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情人2017

爱情片法国2017

主演:埃里克·卡拉瓦卡,艾斯特·加瑞尔,路易丝·舍维约特,保罗·图坎格,费利克斯·基赛勒,米歇尔·查瑞尔,克里斯蒂安·布耶特

导演:菲利普·加瑞尔

播放地址

 剧照

一日情人2017 剧照 NO.1一日情人2017 剧照 NO.2一日情人2017 剧照 NO.3一日情人2017 剧照 NO.4一日情人2017 剧照 NO.5一日情人2017 剧照 NO.6一日情人2017 剧照 NO.13一日情人2017 剧照 NO.14一日情人2017 剧照 NO.15一日情人2017 剧照 NO.16一日情人2017 剧照 NO.17一日情人2017 剧照 NO.18一日情人2017 剧照 NO.19一日情人2017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7-22 19:06

详细剧情

  让娜(艾斯特·加莱尔 Esther Garrel 饰)是一个二十岁的年轻女孩,在刚刚结束了一段失败的恋情之后,她决定回到阔别已久的父亲吉勒(埃里克·卡拉瓦卡 Eric Caravaca 饰)家里,重新热络一下疏远的父女感情。  吉勒和妻子分手多年,一直都辗转在不同的女人之间。令让娜没有想到的是,当她回到家中时,竟然见到了一个年纪和自己差不多大的女孩阿丽亚娜(露易丝·谢维洛特 Louise Chevillotte 饰),这个女孩是父亲的现任情人。刚开始,阿丽亚娜的存在令让娜觉得非常的不舒服,因为这个女孩虽然年轻,但感情经历却极为丰富,并且目前正在同多位男子交往。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让娜、吉勒和阿丽亚娜之间渐渐产生了一种奇妙的关系。

 长篇影评

 1 ) 爱情,是我们存在的方式。

76分钟的时长,明晰的结构,代表性的人物,交织的关系,叙述的旁白,甚至黑白影调都使得这部片子好似一部爱情小品,像是导演站在高处悉心安排摆置人物似的视角,你身处其外甚至比里面的人更清楚他们的走向而又不自觉的把自己带入进去感叹何其相似的无奈。

文本-结构

从主线上来看,最先交代的是吉勒和阿莉亚娜的关系,那么影片其实也是围绕他们来展开的,但从开头这段,你可以解读他俩的关系是恋人或情人,这一字之差的区别就在于,前者稳定而甜蜜,后者则带有某种冒险性的刺激与强烈。他们的关系由于身份的特殊并不被外人知道,所以一开始就带有着隐瞒下偷情式的快感。
让娜的出现从电影文本而言就是一个刺激事件,一个促使他俩关系和生活发生改变的刺激点。让娜几乎像所有失恋的年轻姑娘那样痛哭流涕着哽咽:“人怎么才能在一瞬间变得麻木冷漠?”而处于热恋的他们俩则恰好充当着开导者的角色,就像是在湖边漫步的人对着溺水的人一般客观冷静,“如果他真的不爱你了,而你却为他难过,你就是在浪费时间。’’这如拿着手术刀的外科医生对病患所说的并无二致,正确而冰冷。
如果说这是男人的劝诫的思维,那么让娜和同龄的阿莉亚娜的关系就很有趣了。两人从开始的试探融洽到芥蒂而妒又坦诚相诉,再到因彼此的秘密而紧密联系,虽然吉勒在她们的关系中一直被撇开在外,但她们俩都在吉勒制约之下,也都是以吉勒为结点而展开的。几乎三个人同时出现的情节都是矛盾的爆发点,甚至让娜间接参与了阿莉亚娜的两次偷情,并直接导致了最后他们俩的情感转折。而让娜的情感线作为辅线来看,也似乎在他们俩尤其是阿莉亚娜的帮助下,走向相反的结局。
这两个文本在交错中完成了某种程度的对调,形成某种结构上的对应,当然两者在本质上就好似之前所说”恋人””情人”之分,又或许有某种在岸者的得意和自以为是与溺水者的挣扎与挽回终就造成他们走向对立,这合理又似乎巧合的设置使得整部影片的文本对应,人物符号变得可观起来,当然这也很大一部分归功于结构。
环环对应,两条线从各自从一点出发,最后沿着相反的弧线轨迹走到对方的起点上,最终形成一个圆环。就像影片一开始就出现的回旋楼梯,而这样的圆环生生不息,可以一直重复,这也某种程度上对应了文本里爱情的荒谬与徒劳,不停的开始,不停的结束。

