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小姐的奇幻城堡

科幻片美国2016

主演:阿萨·巴特菲尔德 伊娃·格林 塞缪尔·杰克逊

导演:蒂姆·波顿

播放地址

 剧照

佩小姐的奇幻城堡 剧照 NO.1佩小姐的奇幻城堡 剧照 NO.2佩小姐的奇幻城堡 剧照 NO.3佩小姐的奇幻城堡 剧照 NO.4佩小姐的奇幻城堡 剧照 NO.5佩小姐的奇幻城堡 剧照 NO.6佩小姐的奇幻城堡 剧照 NO.13佩小姐的奇幻城堡 剧照 NO.14佩小姐的奇幻城堡 剧照 NO.15佩小姐的奇幻城堡 剧照 NO.16佩小姐的奇幻城堡 剧照 NO.17佩小姐的奇幻城堡 剧照 NO.18佩小姐的奇幻城堡 剧照 NO.19佩小姐的奇幻城堡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29 20:09

详细剧情

杰克(阿萨·巴特菲尔德 Asa Butterfield 饰)的爷爷自杰克还小的时候,就会常说床边故事给他听,故事中有许多拥有特殊能力的小孩。爷爷神秘死亡后,留下了关于这个属于另一个时空世界种种谜团的线索,杰克循着这些线索,进入了这个神秘的世界,发现这群奇怪的孩子真实存在,他们住在这里是为了躲避可怕的变异怪兽。随着杰克的到来,危险也同时抵达,杰克需要与这群孩子一起,抵御黑暗力量。

 长篇影评

 1 ) 我爱过的人未曾老去

剧透慎入。
有一个古宅,花园里碧草青葱,鲜花怒放,树木葱茏。这里青春常驻,四季花开,时光停止。有随风飞扬的,裹着蓝色衣裙的少女,有赋予木偶生命的少年,有红发姑娘,有娇憨萝莉。还有一位抽着雪茄的,有猫一样魅惑,鸟一样轻盈的美艳少妇。
蒂姆波顿把这个魔幻故事打造成一个薄荷糖,发出童年和青春的清新气味,发出美妙的色泽,让人忍不住想尝尝味道。可惜,糖最终化在嘴里,也只是颗薄荷糖罢了。糖很甜,但是味道未免太单调了。
所有经典的童年故事里,都有个中二的少年 ,最终打败邪恶的巫师(巨龙),拯救了公主(王国),最终HE.
这个故事也未能免俗,从一开始爷爷被害,男主和反派的斗争便埋下种子。最终,从一个懦弱勇敢的孩子,变成打败魔鬼的勇士,拯救了孤儿院。
所有二元对立的故事,如果反派没有足够立体的形象,便就如童话里最终被消灭的巨龙一样,只为了王子的爱情走个过场。这种形象是为了被打败 而建立的,是为了故事而建立的,因而没有真实感。没有真实感,便 不能打动人。
佩小姐的故事里,反派一如既往的干坏事。大概唯一让人记住的事情,就是他们跑去挖了小孩的眼球,剩下就是典型反派的夸张的表情(奸笑)和老套的嘴炮。片中其他的地方,从对学校和父母的描写,有些对成人世界的讽刺,但是都极为薄弱。
与之对比的,是导演的经典作品,剪刀手爱德华。里面并没有什么大奸大恶的反派,让人心寒的正是普通邻里之间的冷漠,流言和猜忌的伤害。所谓的正常人对异类的排斥 。剪刀手和正常人的对立荒谬,但是真实;真实,所以动人。
套路不是不能用,但是这次,导演没有用老套路玩出新花样。故事,除去一些漂亮新奇的小细节,未免太单薄。
爱情也是千百年的老套路的。导演似乎对这种情侣之间,时光相隔的戏码情有独钟。爱德华里 ,女主已经白发苍苍,而剪刀手却独自一人,在时光中永伫。爱丽丝里,爱丽丝会长大,亦会老去,疯帽子还是会在那个幻想世界里,十年如一日的开着他的茶会。在这部电影里,男主角和女主角也面对着两难境地。男主应该回到正常世界,像正常的人一样老去,还是应该和女主一起,待在那个永远不老的轮回中。
作为一个大团圆爱好者,不知为何,我对这个男主女主最终happy after的结局怅然若失。觉得这个结局还不如故事中的一个片段真实 。少年带着女孩送的玫瑰回到自己的时代,安放床头,一觉醒来,娇艳的玫瑰已经凋谢风干,一触成灰。
我看完回味时,总觉得电影 里还隐藏着另一段情愫。男主的爷爷和女主。他们的故事在电影的叙述中若隐若现,特别在男主的青春无敌面前,似乎更无关紧要。
但是仔细想想他们的故事。
他迫不得已,离她而去。他娶妻,生子,当了祖父,进入暮年。听说他似乎背叛够他的妻子,听说他不够关心他的孩子,他对孙子一遍又一遍重复当年往事,但他终究没有回去……
她在那个古宅里日复一日的接松鼠,在巴黎的游乐园里看每日一样的雪,娇颜未改,她在那幢宅子中接了成千上万次他的电话,但他终究没有回来。
那天她在古宅的废墟中看见一个男孩,她情不自禁唤他的名字。
当她看着那个稚气未脱的少年,她是否还会想到那个几十年前的他。
时光荏苒,我们已被时光阻隔,但是那个我爱过得人啊,还在记忆里,不曾老去。
执着于这样的爱情。是不是也是导演的执念?

