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花盛开

爱情片德国2008

主演:艾尔玛·韦伯,汉内洛勒·埃尔斯纳,入月彩,马克西米连·布鲁克纳

导演:多丽丝·德里

播放地址

 剧照

樱花盛开 剧照 NO.1樱花盛开 剧照 NO.2樱花盛开 剧照 NO.3樱花盛开 剧照 NO.4樱花盛开 剧照 NO.5樱花盛开 剧照 NO.6樱花盛开 剧照 NO.13樱花盛开 剧照 NO.14樱花盛开 剧照 NO.15樱花盛开 剧照 NO.16樱花盛开 剧照 NO.17樱花盛开 剧照 NO.18樱花盛开 剧照 NO.19樱花盛开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05:23

详细剧情

鲁迪(艾尔玛·韦伯 Elmar Wepper 饰)和杜莉(汉娜萝蕾·艾尔斯纳 Hannelore Elsner 饰)是一对相濡以沫的老夫妻,但噩耗突然来临,杜莉得知鲁迪已经身患癌症且无救治希望,于是暗自隐瞒实情,说服他一同回到柏林,完成他长久以来的心愿。到了柏林的两位老人发现子女已经有了自己的忙碌生活,根本无暇顾及他们二人,于是其意去波罗的海度假,不料二人刚到达目的地住进旅馆的第二天,杜莉却在睡梦中去世了。伤心的鲁迪决定独自完成妻子未偿的心愿,他来到东京,看到杜莉一直向往的樱花盛开和富士山,并认识了一位年轻的传统舞者优(入月彩 饰),由她带他寻找杜莉曾经的日本舞梦想……©豆瓣