爱情-欲望

爱情是他们都上的一个当,并都甘愿跳进去。相爱这件事本身就带有极大的偶然和冲动性,那么爱情在笃定的同时也一定包含着脆弱和敏感不安,吉勒作为一个过来人,他应该比这两个姑娘要更清楚,所以才会一开始就说出:”我们要学着不要相互伤害”,”你是什么样我就喜欢什么样,从没计较过”是的,包容是维系爱情最重要的方室,可是一旦稍加不注意,包容就会变成纵容。年轻的阿莉亚娜有着丰满的身材,她自己也对此很是满意,欲望往往从纯粹的肉欲出发,施特克尔说:“对很多女人来说,堕落到动物性是性欲高潮的条件。”因而不掺杂爱情的性行为是可以满足阿莉亚娜性欲的最好方式,之前也说过偷情往往可以达到相比于恋人更加强烈和刺激的状态,所以一旦阿莉亚娜和吉勒处于一个平稳状态下的恋人关系时,阿莉亚娜便无法克制的寻求情人,何况吉勒说出的包容。
可爱情绝不是可以如此简单地做到包容和任其自由,波伏娃在《第二性》中说:“爱的梦想:通过消失在他者中,达到最高生存。”那么,爱情的最终同一,就是某种占有,某种被存在。而阿莉亚娜的偷情毫无疑问否定了吉勒的存在,那么其实也就否定了吉勒爱情的存在,占有里不会允许丝毫的背叛,这是爱情的自私,可也唯有如此,才可成之为爱情。
而爱情本身就是无解的,就像围成的圆,无缝可钻,无隙可解,我们都围绕其中,兜兜转转,迷失自我,开始又结束,似乎已经不那么重要了。我们都在其中,岸边或是溺水都是一种存在,是的,爱情是我们的存在方式。

 2 ) 偷欢与偷情

电影《芳芳》里,男主惧怕自己对芳芳的爱会随着时间而消逝而对她若即若离,直到影片结尾,他才找到解决的办法:在每个清晨,芳芳都会离他而去,而在每个夜晚,他都会重新爱上芳芳。

于是爱情常有常新,不必惧怕生活长久的琐碎会动摇忠贞的决心。

其实某种意义上,《一日情人》中的阿丽亚娜与《芳芳》的男主是同一种人。他们都对一生忠于一人有着难以消解的怀疑,这种怀疑与其说是来自对爱情和人性的不信任,不如说,是来自对自己本性透彻的了解——因为他们坚信,自己最终将会成为这段感情的背叛者。

偷欢与偷情,爱情与肉体的不忠,是无数电影讨论过的主题,加瑞尔的偷情三部曲也是以此为出发点。但不同的是,影片的黑白色调,以及透过旁白对情节所做的减法,让整部片子重心更多放在三个主要人物对待爱情的态度上。

而作为一部爱情小品,导演更多时候也只是将这些态度展现给观众,不做评判,使氛围十分舒适且真实——当然,这种真实并非指每个人都会经历爱上与女儿同岁的学生这种事,而是在爱情中的怀疑、摇摆的态度,常常能使观众感同身受。

