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锁南洋之天长地久

泰国剧新加坡1984

主演:黄文永,钱治钢,向云,陈澍承

导演:赖水清

 剧照

雾锁南洋之天长地久 剧照 NO.1雾锁南洋之天长地久 剧照 NO.2雾锁南洋之天长地久 剧照 NO.3雾锁南洋之天长地久 剧照 NO.4雾锁南洋之天长地久 剧照 NO.5雾锁南洋之天长地久 剧照 NO.6雾锁南洋之天长地久 剧照 NO.13雾锁南洋之天长地久 剧照 NO.14雾锁南洋之天长地久 剧照 NO.15雾锁南洋之天长地久 剧照 NO.16雾锁南洋之天长地久 剧照 NO.17雾锁南洋之天长地久 剧照 NO.18雾锁南洋之天长地久 剧照 NO.19雾锁南洋之天长地久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3-06 17:05

详细剧情

1920年,新加坡仍是英国殖民地,眼看发展潜能优厚,吸引了不少中国过番客南来。何阿水(黄文永饰演)与同乡阿发、田生南来后在三巴旺一个树胶园工作。胶园工作苦、管工胡德(钱治钢饰演)还恣意扣除他们的薪水。一天,阿发被洋人的马车撞倒,阿水向老板求救却不得要领。阿发最后伤重死去,临死前拜托阿水照顾他那即将南来的未婚妻阿梅(向云饰演)。举目无亲的阿梅在阿水等人的帮助下,在胶园住了下来。胡德早就觊觎阿梅的美色,“好事”屡次被阿水破坏。大炮便散布谣言,以致两人的关系引起胶工的闲言闲语。最后阿梅被迫离开胶园,到庄元和医生(陈澍承饰演)的药房帮忙。在田生的鼓动下,胶工向老板交涉要求提高工资,结果整批胶工遭开除。阿水等只好搬到“咕喱间”住,替人拉车过活,一些人受不了工作的劳累,借助抽鸦片麻醉自己。阿水与阿梅日久生情,终于突破世俗观念共结连理。婚后,阿水在工厂当管工。一次,英殖民政府要在岛上建军事基地,阿水有感英军的军火会威胁岛民的安全,还带领工人示威反对入口军火。一天,在陪伴身怀六甲的阿梅访友途中,阿水遭来报复的胡德埋伏,伤重而死。阿梅负伤跑到友人家中,产下孩子后咽下最后一口气…这部剧集也让文永和向云奠定第一代阿哥、阿姐的地位。同名主题曲:人世间曾有多少离合悲欢,生命中曾有几许无奈沧桑,雾起在南方 ,雾落在南方,朝阳可曾藏心坎……过去的记忆你是否已经遗忘,祖先的流离可曾使你惆怅,雾起在南方, 雾落在南方,重重迷雾锁南洋……

 长篇影评

 1 ) 这才是真相,支持JAS《天长地久》的都来看看吧,原文转自【黄佟佟博客】

这个不是我写的,因为不会看这个电影。也没法给它写评。。。
只是这个事情很让人气愤。

不就是欺负一个不算太知名的作者吗?要是某匪,某溪,某漫,你敢吗你敢吗?




--------------------------------------------------------------------------------------
前几个月吧,我在JAS的JJ专栏里看到她的小说《天长地久》被改编成电影“80后”,

这消息让我觉得很开心,毕竟这文章我当时很喜欢的,而且看到自己喜欢的作者能有这样的成绩我很开心

我当时还很奇怪为什么名字什么都改了,而且剧情被改的也很狗血~

说实话,这种电影,如果不是因为JAS我根本就不会去电影院看,

今天有人发了一个博客给我看,我才知道原来还有这么无耻的人~

多的不说了,大家有时间的就把下面这篇博文看完吧~


--------------------------------------------------------------------------------


一桩知名影视人如何欺负写手的真事儿

(2010-08-09 22:17:17)
  
JAS是我的老朋友,
她为人良善和气,
当年她写的小说在网上连载,我还去捧场,
后来听说卖了版权还特别为她高兴,
现在,这部电影出来了,
故事却莫名其妙成 别人的作品,
我觉得这个事儿很有意思,
特别是这位李小姐说的话,
极具代表性,非常有意思,逗得我哈哈大笑,
我不得不用红字标出来,
以显示笑点。
  
如果用知音的手法来说,就是
知名影视人两头蒙人
版权到底是谁的?
  
