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风来

爱情片大陆2013

主演:倪妮,井柏然,刘雅瑟,张子萱,刘孜,陈卫,格桑,杨凯淳,侯传杲,何佳怡

导演:滕华涛

播放地址

 剧照

等风来 剧照 NO.1等风来 剧照 NO.2等风来 剧照 NO.3等风来 剧照 NO.4等风来 剧照 NO.5等风来 剧照 NO.6等风来 剧照 NO.13等风来 剧照 NO.14等风来 剧照 NO.15等风来 剧照 NO.16等风来 剧照 NO.17等风来 剧照 NO.18等风来 剧照 NO.19等风来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7-22 20:42

详细剧情

  时尚杂志小编辑程羽蒙(倪妮 饰)准备了几个月的意大利托斯卡纳之行被主编(刘孜 饰)无情改成了尼泊尔旅行团,无奈的她只好跟着由几个大妈组成的“大姐团”、没礼貌的富二代王灿(井柏然 饰)、失恋的职场新人“李热血”(刘雅瑟 饰)一起开启了尼泊尔之行。程羽蒙这次行程被要求完成一个有关于幸福的稿子,但是问题不断的她基本上写不出来,而她的团友们也有着各式各样的问题,尤其是富二代王灿,总干着令人生厌的事情。随着旅行的深入两人愈发势不两立,可在经历了许多遭遇之后两人的关系得以缓和,在旅行结束前的最后一天王灿邀请她进行了人生第一次的滑翔,在等着风起的时候,程羽蒙的内心终于得到了平静。  本片改编自鲍鲸鲸的小说《游记,或是指南》,片名来自于小说中滑翔教练的话。

 长篇影评

 1 ) 程天爽你这么矫情你家里人知道么?

       这是一部矫情到很难让人静下来坐下屏住呼吸欣赏的电影。
       从整体观感来说,这是一部结构松散的影片,你完全有精力在女猪脚莫名其妙发呆、痛哭、顿悟和各种精神自虐的闲暇看看朋友圈,刷刷微博,或是听一听电影院里的窃窃私语。
       为什么说矫情呢?首先从人物定位来说,女主本身就是个矫情的文艺女青年。你穷没问题,可你非要和白富美装逼。你装逼没问题,但是要分场合吧?和李热血那样的学生狗吹吹托斯卡纳倒是可以,但你非得要和主编装逼。你和主编装,工作自然是没有起色,工作没起色就自然会穷。于是女主拧巴的性格就有了解释:表面上看是她的奋斗、才华被埋没,其实就是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的臭矫情。
        其实女主的矫情说破天就是个策划被否决了,结果顿时感觉这个世界太黑暗了,自己的努力像狗屎一样不值钱。似乎很多文艺青年都有这种自命不凡的优越感。为什么非得是你的努力就是值钱的呢?为什么你没生在土豪家就感觉是全世界都欠你钱呢?当女主将高富帅踩在椅子下说什么是你们强迫我们捐钱给你们你们怎么还不满足之类的话的时候,你真的没有一丁点觉得这个女人的心里很阴暗,很矫情嘛?爱得极致就是恨,越是表现的瞧不起土豪,越是在骨子里想做个土豪。
       我真的很想对程天爽说:程天爽你这么矫情你家里人知道么?

