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巴上的女孩第一季

欧美剧美国2024

主演:梅莉莎·班诺伊,克里斯蒂娜·埃尔莫尔,娜塔莎·贝赫纳姆,莱斯利·弗莱,罗丝·杰克逊·史密斯,海缇安·朴,斯科特·科恩,亚当·卡普兰,Kiva Jump,Max Darwin,佩里·斯特朗,Awni Abdi-Bahri,Ramin Doostdar,安德鲁·波尔克,Jason M. Jones,斯科特·弗利,马克·康苏斯,吉尔·艾肯伯里,Maggie Parto,马特·韦斯

导演:未知

 剧照

大巴上的女孩第一季 剧照 NO.1大巴上的女孩第一季 剧照 NO.2大巴上的女孩第一季 剧照 NO.3大巴上的女孩第一季 剧照 NO.4大巴上的女孩第一季 剧照 NO.5大巴上的女孩第一季 剧照 NO.6大巴上的女孩第一季 剧照 NO.13大巴上的女孩第一季 剧照 NO.14大巴上的女孩第一季 剧照 NO.15大巴上的女孩第一季 剧照 NO.16大巴上的女孩第一季 剧照 NO.17大巴上的女孩第一季 剧照 NO.18大巴上的女孩第一季 剧照 NO.19大巴上的女孩第一季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22 16:09

详细剧情

  改编自Amy Chozick的畅销书《Chasing Hillary》。讲述4个女记者密切跟进一群有污点的美国总统候选人,并在过程中找到友谊、爱和丑闻。

 长篇影评

 1 ) 故事的最后我们还是消失在了茫茫人海

A friendship between college girls is grander and more dramatic than any romance......

最近在看Girls,我这样跟室友描述看完的感受

“It is supposed to be a comedy, but successfully and expectedly, made me cry”

生活像是一场荒诞无比的狂欢party

所有的悲欢离合同时上演

每个人都沉浸在自己的情绪里

每个人都是个自私的animal

还记得Marnie和Hannah的好朋友之争

“You‘re the bad one and I’m the good one!”剧中的两人争得面红耳赤

说来讽刺

在这场离经荒诞的派对里

工作,爱情,生活

我们都自顾不暇

又有谁,哪里来的时间

消化别人的眼泪

Marnie一直这么bitch吗? 是的!

别说我们分手是因为性格不合

这样的理由听着觉得悲凉

Ray的老板一语道破天机,

“她根本不想要一个拉丁语博士,而是能供她下半辈子随心所欲买那些fucking purses”

(She doesn’t want a Latin scholar, she wants somebody who can support her for the rest of her life so she can keep buying purses shaped like different bread products)

Marnie 在听到前男友过的顺风顺水后

试尽一切办法挽回两个人的关系

以前觉得的软弱束缚现在变成了温柔绅士

以前觉得的性格不合现在变成了需要磨合

原来那个装修豪华的22层办公写字楼可以改变一切

Lucky as her,Charlie还一直爱着她

终于又在一起之后,Marnie眨着单纯可爱的眼睛诚恳的说

“I just want you to know, that I don’t love you for your money. Seriously, I have no idea how much money you have”

轻叹一声,只是觉得Marnie幸运,有一个人愿意在她的生命里等着她,慢慢grow up

令人心疼的Adam

终于顺眼了点的头发ψ(`∇´)ψ

第二季结束在Adam的奔跑里

其实看完两季,最心疼的人是Adam

一个最害怕受伤最拒绝敞开心扉的孩子

很悲催的遇到了中二病青年Hannah

她逼着他接受打开心门,逼着他接受爱情

当他终于勇敢地开始面对开始习惯爱情存在之后

得到的却是Hannah的一句

我再也不想看到你了

她还很耐心地笑着问他,”Is it okay?”

哗啦啦,心像撕开了一个口子

漏着风,血肉模糊

他绝望地恳求,别离开不要走

回答他的只有呼啸而过的风,四下无人的静谧

忽然想起了有一集,Adam让Hannah在做爱的时候扮演一个在街上走失的孩子,拿着便当盒

其实Adam更像一个走丢了的小孩

走失在光怪陆离的成人世界

光着脚丫子,身上的衣服也破破烂烂

想张口呼救,却发现身边早已空无一人

这个时候的Hannah很混蛋(捶胸口)

最后说说Jessa

她是这里面我最喜欢的角色

不矫情不做作 无视规则

当然也有可能只是迷恋她性感的英国口音…

Anyway,这是一个来去如风一样的女子

当她和Marnie喝酒被有钱人搭讪的时候

Marnie心花怒放巧笑倩兮,Jessa却不屑一顾冷眼旁观

而当她深入了解这个人之后,又被他的才华深深打动 和他闪婚

对于Jessa来说,人生这场游戏并没有输赢

或者说她just don’t give it a shit

来的时候,一无所有,嬉笑怒放,不受约束

走的时候,肆意洒脱,骄傲任性,不留痕迹

超喜欢这段lines:

这是当Shosh捧着一本物化女性的“恋爱宝典”当作圣经读出来的时候,Jessa一脸受到了冒犯的样子转身就走......简直不要太帅好吗?!

