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的美食家第六季

日本剧日本2017

主演:松重丰

导演:溝口憲司,井川尊史,北畑龍一

 剧照

孤独的美食家第六季 剧照 NO.1孤独的美食家第六季 剧照 NO.2孤独的美食家第六季 剧照 NO.3孤独的美食家第六季 剧照 NO.4孤独的美食家第六季 剧照 NO.5孤独的美食家第六季 剧照 NO.6孤独的美食家第六季 剧照 NO.13孤独的美食家第六季 剧照 NO.14孤独的美食家第六季 剧照 NO.15孤独的美食家第六季 剧照 NO.16孤独的美食家第六季 剧照 NO.17孤独的美食家第六季 剧照 NO.18孤独的美食家第六季 剧照 NO.19孤独的美食家第六季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0 20:09

详细剧情

由久住昌之创作、谷口治郎作画,从1994年到1996年在扶桑社《月刊PANJA》杂志上连载的漫画。   讲述的是一名个人经营进口杂货商店的男子井之头五郎,在工作间隙前往餐馆当中吃饭的场景的故事。作品中登场的餐馆全部都是实际存在的,其中一个重要的特点就在于基本上都是一些大众化的餐馆,只不过作品中并不是单纯地描述食文化,而是着重表现主人公吃饭的场景以及心理描写。

 长篇影评

 1 ) 第六季-每一集都想吃的我

6.1,谁能想到叔开场就来这么一大出,先是大阪烧店里的大阪烧套餐、炒面和章鱼葱饼,再是油炸小物~大阪原来是这样的吗?幸福啊。6.2,想吃醋腌番茄。6.3,想吃咖喱饭。6.4,翠苑,这个名字可以。烤肉,看叔吃得自己都想尝试一下盐渍牛舌了。6.5,终于看到叔吃寿司啦!我也想吃!6.6,這次是緬甸菜了。辣的元素我很在意啊!6.7,长崎,乌冬面,想吃盘装乌冬面,硬面。6.8,原来还有中国黑龙江的店长,北方果然喜欢吃羊肉啊!6.9,西班牙海鲜饭、西班牙海鲜汤、西班牙炒蛋、番茄鳕鱼、墨鱼汁海鲜饭、蘑菇铁板烧~每一道菜,看起来都很美味呀!6.10,油炸竹荚鱼哦~6.11,今天是川菜哦~担担面和辣椒豆腐很好吃的样子。6.12,小酒馆是白吃导演选的吧?哈哈哈哈哈但是,最后一集里的吃的,是我看完最想吃的!海胆on the 煮鸡蛋?这是什么神仙做法?每一道菜都很喜欢!果然喜欢喝酒不仅仅是因为酒啊!

 2 ) 每一话的美食记录(存图)

短评放不了图片

并没有看过前五季,就这样闯进了第六季的视频,还是在晚上,真是幸福的折磨。

第一话

NO.1

霓虹金拿看起来像主食的东西来配主食,也是蛮厉害的,就像是拿饺子当菜吃。有机会可以试一试,感觉大阪烧相当的美味。

NO.2

自我感觉酱汁会比酱油好吃吧,因为味道会重一点,溏心蛋视觉上很好吃的样子。和第一顿上加芥末的感觉不一样,可能因为我不怎么能吃芥末,虽然只是看着,却觉得影响了食欲。

NO.3

小菜饼看着好好吃,就是有点觉得连着三份食物都是铁板,不会太油吗?

第二餐的炸串,特色的这种外,加了面粉一炸,看起来都长得差不多。这种站着一边点一边吃大概是种有趣的体验。

第二话

前后算两顿吧,虽然是一餐。

NO.1

生姜炒猪五花的肉看起来相当有食欲,那种沾着酱汁会非常有味道的感觉。

醋腌番茄,不知道醋有什么讲究,自己做会不会做出黑暗料理…

NO.2

搅纳豆这段真的太魔性了。

又想起关西人不吃纳豆,黏黏糊糊的不是霓虹金估计得分人来吧,对纳豆是不是和对榴莲是差不多的,喜欢的非常喜欢,不喜欢的闻到都难受。

原作者这碗叉烧面,面看起来很好吃,叉烧一般的感觉。

第三话

NO.1

炸鸡真的当前菜很勉强,单纯当点心或者零嘴吃很好,这么小鸡块,不够吃。

NO.2

卖相不是太好,有点像冒菜,配的饭倒是很感兴趣,看起来很美味。

NO.3

溏心蛋真是极品美味,弹幕里又开始了霓虹生鸡蛋balabala……

NO.4

加了奇怪佐料的冰淇淋,还有人说加了老干妈的冰淇淋其实还不错,真的吗?