       从影片定位来说,这部电影的消费人群的定位很准确,就是冲着广大苦逼小白领来的,其中讨好的意味明显的不能再明显。影片想表达的一个核心的价值观就是有些时候我们像狗一样拼命追求的生活方式可能是错误的,我们需要精神境界的自我放逐,放慢生活的节奏就像静静地等风来。
       初听上去倒是很有道理,但是请感受一下这部电影满满的恶意——我们为什么像狗一样工作?因为穷!为什么我们没有去托斯卡纳、安塔利亚、尼泊尔去荡涤心灵?因为穷!为什么主角又穷有能荡涤心灵了?因为她认识了一个高富帅朋友!于是结论是——想荡涤心灵嘛?首先你得有钱,或者有个有钱朋友。
       想一想要是没有这个高帅富出现女主会什么样?大概就是和李热血吹吹牛逼,在自我否定和极度自恋中苦苦挣扎,怀疑自己的生活是不是有意义,然后遇到抗议活动叫不上稿像狗一样灰溜溜继续回去和主编摆臭脸继续拧巴。这段旅程也变得毫无意义。
       可问题是你是高帅富么?你每次出门都能遇到高帅富么?你每次出门都能遇到喜欢卖萌的高帅富么?你每次出门都能遇见掏钱请你荡涤心灵的高帅富么?于是影片的恶意也就呼之欲出了——没钱你荡涤个JB!话糙理不糙。
       其实整部电影还是有亮点的,女主编打电话教育程天爽那段台词可以说每个字都说到了点上。无论是程天爽还是电影院里被消费的苦逼小白领们如果真的想变成“成天爽”,就得照着主编的话来,这才是看透世事看透生活的人应该有的态度,也是王灿的导演叔叔总结的人生格言,别瞎折腾没什么用——言外之意就是把自己当成狗别折腾,以为自己是文艺青年你就输了。
       当然,对于一或部电影的看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许有些人看过之后顿时觉得心灵受到荡涤出了电影院发誓与2013年的自己说再见第二天精神百倍的上班挣钱并表示这些都是浮云你们这些愚蠢的人类啊像狗一样工作吧哥要去尼泊尔涤荡心灵了没准能遇上个把白富美或者为个把高富帅为他捡个肥皂什么的也说不定想起来还有的小激动呢!
       今天是2013年的最后一天,晚上九点哈尔滨的天空中飘下了朵朵雪花,当你碰巧从电影院出来,一个人站在街边的时候,是否能感受到到前所未有的宁静?伴着都市的灯光你45°叫仰望着天空,是否也像影片一样在等着风来?然后你意识到,在零下11度的大雪天,你首先要等的不是3级西北风,而是辆出租车!
       再见2013,你好2014!
       

PS:附送个正能量姑娘得影评,中和一下http://movie.douban.com/review/6488082/?start=0#comments

 2 ) 风不会来

某种程度上,我是《等风来》的目标受众。
从小城而来,蜗居在大城市。
没车没房没存款没男朋友
常常会想家,常常想失踪。

即使看了友邻的差评,冲着预告片,还是进了影院。


《等风来》不是个爱情片、也不是个喜剧,它其实就是想讲出这社会中有一群人的生活。
倪妮演的不过是这个城市角落里太多太多的像程天爽一样的人。
因为最初的梦想或者只是一个想法留在大城市。听过各种各样的言论“女孩子还是当公务员比较合适”、“在一个小城市生活着就好像收到了一份50年后的死亡通知书,在大城市生活着就好像找到了一份虚幻的藏宝图”,依旧做着自己的选择。不是不喜欢步行十分钟就能到单位的工作,不是不喜欢三室一厅有大厨房的家,不是不喜欢约朋友见面可以说半个小时后在XX见的小城。而是觉得自己的价值不只是这样。对啊,就是带着这样你也许嗤之以鼻的自命不凡,他们生活在这个大城市的角角落落。

谁没有吃过苦、受过委屈、半夜躲在被子里嚎啕大哭过呢?第二天朝着东边升起的太阳跟自己说“问题,不是因为你生活在大城市才有。要学会解决问题安抚自己”。接着穿上盔甲,去完成自己应该完成的事情。可是明明梦想太远,每天只能伴着现实睡去和醒来。


到最后,你也许会想问他们,现实辜负了你,你为什么不换条路走?
感情和理智不可混为一谈,大家都是在被现实辜负中成长。他已经适应了这里的生活,回去又谈何容易呢?


