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比烟花寂寞

爱情片英国1998

主演:艾米丽·沃森,瑞切尔·格里菲斯,詹姆斯·弗莱恩,大卫·莫瑞瑟,查尔斯·丹斯,西莉亚·伊姆里,鲁伯特·彭利-琼斯,比尔·帕特森,Auriol Evans,Keylee Jade Flanders,奈里·唐·波特,弗农·多布切夫,琳达·斯珀里尔,罗伯特·里耶蒂,Stella Maris,Oliver Lee,Michael Fish

导演:安南德·图克尔

播放地址

 剧照

她比烟花寂寞 剧照 NO.1她比烟花寂寞 剧照 NO.2她比烟花寂寞 剧照 NO.3她比烟花寂寞 剧照 NO.4她比烟花寂寞 剧照 NO.5她比烟花寂寞 剧照 NO.6她比烟花寂寞 剧照 NO.13她比烟花寂寞 剧照 NO.14她比烟花寂寞 剧照 NO.15她比烟花寂寞 剧照 NO.16她比烟花寂寞 剧照 NO.17她比烟花寂寞 剧照 NO.18她比烟花寂寞 剧照 NO.19她比烟花寂寞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1-22 16:12

详细剧情

希拉莉(瑞切尔?格里菲斯 饰)与积琪琳(艾米丽?沃森 饰)是一对感情深厚的姐妹。姐姐希拉莉很有吹长笛的天分,积琪琳看着姐姐拿到了许多荣耀也不甘落后,经过艰苦练习后,积琪琳的大提琴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在一次比赛中,两人分别获得了第一,但希拉莉开始嫉妒妹妹,纵使两人的感情没有受到影响,可是希拉莉的音乐之路开始触礁。  长大后的希拉莉成家了,搬到了偏远地区,这时也同样结婚了的积琪琳十分羡慕姐姐过着平常但幸福的生活,她开始厌倦到处表演。她逃到了姐姐的家中,却要求与姐夫发生关系,为了迁就妹妹,希拉莉只好妥协。终于一天,积琪琳发现姐夫爱的依然是姐姐时,她离开了,回到了丈夫的身边,正当一切进展顺利之际,她发现自己患上了不治之症。

 长篇影评

 1 ) 为什么要这样侮辱杜普蕾

2012.5.15
倒回来看自己两年多前贴的东西 心态固然是不再张牙舞爪老愤青
但本人对该电影以及该对姐弟的看法依然是:装神弄鬼的幺蛾子

----------------------------------------
我想问杜普蕾的姐姐和哥哥,我想问每一个该电影工作人员,我想问每一个打五星的人:
你们为什么要这样侮辱杜普蕾。
  