 2 ) 想看了半年多的电影,终于看完了

想看了半年的电影终于看完了

就像看了一遍自己已经遗忘了的,幼年时的一个梦

导演蒂姆·伯顿一定是一个心怀着真善美的人吧

他的主角都是奇怪诡异难以被理解无法融入社会的模样,但却都是最纯真最简单的模样

他把自己的真善美都放在时光圈里,用童话对抗现实

可是我们心里都知道,这世上根本没有真善美乌托邦,所以才都会觉得这场美梦一点也不合理甚至漏洞百出

因为我们现在已经长大了

所以其实我很喜欢那些能力相对电影来说很鸡肋的小孩

那个温柔害羞的小孩,虽然不爱讲话可是喜欢对着你微笑,喜欢粉红色公主裙,可是后脑长了一张满是獠牙的嘴巴,这让她很害羞在陌生人面前吃饭

那个故作成熟的小孩,喜欢穿漂亮的新衣服,每天都做着关于漂亮衣服的梦,醒来再把梦里的新衣服投射给每个人看,虽然他偶尔也会梦见一点未来,可还是更喜欢梦见新衣服

我不能说觉得这两个小孩像一路走来的我们每个人,反正至少很像我

还好还好,在电影里,奇怪小孩的世界没有老师给大家排名谁的能力好谁的能力不好,没有家长说你看看隔壁家的双胞胎,人家多厉害

奇怪小孩的世界里,没有人在炫技,也没有人觉得别人在炫技,真让人羡慕

我多想永远做小孩,在时光圈里做一个奇怪小孩

 3 ) 即使只是回归了一半,哥特之王的伟大也不会改变

作为B级片铁粉,一直对蒂姆波顿的电影抱有很大的期待。
当然,蒂姆波顿的作品从来没有让我失望过,B级片出道的老蒂姆一向把暗黑怪诞风格玩转的惊世骇俗——恐怖里可以看出纯情,怪诞里可以看出美好,血腥里面可以看出童真。。。
在这个世界上,能够如此神奇的导演,除了蒂姆波顿,还真没有谁可以这样逆天。



Eva Green饰演的佩小姐,气场十足

蒂姆波顿的所有电影都很棒,当然一部电影除外。那就是2012年的《黑暗阴影》。在讨论《佩小姐的奇幻城堡》之前,得啰嗦地提一下这部电影。这部被提名为当年“豆瓣电影鑫像奖渣电影”的滑铁卢之作,确实在老蒂姆作品里是一个异数。大希望换来大失望。这部影片唯一的亮点就是德普的吸血鬼造型,和引用了卡朋特欢快的《top of the world》,以及让我的女神里面又多了一个——Eva Green。



《黑暗阴影》里约翰尼德普的吸血鬼造型

《黑暗阴影》的故事异常干瘪,里面就是吸血鬼纠缠在几个女人之间的故事,而且还竟然没有一波三折,也没有泪点。哥特黑暗风格的再临也无法掩盖平庸剧情的苍白,白白浪费了德普,海伦娜,米歇尔菲佛这一干男神女神。看完这部电影之后,备受打击的我差点要把老蒂姆从我的大神词典里删去。幸好我没有,因为他似乎也意识到了问题,于是才有了这部《佩小姐的奇幻城堡》。



佩小姐的奇幻城堡

从这部电影里,我们惊喜的看到了蒂姆波顿的回归,没有继续沉浸在哥特世界里自说自话而忽视掉观众的热情。
回归是好事情的,于是我们看到了一个熟悉的暗黑系故事,童真的孩子,丑陋的怪兽骷髅,惊险的场面,神奇的超能力。。。可是,他的回归只回归了一半。
why?因为这部电影依然延续了《黑暗阴影》的毛病——没有灵魂。
灵魂?是的,没有灵魂!只是为了怪异而怪异,只是为了暗黑而暗黑,反而把最重要的内核给丢了。而这个核才是老蒂姆所有作品的灵魂,不是哥特的人物造型和氛围,不是夸张的剪辑和对白,不是震撼的配乐和跳跃的故事。
那灵魂就是——充满个性的批判精神。
比如《僵尸新娘》里看似诡异怪诞,骷髅头僵尸都在载歌载舞,实际上是通过阴间的单纯世界,来映射阳间社会的复杂丑陋。最后僵尸新娘能选择放手,成全所爱的幸福,即便是鬼魅,可是倒比活人更可爱。《蝙蝠侠》里面蝙蝠侠存在的意义,就在于哥谭市的堕落,而小丑企鹅人等一干反派的存在也都是邪恶中透着可怜,所以实际上是在批判社会。比如《剪刀手爱德华》里面借一个不谙世事的机器人的灵魂,来折射出成人世界的虚伪和荒诞,而绝对不是温情脉脉的童话故事。《理发师陶德》的批判就更明显了,陶德被不公的司法审判害的家破人亡,整个伦敦社会肮脏无比,为了报复社会,他选择了举起剃刀,用血腥洗刷干净这个世界的丑陋。。。
假如没有这种强烈的对比与批判精神,那么蒂姆波顿电影里的那些鬼怪妖魔,变态杀手,孤独侠客,僵尸新娘。。。将只是一种符号,一个陪衬,却失去了鲜活的灵魂。为何大家会把蒂姆波顿捧得那么高,将其称为“二十世纪最后一位电影大师”,“最伟大的哥特艺术家”。正是因为他的这份不流俗不合群,敢于批判敢于不同,在荒诞黑暗的故事里,却呈现出了一个无与伦比的光明世界。
以光明对照黑暗的导演,蒂姆波顿绝对算是头一个。
抱歉,扯远了。《佩小姐的奇幻城堡》的努力有目共睹,拥有特异功能的儿童们却要去和邪恶的恶魔斗争。那些被现实世界抛弃的孩子本应该是孤独的,可是佩小姐的城堡收留了他们,保护他们免受现实的伤害,甚至用时光圈(即loop,一种可以在过去某个时间和现在自由穿梭的秘密通道,类似于月光宝盒)的方式将美好的日子永远定格在1943年9月3日。假如不是社会不能包容异类,这些孩子也不用活得这么辛苦。假如故事抱着批判的态度,继续发展下去,比如整个人类世界处于水深火热,即将被恶魔吞噬,这些被社会抛弃的孩子们却在佩小姐的带领下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最终拯救了世界,给那些歧视这些异能孩子的人一记重重的耳光。那么这样的故事也可以称之为批判。起码证明了一个普世真理——千万不要随便歧视和你不一样的人。



