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别离

爱情片大陆2013

主演:张檬,黄阅,王盈凯,卓予童,缪婷茹,索郎尼马

导演:吴林

播放地址

 剧照

爱别离 剧照 NO.1爱别离 剧照 NO.2爱别离 剧照 NO.3爱别离 剧照 NO.4爱别离 剧照 NO.5爱别离 剧照 NO.6爱别离 剧照 NO.13爱别离 剧照 NO.14爱别离 剧照 NO.15爱别离 剧照 NO.16爱别离 剧照 NO.17爱别离 剧照 NO.18爱别离 剧照 NO.19爱别离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7-22 20:51

详细剧情

  电影由三个短片组成,展现了三个地理风貌截然不同的城市里所发生的相似又迥异的爱情故事。  作为一年期的交换生,小萌(张檬 饰)在台北的学习生活即将迎来尾声,校园中,处处散发着依依惜别的忧伤气氛,小萌和在这里结识的男友小四(王盈凯 饰)之间更是难舍难分。谁也不敢去想他们之后会有怎样的未来。  《黄金夫妻档》是一个很受观众欢迎的纪实类综艺节目,而谢小佳(缪婷茹 饰)和李小刚(黄阅 饰)正是其中的一对夫妻。遗憾的是,镜头前的恩爱并没有延续到落幕之后,事实上,在两人之间横埂着的,是一份离婚协议书。  为了祭奠死去的男友,女孩思雨(卓予童 饰)独自踏上了前往九寨沟的旅途。秀美的风景并没有淡化思雨心中的阴霾,在九寨沟,她结识了当地的导游多吉(索朗尼玛 饰)。

 长篇影评

 1 ) We all are donors.

××××××××××××××××××××××××××××××××××××××××××××××××××××
这篇观后感里所表达的想法——确实十分消极、沮丧——是观看了这部电影之后产生的感受(电影就有这样的力量,不是吗?),所以,在浏览这篇观后感之前,请务必先观看这部电影。也请不要脱离电影内容的框架,直接在我的想法上作评论。
××××××××××××××××××××××××××××××××××××××××××××××××××××



确实是文艺爱情片,但是感觉更像是个寓言(这要归功于原著)。

看完电影,片中那些漂亮的镜头和音乐自然是不能忘怀,但是让我想得更多的是……

其实在这个社会上,每个人都是“捐献者”吧。活在这个世界上,要么捐的体力要么捐脑力。

我们从小到大被这个世界灌输的价值观和电影里的Hailsham所灌输的又有什么两样?
一样都是在灌输着:我们的人生价值高低取决于我们对这个社会付出/捐献的多少。

到了最后我们被这个社会压榨到老,就像电影里的一样,重要器官被捐出,所剩机体再也不能维持生命的时候,盖上白布关上灯,人活在这世界上究竟能留下什么存在过的证据呢?捐献的与受捐的人,还不是都走向一样的终点吗?所留下的不过也是虚名罢了。


“是啊,很多人都怕第一次“捐献”,不过过了那次之后也就好了,大家都是这样过来的。”


有人纠结于“为什么他们不逃走”这样的问题。我要说,如果逃了,这个故事就沦于俗套,毫无深度了。
在这么样的一个社会,除了按照这个社会的价值观所设定的方式而活,人似乎已经找不到其他能实现自我价值的方式了。
逃?又能逃到哪去呢?有时候逃避还不如接受,不如迎合大众来得简单。

TOMMY振聋发聩地嘶吼之后,Cathy对着一片原野静静流泪以后,一切还是继续进行着。就像今夜流完泪,明早还是只能继续走向学校、办公室…这些捐献的手术台。


“两个真心相爱的人,就能证明我们不仅仅只是生命体───我们也是有灵魂的,这样就能延缓“被”捐献了。”


活在这个世界上,究竟要寄希望于什么呢?

你以为真的有天堂,有救赎吗?

你以为真心地爱或是与人为善,去地狱就有“缓刑”么?