第四话

肉肉肉,上烤肉啦!

这种烤肉盘还挺好的,直接明火烤,和纸上烧烤不一样,大概熟得特别快吧。

其实我分不出来是牛舌还是牛肉,看起来并没有什么区别,烤成这样看起来特别好吃。

反正都是肉,给我吃必须得不告诉我是什么肉,不然心理会有好大的排斥。

这个看起来最最最好吃!

吃烤肉不吃饭,为了吃更多的肉,吃了饭总觉得好亏。

肉啊肉啊好想吃烤肉啊!

第五话

我爱寿司!🍣🍣🍣

这个水杯好可爱,想要。

墨鱼看起来特别好吃,颜色像珍珠白。

这碗汤讲真,视觉上感觉不到好喝。

鳗鱼鳗鱼我的爱。

沙拉混蟹肉,总觉得有种诡异的感觉,也不是不好吃。

蒸蛋里有白果,想象无能,不知道白果对应方言里的什么。

最后的这碟看起来异常美味,无愧是竞争激烈的存在。

那位吃了16800的,应该是两位吧,真的好能吃,碟子叠得老高老高的。

作者的选择,作者每次吃的好少。

第六话

缅甸菜,没吃过。

沙拉感觉不会触到什么不好吃的东西,应该蛮有新鲜感的美味。毕竟加茶叶拌挺有意思的。

这份炒肉,和糯米饭混在一起的时候,感觉好油。

一点不想荞麦面,面条特像粉丝。

这个搭配,特别好吃的样子。

知了那个真的,我受不了奇奇怪怪得食材。 第七话

讲真这一集狂吃两碗面真的看起来没啥食欲,那个长崎酱汁倒是蛮感兴趣的。

第八话

中餐,看得好想好想吃肉

烧卖羊肉馅的还真没吃过

烤羊排看得口水都来了,特别特别想吃

我香菜接受无能,只能接受放香菜,但吃不了香菜。

第九话

西班牙菜

冰激凌汽水,去吃西班牙菜前的饮品。

这个蘑菇我还蛮好奇的,剧里的是正确的吃法吗?毕竟是有配菜的。

猪头肠炒蛋一定很好吃,毕竟应该和腊肠炒蛋味道很相似,或者说就是一样的东西。

想吃这个满满是胡萝卜的!

墨鱼汁不知道是什么样的感觉。

第十话

喜欢这一话的垫布

开始以为山家烧是煎蛋,其实并不是。

作者的选择,好想吃刺身

五郎想吃的晚间限定的拉面,给作者开小灶了😠

第十一话

中餐,想吃回锅肉!

第十二话(完结)

一家看起来像酒馆的“食堂”

看起来好可爱好可爱!

最后这碗牛肉饭看上去:绝品!

拿肉包饭赛高!

最后作者客串正片(笑)

-END-

 3 ) 看叔吃饭依旧是那么朴实的幸福

第一集讲的是五叔从东京去到大阪出差,听客户入乡随俗把“大阪烧”当做了下饭菜,内心很是拒绝。在五叔看来,大阪到处充斥着一股粗犷的气息。

咦,满满的达康书记即视感!
五叔在办完事之后,突然间觉得肚子饿了……路过一家看上去颇有年代感的大阪烧店。
大阪烧在大阪,除了章鱼小丸子就非它莫属。大阪烧实际上是一种日式蔬菜煎饼,源于日本关西的民间美食,又是大阪面食文化的代表。因为大阪烧的价格非常的便宜,过去又称它是“一钱洋食”。