其实,他们需要正确答案吗?需要止痛药吗?
对他们来说,能按2个小时的暂停键,坐在影院里。
看着屏幕上的那个人说:“我怕黑,我不是神经病,我真的怕黑。”的时候跟着大哭。
听着一个人唱:“我来到你的城市,你却不给口饭吃。”跟着大笑。
真的真的就够了。

他们知道风不会来。他们知道要摒弃掉矫情、要更努力才能离理想更近。这些不需要在屏幕上一遍一遍的说,他们都知道。

========================================================================

然而这片子的硬伤有太多,吐槽不全也请谅解:
1,想把井柏然定位成个逗逼,富二代版王小贱。都不给人说话的机会让人怎么贱啊!?
2,倪妮是个美食专栏编辑吧?她到尼泊尔干了什么跟本职工作有关的事情吗?没记错的话,是给过一个吃东西的镜头吧,然后呢?这就没了?餐巾纸都备好了,就给我看这个
3,文艺失败女青年、富二代版王小贱、人艰就拆大doss、耿直无脑热血女、青春不再老阿姨......导演你想要的太多了,还是拍电视剧去吧
4,拍尼泊尔风景的时候能自然点吗,别像放PPT一样的播一遍就算完啊,这样钱也太好赚了
5,我想别人高看我一眼→我想成为更好的人
我想别人高看我一眼:不说人话一个劲的自命不凡、矫情装逼,别人怎么高看你。而且这样写下来,会让人觉的都市小白领都是一群吃饱了撑的没事干,矫情找乐子的无脑男女。
我想成为更好的人:这才更接近现实,再拖延症、装逼矫情的人,也是想多看点书多了解点社会和自己,也是努力在成为更好的人。社会没有辜负我,只是我走到太急,改变来的太慢,离梦想依旧很远

你们都能接受小刚炮的《私人定制》,为什么不能给《等风来》点正面积极的意见呢?

《惊天危机》《奥林匹斯的陷落》这种纯男性视角的大片都能存在,为什么《等风来》这种纯女性视角的片子要被拍死呢?

 3 ) 《等风来》:想和你去吹吹风

《等风来》的女主角是个“上漂”(更典型的应该是“北漂”,设置成“上漂”可能是为了对应女主的时尚编辑身份,这个职位似乎天生的跟上海有着最紧密的关系,可参阅《小时代》),本来就活得憋屈、压抑,又被发配到鸟不拉屎的尼泊尔去颠沛流离,可以说陷入了一段生活的最低谷,而这段旅程却阴差阳错让她遭遇了从天而降的“男天使”,并在最后建立起一段亲密的感情——有趣的是,两位俊男靓女的情感归宿在最后并没有直接的表现,好像也呈现出了与《失恋33天》一样的似是而非。看来,《等风来》跟《失恋33天》一样,都是写给小女孩的疗伤系暖文,对她们来说,走出低谷是最重要的,至于最后跟谁在一起,那是阿姨们考虑的问题。

《等风来》的全部叙事线索建立在女主角的心理感受之上,尘土飞扬的颠簸路途跟形而上的精神旅途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印象很深的情节,是王灿对尼泊尔印度教“圣处女神”不敬引发的冲突,对很多中国人来说,这种信仰就是无稽的迷信,但尼泊尔的导游在痛苦的质问了一句“你们什么都不信么”之后,重重的在女神庙宇前叩首,直到额头出血。

