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的一半

韩国剧韩国2020

主演:丁海寅、蔡秀彬、李荷娜、金成圭、李成俊、禹志贤

导演:李尚烨

 剧照

一半的一半 剧照 NO.1一半的一半 剧照 NO.2一半的一半 剧照 NO.3一半的一半 剧照 NO.4一半的一半 剧照 NO.5一半的一半 剧照 NO.6一半的一半 剧照 NO.13一半的一半 剧照 NO.14一半的一半 剧照 NO.15一半的一半 剧照 NO.16一半的一半 剧照 NO.17一半的一半 剧照 NO.18一半的一半 剧照 NO.19一半的一半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13 04:09

详细剧情

 长篇影评

 1 ) 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村上春树在他最著名的小说之一《挪威的森林》里写过一段话: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也许我们从来不曾去过,但它一直在那里,总会在那里,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即使是你最心爱的人,心中都有一片你无法到达的森林。

我想,编剧将河源和智秀年少时一同成长的地方放在挪威,大概也有这层寓意在里面了吧。

即使他们曾经亲密无间,即使他们现在仍视对方为最特别的人,但河源和智秀的心里,同样存在一片对方无法到达的森林。

河源,八年前只因为智秀想见他,下课就直接坐飞机来首尔见智秀。然而却突然听见智秀说“我要结婚了”,年少的爱恋没有等来圆满的结局,反而戛然而止让感情找不到出口,他就此深陷其中。

智秀,因为自己的爱人对自己生命中最特别的人做了错事,她爱自己的丈夫,又觉得愧对河源,这让她处于两难之中,所以只能躲起来逃避。

剧中其他人也有自己的“森林”。

瑞雨,父母在山火中去世,居住在半地下室中,做着无定职的录音师,去过精神科。一家三口的合照上,她贴掉自己的脸。

智秀的丈夫,从第二集中可以推测,他应该是意外造成了河源母亲的死亡。但为何他哪怕造成夫妻隔阂,也不愿向河源道歉。毕竟听两人目前唯一的一次交流,智秀应该是只要他愿意向河源道歉,就可以原谅他。但他却说,那也是在折磨我的事。

就连大大咧咧的顺好,可能也有自己的故事。毕竟她提到过,她只认河源是她的家人,因为曾经有过一段美丽的故事。

河源安静沉默地守望着智秀,说自己只想要智秀“一半的一半”,然而正如冰山在海面下潜藏着更大的体积,只想要“一半的一半”的背后,是他对智秀愈来愈深的执念。即使公司同伴一直不看好,他也不愿意轻易放弃智能语音系统的研发,其中其实隐藏着他的私心。毕竟语音AI研发柳暗花明后,他第一时间就想要找人去录下智秀的声音。若只是单纯想要扩大实验对象,并不需要如此曲折地去获得智秀的声音。

瑞雨对河源的特别关注,或许是因为河源是“尚有希望”的他。他们同样是通过声音来慰藉思念的人。不同的是,瑞雨的父母已经死去,她只能靠重复播放一段十几秒的录音来寄托哀思。但河源不同,毕竟智秀就在离他不远的地方生活。所以瑞雨稍稍了解两人的过往后,就算被说不识趣没眼色没有界线感,她也想要促成河源和智秀的重逢。因为如果河源的思念能够得到出口,那么对于瑞雨来说也是一种补偿和安慰。

实际上她真的差点成功了。借着瑞雨在其中的沟通,河源和智秀恢复了联系,智秀脸上的笑容多了,也开始主动提出跟河源见面了。

应该说,即使自己心中存在着“森林”,河源、智秀和瑞雨也是尽力给周围人带去温暖的人,这也为他们带来走出伤痛的可能性。河源总是耐心地听瑞雨的絮絮叨叨,让瑞雨留在录音室,让瑞雨感受自己被需要。瑞雨剥开自己的伤口去安慰他人。智秀在瑞雨鲁莽揭开她的伤口时也并未责怪她,在得知瑞雨已和河源见过面时,她甚至微笑起来,瑞雨引导她逐渐走出伤痛,那么,瑞雨一定也可以引导河源走出来。这也许就是她在命运的指示下径直前往挪威,从年少的时光中重新获得力量,而让瑞雨去见河源的原因。

然而,大自然也会有失误。瑞雨本意是想以此开导智秀,但没想到一语成谶,智秀也死在了大自然的失误之下。坦白说,过往不咸不淡的问候,简单的交谈,只能堆砌起朦胧的好感,只有由此,河源和瑞雨的生命才紧紧联系在一起了,从此他们将彼此舐舔伤口,互相慰藉。

智秀不幸迷失在森林里了,但河源和瑞雨,是幸运的相逢的人,他们可以牵手,一起走出森林。

====================3-6集分割线=======================

当AI智秀被瑞雨触发后,很多人都会觉得,AI智秀实在太智能了。其实我也这么觉得。即使明白这只是一种情节设置,但看瑞雨和AI智秀的每次交流,总会有一种智秀就躲在设备里的感觉,以至于有点影响了我对剧情的投入度。

不过也因此带来了新的期待,到底要怎么借助AI,来治愈伤痛?毕竟随着剧情的展开,我们可以看到,河源真的在这份情感里陷得太深了。

钟仁路的房子,不装暖气,不挂窗帘,一切都在努力重现着曾经在挪威的生活环境。河源更多地出现在这处房子,而不是名义上自己的家里。

瑞雨偶然来到河源的家里,无意的感慨,却触发了河源家中所有智能家电的口令——一声声的“智秀”。

那一刻不止她,连在屏幕面前的我也是震惊,甚至是恐惧的。

不难想象,河源日常就一个人站在屋里一声声呼唤“智秀”的场景,将卷起的窗帘,播放的音响当做智秀对他的回应。

我完全可以肯定,如果AI真的能完美复刻智秀的人格,那么河源真的就会守着AI过一辈子。

这也就是为什么瑞雨近乎歇斯底里地要河源放弃智秀的原因。

瑞雨的父母死于山火,这种意外真的是无可奈何,冷酷点甚至只能说“这就是命”吧,但饶是如此,瑞雨也很难走出伤痛。睡觉时开着台灯,到半夜2点和4点一定会醒来,虽然看起来并不是什么骇人的症状,但她也还没能彻底走出。

相比之下,河源对于智秀的执着可以说已经近乎病态了。这样下去,总有一天他会被自己过重的情感所吞噬的。

河源旁听瑞雨和AI智秀的一次次对话,在得知AI智秀的触发点其实是自己后,他十分开心。然后,在瑞雨的帮助下,河源和AI智秀终于展开了一次对话。

但是这次对话,并没有如想象中的因对话带来的温馨,或者倾诉产生的悲伤,而是很奇怪,甚至,很尴尬。

河源和AI智秀对话了几句后,AI智秀就要河源去找瑞雨。接下来的情节,AI智秀仿佛是一名殷勤的红娘,在努力拉近河源和瑞雨的距离,要河源买瑞雨喜欢的香薰,要河源和瑞雨一起带着耳机,一起看夕阳。

至于河源在想什么,要跟她说什么,对她这种指示是否有想法,她并不在意。

只给河源一次对话的机会,也是假的,只是好奇只有一次机会的话,河源会和她说什么。

答案昭然若揭。

即使AI再像智秀,它也不是智秀。

河源无法通过它找到智秀为何不幸的原因。AI对河源和智秀的过往知之甚少,无法对两人之间的默契做出河源希望的回应。河源轻声连续不断地呼唤智秀的名字,是在重现小时候因智秀哭泣时自己呼唤她的名字来安慰她的行为,但AI智秀却问,“是要叫一整天吗?”。甚至,它只能“看到”通过照片传输给它的风景,而不知道近在咫尺的高中。

所以在这次对话后,河源的表情并没有舒展,反而更加沉重。

河源抗拒,但他最后还是不得不承认,智秀,真的不在这个世界了。从前还有1%的可能性在给他希望,如今,连1%的可能性也没有了。

所以,他删掉了AI智秀的资料,废弃了设备,换掉了指示口令。

在科技愈加发达,可以代替人完成许多事情的今天,人依然拥有他最无可替代之处。人可与他人共情,可以察觉情绪的微妙变化,可以带来带有体温的拥抱,关心、担忧、责怪、埋怨,人在人与人的感情之中确认自己的存在。

这也是瑞雨为什么一直住在合宿家庭的原因。毕竟她夜不归宿,那里会有人担心她是不是出事了。

没有继续眷恋那个虚幻的“智秀”,河源的心门终于打开了。他开始读文奶奶资助的人寄来的感谢信来排解,会突然抑制不住自己的心痛而跌倒,也终于,哭了出来。

河源说,他终于明白瑞雨说的“只是看着,就觉得很幸福了。”