影片的三个主要人物,父亲,女儿,与情人,对待爱情与欲望的态度看起来像是泾渭分明。

女儿让娜因为未婚夫的背弃痛不欲生,在爱情中迷失自我,自称是“上了爱情的当”,却仍然深爱未婚夫,也仍然对忠贞的爱情抱有幻想。

她几乎不会为了满足肉体的欲望去与不爱的人做爱,对唯一一次的酒后乱性,感受只是“不算糟糕,但不是特别好”。她渴望安定舒适的感情状态,也渴望在爱情中全身心地投入,而投入的程度自然与抽离时的痛苦成正比。

让娜分手后的种种表现,可以说是不少人失恋的真实写照。

你有没有在半夜梦醒时,突然有强烈的冲动想给前任打一个电话?你有没有在分手后对前任是否已经开始新恋情念念不忘?你有没有煎熬到想要跳窗自杀,觉得这是终结痛苦的唯一办法?每个经历过失恋的人,大概都能在让娜崩溃大哭时找到自己曾经的影子。

而让娜的自愈过程,看起来像是充满希望,从影片开始的失魂落魄,到后半段至结尾逐渐恢复阳光,但又隐约透露着一丝循环往复的无奈——她最终还是回到未婚夫的身边。

影片没有交待主动言和的一方是让娜还是未婚夫,而这位自觉“不够成熟”的未婚夫还需要让娜付出多少的精力才能成长,我们也不得而知。不过这在让娜看来并不是问题,太过投入的让娜在感情中十分脆弱,却也坚韧异常。因为爱,她对可能产生的痛苦也甘之如饴,毕竟在她看来,从未陷入爱情才是悲哀的。

或许在让娜眼里,阿丽亚娜就是这种“从未陷入爱情”的人。

情人阿丽亚娜从影片伊始,就以极具吸引力的热情形象存在。她可以主动追求自己的大学老师,可以与他在楼梯间做爱,可以为了钱给色情杂志拍照,也可以背叛爱人在不同男人的床第间周旋。

她看似是将爱情与欲望、灵魂与肉体划清界限,没有忠诚观念,一如在分离前对峙的那场戏中,她可以十分真挚地一边流泪一边宣称那是第一次,而且只是一时的欲望,不到第二天就会烟消云散。

但事实上,她深谙爱情中背叛与忠贞的门道。她对让娜坦言男人绝对无法忍受女人的背叛,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不告诉他们。在这段感情开始,她就预见到自己的离开,爱人的那句即使背叛也不要分离,无非是给了她一个更加冠冕堂皇的理由鼓励自己放纵欲望。

而她也并不像表现出来的那般洒脱,她会在与别人做爱之后感到愧疚,会因为吉勒的离开而喊出“我会死的”这样的话。只不过相比之下,这样的痛苦与折磨并非无法忍受,就像她在安慰让娜时所说的,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一切都会过去。这是阿丽亚娜的处世哲学,痛苦终有消散的一天,她也无法做到长久地去爱,她选择了一日的忠贞,也许在她看来,会好过一生的背叛。

父亲吉勒,在影片中大多时候是作为一种映射和桥梁式的存在。

很难说他与阿丽亚娜的互相吸引,不是因为两人内心深处的共性——阿丽亚娜,就是年轻时的吉勒。他太了解阿丽亚娜,正是因为他太了解曾经的自己。

所以他才会在这段感情开始,就给了阿丽亚娜一道免罪金牌——你可以背叛我,但不能让我知道。这也是他试图给自己打造的保护罩。他太清楚阿丽亚娜这样的人会带来怎样的伤害。

只不过这种保护罩只是自欺欺人的美好幻想。曾经的浪子如今厌倦了在肉体与欲望间的你来我往,他渴望与一个相爱的女人一起变老。但年轻的阿丽亚娜显然不会是他的最终选择。他深知她的自私与欲望,只是一度试图去逃避残酷的真相——他爱上了阿丽亚娜,但阿丽亚娜终将离开他。