 以下是JAS对这件事的说明,
虽然不是什么大事,
但对一个作者来说,
我能体会她的心情,
我觉得今天JAS能被人欺负成这样,
明天我们谁都可以被欺负成这样,
所以,一定要维权到底——
关于电影八零后和我的小说《天长地久》的一些说明
JAS
  
  
2005年9月30日,历经一年半,我同时在晋江和后花园贴上了《天长地久》的最后一章,完结我生平第一个长篇小说。
2005年12月6日,我在后花园收到一个短消息,内容如下:
“JAS,冒昧打扰你。我很喜欢你的小说《天长地久》,有意和你探讨把它改成电影剧本的可能性。我在北京,手机:135818。。。。。.如果你在外地,可否给我一个电话,我给你打过去聊聊。谢谢。赏心”
12月7日晚上十点多,我们打通了电话,这位叫赏心的ID告诉我,她叫李芳芳,从纽约读电影导演回来,在找小说改剧本,想把《天长地久》改成剧本拍电影。我和她聊着,心下并不相信这件事,这是我的第一个长篇,我写得很用心,但是,我不认为它很好,而且,拍电影,这对于一个只在《女友》《希望》《都市快报》发表中短篇的我来说,实在是一个太远太不切实际的梦想,它甚至还没有出版。
但是她告诉我,她是《十七岁不哭》的作者和编剧。这部电视剧我没有看过,但它的名气我知道。
再经过几次的电话和网上的查找,我渐渐地相信了她,这还有另一方面的原因,在后花园有其它资深ID见过她,而当时在后花园呆着的人,对于我来说,从来都觉得有不一样的情份。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她赞美了小说的其中一个情节,而这个情节是我精心设计,但是追看《天长地久》的上万个留言中没有人注意到。
2006年1月,她寄给我两个剧本,让我观摩,想让我自己改《天长地久》,因为是年初我很忙,就一直没有改,2月,她说她自己改,因为要赶时间来不及。
2006年5月,合同样稿确定,5月17日,纸质合同签订。按合同约定,预付的小部分定金到账,余款于电影开拍前付清。
在这个过程中,李芳芳要求我尽我所能,把网上关于《天长地久》的转载都删掉,并且最好把晋江专栏上的也删掉。并且请把要拍电影这件事保密,理由是,怕别人抢。我虽然觉得不以为然,但仍然发了几十封EMAIL给各个转载的网站,删掉大部分后,锁掉了晋江专栏上的《天长地久》,这个举动导致晋江的读者频频追问是否要出版了。我没有作任何答复。
关于出版,李芳芳曾向我描绘了动人的前景,说,她一定会拍一部特别特别好的片子,会请章子怡来演女主角。然后她对我说,你别给别人出版,我来帮你出版,我出《十七岁不哭》认识好多编辑,到时候,书和电影一起出来,会很轰动。我们双赢。你要配合我,不要随便给那些小公司出版,我会给你争取到很高的版税。
相信这个前景令大部分作者心动,不得不说,我也曾经怦然心动过。作为一个作者,当然希望自己写的书出版,希望有很多很多人看。所以,我拒绝了几个出版公司的出版要求。
接下去从2006年到2008年初,和李芳芳断断续续有电话联系,只是越来越少。我曾经问过电影情况如何,李芳芳说一直在努力,并告诉我很多情节不能拍、不给拍,必须改了一遍又一遍。她告诉我困难之大,请演员之难,选演员之困,资金来源之少。她说,到开拍的时候,我一定会请你来看,我会拍得很好。我说,好的,我很期待,你辛苦了。然后至2008年初,我断续打了几次电话,都呈无法接听状态,从此彻底断了联系。
断了联系之后我不再尝试打电话给她,因为我个人觉得,拍电影这件事,到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她应该是放弃了。这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我不想她为难,也不想再打电话骚扰她。
我对拍电影这件事虽然保密,但是,和家人,还有和几个要好的朋友还是提起了,并且在提起之前还向李芳芳报备,因为我实在太高兴的缘故。在2008年之后,大家但凡问起,我都告诉他们应该是不拍了,因为李芳芳再也没有联系过我。
2008年中,我和磨铁签了《天长地久》的出版合同。
2008年末,我父亲病重,在杭州住院时,又问起了这件事,我一样答他:应该是不拍了。他很失望。
2009年初,我亲爱的父亲病逝。在病逝之前,他终于看到了我出的第一本书,他高兴地向所有人炫耀,他说这是我女儿写的书。
2009年9月15日下午1点50分,在中断联系一年半之后,我接到了李芳芳的电话,她告诉我,电影拍好了,要去东京电影节参加比赛,她说:“恭喜你也恭喜我,我们终于把这件事完成了,我没有让你失望,电影拍得很漂亮,我们要去东京了!”在我没有反应过来之前,她说:“但是JAS,你得答应我,你一定要保密,你知道吗,在豆瓣一搜,就是你的小说,如果大家看了你的小说,我这电影就是被剧透了,到时候观众就会减少,票房得不到保证。所以我要请你保密,好不好?”
