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懿传

大陆剧大陆2018

主演:周迅,霍建华,张钧甯,李纯,辛芷蕾,董洁,胡可,邬君梅,童瑶,陈昊宇,经超,黄宥明,陈冲,李沁,张佳宁,曹曦文,何泓姗,陈小纭,袁文康,曾一萱,于子洋,赵柯,刘美彤,韩丹彤,齐欢,李琦,蒋雪鸣,郭虹,宫晓瑄,闵春晓,关雪盈,张举举,林澄,夏楠,屈楚萧,吴倩,王纯,陈木易,孟召重,杨柳,王小橙,胡明,王伟,张丰毅,王劲松,李光洁,余少群,王鹤润,张棪琰,刘泽宇

导演:汪俊

播放地址

 剧照

如懿传 剧照 NO.1如懿传 剧照 NO.2如懿传 剧照 NO.3如懿传 剧照 NO.4如懿传 剧照 NO.5如懿传 剧照 NO.6如懿传 剧照 NO.13如懿传 剧照 NO.14如懿传 剧照 NO.15如懿传 剧照 NO.16如懿传 剧照 NO.17如懿传 剧照 NO.18如懿传 剧照 NO.19如懿传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04 16:09

详细剧情

  18世纪上半叶,满清王朝迎来了最后一位长寿皇帝的时代。风华正茂的弘历(霍建华 饰)正式登基,定年号为乾隆。与此同时,自幼与弘历青梅竹马相知相亲的侧福晋如懿(周迅 饰)也随驾入宫册封娴妃。遽然身处政治斗争的核心,心心相映的二人逐渐体味到巨大的撕裂感。皇太后(邬君梅 饰)与如懿娘家乌拉那拉有着深仇大恨,自然视娴妃为眼中钉。政治舞台,后宫专政、老臣跋扈从四面八方分割皇权。暗潮涌动的皇宫,皇帝与娴妃相互扶持,共同进退,终于逐一扫除障碍。如懿升为皇后,看似一切美好,但是在坎坷荆棘之路上,成熟老练的帝王已经和人生旧爱貌合神离。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本片根据流潋紫的小说改编。

 长篇影评

 1 ) 乌拉那拉·太平宫斗记

欢迎您观看大型室内外情景惊悚剧《如懿传》。

按照玛氏一号定律,只要女主玛丽苏的速度足够快,妖艳贱货和白莲花就永远追不上她。

只要女主的玛丽苏光环足够强大,剧情就会围绕着活泼可爱的她展开。

虽然头面部有一些略微的饱(zhong)满(da),眼皮有一些略微的凹(jiang)陷(ying),被丝巾遮挡的脖子有一些略微的岁月痕迹,戴着护甲的手指有一些略微的圆(cu)润(cao),但是仍然不妨碍女主角青樱格格的活泼、俏皮、古灵精怪。

谁让迅哥儿的人设就是这样,万年不变,四十多年来孜孜不倦地在各种影视剧中扮演着不同形态的少女,机灵调皮的太平公主。

虽然看起来更像慈禧太后。

四阿哥选福晋,乌拉那拉·太平如入无人之境,精心打扮过的她熠熠生辉,饱满的面部也莹莹地泛着光彩。

就是没戴旗头。

但是光头的白子画上仙不在乎什么旗头不旗头的。毕竟乌拉那拉·太平是和外面那些白莲花or妖艳贱货不一样的一股清流,正对四阿哥的口味。

说起来这位四阿哥的口味也很不同寻常。端庄的富察格格,勉勉强强做个侧福晋;漂亮的高格格,只配回家卖红薯。热衷在公共场合出虚恭的太平格格,才是最清新可爱的人生良配。

当然,由于各种复杂的问题以及各方邪恶势力的阻挠,太平格格没能跟四阿哥做成正头夫妻。

但是,男主是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虽然有无数个女人,真爱却永远只有女主一个。后宫三千,统统浮云草木,“我都是迫于无奈,才把她们娶回家的。”就连宝贵的初夜贞操,也要留给我们的太平格格。什么婚前初试云雨情之类的,这种剧情不存在的。

不禁让我联想到了一部分言情小说的读者,要求小说男女主都是处子之身,否则就是不纯洁。本剧编剧似乎很有可能是其中一员。

四阿哥顺利登基。太平娘娘受到了各方黑恶势力的打压挤兑。给太后敬汤,太后置之不理,女主角端着汤碗,把手都烫伤了。

——所以你让太后怎么接碗啊这么烫!你想烫太后吗喂!

好在太后很了解触摸热汤碗可能导致烫伤,这才幸免于难。

但是太后是个记仇的女人。差点被烫手这种事,怎么会善罢甘休?一转脸,太后就亲自拿出了一瓶毒药,准备把女主角毒死。

我们只需要用脚趾头想一想,就能知道这次毒杀行动没有成行。否则剩下的八十多集就没得演了。

果然,姑妈老皇后替女主挡下一波攻击,喝下了毒药,成为了一名地下工作者。为本片女主而牺牲,是每一名角色应尽的义务。

一波不成,太后又放二技能,让女主留在旧房子守孝三年。不要嫌弃太后事多,因为不停地折磨女主,也是每一名反派的重大责任。太后作为一名退休人员,每天的兴趣不在广场舞,而在折磨女主角。

当然太后也是有自己的理由的,那就是:想换个单间。

“你不让我住单间,我就让你老婆当钉子户。”多么朴素的皇家亲情,简直令人潸然泪下。

接下来几集,女主接连受到来自各方(主要是女性朋友)的物理化学碎片式攻击。然而,敌军围困万千重,她自岿然不动,除了跟白子画上仙双宿双飞,没有其他理想,堪称道德楷模。不过演了这七八集,似乎也没看出女主是什么性格,只能听出她抽烟挺猛的。

不过相比男主,女主的形象还是立体多了。清宫白子画上仙的七十二变,让人难以分辨这人到底是怎么想的。今天一生一世一双人,明天就夜夜相伴百花眠,在贞洁烈男与风流浪子之间有效实现无缝切换,使得观众朋友们同时欣赏到霍建华先生曾经饰演的若干个角色,实在是高明异常。

本剧最令人称道的,还是古代中医高超的医术。皇后娘娘送给两个妃子的手镯,居然有神奇的避孕功效,胜过毓婷,堪比皮埋。不知道这种造福女性的物品在哪里能够买到呢?

除此之外,本剧的台词设计也非常引人入胜。黄子画上仙去给太平娘娘过生日,祝愿娘娘“长长寿寿”,还说了两遍,几乎让人以为是要祝她长长瘦瘦了。众所周知,乾隆皇帝的诗歌造诣水平不是特别高超,但是或许略微高于使用“长长寿寿”做祝寿词的水准也未可知。

还有页游特效荷花池,种植荷花+9999经验。给你不一样的体验。还等什么?快来和乌拉那拉·太平一起,开启这款船新游戏。

 2 ) 《如懿传》,从解脱中得到快感

追《如懿传》,已经两个月了,终于追到了如懿断发、永琪告别,接近大结局了。想到一个周末之后,这个故事就要和我们告别,却有一点惆怅。这种惆怅,是跟陪伴自己很久的故事告别的惆怅,也是对故事中人的命运的惆怅。

第81集,是故事里所有人物的命运转折点。这个转折,也是用之前的情节一点一点铺垫出来的,是必然到来的。再转折到来前,乾隆已经耽于享乐多时,起初只是在宫墙内追欢逐艳,终于每况愈下,开始涉足烟花柳巷了,这一集,他带着歌女水玲珑和她的六个姐妹上了游船。

▲第81集上线之前,“如懿断发”已经是微博上的热搜词了。万众欢呼雀跃,等着如懿断发。

上游船这件事,其实挺耐人寻味的。对长期生活在北方的人来说,在江南的游船上游玩,自然带来另一种感受,乾隆上船,也是为了这种感受,但上游船分明也有避人耳目的意思。带上游船的歌女水玲珑,又顶着“卖艺不卖笑”的名头,说话掷地有声,似乎很能平息议论了。可见,乾隆对舆论还是有顾忌的,毕竟,他每天的起居行止,都是有专人记录,要留给后人看的。

但歌女水玲珑,身为风尘中人,迎八方人,接四方客,基本上等于是一个粉丝众多的自媒体了,歌女们又把自己能够接近皇帝当做卖点大肆宣扬,衣裳上也绣着团龙纹,手背上贴着水仙花箔,引得四方瞩目,皇帝的隐私,已经没有可能保住了。

▲如懿始终很清楚,她真正的敌人不是别的女人,而是皇帝。面对皇帝,她说:“这宫里无休无止的猜忌、争斗,算计、背叛,确实让人厌烦,可是皇上难道不知道,这一切都是因你而起吗?”

对于皇家来说,这是不能忍的。皇家的权威,一方面来自于权力,一方面来自神秘感,神秘感不保,权威就垮了一块,也许,即便没有神秘感,只要有权力,也不能怎么样,但万事万物都是有相关性的,蝴蝶也能扇起风暴,谁知道呢?进入历史的人,一举一动都有历史的分量。

之前发生在宫墙里的一切,还算是家事,如懿不能忍也要忍下去,发生在烟花柳巷的一切,就已经不止是家事了。不管历史上,那位被当做人物原型的继后,为什么断发,为什么走到了“自行翦发、意欲出家”(清高宗上谕里的文字)的地步,但在《如懿传》的故事里,如懿的心路是有历程的,情感是有逻辑的。

她爱他,起初是因为青梅竹马有感情,后来是因为他是政治家、伟男子,但最终,他在她心目中的形象,逐渐垮塌了,她在船上说“皇上就像自己最爱的水仙花,临水自照,最爱的只有自己”,“刚愎自用、薄情寡性、自私虚伪的是你,疑心深重的更是你”。他是她唯一的寄托,而这个寄托却崩盘了,她不能忍受的,是自己人生理想、生活理想的幻灭,自己投入了时间精力全力建设的感情的崩塌。对如懿来说,这是最后一根稻草。

如懿终于忍不下去了,上船、断发。

这之后,如懿和乾隆有一段很长的对手戏,穿插着船外众人的争斗,紧张到了极点,周迅的表演,沉稳而有力,每一句台词,每一个表情,都含着千钧力道。但最让人难忘的,却是她离开乾隆的游船,独自离去后的画面,她独自坐在船头,脸上毫无表情,身前是一串灯笼,身后是夜色里墨蓝色的湖面,她沉沉地坐在那里,往事在心里翻滚。那是一个悬而未决的时刻,但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

解脱了。

尽管之后她还要查明永琪之死的真相,还要面对被禁足冷宫后的惨淡,还要听到母亲的死讯,还要忍受痨病带来的身心折磨。但,解脱了。

别的清宫戏,要的是登上权力巅峰的巨大快感,几十集的铺垫,为的就是穿上华服,走进殿堂,被万众拜倒时的快感,之前忍受的折磨,经历的龃龉,瞬间都被清空。而《如懿传》却反其道而行之,之前的铺垫,重重的阴谋和争斗,欢笑和陪伴,为的却是最后的解脱。

两种瞬间,都有一个画面作为代表。在别的清宫戏里,给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男人或者女人,身着华服走上权力巅峰时,深深的回眸,在《如懿传》里,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却是如懿在一切幻灭之后,空寂的表情。

▲如懿坐船离开。看到这里,既觉得如释重负,又觉得空茫失落。

▲《瑞典女王》的最后,嘉宝站在船头的画面。

当如懿坐在船头,已经有了去意,静静地等待命运光临的时候,一瞬间,什么都不重要了,别的人还在喧嚷、争斗,但她却在那一瞬间超脱了、离开了。那个表情,让人想起嘉宝在《瑞典女王》结尾的那个表情,“心力交瘁、万念惧灰、独立船头、眼睛直视前方,没有一丝表情。”

中国人能够忍受别人在争斗后失败,却不能忍受别人把失败当做解脱。解脱是否定,是轻蔑,是对此前被灌输的价值观的颠覆,是对结构性力量的最大反动。你想“二桃杀三士”?你的桃子我不要了,你以为“小人抱怀中”是对君子最大的惩罚,但君子想的却是天涯。