而当吉勒给自己打造的保护罩被阿丽亚娜亲手打碎时,他不得不面对这个事实,结束这段感情,也就变成了解决痛苦的唯一办法。某种程度上,他与阿丽亚娜在这段感情中都是利己主义者,远没有无私到牺牲自我,一旦痛苦难以忍受,就会挥刀斩断。这一点其实与让娜截然相反。

作为桥梁的吉勒,沟通的则是让娜与阿丽亚娜这两个同岁但性格截然不同的女性角色。她们时常保有共同的秘密而对吉勒形成联盟,两人感情观的对比也正是在这样的联盟中显得更加鲜明和有趣。

到了影片结尾,一切似乎又回到平衡状态,只不过让娜从被抛弃的角色回归到未婚妻,而吉勒则孤身一人。

影片在结构与主题上都经过了精致安排,避免了落入俗套,将生活的真实缓缓展开,76分钟内作品的完成度非常高。导演也并非意在告诉我们,偷欢或者偷情,肉体或灵魂的不忠究竟哪一个更难以忍受。

也许,偷一时的欢愉与彻底的背叛之间,并没有什么本质区别。关键只在于,你面对爱情的态度,以及对忠诚的信仰程度。

 3 ) "我以前也像你一样"

爱情大概就是一次次地踏入同一条河流。

影片开场就呈现出精巧的回环对应:起先是喧闹的教学楼走廊,Ariane远离人群匆忙下行,随后是卫生间交合的呻吟喘息,最终归于安静。接着镜头切换,几乎同样的元素逆序重组,我们又听到起伏的女声,可这次却是歇斯底里的哭泣,随后是楼梯上行,行李箱撞击着地面, 原来是Jeanne与未婚夫Mario分手,到父亲家中借住。

两位女主角的线索因Jeanne的父亲Gilles而趋近,桌上化妆包出现时抵达交汇点。第二天早上Ariane给Jeanne添薄荷茶的时候,第一次响起了背景乐。

起初Jeanne因创伤不断防御攻击,恶言出口后很快又转而自责道歉。两人逐渐敞开心扉后,Ariane问Jeanne好点了吗,得到肯定答复后给了她一个善意的吻。在聊天和交往的深入中,二者不仅因彼此的秘密而产生连结,在生活和感情中的角色也不断发生对调。从容谅解予人宽慰的倾听者也会有歇斯底里的一面,也会对自己的生活和情感失去掌控。或许人们只有作为情感事件的旁观者时,才总能分外清醒。

在Jeanne与Mario的爱情中,Jeanne是更投入,也更被牵制的一方,过度珍惜表现为极强的占有欲。分手后她有天深夜梦到Mario,打电话给他,接通后没作声,Mario猜出是她。第二天Jeanne却向Ariane编造出相反的情景,还特意在街头打电话以使Ariane信以为真。而这些自欺欺人只会让绝望变本加厉。她痛苦至极,又希望这痛苦能被对方所知,使对方心软、愧疚、回心转意。Mario说:“我觉得我还没有成熟到可以满足她的所有要求,而她又太脆弱了。”但或许分离使他们重新思考对彼此的需要,或许相比独自面对寒冷,他们还是希望有人陪。

反观Ariane与Gilles的关系,所谓成熟对爱情有何裨益? Gilles容许自己年轻时的不忠,又因害怕失去Ariane跟她讲明,无论谁有不忠,两人都不要分开。Ariane隐约担心自己定会爱上其他人,产生了这样的不安后,却出于患得患失的焦虑迁怒于Gilles对吻的疏忽。女儿对父亲说:“就是因为她疯癫,所以你爱她。” Gilles称了解女友和她的自私,这样却也仍爱她,对于女方的不忠不仅不想知道,还想装作什么都没有发生,“如果你真的想和我长久幸福下去,我们就学着不要互相伤害。”听其此言,Ariana竟以为自己在这个成熟男人的身边可拥有自由。可当他真的看到女友与他人交欢的投入与享受,所有的坦然却都不再。他觉得受辱,觉得被愚弄,尽管他深知自己从前也像她一样。正是因为害怕自己像之前伤害别人一样被伤害,他才提前打好保护伞,可没想到只是无效药,连安慰的效用也非常短暂。

全片结束时惊觉,分合坎坷兜兜转转之间,Jeanne与Ariane这两条线索无论从心境还是情感关系上都几乎是反向并置,中心对称:

非常丑了!