五叔看旁边的客人点了招牌猪肉蛋大阪烧,居然还真当主食,配了个套餐,于是冲动之下也点了一份。

猪肉蛋大阪烧套餐
卷心菜切丝铺在铁板上,浇上调制过的鸡蛋加小菜,再盖上两片五花肉,煎至两面金黄,在铁板上滋滋作响,然后淋上店家调好的酱汁,撒上柴鱼片、美乃滋、番茄酱、芥末酱……








五叔用小铲子一一切开,铺在米饭上吃,觉得这种吃法不拘小节,也十分美味。
奢华款炒麵
五叔嘀咕:大阪酱汁开始实施催眠术了吗?浓酱汁和炒面的完美组合,还加入了猪肉、章鱼、干贝和大虾,这才是真正的奢华款炒面呐。

葱章鱼饼
葱和章鱼的完美结合,一定要拌匀,看上去粗枝大叶,吃起来却十分的清淡可口。

五叔表示:这一餐,很大阪!
然而,在忙完之后的工作,准备回东京的时候,五叔在路边突然发现了一处很隐蔽的小摊,卖的是炸串。
大阪的串炸店都“禁止重复沾酱”,这已成为大阪炸串的不成文规定。五叔先后吃下了嫩肉片、韭菜卷、红姜,还去旁边的自动贩卖机卖了瓶碳酸饮料。


意犹未尽之后,又来了两串土手烧。味增酱汁加上姜末熬煮出来的土手烧简直太好吃了。小排我隔着屏幕都能闻到浓浓的味增味啊!

 4 ) 欢迎光临”也是一种温暖呢……

欢迎光临”也是一种温暖呢……

不知不觉孤独的美食家系列自己居然已经补完了第六季,其实只要是自己已经酒足饭饱的时候就算是深夜去看这部剧集也不会长胖(因为自己身边没有吃的),自己同一时间在一直追第九季,一集一集的……

记得有个朋友说这个系列一集一集追的话没有感觉,需要整季一起看,就好像是和五郎一起走过了一个美食街一样,个人倒是觉得各有各的好处吧,说到这个,自己居住的城市,最近其实原先应该有两个类似于美食节的活动,奈何疫情忽然又严峻了起来,还没有开幕就取消掉了……

其实看第九季的时候你会看到主角一直带着口罩,主创人员也说过因为疫情对于普通的餐饮经营者的打击是致命的,很多的小餐馆并不能顺利的坚持下来,只能说,很遗憾……

回到第六季,不知道是自己的错觉的还是真的如此,五郎的面部表情比之前面丰富了很多,自己很多时候已经不在意他吃的是什么,“只要是看他吃的样子就觉得东西一定很好吃啊”“看起来吃的真香”,这是自己最近经常闯入脑海的感觉……

总的来说,第六季了,大概也有72集左右了吧(有些新年特辑自己没看),自己对于日本本土的小餐馆印象最深的是其布局,就算是再小的地方,看起来每一寸空间被合理利用了,几次烤肉的店铺就算是打开抽风机貌似也会烟雾缭绕,种类繁多玲琅满目的酱油,自己有个朋友疯狂收集日式酱油貌似现在已经有近百种,然后就是每次食物的分量,自己倒是觉得这样也是一种节约,“一人食”的概念相信很多人近几年也有所了解,而很多时候,我们就算是一个人也可以一次吃到很多种食物,那才是真的“与食物邂逅,与美食结缘”吧,很多时候一个人吃饭最尴尬的就是分量太多,当然这个和餐馆运作模式有关吧,只能说,希望这个系列可以一直做下去,个人评分9.2分,推荐指数五星。