凝视是一种发现,发现这世界的美好,纸张的翻动也可以让你感受到世界在生息;是一种寄托,将自己的情感适当地宣泄出来;是一种吸纳,充实自己。

《茜茜公主》里就有一句台词:“当你遥望大自然时,你就会感受到力量。”

“只是看着,就觉得很幸福了。”这句话其实也是剧名“一半的一半”的另一种诠释。

河源过去想要太多,因为眷恋着过去和智秀在一起的美好时光,所以不停地想要重现,以至于将自己困在里面。

瑞雨则懂得知足,看着背影,也就心满意足了。不会计较1%的可能性到底是多还是少,让自己的单恋自由发展。

美好的事物,我们只要拥有一半的一半就够了。

第六集,在两人激烈争吵后,“凌晨先生”悄然闪现。

相比河源的封闭、执拗,做“凌晨先生”时的河源是相对柔软、开放的。瑞雨和“凌晨先生”的相处要更加舒服自然。相比瑞源单向关心河源,瑞雨和“凌晨先生”的交流虽然不够深入,却是双向流动的。

得到瑞雨的拥抱和感谢,是河源目前为止表露出触动最明显的一刻。

只有付出爱,才能收获爱。

瑞雨就是这样,一步步关心河源的过程,就是她一步步疗愈自己的过程。

为数不多表达对瑞雨关心的河源,也是更加有生气的。

关心瑞雨的最好方式,大概就是呵护瑞雨那1%可能性的单恋。毕竟河源自己曾经也是靠1%可能性的单恋活着的人。而且正如瑞雨当初推动河源和智秀见面一样,河源也想要看看,到底1%的可能性,能够成长到什么样。

作为戏剧,通常需要给人一个明确的节点来指示主人公情感的变化,很多爱情剧的名场面就来源于此。但是,在这部剧中,却很难说清河源是什么时候开始喜欢智秀的。

不过我想也没有必要去确认。

现实生活中的感情,本来就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而且,作为一个单恋十级学者,感情的萌生,有的时候真的就是看一眼,再看一眼。突然某一天,就已经排山倒海了。

更新评论的时候,刚好看到了因为收视率不佳的原因,《半之半》将被砍剩12集的新闻,心里还是觉得很遗憾的。《半之半》这种缺乏明显的矛盾冲突、没有升级打怪目标的电视剧,大量的日常戏份写作,情绪的轻微波动,对于编导来说是难度非常大的挑战,而目前的呈现是让我惊喜的。

《半之半》对于观众来说,确实是不够友好的。它需要耐心,甚至需要有共鸣的契机。其实,我们刚刚经历了一个动荡的冬天,有些人不幸经历了伤痛,很多人开始重新思考生命的意义。在看这部剧的时候,我的呼吸经常随着剧情的发展而变得舒缓、平静。

很遗憾它不能完整呈现,也惋惜它的好不能为更多人所知,不过,正如标题所言,相逢的人会再相逢。我们与此剧,也是一种相逢。

=======完结========

看到评论里有豆友期待我写后面六集的评论,很抱歉要让你失望了。

因为被砍掉了四分之一的篇幅,剧情从第七集开始明显加速。而且估计是为了收视率着想,剧情重心稍稍往爱情方向偏移了。

编剧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讲完整了故事,许多在开头的细节在结尾都得到了呼应,矛盾基本都得到了解决,各人的情感也找到了归宿。但遗憾的是由于没有篇幅深入展开细节,以致于主角走出伤痛的过程,不似前六集那么细腻。

在这样的基础上,我再去抒发发表个人的见解感想,就要较比之前加入更多个人发挥的想象,输出更多个人的观点。这么做不仅是班门弄斧,也破坏了该剧意涵的无限性。

不过,在如此仓促的写作中,我认为编剧始终在传达人之于人的不可替代性。后六集恩珠寄宿几个人经常坐在一起喝酒聊天或者就是看看风景,互相分享伤口或者美好。河源在敏静学生痛哭的时候向她伸出了手。更让我惊喜的是,编剧也没单纯让男二处于单纯被原谅被救赎的位置,而是在河源,瑞雨和姜仁旭之间形成相互救赎的闭环,过往并不是完全无用的,人也不单纯只有一个面向。

编剧也给“一半的一半”做出了新的解释:人生中最宝贵的支撑着你的最珍贵的记忆。

希望大家都拥有自己的“半之半”,感恩与各位在此相逢。

 2 ) 关于反应点和情绪的隐藏细节

提前预警:

1、涉及细节,会有剧透。

2、以下是我观察到的一些细节,是个人理解,是我觉得应该被注意到、没看到有人写、为此觉得可惜的部分,所以拿来细说一下。

3、为了说明这剧为什么要细看、不能二倍速,会顺带提下别的剧。

4、文中涉及的翻译和截图基本取自神叨字幕组。另有一版1080P翻译做参照,字幕组不明,先致歉。

5、本人写字的时候话多且极重细节,絮絮叨叨不如您意之处还请多包涵。此号放养,近期因为《半之半》频繁出没。

我喜欢《半之半》的主要原因是它对画面、情绪的留白处理和呼应。这种细腻风格是在前两集建立起来的,情绪需要铺排、画面要有连带信息和言外之意,这就使得情节线索被打碎了隐藏起来,直接导致剧的节奏快不起来。但这是缺点吗?我觉得不是。每个剧有自己的呼吸节奏和气场,人物、台词、行动、情节、画面、背景音、配乐,整个合成一体,只要它们之间是相适应的,就是好的作品。单独拎一个元素出来讨论而忽视整体,我觉得是不妥当的。(本来写了一整段前两集情节点的整理和分析,怕没人看,移到后边去了,先讲正文)

关于反应点:

反应点是核心内容,很多人都有解读。临到结尾,剧里也给了比较明确的交代:河源设备的反应点是妈妈、智秀设备的反应点是姜仁煜、敏静设备的反应点是恩珠、瑞雨设备的反应点是凌晨先生。

我想强调的是编剧和导演在剧中的有意误导。比如最初误导河源设备的反应点是智秀。

后面瑞雨有说,看见有人在楼下张望,所以特意提高了音量。放的是前老板细软跑、录音室最后录制的钢琴版Je te veux。而后河源在录音室看见钢琴,想起少年时和智秀练习弹奏Je te veux。紧接着河源出录音室,设备自己哼歌(哼的同样是Je te veux),河源也哼,设备没有反应。

河源设备OS:请尊重一下,我有自己的脾气。

其实这个时候已经触及了反应点,至少是酝酿或者临界的状态,直到出现明确反应:“闪电打得很厉害”。

这些与智秀相关的信息,都是在有意误导。“智秀在害怕啊”,是设备对河源询问的回应,而非反应点本身。也可以说这时候河源自己也没想清楚反应点的真正含义,毕竟反应点很复杂,非单一源头,就像人的感情和记忆一样,从一个点能联系到无数的画面碎片、场景对话和味道触觉。

“反应点”是贯穿全剧的核心之一,整个剧都在挖掘“反应点是什么?它包含了什么?能给予和回馈我们什么?”随着剧情缓慢呈现河源开发这个设备的初衷,以及逐渐摸索希望它能达成的功能。敏静学生设备就是比较成功的使用范例。

剧情渐开,编剧又误导我们智秀设备的反应点是河源的单恋。而这种误导,是通过细致描绘瑞雨的单恋来进行的。在她和设备的不断对话中,这份单向的感情被一点点开掘出来。

从瑞雨不自觉地躲进巷子,不想被室友发现自己和河源在一起,到河源用“我想知道”来传达所有未说出口的感情,瑞雨就那样看着他想念智秀,直到那句关键的“我很喜欢,就这样看着他,就这么看着寻找你痕迹的他”。

观众看到的是河源的单恋,听到的是瑞雨的单恋,从而掩盖了真正触发反应点的、存在于智秀记忆里的“姜仁煜的单恋”。

被自己误导的河源,以及因此误解的瑞雨

相比之下,敏静设备和瑞雨设备的反应点就很清晰明确,都是借角色之口直白总结。当然这时已经开始收束剧情,也就没必要和观众兜圈子了。

敏静设备的反应点

医生的解读、河源的总结

瑞雨设备的反应点和河源的解读(敏静对设备说“弥矢岭晚霞”的时候,有一声突兀的抽泣,大概也是酝酿或临界)

相比这一段,我喜欢的是前一场,河源给金勋解释那里。旁人看来,河源那么理直气壮反而让人觉得心酸,但他就是很笃定:“她会联系我的。我没法解释给你听,我们不可能分手的。”