当然,以“从分到合”、“从合到分”来概括情节实在过于简化了作品的意趣,但无尽的回环从某种意义上讲恰好又是情感的写实。人们在爱情中或许可以探讨理性经验,但即时性的情绪反应和它造成的后果却总是难以控制和扭转。道理和是非说给人听,因在想象情境中合情合理而连自己也信以为真,果真到了需要自医时却还是无济于事。当然讲道理时人也难免坦诚,就像父亲被女儿问到"忠诚"时的吞吐。他给了忠诚十分模糊的界定,似乎表达着克制和包容的理解,但在自我优先的预设下,他的解释似乎已自证为谬。

不过又有什么正确和错误可谈,爱情正是无所谓定准的无限回环啊。“是你平静明亮的眼神,唤起我黑暗的恐惧。” 黑暗危险迷人,才引人一次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不断陷入那些狂喜和绝望中去。因为人们贪恋性,贪恋美,以及一切拥有而无法占有的疼痛。

 4 ) 日以继夜的爱情试验

这是一部2017年的黑白片。对于在当下拍摄的黑白电影,我从观影一开始就抱有多一层审慎的态度,从头至尾找寻导演的用意:为什么一定要采取这个形式不可?这部片看完之后我的结论是,在这部讨论爱情和亲密关系的电影里,男性与女性是从多重个体中被融合与提炼的符号,女性Ariane、Jeanne与男性Gilles、Matéo、Stéphane不止被黑白映像刻画,穿着、神态、肢体语言也近乎描白,叠加成为抽象的性别处境与立场。

两位重要的女性在角色这部片里似乎是两个极端:Ariane成熟,目的明确,趋于理性,深谙自己的性魅力和如何运用它掌握性与爱的分野。Jeanne脆弱迷茫,缺乏安全感与存在感,有为爱哭泣,欢笑,寻死,向生的天真。而同龄的她们在片中被一位男性角色联系起来,放置于一种独特的视角和关系中:父亲的情人和情人的女儿。从一开始参杂着隐约恋父情结的互相防备,到互相投射、验证女性在爱情中的心理路径。

两位女性之间有着互相对立同时又推动着彼此成长的微妙关系,并且也实践了保守彼此秘密这一女性之间建立联系的最有效方式。该片最多被人引用的台词是Ariane对Jeanne说“当一个男人想要离开你的时候,是不会提前跟你说的。他可以背叛你,却不能容忍你做出同样的事情。所以你就偷偷地做,不要告诉他。”Jeanne仿佛颇为受教。而Ariane说这句话时,充当这个“男人”角色的正是Jeanne的父亲。

但我认为更深一层的情节有两个:一是Jeanne把身边的爱情浪子Stéphane介绍给Ariane,希望她帮助完成一个愿望或仪式,即与这个男人发生不投入感情的性爱,而Ariane也确实这样做了。二是似乎以超越年龄的成熟看透男女关系的Ariane,在面对失去爱情的恐惧时,仍然哭着说出“没有他我活不下去”的无力言语。

两位女性的各自存在与相互关系,不正是每个女性自我内部矛盾与和谐的共存?