 5 ) 和五郎一样的偶遇美食记忆

这部剧我是在斗鱼直播上断断续续看的,也没有按着顺序看,直播放第几集/季就看,反正顺序也不影响。看到五郎每次穿梭在各个城市的大街小巷,拜访不同的客户,让我也感同身受。因为,我也是做销售工作的。虽然工作内容和五郎不同,可和他一样也是经常独自一人闩穿梭在城市的各个地方。也经常在拜访完客户之后,一个人找个食肆,孤独的吃完一顿饭,看周围形形色色的人群,或热热闹闹,或安安静静。 印象中,也有几次记忆比较深刻的几次“孤独美食家”经历,就在这里写下吧,趁还没完全忘记给自己留个记录,也不能算是影评吧。 一次是2013年在昆明的时候,那时候我也负责云南市场,每个月都要去云南呆一段时间。其中一次,见完客户出来,已经中午快1点了。我对昆明本来也不熟悉,周围的环境对我来说都是十分陌生,周围的人说着云南话,我也是听个半懂。那个时候和那个地方打不到车,不像现在有了滴滴,只能在路边等。实在是太饿了,旁边有且仅有一个快餐厅,我就只能去这里吃了。餐厅里面很热闹,就是那种快餐餐厅,拿着盘子选菜。坐下后,周围一个工地上中午休息的工人也过来,他们说说笑笑,很愉快的吃着。就像五郎一样,大口的很满足的吃着饭。看了自己的饭菜几秒钟后,还是把它吃完了。很平淡的经历,但是在那种环境的餐厅吃饭对我来说,并不常见。当时工作并不顺利,可看到工人们开心的吃着饭,好像一切烦恼就瞬间消失了。 还是2013年,在苏格兰爱丁堡。10月初广州还是盛夏,而苏格兰已经是初秋,并且这个初秋的气温已经相当于广州的冬天了。8月份的签证被拒,错过了著名的爱丁堡艺术节,只能10月去弥补遗憾。不在艺术节期间的爱丁堡,平时只有几十万人,却是要安静很多。满街的石头建筑,几步路就见到一个教堂,爱丁堡的确是世界上最值得去旅游的城市之一。吃了几天西餐,麦当劳,赛百味,和tesco里的熟食,终于受不了了。下载了yelp,发现爱丁堡也有中餐,关键是还有火锅!爱丁堡不算大,跟着地图,穿过一个长长的画满涂鸦的隧道和一条铁路,找到了一家中国人开的自助火锅店。此时此刻,我无比怀念祖国的美食。国外的火锅,应该都是用国内的火锅底料做的汤底,平淡无奇。但关键在不多的几样材料都非常好,尤其是羊肉和牛肉。苏格兰也算是盛产牛羊肉,写着scotch border grass feed beef&mutton的牛羊肉被中国老板切成薄片,牛羊肉的味道非常浓郁。其实一直很奇怪,在国内吃到的牛羊肉都没有小时候吃的味道那种浓郁。现在突然在国外又吃到味道很好的牛羊肉。还有就是小葱,也有了小时候吃的葱的那种浓烈味道。老板有一搭没一搭的和我聊几句,我也忙着吃东西,没有怎么搭理。吃完之后,天已经完全黑了。8点多的爱丁堡,路上几乎没什么人。习惯了广州半夜都还热闹喧嚣的街道,看到冷清爱丁堡,我只敢从大路绕回酒店。 还有一次是在东莞,去一个什么镇上见了客户,具体什么客户什么事情什么人都完全忘记了。见完之后也是看到一个人很多的快餐厅,是专门做烧鸭饭的。看到人气不错,就进去点了他们招牌的烧鸭饭套餐。年轻的男服务员板着脸,很快的端了上来。用很普通的塑料大盘子乘着白米饭,上面码着切成薄片的烧鸭,浇上汁,还有少许小红椒圈,以及一些水灼白菜。吃下第一片烧鸭的时候,真的感叹,太好吃了,难怪这么多人来吃。送的配汤是熟地猪骨胡萝卜汤,这种汤也是我来了广东才第一次喝。熟地会让汤变成黑色,像墨汁一样的黑色,还有一股独特的香味,好像东莞的餐厅很习惯配这个汤,在广州反倒很多餐厅没有。我旁边几个申通快递的快递员中午聚在这里吃饭,送货的小车都停在门口。也许是环境影响,我也风卷残云一般的吃完了。可惜之后再没去过那家客户,也再也没有吃到那么好吃的烧鸭了。几年后,也就是去年的时候,我去东莞松山湖见完客户华为,他们的总部要搬到松山湖,也是我的重要客户。从工地出来,周围没有任何吃饭的地方,想着靠近松山湖的大岭山烧鹅非常出名,就开着车根据大众点评的指引去到一家做烧鹅出名的餐厅,他们中午有单人套餐。可是这家烧鹅套餐并没有曾经吃到烧鸭套餐那种惊艳的味道。 还有就是在广州,尤其在老城区,总能吃到让我觉得很棒的餐厅。一些看起来不起眼的很小的餐厅,做的饭都非常好。记得吃到过很棒的煲仔饭,白切鸡,濑粉,竹升面,还有甜品。记得第一次吃那个著名的百花甜品,我其实一点都不清楚这家店很出名。因为是工作日的工作时间,人并不多。店里的各种甜品名称都写在小木板上,琳琅满目,也非常非常的传统,和其他见过的甜品店完全不同。后来,一次偶然看到介绍这家店的公众号文章,发现这家店原来还挺出名。 到现在,好像很少有机会去大街小巷去遇到让人意外的美食了。更多的时候是去到兴盛路找家餐吧,因为兴盛路那些餐厅工作日白天人比较少,可以安静的用下电脑。也许这种美食发现之旅,更会少见了吧。

