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严殖民地

爱情片其它2015

主演:艾玛·沃森,丹尼尔·布鲁赫,迈克尔·恩奎斯特,马丁·乌特克,薇姬·克里普斯,朱利安·欧文登,奥古斯特·席纳,丽琪达·卡里,凯撒·博尔东,史蒂夫·卡里尔,卡塔琳娜·穆勒-艾冒

导演:佛罗瑞·加仑伯格

 剧照

尊严殖民地 剧照 NO.1尊严殖民地 剧照 NO.2尊严殖民地 剧照 NO.3尊严殖民地 剧照 NO.4尊严殖民地 剧照 NO.5尊严殖民地 剧照 NO.6尊严殖民地 剧照 NO.13尊严殖民地 剧照 NO.14尊严殖民地 剧照 NO.15尊严殖民地 剧照 NO.16尊严殖民地 剧照 NO.17尊严殖民地 剧照 NO.18尊严殖民地 剧照 NO.19尊严殖民地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7-23 01:01

详细剧情

  1973年智利政变,德国夫妇丹尼尔被独裁者皮诺切特的秘密警察绑架,莉娜跟踪他们到一个封闭社区Colonia Dignidad,智利军政府将那里作为刑讯和秘密人体试验的基地,由前纳粹分子保罗·费舍尔统领,莉娜假意加入他们,以伺机救出丹尼尔。

 长篇影评

 1 ) 尊严殖民地和逃离德黑兰的个人体会

首先《尊严殖民地》和《逃离德黑兰》 都是#逃生类型的电影 但是个人更喜欢评分略低的《尊》 #《尊》更能让人感受到那种压迫感和迫切逃生的欲望,并且保持到了影片的末尾。 #然而《逃》过分突显了男主角的作用,特别是在真实事件与之有差异时,令得《逃》更倾向于英雄片,而且压迫感不足,组建计划时的bgm让我感觉在看《宿醉》,太过于美式。 # YOU FAIL, YOU DIE.

 2 ) 如果你也有机会逃,你有胆量逃吗?

好片子,看完心情沉重。男主被自己的冒险和革命精神害的进入Colonia Digity并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遭受惨无人道的审讯折磨。但是在秘密监狱里,也正是因为他的冒险精神,他发现了地下通道,并和女主逃狱成功。其实,电影演到男主爬到地下秘密通道探查时,真的是为他捏一把汗,因为那条幽深复杂的秘密通道即代表阴森的未知和恐怖。感觉男主随时可能被发现并吃枪子。但是也正是他强烈的求生欲和冒险精神让他最终找到唯一的一线希望---出口。或许监狱里一些其他人,并没有完全被精神控制的那些人,也想逃狱,但是他们却因为保守和不愿意冒险最终被折磨囚禁一生。比如,1,在发现地下通道时,他们会想:万一下去是dead end,那就是死路一条;2,即使地下通道可以通往监狱外面,万一好不容易爬出地下通道,爬出井盖就发现坏人在外面等着你的,game over ;3,退一步想,即使逃出来了,但是反政府军的势力那么大,肯定逃不了多远就被抓了……种种这种可能性的猜测,使他们不敢walk out of the line any further ,only to stay fast to horror and terror .

 3 ) 尊严殖民地

在同学的推荐下看了,发现是艾玛·沃特森主演。刚开始以为是爱情故事,后来发现是历史事件。电影的节奏很快,氛围很强,气氛烘托的太到位了!我的心脏,一直跟着跳跳跳!真的是就差那么一秒,结局就是个悲剧。对智利这个国家没什么印象,现在是负面了。钱可以改变你的权利,你的权利可以改变你的位置,你的位置可以改变周围的人对你的“服务”。继而他们重构了自己的心,重构了人民的思想,人们生活在上帝的怀抱中。世界上的哪个角落里还有着这样那样的“尊严殖民地”? 上帝,保佑你!

 4 ) 《尊严殖民地》:从纳粹邪教看南美之殇

若是看到片头大量的历史镜头,都会觉得这应该是一部偏向于历史传记性质的电影,一如本片导演佛罗瑞·加仑伯格曾经自编自导的《拉贝日记》。加仑伯格似乎对真实事件改编的题材情有独钟,《拉贝日记》瞄准的是二战时期的「中国版辛德勒」德国商人拉贝,而《尊严殖民地》则将关注的焦点指向了上世纪七十年代位于智利的一个叫做「尊严殖民地」的邪教领地。可以说,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这是个极其神秘的事件。至少在2005年该邪教「教主」保罗·舍费尔被捕之前,外界很少有人知道其中的详情,甚至更多类似吾辈的观众,直到看了这部影片才有所了解。