是的,我们早就什么都不信了,在“发烧的城邦”里,狂热的头脑再也无法清醒的思考,所以,我们需要清醒一下,找个没人的地方,等风来。

风会带走一切短暂的轻松。

想和你去吹吹风。

嗯哼。

 4 ) 关于等风来的一些非技术槽点

挺喜欢这种揭露现实小清新的题材。正在阅读小说中。
这里单说看过电影后,感到的槽点。

1.在尼泊尔,程天爽自己住宾馆,突然停电了。她就冲出房间,四周湿气重重,蛤蟆跳来跳去,她十分害怕。看到一家亮着灯的屋子,就不停敲门,非要别人跟她说话。原来是因为她怕黑。
——>疑惑在于,一般人停电了就睡觉,谁没事还外面跑啊。冲出房间的理由不充分。
——>这样呢:从第三人称换到第一人称,展现天爽怕黑的真实感。突然停电了,天爽缩在床上,紧闭双眼。显得特别害怕。用被子捂上头,好像听到了脚步声,害怕得无法入睡。掀开被子,看到空荡荡的房间里,好像有黑影向她走来。(此处可用闪过黑影,加上在上海的孤独的回忆等等),天爽边叫着边冲出了屋子。

2.用李热血的眼睛作为飞机的转场。可以理解为了降低拍摄难度,或者预算不够,用她的眼睛作为转场。可个人认为效果不是很好。首先在大屏幕上,眼睛的特写显得太大了,又没有什么特别的效果或者暗示。近看画质也降低了,有些虚。不得不提本片中好几个特写镜头,我都觉得用的很突兀。视觉感受不好。首先看的不舒服,也没觉得导演有什么特别要表达的东西。

3.男主角带领中国游客冲出抗议暴动现场。这个设置太刻意了。万一被打死了呢?男主角的“梦想”是战死沙场。可其他人可想好好活着啊。跟着冲不怕被打吗?缺乏合理性。
而且冲出暴动现场又能有什么好处呢?这里唯一对时间有要求的是程天爽要交稿子。可她对交稿子好像也没什么积极性。

4.天爽的稿子。首先作为一个杂志记者或者编辑。经常出差的特性肯定要形成应对的方法。例如出差带着充电宝,以防意外没法充电的情况;在宾馆的时候能把稿子写完写完。或者携带本子先写,等到有电的地方,立刻打字为电子版等等。
连这些基本素质都没有,都没有足够努力。真的没觉得天爽有什么可觉得自己被上司欺负的。
就因为她的不专业和不职业,上司才会一直找个PLAN B,给她压力来促使她进步。她却不知上司的苦心啊。

5.关于城市森林,商业化,2000块钱和20000块钱的生活。这部分展现的很真实,有梦想的小白领们的郁闷和孤独在此得到了展现和共鸣。但没办法,这就是现状不是。
赚多少钱跟你能过什么生活还真的是看自己的。有的人很有能力,即使只有2000块钱,一样能努力创造出20000块的生活。应该是苦中作乐,仿佛蚯蚓在泥潭中不停挣扎和翻滚。唯一能感动和改变的不是泥潭,是自己的心态吧。

6.等风来的主题:未免只展现了淡然的一面,最重要的做好准备没有怎么表达。也听过一个等浪的故事。说冲浪的人都知道,一天就几个浪。但是得随时做好准备,这样浪来了才能赶上。跟滑翔伞的道理一样。我觉得吧,重要的不是等待本身。是等待的时候,得做好准备。等风来告诉我们一种心态。该来的就回来,要用心体会。别着急,慢慢来。就如同豆瓣MEIYA写的那本很好的书《慢慢来,一切都来的及》一样。
都市生活的动物们,会很容易变得浮躁。等风来是应对浮躁的很好的心态。
可光有等风来的心态,并不能帮助你实现梦想。您什么都不做,成天等风来,风来了。您伞没背着,照样摔死不是。
虽然片中有准备伞的镜头,但本片的重点只是等风来。我觉得不太同意。
重点是“不抱怨的做准备,同时淡然等待”。在片中没有太表现出来。

