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访客

悬疑片中国大陆2021

主演:郭富城,段奕宏,张子枫

导演:陈正道

播放地址

 剧照

秘密访客 剧照 NO.1秘密访客 剧照 NO.2秘密访客 剧照 NO.3秘密访客 剧照 NO.4秘密访客 剧照 NO.5秘密访客 剧照 NO.6秘密访客 剧照 NO.13秘密访客 剧照 NO.14秘密访客 剧照 NO.15秘密访客 剧照 NO.16秘密访客 剧照 NO.17秘密访客 剧照 NO.18秘密访客 剧照 NO.19秘密访客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7-22 19:44

详细剧情

校车司机于困樵(段奕宏 饰)因失职酿成了一起重大的校车车祸,困樵拼死救出了似与车祸背后真相息息相关的汪楚祺(荣梓杉 饰),校车上的其他学生无人生还。得知此事家境显赫的汪父(郭富城 饰)为了隐藏这个秘密,不得不把困樵藏在自己家的地下室里长达三年,却处处暗示困樵何时自首。随着访客的到来,这个原本温馨和睦的四口之家变得越来越诡异,母亲(许玮甯 饰)整日惴惴不安,姐姐(张子枫 饰)举止一反常态,家人个个心怀鬼胎,怪事频出,这个家背后不可告人的秘密似乎即将浮出水面……

 长篇影评

 1 ) 《秘密访客》人物解析及解密(剧透警告)

大量剧透,请慎重阅读。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谁都别去控制别人的喜好。

大量剧透,请慎重阅读。


这部片子我期待了很久,提前也做了不少功课,今天一口气刷了两次。这是部我个人非常喜欢的电影,观影体验很新鲜,也是华语电影里少见的心理惊悚类型。对于爱玩剧本杀的我很有吸引力。斗胆写出一点个人看到的想到的,也很欢迎更多的豆友可以一起讨论。但才疏学浅,能力有限,还请各路达人多包涵。

不得不说,与陈导《催眠大师》《记忆大师》一样,这又是一个架空了时间和地点的很风格化的故事,只不过这一次是披着悬疑外套的家庭惊悚片,与之前铺满反转的“大师系列”不同在于,这部片子一直都很平,很怪异,很压抑,很“不知所云”,整个大屏幕都写着“你猜我想说什么”。事实上,导演早已说明,“秘密访客”指的是观众,因为这一家人看不到你的存在,你却看得到他们每个人的秘密。

首先,推荐大家先去看一下4月份Ifeng电影对导演的一篇独家专访,针对于本次《秘密访客》的一些创作想法和期待。友情传送门:http://ent.ifeng.com/c/85mHGhar3oo

以及影片上映前一天导演送给观众的一段《观影指南》,对我们进一步理解这部影片会有更好的帮助。友情传送门://movie.douban.com/trailer/275138/#content


好了,我们先来过一遍这个故事。

故事梗概(我们看到的部分):

一栋豪华的别墅里,住着一家四口,父亲事业有成,母亲美丽贤惠,一儿一女上着昂贵的私立学校,妥妥的“别人的家”。但是,家里多年来藏着一个交通肇事逃逸犯,一家人之间的关系也冷冰冰的,时不时还出现“闹鬼”现象。最后,父亲汪先生在晚餐中捅破了这层窗户纸,原来,家里这位逃犯曾是儿子汪楚祺所在私立学校的校车司机,而楚祺早已在那次事故中丧生,我们看到的汪先生一家,是在车祸后拼凑起来的家庭,它包括:妻子(汪楚祺所在班的班长路路的母亲),儿子(改名为汪楚祺的陈小齐),以及汪先生前妻的女儿汪楚曈。至于汪先生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个家到底是如何拼凑起来的,电影只给了一个大概的解释。

接下来我们通过复盘人物线来重新捋一遍这个故事。

复盘顺序如下:

于困樵-汪先生-汪太太-张晓雪-汪楚祺-汪楚曈


于困樵

“鱼困桥”,顾名思义,一条被桥困住的鱼。困惑,是他的代名词。

他是个孤儿,他爱画画,也许是绘画不能裹腹,也许是幸运之神从未看到过他,不得已,他去了一所私立学校做起了校车司机,多年来,也算踏踏实实。可是有一次,在该班的家长会上,他被家长们投诉,投诉原因是“经常开快车急转弯做些危险动作”,满脸沧桑的困樵像个做错事的孩子。而班长路路,一名善良的小姑娘却为他作证,说他“从来没有故意做这些事,倒是班里的同学经常欺负他”。

困樵很困惑,在他的噩梦里,这些外貌如天使一样单纯可爱的孩子,为什么这么恶毒?这样的噩梦,一定不止一次出现。所以,那些“开快车”“急转弯”到底是因为孩子们的恶作剧导致的失控呢? 还是内心压抑的困樵曾经确实尝试着,载着这群恶魔同归于尽呢?像楚曈在桥上所质问的“自己没有未来没关系,大家都没有未来不就公平了?”还是说,困樵自己也分不清哪次是意外,哪次是真心呢?

车祸后醒来的困樵发现自己在汪先生的地下室里,面对汪先生的质问和突然造访的学生家长,他太害怕了,他只想先找个安全的地方躲起来。

时间一晃就是三年(困樵的记忆),困樵在汪先生的家里,像个家人一样,好吃好喝,偶尔和汪先生小酌几杯,聊聊天。这个家里拥有困樵渴望的一切。当汪太太和他吐槽自己丈夫的懦弱时,困樵不以为然,他甚至一脸温柔,觉得这个家是汪先生用自己的屈服换来的。他发自内心地,欣赏着这个家的男主人,幸福地已然忘记自己是个逃犯。当汪先生问他“你打算什么时候自首”时,他吞吞吐吐的那句“我在打算”也是让人哭笑不得。(此处表白段奕宏老师,把困樵对汪先生的感情演得非常细致,那一脸温柔,绝了!)

困樵很困惑,他不知道自己该不该自首,失职是肯定的,自首是不是就再也没有自由了?即使法院判自己无罪,也不排除会有愤怒的家长让自己神不知鬼不觉地消失。但汪先生也不可能养自己一辈子啊。怎么办呢?而且自己的记忆也还在恢复中,看在汪先生一家人对自己还不错的份儿上,得过且过吧。

困樵很懦弱,即使汪太太和楚曈接二连三地诬陷他,他也从不抗争,他知道,只要自己交出自尊,就可以换来片刻的安全。这种生存技能,他太熟悉了。

直到汪先生被楚曈刺伤,全家人去做了口供,一切真相大白,困樵再一次困惑了。他明明记得自己在汪先生家待了3年,警察怎么说是4年呢?走出警局的困樵想不明白,让他更想不明白的是警察的那句——“你可以回家了”。那么,家在哪儿呢?

困樵漫无目的地朝前走,突然他终于想通了这多出的一年是被谁在控制,自己到底经历了什么。在大桥上,面对着夕阳的余晖,困樵满脸泪水,那个一直以来被自己当做避风港的地方,原来充满了谎言。那句“汪先生,汪太太,谢谢你们把我当成家人”还记忆犹新。难道家人本就是这样吗?一边爱着你,一边又骗着你。

这条困桥的鱼,突然从桥上跃起,朝着汪先生的家跑去,那个地方,或许叫做家,或许叫做牢笼,又或许,家与牢笼本就是一件东西吧。

(科学一点讲,这是一条患有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鱼)


汪先生

汪先生是个深受原生家庭控制、从不被家人认可的受害者,也是自己新家庭的施害者。换句话说,他最终成为了他最讨厌的样子。

汪先生年轻时热爱摄影,后来留学美国,认识了志同道合的朋友Roy,也是他的知心恋人。他们本来说好了以后要一起做摄影工作室,一起追逐梦想。但是,当汪先生的出柜和梦想遭到家里严重反对后,本来打算坚持自我的汪先生,在面对家人“断了信用卡”等一系列操作后,瞬间变成了“连水电费都付不起的穷学生”,也许是发现自己脱下家族庇护的外套一无所有,他开始变得自卑,无奈的他不知如何面对爱人,只能回国听从父亲安排,继承家业,离开Roy。无法接受汪先生选择的Roy,从此从他的世界彻底消失。面对父母进一步的婚姻安排,汪先生再次陷入困境,他“一想到要和一个完全不了解的陌生人在一起生活”就很害怕。

在他最无助的时候,好友张晓雪,这位他和Roy当年玩摄影时的模特好友,同时也是一位单亲妈妈,给出了善解人意的办法——与自己结婚。最起码,他们彼此面对的,都不算是陌生人。这样不仅可以给社会、给家人一个交代,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彼此。