《如懿传》是一个想着天涯的故事。这是一种成年人的价值观,是成年人才能明白的人生况味,成年人才能懂得的故事。对于刚刚投身战斗的年轻人来说,他们不太能理解这种解脱感,也不能理解,周迅为什么从头到尾,都如此逍遥、优柔寡断、没有行动力,因为那是现实世界里的真实状态。

《如懿传》是伴着争议播出的,仅仅两集,自媒体世界就开始狂欢了,剧情、台词、服化道、周迅的妆容和脸,都成为被群嘲的对象,甚至在十几二十集,剧情渐入佳境之后,这种嘲讽依然存在。这种争议,真是因为剧情,因为周迅吗?不,所有的争议,其实只有一个起源,这个剧不符合此时此刻此地年轻人的标准。

▲还是在船上那场戏里,如懿断发后,抬头望着乾隆的瞬间。

为什么我要强调“此时此刻”呢,是因为,那不是所有年轻人的标准,也不是有史以来所有年轻人的标准,只有此时此刻此地的年轻人,被调教和包装成,要爽,要及时反馈,非黑即白。并且,以此为荣。此时此地的成年人,也把这种价值观奉为至宝。

新西兰女作家埃莉诺·卡顿,写过一本很精彩的小说《彩排》,这本书让她获得了2013年的布克奖,当时的她,仅仅28岁,她由此成为布克奖历史上最年轻的获奖者。她的《彩排》,讲述的就是一个“年轻到底是什么”的故事。

《彩排》的主角是若干年轻人,分别在两间学校学习,一间是名叫阿比·格兰其的高中,另一间是名叫圣·斯尔维斯特的戏剧学校。他们既要经历自己的人生,又要排练戏剧,人生和戏,产生了非常有趣的并行关系。

在埃莉诺·卡顿看来,少男少女们,都是白纸,是空心人,必须要向用学习和模仿,来充填自己,决定自己变成什么样的人。他们用阅读、学习、友情、爱情,用八卦话题和严肃的讨论,来充填自己,慢慢发展出自己的性格,使自己从一群面目模糊的同龄人中凸显出来,“为自己划分一片别人无法触及的区域”。他们也得经历一些危险的事,偶然突破成人给他们设下的界限。这一切都是他们将来生活的预演,是一场彩排,正如他们的老师所说的那样:“她这么多年以来经历的所有生活知识,相对于她日后会经历的所有事情来讲,只是一种彩排……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体验所有事。”

就是说,年轻,其实是一场彩排。是过家家,是对以后人生的模拟,他们并没有真正进入人生,对人生没有实质的经验。彩排中的年轻人,容易非黑即白,容易把青春当信仰,只求舌尖嘴利的一时之快。

年轻人有这样的状态,不奇怪,奇怪的是,很多成年人也长久地处于这种状态之中,不肯长大,不肯抛弃非黑即白的观念,不肯接受人性的复杂,甚至不愿意看到成年人的面容,成年人的生活状态,要爽,要及时反馈。

所以,我们的电影电视里,很久都没有现实题材,只有奇幻玄幻;我们看到的故事,必须大团圆必须爽;我们的演员,一过三十五就没有戏演。因为,大家都赖在“彩排”现场不肯走,不肯进入真实的生活,不肯面对复杂的人生。在人均寿命三十岁的时候,有这样的想法,很正常,但人类平均寿命70岁以上的年代,“彩排”现场能赖多久呢?

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凯特·米利特曾经写过一本名为《性政治》的书,在这本书里,她告诉我们,在面对整个社会的权力结构的时候,很多人原因扮演孩子,或者停留在童稚状态,矮化自己,弱化自己,向掌管权力的精英示好、示弱。

在孩童式的求爽里度过的一生,其实都是次一等的人生。这是我选择追看《如懿传》的原因。

 3 ) 【科普】历史上真实的如懿 断发的乾隆继后

家世背景

继后出生于康熙五十七年二月初十(1718年3月11日),她比丈夫乾隆皇帝小7岁,比孝贤皇后小6岁,比淑嘉、纯惠两位皇贵妃小5岁,就算是剧中一直称她为“姐姐”的愉妃历史上也比她大4岁,潜邸众人中当属那拉氏年纪最小。她的名字已不可考,但不太可能是“如懿”,因为在内务府档案里,乾隆身边有个小太监叫“如意”。也不太可能是“淑慎”,因继后几次册文都提到她“持躬淑慎”。乾隆四十一年,书生严譄上疏为继后鸣冤,称“纳皇后”云云,乾隆勃然大怒:“ 严譄乃微贱莠民,何由知宫闱之事?且何由知有纳拉氏之姓? ”皇后的姓民间尚且不能知晓,更何况名?“淑慎”二字既在册文中出现,那么,基本上不可能会是继后的闺名。同理,“娴”字即为继后封号,也不大可能出现在继后名字里。

继后姓辉发那拉,清史稿记载的乌拉那拉为误。她本籍镶蓝旗人,是辉发国主的后代,但到她这一代已经没落,父兄在仕宦上并不算亮眼。其父讷尔布终身只有世袭的正四品佐领一职,哥哥讷礼承袭父亲的职位,也只是佐领。“继皇后的家世,如果单从品级来看,并不太起眼,其祖父担任过副都统,伯父则担任过护军参领,虽然算得上是高级官僚,但是跟尚书、都统等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其家族虽然出身辉发部长后裔,但是远不如其近亲镶红旗的通贵等家门第高。通贵也是王吉砮之孙,其支有世管佐领和世爵传承,还只是在旗人中等世家的范畴之内。”(转自橘玄雅的博客)在她历次册封的册文里,封皇贵妃以前都没提到过“名门”二字,而包衣出身的贵妃、嘉嫔都有“笃生名族”、“早毓名门”等字样,在清中期,国主后裔的身份已经没那么举足轻重,不论这层身份的话,她的家世应与同样有世管佐领的嘉妃相仿。

虽是没落世家,但那拉家学应该不错,继皇后的侄子讷苏肯写得一手好汉字。继皇后的四十岁生日礼物里,出现了慎郡王山水画册,可见那拉有一定的艺术鉴赏能力。在穿戴档里,乾隆几次让皇后为他做贴身衣物,可见继后做得一手好女红。在雍正十二年的选秀里那拉能在秀女之中脱颖而出,被指婚给当时已经近于公开的太子宝亲王,也可以佐证那拉有较高的文化素养。

讷苏肯(那拉侄子)、张锡銮等三人书札

嫁入潜邸

雍正十二年是选秀年,当年二月,十七岁的那拉氏中选。三月,雍正帝将宝亲王侍妾高氏提拔为侧福晋,十一月初八,那拉氏嫁入宝亲王潜邸,成为弘历府中第二位侧福晋。那拉氏成婚后仅九个月,即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二日,雍正皇帝驾崩,九月初三,宝亲王弘历登基,是为乾隆皇帝。登基后半个月,九月二十四日,乾隆下旨诏封潜邸妻妾位分,那拉氏被封为妃。乾隆二年正式册为娴妃。“娴”在《说文》里解释是“娴者,雅也”,在传统文学作品中,“娴”也多用于形容文静的美人。曹植的《静思赋》里就曾写道,“夫何美女之娴妖,红颜晔而流光。”据内务府《鸿称通用》记载,“娴”字满文释义为“elehun”,意为恬然的、安和的。在册封她为娴妃的册文里,乾隆也提到,“尔庶妃那拉氏、持躬淑慎。赋性安和。早着令仪”,此时那拉氏虚岁仅18岁,也许是这个年轻姑娘沉静柔美的气质给妻妾众多的乾隆留下了深刻印象,因此被赐予“娴”这个封号。

雍正十三年十月二十九日,乾隆将花甲寺胡同,即华嘉寺胡同舒库入官之宅邸一所共四十二间,赏给那拉氏的父亲佐领讷尔布,档案可知她家原本住在河槽沿东。

为妃为后

此后那拉氏在宫中度过了十年的娴妃生涯,这中间乾隆的潜邸旧人们都频有生育,而年轻的娴妃则一直无出。但从乾隆初年的宫廷档案来看,乾隆对娴妃还是很优渥的。乾隆七年正月,皇帝赏赐西瓜灯的名单上,娴妃的名号仅次于皇后,列于后宫第二位。此时贵妃高氏还在世。

乾隆十年正月二十三,贵妃高氏病笃,乾隆下旨晋封贵妃为皇贵妃,娴妃、纯妃为贵妃,愉嫔为愉妃,魏贵人为令嫔。两天后,皇贵妃薨逝,谥慧贤皇贵妃。二月,乾隆给新晋的娴贵妃、纯贵妃提高了仪仗标准。十一月十七,行娴贵妃、纯贵妃、愉妃、令嫔册封礼

《清高宗实录》: 乾隆十年。乙丑。正月。 ○乙未。谕、朕奉皇太后懿旨。贵妃诞生望族。佐治后宫。孝敬性成。温恭素著。著晋封皇贵妃。以彰淑德。娴妃、纯妃、愉嫔、魏贵人。奉侍宫闱。慎勤婉顺。娴妃、纯妃、俱著晋封贵妃。愉嫔、著晋封为妃。魏贵人、著晋封为嫔。以昭恩眷。钦此。特行传谕。该部将应行典礼。察例具奏。
二月 ○甲寅。○谕、嗣后皇贵妃、贵妃仪仗内。红缎曲柄伞。著改用金黄色。妃、嫔仪仗内。著添用红缎曲柄伞一柄。

娴妃能超越一众有子的潜邸旧人晋封贵妃,本身就是一种很大的荣耀,因为乾隆七年修订的《钦定宫中现行则例》 规定,贵妃和皇贵妃都只有一位,在此之前清宫也一直只有一个贵妃,直到乾隆十年才破例册封了两个贵妃。一起晋封的纯妃早于娴妃入侍潜邸,是两个皇子的生母,且册封时已经第三次怀孕。潜邸中进门最晚、也无子女的娴妃,在这十年间和乾隆皇帝的感情应该是逐渐升温的。那拉氏是乾隆后宫最年轻的妃、贵妃、皇贵妃,且是唯一点明“摄六宫事”的皇贵妃(见知乎专栏//zhuanlan.zhihu.com/p/43703828

那拉氏册封贵妃的太庙祭文
乾隆十年三月造办处为新晋贵妃添作仪仗

曾有谣言说,娴贵妃册封时被皇帝免去了命妇行礼,事实上命妇行礼是庆贺礼的一环,只有册立皇后才有庆贺礼。如果是单独册封妃嫔,即便是董鄂妃、孝懿仁皇后之流的宠妃,也没有命妇行礼。妃嫔如要受礼必须与册封皇后同时举行。乾隆二年册立皇后并册封贵妃、两妃、一嫔,参照雍正元年之例(见《钦定大清会典则例 》),有立后,因此贵妃也能搭上立后庆贺礼的东风顺带受礼。到乾隆十年册封娴贵妃、纯贵妃等人时,因为没有同期册立皇后,就没有举行庆贺礼,自然也就没有贵妃受礼这个环节。

乾隆十四年册封那拉氏为皇贵妃时出现了新问题。这次没有册立皇后,但这位皇贵妃是公开的准皇后,所以礼部奏请举行庆贺礼,这一点乾隆同意了(这个庆贺礼最后合并到恭上皇太后徽号次日举行)。因为皇贵妃册封礼比照着立后典礼来(也有颁诏、进笺、加徽、庆贺),于是礼部又奏请在庆贺礼中让新晋的嘉贵妃也接受公主王妃命妇的行礼,乾隆却没有同意,原因是“皇贵妃及嘉贵妃同日受封,而公主王妃命妇行礼略无分别,则于仪制亦未允协”。但事实上,崇德元年、雍正元年、乾隆二年的册封礼都是皇后贵妃同日受封、同日受礼,并未见仪制不妥。为了拉开皇贵妃和嘉贵妃的差距,让皇贵妃单独受礼,乾隆硬生生憋出了个理由,“初封即系贵妃者,公主王妃命妇自应加敬行礼,若由妃晋封者,仪节较当酌减,此一定之差等”。并将这一说法载入了会典。但它其实只是个当期有效的“则例”而已:在这以前,凡是受了礼的高位妃嫔,全都是因为搭了册立皇后庆贺礼的顺风车,和初封晋封没有关系。