最后来说说Shosh吧,这个四人闺蜜团中最晚踏入成人世界的小妹妹,在纽约大学勤勤恳恳地读着书,幻想着怎么早日脱处(⊙﹏⊙|||)其实长得还蛮可爱的,但真的受不了她连珠炮似的美国强调(扶额)

恕我直言,Shosh妹妹在前两季一直都是我心中的笑点担当...

但是,该长大的还是会长大

不论早晚

忘了是在第几季末

Shosh穿着最华丽的婚纱,手挽着帅气而多金的未婚夫

向其他三个人微笑告别

略有怅然

每次看Girls为什么都有一种想哭的感觉呢。。。

那些下雨的清晨,滴答滴答的声音

你收拾好了行李,却发现盖不上盖子

朋友敲门带来了热热的咖啡

好不容易盖上行李盖

却发现花瓶被坐碎了

你说生活都是些什么shit

没人聆听的音乐,不得不告别的感情

从来不被人理解的执拗

一些细碎的情绪和心底的突然泛起的感伤

无处诉说 无人倾诉

任由内心翻江倒海

表面的笑容还是那么温煦可爱

我说,we are being polite

你无奈的笑一笑

这该死而又漫长的青春期


终于零零碎碎把衰姐们六季补完了,跟前几季的感觉很不相同,后来的故事情节开始向一个不可预测的荒诞式道路延展。这也大概是很多“青春”“家庭”类美剧治不好的顽疾,故事讲得越来越没有逻辑性,看得观众很是心累。

不过大概这就是生活吧,艺术程式化之后沦为彻彻底底的狂放荒唐。非常狗血,非常离奇,只是我们活在这盘棋局中,因为感知不到“presense”,才有权力judge别人的生活。

因为我知道你终有一天会走,因为我知道我什么都带不走,因为我知道在这故事的最后,我们终究会消失在这茫茫人海,所以,让我当这个fucking asshole吧,

让我先转身离开。

 2 ) I Want To Have It All

2013年,我本科毕业之后研究生去读电影。第一年的课程很恐怖,对于我这样没有电影制作基础的人来说更是刺激。9月开学之后生活就像登陆的台风一样一发不可收拾,迅速陷入疯狂凌乱的无限拍作业循环之中。更别说对于一个本科四年在大陆高校读文科——约等于荒废了四年人生——的人,突然开始人生中第一次如此密集需要输出创意的节奏,感觉整个人精神上都被榨干。

自然班上的大部分同学(包括我,都来自大陆)都有些焦虑。所有人都在疯狂模仿任何自己能够想到的,或者手边能够摸到的一切风格——一方面,你根本没有什么时间去认真追问自己想要做什么;另一方面,competition也是一个不可避免的事情。倒不是因为想要得到什么,而是我们接受的教育已经让大家自然而然进入一种“我不知道为什么但最好是要尽量得高分”的思想状态。所以至少我——我不确定别人是怎样——开始搜刮我看过的所有不同种类的东西,一样一样模仿。一方面美其名 曰“experimenting”,另一方面也可以显得自己比较有品味。

第一季播出没多久的Girls就这样进入了我的视野,最后变成了我某一个课堂作业的模仿对象。讽刺的是,我当时连第一季都没看完。准确地说,我只看了第一集。而且并不喜欢。但是我立刻总结出了几个关键词:女性、当代、情感、话痨,仿佛被Instagram滤镜过的轻微褪色都市画面,看起来酷酷的但并不总是符合逻辑的对白,以及背景音乐里那些Taylor Swift所谓的“indie records that are much cooler”。于是照葫芦画瓢一样飞快写出一段剧本,找了四个女同学把作业拍完了。然后给自己打上女性主义活地·阿伦的标签。

成品当然是非常雷人的。尤其是现在看来我完全没搞清楚Girls在讲什么,当时的心态也就只能写出四位女孩子在一起对着生活/情感发牢骚之后硬扭到一个莫名其妙鸡汤结尾的东西。以至于在片子做完,课堂上放完,都过了几乎一年之后,帮我演戏的一位女同学在偶尔提到这个片的时候还半开玩笑的说我写的是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完全搞不懂。