  
这不是我眼中的杜普蕾
   ──大提琴家韦伯的回忆
  
丹尼尔·杰菲 / 应明耀编译
  
去年,以大提琴家杜普蕾的感情生活为题材的电影《杜普蕾姐妹》在英国上映后引起了古典音乐界的强烈反响。影片中的杜普蕾不再是人们心目中那位温文尔雅的少女,她被塑造成为一个自私、任性、放纵的人物。人们不禁要问:“事 实到底是怎样的?”现在,就让杜普蕾生前的好友──大提琴家朱利安·劳埃德韦伯回忆一下他眼中的杜普蕾。
杰菲:在你第一次听到杜普蕾演奏之前,你已经开始拉琴了吗?
韦伯:是的,但开始时我并不很认真。我喜欢拉琴但是没有真正地练习。后来,我听到杜普蕾在漫步音乐会上演奏埃尔加的作品──那时我大概十一岁。父亲说:“你真的应该坐下来好好听听。”这是我第一次听到独奏大提琴与乐队中的大提琴声部对立着演奏,我被杜普蕾的表现惊呆了。那时,她也很年轻,可能是十九或二十岁。而到了我十三、四岁的时候,杜普蕾已经是在伦敦四处演奏的大提琴家了。我跑去听了她在伦敦的大部分音乐会,也见过她很多次。她的每一次演出都是那么光彩夺目,那种对音乐的全情投入我之前从未见过,演奏中所蕴涵的惊人能量和坚定意志让每一位听众都为之震撼。她的演奏使我们不禁忽略了她无懈可击的技巧,那才是她作为大提琴家的本质──我的意思是她具有达到完美的基础。我曾在漫步音乐会上听她演奏德沃夏克的作品,从技巧上讲那是绝对的完美,她已经掌握了音乐的所有要素,而她的音乐有如此的魅力,使人们不由自主地忘却了其内在的精湛绝伦的技巧。
杰菲:你曾经和她见过面吗?
韦伯:是的,我见过她。我们见面时她已经得了病,当时是1985年,她来参加我的一场音乐会,那是为了帮助巴比肯的“多重硬化症协会”而组织的。音乐会后,我们在摄影师克列夫·巴德的家中吃饭,然后,她请我为其演奏,我答应了。那时,杜普蕾的病情已经很糟了,但是她的性格并没有象电影和书中所描述的那样,至少我认为如此。不管你信不信,她还是那么乐天和容光焕发,她总是在笑。在她的音乐中,我们总能感到快乐,在她的许多演出照片中,我们总能看到她在笑,在她的音乐会上也是如此。如果你与巴伦勃依姆谈过他的妻子杜普蕾,你会发现她所创造的音乐中有着无尽的欢乐。但是在电影里又是如何呢?在其中的任何地方都没有传达出这种意思,我想,他们是真的遗漏了一些重要的东西。
杰菲:对这部电影,你怎么看?
韦伯:我已经在星期天晚上看过这部电影,也在最近刚读过那本书(指杜普蕾的姐姐希拉亚和哥哥皮亚斯所写的《家中的天才》一书,电影据此改编)。真的,我发现这是一本令人毛骨悚然的书,我不得不质疑潜藏在其背后的整个动机。基本上,他们所做的是要把杰基(电影和书中杜普蕾的呢称)塑造成一个独占了父母关爱的人,她专横、险恶甚至是个疯子。
杰菲:电影里的描写是不是比书中所写的好一些?
韦伯:我并不这样认为。电影同样很糟而且还有些狡猾,其中的许多情节让我无法相信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会写出这样的书。
杰菲:看起来,书和电影中好像还有某种程度的妒忌?
韦伯:很深的妒忌。我从书和电影中看出,他们相信是杜普蕾毁了他们的生活,他们想要复仇,手段则是在杜普蕾无法反击之时令其名誉扫地,甚至还要从中捞到钱。别忘了,他们一直在参与电影的工作,从开始写书起他们就着手写剧本了。他们可怕的所作所为之中,有不少来自于哥哥皮亚斯。在《家中的天才》一书的结尾,皮亚斯试图为自己开脱:“显然”(这是他的用词),母亲曾对杰基说:“你得多重硬化症的原因是因为你背叛了基督教。”那时,皮亚斯──一个天生的基督徒,“并没有做出评论”,“母亲这么说真是件可怕的事”──这就是他所谓的不做评论。如此,他们认为读者会相信:杰基的母亲对女儿最后的死作出的反应并没有什么不合适。坦率地说,我认为这本书真是让人恶心,电影中虽然有演员的精彩表演,但是它被其中的内容和实质引入了歧途。
  
  
傅聪谈大提琴家杜普蕾:
杜普蕾16岁时我就认识她了!我与杜普蕾及巴伦波音都是好友,杜普蕾还是在我家经我介绍而认识巴伦博伊姆的!而我非常喜爱杜普蕾的演奏,她真是最棒的!她的演奏个性太强了,无论谁都能很轻易辨认出她的琴声。她用的那把戴维杜夫Stradivari 非常好。马友友现在拉的那把琴就是杜普蕾身后留下的,但杜普蕾拉琴与马友友拉琴完全是两码事!马友友又怎能与当年的杜普蕾相比呢!
我在英国看过那部所谓传记电影"Hilary And Jackie",感觉太假了,看了让人愤怒!至少我所认识的杜普蕾一点都不像片中那样子!在英国同样讲杜普蕾的还有另一部片子,那就好多了,基本合乎事实。
  
  
杜普蕾的生前好友罗斯特罗波维奇、梅纽因、帕尔曼、祖克曼等音乐界名人在影片首映期间公开在英国《泰梧士报》发表声明指出:“影片中的杰基(杜普蕾的昵称)决不是我们所了解的那个杜普蕾”。

 2 ) 繁华落尽,生命是一场虚无的幻觉

Jackie天赋超群,有成熟的演奏技巧,可是离开了大提琴,离开灯光聚焦的舞台,她只是个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