7.关于信仰。女神庙那段我还挺喜欢的。把国人无信仰和不尊敬的种种表现了出来。面对陌生的国度和当地的崇拜,作为人类,面对未知,应该首先怀有谦卑敬重之心。

8.尼泊尔大师那段的作用没太体现出来。作为个人理解,大师那段有些像《非诚勿扰1》中葛优对教堂神父滔滔不绝的忏悔。有些喜剧的成分。在但《等风来》中,男主人公的愤然,对义气的追逐,貌似看透人生的稚气显露很多。大师最后只说了一句:“感到自己愚蠢,是因为心被暂时蒙上了灰尘。”
男主人公也肯定没听懂,观众也没太明白大师懂没懂男主人公的愤然和困惑。反正我只感受到了,大师被他弄无奈了,说了句貌似是真理的话,把它们打发走了而已。

不太理解这一长段表达的意义。

我自认为脑子还算好用,理解能力在同年龄中属于一般略上一点。但还是没太明白您拍这么多镜头,用了这么长的篇幅,想表达什么。
虽然有人说影像的传达是有限的,想知道更多看小说去。这我当然赞同。但还是觉得这么长篇幅的影像有点没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9.滑翔的高潮。风来了,逆风起飞。这算是影片的高潮了。可作为观众的我却一点都激动不起来。
电影中是这样表现的:尼泊尔的移动田园风景+滑翔伞的远景+孩子的笑脸之类的。您是拍纪录片么?还是旅游纪念片?

真心没觉得这样拍,没能表达出天爽在空中,终于冲破自知为怪物“羽蒙”的束缚,而飞上天的畅快感。虽然有可能是预算或者拍摄难度原因。但也这样拍有些糊弄观众吧。

在看《等风来》时,先是被预告片吸引,然后还是花钱去电影院看了。观众这么做是为什么呢?
就好像是去餐厅吃饭,已经知道菜单了,可还是想尝尝大厨做的味道。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相信大厨,会料理出乎意料的美好不是。

本片的高潮真心没让我们高潮起来。

10.结尾:风来了,牛铃响。小清新情结我们都有,但结尾这样有些草率了吧。天爽应该是很多的变化吧?例如在对待工作上,不会那么急功近利;对待老板上,不会要求那么多等等。当然导演没有给出这样的变化。其实也好。留白总是美。

可最后一个牛铃响,风吹草低现牛羊的结尾。除了有短暂的舒解后,没剩下些什么思考。
难道人生遇到痛苦,郁闷,想想牛羊田园生活就能好了?
缓解压力和心情的作用终究是短暂的。
人生的改变是要靠实干和努力的。光调整心态反而有些消极。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11.对于片中旅游团的驴友们挖掘表达得不够。看见人和景物就拍的“摄影几人组”,大妈姐妹花,富二代王灿,矫情装x女程天爽,天真迷惑李热血,还有导游。多么有意思的组合啊。可是,对于其他人物都没怎么展现,有些可惜了。

先吐糟到此,优点当然有,以下:
1.刘孜演的女主编很赞。这个赞字包含了很多。从整个化妆造型,行走仪态,台词表达。包括场面调度很讲究。例如:边打电话的刘孜从高级会所出来,开始吃羊肉串。一边还在讲:“出世入世很难。”特别有意思。观众不禁会想,这位女主编也必定曾经是个文青,光有理想主义。之后经过历练打磨,出世入世想个明白。她自己选择了现在的这种方式。

