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凶铃

恐怖片日本1998

主演:松岛菜菜子,真田广之,竹内结子,中谷美纪,佐藤仁美

导演:中田秀夫

 剧照

午夜凶铃 剧照 NO.1午夜凶铃 剧照 NO.2午夜凶铃 剧照 NO.3午夜凶铃 剧照 NO.4午夜凶铃 剧照 NO.5午夜凶铃 剧照 NO.6午夜凶铃 剧照 NO.13午夜凶铃 剧照 NO.14午夜凶铃 剧照 NO.15午夜凶铃 剧照 NO.16午夜凶铃 剧照 NO.17午夜凶铃 剧照 NO.18午夜凶铃 剧照 NO.19午夜凶铃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04:36

详细剧情

  女高中生友子和同学共同看了一盘来历不明的录像带,七天后,她和她的同学相继死去,这引起了女记者浅川(松岛菜菜子 饰)的关注,她决定调查这个事件的真相。  浅川了解到友子死前曾因看一盘录像带惊吓过度而住院,于是她找到了出租那盘录像带的旅店,也租了那盘没有名字的带子,打开录像机,极度恐怖的画面让浅川情绪几近崩溃。  浅川的前夫高山(真田广之 饰)此时来到了她的身边,并且复制了一盘录象带决定和她一起研究。而他们只有在七天之内揭开录像带的秘密才能活下去……

 长篇影评

 1 ) 论中田秀夫影片中恐怖效果的营造

第一章 故事恐怖比场面恐怖更重要
如果一部恐怖片没有让观众产生被惊吓的效果,基本上可以说这部片子失败了,但现在的观众已经很难被真正吓到了。既有观众的因素,因为大家已经看了很多恐怖片,对常用的桥段了如指掌,抗惊吓能力大为提高。更有影片的因素,大量良莠不齐的恐怖片往往很难再创作出超乎寻常的创意、别具一格的恐怖元素,只是重复一些老套的东西和照搬经典电影中段落,导致影片毫无新意可言,无法刺激观众,更不用说吓到观众了。比如中田秀夫的《午夜凶铃》大获成功之后,贞子的形象就成为了中日韩三国恐怖片中女鬼形象的经典和难以突破的噩梦。白衣、长发、直发,一系列女鬼都是以这个形象出现,别的衣服就不行,短发、卷发就不行,贞子的形象称为了一个符号,不按照这个符号的要求,影片就有失败的危险!另外的一些恐怖片的实际效果变成了搞笑,观众带着轻松、看笑话、审视的心态来看片中的鬼或妖怪在搞什么花样,而他们搞的花样都不超过观众的预期,观众觉得自己凌驾与影片之上,所以会笑。
优秀的恐怖片不应该这样,它是相当体现导演功力的片种,不是一惊一乍地吓人这么简单;它应该有一股精神和气势,能把观众压住,让他们喘不过气来,永远无法预计下一分钟会发生什么,一直到影片结束还深深笼罩在导演精心营造的恐怖氛围中,因为直击到内心的恐怖而无法自拔。这样的恐怖片不多,中田秀夫就做到了,尤其在叙事的恐怖上而非场面的恐怖。
谈到恐怖片,大家都会想到一些恐怖场面,这些场面都有一些共同的因素,比如说黑夜、血腥、昏暗的灯光、非人类的异物和死亡的象征等等。这些都跟人们内心的恐怖意象息息相关,而且是全人类所共通的,所以全世界的恐怖片都会有类似的恐怖场面,包括影调和灯光的设计都有共通之处。许多西方劣质的恐怖片更注重恐怖场面的营造,其场面的吓人、暴力和血腥、恶心程度要大大超过日本恐怖片,他们讲究的是刺激观众的感官。单从场面来看,日本恐怖片应该说是内敛很多了,很少出现西方恐怖片中那些赤裸裸的刺激观众视听承受力的暴力、血腥场面。日本恐怖片讲究一种潜藏的、萦绕的、表面波澜不惊的深层心理恐怖,刺激的是观众的心灵。所以很多日本恐怖片如果将它的恐怖场面单独挑出来看,并不吓人,就算《午夜凶铃》的恐怖场面也不过如此,但如果观众沉到影片情境中,整部电影的恐怖效果是相当大的。
中田秀夫等优秀的恐怖片导演深喑此道,所以他们把精力放在叙事和整体的氛围营造上,而不是仅仅拍几个吓人的场面而已。与他类似的还有导演落合正幸,他的代表作《催眠》是一部相当优秀的恐怖片,恐怖场面也并不多且视听上也没有什么特殊的“震撼力”。但本片编剧步步为营、紧扣住观众心弦,恐怖因素紧贴当下时事并且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观众心中造成了挥之不去的恐怖效果。与这种路数相反的恐怖片当以清水崇导演的《咒怨》系列为代表,这个系列一共拍了四部,我觉得是比较低级的恐怖片。只有故事的恐怖加以适当的恐怖场面,才能深入人心地营造出回味无穷的心理恐怖效果,否则只能是低级地感官恐怖而已。《咒怨》属于纯粹靠场面和气氛来吓人的恐怖片,它的恐怖场面拍得确实不错,有着“精巧的摄影机运动和对场面调度的非凡控制计算” 。导演搜集了各种恐怖桥段,挖空心思营造恐怖效果。但它的故事相当无聊,无非是某人进入了伽耶子的屋子,然后几天后一定会被她吓死,除了被吓死的方式各有不同之外,毫无推进和戏剧张力。这个故事基本上是非线性的、片段式的,可以无限地复制下去,没有结尾也没有改变,因为它纯粹靠的是场面来惊吓观众,而不是一个戏剧性的故事。