她讨厌飞来飞去的巡回演出,她连自己的衣服都不懂得洗,把衣服寄回家给妈妈,收到干净衣服的包裹时,她原本疲乏的眼里顿时闪出光彩,仿佛衔渴者见到水源一样充满喜悦和满足。她把衣服铺在床上,躺在上面用衣服把自己包围起来,深深吸着衣服里淡淡的家的香味。她是一个多么恋家的小孩。


她从演奏会中逃走了,去了她姐姐Hilary和姐夫Kiffer的农庄。晚上他们一边喝酒一边聊天,她半开玩笑地跟Hilary说,I want to sleep with Kiffer. 她姐姐呆住了,她又说,You don’t mind,do you,sis? We always did say that we’d share everything. Hilary又怎么可能答应呢。Jackie不见得是爱Kiffer的,她就像小孩一样,把姐夫当作一只毛公仔,既然姐姐可以拥有,那么她为什么不可以呢,她也要和Hilary分享这份乐趣。


 第二天Hilary发现Jackie失踪了,不顾一切地冲进森林里去寻找。她还是很爱她妹妹的,即使Jackie对她提出这样无理的要求。当她看见Jackie的衣服一件又一件被弃在草地上时,她眼中流露出无比的惶恐和慌张,终于在一处灌木丛中找到了浑身赤裸的Jackie。Jackie环抱着双腿在寒冷中剧烈地颤抖,她朝Hilary扔石头,拒绝Hilary的靠近。她撕声力竭地说,You don’t love me. Don’t fucking love me.说完她就用松树枝割自己的手腕。Jackie已经开始疯了,Hilary用大衣裹起神志不清的她,痛心地把她抱在怀里。

姐姐终于妥协了,她去说服Kiffer,Kiffer觉得不可理喻,然而Hilary说了句无法反驳的话,She just wants to proof,proof that somebody loves her.


导演接着安排了两处极有对比的场面,第一次是夜里Kiffer和Jackie在做爱,Hilary却独自一人躺在大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她心里一定很难受。最后她悄悄走去女儿的房间,挤在小床上把熟睡的女儿紧紧拥抱在怀里。让出了丈夫,她唯一拥有的就是女儿了。


第二次是Kiffer发现了Hilary的伤心,他半夜偷偷溜回房间和Hilary亲热。Jackie发现了,深夜在客厅里拉起了大提琴,是Concerto for Cello and Orchestra in E Minor,声音凄切悲怆,仿佛受尽委屈。Hilary说,I’ve given you everything。然而毛公仔最终不是属于她的,她就像得不到喜欢的玩具在父母面前撒赖的孩子一样,用大提琴宣泄她的不忿。Jacqueline Du Pre所演奏的音乐里充斥了太多复杂的信息,痛苦、悲哀、无奈,像她那么年轻的女子不应该在演奏当中带有这么多情感的。最后我听出了,大提琴下哀怨低诉的,竟是绝望。



最终她在清晨背上大提琴离开了农庄,一脸的毅然和决绝。她又回到了她极不情愿的演奏生活里面。当烟花一样瞬间灿烂的演出落幕之后,留给她的,只有琴声中永恒的寂寞。

已到盛年的她瘫痪了十几年,临死的时候在床上不住地抽搐,她丈夫无法稳住她。而在千里之外自小和她有心灵感应的Hilary在风雨交加中赶过来。姐姐最终还是原谅了她,是的,在岁月和死亡面前有什么是不能原谅的呢。她把手脚抽搐的Jackie抱在怀里,说起她们的童年,说起了那句在片中不断重现的话,Everything’s going to be all right。似懂非懂的Jackie终于在姐姐的怀里平静下来。


用Hilary的话说,Jackie是一股强大的不可抗拒的潮水,从她灵光乍现的第一天起,全家人便被这股潮水卷携着前行,越来越力不从心。Jackie是跌落凡间的一位精灵,她不理会人间的法则,她按自己的想法行事,她由着自己的性子生活,这是她的纯真和直接,她用毫不掩饰的纯真和直接演奏出征服世界的音乐,也用毫不掩饰的纯真和直接伤害了身边最爱她的人。