一切不过是谎言罢了。


==============================================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4005212/?start=100

 2 ) Don't let me go

《别让我走》是一部很另类的电影,首先它的壳是克隆人题材,带有强烈的科幻色彩,它的故事是关于器官移植的,涉及到伦理道德问题,而它的核心却是关于人性和灵魂。它无关科幻和反抗,平静地叙述了一个故事,在孩童时期被告知既定的命运轨迹就是捐赠器官直到死亡的克隆人,他们是逃跑还是认识自我,影片选择了后者,这另类思考的方式使得这部电影与同类题材电影相比显得更有人性有灵魂。

 3 ) 关于生的永恒的可能性

从来都没有第二种可能性,比如峰回路转,比如最后的颠覆。

什么都没有,从一开始,便是在一条宿命的轨道上,三个伙伴,无论开始时如何天真烂漫,如何倾心、暧昧、嫉妒、伤怀,到最后不过是殊途同归。

或许极致的悲伤便都是如此不动声色的。仿佛云淡风轻一般,不值一提。

原著小说是很早前借来的,看了一半便还掉了。因为时间超期,也因为多少受不起前面那些琐碎的铺垫与叙事,情绪都是支离破碎的飘在空中,找不到下落的地点。然后关于这个不像科幻也不像爱情的故事便戛然止于一行人跑到镇上寻找露丝的本尊那里。

后续如何,也曾淡淡想过,无外乎捐赠,死别吧。在石黑一雄细碎的语言里又究竟会有多伤感呢?可偏偏就是未能读完的后半段,却蕴藏了悲伤的全部。

原来只要再坚持一点点,故事沉埋的悲剧力量便开始显现,而我只坚持看完了尚算美好的铺垫。如果没有电影,谁又知道我将和这个故事错过多久呢?

整本片子都很缓,沉静、凄美之中,哀伤是绵密的河流,在每一幅静美如诗的画面里暗自涌动。

海尔森、乡居到终结的三个篇章,就像主人公们短暂人生中的三支片段。随手拈来,不经意地给你瞥见,却是瞥见了尚未老去就必须终结的宿命。可就算再短,这宿命里也不能禁止爱。
那是她们也同样生而为人的凭证。

电影除了三位主角外,其他角色,尤其那些非克隆人几乎都是没有血肉的符号面孔。他们创造了他们,培养他们,检视他们,利用他们。真正应该具有灵魂及情感的这些人类反倒像一架没有感情完美运转的机器。而讽刺的是,就是这些人却在质疑克隆人的灵魂是否存在。

在夫人家里,海尔森的校长和夫人面对那对情侣满怀希望的目光时,毫无愧疚,只是仅仅说抱歉。

凯西和汤米说:我们认为艺廊的存在是为了要检视我们的灵魂。
校长和夫人却说:艺廊的存在是在检验你们是否有灵魂。

在这些符号面孔的眼里,即便你们相爱,微笑流泪。却依然只是工具而已。不算生而为人。

对此凯西哀伤的笑了,甚至都没有眼泪,那只是因为一切早已了然,不过是被最终验证。而汤米面对真相,在黑夜里的痛苦哀号,却击碎了凯西,以及所有人的心。

原来从来都没有第二种可能性啊。没有例外,没有奇迹,什么都没有。只有短暂的童年,短暂的无知,短暂的相爱,以及无尽的绝望。

这是属于宿命论的故事。所以没有逃出克隆岛的胜利大逃亡,也没有反人类的血腥复仇,这种无作为的故事走向,让屏幕前观看的人都开始希望会有点什么。可依然什么都没有。

仅仅是默然接受了必须捐赠的命运,默然送走短暂相聚的朋友,爱人。独自承受接下来的第一次、第二次捐赠以及终结。

直到最后,竟也没有恨。仅仅只是疑惑:“我们和受赠者的人生是否截然不同?生命都会终结,也许没有人真正明白自己的遭遇,或觉得自己活的足够。”

或许这就是石黑一雄披上克隆人的外衣,抛给人生的一个疑问。
有些人活的很长,打驻颜针、吃补药、换器官……可漫长的生命却显得空洞而缺少意义。还有些人活的很短,也许刚刚摆脱稚嫩,还没看到过皱纹,也许初次品尝的爱情还在最新鲜的样子……可因为知道时间不多,便会无比珍惜每一秒,拼命想看到更多,了解更多,拥抱更多。

这两种,谁又说得清那种才是真正的活着呢?
关于生的永恒的可能性,或许就像海岸边那艘寂静的船,无论光鲜还是破败,定格的一瞬间,便是永恒的一世。

 4 ) 校长和夫人原来都是本尊-_-|||

1.麻将桌,如果就是个普通的家庭陈设,为什么是玩到一半的麻将桌?说明男主女主进屋前他们正在玩?还有就这么一个简单的麻将桌,为什么还给了两个特写镜头,而且这两个特写镜头跟情节完全无关,导演不会这么浪费胶片的。而之所以不让第四人出现,可能是因为第四人和男主实在是太像了,会被他们一眼识破。