                    第二章 中田秀夫充分结合了本民族文化传统中的恐怖因素
好的恐怖片都有地域特色,都要结合本民族文化、宗教传统中的恐怖因素,这样做既有地方特色,又能令本地区的观众倍感恐怖。“很多恐怖片更适合称作‘超自然影片’,这也许正揭示了我们所知的很多恐怖其实都源于宗教。
《驱魔人》是属于基督教文化下的恐怖片,其核心是代表上帝的牧师与魔鬼撒旦的斗争,片中驱魔的仪式及其布光带有强烈的基督教文化的恐怖感,对于这种恐怖,大多数不信仰基督教的中国观众接受起来就会弱很多。同样,片中被魔鬼附身的小女孩发作时的形象非常狰狞、恐怖,她披头散发、皮肤开裂,长出吸血鬼般的牙齿,面容恶心,沾满黏糊糊的绿色的分泌物,声音粗跨,肢体动作猛烈而夸张。这些都是典型的基督教文化中的魔鬼形象,相比中国影视剧及戏曲舞台中那唯美的女鬼形象,实在是大相径庭了。片中有一段录音,倒过来听是魔鬼的话,这些都渗透着基督教的恐怖感。
《双瞳》是属于道家文化下的恐怖片,主要讲述了一个人为了修炼成仙而去杀了几个“人魈”的故事。本片紧密结合着中国传统中根深蒂固的恐怖和灵异因素,比如十八层地狱,以及传说中的目有双瞳的人可以修炼成仙等等。全片笼罩着一股仙气,让中国观众会有一种超脱尘世、感受到另外一个世界的灵异感,同时会不寒而栗,这种感觉其他文化传统中的观众则不易体会到。片中人魈一一被杀死是主要的恐怖点,“人魈”是指那些逃脱了世间惩罚但却可以被修炼之人杀死的恶人,他们的死可以助人成仙,这本身就符合中国“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观念。杀人魈的方法又和道家所宣扬的地狱惩罚联系在一起,人们因为不同的过错而受到拔舌狱、寒冰狱、抽肠狱、剜心狱和烈焰狱的惩罚,充满了道家的恐怖感和仪式感。
而《午夜凶铃》却属于典型的日本独有的孤岛恐怖文化,日本式的恐怖除了受中国佛家、道家的影响外,还形成了她自己所独有的孤岛恐怖感。我们可以想象这种日本人心中挥之不去的恐怖感的心理根源。日本是一个岛国,全国是由大大小小诸多岛屿组成的,四面环海、资源匮乏、灾难频发,地震、海啸是常有的事。日本人对脚下的这片土地有很强烈的不安全感,似乎她随时都会被四周无情而有巨大力量的大海所吞没,小说《日本沉没》就充分表现了日本人这种深深的恐惧,该小说两度被搬上荧幕。所以日本影视剧中经常会出现地震和怪物,其频率远远高于其她国家,这一点从儿童节目《奥特曼》即可见一斑。《奥特曼》中经常冒出怪兽把东京搞的一团糟,而怪兽的形象又和核辐射联系到一块。日本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被原子弹袭击过的国家,这给日本人留下了惨痛的伤口,不但使得他们的不安全感、孤岛恐怖感更添一层,还增加了一股恨意!所以日本的恐怖片数量会如此之多,暴露的阴暗面会如此之深。其中贞子的形象设计可谓典型,充分体现了以上所说的心理根源。贞子的母亲山村志津子就预测过火山爆发,后因忍受不了人们的污蔑而自杀,贞子从小就和灾难和仇恨联系在一起。贞子是大海孕育的,她经常面对大海,这样日本人对大海的恐惧就融给了贞子。贞子又被亲身父亲杀死,被关在阴冷潮湿的井底三十年,贞子的仇恨以及因此产生的能量会有多大,这些设置又让观众更加觉得瘆人。影片后半部一直弥漫的大雨、风暴、咆哮的大海和“贞子的呼唤”联系在一起,而贞子出场后那古怪的形象和动作,又难免让人联想到核辐射。影片中出现的“裂口女”的传说以及鬼怪的方言,都和日本传统文化中的恐怖联系在一起。韩国怪兽片《怪物》也涉及到核辐射,但恐怖效果不佳,因为难以让观众产生心底的共鸣。
《午夜凶铃》把日本民族地处大海孤岛的恐惧与核爆原子恐怖纠结在一起强烈地撞击着这个民族始终无法摆脱的危机心理。