资料来源:http://tieba.baidu.com/p/3364813372?share=9105&fr=share&see_lz=0&sfc=copy&client_type=2&client_version=9.7.8.0&st=1533725915&unique=D415133AA8D2FCA2609EF3414D6AB1EA

允正中宫

乾隆十三年三月十一,孝贤皇后在东巡途中病逝。四个月后,乾隆宣布准皇后人选为娴贵妃那拉氏。但其实在这四个月中,继皇后花落谁家早已有迹可循。

三月十一,孝贤皇后崩逝于德州

三月十七,乾隆自山东抵京,回到紫禁城

三月二十二,养心殿西耳房装修挪至东耳房(养心殿东耳房是皇后居处,西耳房是贵妃居处),乾隆还特意嘱咐挪装修要等到去圆明园之后。此时距离皇后崩逝还不到半个月。

据《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总汇》

三月二十六,司库白世秀、七品首领萨木哈来说,太监胡世杰传旨,养心殿东耳房东三间内改作装修钦此。

据《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总汇》

四月初七,养心殿东耳房东三间内改装修讫

*补充:四月十二,后宫已有许多妃嫔得到晋封。据《为纂修玉牒咨查婉嫔等旗分及舒妃父家姓氏职名事致总管内务府》这条档案,“……内务府咨称查得婉嫔系乾隆二年五月十二日晋封贵人,庆嫔、颖嫔系乾隆十三年四月十二日晋封贵人……”同一时间,据《宫内等处女子嬷嬷妈妈里肉银底帐》记载,五月开始令嫔,舒嫔已经晋为妃,陈贵人晋为嫔,那常在、陆常在、林常在晋贵人。大约那拉也是在这一天晋升为皇贵妃的。

四月十四,娴贵妃侄子讷苏肯 由佐领补授三等侍卫兼乾清门行走

四月十六,东耳房内挪得装修讫。此后,东耳房内陈设做了一系列改动。

四月二十,内庭档案里已经出现“皇贵妃”字样。二十一日,皇贵妃率内庭等位往静安庄。

乾隆十三年四月的起居注

六月二十一,孝贤皇后丧百日满。至此,皇后丧仪基本结束。

六月二十二,军机处呈进所拟册立皇贵妃谕旨,朱批:改册立谕旨,明日再述(据《军机处随手登记档》)

七月初一,正式下诏册立摄六宫事皇贵妃,公开准皇后人选。热衷于cos爷爷康熙的乾隆这次没有仿照康熙朝孝懿仁皇后封皇贵妃的礼仪,而是效仿曾祖顺治封董鄂妃的典礼,“国朝顺治十三年、册立皇贵妃。皇曾祖世祖章皇帝升殿命使翼日颁诏天下。典至崇重。今应仿效前规。册命娴贵妃那拉氏为皇贵妃。摄六宫事。”关于“摄六宫事皇贵妃”这个名头,朝鲜人曾有过这样的吐槽

资料来源:《承政院日记》

1、朝鲜人说摄六宫事皇贵妃是不合礼法之举 。 2、“贺笺授之,此半皇后矣。”接受贺笺的皇贵妃才是半皇后。这个和顺治要废孝惠免其中宫笺表一样,笺表的有无才能代表中宫废立。题外话,那拉皇贵妃时期就拥有的笺表,之后的皇后却都被免去了,那拉是清朝最后一个有笺表的皇后。 3、康熙的孝昭孝懿在妃位、皇贵妃之位时候并不用朝鲜献礼谢恩。 4、朝鲜人说,你整个摄六宫事皇贵妃自己玩就行了,还让大家一起玩(我还要给准备三大节礼物),实在是不符合礼法又可笑

七月初七,早膳延春阁抱厦下同皇贵妃 纯贵妃进膳(节次照常膳底档)

七月初十,巡抚常安官房赏给三等侍卫讷苏肯。房子在今油坊胡同一带。

七月三十,皇贵妃家由满洲镶蓝旗抬入上三旗中的正黄旗。说起旗籍,那拉氏是清朝皇后里第一位出身下五旗的,关于正黄旗和镶黄旗的地位之分,引用一下橘大的回复

闰七月二十五日,讷亲上《皇贵妃请即正位坤宁折》,乾隆朱批:“朕立不了。”这道朱批常被人用于证明乾隆不愿立继后。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此时距离孝贤皇后新丧不到半年,继后当然立不了。更奇怪的是,这道在皇后丧期内请立新后的奏折并没有引起乾隆的怒火,相反,四天后,在金川前线督战的讷亲被乾隆嘉奖。

闰七月二十九日,“经略大学士公讷亲、川陕总督张广泗,奏........得旨:此次所奏彻无用之兵。并力攻剿。实合机宜。虽目下尚无大捷。而调度有方。用是稍慰。” (《清高宗实录》)

乾隆十四年,皇帝破例为皇贵妃增设仪仗。添做皇贵妃仪仗27件,数量上比原皇后仪仗(59件)少一件。提高仪仗规格,将皇贵妃仪仗内车舆由金黄改用明黄,改金黄曲柄伞为明黄曲柄伞,增添明黄八人仪轿一件、明黄宝相花伞两件。而贵妃仪仗则仍用金黄物件。在此之前,皇贵妃仪仗与贵妃数量相同,且都只能用金黄色物件,(见《皇朝通典》、《钦定大清会典则例》)。这次仪仗普调,不仅将皇贵妃和贵妃区分开来,还进一步加崇了皇贵妃的地位,使之成为除帝后外唯一能使用明黄仪仗的后宫主位。同年,乾隆又添设了太后、皇后仪驾30件,到第二年那拉氏成为皇后时,她的仪驾已经达到了空前的规格。

二月十八,以册封摄六宫事皇贵妃并平定金川恭上太后徽号

丙申○谕、金川平定。振旅功成。当朕运筹决策。宵旰焦劳。仰赖圣母皇太后慈训。……前者仰蒙圣母皇太后懿旨。于本年四月内、册封皇贵妃摄六宫事。今逢嘉庆。适遇吉期。晋显号之加隆。笃璇宫之欣豫。所有应行一切礼仪。著该部详悉具议以闻。 

二月二十五日,定太后徽号为“康惠”,并称册封摄六宫事皇贵妃为“中宫协吉” ○癸卯 谕礼部、朕惟君临天下。隆仪首重乎尊亲。……且万里成功之日,正中宫协吉之期。睹嘉祉之骈臻,沐鸿慈之普庇。敬展显扬之悃,用申归美之诚。加上圣母皇太后徽号、曰崇庆慈宣康惠皇太后。……其应行典礼。尔部敬谨详议具奏。

补充:四月初二,乾隆下旨:“初六日王妃公主命妇止在皇贵妃前行礼,贵妃前无必行礼 ”(据军机处随手登记档)

四月初四,以册封皇贵妃祭告太庙 圜丘 社稷 奉先殿,这也就是摄六宫事皇贵妃“祭告如册中宫仪”的体现。乾隆十三年七月晋封皇贵妃的上谕只提到祭告太庙与奉先殿,但在实际执行的时候,乾隆又提高了册封礼的祭告规格

出自《皇朝文献通考》,下同

四月初五,行摄六宫事皇贵妃册封礼。

四月初七、初八,恭上皇太后徽号奏书、册宝。

四月初九,以册封皇贵妃摄六宫事并加上太后徽号行庆贺礼,颁诏天下,诏书内恩款凡18项,并遣官祭告各地山川神灵、历代帝王,典至崇重。嫔妃命妇于交泰殿向皇贵妃行六肃三跪三叩礼,王公大臣文武百官齐穿蟒袍补服五日。这些都是皇后标准的礼遇。

科普:六肃三跪三叩是清代最高级别的礼仪,只有帝后能受此大礼。

关于册封和加徽庆贺礼合并的记载

乾隆十五年

正月十三起至二十二止 此十日同乐园唱连台戏 伺候皇后等位 阿哥等位 果盒 元宵 (见节次照常膳底档) 此时距离正式立后还有大半年,在部分内廷档案里那拉氏已经被称为皇后。

二月初十,皇贵妃千秋,赏银九百两。(据赏赐档)生日赏银九百两是皇后标准

六月十一,孝贤皇后27月丧期满。

七月初十,诏封那拉氏为皇后,典礼择于八月初二举行。 ○壬子。谕、朕恭奉皇太后懿旨。皇贵妃摄六宫事那拉氏、孝谨成性。德著椒涂。······皇贵妃摄六宫事那拉氏、自皇考时。赐朕为侧室妃。二十余年以来。持躬淑慎。礼教夙娴。暨乎综理内政。恩洽彤闱。用克仰副皇太后端庄惠下之懿训。允足母仪天下。既臻即吉之期。宜正中宫之位。敬遵慈命。载考彝章。册命皇贵妃摄六宫事那拉氏为皇后。于以承欢圣母。佐孝养于萱闱。协赞坤仪。储嘉祥于兰掖。所有应行典礼。大学士会同礼部、内务府、详议以闻。

七月十五,为庆贺立后之喜,乾隆下旨在典礼后将与新皇后巡幸河南、恭谒祖陵。

○谕、朕恭承慈命。继册中宫。庆典既成。礼宜躬率皇后。祗谒先陵。以展孝忱。以资福佑。兹于八月十七日、自京师启程。恭诣景陵行礼。旋由海子、西至泰陵行礼毕。取道保阳。巡幸豫省。所有应行典礼。所司敬谨豫备。

八月初一,以册立皇后。遣官告祭天。地。社稷。太庙后殿。奉先殿。

八月初二,册立皇贵妃那拉氏为皇后。次日诏告天下,以册立皇后停秋决,免官员罚俸停俸

八月十五,皇后之父讷尔布、追封为一等公。遣官致祭。造坟立碑如例。妻封为公妻一品夫人。以其孙讷苏肯袭一等侯。

八月十七,乾隆率皇后奉皇太后恭谒祖陵,巡幸嵩洛,车驾出京师。十一月初三,御驾进宫,此次出巡共计76天。

关于立后过程可以肯定的是,乾隆并不是被逼立后,在册立那拉氏前,乾隆就给了她种种皇后待遇,就连摄六宫事皇贵妃的名号,也是乾隆为了那拉氏首创的。摄六宫事皇贵妃低于皇后高于普通皇贵妃,拥有许多皇后专属的特权,并且在册文里会明确指出“摄六宫事”。清朝的摄六宫事皇贵妃仅有两位,分别是乾隆继后辉发那拉氏和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清史稿记载:

摄六宫事皇贵妃千秋节,仪同皇后。” (卷八十八 志六十三 礼七 嘉礼一) “乾隆十三年,定皇妃摄六宫事,体制宜崇,祭告如册中宫仪。”(卷八十八 志六十三 礼七嘉礼一)

那拉氏以后的清朝皇后被免去了接受贺笺的权利,而这项权利那拉氏在皇贵妃时期就拥有了,那拉氏也是清代唯一一位拥有中宫笺表的皇贵妃;清代皇贵妃中只有她和董鄂妃册封时昭告天下。她的册封礼祭告了各地山川神灵、帝王陵寝,清代以册立后妃祭告各地神灵的仅有4次,那拉氏一人占了两次,因册封皇贵妃祭告神灵的更是仅有她一例;册封皇贵妃时颁诏的18项恩款在立后诏书中也是少有的,能超越的仅有第二年正式立那拉氏为后时的20项恩款;乾隆十四年还因为册封皇贵妃和平定金川专门为太后加徽号“康惠”,而按照惯例,只有立后才给皇太后加上徽号。清代妃嫔中享此殊荣除了那拉氏也仅有董鄂妃,因册封妃嫔令前朝文武百官齐穿蟒袍补服庆贺在清代更是绝无仅有的一次。到第二年正式立后时,皇帝又将这些盛大繁琐的礼仪走了一遍,相当于短短两年内乾隆为那拉氏办了两次立后典礼。