《佩小姐的奇幻城堡》中拥有超能力的孩子们

然而,《佩小姐的奇幻城堡》的故事最后却只是小打小闹起来,开头的悬疑铺垫的不错,紧张惊悚,可越往最后就越来越泄气,原来实际上只是讲了一个窝里斗的打怪兽故事。那些邪恶的怪物们,其实也是异能者,他们为了获得永生,便抓来银灵(可以控制时间的异能者),把它们的能量灌输到自己身上,结果却阴差阳错不幸变成了邪恶的魔鬼。然后矛盾由此而起。正邪不两立,故事由此展开,打打杀杀,躲躲藏藏。
等热闹看完了,故事也就结束了。然后英俊的小正太和轻飘飘的痴情妹长相厮守。。。over。



凭借《雨果》出道的童星 阿萨•巴特菲尔德与拥有控制空气能力的异能美女

over了?有没有搞错,这也太像我们小时候看的《美少女战士》了,一集一个妖魔,打死了完事。太平凡了。这个故事的内核在哪里?说好的个性呢?说好的感人呢?说好的另类呢?最后还是俗套了。虽然故事比《黑暗阴影》好玩,但是还是俗了。



《佩小姐的奇幻城堡》中的很多奇思妙想还是很有趣的,比如用眼睛做投影仪看电影

真正的特立独行不是外表,而是灵魂。敢于对世界说不的,才可以称为个性。
这些年,大师们创造力的衰退已经似乎成为一个潮流。比如宫崎骏在创作出低龄化的《悬崖上的金鱼姬》后,又以反响平平的《起风了》作为封山之作退出江湖。而斯皮尔伯格一改经典科幻片的传统,竟然拍出了《圆梦巨人》这样童心满满的儿童片。自此,大师们似乎一下子都成仙成神了,不再对现实世界感兴趣了,要么隐退不干了,要么就对一句话可以说清楚的童话故事情有独钟。而蒂姆波顿从《爱丽丝漫游仙境》起,就已经显现出这种逆生长的态势了。最近豆瓣专访蒂姆波顿,他直言不讳地说自己是越活越小了,现在的心理年龄大概只有13岁。。。我绝对相信这句话,因为从他这些年的作品来看,最适合的观影人群已经变成了13岁左右的儿童。
可是即使如此,大师毕竟还是大师,以前的经典在那里摆着,即使人家拍的再怎么不合大众口味,你也无法抹杀那些辉煌的战绩。而真正的殿堂级艺术家确实有这样的特权——只拍自己欣赏喜欢的作品,不迎合世俗不迁就观众,不想拍了谁也没办法。
所以,趁这些大师还在世,我们能多看一部他们的作品都是幸福的,即使他们拍的越来越不好看也没关系。

 4 ) 严重透剧!后果自负!小说与电影的差异

自从获悉有关这部电影的消息,加上观赏预告片后,我就知道自己已经深深爱上这部电影。
在得知这是由美国畅销的小说改编后,我更是把持不住,立刻找了同名英文小说,疯狂地阅读。

小说是三部曲,不知电影会不会也拍成三部曲。

以下是我暂时找到的小说与电影的差异!

1. 女主角调换
第一本小说的前半段进度超慢,小说读到三分之一,男女主角才相遇。继续读多几页,我还以为自己找错书了。小说里面的女主角Emma是个可以控制火的少女,怎么到了电影Emma就变成了轻盈且控制空气的少女。而小说里面轻盈的少女Olive到了电影则变成了控制火的少女。编辑这样改故事根本就是把小说里面的配角变成主角,只因为她的能力能够给电影带来更加特别的效果。可以飘的少女和控制火的少女,当然是飘飘卖点更多。

2. 海底船
毋庸置疑,Emma将海水挤出船舱可以说是超精彩的,如果女主角可以控制火,这段剧情就不会出现在剧本里。在小说里,Emma约Jacob在夜里偷偷见面。Emma要告诉Jacob一个秘密,便带他到位于灯塔旁边的一艘沉船里。两人游泳进去船舱,并公用一条管子呼吸。管子的一头在海面,另一头两人交换用来呼吸。在船舱里,Emma与发青光的鱼共舞,然后两人就浮上水面,并且亲吻,不够还舌吻。亲吻后,Emma才告诉Jacob秘密。而在电影里面,明显两人是在光天化日下海,Emma还弄了个空气头罩给Jacob。在船舱还用能力挤出海水。