如果说女性的爱情路径在本片中是一个闭合循环,男性的种种龃龉则更像是线性的。大学教授Gilles在年轻女学生的追求下与她同居,并以一种“过来人”的姿态,对Ariane说“无论我们之间谁不忠于对方,我们依旧要在一起”。在他与学生们的聚会上,对这段地下情不知情的男生与Ariane调情。在他表示不满之后,Ariane却看穿他其实享受这种“别人与你调情,但今晚睡在你身边的却是我”这种隐秘掌控感。Ariane与这个男生一夜情被他料知,他自此每当Ariane不回来的晚上就去年轻时召妓的街上散步至深夜,似乎便可真正设身处地敞开心扉。

最后与Ariane欢爱被Gilles撞见的Stéphane,想必就是年轻时的Gilles,不轻易投入真感情,热衷流连于情欲的冲动。当他到了结过婚离过婚女儿都已经与未婚夫同居的年纪,可能也会有这种被自己误解的过来人的“大度”,直到真的亲眼目睹情人与他人的爱欲场面,激发暴怒与谴责。

片中的另一位男性是Jeanne的未婚夫Matéo,他似乎解释了以上两位行为的原因:一旦确立固定关系,就要面对女友控制欲太强,占据自己的各种空间,缺乏自由,断绝了其他可能性的种种问题。加上只在Ariane言语中出现过的“以离婚为乐”的父亲,片中的男性立场,虽处于线性的不同阶段,却互为共同印证。

有朋友说影片很有新浪潮风格,在我看来它似乎确实在延续新浪潮时期对爱情可能性的探讨,除了monogamy(一夫一妻制),男女关系是否还有类似《祖与占》中的可能性?但从一个女性的感性立场,不免仍觉得Ariane重复的几张沉迷短暂情欲的面孔,比不上Jeanne片尾与Matéo和好后在深夜街头的真切拥吻。

 5 ) #一日情人#是个挺有意思的电影,需要耐心一点

#一日情人#是个挺有意思的电影,需要耐心一点。

虽然电影的大部分情节挺无聊的,不然就是女主1号歇斯底里,不然就是女主2号见缝插针来一炮,背景独白怒刷存在感有种音乐PPT的恍惚感,偶尔穿插的几个美好的男性肉体完全就是道具啊,好气呢。

当我耐着性子看了半个小时后(没错,这电影一共也才76分钟),感觉还ok,豆瓣7+还是可以理解的。

构思蛮有趣,采用对称的结构把双女主各自的剧情连接在一起——

女主1号Jeanne,身份是女儿。电影一开始,Jeanne失恋了,被男票赶出来了,坐在墙根儿嚎啕大哭;然后拖着个箱子一边儿抽噎一边儿去投奔她爸;到了她爸家絮絮叨叨跟她爸抱怨男票如何无情无耻无理取闹。

然后突然发现她爸家里还有别的女人(对的,这个女人就是女主2号Ariane,身份是爸爸的女友);女儿Jeanne和女友Ariane处于同一屋檐下,爸爸的小屋秒变双女主修罗场;同岁的双女主意外地脾气挺合得来(女友Ariane比较会来事儿,女儿Jeanne比较傻白甜,这样的组合容易给人一种塑料好姐妹的错觉),于是开始互相安慰、互相帮对方隐瞒不利因素;女友Ariane带着女儿Jeanne各种浪各种飞,女儿Jeanne不仅恢复了比较好的精神状态,竟然还有闲情逸致背着她爸给女友Ariane介绍小鲜肉;女儿Jeanne和前男友莫名其妙地就复合了,蹦蹦跳跳地搬走了。

女主2号Ariane,身份是女友。电影一开始,女友和爸爸一树梨花压海棠的老少配十分和谐(方方面面的和谐);爸爸对自己和女友Ariane的爱情那是相当有自信,对自己的魅力更是蜜汁自信——爸爸对女友说,你可以去找年轻的肉体,别让我知道就行,重要的是我们和谐;同岁的双女主意外地脾气挺合得来(女友Ariane比较会来事儿,女儿Jeanne比较傻白甜,这样的组合容易给人一种塑料好姐妹的错觉),女友Ariane和女儿Jeanne互相安慰、互相帮对方隐瞒不利因素。

女儿Jeanne和女友Ariane处于同一屋檐下,爸爸的小屋秒变双女主修罗场;女儿Jeanne相中一枚小鲜肉,背着她爸把小鲜肉介绍给女友Ariane了(也不知道女儿是咋想的);女友Ariane和小鲜肉偷情被爸爸发现了,女友被分手了被赶出去了。