2.喜欢本片的摄影。尤其是尼泊尔的寺庙,森林中的牛,夜晚的大象,秋千上玩耍的儿童等等。拍的真是美啊。

3.不管我们怎么吐槽,还是喜欢故事,有所感同身受。有爱才会用心吐槽。

《等风来》的故事我们都很喜欢。我愿拜读小说好好体味。

个人观点,愿者交流,不喜勿喷。

 5 ) 等风来?等来个屁

嘎嘎嘎,对这电影期望过高了,忍不住要吐槽,我是来一本正经宣传反动思想的。
先概括一下剧情:小白领拿着公司的钱跑到尼泊尔不正经完成组织交代的工作,屁事私事掺和一大堆,最后抱个铃铛回家了。
其实整个观影过程很欢乐,井柏然卖的一手好萌,倪妮先天自备的怨妇气质也算发挥合理。尼泊尔的世界色彩鲜艳,水牛大象成群(虽然总是不禁想象各种臭味),铃铛到处乱响。如果抛开所谓的都市情感疗伤话题,我觉得这电影还是部挺好的旅游观光片。
好吧,下面说说自己想吐槽的地方。
我对于社交网络上的一类文字非常反感,自己给它们起了个名字,叫做“小冷静”。这类文字的共同特征为:找出年轻人生活中一些具备敏感度的小细节,婆婆妈妈讲一堆关乎现实的破事,只有结论,不讲道理。这种文字充分而理智的反映现实,触发年轻人脆弱又敏感的心理底线,一群人聚成一团同病相怜:我们都是这宇宙中小小的星辰。有啥作用?反正我连个毛线都没感觉到。
这种文学作品被搬到荧幕上,就成了所谓的疗伤电影。这类电影的可恶之处就在于,如同医生的手术刀一样把现实生活里的某些现象肢解的干干净净,等到要高潮了,医生该用药了吧?结果人家啥都没干,直接又把伤口给缝上了,有更不负责的,干脆把病人撂在一旁走了。我不是批判这电影说话不真实,我批判的是他拉完屎不擦腚。
回到这电影本身,去个西藏尼泊尔啥的最近几年也被批成装逼了,作者为了显示自己不是装逼犯,弄了一堆名言警句来批判小白领。其实我一直觉得装逼有两层境界:第一层是最本真的装逼,第二层比较高级,是通过嘲笑别人的装逼来展示自己的“不装逼”。电影里的大姐大妈俗不俗?相当俗,集中反映我国大众旅游没见识没文化的现象。但是人家出去玩的高兴啊,小白领出去装逼装的高兴啊,高兴啥都换不来,不违反道德法律的高兴我都无条件赞成。
还想说说宣传标语:不是心灵鸡汤,没有正确答案。看到这句话当时我就笑了,没有正确答案的电影数不胜数,但是像这样连个倾向性都没有的电影我就无语了。倪妮喝醉酒骂井柏然那段我还被镇住了,以为编剧能捯饬出什么不明觉厉的东西。但到最后看着倪妮工作二字没提电影就结束了,我不得不佩服这他么实在太狡猾了。社会压力大不大?大。年轻人焦虑不焦虑?焦虑?然后呢?没有正确答案。编剧折腾了一圈尼泊尔,还不如我跟朋友去烧烤摊喝扎啤骂人骂社会爽快,呵呵。
面对社会压力,自己该做的是继续培养厚脸皮与硬实力。某种电影就像感冒药,吃了能治一时病,但根本不能达到锻炼身体所带来增强抵抗力的效果。别说你不想成为什么自己最鄙视的那类人,首先你没那资格,另外你早干嘛去了。
以上。

 6 ) 等来了一场风,没强求来一发。

前段时间,国内的小清新们,掀起了一股去丽江、凤凰、西藏旅行的热潮。洗涤下心灵,放松下精神。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来一发说啪就啪的啪啪。整个空气里,都充满了暧昧的气息。 地方再好,奈何呱噪。一个地方火了以后,一大波游客蜂拥而至。酒吧开始放起了网络high曲,淳朴民风变成了宰客之风。外地人比本地人多好几倍,出个门都是人挤人。逼格高的游客打起了邻国的主意,尼泊尔倒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物价便宜,签证好弄,蓝天白云,空气清新。据说也是世界上幸福指数最高的国家。于是乎,一波又一波的旅客,奔向了尼泊尔。