3. 初次见面
在小说里,Jacob遇见Emma时,透明男在一旁。在电影里面,Jacob一开始就遇见大概半个孤儿院的孩子。

4. Ms.Peregrine
小说里面的Ms.Peregrine超级严,非常多疑,什么都要管。电影的Ms.Peregrine感觉亲切许多,还幽默。

5. 战斗地点
电影里的战斗地点是孤儿院本身,小说里面的战斗地点是临时停尸间(Jacob等人为了调查凶杀案背后的真相而唤醒尸体,不久后Hollowgasts便攻击他们)。

6. 复活
小说里的老人在死后被复活问出是谁在搞鬼,可是电影里却没有。

7. 偷偷带回来的物品
小说里面Jacob带一颗苹果回来,电影是胸花。

8. 初吻
电影的初吻是在后半段出海时,小说是在更早之前。

9. 电影后半段
电影后半段几乎是完全变了个样,小说里面的决斗是在灯塔旁边,电影里面却要出航去游乐场决斗。

10. 兄妹
如果我没记错,Ms.Peregrine和Barron是兄妹,电影没有交代。

11. 大家一起出动
小说里面大家没什么表现的机会,电影里面全部人都出了力对抗敌人。

12. 敌人
小说里面敌人只有Barron,电影却多了好几个人。

13. 眼珠
小说里面只说要吃孩子,电影变成了眼珠。

14. Hollowgasts
小说的Hollowgasts可以自由变身为妖怪和人类,电影的Hollowgasts却不一样,吃眼珠才会成为人类。

15. 结尾出海前
小说里面胜利后,Jacob就跟着一群人出海,电影Jacob回到现代,赶紧找爷爷,才开始到各处寻找时间圈,回到胜利的航海前。

在观看了电影后,本人尽量回想到底哪里有不同之处。我知道电影改编了许多地方,暂时只能想起这些,欢迎大家补充其他的不同之处。

电影有许多地方跟小说有出入,我知道片方为了戏剧化才会有此变动,而游乐场那段确实有趣,不过小说果然是难以超越的东西,还是小说好看!

电影的Fun Facts
1. Emma其实是Jacob爷爷的前女友。在现在Emma爱上了Jacob。(上演忘年恋了,连前男友的孙子也要)
2. 电影里面的妖怪Hollowgasts其实是peculiar。因为魔法试验失败而变成妖怪。他们可以化身为人类,过着普通人的日子,可是没有试验前的记忆。可以活上千年。渴望peculiar的血。唯一辨识的方法就是眼睛。Hollogasts只有眼白,没有黑珠。
3. Jacob和他爷爷是可以看见Hollowgasts的特别peculiar。其他peculiar都看不见Hollowgasts。
4. Hollowgasts的头头是Ms.Peregrine的哥哥。
5. Ms.Peregrine的世界一直重复着同一天,不过在里面的人身体会保持着进来时的状态,就算他们活了50年,身体还是小孩子。记忆不会因为重复同一天而消失,会继续保留。
6. 坏人竟然是Jacob的心理医生。
7. Ms.Peregrine可以化身为鸟。
8. 小说版本的Ms.Peregrine孤儿院有10个怪奇孩子,加上Ms.Peregrine自己是个怪奇鸟。

本人已经读完第一本小说,非常期待电影到底会怎样诠释小说。暂时不会读第二本,因为小说好厚啊!

 5 ) 恐怖、暗黑与哥特:佩小姐的奇幻城堡里,依然是熟悉的波顿味儿

就在电影开始的前一秒,我的心都是紧张的。 因为蒂姆·波顿,这位风格独树一帜的好莱坞怪才导演,近几年交出的作品实在难以令人满意。 从《爱丽丝漫游仙境》(Alice in Wonderland,2010)到《黑影家族》(Dark Shadows,2012),再到今年上半年的《爱丽丝漫游仙境 2》(Alice Through the Looking Glass,2016),无一不是骂声一片。而那部获得奥斯卡提名的《科学怪狗》(Frankenweenie,2012),也只是改编自他1984年刚刚进入迪士尼工作的时候的实验短片。

人们怀疑这位曾经长袖善舞商业电影导演已经江郎才尽,“天才怪咖”的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谁都不愿意再多看到一部不合格的电影作品。 所以,当电影结束灯光亮起,身边的小伙伴对我说“还挺好看的,就是有点恐怖”的时候,我就知道,嗯,虽然称不上完美,但是,不差。而且,依然还是那个熟悉的波顿味儿。

* * * 故事开始于一个阳光明媚的佛罗里达小镇。 在现实生活中显得格格不入的男孩Jake,有着一个爱讲各种离奇故事的爷爷。故事里有大大的城堡,有会隐身的男孩,比空气还轻的女孩,还有一位保护着所有拥有特殊能力孩子的”女校长”,佩小姐。 然而某一天,爷爷却遭遇了某种不知名怪兽的袭击,生生被剜去了双眼。弥留之际爷爷叮嘱Jake一定找到佩小姐,才能得到一切的答案。Jake的父母自然是不相信这些故事的。 在心理医生的建议下,Jake和父亲还是离开了佛罗里达,来到了威尔士的一座小岛上,寻找爷爷口中的那座“怪奇孤儿院”。 随着故事的渐渐展开,Jake逐渐明白了爷爷和这座“怪奇孤儿院”之间的联系,也明白了自身所担负的责任;他也从最初的徘徊不定,变成了主动选择与孤儿院的孩子们一起并肩作战。一番穿越时空的“混战”之后,Jake和孩子们成功改写了历史,爷爷也因而幸免于难。 在影片的结尾,Jake在爷爷的鼓励下最终认清了自己的心之所向,回到了那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奇幻时空里。 讲到这里,电影近乎直白的主题已经呼之欲出:离开,寻找,回归。 对于Jake来说,是逃离不接纳自己的现实世界,几经波折找寻自我,最终回归自我。 而对于爷爷来说,是当年被迫离开,但终其一生都在寻找守卫那个世界的方式,而最终回归的理想,也交由Jake实现。 多么熟悉的“蒂姆·波顿”套路啊。 《剪刀手爱德华》,《大鱼》,《查理和巧克力工厂》,《僵尸新娘》,包括他最初作为编剧参与制作的那部《圣诞夜惊魂》,蒂姆·波顿早期的高分作品,讲述的都是这么简简单单的故事。