                                第三章 有条不紊的节奏和恐怖情绪把控
中田秀夫非常注重影片的节奏控制,以达成它的恐怖效果。《午夜凶铃》中第一场戏就做的很好,奠定了整个片子的基调。第一场戏,女孩房间,内,夜,两个女孩在讲恐怖录影带的故事,剧作和表演相当有节奏感,一紧一松,紧张情绪此起彼伏。女孩讲完故事电话铃声突然响起,铃声大得惊人,这个音量不是现实的,而是心理的。女孩紧张地接电话,发现是妈妈打来的,于是情绪又轻松下来,但是真正的恐怖此时才接踵而至。这样精彩的节奏、情绪控制延续至整部影片,影片叙事、恐怖氛围和悬念的营造上,都不紧不慢、有条不紊,讲究一种沉着、冷静的气质。影片不浮躁,不一惊一乍,而是慢慢地一点一点地揭露信息、引导观众,时不时出现恐怖场面但又点到而止,紧紧抓住观众的心,戏不散、氛围不泄。
影片绝大多数场面尽量平实、生活化,布光、运镜都比较简单,色彩比较清淡,没有特别奇特的画面和场面调度。这样做一举三得:既让恐怖与日常生活景象紧密相连,又突出最主要的恐怖场面,还好拍。影片的假高潮在贞子的尸骨被菜菜子找到处,温情的音乐响起,让观众误以为危险已经解决、故事即将结束。实际上这是在为最后的突变做铺垫,让观众先放松,然后在接受最恐怖的突然一击,效果会比较好。但是可惜的是,真正的高潮戏拍得却不理想,除了贞子从电视机里爬出来这个剧作上的恐怖点外,视听上缺少恐怖感,无论是氛围的营造和节奏的控制上,都太平实了,感觉还不如第一场戏。影片的整体影象氛围上,主要由天气的选取来控制影调,虽然是生活化但是尽量往低处压。开始以晴天为主,菜菜子看完录影带后就开始阴雨绵绵,以后除少许晴天的调剂外,绝大多数不是阴天就是下雨,塑造了整个片子的基调和恐怖氛围。这种氛围的营造是有机性的,它不仅仅是天气、是氛围,它更是剧作,它与大海、风暴、大雨所营造的“贞子的呼唤”结合在一起,使影片更添恐怖。
人们有一个基本的共识,就是一个人孤立无助时会更显恐惧,所以影片在出现恐怖场面时,都要将人物分开,让某个人单独地去面对恐惧。比如第一场戏,两个女孩接完电话,有一个就走开了,只留一个待在房间里。空旷、幽暗的未知空间会比较恐怖,而体现空旷用广角,体现幽暗用低调。片中两次出现智子家的相同场景,第一次是夜晚,用广角拍,第二次是白天,用标准焦距拍,前者就显得恐怖很多。

                                           第四章 恐怖源自于对对方的未知
恐怖片大多数涉及那些不确定、使人不安和让人恐惧的未知事物(死人、灵魂世界、科学、外层空间、疯狂等),它们往往会引发我们内心某种不可名状的焦虑。”人们对一个事物熟悉了就不会恐惧,未知是产生恐怖感的重要原因。为什么电影中黑帮老大总是戴着眼镜、不说话?因为这样会显得他更难被捉摸,也就更有威严。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老大要戴着墨镜,他不可以让你知道他的真实性格、他在想些什么。同样,只要和某人说过话,你就会对他更了解一层,经常还会改变你单单凭外表对他做出的评价。所以,黑帮老大要少说话,言多必失,会暴露出很多东西,别人也就不害怕他了。
恐怖片里必须遵循这个规则,产生恐怖的事物是未知的,一旦揭底恐怖效果就开始往下降。《午夜凶铃》全片笼罩在一片因为未知而造就的恐怖、悬疑和因为死亡期限而框住的紧张张力中。7天的“最后期限”赋予影片一种结构、一种张力,日期显示时不时出现,刺激着观众的神经。这些都是续集中所没有的,所以续集很难再达到这样的恐怖感和戏剧张力,只能靠恐怖场面来苟延残喘。本片到了结尾其实已经不恐怖了,因为观众已经完全知道了贞子是怎么一回事:她的来龙去脉、她的目的和手段、解决问题的方法,剩下来的只有好奇:贞子将如何收场?观众产生这样的期待其实已经不利于一部恐怖片了,因为氛围已经泻了,贞子已经被揭底了,观众已经完全知道她的底细了,再拍续集很容易变成喜剧。所以影片嘎然而止,很好。但是出于商业目的,又出现了几部狗尾续貂的续集,很难再建构起一个和第一集相媲美的恐怖情境。续集中《贞子缠身》还是中田秀夫导演,相比较其它两部续集还算可以,但因剧作上无法再有真正的悬念和恐怖因素,失去了戏剧上的推动力,失去了让观众产生恐惧的未知,导演、技术、画面再好也难达成令人满意的恐怖效果。续集中,贞子所有的“勾当”都难以超出观众的想象,所以观众会像看笑话似的等着看贞子还会耍出什么花样?一个本来凌驾于观众之上、威风凛凛地惊吓观众的贞子堕落成一个杂耍的小丑,这对于她来说是很可悲的。《贞子缠身》中让观众看清楚贞子的脸,还让她开口讲话,这是个大败笔,贞子一下子显露了庐山真面目,连说话的语法和口音都让观众知道了,因为熟悉而完全丧失了恐怖感。《凶铃再现》中贞子再一次从电视机里爬出来和男人乱搞,完全成为搞笑场面,从中也看到了艺术创作的规律:创意也好、符号也行、象征也罢,只有第一次使用是最好的!贞子从电视里爬出来,第一次是电影史上的经典,第二次是平庸的镜头,第三次是搞笑,第四次是垃圾。
在《贞相大白》中,贞子更加常人化了,所以作者很聪明地设置一个“分裂的贞子”,说贞子分裂成两个人,一个像爸爸一个像妈妈。这个设置挽回了一点恐怖效果,那个像妈妈的小贞子重新勾起了观众的恐惧,因为她从未出现过,这再次说明了“未知产生恐惧”的道理。

