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说乾隆第一部

台湾剧台湾1991

主演:郑少秋,赵雅芝,江淑娜,周霆坤,张庭 Ting Cheung,黄文豪,李欣,薛汉,于恒,黄冠雄,丁仰国,李海兴,赵子华,刘文斌

导演:范秀明

 剧照

戏说乾隆第一部 剧照 NO.1戏说乾隆第一部 剧照 NO.2戏说乾隆第一部 剧照 NO.3戏说乾隆第一部 剧照 NO.4戏说乾隆第一部 剧照 NO.5戏说乾隆第一部 剧照 NO.6戏说乾隆第一部 剧照 NO.13戏说乾隆第一部 剧照 NO.14戏说乾隆第一部 剧照 NO.15戏说乾隆第一部 剧照 NO.16戏说乾隆第一部 剧照 NO.17戏说乾隆第一部 剧照 NO.18戏说乾隆第一部 剧照 NO.19戏说乾隆第一部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3-28 12:28

详细剧情

  三次出行,三段邂逅,三段传奇。以戏说的形式描述了乾隆皇帝(郑少秋 饰)微服出行过程中,遇到的奇景奇事,从诗情画意的江南到神秘的西滇,结识朋友,偶遇佳人,趣事不断。或是纵情山水,或是身处险境,或愉悦或失落。在这过程中,体会皇帝的得意与失意,取与舍。  故事分为三部分。分别是《江南除霸》、《西滇风云》和《宫闱情变》。三段故事的女主角性格各不相同,一个是盐帮帮主程淮秀(赵雅芝 饰);一个是欲向乾隆讨杀父血债的侠女沈芳;还有一个是江南刺绣女金无箴。在河山间,在惊险事件里,穿插着乾隆与这三位女子的感情纠葛。本片自开播以来得到了广泛的好评,被誉为十大经典港台剧之一。

 长篇影评

 1 ) 纵在劫难逃,也甘之如饴——程淮秀


他在大街上焦急地叫“淮秀”、“淮秀”,声声泣血,最终佳人杳踪,他只得萧瑟而回。
她在城楼上听他声声呼唤,看他的焦急、他的落寞及他萧瑟的背影,忍着心痛,冷静地止住了脚步却没有止住泪水涟涟。
他回了紫禁城,在雕梁画栋的屋子里继续做皇帝;她回了江南,在腥风血雨的江湖继续做盐帮的帮主。从此,即便不是“萧郎变路人”也是“更恨蓬山一万重”。也罢,对于他们来说,也许真的是“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四爷看程淮秀最初是竹林的英姿飒爽,再是夜下救人的侠肝义胆,再是小狼沟截官船的巾帼义气,再是名园夜下的娇羞伶俐,再是盐帮大堂中的恢弘气度,再是旱湖的温柔娇羞,最后是她得苦,她的真,她得冷静,她的情与她的体贴。
我们看淮秀又何尝不是如此,她得美丽层层在我们眼中展开,不知什么时候,我们也同四爷一起爱上了她,不能自拔。我实在想不出还有哪一位女子可以如她一般的惹人爱,让人敬,叫人怜。爱是爱她身上无一处不在的美,敬是敬她巾帼不让须眉的义气豪爽与大器智慧,怜是怜她太过亏待自己,如果她能自私一点,多好。如果,一定要找一位女子与她相媲美,应该是金庸笔下的翠羽黄衫吧。一样的美丽,一样的大器,一样的冷静,一样的隐忍与不懂怜惜自己。
她出身江湖草莽,大器不扭捏,发誓身许盐帮,纵四爷这样的人物,她也总以一句“有缘自会相会”推搪再三。但最终他还是留在了她心里,也许是在名园他挑开她面巾的时候,也许是在小狼沟他出手相助的时候,也许是在盐帮大堂他称她为淮秀的时候,她已经情难自禁了。
相约旱湖,她力持冷静,无酒而宴,他却与她谈酒,他以为她不懂,她却侃侃而谈。大口吃肉大口喝酒是粗人,浅酌品酒侃侃而谈却是雅,那一刻,四爷是迷惑的吧,见识了她得英姿、义气、恢弘大气,想不她还有此等的雅趣。他说,我喜欢你难道你不喜欢我吗?她回答,我不是你游戏的对象。那一刻说给他也说给自己,感情不是游戏啊,但最终情难自禁。只能说旱湖一夜,情路上淮秀已是在劫难逃。
她想逃,也逃了,可最终未能逃过。白云古刹他还是找来了,她对他说“旱湖一夜,万劫不复”,她劝彼此潇洒,效仿佛祖“不三宿桑下”,劝他的同时也劝自己。然而他还是留下龙凤呈祥的玉佩,那是他送的定情之物,也是他的决心。因为他想过他们的结局,曹大人说:“进,淮秀进宫;退,相忘于江湖”他只说相忘于江湖,不好。她也想过他们的结局,于是想到了四爷入盐帮。那时,他们心底的愿望都是想相守一生的吧!
淮秀美、雅、英气、大器、义气、冷静、温柔,淮秀还泼辣。这是草莽堆里滚过后必不可少的“野”性,她面对李进的责难说:“我和你睡过了吗?我许了你了吗?”继而又说“在旱湖我们做了什么,你只要问得出,我绝对答得出!”那泼辣的架势,饶是草莽堆里混出来的男子汉李进也只能败的落荒而逃。不知道四爷见识了这场面该作何感想?显然只有呆愣的份了,李进越狱,官府到盐帮要人,四爷先去挡了,没能挡住,混战一触即发的关口,淮秀来了,那一番话说的又泼又辣,又江湖又场面。四爷当时那眼神分明再说“原来这样也行啊!”秋官的演技没得说!
纵是这样的女人也有吃亏的时候,索拉旺窥觊淮秀的美貌不可能是一时兴起的,只是以前没那个胆色罢了。可见淮秀在江湖的威仪,直至四爷来了,旱湖一夜,李进醋意大发,酒后疯话,谣言漫天,许是这样的谣言让索拉旺动了心思吧,原来那女人不如自己想的那般啊,也是个风流的角色。所以淮秀吃了闷亏,也是第一次在四爷面前流泪,这就是淮秀:她强,她也要强,但她也会在自己爱的男人面前示弱。她对他说:“没有你我也一样要打要杀,有了你却总想要向你讨个主意,总觉得这样才踏实!”何其的不简单啊!做为一个要强的女子,我知道这样的示弱是何其的难,所以更加能欣赏淮秀这样的弱,也可见淮秀对四爷的爱之切。
四爷入盐帮对淮秀说:“你给了我体面”,那不是体面,是淮秀的爱。四爷始终想着带淮秀进宫的,李进横尸漕帮米店,淮秀要带他回来,四爷吩咐贾六、宝珠什么也不必管只管护卫淮秀,那是把淮秀当做主子看待了。但最终四爷是要失望的,那样不拘一格的淮秀,怎会不明白四爷和皇上的差距,所以她向他要体面,他给了。他知道给的不是体面而是对淮秀的爱与尊重。淮秀是个值得爱并值得尊重的女人,她不是后宫三千佳丽各有千秋的美,而是独一无二。
他说她好生冷静,她说自己心如浪翻。她哭了,这是她第二次对着他哭,她是个有血有肉的女人啊,面对如此别离,情何以堪。她不想送他,最终还是去送了,还送了个绣着“盐”字的荷包和定情的那块龙凤玉佩。那是她的决心,不能留在盐帮的四爷,不管是什么身份,皇帝也罢,草莽也罢,都不是她得那杯茶。
就那么走了,理智上知道从此该相忘于江湖了,可情难自禁啊,彼此还有无尽的想念,凭着这想念淮秀飞奔而去了,那飞的速度和飞起来的心情可见心之焦急。千辛万苦见着了,他说她来了他不是高兴,而是感激,这一句感激道尽了帝王的相思之苦。然而激情过后,回归平静,最终是要有所了断的。淮秀是何其的冷静聪慧,她明明知道宫殿里的他和江湖中的他的差别,知道这宫殿与她的格格不入,但她还是凭借着对他的想念来了,不是存有一丝希望,而是让自己更快死心。看过了也就能死心了,对自己有个交代了。情到深处啊!四爷却不如是想,他想她既然来了又何必走了。纵在花丛中打滚的皇帝也难以理解淮秀这以进为退的决绝,那是让自己心甘情愿的决绝。即使不来这一趟,她也知道来了会是这样的结局,所以她只是托江沱暂时照顾盐帮。那为什么还要来?这是明知要死也要死一回的甘之如饴啊!
淮秀之于四爷,他用一句话来形容“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彭山一万重”,那时他大概已明白淮秀为什么来又为什么去了吧,所以才会如此萧瑟。四爷之于淮秀,也要用一句话来形容的话,我只能说是“纵是在劫难逃,也甘之如饴!”因为她说,旱湖一夜,万劫不复,但她不后悔。

 2 ) 细说《戏说乾隆》台词【全文共7万三千余字】

细说《戏说乾隆》台词【全文共7万三千余字】

1991年5月15日,该剧在台湾中视首播。1993年该剧获得第11届中国电视金鹰奖优秀合拍片奖 。作为中国第一部戏说历史的古装剧,第一部在中国内地实地取景拍摄的港台电视剧,被收入《中国电视剧发展历程》教科书 。

戏说的是乾隆的风流、乾隆的政务、乾隆的武功、乾隆的得意与失落

除了郑少秋再也没有这么飘逸倜傥的乾隆,除了赵雅芝,再也没有这么倾国倾城的佳人

品这部剧,不能脱离台词,评戏中人,不能脱离台词,离开了台词写就是自己的臆想了

这部剧的精髓就在台词上,秋官和雅芝的表演更是锦上添花

三十多年过去了,仍然余韵无穷,常读常新

所以我特意把剧中所有重要的台词都手写录入于此,供天下同好共回味

初看不知剧中意,再看已是剧中人

第一章《乾隆扫黑记》

1.春喜、贾六和宝柱出身猜测及相关知识

春喜一口苏州话,符合乾隆喜欢江南女子的习惯,自述说她妈17岁给她送进宫做答应(后面第14集,春喜跟苗女金翠自我介绍时候说自己13岁进宫,14岁服侍皇上,跟这里有有些矛盾),加上负责安排其他宫女共同侍奉乾隆的饮食起居来看,她应该是家生子包衣选秀,秀女入宫后,一般都是先封答应或常在,然后皇帝根据喜好再晋升为妃、嫔、贵人。贵人以上得出自世代显贵人家,一般都是八旗秀女中的佼佼者。春喜应该还并未侍寝,否则位份应该进了。

御前侍卫一类是从贵族宗室中挑选出来的,一类是科举考试选拔出来的武官,雍正五年(1727年)以后,每年都有二十人左右,通过科举成为皇帝身边的侍卫。御前带刀侍卫和御前侍卫差距大了,所以一般都是皇帝亲自从满洲贵族宗室中选出来的。宝柱就应该是御前带刀侍卫,他口称奴才,满口”喳“,满人无疑。

贾六是太监,但是不妨碍喜欢和追春喜呀,剧里也是年年轻人嬉笑吵闹好玩些罢了。按照规制,宦官无妻,宫女无夫,或者两个宫女之间,两者可自愿结成伴侣,以慰深宫之寂寞,这种关系称为"对食"。对食这个词并不是专用词,本身也没有贬义,就是搭伙对着吃饭的意思,现在很多人不也都对着吃饭吗,人不就是上下两张嘴嘛,现在搞得很多人都认为这个词是专指宫里那种关系才能用。

清朝从顺治时就规定:八旗人家年满13岁至17岁的女子,必须参加每三年一次的皇帝选秀女,不选有重罚,生病等错过选秀者三年后续选,不参选前不得出嫁。 孝庄曾经说过:守祖宗制,不蓄汉女。但是她死后,后世皇帝早就把这事忘得一干二净了,清朝皇室后来衰落跟这些汉人女人确实有很大关系,这里不展开讲了,只想说孝庄英明。乾隆41位嫔妃就有5位是汉人,还不算妃子以下的汉女,这其中就包括高贵妃、苏贵妃和令皇贵妃。令皇贵妃就是魏佳氏,也是《延禧攻略》里的魏璎珞和《还珠格格》里的令妃。魏佳氏还是嘉庆皇帝的生母,死后还被追封为皇太后,活着时候生了皇帝,死后追封成了皇后。

"满"表明血统,"旗"表明身份,所以满人不都是旗人,旗人也不一定都是满人,还可能是蒙古人和汉人。清军入关后,又扩建了军队,分为汉人八旗、蒙古人八旗、满族八旗。满族八旗自然是核心。从八旗选拔出来的秀女叫做八旗秀女,那都是妃嫔的候选人,宫斗剧的主子。还有一类旗人选秀,叫做内务府选秀,也叫包衣选秀,但是不允许蒙古人和汉人参与。上三旗中的非官宦富贵的普通旗人家里的女孩也三年有一次选秀,目的主要是给宫中挑选宫女,也就是包衣奴才,包衣其实是满语,就是家奴的意思,好听点叫奴仆,奴才是近身服侍之人,臣子是在外服侍之人,所以只有满人才能称自己是奴才,汉人都是自称臣。清朝从努尔哈赤起家开始由皇帝亲领的镶黄、正黄、正白三旗人称上三旗。皇室的包衣来自上三旗,由内务府管辖(对应的,下五旗王公贵族们的包衣来自下五旗)。 包衣只有满洲八旗才有,蒙古八旗和汉八旗是没有这种特权的。这些选进来的宫女,除个别被皇帝看重升为妃嫔外,其他一般到25岁后放出宫外,自行婚嫁。所以,秀女进宫不全是主子。内务府三旗包衣入宫的秀女地位很低,和八旗秀女比起来那全是眼泪。

包衣三大来源,一为满人的俘虏,曹雪芹家就属于战俘类的包衣,当年明将曹锡远、曹振彦投降清军正白旗多尔衮门下,所以,曹家是正白旗的包衣。曹雪芹的曾祖母孙氏身为包衣奴才曾做过康熙的乳母。曹家祖孙三代四人,任“江宁织造”的时间加起来长达58年;二为满人主动卖身或犯罪为奴;三是满人世袭,也就是家生子。爹妈都是包衣,孩子生下来自然也是包衣,汉语称为“家生子”。比如《红楼梦》里贾家的大小丫鬟们,有的是外面买来的,有的是府里的家生子,世代为奴。

包衣是奴才但不是奴隶,奴隶是身为奴籍的汉人,只能从事低贱工作,世代为奴,比如太监和宫女,而且奴隶可以自由买卖,转手他人,包衣却不能。清朝有很多包衣出身的贵妃。比如康熙朝八阿哥胤禩的生母良妃、十二阿哥胤裪的生母定妃、雍正帝的生母德妃、嘉庆帝的生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也就是《还珠格格》里的令妃、《延禧攻略》里的魏璎珞)。

2.第一集乾隆秀武功。《戏说乾隆》这部剧里武功排行:穿黄金甲的乾隆、索拉旺、随昙法师、太行山九爷、沈封、宝柱、程淮秀、沈芳、鄂伦西

3.乾隆听说鄂伦西贪污一万两黄金大怒,贾六说:贪污又不是什么大事。春喜说:千里做官,只为吃穿嘛。乾隆说也对,可是他们有吃有穿啊,春喜说,可是他们还要置产置地,还有儿孙呢,虱子臭虫嫌多,钱还有嫌多的吗?乾隆说:对,向钱看。贾六拿着朝靴道:“我们是效忠皇上,没有油水是应该的,可是人家呀 ” 、“人家怎么样?” “王府跟衙门的人要红包,黑包,门包礼包,大包小包,盖一栋房子要三十六个包,还包不到底呢!” 乾隆狠狠道:“这么好的事?朕也去做官了!” 贾六不知死活,道:“广东是肥缺!”春喜也来了劲头道:“江南更好!”贾六道:“你懂 什么?江南有什么好的?”春喜争道:“你才……” 乾隆被他们气死了,喝道:“滚!”

【解析:揭露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是借古讽今的手法】

4. 乾隆等了半天,终于忍不住道:“都站在这儿跟个呆子一样,有话倒是说呀!御史老先生?”老头儿走出来道:“臣在!” “臣在?你老是在,就是不讲话,你这个三朝元老就会说个在字!你身为御史,职司风宪,本朝有什么应查应办应新应革的事,你倒是说呀,除了要盖官舍,发巡察费都给了,有话你倒是说呀!” “这……” 乾隆忍着气道:“是不是家里妻妾太多,打起架来拐到你,受了伤啦?” “启禀万岁,家中内外如常,老臣身壮如常!咳……咳……启禀万岁,咳……启禀万岁, 我朝自太祖开国,一百多年来是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我万岁宵肝勤政、爱民如子,越于今四海宴然,天下归心,不是老臣怕事,实在是事有无关宏旨者,不敢烦扰圣心也!” “哼,老词儿!退下吧!

【解析:明明该让告老还乡,却不说,乾隆自己不也和他们一样误政嘛】

乾隆说继续奏吧。礼部上前道:“启奏皇上,新疆和田贡来翡翠如意一只,白玉宝马一座。”乾隆道:“朕骑了宝马也不如意啊,交给鸿儒寺处理!”兵部上前道:“启奏皇上,方军皆沐于八旗之外,湘兵则沐于湘,海防边防之兵……” 乾隆打断他道:“不要这个兵那个兵的,无论是山兵海兵,能打仗的就是好兵,能不能打仗 啊?” 兵部道:“攻无不取,战无不胜!” 乾隆道:“哼!戏君的词儿,攻无不取,战无不散嘛,刑部!”

【解析:兵部这回揍的是正事,涉及汉八旗等扩大,满八旗兵力枯竭,战斗力下降还有海防空虚的大事,这是清朝后来的最大军事问题,却被乾隆自己也玩笑过去了】

刑部?兵部吓得往地上一趴,道:“皇上开恩,皇上开恩呐!” 乾隆斥道:“开什么恩呐?回去办好!” 兵部以为皇上唤刑部是要办他,吓出一身冷汗,此刻恍然大悟,擦着冷汗道:“谢皇上 开恩!” 乾隆懒得理他,道:“刑部,有人奏说,各地监狱黑幕重重,是真的吗?” 刑部道:“启禀皇上,各地监狱不用黑幕,只用铁栅!”乾隆冷冷道:“该死!”刑部也不知道是真的没有听懂还是有心打岔,道:“该死的都分别处以斩绞凌迟,削首入尸,还没死的是斩监候!” 乾隆连连挥手道:“下去下去!” “喳!”