我觉得我这一代人里面凡是搞点文艺创作的,可能都会发现一个悲惨的事实:生活在大陆的城市,即使是北上广,也面临着一种让人绝望的无聊。一方面,从最浅薄的层次来说,大陆城市的建设和规划就很少有让人提得起兴趣的。迄今为止我唯一觉得有趣并且喜欢散步的都市区域就只有北京的鼓楼area以及上海的老城区。而这两个地方的有趣无一例外都是与与现在相去甚远的时代有关。至于当代社会,没留下一丁点有意思的东西。其次,不得不说,生活在这些城市里面的人也让人失望。

90后这一波的人生到目前为止还真的是无聊。张艺谋镜头里的封建压迫和我们几乎无关,贾樟柯眼中的改革开放与城乡巨变已经提前结束,娄烨作品里涌动着的时代浪潮也已经逐渐平息。我觉得90后人生最大的波折大概就是现在正在发生的新冠疫情了。所以无怪乎SNL那条著名的模仿Girls的sketch里,Tina Fey扮演一个来自阿尔巴尼亚的中年妇女。在她进入这四位女孩的生活之后,Hanna面对Tina Fey说出的自己第三世界不知名国家里不可思议的人生经历之后,说了一句“Seriously, your life is much more interesting than mine”。简直太政治不正确了。

所以我觉得我和很多同样在城市里的人的生活缺少了很多诗意。直到新冠疫情让我面临了毕业之后最严重的职业危机之前的三年多时间里,我也仿佛是这些无聊的人里的一员:基本处于一直在工作的状态,即使中间有自由的休息,也会在即将进入某种独处状态之前被下一份突如其来的工作打断。然后在工作中都是一些迎来送往、言笑晏晏。你的确是在增加经验、学习技巧,但是你真的几乎没有时间和自己独处。偶尔那么一两个灵魂出窍的瞬间也会被第二天无法阻挡的mundane所快速淹没。

于是我感觉自己不论写作什么题材——除非就像是Girls这样完全同龄人的故事——都无法让人信服。我没有切身经历过任何与人性的大悲大喜所直接相关的情形。我的关怀都会看起来惺惺作态。我只有自己机械冰冷的生活聊以自慰。然而试图从无聊之中产生有趣是极小概率的困难事件。

然而更伤心的是,我连Girls里面那样的“无聊”都没有。我身边的人都不如Hanna的朋友那么“有趣”。我所在的城市没有里面描述的那种整个Brooklyn和半个Manhattan都会来的“epic party”。我喜欢的大学老师也不会邀请我去他举办的什么朗读会朗读自己的文字作品。我甚至都没办法像第一季结尾的Hanna那样在地铁上睡过头然后拿着一块朋友的婚礼蛋糕迷失在自己生活城市的某个不知名角落。我做过最相似的事情大概是在香港读书时某个周末和一群刚认识没多久的、关系要拐好几个弯的朋友在兰桂坊喝酒快到天亮之后,游荡在空气灼热潮湿、却又夹杂着几丝太阳出来之前为数不多的凉风的几乎无人的港岛街头,发现地铁还要一小时才开门,最后找了个麦当劳趴在桌子上睡了一觉。

有人大概会反驳,那在你的城市,肯定还有别的类似的事情可以做。毕竟我们没有party文化,我们没有date文化,我们的夜生活基本就只有啤酒烧烤小龙虾。我们只是没有那些资本主义的生活方式而已。

大概一想好像是有点道理。那我现在是不能,还是不肯呢?


《纽约巡游》里,Tim,一位世俗身份是观光车导游,然而大概本质是上帝派来的诗人的有点怪咖的男生,面对世界各地的游客,能够如数家珍般地告诉你美国不长的历史上,一定有某位在文化领域颇有影响力的人物就曾经住在观光巴士现在正开过的某个街区里。他可以对着帝国大厦发出“真特么有男子气概”的感叹,也可以沉醉于市政大楼外墙砖瓦上的线条和它独特的材质,以至于差点高潮。他看到街边睡在一床肮脏棉被下面的流浪汉之后就可以联想到人生的终极意义。他也可以轻松自如地夸赞自己观光巴士车上一位来自阿根廷的女性游客的着装。

当然他也的确在布鲁克林大桥上,和自己生命中所有给他带来过痛苦的人来了一场缺少反方的辩论。最后,他走到当时还完好的世贸中心双子塔的正中间,原地旋转,之后抬头仰望,任凭两座塔在自己的眼前脑中坠落崩塌。