 长篇影评

 1 ) 温情 淡雅 张力十足 任天边云卷云舒及其他

看完大卫 芬奇的《本杰明 巴顿奇事》,瞬间有些懵了,带着些茫然,压抑,而依稀略有感悟,不一样的人生旅程,同样的忧郁爱情,有些似曾相识,而又遥不可及。似曾相识的是人生,爱情,遥不可及的依旧是人生,爱情。今年看的电影也是参差不齐,瞬间想到了一部可以同这部电影的爱情主旋律相媲美的电影《樱花盛开》,在重温过之后,才发现女导演桃丽丝.多利的柔情镜头下那一段如樱花般的爱情,忧郁得就像富士山下那一池湖水,在天空的映射下显得格外的蓝。《樱花盛开》是今年最好看的德国电影,似乎有些情节莫名其妙,仔细揣想,而又在情理之中。影片的节奏含蓄,舒缓,女性导演在生活故事里插入了许多带有抒情性质的镜头,花草,树木、蓝天,大海,此类入画事物无一不是人物内心情感的体现与过渡,富士山下的一池湖水,那段难以描述的死亡起舞更是陡然达到了情景交融的顶点。与《迷失东京》相比,同样的女性导演却诠释了爱情不同的那份轻与重,东京街头栏杆上的白手帕,在传递的仅仅是信号么?传递的是更为神伤的心理历程更为恰如其分。电影中主人公那几段看似莫名其妙的哭泣,有无声的眼泪垂下,到抑制不止的抽泣,在到黯然神伤的泪水拂面,当RUDI的爱人得知他的病情后,忧伤就没有从她的脸上消逝过,她会想到自己的儿女,会想到日本,会想到富士山,会想到樱花,她也会想到RUDI的以后的人生,可她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事事难料,谁也不会想到她是最先离开亲人的,离开了她深爱的男人,她的儿女,和她的日本之旅,和她对富士山的向往。在海边的那一夜,是一个难眠之夜。她拥着他起舞,含泪的眼里满是几十年夫妻相濡以沫的深深眷恋和不舍。也许是她不愿意面对他离开以后只剩她一人的孤寂现实,而宁可自己先离开。太阳升起的早晨,她竟在睡梦中,安宁地死去了。 如此突兀,毫无征兆。两个人的旅行,一个人的归来。她的离开,他无法承受,也无法接受。多重的人生啊,我们总以为时间还多。他想不明白,她去了哪里?她的身体究竟去了哪里?睡觉的时候,他在原本属于她的位置,放上她最爱的和服。他穿起她的衣服,好象这样,他就能在镜子中看到他的她。带着对她的思念,他带上所有的积蓄和她的衣服踏上了寻找她的梦想的东京之旅。RUDI也曾在爱人向往的东京迷惘,也曾会在享受泡泡按摩的时候失声哭泣,身处东京,他无时无刻不在想念自己的爱人,仿佛整个城市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是爱人的痕迹,此时的他,也曾后悔没有在爱人的有生之年没有同她一起来到这她向往了很久的城市。《樱花盛开》用不小篇幅来展示外来者——RUDI老人的见闻,他的目光所及之处有摩天高楼的夜色光亮,街头行人的川流不息,这些都是在映射RUDI心中的那份忧郁。影片中两位老人与子女的关系处理得有些残酷,但无非是现实的写照。儿女们都有着他们自己的生活,而谁又会在忙碌的生活中来顾暇老人的那份感情。 樱花怒放的场景只有一小段落,RUDI和小儿子还有其他人携酒带着佳肴在树下赏花,飘零落尽的风花短暂道出了生命的无常。老人的时日无多从片头埋设开始,中间或有起落,总算还能安详而归。能接受老人,倾听他心声的不是自己儿女,导演安排了一个不相识的、无家可归的日本少女承担该角色.他们之间的相处为影片增色不少,一起去看富士山,一起做饭,一起舞蹈。相逢何必曾相识,只叹人生苦短,他们之间短暂的相处让RUDI深切体会了盛开的樱花,忧郁的富士山,这些无非都是生命的符号。“一天一苹果,疾病远离我。” 真的按照中国的文字,这句话韵压得很有味道,就如同这部电影,越品越寓味十足,开篇的温情的音乐就已把人带入一个平淡的世界之中,电影处理了很多人的人际关系,无论是老伴之间的彼此相依,还是Rudi和日本女子之间离奇的相遇,但这都平淡的发生了,温情,就象《ONCE》一样,一切都匆匆而过,电影从德国南方小镇阿尔高伊展开,镜头遍及日本、德国柏林、波罗的海等地,一切都是那么的平淡,但却发人深省,当RUDI的爱人得知他的丈夫的病情的时候,似乎得病的就是她,给孩子的电话欲说还休,去看望子女的时候心情依旧如水,她在剧院里面的哭泣,以及她和RUDI的深夜舞蹈,她的一举一动似乎都牵涉到我们的心理,其实最想去日本的是她,但没有他的爱人,她是永远不会一个人去的,但最后,我想她真的完成了她的梦想,电影的镜头一点也不含蓄,也许人生就是这样,当RUDI身着爱人的衣服那段舞蹈时,似乎真的眼泪就会不自主的流下,让我想到电影《樱桃的滋味》,当一切明了的时候,我却依然迷惘,也许,人生真的就如同灿烂的樱花一般,也许我们可以继续虚度我们的年华,但我们无法遮掩我们的感动。

 2 ) 一日见苍穹,一夜是天堂

我不能想象没有他的陪伴会怎样。是影片一开始妻子的旁白。因着对丈夫深沉的爱,她放弃了自己所热爱的,陪着丈夫过着一成不变的生活。漫长的岁月让他们习惯了彼此的呼吸与平和的节奏。日子过得规律地没有一丝波澜。

直到有一天,医生告诉她,她的丈夫罹患绝症,且不久于人世。她缄默不语,没有告诉子女,没有告诉他,只是默默地承受下这个残酷的事实。她硬拖着这个一成不变的男人去旅行。她想为他生命的最后时光制造一些难忘的甜美回忆。