关于情绪的细节:

我很喜欢蔡秀彬扮演的韩瑞雨,谢谢她的出演,与丁海寅共同完成了几乎是我理想中的情感关系和互动(让我嚎叫几遍都可以,配送地的河源瑞雨日常我能捧脸傻笑看一百集)。但必须承认的是,这剧一开始我是为丁海寅看的,就想缓解一下干啥都静不下心的春日拖延症,如果剧好就是意外收获,没想到《半之半》远超我的期待(然而也因为这样,整个四月我都沉迷磕剧毫无长进),所以对细节的关注和解读都是围绕丁海寅展开的,并不是有意忽略其他角色和演员。这个剧是少有的角色、演员我都喜欢的剧,后续全员的剧我都会关注。

细节经得起反复琢磨和发散,是这剧的魅力之一,也是主创塑造角色、观众理解角色的钥匙。比如诱使我写这篇长评的起点:第5集,瑞雨被戳破单恋后,河源想送她回家。(这一段整场都自然、可爱到让我激动得想出去跑圈)

河源:但是喜欢看着我,是指什么?一起走吧。我听你的,不做任何反应。不过我真的不用做任何反应吗?想说有没有什么可以为你做的。
瑞雨:看来心情很不错哦。得知智秀的反应点跟你有关,所以你心情很好吧。

实时追剧的时候,有很多人和瑞雨一样,觉得河源这里心情不错是因为反应点与之有关,但我觉得不是。我认为他开心的原因是瑞雨,是因为意外地听到了瑞雨的喜欢。理由是河源听到瑞雨的结论后,有个下意识的歪头抿嘴(看图↓),那是肢体的否认反应(我自己的想法,没有理论支撑)。

同款反应也出现在瑞雨对凌晨先生说初印象,误以为他不记得,河源嘴上没说,表情在反驳:那不是第一次见面哦。

也是从这里开始,河源渐渐知道了什么是“喜欢看着”(剧里明确说出来的点是第5集,但河源的潜在反应很早就有了,比如顺着智秀的痕迹寻找她留下的信息,以此来想念)。

在他以往的生活里,“能拥有半之半就好”是个很重要的衡量标准和处事原则,就像顺好说的“他有自己的方式,并非全部,他会把珍贵的,正好分成一半的一半来守护。抓住了重心,实现了梦想,也守护了自己”。我觉得这种心态不是卑微,但在感情上,它确实太理想化了,是虚的,没有落在实处。

感情是有声音就好、有对方的半之半就好,还是需要相见、需要陪伴,是从第1集开始就隐伏着的一个问题。

河源一直是守着“一半的一半”走过来的,就像他对智秀的单恋,十年间不联系、不介入对方生活,只是想到对方,就能得到安慰,获得支撑。但是现在智秀不在了,想到她只有难过,必须要放弃了,那么放弃什么,怎么放弃呢?

河源的答案是不仅放弃智秀,还连从前“有半之半就好”的原则一起放弃了。

取而代之的是“看着”、是短信、是为你做什么、是半途相见、是直接地诉说想念、是“我想见你,想在一起,想牵你的手”,是“我第一次体会到双向的感情”。为什么第9集文河源忽然开窍了,高歌猛进地成了行动派呢?因为他想通了,做出了取舍。(谁不为此大叫一声“好!!!”呢!感谢他想通了,并且行动了,才有了后面神仙般的爱情和互动。然后再想想被砍掉的四集里会不会还有这么让人心动的细节,是不是很心痛!今天也是对他韩收视率不满的一天。)

短暂地、深情地半途相见

还有很多前后呼应、对照的细节。比如录音室里忽然栽倒的设备和姐姐形容瑞雨的话。

瑞雨安慰智秀,让她找一个高处俯瞰、大叫释放,最终交由河源带着智秀设备在天桥完成。

第3集瑞雨告诉智秀设备自己在找开心的事情,第12集瑞雨让河源找让自己开心的事情。

反复出现的一些配乐和线索:Je te veux、《弥矢岭晚霞》、“像夜晚一般阴暗的下午”。

瑞雨、河源、智秀和姜仁煜各自需要的“一句话”。

第1集里河源和金勋疑惑瑞雨能与设备对话。两家字幕组翻译不一样,但同样指向瑞雨的特殊。

(不会韩语的苦痛QAQ妨碍我理解剧情为爱发电了)

河源在配送地待了那么久,一直是低需求,能待着就好。结果瑞雨一说冷,就说要买暖炉。

我以为河源知道自己为什么能睡着,结果瑞雨一说,他还真去实践排除,收获了各种睡不着。

关于悲伤和治愈:

这部分就逃不过要讲前两集和智秀了,铺垫会有点长。

好多人嫌前两集节奏慢、情节少、剪辑毁剧、看不懂,那我们就来理一理前两集。


个人理解的情节点,嫌烦可以不看这段

第一集的情节点:

·以河源为原型的新设备(雨夜*1、河源公司和经营内容);

·房东卷钱跑录音室关门瑞雨失业;

·河源设备找到了反应点(和智秀的挪威回忆、同事当着河源面问设备是否还喜欢金智秀);

·智秀和姜仁煜有芥蒂;

·热爱植物的顺好在农场待了9年(顺好和河源的关系、顺好奶奶在奥斯陆待了8年(意味着河源大概2005年离开奥斯陆));

·河源买下录音室(顺好离开农场成为录音室管理人、河源选中瑞雨帮忙买碗(河源的要求*1));

·瑞雨和智秀初见(瑞雨的初见理论*1、和顺好谈论智秀);

·瑞雨留在录音室开始新工作;

·凌晨先生和瑞雨初见;

·瑞雨在农场意外与河源设备对话(顺好讲跟叔叔的关系及其过去、找瑞雨帮忙给智秀录音(河源的要求*2)、设备叙述呈现奥斯陆回忆);

·瑞雨和凌晨先生第二次见面(瑞雨的夜盲症、疑惑凌晨先生就是河源、第一次深谈);

·瑞雨犹豫是否帮忙录音及生活状态(雨夜*2、反复听妈妈的录音、心怀愧疚被贴脸的全家福);

·河源和同事疑惑瑞雨能与设备对话【两家字幕组翻译不一样,但同样指向瑞雨的特殊】;

·瑞雨为第二次买碗见智秀及同意帮忙录音(智秀和瑞雨都去过精神科);

·河源在咖啡店外见到了智秀(BGM:be your moon);

·智秀收到了河源的信号(录音内容、配送地地址);

·瑞雨把河源设备与智秀联系起来;

·瑞雨和凌晨先生第三次见面(河源听到智秀的录音、瑞雨猜测河源性格、想促成两人见面、对河源讲初见理论*2、两人错位的初见印象);

·智秀和姜仁煜有芥蒂*2;

·雨夜*3(河源坐窗台、瑞雨听妈妈录音);

·瑞雨初次替姜仁煜录音混音;

·瑞雨替河源智秀制造见面机会(智秀避而不见、河源伸出手没能抓住智秀、瑞雨电话远观河源背影、瑞雨的初见理论*3)。


情节少吗?不少的,这还只是第一集的情节线索和关键点。该出场的角色、该交代的人物关系,其实基本已经说清楚了。有些弱情节的剧,可能一集还给不到这些信息量。当然,因为这些细节不是直接画人物关系谱那样清晰,而是被打碎了揉在整一集里,所以要安静看才能找到,一没耐心,很容易就被二倍速掠过去了。上面列的这些条目里,有些*2、*3的内容,是编剧和导演有意重复加深印象的部分,比如雨夜,比如各种途径播放的Je te veux,比如瑞雨分别对智秀、凌晨先生和河源的背影提到她的初见理论。这些也是和后面呼应的部分。我重看了才发现,第三集之后似乎再没有出现过让人难熬的下雨场景,一直像河源和瑞雨彼此治愈那样如春日般和煦,还有无数个像结尾那样完满的月夜。(写的中途看到篇评论,讲剧里的月亮隐喻,韩语里“文”这个姓写作“Moon”,第1集还特地给了“文河源”名牌的特写。录音室那幢楼的名牌也挂着“MOON”。真的妙极。)

第一集定调,第二集就是在这基础上补充完善。另有部分信息被有意地留在了后续,等待合适的时机作交代和打点。

顺说我觉得第二集,尤其第二集结尾,是放在韩国电影里也不输阵的。近几年看过的韩剧里,我不记得有能与之匹敌的情感打点和冲击力。如果说第一集只是合口味的喜欢,那么第二集给我的惊喜和伤害是山呼海啸程度的分量。坦白讲,不是为了写这个长评,短期内我是不会主动去碰第二集的。那么强烈的人死在你面前,但什么都做不了的无力感。怜惜韩瑞雨,现实中这样的情感冲击绝对会造成心理阴影。这也是瑞雨最后一集必须暂时分开,消解悲伤的原因之一。