她告诉我,电影中角色的名字改了,“一一”这个名字电影局不给批,因为台湾有个电影还是电视主角叫“依依”,而且这个拷贝要卖到国外,老外不会读“一一”,象“STAR”就很好读。她说,但是电影名字还是《天长地久》。不过为了保密,在东京电影节参展的时候也不会写上我的名字,但是到国内放映的时候,一定会写我的名字的,请我放心。
那天她说了很多,电话讲了四十分钟多。
我问她电影什么时候拍的,她说2008年下半年开始拍的,在杭州取景。我心中十分悲伤,问她为什么不告诉我,这样我父亲还能去看一眼,还能高兴一点。她回避了这个话题,却说起她母亲也患了绝症,她拍得都快死掉了,整天往病房里跑拍摄场所跑。我很想说,这跟你在开拍前跟我说一下没有关系吧?
但是我仍然答应了她关于保密的事情,因为她说,她为拍这个电影欠了巨款,她需要保证票房,不能提前这么久剧透。希望我能在电影公映前半个月再在我的专栏上向读者公布这个好消息。
在最后,李芳芳说起了欠我的余款的问题,她说一个月内一定付清。
我问了略知电影的朋友,说,防止剧透这种事好象是有的。
我保持了沉默。东京电影节开始了,结束了,她回来了,一直一直等,没有回音。一个半月后,10月30日,我打了电话问她关于余款的问题,她说没有钱,要到10年农历年前打给我一小部分,然后三月底再打给我剩下的,后来又说会在电影公映后三个月内付给我,因为电影公映后结钱需要时间。
因为之前她答应在10月前付清余款,我就答应了弟弟给他一部分结婚的钱,本来不至于手紧,但父亲病重欠款不少,我实在没有办法,在我再三的短信再三的电话催促之下,李芳芳分别于11月、12月、3月30日分三笔付清了稿费余款。而按合同,她应该在电影开拍前,也就是08年付清。
我觉得一个女人也很难,也没计较这些。
在这个过程中,每次电话,李芳芳都要求我一定要保密我是原著作者这件事。
在2010年2月10日,李芳芳给我打了三个电话,提出了一个要求,要求在电影的字幕上去掉我的名字,也就是合同上写的“根据JAS小说《天长地久》改编”不再写上,原因是:我们的电影只用了你四个情节,(我现在不由要问:既然只用了四个情节,为什么会怕剧透呢)我们补点钱给你,你看好不好?
我又惊又怒,断然拒绝,我说,你给我再多的钱,我也不会答应。
她于是马上说:是啊是啊,我也曾经是一个作者,我知道这样对你不公平,要是我我也不会同意,这是我们电影的策划组的意思,我会跟我的策划组说的。你放心,我们一定会打上你的名字。
至此,我才开始觉得心冷。我跟朋友提,朋友说,你合同上有没有写明“根据JAS原著《天长地久》改编”写在哪呀?到时候她给你放在片尾字幕最后一小行字,飞快掠过。我苦笑,那我能有什么办法?
但是,愚蠢的我,仍然信守了承诺,我问李芳芳是不是一定要公映前半个月,李芳芳回我短信:公映前一周公布吧。
2010年6月25日公映,我一直等到6月21日,才在晋江专栏和微博上进行了公布,其实也是一个极小范围的公布。《天长地久》虽然在晋江和后花园老读者中传阅甚广,但实体书卖得并不好,所以我的专栏读者和微博读者也不多,我只不过是为了高兴一下。而且,我甚至没有提前半个月,只是提前了四天,我觉得作为一个作者,我有权利高兴。
另一位作者知道这件事,在知道可以公开后,在微博上转发了一个媒体人宣传“80后”的微博(不是我的微博),说:“这是我们家JAS的《天长地久》改编的!为了网络文学一步步走到今时今日,大家一定要去电影院支持票房哦。”该作者的粉丝众多,她这么一说,其实也是对电影的一种宣传。
但是这时候出来一个人叫“指尖相思”,她在该微博下斥责我,说“80后”不是根据我的小说改编的,是根据李芳芳的同名小说改编的,说我借电影炒作,她是新原野电影公司的董事长,要追究我的法律责任。我告诉她我有合同,另外这件事先去问一下李芳芳再说。
我打通了李芳芳的电话,李芳芳说:“那人放P,这什么人哪,我跟你说,拷贝上有你的名字,根据JAS小说《天长地久》改编,还有根据李芳芳小说《玻璃房子》改编,那个我的小说是英文小说,没在国内出版过,是四五年前写的,在美国出版的,我加了那个小说的内容。”过了一会儿,她又打过来,说:“我问了,是新原野公司的一个新人,啥事儿不懂,也没看电影也不问,就这么闹出这事儿来了,你放心,没事的,我让她把微博给删了。”
过了一会儿,指尖相思删去了所有微博,然后私信我,说她是新原野电影公司的董事长张逸云,她说,当初李芳芳把剧本给她们公司要求拍摄的时候,说的就是这是根据她自己的小说改编的,所以她维权心切,就认为是我在炒作。