而且,这部电影也不似《爱丽丝漫游仙境》或者《黑影家族》那般,堆叠充斥着各种华而不实摇摇欲坠的大场面。 更棒的是,不论是四肢比例怪异的“噬魂怪”,还是一整柜子装满各种内脏器官的玻璃罐,亦或是令人惊喜的定格动画场景,电影无处不在的细节设计又十分明确地彰显着,这就是一部属于蒂姆·波顿的作品。 可以说,就连蒂姆·波顿自身,也在这部电影里实现了某种“回归”。毕竟,再浓艳的个人风格,也应该为电影叙事才是。 是的,他做到了。

但...就算如此,当人们走出电影院的时候,依然会感到不满。 有人说是电影完成度不高,对没读过原著的观众显得不友好。有的人说,反派太弱结尾大战太过幼稚,像小鬼当家。 嗯,怎么说呢,也是,也都不是。 对于任何一部改编电影来说,原著背景交待不清的问题都有可能存在。那么抛开原著,只要电影自身的情节逻辑可以自洽,也就不必过多苛责。至于结尾处的大战,我个人倒甚是喜欢,充满着孩童般天真的想象力和出人意料的怪诞,甚至还透着一丝无厘头的小幽默。 所以问题到底出在了哪里? 在我看来,这部电影最缺乏的,恰恰是蒂姆·波顿曾经最标志性的,暗黑恐怖外表下永远涌动着的脉脉温情。 用装逼一点的话说,电影人物背后,少了那道“弧光”(Character Arc)。 这个锅,可能导演蒂姆·波顿和主角阿萨·巴特菲尔德可能要各背一半。 从剧情设计的角度来说,电影前半段并没有给出足够的戏份来铺垫Jake和Emma之间的情感羁绊,只是匆忙揉进了几个两人独处的桥段和几句干巴巴的台词。因此,Jake最终选择回到奇幻世界的理由,就显得不那么充分。 而且,反派角色的设计也十分滑稽,铺垫了很久看起来很牛逼的样子,结果到死都没放出一个大招,还被“自己人”给吃了。让Jake从打败反派上获得成长,这条路也被堵死了。 此外,在佩小姐的奇幻城堡里,导演和编剧也并未向我们展示出更多的温情,Jake与孩子们之间如何产生了感情,奇幻世界又带给了Jake怎样的情感滋养,这些本该出现的剧情连接点并没有得到充分的表现。 而缺失了些联系和对比,故事也就失去的戏剧本应有的巨大张力。 更致命的是,饰演Jake的阿萨几乎是一个不合格的存在(嗯...除了那一双湛蓝透澈到可以杀死人的眼睛之外)。从最开始的疑惑、惊恐,到后来的笃定、坚强,在那张年轻帅气的脸上,却看不出一丝成长和变化,充沛的情感就这样被消解在了单一的表情里。用《大西洋月刊》的话来说,就是“uninspired”。

可是明明在《穿条纹睡衣的男孩》《安德的游戏》《雨果》等诸多作品里,阿萨是多么的充满灵气啊(伤心中)。 倒是一帮小演员,把这些有着“特殊能力”的孩子们演得活泼可爱,也算在表演上,为电影挽了个尊。

总之,就如前文所说,《佩小姐的奇幻城堡》纵有诸多不尽人意之处,但总体可以算是一部合格的电影作品。在无聊的9月、10月档期里,也算是不可多得的有趣的电影。 * * * 呐,说了这么多电影的事儿,最绕不开的话题,还是导演本人。 一提起蒂姆·波顿,人们脑海里大概都是这样的形象。

照片里的人看起来桀骜不驯,满脑子都是怪点子。既有着源源不断的创意和灵感,又身跻“好莱坞十大票房最高的导演”之列。这样的才华与成就,是多少人苦苦求之而不得的。 然而这位刚刚过完58岁生日的大导演,现如今鬓角已经显得些许斑白,发型也不再像以往那般肆意张狂。而作品,似乎也不如以往那般令人惊艳。