个人理解的情节点,嫌烦可以不看这段

第二集不详细拉片了,只列些我觉得关键的地方:

·智秀电话责怪瑞雨(瑞雨悲伤的原因之一);

·智秀在弥矢岭告诉河源要结婚的消息;

·河源和智秀的数次通话和回忆;

·瑞雨和凌晨先生的咖啡店交谈(瑞雨无意识地将河源和凌晨先生联系起来);

·智秀的准备(植物们的自动浇水器和营养剂标签、姜仁煜的衣橱);

·智秀在咖啡店外遥望河源(回忆:智秀劝说河源离开奥斯陆和承诺);

·瑞雨和智秀的录音室深谈(智秀的‘问题’和‘一句话’、瑞雨父母的前史、栽倒的设备、尤加利和弥矢岭照片、致凌晨先生和流程图、智秀知晓凌晨先生的身份);

·智秀的和解之路(天桥、机场大巴、对河源妈妈的倾诉和道歉);

·河源的咖啡店等待和“终结”(咖啡店主的证明保证);

·姜仁煜的痛苦(对智秀离开的不解、低潮期开始、想着智秀弹琴、《弥矢岭晚霞》);

·“河源到底是谁?”(瑞雨解开谜题和收到的“留下吧”)

·最后一次通话(雪中的森林小屋、大自然的失误、河源的告别、瑞雨悲伤的原因之二);

台词和对话:(整理之后发现太长,基本删了,出于私心保留了这些)

“你知道源最后和我说的话是什么吗?不幸了再联系我。我不幸,却一次都没有联系他。我不会联系他,绝对不会。”【这句用的是另一个我不知道名字的字幕组翻译,感觉情绪更悲切一点】

“虽然我无法说我现在很完美地幸福了,但也无法说是不幸。适当的不幸,适当的幸福。(……)我过得很好。”【同样来自那个我不知道名字的字幕组翻译】

“智秀?(瑞雨?电话通了吗?我害怕,所以打了电话。)(……)(这里下了好大的雪。再往前走一点,就是我之前住过的地方了。)(……)(在听音乐吗?挺好的。)([BGM:弥矢岭晚霞])(本来害怕的。真好听。以前经常跟小源来这里。)联系救援队了吧?那里也有这种的吧。(说是在来的路上了。)那么挂电话吧,省一点电。(那样也好。)”

“再等一下,再等等!等一下……河源……河源!再等一下,再等等,智秀——喂,智秀——(好害怕。)[雪塌了]——”


前两集的细节清点完了。再强调一句,我觉得好多人说节奏慢、看不懂的前两集是这剧精彩且独特的部分,甚至说是最紧要的重头戏也不为过。当然这里有个人审美和取向的差异,不好强求,但因此而错过《半之半》真的太可惜了。

·为什么需要智秀出场且死在第二集末?

全剧12集,无论智秀以哪种方式出场,都有弹幕在刷“好烦”“水戏”“又来了”,被排斥程度和骂顺好长得老恋爱脑、姜仁煜自私自利小心眼的频度不相上下,真情实感且长情到让我叹服的程度。

判断一个角色是否必要,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删掉他/她,看剧是否成立。然后你就会发现,《半之半》的剧情要顺利推进,很难躲开智秀。因为河源十年的单恋对象是她、开发设备的直接原因是她、让河源瑞雨相识并牵线促成恋情的是她、过去承诺且最终推动揭开河源母亲去世真相的是她,所有的情节点和伏笔都与其有关。所以智秀存在的理由之一:情节需要。

那她不直接出场,从头到尾以设备姿态出现或者活在记忆里呢?不是不可以,但会影响整个剧的叙述方式和节奏,每次出现带来的信息量更少,剪辑会比现在被人嫌弃的更细碎,具体例子请参见《那个男人的记忆法》里,以雪夜为信号不断重复、逐渐给出信息,最终拼凑成的初恋死亡真相(这段只要出现,永远是该集里最让我暴躁不爽的弹幕刷屏时刻。这剧已经是近期节奏快、不狗血、男女主脑筋清爽不纠结的韩剧典范了,每到此刻依旧被骂成狗,主创被寄刀片无数,不敢想《半之半》这么操作会被骂成啥样)。吃力不讨好何必呢。所以智秀出场的理由之二:叙述需要。

那么智秀出场,又死在第二集末是为什么?情感需要。《半之半》宣传海报上四个主要角色,除了顺好是间接联系,另外三个都与金智秀密切相关,对应的是情感关系中最切己的部分:十年单恋对象、倾诉父母去世的朋友、挚爱却有芥蒂的妻子。智秀是支撑他们角色厚度的重要情感辅助,抽掉她,那三个角色的形象会被直接削弱。因为人物设定是死的,要通过人物关系才能活起来,性格、行动、前史这些附加元素想得再多、再合理,都不如直接呈现他和周边人物的互动来得自然立体。

第二集的核心是什么?智秀遇难身亡。这件事甚至是整个《半之半》情感氛围成立的至关重要点。如果智秀不死,河源的单恋不会变成连1%可能性都没有的执念和死局,它的结束也不会来得那么延宕和艰难;瑞雨不需要承受隔着电话听着将死之人的害怕而无能为力,幻听、失眠,再次面临有人过世的大自然失误,以及临近剧末被请求销毁智秀设备的痛苦;姜仁煜不会直接从低潮掉进坑底,被迫接受少年时的一次无心之失,间接导致两个人死亡的现实和累加的复杂情绪;顺好也不用抱着救活濒死植物的心态,不明不白地移情,介入叔叔和姜老师之间。他们都是很好的人,立体的、复杂的、不完美的人,才一直放不下智秀,需要她不停地出现。

编剧用一个角色的死亡和余韵,补足了文河源、韩瑞雨、姜仁煜、文顺好四个主要角色的情感成色,并且让智秀以各种形态串联情节,过渡情绪,多厉害啊。好的作品里,所有角色都是不可或缺的。

编剧的功力、制作团队的用心,一个电视剧做到这种细腻程度,还要求啥啊,多看一眼《半之半》吧!

·因何悲伤?如何治愈?

第12集瑞雨说“害怕悲伤”,因为看见河源就会伤心,所以要暂时分开。河源同意了,安慰她的那些话里,有一句很重要:“绝对不要因为悲伤就倒下”。这两个人都经历过导致家人去世的大自然失误,都有很强的共情能力,最重要的是,他们都知道悲伤有多大的破坏力。所以这次分开,并不是瑞雨矫情,更不是临近结尾为虐而虐。这是铺排了十一集的情绪隐患,不解决人是会垮的,也会拖累他们的感情。不解决这个问题会导致的严重后果,请参照智秀和姜仁煜,这四个人、两对关系,是很鲜明的对照组。

不存在“介意智秀插入他们中间”。就是这两个人的问题,或者更简单说,确实是瑞雨的问题。不仅是看到河源原谅姜仁煜觉得可怜,还有当初想让河源智秀见面的鲁莽歉疚、没让他们见到面的遗憾、隔着电话救不到智秀的无力、知道河源母亲同样死于大自然失误的三度暴击、被要求销毁智秀设备的压力……所有压垮人的情绪都不是一天、一件事造成的。

剧里治愈的方式:找到珍贵的人,拒绝让自己为难的请求,为自己着想、重视自己,从安慰的话语里获得力量,跟悲伤的过去和解,寻找让自己开心的事。

每个人都该配个瑞雨设备,治愈小天使

我看这剧最大的一次情绪缓解来自姐姐

·大概是多余的话,但我想说(表情:略略略)

所有的剧都在讲人和人物关系,但是剧本身的叙事是有侧重的。比如有同样气质的《春夜》,主线落在李静仁和刘志浩的关系变化上。虽然没有一般意义上的狗血冲突,但是剧里李静仁和同龄女性们可能遇到的困境、遭际,如何破解,连带着发生了什么变化,都是剧情的重点,是明确要讲的东西,所以它还是写实的,走情节线。这样的剧二倍速或者一边干活一边看没有太大的妨碍,因为重点是要看到变化(我坦白,《春夜》就是边干活边看的,但不耽误我喜欢它。这剧会变成我的韩语学习材料,所以会细看的……以后吧,毕竟我有拖延症)。但是《半之半》呢,我觉得它是写意的,旨趣在情感的流动、细腻的情绪变化、隐秘的情感创伤,它所呈现的东西不是那么明确,可能一个细微的表情、闪躲的眼神,那么这时候开二倍速或者三心二意,它就很快掠过去了,看不到就是看不到,自然会觉得闷、没内容。这不是审美的差异,而纯粹是叙述方式对观众的筛选,所以这剧评价两极再正常不过。