【解析:刑部一顿马虎眼,装疯卖傻的不知所云,法治为治国之基石,乾隆和刑部尚书都如同过家家,基石安好?】

“工部!工部职司营造,盖一栋房子要用红包打通三十六个关节的事,有吗?” “凡是万岁交办之事,建造修戎,商家虚报,容或有之,至于大小臣工,绝对不敢非法需索” “亏你说得出口,给你的红包都给了红袖招了吧?” 工部忙道:“臣有罪,万岁开恩呐!” 乾隆实在没有办法,道:“以后少去就是啦!”工部说:“谢皇上恩典。”

【解析:对自家奴才法外施恩,结果法度虚废,国本不固,大清亡国就是从乾隆开始的】

乾隆说:军机处曹裕“你有事要奏吗?” 曹大人道:“臣忧心如焚,有几件事不能不奏。” “何事让你忧心如焚?” “启奏皇上,天上旱涝不均,百姓流离失所者,以数十万计,甘肃秦州等千里之地俱已水漫成灾,盐城到车台的范公堤岌岌可危,黄河夺淮在泄,江北早成泽国,蝗虫地震等灾情惨重……” 乾隆脸色大变,道:“赈啊,救啊,工部、户部你们听见没有?” 工部户部听忙上前道:“启奏皇上,赈救与治理之款正在筹措之中!” 乾隆终于忍不住喝道:“一个步兵统领都能贪污黄金万两,本朝会没有赈救之款?鄂伦西呢?鄂伦西呢?为何不朝?” 曹大人道:“启奏皇上,鄂伦西听说染病在床。” 乾隆重重一拍龙椅扶手,喝道:“给我抬来!”

【解析:一番君臣对答,把官官相护,保乌纱轻民生,重享乐拍马屁的奴才形象写的是栩栩如生。乾隆处置也多半是息事宁人,都不深究,只有曹裕心系民生,可是满朝文武,一个曹裕不够啊。编剧虽说是戏说,借古讽今之意还是很明显的】

5.乾隆亲审鄂伦西名场面。

贾六、春喜关好门,贾六忍不住趴在门缝里向里看了看,道:“春喜,皇上怎么为了一万两就气成这个样子?”春喜道:“一万两哎!一万两买烧饼麻花够你一辈子的!”“没出息!”“你不想啊?”“我想啊!”

【解析:一两黄金=十两白银,乾隆朝一万两黄金大约相当于现在的一个亿左右吧】

乾隆沉着脸看着地上的鄂伦西,道:“鄂伦西,为何不早朝?” 鄂伦西叹了口气:“臣有病在身,不能上朝。” 乾隆道:“你身在八旗,官为步兵统领,竟然贪污黄金万两?” 鄂伦西道:“万两多吗?皇上,十万两百万两不也大有人在吗?皇上就为了这么一点小事 召臣进宫吗?” “好生无耻!” “臣齿牙尚坚,并非无齿。” “放肆!”乾隆胸膛起伏。

【解析:鄂伦西大骂乾隆不去处理贪污十万两百万两的人,偏偏来处理自己贪污的区区一万两,一碗水端不平,乾隆任人唯亲。八旗贪腐窝案频频,乾隆并不是不知道的,那些关系太复杂,涉及八旗旗主和皇室宗亲,所以拿根基浅的鄂伦西出气,鄂伦西自然不服,刚才朝会上那些贪官乾隆不也没有查办吗?只因为他们说话好听, 鄂伦西却恶语顶撞乾隆,乾隆骂他无耻,其实他俩是半斤对八俩 】

顿了顿,鄂伦西道:“臣年少之时,侍候皇上于潜邸,那时候皇上曾以‘情同手足’告之天下,我从来就没听说过‘放肆’二字!” 乾隆道:“你辜负了朕!” 鄂伦西道:“当年皇上许臣以封疆大吏,于今却是一个小小的步兵统领,辜负人者不独臣也!”

乾隆道:“你说,朕封你为子爵,武功将军,享同二品奉禄,朕还亏待你吗?你祖父侍奉皇太极开国,你父亲效命世祖圣祖两朝,清廉勇毅。朕不明白他怎么会有你这样的儿子!”鄂伦西道: “天下不肖子亦不止臣一人!”乾隆的目光冷得吓人:“你想死吗?” 鄂伦西突然笑了,道:“哈哈哈……,先皇与陛下皆许臣以不死!” 乾隆道:“诏命之所贵,诏命能贱之,朕以你祖先为榜样,在众臣面前夸奖,你偏偏要丢你祖宗的脸与朕作对,好!”他转过身去看着地上的鄂伦西,冷冷道:“吐出赃银,朕赐你个全尸!” 鄂伦西大声道:“要我自尽,臣不服!” 乾隆道:“服不服都要死给天下人看,朕半壁江山,旱涝不均,四野皆荒,你敢将赈款贪污万两,装病在家,征歌逐酒,你不死?谁死?” 鄂伦西突然一跃而起,笑道:“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出了紫禁城,天涯皆是路!” 原来他真的是装病! 乾隆喝道:“跑得了你?”

【解析:想了解乾隆是个什么样的皇帝,推荐看看我给《李卫辞官》写的影评:《讲讲乾隆》//movie.douban.com/review/13221596/

鄂伦西说他不孝,不仁,不义是确有其事的,看看乾隆他爸答应张廷玉的事多了呢,你看看乾隆是怎么对待三朝老臣张廷玉的?乾隆是最爱赐自尽的皇帝了,总之,看看文章就知道了。历史上是没有鄂伦西这个人的,本剧军机处曹裕特意提到甘肃,所以我认为编剧影射的是乾隆朝第二大贪官、也是清朝第二大贪官王亶望一案,此人乃江苏巡抚王师的儿子,官宦世家,谎报甘肃灾情,常年捐监冒赈(私留捐银、虚销赈粟)受到大学士阿桂的调查与弹劾,坐罪处死。】

6.曹大人道:“圣祖三大德政,曰削藩曰治河曰通漕,三者有成,故岁入大增,于今河工层层剥削,整治不见积效,故灾害频频。”乾隆道:“可不可以改用海运呢?” 曹大人道:“当年郑经据守公海,控制东南沿海,直到今日海运亦不平静啊!” 乾隆紧锁眉头道:“如今灾祸遍地,总不能坐视吧?” 曹大人道:“治河赈灾,重在大江南北,可是眼前不肖的官吏中饱灾赈,滥报河工,贪赃枉法,出尽了花样。乾隆叹道:“大臣贪赃,小民走私,都要那些钱做什么呢?” 曹大人叹了口气道:“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乾隆道:“这么腐败的地方,苏州杭州何以繁华?” 曹大人道:“正因为腐败,也正是贪官富商聚集出没之地,所以才繁华。” 乾隆道:“朕要去看看,朕一定要去看看!”

【解析:清朝以来,漕运船家结成帮派,漕有漕帮,盐有盐帮,有所谓厂私,商私,枭私,民私,官私。对,有官私,官不私、民焉敢私?他们明逃官税,暗扣仓储,横行河上。致使漕运盐税减少,影响国库收入,滋生贪官污吏和反叛力量,江南不稳,江山不固啊。古今皆如是。】

7.春喜说:啰嗦才是女人嘛

【解析:这个也要解析,因为这是至理名言啊,女人啰嗦程度和女性化程度成正比。】

8.

武二英雄胆气强,挺身直上景阳冈,

精拳打死山中虎,从此威名天下扬。

【解析:茶馆里说书的定场诗,也是点名了第一章剧情和目的之一:打虎!虽然没有郭德纲说得好,但也算应景】

9.贾六看到宝柱和春喜都说茶馆有可疑人物盯着大家,于是也劝四爷说:“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

【解析:这话《增广贤文》里有,这本就是一本民间谚语集,明朝的启蒙儿歌里有自然也有,这句话还有下半部分: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过桥须下马,有路莫登舟。多少冤死鬼,都在道途边。】

10.东北有三宝:人参、鹿茸、乌拉草。西藏有三宝:红花、藏香、毡子好

【解析:东北新三宝:喊麦、直播、撸烧烤,小哥(费玉清)说男人有三宝:香肠、贡丸、一堆草,女人有三宝:珍珠、干贝、含羞草,哈哈】

11.乾隆戳破诈赌一伙后,在路上走路时候闲聊时说:那个时候洋人都喜欢取一个中国名字,搞不好有一天,都是中国人取洋人名字,汤若望还是大清朝的钦天监呢。

【解析:还是借古喻今啊,不过开放总比封闭好。不过,当年汤若望如果不取中国名字,清朝皇帝官员也不答应啊 ,哈哈】

12.丢东西去报官后的那个小县官,四爷请求“密禀”,小县官说:别掏红包,别掏红包,维护地方安宁、平息无谓纷争,红包我是不要的,如果你非要给的话,当然,人情世故我不是不懂,又掏什么?

【解析:好一口官腔,当婊子还要立牌坊,很多技艺和物件都失传了,但是打官腔、说一套做一套这个功夫到现在也没失传】

13.

维舫枫桥晚,悠悠见虎邱。塔标云影直,钟度雨声幽。

僧舍当门竹,渔家隔浦舟。茫茫吴越事,都付与东流。

【解析:乾隆和曹大人马背上说起的这首诗是有出处的,是雍正的 《雨中泊枫桥遥对虎阜》】

14.曹大人说:先皇世宗是一个聪明能干而又辛苦的皇帝,乾隆说:知人之明、治事之勤、用功之深,我不如先皇。

【解析:这应该是编剧宋项如对两位皇帝的评价吧】

15.人家猎户老婆烤好了野兔问乾隆要不要,乾隆文邹邹的说:萍水相逢、姑娘的盛情……猎户怒道:什么姑娘不姑娘的,他是我老婆,打猎、烧锅、上炕、生孩子的。乾隆忙说:祝你们夫妻百年好合、琴瑟和鸣,生一堆孩子。猎户听到说:一堆?只生一个。你以为我是皇上啊,像他那龟爷爷康熙,他有十几个老婆,三十几个儿子,我要打多少野味才补的过来呀?

【解析:康熙有记载的共有35个儿子,11个儿子因为幼年夭折,20个女儿,8个女儿活到了成年,康熙一共有65个老婆,猎户信息还是不准确嘛。本剧台词粗犷,但是话糙理不糙,越品越有味,大俗即是大雅。一个”补“字,一语双关,一是指补自己身体,否则没精力生那么多孩子,二是指给老婆补奶水、给孩子补营养】

16.乾隆看到骑马疾驰而过的程淮秀,说到:为什么在宫里总是见不到这么英风飒飒,又这么漂亮的女人呢?春喜说:这怎么会一样呢?宫里的人要守规矩,要像个闺秀,对不对?乾隆说:这规矩要不得。

【解析:全世界真正把妇女解放了的还得说毛主席时期的妇女,如今中国妇女的地位和自由度也应该是世界第一的。满族女人到乾隆一朝,除了性格倔强没变之外,打扮越来越汉化,早已不能骑马射箭了,失去了英气,比媚气哪里能比得过江南汉女呢?要不是碍于朝堂势力和家族联姻,乾隆后宫早都是汉家天下了,下任皇帝嘉庆生母不就是汉人嘛。宫廷规矩下的女人表面莺莺燕燕、琴棋书画,暗地里争强斗艳,耍狠比贱,皇子皇孙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跟高级妓院里长大也差不多,只不过他们不是韦小宝饱受欺凌、尝遍人间冷暖,这些皇子皇孙们好比是妓院老板的孩子,谁敢欺负他们阿,都是他们作威作福,被人哄惯了,被人骗大的,哪知民间疾苦,哪听得进逆耳忠言,也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忠言】

17.乾隆说要干三县总捕头,说捕头比天还高,农户小玲听到时说:天?天算什么?老天爷年纪大了,耳又聋来眼又花,看不见人,听不到话,巧取豪夺享尽荣华,安分守己的活活饿死,老天爷,您塌了吧,您不会做天。老天爷,您塌了吧,您不会做天。乾隆说,这是最难听到的真心话。

【解析:这台词写的多好啊!真心话从来都不难听到,多微服私访跟老百姓聊聊就好了,干部脱离群众的问题,政府公信力的问题,从古到今都是关系到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

18.三县总捕头说:别说这儿,就是京师皇城也难免匪类,只不过是衣冠鲜丽而已。

【解析:文物穿窬、鸡鸣狗盗之辈只是罪犯,唯利是图、隔岸观火只是小人,衣冠禽兽、道貌岸然的伪君子才最可恨,他们以君子的名义行小人的手段,搬弄是非,挑拨离间、落井下石更是得心应手。大明朝被伪君子们搞没了,大清朝也是被伪君子们搞没了,中华民国也是被伪君子们搞没了,要想识破伪君子还得靠法治。法治还是要细化到生活的所有重要细节,必须要让恶有恶报落实到法律层面。伪君子是因为做了坏事没有收到惩罚,反而收到了好处,利益诱惑让他们不断做卑劣行径来获取好处。如今贪官污吏的惩罚太轻了,起不到震慑作用,倒是起了示范作用,贪污不会死刑,基本是所有人的“共识”,是不是也该有人来改变一下呢?枪毙和抄家是必须给安排上的】

19.三县总捕头说:自古以来捕头和匪类是相通的,一来通消息,二来通有无。通消息者有助破案,通有无者,他们真的做了大案子,得给他们点时间好跑路阿,这不就平安无事啦。曹大人问:难道上头逼急了你们不抓吗?三县总捕头说:上头逼急了就抓,不抓不好交代阿,跑的不快,抓,案子发了,捕头还得会迟到,给他们点时间,就吃新做的抓,不抓白不抓。乾隆问:为什么要迟到呢?三县总捕头说:不迟到,刀枪可没长眼睛,重则丧命,轻则也得缺胳膊少腿的呀,天下的捕头都一样的。曹大人说:有道理、有道理。你刚才说,就是御史大人在跟前,您也敢说,这,你不怕他拿你查办吗?三县总捕头哈哈大笑,说:别说御史,就是京官,一到地方上,都忙着收礼收红包,吃宴会,夜夜花酒,真是空身而来,包船而去呀,哪还顾得了管这些事啊 ?哈哈。乾隆问 :谁做的东道呢?三县总捕头说:谁?还有谁?地方上的官和豪门富商阿。

曹大人说:能派出京的倒是一份肥差事阿,老夫待在京里,真是孤陋寡闻哪。曹大人问:你这么做不惭愧嘛?身受俸禄还刮民脂民膏!三县总捕头说:话是不错,不过朝廷俸禄只是撑不抱、饿不死而已。乾隆说:除了民脂民膏之外,还有民家的孝敬吧

【解析:初次见面,正常怎么会这么掏心掏肺呢,但是比审贪官还好看,因为你审他们的时候,他们一般都演技上身,说话遮遮掩掩,挑能减轻罪责的说,什么忏悔了道歉了,对不起谁巴拉巴拉的。你看看这说的多坦荡,多潇洒,多硬的一条金光大道呀。】

20.春喜也就骗骗小狱卒,第三章金无箴连皇帝都能骗,还记得无忌他妈的名言吗?越漂亮的女人就越会骗人.

21.乾隆他们仨摆茶碗阵和手势那段太搞笑了,哈哈

22.曹大人说古文:我未见好德如好色者

【解析:当年我少年读这句的时候,也想过这个问题,很简单,如果好德可发财或可得色,则比好德如好色,可实际上是,杀人放火金腰带,修桥补路无尸骸,现实问题是要官吏们顶层设计来改变的,普通百姓除了一忍再忍,就是忍无可忍造反了】

23.牢狱遇旧恩,大义放曹公,真是巧阿,哈哈,所以是戏说嘛

24.张庭的小鱼儿真甜哪,抓紧在看一遍吧,搞不好哪天就看不了了呢

25.

——听说有人建议,新官上任的时候要公布所有财产

——混蛋,公布财产谁还出来做官阿

【解析:当年的巡盐副使不知道,这事儿300多年后才开始呢,清朝到亡都没实现。程淮秀打劫巡盐副使离任时所携带的不义之财之事,相当于人民给他做离任审计。1986 年底,国家审计署制定印发了《关于开展厂长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几个问题的通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全民所有制企业厂长(经理)离任审计。经过十几年时间,全国各地积极探索,逐步发展到对机关、事业单位领导干部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1995 年,菏泽地区率先在全国推行了党政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制度,使任期审计纳入了干部监督管理的正常轨道,形成了纪律监督、组织监督、审计监督有机结合的干部监督管理新机制。1998 年 10 月,山东省又在全国第一个颁布了地方性经济责任审计法规——《山东省机关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法定代表人离任审计条例》。算算多少年了,效果嘛……处罚嘛……程淮秀说了,朝廷官朝廷管,朝廷管不到的地方我们受苦的人管】

26.乾隆帮程淮秀,程淮秀给了他一个小箱子 ,结果乾隆一打开是账本,乾隆觉得很扫兴,就直接扔到了水里。

【解析:哎,这不正是证据啊么么?回去可以依法查办这个巡盐副使,可见法治对于乾隆和清朝还是不匹配呀,这是乾隆个人的潇洒,确实大清法治的落魄】

27.曹大人说:苏州好在“一山二水 七分田 ,朱门白壁枕弯流 家家户户泊航舟”

【解析:

朱门白壁枕弯流,出自:宋诗人范成大的《枫桥》

  朱门白壁枕弯流,桃李无言满屋头。

  墙上浮图路傍堠,送人南北管离愁。

家家户户泊航舟,化用自唐代白居易的《登阊门闲望》

阊门四望郁苍苍,始觉州雄土俗强。

十万夫家供课税,五千子弟守封疆。

阖闾城碧铺秋草,乌鹊桥红带夕阳。

处处楼前飘管吹,家家门外泊舟航。

云埋虎寺山藏色,月耀娃宫水放光。

曾赏钱唐嫌茂苑,今来未敢苦夸张。】

28.乾隆初到苏州,和曹大人游桥,读了几句诗,但是当时配音把梅读成了jue ,字幕也是把梅字写成了捔。

【解析:

《梦江南》唐·皇甫松

兰烬落,屏上暗红蕉。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萧萧。人语驿边桥。

乾隆吟完诗之后,接着说,苏州妙,妙在桥,一座一坐,千姿百态,风情万种。这句话说得好。】

29.乾隆问曹大人苏州有多少桥,曹大人说359座,如今已经快400座了。

【解析:唐朝白居易在苏州做刺史,他用“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的诗句形容苏州。南宋时期的《平江图》(苏州时称平江府)绘有桥359座,曹大人的数据应该是出自这里。宋代龚明之在所著有关苏州风土人情的《中吴纪闻》一书上记载着,苏州的有名字的桥就达到360座。如今,许多清代及以前建造的古桥已无踪影。根据马祖铭先生所著、研究清朝末年的《苏城全图》标绘,当时面积14.2平方公里的苏州城内共有桥梁311座,平均每平方公里超过21.9座。而威尼斯,每平方公里仅有桥梁0.66座。所以,苏州才是中国的威尼斯!马祖铭先生在其《苏州桥梁志》中说,清末以来的一百年时间里,苏州的桥梁量逐渐增加,但民国以前建造的古桥数量却逐渐减少,苏州古城内的古桥只剩32座,比清朝末期减少了约六成。其中多数是石板桥,石拱桥只剩40多座。这之中的原因主要在于城市的变迁,但即便如此,苏州也是我国古桥最多的城市。平江河是苏州历史最悠久的河,河上现有桥梁18座,是苏州古桥最密集的地段。紧邻平江河是平江府路,是游览苏州必去之地。】

30.乾隆评张继,如果他不写诗,官也许能做得大一点儿,也不用愁眠了。做官就做官嘛,做的什么诗吗?还愁呢?接着哈哈大笑

【解析:这是编剧反讽乾隆的。乾隆一生总共创作了四万多首诗歌,意味着每天就要写两首,要是用来治国呢?乾隆只有一首诗入了小学课本,叫《飞雪》:

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六片七片八九片,飞入芦花都不见。可惜的是,最后一句也并非是乾隆的手笔,而是当时那些大臣们实在看不下去了,于是乎帮乾隆加上了这最后一句,最终由乾隆落款成为了乾隆的“传世佳作”。】

31.曹大人说苏州蟹好,金毛紫背满壳黄。

【解析:阳澄湖大闸蟹就是苏州特产】

32.乾隆说:拙政园的拙字好,因为明朝拙政所以才亡给大清,官员贪腐、民间重利才会盖这些东西,朝廷也就快完了,宋如是、元如是、明如是

【解析:这应该是编剧借乾隆之口表达对玩物丧志、大兴土木建设亭台馆榭(现在叫楼堂会所)的惋惜。】

33.那几个到红袖招的台湾人说自己的家乡

【解析:

艋舺:是台北市一个古老的城区,位于台北市西区,是台北市发展的起点,大致在是今天台北市万华区。

虎尾:今天就是台湾省云林县的虎尾镇,但是康乾时代还不叫虎尾,叫大仑脚,所以剧中的叫法是错误的。

诸罗:1684年,清政府接受施琅建议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管辖,下设台湾、诸罗、风山三县,并派1万名军队驻守,把台湾收入清朝的版图。1885年,清政府又设置了台湾省。诸罗县初治佳里兴堡(今台湾台南市佳里镇),康熙43年也就是公元1704年移治今台湾嘉义市,乾隆五十二年(1787)改名嘉义县。

鹿耳门:是中国明清时期台湾岛西南岸重要港口,位于今台南市安平区西北。今天,鹿耳门港道已被泥沙淤塞,填平为陆,仅存鹿耳门溪。所以鹿耳门现在已经不存在了。

他们老大来自大稻埕,大稻埕是今天台湾省台北市地名,属大同区境内。在台北历史上,大稻埕在清末接替一府二鹿(这个鹿指鹿港不是鹿耳门)三艋舺中的艋舺(今台北市万华),成为台北最繁华的地方,台北三市街之一。】

34.古香云:宜兴阳羡茶、武夷建宁茶、小盆水芽茶、嫩的雨前茶,老的北苑茶,至于野茶、香片、毛尖、雀舌、乌龙、铁观音咱们这是不卖的。……水用什么水呢?潭水、河水、井水、泉水还有雨水呢。潭水性苦、河水性咸、井水生津、泉水祛痰,至于雨水呢,可就更讲究了,春雨为阑,夏雨为荷,秋雨为桂,冬雨为梅。

【解析:古香云语速很快,好一套切口。本来是古香云用来奚落乾隆等人的,讽刺他们没见过世面,口气却不小。之前乾隆一行人非要带春喜和小鱼儿进来,说要不然就把红秀照给封了!