(北影节上映的时候还是剪切了……)

拍摄手法挺好玩儿,黑白镜头下做旧感很明显。双女主非常漂亮,每次俩女主同框的时候我都感觉这戏要奔着百合去了,然而并没有。

虽然剧情简单而碎片化,台词里的金句还是可圈可点的,算是比较典型的法国小清新。

#我不怕死,我怕不能和我相爱的人一起变老。#

#男人如果要背叛你,不会提前告诉你的,而你能做的,就是跟他做同样的事。#

#性格决定命运,同样决定着爱情的模样。#

我觉得吧,女友Ariane被踢爆和人偷情的时候,是真心悔过,哭得也算坦诚。不过这个坦诚吧,多少有些像段王爷常常挂在嘴边的“宝宝,我对你是真心的。”;“凤凰,我对你是真心的。”;“星竹,我对你是真心的。”;“阿罗,我对你是真心的。”……出轨是天性,所谓好奇心害死猫,不是因为出轨对象多么好,可能只是没尝试过。忠诚是选择。


 6 ) 永远觉得这是最后一次心动

一日情人易,一世爱人难。

爱情大概就是一次次地踏入同一条河流。

当人恋爱的时候,就开始爱世界上的一切,觉得生活真神奇,在大街上瞎逛也会很开心。

爱如白开水也如潮水,即是每天都需要的东西,也如泡泡般散逝的快,曾经多疯狂也会有结束的时候。

如果你真的想和我长久幸福下去,我们就学着不要互相伤害。

如果他真的不爱你了,而你却为他难过,你就是在浪费时间。

渴望爱的占有,又想要爱的自由,恋爱中的人是矛盾的,自私的。

爱情在笃定的同时也一定包含着脆弱和敏感不安。

爱的自私和控制欲,当女人让男人觉得安全了,男人就会外出冒险。一旦女人让他觉得危险了,他就回来关心爱巢。

她几乎不会为了满足肉体的欲望去与不爱的人做爱,对唯一一次的酒后乱性,感受只是“不算糟糕,但不是特别好”。她渴望安定舒适的感情状态,也渴望在爱情中全身心地投入,而投入的程度与抽离时的痛苦成正比。

她像一朵花绽开,在他的身边有恃无恐地随风摇曳。

偷欢与偷情,爱情与肉体的不忠。

就像是爱会消散一样,痛苦也终有消散的一天。她也无法做到长久地去爱,她选择了一日的忠贞,也许在她看来,会好过一生的背叛。

无论我们之间谁不忠于对方,依旧要在一起。

快乐在于一日情人,痛苦在于相爱一生。

永远觉得这是最后一次心动,其实不过在复制爱情。

 短评

爱是谎言堆砌的真理。

5分钟前
  • 战将波舰金
  • 推荐

“双姝”构架下一个关于爱情中背叛与忠诚的寓言,哲学老师与放荡学生,一个崇尚相爱相亲,一个追逐欲望满足,却都不知不觉中成为了自由法则的牺牲品,女儿与男友反而更像是正常的一对,有争吵,有分手,当然也有羁绊,恋人们的故事总是欲说还休,在激情与伤害的宿命里轮回,其实我们都上了爱情的当

6分钟前
  • 幽灵不会哭
  • 推荐

喜欢在爱情中就像穿上了厚外套抵御寒冷这么个比喻。

8分钟前
  • 唐小万
  • 还行

请不要拿加瑞尔来和洪尚秀相提并论谢谢。整整76分钟的陈词滥调。

10分钟前
  • 匡轶歌
  • 还行

看过却不列入年度十佳的,我们无法做爱。

12分钟前
  • 热带素描
  • 力荐

#Cannes2017 前半段节奏超爱 后半段有点话唠开始 看午夜场的我就有点迷糊了 到底什么是爱 每个人的感受不同 无解 唯一有个问题是在厕所啪啪啪为啥总是一个体位?