                                   第五章 恐怖片中情感因素的作用与重要性
优秀的恐怖片除了吓人,往往还能感动人,同时情感因素又会反过来增加影片的恐怖效果。还以《午夜凶铃》为例,片中洋溢着一种母爱,菜菜子冒着生命危险去探寻贞子的秘密,其主要动机不是为了自己活命,而是为了拯救儿子阳一。这样片子一下子就能引起观众的共鸣,大家会强烈地关心、认同这位母亲的行为,而这种认同除了赚观众几滴眼泪之外,更重要的是,令观众跟着菜菜子的感觉走,设身处地地去体会她的体验,从而大大增加了影片的恐怖效果。同时,菜菜子的母爱也是贞子遭遇的反衬,所以贞子的尸骨才会在菜菜子怀里流出“眼泪”。可以设想,如果影片的主人公是一个观众不喜欢的讨厌人物,观众对其没有任何情感的投入,那么他的死活也就不会扣住观众心弦,恐怖效果自然大打折扣。恐怖片中的情感因素不但会让影片上升档次,更能强化恐怖效果。
日本恐怖片数量众多,良莠不齐,有情感的恐怖片能让观众揪心,没情感的恐怖片纯粹只是吓人而已,档次自然低很多。中田秀夫是很聪明的导演,他的每部恐怖片都精心设计情感因素。除了《贞子缠身》中,松岛菜菜子所饰演的母亲最终为救儿子而死于车祸,死后鲜血还喊着“阳一”流向儿子,另一部代表作《鬼水凶灵》更是将这种母爱做到极致。《鬼水凶灵》是一部可以让观众既惊吓又流泪的恐怖片,这一点很不容易。全片除了让人透不过气来的悬念、未知,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恐惧之外,基本上讲的就是母爱。依然是由母性十足的菜菜子所饰演的母亲为了拯救被小女鬼缠身的女儿到处寻找女鬼的真相,观众投入、移情于这个人物,跟着她去经历一系列恐怖事件,一直到最后真相大白,观众和菜菜子一起都已经被吓得不行了。而最后,小女鬼同意不再缠着菜菜子的女儿,但要求是菜菜子做她的妈妈,菜菜子同意了。这是一个非常感人的情节设计,一方面菜菜子作为母亲为了救女儿牺牲了自己的生命,另一方面她又扮演起了女鬼母亲的角色,要赋予她母爱。影片前面已经叙述,小女鬼生前就是因为缺少母爱才不慎落水身亡的,菜菜子必须做她的妈妈,去关爱她,才能平息她的怨气。所以最后菜菜子的死亡是带有双重的母爱救赎性质的,相信看到菜菜子温情地怀抱着小女鬼坦然地走向死亡时,不少观众会流下泪水。上文所述的《催眠》也是一部有情感的优秀恐怖片,男主角一直因为爱情而试图拯救女主角,但最后拯救不成自己反被催眠,这样的结局更增加了影片的情感因素和恐怖意味。
最著名的没有情感的恐怖片当属清水崇拍摄的《咒怨》系列了,这是一部低级的纯属依靠恐怖场面来吓人的恐怖片。影片几乎没有什么情感因素,里面的所有人物都千篇一律,他们很难引起观众的共鸣和移情,他们是死是活观众并不关心。观众想看的就是他们什么时候会以什么方式被伽耶子吓死而已,纯属娱乐和一种低级趣味。影片片头字幕告诉我们:“咒怨”是含怨而死者所下的诅咒,于死者生前的居所积聚怨气,凡触碰者必死,并产生新“咒怨”。除了这个主导思想外,影片再也看不出什么积极的价值判断,更不用说关于人性的探讨和情感的表达了。即使想表达阴暗的、对人类失望的主题思想,也需通过戏剧式的故事,也需要运用情感因素去刺痛观众!而这个系列拍一百集和拍一集没有区别,因为除了伽耶子母子两个怨鬼的可怕形象在观众中留下深刻印象外,其他人物都如过眼云烟,没有个性、没有情感,千人一面,他们的生存或死亡没有什么戏剧和情感价值。这样的恐怖片属于日本恐怖片中的糟粕,跟《午夜凶铃》、《鬼水凶灵》、《催眠》这样的精品不可同日而语。
 备注:本影评节选自我本人写于2011年的硕士毕业论文,2017年再看《午夜凶铃》,深感此片在恐怖片领域无法撼动的地位,于是翻出当年的文章,发于豆瓣。

 2 ) 很多年以后我才知道“白衣黑发女子”叫“贞子”

记得那是上初中的时候,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接触到恐怖片,就是这部《午夜凶铃》,当时不知道叫啥名字,那个时候网络还不是很普及,所以要看新片,尤其是这种引进片,是要花钱租碟或买碟的。我在县里上私立寄宿初中,逢周末回一次家,爸妈在外地打工,我回家也是跟奶奶住在姑姑家,虽说是周末,没有玩伴,没有爸妈在身边,自然没什么乐趣。上大学的表哥偶尔会来看望奶奶,因为我和表哥年龄相相去甚远,所以关于玩儿自然不在同一节奏上,有一次他又来看奶奶,白天没事的时候,买了张影碟在屋里看,我当时虽然对电影没什么概念,兴趣也不是太大,但租碟看VCD总感觉是一件很时髦的事儿,所以就凑到他身边去看,他看得很投入,貌似怕我看不懂,偶尔会给我解释一些剧情,我是没听进去,自然不晓得叫《午夜凶铃》,只知道是部恐怖片,他吓唬我不要被吓哭哦,我很不以为然,只是盯着电视看些无关紧要东西,如日本的门是横拉的,他们是睡在地上的,喜欢跪着聊天,唯一让我有点毛骨悚然的也只是它的音效,听来不怎么舒服,但由于是陪亲戚一起看,自然不好意思中途离场,因此也就硬着头皮看下去了,这一看不要紧,谁曾想接下来的一幕竟会成为我青少年时期对恐怖,对黑夜,对一切害怕的事物的第一反应,再也挥之不去,这一幕就是“白衣黑发女子从电视里爬出来”,很多年以后才知道这个萦绕我脑海的阴影叫“贞子”,当时由于强忍着差点没被吓得哭出声来,由此可见我打小就死要面子。自此以后,冬天睡觉必蒙头,夏天再热也要盖上被子,晚上不敢一个人对着电视,尤其电视出现雪花的时候更是跑得远远的,这部片子“害人不浅”那,可现在看来,这也正是此片真正魅力所在,和一直堪称经典的原因所在!