这是6月22日的事情。
我向李芳芳要个说法,不然的话我公开这件事,李芳芳说,你不能公开,你一公开,受到伤害的是我,我的电影我的票房,你知不知道我都快为这些累死了。好吧好吧,我没有权利去让张逸云向你道歉,但是我可以发个声明。我说好。
过了一天,6月23日,我没有看到她的声明,短信问她三遍,没有答复,迫不得已再打电话,李芳芳说:“我不会拖,可是你知道,我说要开微博,我公司的人都急了,我是80后的导演呀,要开微博是一件很大的事儿,要新浪配合的,要首页推的,所以他们都去和新浪网交涉了,要到25日早上才能开得成微博呢,不然这样吧,你先帮我申请一个微博,你知道我的电脑知识不行,你帮我申请,然后把地址给我,我去发一个声明。”
我说,你可以自己申请啊。她说,我跟你说过了,我不能申请啊,公司不让我自己申请啊,这样吧晚上你申请好给我。
我没有答应,发了短信给她,那么,我等到25号好了。
然后在24日晚的首映礼上看到李芳芳说:“在我当初创作这个故事的时候……”
6月25日下午,我没有看到任何声明,我发了短信给她,没有回应,打了电话给她,说在接受访问,马上就挂了。
直到今天,完全没有任何回应。没有任何声明。
我想,我终于明白了这是一件什么样的事儿。
  
现在是8月份了,对于这件事,我早就心平气和,也许它能证明我是一个愚蠢的人,但是,它同时能证明的是,我是一个问心无愧简单清白的人。

 2 ) 羊头狗肉

这部电影是典型的把命题作文的题目当话题作文的话题写。主要讲了两个年轻男女及他们的家庭。男主家有:爸爸(坐牢)、妈妈(终于还是坐牢)、儿子(又坐牢了),女孩家里有爸爸(车撞死)、妈妈(跟情人跑国外去了)、舅舅(一直到结尾都还自由地活着)、舅舅的正牌(肝癌,死)、正牌和舅舅的儿子(坐牢,牢内莫名其妙死)、舅舅的小三(自由地活着)小三和舅舅的女儿(被挑了两根手筋)和女主角(还好还好)。