也许正如很多影评人说的那样,我们记忆里的那位怪才导演,已经过了他的艺术巅峰时期。 听起来有点悲伤。 不过这又有什么关系呢。 喜欢蒂姆·波顿的人,大概多少都认为自己有那么一些与众不同,也乐于在他那些带有调侃戏谑成分的哥特式电影里,找到属于自己的认同感。怪异?没关系啊,来我们这里吧,再奇怪也有人会喜欢你。于是大家伙开心地围坐在骷髅杰克、僵尸新娘和威利旺卡的周围,烤着火取暖,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听他们讲述,一个有着苍白皮肤的怪人,是怎样渡过了一段悲伤岁月,但却总能找到幸福的故事。 最最重要的是,每个故事里的主角都像蒂姆·波顿自己一样,有着一颗孤独却永远纯真的心。 当一个人反复说一个故事,也许他就变成了故事的一部分。 所以啊,我们才会看到,一个将近古稀之年的导演,不断地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神奇的世界。 而我们之所以愿意一次又一次跟随他一起进入这些故事里的世界,也大概是因为,那里不仅仅是躲避现实的藏身之所,更是照亮苦涩生活的希望之光吧。

嗯,就是这样。 * * * 【补充一个好玩的事实】 据说Miss Peregrine’s Home for Peculiar Children原书作者是在Pasadena Rose Bowl的周末跳蚤市场上看到了这些怪异的照片,因而产生了创作的灵感。(此处反思,平时我们去逛跳蚤市场都在干什么!)

这些都是原著中出现的“真实”插图哟。

(文中出现剧照均来自豆瓣,其他图片来自谷歌)

 6 ) 纸巾破坏大魔王蒂姆·波顿:我就是长相可怕内心很甜的怪兽

今天是我久违的少女心回归的一天。竟然可以见到我的偶像蒂姆·波顿,在距离他只有不到30公分的地方看着他说话。心脏都能跳出去到他面前的桌子上——如果在他的电影里的话。

这位有着一头卷曲乱发的怪大叔你不可能不知道,他的电影好得让人只想尖叫,《爱丽丝梦游仙境》《剪刀手爱德华》《理发师陶德》《大鱼》,还有定格动画《僵尸新娘》《圣诞夜惊魂》《科学怪狗》等等等等,这次他是为了《佩小姐的奇幻城堡》来中国。

他的电影里充满暗黑元素,今早的发布会上,主办方特别有心让礼仪小姐都穿了哥特风的黑色纱裙。

“我的电影从来不暗黑。”他会说。

——一个为了Tim Burton不惜抢掉《不存在日报》记者采访机会的未来事务管理局局长




“我采访过很多酒店,他们说你喜欢在餐巾纸上作画。”一直坐在最后一排角落里的记者哥们举起一摞餐巾纸,说:“想把这些餐巾纸送给你,看看你有没有时间给我们画一幅。”
我接过这哥们递过来的这些餐巾纸,回忆起他在上海的蒂姆·波顿展览上的餐巾纸画作。

▲ 就像这样(摄于上海蒂姆·波顿展览,by 跑去上海看展览的脑残粉局长)

他的画里大多都是卷曲的线条,跟他的头发一样。

我接过这些餐巾纸,这是我见过的最神奇的影迷见面会礼物了。“其实我那个不是作画,我觉得我就是在搞破坏。”蒂姆·波顿露出一抹剪女同学辫子那样的微笑。
我此刻竟然在主持偶像的圆桌见面会,我一激动还是把纸巾递给他了,很想知道会发生什么。“要不,你还是留着。”我说。他在大家的笑声中很诚恳地把它们收了下来。

超近距离见偶像以至于手都抖了,by 局长

波顿说给他餐巾纸还以为是觉得他太脏了,需要用纸擦一擦,没想到是他们希望他在餐巾纸上画点画。
“我不写日记,所以灵感来的时候我就用餐巾纸,这是我记日记的一种模式。”他说。
“但是我还是比较害羞的。之后我给你画好吧,现在有点害羞。”
他笔下的很多怪兽都很害羞——





摄于上海蒂姆·波顿展览,by 局长

在一口气回答完二十几个问题之后,他被团团围住签名,我发现他的确把这些餐巾纸揣走了。



 
“你说的这些,感觉就是在描述我呀。”


Q:您的作品创作都有点怪诞和惊悚,但同时看起来美丽而纯真,这是您看待世界的方式吗?
蒂姆·波顿:你说的这些,感觉就是在描述我呀。我看起来挺恐怖惊悚,但是在内心里我还是一个很美很甜很纯真的人,很多人都说我是这样的。就像你看现在有很多哥特风格的小孩,大家一看他们觉得又黑,又暗,但实际上你跟他们接触的话,就会发现他们是非常不错的人。所以一般情况下,人们看起来是一回事,实际上他们内心深处是另外一回事。
电子骑士:您的电影融合了各种风格,科幻、幻想、童话、梦境、恐怖,有惊悚黑暗的一面,也有童真的一面。对您影响最大的电影导演和小说家是谁?
蒂姆·波顿:小时候我看过一些恐怖片,比如说《科学怪人》《德古拉》等等,我发现即便这些怪物都是非常美的,他们也可以很美很有诗意。我在制作过程中把所有的情感组合在一起,因为它不是一种单纯的情感,虽然有恐怖、黑暗,但同时也有美丽、诗意,还有温暖的一面,这就是对我产生很大影响的源泉吧。
我:所以你自己会认为你也是这样一个内心温暖、温柔的大怪兽吗?
蒂姆·波顿:(笑)啊哈哈……也有很多人会把我当成怪物。但是实际上,每一个人的情感本身也是混合的,每个人都是一样的,都是这样的。比如说像蝙蝠侠,他的个性有一方面的展示,同时还有另外一方面的展示,所以大家都是混合体。

“我自己从来不认为自己是个黑暗的人。”