汪先生太开心了,他的困境再一次得到了解决,但此刻,他却并没有满足。婚礼当天,他告诉晓雪,希望和她再拥有一个孩子,晓雪同意了。一切似乎都很顺利,直到孩子出生,年幼的楚瞳看着这个同母异父的弟弟脱口而出“妈妈,为什么弟弟的眼睛是灰色的”,晓雪彻底崩溃了。为什么?因为这个试管婴儿使用的精子,不是汪先生的,而是外国人Roy的!是这对同志当年在那个“好久不见”的美国医院留下的。汪先生虽然不能再见到旧日爱人,但拥有一个属于爱人的孩子是他仅存的执念。只是这一切,他并没有诚实地告诉晓雪,那个一直,真心爱着他的晓雪。

晓雪自杀后,留下了楚瞳和楚琪,此时汪先生始终理解不了这点小事为什么会让晓雪自杀,他只愿意看到他想看到的。面对这个从小也喜欢摄影的儿子,汪先生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了楚祺身上,那么的执着,正如同当年他父亲希望他继承家业一样的执着。

可人是复杂的,汪先生的溺爱,贵族学校的风气,让小小的楚祺成为了校园霸凌者,他喜欢欺负小工厂厂长的儿子陈小齐,也喜欢欺负孤儿司机于困樵,在小楚祺的眼里,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人的尊严是可以随便践踏的。这个观念,简直像刻在汪家家训上一样,世代践行。这个观念,也导致小楚祺的人生早早地画上了句号。

回到汪先生,失去儿子后,汪先生几乎要疯了。虽然他是第一个找到于困樵的人,但是当他很快知道此次车祸司机很可能会被判无罪时,这位父亲坚决不接受,他的痛苦根本无处安放。影片里有一幕是汪先生看着病床上昏迷的困樵,脸上难掩的悲伤与憎恨,话外音是记者的询问“请问您现在是什么心态”汪先生回答“为人父母的心态”。

财产雄厚的汪先生,一面悄悄地将困樵安置在地下室,等待他苏醒,一面组织学校家长,用尽金钱和社会资源立志要将司机和学校告到底。为什么要把困樵藏在家里呢?我想,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他希望困樵能够主动自首,这就需要困樵先被感化,发现良知,才可能主动承认自己的过错。就像汪先生和女儿说的那句“我们都相信法律会保护好人,惩罚坏人,其实并不一定”。又或者(个人倾向),私刑才是目的,等待困樵自首只是一种欺骗别人的借口罢了。毕竟汪先生也知道,即使困樵主动承认错误,也依然会被判无罪。就像汪先生说的“如果困樵去自首,他会发现其实他是自由的”——那你又凭什么软禁他?!

汪先生开始布网,一个弥天大网。

他找来两个地方剧院的小演员,买断了他们的前程,要求他们在汪家演一场戏,角色就是“一旦找到司机一定让他不得好死”的两位家长,让困樵害怕出门,并且相信汪先生是在真心保护自己。家里没有电视,报纸,杂志等一切会出现日期的媒介(美其名曰为了孩子的教育),让困樵无法得知具体日期,也就无法得知自己多昏睡了一年。表面上,汪先生对待困樵像对待家人一样,另一方面,觉得自己一无所有的汪先生对命运的安排并不买单,内心无处安放的痛苦让他像着了魔一样地,组建新的“完整”的家庭,而这,是另一张大网。

他找到班长路路的母亲,那位着急找下家的小三,作为自己名义上的妻子;他找到因为资金和新家庭想要退出上诉的小工厂厂长陈老板,收养了陈家的儿子,同时把陈小齐改名为“汪楚祺”。

面对女儿和妻子接二连三的“装鬼”,他非常清楚她们只是想解散这个家,而他,也绝不允许这个梦醒来。他用协议控制着妻子,用恐惧控制着困樵,用溺爱控制着陈小齐,对女儿选择漠视。

汪先生是孤独的,自从失去真爱Roy,他就再也没有爱过任何人,楚祺也只是他对Roy的留恋罢了,对他来说,全世界都是陌生人。

可汪先生本又是幸福的,他事业有成,家财万贯,他曾拥有晓雪的爱,但他辜负了她的信任;他曾拥有愿意与他形婚的妻子,但他剥夺了她的自由;他曾拥有懂事聪明的养子陈小齐,但他给了养子虚假的爱;最后,他曾拥有一个一直默默陪着他的女儿,但他从不关心,甚至继续剥夺女儿的兴趣爱好。

汪先生是可怜的,也是可恨的,他只是把自己遭受的悲剧,换个身份再演一次罢了。他一边把自己放在受害者的位置上耿耿于怀,一边挥舞着手中的武器,将所有接近自己的人都砍得伤痕累累。他始终看不到自己所拥有的,却执着于自己失去的,不论是人还是爱,他都在一边失去一边缅怀。


汪太太

她是一个靠着孩子抚养费过日子的富豪小三,典型的依附者。在道德上,她是不光彩的。但我们不能否认她是个好妈妈,做得一手好菜,温柔贤惠,把女儿培养得正直且勇敢。在那次控告困樵的家长会上,小小的路路勇敢地站出来,替困樵主持了公道,回到妈妈身边时,汪太太对女儿投以认可赞同的目光,这种教育,是很难得的。

失去女儿,对任何一个母亲来讲都是无法言语的痛。但生活得继续,她需要钱,加上平日里的高消费习惯,她需要更多的钱。于是,她主动靠近汪先生,这位实力雄厚,家财万贯的男人。此时此刻,用律师的话讲,她就是在“着急找下家”。

收到汪先生的晚餐邀请,她当然积极赴约,但在餐厅外的卫生间里脱下高跟鞋缓脚的她,在失去女儿的这么多天里到底经历了什么,我们不得而知。本来她已迈出第一步,成功地接近了汪先生,但是当她看到餐厅里那其乐融融的一家三口时,她难过了。小姑娘的笑声动听又刺耳,让这位刚刚痛失女儿的母亲,根本无法咽下手中的红酒。不过,还有一种可能是,对面那一家三口,可能就是包养她的那位富豪真正的家庭。男主人始终没有露面,而汪太太那过于动容的表情,似乎更加说得通些。

汪先生提出的条件太诱惑了——汪家阔太太且是“明媒正娶”,儿女双全成全你做母亲的愿望,搬迁到新的环境远离是非,最温柔的是,可以不用爱上他。老实讲,这样的条件,放到现实中依然十分诱人。但汪先生当然不是做慈善的,他的要求也很明确——买断你的感情。汪太太不允许有新的恋情,不允许做任何破坏家庭的事情。否则,破坏协议的结果,绝对是这个女人所不能承担的。

可汪太太还是有了一段婚外情,而且,还怀了别人的孩子。只是,她真的爱这个情人吗?还是只是长期郁郁寡欢犯的一个过错?还是她只是想再要一个自己的孩子?还是情人只是承载了她逃离这个家的期望而已?依然不得而知。但我想,她一定不愿意孩子出生在这样一个畸形的家庭里。可是她不敢主动撕毁协议,她只能想办法。她想起来,汪先生曾和楚曈说过,只要困樵去自首,他就解散这个家。她和楚曈对这句话深信不疑。于是她开始扮鬼,污蔑困樵,还不忘带上逝去的女儿路路,那个曾经帮助过困樵的小女孩,她要加深困樵对车祸的内疚感。但她的表演太拙劣,以至于汪先生很快识破了。

换策略!她偷走了楚曈藏在床下的妈妈(晓雪)的遗物,翻看了晓雪的日记,发现了汪先生的秘密。她跑进书房里扮演晓雪,背诵着晓雪的日子,撒泼打滚,用汪先生最脆弱的秘密来要挟离婚。她撕破了这个家虚伪的外套,也触碰了汪先生最痛的回忆。

汪太太是个普通的女人,我笑她,因为她的爱慕虚荣,头脑简单,但我也敬她,因为作为母亲,她是尽职尽责的。即使自己已深陷泥沼,她依然不忘带着楚曈,这个一直被冷落的可怜的女孩,她想要帮她。

说到底,她只是个不爱丈夫的妻子罢了。

汪太太最终回去了吗?我觉得没有。经历过这么多年的依附生活,寄人篱下的滋味并不好受。何况自己已没有几年的姿色可以利用了,而且肚子里怀着别人的孩子,还有哪个富豪愿意包养她呢?她的前途,清晰又模糊。


张晓雪

她是汪先生与Roy在美国留学时的朋友,她美丽动人,善解人意,他们经常一起玩摄影,她是模特,他们是摄影师。她喜欢汪先生(是的,这又是一个直女与两个同志之间的三角恋关系,参考导演早期的《盛夏光年》)当汪先生在酒吧里为家人安排的婚姻而苦恼时,她的脸上写满了期待。她说“要不我嫁给你吧”,这句话她等了好久吧。汪先生也许从没想过,晓雪说找不到Roy的消息,可能实际上她根本没去找过。又或许,Roy的彻底消失,她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谁知道呢?