看出来了吧,这和80后貌似也没有太多关系,至少表面上是这样。以上任何一个人的遭遇,你街坊邻居有几个遇到了啊。。。

一开头,老煽情地放一些文具盒,弹子球之类我们已经在校内上分享过很多遍的80后的象征物。我以为还好。

然后就开始这个离奇的故事了。其中有两幕。1 男主角成绩不足以来北京上大学,他打了一个电话问女主角:你为什么要选择北京大学?女主角说:因为北大是最好的啊。然后男主就马上和小三在一起了。。。 2. 男主角感染了SARS。被隔离了。一个宏大的镜头,在一片茫茫夜幕下,奇山耸峙,一抹手电筒的光在似乎没有路的山上窜来窜去。突然,出现一排透明玻璃房,百来个穿白大褂的人在房内走来走去。我大呼,啊,外星人基地啊。音乐也配得非常惊悚。一个长程降音之后,又突然变得柔情似水了。这时,那个手电筒变成了一个急匆匆地推开各种恐怖的隔离大门的女生背影——原来是小三冒着生命危险来向男猪脚表白爱意。。。笑死我了

我曾经和我妈妈讨论过,为什么现在的电视剧都很喜欢讲伦理(就是家庭关系错综复杂)。可能是现在家庭关系的转变比较剧烈,人们需要这样的苦情戏来制造出一个更大的心理空间,于是自己的起伏也就不那么突兀了。

 3 ) 上辈子光回头了吧

冲着片名看的电影,的确全片的场景、时间都是儿时的记忆。可这部片非但没有带来有共鸣的回忆,反而对男女主角的“缘分”充满了好奇。都说:前世五百次回眸换得今世擦肩而过。这部片子,男女主角的缘分,让我们算算,前世他们回眸了多少次吧

巧合1:儿童时代:女主妈妈跟人私奔,父亲追出去的时候出了车祸,女主成了孤儿,
男主同一时间,父亲坐牢被抓,母亲改嫁,父亲自杀。

巧合2:中考的暑假:女主的表弟被王胖子踢伤,女主去找王胖子的时候,是男主挺身而出帮助复仇,长大后的她们并不相识哦

巧合3:他们进了同一所高中、同一个班。女主靠的是成绩,男主靠的是钱。

巧合4:男主被女二采取行动的时候,女主就站在身后

巧合5:男女主发生误会,男主想解释的时候,男主妈妈打电话来,女主的表弟伤了自己同父异母的弟弟

巧合6:男主因私藏枪支坐牢之后,和女主的表弟关在了同一座监狱

巧合7:女二成了女主上司的老婆

巧合8:女主的表弟为了救男主,死了

除此之外的巧合就是:撞死女主父亲的那个司机,经过人生一番坎坷曲折,又重新做司机,巧合中拉了女主,守了她一夜。

男主扔枪,还被王胖子遇上了,然后抓去坐牢。

这部电影,就是那么多个巧合凑成了一个:青梅竹马历经坎坷,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好故事。

前世,这2人大概就只干了一件事情:回眸。

 4 ) 毫不客气的讲,《80后》是一部烂片,女性导演总有地方欠佳

今天有人请我去看了《80后》,我来描述一下这部电影

1、取名哗众取宠,内容跟80后毫不相干,原著其实叫什么玻璃房子

2、男主角整部片像中了邪一样,特别是得SARS的时候。。。化妆化的跟册老一样

3、大部分女性导演在处理幽默、紧张、悬疑等环节没有男导演来的好,女导演片子节奏都太慢

4、还是回到第一条,凭什么用“80后”来吸引眼球,片中就粗粗引用了近代的一些事件,如:香港回归、奥运、张国荣西特等,没有其他实质性内容,更没有反映出80后一代的真正生存压力、心理等因素,看后没有任何共鸣。

5、女主角的固执不太实际,而且长的也不好看,脱离现实

      a,一个喜欢他的条件很好的男生送她鸡汤喝,她喝了几口得知是他送的,竟然扣出来呕掉,那个男的人很好的,再讨厌也不可能这样啊。

      b,公司老总找了个女友是之前喜欢男主角的,但男主角喜欢的是女主角,这个女主角竟然13点一样的辞职了,干她屁事啊。

总结:一句话,剧中内容除了标题,其他都拍到了

 5 ) 《80’后》心灵痛史

完全不经意间看到《80’后》,当时还叫做《天长地久》。入了戏才忆起:去年东京电影节有部中国片似乎就叫做这名字。

影片的入戏之快令我诧异。看惯了因陋就简、拖泥带水的国产小片,这部片子先声夺人的利落开场和通透的画面质感,完全不像一部处女作!