《清皇室四谱》里对崇庆太后加徽的记载
《钦定大清会典则例》中乾隆十四年的记载

孝贤皇后丧期满仅一个月,乾隆即下旨继册中宫,不久又宣布典礼毕将与新后出巡谒陵。因此不存在什么乾隆拖延立后的说法,更没有打压折辱,继后的皇贵妃是全面升级的。且立后过程循序渐进,从搬入新居、增加宫女,抬举娘家,到公开准皇后身份,一步步铺路,筹划得当。在乾隆四十三年的金从善案中,皇帝也承认:“因那拉氏、本系朕青宫时。皇考所赐之侧室福晋。位次相当。遂奏闻圣母皇太后。册为皇贵妃、摄六宫事。”册立那拉氏,是皇帝自己向太后“奏闻”的结果,说太后剃头担子一头热,明显是不准确的。

母仪天下

那拉氏正位中宫后,和乾隆的关系更加亲密了。刚办完立后大典,乾隆就带着她巡幸嵩洛、展谒祖陵。途中,乾隆心情大好,几次作诗记录偕妻子出游的愉快心情。如“山色绣屏列,溪声玉瑟谐。慈闱欣每奉,中壼更新偕。”(《题永慕斋》)“大安舆敬奉,中壼制重陈。冠剑瞻依近,苹蘩谒拜新。”(《《秋日奉皇太后时廵以继册中宫先谒二陵遂幸嵩洛发轫京师即景成什》)因为册立皇后,乾隆还专门携那拉氏拜谒父亲的泰陵,祖父的景陵,希望能得到他们的护佑。“兹来允为苹蘩继(注:继册中宫特行展谒礼) 自昔常慙统绪承。设以微躬论遭际。於昭顾諟感应增。”(《恭谒泰陵》)乾隆十五年年底自河南回宫不久,那拉氏又于次年二月陪同皇帝南巡,八月去了木兰秋狩并在途中怀孕。乾隆十九年五月,皇帝还带着她回了一趟祖籍辉发古城(今吉林省通化市辉南县),并在这里留下了几篇诗作(见《清高宗御制诗二集》卷五十二)。册立后的四年里那拉氏连生了二子一女,生下幼子永璟时,那拉皇后已经是38岁的高龄产妇了。以下是搬故纸时间

《清高宗实录》乾隆十七年四月 ○乙卯。上还宫。  ○户部议准、四川总督策楞疏称、大宁、荣县、威远、等三县。新添榷课增引。请于发川余引内照数给发。从之。   ○丙辰。上御太和殿视朝。文武升转各官谢恩。  ○皇十二子永璂生
○庚申。(永璂降临人世的第五天)○大学士管江南河道总督高斌奏、下江淮、扬、徐、海、等属。四月以来。天气晴和。又得时雨霡霂。二麦秋实。愈见坚好。大概均得丰收。现米价无增。民情宁谧。得旨、欣慰览之。北省今春及入夏。雨旸时若。二麦可定丰收。又皇后已生皇子。一切顺适吉祥。卿其同此喜也。

约在永璂出生第二或第三天写的御制诗。顺便提一句,乾隆十七个儿子里,出生时能让他写诗庆祝的,只有富察皇后的永琮和那拉皇后的永璂。诗中“弄璋”二字已有诞子之意,喜当爹的乾隆尤嫌不足,特意加注是“中宫诞生皇子”

视朝旋跸诣畅春园问安遂至昆明湖上寓目怀欣因诗言志(这标题翻译成大白话就是“早朝之后去畅春园问安然后到了昆明湖看啥都开心于是写诗把这份开心记录下来嘿嘿嘿”) 视朝已备仪,弄璋重协庆(适中宫诞生皇子), 天恩时雨旸,慈寿宁温清, 迩来称顺适,欣承惟益敬, 湖上景愈佳,山水含明净, 柳浪更荷风,云飞而川泳, 味道茂体物,惜阴励勤政

永璂的名字也很有意思,他排行十二,“璂”,是皮弁里缝合处镶嵌的玉饰,按照明清服制,只有天子皮冠才能饰十二璂。明代《诸司职掌》云:“皇帝皮弁,用乌纱帽之,前后各十二缝,每缝各缀五彩处十二,以为饰。”民国收藏家赵汝珍的《古玩指南-玉器》里也说:“天子之冠十二会则十二璂,以次第降,为贵贱之等。”赵汝珍曾任清末大理寺少卿,对于清代皇家服制应该是有一定了解的。或许永璂出生时,乾隆对他也曾有着不同寻常的期望。

幼子永璟出生当天乾隆的行程。起居注一般记录皇帝当天行程和经手政务,没有记载,很可能意味着当天乾隆为皇后专门陪产去了。

乾隆十七年十二月二十七日,乾隆帝携继后、嘉贵妃送孝贤皇后、哲悯皇贵妃、慧贤皇贵妃入葬裕陵地宫。当时继后怀孕大约3、4个月左右。据徐广源老师的微博介绍,那一年去裕陵送葬的随从人员还有怡嫔、颖嫔、林贵人。永璜妻、永璋妻。和敬公主、和婉公主,同为潜邸老人的纯贵妃则不在其列。顺带八卦下,之前有人推测纯贵妃之所以未葬入裕陵,是因为乾隆帝不满继后所生的皇子,有另立他人为储的打算,得在地宫里为未来帝母留下葬位。但从这条史料来看,或许从一开始纯贵妃就不在裕陵麻将天团的队伍中

六年前的微博,姓氏问题还没纠正

乾隆十九年二月初十,皇后生日当天的乾隆帝起居注。那拉皇后好几年的千秋节,乾隆起居注里都是空白的。

当天乾隆在圆明园

皇帝可以放假,妃嫔们可不行。乾隆十九年皇后千秋,总管马国用传纯贵妃等位伺候皇后饽饽二桌、酒膳三桌、肉四桌、黄盘酒膳一桌······(据膳档,省略号内为筵宴膳食)

乾隆十九年二月初十膳档
乾隆二十二年二月初十日,皇后千秋令节,恭遇皇上奉皇太后銮舆南巡。 是日皇后具龙袍补服,率贵妃、妃、嫔诣皇太后行在宫行礼毕。 皇后率贵妃、妃、嫔诣皇上前行礼礼毕。 皇后御行在宫升座。贵妃、妃、嫔于皇后前行庆贺礼礼毕,贵妃、妃、嫔俱退。

即便是在断发前一个月,即乾隆三十年二月皇后48岁千秋时,夫妻俩还一起庆祝生日。据膳档记载,二月初十日早膳,皇后进菜四品,随送鸡丝下面一品。晚膳时乾隆赐扈从王公大臣、江南大小官员等食,并赏给江浙二省所有办差兵丁两月钱粮。据当值史官记载,当天帝后同堂、赏赐有加,“备极欢洽”。二月十一日早膳,皇后进菜二品,随送攒丝面疙瘩汤膳一品,当天皇帝还兴致盎然地拌馅包饺子,青韭猪肉小虾米馅的,包好的饺子赏给了皇后和妃嫔。可见此时夫妻关系还是正常的

类似史料还有很多,详见微博#那拉皇后#

失子亡母

快乐的时光没有持续多久,很快,打击便接踵而至。

乾隆二十年四月二十二酉时,皇五女夭折。二十二年二月初十,也就是她四十岁生日那天,母亲郎佳氏去世,而此时她在南巡途中;同年七月二十四日子时,皇十三子永璟夭折,此时她在木兰随驾,都没能见到亲人最后一面。在这前后,乾隆潜邸里那些陪她度过半生的姐妹们也纷纷离开,此后她的生命中就很少有什么大的事情,在档案里,她大多是作为礼仪性的人物出现,比如为太后祝寿,为皇帝代呈御笔佛经;

乾隆二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五日,皇太后七旬大庆,皇后奉旨,在寿康宫进御笔贝叶长生汉字金字无量寿佛经一套,共计二部。

或者为庶子女祈福,迎送痘神娘娘;又或者参与到妃嫔册封礼中,接受内外命妇的朝拜。

乾隆二十四年,令贵妃册文:尔令妃魏氏。素娴女诫。早侍掖庭。勤慎居心。柔嘉著范。钦承圣母。供内职以无违。敬佐中宫。禀徽音而有恪。
乾隆二十七年五月十八日,礼部为礼仪事宜制清吏司案呈,恭照五月二十一日巳时册封慎嫔、容嫔所有受册行礼仪注,本部业于五月十八日进呈,相应抄录粘单知会内务府:······内女官引慎嫔、容嫔赴皇后宫行礼,内监奏请皇后升座,女官引慎嫔、容嫔于皇后前,行六拜三跪三叩礼,礼毕皇后还宫。慎嫔、容嫔俱出。为此谨具奏闻。

偶尔,她也会动手为皇帝改改衣服、做做荷包

乾隆二十三年三月十五日,胡世杰传旨:“袍子领子小些!到家里着皇后放样。巡幸褂抬肩转身最小,亦着放样。”(《穿戴档》)此时乾隆在从泰陵回京的路上。
乾隆二十四年十二月初六日,胡世杰传旨:金银线东珠押豆火燫怎么不伺候万岁爷带随?又传旨降东珠押豆火燫拿来伺候呈览。总管马国用等随将火燫二把交与胡世杰奉至御前呈览。奉旨:将东珠押豆一个摅下交于皇后重做一把火燫来。

从后来的事情来看这段时间她似乎醉心于佛法之中,可能青灯香烟,才能陪她度过漫长的人生,度过一个又一个无眠的夜晚。

风云突变

乾隆三十年,闰二月十八,早膳之后,晚膳之前,那拉断发,请求出家,鉴于第二天就是乾隆一行人返航的日子,所以那拉的心愿应该是在江南水乡了此余生。然而,此举却触怒了乾隆,那拉被提前一日加快速度送回宫中。一开始,乾隆令福隆安日行两站加紧回京,沿路马匹纤夫都必须准备充足。

乾隆朝上谕档

后来也许是继后态度缓和,乾隆态度也有所软化,令福隆安“酌情行进,无需过急”。此时乾隆应该还未有废后之心,因为继后在回程途中还让官员筹备接驾。

闰二月二十一日 寄谕福隆安。派伊扈从皇后,护送启程时,曾令日行二站。今据安泰返回所奏看得,途次行进尚好,全然无事。既然如此,前往彼处何需过急。倘若过快,地方官员不及筹备,且当差纤夫等人必怨辛苦。应估计路途远近,酌情行进,无需过急。随后,朕降阿哥之旨发伊处。——《寄信档》

闰二月二十三日,直隶总督方观承奏报皇后回京查办沿途水路营盘及河道事,出自军机处录副奏折。在皇后回程途中,官员依然需要准备沿途接驾、查看沿途水路河道情况等事宜,说明皇后并不是被秘密遣送回京的。

闰二月二十八 底档里皇后回宫

闰二月二十八日皇后进宫,每日所用吃食份例俱照拨用份例用,侍候膳太监5名,厨师2名,西暖阁膳房当差太监3名

然而在乾隆朝军机处随手登记档里,三月初三,皇后才到山东。

乾隆朝军机处随手登记档

三月初五日,还有地方官员恭候皇后御舟事由的折子

*补充:三月二十日 銮仪卫大臣福隆安奏 皇后抵达敦家庄站 直隶总督方观承等迎接並進貢物品 皇后拒收

三月二十三日,皇帝甚至还下了一道嘉奖皇后侄子讷苏肯的谕旨。议叙,清制对考绩优异的官员,交部核议,奏请给予加级、记录等奖励,谓之“议叙”。

○又谕、据绰克托奏、自伊犁行抵雅尔。官兵马匹。全无伤损。粮饷器什。亦俱运到等语。此次带领移驻官兵。行走甚属妥协。绰克托、伍岱、讷苏肯、俱著交部议叙  

三月三十 寄信档里福隆安等回京

乾隆三十年三月二十三日奉上谕:顷据福隆安奏称,本月三十日将抵京城。等语。著寄谕福隆安,兹令英廉于二十三日,由顺河集启程追赶伊,有谕旨。福隆安奉此旨后,不过行一二【原档空缺】,英廉即可追上;或酌情择一处暂宿,务于入京城前,等候英廉前去传旨再往。