他的画风一直是这样的——

《剪刀手爱德华》


《理发师陶德》

这样——

《僵尸新娘》

还有这样——

《圣诞夜惊魂》

以及这样——

▲ 《科学怪狗》,这是我最喜欢的蒂姆·波顿电影,他说这也是他所有电影里面跟他自己最接近的一部,那个小男孩其实就是他。


但是真的一点都不暗黑呢。
“不会觉得它们可怕。”他说。
“我自己从来不认为自己是一个黑暗的人。”蒂姆·波顿说,虽然他电影里有很多黑色元素,但他总会加入幽默的情绪,把它们混在一起。“这也是我对生活的感知吧。因为生活就是轻快、黑色、情绪、感情都组合在一起,才组成我们的生活。”

“我不认为自己是怪人。我都努力在正常。”

Q:您经常被评价为极具个人风格,您同意吗?
蒂姆·波顿:我从来不认为自己是一个怪人,或者是有特殊之处的人,我做事情不是说为了想标新立异,而是我都努力在正常。但是你做事情总要出于自己的情感吧,我感受到了这个就做这件事情。所以做事情的时候不要想太多,要真正地去感受它,在感受中进行创作。


“问题是,我觉得奇幻世界就是真实世界。”

Q:您的作品一直在奇幻世界里,未来是否有一部作品要拍真实世界呢?
蒂姆·波顿:问题是,我觉得奇幻世界就是真实世界。因为奇幻对我来说一直是具有吸引力的,它实际上总是在讲述真实的故事。虽然看起来是不真实的,但是总是有一些真实的主题,或者是真实的情感在里面。这也是为什么我真是没法做戏剧性特别强的恐怖片。有些人觉得这个片子非常具有戏剧性,但是我会觉得搞笑,有的人觉得很恐怖,但是我一看觉得挺有意思。所以我说所有的奇幻都是有它的真实元素在其中的。

“我想成为组合科学和魔法的疯狂科学家。”

我:因为我是主持,所以我就占这个便宜了,我要先问第一个问题。你拍了很多科幻片,包括《决战猩球》(Planet of the Apes, 2001)和《火星人玩转地球》(Mars Attacks!, 1996),也拍了很多奇幻片,像《佩小姐的奇幻城堡》,你最喜欢的是什么元素?是魔法还是科学?如果让你选择的话,你是希望成为魔法师还是科学家?
蒂姆·波顿:我两者都喜欢,既想成为魔法师,也想成为一个科学家。我就想成为一个疯狂的科学家,基本上把科学家和魔法师组合起来了,就像科学怪人,也就是疯狂的科学家所作出的魔幻创作。这种创作也是艺术,它里面也有科学和科技元素。两者组合在一起,总是非常有趣的。


“我现在内心13岁。”

Q:有评论说蒂姆·波顿从来都像个孩子,用一个孩子的眼睛看世界,您在采访中提到以前活得像80岁,现在像13岁的孩子,怎么理解这句话?
蒂姆·波顿:作为孩子我总是觉得自己老成,但是长大了我倒觉得相反了,更像个小孩了。越老反倒越年轻了,我说的是心理年龄,可能只有13岁。我从来不会想到有这样的情况发生,但是还真就发生了。当你做创作的时候,有时候需要通过孩子的视角来看,因为你会有一个崭新的视角。你要是老人的话,会说我这个也见过那个也见过,看东西就不是从一种新的视角。所以作为艺术家要像孩子一样看世界。
我:那您现在到底多大了?
蒂姆·波顿:你说生理年龄还是心理年龄?
我:心理年龄。
蒂姆·波顿:也只有13岁吧。
我:所以就是永远呆在13岁了咯。

高一(左)和初一(右)时期的蒂姆·波顿

“医生也很想知道。”

全场的最后一个提问机会被一个姑娘抢到了,她好奇波顿脑子里到底装了什么,她问他有没有想过自己的那些奇思异想到底从哪里来。
“其实医生也很想知道。”蒂姆·波顿说,“医生也在研究我的脑子里到底有多少东西,研究了很久,但是也没有什么结论。”
他说最重要的就是去冥想,不做任何事,安安静静地去体验内心的平静,他认为这是一天中最重要的时刻。
这个回答真是不能令人满意。开什么玩笑?安安静静地想就能和他一样了吗?


我猜他就是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奇异之处。


“成人、孩子和狗都会喜欢这些电影。”

很多评论说他的电影是拍给孩子看的,也有的人觉得这么可怕根本不适合孩子。其实我在上海的展览中看到很多孩子,他们会对着一幅画咯咯咯笑出声来,他们才不会害怕。
现在很多电影在筹拍过程中,第一件事就是坐下来讨论目标受众,但是,蒂姆·波顿不一样,他说他其实从来没有打算确定影片的目标受众是谁。
“实际上我的片子里总是有很多元素的不同组合,包括科幻奇幻各个方面的元素,但是我并不是特定为科幻迷,为儿童或者是特定的受众拍电影,这不是我拍电影方式。”他说。
孩子们看的时候不会觉得太恐怖,成年人也可以从中进行深刻的思考,因此甚至会有人会告诉他:“我们家狗还很喜欢你的片子呢。”
你看,即便是动物也会喜欢这些电影,他才不要把目标受众界定在某一个群体呢。

最后,大合影。



▲ 但是,在我心中其实是这样的,只有我跟他,坐在他的电影里面。(制图:灵魂画手Yaki)