近几年看剧刷弹幕和微博上对影视作品的评价,常常让我很焦灼。其中一个原因是部分观众对脸谱化角色、固定人物关系搭配和单一情节模式的接受及要求。比如男女主亲亲抱抱举高高,坏心女二恶有恶报,功能情敌男二自动出现推进剧情,大度理解绅士退场,HE。看着弹幕里成片的“来个情敌”,真的白眼翻到天上去。讲道理,我也喜欢偷懒看不用脑小甜饼,但是换个脸的情节连连看真的有意思吗?还有越收越紧的对主角情感纯粹度的要求,继续白眼翻到天上去。人是复杂的,感情亦是。不要老关注纯不纯,更不必到洁不洁的程度,过于强调纯粹、要求正面,欠缺张力,易折易断易碎,一点趣味都没有。

用心做剧,不仅是设计巧妙的情节和转折,描绘感情,展现人与人之间关系和情感的复杂曲折,也是用心的一种。

最后的最后,《半之半》应该还有好多拍好的素材没放出来吧。第3集预告里瑞雨拿着花说担心河源、第12集预告里姐姐和敏静学生去爬山纾解,这俩都没出现在正片里。QAQ想买带所有未播素材特辑的套碟(嚎啕大哭)。

感谢看完我的碎碎念。谢谢有《半之半》陪伴的四月。

发现这篇又被翻上来了。当时还答应别的同好要做补充,结果我真的太懒了(羞愧。厚脸皮说我还写过《春夜》刘志浩和《半之半》文河源的角色比较,自我感觉还不错,大家走过路过看一眼呗。《不一样的角色,不一样的丁海寅》: //movie.douban.com/review/12559979/

 3 ) AI治愈和自然意象的半途相会,解析《半之半》短暂又依恋的爱

公众号【霧風誌】欢迎关注

AI治愈和自然意象的半途相会,解析《半之半》短暂又依恋的爱

丁海寅、蔡秀彬主演的治愈系韩剧《半之半》(又名《一半的一半》)于12集完结了。这个故事关键词很简单——单恋。男主河源的单恋,女主瑞雨又单恋上河源,相互治愈的故事。豆瓣评分8.4。以下简称“半半”。

治愈系文艺基调,构图衬托半半巧思

半半是并不讨喜的慢节奏文艺剧,它在拍摄中途,因在韩国收视低迷而临时决定缩短,16集变成12集。

相比同时段的悬疑高能剧《无人知晓》和《365:逆转命运的一年》,半半开篇就显得太过柔弱,文艺片特有的慢节奏,缓缓地铺垫、渲染、带入情感。

而大部分的观众没有耐心和较强共情能力的话,面对竞争对手强,门槛高,题材又挑人,就会望而却步。“单恋”主题本身,也限定了这部作品的格局,容易单薄。

半半的看点,可以落在另一主题“AI療愈”上,独树一帜,几乎没有韩剧拍过。几年前流行的机器人题材的内核,不过是“复仇”、“恋爱”,没有进入療愈的阶段。

男主河源发明用于心理治疗的AI设备,一个长得像充电宝的东西。在我看来,这个设备的长相应该更具科技感。

他和AI对话,但必须找到“反应点”,AI才能“激活”。他用智秀的声音来测试,寻找反应点出现的规律。但智秀因为老公失误害死了河源妈妈,避而不见河源,不久意外死于雪灾。

没有被治愈早早死去的智秀,是个典型的悲剧人物,她把河源的不幸、老公的不幸,都变成了自己的不幸。从这个两个构图可以看出,她是被框住的,甚至在大雪死去之前,她的空间被挤压到只有一个小缝隙,颜色也是冷峻的灰蓝色。

河源和瑞雨,构图上也有暗示,两人中间还有智秀的时候,是被窗户竖条的隔断的,代表被限制住的关系。对比在一起后,两人没有被框住的画面。即使,窗外下雪是冷色,但他们在窗内裹着一条毛毯紧贴在一起,两旁是黄灯,让通过冷暖对比,画面也有了温度。这些都是导演的巧思。

因为缩减4集,前半部节奏慢悠悠,后半部节奏明显飞快,主角配角比重不均匀,正是因为主线的情节推动,和冲突点放在了男二身上,导致他的戏份太多。真正的主角感情体现得不够。

结局虽然把每个人都治愈了,但明显最后几集的剪辑也显得断裂,仓促,是很遗憾的部分。

本色演员:丁海寅把徐俊熙、刘智昊、车贤宇、文河源都演成了他自己

评论里常有人说,丁海寅总接文艺爱情剧,只会演奶狗型暖男,他是不是定型了?

我真要为丁演员说一句话,在《认识电影》这本教科书级的电影书中明确指出,演员风格有两类,分别为本色演员和性格演员。

简言之,本色演员是用自己的气质和自我性格去创造人物的,演出来让观众认为这就是演员他自己;性格演员是指演员本身与人物很不一样,演谁像谁。

从目前丁海寅担当主演的作品中看,我认为他属于本色演员,并不是角色单一或者演技差。明明是不一样的人物性格,但他演出的感觉,可以让观众错以为那些都是丁海寅自己,和他独特的气质和演技有关。

例如丁海寅第一次演男主是在《经常请吃饭的漂亮姐姐》中饰演徐俊熙,活泼开朗,勇敢追求姐姐的小奶狗一只。即使是和韩国获奖无数的孙艺珍前辈搭戏,丁海寅也并不逊色。因此获得了导演安畔锡的青睐,又找他合作了第二部剧《春夜》。

《春夜》中他饰演单身爸爸刘智昊,展现了成熟隐忍的一面,从造型、穿着上面可明显看到,同样在微笑,不同于徐俊熙满满的少年感和横冲直撞的自信感,刘智昊更偏向是踏实、稳重的好爸爸形象。至于《漂亮姐姐》和《春夜》整个风格如此接近,则是因安畔锡导演的个人风格太过强烈。

《柳烈的音乐专辑》是丁海寅第一次在电影中饰演男主,是关于初恋的故事。亮点在电影高潮部分,他追着女主的车狂奔,试图挽留女主,他跑得整个脸、嘴唇发白,仿佛下一秒就会倒下。因这部影片,他获得韩国电影青龙奖的最佳新人男演员提名。还被这部电影的编剧挑中,继续出演她写的作品,就是《半之半》。

文河源,我认为是丁海寅演出情感最细腻的一次,大特写极多,河源又是情感复杂而不轻易表露的类型,几场哭戏感染力超强,看了也会跟着哭。我想丁海寅没挑错剧本,半半这样的宝藏剧,需要细品。

人文关怀与自然关怀,意象与立意的完美结合

AI是人文科技的产物,剧中提出用于心理治疗,是一种人文关怀。

现代社会中一个人要有多封闭,又多不想走出来,才孤独地,自己开始某段感情,又自己决定哪一刻结束,自己发明AI试图療愈自己,或抱着怀念沉溺下去。

剧中AI療愈展现的部分,很可惜没有更多展开,只有和瑞雨同住一个民宿里的敏静,她通过AI,解开了失去女儿的心结。

如果可以多几个例子,AI療愈的立意会得到更好的彰显。比如,瑞雨有一段妈妈的录音,她总是循环播放,思念自己因山火意外去世的父母。

半半的立意之高,除了AI療愈的意涵,与人为科技的介入不同的是,展现了对大自然的态度,自然关怀是韩剧中最少见的。

瑞雨的父母死于山火;河源的妈妈和初恋智秀死于雪灾;智秀最喜欢的诗名叫《弥失岭的晚霞》。

同时瑞雨拥有火的特性,温暖、明朗、对感情很勇敢。她的滤镜一直是暖黄色。

河源携带雪的特性,冰冷,忧郁,纯情,后被瑞雨融化。这样的意象结合影像,则如图顺序,一开始忧郁时的滤镜是冷色,初遇见瑞雨时变暖色调,但他仍站在黑暗的一边,可明显看到墙作为明暗的分界线,将画面刚好切成一半,这个构图有点明主题的巧妙,我特别喜欢。待到两人幸福的样子,则是非常明亮舒服的暖色调。从第1到12集,河源的色调肉眼可见地,从冰雪一样的男人,变成了有烟火气的男人。