2.开除说出真相的女教师时,校长说“我们不接受前瞻性思维”,表明了校长的领导策略。这说明校长并无意识挑战权威主流媒体,而只是希望人们对于这些克隆种子更好一些,例如给他们更好的玩具,更多的重视,而并不是完全改变他们的命运,正如她后面所说,他们的学校是唯一一所具有道德感的克隆学校。在其他学校都如养鸡场的时候,她只是希望社会上的人们对克隆学校更加重视。

3.在夫人家见到校长后,虽然校长说他们在努力让人们知道克隆人也有灵魂,也有喜怒哀乐,也有人生,但是每当人们碰到与自己生命相关的问题时就都不同意了,我倾向于她所说的人们也包括她自己。

4.细节暗示,Rose做完两次捐献后最明显的就是走路不便,说明她捐献的部位跟腿部活动有关,正如我们在后文所见,校长再次出场正是坐着轮椅,基于前面的种种暗示,我并不觉得坐轮椅只是为了表达校长年老,那样完全可以让她坐在阳光下的摇椅上打毛衣。

5.让我恍然大悟的一个镜头,就是夫人在送他们出门的时候看女主的眼神,还轻抚她的脸颊,还说,“我的孩子”。这明显就是看自己年轻版的照片。

6.夫人作为画廊的挑选者和管理员,对艺术的鉴赏力完全copy到了女主身上,所以校长评价凯西的时候说:“聪明又有创造力”。而校长的精英范儿也和Rose的social queen范儿不谋而合。至于Tommy,他的本尊就是麻将桌暗喻下未出现的第四人,按照推测也就是校长的先生,甚至说,校长、夫人和这位先生之间也存在着凯西,汤米和露丝的情感纠葛,这也解释了为何他们住在一起。再说一个学校大大小小那么多学生,为什么校长一见他俩面就认出了他俩,而且还对性格概括这么精准?足以见得他们是被特殊关注的,特殊关注的原因就是他们是自己的克隆体。

7.至于缓捐,我觉得是存在的,不然为什么Rose能打听到夫人的地址和操作方法。但是因为这个case牵扯到的本尊就是夫人校长和校长先生,所以他们并不愿意让自己的生命承担任何风险,所以直接告诉他们没这回事。Rose一定是听说过谁成功所以才这么信誓旦旦把地址教给他们俩的。

 5 ) 反复拷问的“生命”命题

       英国人拍电影总是希望勾引你来反思的——况且这还是日本人写的故事,日本人更是看到落片叶子也要做首诗的——写都不是白写,拍都不是白拍。所以既然冒眼泪看完,就绕不开多想:

    先假设请你做一套伦理心理测试题,请你一个一个问题回答下去:

    1、你想活的更长一些,避免年纪轻轻死于癌症,或者远离各类疾病带来的痛苦么?
    我想每个人的回答都是肯定的——“是的,谁都舍不得去死,我想要健健康康活的更长。”

    2、然而生命无常,说不准某一天,什么奇怪的疾病就困扰你了,于是,假如有这样的技术,在你需要更换某些器官以保命的时候,立即就有的换,你高兴么?
    我想每个人的回答几乎都是——“是的,迫不及待”吧!

    3、如果这些器官,是需要克隆一些人,拿他们的器官来备用的呢?你还想要么?——当然,他们被制造出来,也不过就是医疗用途。
    我想这个问题,很多人就要犹豫了。求生的渴望是很大的,我们都能深刻理解。谁都想多活一点儿,尤其是,当明明有办法可以让你多活的时候。然而,克隆出来的人,已经是跟自己一模一样的生命体了,你拿走他们的器官,不是像用他们捐的血那样简单,你拿走他们的器官,他们就少了那个器官。最后,可能你保了命,但他们可能就死掉了。你觉得你的生命,比起别的生命,更重要么?
    虽然有犹豫,但是只消想一下死亡袭来的样子,我想大家还是会慌乱地选择“用,我要用那些器官,我要治病,我要活命”吧!