她如愿以偿地嫁给了汪先生,她相信汪先生总有一天会发现她的真心并爱上自己。她傻傻地认为,在汪先生的心中,相机第一名,自己愿做他的第二名。可第一名,哪里是相机,第一名,是Roy啊,第二名才是相机(事业)。。

结婚当天,汪先生说我们再要个孩子吧。一切似乎顺利的有点过分。可痴情的晓雪只愿意看到她能够接受的。当听到孩子的眼睛是灰色的,再看到汪先生躲避的眼神,她立刻明白了原因,只能说,她的怀疑可能一直就存在。只是这次,她真的接受不了了。她在日记里写道“我连第三名都不是,你有楚祺了”

于是,接受命运,结束生命。留下女儿,与孤单做伴。形婚试爱,何苦呢?

(发现一个细节,晓雪在片中穿的那件镂空毛衣,与《缉魂》里自杀的母亲穿的应该是同一件。两个影片中的同妻角色都由张柏嘉饰演,两位导演又是互相欣赏的圈内好友。我不知道对不对,但蛮有意思的)


汪楚祺

这里说的是陈小齐。

妈妈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爸爸再婚后,也有了新的孩子,对自己也没有以前那么上心了。亏得自己学习争气,成绩优异,加上爸爸好歹也是个工厂厂长,才上的了这所私立学校。可惜,“校园霸凌”没能放过他。

车祸后,因为与学校打官司,给自己治疗伤残的腿,家里经济压力剧增,再加上继母常常因为这件事和爸爸吵架,爸爸早已心烦意乱。经过大人们的一系列操作,他摇身一变成了汪楚祺。这简直是个意外的惊喜。他突然得到了新爸爸的“宠爱”,有了一个完整的家,在外人看来,他再也没什么可自卑的了。他就是汪楚祺。他是爸爸身边最忠实的支持者,他是被爸爸“宠爱”着的儿子。所以,他决不允许任何人“背叛爸爸,背叛这个家”,这个他梦寐以求的家。

他想讨好姐姐,想要和姐姐成为真正的一家人。他总是粘着姐姐,因为他知道,姐姐只是表面上对他冷漠,但心里是善良的。每学好一首新的曲子,他就去吹给姐姐听。心里难过的时候,就去姐姐屋里躲一躲。但姐姐总是悄悄去找困樵,那个他最不愿意面对的人。

他讨厌困樵,即使困樵曾经帮过他。困樵总会让他想起那些被欺负的日子,让他想起自己真正是谁。他希望困樵消失,彻底消失,只要困樵消失了,那些悲伤的记忆就会消失。可姐姐为什么总去找困樵呢?他还不曾理解。


汪楚曈

一个从未被关注的孩子。

从小跟着妈妈晓雪相依为命,后来妈妈说,我们要有一个新的家,你要有一个新爸爸了。她充满了期待。妈妈再婚后,很快有了弟弟,可不知道为什么,妈妈生下弟弟后不久就自杀了,爸爸似乎也并不伤心。弟弟是爸爸的唯一希望和寄托,他总是陪着弟弟学摄影,从未关心过她。而楚曈,刚好遗传了妈妈的兴趣——画画。但爸爸不希望自己沉迷于画画,楚曈坚信爸爸就是那种自己不能完成梦想也不会让别人完成梦想的人。

弟弟出事后,那是楚曈第一次看到爸爸哭泣,看着书房里伤心欲绝的爸爸,楚曈不知道该如何安慰,也许她知道,自己的安慰对于爸爸来讲,没有丝毫分量吧。

后来爸爸说“我们都相信法律会保护好人,惩罚坏人,但并不一定”。爸爸需要她的帮忙,爸爸需要她帮爸爸撒一个大谎,但爸爸答应她,只要困樵去自首,这个虚假的家庭就会解散。楚曈相信爸爸。

困樵也没听说的那么坏。他愿意陪自己聊天,他懂绘画,他总是毫不吝啬地赞美她,肯定她,让楚曈觉得自己也没那么差。甚至,她似乎有点留恋他了。有时去找他之前,楚曈会在镜子前端详一下自己,脱掉外套会不会显得身材更好一点?有时,她希望困樵可以来自己的卧室坐一坐,那样显得亲近一点。困樵,这个藏在家里的逃犯,给了一直缺乏父爱的楚曈极大的温暖和安慰。不懂如何表达感情的楚曈有时也会通过伤害自己来引起困樵的注意,她希望看到困樵为自己着急难过的样子。

可是,困樵似乎并没有打算去自首,爸爸也似乎很享受当前的家庭状态。他眼里依然是儿子楚祺,即使这个楚祺是假的。爸爸对自己,依然毫无关心。那么,是不是只有当这个家解散了,爸爸才会看见自己呢?

小女孩的办法就是装神弄鬼,以及找同盟。自己“闹鬼”失败以后,去搬救兵。比如悄悄地把书房密码写在汪太太手上。

楚曈希望困樵去自首,她想告诉困樵,即使你离开我们家也是自由的,你没有必要待在这里,你我本应该有更好的选择。当她知道,困樵早已恢复记忆,他就没打算离开这个家时,她的内心该有多受伤,多绝望。我喜欢的人,原来如此懦弱。

那天的晚餐太难受了。汪太太不知道什么时候穿上了妈妈的衣服,爸爸突然讲起了妈妈的故事。楚曈终于明白了,解散这个家就是个谎言,爸爸早已入戏太深,爸爸的眼里,再也不可能有自己了。想到去世的妈妈,想到这么多年期望被关注的自己,爸爸啊,你醒醒吧!我才是那个一直陪着你的亲人啊!你看看我吧!

楚曈的心很痛,比爸爸背上的伤口还要痛。


我的复盘到这里就结束了。像是一个人玩了一次剧本杀。在复盘过程中,屡次觉得很难受,每写一个人,都要带入到这个人的情绪里,而当我进入到情绪中时,又迟迟出不来,文字可能有些啰嗦,非常感谢大家的耐心和包容。看到豆瓣里也有大神分析得学术且专业,要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

总之,故事还是那个故事,看得懂就抱抱自己,看不懂其实是幸福的。


声明:本文所有文字均为个人原创,如有转载需要,请提前联系。拒绝所有形式的改编与盗用。

 2 ) 失乐之匣

看密室类悬疑电影的乐趣就是:这个大匣子已经摆好了,看着里面的角色就像盯着制作精美的标本,那些繁复的花纹布满灰尘的翅膀,刺在核心处的大头针,以及悬而未决的针头顶部的珍珠,可以反复把玩和欣赏。陈正道这次做的不错,瑕不掩瑜。

时隔四年,再次看到陈正道导演的新电影上映还是被他吊起了胃口,因为有我依然喜欢的老段以及新世代恶童荣梓杉参演。还记得第一次看《催眠大师》时的惊艳感,恐怖和悬疑气氛恰到好处,也因此让我对《秘密访客》更多了几分期待。

说说角色,虽然是冲着老段和荣梓杉去的,但看完后也同样在意张子枫的姐姐和郭富城的父亲。

一开始似乎是感受到到姐姐对于弟弟的嫌恶:弹钢琴时推开的手,以及嫌弃的眼神,和拒绝弟弟邀约时不耐烦的口吻。还有对母亲的轻视:故意在她伸手时扔掉手中的勺子。对父亲冷漠:打断他说话,几乎不正眼看他甚至在最后刺伤他。但看到最后才感觉到,也许在情感位置上,她才像这个家庭的母亲:默许没有血缘关系的弟弟的跟踪和依赖,包容了可以说是间接害死自己亲生母亲的养父,照顾怀孕的继母,并在她手心写上密码引导她走进书房看到真相。对于老段的角色也是,这个额外的成员,也让他在黑暗的地下室里感受到一丝丝家人的温暖,几次暗示他可以离开,逃出这个骗局。她收集起母亲的日记,那张作为证据的画,操场上遗落的“网球”。在这些铺垫之后,看到最后的哭戏,让人百感交集。她最终承担起了破局者的责任,张子枫演出了“针”的趣味。

郭富城演的父亲,一开始最看不清的就是他的意图,表面上看是一个那种很常见的控制欲极强的父亲,重视男孩忽视女孩,打压妻子,故作聪明,规矩严明。看到后面才发现他是个如此软弱的人,向父亲妥协逼死了爱人ray,为了延续ray的血脉,让妻子代孕生下爱人的孩子,又害死了妻子。最终他最重视的儿子也死掉了,可他还是不敢去死。把害死自己儿子的凶手困在自己家里。他把爱人的作品和喜欢的艺术品摆满所有房间,他把这些毫不相干的人拉进这个虚幻的阵营,每日在书房里靠回忆度日。这个家不仅是困樵的牢笼也是他的。这一切都让我有点厌恶这个角色。出了影院回想起来,他也许是为了女儿呢,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她也许是他活着的唯一理由吧。他忽视她,让她跟同样喜欢画画的于困樵靠拢,似乎是想让他弥补自己这个父亲感情的缺失。这个女儿就像照着他罪恶的一面镜子,他对着这个镜子演戏,让他无处遁行。以至于最后女儿刺向他那一刀,他的眼神才泄漏出松懈,享受着崩塌和毁灭的快乐。用情太深,如毒药入髓,为她,才留下一根软肋。郭富城演技精湛,麻木不仁的状态,隐忍的眼神,都很有层次。郭富城演出了“翅膀”上鳞粉的迷雾和迷宫般的花纹

其它角色,荣梓杉的发挥也恨在心啊,老段演出了属于于困樵的那份贪恋这个家的小心翼翼,许玮甯还是那么美……总体来说我个人还是看到了一些喜欢的点。

电影有作者电影的气质,看到编剧是殳俏,小小惊讶一下,知道她是多年前在一本叫《鲤》的杂志上看到的一篇短文:讲一个妻子去拜访第三者,借助食物来暗喻人物关系,觉得十分有趣印象深刻,回想起来电影中也有很多狰狞处理食物的镜头。

电影也明讲暗讲许多社会问题:父权家庭,女性地位,校园霸凌,金钱主义等等,但并没觉得电影很满。他让你明确知道,这是一部讲“家”的故事。

以上是我的粗浅见解,在五一嘈杂的电影院里,难免忽略了一些细节和画面。也许有机会在家里还会再看一遍吧

 3 ) 秘密访客不秘密,只有对甜蜜之家的反讽?