宜兴古称阳羡,其实阳羡茶就是宜兴茶,但是很多人不知道,所以就这样叫下来。自汉朝就有种茶买卖和授课记录,三国孙吴时,阳羡国山茶更是江南茗茶。唐代,茶圣陆羽为撰写《茶经》,认为阳羡茶“阳崖阴林,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芽者次”,并认为其“芬芳冠世产,可供上方”。阳羡茶始于东汉,盛于唐朝,成熟于宋、明、清。经茶圣陆羽推荐,阳羡茶被定为贡茶,每年采制三百多公斤进贡给朝廷,由驿骑日夜兼程用十天时间送到长安,赶上皇帝的“清明宴”。用宜兴水质上乘的金沙矿泉水泡阳羡茶,再盛置于泡茶不走味、贮茶不变色、盛夏不易馊的宜兴特有的紫砂壶中,被誉为“江南饮茶三绝”。

武夷建宁茶我是没听过,《茶经》更是没记载过武夷产名茶,到了元明清开始才有其名,那时候岩茶知道的更多些。

宋朝姚宽《西溪丛语》卷上写道:“龙园胜雪白茶二种,谓之水芽。先蒸后拣,每一芽先去外两小叶,谓之乌带;又次取两嫩叶,谓之白合;留小心芽,置於水中,呼为水芽。”这方法是北宋漕臣郑可简为了讨好宋徽宗发明的。把刚才的文言文翻译一下就是制法:将蒸好后的茶芽, 摘去外面的两小叶, 只取中间的一缕细芯,用珍贵器具盛清泉水浸渍, 仿佛银线一般, 所以叫做银线水芽,然后再用极细极嫩的银线水芽制成饼茶, 取名龙园胜雪。但宋徽宗最喜欢的,还是“白茶”。他喜欢的白茶是饼茶,不是现代白茶,原料取自一种罕见的茶树品种,芽叶玉白莹薄,或许类似安吉白茶,芽叶异化变白了。宋徽宗本人在《大观茶论》里说,这种茶树全国仅十株左右,产量非常低,精心做好之后,质量无与伦比。这白茶和龙园胜雪都是宋代最出名的北苑贡茶中的极品!真正的北苑贡茶那是她说的这些所有茶里最最上等的。北宋之后,北苑贡茶名满全国,自然假的也多,有很多冒名顶替之辈,老板娘说的老的北苑茶,是不是假的不知道,但肯定不是北苑贡茶这般极品。宋代的北苑官焙,在今天福建省建瓯市东部的东峰镇凤凰山一带。后主李煜他爸爸李璟灭了闽国,让金陵禁苑北苑使管理建州贡茶,所以叫做北苑茶。李煜投降归顺北宋,北苑茶的名称沿袭下来,以至于被误认为地名。

明朝以来,各种民间散茶就如雨后春笋了,跟今天似的,好多茶叶都给自己编故事,脸上贴金。

雨前,即谷雨前,即4月5日以后至4月20日左右采制用细嫩芽尖制成的茶叶称雨前茶。雨前茶虽不及明前茶(清明前采摘的茶)那么细嫩,但却更耐泡。只是一个时间,在这个时间内的各种茶类,都可以加个雨前二字,比如雨前龙井茶。

雀舌茶也是用嫩芽焙制的芽茶,在封建年代并不入上流,因为制法并不精,比较粗。

35.红袖招古香云报菜名名场面

曹先生:鸡鱼肉蛋,随便来一点你们拿手的就好了。

老板娘古香云说:喔,拿手的,有。不过今儿个十五,没有鸡鱼肉蛋,只有“渔父三鲜”。

四爷:好好好,就“渔父三鲜”吧,弄条鱼。

古香云:哎,我可是告诉您哦,这“渔父三鲜”是菱角、莲子、藕,这可是“雅菜”哟。

【解析:中国南宋绍兴年间的进士林洪撰写过一部闽南食谱《山家清供》两卷,这里面记录了一道菜,叫莲房鱼包。做法原文如下:将莲花中嫩房去穰截底,剜穰留其孔,以酒、酱、香料加活鳜鱼块实其内,仍以底坐甑内蒸熟;或中外涂以蜜,出碟,用渔父三鲜供之。三鲜:莲、菊、菱汤瀣也。向在李春坊席上曾受此供。得诗云:“锦瓣金蓑织几重,问鱼何事得相容。涌身既入莲房去,好度华池独化龙。”李大喜,送端研(砚)一枚、龙墨五笏。

老板娘不说莲房鱼包,单拿出来渔父三鲜主要是考乾隆他们,但是从乾隆对话里得知,他是知道的,他说:好好好,就“渔父三鲜”吧,弄条鱼。你看 ,乾隆是知道有鱼的,不是光像老板娘说的只有菱角莲子藕,这里的鱼可是鳜鱼呢。】

(接着刚才上文台词)

四爷:螃蟹也该是“渔父三鲜”吧。

老板娘古香云:哎呀, 螃蟹呀。吃螃蟹那可是红袖招的名件呀。“三十团脐不用尖,老糟斤半半斤盐。好醋半斤斤半酒,入朝直吃到明年”。

【解析:这最后说的是醉蟹做法,最后一句还给改了!醉蟹的制作最早可以追溯到北魏,《齐民要术》中就记载了当时的腌蟹方法。到了明清时期,《调鼎集》中记载:三十团脐不用尖,好糟斤半半斤盐,好醋半斤斤半酒,听君留供到年边。这酒自然是黄酒。

(接着刚才上文台词)

曹先生:好!

老板娘古香云说:“五糟六茄盐十七,一碗河水甜如蜜,做来如法收藏好,吃到来年七月七。”

【解析:这虽然是接着醉蟹的话题说的,但并不是说醉蟹的。这是糟茄的做法。就是腌茄子,哈哈】

四爷:行行行,别再添麻烦了,就这个吧。

老板娘古香云说:好啊……哎呀!对不起啊,我忘了昨儿个就让人给订光了。

四爷:谁订的?

老板娘古香云说:贵客喽。

四爷:什么叫贵客?

老板娘古香云说:雄藩、权绅、大珰、豪商啊。

四爷:我不懂。

老板娘古香云说:雄藩者,封疆大吏。大珰者,宫中各太监。权绅者,仕绅而通权贵。豪商者,青紫万贯,左右市场。

【解析:李白赞晋阳古城的诗有云:“天王三京,北都其一。其民久远,盖尧唐氏之人欤。控天下之肩背,带五原之都邑。雄藩巨镇,非贤莫居。”《旧唐书·严绶传》:“前后统临三镇,皆号雄藩。古文之美,译则失味。珰(音当,剧中配音读错了)是汉代宦官充武职者的冠饰,后即作为宦官的代称。大珰是指当权的宦官,可见编剧古文功底深厚。

(接着刚才上文台词)

四爷:我们什么都不是,我们吃盘豆腐就走人。

老板娘古香云说:豆腐?哎呀您是行家。豆腐九品十八味,十五只野鸡脑子煨豆腐,要用小蜡烛,可不能够用火。不过那得要四个时辰呐,您呐,得等。

四爷:我们在哪儿等啊?

老板娘古香云说:哪里凉快就在哪里等啊。

四爷:哼!你们红袖招简直欺人太甚了。

老板娘古香云说:哎呀,有道是“客大欺店,店大欺客,奴大欺主,主大欺奴啊”。这个……

四爷:我们叫人给欺负啦!

老板娘古香云说:来人哪,送客!

【解析:看看这个逐客令说的!真是字字锦绣,句句珠玑,段段精辟,章章绝伦,旁征博引,点石成金,酣畅淋漓,拍案叫绝阿!敬佩宋项如老先生】

36.剧中,乾隆一行人砸了红袖招,之后聚在一起吃白水煮大肉,乾隆对小鱼儿讲述了这道菜在大祭司之时才吃,能吃的人官还不小呢

【解析:乾隆一朝,为警示满清子弟、王公贵族不要忘本,特意放大吃胙肉这个环节。这种胙肉是不放任何调料的,吃起来寡淡无味,而且肥腻。乾隆不但让他们吃完,不许用调料。每逢重大节日,皇上皇后率领百官祭祀,皇后亲自打理祭肉,赏给王公大臣“进克食”(满语“吃祭肉”),除了王公贵族外,一般只有正一品以上官员才能吃到。剧中曹先生说到:宋明两代好吃,亡国都亡得好惨啊。但是曹大人不知道,清朝不也是吗?】

37.剧中写乾隆抽淡巴菰和吃槟榔

【解析:这个属实。乾隆抽淡巴菰好多年,十分酷爱,后来戒掉了。清代文学家李伯元的《南亭笔记》写道:“北京达官嗜淡巴菰者十而八九,乾隆嗜此尤酷,至于寝馈不离。后无故患咳。太医曰:‘是病在肺,构厉者淡巴菰也。’诏内侍不复进,未几病良已。”这里的“淡巴菰”,就是现在的香烟。

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汉武帝兵征南越时,北方的士兵受不了南方的瘴气,许多都生了疾病,有人看到挂满树梢的槟榔果煞是可爱,于是摘下来吃,食用了槟榔之后的患者竟然奇迹般地痊愈了。于是全军服食槟榔,以解瘴疠。因此,汉武帝指定南越以槟榔作为贡品进献,司马相如在他著名的《上林赋》里罗列珍奇花木时写道:“留落胥余,仁频并闾。”留落、胥余、并闾都是指棕榈或者类似棕榈的树木,仁频就是槟榔。乾隆皇帝爱吃槟榔,他有两个专门用来装槟榔的波斯手工和田玉罐,据他自己说服食槟榔是他长寿的重要原因。他的儿子嘉庆也曾在大臣的折子上写下御批:“朕服食槟榔,汝可随时具进”,“唯槟榔一项,朕时常服用,每次随贡呈进,毋误。”】

38.小鱼儿跟乾隆说:这里的人吵架就会说:不要紧,朋友,你有穿红的,我有著绿的。

【解析:明·冯梦龙《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那颜俊虽丑陋,最好妆扮,穿红着绿,低声强笑,自以为美。本指衣服颜色鲜亮,引申指不三不四之徒】

39.小流氓说过几句话:现在乱七八糟男女关系都说是朋友……大清朝万万税,到了乾隆加一倍

【解析:又是借古喻今,说得好,我就不在此谈论本朝税政了】

40.漕帮跑水盐帮跑旱

【解析:盐帮历史自然比漕帮久远,大运河毕竟是隋唐才有的事,南粮北运比这个还往后,漕帮成立是清朝的事情了。漕帮和盐帮都曾经有过合法地位,但最终都又转入地下。清朝三大帮派:盐帮、漕帮加一个天地会,盐帮后来随着清朝消失而消失了。雍正四年间翁岩、钱坚及潘清三人帮助河南巡抚田文镜办理漕运受到重用,清朝漕帮自此时开始兴盛。光绪27年漕运停止后,他们就完全成了江湖组织。民国时期,漕帮改称清帮,但是清朝没了,所以把三点水去掉叫做青帮。江苏泰州博物馆现在有很多当年漕帮历史文档和实物。洪宪皇帝袁世凯的二皇子袁克文,就是青帮的。青帮在上海出现了张啸林,黄金荣,杜月笙等大亨。青帮、天地会、洪门和辛亥革命都有密切关系,和蒋介石、国民党也很有渊源。现在洪门仍然存在于港澳等地。】

41.贾六带乾隆去混堂子洗澡,贾六曰:洗澡叫闹海,有捶腿的,捶腿的叫“撒点子”,有捏脚的,捏脚的叫“抓沟”,拿衣服叫“叉龙”。澡堂子服务生说:抓沟后眯瞪一会最是养人.

【解析:旧社会有一些跟洗澡有关的行话切口,现在失传了:一:“流”;二:“悦”;三:“旺”;四:“支”;五:“钟”;六:“深”;七:“新”;八:“帐”;九:“艾”;十:“苔”。开水:“清”;茶叶:“叶子”;衣服:“老披”;袜子:“筒子”;鞋子:“踢拖子”;裤子:“插子”;毛巾:“揽子”;穿衣裳:“叉龙”;修脚:“挖皮”;刮脚:“掏沟”;擦背:“摸云”;敲腿:“撒点子”;十三(骂人):“苔旺”。】

42.乾隆一行去红袖招,说如果不让春喜进就砸店,到了盐帮大堂,说按照盐帮规矩大厅只待

主客,乾隆就说入帮随俗了,哈哈哈,男人想泡女人时,怎么都行

42.

程淮秀问四爷:在京里做什么得意?

四爷:做什么?要是我说假话,有负你我肝胆相照,说真话嘛,与你与我眼前不宜,五湖四海那么大,帮主就当我是个江湖朋友吧!

淮秀:好,说得好,痛快!你是外人,就叫我程淮秀吧!

四爷:淮秀,我们是有缘人啊!

【解析:用词用字十分用心,乾隆潇洒大气还不忘泡妞,女人喜欢男人这种潇洒大气】

43.程淮秀讲的盐家七苦:输纳之苦、过桥之苦、过厅之苦、开江之苦、关津之苦、剥削之苦、沟壑之苦。

【解析:康熙版《新安县志》其中《盐丁苦》一文里是这样记载的:煎盐苦,煎盐苦,煎盐日日遇阴雨,爬碱打草向锅烧,点散无成孤积卤。旧时叔伯十几家,今日逃亡三四五。晒盐苦,晒盐苦,皮毛落尽空遗股。晒盐只望济吾贫,谁知抽算无虚土。年年医得他人疮,心头肉尽应无补。公婆枵腹缺常餐,儿女遍身无全缕。场役沿例不复怜,世间谁念盐丁苦,盐丁苦事应难数。豪商得课醉且歌,总催得钱歌且舞。盐丁苦,盐丁苦,盐丁苦状类圈羊,群恶宣骄猛如虎。何时天悯涸辙鱼,清波一挽沧溟溥。

清朝流行一种说法:淮盐六苦三弊,六苦即输纳苦、过桥苦、过所苦、开江苦、关津苦、口岸苦;三弊即加铊之弊、坐斤之弊、做斤改斤之弊。(中国盐业史辞典)

剧里的七苦之说,应该是根据淮盐六苦化用而来。】

44.

乾隆说:这么多苦处,究其根本,原因何在?

程淮秀说:一个“私”字。盐场有盐私,商场有商私,官家有官私,关卡有税私,逼着苦汉子们铤而走私。

乾隆说:江苏仪征的青山头朝廷不是设了专营缉私吗?

程淮秀说:四爷,人心一旦有了“私”的话,岂是侦缉得了的?官家想中饱私囊,商家想私自图利。四爷,天下哪一天没有过私?不贪的官,有,稀罕的很;不逃税的商家,从古到今,天下没有。这些苦汉子没有生路,所以冒着刀枪、冒着风雨、野湖荒地的,偷偷运盐,图点私利,吃不起红袖招,啃一口土饼就是好日子了。

乾隆说:这就是盐枭喽?

程淮秀说:对,枭者,恶鸟也。其实,天下之枭,又何止盐枭?这些苦汉子,逃过官员的追打,忍受官商的剥削,自个儿觉得凄凉,所以,盐帮就这么结成了。

乾隆说:盐帮就只有两淮江南吗?