    4、那么,最后的问题来了:当你,恰恰不凑巧,你就是那个被制造出来的克隆体呢?你该怎么面对自己的一生呢?

    这就是这部电影的主题了。主人翁们都是法律允许下的,合法的、命运不可抗拒的,克隆人。成年之后拿出器官,是他们生命一场的唯一目的。他们不被算作人类——虽然从肉体到灵魂跟人类一模一样。

    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大家都在讨论克隆人类对于道德伦理的违背。——好多入戏的影评跳出来大叫:他们怎么不逃呢?他们就那么安心接受命运安排?想不通啊,想不通啊。。。——仿佛这真是在讲克隆人的事。

    再回想一下:片子的视角,从未站在真正人类的那一方去加入探讨。自始至终,都是以克隆人自己的眼睛和心灵,来审视这一生和这命运。
    所以,为什么呢?
    它真的在讨论克隆人么?
    还是,它其实在讨论我们自己。

    第一层,
    同样是人类,我们生下来也是各不相同的。每个人只能按照自己自身的局限性去行走一生。有的人生下来智商140,有的人生下来美貌,有的人生下来便富有,更多人生下来智力稀松、样貌平常,甚至还有一些,生下来,肉体就缺这少那。

    我们好些人,生下来便拿到了好牌,恰如剧中那些非克隆人的正常人类。所以,他们对待克隆人,是冷漠的,是无视的,假装看不见,仿佛与己无关——镜头中医院里那些护士,很坦然地跟身为克隆人的护工,聊起那些个克隆人捐出器官的次数以及他们何时终结生命等等“琐事”时,笑眯眯地,神态是那么平常。他们在想什么??大概在想“他们真可怜,幸好,我生下来便不是克隆人”吧!

    是的,多数人们不会去多想别的。因为一生只有一次。基本上,生命之签,只在生下来那一刻,便抽好了了。既然我命已定。所以,如果我是好命,我就没有必要以同理心再去同情那些没有抽到好牌的人——那是他没抽到,与我无关。而那些不幸拿到烂牌的人,不幸生下来便抽中烂签的人,能怎么办呢?在周围普遍的冷漠下,在确实又怪不到别人头上的情况下,能怎么办呢?只好默默活下去,完成自己应有的使命。

    所以,那些嚎叫“他们怎么不逃走”的影评人们,你们觉得,他们除了完成使命,还能往哪里逃?!
    这事情到最后,最好的发展只能就是克隆人集体起来造反,以跟人类厮杀,获取生存权了。

    第二层,
    好些人说,后天的努力,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容貌可以改,贫富可以换。。是的,个体与个体之间,尚且有希望通过“努力”来撤换命运。然而,退到底,有谁能违抗自己天生的宿命?——对于人类来说,天生的宿命就是都要去死。从我们目前所属的时空层次来讲,这一点真是无可更改。

    从整体上来说,难道我们不是那些克隆体么?
    难道我们抗拒命运,有用么?
    我们向天哭嚎千万次,像剧中男主角那样地嚎叫、抗拒命运的不公。现实还是无可奈何的,我们还是大踏步、被迫迈向死亡。
    人类不想离开——去的地方越多、见得东西越多、经历的越多,越不舍于人世。死这个字眼,光想一想,就好可怕。
    我们不愿去想这一点,好些人抱着很大的幻想,以为这件事我可以克服。所以我们贪婪、自私,我们尽可能延长自己的生命,哪怕以剥夺他人生命的方式来换取!所以我们人人有为王之心,人人都想要经世济国,挤挤嚷嚷,不肯罢休。所以我们甚至要造出“克隆人”,来解决我们自身的生存问题——即使这说到底还是以命换命。
    我们难道不知道?困扰我们的,推到最根本,只是关于“生命”的命题。
    如果生命注定是以朝露的形式存在。那我们人类的命运,就无可更改。


    所以,这电影教会我们什么呢?
    第一,生命是短暂的,每个孩子生下来,就应该被告知这样的现实道理,然后,把一生倍加珍惜而尽可能愉快地度过去。
    第二,无论抽到了什么牌,生命都是平等的。抽到好牌的人,别只顾得意——不然细想生命,又有何意义,得意也好失意也好,都是要死——不如多以同理心去帮助牌不那么好的人。一来,可以从整体上,延续人类的生命和价值。二来,否则牌不好的人,也许会积聚起很大的力量,一举赶走牌好的人,重新洗牌发牌。——要用抢夺来获取生存权,代价只能就是厮杀。