大约在乾隆回京后,情势便忽然急转直下,一发不可收拾了。

四月二十一 乾隆回京 进圆明园

四月二十五 皇太后回京 进畅春园

四月二十六日,贵妃内廷主位前往畅春园恭请皇太后安,皇后没出现。 五月初一 驾进宫。初二 侍郎阿永阿因力谏不可废后被贬往新疆。初十,在大臣们极力劝谏之下,乾隆放弃了废后,谕旨晋令贵妃为皇贵妃。五月十四,收缴四份册宝夹纸,后位不废而废。

乾隆三十一年六月初七 皇后娘家拨回原旗 削去两个世管佐领。同月 讷苏肯著为三等侍卫 交乌什大臣差遣。七月初八 乾隆前往木兰秋狩。七月十四,那拉皇后去世。自此,乾隆帝再未立后。

乾隆四十一年正月二十八,永璂去世,年二十五,无子女,那拉皇后在这世界上的最后一丝血胤,也终于断绝。

以下是乾隆三十年十五阿哥请安折里的内容

“再令阿哥公主福晋们进去,福隆安有持去的旨意,你看著,阿哥们念,他怎么礼、做何光景,一一记下,不必写折子,涿州接驾你再奏。”“跟了去的女子三名,当下你同福隆安审问他们十八日如何剪发之事,他们为何不留心,叫他们出去他们就出去吗?要寻自尽难道他们也装不知道吗?”“谕王成皇后此事甚属乖张。如此看来,她平日恨我必深。宫外圆明园他住处、净房,你同毛团细细密看,不可令别人知道,若有邪道踪迹,等朕回宫再奏,密之又密。”

对于皇后剪发,乾隆自己也是震惊且疑惑,剪发时皇帝并不在场,也并不清楚皇后剪发的原因。因此他又是让人观察皇后接旨时的反应,又要审问宫女,“他们为何不留心,叫他们出去他们就出去吗?要寻自尽难道他们也装不知道吗?”,还猜测“她平日恨我必深”。如果皇后在剪发前就与皇帝爆发了激烈的冲突,譬如阻止妃嫔晋封或者为儿子讨要储君之位,皇帝根本不需要这么大动干戈。橘玄雅的博客提到过继后剪发原因,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引用如下:

目前存留的宫廷档案中,有作为继皇后当时最重要的本家血亲,继皇后的侄子副都统讷苏肯,在遭遇继皇后纳喇氏杭州事件之后的奏折(《署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讷苏肯 奏因皇后擅自剃发欲意出家颁谕削侯爵留任而谢恩折》 乾隆三十年六月二十四日具文,无朱批),其中说道,作为继皇后的侄子讷苏肯,接到上谕密信的时候,是在乾隆三十年六月二十日。当时,他所收到的,是乾隆三十年三月初三日的由高宗行辕发出的密信上谕。在这份密信上谕中,高宗说:“前近,朕恭侍皇太后驾临杭州,正欲返回,于启程前之日,皇后忽然想要出家,肆行翦发。身为皇后,所行如此,着实不像话。”(原档为满文,此为翻译版本)由此可见,作为继皇后纳喇氏的本家,得知的信息,依然是后来高宗在上谕中提到的“自行翦发、意欲出家”。

那拉氏身为皇后,却“自行翦发、意欲出家”,对宫廷生活毫无眷恋之意,让乾隆认定“她平日恨我必深”,因此也不难解释后来乾隆为何对这位共枕三十余年的妻子如此冷酷:皇后有错在先,藐视国俗,忤逆君上,不曾废后已是仁至义尽。“乃至自行翦发。则国俗所最忌者。而彼竟悍然不顾。然朕犹曲予包含。不行废斥。后因病薨逝。只令减其仪文。并未降明旨。削其位号。朕处此事。实为仁至义尽。”

目前关于继后剪发原因的揣测里,有一种“封妃剪发说”,猜测那拉氏妒忌令妃得宠,为阻止令妃封皇贵妃,愤而断发。且不说皇贵妃和皇后还有差距,皇贵妃是否摄六宫事都有很大区别。即便乾隆要晋封皇贵妃,那拉氏也无权干涉,更何况她自己曾经是尊荣的摄六宫事皇贵妃,令妃后来只是晋封普通皇贵妃,能给皇后带来什么危机感呢?若乾隆真要宠妾灭妻,在皇后忤旨断发的第二天就可以晋封皇贵妃了,但继后剪发后乾隆还是纠结迁延了不少时日,事发后三个月才下定决心收回册宝提拔贵妃。认为继后因阻止令妃晋封皇贵妃而剪发是很明显的倒果为因。

子女状况

那拉皇后与乾隆共育有二子一女,孩子们的生卒时间如下:

皇十二子永璂,乾隆十七年四月二十五日寅时生,乾隆四十一年正月二十八日庚子丑时卒,次年入葬朱华山十二贝勒园寝。著有《御制满蒙文鉴》总纲,《日课诗稿》。清代儒宗钱大昕于乾隆三十八年正月十二日入直为永璂讲学两年,评价永璂“天资淳粹,至性过人”,还因为来不及给永璂奔丧难过了一段时间,他说自己没为永璂做什么事,家里的邸报也没看见永璂去世的消息,直到一位前辈南下才告知了他这个事实,然而百日已过,奔丧无门,自己的悲伤与昔日贾谊哭梁怀王是一样。钱大昕的母亲亡故,永璂曾托人捎200两银子给老师治丧,然而等这笔钱到钱老手上时,永璂已经不在人世了。

出自《钱大昕全集》

永璂自乾隆三十五年开始编撰《御制满蒙文鉴》总纲,其时刚及弱冠之龄。乾隆四十年,总纲完成进御览后,乾隆评价道:“汝所进书甚好,但有眉目不清数处,改正后再行呈阅。”又道:“汝所作之书亦甚费心矣。”永璂回忆,“闻命之下曷胜感幸。”(据《日课诗稿》)但还没来得及见证此书出版,次年正月永璂即病逝,以入八分公例治丧,不久乾隆将两个月大的绵偲过继为永璂嗣子。永璂去世的当年,《御制满蒙文鉴》总纲刊行。

皇五女,乾隆十八年六月二十三日寅时生,乾隆二十年四月二十二酉时卒,葬地未详。她夭折时继后大约怀孕一个多月,后来幼子永璟早夭,也可能是那拉孕中悲伤过度的缘故。

皇十三子永璟,乾隆二十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卯时生,乾隆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日子时卒,葬于端慧太子陵内右侧砖券中位。他夭折时仅有19个月大,比早夭的皇十子、皇十六子年纪都小,但依然有名字。“璟”,玉之光彩也,这个名字很有可能是孩子病重或者夭折后起的,想想也是颇为伤怀了。

关于更多孩子们的资料,详见那拉的孩子们

容貌成谜

由于那拉相关的资料被毁得非常严重,我们无法准确的知道那拉的容貌,尤其是画像,单人像已不可寻,《心写治平》等群像作品的那拉也被努力删改,然而,那拉的相貌应该是漂亮的,在乾隆二十八年金廷标所作行乐图中,有乾隆亲做的“阏氏来备九嫔列,较胜明妃出塞图”句,其时那拉已近半百。

在如今找到的实物证据中,我们可以知道那拉身高大约一米七左右,鹅蛋脸(那时候也比较流行,乾隆潜邸清一色都是这种脸型)面容秀美,仪态大方。而乾隆四十三年,乾隆在答金从善的旨意中还一再强调皇后“非以色选爱升”,不知他是否还能想起那十二年未见依然能折磨他的的女人。

那拉的长相也不是绝对不可能知道,那拉和纯惠的头骨已经被发现,我们希望有关部门早日头骨复原。

借用一句那拉皇后历史爱好者的话结尾

我觉得那拉身上最值得珍惜的一点就是,她五十岁了,在生活不顺利的时候,还有一些自己对于生活的渴望,还会去争取,还会去挣扎,

最后,欢迎关注微博话题#那拉皇后#,了解历史上的如懿。

本文内容来自微博@Ahhh--Meow@小羽歌歌@yuanmeng--318

看完剧回来,修改一下评分。

这剧不符合历史,但是当同人文看还是看的下去的,不懂怎么那么多人打一星。

更新:那拉皇后父讷尔布、母郎佳氏、兄讷礼、侄子讷苏肯。此前文中的“其父讷苏肯”为笔误,给大家带来了疑惑,非常抱歉。

立后过程的微博文章可能打不开,链接放在这里 //m.weibo.cn/6509666624/4265814498556290

更新:有人提到嘉庆皇帝的孝和睿皇后也是摄六宫事皇贵妃,个人认为不是。首先她的册文里没提到摄六宫事,只说她将在先皇后丧期后正位中宫。其次她封皇贵妃时嘉庆尚未亲政,皇帝都没什么实权,皇贵妃又怎么会有摄六宫事的权力呢?只能说她是确定了继后身份的皇贵妃,和是否摄六宫事关系不大

更新:那拉皇后史料汇总//www.douban.com/group/633567/?dt_dapp=1

 4 ) 关于如懿,关于周迅。

关于如懿传,这部从开拍、选角到拍摄、杀青、定档,一路以来都备受瞩目,也因如此,从一开始它也注定了无法得到一个相对公平的评价。天价的演员片酬,政策变动的影响,至今没有得到证实的小说抄袭,直至最终无法实现网台同步播出,等等一切围绕着这部剧相关的话题,所带来的热度都在不断地消耗着这部剧本身。但对于我而言,我始终希望它好,也希望它能得到与之匹配的成绩,但我也知道,是不可能了。

如今的观众,越来越希望剧情直白而简单,好人可以好到底,可以分分钟将坏人捏死,坏人也可以屡屡被识破诡计并得到惩罚。2倍速观剧,以尽可能高效的来观看一部作品,并可以及时参与到热点的制造与讨论中去。曾经参与过一些剧本的创作,得到的要求便是,前三集一定要紧张刺激、强情节、大场面,这三集抓不住观众,后面就没人愿意看了。事实大抵如此。

而如懿传,删删减减87集,开播的前两集就被无数观众贴上了烂剧的标签,除了与之期待过高的落差有关,前两集故事的发展,却也令大部分观众直接失去了对后面85集的兴趣。

不再愿意看故事娓娓道来,不再揣摩人物细微的变化与波动,有时候想想,如果被封为标杆的《甄嬛传》放在当下的环境播出,又会得到怎样的首播评价。

而对于本剧的女主角周迅,同样得到了与这部剧相及的关注度,脸僵、声音哑、造型丑等问题不断地被重复着,问题都不在于她不应该演18岁,甚至是她不该来演戏。

这部剧,打动周迅的,并非其中诡谲宫斗,在她眼中,这更像是一部爱情戏,她被如懿这个角色所深深触动,深陷帝王围城的她,被卷入是非争斗的她,又将如何守住自己心中的那份情,那份只愿与皇帝享受一生的安宁。开头这两人越是欢愉恩爱,越让人为那即将迎来的血雨腥风而惶恐,也必将为结局感到扼腕。如懿这一生的悲剧,因爱而起,也因爱而终。

电视剧的创作周期不同于电影,人物的成长变化和起伏也更为漫长,周迅拍摄时间为264天,也不再像大荧幕里,短短两小时去捕捉她的片段,在如懿传里也将有更多的时间,与她一同感同身受。而周迅对角色的演绎,始终胜在细节,或许某些情绪起伏的高潮戏让人印象深刻,但除此之外,在日常一次交汇的眼神里,或是几句叮咛嘱咐,其中的情绪都准确的带了出来,此刻你便能如她一同喜一同忧。

于我而言,依旧谢谢周迅,谢谢她来演绎这样的角色,让我觉得非她莫属。她本就是体验派的演员,在通过自己的体验来不断感知和认识这个世界,这部如懿传亦是如此。在这人心不古的紫禁城,爱了恨了,委屈了也成全了,周迅当真活过了一次如懿。

其实,至于这部作品被一再的指摘,是无法阻止的,也本就不会存在什么完美的作品,如懿传的缺点我自是看得到。而对于那些真心不喜欢的观众来说,我也真的希望他们不必再看了。

最后,以上表达的内容,是关于如懿传与周迅的个人感受与想法。而本就道不同不相为谋,我亦会拒绝听到那些关于如懿传与周迅不好的声音,我只遵从我所看所感,至于旁人的评说,大可不必来与我争论高低。

寥寥几句而已,想说的还有很多。如有共鸣,心存感激。

 5 ) 【历史】开到荼蘼花事了,谁是乾隆后宫中走到“最后”的女人?