然而可惜的是,就是这么一部拥有如此吸引力的素材,且有艾玛·沃森、丹尼尔·布鲁赫这样级别演员压阵的作品,当年居然在多伦多电影节首映后得到了许多媒体的差评。更讽刺的是,该片在英国首周末的票房仅有可怜的47英镑,大概还不够放映一场电影的成本。

反响如此之差的原因是显而易见的,担任编导的加仑伯格应负主要责任。作为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对「尊严殖民地」的形成铺垫不够,而且对这一邪教及其教主的恶行展现得点到为止,在宗教、人性、政治方面的批判力度也相当浅薄,反而把精力用在了营造老套的紧张氛围上,使得影片更像是一部二流惊悚片。而在演员层面,两位主演沃森与布鲁赫亦貌似不怎么来电,倒是饰演教主、于去年逝世的瑞典男演员迈克尔·恩奎斯特更有看头。

撇开电影不谈,更让我产生兴趣的是这部平庸之作背后的真实事件。根据报道,保罗·舍费尔是一个非常崇拜希特勒的纳粹狂热分子,在二战时期曾做过德国空军的医护兵。1961年,他诱骗其追随者来到智利,建立了准国家性质的邪教社区「尊严殖民地」,这个占地达三万公顷的地区四周被铁丝网围起,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舍费尔将自己塑造成类似上帝的角色,对信徒进行残酷的统治,强迫他们日夜劳作,并且任何私生活都要受到他的干涉。

以我们对大多数邪教的认识,似乎教主们都会享受到女教众的「侍奉」。不过别期待艾玛·沃森会有什么大尺度的表演,因为「尊严殖民地」的主教大人不好这口。原来舍费尔是个有着娈童癖的变态色魔,他规定教派中夫妇生下的孩子,都必须交给大家共同抚养,而他拥有为这些儿童亲自洗澡的特权。令人发指的是,舍费尔经常要求其中一些男童到他的卧室中陪他睡觉,并恬不知耻地称,这是他对被召儿童的「无上恩典」。无一例外,这些男童都受到了舍费尔残无人道的性虐待,这一点在影片中也被隐晦地反映了出来。

「尊严殖民地」之所以存续了那么长时间,而且其中的暴行还被「慈善事业」、「信徒的虔诚勤劳」、「美好的世外桃源」等虚假表面掩盖,皆是拜当时智利的军事独裁者奥古斯托·皮诺切特所赐。皮诺切特与舍费尔之间存在着相互利用的合作关系,前者以及智利政府一面对「尊严殖民地」加以粉饰,一面将其作为智利情报机构的刑讯中心,曾有数百名独裁政府的政治犯在此囚禁与虐待,数十人被谋杀,影片中的男主角也正是因为这个缘故而被拘禁在这个地方。虽然舍费尔于2005年被捕,但直到皮诺切特死后,智利新政府才开始对舍费尔进行清算。最终,这个恶贯满盈的教主被判处33年有期徒刑,并在服刑五年后死于狱中。

事实上,不仅是智利,南美有相当一部分国家与纳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二战时期,诸如阿根廷、智利、巴拉圭、玻利维亚等国都倒向了轴心国。许多在当地的德国公司都将利润交给纳粹间谍组织作为活动经费,以阿根廷为首的亲纳粹联盟还源源不断地向德国输送工业原料,甚至提供洗钱服务。而在德国战败之后,许多纳粹分子与右翼德国移民逃亡到南美,并将在战争中掠夺的大量财产也一同带了过去。在德国人的金钱攻势下,大多数南美政府选择了睁只眼闭只眼,同时南美许多国家的法西斯式统治也与纳粹分子一拍即合。于是,远离世界中心的南美便成了纳粹余孽得以苟延的基地。

纵观南美各国(亦可延伸至拉美范围)在近代的发展进程,虽然有过上世纪前期的繁荣,但在二战之后却始终动荡不堪,要么右翼军政府独裁,要么左翼政府上台之后又矫枉过正。即便形式上属于独立国家,然而在经济和政治上却长期依附于英美苏等大国,沦为大国博弈的筹码,在世界事务中缺乏话语权。「尊严殖民地」的产生,恰是这一现象的体现之一。究其原因,恐怕悠久的殖民色彩以及地缘政治的劣势是南美之殇的根源所在。不过,也正是这些因素,催生了植根于拉美传统土著文化与寡头黑暗统治的魔幻现实主义,才有了伟大的加西亚·马尔克斯与他的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也才有了同样伟大的吉尔莫·德尔·托罗与他的魔幻现实主义电影。