智秀联结最多的是晚霞,诗意、温柔、闪闪发光的女性美,但稍纵即逝,似乎即将堕入黑暗。滤镜更加复古。

而瑞雨在一开始就对智秀说过:“大自然也会失误。”

这句台词出现时,瑞雨和智秀被框在录音室的方形玻璃中,这样的构图是为了让这句话更为沉重——自然的力量是沉重的。

结尾的时候她又一次提到了自然:“回家的路上,回头一看,天上挂着特别漂亮的晚霞。同一个时间去上班,昨天还很黑,今天却很明亮。每个季节都在自己变化,我喜欢看它变化,一直在一点点地改变,就是在和世界玩躲猫猫。会好起来的。这世界会自己改变的啊,就去依赖它吧。我会好起来的。今天很冷来着,明天,会很温暖。我会好起来的。我最喜欢17度,很适合散步啊,正适合恢复的天气。”

自然会失误,也会改变,我们可以依赖它,如同时间、季节的流逝,过不去的事物,也会过去的,是可以被治愈的。

这也是我认为半半最治愈的地方之一:不强调人性本身的冲突,而把人放入自然世界中,既表达人的渺小、无助,也表达了幸运、不幸都是生活本身的自然性。人本身,就是自然的一部分。

如同河源所说的:“适当的幸福,适当的不幸。”

山火、雪灾、晚霞,最后还有一个属于自然的意象——濒死的植物。

濒死植物的象征代表是女二顺好(河源侄女)和男二姜仁煜(智秀老公)。他就是那株濒死的蓝桉,花语是霸道、寂寞孤独。

顺好知道姜的真相后,首先选择帮姜隐瞒,实际上是出于私心,不想她自己拯救的“植物”再次枯萎。

同样她也把自己当做植物,在她低谷时,她说:“如果有人给我浇浇水、晒晒太阳就好了。

植物可以浇水、晒太阳救活,人枯萎的时候要如何自我治愈呢?在这里,人文关怀和自然关怀又微妙地联系了起来。

半半有着与众不同的关怀,同时又带着令人惋惜的不完美。这样的半半,不知道怎么的,似乎有了人情味,有了意义,舍不得放下。

“我们半途相会吧,短暂的,依恋的。”拥有这样温暖的《半之半》,是或许某个春天会再打开的作品,是可以只喜欢一半的作品。

 4 ) 关于“半之半”这个词的理解

突然在想河源那句“我只要智秀的半之半就好”,想到一个在具象上对这个“半之半”(반의반就是1/4)的理解----完整的爱情需要双向奔赴,而在“我”和智秀的之间,只有我这一半的感情,只有“我”这一半的感情那也可以单方面付出吧?可“我”连见都见不到,在“我”该付出的单恋里,“我”只能做到思想(思念)的这一半,(没有现实的那一半) 也就是河源说“只要她的半之半”,意思是--能让我想想她,让我独自以为她在我身边就足够了。同样的,对于女主而言,半之半就是她那“1%”。他们对自己最初的“半之半”选择不同,男主放弃了,女主坚持了下去。所以,结局的理解应该就是,我们最初各自坚守的半之半没有关联,但我发现你的半之半才是我该守护的东西----是能让我从难过中走出来的,抓住生活的重心的东西。于是,我愿意并决定去拼凑你的半之半。(站在男主的角度来理解)

 5 ) 半之半》提前收官,比剧情更精彩的是弹幕区,唯一遗憾是这一点

由丁海寅独挑大梁的文艺爱情片《半之半》因为收视率持续低迷,原定16集被压缩至12集,大结局已于28日晚提前一周播出了。

新剧《半之半》的收视垫底是事实,剧情寡淡也是事实,但并不代表这部

相反,猫君觉得这部剧很治愈很温暖,尤其适合夜深人静入睡前独自观看。

相信看完《半之半》的朋友们都和猫君一样已被故事里的主角配角所治愈,心境也变得成熟笃定了许多。

《半之半》精彩之处就在于此,用平凡的故事打动我们用细节治愈我们,最特别之处就是这部剧的追剧体验很独特很美好。

留下来的观众都很齐心,因为更新时段的缘故,凌晨弹幕区的人并不多,大家不吵不闹,安安静静地观看。

每当有疑虑或出现精彩片段时,大家总能不约而同地在弹幕区交流自己的想法并分享小确幸。

这种感觉就像互相倾听的朋友,虽然是一个人追剧,但全然没有孤独的感觉。凌晨追剧难免疲乏,但因为有她们的陪伴倍感温暖且充实。

1个小时匆匆流逝,剧里的人物互相治愈,屏幕外的我们也在陪伴彼此,这种感觉真的挺好!

这部剧没有勾心斗角的狗血镜头,没有扑朔迷离的撕逼情节,也没有绝对的恶角,故事的主角配角都是受过伤的普通大众。

全集最大的矛盾点在于男主和男二之间的冲突,但最终还是被导演用感性的镜头处理的颇为感人,大结局也是如此,基调哀伤但不乏希望。

河源和仁旭最终冰释前嫌,因为瑞雨的善良和鼓励,河源最终选择了对彼此最好的方式——原谅了间接害死妈妈的仁旭。

而仁旭因为智秀的信将9年的心结彻底打开,原来妻子一直深爱着自己,并明白了自己不是夹在她和河源之间的男人。

当仁旭将智秀的合照放在门外绿植上而不是放在琴谱边时,当舞台下恍惚看到智秀对他灿笑时,仁旭脸上的神情已经表明了他在向已故妻子作最后的道别。

放下心中的心结,学会和过去释怀,我们才能够迎来新的人生。

仁旭因为顺好的鼓舞重拾了钢琴梦,不再消沉度日,大结局导演对于两位的感情线虽然做了留白处理,但不难猜测两位一定是携手并进的关系,或恋人或朋友,每个人心里都有答案。

而河源和瑞雨的感情线很清晰,大结局瑞雨因为智秀的请求“请销毁我”后怅然若失而心碎痛哭,心中的苦闷无法宣泄而失眠。

善良的瑞雨不想做个罪人,也无法理清自己到底是不是夹在河源和智秀之间的人,还是和河源并肩前进的人。

所以大结局便上演了一出“瑞雨提分开”最后10分钟强行开虐的戏码。

短暂的分开是为了更好的重逢,分开后的瑞雨开始反思最终在恩珠姐姐那里找到了出口,而河源也因为心中有爱勇敢地前往挪威正式向妈妈告别。

大结局和首集的多处情节来了个前后呼应,但不同的是,曾经漫天飞雪的刺骨寒冬已经过去,眼前的是一片生机盎然的春天。

温暖的微风,青青的草地,美丽的晚霞,河源嘴角的微笑,这些都象征着希望。

全集河源和瑞雨的亲昵戏尽显与牵手拥抱,全集只有1次蜻蜓点水的吻戏,导演的镜头很克制也很高级。

最好的爱情究竟是什么呢?不就是开心时能陪着笑,失意时能倾听吗?踌躇时能鼓励吗?

拥抱是一切的力量,我需要你,我爱你。

而深情的拥抱恰好是最让人有安全感的表达,比亲吻更能表达温暖和珍贵的感情,而如今的我们恰好很少人能做到这一点。

《半之半》教会我们很多,用故事主人公前后的对比告知我们“再不堪的过往只要不放弃总会迎来转机,再难以启齿的伤痛总会有云淡风轻的那一天”。

除了主角以外,配角的故事也很感人,最温暖最走心的恩珠姐姐并没有和昌燮反目成仇,虽然做不成恋人,但昌燮心中将最好的祝福献给了她。

大结局下班途中的昌燮偷偷用钢笔在恩珠的名字前画上了一个爱心,预示昌燮很可能会重新回到民宿并重新追恩珠,不管结局如何,真心祝福温柔的恩珠能够真正幸福!

敏静同学在恩珠民宿得到了治愈,在恩珠,实习生弟弟,以及瑞雨的目送下,勇敢地重新出发,女儿早逝带来的伤终将在忙碌的工作中慢慢抹平。

前几集,瑞雨因妈妈爸爸的突然离世而伤心难耐,在人生低谷拉她一把是调音师素未谋面的殷奶奶。

两人也是互相治愈的关系,大结局里敏静隐约听到了瑞雨的声音,坐在医院大厅里的殷奶奶正在对着“瑞雨盒子”聊着天,独居老人的情感缺失也是这部剧映射出来的现实问题。

《半之半》大结局并不完美,有部分观众也在抱怨糖分太少,最后一集同框次数屈指可数,但事实上不完美的结局才是动人的,意犹未尽的。

比催人泪下的剧情更感人的其实是弹幕区半迷们的凌晨打卡以及互相打气,这应该是其他剧没有的一个现象。

“谢谢你,半半,治愈了我整个春天,2020年继续加油!”