乾隆十三年,孝贤皇后崩逝。三十一年,继后那拉氏病亡。四十一年,令懿皇贵妃魏氏死去。此后二十余年间,乾隆皇帝的后宫又是怎样一番光景?看过了开场的花好月圆和中段的跌宕起伏,下面是这场宫廷大戏的尾声。

孚颙殿的两次晚膳

辛丑年,正月初五日,紫禁城的年还没过完。

刚刚过去的庚子年,皇帝度过了自己的七十岁生日。万寿盛典的隆重煊赫,让暮年乾隆再次感受到了人生的巅峰体验。只是这一次庆典,皇帝生母崇庆皇太后无缘亲见。三年前的冬天,太后在圆明园长春仙馆薨逝。身为天子,也难免人生缺憾。

余以今年登七秩,因用杜甫句刻“古稀天子之宝”,其次章即继之曰“犹日孜孜”,盖予宿至有早,至八旬在即归政而颐至于宁寿宫。其未归政以前,不敢弛干畅……即所谓得古稀之六帝,元、明二祖,为创业之君,礼乐政刑有未遑焉……(御制《古稀说》)
清乾隆“古稀天子之宝”玉印(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初五这天下午,斋宫孚颙殿。皇帝的晚膳摆在此处。

殿中设填漆花膳桌一张,摆滴非雅则、谷伦杞、燕窝锅烧鸭子、火熏丝摊鸡蛋、蒸肥鸡鹿尾羊乌乂攒盘、象眼小馒首、粳米干膳等菜式各一品。四位嫔妃陪膳:67岁的五阿哥生母愉妃、即将迎来50岁千秋的颖妃、47岁的“香妃”原型容妃和64岁的“养生达人”婉嫔。加上乾隆自己,五个人的年龄之合接近300岁。有趣的是,四位妃嫔中有2位蒙古族女子(愉妃、颖妃)、1位维吾尔族女子(容妃)、1位汉族女子(婉嫔),延续了乾隆后宫民族多样的特点。

天气尚冷,四位嫔妃都命自己的小厨房准备了热锅一品,增添菜色。愉妃带来了饽饽。婉嫔则进呈了饽饽一品、咸肉一品、银葵花盒小菜一品、银碟小菜四品,堪称荤素搭配。按理说,此时宫中还有惇妃、顺妃位份在她之上,三十多岁年华正好,却没出现在陪膳名单上。有些时候,位份高低和内心分量轻重并不完全对应。

北京故宫,斋宫后殿即孚颙殿,后改为诚肃殿,明间悬“庄敬日强”匾

说起来,愉妃和婉嫔这两位潜邸旧人是老相熟,同为宝亲王侍妾,同在乾隆即位之初获封常在,同样不受皇帝青睐。唯一区别,只在愉妃诞育了乾隆最属意的皇子——五阿哥永琪而已。然而天不假年,荣亲王英年早逝,对生母助益不多。前者身居妃位长达47年,后者止步嫔位46年。这些年来,愉妃、婉嫔长居紫禁城颐养天年,很少随驾巡幸,由于资历最深,倒也受到尊重。随着年龄的日渐增大,愉妃和婉嫔提前过上了堪比太妃、太嫔的平静生活。

《延禧攻略》和《如懿传》中的两版愉妃不约而同,初期性格都比较佛系

望着愈显老迈的愉妃和婉嫔,皇帝又一次回忆起那些曾经陪伴他走过青春年少的枕边人。葬在裕陵地宫的孝贤皇后和慧贤、哲悯、淑嘉三位皇贵妃,妃园寝的主位纯惠皇贵妃,还有自行断发、被秘密葬于纯惠墓室内的继后那拉氏,陪伴皇帝走过少年、青年时代的“白月光”和“红玫瑰”们无一不是潜邸旧人。倏忽之间,竟已在泉下沉睡多年。皇帝只能偶尔前往长春宫这座孝贤皇后和皇贵妃们的“纪念馆”看看画像和遗物。生老病死,自不可违。人到暮年,即便贵为天子,也难免走入孤独,把凭吊往事作为日常习惯。

《如懿传》中曹曦文饰演的婉嫔

乾隆四十八年,73岁的皇帝往盛京谒陵,再次途径孝贤皇后墓前致祭,此时富察氏葬入地宫已三十年,距离二人结发成婚更是超过半个世纪。乾隆在御制诗中叹道:

祖陵瞻谒便,此可恝然过?鹿骇蕉成梦,龙鳞松放科。
廿年徒有忆,卅载觉无何。事远重提处,能忘独旦歌?
(御制《孝贤皇后陵酹酒》)
钦定四库全书 御制诗四集

“岂必新琴终不及,究输旧剑久相投。”二十年相濡以沫,三十年天人两隔,那些回不去的旧时光、多年前的旧相识,又怎么能忘怀呢?

“今岁春光欺我过,当年心事共谁陈。”潜邸旧人一个接着一个离开,素不受宠、无欲无求的愉妃和婉嫔成为了暮年天子追怀往事时最后一份慰藉。

次日,正月初六日,皇帝依旧在孚颙殿进晚膳。陪膳四人不变。


奉三无私殿的元宵宴

正月十五日,元宵佳节。

午正,圆明园,奉三无私殿。

安着紫檀木苏宴桌一张。宝座扶手至桌边二尺二寸,摆高头七品青玉碗上安灯笼花,两边花瓶一对,青白玉碗、碟摆四路,盛放干湿点心、奶子、敖尔布哈、清酱、水贝瓮菜、南小菜、糟小菜等。

圆明园四十景图之九州清晏,中路三进大殿由南向北依次是圆明园殿、奉三无私殿、九州清晏殿,为皇帝宴息之所。“奉三无私”指“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

宴桌东西两侧,各设两张小桌,共9个陪膳席位。

御极四十多年,前朝表面上国泰民安、声势隆隆,阿谀奉承之人越来越多了,此时满洲正红旗子弟和珅正平步青云,虽然刚刚镇压甘肃民乱战败,但仍深受宠信,即将接任兵部尚书、署理户部三库。但东西六宫却愈发人影寥落了。

尤其是乾隆三十九年之后,东西六宫丧事不断。庆贵妃、令懿皇贵妃两位通过选秀入宫、并由乾隆亲自提拔的后宫宠妃在半年之内薨逝。四十二年五月,其时后宫资历最深的舒妃也没了。也许是乾隆习惯了生离死别,中年佳偶的接连病逝,已无法引起当年痛失孝贤、慧贤那般内心悲恸。

到了乾隆四十一年,根据宫廷添减底档推测,后宫似只有永寿、承乾、景仁、钟粹、翊坤、延禧六座宫室有妃嫔居住。舒妃死后,乾隆一朝曾有过“圣眷”的后妃都已离世,此后暮气沉沉的乾隆后宫又延续了二十二年。二十二年之中,除了几次触怒皇帝招致的降级处分,并无半分波澜。后宫从此无大事。

《心写治平》之令妃、庆嫔、舒妃,后宫排前三位的妃嫔在乾隆四十年前后陆续去世

端坐宝座之上的乾隆抬眼看去,陪膳嫔妃都已到齐。东边头桌两位,是颖妃、惇妃,西边头桌坐着容妃、顺妃。东西二桌共有五位,依次是诚嫔、禄贵人、林贵人、明贵人、宁常在。

这并非乾隆后宫的全部,除了年老未出席的潜邸旧人愉妃、婉嫔,至少还有循嫔、鄂常在、白常在等因故没能参加这次家宴。自古皇帝暮年大多冷酷寡情,深宫之中的众多低阶侍妾鲜有文字记载,毫无存在感,除了简单的封号,几乎没有留下任何痕迹,后人只能透过裕陵妃园寝后排的那些宝顶臆测她们或长或短的一生。

高阶妃嫔的位份也止步于妃位而已。有清一代,帝王中年丧失皇后、皇贵妃后,通常不再册立。孝懿仁皇后崩逝后,康熙后宫先后出现温僖、悫惠两位贵妃。孝敬宪皇后身后,雍正后宫为乾隆生母熹贵妃为尊。令懿皇贵妃故去,乾隆连贵妃也未再晋封。无可奈何花落去,庭院幽深人寥落。富察氏、辉发那拉氏、魏氏之后,乾隆的后宫没有出现第四位女主人。

此去经年,太后去世,妃嫔大多年老抑或太过年轻。堪称乾隆掌上明珠的十公主之后,后宫再无孩子降生,后宫再无争斗之虞。

顺、循二妃

年逾古稀的皇帝很少显露对妃嫔的偏爱,乾隆晚年的六位妃以晋封年久排序,平时赏赐也基本一视同仁。遏必隆的曾孙女顺妃命途不顺,后被连降两级。比乾隆小47岁的循妃在乾隆禅位前才得到了妃位以示抚慰,长期稳居妃位的实有四人。比乾隆小36岁的惇妃资历最浅,由于愉妃未出席,颖妃、容妃坐上了东西两侧首位。

假如乾隆四十二年后,后宫确有一位妃嫔履行管理之责,应属颖妃机会最大。皇太极、顺治、康熙时期,出于满蒙亲睦的政治目的,不少蒙古王公之女被送入后宫,尤以博尔济吉特氏为多。到了雍正、乾隆时期,后宫中汉族女子增多,其中不少还获封皇贵妃、贵妃。如今时过境迁,后宫倒是又以蒙古族女子居首了。

《心写治平》和《如懿传》中的颖妃,作为蒙古女子,颖妃脸型较为圆润,肤色泛红

颖妃手中的好牌其实不少。其时在世的嫔妃大多身世平庸。巴林氏系都统之女,出身不错。虽终生未有生育,但21岁封嫔,29岁封妃,已属难得。令懿皇贵妃所生皇帝幼子、未来天子的亲弟弟——十七阿哥永璘由其抚育,特别是庆妃、令妃相继去世后,颖妃也曾履行照顾嘉庆之责,足见深受信任、地位不凡。从年龄上看,乾隆晚期正值颖妃中年,既比愉妃年轻,能时时陪侍皇帝之侧,又比那些入宫太晚的年轻一辈经事多、资历深。在紫禁城,颖妃仅次于愉妃,位列次席。若是在圆明园或是出巡途中,愉妃不便跟随,则以颖妃为尊。嘉庆三年,已是太上皇的乾隆敕旨:“颖妃在位年久,且年屈七旬,著加恩封为贵妃。”对颖妃来说,这份尊荣来得实在是太晚了。但皇帝心中作何想法,尊封颖妃究竟是来的太迟还是恰逢其时,恐怕只有皇帝一人自知了。

与那些面目模糊的贵人、常在相反,后人附会容妃的传奇故事实在太多。以27岁的高龄入宫,封为和贵人,七年之后累晋为妃,54岁去世。由于裕陵妃园寝的容妃地宫是唯一对外开放的妃型地宫实例,我们得以知道和卓氏是O型血,生前身高大约167厘米,棺木中还有书写奇特文字的哈达残片。也许是她的穆斯林身份使乾隆更多关注、照拂于她。不仅尊重她的宗教信仰,生活待遇上也有所优待。乾隆朝南巡、东巡按惯例一般有6位后妃随行,容妃必居其一,分赐后宫果品时,皇帝总是将上品的花皮瓜留给容妃,其他妃嫔得到的则是青皮瓜。恩赐菜品时,其他妃嫔获赐猪肉时,容妃则能享用羊肉、狍肉等。传说圆明园的方外观曾为容妃礼拜之所,南海岸边的宝约楼(今长安街新华门)系专门为其所建。

乾隆四十九年正月十二日,刘秉忠奉旨:“着查容妃今年五十岁该赏何物”。随遵旨,查得乾隆四十五年,颖妃五十岁赏过如意一盒、古玩九件、锦缎九匹、银元宝九个、藏香九束、具折片一个,奏过。奉旨:“亦照此例赏”……赏容妃五十岁千秋系九月十五日千秋文竹嵌玉如意一盒计九柄……白玉仙人一件紫檀乌木商丝座……水晶双耳花插一件紫檀座、红白玛瑙荷叶水盛一件紫檀座……
文竹嵌竹丝嵌玉荷花鸳鸯如意(故宫博物院藏)

然而,在朝鲜使臣的笔记中,风姿绰约、待遇优渥的容妃竟还有另一重面孔。《外集燕记》、《燕行录》等文献均记载过迷雾重重的“皇后失东珠”一案。

中国人宝东珠。以为高丽珠。……东珠八分已上为宝。皇帝有东珠七钱重。为镇梦魇宝。皇后东珠六钱四分重。形如白茄子。乾隆三十年。皇后失东珠。回后谗皇后。搜得东珠銮仪卫卒家。后遂废幽之冷宫。(朴趾源《热河日记》)

不同笔记述录细节略有出入,大抵不外乎是说容妃(即“回后”所指之人,其时为容嫔)告发继后那拉氏勾连侍卫偷盗宫中东珠,后东珠被查获,从侍卫身上搜出皇后亲笔信札,侍卫未经审讯便被腰斩处死,帝后从此失和,进而导致继后在杭州西湖蕉石鸣琴自行断发、意欲出家。容妃不仅被认为是这场激烈宫斗的直接参与者,更被朝鲜使臣指为诬陷的一方。根据宫廷添减底档的记录,乾隆二十五年,和卓氏初入宫获封和贵人之前,曾为皇后宫中“学规矩女子”,二人渊源不可谓不深。草蛇灰线,伏延千里。是否从那时起就埋下了“回后谗皇后”的种子?