程淮秀说:恐怕不止,长芦盐、奉天盐、山东盐、两淮盐、浙江盐、福建盐、广东盐、云南盐、四川盐、河东盐还有陕甘盐,全国十一个盐场,几十万人。

乾隆说:淮秀,我们是有缘人阿

【解析:程淮秀说得漂亮,编剧看得通透,乾隆还不忘泡妞,哈哈。但是也不要只听程淮秀一家之言,盐丁苦,盐枭未必苦,也有盐枭勾结官府加倍盘剥盐丁,如逢乱世,又可号众揭竿而起,是以为枭。古往今来,这样大的社会组织,官府自然也十分忌惮,如同对黑社会一样,夜壶式的用法。】

45.古香云说:武大郎玩儿夜猫子——什么人玩儿什么鸟儿

【解析:夜猫子,就是猫头鹰,是报凶不报吉的丧门鸟。这句俗语是说什么人干什么事】

46.索拉旺在和古香云讨论是谁砸了红袖招时提出了几个怀疑对象:四川袍哥、河南的白莲教还是浙江的小刀会、直隶的义和拳、还是青海的马贼。

【解析:“哥老会”是天地会的分支,后来哥老会流入四川,四川便通称为袍哥了。传说关二爷被逼降曹之后,曹操给了很多金银财帛,他一概不收,只收了一件锦袍,穿上的时候还要把旧袍子罩在外面,曹操就问他原因,关二爷说:旧袍是我大哥玄德赐的,受了丞相的新袍,不敢忘我大哥的旧袍。这就是名称由来。袍哥分为清水和浑水。清水袍哥一般都是有一定的职业,又分为金带皮和下九流,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讲,有钱有势体面的工作就是金带皮,算命跑腿兵卒这些职业就是下九流。浑水袍哥则是搞抢劫的土匪。清水袍哥的老大称社长或者叫舵把子,浑水袍哥的老大叫做老摇或者称边棚老板。晚清经学家王闿运在《湘军志》中称:“哥老会者,本起四川,游民相结为兄弟,约缓急必相助。军兴,而鲍超营中多四川人,相效为之,湘军亦多者。”国军第88军军长范绍增在《回忆我在四川袍哥中的组织生活》中表示,袍哥成员占全四川成年男子的90%左右。

小刀会也是天地会分支,在乾隆年间创立于福建,白莲教是唐、宋以来流传民间的一种秘密宗教结社。在元、明两代,白莲教曾多次组织农民起义。流传到清初,又发展成为反清秘密组织,虽遭到清政府的多次血腥镇压,但到了嘉庆元年(1796),白莲教大起义已发展成嘉庆年间规模最大的一次起义。乾隆年间这是白莲教做大的时候。“义和拳”,这种组织因其成员都练传统的武术而得名。据说是八卦教(九宫教)的一个分支。1808年第一次在官方文献中出现,所以剧中此处出现义和拳这三个字是不对的,乾隆1799年就死了。马贼乾隆年间倒是有,不止青海,但以青海为多。】

47.索拉旺对古香云说:胆大先胆小,做官做光棍都一样

【解析:都是处事名言】

48.贾六:妻不如妾,妾不如妓,妓不如偷,偷不如偷不着。男女一见面,男的说,我是皇上,女的马上就说:我一定要嫁给你。这多没劲儿啊。就要瞒着、扯着、谈着、泡着,到那天,两个人悄悄的、情不自禁地圆了房。女的一看,呦,龙腰带、龙背心还有啊龙内裤,这多来劲阿

【解析:戏说乾隆三个故事的情感线精髓都在这句话上啦,哈哈,后来乾隆听了都哈哈大笑】

49.盐帮账房对程淮秀说:李进的人情我没资格讨,但是李进对您是忠诚有余的。程淮秀说:忠诚盐帮是应该的,鞍前马后、流血流汗也是应该的。我们走的是盐、吃的是盐、治的是盐。有余,不必。你不要在我面前说“有余”这两个字。你说“有余”我懂,我有分寸,再多“有余”,也多不过我们盐帮里的规矩,你说对不对?

【解析:没有一个字多余!有威有恩,有理有情。后面账房对李进总结得好,程淮秀对李进的态度是:对兄弟,有情,但不及儿女私情】

50.古香云建议索拉旺让漕帮和盐帮一起去查砸红袖招的人,索拉旺对小鼓儿就是古香云说:你要记住,任何时候都不要把盐帮漕帮扯到一起。……人如果有一个老婆就有一个老婆睡觉,有两个老婆就有两个老婆睡觉,两个老婆如果勾结在一起,那不就没有地方睡觉了嘛

【解析:哈哈,后面这个比喻太经典了这跟皇帝的驭臣驭妻之术是一个道理的】

51.焦浩和纽子倒是一对有情人。

52.小鱼儿在牢里对春喜说:其实有时候谁为谁受苦是缘分,这么想心就平了。是我爹说的。

【解析:这句话说的好,能放得下有缘没分这个心结的,自然能像程淮秀一样洒脱,不要去奢望事事圆满。小鱼儿对四爷有情,李进对程淮秀也有情。但是小鱼儿对四爷不求回报,只希望对方好,各得自由。李进却要自己对程淮秀的衷情有回响,向程淮秀求回报,又不是两情相悦,只是单相思,李进心里苦,程淮秀看着李进也难受】

53.乾隆约程淮秀,在马上的时候,乾隆的身子都快贴到程淮秀了,哈哈,两声直呼她“淮秀”,程淮秀道:“你不喜欢称人帮主吗?是不是怕大了人家,小了你?” 乾隆回道:“我是怕人家不喜欢听‘帮主’,重了外表,轻了情意”

【解析:泡妞都如此文采飞扬,实在高雅,又高又雅,喝过墨水的人要是浪起来,那是激情四射呀】

54.春喜、贾六和宝柱合伙打麻将坑曹大人,哈哈,还边打边作诗,文化人玩麻将真不一样呢阿,特别是宫里头的这些,学问更高,妙极妙极。来看看都是什么牌

【解析:

一面铜锣两面敲 一饼

三岁儿童挂书包 三饼

一山又比一山高 七条

小鸡无毛飞不高 幺鸡

横吹笛子竖吹箫 二条

绿豆饼子麻油浇 六饼

子龙小将穿白袍 白板

四面埋伏统英豪 四饼

孔明东风借得好 东风】

55.旱湖一夜春宵酒的名场面来了!

乾隆:全是青蔬,好雅!

淮秀:粗茶淡饭怎么当得起“雅”字呢!

乾隆:淮秀,我是个无酒不欢的人,无酒令人俗啊

淮秀:有酒令人浊

乾隆:浊?

淮秀:恩

乾隆:哈哈,浊的好,可是,无酒无以忘忧,无以壮胆啊

淮秀:忧不可忘,忘则危殆;胆不必壮,壮则实虚。

乾隆:淮秀,交个朋友(抓手)

淮秀:抬举(躲过)

……

乾隆:淮秀,你不懂酒,可惜得很。汉书《食货志》说酒乃天之美禄。

【解析:《汉书·食货志》曰:“酒者,天之美禄,帝王所以颐养天下,享祀祈福,扶衰养疾。百礼之会,非酒不行。还说“酒,百药之长,嘉会之好】

淮秀:可是《汉书·游侠传》上也说“杨雄做酒箴,以谏成帝。”

【解析:扬雄是爱酒之人,《酒箴》是他以酒瓶为喻劝诫汉成帝不要亲近那些圆滑的小人而疏远了淡泊名利的贤人而作程淮秀所说典故出自《汉书·游侠传》】

乾隆:哈哈,你把我看成皇帝吗?

淮秀:想当皇帝的人才稀罕做皇帝。我们跑盐的人,只稀罕盐

乾隆:哈哈哈哈

乾隆:南方酒好。浦口的金酒,苏州的坛酒,扬州的蜜酒,江阴的细酒,徽州的白酒。你不懂。

淮秀:北方的酒好。大内有满殿香,京师有黄米酒,沧州的沧酒,易州的易酒,大厅的雕酒和焦酒。

【解析:明代顾起元《客座赘语》卷九《酒》:“余性不善饮,每举不能尽三小琖,乃见酒辄喜,闻佳酒辄大喜。计生平所尝,若大内之满殿香,大官之内法酒,京师之黄米酒,蓟州之薏苡酒,永平之桑落酒,易州之易酒,沧州之沧酒,大名之刁酒、焦酒,济南之秋露白酒,泰和之泰酒,麻姑之神功泉酒,兰溪之金盘露酒,绍兴之豆酒,粤西之桑寄生酒,粤东之荔枝酒,汾州之羊羔酒,淮安之豆酒、苦蒿酒,高邮之五加皮酒,杨州之雪酒、豨莶酒,无锡之华氏荡口酒、何氏松花酒,多色味冠绝者。若市酤浦口之金酒,苏州之壜酒、三白酒,扬州之蜜淋{氵禽}酒,江阴之细酒,徽州之白酒,句曲之双投酒,皆品在下中,内苏之三白,徽之白酒,间有佳者。其他,色味俱不宜入杯勺矣。若山西之襄陵酒、河津酒,成都之郫筒酒,关中之蒲桃酒,中州之西瓜酒、柿酒、枣酒,博罗之桂酒,余皆未见。说者谓近日湖州南浔所酿,当为吴、越第一。若四川之咂麻酒,勿饮可也。”编剧应该是化用了这一段,但是字幕和配音都把“大名”作“大厅”,应是谬误。】

乾隆:哈哈,酒逢知己千杯少啊(抓手)

淮秀:(往回拽手但没摆脱掉)你没礼貌

乾隆:我有情啊

(打起来)

乾隆:你好凶哦

乾隆:我向你赔罪

淮秀:不接受

乾隆:我喝

【解析:之后是舞戏调情名场面,有道是:揎腕佳人,玉手纤纤】

程淮秀挣脱后,说:“我不是你逢场作戏的对象。”

【解析:有道是:欲说还休,欲拒还迎】

乾隆:第一次在竹林,你英姿飒飒,使我眼前一亮。在小郎沟,你义气干云,更胜须眉。我已经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

【解析:之后淮秀手抽回,有道是:媚眼含羞合,丹唇逐笑开】

乾隆:你还记得在名园吗?你故意袭击我,当我把你的面纱挑下来的时候,我已经很想把你抱在我怀里了。

【解析:乾隆开始是双手握住淮秀香肩,然后直接从背向揽淮秀入怀,有道是:微晕红潮一线,拂向桃腮红,两颊笑涡霞光荡漾】

乾隆:你还不相信我?我可以发誓

程淮秀:谁要你发誓了?

【解析:之后就是,旱湖一夜春宵名场面,有道是:喝多不如摁倒,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啧啧啧,哈哈哈】

55.曹大人哄几个小孩说乾隆不喜欢马吊,还说什么深恶痛绝,大家不要当真,是因为他们三个抬曹大人娇子,才这么说的,乾隆不讨厌麻将,他妈更是麻将迷。

56.曹大人说要给春喜好好物色一个婆家,贾六和宝柱都争这说给他,曹大人念了几句诗:忧心悄悄,愠于群小。觏(gòu)闵既多,受侮不出。静言思之,寤辟有摽。

【解析:这出自《诗经·邶风·柏舟》第四段,原文是受侮不少,但是字幕和配音都是受侮不出,应为谬误。这四句诗本意就是说自己遇到过很多心术不正的小人,每想到为此受过不少侮辱,就很生气怨恨。这里是一语双关,表面上看是曹大人生气这俩小子为了哄春喜开心打麻将抬他轿子,深一层,是让他俩回去自己想想,七尺男儿追春喜而被人嘲笑不觉得丢人郁闷吗,即使现在不会,以后也会的,春喜并非他俩良配。】

57.

程淮秀:唉!啊!四爷。

四爷:呵呵呵…

程淮秀:何苦再来找我呢?

四爷:春喜这丫头,果然探出你在这儿!一个人来,是躲着我吗?

程淮秀:哦,躲我自己。

四爷:来这儿做些什么呢?

程淮秀:可以坐,可以想,可以跟自己相对。

四爷:旱湖之约,新的感触?

程淮秀:呃呵,因果倒也不止一端!

四爷:淮秀,你后悔吗?

程淮秀:不后悔!

四爷:喜欢吗?

程淮秀:不喜欢!

四爷:你是……

程淮秀:不想再提了

四爷:我们再去……也许可以透彻谈一谈

程淮秀:佛祖在传道的时候,曾经不三宿桑下

乾隆:不三宿桑下,不三宿桑下!他是佛祖,他传佛哎!

程淮秀:我传盐!

(宝柱贾六与门卫打架)

程淮秀:我发过重誓身献盐帮,富贵贫贱、危难生死、不离盐帮

乾隆:哎,但是你从来没说过一生不嫁人啊

程淮秀:大家跟着我,我跟着大家,兄弟之情有如咸盐,烈日之下晒出来,煎熬之中煮出来。嫁不嫁人,并不重要

乾隆:你是把我当作外人。 其实不外,我是不好说。如果你知道我姓什么叫什么做什么人家称呼我什么......

程淮秀:四爷,不说也罢。在旱湖,我曾经想问过,眼前这位四爷,他叫什么呢?岔过去了,现在你不说,我就连是不是桑树我都不知道了,这不是更好吗?

(宝柱贾六与门卫打架)

乾隆:你是帮主,不是尼姑啊

程淮秀:入帮,出家,要的是一种心境

乾隆:你在江南,我在塞北,我很在意!我们能够在小狼沟无意中结缘,今天,又能够在这儿相遇,说是缘,并不错,况且,你刚才也说过,因果不止一端,也许是前世的因,今世的果啊!

程淮秀:四爷,在旱湖我们没有酒,但是我们连番的酒话,这古刹是我清修的地方,我们又叙起前缘来了。海阔从鱼跃,天空任鸟飞,四爷您是个潇洒的人

乾隆:潇洒的人,千方百计要见你,想做件不潇洒的事情。我要将我母亲传给我的一件小东西,转送给你。淮秀,惊扰之处,你能海涵。我走了。

(淮秀走到桌前,看着桌上的玉佩,欲拿又止)

【解析:程淮秀,拿得起放得下,乾隆,拿得起放不下,一个在城里,一个在城外,一个泡男,一个泡妞。好一个任他红尘滚滚,我自清风明月的程淮秀。入帮,出家,要的是一种心境。这句话可谓是醍醐灌顶,所谓大隐隐于市,是也。】

58.程淮秀一骂李进名场面

程淮秀:今天当着大家的面,你得把你的心里话清清楚楚给交待出来。在门外,你死你伤,盐帮兄弟跟我绝不会坐视。可是在门里,你得像个盐帮兄弟,说呀

李进:我说,我为什么去红袖招,为的是要去保小鱼儿,为什么要去保小鱼儿,因为那个四爷依了你

程淮秀:是的

李进:可是,在红袖招的闲言闲语我听不进去

程淮秀:什么闲言闲语阿?

李进:河豚何腾说:漕帮有人看到你跟那个四爷,两匹快马,一前一后奔旱湖

程淮秀:我没有瞒你,也没有瞒辰坤,可是我不必告诉全江湖,我跟一个男人到旱湖待了一夜,这一夜是怎么过来的,你问得出来,我招得出口。就许你们逛暗娼、吃花酒、串串二门子,难道就不许我程淮秀约一个在小狼沟义助盐帮的恩人吗?李进

李进:我在听。

程淮秀:我叫辰坤告诉过你,我们好,好在兄弟,不在男女,这也是老帮主临去的嘱咐。说,我能为兄弟做什么?我赌过血咒,你说

李进:你们的事,我怎么知道

程淮秀:我跟四爷再近,也近不过盐帮。这些话我放在这里。听也由你,不听也由你。话是你逼的,不然我不会说,只因为,怕伤了兄弟。

李进:你伤了我的心,我想死,我好想死

【李进飞身撞柱,各种被阻拦,结束】

【解析:如此知情明理,潇洒豪放,只有邓萃雯的九姑娘可以与之相提并论了,同是巾帼枭雄】

59.漕帮帮主训何腾:你们一打架,就说人家是先动的手,是你长了一副挨打的模样呢?还是漕帮的人好欺负呢?

【解析:这个用来训小孩不错啊,哈哈】

60.曹大人在第八集程淮秀的丫鬟来找春喜做客时吟了一首诗:花明月暗飞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刬(chǎn,同“剗”,旧同“铲”)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解析:出自李煜《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原文是:花明月暗笼轻雾,字幕和配音都是飞,应为谬误。李煜18岁时纳昭惠,是谓大周后。十年后,大周后病重,而此时,李煜移情别恋喜欢上大周后的妹妹小周后了,大周后得知后十分愤恨,一直到死,脸都不向床外方向看。大周后死后三年,小周后被立为国后。这首词所写是李煜与小周后婚前的一次幽会,而且是小周后主动来见情郎李煜。当时防止闺中女子随意走动,在女子的绣鞋处绑上铃铛,所以才要“手提金缕鞋”】

61.【第八集程淮秀让四爷说点儿正经事,于是乾隆就说起了很多国家大事,什么大小和卓和准噶尔等等,那些都是广为人知的,我就不写了,其中提到了一个鸭贩子穿龙袍,很多人都不知道,我来简单说下这个。这个指的是朱一贵起义。朱一贵原名朱祖,祖籍福建省漳州长泰县,康熙晚期因为受不了清廷的苛捐杂税,?

 3 ) 《戏说乾隆》的详细解读(更新中)

《戏说乾隆》我完整看过三遍

小学时一遍,二十多岁时一遍,如今成为快四十的中年老阿姨,又看了一遍。

童年时看过许多剧,有的令人回味,有的不堪回首,但《戏说乾隆》不一样,年龄越大,人生的经历越多,越能从剧中品味到更多的东西。

《戏说乾隆》是最早的两岸三地合拍片:香港的演员,台湾的编剧导演,内地的拍摄场地。我曾以为这是一个优秀的开端,却原来是结束。此后,同类型的电视剧再也没有如此优秀的组合。内地的《康熙微服私访记》类似《戏说乾隆》,但情节粗鄙;台湾的《怀玉公主》的剧情狗血;TVB的服化道也依旧一言难尽。

后来也曾看过秋官和芝姐的许多其他剧集,二人合作,或者不合作,总没有超过《戏说乾隆》的,二人合作次数并不少,却大多数只是港式的恋爱,如同《戏说乾隆》一般具有寓意的情感故事,空前绝后。

《戏说乾隆》并非历史剧,实际上剧中的乾隆和历史上的乾隆大相径庭,但郑少秋塑造的乾隆的形象,却有着不可替代的风流倜傥,此后再无人超越。

所以想详细解读一下这部剧。明年就是《戏说乾隆》拍摄30周年了,希望花1-2年时间写完,每周1-2更。 主要分两个部分:分集解读和深度剖析

Section I 分集解读 第一部《江南除霸》/ 台版名字:《扫黑记》

这部剧的文案超棒,基本上在同类型中达到了后无来者的高度。从每一部的名字可以看出,编剧对于这部剧的定位,并非是言情。

第一部 01集 《戏说乾隆》给观众的第一感官,是乾隆的“野史”:出宫私访→邂逅女主→一段爱情故事。本剧每一部仅有14集,但是每一部的感情线在铺陈叙述的时候,却又十分从容,每一部中,男女主的交集都要在剧情约1/3处才展开。 第一集更是只介绍了本剧的基本构架和背景,根本没有涉及本剧的感情线。 首先是乾隆一端,通过皇帝的宫廷日常,交代了私访五人组的每个人物及其主要的职能,再以朝臣的闲谈引出后续的重要地点“红袖招”,以鄂伦西的贪腐案,引出微服私访的事件,并展示了乾隆的武功。 在帮主一端,芝姐的出场的形象是很惊艳的,因为在当时大陆观众的心中,芝姐的上一个爆款角色是《上海滩》中的冯程程,温婉柔弱。不仅如此,即便是苏蓉蓉或者周芷若这样的武侠形象,也是娇弱的。

但程淮秀不同,端坐聚义堂,妥妥的霸道女总裁 。

第一集中,盐帮的戏份只有短短几分钟,但信息量很大: 首先,虽然只是江湖帮派,盐帮帮主也一样是绝对的leader,女帮主居中统领,一群男性下属恭恭敬敬,飒过2010年之后影视剧中所有的“大女主”。

其次,盐帮中的三个重要人物均登场:帮主程淮秀、掌堂李进、长老赵辰坤。三个人的台词不多,短短几句话,便勾勒出三人之间的关系:李进是盐帮第二号人物,但是,为人鲁莽,做事往往直来直去,不顺眼就打杀;淮秀的思维显然更有大局观,所以并不赞同李进;而赵辰坤的形象则较为复杂:他一方面更赞同帮主的意见,另一方面,他也很注重团结,在不赞成李进的意见时,依旧给足李进面子。从这个意义上说,赵辰坤更适合作掌堂这个工作。实际上,比起李进,帮主似乎更加信任辰坤,这从称呼上也似乎有隐喻:帮主称赵辰坤为“辰坤”而不称其姓。 而在此后的剧情中,三人的关系,基本就是第一集所呈现的情况。 最后,盐帮此次集会,谈论的是贪官(巡盐副史)卸任,要去找他讨回贪贿款项的行动,于是,乾隆南下,淮秀北上,男女主的两条叙事线,正在靠拢。