 5 ) 洗脑可以用药片,也可以用理论

题材背景比较敏感,国内不会上映这类实际上是非常好的片子。简单了解历史背景后『尊严殖民地』很明显首先这里让人更有“尊严”,殖民地更体现了德国纳粹的精髓,一个浓缩的“国家”,独裁高度统一集权,吃药洗脑麻痹,个人崇拜主义,披着上帝的皮的“信仰”,更别谈人权自由,互相举报监督失去信任的“完美世界”(请不要瞎联想)。长大了的艾玛戏路越开越广(现在哈利和罗恩都被遗忘了),虽然故事不算新颖独特,但拍摄节奏非常紧凑,所以艾玛也能为演技不少加分。德国男演员也是熟脸,装傻装的也不赖。最后起飞振奋人心,为机长点赞,任何时期我们都需要机长这样的人物。逃离德黑兰,逃离军舰岛,逃离光州,逃离殖民地,一系列的逃离题材都有一段真实的政变的历史,而其中会失去了多少无辜的人们。这是一部建立在历史剧情基础上的爱情影片,为了救出男友,艾玛自投罗网,100多天的磨难终于逃离了魔鬼的地狱。

 6 ) Colonia无处可逃

运用福柯的“权力-知识-身体”的概念工具,大概可以诠释一下这部片子里集中呈现的权力对知识作用在身体上的“真理意志”。影片中不断展示了有形和无形规矩的生产与消灭。福柯的权力观是一种生成性的权力认识,生产出知识,限制人对自己与自然关系的理解;生产出身体,使之在监狱、工厂中被改造得更具生产性;是通过话语制造内化为一种身体性的行为方式,通过知识控制达到对人的身体和思想的双重控制。福柯的系谱学研究让我们有机会辨认那些一直存在却被刻意忽视的真实,重新审视被多重因素建构出的历史,惊诧于那些特定历史时期的话语是如何被权力-知识关系在主体上生产并传播的。分析权力,无非是解释某一特定历史主体产生的历史。以理性为耻、屈从于集权话语的奴性主体在独裁文化的温床下变成常识,并具有一定“真理性”,这仅仅是开始,将主体身体作为媒介,不断把制造它的话语传播出去并将这种主体身份扩散到整个社会。这个场域的权力中心是神父保罗,保罗成为观念的上帝,他的声音与命令经由广播渗透至场域里每一个角落,不服从的结果就是惩罚,接受身体的摧残和公开表演性的辱骂和厮打,福柯笔下的“规训权力”解释了这样一种在影片中默认的观点:主体不仅是一种知识形式,也是权力的建构,通过一整套技术、方法、设施、描述,对身体和灵魂进行改造,最后达到自我规训的目的。在封闭的规训场域内,保罗假以爱的名义做该做的事,以宗教慈善为号召,实则通过纪律训练和微观管理进行严格的思想控制,同时配合独裁的智利总统皮诺切特研发武器和毒气。渣男! 当于塞尔费尽千辛万苦逃脱了尊严殖民地,却在踏进自由世界的第一步时丢了性命,到底所谓的“自由世界”是何地?也许根本就是通往下一个不自由的集权世界,每一个人都是历史的产物,哪里能真正逃得出。这一笔够辛辣。尊严殖民地其实就是被集权社会造就的缩影,若想戳破这层假象,就必须依靠未曾受到侵淫的外来他者。但这是多么的艰辛,要平复这样的历史断层。杉本博司在回忆小时候第一次去电影院时说:“看电影和做梦这两件事有个相似之处,就是都会在观看中丧失自己,我们的意识被卷入,甚至因此汗流浃背。” 这里要专门说一点的是,影片对男权视角的颠覆。Lena将男友全裸系围裙的背影偷拍下来,并在照片上写上“My Man”,这一幕有意在翻转性别观看位置。好莱坞电影中不应该只充斥着男性对女性的凝视,由于Emma Watson近期频为女权运动奔走,这个形象倒是像为她量身定做。男友成为了满足她视觉愉悦的被凝视对象。之前二人在调情一段,Lena曾说过:如果我发现你金屋藏娇,就阉了你。 (一个风雨交加的日子里,我为什么要看这样的片子。。。)

 短评

好精彩!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没有看过还原历史类的惊悚片了,这部绝地逃亡颇有几分让我想起了“飞越疯人院”。在大荧幕欣赏这种环环相扣险象环生绝对是一种享受。

7分钟前
  • 饮歌
  • 推荐

前半段拖沓,但在展现“尊严殖民地”组织的生活片段上还是很震撼,后半段高潮迭起,颇有《逃离德黑兰》的韵味,但故事本身没有太大的看点,所以显得全片太普通了。丹尼尔·布鲁赫和艾玛·沃森完全不搭,而且后者的演技真够烂,也许是受了《东方》的影响,总感觉女主角如果给布里特·马灵演会好很多。