这是我第一次在银幕上看到八零后细腻而完整的成长印迹。同样走过的日子,从九十年代之初的市井生活、香港回归、到非典、奥运,萦绕首尾的张国荣歌声,一个个标志性的时代节点,每每令人感同身受。更为难得的是,即便刨去这些公众记忆,影片中那些个体性的经验也足以令人动容。男女主人公跨越十多年的爱情还有他们各自家庭的波折与苦难,在成功地唤起观众怀旧快慰的同时,深深触痛着每个人成长中的都可能经历的挫折与迷茫。

在太多的青春电影中,坏孩子的成长往事似乎总那么有光彩和值得夸耀,好孩子则往往成为循规蹈矩和乏味的代名词。这部电影不同,故事谈不上明亮,但他绝非于那些荷尔蒙分泌过剩的残酷青春,固然也有欲说还羞的青涩恋爱、群而攻之的打架场景、甚至还出现了“枪”!要知道,在一部没有警察的国产片中出现“枪”是多么罕见。但这些都不成其为影片最大的兴奋点。重要的是,主人公和我们一样地念书、考学、就业,和我们一样跟着时代的步伐往前走,从始至终没有偏离过我们大多数人的成长主线!

两个携带着伤疤的年轻人最终选择不分开,爱拯救爱,舔透了伤口获得了力量,使影片在感伤之余,具有了某种更为普泛和深沉的内在力量。尽管我们身边缺少片中那般清一色的俊男美女、尽管我们生活的环境远不比西湖如诗如画、尽管不时有些用力过猛、巧合过度,但因为它如此真切地捕捉和还原了八零后一代的心灵之声,这些过于唯美的举措,我都欣然领受。

影片几无自怨自艾的文青气,这在处女作中简直是种稀缺品质,令人不禁好奇编剧和导演李芳芳何许人也?Google方知,她16岁时写了一部小说,后来自己改编拍成电视剧,叫《十七岁不哭》,那是我高中阶段难得被特许看完的一部片子。

演员一众新人,女一号刘冬谈不上惊艳的漂亮,但通过角色传达出的那种刚烈和坚持足以让人在一百多分钟内爱上她;男主角天生一个偶像剧模子,也表现出不负职业饭碗的演技。史可、石凉还有《蹉跎岁月》的赵越等资深演员作为父一辈的帮衬登场,显示出新人导演一定的行业资源调配能力。

从制作来看,影片的工业水准相当高,没有明显的短板。那个美国人的摄影,估计会给杭州带来绝不少于《非诚勿扰》的游客;林海的音乐,是他自《一个陌生女子的来信》之后电影原声的最佳发挥;美术、服装、置景乃至调色、特效也都一概毫不马虎,比如非典隔离医院,内景的细致自不必说,还要铺排出几个大场景,一栋大楼玻璃上满满趴伏着的淡蓝色人影,一下子将人带回那个气氛肃杀的03年春天。

方才走出混战如泥的贺岁档,碰到这样一部意外好看的国产青春片,抑制不住的惊喜。如果说09年《非常完美》依萌对于好莱坞爱情喜剧类型的操练已让人小有所乐,那么同样自美国修成归来的李芳芳则在此片中显示出更加熟稔的专业质素和对观众更为受用的情感穿透力,巧妙地将私密情感与公众记忆相衔接、并在个体表达、工业体制诉求和主流意识形态之间获得微妙平衡。希望能有好票房吧。

在电影产业如火如荼的当下,靠一个宁浩是远远不够的。曹保平加油!高群书加油!伍仕贤加油!金依萌加油!丁晟加油!李蔚然加油!李芳芳加油……

中国新一代导演,该出头了!

 6 ) 我绝望的渴望被爱,却不懂得如何去爱人

我 绝 望 的 渴 望 被 爱 , 却 不 懂 的 如 何 去 爱 人
这是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

生活绝望的让人渴望,让人幻想
我不再是一个小孩
在我的意识里有两个自己存在
那不是天使与魔鬼
而是年幼和成熟(——引自导演的一句话)

年幼的我总是在幻想
幻想着这条街道能够变得宽一点,干净一点
幻想着有一天自己也能像其他同学一样去游戏厅玩一玩
幻想着如果换一个爸爸该多好
幻想着在自己参加比赛的时候穿的是买来的礼服,而不是妈妈做的