这一集还有两个地方值得关注: 第一点就是鄂伦西事件。这一事件的功能,首先是引出了乾隆要微服私访的情节,更重要的是,奠定了本剧的基调:1、戏说:这个情节其实和第一部13集,乾隆大战索拉旺是相互对应的,这种在金銮殿和皇帝打斗的情节,显然背离历史常识,所以,戏说乾隆,就是戏说;2、乾隆的武功:乾隆武艺高强,是之前关于乾隆的其他影视作品没有立出的人设,所以在第一集,编剧反复给观众加强了此印象。 第二是服化道的精良:第一集展现了乾隆团队的宫廷服饰和私访服饰;以及淮秀的正装形象,都非常精致,拍摄地点上,乾隆一方,是故宫实景拍摄,淮秀一方,盐帮总堂是在苏州实取景。皇帝的龙袍,淮秀的帮主服,都做功精致。本剧的服化道质量,也是其后的同类电视剧难以超越的。

最后是本集的两个彩蛋: 1、 鄂伦西的扮演者黄冠雄是本剧的最佳劳模,作为单元剧,许多演员都是分饰多角。但黄冠雄依旧拔群,因为别人大多是在每一部饰演一个角色,但他经常在同一部饰演不同的角色。比如在第一部中,第一集黄冠雄扮演的鄂伦西被乾隆斩断右手领了盒饭,然后就流落到曹帮,变成了爱和李进大家的何藤。

2、 李进的扮演者李海兴,是《楚留香新传》中的胡铁花。郑少秋的楚留香icon有诸多版本,每个版本的胡铁花都不同。《楚留香新传》是台湾版的楚留香,当时搭档的就是李海兴,彼时剧中的好基友,变成了本剧中的情敌。李海兴本人是打星出身,后来还做过动作指导和导演,因此剧中李进的功夫确实很硬,值得一看。可惜李海兴并不怎么出名,居然没有找到他在《楚留香新传》中的剧照。此外,李海兴也是《戏说乾隆》的武术指导。

第一部 02集

《戏说乾隆》的情节铺陈颇有节奏,第一部虽然主要情节的发生是在苏州,但从第2集出发,到第2集到苏州,这一路,演了4集。 这四集与主线剧情关联,却又可以自成体系,颇见编剧的功底。 第二集的情节铺陈依旧较慢:乾隆一行南下,淮秀带人北上,走到苏北,大运河畔,二人遥遥擦肩,其实却是相遇。 《戏说乾隆》作为“戏说”,剧中的情节张弛有度,有让人看到想哭的片段,也有让人忍俊不住的桥段。第二集的演绎,就颇为轻松。 本剧的编剧宋项如是客居台湾的大陆老兵,祖籍江苏泗洪。据说在他的故乡,流传着“乾隆下江南”的故事,也是他创作本剧的灵感。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在《戏说乾隆》的三部中,《江南除霸》最为观众喜爱。 正因为如此,虽然本剧是“下江南”,但却有3集的故事发生在编剧的故乡,也就是江北的淮河以及大运河附近,着意展现了当地的民间风貌:说书,市集,街头赌博,一派市井风光。在戏说乾隆的宇宙里(不是史实哦),当时的社会总体还是繁荣富足的。

但这种繁荣富足,也是立体而复杂的:通过“丢行李”的情节,我们能看到社会闲散人员聚众赌博,盗窃行骗;官员为政不力,任意勒索,溜须拍马,前倨后恭。而从庙堂来到江湖,作为九五之尊,看到的,显然不是河清海晏,歌舞升平。 本集中,继续展现乾隆武功高强,并不是打架,而是在赌博时用扇子做手脚:引出了乾隆的主要武器:扇子。

丢了龙袍,找回龙袍,一行人继续向南行走,完成了偶遇猎户的支线任务后,淮秀带着李进和赵辰坤策马经过,让乾隆一见之下,惊为天人。 迷恋归迷恋,佳人已策马远行,春喜唤回沉迷不能自己的乾隆,一行人也继续南下,于是就来到了“三县总捕头”的辖区。 当时的苏北,比江南贫瘠,所以,打尖的小店,只有粗茶淡饭,鱼肉美食,是特供总捕头的。在一派天高皇帝远的印象中,四爷对于这个捕头充满了好奇,借了曹大人的名头,上门一探究竟。

最后是本集的题外话: 看完整个第一部,再回头来品味男女主第一次相遇,就非常有意思了。 乾隆对于淮秀一见钟情(真的只是一瞥而已),但却并不是只对其容貌惊叹,而是同样折服于对方的气场:乾隆特别提到,你看,她在前,两名大汉反而跟在身后,好! 光是这一句,已经可以秒杀后来几乎所有的同类电视剧了:男主迷上女主,不是因为她美丽善良,不是因为她单纯天真,不是因为她温柔不做作,不是因为她会做饭,也不是因为她会写诗有才华。而是因为,她有女王一般的气场,“英风飒飒”。

这个三观,不能更赞。 再反过来看淮秀,整部剧中,其实淮秀最在乎的,是她作为帮主的身份,她说她从小可以运送几百斤的盐,她说她身许盐帮,她说她在乎兄弟情,都是作为盐帮帮主而言的。而四爷虽然说对淮秀看似不够尊敬,但在许多事情上,是认可淮秀帮主的身份的。后面的剧集中,他还要求贾六称淮秀为“帮主”,这就是说,他认可,或者说他起码知道,淮秀内心的需求在哪里。这应该是他们可以相爱的基础。 反观另外两个人。首先是李进,李进一直不愿意承认“兄弟”这个站位,其实,承认是“兄弟”,不代表就一定不能发展出爱情。但是李进不肯,希望一蹴而就,所以最后悲剧收场。其次是索拉旺。为什么淮秀被索拉旺调戏之后,悲痛欲绝,其实不仅仅是被调戏本身,而是索拉旺对于她人格的不尊重:索拉旺并不尊重淮秀“盐帮帮主”的身份,认为她“和别的女人没有什么不同”,甚至于使出卑鄙的手段企图占有她,这对于争强好胜的女帮主而言,更是巨大的打击。

第一部 03集

这一集的主要剧情是,乾隆拜会三县总捕头遇险,被淮秀路过相救,二人再次擦肩而过。淮秀带人到小狼沟埋伏,准备夜袭,乾隆一行上了小鱼儿的船,准备夜宿小狼沟。主线剧情上,男女主角再次匆匆见了两面,下一次会面,即将开启。

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编剧是非常重要的。就像是有一些剧,演员的演技并无太大问题,但是剧本太烂,依然无法看下去。

《戏说乾隆》的编剧宋项如,曾经获得过金马奖最佳编剧奖,参编过《搭错车》和《汪洋中的一条船》等著名影视作品。因此,在《戏说乾隆》的剧情中,可以看出编剧的功力,也可以看出编剧的野心:他想借助微服私访和感情戏为主线,全面反映当时的时代风貌,庙堂和江湖,官场和皇权,打造一个立体的戏说乾隆宇宙。

将近30年后,从今天的眼光来看本剧,不免觉得,本剧中所展现的政治部分,和其后内地的历史剧相比,还是扁平和不成熟的。

比如在三县总捕头家的遭遇,贪官实在是太高调:高调谈贪腐,高调草菅人命,高调勾结黑道。好在本是戏说,用民间传奇的眼光去看不算违和。

初入江湖,微服私访的皇帝显然不太适应,先是和总捕头话不投机打起来,后来又乱用“江湖切口”,最后被骗入圈套,差点丢了性命。倒是春喜和曹大人走务实路线,逃了出来。

半路春喜和曹大人偶遇程淮秀一行,于是,男女主角第一次见面,是女主救了男主。女主又匆匆而别,留下一句话:有缘自会相见。

次日,乾隆一行准备走水路去苏州,偏偏被船家放了鸽子,岸边等待时,淮秀再次带着下属策马经过,但没有留意到一旁的四爷。

一番周折,一行人上了小鱼儿的船,傍晚宿在小狼沟,另一方面,致休的巡盐副史也宿在小狼沟,淮秀一行,也将夜袭小狼沟。

这一集中的一些细节:

首先,影视剧中人物的性格,是要由情节来体现的。这一点,曾获金马奖最佳编剧的宋项如刻画得很好,他在前几集,将剧中主要人物都定了型,后续也一直沿着这个定型展开。我们在看有些质量不高的剧时,会发现人物的性格前后不一致,比如无缘无故地黑化,无缘无故地洗白,智商忽高忽低,这种情况,在《戏说乾隆》一剧中,基本没有出现。

比如,春喜和曹大人逃出监狱,因为狱卒的父亲曾经身陷囹圄,是当时身为地方官的曹大人秉公执法才救了他。狱卒为了报恩,放了二人。从狱卒的叙述中,观众知道,曹大人曾被称为“曹青天”。回想在第一集中,大多数大臣在朝会上言之无物,曹大人却敢弹劾鄂伦西(鄂伦西不仅是满族勋贵,还是乾隆的发小),体现了他的刚正不阿。所以,编剧利用这个小的情节,强化了曹大人作为一名清官能吏的形象。而这样一位正直的官员能够进入军机处,受到皇帝的信任,也反映出剧中的乾隆还是知人善任的。

春喜和曹大人逃跑途中,偶遇盐帮一行人,真的是萍水相逢,但是有两个小细节很有意思:第一,春喜对淮秀说:我们四爷夸你“英风飒飒”,淮秀显然对这个评语很开心,所以才会继续听春喜说他们的遭遇;第二,淮秀问春喜:你们不是有一伙人吗?其实,淮秀只是之前策马经过,却能留意他们是“一伙人”,说明她其实一直眼观六路,十分警醒——作为江湖大帮派的帮主,淮秀还是很有两把刷子的。

最后讲一下这部剧的摄影。虽然老阿姨我并不懂摄影,但是看多了,居然也读懂了一些镜头。比如这个:

这个镜头中,一开始是不合理的:这个镜头是从船老大的视角拍四爷,但是为什么又把船老大放距离镜头较远的地方,留下的距离很不合理。直到下一个镜头,小鱼儿的背影冒出来,观众才发现,原来,这个镜头是从小鱼儿的视角拍摄的。而小鱼儿在镜头中突然出现,又让观众也跟着感到一种惊喜。

这种拍摄手法的运用,在后面的剧集,还有经典之笔出现。

第一部 04集

第四集的开篇是轻松愉快的,大家玩藏猫猫,并且各自展示了本领,抓鸟、抓鱼。

老剧重看,总是让人有沧桑之感,比如,不得不说,年轻时候的张庭,真是美啊。,哪知道后来就成了传销呢?

继上一集的高调总捕头之后,这位巡盐副史也够高调,拿着珠宝给随从欣赏。言语间,谈到了不少贪官,贪贿数额巨大,令人心惊。 巡盐副史的官船搁浅,夤夜找人拉纤,四爷好奇,所以也参与了拉纤。但没拉多久,便带着小鱼儿偷偷溜进了舱内。同一时间,淮秀带人来到官船,她跳进船舱。 这是男女主的第四次相遇。 四爷出手相助,给帮主留下了不错的印象,临别时,淮秀又说:“有缘自会再相见”。这是“有缘自会相见”这句话的二杀了(第一次是在第03集)。

这一集,私访五人组总算到了苏州,并且来到了红袖招。 “红袖招”是个颇有文学意味的名字,出自唐代韦庄的《菩萨蛮》   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 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 在本剧第一集,乾隆偷偷到军机处听壁脚的时候,就听从江南归来的官员说过“临水人家红袖招”,听名字,就是个温柔乡。

红袖招的取景地,在苏州的退思园,和一般的酒店不同,本身就是个度假村的设计,还有一群莺莺燕燕,确实是个好地方。 可惜进门时候一顿口角,惹毛了店家,被老板娘一顿狂怼。 显然两方都低估了彼此的实力:四爷一行以为这就是个普通饭店,不知道这是盐漕总督注资的;而古香云看他们既不像有官府的背景(索拉旺带来的),也不像有江湖背景(盐漕两帮带来的),于是想打一顿赶走。 可惜四爷一行武功高强,打斗中,居然打下了红袖招的招牌。 其实观众也并不知道为什么红袖招敢于“店大欺客”,直到本集的最后,焦浩深夜在红袖招门口迎接索拉旺,聚集在索拉旺穿着官服的背影出轿子的一刻结束,观众一方面明白了,红袖招原来有官府的背景,另一方面,却也有更大的好奇:这个官员是谁?和红袖招有怎样的关系? 只能且待下回分解了。

这一集的彩蛋特别多。

首先是四爷和淮秀的第三次相遇。 这次相遇,淮秀所展现的,仍然不是温婉美丽的形象。在我们后来所看到的大多数剧中,男主爱上的必须是女性特征明显的女主。比如对于大女主,往往是男主看到了她在私下里温柔和娇弱的一面才会动心。或者是女主在别人面前冷硬,在与男主相对时却柔情似水。 但淮秀不是,四爷初见淮秀,便是带着两个大汉策马而行,此次近距离见面,她更是面带杀气,说话狠辣,杀伐决断。

其实纵观整部聚集,淮秀几乎没有展现过“柔弱”的特征,所以,这样的影视剧,真的是让女性观众看了特别过瘾,可惜近年来的所谓“大女主”剧,再也没有这样好的剧情。

本剧中,编剧给观众展示的,主要是乾隆一方的视角,淮秀对于四爷的感情,则是慢慢铺陈。在小狼沟,一方面,淮秀对四爷还比较疏远,而另一方面,她显然对四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五集,淮秀夜探名园,看到四爷的时候,自言自语道:“是他”,颇有惊喜之意。说明之前小狼沟相遇,是一段挺美好的回忆。 在回程的时候,谈到四爷,淮秀说,“那个人说了,有缘我们会再见的”。

其实这句话是淮秀说的,但是,潜意识里,她却以为这是四爷对自己说的。看来,帮主心里,也想能再见他一面。 另一方面,因为四爷不是自己人,淮秀按照江湖惯例分了一份红利给四爷,说明当时,她并不想欠人情:你帮了我,我酬谢你,如此而已。但到了后来,两人之间产生感情后,就不一样了。淮秀后来想邀四爷入帮,对他说的是“帮一时的急难,留一世的交情”,这和一开始的“两不相欠”,是截然不同的。 感情上颇有好感,理智上却泾渭分明,这大概是在第四集的淮秀对于四爷的印象。 编剧对于感情的描写,充满了节奏和张力,层层递进,比那些莫名其妙就爱上的聚集,精致太多。

再看李进。前面说了,编剧给观众展示的,主要是乾隆一方的视角,李进对于淮秀的爱慕,是在第五集以后慢慢明朗,第七集彻底挑明的。但在第四集,其实已经有铺陈。淮秀拿一箱珠宝(其实里面是账本)酬谢四爷时,注意看她身后的两个人:

辰坤的眼神没什么不正常,但是李进则是微微乜视,神色中有淡淡的敌意和不屑。 回程的时候,李进主动试探,问帮主:他们(四爷一伙)的来路,而辰坤说:这是帮主有福气,贵人相助,人家连名字都没留下。显然辰坤没有把四爷的事情放在心上,以为大家萍水相逢而已。后来淮秀说,有缘会再见的时候,李进的表情也显然是有担忧和不悦的。 等看到后来,再回头看这一集李进的表现,就可以理解他和辰坤的不同:他是自命为“帮主男友”的,当然对别的男性,特别是一个武功、外面都很出挑,给帮主留下好印象的男性格外敏感。

编剧的风格是,对于每个团体,都会在出场时,一并介绍有代表性的人物。比如在红袖招的一场戏,几分钟之内,就介绍了红袖招三人组:钮芳,焦浩,古香云。后面剧情,红袖招一方,也就是这三个人出场。不知大家是否记得第一集,编剧也是先让私访五人组的五个人一一亮相;再让盐帮三人组的三人亮相。

饰演古香云的夏志珍是香港演员,虽然她体态丰满,长相并不特别美,但演技非常好,刻画出了这位红袖招老板娘与众不同的风格:风骚油滑,心狠手辣,业务能力过硬,谈菜、谈茶都是如数家珍。更有意思的是,下属称她为“古爷”,俨然是一个反派大女主的配置。结合后面的剧情,我们知道,古香云依附于索拉旺,但她确实也有自己的想法和风格,属于坏得坦坦荡荡,这样的角色,和现下影视剧中的绿茶心机婊相比,与众不同。

还有一个细节是:钮芳和小鱼儿一个是红袖招的女招待,一个是船家的小女孩,看似完全没有交集,但是她们却相识。看到这个细节,老阿姨其实有点意外,也没有完全想明白这样的安排是为了什么?或许是想说明,小鱼儿并不是普通的船家女,她其实也有江湖背景(小鱼儿其实是属于漕帮的);或许是想说明,钮芳本来也是穷苦人家的女孩儿,为生计所迫才来了红袖招,看似风光,背后也有辛酸。

最后谈一谈第四集背后的故事。 编剧宋项如是旅居台湾的大陆老兵。他们这一代人,对于大陆、对于两岸关系的感情,和现在的湾湾人差别很大。他们都是从小生长在内地,因为战争,不得不和家人分离,就像余光中《乡愁》里面所写得那样,一条海峡,隔断了多少爱情、亲情,甚至是生离死别。正因为如此,老兵们和我们一样,期盼祖国统一,希望两岸关系和睦。

基于这个原因,我们就不难理解,剧中有很多篇幅都在通过角色们的游览,展现苏州的风光。第四集中,四爷一行甫到名园,就先展现了名园的南方园林风格,然后,观众跟着乾隆和曹大人的脚步,去了枫桥、拙政园等景点,一路上,二人谈苏州的历史,苏州的诗词,苏州的桥、苏州的园林,就像是导游,带着观众了解苏州。

在红袖招,古香云笑怼四爷一行时,也详细介绍了江南的饮食文化。

作为两岸三地的合拍片,这些介绍,其实更是给港澳观众看的:看内地的风光,内地的美食。如果再引申一下,编剧宋项如本人是苏北人,盐帮更是与苏北的关系更紧密,因为苏北才有盐,可为什么盐帮总堂要在苏州?为什么把第一部的故事放在苏州?我们知道,在上世纪90年代,苏州是两岸解禁后,台商最主要的投资地之一。所以,编剧这么安排,真的是颇有深意。

不仅如此,编剧也想让内地观众了解台湾。因此,在四爷一行到了苏州后,我们看到,保柱在街头买到了台湾的槟榔。其实嚼槟榔在中国东南沿海流行,但剧中强调了,这是台湾货。

在红袖招,也有一群台湾客人,这些客人显然是台湾原住民,讲的也是闽南语,古香云大呼听不懂。在上世纪90年代初,我们对于台湾的原住民其实并不怎么了解,现在重看此剧,才发现,原来在剧中,编剧特别作了这样的介绍。虽然是一部戏说剧,却浸入了浓浓的家国情怀。老阿姨幼时看剧,并不懂这些台湾客人跑到红袖招是什么意思,如今,编剧宋项如已经去世,令人唏嘘。

这一集洋洋洒洒写了这么多,最后的最后想说的是,槟榔是世界卫生组织盖章认证的致癌物,嚼槟榔会引发口腔癌,口腔癌轻则让人痛不欲生,重则致命。为了您的健康,千万远离槟榔!