所以上一份工作,我去赫尔辛基出差,有几个晚上,我就漫无目的的出门游荡。有时候是走路(反正中心城区也不大),有时候就走上一辆我已经买了通票的有轨电车。有时候我去一些我没去过的地方,但有时候也会走一走曾经走过好几次的路。有时候在google地图上搜到一个电影院或者书店,到了之后发现已经关门(那边的上班时间真的太短),只好在门外张望张望便又花几十分钟回到住处,看起来一无所获。大部分时候我渴望遇到别人,但大部分时候我又都是一个人。大部分时候我一路无话,但大部分时候我又在脑袋里起飞。

我会感到一种矛盾而奇怪的间离感。我在一个我认识的人不超过10个的异域他乡。我明明是一个人,但我又明明感觉到我和身边经过的每个人都能发生某种连接。换言之,我很寂寞,我不孤独。

Tim告诉我,你如何和城市相处,就会如何和自己相处。纽约这个臭名昭著的天堂和地狱的双生花,一定有人最后离开也有人一直留下。Tim让我羡慕,他至少和他所在的城市媾和了,虽然说不清是孽缘还是良姻。


Girls的故事也发生在纽约,几乎不用想就能看出来。第一集开始的时候Hanna刚大学毕业两年,24岁。我2013年第一次看的时候还在读书,22岁。现在想想看不懂也正常,毕竟当时我还处在“chained to the rhythm”的学生时代,真正独立的生活经验还是很少。中国的孩子学生时代拉得太长,所以大部分都晚熟。也不奇怪我现在快30岁了,在真正经历了一阵子人生危机之后,才对Hanna感同身受了许多。Hanna既是我值得向其索取人生经验的前辈,又是一个经历着所有这个爆炸的时代带来的各种新的旧的挣扎的小孩。

Hanna的人生并没有错位,是我看她,再看自己,发现了错位。

说自己格格不入,确实会有点太自恋了。


我认为自己模仿Girls写的那个短片最失败的一点是,我没认识到这四个女孩其实彼此依然是孤独的这个事实。我在自己的剧本里让他们搅和在了一起,像和稀泥一样,管她们愿不愿意,强行去熬一锅鸡汤,最后当然是惨绝鸡寰。

写到这估计有人要骂人了。所以我到底想说啥?一会渴望连接一会又依然孤独的,有病吧?

大家都有病,但是一边孤独,一边又渴望不孤独,也不矛盾呀。

所以我觉得对于Lena Dunham来讲,书写Hanna是她缓解自己孤独症的一剂良药。虽然孤独症只可被缓解,无法被治愈。而且写成连续剧的好处是,它不是一个闭环,而是一个和生命本体类似的流动的躯体。你想继续就可以继续,想在哪停就在哪停。因为任何一个停止,在宏观层面来看,都不具有什么休止的意义。你只是从水里爬出来了而已,水还在流。

擦擦身子,擦擦头发,继续往前走吧。

 3 ) 轻喜剧之王

我找不到任何一个理由不给这部2012年为数不多的轻喜剧一个高分。但是就是因为女主的胸太小,让我着实看着很别扭,去掉一星。

Lena又是一个才女,虽然身材不好,长的也不算倾国倾城,但是她有智慧。虽然在剧中她塑造的这个Hannah角色是我最不上心的,没有出色面孔,没有惹我喜欢的性格。这样的她真的让我很难喜欢起来,但是现实生活中,作为本剧的编剧,导演和主演,还是让我对她有了几分敬畏。

在2012年,新剧都是些打僵尸,做心理斗争,情景喜剧和恐怖元素偏多的货色的时候。都市女孩打着欲望都市续集的噱头闯进来了,4个各有特色的女孩在NYC的生活不算新鲜。但是当她们不再拥有火辣的身材,天使的面容和富可敌国的财富时,所有的事情才变得有趣些了。

看到第一集,连Jessa的名字都没记住,就觉得她实属特别,但是剧情一旦深入发展,便觉得她酷到不真实。Hannah的小胸实在是让我接受无能,第9集与Marnie的争吵也是让我对她没什么好感。

好吧,我似乎把剧中四个女孩中相对个性些的两个女孩忽略掉了。Marnie是一个她自己都觉得自己沉闷无聊的人,但是她漂亮真实,并且是个好朋友。Soshanna害羞的女孩,其实这样看起来单纯的女孩,能量才是最大的,不知道以后会发展成什么样子呢~

在大城市中的无奈,使Hannah整天贬低自己,mind fuck herself. 虽然并不认为她有才华,一直觉得她的确很自私。她对自己与别人看法的恐惧几乎到了一种病态的程度。

Marnie有着稳定的工作,稳定的大姨妈时间表和稳定的男友。看似最理想的一个纽约客,却总是为这些平淡的生活而懊恼,所以做出了改变。

Jessa是最不着调的一个,最疯狂,最自我的人。这应该是我喜欢的咖,可她就是有些东西让我觉得太过疯狂。和那位Thomas的闪婚和挑衅他人总是让我抓狂无语。像纽约这样的大都市,总会有那么几个crazy bitch who doesn't give a fuck about how the others will think.