他们去柏林看久未谋面的大儿子和小女儿。另一个儿子在东京,因路途遥远而放弃。父母的忽然到访,让子女们措手不及。他们甚至没有时间好好陪伴父母去游览一下柏林。孩子们长大了就会有自己的生活。也许有一刻的心寒,但他们并没有表现出不快。她拉着他去看海,波罗的海蓝得透彻。我们还有彼此,这才是我们最大的幸福。他对她说。这句话,羡煞旁人,她却瞬即落下泪来。身边的这个人,不久之后,消逝在人世,决绝的没有一丝回旋的余地。没有他的陪伴,会怎样?也许一个人也能坚强地活下去,但总会有疲倦的时候。。。

在海边的那一夜,是一个难眠之夜。她拥着他起舞,含泪的眼里满是几十年夫妻相濡以沫的深深眷恋和不舍。也许是她不愿意面对他离开以后只剩她一人的孤寂现实,而宁可自己先离开。太阳升起的早晨,她竟在睡梦中,安宁地死去了。

如此突兀,毫无征兆。两个人的旅行,一个人的归来。她的离开,他无法承受,也无法接受。多重的人生啊,我们总以为时间还多。他想不明白,她去了哪里?她的身体究竟去了哪里?睡觉的时候,他在原本属于她的位置,放上她最爱的和服。他穿起她的衣服,好象这样,他就能在镜子中看到他的她。带着对她的思念,他带上所有的积蓄和她的衣服踏上了寻找她的梦想的东京之旅。

你没有机会看到,就由我代替你来看你最喜欢的富士山吧。在这个陌生的城市,他四处游走。以他的方式,带着她来看这个她生前最喜欢的城市。在樱花树前,他敞开大衣,里面正是她最喜欢穿的衣服,蓝色毛衣,毛尼裙子,他对她轻轻地说:亲爱的,这是献给你的美景。也正是在这个樱花盛开的公园里,他遇见了一个舞者,跳着她生前最爱跳的舞蹈。也正是因为他的不喜欢,而放弃的她的梦想。

舞踏,是影子的舞蹈。感受风,感受光线,你便能与逝去的人们共舞。在某天的清晨,曙光照亮富士山顶的时候,他穿上她喜爱的那件和服,在脸上草草抹上那煞白的粉,便跌跌憧憧地来到富士山脚下。他在湖边忘情地跳起舞踏,这一刻,我是你。手心拂过的风好象就是她柔软的身体,好似又回到了她和他相拥而舞的那个夜晚。湖光山色旁,他拥着她安眠。他死了,死在对她的依恋之中。如那个年轻舞者的形容,她和他,是他做的两个包菜卷,永不分离。

很现实的故事。很美的爱情。即使有些人会觉得老人的行为怪异。但我可以理解。爱一个人,他就住在你心里,住在你的身体里。你带着他的灵魂四处奔走,你便是他。

当樱花盛开时,绚烂背后隐匿着瞬间陨落的伤愁。一日见苍穹,一夜是天堂。让它生,让它舞,让它纵意徘徊,直到生命尽头。

爱在当下,便是美好。

 3 ) 我总以为还有很多时间。。。

在回家的地铁上看到这部片子的介绍
下了在电脑里 一直未看
终于 在这样孤独的夜晚 按下了播放键

爱一个人有很多种不同的方式
有时是顺其自然的
我们的爱 无需多说 在生命的最后几天 还是愿意每天去上班 只要下班后回到你身边
也有时是隐忍的
爱你 为你放弃自己想要的人生 只要在你身边 就是幸福
想跟你一起看海 没有你 风景就不是风景

我们在年轻时相识 结合 生子 一起老去 经历病痛
可从没有想过有一天你会离开我
于是按部就班 以为生活就该是这样
卡尔问 为什么你们以前没有一起来看我
rudi滞了一下 然后说 我总以为还有很多时间
这一刻 我的泪水汹涌而出
就像寓言里修行的蜘蛛一直认为最珍贵是未得到和已失去
直到堕入轮回 才在最后感悟
最珍贵的是当下拥有的