哈哈哈,居然三年没有更新。真担心得更到我退休。

下面继续哈

第一部 05集

在第四集末尾露了个背影的反派大boss终于露出了真面目:盐漕总督索拉旺。

索拉旺出场的时候,编剧还是按照一贯的风格,介绍了其小团体的完整配置:索拉旺、师爷、喇嘛(喇嘛这里,划重点)。随后一个甩飞刀的情节也在告诉观众,这位督爷,武功了得。

在第四集末尾露了个背影的反派大boss终于露出了真面目:盐漕总督索拉旺

索拉旺出场的时候,编剧还是按照一贯的风格,介绍了其小团体的完整配置:索拉旺、师爷、喇嘛(喇嘛这里,划重点)。随后一个甩飞刀的情节也在告诉观众,这位督爷,武功了得。

古香云一改白天怒怼四爷的态度,娇滴滴地向索拉旺卖惨。但这个惨卖的颇有水平:地上的狼藉,不仅一直没有收拾,还似乎摆了摆造型,就等着索拉旺来看;而告状的切入点也十分狠辣:这些人砸红袖招,是不把您这个盐漕总督放在眼里。

原来,反派大boss的官职,是盐漕总督。

盐漕总督开口安排的第一件事,就是,让盐帮漕帮先出钱整修,再交人。

我们知道,四爷一行和盐帮漕帮并无任何关系。督爷为什么一口咬定让盐漕交人呢?想想也简单,盐帮和漕帮,是他的督管范围,不把这件事和两帮扯上关系,怎么去勒索?

督爷不蠢,但是,够坏。

回到男女主。

为了剧情的发展,他们必须重逢:于公,盐务、漕运,江湖两大帮派,是这次微服私访日程上的重要内容;于私,感情线也要继续发展。

所以,在这一集,四爷战队继续逛苏州。原因有三:第一,来到苏州,无论是体察民情也好,游山玩水也好,总是要去逛逛的,合乎情理;第二,还是编剧想向台湾观众介绍内地风光的想法;第三,则是推动剧情。第一次全体出门闲逛,被盐帮的眼线看到了;第二次去澡堂子,被红袖招的眼线看到了。

盐帮的眼线发现四爷一行,跟踪到他们所住的名园后,很快通报给了帮主。这时候,四爷的身份就变得扑朔迷离了:淮秀和李进、赵辰坤商量,觉得这伙人来历奇怪,既不像官府的人,又不像江湖人士;既不是索拉旺的同盟,也不是漕帮的同盟。不像官府的人,因为官府的人不会打砸红袖招;不像江湖人,因为江湖人到苏州,不会不联系盐帮。于是,淮秀决定夜探名园。

夜探名园是二人的又一次重逢,四爷自然惊喜,淮秀也惊喜,似乎证实了“相逢即是有缘”。但有别于言情剧的是,二人短短的谈话,围绕的,多是盐帮、盐漕两帮的矛盾、盐漕总督等事务,并没有背离“微服私访、体察民情”的主题。在这个过程中,淮秀展现了自己的大局观,她并没有视漕帮为敌人,而是侃侃分析了两帮和睦相处的可能性,面临的困难。这不仅使四爷更加认可淮秀,也为后续盐漕两帮的和解埋下了伏笔。

唯独分别之际,当四爷问怎么能见到帮主时,淮秀终于积极回应:“如不以粗下见弃,我派人来接。”预约了下一次见面。

经过漫长的等待,四爷终于接到了拜帖,一行人盛装、骑马,来到盐帮。盐帮展现了一个江湖大帮派的风范,有自己一系列的待客规矩。二人的谈话,依旧围绕盐帮、盐漕关系等问题展开。到此,本集结束。

《戏说乾隆》的编剧的功力体现在:明明一个故事只有14集,内容不少,但节奏上并不急促,而是有张有弛,这一集就比较舒缓,但依旧有很多看点。

看点一:扫黑除恶迫在眉睫

台湾版的《戏说乾隆》,第一部叫做“扫黑记”

索拉旺是穿着官服来到红袖招的。

这固然是因为古香云报信说红袖招被砸,事情紧急,更是索拉旺的有恃无恐,穿着官服,带着士兵,同时跟着私人武装(喇嘛)来到清代苏州版的“天上人间”。

如此跋扈,如此不顾自己官员的身份,可见苏州,索拉旺已经嚣张到了什么境地。

上帝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这样的官员,这样的与恶黑势力勾结,一出场,就预示着最后必然会灭亡。

看点二:李进真是个糟糕的中层干部

红袖招维修,索拉望要盐漕两帮帮付钱,程帮主大发雷霆。

这时候,如果我们代入一般的企业管理理念,当帮主发火冲动的时候,作为掌堂,应该如何?

掌堂,掌住的,应当是平稳。

所以,掌堂在帮主发怒时,应该保持冷静,让帮主不要冲动之下,就做出不理智的事情。

而作为掌堂的李进呢?此刻,他是怎么做的?

是的,李进不仅不劝领导冷静,反而火上浇油,好啊好啊,我们去拼了!

最后,帮主只能自我打脸:好了好了,我收回刚才的话,大家还是要冷静啊。

少时看《戏说乾隆》,只觉得帮主摇摆不定:一会儿说不忍了,一会儿说,咱们还是忍忍吧。

而如今,作为在职场摔过鼻青脸肿的中年老阿姨,真心觉得,李进真的是不靠谱啊。

他这样跟着火上浇油,一来根本没有发挥自己掌堂的作用;二来这样也搞得领导很没面子,自己打脸。而且,从第一集看下来,平时李进的工作风格就是这样。因此,作为上司的程淮秀,应该没少头疼。

对比一下,在后来的剧情中,李进惨死,淮秀也是悲愤交加,要去和漕帮拼命,那个时候,作为盐帮仁义大哥(代理掌堂)的四爷是怎么做的?他宁可和帮主吵架,被帮主diss,但就是摁住了盛怒的帮主,还去漕帮斡旋,最终把两帮拉到了谈判桌前。同样的工作内容,李进和四爷,高下立现。

于公,作为掌堂,李进做不好帮主的辅助工作;于私,李进显然和帮主并没有共鸣与默契。李进这个人,有忠心、有胆量,但是没有管理能力。不仅如此,李进明显是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人,他很少会站在淮秀的立场去想什么。在工作大局上,他不仅很难帮到淮秀,还需要淮秀盯着他,不能让他出错;在私人关系上,我们后面也能看到,他自己喜欢淮秀,就到处宣扬,并不管对方的想法,这自然会让淮秀不满。所以,淮秀不喜欢李进,也是合情合理的。

这一集中,李进送了淮秀一匹马,是他费心物色的。李进此时的心态,可能是给领导送礼物,但更是给喜欢的人送她喜欢的东西。

然而,淮秀的态度也很值得玩味。淮秀虽然认为这是一匹好马,却自始至终,都没有说一句谢谢。甚至于说“为了一匹马花这么大力气,何苦”。这句话听起来冷淡,却有两层意思:于公,李进你为了买马花力气,但是掌堂的工作却有很多地方我不满意,你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工作;于私,我知道你喜欢我,而且还在外面到处说,但是我不喜欢你,所以,我不感谢你,不对你暧昧,不给你幻想。

在后续几集,当四爷和淮秀实际上谈恋爱的时候,李进各种作,小时候看觉得李进也有可怜之处,毕竟是这么多年的备胎男友。但现在重新看,却可以发现,“备胎”的身份是他自封的,淮秀其实一直和他保持了工作距离,没有给他暧昧。所以,李进,真的是,活该。

看点三:暧昧

夜探名园是戏说乾隆剧中非常经典的片段,把男女之间的暧昧演绎得恰到好处,两个人都是成人,并不是少男少女般青涩的喜欢,相处时,带着礼貌,混合着一点点戒备,但又有那么一点点羞涩和好感。在谈论正事时,这种好感又相互蔓延。淮秀没有问四爷为什么砸红袖招(后来在旱湖假装恍然大悟),而且,在春喜上茶后,很戒备地不敢喝,颇有行走江湖的谨慎。两人坐下后,淮秀主动谈到盐帮的历史,盐漕之间的恩怨,谈到盐漕总督玩忽职守,以权谋私。又谈到了淮秀自己,谈到自己的成长,说自己从小跟着父亲运盐,经常日行两三百里。

四爷也没有问淮秀为何穿着夜行服夜探名园,只是语意中有好感,有一点点挑逗,却又点到即止,四爷说到缘分,也说到对于淮秀的欣赏,在谈到盐漕的矛盾和索拉旺时,却也很认真:撩妹归撩妹,了解民情归了解民情。这也是《戏说乾隆》编剧的高明之处:虽然乾隆微服私访,但又不给人一种不务正业的感觉。工作归工作,恋爱归恋爱,两不耽误。

临走时,二人约了下次见面,但却又约了公众场合的见面,以盐帮的名义邀请;见面谈的,还是正事。

幼时看这一段,倒不觉得怎样,等到中年再看,却觉得颇有感触。编剧将成年人的爱情,演绎得非常精准,和青春偶像片完全不同,非常值得欣赏。

看点四:乡愁

这一集中,四爷一行人正跟着小鱼儿,在苏州街头闲逛。街头有杂耍,唱小曲儿,下棋,拜土地公……然后就是去浴室洗澡保健。其实,所谓“苏州街头”的很多东西病不是苏州的特色,例如洗浴应该属于扬州,豆腐脑也并非苏州特有。我还是此次重看《戏说乾隆》才意识到,这并不是苏州,大概率是编剧年少时,在家乡逛过的庙会。

对于编剧宋项如而言,乡愁就是这一本剧本,剧本里面,是小时后满满的回忆。另外就是两个桥段里面四爷一行分别和街头混混以及红袖招打了一架,一招一式都是真功夫,很不错。

看点五:真是看点

二人名园聊天时,不知道为什么摄影师用了可怕的视角:从下往上拍摄。可是在这种魔鬼角度下,两位演员的颜值居然都扛得住,实在是太硬核的长相了。而且,这一年,赵雅芝38岁,郑少秋44岁,看不见老态,也看不到故意扮嫩,只看得到成年人的成熟稳健,意气飞扬,不能更赞。

看看这魔鬼拍摄视角,两位主角居然扛住了

看点六:两次正式进盐帮

第一次就是这一集,四爷一行正装,面对铁钩阵,四爷从容走过,《甄嬛传》的选秀中,甄嬛稳稳走过泼水的地面,其实也是一样沉稳大气。而下一次正式进盐帮的,则是当今皇上,面匍匐一地的人群,不知剧中的四爷作何感想。

To be continued...

 4 ) 情到浓时情转薄——金无箴


金无箴是个什么样的女人?这个问题在《宫闱惊变》前两集她还未出场的时候我问过自己,在《宫闱惊变》结束的时候我也问过自己。
说她聪明,说她冷静,说她才华横溢,说她义气,说她柔软有心计,都不够贴切。她是个入世又出世的女人。举止谈吐全是闺秀气质,甚至被抓到土匪窝还是满口斯文,这么看堪称是当时文化教条的典范,这是无箴的入世;但这些表象下的她和土匪做朋友,拿贡品做刺绣参详,在天牢里和皇帝谈恋爱,可谓什么出格做什么,她说是事情逼到那里,情非得已,或许。但却情非得已的那么坦然,让我由衷的欣羡。这是无箴的出世。她骨子里清高、出世,但又肯屈就地用世俗来保护自己,所以她是个必定能让自己幸福的女人。
我们认识金无箴是因为钦妃送乾隆爷的一件坎肩,一个连宫里的嫔妃都忍不住夸赞的女人。乾隆爷认识金无箴按道理说也从那件坎肩开始,但他全部的心思都在对另外一个女人的气上了,根本没从那绣品上留心思,所以做不得数。
乾隆爷认识金无箴是从天牢夜深开始,他问她答,每一句都叫他意外,他以为只是一个囚犯,没想到是个颇有文化的囚犯;他以为只是一个秀娘,没想到是个家世不俗的秀娘。有人说金无箴有卖弄学识之嫌,但当时是在天牢,一个连命都不保的囚犯还有卖弄学识的心思?那是太瞧得起金无箴的虚荣心了。
可以说,那一问一答,金无箴是打起十二分精神的,因为不能错。而唯一不错的方法就是扮演一个符合统治者教化的形象,金无箴显然是成功的,连做为当时最高统治者的皇帝都频频点头称许。人越是小心翼翼的时候武装便越深,而金无箴的武装便是传统教义,也由此可见她的入世之深。问的痛快,答的流利,问到关键却只得一句“不能说”,这句“不能”颇有技巧,不是顽抗的“不说”,而是想顺从但却有苦衷的“不能”,姿态很低,态度却很明确。这是讲话的智慧,也是无箴的坦率。这个女人虽入世并从善如流,但骨子里的出世与清高却让她不屑虚假,讲就讲真话,说就说实话,不该讲不能讲就不说,假的、虚的又何必!
那怎样才讲呢?用刑才讲?答案是“不妨一试”。大家都说这样的金无箴有义气,在我看来确是她原则使然。这女人太过冷清,义气这种需要热血冲冠的词于她不合适,对她来说只是不能讲的和不该讲的原则而已,为了这样的原则而“鼎镬甘之如饴”。正是这句“鼎镬甘之如饴”让乾隆爷真正认识了金无箴,认识了她的美丽,她的坚持,她的倔强。看见她仿佛看见淮秀,看见沈芳。于是他黯然的走了,留下惊诧的她。
金无箴的美丽在这一幕已经展现完毕,再往后不过是对她美丽的具体陈述,才华、容貌、行为举止、饱读诗书、刺绣、气度、应变等等,无非是让这个女人的美更具说服力而已。再然后就是选择,因为金无箴一开始认识的就是皇上,所以这选择也必然是一开始就要考量的。这就不得不说到钦妃,我曾经说过她和金无箴是不能分开来看的。
金无箴美,钦妃难道就不不美吗?金无箴聪明,能把自己不喜欢的东西学到通透的钦妃能说不聪明吗?金无箴有灵气,钦妃就缺吗?乾隆爷不明白大字不识的粗汉子怎么能和金无箴成知己,钦妃张口就道“识情”,和金无箴的答案不谋而合,能说这样的女人没有灵气吗?这边厢刚说乾隆爷一天问三次案,那边厢钦妃就回忆他也为她忙过的,就是再忙一天也要去看她三次;这边厢乾隆爷刚发完脾气说,金无箴不过是手无缚鸡之力的女流,怎么有能力抢贡品,不过是受牵连罢了,那边厢钦妃就回忆说,那时候他总是想方设法为她开脱,即使是她的错,他也认为是别人的错;这边厢乾隆爷刚跟无箴说完情话,那边厢钦妃就回忆乾隆爷跟她说过的类似的话,而乾隆爷却说那是真话,但是过去,现在听了要起鸡皮疙瘩的。就连做梦在大殿上跳舞,刚和无箴跳完,钦妃就出来说你说只和我一个人在这里跳舞的,这一切都是巧合吗?当然不是,这是金无箴能相见的自己在宫里的未来。因为她出世,所以她比钦妃多了几分透彻,因为透彻所以看到结局。
我不止一次想过,若没有岑九,金无箴会不会留在宫里,以前不确定,现在看来答案却是肯定的。不会。对金无箴来说岑九投案,救岑九只不过是离开皇宫的一个机会,如果没有岑九她只是不会那么快离开皇宫而已。她喜欢皇帝,也喜欢皇帝喜欢她,可她不喜欢她是皇帝喜欢的之一,在还如胶似漆的时候他已经在教她“不忌之德”了,说后宫三千佳丽是规矩。如果是规矩?祖上可有规矩说把一个囚犯纳入后宫的?他喜欢她只喜欢到让她不死,而另一个男人却喜欢到为她死。所以在听闻岑九投案后,她才能毫不犹豫地对春喜说她喜欢岑九,求她救他们吧?
不识字,粗鲁,没规矩的岑九为什么能让金无箴引为知己?因为“识情”?或许。但我想更多的是因为骨子里的金无箴和岑九是一类人。没把世俗看在眼里的那一类,活的坦诚率真的那一类。无需多讲岑九的好,单从春喜离开他回宫时不舍的那一幕就可见他的魅力。这样的岑九把金无箴爱到了骨子里,为了金无箴有个尘埃落定的结局,他投案了。金无箴动容,乾隆爷动容。在爱情上没有皇帝和土匪的较量,只有男人和男人的较量。面对岑九的对金无箴的爱,乾隆爷显然有些坐立难安。
选择放人的乾隆爷虽不容易,但却百利而无害,又可在天下人面前有面子,又可在喜欢的女人面前有面子,又可在情敌面前有面子,又可让自己在自己面前有面子,又可确保岑九今后不会再乱来。而杀岑九能有什么好处呢?别的不说,搞不好太行山来个劫法场,可就真的京城不安了。由此也可见乾隆爷的英明,纵是百利而无害,也必须他自己先过得了自己的关啊!
金无箴跟岑九走了,幸福不幸福不是围观者可以定义的。对于做皇帝的那个男人,她或许还会想起,但也只是记得罢了。她与皇帝不能说不爱,只不过那爱是“情到浓时情转薄”的凄凉,所以不如就在情浓时分别,虽有遗憾但刻骨铭心。
也许,只有金无箴这样的女人才会选择这样的结局,入世,求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出世,莫要求永恒,在爱情的漩涡中急流勇退,留给彼此一份美好的思念。用华丽的世俗外衣装饰自己出世的心,隐约于出世与入世之间,求一份最平凡的幸福。

PS:写金无箴真不容易,用我庸俗的思维写一个不庸俗的人是一项挑战。以我疏漏的笔墨去写一个才华横溢的女人更是一项挑战。在我眼里金无箴最大的不同就是出世又入世的那份超然的美。可惜以我有限的笔墨形容的有些零零落落。也罢,写她本就是一庄出力不讨好的差事。