    说到底,这片子的主旨,虽然没有明讲,无非还是一个“尊重(生命)和(生命)平等”的主题。英国电影里现在很少强调“抗争”。看来这一百多年来,他们显然又进步了不少。
    希望我们也进步快一点。

 6 ) 石黑一雄的有无之辨

石黑一雄的有无之辨

《别让我走》(Never Let Me Go)是去年秋天的电影,石黑一雄原著,马克•罗曼尼克(Mark Romanek)导演,我却直到不久前才看到,那还是在长途飞行途中,前排座椅背面的小电视上。因为在手提电脑里存了要给某期刊评审的稿件,而文章的主题恰好是小说《别让我走》,于是就带上耳机,把电影看完,然后又读了一遍别人的评论,忽然觉得自己也有话说,就开始写这篇短文。
电影版《别让我走》颇为赏心悦目:人物青春,服饰淡雅,面画考究;故事却颇为惨淡,这自然源自石黑一雄的原著。通常的科幻故事都有明确的“危机-解决”主线,过程也大多紧张刺激,《别让我走》虽然有着克隆人主题,却更像是一部披着科幻外衣的文艺片,毕竟,少男少女的三角恋爱时刻发生在我们平凡而琐碎的生活中,由成长到死亡的时光流逝更是谁都不能逃脱。然而,与一般意义上的成长和爱情故事不同,《别让我走》的少男少女其实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人类,他们为克隆技术所创造,自出生起就被精心豢养,生活在看似世外桃源的寄宿学校里,却注定要捐献出健康的器官,直到生命凋零。他们曾经浑然不知主宰自己命运的“上帝”正是那些想要征服自然、掌控命运的人类,即使被告知克隆的身份和器官捐献的使命,他们仍然误以为自己就是人类成员,仍然义无反顾地去爱,去贪恋生命,去承受“爱别离、求不得”的痛苦。如此看来,我们这些人类,倒是可以被理解成“上帝”玩弄于掌心的克隆。
《别让我走》的篇名来自于陪伴着故事中克隆少女成长的流行歌曲。一边哼唱着“别让我走”,一边目睹朋友爱人渐渐地失去器官乃至生命,而自己也终将发挥着“治病救人”的功用直到无用,克隆人究竟在向谁呼告哀求“别让我走”?与此直接相关的正是我读到的那篇评论所提出的问题:当人类僭越上帝,执掌了创造和毁灭生命的权柄,上帝又能有什么用?
小说/电影中有这样一处情节:克隆少女露丝在朋友们的陪伴下去小镇上寻找自己的“原本”,却发现在旅行社工作的陌生女郎只不过与自己容貌略有相似而已;露丝大失所望,对朋友们哭着说:“我们本来就是照着渣滓做的,所以才能被轻易抛弃,这个世界从来都没有我们的位置。”当克隆孩子们在寄宿学校里得知自己的宿命时,他们并不理解其中的含义,真正的“觉醒”发生在那次远足。怀着“我是谁”这样的问题,克隆孩子们怯生生地闯入了世界,他们趴在窗前好奇而羡慕地张望旅行社里工作的人类,却最终意识到这个美好的人类世界并不属于他们。这样的场景并不陌生,早在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里,就曾出现过怪物透过玻璃窗窥探普通人家的情节。无论《别让我走》中的孩子们如何地青春逼人、美丽精致,他们却不过是肮脏丑陋的弗兰肯斯坦的升级版本,是源自渣滓、归于废物的“医疗用品”。正因为如此,曾经视察寄宿学校的慈善家贵太太才会在见到克隆孩子们时流露出“见到可怕蜘蛛却又不敢有所表露”的僵硬表情。电影中,演员生动地表演出了这种刹那间的尴尬相,然而,电影却终究失掉了小说里隐藏在比喻中的“怪物”意象。电影的唯美影像很好地表现了克隆孩子的纯真美丽,也因此而更富有“把美好的东西毁灭掉”的悲剧意味;然而,《别让我走》的小说文本却通过比喻和互文在美好形象的核心藏着弗兰肯斯坦的阴影,这是电影所未能成功再现的。