在日常的表象下深沉凝重的爱
因为一方的离去才终于喷薄而出
一直以为自己是你的精神支柱
如今却发现原来我是如此的依赖你
你去了哪里
我对你的思念和记忆还都在我的身体里
而你 去了哪里

****
我写不下去了
回想电影中的画面
泪水又一次凝聚
最近泪腺比较发达 每天顶着杏核眼上班
有人说哭能缓解压力 哭出来会比较舒服
也有人说 哭泣之后体内致使你感觉忧伤的分子会更加发达
此时呼出的气都是灰色的

是很不错的片子
但要在能静下心来的夜晚 才能看得进去
很多次失声痛哭
当他们在蓝色的波罗的海边穿同一件毛衫
当杜莉拥着爱人在宾馆翩翩起舞
当rudi说我总以为还有很多时间
***

爱情的话题讲过
想讲讲父母与孩子之间
我们都是相爱的 这毫无疑问
可越是最亲的人
越是容易互相伤害

说实话 家人来京
我也会觉得好麻烦
要抽时间陪他们四处逛
还要担心他们自己在家无聊
出去又怕走丢。。。

很多时候 老人需要的只是陪伴
一边看片一边想起
在外公去世后
我姥姥也常常是这样
坐在那里不发一言
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很想上去抱抱她

 4 ) 蜉蝣

《蜉蝣》:
“它的恩赐只有一天,悲伤的一天,喜悦的一天。啊,让它生,让它舞,直到敲响暮钟,一天的光阴,那是它的宿命,黄昏的飞翔,才是它的天堂。”

在一个宁静的小镇上,一对老夫妻,鲁迪和杜丽年复一年生活在一起。一次体检后,杜丽意外发现丈夫鲁迪身患重病,生命时光所剩无几,强忍悲痛的杜丽决定和鲁迪一起出发四处走走,顺便看看几个儿女。第一站来到柏林,这个陌生的大城市,然而忙碌的子女,疏离的亲情,非但没让老人们开心起来,反而倍感生命的孤寥。之后,在杜丽的提议下,两人再次来到波罗的海,一望无际的深蓝色海水让老人觉得至少还能依靠彼此,殊不知,一直隐瞒丈夫病情的杜丽却突然溘然长逝,遭逢沉重打击的鲁迪,不但失去了妻子杜丽,更是失去了今后生活的方向和动力,何去何从,随后,鲁迪决定一人踏上旅途去东京——东京,那个小儿子工作的地方,同样也是妻子生前一直向往的城市。

到了东京之后的鲁迪,一方面要面对失去妻子的孤独无助,一方面要面对小儿子的荒唐自私。身处异乡,寻着樱花和富士山的影子,鲁迪偶然结识了18岁的少女——优。优告诉鲁迪,她每天都跳舞,和母亲一起跳舞,母亲去世整一年了,母亲生前爱打电话,如今她就拖着长长的电话线舞蹈,她说这让她觉得每天都和母亲呆在一起,失去妻子的鲁迪瞬间找到了心灵的慰籍,在儿子的冷漠疑惑下,鲁迪悄然约着优一同前往富士山,最后,终于在富士山的山脚下完成了自己最后的心愿,和妻子一同舞蹈。

影片2008年在德国上映后,曾获当年德国电影劳拉奖银奖,不同于金奖和铜奖的叙述题材,影片淡淡的瞥开了宏大的战争题材以及历史写实,2小时内只描述了一对老夫妻先后去世的家庭故事,节奏缓慢,感情饱满而真实,再加上导演一度曾是小津安二郎的影迷,全片看完总让人联想到小津的另一部影片《东京物语》。同样是两位倍受冷落的老人,同样是亲情日渐疏离的家庭,同样是一方苦苦守着逝去的另一方,从人物设计,到人物情感,可以说完全模仿了《东京物语》,唯一不同的是《东京物语》的老人在面对老伴去世后只是无奈,只是顺应天命,而这部影片里的鲁迪则踏上了旅程,寻着妻子生前最向往的富士山开启了另一段生命之旅。