 6 ) 孤独的时候,也要一人食

我家在老城区,从小区走出去,会有一条横向的街道,路上错落着各种商店、饭馆、杂货店和菜场。武汉人有出门过早的习惯,所以早上,这里是一整条街点心铺子和早餐摊;晚上则亮起昏黄色的灯光,变身为烧烤、卤味和炒饭炒粉店。人们早上捧着热干面、豆皮、锅盔、苕饼(……),吸着豆花、蛋酒;晚上则拎着啤酒凉菜,一边跟老板说,多加辣椒孜然。早晚之差,一条小脏街就好像翻了样子,很晚很晚的时候,伴随着一路上垃圾的酸臭味,也照样有人在喝酒吃东西。

在武汉,起码在我家门口,早餐不能隔夜买,也买不到,毕竟,出门过早就行啊。而在我眼里,武汉人是早餐界的武林高手。不仅仅是花样多,胃口好,武汉人还有着常年练就的平衡感。

过早的时候,很多人并不会坐着吃。要么一碗牛肉汤粉,加上炸干子、虎皮蛋,不用打包,端着就走。要么一手早点一手饮品,边走边吃。所以就连豆腐脑、蛋酒,都做会用珍珠奶茶的塑料杯装好后封口。你甚至能在等红灯、坐电梯、坐公车的时候,看到西装革履、红唇高跟的男女,手腕上挂着皮包,端着一次性纸盒,拿着一次性筷子,吮喝着汤汁,吸溜着面条。特别魔幻。

因为某种出门恐惧和换衣懒,平日里的早饭,我一般在家解决,除非周六的早上,我们才出门过早,然后逛买菜市,回家做饭。第一次来到这条街的时候,因为选择极多,觉得异常新鲜,蛋皮焦脆、糯米劲道的豆皮,加了馅料、擀得极薄、烤得极脆的锅盔,炸得焦黄、中间空空的面窝,还有在北京十年没吃到的「脆」油条。但家门口的小吃摊,大多数是疲于生计的夫妇两人操持,每天出摊,从早忙到晚,已属不易,哪来那么多精益求精的职人心态?久了之后,发现步行可达的大多数早餐都不好吃,反正我没有武汉人的正宗味蕾和对于「过早」的挑剔,到处开连锁店的蔡林记,我觉得就已经挺好。

家门口唯一好吃的早点,是一对夫妇打理的蒸饺摊,还附带着蒸包子、蒸烧麦、煎饺、煎包。他俩只在早上出摊,不主动招揽生意,待人和气。每次去的时候,唯一的桌椅都是空着,阿姨总是温柔地笑笑,拿来一笼热腾腾的饺子,然后另拿一个纸碗,让我自己打蘸料;而叔叔总是不好意思地一摸头,放下手上的事情,摆上椅子。饺子皮薄劲道,馅多肉鲜,每一笼都仔仔细细妥妥帖帖,而且特别便宜。我们,一直是如此每周见一两次、每次一两句话的关系,走的时候,我只是默默地带走垃圾,也不好意思多加寒暄,互道再见。