《等风来》讲述了一个小清新的旅行故事,不同于《爱在黎明破晓前》等月抛三部曲,滕华涛的镜头下呈现出一个不一样的尼泊尔。 但是本片问题也不少,情节松散,戏剧张力不够,显得有些无病呻吟。哪怕再好的画面,也拯救不了整片的质量。虽然是同样的导演,同样的编剧,但相比《失恋33天》,差得太远。 倪妮饰演的美食杂志作者程羽蒙,拿着两千的月薪,想过两万的生活。原本有一个去意大利,旅行写专栏的机会。没想到杂志社,临时变卦。托斯卡纳变成了博卡拉,意大利变成了尼泊尔。怀着郁闷之情上路,与大妈团为伍,与高帅富交锋。收获了放松的心情,找回了程天爽的自己。 旅途中太多烂俗的故事:看似淳朴的当地青年,靠着一张老实的脸。睡了多少女游客,净化了多少心灵。一年365天,每天床伴不相同。或者男女游客相遇,来一发,然后告别。而在此片,曾经有好几个啪啪啪的机会摆在倪妮和井柏然面前,可他们都没有珍惜。 第一次,在旅店,倪妮被尼泊尔一家欺负。这家人大声喧哗,吵得倪妮觉都睡不着,还让她滚回中国。关键时刻,井柏然挺身而出,为她主持公道,将大象粪倒在欺负倪妮的那人的游泳池里。够嚣张,够霸气。换部电影,英雄救美的情节,还不让美人儿心都化了,足够来一发了吧?他们倒好,各睡各的。 第二次,在去往博卡拉的野外。异国他乡,孤男寡女,是制造暧昧的最好情境。讲个故事,唱个歌,野战不是分分钟的事情么? 他俩倒好,在玩人偶,玩的不亦乐乎。 第三次,两人在机场告别。这要是换部片,绝对是:“携X在手,啪啪你有。”倪井来个纪念炮,记录下美好旅程,想想也挺顺理成章。可是他们,一炮没打,就此别过。 旅行之后,女文青倪妮没爱上富二代井柏然,富二代也没中意女文青,两人别说啪啪啪,甚至连手都没牵。一起等来了一场风,然后就此告别。相濡以沫,不如两忘于江湖,这样挺好的。比单纯的描写艳遇之旅,实在小清新不少。 片中有个关于生活的对话:“不管你有多着急,或者你有多害怕,我们现在都不能往前冲,冲出去也没用,飞不起来的。现在的我们只需要静静的,等风来。如果想飞起来的话,只有勇气往前冲,是不够的。我们得停下来,什么都不要想,让自己清空,只是等风来。”尘世繁华当中,能有淡雅感悟,至少不会轻易乱了本心。 但是故事格局太小,对于人生逆境的描述,不但打动不了观众,反而显得说教味道过于浓厚,沦为尼泊尔风光片。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等风来,清空一切尘埃。等来了一场风,没强求来一发。 ——————————— 微信请订阅:cmf2015 ,聊聊电影和美剧,写写故事和经历,文艺有趣可兼得。

 短评

原来有些人在没看电影之前,打一星都可以打出高潮。

10分钟前
  • Krysten.
  • 还行

这要不叫心灵鸡汤,还有什么该叫心灵鸡汤。女主的角色设置并不招人喜欢,就这么点小委屈也要别人同情么,停电痛哭那种设定更是无厘头到一定程度了。相比之下,井柏然的角色更有趣,他的形象也比较符合这个角色,玩得很开。挺无聊的一个片子,两星半

11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较差

在玩滑翔伞的那一刻,教练指着山对面的树林说,不要着急,等风来!等树林随风摇动的那一刻,每个人都顺利飞上了天空。其实,生活也好,爱情也罢,其实每个人的都不用着急做出任何决定。当站在人生的悬崖,不如先不要动,不要向前冲,要做的或许只是静静的,等风来。三星半小清新

16分钟前
  • 方枪枪
  • 还行

真是最反感这种打着梦想的幌子却虚伪又做作的电影!!情节一盘散沙,以为把背景放在尼泊尔就算是净化心灵了咩!导演对节奏和大场面完全把控不能,还是消停消停回去拍电视剧吧!!!