‘’既不了知痛苦,亦不懂得爱,那在死中携我们而去的东西,还深深地藏匿。‘’看完影片后,无意中想到了里尔克的一段诗句。片中从妻子的离去,再到丈夫的离去,都借助了暗黑舞蹈这一形式。波罗的海之行,妻子杜丽夜晚梦中对镜独舞,之后阴阳相隔;富士山脚下,丈夫鲁迪身穿妻子的衣服,代替妻子翩翩舞起,之后撒手人寰;东京街头的樱花公园,少女优手持电话旁若无人的舞蹈,一切只为祭奠早已过世的母亲......导演借助暗黑舞蹈静静的叙述死亡,生亦是舞蹈,死亦是。作为战后在日本悄然兴起的暗黑舞蹈,舞者不仅要夸张的全身涂满白粉,表演时更是要赤身裸体,性别错乱,这种集合了日本传统舞蹈和西方现代舞的形式,需要表演者在舞台上暴烈呐喊,再配合几乎扭曲到变形的肢体语言,借以反映真实生命的死亡和消逝。

此外,影片的叙述角度也非常女性化,非常细致。例如妻子杜丽的意外离去,这让观众对鲁迪之后生活的走向非常感兴趣,还有片中多次出现鲁迪深夜无法入睡,取出随身携带妻子的衣物,独自轻抚,以及发展到后来鲁迪更是直接穿上了妻子的衣物,间接表现了鲁迪想要延续妻子生命的愿望,等等这些切入内心的细节描叙,更是将整部影片从家庭剧的基调中超脱出来,充分反映出了主角对生的渴望,对死的恐惧。

 5 ) Young man is bitter

谈论到老人的电影,多少都脱不开寂寞孤苦,而后上演一出“子欲养而亲不在”的落泪大戏。这部电影也不例外。

我选择看这部电影的原因,当然是为了日本的风光,且少见欧洲电影人眼中的日本,想透过他们的镜头窥视一番。

就如同去旅游,一定要去名胜,所以要拍电影少不了和服的少女、樱花、歌舞伎町和富士山。其中将近半个小时是老年版的《迷失东京》,直到老先生在湖边邂逅穿着浴衣跳现代舞的日本小姑娘(这个无家可归者不仅身光颈亮,英语还非常好),才突破沟通的障碍开始释放老年丧偶的苦楚。

我略有不耐烦——无数电影都在讲子女对父母的不珍惜,还不够吗?在父母和自由之间的选择,选择时的纠结和痛苦有没有人知道呢?只因为是身在壮年必定是需要负责的一方吗?始终停留在主流说教的表面上啊。

尽管抱着这样的偏见,我还是落了一次泪,父亲参照亡妻的食谱做了卷心菜卷,儿子放进口中便眼泪决堤——“我想妈妈。”这不是感人,而是强烈的感同身受,必须有片子开头的呼应——父母去看子女,孩子悄悄议论:“他们怎么突然来了?住多久?我哪有时间陪他们。”

父子关系肯定不是本片的主要内容,但其篇幅的巨大让人轻易地忽略了相伴多年的老夫妇之间的迟到的珍惜和理解。

作此注脚,与未来的我对质。

 6 ) 《樱花盛开》:情系樱花乡

从日本影片《入殓师》、《茶之味》、《步履不停》,到好莱坞影片《遗愿清单》,再到这部充满日本文化元素的德国影片《樱花盛放》,近期着实看了不少家庭题材的电影,其中更不乏关于生命、死亡、人生价值等严肃话题的佳作。