Jackie似乎从来不曾珍惜别人对她的爱,肆意妄为,性格乖张。而我知道,她那不堪入目的生活,是她内心寂寞的极致表现。音乐和名誉带来了痛苦,失落,迷茫,她还太年轻,无法承载这么沉重的情感。她只能在大提琴中把她积压在心里的爱恨情愁演奏出来。
 


想起痞子蔡在《夜玫瑰》里的一句话,寂寞确实跟孤单不一样,孤单只表示身边没有别人。但寂寞是一种,你无法将感觉跟别人沟通或分享的心理状态。是的,Jackie并不孤独,她有爱她的父母姐姐和丈夫,但她有无法排遣的寂寞,这种寂寞是致命的毒药,如同鬼魅一般伴随着她走完那如烟花一般绚烂的短暂人生。

 3 ) 她比烟花寂寞

杨大妈就说了要看这个片子,但是一直没有下载,然后最近sunny又狂推荐了,就直接效率的荡下来了。
看了之后有些难受。
先看Hilary时,对于Jackie会有一种偏见,向姐姐提出分享丈夫的要求,对于姐姐的依恋,不禁是一种畸形的心理。
当回看Jackie那一段时,似乎开始理解了,不是畸形心理那么简单。这个电影名字翻译的很不错,她确实是一个比烟花还要寂寞的女人。
其实只是想要简单的和姐姐在一起,其实只是想要平淡的生活,其实只是想要拥有那种令人特别的感觉。
会因为不服输的劲而狂练大提琴,会因为想家而睡在一堆衣服里,会因为孤单而大声说另外一种语言,会神经质的说自己不喜欢大提琴,其实心底很喜欢。
哎!
恩,写不出了,sunny直接讨论吧,写不完,现在没心情也没环境写。冷得要死啊!

 4 ) 她比烟火寂寞

这部电影与那些讲述天才如何怪癖的欧洲文艺片将别无二致。但好在它随后给出了另一个视角—杰奎琳自己的视角—于是你就理解了她的种种行为。虽然这个被天才的光晕所笼罩的大师仍然是个自私和孤独的女人,但至少你理解了她为什么那么自私、那么孤独。 影片虽然给了姐姐很多戏份,甚至在片名上也平分秋色,但这个人物的存在完全是为了多方位展现妹妹。尽管如此,从她的情绪变化还是能体会出一位天才的涌现是如何刺伤了世俗的神经。一开始,姐姐独领风骚,所有的赞誉都给了她,不料妹妹一发狠,风头立刻就盖了过去。苦涩的嫉妒后,姐姐不得不接受了现实。人们总是这样:同等出身的人不管成就如何卓越,惊讶、嫉妒、故意漠视成为最自然的反应……而那些第一次出现就身份特殊的人却很顺利地赢得了膜拜。不是吗?银幕前千千万万的观众大概都比姐姐本人更容易接受妹妹的成就。 就像盛开的鲜花要给养于恶臭的粪土,大师优美的琴声后,很遗憾并不总是高尚的品格。人们都在探讨艺术家赏心悦目的作品与混乱不堪的生活之间的联系。其实凡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美与丑总是对立共生的,只不过在天才那里更强烈些。重要的是你准备怎么看待这个世界:喜欢沉浸在虚幻中人们聚焦在花瓣上好了;想要清醒一些的,拨开粪土把鼻子凑上去闻一闻;如果是对一切都感到厌倦型的,干脆把鲜花连根拔起扔进垃圾桶里吧。在电影的世界里,你是绝对自由的。 发生在杰奎琳身上的事也印证了“上帝是公平的”这句话,他以非常低的几率给你一种天赋,再以非常低的几率给你一种疾病。享受完荣誉的幸福后,等待你的却是蚀骨的痛苦。到头来你仍与平常人一样,喜怒哀乐幻化为一无所有。惟一不同的是,你留下了作品。也许就因为这个,上帝在某个玄妙的所在带着狡黠的微笑审视众生时,仍然觉得对你格外厚爱了。

 5 ) 演奏烟花的余烬

弦乐里面,最喜欢的应该就是大提琴。
可能是因为自己声线低沉,所以对大提琴的声音格外有共鸣吧。我哼不出那些鲜亮甜蜜的华美音阶,偏偏能抵达它发出的低回婉转的下限。
那感觉像是在海里沉潜。