11分钟前
  • Ron Chan
  • 还行

故事背景格局太大,电影格局太小,最大的亮点还是反派。到最好还是一部讽刺黑暗的爱情片。

16分钟前
  • Ablert
  • 还行

有关这种揭露历史的电影不管谁演都还是带着沉重 艾玛长大啦 这是小时候看哈利波特系列之后第一次见赫敏啊哈哈 好奇她的白色蕾丝内衣 北鼻想要同款 不过估计暂时买不起

20分钟前
  • 夏日的歌颂者
  • 还行

一百多分钟的电影,十多分钟后,每一分钟都好方

23分钟前
  • 兔摸肉
  • 推荐

前半段《我的坑逼男友》,后半段《我的坑逼国家》。算是Emma近几年比较好的一部了,至少比上一部《回溯迷踪》强多了,不过也得益于这一部的故事性更强,整体更具观赏性,有几个小高潮拍的还不错,后面的反转没有弱掉,不容易。每每碰到这类政治片,南美各国总是被黑的首选对象(招谁惹谁了...)

27分钟前
  • 柯里昂
  • 还行

#TIFF2015# 德国版的逃离德黑兰,我特么买了首映门票各种手段心计坐前排你告诉我艾玛沃森人在洛杉矶,你个没有代表作演技小学生的英国范冰冰,我马上哭晕在厕所给你看! Q&A时请了当年受害者来做影片顾问,真是满凝重的。

29分钟前
  • Sammy
  • 还行

好看哒 爱玛女神前面几部烂片看得我肝疼……这部翻身惹~敲好看

32分钟前
  • 毛毛毛毛毛毛嫣
  • 力荐

艾玛同学演技越来越好。整个片子看下来总觉得不是那么酣畅淋漓,少了些矛盾激化的点,有些地方略不是很合理,然而小心情依然是沉重难过的,尤其最后字幕出来即便被发现了依然该怎么样还怎么样,又现实又残酷。PS:艾玛女权主义已经表露无遗。

33分钟前
  • 刘小白
  • 还行

最后半个小时精彩,前一个多小时有点闷

34分钟前
  • 东木乐チン
  • 推荐

多深的爱才能使得深入虎穴去找男友;多坚强才能忍受集中营版的苦和难;多勇敢多聪明多侥幸才能成功逃离这地狱;多绝望当你发现原来能够信任的竟然同流合污;多可怕当你的国家成为人民的敌人;多幸福当你能和心爱的人在一起!艾玛·沃特森演出了一个可敬可爱可怜的女神,但愿男人不要冒险置家人于险境。

38分钟前
  • thinkchen
  • 推荐

电影最后说什么都没有改变,正好这几天爆出来某小国文件,几番遮掩死赖后依然什么都不会改变,极权社会让人窒息。

42分钟前
  • 屋顶上的轻骑兵
  • 还行

嫁给机长吧

44分钟前
  • 我读书少别骗我
  • 还行

不愧为戏里戏外都是人道主义救援者滴艾玛沃特森真是太爱你了。。。

46分钟前
  • 夜の贝影
  • 力荐

#tiff15 几乎全英文的对白设定太怪

50分钟前
  • 豆豆豆沙包
  • 还行

据说电影上映之后差评如潮,指责影片是在当年的受害者伤口上撒盐,但是历史不应该被揭露、不应该被更多的人熟知和唾弃吗。影片揭露了那个反乌托邦式的团体背后的残酷,指出了现实的阴暗与卑劣,还好他们终究是逃了出来,为他们的胆色与勇敢喝彩。

54分钟前
  • 陶可宸
  • 推荐

我是在德国电影院里在震撼中看完了这部电影。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只能通过电影的方式去触摸去掀开血淋林的历史,即使电影在震撼,也无法做到对历史上遭受迫害的人所经历之事的感同身受。艾玛的演技和当年那个小赫敏相比成熟了很多。

55分钟前
  • Claudia
  • 力荐

艾玛演的永远是婊子角色,符合她本人的气质。

57分钟前
  • K
  • 很差

影片试图表现多层次但失败导致结构松散,剧情也存在诸多不合理。Daniel裸身围裙装印象深刻,Nyqvist饰演的反派非常到位,艾玛沃森表现有所惊喜。片尾真实事件照片为这段封存的历史平添厚重感。3.5/5

60分钟前
  • ©
  • 推荐

电影还是不错的,就是艾玛真的一脸高智商,谁看见她都会很警惕吧...

1小时前
  • 欢小欢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