细细品来,还是风格细腻、平淡,讲述普通人生活的影片最合胃口。什么赛车场上的急速狂飙、非洲大草原上的落日余晖,高空跳伞的惊心动魄,都不如平凡人家的生活琐事更贴近人心。同样是面对死亡,不同的人也有着不同的态度。“干嘛要特意去改变,原来怎么样现在还怎么样。早上去上班,晚上回家,我就这样… ”,在谈及该如何渡过人生的最后一段时光时,鲁迪(《樱花盛放》男主角)如是说。

本人没有看过小津的作品,至于德国女导演桃丽丝•多利(Doris Dorrie)如何将《东京物语》中的部分情节移植到本片中便无从知晓了。电影《樱花盛放》从德国南方的美丽小镇阿尔高伊(Allgau)开始,辗转柏林、波罗的海,再到遥远的樱之国——日本。两位老人原本计划中的探亲之旅,却成为他们人生中的最后一段旅程。

为达成妻子的遗愿,鲁迪行走在繁华的东京街头,驻足在樱花树下,把自己化成妻子的眼睛,不愿错过一处风景。但不管是烹调妻子常做的食物,还是穿上妻子的衣服,表面的感官刺激终无法感应到杜丽的存在。“杜丽,你在哪里?”,虽明知妻子已经不在人世,老人仍渴望哪怕是在某个虚幻的空间里能与妻子相遇。直到在公园里偶遇表演舞踏的少女优,终于在舞踏的世界里鲁迪找回了妻子,原来深爱的人如影子般从未离开… …

关于这部电影,不得不提到一个名词---舞踏。初赏舞踏,会感觉这种舞蹈毫无美感,甚至有些丑陋。舞者涂抹尸脸,面部表情痛苦,身体扭曲、动作僵硬,与其说是舞蹈,倒不如说是一种行为艺术。特别是在影片前半部,看过那段男性日本舞踏艺术家的表演后,无论是表演者还是观者,最强烈的感觉就是痛苦。然而,随着影片后半段舞者优的出现,却给人带来愉悦、温馨的感受。表演舞踏时,少女身着樱花般淡粉色和服,始终保持浅浅的微笑。没有痛苦,脸上写满的尽是喜悦和满足。

此外,很喜欢片中少女表演舞踏时的背景音乐,没想到擅长电音的坂本龙一能将传统风格的音乐演绎的如此出色,三味线与和声配起来韵味十足。以前总觉得日本传统音乐听起来有点恐怖,不想这次却很受用。

如果把影片形容为两种颜色,我想应该是蓝色和粉色,正如本片的海报,冷暖分明的对比色。蓝色的波罗的海,美丽而深远,却略显寒冷。粉色的樱花,温暖且浪漫。片中象征性的多次出现少女粉色的线帽,帆布鞋上的粉色装饰物,都与樱花的颜色相仿。同满树的盛开樱花相比,点缀在画面中一抹粉色更为鲜亮。

除了两位老人之间的爱情,家庭关系也是本片一个值得深思的主题。各自独立的子女们与父母之间的感情仿佛同时间一起被逐渐淡漠。片中,孩子们对两位老人的突然到访显得措手不及,虽然没直接说出抱怨的话,但两位老人已能感受出他们并不受欢迎。“我不认识他们,他们也不认识我了”,正体现了两位老人茫然与无奈的心情。不可否认,孩子们对父母的爱应该没有改变,只是随着各自组建新的家庭,原有的家庭关系实际已土崩瓦解。因此,父母在新家庭关系中的位置有了变化。影片中孩子们每每聚在一起,总有不速之客---苍蝇的出现,关于他们的谈话,也正像苍蝇那样不招人待见,而到了日本却不见了苍蝇的踪影,或许是一种讽刺吧。最亲密真挚的感情应该莫过于亲情,而鲁迪与少女优之间的感情似乎已超越了这种情感,这也是本片带给我们的思考…… (文/贝鲁尼卡)