那天,有点意外,在我们常坐的那张桌子的一侧,坐着一位老奶奶,像是八十多岁了,稀疏的头发全白,不瘦,穿着所有老奶奶都穿的腈纶花衬衣和七分裤。她面前上放着一笼烧麦,一杯豆花。我不好意思直愣愣地盯着看,却又总忍不住偷偷观察。老奶奶没有拿蘸料,夹烧麦、喝豆花的样子倒是颇为果断霸气,又带着几分悠闲,拿筷子的手上布满了好多老人斑。她从斜跨的背包里颤颤巍巍地掏出纸巾,仔细抽出一张,撕成两半之后,一半塞回了纸巾包,一半拿在手上。一边咀嚼,时不时擦擦嘴,一边环顾四周,看着热闹的街区。小孩子背着书包,打打闹闹;妈妈带着孩子,一边问要吃什么,一边急躁地说,「快快快,要迟到了」;旁边卖豆皮的夫妇,丈夫利落地甩锅翻面,妻子快速地盛起三四块豆皮,加点散在锅里的豆腐干,递筷子,收钱;起锅声的哗啦声、塑料杯封口的吧嗒声,水蒸气冒出的呼呼声,夹杂着聊天、打闹、抱怨的人声,真沸腾。而桌子上的我们,只是各自默默地吃喝,然后默默地擦嘴起身,如果下次有机会的话再偶然相遇。

不知道为什么,老奶奶一个人过早的样子一直在我眼前徘徊不去。在北京的时候,有天中午去北新桥姚记吃卤煮也是,因为人多,我们跟角落圆桌上的一个老奶奶拼桌,她要了两个肉包子(啊,想吃!)和一碗炒肝,也是一个人悠悠闲闲地吃完,不理会同桌的我们,独立于来来去去的人声鼎沸,又好像自然融入了这种吵吵闹闹的氛围。

念书的时,有一个很好的朋友,每天同出同进,一起吃饭,一起上课,一起自习,一起跑步,一起无聊说闲话。在她转学出国后,我每次一个人去食堂吃饭的时候,总觉得异样,又有点难过,好像每个人都看穿了我没有朋友,只能一个人吃饭。大概也算是经历了某种成长的阵痛,多年后,我居然变成了一个不太能跟人一起吃饭的人,希望躲避人群,怕尴尬,怕找话题,怕冷场的尴尬,还是一个人吃饭最自在啊。跟家人吃饭当然好,但能够一个人吃的时候也很开心,不用顾忌家人的喜好和口味,不用考虑营养搭配和变换花样,可以最快速、随意、简便、呼噜噜或者慢悠悠地搞定。失手了,也毫无罪恶感。而且,只需要洗一个碗。

之前看日本NHK的一部纪实72小时纪录片,拍摄的是秋田县深冬的一台自动售卖机,提供现泡的拉面和乌冬。大雪天、深夜,总会有人结伴或者独自一人前去吃面。卡车司机用五分钟不到的时间吃上一碗,然后说着「頑張ります」离开,上路;得知自己罹患癌症的中年大叔来到这里,说要一边吃得乌冬,一边回忆以前的人生;独居老人每天来吃一碗,机器会给他立即送上热腾腾的拉面;单亲妈妈带着孩子来这里,说自己十几岁的时候是一个问题少女,学校和家里都不顺,她对孩子说,「要坚持对生活的梦想,一定要坚持,来这儿的话,谁都能找到自己的信念」。这样一台老旧的机器,四十多年了,计数器上显示,卖出了将近41万碗面,是不是也快速地治愈或者温暖了40多万个瞬间呢?所以即使是大雪天的深冬,即使只有脏脏旧旧的机器,即使只有挂在门廊上自己取用的调料罐和屋檐下的一套桌椅,他们也会来到这里,然后把吃剩的汤面和一次性餐具分开放到垃圾桶里。这是最朴素的仪式。

《孤独的美食家》里,五郎常去的是各种街边小店,家庭式的和食料理、路边的烤串店、街角的居酒屋,点上小锅、小菜,偷瞄一眼旁桌,再加些,随性而至,随吃随点。没有赴宴的紧张和节制,随心所欲,按照自己的节奏,与同一个屋檐下的食客,偶尔搭上几句的店主,彼此都有着一种「Alone Together」的默契。好孤单,也好有人情味。