 5 ) 繁华过后成一梦——四爷

生在80头上的这一代,少年时候就认识了四爷,那时候年纪小,还不能懂男女之间的情情爱爱,所以记忆里最多的是四爷的潇洒、四爷的大气与四爷的江湖气。那时候看的是热闹,从程淮秀到沈芳到金无箴再到续集的邱罔市与姜辛,看到都是打打闹闹的场面,没有认真体会过他们的情感与辛酸。
重温《戏说》,以现在的年纪再看四爷,看到更多的是打打闹闹的繁华过后,他的寂寥与萧瑟。紫禁城皇宫他是万万人敬仰的皇帝,堂下有一干朝臣替他分忧,后宫更有三千佳丽排遣寂寞,甚至他要人生人就生他要人死人就死,何等的风光与尊贵!可也正是这风光与尊贵将他锁在了这豪华的牢笼,他的调皮、他的不羁、他的热情统统被这牢笼锁住,除了给别人看的威仪,再没有其他的光华。
贾六、宝珠、春喜的存在对他或许是个安慰,但不是知音啊!后宫三千佳丽或许会有知音人,但他不放心啊,那一个个女人身后都有着这个族、那个派的牵扯,他生在帝王家从小到大耳濡目染的都是提防,所以终是未能全全交付的遗憾。有时候难免感叹活得太累吧!因为对于他,先要做皇帝,然后才能做自己。纵如此,四爷还是让自己过的开心,早上起床逗贾六开心,上朝之前到大臣们聚集的殿堂窗前偷听,面对老臣十年如一日的八股陈凑不耐烦的翻翻白眼,默默随他背诵折折袖子的小可爱,与春喜开个小玩笑……日子似乎还过得去。这是不可多得的生活智慧,如果不能改变便学会享受。
宫里的四爷不是真的四爷,太架势了。出了宫的四爷才是真的四爷,不管是混混也好,马贩子也好,有那么点威仪,有那么点贵气,有些风流,有些才气,有些油嘴滑舌……骨子里的他被解脱出来再带着点习惯成自然的帝王架势,便有了十足的气场。
这样的四爷再加上吃穿不愁的阔绰与事事尽在掌握的气度,很难有女人不爱吧!这样的他遭遇了淮秀,那个无一处不美的女人填补了他心中长久以来的空虚,仿佛干涸之地遇到春雨滋润一般,他兴奋的像个毛头小子,焦急地等她得帖子,等了一天一夜后终于等到的欣喜,为见心上人而特意穿新衣服,为送心上人定情之物而失去冷静与主意,约会对方不到而表现的焦躁、失落……这是我们在什么样的年纪才有的激情?这是我们遇到怎样心仪的人才有的冲动?他不是没有踌躇过他的身份,但两情相悦的喜悦带给他那份想要得到的渴望,让他情难自禁。正是那句歌词“一世的聪明情愿糊涂”。
淮秀之于他是失落在别处的半颗心,如今终于找到了拼成了一个完整他,他如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完整一般珍惜着淮秀。旱湖一夜,淮秀悄然离去使他没有机会对她承诺与交代,于是急急忙忙地选礼物,那是想告诉淮秀他的对她的珍惜,他对她不是游戏,而是想要负责和一定要负责的珍惜。他怀着这样的热情却找不到淮秀,夜闯盐帮也未见芳踪的焦急与难掩的不安,为什么会不安?或许是为对淮秀的不确定。终于觅得芳踪却听得“旱湖一夜万劫不复”的答案,顿时心灰,却依然留下了定情信物。以四爷之精明冷静又岂会不理解淮秀当时“万劫不复”之心,只是当时他已钻进了“一腔热情被辜负”的牛角尖,哪还有冷静的余地去思考?他看到被索拉旺欺负后哭的淮秀,恨不得找人算账的愤恨,“不想说便不说”的包容与怜惜。尘埃落定之后他去看淮秀,开口就说,这两天在盐漕总督衙门忙着公务没有及时来看她。这是在向她解释,并不是以帝王身份对她的冷落,而是太过忙碌。
然而,他这样珍惜着的淮秀却对他说:“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而那萧郎是盐帮。若那萧郎是个活生生的男人,他或许还有带她走的理由,可那却是盐帮,是淮秀发誓要身许的盐帮。他还有什么理由带她走?他怪她太过冷静,她忍不住哭了,他最终还是不忍,不忍辜负淮秀的期望,独自踏上归途。临别他四处搜寻她的踪迹,终是放不下啊。
回京继续在金碧辉煌的牢笼里过以往的快乐生活,才发现一切都变了,他真切的尝到思念之苦,所以淮秀来了,他说他满心感激。感激那个他珍惜的女子给了他同样的珍惜,或者是感激上天终是待他不薄。对于感情,他是这样的知足啊!然而,她还是走了,皇帝留不住她,四爷也留不住她。或许他自始至终都是知道的,只是宁愿糊涂,留一丝幻想罢了。雕栏玉砌的宫廷只他一人的孤寂,京城大街上他唤不回爱人的萧瑟,是最真实的四爷。或许,淮秀还是四爷的淮秀,四爷仍是淮秀的四爷,但隔的何止万水千山啊!所以,四爷提起淮秀,只是“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是“心系但不能相守身许的”遗憾吧!怀着这样的伤到后宫找寻得到安慰吗?知心的钦主儿还要说一句“还有程淮秀”!他唯有苦笑。
他在深宫只知苗族造反,下令去平,平定了,苗族送女子进宫。恕妃,单纯没有心机,实实在在地让他欣喜了一阵子。然而总是这样的单纯的女子在宫中也不能单纯看待,因为即便她不是阴谋,围绕着她的也不乏阴谋。他是失望的吧!失望的逃出宫去。遇到沈芳,本以为是风花雪月的浪漫璇旎,却没想到还是劫难。
他不喜欢赐人自尽,他也不是杀人成瘾,他反而是难得的仁慈,大臣上的折子,动辄斩啊、轧啊的,太过残忍,他挥笔改为自尽,那是不忍之“仁”,好歹保个全尸吧!这样的仁慈却被臆想成“他喜欢赐人自尽”,他听到这话时是否觉得自己可笑?不仅可笑而且可悲。因为善良,他觉得他愧对沈芳,想在身边弥补,却没想到越发的弄巧成拙。他冒着生命危险救她,她刺他,他不躲。一个帝王能为一个小女人做到这些,已经够了。然而面对一个真心爱着的女人,他本能的是以一个男人的立场在思考,所以他觉得歉疚。那一刻他说他宁愿是个马贩子,那是对一个流泪的女人真心的怜惜,因为只有那样他才有资格安慰她吧!他想起她说“一寸相思一寸灰”,怎能不灰心?他派去平定苗乱的官竟然滥杀投降的苗人挑起争端,他制定的政策不能按照他的想法执行,他让她爱的女人满心伤痕的浪迹江湖,他以为他已是仁慈却没想到还是残忍。那不只是对情的心灰,更是对天下力所不尽之处的心灰。
他是皇帝,是各方面条件都不俗的君子——四爷,他有很多女人,但他想要的却要不到。这是身为帝王的无奈,是四爷更深的无奈。终于,有个金无箴可以做伴,但她还有个可以为她付出生命的岑九,他自卑了,在那个莽汉子无所顾忌的爱情面前,身为风流帝王的他自卑了。因为他不能没规矩,不能像他那般的爱,所以他放了金无箴放了岑九,唯独没有放过自己。他说过:“放了她,放过自己,终生不看她的刺绣。”但他最终没有舍得不看她的刺绣。
春喜说,最苦的是万岁爷。他听了是欣慰的吧,至少还有个小丫头能看到他的苦,他的无奈。他一次次的经历,一次次的渴望,不过是想找一个人,可以向她倾诉这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他的苦、他的怒、他的喜、他的悲而已,但最终还是枉然。一生的遭遇向谁诉?不是史官笔下僵制的自己,而是自己心中有血有泪的四爷。他一直在寻觅,一直在失望。
他在盐漕会谈的时候拍桌子骂“错在乾隆”;他在见老刺猬的时候恨“乾隆怎么用这样的官!”在康乾盛世的一片颂扬声中,他如此苛责自己。即便天下仍有不治之处,我们又怎能忍心责怪这样一个四爷!
这就是四爷,用嬉笑怒骂,掩盖了最真实的自己,因为那里有寂寥、有灰心、有思念、有血有泪,而这些对于一个帝王而言有损威仪。所以,他将“痴和怨掩埋”,做一个万人期许的皇帝。放眼望去,天下尽属于他的江山,都载不动他的悲哀,有限的岁月中,等不到那个诉说平生的人,“爱到不能爱,聚到终须散,繁华过后成一梦……”一首《问情》传唱着他的寂寥与萧瑟。
如果可以遇到,我不想遇到这样的四爷,我宁愿遇到少年记忆中意气风发的四爷,哪怕有些花心,哪怕有些风流,哪怕是见一个爱一个的用情不专……
PS:《戏说乾隆》主角们终于写完了,其实四爷我不大想写,因为以一个女人的思维去写男人,怎样客观都难免偏颇。而我也不想善解人意的去理解四爷的苦,享尽齐人之福就要受相应的苦,这是取舍之间的等价交换。我是女权主义吧!一定是的。纵如是说,假如让我在做皇帝和做岑九之间选择,我想我会选做岑九。因为人人只看见做皇帝的好,不会同情做皇帝的苦,反而更能理解做土匪的无奈与苦楚。做为俗人,我需要在世人这样的理解,更需要有一个可以相守一生的人自由自在,毫无拘束的生活。这么看来“宁做土匪,不做皇帝”不是一句假话。为这句真理向四爷致敬。

 6 ) 相忘于天涯

《戏说乾隆—西滇风云》

我不得不承认,在戏说乾隆这部戏的女主角里面低估了沈芳,以至于这么多年来都没有正式的重温过这个单元。和程淮秀从小在草莽中历练不同,沈芳是一个兼具了小女儿性情和大女主性格的形象,她只能算得上是一个半路出家的江湖儿女,一个被迫闯荡江湖的孤女。

沈芳的性格倔强而刚烈,从小就有反抗精神,圣旨到了她都敢高喊“不服”,在那个女子三从四德的时代,这样的女孩子有多么的难得。家庭的熏陶和文化的修养也让她对男权主义有了自己的见解,她认为三从四德就是统治者愚弄百姓的工具,她更向往民风自由甚至是男女平等的社会,这个格局就上升的有点高了。她曾提到过她亲眼见到父母的鹣鲽情深,由她对男女地位的观点可以看出,她的父母必定是举案齐眉的,可以想见沈父是一位多么尊重女性的开明父亲,也允许女儿可以通读古今典籍而无所顾虑。片中那段最经典的对白,是四爷问沈芳的婚姻观,沈芳性格中的桀骜不驯在这里展现到了极致,她说“做官的不嫁,皇帝不嫁,商人不嫁,读书的也不嫁”,原因种种。四爷摇头苦笑,不知道世间是否有能驾驭她这样奇女子的男人。

但是沈芳的性格有断层,有割裂,因为她的人生是由两段完全不同的境遇组成的,前一段是书香世家的闺秀,学的是诗书礼义,她的见识她的眼界她的人生观也是在这个时候形成的,虽是女子却性格桀骜。后一段则是颠沛流离,苦大仇深,尝尽了人间百苦,这一段更加深了她性格的刚烈,甚至有点偏激了。然而对她影响最深的是父亲因文字狱冤死,她没有逆来顺受,也没有怨恨命运的不公,而是直指最高统治者的昏庸,她聪明而又清醒。

但是换个角度,她倔强刚烈的内心却也是柔弱的,从小被父母家人宠在手心上,没吃过半点苦,一夜之间家破人亡,她从云端跌入泥土,刚强的性格纵然支撑她走过了那些至暗时光,可她仍然想到过死,为父报仇成了她心里唯一的念想,这也应该是她能活下来唯一的精神支柱。

片中有一个桥段非常打动我,沈芳在听到热河行宫里那个孩子口中说出的“连累”二字时,猛然醒悟,报仇成了她的执念,自己的命在所不惜,可是和她有关的人呢,于他有恩的人呢,她好像从未想过。于是当晚,借着酒劲,她终于一诉衷肠,下定了决心虽要报仇,也绝不能连累恩人。这让我忽然悲从中来,她到底还是一个人,即使摆脱了曾经的苦难,也再回不到从前,就算是杀了乾隆,父母也不能再生。可是沈芳的确聪明,她在这番领悟之后,放弃了“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的鲁莽想法,而是转而决定去边陲寻找那些志同道合的反清势力。“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管他什么政治立场,利益纠葛,只要和她的目标一致,就是她的朋友。

沈芳的年龄在剧中有一处揣度,可以大致推测,她遭逢家变的时候约莫十五六岁,小小年纪流放边疆,之后被军中小官夫妇收养,她的功夫应该是养父传授无疑了,这也需要几年时间。在热河蒙古包,又提到她这样每年往来热河小住也有个几年了,可以推断,从家变后到故事发生时,应该已经有十多年了,所以剧中沈芳的年龄应该在二十七八岁左右,在清朝绝对算得上是熟女了。这也就不难解释,她和四爷萍水相逢感情发展之快了。另外一点,经历过家变经过过发配流放,也让她的人生观发生了一定改变,毕竟生死一线都经历过了,还有什么看不开呢,况且青春易逝,她最美好的年华都在苦难中消磨了,如今难得能遇到一个入得法眼的男人,怎能不会心动呢?

心动归心动,但她是清醒的,她一直视报仇为活着的唯一使命,于是在和四爷多次聊到男女感情的话题时,她总是显得那么超然洒脱,桀骜不拘,或许这有她从小形成的价值观的影响,也可能因她历尽苦难之后,看待感情不过是沧海一粟。可是,还不完全是这样。四爷在怒江和沈芳谈情缘,可是却谈的极其雅致,在四爷探询沈芳对情缘的看法时,她提到了“罗汉不三宿桑下”这个典故,其实是怕自己陷得太深,她从小目睹父母的举案齐眉,相濡以沫,以至最后的生死相随,她渴望这样的感情,可又害怕这样的感情,换句话说吧,她害怕自己真的爱上四爷而无法自拔。同时,她知道自己为了报仇是不惜性命的,可是一旦有了牵挂便不能孤注一掷,如果两人一同赴死,岂不是白白连累了无辜。

关于她的复仇,从一开始她就心心念念,甚至有点剑走偏锋,她一出场,就多次出现沈芳对父亲服毒当日情景和自己被发配时的回忆,竟然有三四次之多。可是剧中呢,无论是恩人、亲人、情人、路人,没有一个支持她赞成她的,从头到尾都想帮她化解,全剧也可以说是沈芳放下仇恨的心路历程。

在云南,四爷得知沈芳身世之后,一方面暗中阻挠她接触当地的反清势力,另一方面,试图唤起她被仇恨盔甲围裹着的内心中最柔软的一丝感情,那便是她对父母爱情的见证和期许。四爷试图让这份仅存的柔软变成燎原之火,一点点吞噬她冰冷的仇恨。所以这里,四爷已经不是单纯和沈芳在做小儿女谈情了,而是推己及人,从古至今,从皇帝到百姓,世人皆有爱与被爱的权力,而其中的“朝朝暮暮情”也都是一样的,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所谓用爱来化解仇恨,四爷他爱沈芳,同时也怜惜她,所以四爷没有放弃,锲而不舍的努力。沈芳也爱四爷,可是这份爱有多深呢,能否深到可以让她放下仇恨呢,四爷不确定,也不敢赌,所以直到最后一刻他也没有告知身份,应该说是没来得及,让反派抢在了前头。

这个时候就得说说老马了,作为沈芳唯一的亲人,老马的话能有她父母一半的分量,尽管当时不听,可是老马代她父母说出了希望她有个归宿,有家人有后代的想法时,沈芳的心里应该是唏嘘的,她也不小了,也懂得这不过是世间所有为人父母者对子女最简单的希冀——像个普通人一样,好好活下去。老马说的都是大实话,大白话,没有什么冠冕堂皇的大道理,更没有拿她过世的父母来压她,而是一面视死如归,一面又用世间最朴实的语言在开解她。沈芳无法反驳,也无力反驳。

最后结尾处,沈芳从反派处得知了四爷的身份,仇恨加上欺骗,让她怒不可遏。可是当她看到四爷不顾生死来救她,看到一处接一处的爆炸,她惊呆了,她想起了他们的情,而最后舞着剑奋力一挥,竟被老马的一声跪倒拦了下来,说明此时她内心已经没有了仇恨,再也没有力气去恨了。眼泪恣意,有一点点埋怨自己的无用,但我想,更多的应是对命运的慨叹,刚烈如她,也有在命运的捉弄面前低头无力的时刻,四爷说出了她的心声,“如果我真的是马贩子就好了”。扔下了手里的剑,也扔下了心里的恨,这已经是她能够做到的极致了,她也许设想过很多种和四爷的结局,但是绝没有料到会是这样的,在他们相遇之前,命运就已经让他们成为了永远不可能在一起的人,再多的挣扎也是徒劳。所以沈芳决定远走天涯,此生再也不见,而四爷呢,他懂得沈芳,所以没有去追,甚至没有再多的挽留,因为他知道,他们的相识能有这样的结局,对沈芳来说已是很艰难了。

故事就这样结束了,男女主角的分别竟然是这么的干脆利落,也透着洒脱,四爷纵有抱憾,可是他愿意成全沈芳,成全沈芳的不羁,放下了仇恨,再没有什么能够成为她的束缚了,从此天涯海角,她会是最自由的灵魂。

 7 ) 山川载不动的悲哀

即将步入2020年的时候,我在看拍摄于1990年的《戏说乾隆》,看得七情上脸,辗转多思。每次听到主题曲的那句“山川载不动太多悲哀”,我总在想那到底是什么样的悲哀。