 3 ) 魔由心生,最恐怖的东西在自己心里——评《午夜凶铃》

“最恐怖的东西往往不需要你去看,而是引导你去想。”这话说的实在太有道理了,在《午夜凶铃》中,我们几乎看不到太多恐怖的镜头,即使是最后从水里冒出的贞子,单就其扮相的恐怖程度也只能说是一般般,与很多好莱坞恐怖片中的僵尸、怪物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是喽罗级的,但是该片开创的心理惊竦可真的是让人恐怖的无可附加,以前的恐怖片中鬼是个有形的物体,即使可怕也还可以躲避,但这次,鬼不仅存在,而且就是在你的意识里,会在时机到来时出现,让你有一种无处可逃的极度无助和绝望。

故事情节想必不少人都知道:女高中生友子和同学共同看了一盘来历不明的录象带,七天后,她和她的同学相继死去,这引起了女记者浅川的关注,她决定调查这个事件的原由。浅川了解到友子死前曾看过一盘录象带因过分恐怖而住了院,于是她找到了他们看录象带的那家旅店,果真看到有一盘没有名字的录象带。浅川于是打开了录象机…… 浅川的前夫高山此时来到了她的身边,并且复制了一盘录象带决定和她一起研究。而此时他们只有七天的生存时间,他们将面临什么样的惊人秘密,他们能够在有限的七天时间里揭开这个录象带之迷吗……?

当年我看这部片子时是刚毕业上班,也是听说了其可怕才特别想看的,或许是人对危险的东西都有很大的好奇和冲动,那时我和周围的朋友都比较喜欢看恐怖片,现在想想那时的胆子真不小,如今别说主动看了,就是在看电视时无意看到也要马上换台,也许正是那个时候看《午夜凶铃》这类片子给吓的,现在的我对于恐怖片惟恐避之不及,真是无知者无畏,知道了也就老实了。那次看完电影后,开始还没什么感觉,因为片中实在没有太多恐怖的场景,心里还想这有什么可怕的,但越想就越觉得害怕,越想就越感觉周围有某种东西,以至于辗转反测、难以入眠,这时才领略到了电影可怕的地方,要知道那时的我在外地工作,晚上独自住在单身宿舍,整个楼里都没几个活人(当然更没死人),那种恐怖真是无法忍受。正是从那时起对恐怖片尤其是日本的恐怖片开始排斥,不是怕看,而是怕看完以后的想。

其实这影片真正可怕的地方也就在于此——让你想。人的想象是无穷无尽的,可以给自己带来巨大的心理冲击,《午夜凶铃》就是利用了这一点,整部片子以一种压抑的方式加上宿命式的预言,不断给人心理暗示,魔由心生,贞子的可怕不再其形而在于你对她的想象。越是长发遮住的脸越是最可怕的脸,你没看到那长发后面是什么,你就会把它想象的可怕无比。正所谓“一千个人读红楼,会有一千个林妹妹的形象”,我们会把文学作品中美的想象成自己认为是最美的,把可怕的想象成自己认为是最可怕的。虽然贞子最后露出了庐山真面,但未完的结尾似乎又在恶狠狠的告诉我们:没这么简单,接着想吧!接着做噩梦吧!而影片中的录象带、电话、镜子、井等物体构成的七日恐怖预言,更加重了观看者的自我心理暗示:鬼不仅存在而且就在你的意识里,如影随形,这真是恐怖片的一种高境界,把观众引导到自己吓唬自己的怪圈里,回味无穷、阴魂不散。

我们可以说日本是个丫的变态的民族,但也不得不佩服丫的变态变的境界很高,就拿恐怖片来说,绝对让人毛骨悚然,灰色的天、灰色的城市、空洞的眼睛、宿命的预言、被吓的变形的脸,加上无处不在的心理暗示,让人彻底的绝望,由此产生彻底的恐惧。以《午夜凶铃》为代表的这类电影抓住了人内心的恐惧本原——对未知的恐惧,并不断加以暗示,使人无法自拔,加上阴冷刺骨的北京音乐,虽然没有太多的可怕镜头,但足以给人造成很强的心理压力。这些可以说是日本恐怖片成功的因素,也是引起好莱坞侧目并学习的原因所在。与好莱坞那种单纯用血腥的画面和残酷的杀人镜头直接表现相比,这种心理恐怖片更胜一筹,更让人害怕。而那些用最直观的画面来刺激观者的片子,准确的说,不是恐怖,而是恶心;不是让我们看了以后睡不着觉,而是吃不下饭。