以前,我一直不理解为什么那些孤独的奇奇怪怪的人要去深夜食堂,点想吃的东西,讲自己的故事,听别人的故事。他们吃的明明都是家里马上可以做好的味增汤、茶泡饭、猫饭、三明治啊。但他们只在深夜食堂相遇,度过一年一年,保持着萍水相逢、若即若离的距离。大概,就像我遇见的一个人吃烧麦、一个人吃炒肝的老奶奶一样,他们享受孤独,又有点害怕寂寞;他们渴望温暖,又害怕热情过度的负担。

毕竟,谁也没法笃定地说自己不会孤独终老。而孤独终老的时候,我也希望自己能走出家门,一个人独酌,一个人过早。

了解饮食·品尝生活

— 长按下方二维码,一键识别关注「佐餐罐头」 —

 短评

第一集卡司不小,叔这些年一点也不见老,而且还吃不胖。本季的特点有:配角卡司强大;开始时不时的让馆子的工作人员真人出镜。p.s. 本季中的羊肉馆子按图索骥吃了一次,服务人员对中国游客态度很一般,鱼羊汤味道融合度不佳,能够很明显的喝出羊汤是羊汤鱼汤是鱼汤,其他菜式油盐放比较多。

5分钟前
  • TM1001
  • 力荐

叔光是介绍中华美食就有三集,每集还不带重复,津津有味,大块朵颐,内心独白看起来真是很享受的。然而我们的翻拍剧居然仅仅是超市泡面开场,你们是有多不自信?深夜外出就是找食堂煮泡面你们是有多缺心眼?更不用谈及中华美食八大菜系了。8.8

10分钟前
  • 巴喆
  • 力荐

我是真的会在五郎抬筷子的时候张嘴,而品尝到的只有生命的苦涩

14分钟前
  • 王大根
  • 力荐

已经成为我的固定下饭剧。叔最可爱的地方在于,用一种玩耍心态,无论多寒酸的小店,多简素的小菜都吃得兴味津津,一脸陶醉,推翻了“一个人吃饭很凄凉“这种世俗认知。

17分钟前
  • 匡轶歌
  • 还行

坚持最久的事:看五郎吃了6年

22分钟前
  • Neski.
  • 力荐

吃!

24分钟前
  • Die Katze
  • 力荐

为什么吃了这么多还不胖…

27分钟前
  • 鲁镇周可儿
  • 力荐

yeah叔又回来了。哈哈哈,叔竟然要为了进度条挑战食物了,吃货界没比你敬业的了

32分钟前
  • 女宛心兑
  • 力荐

从某些方面来说,这就是不分男女向的A片

35分钟前
  • 【Hector】
  • 力荐

让观众感到幸福的电视剧。

40分钟前
  • 我的ABC
  • 力荐

作为吃货每年必看的剧

44分钟前
  • 艾米的猜想
  • 推荐

都吃到第六季啦,叔还是这么瘦……

48分钟前
  • Doris
  • 力荐

希望叔可以拍一百季2333

52分钟前
  • 安小安
  • 力荐

这季感觉经费紧张,没出东京

55分钟前
  • joemayxu
  • 力荐

A片一如既往

59分钟前
  • Anamnesis
  • 力荐

在这样特殊的一年里这个节目居然从头至尾没有提过一句谷口治郎老师,似乎这个漫画从头至尾都变成了久住大权独揽,这点真的是非常遗憾…还着季度明显能看出久住和松重丰开始渐渐力不从心了,吃饭的过程出现了更多的画面拼接,虽然考虑到两位的年龄这其实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但不免还是要为其续作担心

1小时前
  • 汝就做吾的犬吧
  • 力荐

讲道理,叔能拍多少季我们就愿意看多少季。

1小时前
  • 孤独的夜行侠
  • 力荐

每天跑步机上刷

1小时前
  • 曼殊
  • 力荐

看叔吃东西特别开心

1小时前
  • 冲田总悟
  • 力荐

下班后的陪伴^^

1小时前
  • 沙力兔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