“感谢在这里遇到大家,半半再见,还会经常来看看!姐妹们一定要幸福!”

“希望今年我也会遇到自己的爱情,不会受伤,只有治愈。”

“一起约定,每年看一次吧!”

“就这样告别吧,虽然对我来说不是最美好的结局!”

“明天真好!”

“世界上至少还有一个人爱着我吧,这个世界真的很美好,我们要更好的生活下去!”……

弹幕区的留言比台词更戳中泪点,这一点也恰恰证明了《半之半》是一部成功的治愈片。

每个人物的感情很暖,不会甜不会齁,但充满了温柔又坚定的力量。

瑞雨的一半加河源的一半,加在一起就如同天上的圆月一般美满又温馨,糅杂一起才有了足够的力量与过去挥手与未来招手。

感谢《半之半》治愈了我们,用温柔的只言片语抚慰了我们内心最柔弱的一面,让那些迷失在纷繁世界的人们在黑夜里找到慰藉,学会善待自己和生活,学会珍惜擦肩而过的缘分。

“没关系,努力生活!坚持!”正如这句台词一样,我们不要被短暂的磨难所击垮,正如弹幕区所言那样“这个世界很美好,努力活下去!”

象征爱与希望的《半之半》已经温情收官,但属于我们的故事仍在继续!也只能继续!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猫猫钓娱。(原创不易,侵权必究)

 6 ) 半之半的碎碎念

河源和智秀之间的感情是怎么样的呢

在挪威,只有两人是韩国人

日出在一起 日落分开

一起学韩文、一起念诗

父母去世的时候,智秀陪着他

不是爱情、亲情、友情中的一种

是这三种的结合 复杂的感情

是这世界上最了解对方的人

所以

即使智秀结婚

河源说我还是会一直爱着你

不幸福的时候要联系我

这不完全是爱情可以达到的境界

不幸福随时联系我 什么时候都可以

这个时候更像是亲哥哥或者弟弟

让瑞雨去接触智秀

感觉智秀会喜欢她

知道瑞雨见过河源 太好了

河源应该喜欢瑞雨 瑞雨也能治愈河源对吧

智秀是这样的心情吗

在挪威抱着墓碑 说阿源的情况 道歉

走小时候一起走的路

这么多年压抑在心中的事情都不算什么了

最后没有给河源打电话 没有给老公打电话

智秀给瑞雨打电话了

要和河源说的话太多了吗 不知道从哪里说吗 要怎么将这一切呢 河源应该都会明白 智秀也知道河源会明白 告诉瑞雨吧 瑞雨也会告诉河源

看这几集会很好奇智秀是什么样的女人

能够让河源暗恋十年

看完之后 这个人值得他喜欢十年

而刚好是他 才能喜欢这么久

智秀和河源之间的感情是那么美好

才让人更悲伤

想哭 又想笑

大自然也会失误

智秀走的很突然

幸好 走之前 她想通了

谢谢你来过 这样 走的时候 我也觉得是快乐的

半之半 有位置就好 这样就好

 7 ) 不一样的角色,不一样的丁海寅

好些人太依赖视觉,看到相似的发型和衣装,就默认是同样的角色。其实不是的。文河源不是刘志浩,也不是丁海寅本身,虽然他曾在宣传里说过这个角色和他本人有90%的相似。我更愿意相信他在每个角色里混入了一部分自己的碎片,让他们沾染上丁海寅的气息,但又不能拼凑成完全的丁海寅。《春夜》和《半之半》或许能粗率地归为同一类治愈系韩剧,被赋予了类同的季节背景(有趣的是前者名字带“春”,实际是夏天播的,像是故意要在夏季的燥热里回味春夜的凉宜;后者名字不带季节信息,谈论隐幽“卑微”的单向感情,却像春风一样和煦舒缓)。同一个演员、差不多的发型、相似的穿衣风格,然而说话的神态、语气,眼神和行动线,太不一样了。复习的时候看到刘志浩不自觉地形容自己:好欺负。你能拿这个词去比文河源吗?必然是不恰当的。刘志浩说完这个词以后,被恋人的直白戳到了一直以来的委屈和小心翼翼,躲到一边直接哭了出来。河源呢?骄傲说自己从来不哭,结果在意想不到的地方翻船了,被捉到马脚也会慌张不好意思,想通了就从容笃定地重复“留在我身边”。不一样的戳人。 因为收视率不高、被嫌弃节奏慢而砍掉四集真的无处说理,这剧明明就好在画面和情绪的留白、呼应。谢谢编剧、演员和团队选择并制作了这个剧,且在被砍掉了“半之半”以后,仍然给出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作品,这在遍地烂尾的情况下多么难能可贵。希望看剧的人都能意识到这个剧的美好,包括所有角色的复杂性和各自的取舍得失,以及人与人之间细腻幽微、无法简单归类定义的情感。p. s有人知道韩剧播完后会发行套装碟或者剧本吗?这剧太上头了,以至于想收碟、收剧本、收OST,河源、瑞雨在配送地(好喜欢那栋房子和院子)的日常生活我能捧脸傻笑看一百集。


原文是剧刚完结的那两天,看到有评价说丁海寅在重复自己,一时气愤下抱着手机硬打字写的(我那么怕麻烦、不肯多花力气的人,为他写了一千来字短评和近万字长评,单方面宣布是真爱,不接受反驳),来不及展开就有点仓促。感谢豆瓣可以编辑,重新补充下细节,叙述两个角色的不同。

连续拍了《经常请吃饭的漂亮姐姐》《春夜》和《半之半》,好多人说起丁海寅就是慢节奏文艺剧专业户。在《半之半》收视不好、被砍掉四集后,这一评价又滑落成“丁海寅再慢吞吞不转型就来不及了!”让我一个旁观的人都觉得焦躁。(对这些评价焦躁,而非对丁海寅和他接演的剧本、角色。我觉得他挑本子的眼光很好,目前看不用担心这个问题。以及所谓的“演员转型”,本来就是个伪命题,因为这种观点默认他有个类型,且单一重复不好,所以要拓展或者转变类型。但实际能做到适配每个剧的气质就很不错了,没必要局限于这个“型”。或许这个问题替换成广泛考虑不同题材的影、剧比较合适,挖掘演技的可能性。)

实际要评价一个演员,尤其评价他演绎的角色,是要放到具体的作品里去说的。因为人物要靠他的性格设定、身处环境和际遇中的行为反应,以及与周边角色的相处和衬托来成形。单一靠剧的风格和角色乍一眼的观感来谈论,是无根之木,失去了比较的情境和评说的依据。

加上好多人依赖视觉,因为是同一个演员、发型衣装相似,就默认是同样的角色,有了他在重复自己的错觉。其实不是的。

文河源不是刘志浩,他们说话的神态、语气,眼神和行动线,太不一样了。只说一个细节:

《春夜》第9集,刘志浩给自己下了个定语:好欺负。而同一场景下,李静仁对他的描述则是“舒服”,像恰好服帖的枕头。

在此之前,两个人一直在为能否走到一起纠结,又担心在一起了能否处理好他们周边已经有的问题。在遇到李静仁之前,刘志浩是个有五岁孩子的单亲爸爸,随遇而安,不奢求其他。即便是希望他拥有家庭的父母,也是退而求其次地要求他找个人就好,所以在最初听到李静仁未婚而表现出反对的态度。男二也因为他有个孩子,觉得自己稳操胜券。👈这是社会现实的一面,对单亲家庭的有色眼光。剧里从刘志浩的体态动作、语言和旁人的话里,勾勒出了这个一直以来带着小心翼翼、委屈来生活的老好人角色。他鼓起勇气走向李静仁,给出了他的承诺,然后突然被她的告白戳破,一个人躲到屋外,在街边直接哭了出来。

同样的哭的场景,《半之半》第6集。在久等智秀未至的前提下,忽然被老板的话和现实刺痛:那个人不会出现,见不到了,他等的人不在了。骄傲地说自己从来不哭的文河源摒不住了,当着外人的面失态地流下泪水,独自在门外平复心情。或许在那个时刻,在他们约定的地点,他才不得不接受智秀的死亡。