一、爱怜 赵雅芝一人分饰三角无疑是《戏说乾隆》的一大特点,剧中的程淮秀、沈芳和金无箴各自的结局都遵循了自己的选择,这在剧中的封建王朝背景下是足以令人欣慰的。 她们三位中,我印象最深也想了最久的是第二段以沈芳为女主角的故事。就观感而言,淮秀英气,沈芳灵气,无箴秀气,三女之中沈芳的微表情变化最丰富灵动——这也是她小女儿情态的体现。就情节而言,这一段情仇交加,戏剧冲突很强:因文字狱家破人亡的孤女,欲刺杀皇帝以报仇,寻仇途中偶遇了以“四爷”身份微服出巡的皇帝,两情相悦;真相大白后,复仇女刺伤皇帝,又对着他泪眼盈盈,血债情债纠缠不清。 从编排的深度看,第二段故事里有一节白日梦般的幻象,配上大臣吟的诗,就像个谜语,堪称全剧最引人猜测解读的地方。由时间的广度论,这段故事余音绕梁:在女主角沈芳的戏份结束以后,故事以及故事中的情感还在男主角的言行中延续并发展。 所以若要探究这段故事,不妨顺着四爷对沈芳的情感变化窥探一二。 四爷对沈芳,大体是既爱又怜,爱与怜互相促进;除此之外还有持续不断且逐渐加深的亏欠与歉疚。与沈芳分别后,四爷有憾,甚而遗恨。 起初,四爷怜的是沈芳背负血债且孤身讨债,爱她美丽聪慧,个性鲜明,人还有趣——风趣和情趣。这个故事里出现的诗词,如果说“圣主朝朝暮暮情”指向四爷和沈芳的爱意之深,那么“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则是四爷的怜惜之切。具体到沈芳的身上,“出来难”可以理解作她常年将报仇当作头等大事,在血仇的阴影下,甚至面对爱情也不敢和不能随心享受;四爷对她的感情越深,就越希望将她从报仇的泥沼中解脱出来。 当四爷得知沈芳要寻的仇人其实就是自己,他即开始感到亏欠;同时,四爷要避免沈芳与可能造反的怒族头人往来,于是一路上他不得不对她有所隐瞒,甚至欺骗。虽然是形势所迫,可四爷既深知沈芳完全信任他,自然存了一分愧疚。他最终没能留住沈芳,这愧疚便算是永远也补不上了。 不光如此,四爷的愧与憾还在分别以后越来越深,直至成为他抹不平的一个痛处,因为他会回想沈芳待他的好——比如在热河,她一听说他被围困,立刻赶来排危解难,又比如在怒江,她生他的气,气急败坏的关头听他说要赌咒发誓,她立刻心软,捂着他的嘴急急阻止。 这些好,都源于沈芳对四爷的感情。沈芳孤身流离,饱经沧桑,固然不再单纯,却有至为纯粹的情感——这其中有一部分可归因于她的父母:沈父被赐毒酒,沈母怀着爱与希望选择同赴黄泉。对待感情,沈芳既向往又担忧,怕投入感情会耽误她报仇,怕自己受情缘所累,她甚至还说“明知不是伴,事急且相随”,但无论如何,她还是毫无保留地爱进去了,而且爱得纯粹又热烈。 她的种种难处和担忧,四爷都是知晓的,所以当沈芳从他的视野里消失后,他再想起她在怒江的山水间笑着对他说“我欠你的啦”——她说自己欠了情债,主动将自己置于欠债者的角色中,也就意味着她等着他来讨债——他的歉疚与遗憾恐怕更甚。 分别以后,皇帝说做人做事都要留些余韵才好,这看似是想开了沈芳的远走与他们在怒江的分别,实际上也很可能是自欺欺人之语:第三段故事里皇帝初见金无箴,立刻想起长着同一张脸的淮秀和沈芳——此时出现的画面是英姿飒飒的淮秀和泪眼盈盈的沈芳。沈芳在他面前娇笑或娇嗔的状态其实远比她流泪的时间长;而皇帝心中那个流泪的沈芳则映照着他的爱怜与憾恨——那也是他面对她最感怜惜、最痛彻心扉又最无力的时刻。如果他真的看开了放下了,认为他与沈芳的往事留下的是余韵,那么他应当想起的是笑着嗔着的沈芳,而不是那个哭泣的她。 无箴的故事不止一次描摹皇帝对淮秀和沈芳的情感。当被问及淮秀,皇帝说“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提到沈芳,他说“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四爷与淮秀是没有遗憾的。淮秀爱的是江南的四爷,她清楚地意识到自己无法融入皇宫,如果留在皇宫,可能未来的种种冲突会消磨她和皇帝的感情,甚至可能让她和四爷在江南的记忆都消散殆尽。如果世事难全,不妨永远地珍藏记忆,只要将记忆里的人和现实中的人一分为二地看待,就可以随心所欲地尽情回忆。他们爱过哭过,虽然离别的时候撕心裂肺,但以后回想时尽是往昔的美好,也未尝不是一种好的结局。从此,在淮秀的心里,四爷永远是淮秀的四爷——淮秀也永远是四爷的淮秀,是盐帮的仁义大哥,独一无二;紫禁城里的皇帝只是一段前尘往事的故人,但不是她的爱人。他们之间隔着庙堂,隔着江湖,所有的想念会化作彼此遥远的寄托。 四爷与沈芳不光有憾,还大有“此恨绵绵无绝期”的发展趋势。皇帝一直都没有真正放下他与沈芳的往事,但他有意回避这个事实。第二段故事末尾,回到紫禁城的一行人再谈起沈芳,皇帝说自己没有想她,春喜则说他眼角眉梢都写着想念,皇帝闻言怅然。这明显的自相矛盾不过是他又一次将假话当真话说罢了。倘若真的不想,又怎么会在批奏折的间隙突然说一句“我欠沈芳的”。只是他不愿意面对不经意的回忆,因为当时的笑回忆起来都是泪,从前的蜜意在回忆里只会加剧痛苦,他的回忆既然充满痛与涩,也就让人不愿再将相思化作灰了。 四爷可能偶尔会和春喜等人提及统领盐帮的淮秀,忆她的英武、果决、灵秀和担当;至于沈芳,他大概是不会主动提及的。他对沈芳有情,有愧,还有憾,所以他不忍想,不敢念。或许,他会将这一段往事埋在心底一个不可触及的角落,任它与时光一同沧桑。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二、梦醒 “四爷”和“皇帝”两个身份的此消彼长贯穿全剧。淮秀的故事中,可能九分是四爷,一分是皇帝;到了第二段故事,两者五五开,“四爷”和“皇帝”这两个身份平分秋色,相互斗争,由此激发的矛盾也最突出;至于无箴,她面对的始终都是紫禁城里维护宫廷秩序与道德的皇帝。 从三女的背景来看,沈芳是离宫廷、离“皇帝”身份最近的。她来自书香门第,自幼接受良好的教育,只是父亲获罪后家中骤变才流离失所。她的眼界、才识都与宫廷接轨,按照原本的生活轨迹,她是有可能嫁入宫中的。曹大人吟诗时出现的画面是着宫装的沈芳和穿龙袍的四爷,也可视作是在暗指沈芳的出身与皇宫最贴合。这画面看起来是曹大人的想象,但连曹大人都想得到的宫闱情景,皇帝又岂能完全没想过?直到最后,沈芳口口声声要报仇讨债,皇帝还提出要带她回宫。至于最终未能成行,既因为沈芳当时口头的拒绝,更在于沈芳进宫与否,已远不止是关乎感情的事情。 这也不妨以淮秀作为参照。淮秀是江湖中人,从小在盐帮跟着“粗汉子”们打杀。可当她奔赴京城想进宫见皇帝,太监、宫女、老大臣这些皇帝微服出巡的同行者对她进宫持默许甚至鼓励态度;而当沈芳离开时四爷本作势要追,他们却跪在两人之间说“皇上请回”进行劝阻。 沈芳身负血债且表现得尚对报仇有执念,固然令人担忧皇帝真将她带走是否安全;可皇帝已为沈父平反,她报仇的立场也就不复从前的坚固。仅仅这一个因素不足以让皇帝停住脚步。 真正横亘的天堑是皇帝对沈芳的没有底线的怜与疚。 本来天子天威,皇帝只有在极少的时候会罪己,承认自己施政的过错,遇到沈芳以后他重查了沈父一案,为他平反,已是容易引发争议的举措。 更何况他当着一众官兵的面先是空手接白刃,双手染血,接着又言明自己不再还手也不防守,任由沈芳来寻仇。不论沈芳刺或不刺,皇帝愿意为她舍命的态度很明确。 这种态度在皇帝的臣属看来无疑是极危险的信号。皇帝是明君,是要缔造盛世的圣主,他的臣属为他保驾护航,守护盛世和圣主。为臣之忠,既在于查补弊政,也在于劝谏君主作选择时以国事为重。 所以在怒江,作为臣下的春喜和一众人一起跪地劝阻皇帝;回到紫禁城后,春喜作为皇帝的知心伙伴,作为与“四爷”朝夕相处的随从,却说假如是她,她当时会去追沈芳。这是在体察与理解四爷的感情。皇帝有不同的身份,皇帝身边的人也随之有不同的身份。 从更阴暗的角度想,如果当时皇帝执意去追沈芳,在场那些刚经历了大庙搏杀的官兵会对他失望。就好比马嵬坡前的唐明皇,威信尽失的天子无法掌控局面,也无法预计是否有更大的祸端。所以当其时,恐怕只有不追才符合政治正确。 人们吟诵《长恨歌》和《菩萨蛮》,赞颂似云似雾的爱情,可拨开爱情,剩下的是山河破碎亡国亡家的疮痍。就四爷而论,他是要做圣主的,也欲同揽江山和美人。可如果圣主的朝朝暮暮情和“恣意怜”会引向圣主不圣的后果——哪怕只是可能发生的情况,那便只能割弃。四爷把握不住他和沈芳的这段感情,或者说,他对身处这段感情中的自己没有十足的把握。皇帝是不能冒险的,那便只能绕过凶险。 沈芳的存在和“皇帝”身份的存在互斥,她自己对此也有清楚的认知。她说,“或许我不会再见到你,是吗,四爷?”这个问句的一层隐藏含义在于,沈芳不认为自己掌握了见或不见的决定权。她已经在众目之下刺伤皇帝,完全可以被归作“祸水”,甚至可能往后皇帝即便有心再找她,也会面临重重阻隔。假使他们真的能再见,那时皇帝一定是以马贩子四爷的身份出现。 在与沈芳相处的时间里,四爷惯于把真话当假话说,把假话当真话说,可当他说“如果我真的是马贩子,那该多好”的时候,他是真心实意的。 从这个角度看,皇帝和沈芳的分别并非缘于皇帝自己说的“留余韵”,恰是因为他们羁绊太深。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四爷从未忘记过淮秀和沈芳,但因为他是皇帝,所以不能随心所欲,也就必须要和她们作别。不能相见只能相念,又或许,连想念都不敢轻易开头。 三个故事的女主角都因为皇帝的身份远走,她们与皇帝的情缘也就此成了往事。爱没有灭,但若要长相伴,需要顾及的不只是感情。 皇帝潇洒吗?他让那么多人的生活充满遗憾,他自己的生活也不乏遗憾。 潇洒的只有四爷。 全剧没有哪一段故事以美满为结局,但也算不得悲剧。因为生活的轨迹原本就应如此。

三、交错 除了演员的精彩演绎与大好河山实地取景的质感,《戏说》的精妙台词与音乐也是它时隔多年还令一些人难以忘怀的重要原因。可惜编剧和作曲都已作古,当下观众、听众也只能欣赏他们留下的作品,而无法获取更多对这些作品的阐释与延续。隔着近三十年的时间看这个电视剧,我总感受到时间带来的无可奈何。 说来我特地补这么老的剧,机缘也出自它的音乐:我很喜欢的歌手在一次现场表演里,将一小段《问情》的旋律以二胡的形式嵌入间奏,这个依稀有些印象的旋律令我着迷,我把歌曲完整地听了几遍,还是觉得前四句最动人心魄,光听曲调就觉得看到了如泣如诉的暮色,风光旖旎的多情与渺茫无际的前尘。终于有一天没忍住,去探究这个被描述作“山川载不动太多悲哀”的故事。 曲作者不是华裔,却作出这样哀婉苍凉的曲,且有一种扎根历史的沧桑与风情,这让我很惊奇。我很想了解这首作品问世的种种细节,比如谱曲前,音乐人得到的背景信息、描述与构想是什么样的,比如他作曲时想象了哪些画面,又比如,同样的旋律,以二胡演奏的纯音乐非常动人,甚至优于歌曲的版本,这背后又有什么玄机。 又因为我太喜欢前四句了,经常觉得副歌的曲调难免逊色,尤其是歌曲版。所以假使有时光穿梭机能和作曲家交流,我很想与之探讨前四句之后的旋律有没有其它可能性。 也想向编剧请教三个女主角的名字。“兰有秀兮菊有芳”是不是“淮秀”和“沈芳”这两个名字的由来?淮秀的“淮”是否寄托了淮水边成长的编剧的乡愁?“秀”和“芳”两个字经常同时出现在清朝的皇家园林中,比如圆明园的汇芳书院和接秀山房,比如承德避暑山庄的水芳岩秀,所以“秀”和“芳”是不是暗藏二位一体的关系?若果真如此,“无箴”的“箴”是否有呼应前两者共通处的深意? 不过我的种种问题也只能自己思考了。欣赏作古之人遗下的作品,看得兴起时,突然想到再没有创作者视角的分享了,顿生被时间抛弃的感觉。错过和留憾大概是人生不容忽视的主题。 遗憾还在于这样的电视剧很难再见了。《戏说》里三位女主角都是很可爱的,她们有主见有个性,享受建立在尊重、倾听和欣赏之上的男欢女爱,但她们又不将情爱看作生活的唯一重点。从这个角度而言,这也是披着古装外衣的女性意识教育片,对于那些想象力丰富、对历史感兴趣又喜欢听故事的小女生而言,教育意义尤甚。感情故事不见得圆满,但别有深意,相比现在古装影视作品的爱情观,似是不在一个维度。 更遑论《戏说》台词之雅俗兼顾与借古讽今:如今的影视剧台词不注水已是质量上乘的体现。 除了褒扬,《戏说》也曾引发争议。比如有说法认为它开启了“戏说”的潘多拉魔盒,后来许多影视剧赋予历史人物传奇色彩,编上形形色色的故事,甚至魔改历史。这是非常冤枉的指控,因为应批判的不该是“戏说”这个很诚恳严谨的表述,而是以此为借口对历史、文化和观众智商不存敬畏不负责任的粗制滥造。对于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而言,艺术化的表达需要足够的空间探索与发挥,与史料的吻合程度也不应该是评判作品优劣的唯一标准;更为重要的是创作者的立意导向与创作态度。 《戏说》固然是经典,它的时代毕竟远去了,也当然没有所谓的热度和流量可言。虽说冷清了些,不过我想我该庆幸,隔着这么多年的时光,还能顺利回溯觅得这颗沧海遗珠,并真情实感地把它当成思考题,想了很久很久。这个过程是奇妙又孤独的享受。

 8 ) 《戏说乾隆》

1992年,中国发生了两件事,一件是邓小平南巡讲话,第二件是《戏说乾隆》的轰动播出。为什么把这两件风马牛不相及的事连在一起说呢?马克思同学告诉偶们万事万物都是有联系滴。所以这两件事必然有联系!邓小平说什么什么得再快点,于是中国经济有了飞速的发展,先前几年县级电视台就已经萌芽了,经济的发展带动各地电视台迅速发展起来。邓小平还说那什么什么得再大点,于是各电视台不再满足于播放80年代甚至是70年代港台已经老掉牙对大陆却很新鲜的港台剧了,于是台湾新拍出的《戏说乾隆》隆重登陆中国内地。

  难以形容《戏说乾隆》当年的轰动,晚上你调台吧,那些新兴起来的电视台都想靠着放《戏说乾隆》一下打开市场,总是你方唱罢我登场。走在大街上,音像店里都在唱着“春风载不动太多悲哀”,小孩子们玩过家家都扮演着春喜、贾六。大小报纸都刊登着男女主角的介绍,就连演春喜的配角都迅速走红。记得当年报上登了采访赵雅芝,她对三个角色的理解时说程淮秀一角颐指气使,当时我不懂颐指气使这个词,还去查了字典。说无箴处变不惊,说沈芳什么我已经忘了,反正是三个性格很不同的女子。

   虽然轰动,但是此剧也遭受到了难以想象的批评――《戏说乾隆》开了戏说历史的先河--历史怎容戏说?戏说,非历史。不说历史,那么戏说的价值何在呢?篡改历史难道只是为了娱乐一下子?让我们仔细研究一下这三部戏。

  第一个故事《江南除霸》虽然乾隆和淮秀的爱情故事是主线,但化解漕盐两帮矛盾,除去贪官盐漕总督索拉旺却是乾隆的目的,那段爱情只是偶然。虽是戏说,编剧是严肃的,不是胡乱的编些肥皂剧哄骗观众。故事的结局并不像一些爱情小说中那样或是谁负了谁,或是携手共百年,程淮秀在处理爱情的问题是冷静的理智的,虽然也有一时冲动到皇宫找了乾隆,但她最终还是决定了自己的归宿,盐帮不能离开她,她不能离开盐帮,国家离不了乾隆,乾隆不能离开皇宫。
当爱情与家国大事发生冲突时,一个人应该如何选择?

  第二个故事《西滇风云》中沈芳是一心要找那个害她满门抄斩的坏皇帝报仇的,但是当她的剑就要可以报仇雪恨的时候,她犹豫踌躇,最终放弃了。她放弃,是因为爱情吗?爱能战胜恨吗?情能战胜仇吗?她放弃更大的原因是,乾隆悔过了,并不是她想象中的坏皇帝,反而是一个还不错的皇帝。
在家仇与国家的利益发生冲突时,一个人应该如何选择呢?

  第三个故事《宫闱惊变》中金无箴本是一个一心只会刺绣的民间女子,土匪岑九为讨她欢心而抢了进贡的京绣,害得她被乾隆人赃并获。乾隆破案过程中被无箴的美貌才智所吸引,进而又引发出一段爱情故事。但是无箴是个犯人,乾隆不能纳一个犯人为妃。无箴也不能为了自己的荣华出卖朋友岑九。
在是与非,情与理之间,一个人又该如何选择呢?

  爱与恨,情与仇,家与国,敌与友,是与非,情与理……矛盾。戏说只不过把这些矛盾给予一个大的历史时代背景,让矛盾更突显出来。面对这些矛盾,应该会有怎样的内心挣扎?怎样的选择?而赵雅芝把这些矛盾挣扎表现的淋漓尽致,用自己的理解去诠释着生活。谁说历史不能戏说呢?此剧之后,戏说成风,但没有一部戏说超越此剧。因为那些戏说,只是戏说罢了,没有这么多生活哲理包含在里面。此剧赵雅芝告别少女时代,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表演风格。

 短评

只看了部分

6分钟前
  • 思惟凝胶
  • 推荐

经典中的经典,郑少秋风流倜傥、帅得一塌糊涂,赵雅芝温婉中带着韧劲、迷倒一众人啊,而且故事新颖、让人过目不忘!

11分钟前
  • 沧海一小生
  • 推荐

哈哈 经典啊 不过印象中怎么感觉赵雅芝演了好多个角色 每个故事的女主角都是她呢。。。?

13分钟前
  • 阿宅Doooooris
  • 推荐

老妈是秋官的粉丝,想当年她可是攥着遥控器不换台就是因为这部剧集,当年的师奶惹不起。

14分钟前
  • 元宝宝
  • 还行

劇集與主題曲搭配,總能相輔相成,互相輝映;看到劇就能聯想到主題曲也能隨口哼出.答應是個好角色,讓人印象深刻.

17分钟前
  • 小川 靜
  • 还行

小时候最爱看的连续剧,最喜欢看乾隆调戏良家美女了。

19分钟前
  • 罗弘霉素
  • 力荐

当年的郑少秋就去乾隆一样风流倜傥

23分钟前
  • 蓝下老婆
  • 还行

很多年前超火的影片。点评这剧会暴露年龄。。最喜欢第二个故事,赵雅芝是侠女刺客的那个。

25分钟前
  • 遇见彩虹🌈
  • 推荐

当年看的如痴如醉!郑少秋风流倜傥,赵雅芝温婉美丽!还有,春喜和小六子应该是一对欢喜冤家!

29分钟前
  • yocofcjx28
  • 力荐

看过那么多人演乾隆,只有郑少秋版的能当起“潇洒”两个字,而他也成为了当时我眼中香港最帅的男人~~

32分钟前
  • 战国客
  • 力荐

主角男的帥女的美~歌也好好聽!當年好喜歡

34分钟前
  • 河堤上的貓
  • 力荐

当年看戏说乾隆被郑少秋迷得一集不落啊!

35分钟前
  • 3Day
  • 推荐

风流潇洒的皇帝和英姿飒爽的佳人,古装最帅最美天作之合。而不管三教九流,一开口都听得舒服,有掌故有人情有生气。

39分钟前
  • Lan~die
  • 推荐

记得小时候最喜欢看这个了。

44分钟前
  • 默默仔是呆萌仔
  • 推荐

山川载不动太多悲哀 岁月经不起太长的等待

47分钟前
  • 看似有戏
  • 力荐

经典之作

51分钟前
  • mau
  • 推荐

儿童剧,记忆模糊焉

55分钟前
  • Lionheart
  • 推荐

小时候的最爱

57分钟前
  • 找自己
  • 推荐

除了郑少秋和赵雅芝,配角也让人印象深刻,至今还刻那个春喜答应

1小时前
  • 石头剪刀布0726
  • 推荐

曾经很痴迷

1小时前
  • Lena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