没有想象中精彩。知识点基本和以前看过的差别不大。开场日本这个情况有点惊讶~视障小女孩真的好棒!sign language♥️

40分钟前
  • Rhine
  • 推荐

还是有些新的信息的 语言部分很印象深刻

44分钟前
  • Iridescence
  • 推荐

解锁AppleTv纪录片。配乐声音调得过大。虽然不是主题本意但地域对比最明显的,还是在欧美出生的孩子天然更容易享有幸福的童年,在这一前提下,好像别的讨论就没什么意义了

49分钟前
  • Redux
  • 还行

好看!我都快被这些小家伙们萌化了。

50分钟前
  • 邓安庆
  • 推荐

没太多干货,不过小朋友很可爱,尤其最后一集,小朋友牙牙学语和尝试讲笑话,把我逗乐了。一边看一边想想自己的娃,小朋友成长真是非常惊人和有趣!

53分钟前
  • 小黄兔
  • 推荐

第142个标记看过的人(还有个名叫:呱呱坠地两千天)

57分钟前
  • 2006-03-19加入
  • 推荐

华美的拍摄,精致的剪辑,苹果就不是鸭梨,把关于儿童成长的纪录片拍成了宣扬文化宽容和世界通联的华美散文。只是在追求高端大气的同时,现实意义弱了很多,也没几句精彩的旁白给Colman大姐说,但社会导向还是好的,更没几个冷血动物能抵抗萌娃的高能挑逗。

1小时前
  • Nightwing
  • 推荐

生命的成长历程,可惜没有中国

1小时前
  • 拾五
  • 力荐

拍摄的非常精彩!

1小时前
  • Johnny.R
  • 力荐

世界各地的带娃方式,从美国、伦敦、纽约、耶林谷丛林到难民营。华人依然走在内卷最前沿😓

1小时前
  • Laisky
  • 力荐

好看!苹果出品的纪录片质感都好棒。满满的感动,每一个成长的瞬间都是一个miracle。

1小时前
  • 囧兔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