但不管怎么说,恐怖片看多了没有什么好处,不管是睡不着觉,还是吃不下饭都是对自己的折磨,所以最后奉劝大家少看为妙,好的电影多着呢,别总想着寻求刺激。


===============
我的BLOG http://baibo.blog.sohu.com

 4 ) 当真田广之拥有一台液晶挂壁电视机

其实一直搞不懂为什么贞子从电视机里面爬出来的一幕会造成广大人民群众的噩梦连连,至少对于并非胆大包天的我来说,这一幕非但不吓人,反而有些好笑。

不要怀疑,我是特意选了一个夜深人静的时刻单独一人看完这部电影的。

前四分之三的时间简直无聊到睡着——请原谅我的无知,看不出那么多深刻寓意——一心想着怎么鬼还不出来,唯一能让自己稍稍紧张一下的是松岛菜菜子在旅馆房间里看录像带后电话铃声想起。谁知道亲爱的贞子小姐耍大牌,还是不肯现身让我一见。

当然关于剧情还有一点奇怪,这么无聊的死亡录像带(无色情、血腥暴力镜头,甚至连情节性都没有)竟然会有人去看,真是……莫名其妙。

之后我们的男女主人公不畏艰险,千方百计找到了贞子的骸骨并努力挖掘。两位演员不禁让我感动,就算井里这水不臭,但黑成这样还要站在里面捞啊捞,甚至把窟窿头抱在胸口,的确有敬业精神。

当贞子从电视机里爬出来的那一刻,我的肾上腺素竟然能够保持平稳姿态,毫无高升的架势。要知道,太过长久的等待会让人失去兴致。看着贞子小姐艰难地把身体佝偻成特殊造型,一步一步往外爬,并且还要保持长发完全遮住脸不走光的效果,我忍不住为这位演员叫屈。

人家是女主角哎,连个脸都不让露出来,太委屈了。对了对了,主演名单上也没人家的名字。

看到真田广之脸部扭曲的表情,让我更感无聊。唉,谁让大叔非要把电视机放地上看呢,不是方便人家爬进爬出么?

让我们来设想一下,如果真田大叔住进了现代化公寓,有了一台液晶挂壁电视机,那么,当贞子一步一步从井里走出来,一步一步走近大叔,然后试图爬出来,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

1。贞子小姐从电视机里伸出了手,摸索几下,没摸着地面,然后原地思考几秒中,最后重新爬回了井里

2。贞子小姐摸不到地面,于是撩开了挡住视线的长发,露出那从没有人得见的尊荣,看了看自己“高高在上”的地理位置,最后决定还是不要吓这位大叔算了

3。贞子小姐撩开长发看了看自己的位置,估摸一下,然后提起裙子跳了出来——扭伤了脚。

4。最后一位贞子小姐比较冲动,甚至都没有伸出手来摸索地面,就一下子倒栽葱般从墙上跌到了地上

好吧,如果你看完这部电影后仍会对那段唯一的恐怖镜头耿耿于怀,就去买一台液晶挂壁电视机吧。(以上仅友情提示,无广告内容)

 5 ) 心理學家對淺川的個人精神分析

凡是讓人格外恐怖的電影,必然能揭示潛意識中的心理秘密。

在潛意識中,人會用形象來做比喻和象徵,來表達一些和表面意義不同的意義。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夢,夢表面上很荒謬,沒有什麼邏輯。但是,如果我們懂得心理學,就可知道這些表面上莫名其妙的東西實際上表現了這個人潛意識中的心理。假如一個人夢見和一個異性在天上飛,這是不合邏輯的。但是,這也許是表明他想和這個異性作愛,一起飛可以代表性愛,因為那快樂的感覺就像是在飛。

夢是形象化的,電影也是,所以電影也可以用這樣的象徵的方式來表達潛意識的心理。

當然,作為電影的編劇者,他可以不懂得潛意識的心理學,他不過是要講一個恐怖的故事,不過是要達到越恐怖越好的效果。要想有恐怖效果,他所講的故事必然是能讓自己最害怕的,也是能讓觀眾最容易被感染害怕情緒的。他知道這樣的情節會讓人恐怖,但是不知道為什麼這樣的情節會讓人恐怖,所以他的電影才最真實地展示了潛意識。這個電影,就像是編劇的一個惡夢。所以我們可以像解夢一樣,用心理學方法解這個電影。

用心理學的方法,我幾乎可以逐個解釋這個電影中的每個細節,它都有像徵性的意義。用心理學的方法,我發現這個電影是人的一種心理衝突的體現。
  
也讓我們一步步分析,理解這個“女鬼”代表的心理,理解她的動機和行為。

錄像是在電視上播出的。在我們分析一個夢的時候,如果出現電視。心理學家會認為那是潛意識的象徵,或者說是我們內心深處的象徵。錄像是錄的過去的事情,所以是記憶的象徵。

電話也同樣可以像徵潛意識。

在這裡,它顯然象徵著那個井中女孩的記憶。

故事裡的井中女孩不是已經死了嗎,怎麼會還有記憶呢?這彷彿不合理,但是在像徵中的合理的:在潛意識的象徵中說一個人死了,實際上並不意味著這個人在肉體上真的死了。只是代表“心死了”,我們平時說“哀莫大於心死”,就是這個意思。死代表著她有嚴重的心理障礙。這心理障礙當然和潛意識中的記憶有關。

那麼,她潛意識中有什麼記憶呢?

表面上是零散的,有母親的樣子,有地震的報導,還有自己死的那個井。

淺川和那個朋友追尋線索。這就彷佛是我們心理學家在為這個女孩做心理諮詢,想找到她心理障礙的根源一樣。通過層層線索,他們找到了根源,因為她被父親殺死在井裡了。

“殺死在井裡”象徵著什麼呢?