同时让我喜欢上的,还有那运弓的姿势。演奏大提琴,就像从背后拥抱你的爱人,在胸膛空虚的夜里,寻求一个身体的温暖,欣赏他的发香,新修过的鬓角,和耳边低语时恍惚的微笑。


喜欢女人拉琴胜过男人。不问琴技,只因为女人,才能表现那奏琴时的欲语还休,抵死缠绵。
想当年看谭盾的凤凰音乐会,那个演奏大提琴的女人是怎样的让我爱到夜不能寐啊。
所以,这个女人,这个真正存在过的,被称为20世纪天才演奏者的女人,成功的击中了我的心。
哪怕她娇纵,乖戾,自私,不可理喻。
哪怕她精神失常,患上多发性硬化,在42岁时就抽搐着熄灭了生命之火。

可她令人爱上大提琴。

 

 6 ) 你是如何成为不朽的?

梅尔维尔曾经牛逼哄哄地说:“先成为不朽,然后死去。”
艺术家追求极限的姿态总是充满美感,而抵达荣耀的路途却往往过于酷烈。几乎无异于拿命去换,拿魂去证,又或者真如里尔克所言:“艺术家的气质只能在人间义务之外实现。”

初中时候我看过【她比烟花寂寞】([Hilary&Jackie])的影评,但因为作者是安妮宝贝,文章理所当然地浓烈且玄虚,背景介绍全然欠奉。我看完只当是阐述两姐妹吊诡情事的小众片,兴趣匮乏,不曾问津,后来才悔矣,这分明是纪念我心爱的大提琴家杰奎琳•杜普蕾(Jacqueline du Pré)的传记电影。

多年之后看这部电影,心情却意料之外地非常复杂。
传记片都有套路可循,自然也会在其中放置噱头。所以常常看完都会有导演用力过度意识不良之感。由艾米莉•沃森来演绎杜普蕾的风姿,算是打了一针强心剂,但我仍有负担,只因从初中第一次听杜普蕾的CD开始,我大概就是她的乐迷了。

为一个人着迷,就很难不去关注她平生的际遇,也很难不对影片的观点和叙述进行考据。
所幸的是,片中的大提琴和钢琴演奏都很经得起推敲,从乐迷的角度来说,本片是值得推荐的。若你在影片中沉醉于Jackie演奏的艾尔加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可以放心,那几乎跟杜普蕾1965年在伦敦的录音相差无几了。

很多人都很欣赏影片的译名,用亦舒的六个字来概括杜普蕾流星般短促而辉煌的生涯,倒也切合导演提供的角度。我却更喜欢另一个朴实得多的片名——“狂恋大提琴”。她的一生,自幼年始,就是这样一人一琴,后来的生活被长途飞行和演奏比赛塞满,也不必多说寂寞,几个演奏家音乐家不是这样度过一生。与其说她感受到的寂寞特别多,不如说她的寂寞最是让我们揪心,因为即使是在天才的阵营里,她也是特殊的,她和她的大提琴,本身就是不可复制不可取代的造物。

影片里,她从小有一双灵动的眼睛,她和姐姐Hilary心灵相通,有她们自己私密美好的小世界。彼时姐姐是光环里的那一个,一根长笛技惊四座。小小的Jackie在课堂上移动手指,狠练琴技,为了能尽快和姐姐同台演奏。那一天很快到来也很快过去,她超过姐姐,超过比赛中的所有对手,她16岁开始开独奏音乐会,得到匿名赠送的名琴,她就要前往千里之外的俄罗斯接受大师罗斯特罗波维奇的指导。之后,她会获奖,她会参加派对,她会邂逅她短短一生中知音般的伴侣,而电影也是在这里,开始走入与现实可能相悖的领域。

丹尼尔•巴伦博伊姆(DanieI Barenboim)在影片中被处理得迷人而残酷。他在沙龙里演奏钢琴,按动88个琴键上下起伏,技巧成熟,情意流转,知音者如Jackie不能不侧目。他亦一眼看到人群中的她,饶有兴致地听他演奏,大眼睛明亮直接,笃定盯牢他。几分钟后他登徒浪子式的搭讪被杜普蕾的快人快语扎中了穴位,她赢下第一回合。
他们一定早就听闻对方的造诣和成就。两个妙龄天才相逢在人间情场上,电光石火,棋逢对手,顾不得他还有金发女友等候在门厅,那一秒钟Jackie决定把他留下来。她的武器,正是她永远不会让自己失望的盟友,那只音色浓郁粘稠的大提琴。