《秘密访客》电影里有同性恋,形婚,代孕,原生家庭,领养,小三,自杀,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每个元素都能演一出精彩的戏,陈正道导演把这些元素混杂在一起,让口味更猎奇,影片基调更灰暗。 预告的时候,就担心这个片子会不会一锅乱炖,没有重点。果然还是存在这个问题。看似每个人都有线索,但又没有一条完整主线,每个人物的性格和动机,都存在一种似是而非的边缘感,所以从解读创作者的意图上,很难看到一个主题,所以对电影就有了从寄生虫到缉魂,再到小偷家族的三重观感的分裂。 从而让阶级(寄生虫)和家(小偷家族)这两个主题有些分散。富人天生恶的设定?似乎也不够。富人的儿子楚瞳是施暴者也是受害者,霸凌别人作恶(教育的缺失,被富人父亲溺爱导致),校车事故的始作俑者,自己在事故中死亡(作恶的不应该是校车司机?)。家,家人,没有了血缘为纽带,每个人都很疏离,没有小偷家族里的温情,生活在这个家里,只是万不得已,却有无法逃离,不是家,只是一种禁锢,彼此之间也没有家人的爱。 影片使用大量的特写和近景镜头,增加悬疑感,这样的画面调度凸现观影人的紧张感。其中楚淇梦游拉于困樵手那个镜头,吓得我身体抖动了一下。Imax的视听效果也增加了这种沉浸观影体验。 基于故事线索,我再从几个问题来谈下我的观后感。 1,汪先生主导这一场戏得目的? 报复于困樵。虽然法律判定困樵无罪,但汪先生认为他有罪,将他软禁在家里,出于恨,出于失去最爱的人,自己溺爱的孩子死去的恨。法律无法给他审判,他就以剥夺他人自由的形式来处理,从阶级属性来看,他消磨了一个穷人的意志,把人变得心理有了归属,离不开这个家。典型的斯德哥尔摩症,以至于最后警察让于困樵回家,他回答的还是68号这个“被汪先生组合的牢笼”。 从汪先生的性格转变来分析,他是父权压迫的受害者,家里断了他的经济来源,他被迫回家继承家产。(有钱人的凡尔赛),他反抗不了家人,无法独立,而且在他回家后,失去了爱人Roy,所以选择让妻子晓晨代孕生下孩子楚瞳,把他当做所有的精神支柱,在孩子死后,他的精神和压抑情绪控制不住,崩溃了,于是变成了另一个父权代表,在他打造的这个组合家里,他成了绝对权力的象征。 2,真正的汪楚瞳与汪楚淇的关系? 电影没有交代这对同母义父姐弟俩的相处,那种以血缘为纽带的家人关系是怎么处理的,所以无法把她和陈小齐(领养的汪楚瞳)做一个对比说明。从电影里,她和后者是从排斥到和解的关系,用下一代人不掺和上一代的人,做了一个看似结局和出路的处理。 3,汪先生前妻晓晨死亡的原因?这个死亡的设定是否合理? 上吊自杀,在电影里有多处暗示,两次出现跳舞脚悬空的照片,以及风干悬挂的肉都含有这个意思。 晓晨在结婚前,应该知道汪先生gay的身份,那为什么还会对汪先生有感情的期待? 促使她自杀的最后一根稻草是,可能是她代孕生下的孩子楚瞳不是汪先生的,而是他的爱人Roy的。 作为再婚的一个女人,她已经组建过家庭,而且婚姻破裂,生下了女儿,为什么还会因为代孕这件事自杀呢?骗婚谈不上,因为是她开口提结婚,而自己也说是出于照顾女儿的目的,所以她能抛弃女儿自杀吗? 4,于困樵的年纪?为什么选择段奕宏,而不是年轻的男演员。 是为了完成楚淇在父爱缺失下,演变成恋父情节的设定吗?而他最后的弑父,代表有一个女性的觉醒吗? 楚淇和养父汪先生的关系似乎不是很好,他不喜欢养女画画,对其冷漠,这里从侧面衬托了汪先生冷酷无情的性格。楚淇最后那一刀,是不是有对养父造成母亲自杀而死的恨意。 于困樵作为一个下层阶级的司机,他是有生存困境的,他用来谋生的司机职业,差点因为有钱人小孩的霸凌,而丢失。他的性格设定有点迷惑,他和楚淇之间有“暧昧”,这是出于对“家人”的爱,还是别的,可以做二元讨论,而他对汪先生的态度是一个对老板的“讨好”,还是对“家人”渴望的感情依赖?他呆在汪先生家里三年不去自首,应该是认为自己无罪,但他从道德层面有一种缺失,他无法逃离这种“被剥夺自由的pua,他喜欢这种安定有“家人”的生活状态,让他不去去考虑作为一个穷人阶层的生存困境。就像他的名字困樵,如同被困住的“樵夫”(穷人阶层)。 5,为什么给汪太太一个小三身份? 每个人都带有原罪的设定吗?让这个怪异的家人组合更有戏剧性。作为靠孩子谋生的母亲,汪太太被拉入这个局的可能性就更合理了。 6,楚瞳为什么不是混血男孩长相,而只有瞳孔是蓝色的设定,从遗传基因学来说,是否合理? 7,菜和名字的隐喻! 鱼,偷腥 烤鸭,取其肉填充别的菜,寓意这个家庭的人没有血缘关系。 牛排,汪先生切牛排暗示自我剖析,而牛排带血,校车事故,暗示随后楚淇会弑父的流血事件。 困樵(被困住的樵夫),楚瞳(瞳孔的颜色是蓝色) 8,家的寓意? 英文片名home,sweet home更符合影片对家主题反讽?

 4 ) 这个访客,我看没有秘密

我今年五一档的第一部电影,选择了《秘密访客》。

选择这部电影作为五一开胃菜,是因为就电影前期宣传而言,他是最吸引我的——

首先,是题材国内少有。

在中国的大荧幕上,爱情片、亲情片和喜剧片这三大类型片,无疑是每个档期的消费主力军,犯罪片、玄幻片虽然量少,但每个档期也会有一两部,唯独悬疑片和恐怖片在国内近乎绝迹——

究其原因,恐怖片因为审核的问题,在题材上就已经pass,而悬疑片虽然在特效方面不需要太多资金,但是对于电影编剧、导演还有演员却有着超高的要求,并且资金回笼较慢,国内受众偏少,这导致中国导演和投资方都不太愿意拍摄悬疑片。

所以,《秘密访客》宣布定档之后,我五一档的首要目标,便是它。

其次,演员合我心意。

这部电影的演员阵容虽然不是五一档最强大的,但在我看来却是五一档最扎实的——

香港金像奖影帝郭富城,之前出演的悬疑片《踏雪寻梅》《无双》均是国内的上乘之作。

东京电影节影帝段奕宏,国内中生代的扛把子演员,在《烈日灼心》里展现了极为优异的演技。

台北电影节影后许玮甯,其实我对于这位演员并不熟悉,对于许玮甯的全部印象都来自《目击者之追凶》这部电影,但仅仅这一部电影,就足以让我记住她。

最后,是国内新晋小生张小花子枫和《隐秘的角落》里的小恶魔荣梓杉。

这五位演员在我看来,就是国内悬疑片的全明星阵容,能攻能守,上有老练的郭富城段奕宏,中有成熟的许玮甯调节氛围,下有后生可期的张子枫、荣梓杉。

最后,导演比较靠谱。

在看每部电影之前,我都会去看看导演究竟是谁,不管一部片前期吹的多天花乱坠,演员阵容多惊艳豪华,一旦掌舵手不行,这船,终究还是得翻。

不过陈正道在我看来,是国内拍悬疑片的一把好手,之前和徐峥合作的《催眠大师》观感良好,之后的电视剧《摩天大楼》更是出乎我的意料。

因为这三点原因,我满怀兴奋,抱着期待走进了电影院——

可惜,111分钟过后,我哭了,这是啥玩意儿!?