《外集燕记》

时至今日,此案已成疑案,也有推测“皇后失东珠”根本是朝鲜使臣以讹传讹、子虚乌有之说,真相到底如何,我们无法知晓。唯一确定的是,继后死后两年,容嫔封妃,此后稳居妃位二十年。面对这位相伴身边近三十年的回部女子,乾隆皇帝的内心是否也曾生出些许疑虑?


澹泊敬诚殿的万寿宴

八月十三日,皇帝的71岁生日。

热河避暑山庄,澹泊敬诚殿。

午正,殿中安宴桌,摆高头冷膳。用金龙大宴桌一张、黄缎绣金龙镶宝石桌刷一分,宝座扶手至桌边八寸。宴桌上,松棚果罩四座,上安象牙牌,两边花瓶一对,中间用铜胎掐丝珐琅万寿无疆盘、碗、碟等各色器皿摆成八路,盛放高头点心和膳食。两边垂手果桌上,还有八品万寿、鸭子馅包子、米面点心和小菜四品。

澹泊敬诚殿,俗称楠木殿

按惯例,东西各设陪膳宴桌两张。愉妃、婉嫔依旧不能来。乾隆的注意力全在西边头桌,和容妃坐在一起的十公主身上。公主已年满6岁,生得粉妆玉琢,眉眼又酷肖其父。乾隆65岁时才得到的这个宝贝女儿给七旬天子暮气沉沉的后宫带来了一抹亮色。皇帝舐犊情深,与天下宠溺女儿的父亲无异,整个后宫在乾隆心中的分量也远不及这位在父亲眼中十全十美的十公主。

松棚果罩,清宫宴席中盛放果品之物

去年这个时候,六世班禅入觐恭贺乾隆七旬寿辰。班禅大师不仅亲自诵经为皇帝祈福,还奉旨为十公主赐法名:索朗班吉卓玛,意为吉祥度母。

也许是容妃少数民族的开朗性格,与年幼的公主颇为相投,也许是皇帝本人的授意。每当宫中筵宴,公主常与容妃同桌进膳。公主13岁时,容妃薨逝,其遗下的珠宝妆缎分赏后宫众人留念,尤属十公主所得最多。这其中除了皇帝偏爱之故,或许也是因为幼年的公主曾为终生无子女的容妃带来过别样的欢愉吧。

乾隆五十三年四月二十日,大学士和珅传旨:“容妃遗下衣服首饰等物俱着分送内廷等位,并赏公主、大格格及丹禅、本宫首领、太监、女子等”。钦此。于二十一日,分摆盛安在奉三无私,上览过,奉旨赏。于二十二日,刘秉忠具折片九个,奏过。奉旨:“知道了”。钦此。其十公主等物,和珅领去……
(容妃遗物)拟分送遗念
愉妃:玉器五件一盒;颖妃:玉器九件一盒;惇妃:玉器五件一盒……明贵人:玉器四件一盒;鄂常在:玉器二件一盒……和敬固伦公主:玉器四件二盒
(十)公主:皮朝冠一顶、秋朝冠一顶、累丝圈二个……绣球梅面簪三块……正珠七十四颗、东珠一百八十四颗……金钱三十三个、珊瑚朝珠三盘……银西洋壶一把……燕窝三包……玉如意十八柄、嵌玉如意九柄、文竹嵌玉如意九柄……酱色缎天马袍一件……翠花三十四匣……木器十件……瓷器一百件……
容妃之姐:如意一柄、鼻烟壶一个、蓝大缎一匹、月白宁绸一匹……
首领二名:每人银五两,每人官用纱一匹;出力太监四名:每人银四两、制钱一贯,每人官用纱一匹;当差太监八名:每人银三两,制钱一贯,每人漳纱一匹;头等女子一名:银十两,制钱一贯,衣服六件;二等女子五名:每人银三两,制钱一贯,衣服五件;头等妈妈:银四两、衣服三件;二等妈妈:每人银二两,衣服三件

同样是在这一年,乾隆早早开始为女儿筹备婚事。世人眼中,公主此生之福报可谓天下难寻,她有在位60年、对其百依百顺、逾制封赏的皇帝父亲乾隆,有位极人臣、富可敌国的大学士公公和珅,还有皇帝亲自赐名、千挑万选的丈夫丰绅殷德。

恭王府原为和珅府邸,和珅倒台后,府邸一分为二,一半归庆王永璘,一半供丰绅殷德和十公主居住。直到道光三年公主去世后,整座府邸才全部归于庆王。

此时,坐在东边头桌、颖妃之旁的惇妃难免失落。她的父亲也是一位都统,本出身不低,初封永贵人,后晋嫔位,成为皇帝晚年宫中生下皇嗣的女人后,乾隆的爱屋及乌使她得以与愉妃、颖妃、容妃等并肩。岂料三年前的一次任性跋扈使她骤失圣心,因殴毙宫女被降为嫔后,皇帝对她大加申饬:

昨惇妃将伊宫内使唤女子。责处致毙。事属骇见。尔等想应闻知。前此妃嫔内。间有气性不好。痛殴婢女。致令情急轻生者。虽为主位之人。不宜过于很虐。而死者究系窘迫自戕。然一经奏闻。无不量其情节惩治。从未有妃嫔将使女毒殴立毙之事。今惇妃此案。若不从重办理。于情法未为平允……从前小太监胡世杰、如意等、在朕前常有惹气之事。不过予以薄惩。杖责二十。极多亦不过四十者……将此旨交总管内务府大臣。传谕内府诸人知之。并着缮录一通。交尚书房、敬事房、存记。令诸皇子共知警省。永远遵奉。(《清高宗实录》)

乾隆气恼又不解。昨天惇妃打死宫女的事你们都听说了吧,这事太罕见了。过去小太监惹朕生气,朕不过打几十板子。曾经妃嫔中也有气性大的,也有痛责宫女致使其自戕的,你个惇妃怎能动不动就把人打死了呢?

惇妃中年画像

虽然仅仅一年后,皇帝就恩旨复位,但大半是看在公主生母的份上。况且乾隆为殴毙宫女一事传谕宫廷上下引以为戒。惇妃为此事折损声誉、实在不值,如今也只求平安度日罢了。如今又过了两年,宫中家宴,公主却依旧和容妃坐在一桌,自己在对面看着,无可奈何。好在公主颇受眷顾,生活总还保有希望。

十一年后,乾隆崩逝,和珅被赐自尽。转眼间天崩地裂、大厦倾颓,24岁的固伦和孝公主和她的生母惇妃从此走进了人生的寒冬。


乾清宫的万岁爷大宴

腊月二十九日,转眼一年又要过去。

乾清宫。安宴桌摆高头冷宴,设摆万岁爷大宴。后宫人等纷至沓来。

乾隆皇帝放眼殿内。东边,头桌有愉妃、容妃、十公主,二桌有顺妃、循嫔,三桌有禄贵人、鄂常在。西边,头桌有颖妃、惇妃,二桌有诚嫔、林贵人,三桌有明贵人、白常在。

乾清宫内景

再过四天,公主就将年满七岁,与容妃亲近如昨。惇妃只能和颖妃作伴。婉嫔缺席,比她年长三岁的愉妃感到有些凄凉。元宵节时奉三无私殿内一同陪膳的宁常在,此时不知身在何方。

即将到来乾隆四十七年,还有四十八年、四十九年,以及五十八年、五十九年,直到嘉庆初年,皇帝的后宫还会有不同吗?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人生就是一场又一场告别,而其中最无奈的,就是死别。

再见,再也不见。


尔贵人钮祜禄氏、禀质粹和。禔躬端谨……兹奉皇太后懿旨。封尔为诚嫔。(《晋封诚嫔册文》)

乾隆四十九年四月十一日,最后一次南巡回銮途中,诚嫔钮祜禄氏落水而亡。此时,诚嫔已居嫔位27年。

尔顺嫔钮祜禄氏。毓本世家。训娴内则。率箴规之令范。壸教弥敦。扬图史之清芬……兹奉皇太后懿旨。封尔为顺妃……(《晋封顺妃册文》)

乾隆五十三年正月初九日,顺妃钮祜禄氏降为顺嫔,二十五日降为顺贵人,原因不明。八月,顺贵人薨,年四十一。

(容妃棺内)安放:绣八团有水一套……玉如意一柄、表一个、容镜手巾、水晶鼻烟壶一个、福寿金正面簪三块……金荷叶扁豆蝈蝈簪一对、金如意一只、金豆瓣簪四支、茄式正珠坠一副。(《宫中杂件》妃嫔遗物)

乾隆五十三年四月十四日,总管刘秉忠传旨,赏容妃春桔十个。这是容妃生前最后一次获得赏赐。五天后,容妃和卓氏薨,一应礼仪与四十二年舒妃丧礼同。

尔愉妃海氏,温恭赋性,端恪垂型,镠册升华……轸年来属疾之频,讵竟难留懿范。五十余年之奉职,纪封已冠六宫。七旬九岁之流光,叹逝转同一瞬……(《愉妃大祭文》)

乾隆五十七年五月二十一日,愉妃珂里叶特氏薨,年七十九,下旨以贵妃礼治表。愉妃所生乾隆第五子永琪享寿26年,此时距永琪去世又过了26年。

暮春中浣忆,四十八年分。(太上皇自注:孝贤皇后于戊辰大故,偕老愿虚,不堪追忆!)

嘉庆元年,乾隆禅位于嘉庆。三月十九日,太上皇携皇帝最后一次到孝贤皇后陵前致祭。三年后,太上皇驾崩。

命大学士王杰为正使。礼部左侍郎刘权之为副使。持节册封循嫔伊尔根觉罗氏为循妃……尔循嫔伊尔根觉罗氏、备位后宫。分班内职。家人演封……(《晋封循妃册文》)

嘉庆二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循妃伊尔根觉罗氏薨,年三十九。以贵妃礼葬。

尔颖妃巴林氏、淑慎聿彰。柔嘉允协。位崇九御。欣壸职之久襄。年近七旬。应宏阶之递进。兹特晋封为贵妃。锡之册宝。尔其知恩敬受。(《晋封颖贵妃册文》)

嘉庆五年二月十九日,颖贵太妃巴林氏薨,年七十。此时距乾隆下旨晋封不满两年。

惇妃,汪氏。尝笞宫婢死,上命降为嫔。未几,复封。女一,下嫁丰绅殷德。(清史稿·列传一·后妃》)

嘉庆十一年正月十七日,惇妃汪氏薨,年六十一。

(嘉庆六年正月)又谕,婉太妃母妃。从前皇考在藩邸时。蒙皇祖所赐。侍奉皇考多年。嗣经晋封为妃。现 在寿康宫位次居首。年跻八十有六。康健颐和。宜崇位号。以申敬礼。应尊封为婉贵太妃。所有应行事宜。着各该衙门查照定例豫备。于四月十五日举行。(《清仁宗实录》)

嘉庆十二年二月初二日,婉贵太妃陈氏薨,年九十二。此时,陈氏已被尊为寿康宫之首。

身为潜邸旧人,在她来到宝亲王弘历身边70余年后,终于燃尽一生,关上了乾隆后宫的最后一扇门。

裕陵妃园寝葬位图(徐广源绘)

本文参考了《走进香妃墓》(徐鑫著,新世界出版社)、故宫博物院官网、凤凰网历史频道、橘玄雅博客、慧贤皇贵妃吧、百度百科等提供的信息,图片来自网络。

 6 ) 就算迅哥已经演不了少女,如懿传还值得追吗?