井的形狀和女性陰道相似,而且是封閉性的。被父親殺死在這個井中,代表著一種心理學家常見的心理衝突棗心理上的亂倫慾望和對亂倫的恐懼。

電影中,沒有說這個父親是為什麼要殺死自己的女兒。而從心理分析的角度,我們可以知道發生了什麼:這個父親對女兒有性的慾望,也許他還勾起了女兒的性意識。然後,他把她投入井中棗這個行為有多重意義。一方面代表性。理由是井的形狀和女性陰道相似。而且,在女性的性幻想中,性有時和被虐、被征服有關。這個情景就是父親在虐待和征服女兒。另一個意義,是代表壓抑。因為,女兒被封閉在井中了。而且,井上還有蓋子,這也代表性壓抑。井的封閉性也和亂倫的恐懼有關,因為亂倫性的情感最大的害處,就是使人的情感封閉,情感沒有向外投向外人而投向了自己家的人。

電影中,在井中尋找女孩遺骨時。那個女孩的骷髏伸出手,抓住了淺川的手臂。但是,本來應該很害怕的淺川卻沒有恐怖的表現,她像安慰一個孩子一樣,把這個骷髏抱在懷裡。

實際上這也是一個像徵。骷髏出現象徵著宣洩,淺川則在安慰她。

看過錄像的男朋友死的過程也需要解釋。一個白衣女鬼從那個錄像裡的井中爬出來,爬出電視。一個電視中的影響從電視中出來了,這代表的是“幻想和現實的界限分不清楚了”。電視裡面的東西代表想像或幻想,電視外是現實世界。如果一個人的想像和現實分不清楚,這個人就是嚴重的心理疾病患者了。精神病人都是把自己的幻覺當成真的東西的

“女鬼”撥開長發露出臉,她的眼睛幾乎沒有黑眼球。這有什麼可怕呢?她沒有滿臉是血,也沒有吐長舌頭,僅僅是露眼睛。為什麼會嚇死一個男人?

實際上學習過精神分析心理學的人,都知道為什麼撥開長發,漏出沒有黑眼球的眼睛是最恐怖的景象。

因為這也和亂倫有關,象徵著看到了不應該看的東西。長發象徵著性器官上的毛髮,而沒有黑眼球的眼睛象徵著女性的性器官。

人最大的恐怖,就是怕自己有亂倫的慾望。

電影的最後,淺川打通了自己父親的電話,告訴他說要帶著他的外孫去見他。是要幹什麼。電影沒有說。但是,我們可以很合理地做出一個猜測,她想讓兒子把錄像送給自己的父親看。這才是最大的恐懼棗弒父。

所謂看過7天就會死,讓別人做替死鬼自己就不會死,都是“女鬼”的陰謀。根本就沒有這種規律,“女鬼”告訴他們有這個規律。目的就是最後這個情節,讓女主人公做她自己想做的事情棗弒父。

這個情節反映了她對父親的仇恨。

綜合整個電影,我們得出的心理分析結論是:這個電影是在說明一個有心理障礙的女孩的心理體驗。

她也許受到過父親的性騷擾,也許潛意識中,有對父親的性慾,也有對父親的巨大的憤怒。她的這些情感受到了父親壓抑。

淺川就是這個女孩成年後的樣子,她找到了自己的心理障礙的根源(找到了遺骨)。安慰了這個受害者,讓她做了宣洩(淘井中的髒水就像徵著宣洩消極情緒)。但是,她並沒有解決自己的問題,所以她潛意識中還是有對父親的巨大憤怒。

她的心理影響到了她的男性朋友,讓那個男性也勾起了對亂倫的恐懼,甚至因此而瘋了。

你看了午夜凶鈴後,是不是感到非常恐懼?是不是這些恐怖的景象縈繞在你腦子中?如果是,說明你也有亂倫恐懼。雖然你在意識中不懂得午夜凶鈴在說什麼,但是你的潛意識卻受到了它的感染,它勾起了你的同樣的心理衝突。

這也沒有什麼可怕的,實際上,精神分析大師弗洛伊德指出,人人都或多或少有過這樣的心理衝突。但是,絕大多數人都可以漸漸從這個衝突中走出來,而不會產生心理疾病。

如果沒有心理學,只怕誰也不知道,這一個恐怖電影中,竟然有這樣一個心理秘密吧。

 6 ) 柔情似水

《午夜凶铃》续集系列,拍得一部比一部不恐怖,一部比一部柔情似水。

以前看到第三部时已基本没了感觉(是不是我太麻木了?),远比首部的阴森气氛差。昨天看最后的续集《贞子身世》,不但不恐怖,反而差点感动得淌珠抹泪——贞子身世实在可怜:

孤独的漂亮的小女孩。母亲早亡,父亲隐居深山。她在东京的学校里时时被人目为妖怪,一生被另一个自己纠缠。眼里没有阳光,只有孤独和嘲笑。悲惨的宿命千百次的出现在她梦境,身边的朋友莫名死去,竟连唯一的爱人都难免被诅咒,大家就把罪名统统归诸无助的女孩。最后被慈爱的父亲亲手拿镰刀砍死,抛尸荒井。那种孤独,那种凄凉,稍有感情的人怎能不洒一掬同情之泪!也难怪贞子的怨气作祟,她实在是惨。

看完贞子四部,感觉竟跟北野武(注:只演没导,thanks to @icicle与@memory keeper)有名的《大逃杀》相通。一样残忍的画面,一样匪夷所思的情节,一样酷酷的伴音,一样宅心仁厚的导演(我相信,能当面把美好撕得粉碎的导演是心地厚道的,因为现实本来残忍)。日本的鬼片讲究“冷面伴热心”(场景恐怖,底蕴凄凉),中国传统鬼狐故事则讲究“鬼神皆有情”(中国人的人情味比较浓?);日本片常常孤独阴森,中国故事则往往香艳入髓。民族间的思维差异真大。

 短评

现在再看这部98年的老电影,已经不觉得如传说中的那么恐怖了,除了让第一主角完成性转这一颠覆性的改编外,影片完全是流水账般生搬原著主要情节,而且在完全删除原作科幻元素的情况下,贞子彻底沦为一个无头无脑无故事的怪力乱神之流,话说我们贞子可是一个拥有复杂人格且容貌沉鱼落雁的蓝孩纸啊!