名词解释: 舞踏
——“ 舞踏就像摆弄着生命,巍巍立起的尸体。”(土方巽,舞踏表演创始人)
舞踏(Butoh)发源于日本。1960年代战败后的日本仍处於一片低迷之中,受当时社会气氛影响,舞蹈界一反过往追求西化、奉西方舞蹈为圭臬的信念,诚实体认到日本人天生身形矮小,无法尽致表现芭蕾所追求的修长线条;盲从他人的舞蹈美学,就像勉强挤进不合脚的鞋子,身体与灵魂势无法获得自由。从这样的自省出发,土方巽以小剧场为据点,慢慢找到一种将肢体扭曲、变形而达到原始自然的表演方式:舞者周身敷抹白粉,弓腰折腿,蠕动缓慢,或满地翻滚,脸部扭曲似乎极度痛苦,这种肢体表现强烈的新兴舞蹈风格自此被称为舞踏。(来自百度)

 短评

东京物语的延续,少了一份幻灭,多了一份无奈。

2分钟前
  • 阿尔法
  • 力荐

理性告诉我这片是渣,感性告诉我我是渣

6分钟前
  • 浑浊儿
  • 还行

两个人在一起久了。就便会变成一个人。另外一个人会深深的刻在你心里。当那个老人跳起舞而他的妻子出现的时候 。感觉仿佛像在他的身体里长出来一般。

11分钟前
  • 力荐

舞踏的执着与挣扎,销魂在于它不仅能拥抱死,还能拥抱生。这对相伴一生的夫妻,在面临死亡时差点擦肩,但人交互相缠的羁绊,最是微妙柔韧,任死亡也不能将之斩断。每一次看人跳舞都尖锐地心痛,在冰冷的公共教室里,在想象中,拥抱特别想念的人,担心可能会失去的人,觉得生命再美也有异常残酷的部分。

14分钟前
  • 小岩菽
  • 推荐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人游荡在东京街头的鲁迪,去看了色情表演,还差点搞了3P。我不知道这是怎样一种心理,也不会表达。可能我没有老过,所以我不知道这是他对于性的渴望还是孤独寂寞需要打发时间。

19分钟前
  • 橘兮。
  • 推荐

百味杂陈。及至生死,父母与子女竟还是无法理解。有些事情以为时间还很多,直到诀别才遗憾不已。镜头里的画面实在太美。最后的舞踏,竟跟40分钟前的感受完全不一样...

22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力荐

非常感人。

24分钟前
  • mon babe
  • 力荐

当我们两个都是鲜嫩多汁的蔬菜卷时,就开始天荒地老,海枯石烂。

27分钟前
  • 薇羅尼卡
  • 推荐

首先,从整体而言我其实是挺喜欢这部影片的,但其次,本片给我的观感有些矛盾。第一点,本片从一个失意的异国人入手,置身于一个完全陌生的东方大都市。迷茫、失措、孤独、感伤。仅这些元素,与《迷失东京》极为相似,许多情节二者都有共通之处;第二点,一个骤然成为鳏夫的老年人,他的孩子对待他的态度以及他对于妻子的思念,最关键的一点,一名陌生女子介入他的生活,弥补他生活中空缺的爱与陪伴,这些元素放在一起则又和《如沐爱河》十分相似,只不过本片把《如沐爱河》藏在背后的具体情节一一详细呈现了出来;第三点,影片中对于子女的冷漠、陌生女孩的性格设置稍显刻意。几个情节既巧合又戏剧,妻子陡然逝去、丈夫穿着妻子衣服演绎传统舞蹈、女孩的生活等。或许不被明说的,才给人更多情绪延展的空间,就像《如沐爱河》那样。