他们在耶路撒冷结婚。她为他改宗。她久不回英国口音都开始有些奇怪。她身边的恋人比她还要奔忙且几乎是乐于这种奔忙。她们婚后的时光多耽溺于CD录制和音乐会之中。此时,她开始想起她挚爱的姐姐,决定介入姐姐恬淡宁静的生活。

这大概不可能是真的。在音乐会间歇跟巴伦博伊姆一言不合,就隐匿到千百里之外姐姐的乡间别墅去。姐姐是她安全感和确定感的来源,也是她释放压力和神经质的途径。她用不可理喻的任性换来和姐夫的交合,然后声称她仅仅只是为了证明能够被爱。(这一段被很多人视作电影的中心,并以此得出杜普蕾深爱姐夫的结论,我深以为谬矣。)

她的爱追随她而来,在乡间泥泞的小路上,巴伦博伊姆光鲜的西装显得那么无力。他道歉,他说不如我们也在乡下买套别墅,和你姐姐作伴。她对他报以嗤笑。
她就是个孩子,这个孩子的内心除了被艺术纠结痴缠,只能被血脉相连的同胞平复。她甚至都不会自己洗衣服啊,她能和丹尼尔在乡下喂羊,生一堆孩子?

对于杜普蕾来说,艺术便是天赋。对巴伦博伊姆来说,爱情是更大的天赋。他们的关系是不对等的,他们是两类人。可是她爱他,希求他的长久留存和陪伴,来解决恋爱也罢、结婚生子也罢都不能解决的生之寂寞。可惜这种寂寞会与他们的灵魂共始共终,她时刻在对抗生命中的冷酷情境和过分的天赋带来的不可分担的苦楚,丹尼尔呢?他的意志只会被失败摧毁,不会被庸常的忧伤和人情所羁绊。他用三分钟煮沸热血,用三分钟让热泪滚动,再用三分钟把一整个人间变成神的后花园,他的指挥棒和琴键,全是他霸道爱情酷烈理想的冰冷凶器。

杜普蕾的老师之一,巴里罗里爵士曾经称赞她:“People sometimes accuse her of giving too much,but I love it.If you haven’t an excess of everything when you’re young,what are you going to pare away as the years go by?”
26岁时她被查出患有多发性硬化症,从此不能再拉琴。后来巴伦博伊姆辗转担任过好几个乐团的指挥,他究竟有没有在她病中劈腿(如电影中所述),不得而知。她死后,他确有另娶。种种桥段我熟知于胸,还是在她发病抽搐神志不清口不能言的影像中,深深怆痛。天才被斩断羽翼,丢进深沉黑暗,就算是命定的多舛,可对于一个女人来说,是否太过严苛冰冷?

对于丹尼尔的利好消息是,祖曼克、梅纽因、帕尔曼都感觉影片造假,而杜巴两人的牵线搭桥者傅聪,则直陈他对影片扭曲事实的愤怒。

不朽就是这样,任后人评说,并且真相永不可知。
对于我来说,她是人生的泪点。好歹CD留下过她片刻的灵魂碎片,我已足够满足。
就算是这样悲惋的满足。

 短评

比起熟知的几个译名,我更喜欢原名《希拉莉和积琪琳》。和大提琴无关、和长笛亦无关,关乎的是姐妹情谊。

6分钟前
  • 沉歌
  • 推荐

可以说十分不喜欢这片子,人性的道理无法阐释.

9分钟前
  • +锁
  • 还行

长得跟宋丹丹似的

11分钟前
  • 无所谓则无所畏
  • 还行

感情深厚的姐妹。姐姐希拉莉很有吹长笛的天分,积琪琳看着姐姐拿到了许多荣耀也不甘落后,经过艰苦练习后,积琪

12分钟前
  • (๑⁼̴̀д⁼̴́๑)
  • 推荐

人是不可以被寂寞这种东西打败的。不要将寂寞作为一切的错误的借口。

16分钟前
  • 安东尼的灰烬
  • 推荐

说不来的好。。081222晨2点补记:人前光鲜,人后寂寞,于是来回折腾身边亲近的人,折腾这么厉害,这寂寞该何其深?