21分钟前
  • 拧巴小柒
  • 很差

井柏然原来是支潜力股。

24分钟前
  • 猱困困
  • 还行

井宝果真是个大活宝,书还没拆包,看看原著好了。

29分钟前
  • 特伦斯
  • 还行

看了预告觉得很清新很好看,看了电影发现很装B,很无聊,很不知道要表现什么。一头雾水。

31分钟前
  • 文卿卿
  • 较差

搞两句犀利的台词也拯救不了整部电影的虚伪。不作死就不会死。

34分钟前
  • 放开那个浪味仙
  • 很差

又浪费了好故事,滕华涛是拍电视剧拍顺手了吧,搞得毫无电影感。缺镜头得厉害,结尾画蛇添足,感情都没到呢,老瞎升什么啊升!倪妮的妆太难看了,那个猪肝红色的唇膏是在搞什么!灯光也特别难看,拍得倪妮非常之丑。不过井柏然的造型很赞。最后滑翔居然连一个空中镜头都没有,航拍全是资料,有点掉价。

36分钟前
  • 影子的影子
  • 较差

停电夜瞎哭诉那段,有上去撕毁银幕、狂抽倪妮的强烈冲动!或许如上海队长等又能解读出抗议、等风来、趁你们年轻、电视剧导演更能拯救中国电影之类的弦外之音,但这片子真是皱紧眉头强说愁,最后瞬间就心灵洗涤了?《故乡》这歌,不会是《金陵13钗》引发的吧……【没有(失去)故乡】的主题倒是挺好的

39分钟前
  • 木卫二
  • 较差

看我像和你好好地的时候觉着倪妮演的差可能跟剧情有关系,看这部就可以确定她是真的演的差,她演技还在别人看着都尴尬的阶段。井柏然是个潜力股,演技不俗!

42分钟前
  • annie
  • 还行

这句话还是送给导演和编剧吧:别瞎折腾,没什么用。

45分钟前
  • 清久
  • 较差

完全不明白滕华涛想讲什么,梦想、幸福、信仰、生活、救赎,每个都有体现但没有一个是讲清楚了。

49分钟前
  • viktor
  • 较差

三星纯给井柏然 倪泥真心演不出感觉

52分钟前
  • 柚子巨好吃
  • 还行

高高的山顶上,有个灿爷,哎呦我靠,哎呦我靠,真二逼!

56分钟前
  • Lily Chou-Chou
  • 力荐

心灵地沟油吧。。会提问不能解答,会看诊不能开方,里面的角色再砍掉仨都不影响剧情。

60分钟前
  • Mona Lishark
  • 很差

首场点映归来,井柏然饰演的2B形象挺逗,倪妮打酱油。3星给结尾太突兀,导演你除了要表达不装逼,还想说啥,没看出来。

1小时前
  • 倾听心语
  • 还行

才知道点映的意思。看完之后还蛮喜欢井柏然的,灿爷让我花痴了一把,中间那段改歌词笑尿了。不过影片一开始就太TM作了,女主角就像一直在念书一样。有点明白是想表达人的心境的意思,不过这个故事也有点不清不楚,整个节奏慢不连贯,有好多镜头纯粹是宣传尼泊尔,没有一点意义。相比我还是喜欢失恋33天

1小时前
  • ·Run!
  • 还行

被井柏然笑岔气了好嘛!!!!

1小时前
  • Coolcoolの早早
  • 还行

这电影给我的感觉就是悟出来点儿什么了,却又说不清是什么。其实我感觉二十几岁的生活就是这样儿,模模糊糊,似懂非懂。有两点很喜欢,一个是半夜崩溃砸门,最后门也没开。还有一个是男女主角没非要发展个艳遇,各回各家。

1小时前
  • 苏幼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