28分钟前
  • 野凡
  • 还行

我想到在中国看到一段表现老人孤独的短片,想到07年生日去北海抓拍到的两位老人手拉手踏浪的情景。亲情淡漠,老人的无助,无不是现代人生活的真实写照有多少人,在繁华里不再记得老人们正在一天天变老我们一直以为还有许多时间的,我们以为... 子欲养而亲不待。他在富士山下留下最笨础却最真挚

32分钟前
  • rovin
  • 推荐

开头部分有点沉闷,但越看到后边越有感觉,讲述老人家之间的爱情,穿插两代人之间的恩怨,很感人的一个故事,堪比《飞屋环游记》最初的那十几分钟(不过个人认为《飞屋》后半部是多余的)。鲁迪的儿子一定是宅男啊,要不然他怎么会有日本H漫画叻~~~

37分钟前
  • [己注销]
  • 力荐

生命如蜉蝣。唯爱非也。

39分钟前
  • TTTZB
  • 力荐

富士山🗻终于得以现真容,鲁迪完成了妻子的夙愿,留下全部积蓄客死他乡。三个孩子聚在一起,大儿子感慨到不能想象几个月的功夫我们竟成了孤儿,所谓子欲养,所谓老有所依,所谓“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被埋在鼓里的患病丈夫对神不守舍顾左右而言他的妻子说:我们还有彼此,这才是我们最大的幸福。妻子顾影自怜,或许有了某种不详的预感,看着熟睡的丈夫她仿佛看见了某种神秘的召唤,妻子杜丽真的抛弃了重病的丈夫先走一步,而子女似乎感觉爸爸在妈妈去世后一反常态,老小孩一般都任性和不可理喻,妻子下葬时孩子各种托词都不在现场,鲁迪听闻妻子特想去日本学舞蹈想成为一名舞蹈家,为了满足妻子远行的目的,他带着积蓄去日本东京小儿子工作的地方,而他妻子一直想去看看小儿子卡尔。“我要知道她走的那么突然,我会对她好一点。”

41分钟前
  • 与碟私奔
  • 推荐

割裂的文化撕裂的影像。前半段是家庭伦理片,后半段是魔幻现实追梦片。病夫帮助亡妻圆梦,穿着亡妻的衣物游荡日本,和日本流浪女汉子舞者忘年交情。很小津很禅意,樱花般的绚烂生命,最后一段湖畔共舞是泪点,还好他终于看见了富士山

46分钟前
  • 鴍諌🌈
  • 推荐

让她生,让她舞,直至敲响暮钟,一天的光阴,就是她的宿命,黄昏的飞翔,才是她的天堂。妻子得知相携50年的丈夫生命所剩无几......再次诠释失去后才懂珍惜。感情饱满真实而自然,值得收藏!

48分钟前
  • WellIgotone
  • 推荐

东京物语+迷失东京

50分钟前
  • Touma
  • 还行

细腻优美的摄影,涓涓细流的思念。樱花的绽放总是美丽而短暂,人生即如此。爱一个人要在他美丽绽放的时刻紧紧拥有,否则逝去的怀念永远只是遗憾。后半段多彩的日本文化记忆深刻:轨道交通、情色文化、樱花满园、饮食居住、现代舞蹈、死亡仪式。。。

51分钟前
  • 蒜 | BOY A 🌈
  • 推荐

有些东西有点不能接受,主要还是猪脚的日本舞蹈舞得有些过了,还有那小姑娘给人感觉不真实,虽然有遗憾

55分钟前
  • 悯笈
  • 推荐

因为视角从老人出发,所以更容易被孤独感打动。情节虽然刻意,桥段也在意料之中,但小细节中的情绪很浓。时有时无的苍蝇鸣叫,夜晚和白天的海浪。其实仅有这些细节就够了。舞踏很美,是影子在跳舞的解释很动人

57分钟前
  • 松针猪
  • 推荐

细腻心酸,有时亲人还不如陌生人,当他敞开大衣说杜丽你看,真是直戳心窝啊。。。如那舞伎般委婉哀伤

1小时前
  • 彌張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