01、“引人”

上映两天之后,豆瓣评分5.8。

这个评分和我的观感几乎一致——

可以看,但不能细看,可以期待,但不能抱着太高的期待。

不过,我想先说一说《秘密访客》的优点。

首先,这部电影在创作方向上,我认为在国内算是一次比较大的尝试与突破——

电影内通过各种闪回的镜头和一些细节,涉及到了形婚、代孕、阶级、同妻、私刑等等比较敏感的议题。

因为电影审核的原因,陈正道选择用减法的方式去拍摄。

例如郭富城饰演的汪先生是同性恋这件事,电影里并没有确凿的证据,但是我们通过他对好友Roy的思念,还有前妻张晓雪“借精”生出灰眸的汪楚琪可以推测出,郭富城是一名同性恋,而晓雪因为接受不了这个事实选择了自杀。

这种不通过正面描述,而是用几个镜头、零散的片段组成的暗线在我看来是本片的一大亮点。

其次,不得不说,《秘密访客》的镜头调度,还有视听上惊悚基调的营造,是国内少有且成功的。

在电影经过60分钟之后,我和朋友甚至还一头雾水,完全无法理解这部电影到底在讲什么,但是因为气氛营造完美,加上一惊一乍的惊吓镜头,几乎全场的观众情绪都被调动了起来——

我们都在期待着,接下来50分钟的解密时刻,是不是会给我们一个惊天大礼,上演一幕幕的反转好戏。

这种先抑后扬,用90分钟的压抑铺垫去点燃最后20分钟的高潮,有点类似是枝裕和的《小偷家族》,在国内比较少见,但我个人十分喜欢。

可以说这部电影的前90分钟,在我看来作为悬疑片已经相当成功,如果没有最后的20分钟揭秘的话。

02、“入胜”

这一部份涉及剧透,尚未观看过电影的朋友请谨慎观看。

一部电影最重要的是什么?

这对于不同的类型片,有不同的定义,动作片的核心是打斗,科幻片的核心是特效,喜剧片的核心是笑点,那么悬疑片呢?

毫无疑问,是引人入胜的剧情。

但《秘密访客》在“引人”上做到了8分,但在“入胜”上,却连及格分都达不到。

就主线剧情里来说,本片其实比较简单——

有权有钱的富豪汪先生儿子汪楚琪因为一次校车坠崖的事故不幸去世,但是法院却判决校车司机于困樵无罪释放,不满这个判罚结果的汪先生选择用一种特殊的私刑来惩罚于困樵——

他领养校车唯一的幸存者陈小齐(荣梓杉 饰)并改名为汪楚琪,再和校车遇难者路路的母亲(许钧甯 饰)结婚,重组一个塑料家庭。

接着,他把受伤失忆的于困樵接回家中,塑造一个有罪假象使于困樵被困于地下室,用这种良心谴责的方式来表达本剧的主题——

法律,到底是否能判处所有的坏人?

在看前半部分的时候,我和朋友一直认为这是一个类《寄生虫》的故事,而《寄生虫》里的富人和穷人都是一个代号,去表达阶层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

我本以为这部电影的汪先生和于困樵也是一个符号,一个代表正义,一个代表罪恶,但是罪恶不能被审判,所以正义用一种不被社会认可的方式去惩罚罪人,通过这种正反矛盾,来表达对法律的疑惑。

但是陈正道在前期铺了一张大网,在收的时候却有心无力,整部电影因为结局和立意,变得不伦不类,就像豆瓣的一句热评:

浪费了这样的卡司和题材,原本期待是中国版的寄生虫呢,前半段一惊一乍的,还以为憋多大的招,憋到最后警察揭开郭富城组的这个局,电影院有个观众说了一句:吃饱了撑的。

而我看完整部电影后,也只有一个评价:

故弄玄虚。

首先,汪先生这个策略从一开始就有一个致命的错误——

他如何在不限制于困樵人身自由的前提下,不让他知道他已经昏睡了一年。

哪怕电影里隐晦的通过家里没有任何显示日期的物品来表明这一手段实施的可能性,但是在现代社会,三年的时间里,一个自由的人真的可以无法发现这一个漏洞吗?

在我看来,纯粹扯淡。

但除去这一个小小的逻辑矛盾,最不可理喻的,还是剧本的离谱。

通常这类电影,于困樵的角色设定应该是亦正亦邪,法律无法判处,但是道德不可原谅,所以汪先生才出此下策。

就像《小丑》里的小丑亚瑟,虽然我们都知道他是十恶不赦的坏人,但是仍然有许多人会同情他,为什么?

因为他的堕落,有他自己的原因,也有社会和其他人的原因,多种复杂因素的杂糅,塑造了立体的小丑。

但于困樵呢?

111分钟里,于困樵就差把好人俩字贴在头上,汪太太诱惑无动于衷,汪楚瞳提议“私奔”好心开导,甚至连最大的秘密校车坠崖,也跟他毫无瓜葛。

就这么一个好人,你怎么让观众理解你私刑的意义?

这不纯粹就是无理取闹,仗着自己有钱有权就肆意践踏别人人生吗?

所以,当汪先生最后说出“不是所有坏人,都可以被法律判处”的时候,我就差在电影院蹦出一句:

“你不就是吗?”

诚然《秘密访客》有着诸多优点,但是他最重要的揭秘部分却让前面所有的优点变成了笑话——

因为他的主线逻辑无法自洽,核心观点站不住脚,你根本无法让观众和电影里的任何一个角色产生共情,没有共情,也就无法理解。

如果让我为这部电影编写一个结局,我可能会这么拍摄——

在揭秘部分的最后,我会用两个反转,第一个反转,是校车坠崖事件的始作俑者就是于困樵和陈小齐,他们俩因为身份的原因,都是校园欺凌的受害者,所以他们故意策划了这起事故,报复霸凌者。

在于困樵失忆之后,陈小齐被领养,而于困樵作为唯一的知情人可能会破坏陈小齐现在富足的生活,所以他在各方面都阻止于困樵恢复记忆。

这个反转既解释了为什么陈小齐是唯一幸存者,也可以为汪先生的私刑提供“大义”。

第二个反转,就是汪先生其实早已知道一切真相,但是他为什么不把事实公之于众?

因为霸凌者的领头人就是他的儿子汪楚琪,他不想让自己儿子的名誉遭受损伤,其次是在于养子陈小齐的相处过程中,可能产生了感情,所以也不想让陈小齐入狱受罚。

当然,类似这种人设反转,剧情反转其实有无数多种可能,但无论哪一种,都比陈正道这种不反转,温暖大团圆的结局更符合“秘密”的主题。

最起码,观众离场之后,不会发出这么一句感叹:

“就这?”


作者:十四十四

公众号:十四十四

 5 ) 执念即地狱——《秘密访客》人物心理分析

(本影评有严重剧透,建议观影后阅读)文/Lunar.C

一、起源

【压抑的欲望和情绪】

心理学发现,人们所有压抑过后的欲望和负面情绪并没有消失,而是藏在潜意识中,会伺机以其它方式表露出来。比如一个家庭里父亲总是责怪妻子每个房间的灯都开着,两人常因此发生口角;事实上妻子活了几十年并不是不知道怎么关灯,而是对丈夫有怨怼,于是通过不关灯这个看似无关的行为来进行反抗。

就像影片中汪父当年失去爱人ROY的遗憾无法消解,就要用生下一个ROY的儿子自己抚养来填补;又像汪父失去儿子后的伤痛无法消解,于是着手建立一个怪异家庭,企图通过困住和折磨凶手来填补。这种转移的处理方式并不能直面问题和解决问题,往往会让人衍生出更多心理问题。

【做坏事越多的人,最后就成了坏人】

可以先想象你独自在一片森林中,周围没有摄像头,你抽了一根烟后随手把它扔进草丛里,却没想到森林因此着起大火,火势绵延几十公里,树木尽毁,人与动物死伤无数。

此时,可以确定绝不可能有人知道这个火是你点的,那么问题是,从此以后你可以不把此事放在心上,安心过一生吗?

哪怕还有一点良知的人,都会觉得从此寝食难安。

也就是说,做坏事有两个结果,一、付出惨痛代价;二、如果不付出代价,只要这个人还有一丝良知,内心就会一直受到折磨。

那么有没有做了坏事既不付出代价、又不受到内心的折磨的办法?