为了掩盖内心的幻想
我需要一个盾牌
那就是学习的骄傲

在学校,我从来都是老师眼中的乖乖牌
不迟到、不旷课、学习自主、成绩优异
殊不知,可能我的本意并不是如此
因为我不知道,如果没有了成绩
我还能有什么
年幼时家庭,给我的伤害已经够深了,深到我无法呼吸,想要逃离

如今,我已不是个小孩
我知道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于是我便渴望
渴望自己也能有一段单纯的天长地久的爱情
渴望自己的家人永远不要再分开
渴望自己在年轻的时候就能够事业有成,能够享受维持生计之外的精神生活
渴望自己可以不用在孤独的时候感到寂寞,在悲伤的时候想要依靠

为了掩饰心中的渴望
我努力的散发着光芒
让别人看到自己的乐观和坚强

其实我并没有做好
恋爱的失败,让我不敢去爱
得到的关怀,却不知怎么去体会
明明近在眼前,却想要拒之于千里之外
尽管内心千万种思念,却不懂的如何去表达
是伤?是痛?

我绝望的渴望被爱,却不懂的如何去爱人。。。。。。

 短评

至少让我回顾了一番我们的青春吖帅哥小时候长得真可爱,好有爱

2分钟前
  • *Tiffany
  • 还行

有点慢 有点乱 出租车司机是不是多余了?镜头是不是出现了几处硬伤啊

5分钟前
  • 话事人
  • 还行

一群看上去并不像80'后的悲情男女从头到尾苦大仇深的讲着90'后青春文学般的做作台词,光这一点已经令人无法忍受,何况电影无论是制作还是技巧上都看不到一点“专业”的意思。

6分钟前
  • 荔枝超人
  • 很差

导演水准很高,女主角很有潜质

7分钟前
  • 瘦虎肥狼
  • 力荐

每个人都将走向成熟,老去,没有什么可以天长地久,但我们都有权利要求被真实的记忆。

10分钟前
  • 大道
  • 推荐

想讲的太多但人生复杂的经历和心理岂是一部电影能够讲明白的,不过已经很用心了,对杭州有情怀的人最能体会,西湖、美院、茶园

15分钟前
  • 玉茗
  • 推荐

我看完电影才知道有些恶意的评论是多么地不负责任,如果这样的电影还要被骂成烂,谁还敢做电影?

16分钟前
  • 巴罗德
  • 力荐

編劇水準還行 只是看完了 不高興

20分钟前
  • 阿耳忒弥斯
  • 还行

比较失望 不配这名儿

24分钟前
  • ~呼吸~
  • 较差

我不是80后

28分钟前
  • robin
  • 推荐

对80后导演宽容一点,就故事本身来说已经很不错了

32分钟前
  • 盖君
  • 推荐

这么近,那么远。

34分钟前
  • 男娼起义
  • 推荐

这么近,那么远

38分钟前
  • 飞飞
  • 还行

一个星给编剧,一个星给女主角,一个星给杭州风景,扣的两个星是剪辑和节奏 《天长地久》,《分开我们就坠落》这俩名字多好,非得改成《80后》

43分钟前
  • Celesteblanco
  • 还行

很久没有看到这么“电影”的电影了,真诚感人,触动我内心深处。我很享受这100多分钟的时间。对导演的处女作表示敬佩!

44分钟前
  • 三日晶
  • 力荐

不食人间烟火的故事,美倒是很美,就是太虚了,为赋新词强说愁!★★★

49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今天在北大讲堂看到了这部电影,据说是国内公映前第一次放映,还见到了主创们,和陈楚生~主题曲是楚生重新演绎的哥哥的《有谁共鸣》,楚生当场演唱,歌艺真的很赞~这部电影与其说是80后,不如说是一部刚好发生在80后生的人身上的爱情、亲情故事更好,导演李芳芳很用心,但拍出来韩剧气味有点浓~

53分钟前
  • 爱智慧
  • 推荐

"爱"这么近那么远 和妈妈一起去看的 里面既然有毛衣哥

57分钟前
  • ssxy
  • 推荐

周末我跟Suki姐姐去朝阳门博纳悠唐影城看了电影《80'后》,影片青涩中透露着真实的情感,这些真实的情感打动着我……

59分钟前
  • Jackie悟空
  • 推荐

也许这部电影不能完整代表80后,但是它故事好看,制作的精美,态度的真诚让我看到了国产电影的希望

1小时前
  • 电影院没电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