与原著小说相比,电影的视觉图像虽然有所失,却也不能说完全无所得。例子之一就是克隆少年汤米的画作。小说中,汤米从小就喜欢画画,用笔在白纸上创造出并不存在的生物是他的僭越游戏。无论文字的描绘如何生动形象,在电影屏幕上亲眼看到汤米画作的冲击力是不可替代的,正是在这种冲击的提醒下,我意识到:所谓的“创造”,在人类科技和上帝的竞争之外,还有一层含义,那就是艺术。我所读到的评论文章深入探讨了何为“创造”,即,当人类通过克隆技术实现了原本为上帝所独有的创造能力时,我们该如何理解上帝的创世以及创世的上帝。十六、七世纪的欧洲,当人类步入早期现代社会时,世界被视为精密仪器,每个零件都各司其职,而上帝则有幸被比拟成钟表匠,其设计无懈可击,哪怕世间的缺陷和灾难都最终有其长远的功用。现代理性的疆域虽然时常受到各种质疑和冲击,但科技层面的跃进(以克隆为代表)是碾碎螳臂的车轮,更勿论现代社会越来越完善的种种控制机制(寄宿学校甚至学校外的世界何尝不是反乌托邦小说里极权社会的缩影)。这种情况下,难道我们不该回头去反思一下那个创世只是为了让事物各逞其用、各尽其职的“上帝”?坦白并悲观地说,身为普通人的我们不可能做到为了渣滓的卑微、低贱和无用而去爱,而这种爱,才是上帝存在的意义。
与这种爱相呼应的,正是汤米的艺术。遗憾的是,我审读的那篇小说评论忽略了这一重要主题;而电影虽然让观众实实在在看到了汤米的“创造”,却也仍然缺乏这方面的深入挖掘。《别让我走》中,寄宿学校曾经鼓励克隆孩子画画、做手工,其背后的目的却是为了向人类社会证明克隆也有灵魂。用看蜘蛛的眼光打量克隆孩子的贵太太收藏并展览他们的作品,以此推动“维护克隆权益”的崇高事业。该项事业毫无悬念地失败了,一来要归咎于人们不愿意放弃克隆为他们带来的健康长寿;二来,更是因为慈善也好、维权也罢、更还有所谓“映射灵魂”的艺术,其实都不过是某些人寻求自我满足的渠道。与克隆技术的实用相比,艺术终究无用。更有甚者,就连“艺术无目的且无功用”的说法都是现代社会的产物,是现代社会运作所必须的意识形态。
无法理解这一切的汤米只管埋头画画,他是自己画作的上帝,他爱这个诞生于想象的世界,甚至幻想这个世界能够证明他的灵魂,能够为他赢得区区几年的多余生命,在这求来的额外时间里,他能够与心爱的女孩平静地生活,并最终满足地死去。然而,当他带着自己的画,和爱人一同去见克隆权益维护者时,却被告知“用艺术证明爱情,用爱情赢得生命”只是幻想。回程路上,汤米跪在车灯前,摧心裂肺地哭嚎,为身为废物的自己,也为那些毫无用处的画,但更深的痛苦却源自对这些渣滓割舍不下的爱----这是故事中的第二次“觉醒”。人们可以随意割取克隆的器官,取消他们的生命,却无法阉割他们的对彼此、对世界的依恋,因为,拥有、利用并最终抛弃一切的人类,唯独把这个东西留给了那个被命名为“上帝”的终极废物。
电影结尾,露丝死了,汤米也死了,他们的朋友凯西在暮色中眺望,期待自己的死。这时,我多么期待导演能够再给汤米的画作一个镜头。花败了,人不在了,那些蕴怀着山川草木珍禽异兽的白纸,它们又都去了哪儿?
 