Soshanna害羞的小处女,她的笔墨并没有很多,但是却看出她狂野的内心。典型的乖乖女,但是大家最想看的就是 good girls gone bad.

 4 ) 多少人有计划拍这样一部现实卢瑟剧但都无力实施的

你是24岁的女卢瑟,父母已经发声明今后不会再给你一分钱,但是今天刚刚失业(还是intern),于是挣扎无力后只好舔着脸回去找父母要钱时,你会用什么说辞?这部Girls给了好多建议,但貌似女主选择了与其保证父母马上会好好找工作,不如还是用身边浪荡Artist闺蜜的方法:告诉你妈你是自由作家,作品发表前都没有薪水拿, 只能厚颜无耻地每月要您1100美元。

不同以往那些一样是指向20岁人群的美剧(绯闻少女吸血鬼之类你懂的)那么不接地气儿,这部Girls作为HBO的新剧,直接告诉我们真实的24岁女生是什么样子。她失业无助爱上炮友,但她又有点小小抱负和梦想;有两个美女闺蜜每天厮混,虽然她们的人生目前也是同样不靠谱...总之你们会看到一个正常24岁的女孩在成为女人之前会犯的各种错。

86年生的Lena Dunham担当这剧的编剧主演导演,好吧,86年能在HBO出剧的人确实是有背景的,她妈是著名摄影师Laurie Simmons,但是不觉得人家能有这兴趣和觉悟更是难能可贵的吗?至少对比我天朝那些同样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人来说...

 5 ) 你给我解释一下什么叫长大成人

有一种说法叫做quarter-life crisis,相对于中年危机,前者出现的时间段更早,大概是25-30岁这段所谓的late twenties.不适症状大致包括:走出校园后个人的社会关系重整,对于工作的责任感越来越重大,婚姻家庭的议题也不得不面对。在这个不断发现自我、调适自我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不知所措的危机感和焦虑。怀疑自己的能力、价值,分手之后累感不爱,做错事之后自我贬低,谁敢说自己没有体验过呢。

读大学的时候初看这部剧,觉得剧情低级趣味,梗也不是很好笑。但是等我工作了2年后再来看,除了感觉膝盖无数次中箭之外,还几度流了眼泪。主角那些任性的对白,听起来也宛如心声:我好害怕,我不敢全身心地投入任何事。

主创最牛逼的才华在于,迈向成人世界的疼痛感如此微妙,但在插科打诨、装腔作势、怅然若失的日常剧情里又能将其表现得如此生动。

有人说,我们20岁的时候主要是在寻找自我,25岁之后的最大课题就是要学会接受自我。在这个意义上,本剧又牛逼了。无数次鸡毛蒜皮毫无来由的吵架里,总有一方会被逼到角落,最后抓头发跳脚承认:我就是自私,我就是害怕,我就是会伤害身边每一个人,我就是个loser!

每当看到这种桥段,我都会心里一沉,想到自己无非也是这样,只不过从来不敢大声说出来而已。和主角汉娜一样,我渴望别人能喜欢自己、肯定自己,同时又希望自己能与众不同。于是偶尔戏精,经常作天作地,好像时刻有个摄像机对着自己一般穷凶极恶地作。

然后呢?然后是一阵失落,爱自己的人被自己作走了,想要奋斗的事业,要么找不到,要么不知道如何全力以赴。比如汉娜拿到梦寐以求的书约,宅在家里一个字都写不出来,疯狂刷着“12种让你不知不觉间变胖的水果”之类的帖子。这他妈不就是我吗?上了藤校读研究生,坐在贵气的图书馆里写不出论文,一个劲刷豆瓣。

据说大部分女性都有一种“皇冠综合征”,以为只要自己够美丽、够优秀,就自然有人会来给自己戴上皇冠。就好比睡美人的故事,等啊等,总会有王子来把自己吻醒。这部剧伟大的地方之一,就是彻底否定睡美人的童话,同时又摧毁《欲望都市》建立起来的现代都市女性神话。哪有什么王子啊,也没有《欲望都市》里潇洒来去玩乐人间,同时又事业成功的好事。