15分钟前
  • 阿木甸
  • 推荐

金句真多,“她这么年轻敏感,一伤误终身。” “一生很长的”。“我不怕死,我怕不能和我相爱的人一起变老”。看的时候如坐针毡,因为好多句子都像抛给自己。。。

19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推荐

目前看过加瑞尔里最喜欢的一部。简约、曼妙的圆舞曲,浑然得无需解构。

24分钟前
  • 徐若风
  • 推荐

4.5;每一段感情的产生、滋长及毁灭如此相似,从一个怀抱流连到另一个,你以为掌握了爱情的全部秘密与奥义,永远觉得这是最后一次心动,其实不过在复制爱情,这是我们最大的绝症;我也曾踏遍千山万水,如今只想和我爱的人终老;太喜欢夜色里的街头漫步,以及间隔的配乐,新浪潮余韵犹在。

25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法国洪尚秀,韩国加瑞尔

28分钟前
  • 牛腩羊耳朵
  • 推荐

一日情人好做。像阿丽亚娜这样欲望先行的享乐至上者,就让自己沉沦在一日情人的节奏里不好吗,别寻求稳定伴侣了呗。

33分钟前
  • 大密度蓝
  • 还行

洪常秀完全不相信语言的意义,所以对话只有癫狂,重复,装聋作哑。加瑞尔更为传统,或者说乐观,因此人物能说出他们不可抵达的美。

34分钟前
  • Lies and lies
  • 推荐

調度調的如此精緻,旁白卻把觀眾當成瞎子。

38分钟前
  • 焚紙樓
  • 还行

1.加瑞尔"弗洛伊德三部曲"终章,除继续探讨爱情中的出轨与女性性欲外,置入了若隐若现的厄勒克特拉情结母题。2.情节上,分手-复合结构对称,情绪与性格上,欢快+性自由vs忧伤+忠贞。3.兀自插入的轮舞段落很有导演最爱的戈达尔气息。4.碳素笔风格的黑白影像+略显多余的旁白,别有一番风味。(8.0/10)

39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推荐

1.恋爱中的人忘却了思考,舒服就好,幸福得如同傻子一样;2.男人如果要背叛你,不会提前告诉你的,而你能做的,就是跟他做同样的事;3.性格决定命运,同样决定着爱情的模样;4.导演镜头里的女演员,非常好看。

41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还行

还是比较喜欢加瑞尔的黑白影调,短促激烈而过的爱情小品因为黑白的过滤,与小清新与自我沉溺的小资感伤情绪拉开了最合适的距离,反彰显出生命韵律的自然风貌 3.5

46分钟前
  • LOOK
  • 推荐

加瑞尔果然爱情小品的高手,旁观的都是专家,可深陷其中谁也不自知看不清楚的感觉真是好难描述,但他很轻松的在黑白影像和欢快配乐里就让几位在情感中转换了视角循环起来。原来是导演女儿,还演了cmbyn里小男主的垫背女友。还是喜欢更漂亮的情人,结合教授老爸和之前几部作品看是一盘大棋。金马54。

50分钟前
  • seabisuit
  • 推荐

意外排在了考验人耐心的两部主竞赛中间看(《圣鹿之死》和《温柔女子》),简直是一股清流,和解腻的甜点。导致看完的第一瞬间就恨不得把Garrel的电影都找下来看...谎言、忠诚、爱情,讲得轻又摸得深。最喜欢片中两位女生分别的“活不下去”又以局外人安慰。搭配的几段音乐更是锦上添花。

53分钟前
  • 基瑞尔
  • 推荐

女主角的失误在于quickie场所太固定了一点都不顾忌被抓包

58分钟前
  • Qtn
  • 推荐

感情受伤的男人,很容易找到一段人间喜剧式的爱情,而感情受伤的女人,常常会遭遇另一场爱情悲剧。

59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