 短评

把这片子当科幻片来看的人,长的都是什么神经?

6分钟前
  • 匡轶歌
  • 推荐

剧本。表演。摄影。节奏。配乐。色调。无一不考究、精确。淡淡的华丽藏在隐忍的叙述中。值得人泪水的胶片。

9分钟前
  • 发福的唐吉珂徳
  • 力荐

不论如何 是部非常美丽而且让人心碎的电影 邻座的女生几乎从头哭到尾PS 请各位不要再标记它为惊悚了 一点惊悚都没有

11分钟前
  • Fran
  • 推荐

如果要以"人人皆为捐赠者“的隐喻来解读,本片当然可算是寓意辽远。可惜,全片的节奏过慢,叙事风格老调,文艺腔又被科幻味冲淡,可谓一事无成。两位女主角的演技值得夸耀,而汤米则是小时比成人演得出彩。这种猎奇饲养孤儿学院的黑故事,以及关于手术部分的着意描绘,让人看出石黑一雄根性上仍属东瀛

15分钟前
  • 文泽尔
  • 还行

调调很中意,演员很中意,就是草泥马的含而不发的情绪,文艺不是这么个憋屈法儿吧。

18分钟前
  • 遁了~
  • 还行

石黑一雄的这个故事太日本化了,背景和人物放在英国,怎么就那么怪异

22分钟前
  • 油漆未干
  • 还行

CareyMulligan演得真好 谁说这片不科幻了 如果你知道自己只是一个被捐者 一生的都在等待本尊身体衰竭并捐出器官 这还不够科幻么

24分钟前
  • 安大
  • 推荐

凯拉奈特莉悲催了,这部电影将她的所有缺点暴露而且是放大,丑!

28分钟前
  • 眠去
  • 推荐

一开始便是“1952年医学出现重大突破,医生终于能治愈过去的绝症,到了1967年,平均寿命已突破一百岁。”、在这样的过去虚拟语态中,故事开始,并且一直发生在过去。原作是“英国文坛移民三雄”之一的日裔英国小说家石黑一雄,其人曾被英国皇室授勋为文学骑士,并获授法国艺术文学骑士勋章。

30分钟前
  • 恶魔的步调
  • 力荐

“我所不确定的是,我们和那些受赠人的人生是不是截然不同?人生都那么短暂,是不是很多人都觉得活不够。”一个好剧本一个好故事一群好演员,摄影、构图一如经典的英国电影让人感觉美不胜收,配乐也使气氛营造的很不错。在这个早已安排过的宿命里,爱情又能起什么作用?★★★★

31分钟前
  • Q。
  • 推荐

本來覺得這個設定太扯——人類不可能這麼殘忍。養著受罪又花錢的供體不如一次全部捐贈(略加統籌一個人的器官很容易一次性利用掉)。然而換個角度思考,我們不都是特權階級的“供體”嗎…影片中一次割取一樣臟器的捐贈和我們的生活何其相似。污染、過勞、貧窮、焦慮,器官捐贈變成了這樣隱晦的形式。

32分钟前
  • 席德
  • 还行

演员表演不如预期,有着这样一个超强的剧本和原著小说打底,故事开始时的美好和天真烂漫和结局时的对比如此强烈,如此一个悲剧却被处理成如今的感情真空?导演把风景和构图处理的很英国学院范儿算是唯一的优点,至于风格和人物的情感对接只能用一塌糊涂来形容!但本片依旧能够催泪!★★★★

37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明年是凯瑞穆里根的,小演员跟她长得也太像了吧,其实真的挺闷得

42分钟前
  • 城南草木生
  • 推荐

Andrew Garfield在Carey Mulligan身旁毫无演技可言

44分钟前
  • Lotte Mars
  • 推荐

太没力度,加菲呆若木鸡,梦游似的

47分钟前
  • 浑浊儿
  • 还行

石黑一雄的小说确实精彩,假设了一个绝望又冷漠的世界,像那阴云密布的天。喜欢几个角色蓬头垢面的样子,憨憨傻傻的,这更让人同情。满是怀旧英伦风的电影,却是一部科幻片,真是奇妙。唯一遗憾的是过于文艺的调调,这么棒的假设要有更精彩的故事就好了。何止主人公,很多事情我们也同样无能为力。

52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果断5分,今年最喜欢的电影

53分钟前
  • Wouldemos
  • 力荐

爱有意义吗?灵魂真的存在吗?我们真有价值吗?这些形而上的问题,只能令我们陷入悲伤绝望。所以我告诉自己,不要去在乎结局,不要去害怕未来。只求能爱,能与你共渡一段好时光,活在当下,心满意足。

56分钟前
  • 亚比煞
  • 推荐

太伤,看得憋屈。另外有个设定不理解,每人拥有一个克隆体,克隆体到了20多岁都要接二连三被取走器官,直到死亡。难道每个原版的人(真身)一生中都会在二三十岁上得几次严重到要换器官的病???就算地球生态出了问题,也不会原版都大病怏怏,克隆体个个活泼健康吧?

58分钟前
  • 雨宫萤
  • 推荐

惊悚你妹 纯文艺片…

1小时前
  • 桶桶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