现实的成长阵痛是什么呢,女孩想要这个世界上童话般的一切,想要成功,想要被爱,但是现实是经济不景气,做个万年免费实习生然后突然被开除,自己以为的男朋友可能并没有那么喜欢自己,被男性物化的同时,自己也活在臆想的爱情中。我直到自己无限逼近30岁了才开始逼迫自己对任何形式的童话或者神话祛魅,不要相信好莱坞的爱情故事,也不要相信成功人士的传记,生活很多时候彻头彻尾地丧,而自己,从头到脚都是问题的自己,也和汉娜一样经常fuck up everything.

有很多人说这部剧的剧情单薄,但是看完六季,我反而觉得单薄的剧情和牛逼的对白真正造就了这部剧。首先在剧本写作上,这部剧大量使用编剧大忌的场景:饭桌。大量好莱坞的精彩电影都会避免让人物静止坐在饭桌上纯对话,因为坐下来吃饭,除了吃饭以外,角色什么都做不了。但本剧的金句台词太多,人物够作,才会让饭桌的戏也充满冲突和戏剧性。而每个角色的性格鲜明又有点疯狂,完全无法预知他们接下来会说出什么话来。最典型的就是Adam,刚出场的那几集简直就是个精神病人,但是之后的展开又能将他的神经质合理化,展露他疯癫表面之下的脆弱。

也有很多人说这剧里的人都太不真实,现实里哪有这么作的人。可是扪心自问哦,难道你不是这样有着AB面的人吗?A面搞笑,B面孤独,或者A面人生赢家,B面憎恨自己生活里的一切。所谓四分之一人生的危机,大概就是被迫要接受自己的A面、B面,甚至C面,直到自己可以承认自己虚伪、势利、自私、胆小、自负等所有负面特质。

说回女性成长的部分,这部剧应该是女性主义作品里反乌托邦的清流,在很多意义上都太丧又太正能量。我最讨厌的一种女性主义就是宣扬“women can have it all”——说得跟真的一样。本剧主角们就不一样了,首先女主就不美,还胖,贫穷作家,朋友们都是咖啡馆打工的,无名演员,四处流窜的问题女孩,明明都是好大学毕业却连个正经工作都没有,一个个都是彻头彻尾的loser。那怎么办呢?

继续折腾啊。不计回报地折腾。男孩女孩,一个都逃不了。

 6 ) 這就是超爛的24歲啊

顯而易見24歲的生活相當miserable 剛出社會 當著unpaid的實習生自以為在實現夢想的道路上走 直到父母說no more money的時候 才猛然意識到現實世界是怎樣的

就是你可能連當實習生都是可有可無的 就是你的夢想根本離你很遙遠 就是你竟然喜歡上了約炮對象 就是你還查出染上了hpv 就是你連房租都交不起 卻無法再向父母開口


that‘s it

這部劇真的很現實 也之所以讓人喜歡

反正就我而言是糾起了很多共鳴 特別是故事就發生在我所在的紐約

關於布魯克林每個地段的梗 首先布魯克林聽起來其實是不太有錢才會住的地方了 (but actually 我覺得這裡其實很酷又文藝)劇中表達的是能按照不同地段得知你具體經濟狀況是怎樣的 比如啦 如果是Williamsburg(潮人聚集地)其實還不賴 畢竟房租跟曼哈頓差不多貴了 而greenpoint(廢棄工廠區)基本就是盆窮之選了 還有cobble hill(高檔住宅區)其實又不一樣了 是有經濟能力的人才會住的地方 看到這裡感到一絲好笑 嘿 成年人就是這麼擅長調查他人的背景和利用資料分析個人狀況(反正一棟建築美不美他們都有可能根據貴不貴來判斷)

父親對24歲的她下的定義就是 她當然是個有趣又討人喜歡的人 但是口袋裡只有一毛錢 她什麼時候才會明白隨著年齡增長她不會成為她想成為的人 如果她30歲才領悟 到時候她會做些什麼