有,那就是做了坏事的人彻底放下良知。

就像是你见过的所有反派人物那样,他们都认为自己所做的一切理所应当,甚至洋洋得意,因为他们并不认为自己是错的,哪怕有错也是受他人所迫。却殊不知在这个一条黑走到底的路上,他们已经越来越迷失自我、变得扭曲、众叛亲离,彻底成为一个坏人。而这才是最终极的惩罚。

“当你凝视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凝视着你。”当一个人决定做坏事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是在凝望地狱了。就像是汪父决定做局困住困樵的那一刻起,他的内心都开始因为良知受尽折磨,也因为伪装而走向毁灭。

二、人物心理分析

【 汪父 】

就像上面两点说的,困樵计划,表面上看起来困住的是困樵,实际上困住的是汪父自己,在伪装中,他没有空间真正去面对失去孩子的伤痛,还要每天装作另一个孩子是自己死去的孩子。装作一个陌生女人是自己曾辜负致死的妻子。他要装作他不认识地下那个害死自己孩子的人,甚至要装作自己是他的救命恩人。他企图把困樵玩弄于股掌之中,却在各种伪装中日日承受痛苦和撕扯,在佯装安宁的日子里,汪父内心早已面目全非。

汪父

【 晓雪 】

对于他的亡妻,汪父只用一句便带过了,“我没想到这个事情对她打击这么大”。而背后是他难以启齿的、仍无法面对的悔恨:我没想到她那时是真的爱过我的。是的,他以为晓雪也是逢场作戏嫁给他,带着拖油瓶找了个下家,他以为晓雪是为了利益交换、换得安宁和家庭地位才给他生孩子。但他没想到,她当初说出那句“不然我们结婚吧”以及“我知道你爱的是相机,但我想做第二个”,都是真情实意。她嫁给他是因为对他有情,也正因如此,才答应和他生孩子,哪怕过程她觉得怪异,却仍配合他,直到孩子的灰眼睛,让她发现这一切医疗过程不是因为他身体不行不能自己生,而是从开始他就计划好只拿她当成工具,一个成全他和“最爱相机”爱情结晶的工具。他对她的轻视、隐瞒、不屑和理所当然,都是压垮她的原因。

【 汪太太 】

迫于生计,在女儿去世后她曾因急于找到靠山而意图接近汪父。却在看到和女儿同龄的女孩时瞬间崩溃想逃。直到汪父主动给了她一个希望,一个再做一次母亲的机会。然而失去女儿的悲痛、以及在真母亲和假母亲身份中的反复横跳,还是让她多次崩溃,差点毁了汪先生的布局。直到出走那夜,她真切感受到了和楚瞳之间的关联和不舍。

作为第二个工具人妻子,当她发现ROY和晓雪的事后,决心化作“晓雪”的模样去揭开真相的那一刻,是说明她痛了,因为她入戏了。

最后大梦初醒,她拒绝了情人的邀请,那是因为心有了新的归处。

【 楚瞳 】

幼年父母离异,继而丧母,和养父相依为命、一同长大。汪父才是楚瞳真正意义上的抚养着,逐渐变成她成长过程中最重要和在意的那个人,是她生父一般的存在。父亲偏向弟弟她会在意,父亲不重视自己的画作她会难过,她一次次的试探以渴望得到父亲的鼓励和注意,这些都在诉说她对父亲的爱。人们常以为天下最无私的爱是父母对孩子,殊不知,其实是孩子对父母的爱。

她是唯一看破父亲执念的那个人。她只是希望有一天,他能放下。

所以她三番五次做手脚,想让困樵去探寻真相,所以她几次说服困樵和她一起逃跑。她并不是自己想跑,她是想让困樵发现真相、获得自由,她并不是在乎困樵的死活,而是在乎父亲。她知道若困樵不自由,父亲的执念也将被永远困于此。爱之深、念之切。是对父亲深沉的爱,让她最终刺下那一刀,她的眼泪忍不住的流淌,她好不容易才做了这个决定,因为她再不忍看他再人不人鬼不鬼,在这无间地狱无尽沉沦。

最终,她用自己打破了父亲的局,真相得以曝光。

她才是最爱着父亲的那个孩子,虽然父亲最爱的那个从不是她。

【 楚祺 】

生母走得早,父亲经营不利、家道中落,并再娶有家。他很努力,却无疑还是成为贵族学校中势微而被欺负的那一个。委屈受了太多,也逐渐习惯,哪怕被父亲改了名字过继,也是老老实实为养父守着秘密,因为在夹缝生存久了、最渴望的也不过是个安稳。所以他努力的维护着这个“新家”,吓走母亲的情人,警告姐姐不要出卖这个家,尽心做着他人的替代品。只是日子久了,他却也在这里找到了位置和寄托。曾经孤独的他,上下学有了可以跟随的姐姐,家中有了在意自己的父亲,有了热腾腾的饭菜和去学校为自己理论的母亲。这是他做梦都不敢祈盼的,而现在他就活在其中。如果可以,这个梦最好可以做一生。

“那个曲子我学会了,我吹给你听听。”

姐姐,你还有我,我等你回家。

虽然他没说出来,但她分明感受到了新的羁绊,所以泪也悄悄流下。

几个濒临绝望而相互拼凑的人,在阴错阳差间重新填补了彼此的人生。

本来不相关联的人,因缘际会完成了对彼此的拯救。

君不见,众人皆苦。

但他们的相遇,却也许是不幸中最好的结果。


 6 ) 扑街的秘密,都藏在导演自己的话里

信息过载时代的特点就是:当我们还对一部正在上映的影片似懂非懂、若有所思的时候,就发现它的评论早已铺天盖地。

相信您点开这篇文章的时候,有关《秘密访客》的解析文章已经看过不少。很多影评就角色关系、人物动机、剧情梳理、主题呈现乃至美学风格方面对影片做了条分缕析的解读——但此类的“解秘文”却不能回答这样一个疑问:那就是,既然影片的线索是精微的、内涵是丰富的、表演是精湛的、服化道是考究的......那它的总体评分怎么跟广阔的解读空间不匹配?为什么还有相当一部分观众会表示对影片的“猜谜活动”接受无能?真是“这届观众不行”么?事情恐怕没这么简单。

影片的构图布光和室内设计相当讲究

面对“解密与谩骂齐飞,褒奖共嘲讽一色”的网络奇观,我们有必要弄清影片口碑两极分化的真正原因。对于《秘密访客》当中的“深刻思想”,普罗大众为什么不买账?在我看来,答案就藏在陈正道自己说过的两句话里:

我希望观众走近每一个角色身边,细细地观察,他们每个人内心深处真正的恐惧与秘密。——陈正道

陈正道的这句“希望”,恰恰暴露了影片在角色方面的最大问题:“走近每个角色”不是电影塑造人物的方式——起码一部时长有限的商业类型片不具备这样的空间。那些寻常电影中的角色,总有主角、配角和工具人之分,我们真正能“走近”并“细细观察”的只能是主角。可《秘密访客》的“一家五口”,你能确定谁是主角、谁是配角吗?他们的戏份权重几乎持平,而复杂纠葛的内心活动同样隐蔽,除非对那些记忆力、理解力超群的人士,“走近每个角色细细观察”几乎是个不可能的任务。

就像上面这幅海报,在我看来是个毫无重点的失败设计(因为都是重点)。它集中体现了陈正道对观众理解片中人物的“希望”——但仅仅是这张海报透露的繁复信息和混乱的人物关系就已经让人望而生畏了。你让观众往哪看呢?而影片前80分钟如坠雾中的观感,恰如这张海报:怎一个“乱”字了得。

这种云遮雾罩的“乱”随着汪先生在“最后的晚餐”上回忆起前妻张晓雪、忍无可忍的楚瞳“弑父”后崩溃大哭,才出现云消雾散的迹象。直至影片结尾,借助警察之口,我们终于捋顺这一类似“小偷家族”的临时家庭成员之间的真正关系:

楚瞳是汪先生前妻张晓雪的女儿,过继成为汪先生的继女;陈子齐是校车事故中被霸凌却幸存的孩子,因原生家庭无法承担高昂的医疗费用被汪先生收养,并沿用了“楚祺”的名字;而真正的楚祺早已经在车祸中丧生了,他是那个长着灰眼睛的混血孩子,表面上是汪先生与晓雪人工受孕的产物,实际上却是汪先生的同性爱人Roy的孩子;至于汪太太,她的真实身份是同在车祸中丧生的班长路路的母亲,因为在失去女儿的同时也失去了作为“小三”的抚养费,在手头拮据和再为人母的强烈心理驱使下,半推半就与汪先生演起了半路夫妻。

相信这组人物关系在看过诸多答疑解惑的文章后,如今的你已经了然于胸。我看到不少观众认为:影片半遮半掩的情节和欲语还休的台词是因为“剪辑稀碎”和审查删改所致。仔细考虑这样的说法,我们会发现它难以成立。影片之所以呈现出如今支离破碎的面貌并不是因为剪辑“稀碎”,而删减对它的影响其实也不大——请大家回想上段中的人物关系:除了Roy是汪先生同性情人这点没有明说外,还有哪处情节是电影没有交代、没拍清楚的?你会发现:最后的“警察询问+记忆闪回”已将所有的事都挑明了。至于汪先生的同性恋身份,足够敏感的观众也能猜到。所以,删减对影片的最终成效不是致命因素。

所以“剪辑稀碎”的真正原因是:架构决定。回顾全片,我们发现影片采取的是“猜谜——解谜”的嵌套结构。前80分钟都是谜面和伏笔,为后30分钟的解谜和真相服务。而这些“角色之谜”、“情节之谜”不是抽丝剥茧、循序渐进地逐个拆开的,而是放到最后、集中统一破解的......如果影片采纳了这样的结构,那么先前各个角色各不相同的背景、经历、心路就必然得是“兜住”的——只能通过隐晦的台词跟细节,在人物的身上虚晃一枪,提醒观众注意而无法交代清楚。