5分钟前
  • 20个小明≯
  • 还行

爱嘛!最恐怖的电影,没有之一!

8分钟前
  • 多看电影爱电影
  • 还行

初中时看过书,原来电影改掉了这么多!我还是要说午夜凶铃是一部深受赛博朋克影响的片子,其中包含的是人对新的视觉媒介——荧幕的恐惧(顺便结子姐姐好可爱啊)

10分钟前
  • 离净语
  • 推荐

确实很经典,但并不觉得有多么恐怖。

15分钟前
  • Q。
  • 推荐

恐怖片的记忆之最,经典到我已经不太害怕了,手法还是挺值得欣赏,不过也许是被模仿太多,放到现在看可能会觉得都是套路,但是这也不影响它在我心中的份量。其他都没什么,就是现在看到假发还是有点怵。

20分钟前
  • yxcywmcst
  • 力荐

真的是很害怕,从此离恐怖电影十万八千里

23分钟前
  • 蓝下老婆
  • 还行

【中国电影资料馆展映】胶片版。心虚地买最后一排座位,其实远不如《招魂》来得吓人。看录像带与看银幕形成奇妙的互联。日式恐怖片与游戏往往以怨念、悲剧与宿命为主题,在氛围塑造、挖掘恐怖现象背后故事方面很厉害。想起《寂静岭》《死魂曲》系列。电影配乐很棒。结尾高潮将至却戛然而止,意犹未尽

25分钟前
  • 汪金卫
  • 推荐

当年把我吓的屁滚尿流..从此不看恐怖片

26分钟前
  • 推荐

中田秀夫代表作。影片借由铃木光司原著小说的基本设定和情节架构,重新构建出一个典型的日式恐怖故事(女鬼怨念&宿命论):以一卷录像带引发的灵异死亡事件介入现实调查,并伴随叙事的推进让录像带的秘密如抽丝剥茧般显现。1、主人公从理智的持疑思维至狂热行为的形象颠覆;表象概念到深层意味/直白感官冲击的视听惊吓。2、前段极多篇幅描写亲情人伦,兼有数场温馨戏码反衬-铺垫后段人性沦丧与情感决择的悲痛呈绘(贞子/浅川&父位的命运对照)。3、日常视听元素恐怖符号化(铃声/照片-荧屏/镜子)。4、嵌入他者记忆的视角代入&胶片画面变化。5、室内幽闭空间的逼迫&悬念感营造:人物被环境压制&近景占据屏幕三分之二表现未知恐惧。6、水井于女性产道&乱伦喻象的多重阐释。7、媒体嘲讽&信息科技忧虑。8、抱尸圣母态。

30分钟前
  • 糖罐子.
  • 力荐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33分钟前
  • 嘉沐難再續.K
  • 还行

这种幽怨的精气神练就得如此到位,个人认为咒怨离它隔得不是一点半点。但是就恐怖而言,咒怨更可怕。咒怨胜在叙事手法很独特,午夜凶铃也是故事情节由来很完整。经典之作!

34分钟前
  • 雨果
  • 推荐

3.5星。日本没有井龙王,悲剧啊。

38分钟前
  • 寒狐传媒
  • 推荐

小时候看吓得半死!至今对贞子从电视机里爬出来心有余悸!

42分钟前
  • yocofcjx28
  • 力荐

替冤死鬼撿骨遠比拷貝影帶更可能是被饒一命的理由才是,女主角卻毫不查證就選擇後者為答案,然後毫無猶疑選擇弒父以救獨子,這層人性的恐怖勝之鬼怨,顯然電影也無意替其開脫,最後的旁白猶如上帝的嘲語。

45分钟前
  • 焚紙樓
  • 还行

吗的,看完有人用电话吓我!

50分钟前
  • 大头绿豆
  • 还行

1.现在再看,确实不算太恐怖,毕竟同样的手法已经被后人偷师用滥。2.松岛菜菜子真漂亮,不施粉黛,中性打扮,给我的感觉就是从头到尾的制服诱惑。3.把录像带翻录一份给别人看,就可以破除诅咒,那么如果传到网上,给种子起名叫泷泽萝拉大混战,在草榴共享,会不会效果更佳?那样贞子就要忙死了。

55分钟前
  • 林三郎
  • 推荐

就记得我看完之后非要挨个儿拉着班里的同学讲鬼故事来着,我还真是变态啊。。。

59分钟前
  • 薇羅尼卡
  • 推荐

妈的也太恐怖了吧。

1小时前
  • 赫克托尔
  • 还行

心中最恐怖的电影No1,ever!记得当年在家租碟跟弟弟一起看,看完后两个人缩在沙发不敢下来,三天都不敢把光盘从碟机里拿出来……

1小时前
  • 影志
  • 力荐

说起贞子一定会联想到午夜凶铃,很佩服铃木光司的原作小说。

1小时前
  • 潘半仙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