昨晚8点《如懿传》终于如期在腾讯视频上线,自然有已经等待很久的粉丝发来贺电,但更多的,却是各种花式评价。比如什么“太后 米老鼠耳环”、“霍建华 绿马甲”之类的,其中最多的,是关于女主角周迅的声音:

这么大年纪了,扮什么少女?

为什么不能请配音,这种嗓音真是受不了

真想把她脖子上的蝴蝶结给扯下来

……

如果说一开始这个剧因为周迅的加盟而让很多人都心生期待的话,那么,刚刚播出的两集,可能就是很多人失望而怒给差评的原因。

不过,作为一部长达87集的巨制,内容跨度自然是要从少女直到少妇、中年、去世。对于任何一个年龄段的演员来说,这个大梁都不好挑,扮相就是一个最直观的考验。

但请相信我,熬过前两集的出场铺垫,后面的戏会好看很多。

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

这部剧说白了,是一部清宫爱情戏,至于宫斗,并不是核心,至少目前播出的前八集如此。而它要讲的爱情,就是乾隆与如懿。

年少时候的爱情

如懿16岁那年,还叫青樱。出身乌拉那拉氏,满洲正黄旗,佐领那尔布之女。虽不比其他人家中有朝廷重臣,但是她有一位重量级的姑母,也就是雍正朝的皇后。这位姑母为了延续本氏族在后宫中的地位,力主让她嫁与皇子,再续后位。

而她本就与弘历二人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于是顺利被选为福晋。按照一切童话爱情故事的套路,就是王子与公主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然而童话中没有说的是,这才是一切波澜的开始。

雍正帝薨、姑母暴毙、被罚守孝、不得面圣。短短16字无法详尽那几年中青樱的遭遇,也曾想过死,但最终还是要咬着牙生。

当年同在王爷府的福晋、格格们,如今已经在紫禁城中做到了人上人,从贵人到贵妃,个个恩赏有加。而在潜邸中守孝的青樱,好像是已经被遗忘的那一个。即便自己与皇帝是青梅竹马,但是后宫嫔妃美艳如云,不知何时自己就会被抛诸脑后。

通过一次“狸猫换太子”的把戏,青樱顺利进宫见到了皇上。互诉衷肠之余,她又很巧妙地提醒了皇帝尽孝的道理。以此在太后那里扳回一分,赢得了重回紫禁城的机会。

如懿,如懿,壹生壹次心意动

16岁那年,青樱进宫是为了选福晋,没想到一别经年,再次进宫,已经是娴妃的身份了,而名字也变成了——如懿。

懿,意为美好安静。写做壹次心,也正是青樱的内心写照。虽然后宫如此多的女子,可是谁不想跟皇上做那个“一心人”呢?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对于世间女子,本来这就很难了,对于深宫中的她们来说,则是不可能的奢求。

如果说当年那个执意要选如懿做嫡福晋的弘历,当时还是只钟情她一人的话,入主紫禁城后,即便再有此心,也无此力了。后宫哪容得下一人专宠呢?那会带来无尽的猜忌、报复、陷害、死生。

而如懿在一步步从妃子、贵妃,最终直至皇后的路上,也从那个少不经事的纯真少女,变成喜怒不形于色的大人。她与皇帝还能如初见时那般两心诚悦吗?获得权力的同时,失去的又是什么呢?

相伴一生的誓言,还记得吗?

演技是一面最好的镜子

如果说这部戏有些人一等两年多,并不夸张。从原著粉到演员粉,确实积攒了太多的期待。我也一直钟爱周公子的戏,从《苏州河》到《大明宫词》,再到《如果·爱》、《风声》,塑造了无数多变的角色,但是近几年很难再看到她的身影。

那么在《如懿传》里面的她,崩了吗?

如果单看前两集的少女时期,扮相确实不太尽人意。但是随着角色慢慢复杂,反而有种渐入佳境的感觉。第三集中,亲眼看着陈冲饰演的皇后姑母服毒自裁,呼之欲出喷薄而下的眼泪,还是我们熟悉的那个迅哥。

而从第六集开始,再次入宫为妃的她,被无端卷入了一桩又一件构陷中。一后四妃贵人答应常在一一登场,唱白脸的唱红脸的,还有扮猪吃老虎的,各有各的精彩。老实讲,我也是从第五集开始真正入戏,待看到第八集,已经有点欲罢不能。

虽然早已知道如懿这个角色最终以悲剧收场,但是悲剧才饱含着真正的人生。她这一生,一开始郎情妾意、尽得宠爱,直至一路升至皇后,却在最顶点的繁华时刻跌落谷底,被剥后位、草草下葬。

究竟这样的一生是怎样推演开来的?答案都在戏中。而我们,都是戏中人。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短评

如懿传真的是一生一次的大剧。。演员也好。。导演制作也好。。都是顶配的阵容。。还有韩忠、张叔平和陈同勋等大师坐镇的服化道。。汪俊我是真佩服。。航拍俯拍还有各种缓缓推进的镜头。。美轮美奂的空镜把观众带的如痴如醉。。再说周迅。。她的戏像是有魔力一样。。一个眼神一句台词就能生生的把人撕碎捏拢又撕碎。。与姑母陈冲的诀别戏太精彩。。心一直纠着痛。。精美到乍舌的打光和构图简直就是视觉盛宴

8分钟前
  • 草莓公主
  • 力荐

周公子的演技slay全场

13分钟前
  • _囧ray
  • 力荐

评分被拉上来了,我迅终于得到大家对于她演技的肯定了,甚是欣慰

18分钟前
  • 嘟啦
  • 力荐

这是一部什么剧呢?就凭夕阳下如懿因第一次连环套落下的几滴泪,就值得五分。谁会这样演?这样真实,细到极致的表演只有周迅有。这是一部充满诗意的电视剧,可惜观众实在太浮躁肤浅了。你们配不上它。

19分钟前
  • 吃水果小疯魔
  • 力荐

真正剧王 品质标杆 三金影后周迅加上老戏骨邬君梅 陈冲 打烂所有碰瓷low剧

21分钟前
  • 冰镇西瓜橘子水
  • 力荐

低开高走真的蛮期待的 今天这场阿箬背叛的戏真的很精彩

22分钟前
  • 娜娜兽
  • 推荐

想不到这片子除了大红大绿的审美辣眼睛外最赶客的竟然是周迅!整个人呈现出无法掩饰的老态,远景脸肿,近景皮松双眼皮瞩目大浓妆脸涂的和猴屁股一样。然后配上公鸭嗓唤一声,弘历哥哥!我只想大喊,皇上快跑!还有,太监衣服都比主角的精致!整个剧质感怎么和甄嬛差那么多?宫斗伪正剧还是要看郑晓龙啊!太失望了这个片子目前,关键还是个闷片。雷声大雨点小不值得特地开vip观看。

24分钟前
  • 最爱口水鸡
  • 较差

节奏感这种东西简直能决定一部片的生死,这么慢的节奏,还不带丁点儿养分和实料,整得个皇帝天天只懂得情情爱爱痴痴缠缠,基本的心智都不健全,根本就脱离实际纯粹往苦情戏上靠,谈何深度。周迅的声音简直是败笔,出戏出到天边去了。一集弃。

25分钟前
  • 浠墨
  • 很差

演员挑的精细 不用说成名成角的 就是三宝四心这样的生面孔也甩许多明星十条街 倒是评论里条条批评演员容颜老去 不争论了 你们还是去看那些各种小鲜肉的戏去吧 周迅的妆发确实有些槽点 无伤大雅

30分钟前
  • 富满囤
  • 力荐

周迅的原音有些违和,看到后半程最喜欢海兰,最讨厌令妃,女主依然没有宫斗的自觉

33分钟前
  • 七号猪肉铺
  • 还行

开篇略有不足,但渐入佳境,看得出用心,5星给周迅、大小琵琶精,剧本立意可以,逻辑不行,扣1星

36分钟前
  • 晦涩时代
  • 推荐

很多人真的挺秀下限,书没有看几本,就谈历史;很多人也真的是肤浅,华语圈没有几个比周迅适合的了,后期那种花开花落自有时的悲凉哪那么好驾驭,她的声音刚刚好。

40分钟前
  • 新之助
  • 推荐

跟当时看到海报的感觉一样,丧气,整个剧的上映过程也是丧的不行,最后整成这样也是可以预见了。周迅说灵说了十几年,终于迎来了决堤

43分钟前
  • 岁月荣光
  • 较差

平淡得很高级。

45分钟前
  • 朱小七
  • 力荐

演员阵容大气,场景恢弘,台词里都是话里有话,从第一集开始“末代皇妃”直接就斗了一把,第二集甄嬛秒青樱,看上去的稀疏平常的日常,到第八集又不动声色的埋下伏笔的小斗了几次,接着剧情已经不断的开始撕扯了!隔壁的令妃传更像推理系,宫斗太弱,在《如懿传》才能看见真正的宫斗!最厉害的是不脏了自己的手而成功~在钟鸣鸟叫的后宫生活里,演绎宫斗背后帝后离心的婚姻悲剧。

48分钟前
  • kakakarl
  • 推荐

看不下去了……台词好一般,演出了现代戏的感觉。本来不想看霍建华,现在更不想看周迅……

50分钟前
  • 李阿瓦
  • 推荐

看片会看了前三集,演员们表现都不错,有幸看到陈冲、邬君梅、张丰毅、周迅飙戏,前期用比较幽默的方式展开剧情,竟然有一些笑点,不过男女主不够青涩有一点尬,幸好也只有两集,后面看起来就比较和谐了。场景和服化上,布景大概是复制了故宫,大气精致,分分钟感受到经费在熊熊燃烧。

52分钟前
  • 燕喜爱孔雀
  • 力荐

看或听 都容易出戏。违和感重。将历史和原型人物 窜改诋毁的太多太重了。剧情没意思 俗 没梗 消极抑郁负能量。画面质感和调色 伤眼。磨皮严重 抠图多。台词不考究 俗 不走心 废语多。演技太固化 演出的没说服力 与剧及与剧中它人有不搭感突兀 不适合角色感。如懿传 不尊重历史 窜改诋毁了 富察皇后 乾隆 令妃..。霍建华 饰乾隆 选如懿为嫡福晋 而不选富察。乾隆不喜欢富察 如懿从一开始就是挚爱。大婚之夜 乾隆不愿和原配妻子富察行周公之礼 而去和如懿圆房。富察给如懿下药手镯 让如懿难怀孕。写令妃 内心坏 阴险又做恶..。看剧后不能记得 因和历史严重不符。服化造型 艳俗浮夸 廉价感。周迅 饰如懿 原音不适合角色 也不好听 听着跳戏,嘟嘴 脸僵 妆容 仪态 气质 演出..看着出戏

57分钟前
  • 认想
  • 很差

进入宫斗终于有意思起来了,但是有些地方还是有bug

60分钟前
  • 半酒
  • 还行

别的不说了,这剧的光影运用太绝了。第八集周迅坐在延禧宫那幕被我永久珍藏。导演对这部剧有自己的想法,与其说它本质是宫斗剧,我更愿意称之为后宫两三事。在阴谋诡计之外,还有对婚姻对人性的考量。富察皇后终于不是那个无悲无喜的女菩萨了,就连乾隆的好色都是坦坦荡荡的爱这群女性的皮相。如懿没有金手指,她这一生的悲剧,是时代的产物,她不过是个“受限而挣扎的人”啊。

1小时前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