還好母親說她知道如何去have fun 她想做什麼的時候就會去做並且樂在其中 她思考the fun並且從中學習


ok fine

說了這麼多shitty的事情 讓我們看看那個發光點吧

沒錯 我想說的就是Adam 不覺得後來的他就像降落在Hanna屎一般的24歲生活中的發光小天使嗎

正如Hanna之前說過的crotchety‘s great 古怪真是太棒了

一開始他確實以hookup渣男的形式出場的 永遠不回短信 擁有眾多炮友 若即若離 神經兮兮 但是其實Hanna突然來訪 開啟抱怨模式的時候他都是包容的 有點聰明 用自己方式讓她開心一點 而且他總是說kid 有讓人安心的魔力 有個愉快的小例子 Hanna一直對自己偏胖的身材不自信 包括肚腩的肥肉 偶然Adam聊到她有努力地減過肥嗎 敏感的Hanna當然一口否定了 Adam說抱歉 並問她是因為have fun才吃的嗎 Hanna說對 而他說自己都是for fuel 只有在連眼都看不清的時候才吃東西 Hanna又說你是想要我誇你身材好那麼你達到目的了 他看她這麼嚴肅兮兮的 就說我也是有肥肉的 在肚腩那 你摸摸看 這會讓你感覺好受些~

很可愛 他這樣 既指出了問題又溫柔的化解了 這樣的男朋友 來一打好嗎(嘻嘻)

在他面前的Hanna總是倔強的可愛 她說 我尊重你的意願 我也不想要什麼男朋友 i just want someone who wants to hang out all the time and thinks i'm the best person in the world and wants to have sex with only me. and i really don't wanna go to brunch, and i don't want you to, like, sit on the couch while i shop,or, like, even meet my friends. i don‘t even want that, okay?

我一定是腦袋被門擠了才跟你說這些 這都是一個想要穩定男友的女生會說的話 不好意思我沒能早些覺悟 我要走了 但我想告訴你 you‘re very very charming and i really care about you 我不能再這樣下去了 我要走了 雖然沒走成 Adam也沒有戲劇化的立馬被這段話打動 當下的他只是不想讓她太難過 於是拉入了房間

其實Hanna總是在低落的時候跑去了Adam家 而其實每次Adam都讓她進來了 如果變成了更有自信的人 一定有Adam一份功勞

Adam一開始的想法確實渣 不想付出真心 兩人在一起開心就好 等厭倦了彼此就分開 反正任何事情都是有保鮮期的

但是在這之後 他開始覺得有點想念她了 他說在手機看到她的名字就會想 “where the fuck is that girl? i wish she was here right now."

然後就

看到一起坐在車上忍不住偷笑的Hanna和旁邊一臉酷拽的Adam 就知道答案啦~

後來的Adam帶著跑步 鼓勵她/ 半夜叫醒她 帶她看他對白天怒罵的司機的道歉牆 還讓她騎在脖子上(那可是130斤呀)/ 說他不喜歡冰淇淋 但是喜歡她

以及後來結尾時終於說出 我一旦對什麼事下決定 就會他媽的全身心投入(包括當你男朋友這件事)

Adam真的很古怪 但是在發光 足以照亮一點Hanna正經歷的糟糕日子 真好💗


這應該會成為在老友記和慾望都市之後我想好好看完的美劇吧

see you next season.

 7 ) 生活,只是生活而已

几年前刚出第一季的时候,觉得主角不好看,剧情无厘头。然后弃之到现在。

几年之后,来到了故事发生地,在纽约重新翻起纽约girls的故事。

girls 就是是一部残酷的青春。没有一点点掩饰,将所有的残酷无常疼痛伤害赤裸裸的表现出来,不带一丝妥协与同情。至少Hanna和Adam还有彼此古怪的相爱陪伴。Marine带着自己的高傲与倔强却生活的如此煎熬。Jessi从小就被摧残的受伤的心,从来没有愈合,一路淌血一路拖扯着自己早已疲惫不堪的肉体,游走世界,却始终逃离不出心灵的桎梏与枷锁。Shosh,看似幼稚肤浅却能最直白的看到每一个人的问题。其实世界就是这样,幼稚简单如shoshu都可以明白所谓的是非,但是却被Hanna诡异的诠释,被Marnie高傲的掩盖,被Jessi悲伤的逃避。他们每一个人,在某些方面都是不成熟的。他们片面固执的理解着世界,诠释着着自己,误解着别人,但是他们每一个人在某些方面却是看透了这个世界。他们就这样,每天艰辛而又幸福的生活着。

这4个诡异却平常的女孩,在纽约这样一个从来不缺少奇人异士故事传奇的地方,代表着每一个人的挣扎痛苦迷茫倔强爱恋希望不舍。

命运永远都是如此的纠缠,一步错,或许就步步错。看似光鲜的人背后的所有苦楚。
如果说一定要羡慕谁,我羡慕Hanna能在茫茫人海中找到跟自己一样怪异的Adam,但是我却宁愿做Marnie,倔强高傲善良的过一辈子。