就像其中有场戏是这样的:楚瞳将冰淇淋递给汪太太,结果她的手一松,勺子掉地上。只有当我们看过全片后去回忆,才能知道这一幕是什么意思——哦!原来是怀孕的汪太太早就有逃离之心,楚瞳以掉落的勺子来暗喻她:该放手时就放手,不要再回来......可问题是:当这幕发生的时候,我们还不知道汪太太的孩子压根就不是汪先生的,所以就想不通汪太太为什么泪眼婆娑地想要离开。我们至多能感受到这个家庭氛围古怪、家庭成员貌合神离,可我们对楚瞳与汪太太的真实身份和因为都想逃离所以心照不宣的默契一无所知,所以我们就不知道这是在拍什么。

以上仅为一例,在漫长的前80分钟里,我们同样不知道弟弟几次三番想要给姐姐吹小号,姐姐就是不听是什么意思(原因是被父母抛弃的陈子奇在汪先生家中感受到了久违的温暖,他想赢得“姐姐”的关爱);我们也不清楚楚瞳为什么要三番五次跑进地下室跟“杀人犯”敞开心扉,甚至有次还施了淡妆、穿着内衣(原因是汪先生不仅拿楚瞳生母当传宗接代的工具,也视继女楚瞳为无物,从来不关注她的兴趣爱好和所思所想。常年都很缺爱的楚瞳产生了某种“恋父情节”,对欣赏自己画作的于困樵有了好感跟依赖)。

类似的情节和细节还有很多,大家可自行回想。整整80分钟内,影片都由这样一个个谜语、符号和隐喻组成,为的全都是那个惊爆内幕的结局。可是,80分钟的谜面未免太长了......

片中三道菜各有隐喻,在此不赘述

谜面太长导致影片大部分时间的观感是这样的:我知道这家庭的故事大有文章,但我就是猜不透这个故事,甚至看不清它的走向;我也知道每个演员都很努力地在演,他们传递出了很微妙、很复杂的情绪,可我就是看不出这些情绪的指向......

而影片最终对观众提出的要求又是这样:你们一定要把前80分钟那些不知所云、莫名其妙的细节全记住,这样等到真相大白的时候,你们再去回忆先前的伏笔、品咂演员的神情便会拍案叫绝、回味无穷......

希望总归是好的,可多数观众毕竟不是“记忆大师”,不可能在仅仅一刷之下就把所有看不懂的细节都记住。而真实发生的情况是:到了谜题揭晓的那一刻——由于要同时交代七个人的前尘往事、展现整件事的来龙去脉(于困樵除外,七个人分别是:汪先生、汪太太、楚瞳、楚祺、陈子齐、张晓雪以及隐藏的Roy),观众能瞬间捋清乱糟糟的人物关系就不错了,哪有时间再去回想之前的情节和演员的表演?

就像先前说的,这不是陈正道没拍清楚,而是他选择把所有谜底集中一次性释放所致。而释放信息的密集程度,很可能对理顺人物关系都造成了干扰:比如说引诱于困樵上钩的“同学家长”到结尾揭示他们其实是汪先生请来的“剧场演员”时,相信有些观众都已忘了影片开场走过场的这俩人了。我们再举个例子:说汪太太其实是潘晓路母亲的时候,由于“潘晓路”这个全名仅在全片这里唯一一次出现,相信亦有不少观众看到这时心里会“咯噔”一下,而当他们回想起家长会上一闪而过的汪太太和“班长路路”这个名字的时候,势必又会错失下一个谜题的揭晓。兴许几句台词没听清,稍后的情节就“看不懂”了。

在漫长的时间内都是无效的信息,在最后的时间又来了场信息的轰炸。这真不能赖“这届观众不行”——如果是不能从《指环王》中一窥真实的欧洲史,嫌长嫌闷说这是一星烂片,的确是观众不行;但如果是在一个很短时间内释放出大量信息让人应接不暇,那纯粹是大脑反应不过来。

不知先前的论述是否让你想到哪部影片曾这么做过。没错,就是大卫·林奇的那部《穆赫兰道》——请您回想下初看《穆赫兰道》之时的感受:从堕入迷宫般的一脸懵圈,到最后的恍然大悟,跟这片儿像不像。或许,这就是陈正道导演所谓的“心理惊悚”:“一部分观众看完后会思考很久,另一部分观众会直接放弃这道题。”

2001《穆赫兰道》

看来陈正道对自己作品的可能结局心知肚明。豆瓣上的评分已然证明:更多的观众是放弃了这道题。当然题怎么出是导演的事,爱答不答是观众的事,这里没有谁对谁错。但更关键的地方是:电影该是一道“题”么?即便是《穆赫兰道》:它是一部集合了商业明星的悬疑片么?它有几个主角?——即便先锋如斯、实验如斯,它也只试图呈现娜奥米·沃茨一个人的“惊悚心路”而不是同时描绘五六个人迥然不同的复杂心理并在其中灌输大量很难get到的宏大主题。

所以就算你洞悉了所有角色的真实身份,内心的尴尬依然难以消除:为什么我明明看懂了这个故事,还是觉得整部片子会如此“不清不楚”呢?这是因为比《秘密访客》的人物关系更加复杂的,是它的主题。

我想家应该是一个最好的舞台,用最少的人,讲述最多的主题。——陈正道

这句话很是关键,它似乎透露出这样一个信息:“家”只是故事的发生地和背景板,而影片的主题更多、更宏大。虽然“家的正面意义”也是《秘密访客》的主题之一,但这一片尾硬拔的主题——楚瞳聆听楚祺拉小号时的潸然泪下与先前的影像表达和情绪积累是矛盾的、断裂的。

陈正道是这样说的:“我觉得家的本质,是学会原谅彼此,包容彼此。我们如何不要把家变成一个牢笼,而是把家变成一个温暖的避风港。”——我觉得,这句阐释的古怪之处在于:影片先前塑造的明明是个典型的父权制家庭。处于核心地位的汪先生以近乎PUA的洗脑话术监视着每个成员的一举一动,包括能让寄人篱下的于困樵俯首称臣。再考虑到汪先生本是权力与资本的牺牲品:他因为家人的不支持被迫与同性爱人分离才导致后来丧妻、丧子的一系列悲剧,可到头来他却依靠特权和金钱成为“老大哥”式的大家长,自己决定“临时家庭”何时解散或干脆永不解散......

影片多次以镜头语言强化汪先生处于父权制家长的核心地位

所以我们理所当然会认为影片的主旨是“反家庭”、反权威、反邪教控制的。本来渐露锋芒的社会批判临近末尾突然化作温情脉脉的心灵鸡汤,这是怎么一回事?——这绝不是“删改”的原因,因为“家是避风港”这句话可是导演自己说的。“系鞋带”以及“吹小号”的场景也是导演原本的设计。

对造成如此混乱、自相矛盾的表达的原因,我们只能这么理解:就是陈正道真的想用“最少的人”,表达“最多的主题”。他既想说“家是牢笼”、“自由有限”——这体现在汪先生的人物经历和心理动机上,也表现在楚祺和于困樵对汪先生的言听计从和对虚幻之家的迷恋归附之上;但与此同时,也想说“家是港湾”、“彼此包容”——这又体现在汪太太与楚瞳的同病相怜以及姐弟从针锋相对到最终和解......

陈正道没想清楚将截然相反的思路置于同部影片且表达侧重还有不同的话,会给观众带来怎样困惑的心理感受。而在“反抗家庭”和“回归家庭”之外,“家”的主题甚至隐隐延伸出了第三层的表达空间。在此我只能含蓄地指出两点:一是于困樵这个角色明明与“家”无关,他本是被裹挟进“家人”身份的底层弱势群体,最后却因寻求庇护和安全感的需要,在对外界一无所知的恐惧心理下自甘成为“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患者”,这是为什么?二是《秘密访客》集中了陆港台三地的演员,角色设定是许玮甯想要逃离、张子枫一刀刺向郭富城最终导致这个家如镜花水月般分崩离析,为何如此设计?