📝 责编:Raeka
📝 作者:姬少亭,未来事务管理局局长。




不存在日报是一个专业的科幻媒体
为你提供来自不同宇宙和时间线的新闻或故事
- 小心分辨,跟紧我们 -
因为,我们的指导单位是:未来事务管理局
联系我局:faa@faa2001.com
欢迎投稿:tougao@faa2001.com
未经授权使用会导致没有未来

 短评

暗黑二战版X战警,不想长大的小朋友,诸多看起来很废柴也很奇怪但很蒂姆·波顿的技能特长。最好玩的是写评论点名一圈,感觉好像漏掉了谁。想了好几天,才想起来原来有个不需要演员扮演、也不用穿衣服的角色。

9分钟前
  • 木卫二
  • 推荐

怪胎版x战警嘛,仍然是波顿式的诡异想象力,各种邪恶的,恐怖的,童年噩梦一样的设定。前面比较无聊,不过后面还好,尤其有场骷髅大战很好看。伊娃格林女士仍然美艳,另外,还看到很多迷影元素。

11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前一个半小时很兴奋,精致复古的美术包裹哥特童话,各种恐怖元素被做得酷炫可爱。就设定和世界观的趣味而言,绝对是今年奇幻片的头把交椅。结果最后半小时???...前段的“我被击中”变成“我被击败”,很想问候一下编剧是怎么成功急转直下,把这交椅转成国产烂片范儿的...

13分钟前
  • 徐若风
  • 还行

最厉害的是那俩带面罩的双胞胎,后面有大招。前段太冗长,后端太幼稚,成人电影太儿童,儿童电影又有小恐怖,但或许这就是蒂姆伯顿吧。潘神终究还是无法超越。P.S. 小男主简直像极了吴磊!!!

14分钟前
  • 徐斌
  • 推荐

前半部分的怪奇物语非常好,惨惨淡淡的枕边故事与旧照片,战时环境中的特殊儿童透着茨威格式的落寞。后半部分的作战开始变得无聊,时间旅行草率,反派太弱,恐怖氛围不够,结尾尤其烂。不爱穿衣服的透明人和能飘在空中的艾玛,应该是来自《百年孤独》里的俏姑娘雷麦黛丝吧。

19分钟前
  • 蜉蝣
  • 推荐

郭采洁vs塞缪尔·杰克逊,翻白眼技术哪家强?

20分钟前
  • 翻滚吧!蛋堡
  • 还行

前半部分以为看到神作了,波顿式的暗黑童话风格,诡谲悬疑就像“潘神的迷宫”遇见“大鱼”;后半部分急转直下变成了儿童电影!多一星给Asa,小朋友发育得太盘亮条顺了,一点儿没让人操心就长大了~~~

24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反派未免太弱了一些……小演员们都非常棒,但是影片应该激烈的片段略显平庸,画面倒是很美

27分钟前
  • Amberose
  • 推荐

小哥哥,这是你爷爷的前女友啊……

28分钟前
  • 阿措
  • 推荐

小雨果长大了,没变残已是幸事,在波顿的这部里还更显灵气了。伊娃·格林的鸟现原形酷炫到飞起。蒂姆·波顿水准之作,这个世界让人相信还有童话的人不多了…

29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喜欢奇幻的设定,虽然伊娃格林很美,但是总觉得蒂姆伯顿的片子需要换成海伦娜⋯⋯没有逃出儿童片套路,依旧大人比小孩蠢,大boss没发挥大作用,高潮部分也不够高,骷髅大战部分最精彩,最多3.5。

34分钟前
  • kakakarl
  • 还行

年度第一傻逼反派诞生了

35分钟前
  • 王大根
  • 还行

故事挺重口的,孙子和爷爷的情人相爱!前面铺垫的太长了,但一桌子的眼珠子和骷髅兵大战噬魂怪还不错,总之,还是波顿式的暗黑童话风格,喜欢!另外,Eva Green一出场,全场wow的一声,婊示非常惊艳.....

37分钟前
  • 朝阳区陆依萍
  • 推荐

骷髅兵战噬魂怪的戏还不错。

41分钟前
  • 芥末蘸酱
  • 还行

蒂姆·波顿用他一贯的手法给我们讲了一个童话故事:2016年的孙子,回到1943年,和爷爷的情人相爱的故事。每一个细节都挺有趣,合在一起有些无聊。

43分钟前
  • 芦哲峰
  • 还行

Jake的爸爸说爷爷以前躲避的妖魔是在二战时横行的纳粹,而特殊的孩子也并非因为超能力而特殊,一切只是爷爷的臆想,虽然在影片中仿佛是无趣成年人对想象力的否定,但也不失为是原作对现实世界的一种影射,hollow和从天而降的纳粹弹火同时出现最后又为其所毁不知道算不算一种作茧自缚的暗喻。

46分钟前
  • Zeit9eist_
  • 还行

情节设定的bug略多 尤其是敌人部分。另外老爷子提供了几千円和几十块去冒险???

48分钟前
  • .flv
  • 还行

设定赞,故事科科了。好的一方面,学琼.克劳馥的佩小姐很暗黑,致敬雷.哈里豪森的骷髅兵很朋克,定格与真人玩出彩。斯坦普是继普莱斯、李和兰道之后的爷爷接班人。

51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还行

爷爷打电话来的那一幕,被感动到了

56分钟前
  • heybella
  • 力荐

我的蒂姆波顿又回来了!!哪个说我蒂姆波顿江郎才尽了的 只有他能拍出这种哥特童话 太棒了 EvaGreen真的不要太美!!!从戏梦巴黎到英恐再到这部 部部美到哭!

1小时前
  • Entrop1e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