但是,没有谁是哪一个角色, 我们在每个人身上都能找到相似点。

Girls,没有励志,没有安慰,也没有悲伤,编剧导演甚至都不愿意诠释分析他们的痛苦。因为就是生活,生活而已。生活的残酷,就在于无论是我说的,还是你说的,还是专家说的,还是傻子说的,都不是真实的生活。因为生活不是说的,生活是过的。剥去所谓的口头上的各种绚烂的包装,最现实的就是在于现实本身,没有的逃避,就是每个人生命的诠释而已。再多的谎言,再多的假装,在灵魂喘息的那一刻,拥有的滋味只有自己知道。

不要再抱有不现实的幻想,幻想带来的幻象最终只会销灭激情。简单的,追逐梦想,脚踏实地。生活,生活而已。

 短评

Hannah太写实,焦躁,没有安全感,有缺陷,事业低谷,感情挫败,不自信。多像现实中的自己,年轻得一事无成,却又对未来不肯放弃希望,对幸福迫切地充满向往。城市太大,或许我们都只是想找到那么一点微乎其微的存在感,和被爱的感觉。

2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推荐

【No one could ever hate me as much as I hate myself, okay? So any mean thing someone's gonna think of to say about me, I've already said to me about me, probably in the last half hour!】sadest line ever

4分钟前
  • 歪灶猫
  • 还行

没什么比看到别人就像看到自己一样和狠狠的戳中我了,我们都是这样的坚强又这样的贱,离开一个拥有的安全感拼了命去寻找另一个。

5分钟前
  • 盲忙
  • 推荐

一不小心就躺中了。

10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第一集弃了 因为我想把女猪铺在地上用鞋拍死

14分钟前
  • 阿巴巴
  • 较差

没身材没长相没工作只有个贱货男盆友 我越发觉得这就是我 除了我连个贱货男盆友都没有

19分钟前
  • 喜喜
  • 推荐

本年度最佳新剧,没有之一。

24分钟前
  • Kreuzberg
  • 力荐

仿佛在审视自己的人生:失败,顾影自怜,振作,然后失败

25分钟前
  • 小徐师傅
  • 推荐

都拿年轻版SATC来称呼这部喜剧,可惜相像处仅止于四位女性主角和纽约,本剧甚至还要通过Virgin类屌丝角色“嘲笑”下SATC的女性启蒙作用。差别就在于金融危机前的年轻女性还有空需要“时尚”的Carrie独白来发泄感情与意淫,现在的年轻人只想看Hannah拿着蛋糕迷路在纽约,然后轮回在自我憎恨的循环中。

30分钟前
  • 牛腩羊耳朵
  • 力荐

第一季的剧终真是凄凉。现在的年轻人,谁不和hannah一样,恐惧,自卑,又像个刺猬一样把他人的爱拒之门外 - 偌大的城市里我们似乎都没有资格说自己是世界上最讨厌自己的人吧。我擦,中枪啊。但还是要怀抱希望活下去。

32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荒诞到真实, 还是真实到荒诞? Hannah这个角色最成功, 你恨她嫌弃她, 但她身上有那么一两点和你很像, 恰好那又是你最不想承认的一两点.

37分钟前
  • icebloom
  • 推荐

主要因Adam Driver棄劇。

40分钟前
  • 何倩彤
  • 还行

全年度最爱新剧,没有之一。如此真实,毫不做作,该直接的就直接,该含蓄的就含蓄,如同生活本身一般,剧本实在太牛掰,OST更是要收藏!完全没想到季终集居然如此出色,还要从头到尾把全剧再看一遍...!【播出了两集就已获HBO第二季续订】

41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力荐

比GG之类的好多了

42分钟前
  • 我对你的无语简直能沉默整个宇宙
  • 推荐

desperate 20s./每个女孩都有一颗Hannah的心,防爱玻璃心。/虽然每一集都不如前一集有所期待。

45分钟前
  • Fan要坚强
  • 推荐

模仿SATC的四人组,女猪和另外一个女配长得好丑,其中有两个满美的。无亮点,果断弃。

46分钟前
  • Rachel
  • 较差

我恨你!...你没有我恨我自己!人不纠结枉少女,我们都是老少女.

50分钟前
  • 傻乐的猫
  • 推荐

第一集索然无味,坚持看到第二集我终于承认我是真心看不懂这部剧了。

55分钟前
  • 言武Ray
  • 较差

文艺女屌丝感同身受。。。喜欢汉娜。。。新一部美剧。。。开始追了。。。

59分钟前
  • geek
  • 推荐

/7.9/伍迪艾伦在拍欲望都市。

60分钟前
  • 徐若风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