矛盾的除了“家”,还有人。影片既然是反父权压迫的,那按理说该是歌颂女性的吧。陈正道自己也说:“剧中两个女性角色有对对方的羁绊,最大的原因是她们的包容。”但具体考虑到片中女性的形象,你甚至怀疑这里面有厌女的倾向:楚瞳有某种恋父情节,因为渴望爱而不得最终绝望地走向弑父——但既非亲生,又凭什么希望汪先生能像对待楚祺那样视自己为己出呢?汪太太是傍富豪、靠女儿赚抚养费的“小三”,并在成为汪先生妻子后,再次与新情人出轨并怀孕,延续了其“找下家”的作风;而张晓雪也是个被男人玩弄于鼓掌之上的“傻白甜”,源于交换目的的婚姻却妄想能“当相机之后的第二名”。当知道自己被愚弄、被算计后置女儿于不顾自寻短见......我不知道导演对女性到底持何种态度。

当然最变态的还属郭富城饰演的汪先生:他从被压迫的性少数群体和权贵之家的受害者摇身一变成了执掌所有人命运的“上帝”。他的变态心理除爱人失踪和痛失爱子的外部刺激外,显然还有来自骨子里的自私跟怯懦——他就从来不去想想:明明是自己迫于家庭的压力放弃了挚爱,也是自己对楚祺的溺爱导致他成了校园霸凌者,间接造成车毁人亡的悲剧。但汪先生只会一味地委罪于人——而且他的归罪对象也很谜:按说于困樵已被法院判定无辜,醉驾的货车司机责任更大。若真想报复且手眼通天的话,汪先生该设局禁锢的是货车司机才对。这我不知道是该说汪先生“真变态”还是导演自己没想清楚。

不如我们复盘一下影片将这群变态凑在一起究竟想表达多少主题:罪与罚;自由与臣服;家作为“牢笼”与“避风港”的一体两面;反抗威权和谎言维系下的暴政;受虐与施虐的相互依存及转化;执念引发的虚幻、虚幻导致的疯狂;斯德哥尔摩综合征与恋父情节......这些主题涉及政治层面、社会层面、心理层面乃至文化层面......

此道具寓意“罪”,是照搬《七宗罪》

主题太多让影片在思想呈现上失重失焦、散乱无序。且很多表达和象征出现了左支右绌、浅尝辄止的局面。譬如先前所提到“最后的晚餐”和汪先生的“上帝身份”,你会发现陈正道真的在拿第三场饭局和达芬奇《最后的晚餐》相比:

但我们发现类似“灵光一现”的表达都经不起推敲:哦,原来导演是想比喻在最后一场饭局上,楚瞳会背叛汪先生。但请先等等:汪先生和耶稣、楚瞳和犹大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吗?

思考上的不清不楚具体表现在操作上就是:那场被宣发炒作很久的“12小时哭戏”最终在大银幕上只有几秒钟——首先逼演员连续哭上12时,乃至张子枫拍完这场戏直接崩溃只能证明导演的无能,更显糊涂的是成片中又把最关键的台词给删了。(张子枫对郭富城说:“为什么你从来就没有想过,你不是什么都没有,你还有我。”)或许,陈正道后来觉得父女的情感铺垫不足、留着不合适。但删了这句话,女儿突然捅父亲一刀的动机不就更弱了么......如果不客气地讲:从这场“敬业戏”上,我只能感受到主创的思维混乱和对新人演员们的摧残(虽然这并不是有意的)。

太多的主题让情感无所适从,太多的表达让思想无处安放。在此可举一个反例,那就是春节期间上映的《刺杀小说家》:该片同样角色繁多且各有漫长的心理前史,更兼情节繁复且在两个世界来回跳跃,豆瓣评分同样不高。但至少影片的核心主旨:凭“只要相信,就能实现”的文学力量反抗暴政、改变现实的表达是很清晰、很直白的。单凭这点,我依然愿说《刺杀小说家》是部意涵丰富的好作品。与《秘密访客》贪多求全的角色关系图比起来,《刺杀小说家》的人物海报是这样做的:

虽然我们能看出《秘密访客》制作上的用心良苦和陈正道的作者表达,但“走近每个角色”和“讲述最多主题”的野心注定将遭遇失败。俗话说得好:贪多嚼不烂。难以取舍就会顾此失彼。

或许这也是急于提升自己、拓宽类型领域的年轻导演要走的必经之路。陈正道没有在驾轻就熟的“大师”路上裹足不前,他放弃了一贯擅长的以高概念包装叙事诡计的讨巧做法,毅然向从未涉足的“心理惊悚”领域发起挑战。这样的“试错”和“失败”我们欢迎。陈正道还年轻,我们理应对他的未来怀有更多期待。

陈正道赖以成名的“大师”系列

电影《秘密访客》的口碑滑铁卢并不冤枉,但对它也应该保持宽容。理性分析则可,嘲讽谩骂大可不必。

作者| 纪扬;公号| 看电影看到死

编辑| 骑屋顶少年;转载请注明出处

 短评

男朋友说:所有人演技都很好,但不知道他们在演什么。

9分钟前
  • Témérairement
  • 较差

这剧本…你甚至能想象到在剧本讨论会上一帮人是怎么讨论的,可怕。

14分钟前
  • 鬼腳七
  • 还行

就,挺稀碎的。您升华前,能不能先把故事讲好了?

18分钟前
  • 殒灭
  • 较差

恶童大集合???期待了

21分钟前
  • 白痴美人福西西
  • 还行

一星半。影片全程在韩国取景,拍摄方式、豪宅空间、人物设置比较容易想到《寄生虫》,但故事议题则和《缉魂》是一个路子。陈正道铺了这么大一张网,效果却非常干瘪。一方面源自敏感角色被抹去或模糊化处理,而这些角色又对故事成立起到关键作用,因此情感共鸣难以建立;另一方面则是想要拍摄恐怖片的想法,大过了实际执行力,费了半天劲做的局,怕观众看不懂最后解析了一遍,观众倒是懂了前因后果,但更不能理解人物为什么要大费周章撺这个局。

24分钟前
  • HarperDie
  • 较差

期待越高越打脸,完完全全崩坏,这么架空的一个故事,结尾简直无语,以为多大点事呢,全片给人一种“我要告诉你个惊天大秘密哦”然后看完“🙄🙄🙄啥?就这??”而且做这个大局毫无意义,不合逻辑之处比比皆是,退票

27分钟前
  • 沙坪坝金毛强
  • 很差

台湾导演怎么回事,怎么可以让同一个人连着两次出演同妻啊!!!

29分钟前
  • 王大根
  • 较差

埋了很多暗线,需要观众带着结局再去思考全片,至少得想明白郭富城到底爱的是谁,灰眼睛小婴儿到底是谁的孩子。很喜欢影片的反父权主题,越琢磨越有滋味,没想到这类以观影娱乐体验为主的悬疑片,也能拍出现实性和导演自我表达。

33分钟前
  • 韦斯安徒生
  • 推荐

不如更大胆一点,直接放弃逻辑拍成鬼片,也许还能多一星。

36分钟前
  • 松子
  • 还行

前面进入的方式是寄生虫(反向)式的,后面破梗的方式是小偷家族式的。然而本片在拍摄的时候这两部电影都还没有问世,所以它唯一的影史地位是预测了2018-2019年的金棕榈走向

41分钟前
  • 撞针
  • 较差

剧透:眼睛里是唯一藏不住秘密的地方

44分钟前
  • 章子怡
  • 力荐

这家人是不是都有点大病……

47分钟前
  • 入江
  • 还行

3.5 创作方向至少是值得肯定的,视听上惊悚基调的营造也是国产少有。然而结尾惯常性泄气,人物动机无法细想,全员恶人的配置非得搞个温暖向结局也大可不必。

52分钟前
  • 翻滚吧!蛋堡
  • 还行

浪费了这样的卡司和题材,原本期待是中国版的寄生虫呢,前半段一惊一乍的,还以为憋多大的招,憋到最后警察揭开郭富城组的这个局,电影院有个观众说了一句:吃饱了撑的。

57分钟前
  • 江湖高人
  • 还行

《缉魂》和《秘密访客》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姐妹篇,同样地涉及到深柜、形婚、代孕、阶级、霸凌等议题,只不过前者聚焦于爱,后者着眼于家庭,即家庭是港湾也是牢笼。这个故事的恐怖不在于拍摄手法,而在于汪先生本来是牢笼般家庭的受害者,却因对港湾式家庭的执念,选择去囚困比他更加弱势的女性和小人物,这恰恰是这个社会最黑暗的真相,只是影片格局处理得非常小,用艺术片的节奏拍商业片,结果就是两头不靠,浪费了这么好的音效,这么好的美术,这么好的演员。

59分钟前
  • 天马星
  • 还行

就只好奇郭富城和Roy是什么关系? Roy他俩会不会是同性恋,之后借前妻晓雪的肚子生了儿子???有人站队吗?

60分钟前
  • Allen艾伦艾伦
  • 还行

以为是《寄生虫》看完才发现是《小偷家族》

1小时前
  • 水草素
  • 还行

有好多坑没有填啊。为什么要捡高尔夫球?为什么自己要把自己烫伤?为什么要假装梦游?女主和路路说了什么?

1小时前
  • 恋丶你灬
  • 推荐

希望段奕宏守点男德 他每个镜头都好像要勾引我

1小时前
  • Near
  • 推荐

gay被爸妈逼回国结婚生子,跟自己女闺蜜形婚,女闺蜜喜欢他,要求跟他生个孩子,结果他用自己过世男友的冷冻精子跟他生了个孩子,女闺蜜发现生出了混血儿就自杀了,他把这个孩子视若珍宝,结果因为意外死去,他为了逼司机道歉,找了一群人扮演家家酒。

1小时前
  • 花轮同学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