后一场河源、瑞雨的戏也很有趣。河源一直不好意思,避开瑞雨探究的目光。

瑞雨取笑他,请问你是那位从来不哭的先生吗。河源窘迫又更不好意思,原来会哭啊,我今天才知道。

接着瑞雨又追着打趣,你不是担心我才来的吗。河源忍不住摸着脖子又擦鼻子地尴尬回应,本来没想这样的。

然后对着空气叫出租车,掩饰意想不到哭了翻船的羞涩,被捉到马脚的慌张。而后就是这集结尾从容笃定地宣告:希望你来来回回地出现在我面前,我需要你,留在我身边吧。

两个角色,细品之下,不一样的戳人。

韩剧常能描绘出理想的情感关系,尤其擅长写出普通人之间的适配感情模式,比如《春夜》里的李静仁、刘志浩,再比如《半之半》里的文河源、韩瑞雨。

剧的风格类似,也有不同。《春夜》和《半之半》虽然能粗率地归为同一类治愈系韩剧,也被赋予了相近的季节背景,但前者名字带“春”,实际是夏天播的,像是故意要在夏季的燥热里回味春夜的凉宜;后者名字不带季节信息,谈论隐幽“卑微”的单向感情,却像春风一样和煦舒缓。

都是丁海寅,也不全然是丁海寅。虽然他在《半之半》的宣传里说过文河源和他本人有90%的相似,但我更愿意相信是他在每个角色里混入了一部分自己的碎片,让他们沾染上丁海寅的气息,但又不能拼凑成完全的丁海寅。

另外闲扯一句,我觉得刘志浩、文河源的“锅盖头”是能最大程度发挥出他温柔包容气质的造型,所以相连的三部剧,我更倾向于后两部。漂亮姐姐里当然也有亮点,比如他们在饭馆桌下握手戳破窗户纸前的所有暧昧试探戏份。但真的,我喜欢锅盖头造型,眼镜更加分,再加上漂亮姐姐更偏现实的女主性格设定和由此引发的故事线和行动线,导致我没看完它,让我讲,我是讲不出一二三的。(飞速逃跑)

期待下一部作品里的丁海寅。

截图来源:《春夜》出自小玩剧字幕组,《半之半》出自神叨字幕组。

 短评

只要一半的一半便满足了。一部超级治愈的电视剧,在夜深人静的时刻抚慰心灵

6分钟前
  • 凌枫
  • 推荐

无敌爱丁海寅小哥哥,小眼神不要太迷人。演的太好了。深情角色看的又痛又浪漫。画面唯美,天花板上的树影,编剧和导演真的是温柔浪漫的人。声控迷倒,深情梗还是戳我。我也曾像女主一样很喜欢看着他,想起他的时候会自顾自的笑,希望他不要知道,让我一直能留在他身边。我也曾经只是听他叫我的小名就会被治愈,只要不停呼唤我,就可以被安慰。编剧和导演太懂了单恋了。或许这就是所谓为了感动自己的单恋吧。喜欢导演镜头下的主角视角,一个人爱一个人的样子,怀念一个人的样子,珍惜一个人的样子,陪伴一个人,很美好。期待那1%的可能性会变成什么样。他们的爱太温暖了,别忘了让自己快乐,也别忘了拥有你爱的人给你的重心。

7分钟前
  • 女宛心兑
  • 力荐

画面很美,我也想有一家树叶影子可以印到天花板的咖啡厅。午后摇曳的树叶,特别的美好。人工智能有点强加进剧情的感觉。看完第二集,我感觉除非女二死了很久很久或者男主失忆这种剧情,男主女主怎么也不可能走到一起吧。男主女二羁绊了三十年了吧……

9分钟前
  • Justina
  • 推荐

从70%的徐俊熙到80%的刘志浩再到90%的文河源,你将自己融入角色,像春天里写不完的情诗

12分钟前
  • 力荐

我终于看进去这剧了,还是很好看的。丁海寅的剧果然没有不好看的,这个女主也好可爱啊。是很暖的治愈故事。

14分钟前
  • 明天开始戒db
  • 推荐

头两集确实没处理好,才致收视扑街吧。但是恋爱细节及寄宿家庭美好到我。就是女二的处理有点迷。因为砍了4集的原因也不能这样。导演还是拍电影吧。电视剧不能这么来

16分钟前
  • 楼道里的蘑菇
  • 推荐

很舒服,慢慢的节奏~

18分钟前
  • grapefruit
  • 力荐

虽然丁海寅总是接这种剧但还是好适合他!!!我好爱这种慢节奏的剧啊!

22分钟前
  • clairo
  • 力荐

看了三集,有的剧高开低走,有的剧低开高走,我觉得它是普开高走,第一集云里雾里,第二集懵懵懂懂,第三集渐入佳境。丁海寅现在能把一个困了没睡醒硬撑着站在外面聊天的眼神都琢磨和演绎的那么真,可以啊。他真的是越来越可以了,一直在认真演戏的好演员。

26分钟前
  • 伦敦孤独患者
  • 力荐

好喜欢这种慢节奏,文艺的剧,感情细水长流的,很治愈,里面的bgm我好爱,海寅欧巴还是那么帅,太深情了,女主我也爱了,漂亮妹妹谁不爱呢,追剧追剧

27分钟前
  • OrangeSoda
  • 力荐

谁不想被小时候长成南多凛长大长成丁海寅的小哥哥暗恋十年呢

31分钟前
  • Danparo
  • 推荐

正儿八经是一部用了心的韩剧。不浮躁的,不徐不急的展开和发展。但这类剧的通病就是高潮只有有限的几个点,那些点以外的内容,需要咱观众极大的平静才能达到共情。

35分钟前
  • 飘摇的芋头
  • 推荐

美。虽然美得有些梦幻,有些不真实,有些乌托邦,甚至有些善意安抚的“假”——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美就足够了,不止是演员美的外貌与举止,整部剧从镜头语言,到置景布光,到服化妆造,到情感氛围,已然达到了一种和谐天成的境界——短短十二集,我无意识的发现自己也看得很慢很慢,而“慢”下来本身就很美,让人有充足的时间来欣赏,亦有漫长的余韵去回味。

37分钟前
  • GIVIND
  • 推荐

看到某个人很安心,难过时听到声音就会得到治愈,真的是无敌幸福的事。男女主相互治愈,相互成为对方的力量和温暖,简直人生理想cp。男二和女二有点无语,设定的之前的事故也假的很,可是这部剧即使砍了4集,还是硬生生因为音乐,服装,场景,台词和男女主颜值和CP感给拯救了。另外,恩珠民宿里的每个人都真实且可爱,其实可以单独衍生出另一个剧。anyway,总的来说,还是符合治愈系韩剧的行列,且女主打败之前丁海寅的所有女主,成为和他最搭的第一名。音乐真心太好听了。感觉低谷时,推荐看~

40分钟前
  • 宝妮的幻想
  • 推荐

这个编剧其实还挺强的,前作《通往机场的路》、《柳烈的音乐专辑》探讨的都是爱情在个人私欲社会规则层面的挑战,出轨、分手戏什么的,写得惨而不烈又透着淡淡悲悯。《半之半》看了一集感觉也要往这个方向发展,就是速度有点慢了。另外,从《经常请吃饭的漂亮姐姐》到《春夜》再到《半之半》,丁海寅能不能不要接这样温柔挂的戏了,真的很容易丧失性魅力啊……哪位编剧给安排个变态杀手啥的角色,我愿意众筹。

43分钟前
  • 沈持盈
  • 还行

太喜欢这种慢节奏的治愈感了 影片刻画的非常细腻 开篇剧情剪辑有点跳跃 可能不是特别容易看懂 耐心看下去的话到首播Ending部分差不多就能理解了 人工智能程序开发师✖️古典音乐录音师的角色设定很新颖 如果说隔壁《天气好的话,我会去找你》是温柔的冬日气息 那么这个就是满满的秋日气息 ost一如既往好评 ps:南多凛真的太帅了 男主初恋的侧颜惊艳

45分钟前
  • 주예야
  • 力荐

就是冲着丁海寅来的! 1开看前可先阅读剧情梗概(否则第一集容易看不懂)2在线观看最好不要开弹幕(因为ZZ太多)3能下载1080观看最好(滤镜有点厚不清晰影响入戏)4晚上临睡前看,或者一个人的时候比较静的下心(这剧不适宜追直播,8点家里吵吵闹闹根本静不下心来配合以上四点服用入戏效果最佳!

49分钟前
  • 永远芽郁
  • 力荐

不是丁海寅总接一样的角色,是丁海寅把角色都演成了他的样子。

53分钟前
  • 曾小欢
  • 推荐

节奏刚好、力度刚好、情节刚好

56分钟前
  • Dazy
  • 力荐

果然是《通往机场的路》的编剧,观感太舒服了,男女主性格刻画也讨喜,弥漫着春日暖洋洋的气氛,而且视角也还算独特

58分钟前
  • 阿五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