21分钟前
  • 暖鱼
  • 力荐

先看了H的故事,很气愤;又看了J的故事,很释然。每个人都有难言的秘密,只是不清楚为什么H后来音乐天赋突然就没了,还有为什么那个男的会突然疯狂爱上H~~

22分钟前
  • 战国客
  • 推荐

烟花比她寂寞

25分钟前
  • 黑猫. 不睡觉
  • 推荐

好吧,我知道jackie的孤独,可是我无法走近她...

28分钟前
  • Miss Lucky
  • 还行

我把所有的星星都給她的姐姐,她的家庭包容她的人,她們那麼偉大,她的姐姐追求自己的生活放棄了名利和演奏,而女主演,我認為是自作自受,那麼乖張的性格從來不曾珍惜感情珍惜生活的人不配得到那麼多

29分钟前
  • UrthónaD'Mors
  • 推荐

我还是不喜欢Emily... 只是觉得恋家和孤独不能成为任性和伤害他人的理由 不喜欢这部片 它恶人化了杜普蕾

30分钟前
  • Zia
  • 还行

嫉妒是亲姐妹之间再常见不过的东西了,从小到大的攀比似乎就不会停过。妹妹近乎变态的嫉妒其实是内心的寂寞,但那又何尝不是因为妒忌心呢?姐姐是真的很爱自己的妹妹吧,连丈夫也可以分享,说明她对妹妹的爱已经超过了丈夫和自己吧,所以愿意委曲求全。

32分钟前
  • ╯^╰
  • 推荐

在中规中矩中做到惊世艳俗的电影。影片的火候把握很是到位,煽情伎俩毫不逊色于任何一部悲剧。看似很平庸的姐妹故事被导演用影像绘声绘色叙述的极其传奇,我承认要做到这一点也很不容易。

37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后来才知道。女主角Emily Watson本来是要拍天使爱美丽的。由于法语不行。就换成了奥黛莉 塔图。电影里主角还是叫EMILY。是纪念WATSON的吧。

40分钟前
  • 小耳朵图吗
  • 推荐

她說 伱除了拉大提琴甚麼都不會 就好像我除了會吹長笛 甚麼都不會。我們昰沒有謀生能力的.我們昰baby。伱以為作一個簡單的人就比做一個特別的人容易嗎? 並不昰這樣的。當我們愛一個人的時候 會記得一些和他有關的畫麵。失去他以後 隻要一想起那些囬憶碎片 他就會齣現。他會出現在那些畫麵。

41分钟前
  • 曼靑
  • 推荐

有些人说这部电影丑化了杜普蕾,事实上女主角一点都不“丑”,她的一切行为都事出有因,有深层的心理动机,这在电影中已经有了圆满的解释。观众看不懂解释,却执意挥舞着道德大棒bash女主角的话,对这部挺不错的电影实在有失公允。

44分钟前
  • 席德
  • 推荐

齐泽克在《真实眼泪之可怖》中提到这部电影,《狂恋大提琴》被认为是基氏维罗妮卡双重生命,即“double life”主题的系列变奏之一——“我们看到的不是两个维罗妮卡,而是更‘现实主义’的两姐妹,分别代表不同的伦理选择。这一姐妹对子又可看做是伊斯墨涅-安提戈涅的现代版本,即正常的感性的女人VS不顾一切地献身于自己目的的女人。积琪琳的大提琴可以看做是“小对形”、一个威胁着吞噬主体的局部客体,将她拖入了它那致命的非-菲勒斯快感之中。

48分钟前
  • 江寒园
  • 推荐

比烟花寂寞,比萤火萧瑟。

50分钟前
  • Ruby超人小姐
  • 力荐

音乐好,女主好……也挡不住这滚滚而来的恶心。我这打星也是尽力了。到底为毛要这样伤害杜普蕾?!什么仇什么怨!一边口口声声「我爱我妹」一边在人死不能替自己辩白时写出这种把自己塑造成圣母而几乎是对妹妹进行鞭尸的回忆录。有些人……恶心得我都特么都不想去试图理解丫的。寂寞你妹!

55分钟前
  • 小斑
  • 还行

没有了大提琴,你还爱不爱我。

60分钟前
  • 眠去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